溺爱孩子十篇

时间:2023-03-13 22:50:40

溺爱孩子篇1

溺爱孩子的下场

从前在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家里有两条大猎狗和它们的猎狗儿子,猎狗父亲经常和主人去打猎,他想带他的儿子一起去,可是猎狗母亲不同意,它说:现在有吃有喝还,再说外面这样的冷,不能去、

就这样小猎狗一再失去锻炼的机会,一直生活在温室里,对外面的环境一点都不适应,遇上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倒,没有一点生活的自制力。过了几年猎狗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主人看小猎狗长的又肥又壮,肯定是一条好狗。谁知主人刚把它带出狗屋来,迎面吹来一阵风,狗扑腾一下摔倒在地,主人并没有在意,他带小猎狗来到猎场,让它捕猎,今天动物们很多,在狗的面前跑来跑去,可是他一个也补不着。主人生气了,知道它是一个没有用的狗。把它给丢了。小猎狗因为没有锻炼,体质很差,补不道食物,被主人遗弃,最后看着满地的食物,饿死了!

就这个故事告诉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一个道理敲响一个警钟吧!

溺爱孩子篇2

说这些话的妈妈们往往会带着一种过来人的优越感和权威性,并且有一副“因为没溺爱孩子而使得他规规矩矩”的沾沾自喜感。

如果把角色换过来呢,这是一个家有老人的过来人,对一个刚刚面临家有老人的成年人说:“千万别对老东西太好,否则你后患无穷。”

相信听到这句话的老人,不会因为孩子得到了这样的经验教育,且对自己诸多规矩免得自己有过分行为而喜悦和兴奋吧?

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一个小婴儿,怀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来到这个世界,本以为最爱的爸爸妈妈会给予他无私和满满的疼爱,却发现父母在他出世之前早就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训儿经验”的话,不知道这个小生命将有多么难过和失望。

有一个妈妈,曾经无比骄傲得说:“我完全按照育儿师的建议养孩子,从小就让她独立,刚刚出生就不许她任性,哭?就让她哭,总有她哭够的时候,不能一哭就满足她,那样的话,孩子就会无休无止地用哭来要挟大人,后患无穷。”

又一个后患无穷。

处处可见因为看到了育儿书,听从了育儿师建议变成凶神恶煞的妈妈们――“我孩子要吃棒棒糖,我就是不给他,任凭他打滚也好,撒赖也好,就是不给,不能养成孩子乱花钱的习惯”“我女儿怕黑,不肯自己睡,不能惯着她,越害怕越叫她自己睡,习惯了就好了!”……

我不得不怀疑育儿师们都是后娘养大的,对亲子关系没有善意的解读,仅仅是为“免得日后后患无穷”而设计的一系列整理孩子的方法,且推销给那些没有立场和个性的妈妈们,以此牟取暴利。

看看市场上如今林林总总的育儿书籍,不难发现这点,很多作者甚至摆出自己显赫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教育观点有多么英明,可是,相对于那些考上清华北大一脸愁苦的小孩,我更喜欢那些没心没肺的,健康快乐的,积极向上的小孩,而且我立志要让自己的儿子变成那样的人。其实看看那些可怜的爱哭闹的小孩,大部分都是什么都得不到的类型,如果你尽量去满足他的需要,他为什么要哭闹?孩子也是人,也懂道理,如果你的经济不允许你如此奢侈,你还可以讲道理或者用其他的办法弥补他,除非你的孩子天生是个讨债鬼,否则他一定会明白的。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虽然有那么多的骄子妈妈们恶狠狠地分享着她们的专制经验,也有一些很温馨的书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爱孩子,怎么做一个称职的妈妈。比如说《斯波克育儿经》,这本风靡全球已经再版了十几次的育儿著作中没有得意洋洋的强权观念,但是可以告诉那些手忙脚乱的新生妈妈,孩子的哭声代表什么,孩子的各种发育指标,不仅仅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是食物和看护,更重要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爱。其中一段话说,婴儿在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往往只能用哭泣来寻求帮助,如果你能够很快领会到他需要什么,他是不会总哭闹的,而且他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人在爱他,帮助他,这令他在无比恐慌的新环境中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帮助人在婴儿期纠正很多心理问题,避免他因为总是达不成所愿而变成一个冷血和淡漠的人。简单地说,如果父母对孩子很疼爱,那么这个孩子会觉得世界很美好,是一个基本上只发生好事的地方。

有的父母又开始反对:“如果不让孩子吃点苦,将来进入社会怎么办?”

