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记十篇

时间:2023-04-04 06:04:07

三十六记篇1

本文主要考证了宋江以下三十六首领的实指人员及其排名顺序,同时批评了《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以及《东都事略》等著作作者的褒宋(江)贬晁(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封建忠君思想。

【关键词】 宋江,晁盖,《水浒传》

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一百三《侯蒙传》中云:“宋江寇京东,蒙上书陈制贼计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徽宗曰:‘蒙居闲不忘君,忠臣也。’起知东平府,未赴而卒。”这里所说的“三十六人”无疑是指三十六个头领。这三十六人都是谁呢?

宋·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见黜。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为。及异时见《东都事略》中载侍郎《侯蒙传》的一书篇,陈制贼之计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余然后知江辈真有闻于时者。于是即三十六人,人为一赞,而体箴在焉。……”龚氏所赞的“宋江三十六人”是: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学究,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尺八腿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儿火张横,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混江龙李俊,九文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先锋索超,立地太岁阮小五,青面兽杨志,赛关索杨雄,一直撞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横,拚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铁天王晁盖,金枪班徐宁,扑天雕李应。把宋江排在第一位,以他为首、为代表人,题目上也写上他的名字,作《宋江三十六人赞》;而居然把晁盖排在第三十四位。

在宋江入伙之前,晁盖就是山寨上聚义的总头领;宋江入伙以后,位在晁盖之下,只是个第二把手。然而,龚开为何要如此极力赞扬宋江,而又如此贬低晁盖呢?这是因为宋江自号“呼保义”(“呼群保义”之意),他不反对皇帝,呼唤众人对皇帝保持忠义,他是忠于皇帝的,一心企盼招安报效朝廷,故不“僭侈”自称为王;而晁盖恰恰相反,居然自称为“铁天王”,要与大宋皇帝作个对头。龚开也好,《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的作者也好,他们都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只反贪官而不反皇帝,主张对皇帝保持忠义,维护皇帝的最高统治,故极力赞扬宋江而贬抑晁盖。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中有云:“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道出了其中真谛。龚开也说:“余尝以江之所为,虽不得自齿,然其识性超卓,有过人者。立号既不僭侈,名称俨然,犹循轨辙,虽托之记载可也。古称柳盗跖为盗贼之圣,以其守一至于极外,能出类而拔萃。若江者,其殆庶几乎。虽然,彼跖与江,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者也。岂若世之乱臣贼子,畏影而自在,所为近在一身,而其祸未尝不流四海。呜呼!与其逢圣公之徒,孰若跖与江也?”这里所说的“圣公”,指的是方腊。宋·方勺《泊宅编》中云:“腊自号圣公,改元永乐。”龚开对方腊自号圣公而称帝,改元永乐,是反感的,认为他不如宋江“立号既不僭侈,名称俨然,犹循轨辙”。龚氏赞“呼保义宋江”云:“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他把董卓和方腊都视为“乱臣贼子”,不能认识到董卓与方腊的本质区别。“不假称王”的“王”指的是帝王,而不是帝王以下的“王侯”的“王”。他赞“尺八腿刘唐”云:“将军下短,贵称侯王。汝岂非夫,腿尺八长?”可证“贵称侯王”服从帝王是可以的,但万万不能称帝王,因为传统思想认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晁盖却自称为“铁天王”,龚开对此是不满的,故对“铁天王晁盖”的评语中有“顽铁铸汝”之句,由“铁天王”的“铁”联想到“顽铁”,以贬抑晁盖之顽固,把他从第一座次降到第三十四位。在宋元间无名氏《大宋宣和遗呈》、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杂剧》、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杂剧》、李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无名氏《鲁智深喜赏黄花峪杂剧》、元明间施耐庵与罗贯中的《水浒传》中,都让这位“天王”晁盖早早的就死了,这正是“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之意。

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中写的宋江三十六人与龚开写的不完全相同。《宣和遗事》中讲有这样的故事:奸臣朱勔运花石纲时,差杨志、卢(黄丕烈本作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二十人为指使,前往太湖等处,押人夫搬运花石。这十二人领了文字,结义为弟兄,誓有灾互相救援。卢(黄本作李)进义等十人运花石已到汴京;只有杨志在颖州等候孙立不来,遇着雪阻,旅途贫困,饥寒交迫,只得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一个恶少前来无理取闹,纠缠不休,被杨志所杀。太守判将杨志诰札出身尽行烧毁,枷配卫州军城。行次遇孙立,问杨志为何犯罪,杨志说了原委,各人自去。孙立心想杨志因等候我而犯此罪,当初结义之时,誓在厄难相救。于是星夜奔归京师,报与卢(黄本作李)进义等知道杨志犯罪因由。十一人商议后,径往黄河岸上等等杨志过来。杀了防送军人,同行太行山去落草为寇。是年正是宣和二年。五月,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缎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一日午后马安国等人行至五花营堤上,在路旁树荫下歇凉时,见八个大汉,其中一人担一对酒桶,也来歇凉。马县尉饥渴瘐困,买了两瓶酒,令一行人都喝了些,不想全被麻倒,不省人事。笼内金珠宝贝缎匹等物,尽被那八个大汉劫去。马县尉等人半夜醒来,不见了担杖,只见一对酒桶撤在一旁,遂挑起酒桶,至南洛县,对知县尹大谅说了原委。尹大谅令司吏辨认酒桶,见桶上有“酒海花家”四字,遂派缉事人王平去缉查。王平至五花营前村,见酒旗上写着“酒海花家”,遂将店主花约捉拿,付吏张大年勘问。花约供出日前午间有八个大汉来吃酒,说是往岳庙烧香,借了一对酒桶,买酒挑桶而去。张追问八大汉姓名,花说为头的叫晁盖,号铁天王,在郓城县石碣村住;带领得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七人。张大年遂行文字下郓城县根捕。郓城县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后,星夜跑去石碣村报与晁盖等人,晁盖等当夜逃走。宋江至天晓,将文字呈押,差董平引手下三十人至石碣村根捕。董平只捉得晁盖之父晁太公,用绳捆了,管押解官。途中晁盖等人把晁太公抢去,董平率众回县。晁盖等八人邀约杨志等十二人,共是二十个人,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晁盖念宋江相救恩义。密使刘唐带金钗一对去酬谢宋江。宋江接了金钗,不合交与娼妓阎婆惜收了,机事不密,被阎婆惜得知来历。宋江因父病请假回家,途中遇旧时相知杜迁、张岑,二人捕鱼为生,偶留得一大汉索超在酒店饮酒。又有董平为捕捉晁盖不获,受了几顿粗棍限棒,将身在逃,恰与宋江途中相会。索超说自己做了几项歹事勾当,不得已而愿落草。宋江遂写书信荐此四人去寻投晁盖。宋江归家医治父病愈后,再回郓城县。见阎婆惜正与吴伟偎依偷情,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吴伟,只得逃回宋公庄。知县派巡检王成领大兵弓手去宋公庄捉宋江,宋江逃躲在屋后九天玄女庙中。王成只得将宋江之父拿去。宋江躲过灾难,拜谢了玄女娘娘,见香案上有一卷天书,上题诗四句:“破国因山木,刀兵用水工。一朝充将领,海内耸威风。”他省悟到这说的是“宋江”。翻阅天书,见有三十六将姓名:

智多星吴加亮,玉麒麟卢(黄本作李)进义,青面兽杨志,混江龙李海,九纹龙史进,入云龙公孙胜,浪里百跳(黄本作白条)张顺,霹雳火秦明,活阎罗阮小七,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二郎阮进,大刀关必胜,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金徐宁,扑天雕李应,赤发鬼刘唐,一撞直董平,插翅虎雷横,关髯公朱仝,神行太保戴宗,赛关索王雄,病尉迟孙立,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青,没遮拉穆横,浪子燕青,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急先锋索超,拚命二(黄本作三)郎石秀,火船工张岑,摸着云杜迁,铁天王晁盖。

人名末后有一行字:“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延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宋江遂带朱仝、雷横、李逵、戴宗、李海等九人,直奔梁山泊寻哥哥晁盖。及到梁山泊,晁盖已死。宋江对吴加亮等人把天书说了一遍,首领吴加亮、卢(黄本作李)进义和那几个兄弟共推宋江做首领。宋江道:“今会中只少了三人。”那三人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张横,铁鞭呼延绰。筵会散后,各人统率强人,略州劫县,放火杀人,攻夺淮扬、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劫掠子女玉帛,掳掠甚众。朝廷命呼延绰为将,统兵投降海贼李横等出师收捕宋江等,屡战屡败;朝廷督责严切。呼延绰带领李横反叛朝廷,亦来投降宋江为寇。僧人鲁智深亦反叛来投奔宋江。这三人来后,恰好是三十六人数足。宋江统率三十六将,往朝东岳,赛取金炉心愿。朝廷无其奈何,只得招谕宋江等。元帅张叔夜,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敕,分注诸路巡检使。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后遣宋江平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宣和遗事》中的“三十六人”不包括宋江在内,宋江是三十六将之帅,故云“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宋江统率三十六将”。“宋江和那三十六人”云云,足可证加上宋江乃是三十七人。天书上三十六人名单,“铁天王晁盖”居然排在最末。晁盖死后,又添加了名单上所无的一丈青张横及不知绰号的李横,成了三十七人,加上统帅宋江该是三十八人了。《宣和遗呈》中错讹之处甚多。如说“今会中只少三人”,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张横、铁鞭呼延绰;然下面却说呼延绰带领李横投降宋江为寇,僧人鲁智深亦来投奔宋江。那么张横和李横是否为同一个人呢?看来像是同一个,李横当是张横之误。然天书上三十六人名单中既无张横,也无李横,甚至没有一个绰号为“一丈青”的。名单中有一个火船工张岑,然此人上梁山泊比宋江还早,显然不是“今会中只少了三人”中的一丈青张横。名单上的铁天王晁盖已死,递补上一丈青张横,仍然是三十六人,加上主帅宋江,共是三十七人。《宣和遗事》上说的宋江“带领得朱仝、雷横、并李逵、戴宗、李海等九人,直奔梁山泺上……”吴加亮等人“见宋江带得九人来……”也有误。从天书上的名单来看,宋江带来的是十人,即朱仝、雷横、李逵、戴宗、李海、史进、公孙胜、张顺、武松、石秀。另外,叙事中说的是关胜、阮通,天书上名单中却作关必胜、阮小五,名字不统一。

《宣和遗事》中的三十六将与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的三十六人的绰号、姓名并非全然一样。《遗事》中的吴加亮,在《赞》中作吴学究;《遗事》中的卢(黄本作李)进义,《赞》中作卢俊义;《遗事》中的李海,《赞》中作李俊;《遗事》中的入云龙公孙胜,《赞》中无;《遗事》中的浪里百跳(黄本作白条),《赞》中作白跳;《遗事》中的阮进,《赞》中作阮小二;《遗事》中的豹子头林冲,《赞》中无;《遗事》中的金,《赞》中作金枪班;《遗事》中的赤发鬼,《赞》中作尺八腿;《遗事》中的一撞直,《赞》中作一直撞;《遗事》中的王雄,《赞》中作杨雄;《遗事》中的张青,《赞》中作张清;《遗事》中的急先锋,《赞》中作先锋;《遗事》中的火船工张岑,《赞》中无;《遗事》中的一丈青张横,《赞》中作船火儿张横;《遗事》中的摸着云杜千,《赞》中无;《赞》中的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遗事》中均无。《赞》中算上宋江、晁盖,共是三十六人;《遗事》中不算为帅的宋江和已死的晁盖,加上一丈青张横,是三十六人,倘算上宋江,则是三十七人。

