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当自强十篇

时间:2023-04-02 15:28:48

女儿当自强

女儿当自强篇1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男儿当自强,我不反对。但为什么没听过赞扬女儿的名句呢?是女儿们不“符合条件”吗?

当然不是了。这是因为几千年来封建思想??重男轻女的影响。其实不是男儿才当自强。女儿也是很自强的。

像对自己曲折的命运而不肯低头的桑兰那样。1998年在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桑兰不幸因脊髓严重挫折而造成瘫痪。被誉为“跳马冠军”的桑兰,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当挫折的挑战者,桑兰一直顽强地坚持着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而且她能借助器具熟练地操作电脑、上网与各界朋友交流。按照医学常规来说,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靠非凡的意志力和自强的精神,桑兰挣脱了瘫痪者的命运。争夺世界冠军,是永不满足的桑兰的夙愿,受伤之后的桑兰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

桑兰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我真钦佩她,钦佩她那顽强的斗志、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桑兰这一事例就可以证明:“女儿当自强”并不是徒说。而且自强的女儿不止桑兰一个,还有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张海迪。她也是因疾病而高位截瘫痪,她说:“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视作真正的幸福。”她一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为社会做贡献。她们那份坚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自强即是积极进取、不懈追求,是前进的动力,所以人生当自强,不分男女。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女儿当自强。”可能人们认为这样念起来不顺口吧,也可能人们偏心了。不过,女儿确实当自强,这是事实。

女儿当自强篇2

我叫**,是**煤矿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职工。回顾自己下岗以来的经历,可以说有彷徨、有失落,但更多的是自厉和自豪。人说“男儿当自强”,我说“女儿更要当自强”。 我是*年11月下岗的。一开始,自己觉得非常难受,也非常难堪。总觉得自己本来干得好好的,身体健康,且干了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见了熟悉的亲戚、朋友和同事,也感到很没面子,总好象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觉得没脸见人。其后,经过原单位的领导、同事及亲戚朋友的谈心、劝说,我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摆脱了原先的不满情绪。我真正认识到,一个人价值的高低,或者事业的成败,不是别人决定的,也不是某个人认为的,关键在于自己。 思想理顺之后,我就决定要找点事干,起码年纪轻轻地,总不能闲着。说真的,就我的家庭来说,丈夫是矿上的一名中层干部,下边只有一个孩子,双方老人又不用我们操心,可以说家庭负担不是很重。但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正当年,总不能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过下去。特别是许多熟悉的姐妹下岗以后来找我诉苦,再加上看到周围的下岗女职工无所事事,更坚定了我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于是,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我首先对外面的市场进行了调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我认识到,就目前来说,自己开发新产品,进而开拓新市场是比较困难的,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调研和朋友的介绍,结合自己的专长,我最终选准了太空被加工业务。 决心下定以后,我就积极开始建厂筹备。筹资金,买设备,找人员,选厂址。好不容易厂址定了,人员找了,又要进行技能培训,再加上水、电、暖,以及对外关系的协调等等,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不亦乐乎。终于,2004年2月份,投资*万余元的太空被厂正式投入运营。厂子正式运营后,我更是跑前跑后,全部身心都投入入到了厂里。原先孩子是个宝,一时不见,心里总觉得好象少了点什么似的。现在也顾不得了,好在儿子大了也懂事。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出外买材料,送成品,已经是经常的事。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创业地艰辛。创业难,女人创业更难。 随着事业地不断发展,业务量的逐渐增加,厂子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自己也挣了一点钱。此时,自己的心态和认识也随着风风雨雨的磨练,逐渐变得成熟。以前纯粹是为了生活、赚钱,事业步入轨道,赚了一点钱,特别是看到周围部分下岗女职工生活的艰辛之后,我又产生了更多的想法。一个人,不能只为钱而生,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周围的人,为社会做点事情。于是,我开始吸收周围的下岗女职工加入太空被厂,为自己的姐妹创造就业条件。目前,我的太空被厂已吸收下岗女职工*余人,拥有各类设备*余台。2004年共生产太空被*余件,分别销往济南、莱芜、新泰等地,实现产值*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近*元。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 第一,人一定要自信。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尤其是在处于逆境的时候,更应如此。只有自信,才能自重。对一个职工来说,造成下岗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个人素质所决定的。所以,下岗并不可怕,怕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暴自弃。 第二,人一定要吃苦。干事业必须要吃苦,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原先在岗的时候,对此体会不是很深,下了岗尤其是自己办了太空被加工厂以后,我有了深刻的认识。俗话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无伟男”,对男人如此,对女人更是如此。 第三,人一定要善于学习。一个人的能力、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单靠原先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时时刻刻注重学习,掌握多种技能。必须注重观察,善于发现存在的各种机遇,并及时抓住机遇。等,是永远也等不来机会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人,只有自己救自己。

