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变更管理十篇

时间:2024-03-01 17:53:45

数据库变更管理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1

变更配置保证应用效率

对此,Forrester Research指出,近20%的业务核心应用软件的瘫痪,是因为计划中变更的相关性,没有考虑IT部件和核心业务之间的关联而引起的。另据Gartner Group调查显示,40%意想不到的应用程序瘫痪是由应用程序的故障造成的;40%是因为操作错误;只有20%的原因是由于硬件环境因素以及各种灾难造成。

目前,市场上相应的产品已经不少,例如:HP OpenView Application Manager using Radia、 CAAllFusion Harvest Change Manager、BMC 变更和配置管理(Change an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CM )解决方案、Microsoft Systems Management Server(SMS),它们都具有自动部署并维护的特点,这是企业进行管理所必不可少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产品,如何选择?

惠普在收购了变更和配置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Novadigm之后,将公司的业务资产―包括Radia管理套件成功地整合到其软件产品事业部中。该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帮助用户够把所需要的自动化管理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转化为资产,增强灵活性。

Microsoft SMS为基于Windows的桌面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提供了具有可伸缩性能的变更和配置管理。它建立在行业标准管理协议的基础上,在任何规模的网络中都容易安装、配置和维护。

但是,用户在选型时仍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缺少在不同地点和架构中,不同层面的标准程序和变更实施的最佳方案;缺少在IT环境中,可以不断发现和执行理想状态的一种集中、标准的配置管理实践;手动的执行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软件升级,以及经常被置于变更和释放流程(Change and Release Process)外的安全补丁。

变更管理核心为CMDB

BMC负责变更和配置管理解决方案的高级经理Steve Balentine认为,变更和配置管理最关注的一点就是要能够对各个组建之间的关系进行记录。CMDB就像是一个数据模型,装载着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变更和配置管理的核心所在。

因为所有的操作都会形成一个核心的CMDB。为了达到数据同步化,CMDB应该是在ITIL架构下,用于增加管理业务和技术变更的效率与可靠性,以及IT环境的控制能力和安全性,最终统一到一个平台下,方便用户操作。

在Balentine看来,一个完整的变更和配置解决方案,除了具有CDMB之外,还应该包含用于发现与察觉业务关联的IT资产发现套件、基于流程的变更管理及决方案和基于策略的配置管理及决方案,这个四个部分必不可少。

IT资产发现套件用来鉴别业务核心的IT环境,包括:Discovery Express(发现快车)―让客户鉴别哪些业务部分组成IT环境、Configuration Discovery(配置发现)―用于显示资产的配置情况、Topology Discovery(布局发现)―显示系统是如何连接以及应用软件之间的关联,这三个组件都是以基于标准的CMDB为基础的。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2

1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数据库技术主要具有的特点是:数据的组织性、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的独立性、可控冗余度和数据的灵活性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组织性

数据库中的并不是一些散乱无序、没有任何关联的数据.在同一数据库中的很多文件之间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它们按照某种关系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从整体上看,都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形式,特别是同属于一个集合中的数据都具有相似的特点.

1.2共享性

数据的共享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建立数据库的重要目的之一.一个数据库如果不具备共享性,那么它存在的价值就非常有限.作为共享性的数据库,不仅可以为为一个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个体提供数据的共享,而且可以是不同单位、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国家所共享.

1.3独立性

一是数据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两个方面: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二是逻辑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库-62-总体逻辑结构发生改变,如数据定义的修改,新的数据项和数据类型变化,数据间的联系变更等,但都不需要对原来的程序进行修改;三是物理独立性指的是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改变,如更换物理存储设备、变更物理存储位置、改变存取方法等,物理结构的变化对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没有影响,也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动.

1.4冗余度的可控性

一是数据之间相互重复的现象,称之为冗余;二是当数据专用时,每个用户在使用自己拥有的数据时,经常有数据冗余的现象;三是实现数据共享后,数据库将根据设计者的意思,将多余的重复数据将全部消除;四是为了方便数据的查询,提高查询效率,设计人员也会合理地控制冗余度,适当地保留少量的重复数据.

1.5灵活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不仅仅是储存数据的仓库,它在记录数据的同时,还拥有很多的管理功能,如数据的输入输出、数据的查询和数据的编辑修改等,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构建具有特色的数据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管理.

2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一是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使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二是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方志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和统计数据库系统等.当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

2.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曰益广泛

一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的结合发挥出良好的生命力,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二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目前已经涉及到了我国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使相关行业的信息管理方法得到不断更新,信息管理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三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很多行业提供了信息管理的技术保障,大大地促进了相关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良好的安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优势,获得了许多行业的充分认可,这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优劣,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直接地反映出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效果对其自身的应用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和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数据库技术从出现到到现在,已经有的几十年的历史了.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初是网状数据库,接着提升为层次数据库,然后变化为关系数据库,最后发展成面向对象数据库;三是经过不断实践的磨炼,在发展中,数据库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具备了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广泛的适用性和方便、快捷、简单的可操作性,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的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四是从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是目前应用得最多的;五是从未来发展来看,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拓展,要求数据库系统能在以前传统的数据存储、编辑等方方面,逐渐要求能够有效地存储图形、声音和影像等更为复杂的对象,并能通过数据库技术使复杂对象完成复杂的行为,因此,加强面向对象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之间的结合,就成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的新方向,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将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2.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系统安全性能不断增强

一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系统安全性能不断增强,使得计算机数据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中的优势得到凸显,有力地保证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功效;二是数据是信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源,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各种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高度机密性、敏感性的数据,如何在信息管理中做好防窃取和防篡改的有力措施,这是摆在信息管理工作面前的重大问题;三是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为信息管理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便利、有效的保障.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备份与信息恢复功能,可以在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信息的复制备份,可以有效地解决为信息备份而增加成本的问题.同时计算机系统的恢复功能,可以轻松地解决误删信息后造成的麻烦问题等;五是数据库技术安全系数不断提高,安全性能不断增强,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数据库,使一些非法入侵数据库的操作难以实现,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泄密和丢失等问题;目前,不但有一些传统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安全手段,如用户帐号、密码等保护措施,而且还增加了很多抗风险软件,使计算机数据库风险管理的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计算机数据技术安全性能的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改进措施

3.1不断探究,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

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是指其保护数据库不被非法入侵,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盗取、非法使用、篡改等而造成安全问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高低是衡量数据库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共享性是数据库的一大特优势,但同时,正因为数据的共享,而必然带来影响数据库安全的问题据.但数据库中的共享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所有的数据都必须共享.恰恰相反,一些涉及国家利益、军事机密、商业机密、个人机密、医疗档案、银行账户、密码等数据,不仅是不能共享,而且还要加强保密措施.因此,在保证数据间的享有一定共享访问的同时,必须是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例如在DBMS统一的严格控制下,对使用权限进行严格地控制.当用户访问时,采取数据加密、强制存取控制MAC)和视图机制,只有合法使用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相关的操作.