对《赞》和《遗事》作了比较后可知:《赞》中的吴学究与《遗事》中的吴加亮应是一人;《赞》中的卢俊义与《遗事》中的卢(黄本作李)进义应是一人;《赞》中的李俊与《遗事》中的李海应是一人;《赞》中的阮小二与《遗事》中的阮进应是一人;《赞》中的杨雄与《遗事》中的王雄应是一人;《赞》中的张清与《遗事》中的张青应是一人。《赞》比《遗事》多出解珍、解宝二人;《遗事》比《赞》多出林冲、公孙胜、杜千、张岑四人。

《水浒传》的作者肯定读过《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与《大宋宣和遗事》,因为《水浒传》中即有《赞》中的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也有《遗事》中的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水浒传》中的天罡星三十六将的姓名和绰号也基本上是从《赞》和《遗事》来的。《水浒》把《赞》与《遗事》中的晁盖屏除在三十六天罡星之外,甚至七十二地煞星中也没有他。把孙立也降到了地煞星之中。《遗事》中摸着云杜千,在《水浒》中被改为摸着天杜迁,也被置于地煞星之列。《水浒》综合了《赞》与《遗事》两书中所开的名单,对少许人名、绰号作了修改,重新排列了一个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名单:天魁星呼保义宋江(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绰号用两书,姓名用《赞》),天机星智多星吴用(绰号用两书,名另改),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绰号与姓名用《遗事》),天勇星大刀关胜(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雄星豹子头林冲(绰号与姓名用《遗事》),天猛星霹雳火秦明(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威星双鞭延灼(绰号与名另改),天英星小李广花荣(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贵星小旋风柴进(同上),天富星朴天鵰李应(同上),天满星美髯公朱仝(同上),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同上),天伤星行者武松(同上),天立星双枪将董平(绰号另改,姓名用两书),天捷星没羽箭张清(绰号用两书,名用《赞》),天暗星青面兽杨志(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祐星金徐宁(绰号用《遗事》,姓名用两书),天空星急先锋索超(同上),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鼻星赤发鬼刘唐(绰号用《遗事》,姓名用两书),天杀星黑旋风李逵(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微星九纹龙史进(绰号和《遗事》,姓名用两书),天究星没遮拦穆弘(绰号用两书,名另改),天退星插翅虎雷横(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寿星混江龙李俊(绰号用两书,名用《赞》),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将两书中阮小五的绰号移在阮小二的头上),天竟星船火儿张横(绰号用《赞》,姓名用两书),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将《赞》中阮小二、《遗事》中阮进的绰号移在阮小五的头上,阮小五的绰号改为短命二郎极不合理),天损星浪里白跳张顺(绰号用《赞》,姓名用两书),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牢星病关索杨雄(绰号另改,姓名用《赞》),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绰号与姓名用两书),天暴星两头蛇解珍(绰号与姓名用《赞》),天哭星双尾蝎解宝(同上),天巧星浪子燕青(绰号与姓名用两书)。

三十六记篇2

IT厂商正在将渠道延伸到三、四级或者五、六级市场、传统电子卖场正在将自己变成一个超级Mall、3C卖场正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蚕食一切的胃口。2006,渠道扩张的战火延绵了一整年。

卖场纷纷圈地

日前,国内IT零售领军企业宏图三胞透露了其进军北京市场的计划。宏图三胞北京首店敲定在素有“京城第一家电圈”之称的马甸地区,并将于12月31日盛大开业。同时,2007年1月6日,宏图三胞北京朝外店也将隆重登场。宏图三胞计划从12月31日起,将以每周开一店的速度迅速覆盖北京城区20多个重要商圈。而到2007年底,将在北京地区建立30家门店的销售网络并覆盖至郊区县。

这或许是卖场圈地在2006年的收山之作。但事实上,在2006年,传统的电子卖场和3C卖场的扩张就一直没有停息。

2006年7月22日,在广州,百脑汇华南旗舰店盛大开业,该卖场面积达3.8万平方米,在地下二、三层是停车场,提供超过300个停车位,六层是5600平方米的大型美食广场,还有动漫乐园等,同时一反电子卖场晚上不营业的常态,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8点。

而事隔一周,2006年7月30日,中关村E世界进驻寸土寸金的中关村,并以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米(含写字楼),地上5层,地下2层,其中包括IT卖场在内的综合业态经营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气势,一举成为中关村经营面积较大的IT卖场之一。中关村E世界的开业,意味着海龙、鼎好的优势地位再次受到挑战。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远在南边的天河IT商圈同样战火纷飞。广州岗顶,由西往东短短不足1千米的距离,聚集了颐高、天河、南方、太平洋、百脑汇等十数家IT卖场,是华南最大的IT商圈,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成为各大商家必争之地。

2006年7月23日,曾以自有品牌电脑制造起家的广州北极熊转攻3C卖场销售的首个旗舰店正式开张,一期卖场面积逾万平方米,而店址与太平洋电脑城仅一墙之隔。

2006年11月26日,定位于“销售、物流、仓储、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生代IT卖场――伟腾IT总汇正式开业。

在这个南中国最大的IT市场上,短短半年之内已经连开了7个卖场――百脑汇广州店、颐高二期、颐高西门口店、伟腾、昊源3G、海印总统店、天河T-BOX,让竞争激烈的天河IT商圈的变局多了几分变数,未来显得扑朔迷离。

2006年4月12日,大中永乐通过股权置换方式实现股权合并,根据战略协议,大中将全面接管永乐在京津地区的11家门店,此前永乐在华北地区即将开设的几个门店亦将归为北京大中管理。(以后的纠纷当然另当别论)

一个月之后,2006年5月12日,全球最大家电连锁巨头美国百思买(BestBuy)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正式结束其在中国市场的探路高调挺进3C市场,百思买终于借道中国第四大家电连锁商五星在中国8省以136家门店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东南沿海市场拥有与国美、苏宁、永乐三巨头叫板的实力。

在大中、永乐、苏宁、百思买纷纷发力的时候,国美终于打破沉默于2006年的11月22日耗资52.68亿元并购永乐。自此,拥有900家门店的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集团――新国美集团正式成立。新国美集团将拥有国美、永乐、鹏润电器三个家电连锁品牌。黄光裕说,国美永乐合并之后,国美集团员工接近20万,家电连锁门店达到900家。

渠道拓展成热点

在卖场、厂商、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终端”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对大多数厂商而言,将渠道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消费者面前一直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而在2006年,这一梦想就到了非实现不可的时候了。

上游技术的同步释放、产品利润的持续下滑,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厂商要有强大而广泛的渠道作为基础。到三、四级市场或者是五、六级市场去,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文字计划的层面上,而是必须切实地落实到执行上,渠道拓展几乎成为了众多厂商的共同诉求。

事实上,早在2004年8月,联想就推出了2999元的圆梦电脑,启动了面向五、六级市场的影响深远的“圆梦计划”;该计划解决了五、六级市场用户“用得起”电脑的问题。2005年,联想联手新东方、101网校、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教育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推出了新家悦电脑,策动了圆梦“快车千校行、同在蓝天下”等公益活动,把“圆梦计划”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解决了“用得值”的问题。

2006年,联想电脑借助“奥运”东风,吹响了进军五、六级市场的号角。6月29日,联想宣布与北京奥组委联合宣布启动“奥运联想千县行”大型主题活动,面向县镇地区普及奥运精神和文化。同时,联想在五、六级市场全面启动“百万工程”计划,其目标是在五六级市场销售100万台以上的家用电脑。

而惠普一直认为2006年是家庭数字娱乐迅速普及年,家用电脑将迈出从书房走向客厅的实质性脚步。而围绕着这一趋势,惠普加大对三、四级城市的市场开拓,甚至到了五,六级市场,结合区域市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推广。

继低价手机大规模涌向农村市场、空调企业争相“上山下乡”之后,PC企业向农村市场进军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中国一、二级市场以外的广阔空间不仅寄托了国际国内PC巨头赢得中国潜力市场的希望,更成为PC新秀的命脉所在,五、六级市场的分量非同小可。

三十六记篇3

强烈的机遇意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笔取之不竭的财富,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十六大代表、辽阳市委书记陈世南:

如果我们还不能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扔掉那些老思想、老观点、老办法,势必要贻误时机,贻误发,给历史留下遗憾。

十六大代表、湖南湘潭市委书记卞翠屏: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在人生干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上发生了偏差和动摇。这种情况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

十六大代表、江台市委书记储金泉:

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以群众的利益为工作第一信号。

十六大代表、河南济源市委书记王铁:

谋求城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群众面临的困难作为急事限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才能真心实意跟着党搞建设、求发展。

十六大代表、上饶市委书记余欣荣:

干部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经验,更可贵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短、平、快”方式是观念更新的捷径。

十六大代表、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

只有让企业到太平洋去“游泳”,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熟悉国际市场的“水性”。

十六大代表、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德吉措姆:

文化是“强力粘合剂”,不仅能将共同地域、共同历史背景、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可以超越地域、风俗、语言的界限,将国内各个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十六大代表、导演吴贻弓:

发展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是我们文化界最迫切的任务。”

十六大代表、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伟平:

从我们的实践看,就像人不能失去生命一样,信用是现代市场体系的灵魂,分量重过千钧!

十六大代表、河北邯郸乐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斌:

干个体也同样在为党做贡献,并且能做更多贡献。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十六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吕祖善:

浙江的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十六大代表、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我们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根据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如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十六大代表、作家铁凝:

身处这个时代的写作者,不应该只关心一己之悲欢,而应该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并让这种精神长期伴随自己的写作。为这个伟大的时代立言,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十六大代表、宁波市委副书记陈艳华:

抓住反腐倡廉工作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才能确保反腐败斗争逐步转到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来。要在严格管理教育干部的同时,从制度上堵住漏洞。

十六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地委书记朱生亮:

草房变瓦房,土墙变砖墙,粗粮变细粮,电热毯上了床,大锅盖(卫星信号接收器)上了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给西部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十六大代表、黑龙江省鸡西市委书记丁乃今:

当前应该用“四化”思路增加农民收入,即用工业化的思路增加农民收入,用绿色化的思路增加农民收入,用城市化的思路增加农民收入,用服务社会化的思路增加农民收入。

十六大代表、河南周口市委书记王平:

全面建设小康,困难最大在农村,任务艰巨在农村。这是一道坎,我们非过不可;这是一道关,我们非闯不可。

十六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市委书记危朝安:

我们与沿海地区比,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的差距,本质上是机制、体制的落后,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落后!建设美好家园,还得靠我们自己。

十六大代表、武汉市武昌区副区长吴天祥:

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心理上就信赖你,你说话才有分量。人民信任咱,咱党员就要为群众办实事,这是党执政为民的最生动体现。

十六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张立贵:

只要我为客户服务,业务对路,客户就能选用我们的业务产品,企业就能焕发生命力,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十六大代表任仲夷:

“三个代表”是防止和避免重犯历次政治运动中“左”的错误、特别是这样“

左”的错误的一种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三个代表”,一个都不能少。第一个、第二个代表做不好,第三个代表也做不好;但第三个代表做不好,前两个代表也做不好。只有做到第三个代表,才能做好前两个代表。他们是互相联系的,互为条件的,是不可分割的。

十六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

十六大讲的小康,可概括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大文明。这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进一步深化。

十六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书记陶克:

教条主义的东西,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行不通,只能导致生产力的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十六大代表、青海省果洛州州委书记郎国清:

必须尽快突破现有的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开道。如果认为改革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停滞下来,或者放慢步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将受到很大影响。