女儿当自强篇3

摘要:性别差异是学生差异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性施教”是“因材施教”必不可少的维度之一。作为女子学校的英语教师,从贯彻女性教育思想入手,探讨在英语课堂中如何贯彻“因性施教”,希望唤起广大教师对“因性施教”的重视,并将其广泛应用在课堂教育教学当中。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因性施教 抗挫折教育

“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论语·雍也》。“因材施教”语出于此。孔子将这一理念贯彻教育生涯的始终。它也为后人广泛接受,经久不衰。教育,必须要着眼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认知习惯等多个方面。简言之,即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性别,则是体现学生差异性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单一性别班级、单一性别学校,“因性施教”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正是来自一所女子职业学校,想借此文浅谈在女校英语课堂中的“因性施教”,权作抛砖引玉。

一、性别特征在女校课堂上的表现

性别特征在女校的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女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占有先天的优势。她们有着良好的形象思维与记忆力,擅长完成朗读、背诵这种比较机械的任务。此外,女性有着较强的表现欲。她们渴望展示自己,模拟别人。但是,她们细弱敏感,经常对教师、同学的一句话反复思量,爱钻牛角尖,听不得相左的意见,抗挫折能力较差。

二、如何针对性别特征在英语课堂上“因性施教”

针对以上特点,笔者在英语课堂中采取多种方法“因性施教”。首先,针对女生的认知习惯,教师安排了大量的识记、朗读、背诵等活动,进行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夯实基础,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喜悦。同时,任务的顺利完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她们有信心接受更高层次的任务的挑战。

其次,因为女生的表演欲比较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角色扮演或者分角色朗读这一类型的活动。一则,这一类任务是对机械朗读、背诵的提升,需要用到学生的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二则,学生在角色互换中,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同的角色也能帮助学生换位思考。除了英语学习之外,她们更能增强职业意识,更能够站在接受服务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无疑是情感教育的一个方面,体现出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

再次,针对女性个性敏感、容易产生挫败感这一特点,抗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第一,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女生个性的敏感、脆弱,语言表述时要注意自己的措辞、语气。同时,教师也不能为了回避矛盾,放低姿态,任由学生的小任性恣意蔓延。当有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甚至胡思乱想不讲理的时候,要严词批评,不能让学生感觉,性别就是她们的法宝,要让学生理解,道理是不分性别的。

第二,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打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幌子盲目包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得好,教师自然大力表扬,不需吝惜溢美之词。但是,学生完成得差强人意,或者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样伸出大拇指,夸张地说“Excellent”呢?笔者倒觉得值得商榷。通常情况下,笔者会先根据学生的完成任务情况,实话实说地表扬她所付出的努力;随后,笔者会指出,也许换个别的做法或者说法效果更好。语言是一门艺术,不见得一味褒奖就会持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她们会觉得做好做坏一个样儿。同样,也不见得公正评价、指出毛病就会打击到学生。学生也期待得到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付出的努力、认真的程度、任务完成效果,大致自己也会有个评价,其在全班学生汇报时,优劣立现。她们同样期待教师的客观评价。时间久了,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会越来越高;同时,她们学会从批评中成长、从挫败中汲取教训。那么,她们对待批评指责的态度就会越来越客观。这也是抗挫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学生需要随时面对课堂上的教师提问,随时作答。笔者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笔者问:“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学生回答:“My favourite sport is swimming(我最喜欢游泳)”但是,提问还没有结束,笔者会追问学生:“Are you good at swimming(你游得好吗)?”或者“When did you form this hobby(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游泳的)?”。教师追问的问题是随机产生的,内容根据学生对先前问题的答案而定,但是基本上都逃不开what、why、when、who、where 这样的提问。这种追问的方式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给了学生更多的挑战。她们必须要听懂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答。回答问题无误当然好,不过,不要高兴太早,笔者一定会想办法难为学生的。时不时地,笔者会向较高层次的学生抛出一个生词、一个不常见的句型或者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这倒不是纯粹为了难为学生,满足一下教师的权威感,而是让学生尽快适应随机追问。对学生来说,这不啻一种挑战。笔者希望学生明白,有问题回答不上来很正常,她们要学会如何化解这种尴尬局面。答案是什么不是老师最看重的,老师希望能看到学生从容应对、不冷场。挫折,随时会发生;前一秒钟兴高采烈,下一秒钟也许乐极生悲。生活,就是这样。笔者希望学生能从容淡定地应对这一切。抗挫折教育,就从英语课堂开始。