3.2 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提升的.管理问题用户安全意识薄弱,对信息网络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是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也可以说,数据库的安全是数据库系统的生命.数据库的安全决定储存在数据库里的信息的安全性,决定了存储者的使用意志,也决定了数据库的信誉.数据库技术应用和数据库系统建立的领域越广泛涉及到的重要的商业利益和要害信息就会越多,这就使得对数据库安全要求更为突出.数据库安全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库安全的薄弱环节同样也来源于数据共享,如何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同时有效保障数据库的安全就成为数据库安全技术必须首先解决的难点.

3.3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妙入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理论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原理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必须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发展的最新成果应用到指导其应用的实践中,从而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理论研究也必须立足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相关应用实践,以增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理论研究的针对性.

总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良好适用性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相关研究以助其实现更好更快的成长,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方面将会得到更好更安全的应用.

3.4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3

[关键词] 校园信息网;需求;功能;数据库;安全

一、需求分析

(1)学校需求。学校领导需要对学生的学籍、成绩、家庭、在校表现及教师和校产等信息能及时、方便地全面了解。教务处需要对学籍、成绩和教师课务、班主任工作进行管理。学工处需要对学生住宿、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寝室评比进行管理。办公室需要对教师信息进行管理。总务处需要对学校资产进行管理。各专业科对各自的仓库进行管理。(2)功能需求。上述要求就功能上来讲就是对学生、教师、校产信息进行输入、修改、添加、删除、查询、打印、上传等基本操作,同时能与其他软件共享,有导入和导出功能。按授权查询授权范围内的信息。(3)性能需求。一是网络化。为了能及时、方便地查询学生的学籍、成绩、家庭、在校表现等信息系统必须是网络版的。各职能部门在客户端对信息进行管理,保存到服务器里,大家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查询到相关的信息。所以,把系统设计成网络版,大家包括学生自己都可利用网络完成自己在授权范围内的操作。二是准确、完整、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校园信息网的根本所在。如果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那将给决策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不完整的信息同样会产生许多笑话。大量的学生基本信息和系统计算出的中间信息必须保证其准确、完整。三是易操作。系统要提供给数千人使用,每个人的差异很大,系统要满足各个层次的用户,应该做到非常方便的操作使用,只要他有最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四是界面友好。友好的界面能使用户产生亲切感,力求为管理端提供界面简洁、操作简单的前台,为信息查询方提供信息明确直观、界面美观的前台。五是分工明确。系统要面对许多不同层次的用户,必须严格按授权进行。领导有查询、打印所有信息的权限;学生只能查询自己的成绩、评语、奖惩信息;教师只能输入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班主任只能输入自己当班的学生评语;而成绩、评语的变更必须由教务处、学工处管理员来完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系统才能高效、准确地运行。(4)安全需求。一是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库的安全是安全的第一保障。必须按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访问,查询用户只有只读属性;管理员才有读写属性。建立一套完整的授权系统,不经过授权坚决不予响应相关的操作。二是服务器的安全。数据库是安装在服务器内的,除了系统管理员不准任何人打开服务器,进入数据库。三是网络的安全。为了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每台机都要安装杀毒软件,服务器必须安装防火墙。管理部分放在校内局域网上,查询部分挂在学校网站进入internet网,方便大家查询。

二、框架结构

(1)系统框架。服务器端采用五层次框架结构:底层;数据层:数据访问层;数据采集层;界面层。底层是为对网络程序运行提供支持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本网站操作系统用Linux,它是一款性能很好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它的开放式为IT行业推崇。站点建设用Apache服务器。数据层是为全系统存储基本数据的数据库,它要保存大量的原始数据,为用户提供学生、教师、校产等信息的读写。本网站用SQLServer。数据访问层是完成对数据库进行读写的。它要做两个方向的数据交流:一方面要读取数据库的信息交给它的上层;另一方面要从上层得到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去。丽考虑用java来写,java是一款功能强大、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数据采集层是完成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它也有两个方向的数据交流:一方面要读取它的下层提供的数据,可能还要产生中间结果再送给上层:另一方面要从上层得到数据,判断其完整性和合理性,并做一定的数据转换再将信息交给它的下层。考虑也用jav8来写,界面层是唯一面向用户的,它是用户浏览信息的前台。考虑用asp・net来写。客户端采用三层次框架结构;底层、数据层、界面层。客户端只安装在教务处、学工处管理员端。用于较好地进行信息处理。底层由操作系统组成,用户的各类操作系统都可以。它是客户端程序运行的基础。数据层用于与服务器进行交流。获取基本数据和发送输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把中间结果保存到客户端的数据库中,其数据库采用Access。界面层是管理员进行数据进出的平台。它负责数据的显示、输入和与其他软件的数据共享。显示信息和数据共享用asp写,数据输入用Vb写。(2)系统模式。基础信息处理采用C/S模式,中间信息处理采用B/S模式。领导、总务处管理员、普通教师、学生身份访问采用C/S模式,同时向互联网和学校局域网开放:教务处管理员、学工处管理员访问采用B/S模式,仅仅向学校局域网开放。这样设计既满足学校的使用要求,又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程序的安全设计的成本。(3)开发工具的选定。Asp・net是微软的一款性能优良、设计方便、高效成熟的网络开放环境。人们用其做前台界面。Vb是工程实用、功能齐全的高级语言,人们用其设计管理员的信息输入界面和打印模块。Java是一款应用最广、安全性较强、产生的代码最优良的高级语言,人们用其编写数据的采集和处理。SQLServer是安全性高、库容量大的数据库系统,用于服务器端保存基本数据。Access是使用简单方便、适应性强的数据库系统,用其在客户端临时存放中间数据。Lin-ux是一款开放式的、多用户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可将其安装在服务器端。站点建设用Apache服务器。

三、功能模块

1.学生信息部分。(1)学籍管理。一是班级管理:完成专业系的创建,修改、添加专业系信息,删除专业系。完成班级的创建,输入班级信息,修改、添加班级信息,删除班级。二是学籍输入:按班级自动产生学号,输入学生学籍信息。三是学籍导入:从Excel表格中把学生学籍信息导入到系统中,并保存好。四是学籍导出:把系统中学生学籍信息导出到Excel里去,使信息能共享。五是照片上传:完成对学生照片上传到服务器上并保存在服务器内存里。六是学籍修正:添加某位学生的学籍信息:修改学生的某条学籍信息。七是学籍变更:完成对学生的本校转班、外校学生的转入、留级、休学和复学、提前毕业等学籍变更操作。八是毕业处理:毕业处理后学生的寝室清空,计算出各门课的总成绩。(2)成绩管理。一是成绩输入:二是成绩导入:兰是成绩导出:四是成绩修正。(3)住宿管理。一是床位安排:安排每位住宿生的床位,可单个寝室安排;也可整个男或女宿舍安排。二是床位调整:完成单一学生或两位学生的对调或多位学生的床位相互调整。三是日常住宿管理:输入每天申请住宿或回家学生信息;输入每天检查宿舍的实际住宿学生信息;变更以上信息。四是文明寝室管理:对文明寝室评比标准进行设