这话说的没错,但是,既然知道将来孩子要受苦,为什么在他能够享受到唯一的亲人的疼爱和甜蜜的时候,也变成那些社会上的坏蛋,提前让孩子受到噩梦教育呢?为什么要剥夺孩子的快乐和愉悦感,只是为了叫他们可以适应将来社会上的种种苦难?

难怪有一些人习惯闭塞自己,就算受到再多的灾难,也不选择向家人求助或者倾诉,因为从小的教育告诉他,这世界上谁都没用,谁都指望不上,父母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他们只会板起面孔告诫他: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失败了你这个笨蛋!你自己去处理,别麻烦我们!……相同的情况下,他也会让自己厌恶的这种暴力和冷漠的方式变成他对别人或者对这个社会的基本姿态。

溺爱孩子篇3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做家长的为了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不惜使出浑身解数:亲自出马帮孩子投放简历,带着孩子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面试,甚至忙着找门路,拉关系,送钱送物“公关”,从而形成了一种包办孩子就业的怪现象。

包办就业是对孩子的关爱还是溺爱?家长该以什么样的观念对待孩子的就业问题?

孩子就业,家长包办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牵动着天下家长的心。近段时间以来,记者在各省市不同的招聘会上,看到不少陪同儿女们求职的家长的身影。据记者了解,除了来自本省周边地区的家长之外,有一些家长是穿州越省与子女共赴求职路的。在招聘会上扮演“父母兵”角色的家长,都无一例外地在替子女找工作当“军师”、做“保姆”。

现象一:老父千里跨省南下推销儿子

小李是广州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家中的独苗。眼看离毕业时间不远了,小李的工作还没着落。得知最近广州正在举办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小李远在河南的父亲马上请假半个月,不远千里赶来。小李的父亲认为,儿子还没有找到工作是因为“儿子还小,不懂得用适当的语言推销自己”。

记者看到,小李父亲在儿子去招聘会前,不停地叮嘱他一些推荐自己的注意事项,还叫儿子复述自己传授的推销方法。到了招聘会现场,小李递送简历仍旧显得紧张,介绍自己时说得语无伦次。小李父亲见此,连忙“挺身而出”“推销”儿子……

现象二:双亲齐出动苦苦排队占位

前不久,长沙某人才市场举办了一场面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家三口齐上阵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别在某知名空调公司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坐在后面一凳子上等待,待快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慢悠悠地将父母替换下来。

面对记者“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的疑问,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找工作辛苦,父母应该替她分担;再说招聘会上人多,不忍心让自己的骨肉饱受折磨之苦。”她还表示,只要周末有招聘会,她跟丈夫都会陪同女儿去。

“只要女儿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再累也值得。”两夫妇表示。

现象三:父母先行探路生怕孩子出错

在不同的招聘会上,记者都发现有的大学毕业生身旁跟着他们的父母。对于锁定场内哪一家单位去投简历,他们的父母总是要先评论一番。记者听到他们或讨论单位的工作地点,或讨论工作的稳定与否,或讨论工资待遇的多少……

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懵懵懂懂地向不好的单位投简历,自己跟着来心里踏实许多”。

包办就业,关爱还是溺爱

导致家长包办孩子就业的原因是什么?包办就业,到底是对孩子的关爱还是一种溺爱呢?请看记者的调查与专家的分析。

调查分析一:固有的传统观念是“包办”的根源

有关专家分析,家长包办孩子就业,主要有如下一些想法。

一是面子观念作怪。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在大城市、大单位、效益好的单位工作,自己脸上才有光;如果孩子在基层、在小单位或效益一般的单位工作,则感觉低人一等。二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就怕孩子吃苦,觉得在基层工作条件差,工作艰苦,怕孩子承受不了,不愿让孩子到基层就业。三是过分担心孩子的前途。有的家长认为,随着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在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在企业工作,则效益差、工资水平低。

以上这些观念,都导致家长们从心理上不愿让孩子到基层就业,千方百计地对他们的就业进行包办。其结果是,造成了“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的怪圈。

调查分析二:包办就业给孩子失业埋下“定时炸弹”

记者在北京某人才市场目睹了一位北京某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由家长陪同到用人单位招聘面谈的情况。面谈过程中,这位大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还没有他们的父母多,结果谈了一家又一家,仍一无所获。可他的父母还责怪招聘单位不识货。

最后,一家单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提醒这位本科生道:“你本人都要靠别人来推销,企业还能靠你来推销产品吗?”