2013级的新生入学将近一年。她们已经适应了笔者的“因性施教”。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抗挫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上课时,大多数学生敢于和笔者的目光对视;上课发言很积极,学生举手发言很少有迟疑;在进行任务汇报时,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或者学生之间互评,学生的评价很公正,也被友善地接受。有时,被评价者会做出解释,双方能够做到对事不对人,客观对待好评差评。最重要的是,学生更会“聊天”了。她们在回答笔者的追问时,更加从容。即使答不出来,也会礼貌地说“Pardon”,请笔者重复,或者提出换个问法。学生的答案也从开始的一个词、两个词,逐渐扩充成一句话、两句话。更让笔者欣慰的是,她们开始反问“And you(你呢)?”课堂气氛活跃了不少。从成绩上来看,入学时,她们的英语平均分为79分(满分为150分),离及格差得很远。排除教材使用因素之后,她们期末考试的卷面平均分为61.7分(满分为100分);再结合平时成绩,这个班级的总评平均为达到了73.6分。全班24名学生中,90分以上达到6人,80分以上有9人。好几个学生期末成绩下发之后,惊喜莫名,她们没想到自己能及格。

“因性施教”对于女校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放眼望去,对所有学生何尝不是这样。男校如此,男女生同校亦如是,只是进行的具体做法不同而已。因此,谨以此文唤起广大教师对“因性施教”的重视,唯愿与同侪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Heider,F.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M].Wiley,1958.

[2]韩仁生.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的性别差异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 1993(4).

[3]韩仁生.高中生数学考试失败归因的性别差异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4(6).

[4]韩仁生.中小学生交往归因训练的研究[J].心理探索,2004(1).

女儿当自强篇4

――编者

青年儿女与父母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心理上的隔阂?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因此答案可能是各式各样的。这里,我谈一点点看法。

大凡父母,都很爱自己子女的。而且,在许多父母的眼里,儿女总是“孩子”。既属“孩子”,就得唠叨,即使儿女已过“而立”之年,也得多多叮咛,例如:孩子洗碗,她怕摔碗,孩子骑车,她怕撞车;孩子与人大声讲话,她怕发生口角,孩子去上班,她怕忘带提包。一切都放在心上,一切都放心不下。

这种亲子之爱难道不是真挚的吗?是真挚的。但真挚的爱为什么反而引起反感呢?我想,这可能是由手当父母的对儿女的心理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言行失当而造成的。

一个人在孩提时代,父母简直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游玩中遇到不悦之事,他会跑到父母身边诉说;吵架中吃了亏,他会偎依在父母身旁,请求支持和保护,评价一部电影,父母说“好”,他才说“好”。这就是说,人在儿时的独立性、自主性是相当差的。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一般父母都能觉察到,因而也很乐意充当儿女的监护人和指导者。但是,如果子女已长大成人,却依然保持着孩提时代的这种依赖心理,那便是心理发展上的一种缺陷了。父母不应该把儿女的依赖心理看成是对家长的敬重心理。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要经历两次“断乳”,一次是生理意义上的“断乳”,大约发生在一周岁的时候’一次是心理意义上的“断乳”(所谓心理意义上的断乳,是指脱离父母的监护,在心理上有了强烈的自主感),它大约发生在15~18岁或稍后一些时间。生理的“断乳”是人人知晓的,到时候当断必断,不断就成为累赘。心理的“断乳”容易被父母所忽视,因为这种“断乳”不象婴儿断乳那样,有比较确定的时间和形式。但是,青年的心理“断乳”现象是确实存在的。

你们的儿子正好18岁,他的表现大概也不免带有青年心理“断乳”期的特点吧。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年,往往具有两个显著的心理特点;一是要求独立、要求自主、要求把他们看成大人的倾向;二是心理上既具有闭锁性的一面,又有选择性地向外开放的一面。我们做父母的人,知道了儿女到一定年龄必有这些特点显露出来,也就不必过于为此而烦恼。重要的是父母要因变而变,用合理的要求和正确的方法,帮助儿女安度心理“断乳”期,使他们能蓬勃向上,健康成长。

上面我提到父母要“因变而变”,是由于在生活中确有不少用不变的老眼光看子女、用不变的老方式待子女的父母。这样做极易产生心理上的隔阂或所谓“代沟”。所以,我建议,我们这些有儿有女的人,不妨自我检点一下,自己在对待年轻儿女方面,是否有需要调整的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我以为,为了防止发生双亲与子女的隔阂,从父母这方面来说,应有三戒;

一戒包办代替如上所述,人一进入青年时期,就产生强烈的自主感,要求改变事事靠父母的依赖心理。而有些父母则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总觉得子女做的事看来“不顺眼”,因此,事事自己动手,儿女洗过的衣服得重洗,儿女做过的菜肴要加工……如此等等。这样做,就强化了儿女的依赖心理,人为地延缓了青年心理上的“断乳”期。而一旦子女意识到自己的自主感在这样的“关怀”中受挫时,他们是会对父母产生不满情绪的。

二戒强迫命令儿女要求自主,父母却要求言听计从。“不听话”,父母恼火,听了话,自己心理痛苦。这是一些青年的真实体验。有位家长,出于对儿女的爱,用落实政策中补发的工资,给儿子买了大量的衣物,“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儿子认为靠父母的恩赐是不光彩的,因此依然穿过去的衣服。这使父母很恼怒,说不穿就逐出家门。这个青年在这种带有强迫意味的爱中,痛苦得走投无路。