置、变更:对每天三次评比得分进行输入、变更;对每月的评比结果进行计算、统计、汇总。五是文明班级管理:对文明班级评比标准进行设置、变更;对每天的评比得分进行输入、变更;对每月的评比结果进行计算、统计、汇总。(4)评语管理。一是评语输入:输入每位学生每学期的评语。二是评语导入:从Execl文件中导入每学期每位学生的评语。三是评语导出:把数据库中的学生评语导出到Excel里。四是评语修正;变更某位学生的某学期的评语。

2.教职员工部分。(1)课务管理。一是课务设置:设置每位教师的所任的学科。二是课务变更:变更教师的所上的课目。、(2)班主任管理。一是班主任设置:设置每个班级的正、付班主任。二是班主任变更:变更每个班级的正、付班主任。(3)教师信息管理。一是教师信息输入:输入教职员工的基本信息。二是教师信息变更:添加、修改、删除教职员工的基本信息。(4)权限管理。一是权限类别:领导:查询、统计、打印学生、教师和校产的全部信息,全校广播;教务处管理员:输入、导入、导出学生学籍信息,变更、导出学生的每个成绩、评语,查询、打印学生的学籍、成绩和评语的备类表格,设置教师的课务,变更课务,全校广播;学工处管理员:安排、调整住宿生的床位,设置、变更班主任,管理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管理学生的日常住宿,上传学生照片,查询、打印以上信息,全校广播:办公室管理员:输入、变更教师信息,查询、打印学生、教师信息,全校广播;任课教师:输入、查询所教学科的各类成绩:班主任:输入、查询本班的学生评语:学生:查询本人的学籍、成绩和评语。总务处管理员:管理、查询、打印固定资产、文具用品;各专业科管理员:管理、查询、打印本科室仓库信息。系统管理员:完成上述全部功能并授权管理和维护数据库。二是授权管理:授予某教师的领导、教务处管理员、学工处管理员、办公室管理员、总务处管理员的权限。

3.校产部分。(1)固定资产管理。一是固定资产建档;二是固定资产维修。(2)文具用品管理。一是入库管理;二是领取管理;三是年底盘库。(3)文体器具管理。一是入库管理:二是消耗登记;三是报损。(4)金工库管理。一是入库管理;二是领料管理;三是维修登记;四是损耗登记。(5)电工电子库管理。一是入库管理;二是维修登记;三是领料管理;四是损耗登记。(6)计算机库管理。一是入库管理;二是维修登记;三是领料管理;四是损耗登记。

4.信息。(1)全校广播。一是广播;二是响应回复。(2)留言板。(3)邮箱。

5.查询。学籍查询;成绩查询;评语查询:住宿查询;文明班级查询:文明寝室查询;日常住宿查询。

6. 统计。统计在校人数:住宿人数;成绩等等。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4

关键词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特点;应用现状;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63-01

目前,每个单位都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管理,如果单纯的采用人进行管理,不仅工作量特别大,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就有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它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应重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1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1)数据的组织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不是杂乱无章、没有任何关联的,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很多文件都是具有关联性的,根据某一个特点,数据库中具有这个特点的数据,会形成一个特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形成一个包含这些数据的集合。

2)数据的共享性。

共享性作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之一,也是设计者建立计算机数据库主要的目的。共享性可以在同一个单位中,不同的部门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此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不同的单位、国家或地区也可以进行数据共享。

3)数据的独立性。

计算机数据库中数据具有独立性,这个独立性包括逻辑和物理两方面。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总体结构发生改变时,不需要修改原来的程序;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而言,无论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怎样的改变,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都不会改变,也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动。

4)数据的灵活性。

数据库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数据进行存储的仓库,它还具有很多的管理功能,比如数据的输入输出、数据的查询、对数据进行编辑修改等功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在建立数据库时,根据人们实际要求的不同,所建立的数据库特色也不相同。

5)数据冗余度的可控性。

冗余是指数据间相互重复的现象,当数据库里的数据专用时,用户在使用属于自己的数据时容易出现数据冗余的现象。对于数据库中的冗余现象,数据库会根据共享性的特点以及设计者的要求,数据库会自动的消除重复的数据。人们为了方便在使用数据时进行查询,设计人员也会对冗余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以提高查询效率。

2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1)数据库技术大范围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需要处理的数据,因此,对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就越来越强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有着强大的数据处理优势,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2)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兼容性不断加强。

目前,我国企业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进行管理,所以大多数的企业引进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而企业出于竞争和发展的考虑,需要对企业的一些数据进行保密。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不断的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兼容性进行完善,尽量的防止企业数据库中的保密数据被窃取或者篡改,同时,为了应用的更加广泛,数据库的兼容性也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3)数据库系统的适用性和操作性得到了强化。

在进行信息管理时,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高低会影响其技术效果的发挥,对于自身的发展前景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适用性和操作性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更为强劲的适用性和操作性为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改进建议

1)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尽管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存在着大量的不可避免的风险,严峻的考验着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假如这些风险转换为现实,就会对信息管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给数据库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数据库的安全性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通过考虑数据库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环境和实际问题,来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2)在应用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随着数据库的广泛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数据库技术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完善和发展,为了更好的将数据库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实际生产生活中,就需要在实际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从而增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信息管理,让管理者获得更大的边际效益。

3)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完整性。

对于数据库数据完整性的增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增强:①窗口操作输入的完整性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来保证,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将非法数据直接拒绝在数据库大门之外,还可以保证用户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②数据库中有些数据是从其他途径转入的,对于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可以通过服务器端数据库管理系统来保证;③数据库中需要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所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服务器端的触发器和表定义的约束来实现;④对于某些特定的系统,会对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这样的系统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实行多层保护屏障。

4)提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

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是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来说的,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指防止外人非法的进入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盗取、修改或者为自己所用,因此,只有增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才能保证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另外,数据的共享性是数据库系统所特有的优势,但是也因为这一优势,很容易产生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因此,要在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其安全性能,从而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最终保证信息管理的有效进行。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管理方面,人们科学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由此,推动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空前的发展,并且推动着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的增加。因此,要在充分分析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真正的做到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旭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0):62-64.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5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应用

引言

数据库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应用领域,在数据发展下,主要给人们在生活、生产带来较大的方便。要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性就要对用户使用权限、破坏数据等行为进行制约,而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形式,它不仅能对数据库信息进行计算,还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储存,从而方便人们对相关知识的查找和应用。