专家学者认为,家长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一概付诸于孩子的就业理念之中。关爱过度,就变成了溺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调查分析三:依靠自己闯荡发展潜力更大

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黄玉,从大三起,就开始考虑留京工作问题。她的一

专家指点

位伯父是北京的部级干部,但她没有利用这个“资源”,而是托自己的一个朋友在北京某电视台的知名栏目找到一个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她工作踏实,人缘又好,到毕业时栏目组留下了她。

“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人情和社会关系等的影响明显在降低。”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岳昌君最近通过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内在能力才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与孩子择业意见相左,家长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许多做家长的想方设法给孩子找了自认为很好的工作,可孩子干了一段时间后却要辞职跳槽,家长坚决不肯,常常和孩子闹矛盾。那么,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在就业问题上和自己的不同意见呢?有关专家认为,至少应该把握好以下四点。

1.认清就业形势,依孩子的性格、能力,和其有效沟通。

学旅游专业的晓彬毕业时,想去曾实习过的一家国有三星级酒店。但父母非要他到一家陌生的五星级宾馆。虽然在母亲和班主任老师的说服下,晓彬最后去了这家五星级宾馆。但他一点也提不起精神来。由于工作压力大,客房销售指标高,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感冒发高烧,最后不得不辞职。

一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表示,在就业问题上,家长希望孩子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并不是所有人在初次择业时都能如愿。有时,家长不妨转变一下观念,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岗位上锻炼,增长才干。

2.在预测了最坏的打算后,让孩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女儿学金融专业,大学毕业后,我托朋友帮她在银行找到一份工作。可是,最近女儿却要跳槽到一家证券公司去。我反对,女儿却斩钉截铁地说,银行不是她甘心待一辈子的地方。”王大妈告诉记者,她最近为女儿工作的事情心里很烦,天天骂女儿不知天高地厚。

专家认为,就业既要考虑到孩子的职业能力,又要考虑到孩子的职业兴趣,两者仿佛两条腿,两者并举才能走得远。

刚从学校毕业的孩子往往缺乏人生经验,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未来过于理想化,家长可以泼泼冷水,但是,等孩子自己碰得头破血流后才会记忆深刻,才会比较容易吸取教训。如果孩子失败了,千万不要打击讽刺他,做好托底的准备。

3.面对需要创业投资的孩子,给予的经济支持应有限度,更多的是给予经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毕业于江西南昌大学的黎勇,是长沙人。进入大四时,他开始奔波于各个招聘会,疯狂地投简历,但大多石沉大海。在没能获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之后,他决定自己创业―和女朋友一起开一家时装店。黎勇和父母商量,做生意的父亲二话不说就同意了,门店和进货费用,一共给了他15万元。

由于不懂经营,又不想起早摸黑吃苦,黎勇和女友的服装店开了半年不但没赚钱,还亏了本,最后不得不低价转给别人。

专家表示,创业并不意味着就是投钱。千万不要盲目给予孩子金钱支持,依然要靠孩子的自身能力去打拼。可以告诉孩子,许多创业成功的人都是自己一分一厘积攒的原始资金。家长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分析和指导。

4.建议孩子规划职业生涯。

会计专业毕业的冯丽在一个知名商厦找了一份办公室的文秘工作,她的妈妈却大惑不解,说:“你在办公室工作专业不对口,应该进财务部门,要不然,你四年大学不是白学了吗?”在冯丽的妈妈看来,女儿在商厦办公室当文秘,整理资料文件,没什么前途。

溺爱孩子篇4

溺爱孩子的下场

从前在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家里有两条大猎狗和它们的猎狗儿子,猎狗父亲经常和主人去打猎,他想带他的儿子一起去,可是猎狗母亲不同意,它说:现在有吃有喝还,再说外面这样的冷,不能去、

就这样小猎狗一再失去锻炼的机会,一直生活在温室里,对外面的环境一点都不适应,遇上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倒,没有一点生活的自制力。过了几年猎狗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主人看小猎狗长的又肥又壮,肯定是一条好狗。谁知主人刚把它带出狗屋来,迎面吹来一阵风,狗扑腾一下摔倒在地,主人并没有在意,他带小猎狗来到猎场,让它捕猎,今天动物们很多,在狗的面前跑来跑去,可是他一个也补不着。主人生气了,知道它是一个没有用的狗。把它给丢了。小猎狗因为没有锻炼,体质很差,补不道食物,被主人遗弃,最后看着满地的食物,饿死了!