十六大代表、浙江温州快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丁国聪:

由于体制陈旧,职工依然有终身制的观念,变相的“大锅饭”现象还十分严重,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而经营者往往要么是怕承担风险,不敢拍板;要么是亏不亏无所谓,反正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不拍板、乱拍板。这些现象都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来改变。

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旭日干:

在科技人员的分配上,还存在着吃“大锅饭”的问题。这不利于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真正发挥自己的能量,不利于尽快出成果,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十六大代表、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于天忱: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国有企业怎样参与竞争?关键就是要有核心竞争力。

十六大代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泽民:

坚持不争论、不动摇、不攀比、不张扬、不气馁,保证了浙江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十六大代表、鹰潭市委书记黄建盛: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功夫在诗外”,我们紧紧抓住了发展这个主题,各种困难就迎刃而解。

十六大代表、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印培民:

海外留学归国创业者,大多具有新技术优势,所创办的多是高科技企业,今后势必大有可为。

十六大代表、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国力强盛、政通人和的时代,产生于新中国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三个代表”是这个繁荣时期的实践总结,又是促进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十六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

充分发挥我区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两大机遇,努力做好资源转化和对外开放两篇大文章。

十六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委书记周福元:

报告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积累的10条基本经验,探寻这13年发展的轨迹,寻找中国不断进步的源头,就是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始终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委书记袁良宽: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思想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观念文明、政治体制文明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

十六大代表、求是杂志社总编辑王天玺: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高峰,必然会带来新一轮思想解放的高潮,有力地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发展进程。

十六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走了头两步,现在开始走第三步。

十六大代表、北京20__年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蒋效愚

要保证我们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都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办成让全国人民放心的一届阳光奥运会。

十六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展涛:

中国呼唤职业化的大学校长。如果一定要求校长是出色的学者,同时又是出色的管理者,恐怕不切实际、勉为其难,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十六大代表、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

我们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为上海做更大的贡献,为全国做更大的贡献。

十六大代表、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童云芳:

过去人们瞧不起个体户,后来对民企高速发展又有种担忧。随着进一步思想解放,现在我更愿意把他们当作平等的竞争对手或是合作伙伴。

十六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白克明:

十六大充分肯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论特点和实践意义,把她作为我们党的灵魂和行动指南写到了党的旗帜上,这是十六大对我党历史的一大贡献。

十六大代表、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

文化渗透力、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十六大代表、中国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求发展就意味着倒退。

十六大代表、南阳市委书记马万令:

干部不下乡是,下乡了不干事是形式主义。党员干部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到群众中间,与老百姓谈心、交心,党群才能心贴心。

十六大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委书记王

伟成:党员干部要多想些困难群众的冷暖,少想些个人政绩;多搞些雪中送炭,少搞点锦上添花。

十六大代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

建设责任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要抓好两件事:一是尽快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二是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

十六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

我们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需要产生也是能够产生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的时代。

十六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对民营企业家的认可。

十六大代表、湖南电视台副总编辑汪炳文:

要宣传先进文化,文艺工作者首先必须自己先要理解先进文化,同时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宣传。

十六大代表、山东济宁市委书记贾万志:

济宁市去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其中公选任用了博士9名。我们不是在作秀。

十六大代表、农业部部长杜青林:

只有农村全面实现了小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十六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

我国有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是可以做到的。

十六大代表、周口市委书记王平:

选拔培养那些农业科技知识本领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十六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公安厅长俞国行:

社会治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第一投资环境,只有把这种特殊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我们的经济才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十六大代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党委书记张瑞敏:

的确,走出去就会有风险。可是不敢冒风险,你就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说,不敢面对风险其实就是最大的风险。

十六大代表、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

我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为自己的一生融入党的事业而骄傲。我深知中央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十六大代表、扬州市委书记孙志军:

千条线、万条线,发展是第一主线;千任务、万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千指标、万指标,发展是第一指标;千困难、万困难,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

十六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生:

教育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战线的体现,它为理论、制度、科技三个创新提供支持和准备。

十六大代表、哈尔滨市委书记杨永茂:

哈尔滨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解放不够,最大的危机是观念落后,最大的危险是固步自封。

十六大代表、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肖亚庆:

国有企业能够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主力军。

十六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

党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十六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杨仁争:

如果墨守陈规,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缺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不可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不可能被人民所拥护。

十六大代表、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厉华:

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回顾党的历史,保持先进性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十六大代表、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

我入党不是为了升官,更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一种信念——能让更多职工变成百万千万富翁,能更好地带动家乡和社会致富,我这个共产党人才当得有光彩。

十六大代表、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

在查处腐败分子的过程中,我们办案人员也曾遇到过恐吓、骚扰,但有党和人民的支持,我们害怕什么?要相信,腐败见不得阳光,它是害怕正义的!

十六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基层难办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好,少说空话,多抓落实,让老百姓满意。

十六大代表、云南省省长徐荣凯:

回顾历史成就,展望发展目标,感到我们党更加成熟起来。

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至立:

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十六大代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十六大报告中对“建设者”的重新定义全面而深刻,如同给各种性质的企业吃了“定心丸”,实在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创新。

三十六记篇4

关键词: 《清史稿・儒林传》 赵尔巽 勘误

《清史稿》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于民国初年。所记有清一代史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时间跨度达二百九十七年。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为未定之本。《清史稿》一书资料宏富,使读者能够系统了解清代史实,至今具有不可替代之文献价值。由于事出众手,体例未一,更因时局动荡,成书仓促,“随修随刻,不复有整理之暇”①,因此繁简失当及其他疏漏,所在多有。本文对其《儒林传》部分文字(卷四百八十一)加以考订,以供学界参考。

1.万斯大传:“(斯大)于《春秋》则有专传论世、属辞比事、原情定罪诸义;于“三礼”,则有论社、论E、论祖宗、论名堂泰坛、论丧服诸义。”(p13170)

按:“论社”之前脱“论郊”二字。黄宗羲《万君斯大墓志铭》:“礼经之大者,为郊、社、E、、丧服、宗法、官制,言人人殊,莫知适从。”②《清史列传》“万斯大”条:“(斯大)于“三礼”,则有论郊、论社、论E、论祖宗、论明堂泰坛、论丧服诸义。”③《国朝耆献类征初编》记载亦同④。故“论社”之前当补“论郊”二字。

2.万斯大传:“康熙二十二年卒,年六十。”(p13171)

按:“年六十”当作“年五十一”。黄宗羲《万君斯大墓志铭》:“崇祯癸酉(1633年)六月六日,其生也;康熙癸亥(1683年)七月二十六日,其卒也。”⑤《文献征存录》云:“(斯大)康熙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一。”⑥又《明遗民录》与《国朝先正事略》均有“(斯大)卒于康熙癸亥七月,年五十有一”⑦之记载。

3.惠栋传:“栋于诸义熟洽贯串,谓诂训古字古音,非经师不能辨,作《九经古义》二十二卷。”(p13180)

按:“二十二卷”当为“十六卷”。该书收入《四库全书》,经检,乃作十六卷⑧。江藩《又惠吉士记(侍读士奇征君栋附见)》云:“(惠栋)又撰《九经古义》十六卷,讨论古字古音,以博闻,正俗学。”⑨钱大昕《惠先生栋传》所记相同⑩。

4.任启运传:“(任启运)外有《周易洗心》九卷,《四书约指》十九卷,《孝经章句》十卷……《清芬楼文集》等书。”(p13185)

按:“《孝经章句》十卷”,卷数当作“一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该书完帙,仅一卷{11}。唐鉴《学案小识》载:“(任启运)又有《礼记章句》十卷,又有《孝经章句》一卷。”{12}《文献征存录》所记亦同{13}。

5.江永传:“(江永)乃广摭博讨,大纲细目,一从吉、凶、军、嘉、宾五礼旧次,题目《礼经纲目》,凡八十八卷。”(p13188)

按: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礼经纲目》”当作“《礼书纲目》”;“八十八卷”当作“八十五卷”;“吉、凶、军、嘉、宾”当作“嘉、宾、凶、吉、军”{14}。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载:“《礼书纲目》八十五卷,留真堂刊本,国朝江永撰。”{15}亦可佐证其书名及卷数。

6.江永传:“所著有《周礼疑义举要》七卷,《礼记训义择言》六卷。”(p13185)

按:《礼记训义择言》,“六卷”当作“八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礼记训义择言》,即为八卷本{16}。该书别有守山阁本、续经解本,亦作八卷,见丁立中《八千楼书目》卷二经部所载{17}。

7.褚寅亮传:“(乾隆)四十六年,以病告归,主常州龙城书院八年。”(p13191)

按:“(乾隆)四十六年”当为“四十年”。任兆麟《刑部员外郎褚公寅亮墓表》记载:“(乾隆)四十年,夏,以病假归,应有司聘,主讲常州龙城书院久之。”{18}江藩所撰事状云:“乾隆四十年,以病告归,五十五年卒。”{19}《清儒学案・潜研学案》所记相同{20}。

8.戴震传:“(戴震)有《诗经二南补注》二卷,《毛郑诗考》四卷。”(p13200)

按:“《毛郑诗考》”当作“《毛郑诗考正》”,脱“正”字。《戴氏遗书》与《戴震全集》均作《毛郑诗考正》{21}。钱大昕《戴先生震传》云:“其所传述有《毛郑诗考正》四卷,《考工记图》二卷。”{22}

9.段玉裁传:“玉裁少震四岁,谦,专执弟子礼。”(p13203)

按:“少震四岁”当做“少震十二岁”。钱大昕《戴先生震传》:“(震)寒暑竟以积劳致疾,(乾隆)丁酉夏,卒于官,年五十有五。”{23}可考出戴震生年为雍正二年(1724年)。王念孙《段玉裁传》云:“(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一。”{24}故段玉裁生年为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儒学案・懋堂学案》亦云:“先生少东原十二岁,执弟子礼。”{25}

10.刘台拱传:“著有《论语骈枝经传小纪》、《国语补校》、《荀子补注》、《方言补校》、《淮南子补校》、《汉学拾遗》、《文集》,都为《端临遗书》凡八卷。”(p13207)

按:“《论语骈枝经传小记》”当为“《论语骈枝》、《经传小记》”。阮元所撰墓表云:“(台拱)所著文集及《论语骈枝》、《荀子补注》、《汉学拾遗》、《仪礼补注》、《经传小记》……”{26}《清史列传》卷六十八:“(刘台拱)卒后,稿多零落,仅辑成《论语骈枝》一卷,《仪礼传注》一卷,《经传小记》三卷……”{27}

11.王念孙传:“八岁读十三经毕,旁涉史鉴。”(p13211)

按:阮元《王石J先生墓志铭》云:“都下有神童之目,八岁属文,十岁读十三经毕,旁涉史鉴。”{28}李元度所撰墓表云:“(念孙)都下有神童之目,八岁属文,偶作史论断制有识。”{29}《清史列传》卷六十八“王念孙”条:“自有传念孙八岁能属文,十岁读十三经毕,旁涉史鉴,有神童之目。”{30}《国朝先正事略》所记亦同{31}。

12.王念孙传:“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p13212)

按:“三十二卷”当作“十卷”。现存嘉庆元年刻本、《皇清经解》本、中华书局印本均为十卷本{32}。《国朝汉学师承记》云:“(王念孙)精于训诂,著有《广雅疏证》十卷。”{33}

13.桂馥传:“他著有《晚学集》十二卷。”(p13231)

按:“十二卷”当作“八卷”。《八千卷楼书目》载:“《晚学集》八卷,国朝桂馥撰,刊本,式训堂本。”{34}蒋祥墀《桂君馥传》云:“其他有《札朴》十卷,《缪篆分韵》五卷,《晚学集》八卷,《诗集》四卷。”{35}李元度所篡《周书昌先生事略(附桂馥)》记载亦同{36}。

14.江声传:“(江声)年三十五,师事同郡通儒惠栋,得读所著《古文尚书考》及阎若璩《古文疏证》。”(p13232)

按:“年三十五”当为“年三十”。孙星衍《江声传》载:“(江声)年三十,师事同郡惠征君栋,质疑难,居门下,学日以进。”{37}《清儒学案・艮庭学案》亦云:“(江声)年三十,师事同郡惠征君栋,得读所著《古文尚书考》及阎若璩《古文疏证》。”{38}

综上可知,赵尔巽先生主编的《清史稿》尚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讹,其中尤以卷数、年代之误居多,研究者在使用时需多加留意,小心辨识。

注释:

①赵尔巽.清史稿(卷四八一)[M].中华书局,1977(第48册):14738.