1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计算机为主导形式,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维护以及使用。它能对一些决策、管理形成准确的系统手段,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保障信息的最大需求、进行更科学的采集、加工,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信息的管理功能。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信息管理中新的发展技术,它也是计算机技术重要的科学分支。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在管理人员建设中、软件开发形式中以及软件平台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将数据库作为主要的发展核心,也形成完整性的运行系统。由于数据库在储存期间是一种集合形式,在结构和联系之间都能进行描述、扩展、利用,从而实现用户之间的共享形式,所以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储存的结构化,实现数据储存期间的共享性,减少数据冗余,节省数据的储存空间,从而提高系统在应用方式中实现的较大性能。

2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特点

2.1数据共享性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能够体现数据的共享性,如果数据在建立完成之后,在数据应用范围中只有对个人进行使用,就失去了数据库系统的重要意义。因为数据库系统在建设中不仅要实现人们之间的共享方式,还要保障各个行业在数据应用在的共享行为。它不只是在国家发展中实现的共享行为,在全球范围内也能保障数据的积极传输和有效利用。

2.2数据组织性

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也具有组织性,由于数据库能储存大量数据,所以数据在储存期间就形成较大的组织性。储存的数据之间不仅产生较大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在同一数据中进行储存,能够实现更大的关联性。所以根据数据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在储存期间就要进行一定的组织形式,从而在组织形式上进行整体分析。

2.3数据独立性

同一数据库中形成的数据具有较大的联系,在分析形式下也体现更多的相似性,各个数据在数据库中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首先,数据独立性体现逻辑独立和物理独立性两方面,对于逻辑独立性来说,它能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进行修改、定义,使各个数据之间发展逻辑性的总体行为,对原本数据不需要进行修改。对于物理独立性来说,它能对一些物理设备、物理储存位置以及物理方法进行更换,在不影响数据库逻辑结构变化下实现改变方式,也不会影响外部应用程序的变化。

2.4数据灵活性

数据的灵活性是数据库在数据操作形式上来实现的,在运行期间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在整个数据库系统应用中,它不仅能对数据进行储存,在各个信息管理形式上也具有较大的操作形式。例如:在操作系统中能对数据进行输入、输出、改变、更新以及搜索等,用户在共享期间能对数据进行选择,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然后在数据库系统中进行特殊管理。

2.5数据可控性

数据冗余具有较大的可控性,数据冗余是数据库中的数据之间在储存期间产生的重复现象,在数据库中占有较大的空间。数据库是一种共享数据形式,是多个用户之间形成的特殊需求。如果每个用户在数据库中都建立个人数据进行应用,就会出现数据冗余现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中,要解决数据库冗余现象,首先要实现数据之间的共享形式,减少数据之间的重复现象[1]。为了提高数据之间的查询方式,还要将冗余数据进行剔除,从而保障冗余度在合理范围内。

3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3.1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结合成为现代数据库系统在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和创新方式。由于信息管理方式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较大的应用,所以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首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使数据库系统在发展中增加了严谨性和完善性,实现了更大的技术保障。而且,由于数据库技术的广泛性,在各个领域发展中都实现了各个系统的有效应用,不仅信息效率在发展期间得到较大的提升,各个行业在发展信息管理期间也实现较大的应用范围。最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各个行业在发展建设中提升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该行业在社会地位中的科学技术性发展。各个行业在发展中不仅得到较大的依赖程度,也实现更广的应用范围。

3.2加强数据库系统安全性

随着数据库系统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数据系统的安全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在信息管理中也存在较大的发展优势。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形式下,数据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发展依据和科学决策,影响着企业的变化和发展。所以主要掌握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性,才能实现更好的决策效果。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形式下,保障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主要的存在方式,也是计算机系统在管理方式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提供较大的方便。首先,计算机对数据具有较大的储存功能和备份功能,它能通过计算机中的数据对其他储存设备进行传输。如果计算机操作者对数据操作期间存在较大的失误行为,已经丢失的数据就可以在备份过程中来恢复,从而保障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而且,数据库系统由于升级发展,实现的安全指数也会不断提升,对数据保护行为也存在较大的安全效果[2]。

3.3实现的发展比较迅速

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体现的效果能很快在现实中表现出来,对自身发展和生产具有较大影响。根据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它从网状数据库已经发展为面向对象发展的数据库时代。不仅实现了更好的操作性和适应能力,面对不同的数据对象产生的数据库类型也不同。数据库在发展形式上完全改变了传统数据库的表现需求,它不仅能对一些动态资源进行储存,还能利用相关数据对这些资料进行编辑、处理,实现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更完整的、应用性更强的数据库系统。

3.4规范性的指标提升

由于数据库系统在应用中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对数据库系统的关注,导致数据库系统中的各项指标也不断实现规范性。由于数据库系统在应用期间产生较大的科学性、安全性,在信息管理中发挥中较大的积极作用。它在发展期间不仅能实现较大的适应性,在操作行为上也产生较大的方便。人们对数据库技术重视度的不断提升,数据库系统中的各个信息在应用期间也不断标准化、统一化。

4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4.1提高安全性能

要实现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就要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因为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如果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数据库信息的盗取和破坏,就会影响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与生活,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所以为了保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就要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使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能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效果,主要是利用某个系统来实现的,防止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被盗用、丢失,它在数据库系统中是实现发展的重要指标。由于数据库信息能实现较大的共享性,在各个领域发展中都能实现较大的创新和发展,所以数据库在使用期间就会产生较大的安全性,特别是国家、企业存在的一些机密文件,在发生共享方式上就容易丢失,从而给国家、企业以及个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为了保证该数据库在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就要在信息管理方式中增加密码设置等,然后创建检查机制,如果出现问题就要对数据信息及时处理,从而保障数据库在信息管理期间的安全性。

4.2提高系统安全性

数据库系统还要实现更大的安全性,因为数据库系统是由大量数据库、外部信息管理软件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数据库技术实现的安全性能比较相似,它也对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在现代数据利用形式上可以看出,由于系统用户在日常中的行为和思想不同,所产生的安全性也不同,但大部分用户会数据库信息没有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甚至有些用户对安全行为也没有较大的警示作用,不仅为一些非法用户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也导致大量的数据库信息出现丢失现象。所以,为了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首先就要保障数据库中的安全,不仅要改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也要体现数据库数据的整体安全性[4]。对数据库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也要进行完善,在日常运用期间,要定期对硬件、软件进行检查、更新,还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消毒,降低数据在储存中的损失,从而保障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3加强数据库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在内部储存中还要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首先,利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保障用户在数据信息期间的完整性,不仅要选择出用户在输入数据期间的直观认识,还要筛选出一些不符合数据环节的相关数据,如果在输入期间发现一些问题,就要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为更好的决策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利的帮助[5]。而且,在其他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还要在服务终端进行检验,对一些不完整的数据直接剔除,从而保障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完整性。最后,还要加强对数据完整性的维护,不仅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服务终端进行有效控制和约束,还要在服务终端对数据进行检验,筛选一些不利数据,减少数据库程序的开发量,从而提升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实现数据库系统在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可靠性。

4.4实现理论与实践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形式上已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数据库技术在发展形式上都是根据实践方式来实现的。由于社会发展在不断进步,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多,所以为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就要对数据库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更新、创造,然后把这种创新理论应用到实践发展中,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指导方式,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成果。

5结论

数据库在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应用趋势,在新技术水平不断实施下,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方式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不仅实现了更广泛的数据信息,也实现了更广的应用领域。所以我们为了实现数据库系统更好的发展趋势,就要对数据库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不断增加创新手段,从而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更高技术。

参考文献

[1]黄娜娜.浅谈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0,18:239.