三戒恶言相对俗话说“儿是娘的心头肉”。但有些家长发现,“儿女变大,嘴里无话”,什么事也不主动向家里说起,使家长心生疑窦,于是询问变成盘问,以致争吵起来。父母怒不可遏时,可以把“心头肉”骂成“当作没有你这个儿子,当作你死了”,这种辱骂,是非常损伤青年的自尊心的。而一旦自尊心受辱,修复是极为困难的。其实,当父母的如果掌握了青年心理的闭锁性的特点的话,他们是能够恰当地对待子女的。青年固然有心理闭锁的一面,但也有强烈地渴求别人理解自己的一面,只是究竟向谁表露心迹是有所选择的。父母可以通过子女的友伴了解子女的心理,然后以平等的、与人为善的态度与之交谈,关心其需要、愿望,创造条件满足其正当的要求。这样,两代人的情感还是可以沟通的。

女儿当自强篇5

张强今年47岁,是镇江一中学的语文教师。平时张强上班时,由妻子徐华推女儿出门,母女俩常去菜市场。乐乐只吃荤,胃口很大,可她自己没法吃饭,必须要一口口喂。

为了照顾女儿,徐华辞职在家开了个室。她性格外向,邻居们总去照顾生意。可徐华常对丈夫发火,出言不逊。

晚上乐乐烦躁时,会大喊大叫,还咬碎过几个手机。她一不注意就会爬到卫生间里,长时间放水玩……为了照顾女儿,张强和妻子只能睡在女儿身边,为女儿翻身、擦屎、接尿。张强总是很耐心,他有两个女儿,可总是偏着大女儿。因为熬夜,张强上班时,常常眼睛都是红的,人没有精神,坐在那儿就像能立马睡着似的。

一次,参加同学聚会的张强,无意中说起:“如果年纪大了,有走不动的那么一天,我就把女儿带走。”大家当时不知道,这不是一个玩笑。

郁闷时,张强会去打牌放松心情。然而,让张强很快陷入了无底的深渊。多年前,张强就曾因输了约30万元,是亲友帮忙还上的。张强本在县城里教中学语文,2015年被派到乡下的中学支教。他骑电动车上下班,一周四节课,不上课时可以不去学校。此时,大把空余的时间,都被张强用来了,赌资来源于小额信贷和信用卡。

张强有痛风,严重时膝盖疼得几乎走不了路,上楼要拄拐棍;妻子因常年照顾女儿,手关节劳损,已经无法做家务了。女儿乐乐特别胖,大约有180斤。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俩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欠下的债务,张强累得喘不过气来,他整天精神不振,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带乐乐走。

2016年3月2日那天,家里就剩下张强和乐乐,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的张强,决定动手杀死女儿。他突然用双手掐住乐乐的脖子,乐乐的脸憋得通红,拼命挣扎,于心不忍的张强最终还是放手了。

那天下午,内心五味杂陈的张强给妻子写了封信,不过,他没有直接给她,而是放在车库里。他在信中道:“只有我和乐乐走了,你和婷婷才可以好好地活下去。”

然而,残酷的生活现状还在继续,乐乐是家庭的一个重大负担,张强的内心反复挣扎在继续杀女还是放弃间徘徊。张强本想让乐乐吃下大量的安眠药,可又担心被老婆发现,他不敢确定,当老婆知道他给女儿吃安眠药时是什么反应,是报警还是不报警?如果不报警,到时警察来调查,万一老婆的表情不悲伤,那一切不都露馅了。如此一来,便会让老婆也牵扯进来,那小女儿一个人怎么生活?思前虑后,张强决定自己下手。

2016年3月8日早上,天空中飘了雨。张强趁妻子送小女儿上学的间隙,他用一把锤子,狠心地朝女儿的头砸了3次,最后用手掐死了乐乐。

法庭上,张强反复强调杀死女儿是个复杂心理的过程,欠下赌债是次要原因,主要还是女儿的病情、妻子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原因。“不是亲历者,你都不能理解我的难处。”面对公诉人的指控,张强自我辩护说,作为一个教师,他“愿意接受法律制裁,但绝不接受道德的谴责”。

在法庭的最后陈述中,张强提到自己曾设想过:“如果我们国家公益组织机构非常好,能够收留我女儿……”

案发后,张强的同学、同事、妻子和200多个邻居一起签名,为他写了“请愿书”:“张强的大女儿常年卧床,张强对其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相信他杀女是一时冲动,希望对他宽大处理……”