②⑤⑨钱仪吉.碑传集(卷一三)[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13册):414,416,620.

③{27}{30}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六十八)[M].中华书局,1987(第17册):5464,5530,5534.

④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一三)[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80册):465.

⑥钱林辑,王藻,编.文献征存录(卷一)[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0册):76.

⑦孙静庵.明遗民录(卷三十九)[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68册):592.

⑧o昀,永.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191册):359-502.

⑩钱大昕.潜研堂集・文集(卷三十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05.

{11}季羡林,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M].齐鲁书社,1997(第146册):550-560.

{12}唐鉴.清学案小识・荆溪任先生(卷十三)[M].商务印书馆,1935:439.

{13}钱林辑,王藻,编.文献征存录(卷四)[M].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0册):689.

{14}纪昀,永.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133册):1-696;(第134册):1-622.

{15}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六)[M].商务印书馆,1959:103.

{16}纪昀,永.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128册):287-388.

{17}丁立中.八千楼书目(卷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上编):86.

{18}钱仪吉.碑传集(卷六十)[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09册):419.

{19}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四五)[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51册):692.

{20}徐世昌.清儒学案(卷八十四)[M].人民出版社,2010(第5册):2267.

{21}戴震.毛郑诗考正.清戴氏遗书本[A].戴震全集[C].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第2册):2.

{22}{23}钱仪吉.碑传集(卷五十)[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08册):820,816.

{24}{28}闵尔昌.碑传集补(卷三十九)[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22册):393,415.

{25}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九十一)[M].人民出版社,2010(第5册):2474.

{26}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五六)[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64册):450.

{29}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一二)[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M].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58册):839.

{31}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十六)[M].岳麓书社,1991(上册):476.

{32}王念孙.广雅疏证(清嘉庆元年刻本)[A].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三)[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上编):153.

{33}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五)[M].中华书局,1983:90.

{34}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七)[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中编):508.

{35}钱仪吉.碑传集(卷一九)[A].周骏富,编.清代传记丛刊[C].台北明文书局,1985(第108册):127.

{36}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六)[M].岳麓书社,1991(下册):1006.

三十六记篇5

2、故事记忆法:小孩子一般比较喜欢听故事,有些口诀比较特殊,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来帮助他们记忆。例如:唐僧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有八九七十二变,而猪八戒只有一半法力,四九三十六变,遇到妖怪,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抡起金箍棒就打。

3、谐音记忆法:九九八十一(谐音为:舅舅八十一岁了)等等。

4、观察个位和十位的由来:几乘九,十位就是几减1,个位就是九减十位上的数字,如四九三十六。

三十六记篇6

这本书只是探索古城重庆的记录。

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从周初巴国定都江州到现在已三千年。如果从禹娶涂山的传说算起,更在四千年以上。巴国既然选定这个地方建都,想必早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只是那时的情况已不可考了。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来说,古代的名城很多,但在历史的长流中,沧海桑田,不断变化;有的变为无关重要的地方,更多的连遗址也找不到了。重庆,与成都一样,一直发展到今天,仍然是全国有数的大城市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但像重庆这样经得起历史长期考验而不衰落的城市却并不多,屈指可数。

早先,我并不留心重庆的过去。我出生在这个城市,读书、工作在这个城市,几十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这几十年间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同其他城市一样,重庆也是随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变化迟缓。从周初到清代中叶,经历了二千八百多年的时间。整个社会的重大变化是从道光二十二(一八四二)年《中英江宁条约》的签订开始,距今约一个半世纪;重庆也是从光绪二(一八七六)年《中英烟台条约》和光绪二十一(一八九五)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距今也有约一个世纪了。一百年来的重庆,经历了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三个历史时期。我看到了这一百年中的后半。当我幼年时期,还生活在地方军阀统治之下,但外国列强势力已来了;抗日战争发生,来到重庆;最后解放了。我在重庆,真的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这些在我身边发生的变化,如果我一直能够把所看到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可惜当时完全没有这样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淡忘了,变成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有的已似是而非,模糊不清了。亲身经历得来的印象既不可凭,而过去的记载又很缺乏,所以探索重庆的过去,也并不容易,得多花工夫。好在这些年来,有时间抄得一些资料,有时间徘徊街头实地印证和找熟悉重庆过去的人交谈,对于重庆的过去居然从不甚知道到略知一二了。这一点意外收获,记录下来,想来不致毫无意义。

探索重庆的过去,自己的印象只能作为一个线索,重要的是前人留下来的资料。然而,重庆的历史虽然悠久,由于四川地处西南隅,远离中原,前人有关重庆的记载不多,而明清之际又散亡殆尽。清乾隆十六(一七五一)年巴县知县王尔鉴主持纂修《巴县志》,就感到吃力。序中说:“巴渝郡县百余年无《志》。今《志》始辑于乾隆十六年十月,讫于乾隆二十五年十有一月。征文则断简残编、单辞只字必录;考献则学士大夫、乡老寓贤、山僧徒史必谘;有时秋坟掀月,古刹搜云,绝壁牵藤,深渊揭石,苟有关于斯土,无不罗而致之。”查甲申至乾隆十六年已一百零七年。这次修《志》,总算经过了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工作,且质量较高。如果不探索重庆的过去,不会去注意这次修志的重大价值。这以后,记载又不为人注意了。同治五(一八六六)年巴县知县霍为菜聘云南军务候选道熊家彦纂修《巴县志》。熊对重庆情况不熟悉,又编得十分草率,远不及王尔鉴所修,宜乎没有刊行,向称“未刊稿”。从乾隆二十五年到同治六年,恰巧也是一百零七年没有修《志》,却以半年的时间完成,无怪简陋。直到三十年代初,乡贤向楚主纂《巴县志》花了很大的工夫完成,广泛搜集了已有的记载,又通过采访得到不少活材料,增加的材料较多,整理也十分认真,编纂水平也较高,是一部很有质量的地方志。今天用来了解一九三六年以前重庆全貌,虽然仍很感不够,但毕竟有很多较为可靠材料。

探索重庆的过去,并不容易,因为范围太广泛了,涉及很多专门学科,每个方面都各有大量的内容。我远远没有能力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只能浮光掠影,东鳞西爪,探索一点算一点。现在探索到的,以旧城区的街道为多,也牵涉到许多方面,便如实记录下来。既然是记录,不是著述,从内容到形式都保持着记录的面目。现在探索到的东西很不全面,记录下来,内容也就不完整,结构也就不严谨,考证也就不缜密。为了备忘,罗列的材料,不免有片面、堆砌、枝蔓,甚至有时夹着一些臆测、感受,可能有不甚可靠之处;但如果因这本质量很低的记录,有更多的人感到探索重庆过去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起到引玉的作用,那就太好了。

应该说明的是:记录中所用街道今名,以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五日为准。

彭伯通

一九八一年六月

三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重庆值得记载的史事应该是很多的。也许没有记载,也许记载下来亡佚了。现存资料不多,而且零碎、笼统,常常只提到巴蜀。但是,毕竟历史悠久,把那些零碎记载择要集中起来,也并不太少,对重庆的过去,稍可知道一点梗概。

《华阳国志》谓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那更是四千多年前的事了。以后,经历夏、商两代一千三百多年。周武王封巴国,《水经注》:“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周慎靓王五年(前三一六)秦灭巴国,旋置郡,张仪筑江州城。秦始皇二十六(前二二一)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二五)年公孙述称帝号成家,使将任满下江州。建元十二(三六)年东汉威虏将军冯峻拔江州,获公孙述将田戎。汉献帝兴平元(一九四)年分巴郡为三:巴郡治安汉,永宁治江州。固陵治鱼复。建安五(二零零)年,赵韪反益州牧刘璋,璋攻韪斩于江州。建安六(二零一)年正三巴名:兴平之巴郡为巴西,永宁为巴郡,固陵为巴东。建安十六(二一一)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蜀先主(刘备)使御张鲁。先主率众溯江至江州,北由巴水入涪。建安十九(二一四)年:先主攻刘璋,张飞攻破江州,获将军严颜。五月,先主尽据益州,以费观为巴郡太守,领江州都督。建安二十(二一五)年孙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相峙。因曹操已定汉中,先主与权连和,引兵还江州,以廖立为巴郡太守。巴夷帅归曹操,操以任约为巴郡太守,为蜀护军黄权击破,不得莅任。蜀先主章武元(二二一)年自将伐吴,留赵云督守江州。蜀后主建兴四(二二六)年,诸葛亮将出军汉中,令李严自永安移屯江州。严筑江州大城。建兴八(二三零)年,诸葛亮将北征,召严汉中,以严之子丰代江州都督。后以李福为江州都督。延熙中(二三八至二五七年)车骑将军邓芝为江州都督。炎兴元(二六三)年,蜀亡,魏分益州为梁州,以巴郡属梁州。

晋武帝咸宁五(二七九)年,诏益州刺史王睿率巴蜀兵伐吴。太康元(二八零)年王溶至江州,浮江东下灭吴。惠帝永宁元(三零一)年,益州刺史罗尚迫秦、雍流民回故土,流民拥李特起事,从此诸李(特、流、雄、班、期、寿、势)乱川中达四十八年。光熙元(三零六)年,罗尚战败,移屯巴郡。怀帝永嘉四(三一零)年,罗尚死巴郡。以长沙太守皮素为益州刺史。旋为降人所杀,巴郡乱,为李雄所据。穆帝永和三(三四七)年晋桓温伐蜀,李势降。巴郡归晋。

刘宋巴郡改隶益州。明帝泰始五(四六九)年于巴郡置三巴校尉。齐高帝建元二(四八零)年置巴州。以益州的巴郡隶属。武帝永明五(四八七)年徙江州于焚溪口。以江州故治为垫江。梁武帝太清四(五五零)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梁豫章王天正元(五五一)年西魏侵蜀,取楚州,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五五七)年,又改巴州为楚州,仍领巴郡。北周明帝武成三(五六一)年,改垫江为巴县。隋文帝开皇元(五八一)年,改楚州为渝州。寻废巴郡,巴县隶州。炀帝大业三(六零七)年,复改渝州为巴郡。

唐高祖武德元(六一八)年,复改巴郡为渝州。太宗贞观初(六二七年),分全国为十道,以渝州隶山南道。玄宗开元二十一(七三三)年。分全国为十五道,以渝州隶山南西道。天宝元(七四二)年,改渝州为南平郡。肃宗乾元元(七五八)年,复改南平郡为渝州。昭宗乾宁四(八九七)年,王建遣兵马使王宗侃取渝州,刺史牟宗厚降,渝州遂属前蜀。