[2]李旭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62-64.

[3]尚晓丽,包向辉,尤菲菲.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9:16-18.

[4]王煜国.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6:31-32.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管理是大数据时代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最初,数据库管理的功能十分有限,仅仅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常规运行数据进行保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管理内容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强大,比如,利用计算机防控技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各种安全隐患,使数据库的运行更加平稳、安全。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信息的传递速度与信息的更新时间得到了明显提升,使数据库管理更加的科学有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近年来,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数据库管理具有辅助作用

数据库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数据的收集与存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对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可以更新数据库内容,增加数据库存储量,提高数据库的稳定性,使数据库的应用更加高效且确保其功能能够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比如,程序编写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数据库恰好可以为其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源。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数据库管理具有辅助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原理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下,如何使数据库的使用模式更加稳定是一个难题,而根据数库的功能与类型进行详细的划分则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使用模式。在进行主要模式区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设计的结构类型及相关的设计理念,因为系统框架对数据库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数据库进行检索时,系统会根据设计的基本系统框架来进行。此外,数据库的运行必须要充分尊重系统结构的运行规律,遵从结构框架理念的约束制度,才能确保数据库运行的平稳性。数据库类型的划分如果单凭人来完成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实现,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可以轻而易举的在检索期间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类型划分。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需要运行程序与结构框架的密切配合,因此,在结构框架确定之后,要做好程序编写工作。目前,程序编写中最长用到的是C语言。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对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不同数据库进行配合使用,在此种情况下要做好程序的优化设计工作,充分发挥数据库价值,使之能够达到更理想的使用功能。

在进行网络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其一,系统的稳定性。数据管理系统如何在网络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以改变切入点的方式实现数据库所在系统的稳定性是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的问题。其二,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预防体系,就无法抵挡网络中病毒对数据库的侵害,严重威胁数据库安全,因此,做好对数据库中的信息以及信息共享传输过程的加密工作至关重要。其三,访问权限。在网络设计时还要注意访问权限,特别是开放权限,要利用防火墙将不在系统允许范围内的设备进行阻挡,在保障信息资源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现信息资源浪费的情况。

三、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优势

数据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如果没有稳定的网络作为支持,数据库将变得毫无意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管理环境得以优化,对数据库功能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笔者认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具有以下优势:

(一)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共享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且检索功能异常强大,而网络技术的这一特点恰好是数据库构建所需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想充分发挥其功能就必须要拥有稳定的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合理使用信息资源,保障网络检索不被限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对数据库系统体系构建、信息整合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确保数据库体系的平稳,提高信息整合速度,使数据库中的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数据库运行过程复杂,单凭人来操作根本无法完成,而在系统构建时利用C语言来控制程序进行编写,之后的许多功能都能在程序的支持下完成,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此外,在数据库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有效降低数据误差,使数据更为科学、准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系统构建设计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构建设计时不能只进行局部的调控,而是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创新,才能使数据管理系统功能更加强大。

(二)数据转换功能更加简便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数据库管理中的应用使数据转换功能更加简便。数据库中难免会存在参数误差,但强大的网络技术能够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参数误差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为了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同时控制多个数据库,在进行网络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严格控制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尽量使之变得简单。数据转换功能的实现必须要依托强大的网络平台,传统技术是无法实现数据转换功能的。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数据库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优化数据库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数据库管理更加智能化,运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设计人员要与时俱进,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数据库系统架构设计,有效控制设计成本,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声.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1):11-12.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Analysis of Computer Databas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Zhang Jihong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Ltd.,Jinan250000,China)

Abstract:Mankind has entered the era of rapid information update,the databas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s a contemporary,the most convenient on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and infrastructure.Database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not only be applied to data recovery and backup,is also effective i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iqu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aning of computer data structures and data hierarchy defined for the comput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a certain value.

Keywords:Computer;Database;Information management;Thinking

一、计算机数据结构的定义

(一)什么是计算机数据结构。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的“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数据库技术的特征。数据库主要是为企业或者各公司服务,以其数据的综合形式为其共享资源。数据库有着自己的模型特点,而且可以叙述数据之间的关联。数据库一般数量较小,易改变和增加数量。不同种类的数据类型可以根据要求更改,从而获得所需要数据资料,这样不仅减少了数据的重复性,也增加了数据完整性和结构性。数据库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程序,只要有良好的用户接口就可以十分方便的改变和设置。人们在信息管理中主要关心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功能设计,所以程序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数据库的技术中,数据已经开始起到了核心的位置,数据结构设计成为了数据管理最关注的问题,而应用程序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了。

二、计算技术结构管理解析

(一)计算技术结构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了方便操作和管理数据的一种实用软件,便于开发和维护数据库,它不仅对于数据库可以实现统一的更改和完善,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实用性。用户通过访问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数据管理员也是通过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它提供了多种访问和建立的功能,例如,不同客户在不同时段,不同方式建立一个数据库,这时用户就可以很方便的去操作和定义数据。数据维护有着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多种用户共同使用和备份的方式共享着数据库。根据用户不同从而调整数据库层次结构,顺序是由高级向低级排序。

(二)简述SQL Server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可以将失败数据转移和数据库镜像技术很好的维护,提高用户提交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SQL Server在数据库中不仅提升了数据的一致性,也减少了数据的臃肿形态,避免了错误率的出现,使得数据的统一性大大地提升了。数据的不一致往往会产生互相矛盾报表现象,数据的独立性往往会导致数据库系统降低数据的描述与数据相分离的情况,但是却避免了由于数据定义而必须改变相关的使用命令。

(三)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主要特点。第一,计算机数据库的使用频率次数不断被增加,受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般。计算技术与数据库的相互结合证明了计算机的良好发展市场,尤其是不断扩展的第三产业和其他相关信息产业都出现了它的身影,它也成为推动本行业生产力重要技术保证。计算机数据库因其优异的安全口碑和实用性,在实际的工作使用中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在今后的发展和研究中都得到了极大地重视。第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管理中的数据库技术与其发展的历史有着极大地关联,数据库的发展已经有着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最被广泛应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随着高清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公司对于数据库的图形图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还有声音的识别度等等,这些都为数据库与相关技术的发展指引了新的道路,第三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被采纳。第三,数据库的发展对象极具代表性。在数据库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主要有Activex技术、Java技术,它们大多被应用于业务操作、系统架构和软件搭桥方面,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支持,使得软件更容易被采用和支持。