2016年12月2日,镇江中院一审开庭审理本案,张强被判刑12年……

女儿当自强篇6

妇女儿童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过去五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我市妇女儿童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妇女参与度不断扩大。全市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日益广泛,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1.2%,各级党政部门和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实施,社会化维权网络基本形成,有关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障更趋完善,社会对妇女儿童发展更加关注。三是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已基本普及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5年基础教育,妇女职业技术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儿童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9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5.48‰和10.33/10万,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1.82和3.07个百分点。应该说,我市妇女儿童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市妇女儿童发展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妇女整体素质和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增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实现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妇女儿童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自然包括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儿童的健康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公平均衡发展。

2.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是我市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身包含着妇女儿童的发展,没有占人口三分之二的妇女儿童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市的全面小康。另一方面,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需要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不仅是我市增强“三力”,加快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3.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才强市的重要途径。妇女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重要社会责任,同时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终身教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因此,妇女的整体素质如何,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不仅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关系到**的长远发展。

总之,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各级、各部门必须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切实把妇女儿童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我市“十一五”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

抓好妇女儿童工作,就是抓科学发展观落实,就是抓和谐社会建设,就是抓执政为民和依法行政。当前,我市正处在增强“三力”,加快实现率先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十一五”妇女儿童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题,以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素质和保障合法权益为重点,突出重点领域,着力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努力推动我市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妇女儿童综合素质。在激励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时,促进妇女自身发展进步;在注重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造就一代又一代的现代化事业接班人。二是坚持男女平等发展和儿童优先发展。要以建立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机制为重点,切实保证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力和机会,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三是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儿童事业的协调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妇女儿童的共同发展。

根据我市实际,“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保障妇女参政权。政治权利是妇女各项权利中最高层次的权利。今明两年正值市、县(区)、乡镇换届,各级组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的要求,重点关注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争取“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在‘十五’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制定引导和推动女干部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管理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支持、鼓励妇女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保障妇女平等进入权力机构和决策层面,努力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抓好女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有关培养、选拔工作,加大发展女党员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女性党员比例。积极鼓励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特别要充分发挥妇女在村(居)民主自治中的作用。

2.切实保障妇女经济权。经济权是确保妇女人格独立和自身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保障妇女对各种经济资源的平等占有权,特别要保障农村妇女享有平等的土地经营承包、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社员股份量化等权利。加强对城镇妇女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妇女的就业能力。依法保障妇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坚决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广大妇女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扩大就业领域,关心女大学生就业,鼓励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努力保持“女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0%以上”。加强女职工的劳动保护,特别要加强非公企业落实“四期”特殊保护,保障女职工享有平等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权利,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

3.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教育。在加强妇女教育上,一要让更多的妇女平等接受高层次教育,增加妇女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妇女的科技文化水平;二要通过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扩大妇女终身教育渠道,逐步建立妇女终身教育体系。特别要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抓好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在加强儿童教育上,一要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二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

4.切实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把妇幼保健工作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完善农村和社区基层服务网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队伍建设,抓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婚检率,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做好妇科病和儿童高发病预防查治工作,努力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5.切实健全权益保护机制。要把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纳入“平安**”和“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广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各级政府出台改革发展重要政策时,要重视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要将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纳入“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维权意识,增强妇女儿童自身维权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维权网络,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建立妇女儿童反家庭暴力庇护所,为受害妇女提供紧急庇护、矛盾调适、心理疏导等服务。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关注特殊家庭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维护儿童合法权益。

6.切实营造全面发展环境。结合“四城联创”和新农村建设,既要为妇女儿童创造舒适、安全、清洁、绿色的人居环境,又要尽可能地配套建设妇女儿童文化、体育和活动场所和相关公共设施。在加强文化大市建设中,要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为妇女儿童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把这些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把妇女儿童工作作为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着力抓好一批实事项目。为此,市里初步排出了“十一五”时期要实施的9项实事项目,其中妇女项目6项,包括巾帼科技致富项目、新型女农民培训项目、全面实施生育保险项目、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项目、妇女生殖健康项目、农村计生科技致富项目。儿童项目3项,包括青春期健康教育项目、“春蕾结对”助学阅读项目、0至3岁阳光宝宝早期教育项目。应该说,这些实事项目基本涵盖了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主要方面,对解决当前我市妇女儿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这些实事项目,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强化措施,抓紧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尽快落实下去。当然,为妇女儿童办的实事绝不仅仅是9项,我市新农村建设“1381行动计划”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事关妇女儿童发展的实事项目。因此,只有把性别平等意识和儿童优先思想体现到公共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政策对妇女儿童的特殊影响,我们的妇女儿童工作才能扎扎实实地抓好。

三、加强领导,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合力

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是政府应当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部门要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和儿童优先的重要理念,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完成“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各项工作目标。

1.工作部署要“到位”。妇女儿童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已纳入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已作为专项规划,将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十一五”妇女儿童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各县区要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不仅要在总体规划中明确妇女儿童发展目标,还要体现到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纳入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之中,切实做到妇女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评、同步发展。