后唐明宗长兴元(九三零)年孟知祥遣张武取渝州,刺史张环降,渝州遂属后蜀。

宋太祖乾德三(九六五)年灭后蜀,渝州始归宋。隶西川路。开宝六(九七三)年,渝州隶峡西路。真宗咸平四(一零零一)年,渝州隶夔州路。当时四川分置四路:益州路治成都,梓州路治三台,利州路治广元,夔州路治奉节,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此四川名称的由来。徽宗崇宁元(一一零二)年,以渝人赵谂叛诛。改渝州为恭州。高宗建炎初(一一二七)年,夔州路提点刑狱司置恭州。孝宗淳熙十六(一一八九)年正月,封子悖于恭州,是为恭王。二月悖受内禅即位。八月。改恭州为重庆府,治巴县。理宗端平三(一二三六)年,宋师与蒙古战,败绩于阳平关。蒙兵长驱入蜀。嘉熙三(一二三九)年,蒙古将塔海攻重庆不克,是为蒙古用兵重庆之始。其后重庆知府彭大雅大兴城筑,蜀之流离者多归,局势得以稳定。帝呙祥兴元(一二七八)年,元西川行院不花、督汪良臣等攻入重庆,捡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事张珏率众巷战,不支走涪,被执不屈,自尽死。

元代分全国为十一中书行省,四川为其一。四川中书行省领九路,重庆路为其一,治巴县。又立宣慰司,分四川为四道,四川南道宣慰司辖重庆等路,驻重庆。顺帝至正十七(一三五七)年,红巾军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入蜀。溯夔而上,攻据重庆。至正二十一(一三六一)年,明玉珍遣杨尚书守重庆,分兵攻四川各地。至正二十二(一三六二)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夏,改元天统。至正二十五(一三六五)年,明玉珍通好于吴,信使往返不绝。约为唇齿,协力并复中原,事定各守疆土。至正二十六(一三六六)年。明玉珍病殁,子升即位。

明太祖洪武二(一三六九)年,遣湖广行省平章杨诏谕明升奉国入觐,升不听。洪武四(一三七一)年正月,遣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廖永忠为副,率舟师由瞿塘入蜀;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副,率步骑由秦陇入蜀,水陆两路伐明升。六月舟师直捣重庆,明升出降,授爵归义侯。明代分全国为十三布政使司,四川为其一。四川布政使司领十三府,重庆府为其一,治巴县。又立按察司副使佥事,分司诸道,四川上东道驻重庆。神宗万历二十四(一五九六)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结诸苗反。万历二十七(一五九九)年,陷綦江直逼重庆。次(一六零零)年,总督李化龙在重庆集诸军大破之,应龙缢死,播州平。熹宗天启元(一六二二)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据重庆反,号大梁王。四川巡抚徐可求及道、府、总兵皆死。次年(一六二三)五月,川东兵备副使徐如珂、总兵秦良玉、杜文焕等合攻,复重庆。崇祯十七(一四)年,义军张献忠自湖南、北入蜀,六月二十三日攻入重庆。

清初,清兵与义军、明兵在四川重庆等地互相争战,终顺治朝(一四至一六六一年),清政府在四川统治方巩固。清代沿明布政使司制,但名称则用元代行省旧名。四川省领十五府,重庆府为其一,治巴县。又设川东道,驻重庆。康熙十三(一六七四)年。平西王吴三桂据全蜀反清。康熙十九(一六八零)年,清将军乌丹攻入重庆。咸丰七(一八五九)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遭洪秀全疑惧,离天京出走。率战安徽、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再入湖南、湖北。同治元(一八六二)年,自湖北施南入川,袭克石柱、酆都,攻涪州不利。乃分兵四路进发:一路由巴县风门垭趋江津仁拖子牵制清兵;一路由南川小河坝入黔边阻外援;一路由南川水江石入扶欢场;一路由石达开亲率主力十余万由万盛场经由永里入綦江。其在巴县一路,三月十四日过丰盛场下木洞,复过栋青庙入二圣场,经永兴场、中兴场;二十三日过南彭场,东过明月寨至固城寨,到一品场时。乡人还演剧,市集如故,太平军称为仁义场。再经白节、马鬃,然后向江津仁拖子迳去。宣统三(一九一一)年十月初二日,同盟会领导革命夺取清王朝川东道、重庆府、巴县政权,成立蜀军政府。

一九一三年三月,全国废府存县,重庆府撤销,只存巴县。是年熊克武、杨庶堪等在重庆成立讨袁军,进兵成都失败,称为癸丑之败。重庆为袁世凯势力所盘据。一九一八年以孙文为首的南方政府委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以后全川和重庆为南方政府势力与北洋军阀势力的斗争。互相攻战,其间又有川军与滇黔客军的争夺。熊克武,但懋辛等的一军系代表南方政府势力,刘湘、杨森等的二军系代表北洋军阀势力。当时情况错综复杂。事态往往微妙,起初杨庶堪与熊克武意见不合,竞于一九零年兵戎相见,遂使军阀坐大。一九二四年熊克武率部退出四川,川内形成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一九二六年贵州军阀袁祖铭为川军攻击率兵离重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刘湘以四川善后督办名义驻重庆,重庆便成刘湘防区。又经二刘(文辉、湘)之战,刘湘统一全川。一九二九年重庆市正式设立。一九三四年红军长征过境,政府乘机入川,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于重庆,重庆遂为政府直接统治。抗日战争发生。政府迁重庆,定为特别市,并为陪都。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十日,重庆解放。

两千多年前的古迹――巴蔓子墓

《巴县志・古迹》;“巴处山川形胜之地,立国最古,前代名迹,较然章著。而岁月迁贸,丧乱频仍。明清之际。图经荡灭,民趁土著,故老无征。乾隆旧《志》

粗有掇拾,循名则是,考迹或乖。”这段话简洁、扼要、准确,事实上确是这样。文物古迹只保留下一些名称,东西已看不到了。现在看得到的,除罗汉寺外,只有巴蔓子墓。

《华阳国志》:“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太平御览》所记也差不多,都引自谯周《三巴记》。“蔓”,一作“曼”。巴国之乱,不知其详,似已不可考。

墓在莲花池旁边,背靠旧城垣定远门内,俗称将军坟。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古迹,过去一向得到重视,历代都有修补,才能保存到现在。清代以前修补的情况,记载已佚。乾隆旧《志》记载:雍正问(一七二三至一七三五年)郡守张光鳞修立碑表。乾隆二(一七三七)年县民周尚义捐修,砌以石。以后又荒废了。道光十五(一八三五)年知县杨霈捐俸银三百两与中营游击马怀谟重修此墓,派人看守,春秋致祭。

历来对巴蔓子加以歌颂的诗文很多。清龙为霖《踏青过巴蔓子墓》:“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行经西路孤坟惯。思入东风芳草多。得如此臣真足矣。无降将军更如何。廉颇生懦归忠魄,岁岁游人莫浪过。”王尔鉴《巴蔓子墓》:“穹窿哉。蔓子墓,渝城颠,石封固。多少王侯将相陵寝穴。樵儿独此屹立,两江虹势迥盘护。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城许城还存。年年春草青墓门。君不见,背弱主,降强主,断主之头献其土。又不见,明奉君,暗通邻。求和割地荣其身。惜哉不识蔓子坟。”黄中瑜《吊巴蔓子墓》有云:“一个尸留两地香,想见当年气英武,身前为国靖干戈,身后乡祠祀尊俎。”末云:“兴亡事亦只寻常。气壮山河万万古。巴人楚人今安在。犹剩将军一土。”龚硅《巴蔓子墓》有句云:“信固不可失,城尤不可与,身不妨碎城当全,身碎定当残垒补。戈同挥鲁阳。触异颓天柱。吾安复用吾头戴,气屹金镛壮千橹。荒邱尚余腔血热。草木都作毛发竖。风怒号助石马嘶,月阴森疑翁仲语。将军英魄作保障,流览河山卫旧部。”何彤云《巴蔓子墓》“臣头可得城难与,一剑临风谢强楚。将军真是社稷臣。不惜一身保疆土。碧血藏向巴山头,巴山山下江水流,龟筮不言近朝市,佳城郁郁春复秋。焉知阅世三千年。一坏乃入丞相园;丞相行乐期五死。岂肯与鬼为比邻?削平丘垄起楼阁。那恤忠愤埋九原!经营未尽豪华歇,将军之墓万古存!”其中何彤云诗除歌颂巴蔓子,对乡贤王应熊不尊重这一古迹有所谴责,其实,王应熊还不是贾似道一流人物。他归里以后,门廷严峻,少与人交接。由于其弟应熙仗兄势横行乡里,并与倪斯蕙子天和倾轧。嗾斯蕙从孙大成赴京控斯蕙在笈不法,破其家,因而应熊也为县人所不满。应熊晚年。抗清无成,拒降斩使,抑郁以死,得全晚节,毕竟还是可取的。何彤云字赓卿。云南晋宁州人。道光二十四(一八四四)年进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云南团练大臣,回笈过重庆,丁艰道阻不得归,留任东川书院山长。其子孙至今还在重庆。今市中区人民政府所在。部分为原何家花园。

辛亥以后,一九二二年又加重修,具备了一定规模,四周有围墙,墓碑为荣县但懋辛所书,题日“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对联很多,早已无一留存。有人还记忆其中乡贤赵朗云所撰一联云:“霸业久销沉,楚子何曾留寸土;荒坟犹耸峙,将军依旧镇三巴。”

重庆设市以后,三十年代之初,拆除城垣,修建马路。中区干路经方家什字、莲花池出城,便把巴墓一带填高,巴墓便在马路旁的保坎下。解放后彻底翻修这一带马路,加宽再削平,巴墓于是埋在马路脚下,用石拱构成一个洞子,人车在顶上往来不绝。墓前仅存一但懋辛所书的碑,此外便一无所有了。

明丞相的别墅――莲花池

莲花池,到了今天,街名还在,池子也有一个。但已不为人重视(编者注:池子现已不复存在)。从民生路西行,左侧石梯下德兴里,石梯右角保坎下是巴蔓子墓。再沿保坎脚前去。便是莲花池正街,六角形的池子就在那里,装满发绿的污水。从民生路继续西行。左边还有一条大体与德兴里平行的小街,便是莲花池横街,横街同正街斜交。

几百年来。莲花池的确是很著名的。远在明初,是马氏的别墅,后来属于蹇氏。明代蹇氏是重庆十分显赫的家族。到了明末才属王应熊,名为涵园。乡贤王应熊字非熊,一字春石。神宗万历四十一(一六一三)年进士,很为思宗所倚重。崇祯六(一六三三)年特旨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因为未经廷推,屡为给事中、御史等攻击。思宗虽然不问,应熊终因此乞休归里。涵园就是这时经营的。崇祯十七(一四)年三月,义军李自成破北京,思宗自缢。五月。福王即位于南京,以应熊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开府贵州遵义。清世祖顺治四(一七)年清兵入重庆,明王朝大势已去,降将侯天锡遣使招降应熊,应熊斩其使,遁入仁怀土城,抑郁病卒。

应熊经营的涵园。根据记载,亭榭台阁俱全,有上下二池,都种芙蕖。所以称莲花池。上池旧基周围七十九丈。长十七丈。宽二十二丈五尺,下池旧基周围九十一丈,长二十九丈,宽九丈五尺。石上镌“曲池”二字。现在看到的正六角形池,当然不是原物,是后来另修的,情况待考,过去围以石栏杆,还有石门,横额有题字和上下款。在大浩劫中才拆去。王应熊死后归周姓。清康熙四十六(一七零七)年重庆城内改编为二十九坊,莲花坊是其一。嘉庆二十一(一八一六)年建字水书院。周钟、周镛捐为院址。书院废后,巴县高等小学堂迁此,后又为巴县县立女校。