就这个故事告诉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一个道理敲响一个警钟吧!

溺爱孩子篇5

海洋公园的白鲸馆里,驯兽师正在指引白鲸表演跳舞。人流如花瓣一般,在水池周围围了一圈又一圈。没有站进内层的,就把孩子扛在肩上,远远地站在外面,只要孩子能看到就行了。

男人来得较晚,从我身边奋力挤过,像一个奋勇向前的饺子。在那样人声鼎沸的时刻,人们表达不满的方式,唯有眼神,不过,看到他肩上的孩子,眼神里便多了一层温柔。

女童手里拿着一支泡泡枪。泡泡枪几乎是来海洋馆游玩的孩子们的标配,不过大多数孩子都只是将它拿在手里,或者在露天的地方玩。女童却不断地按着泡泡枪的发射机关,泡泡一片一片地涌出来,涌到了前排游客的头上,飘到了左边游客的脸上。

一支新泡泡枪,不舍得藏着掖着,每个孩子都是如此吧。那些没有在这里玩泡泡枪的孩子,是被父母告知,这样的地方不宜玩泡泡枪,因为泡泡是碱性液体,那些皮肤或头发“”的人,会感觉不舒服。或者如果他们的孩子太过顽劣,至少可以编一个童话故事,告诉他们,白鲸不喜欢泡泡,看到它就不会再跳舞了。孩子是世界上最讲道理的生物,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方法不对或根本不想办法的父母。

那位父亲与旁边站立着的母亲,却似乎完全没有发现女儿制造出来的泡泡已经给旁人带来了不快。泡泡继续大量涌出来,方圆十平方米内的游客都不得不边看白鲸,边扇动右手,赶走这些不速之客。

向这一家三口行“注目礼”的人越来越多,女童显得非常得意。当孩子无法从父母处获得正确的信息,便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果然,她压低了泡泡枪的枪口,向距离她最近的一位女士的脸开火了,女士惊叫。忽然被一串泡泡封住了口鼻的感觉,我猜并不比被高压水枪爆头舒服太多。

同行的人掏出纸巾为她擦脸。“人这么多,要玩出去玩嘛。”女士小声说。显然,这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周围的气氛有些压抑,大家都在期待那对年轻的父母能够就此事说点什么,即使不道歉,至少应该阻止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令人吃惊的是,那对父母什么也没说,甚至依然盯着跳舞的白鲸,连目光都没有转换一次。

泡泡继续在白鲸馆上空飘移。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与女童以及她的父母保持距离。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刚进来,并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兴冲冲地挤进了刚让出来的空当。

“啊!”很快,她便有了与之前那位女士同样的遭遇,甚至更惨。女童用泡泡枪直接对准了她的眼睛,她不断地揉着眼睛,眼线与睫毛膏迅速化开。

“谁家孩子,有娘生没娘教吗?”女童的父母一言不发地挤出了人群,像三只吐着泡沫的横行的螃蟹,去祸害旁边海豚馆的游客去了。

他们经过我的身边时,女孩原本平庸却并不算丑陋的脸,在我的眼里竟然十分狰狞,如同日系恐怖片中怨毒的小鬼。

路遇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一次事故,过后就忘记了,而对于那个孩子来说,却可能是一生的灾难,现在她在娇惯中尝到甜,生活终将以加倍的苦来归还于她。为人父母,最大的误会常常是自己子女的一切行为都是可爱的。

然而,如果男人当了爹,女人当了妈,却依然不知道人类社会是一个紧密的整体,其中成员只有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生存,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帮助,那么做他们的孩子,真是前世修得不好。而最令人心痛的是,所有的孩子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溺爱孩子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 真爱 溺爱 赞美

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家长的作用大于学校!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家长的责任老师不能替代!家庭中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怎样爱孩子。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没有哪位父母不教育孩子,但并不是每位父母都会教育孩子。真爱孩子,就要学会如何教育孩子。