女儿当自强篇7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性格形成,起源于幼儿阶段,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来自家庭,幼儿时期的耳濡目染和幼儿式的理解判断错位,造成了孩子日后不当的行为方式。

男孩阴柔

有一对夫妻,关系不和,妻子感到孤独无助,便将自己的情绪流露给儿子,希望儿子将来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男人。

儿子虽然收到了这样的信息,但他得出的结论并非母亲的初衷愿望,而是两条幼儿式的判断:第一,父亲是不好的,继而男人都不好;再延伸,我也是男人,我也是不够好的,这是自我(性别)否定。第二,我必须为母亲的孤独和无助负责,延伸为做妈妈的精神伴侣,可是我力不从心,这是小大人、小情人。

可怕的后果来了,儿子不仅否定了自己性别上的优势和责任,丧失了男人的主动性和理性特征,而且被母亲的情绪感染,成为情绪化的男孩子,说话、办事、思维均情绪化,表现形式就是力不从心,容易走极端、说大话、不计后果等。

长大后,他反复谈恋爱,一接触到实质,他就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无法满足母亲的愿望),表现形式就是不敢承担责任。婚后,被妻子指责为不负责的男人。也因与母亲的关系过于密切,导致了婆媳不和。

还有一种现象也有可能导致男孩儿女性化,那就是有些老人替子女带孩子。不是全部,但相当一部分老人在带男孩子的时候不那么从容,他们怕孩子吃亏,因自己体力不支而不让男孩子往外跑(淘气),为了省事、省心,他们把孙子固定在家中,教育他成为老实人(听话的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老龄化”,丧失了男孩儿活跃的本性,显得被动与木讷,体力和智力上也趋向女性化。

女孩阳刚

而女孩儿男性化的例子也不鲜见。

有个女孩子,也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关系中。因母亲的学历低,父亲感到与她没共同语言,可又没到离婚的程度,于是勉强维持着婚姻,而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从生活到学习全方位影响女儿的成长。

例如带女儿参加各种补习班,并以自己的见识和思想影响女儿,旨在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才女,满足自己心中对完美女性的设想,以女儿来弥补夫妻关系的漏洞。

然而,女儿感受到的并非父亲的本质愿望,而是父亲身上的男人味,比如说话的语气、理性思维,以及不会撒娇等男性特质。她越来越趋于男性化,越来越熟悉男人的世界,而对于母亲的女性世界感到陌生,甚至有些鄙视,可以想见其极度缺乏女性的行为方式。

又比如有位母亲特别强势,女儿成天生活在阴盛阳衰的关系中,便认为母亲(女性)强势属于常态,于是将母亲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学校(或将来在家庭中),也会像母亲一样对待男性,而且越是对亲密的男性,她就越强势,如此延续着夫妻关系的家庭经验。

再比如有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女儿判给母亲,这母亲没再婚,于是女儿承担起母亲的精神配偶,到了青春期,越来越朝着男性的方向发展。天地万物都有其规律,家庭也如是,它的规律就是“家庭的基本元素就是夫妻”,而不是母子、母女、父子或父女,配偶之间缺少什么角色,孩子就会承担那个角色。

女儿当自强篇8

爱女心切型

奶爸:文章 女儿:爱玛

文章坦言,他在外地拍戏,会把女儿的照片带在身上,“女儿的性格更像她妈,比较开朗,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跳舞。是她教我学会随和,以前的我总是伪装得很强大,有很多人都讲我摆架,但自从有了女儿,我跟她讲话学会了‘娃娃音’,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会停留在表面”。

“父亲只是一个称呼,我想跟女儿更多的是朋友关系,我会尊重她的想法。”文章很溺爱女儿,他会亲自接送女儿上课,为照顾女儿他宁可不拍戏,“我只想陪着女儿,不想错过她成长的过程。女儿是唯一让我有归属感的人,我希望女儿更爱我。”

对于是否让孩子进娱乐圈的问题,文章表现得很洒脱,“我不管。我只希望她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支撑。娱乐圈也没什么不好,比娱乐圈可怕的圈多了,相对来说这个圈子更单纯更直接”。

责任心强型

奶爸:吴彦祖 女儿:Raven(乌鸦)

谈到当父亲的感受,吴彦祖说:“女儿出世后,我和妻子忙得像打仗一样,当奶爸比拍戏还难。有了孩子我以后不会拍危险的戏。”

“有了孩子很好玩、很兴奋,但也多了责任感。我一想到将来就感到很有压力,就怕她以后变成大美女,会有很多男孩子追她。现在看起来,她比较像我,所以有点美,尤其是嘴特别像我。只不过她现在眼睛还有点肿,看上去是单眼皮,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双眼皮。”

重在培养型

奶爸:邓超 儿子:等等

邓超对儿子等等呵护有加,他没有在儿子出生后,奉上初生照,与粉丝分享喜悦。对此,邓超笑言:“我儿子还没开口同意,没准他不乐意我说呢。”他还带着儿子去感知万事万物,“带他去摸雨、摸灰尘,让他接触这些物质,保姆总说太脏,不能摸。我说没事,我就摸给他看,他摸了以后说‘哎’,然后就朝我笑。”