莲花池过去既为人重视,题咏也很多。明刘道开《涵园》云:“兴废何常为甚嗟,此园当日擅繁华。无人敢觑移来石。有鸟偷衔落去花。竹树几坡堪种莱。鼓吹一部旧藏蛙。百年未满三更主,何事先生认作家。”《涵园一相国王应熊别墅》云:“倪园草木未全荒,又见王园作牧场。膝髯昔游忘地主,蹇痴有托赋《山羊》。虽然一代推金谷。那有千年永保疆。地下若逢巴蔓子,岂宜侈说我箦。”倪园,指乡贤倪斯蕙的别墅巴字园。王园作牧场,自注云:“降寇刘维凤牧马王园。”滕髯,指应熊幕僚滕伯伦(名待考)。蹇痴,指蹇达之子宗伊字海峤,见山羊入园,作《山羊赋》。篑,自注云:“公曾题曰‘吾篑谷。’”应熊确不尊重巴蔓子墓,如何彤云诗所云。清龙为霖《莲花池》云:“少时游此地,常爱水中莲,胜事可长在,回头四十年。”

三十六记篇7

[关键词]汉代;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迄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定制,主要体现在地方官吏在每年岁末,必须把其所辖区域的人口、垦田、赋税收入等上报中央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执而戮之,逸,奔郈。郈鲂假使为贾正焉。计于季氏,……执诸季氏中门之外。”《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三岁不上计。”(第2415页)虽说上计制度在当时是作为官吏考核制度而存在,但由于它包含有对财政监督的内容,因而它实际上又是与当时的财政监督制度相关联的。从云梦秦简《仓律》、《金布律》、《效律》等律文中看,我们可以知道秦律在财物检查时间、官吏责任、奖励惩罚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这是秦财政监督制度的重要体现。汉代的财政监督制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汉代财政监督体制是随着国家官僚制度的确立而完善的,它所司职责当然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从文献来看,秦汉负责执行财政监督职能的系统也逐渐形成。学界已有专文分析汉代财政收支项目问题,如马大英先生的《汉代财政史》、陈明光先生的《汉唐财政史论》、黄今言先生的《秦汉赋役制度研究》、加藤繁先生的《汉代的国家财政与帝室财政的区别及帝室财政一斑》等③。而专门探讨两汉财政监督制度的文章很少,目前只有陈世材先生的《两汉监察制度研究》略有涉及。根据陈世材先生的研究,汉代监察机构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部刺史等④。他仅仅从行政监察的角度考察监督机构问题,而对汉代财政收支监督以及财政监督立法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笔者拟利用最近刊布的出土材料并结合传世文献作一初步考察,不妥之处,望方家指正。

一、财政收入的监督

对财政收支的监督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经济运行的稳定,因而成为财政监督的重要内容。两汉财政税收管理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财政收入的监督,往往成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主要内容⑤。秦汉财政收入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垦田数量和户口情况审核上。

(一)监察人员在审查财政收入时注意对垦田数量的审核。汉代田租的征收是根据规定的税率进行的。黄今言先生在《秦汉赋役制度研究》中认为,秦汉实行依照田亩与产量相结合的方式计征田租的⑥。因此核实田亩数量的多少对于政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防止地方官隐瞒垦田数量这类事情的发生,国家要求在上计时地方政府要如实呈报垦田数量。

从秦简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于隐匿田税、虚报田租数额、漏交田税以及所交租税不合规定者要给予处罚,《龙岗秦简》记载:

不到所租直(值),虚租而失之如。(简143)

坐其所匿税臧(赋),与灋(法)没入其匿田之稼。⑦(简147)

第一条材料规定了对隐瞒田租者按其所隐瞒田租获赃数额定罪,并依法没收其隐瞒田地上的庄稼;第二条材料说明了交纳田租如果不到所租田地应该缴纳之值,虚报田租数额而设法逃漏者,要受到法律处罚。

西汉田亩稽查制度更加严格,如尹湾简记载:“提封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二……人。如前。”⑧有学者认为这就是“东海郡垦田顷亩数的总计”⑨,在史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垦田顷亩确切数量的记录,也说明了当时国家为了掌握田亩数目,以增加国家税收的目的。东汉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时期对田亩数量记载相当精确,如《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应劭曰:

……顺帝建康元年,户九百九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九,口四千九百七十三万五百五十,垦田六百八十九万六千二百七十一顷五十六亩一百九十四步。冲帝永嘉元年,户九百九十三万七千六百八十,口四千九百五十二万四千一百八十三,垦田六百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七十六顷二十亩百八步。质帝本初元年,户九百三十四万八千二百二十七,口四千七百五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二,垦田六百九十三万一百二十三顷三十八亩。

东汉政府还为此实行了严格的“度田”制度,如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⑩,明帝时“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⑾。正由于财政检查的得力,因此有很多官吏、豪强获罪,如“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⑿。又,元字惠孟“初拜上蔡令,迁东平相,坐垦田不实,下狱死”⒀,加强田亩数量的审核,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上报不实的情况,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强化户口的审查,确保赋钱收入⒁。因为丁口之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甚大,并且这种税收分别是以人口、户口的数量为依据征收的。

先看看秦的户口核查情况。秦始皇十六年九月“初令男子书年”⒂,又,睡虎地秦简记载:“匿敖童,及占(癃)不审,典、老赎耐。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诈)伪者,赀二甲;典、老弗告,赀各一甲;伍人,户一盾……。”⒃其中“匿敖童”就是对户口登记情况的法律规定,再如秦简《效律》规定:

计脱实及出实多于律程,及不当出而出之,直(值)其贾(价),不盈廿二钱,除;廿二钱以到六百六十钱,赀官啬夫一盾;过六百六十钱以上,赀官啬夫一甲,而复责其出殴(也)。人户、牛马一以上为大吴。罪一等。⒄

这里虽然讲的是关于会计记录问题,意思是说,如果会计记录不足或多于实际数目超过法律规定范围、数目较小者,可以免罪,但错算人口一户或马一头以上为“大吴”,因此人口核查要求精确,不得有误。

西汉也实行严格的人口普查制度。如居延汉简⒅明确记载户籍的简文有:

永始五年三月戊辰朔己巳,博与长俱送都尉谨案户籍。119.49

建平三年二月壬子朔丙辰,都乡啬夫长敢言之:同均户籍臧乡名籍,如牒,毋官狱征事当得。81.10

充光谨案户籍在官者弟,年五十九,毋官狱征事愿以令取传乘所占用马,八月癸酉,居延丞奉光移过所河津金关,毋苛留止,如律令/掾承。218.2

以上简文皆反映西汉成帝刘骜永始五年、汉哀帝刘欣建平三年等的户口文书管理之事。西汉后期地方户籍文书还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如尹湾汉简记载:“口百卅九万七千三百世三其四万二千七百五十二获流。户廿六万六千二百九十,多前二千六百廿九,其户万一千六百六十二获流。男子七十万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万八千一百卅二人,女子多前七千九百廿六。年八十以上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一,六岁以下廿六万二千五百八十八,凡廿九万六千四百五十九。年九十以上万一千六百七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二千八百廿三人,凡万四千四百九十三,多前七百一十八。”⒆此处记载了西汉东海郡内所有人口、户口数目,这是有关郡内人口、户口数,年度增长数和获流户数的全部记录。由于汉代的丁口之赋征收依据是户口、年龄、人口数等,因此集簿对这些人户记录十分清楚。

那么东汉户籍的监督管理又如何呢?《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中关于“户口簿籍文书”⒇记载详细:

(一)建宁四年益成里户人公乘某户籍:1建宁四年益成里户人公乘某卅九笃子公乘石……。2卅七算。七九

(二)区益子朱户籍:区益子公乘朱年廿口算卒九十复。八

(三)残户籍一:年卅卒。八一

(四)残户籍二:1凡五事。2中三事訾五十。3甲卒一人。八二

东牌楼出土户口簿籍不多,只有几件,但它们对于研究汉代户籍制度的价值和意义却不容低估。这里所说的“户口簿籍文书”,是一个未经细分的笼统称谓[21]。

另外,政府制定了严格的“首匿之法”,如《汉书》卷四四《淮南厉王刘长传》:“亡之诸侯,游宦事人,及舍匿者,论皆有法。”注引师古曰:“舍匿,谓容止而藏隐也。”(第2139页和第2140页)说明藏匿人口违法的。再如《奏谳书》云:

八年十月己未安陆丞忠刻(劾)狱史平舍匿无名数大男子种一月,平曰:诚智(知)种(名)数,舍匿之,罪,它如刻(劾)。种言如平。问:平爵五大夫,居安陆和众里,属安陆相,它如辞。鞫:平智(知)种无名数,舍匿之,审。当:平当耐为隶臣,锢,毋得以爵、当赏免。?令曰:诸无名数者,皆令自占书名数,令到县道官,盈卅(三十)日,不自占书名数,皆耐为隶臣妄,锢,勿令以爵、赏免,舍匿者与同罪。以此当平。南郡守强、守丞吉、卒史建舍治,八年四月甲辰朔乙巳,南郡守强敢言之,上奏七牒谒以闻,种县论,敢言之。[22]

可见汉代对藏匿户口、人口处罚很严格,汉代法律表明,汉代户口统计中存在很多监督不严和制度上的漏洞[23]。

田亩和户口数目的核查在财政收入监督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的财税征管过程中,有些地方官吏自己订立税目,横征暴敛,如《汉书》卷七二《贡禹传》载,宣帝时农民“……又出稟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和帝时“大将军窦宪西屯武威,棱多奉军费,侵赋百姓,宪诛,坐抵罪”[24];灵帝时“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修宫室”,“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25]。这严重破坏了国家赋税政策,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其中也不乏被查处之官吏,如:

《汉书》卷一五《王子侯表》:五凤元年四月乙未封,十三年,初元五年,坐擅兴繇赋,削爵一级,为关内侯,九百一十户。(第496页)

《东观汉记》卷二《列传》:强赋一亿五千万,槛车征下狱。

因此,两汉政府对财政收入的监督是相当重视的,要求上计时汇报当年郡内财政收入的准确数字,在《尹湾汉墓简牍》中有当年东海郡钱谷收人总量的明确记载:“一岁诸钱入三万六千六百六十四万二千五百六钱。”又,“一岁诸谷人五十五万六千六百卅七石二斗二升少口升,出丗一万二千五百八十一石四斗升。”26前引《续汉书·百官志五》:“……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同书注引胡广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这些材料说明,中央对财政收入的监督有严格要求:上报时数据必须准确,其中包括财政收入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岁人、垦田和户口等准确数据。

二、财政支出的监督

汉代财政支出的监督也很严格。两汉财政支出结构也比较合理,其中包括军事支出、官吏俸禄支出、基础建设支出、祭祀支出、皇室开支以及教育费用支出等[27]。政府加强财政支出的监督可以防止某些支出的不合理性、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等,从而保证国家财政支出的顺利进行。根据加藤繁氏《汉代的国家财政与帝室财政的区别及帝室财政一斑》的研究,汉代军费支出在财政支出费用中所占比例很大,如:“自羌叛十余年间,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28]可见财政开支达“二百四十余亿”。一旦制度出现漏洞,那些胆大妄为之人就会侵吞国家资财。因此,政府在军费支出、俸禄支出和赈灾物资的发放等发面加强了监督、审查工作。