(四)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被恶意篡改或者破坏,由于是运行在企业内部网甚至是互联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数据安全变得尤为重要。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有效果就是数据库的性能指标。数据库本身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共享资源,但是这又带来了安全问题。在数据中资源共享不能是全部的,必须确保每一样数据都安全才是前提。所以在每一次的共享访问中,必须只有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或者存储数据。

数据库的完整性有着两层含义:第一是数值的范围必须符合字段的取值范围,第二是数据的一致性必须有着相关联的字段。在数据的应用中,数据库的实际操作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是最基本的,数据的采纳性和实用性的好坏关系到数据系统的运算结果和一致性,系统最后是否能够成功的建立起来。在建立数据表的时候一定要建立有效地约束条件来制约输入的数据的正确度,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由于数据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高新技术,但是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开发和研究,只有在实际的操作中才能更加清晰的证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方面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数据库智能用户接技术及应用研究获重要进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8

1.1技术路线吐鲁番地区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包括县级成果接收、成果初检、坐标投影转换、接边、整合后质量检查、数据字典与数据索引的建立、入库等八个步骤。吐鲁番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1.2工作内容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要求,对县级土地调查汇交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县级数据接边,开展对县级数据的集成整合,建设地区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县级辖区为基本单元,根据地区、县国土资源业务管理模式,构建相应的地区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县级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地区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二次调查成果统一管理和网络地图的、局内访问、修改等功能的广泛应用,为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备份、更新、维护、应用和上报等日常工作提供系统支持。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资料完整性、行政区套合、接边等检查;2)县级矢量成果入库与汇总;3)地区数据库的常规检查,控制面积检查、悬链检查和界线的拓扑检查等;4)吐鲁番地区土地调查数据库安全管理与维护。

2数据库结构

2.1数据库逻辑结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结构分为主体数据库和元数据。空间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组成主体数据库;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元数据等组成元数据。图2为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及分层。

2.2数据库内容及分层

2.2.1数据库内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文本等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2)土地利用数据主要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等;3)土地权属数据主要包括宗地、界址线等;4)基本农田数据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片块等;5)耕地坡度数据主要包括耕地所处坡度级别等;6)元数据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DEM元数据等。

2.2.2数据分层空间要素主要采用要素分层方式进行管理,并依据数据内容和空间要素的逻辑一致性进行数据分层,各要素层的命名及定义均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相关内容。

2.3统一分类体系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2.4地区级数据库系统架构系统的设计采用标准的三层体系结构,采用这种体系结构从平台和开发方面来说,都是一个结构灵活且便于调整的应用体系。吐鲁番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特点和应用

吐鲁番地区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地区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以整合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主线,将县级数据库成果中相关文件互联,实现对整个吐鲁番地区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利用内部局域网和国土资源政务专网,实现地区级二次调查数据库汇总与更新。更新可以采用网络更新和离线的变更方式进行。网络更新就是直接利用网络将县(市)级数据库中更新的部分上传到吐鲁番地区临时数据库,然后打开更新程序,最后检查上传的临时库数据正确性,并将正确的变更数据更新到地区数据库中。错误的更新将输出错误日志,返回县(市)局检查;离线变更方式就是定期将变更的数据导出至VCT,SHP,MDB等文件中,利用移动存储设备提交到地区级临时数据库中,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检查,通过后方可导入到地区级数据库中。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9

1菏泽数字国土工程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和方法

1.1 主要内容

(1)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国土资源管理行政审批、登记、办文、办事程序、政务公开、人事信息、国土决策模型、国土评价模型、国土规划模型、行政管理进展情况等管理决策信息。

(2)土地管理信息。主要包括耕地保护信息、地籍管理信息、土地利用管理信息3个方面。耕地保护信息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位置、权属、保护级别等;农用地转用和征用的面积、位置、权属、数量、类别;土地后备资源数量、面积、权属和利用评价等。地籍管理信息包括: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动态监测、地籍权属调查、变更调查及土地确权、土地登记和发证管理等信息。土地利用管理信息包括:国有土地储备面积、数量、权属、地理位置、利用现状,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等信息。

(3)地质矿产资源信息。主要包括矿产开发与地质勘查信息、油区和资源储量管理信息两个方面。矿产开发与地质勘查信息包括:采矿审批发证和采矿权转让审批登记,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地质勘查工作标准、规程、规范,地质勘查审批登记发证和探矿权转让审批登记,地质灾害防治等信息。油区和资源储量管理信息包括:油田勘探、开发生产性项目,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标准、规程、规范和地质资料汇交等信息。

(4)国土测绘管理信息。包括:全市测绘工作发展规划、计划、测绘单位资格认证,全市基础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籍测绘信息,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市测量控制系统和测绘标准化信息,全市航空摄影和遥感测绘信息等地理空间基础数据信息。

(5)国土资源法规监察信息。主要包括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和执法监察信息两大类。政策法规信息包括《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执法监察信息包括国土资源执法监督和违法案件处罚信息、重大违法案件信息和来信来访信息等(图1)

图1菏泽数字国土工程模型

1.2 基本理论和方法

(1)宽带网络技术。宽带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程中数据的载体,各系统模块之间、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沟通,主要是通过它来维系和实现的,整个工程也是通过它来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菏泽数字国土”工程主要是建设局机关局域网站(内网)和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国际互联网站(外网),实行内网和外网分开运作。同时,编制网络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站运行环境,保障内网和外网网络的安全,并具备接收大规模数字化成果的运行环境。

(2)3S集成技术。3S技术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其中,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象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它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包括了各种地理要素),可提供研究区域的人文与自然要素相交织的景观实体影像。同时,又是一种空间信息,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提供了较高精度的定位、定量数据。而GIS强大的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又可将RS+GPS所获得的浩如烟海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完全合一[1]。GIS技术是3S技术的核心和关键。3S技术是“数字国土”工程中空间数据获取和管理的技术基础。根据近年来3S技术在“数字国土”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成果,结合菏泽市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情况,笔者提出3S技术在“菏泽数字国土”工程中的应用模型(图2)。本模型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数据获取采集阶段;第二层次为数据整理存储阶段;第三层次为数据分析应用阶段。

图2 “3s”技术在“菏泽数字国土”工程中的应用

(3)数据库技术。国土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图层、数字、影像、文档和其他多媒体数据,是“数字国土”工程的基础,“数字国土”工程工作首先要建立一系列数据库标准[2]。笔者认为,“菏泽数字国土”基础数据库应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①土地管理数据库。一是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乡地籍数据库。在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建立1:1万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更情况,汇总形成覆盖全市的数据库系列。在城乡地籍调查及变更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城乡地籍数据库,以反映土地的权属情况,形成以1:500或1:1000的县级城镇地籍数据库和1:1万或1:5万农村地籍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全市城乡地籍数据库。二是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土地评价数据库。在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和基准地价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土地评价数据库,以反映城乡土地利用、质量、等级及土地价格变化趋势情况。三是建立国土规划数据库。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的基础上,建立市、县二级国土规划数据库,反映国土规划利用决策和变化趋势等。四是建立国土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库,反映国土动态变化情况,保持数据的现势性。五是建立耕地保护和后备资源数据库,反映耕地保护利用和后备资源开