女儿当自强篇9

强势妈妈:儿子懦弱,

女儿霸道

强势女人不等于女强人。我们所说的强势,更多指的是性格上而不是事业上。很多女强人工作中是“铁娘子”,回家就变“小娘子”,反倒婚姻很幸福。相反,有些女人事业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气很大,气势很大,特别喜欢在家里说一不二,我们把这种在家里喜欢做“女王”的妻子称之为强势女人。

家庭里女人过于强势,不仅老公受到压制,对儿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甚至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女人越强势,培养出的儿子不仅不会像她一样坚强,反倒越懦弱。

一个健康的家庭,父亲的角色举足轻重,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常说丈夫、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仅是指男人负担这个家的经济,而是在家庭起主导作用,否则,父亲缺失或者父亲软弱,会给儿子、女儿的心态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

心理咨询发现,一般来讲,当父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从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这个角度来看,女儿就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女儿也会变成强悍的女人。很多家庭中,关系紧张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厉害的母亲一定有个厉害的女儿;脾气暴躁的母亲,一定会把脾气暴躁的毛病遗传给自己的女儿。当女儿反抗母亲的专制时,女儿也在偷偷地继承母亲的这种专制,并会顺理成章地带到她将来跟她女儿的关系中。

如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女儿总是看到母亲对父亲存在太多愤怒的情绪,女儿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莫名其妙的对男友或者老公生气。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个女性,就是典型的急性子,总是无缘无故冲老公发火,后来在一次聊天中,问起她的父母关系,她母亲跟她脾气一样,也喜欢对她父亲嚷嚷。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种父母认同心理,暴虐的父亲必然有个暴虐的儿子,爱唠叨的母亲必然会培养出爱唠叨的女儿,我们总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充当儿女的榜样,塑造着儿女的性格,并影响着儿女的心理成长。

过分严厉的管教,

抹杀孩子个性

现在社会上有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强硬干练,事业是很成功,因此,她们苛求孩子做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遭母亲责骂,这种“强势”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正常发育。

在强悍的母亲面前,女儿选择无条件认同,儿子则会无条件逃避。对此,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精彩的论断,“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当母亲总是指责、批评丈夫时,其实是在指责、批评一切男性,儿子作为男性必然会跟他的父亲一样躲在无人的角落。

所以,当一个性格过于强势的妻子喜欢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之时,她其实也等于把这种嘲笑和奚落同样甩给了她的儿子,所以,强悍的妻子必有一个懦弱的儿子,她越指责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儿子也就越懦弱。

心理咨询发现,大凡是那种强悍的母亲,培养出的不是强悍的儿子,反倒多数是软弱甚至没出息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也比比皆是。武则天够强悍吧,夺取了李唐江山,自己称了帝,可她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懦弱,一个比一个平庸。慈禧也够厉害吧,联合恭亲王奕诉灭了托孤的臣,跟慈安皇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可偏偏生了个不争气的儿子。

强势母亲会让

儿子没男子气

从心理学上讲,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男性的高大形象。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男孩会认为男性就是像父亲一样,女性就像母亲一样。孩子小时,强势的母亲还显现不出问题,等到幼儿期和童年期时,由于父亲的懦弱,且无法阻止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干涉,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问题一,男孩难于男性化。孩子对男性力量认识较少,会出现“父爱缺乏综合征”,缺乏阳刚之气,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发育较慢,并存在诸如焦虑、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碍,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懦弱、胆小、孤僻、自卑等。当未来进入社会后,会出现各种不适状态,无法按自己性别角色规范行事,喜欢找强势的女人结婚,无法成为值得依赖的丈夫。

问题二,使孩子不敬重权威。父权丧失的家庭,会导致孩子不仅不能从父亲身上学到尊敬权威、明白等级,而且还会认为男性就是和父亲这样的。同时在功能不完善的家庭中,孩子面对强势的母亲,往往会本能的讨好“强者”,尤其是男孩,他们也会跟着母亲,在不知不觉中反抗父亲,不重视父亲的意见。

问题三,使孩子受到过度保护。母亲过于强势,是其安全感不足的表现,会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保护者。害怕自己担心的问题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只要是不利于孩子的事情,都想过滤一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发生。于是,母亲包办所有事情,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孩子跟着她走,最终孩子就会什么都不会,完全依赖母亲,更加印证了母亲的想法。

问题四,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强势母亲往往是能力出众和是完美主义者,会把培养孩子当成自我实现的方法,苛求孩子做到最好。于是在无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孩子身上。不能否认,这些强势母亲付出很多,但恰恰是这些“付出”,使孩子感到压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成年后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问题五,让孩子难于独立。强势母亲不仅在丈夫面前强势,也在孩子面前强势,不容许孩子说“不”。长期处于母亲的强势控制下,自然忽略了孩子的特性和感受,孩子在生活中独立做决定的机会不多,一切都由强势母亲教导、指挥、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放弃自己的承担,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生活的能力,形成对母亲无条件的服从和依赖。