当今中国相当一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正是因为父母的过度的爱,造成了孩子心灵和性格上的许多缺陷:自私、反叛、唯我独尊,没有责任心,不知道感恩,只知道享受和索取,不知道付出和奉献。以上这种爱就是溺爱,溺爱是家庭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对孩子溺爱与棍棒教育的后果是一样的,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棍棒教育伤害孩子的途径是从肉体到心灵,而溺爱伤害的途径是从心灵到肉体。为了避免孩子将来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应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一些挫折感,事先给他打些“预防针”,使他以后能够顺利适应社会。怎样才能正确给孩子一些挫折感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不能一味的纵容溺爱孩子。什么叫做溺爱呢?“溺爱的溺是溺水而亡的溺,顾名思义是爱过头了把孩子淹死了。溺爱就是对孩子过分宠爱,不敢管教,对他们不良行为不加纠正。”家长一味地纵容、溺爱孩子,不管他提出多么无理的要求,家长也认为是正常的,这是不对的。有的孩子的无理要求未得到满足,就在地上打滚,而他的父母还对孩子一声声“宝贝、宝贝”地叫唤,孩子根本就不理睬,直到父母满足了他的要求为止。孩子将来如果带这种习性步入社会,肯定会到处碰壁的。孩子犯了错误,该批评还是应该批评,不能纵容他的坏习惯。要让他明白做事情要有一定的规矩,不能无法无天。如果孩子侵犯了父母,父母也应该适当加以反击,这不是说父母跟孩子一般见识,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了解社会规则:你侵犯了别人,别人便会回击。

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很多,有的怕孩子受到委屈,有的怕失去孩子对父母的爱,有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高兴,就是让孩子打自己也没关系等等。因此,在过分溺爱的家庭里,是孩子控制父母,而不是父母控制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极其不利。有的家庭情况可能没有如此严重,而只是带有部分溺爱的性质。如爷爷奶奶溺爱孩子,而父母却严格要求孩子;或父亲对孩子很严厉,而母亲对孩子很溺爱。这就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还是无所适从,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也是不对的。全体家庭成员对孩子采取统一正确态度,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去让他自己做,他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也不要立即帮助他。即使帮助他也不要包办代替,只要告诉他方法就行了,一切都得让他自己动手。家庭里不要总是把孩子的一切放在首位,有时候也要忽略一下孩子的需要,以免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你们一切都得让着我。

不溺爱孩子不等于不爱孩子。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赞扬就是培养这种心态和心理素质的最简单、最适用、最有效的方法。天才是夸出来的,不是责备出来;是赞美出来的,不是抱怨出来的。让孩子经常有“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他就能不断进步。赞美对孩子来说不应该成为奢侈品,而应成为必需品。“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他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实践证明,掌握好赞美孩子这个法宝,就抓住了孩子成功的关键。既然赞美这么重要,那么,怎样赞美孩子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1、赞扬孩子要具体,有根据。家长赞扬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孩子就会对那些好的行为更清楚,印象更深刻,就更容易发扬这些优点。笼统的赞扬往往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

2、赞扬要及时。发现孩子有了好的表现,家长就应该立即赞扬,不要拖延。否则,时过境迁,孩子对这个赞扬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更不能强化这种行为。

3、赞扬要用适当的方式。只有适合孩子的赞扬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赞扬孩子时要做到大小有别;小孩子喜欢爸爸妈妈的拥抱、亲吻、抚慰,或者说一些亲切的话语;对大孩子来说,采用竖起大拇指、拍拍孩子肩膀等方式,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赞扬孩子也可以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孩子表现好,可以送他一个小礼物,给他一个惊喜,但物质奖励不可滥用。

溺爱孩子篇7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倡议书【一】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天气逐渐转热,因嬉水、玩耍、游泳等引发的意外溺水事故进入多发期。往年同期,我市多发学生意外落水身亡的事故,为有效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警方提醒各位家长、同学要切实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看管,以防止再次发生意外溺水身亡的事故。为此,特向家长、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家长要切实履行子女的监管责任,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醒未成年人在无家长陪同下,不得下水游泳或进行其他涉水活动。

二、学生不得私自在上学、放学途中擅自与同伴下水游泳、嬉水、玩耍、捉鱼等,不随便到野外水域游玩;不在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不准在无监护人陪同下到池塘、河里等地方洗澡、游泳;若要学习游泳,要到正规游泳场馆,且必须有监护人陪同。

三、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呼救,让成年人来抢救,未成年学生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

四、由于我市河道较为宽阔、水位较深,来往船只较多,要劝导不熟水性的亲朋好友、同事、邻居勿到河道中游泳。

儿童和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家长我们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身责任感;而同学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

让我们行动起来,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杜绝悲剧的发生!