发利用情况,为保护耕地、合理开发资源提供参考。②矿政管理数据库。建立矿产资源数据库、地质勘查数据库、油区资源储量数据库等,主要反映全市煤、油、气等矿产资源储量、分布和勘查开况及地质灾害防治情况等。③国土资源政务管理数据库。基于国土管理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国土资源政务管理数据库,反映国土资源管理的决策情况及宏观形势、土地市场变化的宏观信息、政令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人、财、物等基本情况。它包括人事、政策法规、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地籍、矿管、油区、测绘、监察等各个管理子系统。④国土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等国家、省、市、县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⑤国土测绘管理数据库(图3)。

图3菏泽数字国土工程数据库系统

(4)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建设“数字国土工程”的技术还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其他空间信息技术等。在实践中,只有综合运用多个专业技术和理论,才能把“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好,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服务。

2建设菏泽数字国土工程的政策和措施

2.1 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认真组织编制《菏泽市“数字国土”工程建设规划》,分期分批实施“数字国土”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通过规划,确定方针,提出目标,明确任务,有序地开展建设。

2.2加强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菏泽市的市情特点,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建、边建边用”的原则,加快构建菏泽市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成后将为菏泽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统一的公共基础信息平台,对城市的综合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问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起到基础作用。菏泽市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成后,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解决长期以来传统的线划图成图周期长、更新速度慢的问题;二是促进测绘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的转变,走测绘信息化的道路,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数字化信息产品;三是为实施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变更调查、监测等管理手段的科学水平服务。构建菏泽市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菏泽”的先导,是菏泽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措施。

2.3进一步推进数据库建设

在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2005年,主要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为契机,全面完成全市县级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并利用2~3年的时间,完成国土规划数据库、耕地保护和后备资源数据库、土地评价数据库和国土动态监测遥感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在矿政管理数据建设方面,结合2006年开展的全市空白矿区探矿权全覆盖工作,着手建设矿产资源数据库、地质勘查数据库、国土法规数据库和政务管理数据库等。对初步建成的部分县级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一步数据更新和维护。

2.4统一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

“数字国土”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建设“数字国土”工程的关键和生命,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条件。要在国家信息标准指导下,针对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尽快制定急需的标准和规范,完成由国土资源数据模型、信息化标准参考模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一批重要的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建设标准,用以指导“菏泽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进程,保证各级系统建设能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做好标准化工作,将使“菏泽数字国土”工程建设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2.5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系统

一方面,要按照统一标准,重点加强市局和县局机关建立国际互联网的外部网站和基于全局局域网的内部网站,统一各级政务管理信息和基础数据,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全市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两年内基本建成纵向连接国土资源部和省、市、县,横向连接局、局直属单位的国土资源网络体系。各县区国土资源信息网的建设,要创造条件,利用当地政府专用网或租用共用电信网,逐步实现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加强信息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网络的实时性,促进信息利用和服务社会化。

2.6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成立具有专业特长的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重大决策经专家讨论和论证后实施,以增强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建议将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队伍教育和培训。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3 结束语

数据库变更管理篇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村土地承包人对其依法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处分的权利。2002年8月29日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使之趋于完善并增强可操作性。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依法确认了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广大农民获得了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多数地方土地承包不同程度地存在地块不实、四至不清、面积不准等问题,导致不少争议和纠纷,因此需要全面组织清理土地承包档案,解决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承包台帐种类不齐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着重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在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土地承包合同变更、解除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等工作,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进行完善,变更或者补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承包经营权的数字化管理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系统架构

2.1系统构建技术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技术体系是以地理信息处理技术为主体,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Dot Net技术,综合处理和集成应用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平台软件是系统的基础,GIS平台的安全稳定直接决定着整个系统工程的稳定性。ESRI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GIS技术提供商,从事GIS理论研究、产品开发以及应用拓展三十余年,在全球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用户群体,其产品经历了数十年的应用考验,技术成熟,成功范例多,稳定性强。系统基于ESRI的Arcgis Engine研制开发,保证了技术成熟、稳定。

ArcGIS Engine是构建在COM工业标准上一个用于定义独立GIS应用程序的平台,支持多种应用程序接口,应用ArcEngine开发的客户端图形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海量地图数据浏览交互

(2)搜索和查找地图上要素

(3)快速绘制航片或卫星影像

(4)制作专题地图

(5)创建或更新地理要素及其属性

(6)在要素几何形状上执行几何操作(例如缓冲,求异、分割、合并等)

(7)空间分析、3D分析

2.2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先进的档案导入、GPS数据导入等手段,以保证信息的现势性和连续性,针对表格多、数据来源广、分析要求高等管理特点,系统设计与实现遵循以建立标准化数据库为支撑、以业务规范为向导、以系统安全可靠为保障、以操作灵活易用为准则的设计思想,后台数据库服务通过业务和数据访问处理组件对业务和流程进行统一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基于ArcGISEngine组件和VB.NET进行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四层体系结构设计,在ArcEngine开发平台上定制各种专业系统。系统体系结构图如下所示:

3、系统设计的原则

系统建设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下,采用先进、成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科学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在稳固和安全的基础上,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充性等特点,保障建成的整体系统可以方便、灵活而又规范地与现有各种信息系统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系统进行连接,保证各种数据可以顺畅地流动与交换,满足未来农村土地经营权管理业务发展的需求。

(1)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是衡量软件质量体系中重要的指标,是否与业务结合紧密,是否具有很强的需求针对性,是否贴近最终用户,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

(2)可靠性原则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连续、高效运行,系统的软件平台、硬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数据都具备可靠的备份机制、恢复机制,确保系统数据万无一失。

(3)安全性原则

数据具有很好的保密级别,在系统建设中必须充分的利用多种技术和制度手段达到数据体存储的安全和数据使用访问的安全。按照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要求,设置严格的安全等级,保障系统安全,不同的用户控制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

(4)完备性原则

系统功能体系与数据结构均能满足今后业务管理工作各个时期的要求,满足其他部门对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制图和信息共享的要求。

(5)先进性原则

采用当前世界先进的GIS平台、数据库平台、空间数据存储模式,保证系统能够随着业务的拓展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6)扩展性原则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其可扩展性,为数据库的内容扩充、数据增长、数据更新、功能增强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能够方便地进行软件升级和更新、以适用业务管理和工作流程变化造成的系统需求变化。