问题六,孩子学会消极抵抗。强势母亲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觉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母亲,内心无法产生做事的动力。孩子在强权压力下,知道抗争是无用的,虽然内心在说“不要”,但也只能表示表面上的顺从,这也是孩子感觉只有靠消极抵制才能有自。于是,孩子面对自己不能掌控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往往采取消极态度,磨洋工就出现了。

问题七,孩子难于学会社会交往。父母是孩子最早认识的同性和异性,和他们的友好相处,能让孩子习得长大后与同性异性朋友相处的方法,这决定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在强势母亲的管理下,这种社会性的交往变形,使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绝,习惯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防御模式,使其有被社会孤立的倾向,难于融入社会。

问题八,强势母亲会导致“恋母情结”出现。强势母亲由于投入的爱越多,期待的收获也就越大,母子联结也越深,甚至还会把儿子当作“替代配偶”,作为情感依托的唯一对象。最后有可能渴望占有儿子,以至于渴望分享儿子所拥有的一切。这样使孩子难于摆脱母亲的影响,获得真正的自我。这在成年后,使男孩难于认同其他的女孩,更加依赖于自己的母亲。

综上所述,母亲过于强势,或与孩子接触多的母亲,必须让孩子在自己的心目中对父亲有良好的认知和正确的印象。实际上,一个聪明的母亲,总是会给父亲机会,让孩子随时感到父亲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则是最好的体现父权的方法。

女儿当自强篇10

家中小女是我一手带大,虽无祖父辈在眼前惠予“隔辈亲”的偏爱,但仍是集几多宠爱于一身。怕她饿了,怕她冷了,怕她累了,于是变着花样让她挑着进食,尽着心意让她购物,早晚车接送还觉得愧对了她,觉得自己做的不如别家的父母。渐渐长大的女儿于是养成了文具到处丢、衣物随处扔的坏习惯,坐在餐桌前会向我伸出手:筷子呢?请倒杯茶给我……

待到发现这些习气不可逆转时,我变得暴躁不安起来,由细声细气的教育到不耐烦的大吼大叫,可是积重难返,她的书桌上依然是一堆堆的橡皮屑、纸屑,另有各类笔、尺子、书本、字典词典……待书桌不胜其重时,她便到电脑桌上另辟战场。稍后,又转移到茶几上。跟踪收拾的我后来屡遭她的拒绝:不准乱翻我的东西,我有隐私权!于是满屋子如大军溃败后的模样,悲愤也无用,我黔驴技穷了。

某日,我患重感冒,加上心绪不佳,诸事懒于管理,索性卧床不起。于是,丈夫当起了锅碗瓢盆的总指挥,女儿成了卧室客厅的一把手,待他们各自上班上学后,我悄悄地巡视了一番,发现一切井井有条起来。吃饭时,我享受到了女儿端来的饭菜和热水,女儿那柔柔的小手还时不时地抚抚我的额头。我幸福着感动着,也有些惭愧:不是女儿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而是身为家庭主妇的我太逞强了,凡事要包办,以致助长了女儿懒惰、依赖的习气。当我软弱的时候,她自会变得坚强起来,以弥补我的不足。看来家长应该适当地示弱。

女儿的作业一直就由我亲自督促检查,小学时学习任务不重作业少,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家长能做的事情一一搞定,大刀阔斧地指挥她怎样怎样。慢慢的,女儿信任并依赖了我,所有的作业做完后都送我把关。可是到了初中,孩子的作业多,难度也大起来,我感到力不从心了。现在我决定在学习上也对女儿示弱,让她慢慢摆脱我的扶持,步入自主学习的正轨:“妈妈岁数大了,记性也差了,想要指导你,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以后的路主要还靠你自己走,有问题你自己解决。”女儿不信,后来又问,再问,我变得越发懵懂无知起来:“真的,我不会,等你老师给你讲明白了,你再回来给我也讲讲吧,我也想弄懂哩。”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假装关心:“说不定那个问题我还能给你讲一下,给我看看吧。”女儿说:“你肯定还不如我哩。”我内心窃喜:示弱一计,又小有成效。

再后来,我索性大张旗鼓地在女儿面前装傻:“母不必贤于儿女,儿女更不必不如父母。特别是当今时代,接受知识的途径千万条,思考问题的角度可千变万化,你们的见解完全可以在广度、深度上更胜过老爹老娘一筹。”这样一说,女儿笑了,拉近了母女的距离,诱发了她的积极性、主动性、竞争心,她更不觉得我这个老娘高高在上了,还常常争抢着给我“献计献策”,真是大开了我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