桐乡市公安局

2017年5月4日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倡议书【二】

全区广大青少年及家长朋友:

溺水是造成青少年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进入高发季,回看之前各地发生的溺水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的同伴发生溺水后其他同伴不懂施救方法,盲目伸手救助而被拖入水中溺亡。事件的发生,给每名溺水学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可以说,溺水事故的发生,教训十分惨痛,应引起我们对孩子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共青团崂山区委、崂山区教体局特向全区广大青少年及家长朋友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您的一点疏忽,都有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伤害。因此,请你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也能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从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预防溺水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安全教育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孩子课余放假期间,请家长加强对孩子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让孩子做到四不游泳,即:一是不要在无家长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二是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戏水;三是注意安全警示,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四是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家长要严格教育学生不要到河边、水沟、水渠、水塘等有水的地方玩耍或钓鱼(捕鱼),以防不测,造成伤害。

溺爱孩子篇8

这个世界充满着爱,因为有爱,世界才会如此美好。爱有各种各样,友情之爱、亲情之爱、爱情之爱……还有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爱,如果这种爱发挥到了极致,就成了众所周知的溺爱。

我看到过一幅漫画,讲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留着长长的白胡须,还弓着背的老大爷拄着拐杖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公交车上。车上座无虚席,但还有一个“老弱病残专座”的位置,老大爷笑容满面地对小男孩说:“小东啊,你就坐这里吧!”小男孩毫不推让地坐下了,老大爷则手握着吊环但在他身旁。

没有坐在椅子上很危险,老大爷差点闪了腰,可小男孩却当做视而不见的样子,老大爷也没说什么,车上的一名女乘客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走到他们身边,和蔼地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就起身给这位大爷让座一下吧。”小男孩不说话,老大爷听了勃然大怒,对女乘客吼道:“让他起来请我坐?亏你想得出来,他是我孙子。”车上的乘客都被老大爷吓了一大跳。

看了这幅漫画,我很愤怒,那位大爷真不该那样溺爱他的孙子。溺爱就像一壶茶,而我们就是含苞待放的花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是那个浇花人,把茶水全往我们身上撒,这样有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永远也长不大。溺爱让我们学不会自立,永远要依靠别人来生存,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溺爱现象,比如有些大人什么都听小孩的,小孩子要什么,大人就给他们买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做家务事;孩子做错了事,不打他,也不骂他,这就是溺爱,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的心肝宝贝、掌声明珠。

爸爸妈妈们,请不要再溺爱自己的孩子,这样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他们。

溺爱孩子篇9

关键词:溺水、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暑期应该是孩子们享受课外生活的快乐假期,但也是成为意外事故的多发期,诸如交通意外、溺亡、走失、触电等事例时有发生,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又发人深省的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新闻媒体,令人痛心。

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在我国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约有5万多意外死亡的0至14岁儿童中,溺亡儿童占到60%之多,大约每年有接近3万儿童死于溺水,16%的溺水儿童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21%的溺水儿童抢救后虽然幸存,但也导致残疾或者后遗症。为何“溺水”会成为儿童意外死亡的的“头号杀手”?为什么此类事故频繁发生?

一、当前防溺水教育存在的问题

溺水事故的发生,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而溺水事件的多发也反应出了防溺水教育的薄弱性,我们的“防溺水教育”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防溺水教育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缺失监管。孩子放假,但家长还得上班。很难在假期里全职照看孩子,而孩子的暑期生活又比较枯燥, 加之天气炎热,就很喜欢结伴去玩耍、游泳。尤其是农村居住环境水域较多,其实孩子们对水域不熟悉情况,既没有家长监管,也没有保护措施,意外的发生率就很高。

(二)儿童好动但缺乏安全知识

爱动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探索欲望,爱动好跑,爱玩水。但因为年龄太小,控制和调节自己身体的能力很差,同时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知识,缺乏识别、躲避危险的能力,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三)家长对防溺水教育意识薄弱

有关调查显示:近30%家长没有认识到幼儿溺水的原因,近40%的成人不知道正确的急救方式。成人这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儿童防溺水教育的效果,也是造成儿童溺水死亡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家长没有接触正确的溺水施救教育,尤其是农村家长这方面的技能更加缺失。