4、数据库设计

数据是一个GIS系统的“血液”,数据的现势性和完备性是一个系统的生命力所在。随着GIS建设的不断深入,数据的匮乏和不规范、不完备将会成为系统建设不可回避的“瓶颈”,数据质量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GIS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质量的数据是一个GIS系统成功的基石。而标准是高质量数据的保障,因此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的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数据处理规程、业务工作流标准等,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标准的科学性、可扩展性,可以兼容其它相关行业的地理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4.1数据库组织结构

农村土地经营权数据库在数据形式上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在数据内容上由基础地理数据、经营权数据、档案数据组成,在逻辑上分为现状数据和历史数据。

数据库涉及过程中,在充分考虑数据结构的普遍性和数据的多样都行、准确性的同时,一个总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就是:充分利用GIS厂商提供的对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成熟的解决方案,坚持实用、先进、扩展的设计原则,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保证建成的数据库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各种丰富的数据资料。

4.2空间数据分层

农村土地经营权数据库用于存储GIS图形数据、非空间业务数据,在内容上,空间数据不仅包括基础地理数据,还集成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经营权地块专题数据和栅格数据。空间数据库在结构、存储上遵循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的分层、分类原则。

4.3空间数据存储

空间数据库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系统能够提供对多种系统、多种数据格式的支持能力,实现多种数据格式的输入、输出功能。基础矢量数据采用分层要素的整体存储、要素独立的存储方式,便于数据提取更新。

4.4数据库安全

随着系统建成和运行,将汇集大量的信息,为保证系统和数据安全,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库安全机制。

对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以数据库信息的保护最为重要。基于口令和密码的身份验证,防止非法使用计算机,多级角色权限管理,防止越权管理,存储设备安全管理,防止非法拷贝,预防病毒。

数据备份是数据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是应用软件进行运算的对象,对系统中的数据做数据热备份、磁带备份,另外在数据备份前,对整个网络和应用系统进行病毒清理,防止新病毒的出现和传播。

4.5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结构依据《农村承包土地调查数据库规范(试行)》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多个试点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土地承包合同、申请书、审核表、流转合同、使用证、他项权利证明书等多个表格,以及信访、仲裁相关结构。

5、应用系统功能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业务为依据,结合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建成一个可以共享的数据库,和以地块管理、承包管理、流转、变动管理为核心的系统,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在这个系统中,GIS系统在空间数据方面为各个业务环节提供保障,可以进一步提高承包经营权管理水平。

5.1系统总体结构

经营权产品的建设主要以经营权数据库为核心来展开,前端衔接外业整理的采集数据成果,以网络数据库的方式建库并管理起来,后端支撑经营权的业务应用。从产品规划上来将,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前端的采集建库工具,包括矢量化内业编辑处理软件、数据质检软件;二是构建经营权数据库,构建经营权建库管理系统,包括空间数据的管理、业务数据管理;三是基于经营权数据库,搭建一系列的业务应用系统,如经营权设定登记、流转、变更、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等等。

5.2功能实现

5.2.1建库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建库工作一般是将通过档案资料加上实地测量,整理完善数据库,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本轮承包没有到期,将原有的档案资料,通过采集处理中的批量导入到数据库中,然后再通过采集处理中的整理功能,完善合同、申请书、审核表、登记簿和经营权证等各表的其他属性,属于将档案资料“挪”到数据库中。

采集处理模块中提供的一系列建库小工具,一般用于建库阶段,提高建库的效率。建库过程中常用的功能除了采集处理模块,还有承包管理模块和编辑工具。前者用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发证等功能,后者提供了若干图形编辑工具,一般常用于编辑地块等图形数据。

5.2.2业务办理

5.2.2.1登记发证

分配完地块,之后通过业务办理中的功能,按照正常业务流程,签订合同、提交申请、通过审核、生成登记簿、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一步步进行。按照承包类型分为家庭承包和非家庭承包流程;按照登记类型分为变更登记、设定登记两种。

5.2.2.2查询统计

为了方便日常管理工作,系统提供图形、属性的互查功能,支持图形空间定位,实现对承包地、承包农户、承包档案和历史的查询。包括:地块的图形属性查询、漏号地块查询、地块承包人查询、家庭承包档案查询、到期合同查询、历史档案查询、历史追溯、农户信息查询。

系统可以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承包土地分析、档案资料分析和承包人分析……

5.2.2.3变动管理

实现经营权证的补发、换发、注销、作废,提供新增人口补地、全户消亡、征占处理等。

征占处理主要能够根据政府的征占地范围,对征占区域内的所有地块,进行分析,能够查看该区域内承包情况、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流转抵押情况,然后批量进行变更登记操作,避免工作人员多次进行变更登记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5.2.2.4流转

系统提供土地流转相关功能,包括流转合同、求租/待转出土地登记、流转相关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针对不同试点的工作需要,便于抵押,加入了针对流转土地的使用证。

5.2.2.5抵押

实现对其他承包方式的地、流转的宗地进行抵押登记,如果有需要,抵押成功后生成他项权利证;抵押管理还包括到期后的注销抵押等操作。

5.2.2.6成果

本系统支持输出的报表包括:档案地块对比信息表、土地信息台帐、家庭承包合同、专业承包合同、其他承包合同、申请书、审核表、家庭方式登记簿、经营权证、农户信息汇总表、家庭承包合同汇总表、家庭承包经营权证变更信息汇总表、流转合同、流转台帐、流转合同分类汇总表、空间叠加分析记录表。目前所有报表均为Excel表,方便用户随时打开预览和打印输出。

图件成果包括:单个地块图、按合同输出地块分布图、辖区图、任意区域图。

数据库成果,按照国家汇交要求输出上报文件夹。

5.2.2.7资料库

资料库分为归档库和备案库,将申请成功的相关档案,存放到归档库中,包括该档案的相关扫描件;而对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申请成功的,暂时放到备案库中,依然可以保存扫描件。

按照类型,资料库分为:家庭承包资料库、其他承包资料库、征占资料库、仲裁资料库。

5.2.3信访仲裁管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系统设计时加入信访、仲裁管理模块。提供信访登记流程处理,输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和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支持组合查询,并且能够对登记的信访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流程式的仲裁业务办理,输出仲裁相关的各种资料,灵活的仲裁提醒、仲裁时限设置、节假日设置、仲裁人员信息等等。

5.2.4初始化数据库

安装在服务器端,根据模版,初始化数据库。一般在建库的最开始,进行此操作。

5.2.5运营维护

负责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实现包括公共条款配置等各种参数设置,能够完成所有字典表的编辑,对用户及权限进行管理,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备份还原、压缩等控制。

5.2.6质量检查

针对生成的数据库上报文件,进行质量检查,并且进行分析,形成检查报告,对成果质量进行描(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4页)述、评价。可以灵活的制定各种检查方案。目前提供的所有检查规则,都是根据数据库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因此,当质检没有问题之后,提交给国家的成果,才有意义。

5.2.7出图平台

将系统输出的图件成果,打开进行整饰、导出图片、打印输出。支持批量打印。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