在军费支出过程中,有些官吏虚报战功,趁机获利,西汉宣帝刘询时期,侯顺嗣“坐为虎牙将军击匈奴诈增虏获,自杀”[29]。又,在东汉顺帝时期文献记载:“自永和羌叛,至乎是岁,十余年间,费用八十余亿。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人,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30]在“羌叛”之际,政府开支“八十余亿”,“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人”。可见加强对财政支出环节的监督,对巩固国防和保障财政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军队财政审核人员对两汉对边防军的军备物资的监督也非常严格。如“校候三月尽六月折伤兵簿,出六石弩弓廿四付库,库受啬夫久廿三,而空出一弓,解何?”(179.6,第286页)此简出自A33地湾,肩水候官所在,简中的候指肩水候,发文者当是肩水都尉府。都尉府在检校肩水候呈交的二月至六月折伤兵簿时,发现簿册上登记的付库六石弩数与库所受实际弩数不相符合,便下了这道文书责问。再如:

神爵二年三月丙午朔甲戌,敦煌太守快、长史布施、丞德,谓县、郡库:太守行县道,传车被具多敝,坐为论,易到,遣吏迎受输敝被具,郡库相与校计,如律令。(A)掾望来、守属敞、给事令史广意、佐实昌。(B)I0309③:236

效谷移建昭二年十月传马薄(簿),出县(悬)采马五匹,病死,卖骨肉,直钱二千七百卌,校钱薄(簿)不入,解……0116②:69

第一支简是西汉宣帝时期敦煌太守下发给“县、郡库”的监督车辆等情况的文书,对各种车辆要“与校计,如律令。”第二简是西汉元帝时期地方检查人员校对传马情况的文书,并对卖出死马“骨肉”所获得的钱财也有具体记载[31]。

官僚俸禄支出的监督在汉代也有法可依,其监督力度也很大。

秦汉官僚队伍人数众多,“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长、相皆黑绶。哀帝建平二年,复黄绶。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32]哀帝建平二年有官吏“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虽然在两汉四百余年中,官吏人数在各个时期也不尽相同,但是人数之多,官俸开支之大可想而知,史称:“汉宣以来,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33]那么,汉代财政部门是如何对官俸发放进行监督的呢?由于官吏俸禄发放依据吏员数和禄秩高低来衡量,因此对之国家也作出了具体规定,《尹湾汉墓简牍》中就有东海郡官吏数量的统计数字以及禄秩高低的记载,说明当时检查人员在俸禄支出时已经注意到对相关记录的监督和考核[34]。

关于俸禄管理监督制度,早在秦代就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了,如秦简记载:“不当稟军中而稟者,皆赀二甲,法(废);非吏殹(也),戍二岁;徒食、敦(屯)长、仆射弗告,赀戍一岁。”[35]这是关于军队禄米发放的规定,如果不应从军中领取粮米却又领取了的,不仅盗领者本人要被罚款(赀)、撤职永不叙用(废)、流戍边地(戍);甚至一起吃军粮的人(徒食)、军中长官(屯长、仆射)和负责发放军粮的县令、县尉、士吏都得受到相应惩罚。

在居延汉简中也可看出汉代对俸禄发放的严格审查。在领取俸禄之前,各候官都得先编制领取者名籍,甚至还要编制出吏员俸禄的报表。如简云:“甘露二年四月庚申朔辛巳,甲渠鄣候汉强敢言之:谨移四月行塞临赋吏三月奉秩别用钱簿一编敢言之。书即日餔时起候官。”(E.P.T56:6A)这支简记载了西汉宣帝俸禄文书编制情况。在监督过程中,也常发现官俸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确是重发或多发俸禄,则应追回。如汉简:“……从库令史郑忠取二月奉。不重得正月奉,今库掾严复留凤九月奉钱,不当留库,证所言。”(178.30)又,“不侵候长柏诩所还重取奉钱千六百”。(507.11)可见,汉代俸禄支出的核查还是有章可循的[36]。

另外,加强对赈灾钱物的财政稽核工作。两汉用于直接赈灾的开支数目是非常惊人的[37],但是地方官吏不择手段侵吞国家赈灾钱财时有发生,如: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王莽时)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乃置养赡官禀食之。使者监领,与小吏共盗其稟,饥死者十七八。先是,莽使中黄门王业领长安市买,贱取于民,民甚患之。业以省费为功,赐爵附城。(第4177页)

《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献帝时)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第376页)

对政府发放给流民的赈灾粮食,“使者监领,与小吏共盗其禀”,致使灾民“死者十七八”。而献帝时三辅大旱,出现人相食啖,白骨委积的惨景,虽然政府出太仓粮食救济,但是仍然有可恶的该死的贪官贪污,皇帝乃“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这样的贪盗行为不仅会造成国库亏空,而且还将导致阶级矛盾加深,危及国家政权的根基,因此统治者甚至皇帝也亲自对之进行监察、核实。一般而言,两汉财政监督的办法是派遣使者、特别是司隶校尉、刺史和太守及其属吏等进行监督并给予违法者严厉打击,这在《后汉书》卷八一《陆续传》:《后汉书》卷六《顺帝纪》和《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附弟丕传》都有详细的记载。可见,两汉政府对赈灾及其管理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的,其救济力度不可谓不强。

三、财政监督立法

财政监督立法是国家财政运作过程的中间环节,国内外尚无学者对之进行专门探讨,本文试补论于下:

首先,让我们看看秦代对国家财物管理的立法情况,秦简《仓律》规定:

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气(餼),自封印,皆辄出,余之索而更为发户……。(《睡虎地秦墓竹简》。第35—36页)

这里规定,谷物入仓必须由县啬夫或丞和仓、乡主管人员共同封缄,对国家财物管理的法律规定非常严格。又如《金布律》:“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杂实之。出钱,献封丞、令。乃发用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38]法律还规定:“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令丞必须用其封印封缄核实,如果需要开支时,需要先把印封呈献令丞核验,方可支取。秦律中规定官有财物管理人员须“至计而上膺籍内史”[39],即在每年上计时应将库藏物资的籍帐册上交受审。“啬夫免,效者发,见杂封者,以陧(题)效之,而复杂封之,勿度县,唯仓所自封印是度县。”[40]即规定财物管理官吏在离任时须接受专门核查,以保证国家财物不至于流失。秦简《效律》规定:“……及不当出而出之,直(值)其贾(价),不盈廿二钱,除;廿二钱以到六百六十钱,赀官啬夫一盾;过六百六十钱以上,赀官啬夫一甲,而复责其出殴(也)。人户、马牛一以上为大误。误自重殴(也),减罪一等。”[41]在财物管理中,如果出现财物发放超过标准或不当的情况,则要受到严厉打击和处罚。

到了汉代,律令对财政经济管理有严格规定,国家钱财被偷盗的现象史籍中有大量记载,如汉简:

所盗取粟小石三百六十六石六斗六升。E.P.T59:662

赵临开傰臧内户,盗取卒阁钱二千四百,谨已劾傰职事无状。E.P.T50:154

盗取。E.P.T59:900

第一支简所记明确记录了盗取粮食“小石三百六十六石六斗六升”,第二支简文乃偷盗“阁钱”,第三简文由于缺字严重,其意义不明。再如东汉明帝时县廷失窃,“先是河南县亡失官钱,典负者,坐死及罪徙者甚众,遂委责于人,以偿其秏。乡部吏司因此为奸,僚常疾之。”[42]正是由于这次事件,“坐死及罪徙者甚众”,法律规定可谓严厉也。在财政管理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还包括官吏挪用公款或公款它用等,如:

《汉书》卷六六《公孙贺传附子敬声传》: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第2878页)

《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延寿代萧望之为左冯翊,而望之迁御史大夫。侍谒者福为望之道延寿在东郡时放散官钱千余万。望之与丞相丙吉议,吉以为更大赦,不须考。(第3214页)

《后传书》卷五八《虞诩传》:……寻永平、章和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今宜遵前典,蠲除权制。(第1872页)

从以上引文可见,“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结果获罪下狱,但“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也是不容许的。再从张家山汉墓竹简的记载中也可以得知,当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官有财物管理和审核的制度。张家山汉简《奏谳书》:

七年八月己未江陵丞言:醴阳令恢盗县官米二百六十三石八斗。恢秩六百石,爵左庶长从史石盗醴阳己乡县官米二百六十三石八斗,令舍人士五(伍)兴、义与石卖,得金六斤三两、钱万五千五十,罪,它如书。兴、义言皆如恢。问:恢盗臧(贓)过六百六十钱,石亡不讯,它如(辞)。鞫:恢,吏,盗过六百六十钱,审。当:恢当黥为城旦,毋得以爵减、免、赎。律:盗臧(贓)直(值)过六百六十钱,黥为城旦;令:吏盗,当刑者刑,毋得以爵减、免、赎,以此当恢。恢居郦邑建成里,属南郡守。南郡守强、守丞吉、卒史建舍治。(《张家山汉墓竹简》,第219页)

从这个材料来看,恢系左庶长,指使从史石盗取本县己乡的公米,由他的舍人士伍兴、义和石一起出卖。王子今先生对此有详细的解释[43],他认为,恢与石的罪行都是盗“官米二百六十三石八斗”,似不存在“盗与分”事,一种可能是石在逃,盗赃即不分割,一种可能是确为恢所指使,也就是谋遣石盗,若教石可(何)盗所。《奏谳书》此例引用《律》:“盗臧(贓)直(值)过六百六十钱,黥为城旦”,与《二年律令》“盗臧(贓)直(值)过六百六十钱,黥为城旦舂”相同,只是省略了“舂”字。又引录《令》:“吏盗,当刑者刑,毋得以爵减、免、赎”,则是我们在《二年律令》中没有看到的。这条《令》,应是对律文实施方式的补充。从简文看,“石亡不讯”,而恢的处治,完全尊从《律》与《令》:“当:恢当黥为城旦,毋得以爵减、免、赎。”我们认为,王先生的这种分析是合理的。由此可以看出汉律对官有财物的立法和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再如汉简:

寅士吏兼行候事敢言之:爰书戍卒颍川郡长社临利里乐德、同县安平里家横告曰:所为官牧橐他,戍夜僵草中,以行。谨案:德横到橐他,尉辟推谨毋刀刃木索,德、横皆证所言,它如爰书敢。E.P.T57:85(第343页)

神爵二年十一月癸卯朔乙丑,县泉啬夫敢言之:爰书御千乘里畸利课告曰,所葆养传马一匹,骓牡二为六尺一寸送匹五乘至安病死,即与御张乃始治定药期马死定毋病索病死、审澄之,它如爰书,敢言之。敦1301

这是一份为官府放牧橐他或传马在橐他、传马病死后向官府报告形成的爰书。这里要提的是,两条简文记载的都是官府将死牲畜作了检验之后,将结果上报的内容,官府作出这种检验的目的是想通过检验确认该牲畜是病死,还是其它原因所致,并由此来决定如何对之进行法律制裁。

从以上列举的大量史实说明,秦汉财政监督立法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囊括了财政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财物流失,保障了财政运行的顺利畅通。

四、对汉代财政监督的评价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汉代财政监督的实施及其效果呢?