(四)防溺水的安全警示标志不健全

在一些隐患水域,没有防溺水标语和警示标志,同样也是造成儿童溺水的重要原因。比如在一些市区工程建筑地段,施工留下 的没有建立安全警示牌和防护设施的深水坑;还有一些农村的江流河道, 挖沙留下深坑后缺乏管理,也没有竖起警示牌等等,这些难以看出深浅的坑,极易发生溺水事件。

二、加强防溺水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开展多样性的家长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1.定期组织家长会,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溺水事件,敲响警钟,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们都来关注孩子溺水问题,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发放《告家长书》,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板报、走廊文化等阵地,张贴“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倡议书,做好儿童溺水的预防工作;建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转移兴趣,比如培养儿童绘画、跳舞、棋类等,减少他们与危险水域的接触机会,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儿童溺水。

2.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亲子。列如“防溺水知识竞赛”活动, 使家长知道防范儿童溺水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开展“我是急救员”亲子 活动,让家长掌握对儿童溺水采取急救的实践操作流程与方法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既加强了家长对儿童溺水事件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防溺水知识与技能。

(二)防溺水教育是一件持续性工作

1.建立防溺水教育领导小组。要成立防溺水领导小组, 真真正正的重视防溺水教育,将责任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充分利用教职工会议、学校广播站、宣传窗、走廊橱窗等阵地,向全体教职工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让全体教职工了解有关防溺水的法律、法规,了解关于儿童游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防儿童溺水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

2.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通过大量的事件、案例让孩子了解溺水事故的危险性,教育、引导孩子以正确的认识和科学安全的方法参与夏季活动。

开展系列防溺水主题活动,比如“我与水”的主题活动,通过搬运水、认识水的形态等方法,让孩子们对水存在的危险性有初步的了解。再比如通过“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讨论“如果有人溺水,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孩子懂得保护自己,不随便或独自下沟渠、池塘等地玩耍,遇到别人溺水,不盲目救人, 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自身观察,寻找和发现周围生活中的危险源,并把危险的地方记录下来,设计防溺水安全指示标志,当好安全小卫士,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把安全金钥匙交给孩子。

(三)联手社区,将防溺水教育活动辐射至整个社会

儿童溺水事件大部分发生在社区,特别是暑假期间。这就需要我们和社区联手,开展多种多样的儿童防溺水教育活动。

溺爱孩子篇10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我们班值周了!带上了值日生卡,我整个人都飘飘然的,暗中对自己说:“可以“无所顾忌”地走遍学校咯!

不到7:15分,我就怀着兴奋的心情,在1楼旧教学楼巡逻。“啦啦啦……”我一边哼着歌一边迈着欢快的脚步。突然,一把幼嫩的哭音从走廊传来,我一听,心想:“发生什么事了吗?”便一溜烟似的跑向走廊。我凑过头去看,发现一个坐在地上放声大哭的小女孩和一位满脸愁容的妇女。我正想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不料女孩突然拍打妇女的背,对她大喊:“都怪你,都怪妈妈没帮我收拾好书包,我的语文书不见了!“只见那位妈妈皱着眉毛,焦急地说:”小玉,不要坐在地上了,都是妈妈不好,妈妈一会儿给你拿来,放学后再给你买娃娃好不?”小女孩这才破涕为笑。

蓦地,我觉得很可怕,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逐渐养成了孩子娇纵的性子,成为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我拍了1下自己的额头,重新巡逻。走着走着,我发现一个小男孩没戴校卡,就跑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他:“小朋友,你的校卡呢?”“在书包里。”“那请你拿出来戴上它,好不好?”这时,小男孩没有回答我。而是转过身向身后的老人说:“奶奶,把校卡给我!”语气中大有不敬,我禁不住说了她一句:“小朋友,老师没教你要尊老爱幼吗?”谁料,老奶奶一把推开我,说:“小孩子不懂事,你就不要吓他啦!”说完就拉着小男孩走了。

原本高兴的心情顿时灰飞烟灭。文明礼仪不是要从小做起的吗?如此溺爱孩子,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将来出到社会,你们难道还要处处护着他吗,帮他做事吗?溺爱就像一张蜘蛛网,把孩子困在其中,不可自拔;溺爱就像深不可测的迷宫,令孩子丧失善良的本性;溺爱就像一瓶毒药,把祖国的花朵变得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