第一,财政监督立法严格。《二年律令》在财政监督和惩治财经犯罪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律文规定:“擅赋敛者,罚金四两,责所赋敛偿主。”[44]官员擅自赋敛百姓,将被判处罚金四两的处罚,并让他把所赋敛之物退还原主。说明汉律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严于普通人的。前引《张家山汉墓竹简·奏谳书》载:“鞫:恢,吏,盗过六百六十钱,审。当:恢当黥为城旦,毋得以爵减、免、赎。律:盗臧(贓)值过六百六十钱,黥为城旦。令:吏盗当刑者刑,毋得以爵减、免、赎,以此当恢。”(第219页)看来,主管官吏犯盗窃罪与普通人犯盗窃罪所受到的处罚是一样的,而且不能因其爵位而获得减免或以钱赎罪。文中还引了当时《令》中的一条规定:“吏盗,当刑者刑,毋得以爵减、免、赎。”“令”也是当时的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

第二,加强财政监督的执行,主要体现在稽查财务腐败方面。官员“受赇”是吏治腐败的表现。《二年律令·盗律》的规定:“受赇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臧(贓)为盗。罪重于盗者,以重者论之。”整理者解释,“受赇”就是受贿,“行赇”就是行贿[45]。无论是受贿还是行贿,均按其赃值与盗窃罪同样论处。如果其中某些罪行的量刑比盗窃罪还重,则以重者论处。行贿者也与受贿者一样同罪论处。值得注意的是,《二年律令》中的《盗律》把贪污与盗窃同罪论处,说明了汉代统治者对官员贪污的惩治力度,《奏谳书》中的一个案例记载,两个行贿、受贿的官员受到了法律制裁,称其“受、行赇枉法也”。再如《具律》规定:

鞠(鞫)狱故纵、不直,及诊、报、辟故弗穷审者,死罪,斩左止(趾)为城旦,它各以其罪论之。(第147页)

这是对监察执法官吏腐败的一种惩治规定,监察官吏如果徇私枉法、对案情不审查到底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具律》规定:

译讯人为(诈)伪,以出入罪人,死罪,黥为城旦舂;它各以其所出入罪反罪之。”“劾人不审,为失;其轻罪也而故以重罪劾之,为不直。(第149页)

说明当时统治者对监察执法腐败问题是比较重视的。我们可以从《杂律》中看到:

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敢字贷钱财者,免之。(第157页)

意思是,凡是食俸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和在朝廷中做官的官员,有敢放高利贷获利者一律被免除官职。这可以说是整顿财经系统官吏腐败的一项措施。该律另有规定:“擅赋敛者,罚金四两,责所赋敛偿主。”(第158页)是说官员擅自赋敛百姓,将被判处罚金四两的刑罚,并让他把所赋敛之物退还原主。

第三,秦汉时期政府对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惩罚是很严厉的。《汉书》卷一五《王子侯表》:“侯德天嗣,鸿嘉二年,坐恐猲国人,受财臧五百以上,免.(第498页)《汉书》卷五《郑当时传》:任人宾客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当时以此陷罪,赎为庶人。”(第2325页)《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附子恺传》:“清河相叔孙光坐臧抵罪,遂增锢二世,衅及其子。”(第1308页)在考古资料和传世典籍中记载了大量被稽查出来的不法之吏,这些都是两汉财政监督体制比较完善的体现。

但是我们认识到,秦汉财政监督体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对于财政监督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还有哪些表现,有待于新出简牍材料进一步加以证实。

总之,两汉财政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官吏违法乱纪,抑制了某些官吏贪污盗窃活动,从而促进了国家财政管理机制的顺利运行,从财政上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①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580119。

本文系2006年7月于南昌召开的中国经济史学会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讨论稿,承蒙陈明光先生、杨际平先生和黄今言先生等的悉心指正,在此表示衷心的谢忱。

②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3版,第217—218页。

③参见马大英:《汉代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陈明光:《汉唐财政史论》,岳麓书社2003年版;黄今言:《秦汉赋役制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加藤繁:《汉代的国家财政与帝室财政的区别及帝室财政一斑》,载自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卷三上古秦汉,中华书局1993年版。

④陈世材:《两汉监察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第11—23页。对“司隶校尉”、“刺史”和“督邮”的财政监督职能等问题的讨论,请参见拙著《汉简与财政管理新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⑤《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第3145页。

⑥黄今言:《秦汉赋役制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81页。

⑦中国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龙岗秦简》,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20—121页。

⑧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7页。

⑨所谓“提封”,一说意即通“共”,谓举其总数言之。或说“提封”,指管辖的封疆。见谢桂华:《尹湾汉墓新出<集簿>考述》,《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

⑩《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第66页。

⑾《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第1305页。

⑿《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第66页。

⒀《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第531页。

⒁由于秦汉户籍制度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不拟赘述,这里仅仅根据前人很少使用或最近出土的户籍文书材料加以申论。相关研究请参见傅举有:《从奴婢不入户籍谈到汉代的人口数》,《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4期。张金光:《秦户籍制度考》,《汉学研究》12—1,汉学研究中心出版1984年版,第75—99页;杨作龙:《汉代奴婢户籍问题商榷》,《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2期。韩连琪:《汉代的户籍和上计制度》,《先秦两汉史论丛》,齐鲁书社l986年版,第378—396页;卢建一、王犹升:《从居延汉简看汉代户籍制度—居延汉简学习札记》,《西北史地》1991年第1期;孙筱:《秦汉户籍制度考述》,《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4期;高敏:《秦汉的户籍制度》,《求索》1987年第1期。

⒂《史记》卷六《始皇本纪》,第232页。

⒃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43页。

⒄前揭《睡虎地秦墓竹简》,第125—126页

⒅参见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⒆前揭《尹湾汉墓简牍》,第77—78页。

⒇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编:《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180页。

[21]王素:《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选释》,《文物》2005年第12期。

[22]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219页。

[23]《汉书》卷一五《王子侯表》记载,元鼎五年,“侯圣嗣,坐知人脱亡名数,以为保,杀人,免”。注引师古说:“脱亡名数,谓不占户籍也。以此人为庸保,而又别杀人也。”第437—438页。

[24]《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第862页。

[25]《后汉书》卷七八《张让传》,第2535页。

[26]前揭《尹湾汉墓简牍》,第78页。谢桂华先生认为:“这是有关东海郡该年度包括支付吏员俸钱在内的各类钱支出的总计,共为145834391钱和上一行各类钱收入总计266642506钱相抵,本年度结余钱120808115钱。”见谢桂华:《尹湾汉墓新出(集簿)考述》,《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

[27]具体参见加藤繁:《汉代的国家财政与帝室财政的区别及帝室财政一斑》,载自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卷三上古秦汉,中华书局1993年版。

[28]《后汉书》卷八七《东号子麻奴传》,第2891页。

[29]《汉书》卷一八《外戚恩泽侯表》,第690页。

[30]《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第2897页

[31]如果违反了某一规定,也能被检查人员查出,如“十一月五日丁丑,城北卒訾谭受卅井塞尉檄:言适尊载甲渠候鄣转二两。”(254.13A)这里“尊”因为违反规定转运了两车货物,上级下达檄书加以责问。

[32]《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第743页。

[33]桓谭《新论》。

[34]见高敏:《试论尹湾汉墓出土<东海郡属县乡吏员定簿>的史料价值——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一》,《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卜宪群:《西汉东海郡吏员设置考述》,《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

[35]《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第133—134页。

[36]有关财政支出的情况,请参见拙文《汉代财政支出管理及其特点释证》,《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7]黄今言等:《汉代自然灾害与政府的赈灾形迹年表》,《农业考古》2000年第3期。

[38]《睡虎地秦墓竹简》,第55页。

[39]《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第100页。

[40]《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第36页。

[41]《睡虎地秦墓竹简》,第125—126页。

[42]《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附子鯈传》,第1124页。

[43]参见王子今:《汉初查处官员非法收入的制度——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研读札记》,《政法论坛》2002年第5期。

三十六记篇8

第一条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具体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方便事业单位的原则。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五条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或者备案(以下统称登记)。登记管理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应当核准登记。

第六条登记管理机关向核准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唯一合法凭证。未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单位,不得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

第七条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保护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实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并配合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登记管理机关与登记管辖

第九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下级登记管理机关在上级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下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第十条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主管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定有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二)依法保护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

(三)监督条例和本细则的执行,依法处理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行为;

(四)指导和监督检查地方登记管理机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五)负责本级登记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六)主管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电子化工作;

(七)提供有关社会服务。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履行下列登记管理职责:

(一)根据条例和本细则,拟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办法,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备案;

(二)依法保护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

(三)监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条例和本细则的执行,依法处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行为;

(四)指导和监督检查下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管理工作;

(五)负责本级登记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六)主管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电子化工作;

(七)提供有关社会服务。

第十二条省级以下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履行的登记管理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条例和本细则规定。

第十三条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下列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一)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直接或者间接使用中央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中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和国有重点金融机构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本条上述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六)依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应当由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下列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事业单位;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机关各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直接或者间接使用省级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本条上述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六)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授权登记管理的事业单位;

(七)依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应当由省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十五条省级以下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条例和本细则规定。

第十六条不同层级单位联合举办的事业单位,由其中层级高的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同一层级、不同行政区域单位联合举办的事业单位,由其各自行政区域登记管理机关共同的上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

第十七条地方登记管理机关不得登记名称冠“中国”、“全国”、“国家”、“中华”等字样的事业单位。

第三章登记事项与登记程序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等。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名称是事业单位的文字符号,是各事业单位之间相互区别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首要标志,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

(一)字号:表示该单位的所在地域,或者举办单位,或者单独字号的字样;

(二)所属行业:表示该单位业务属性、业务范围的字样,如数学研究、教育出版、妇幼保健等;

(三)机构形式:表示该单位属于某种机构形式的字样,如院、所、校、社、馆、台、站、中心等。

第二十条事业单位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事业单位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名称不得使用含有下列内容的文字: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可能造成欺骗或者引起误解的;

(三)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

第二十二条申请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不得与已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和注销登记未满三年的事业单位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似。

第二十三条除特殊情况外,一个事业单位使用一个名称。申请人申请登记多于一个名称,登记管理机关经审查确认必要的可以核准登记,并在法人证书上将第一名称之外的名称以加括号的形式显示在第一名称之后。

第二十四条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名称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条事业单位住所是事业单位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一个事业单位只能申请登记一个住所。

第二十六条申请登记的事业单位住所地址应当是邮政能够送达的地址。

第二十七条事业单位宗旨是指举办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是对事业单位可以开展的业务事项的界定。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应当符合宗旨的要求,并与其资金、场地、设备、从业人员以及技术力量相适应。

事业单位应当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二十八条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管理或者执业许可管理的业务事项,须取得有关部门的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后,方可申请登记;对已经取得相关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事业单位,核准登记的相关业务事项不得超出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范围。

第二十九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按照法定程序产生,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

第三十条事业单位的拟任法定代表人,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方取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二)该事业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产生的事业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不得担任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二条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是指事业单位的收入渠道,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第三十三条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是事业单位被核准登记时可用于承担民事责任的全部财产的货币体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包括举办单位或者出资人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支配的财产和事业单位法人的自有财产。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不包括下列资产:

(一)代为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资源性资产;

(二)关系国家秘密、公共安全、公共保障,不能进入流通领域的资产;

(三)借贷款、合同预收款、合同应付款;

(四)职工福利费、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用基金;

(五)规定了使用方向,不能用于民事赔偿的他人资助的资产;

(六)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能用于民事赔偿的其他资产。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应当以人民币表示。

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程序依次是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缴)证章、公告。

(一)申请。申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有关登记请求。

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有关申请材料,并对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受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登记申请不属于本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机关申请。

登记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登记申请属于本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登记管理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

(三)审查。登记管理机关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规定的登记条件。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时,发现登记申请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四)核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作出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五)发(缴)证章。登记管理机关向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发(缴)证章。

(六)公告。登记管理机关对核准登记的有关事项予以公告。

第三十五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登记管理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第四章设立登记

第三十六条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

(三)有稳定的场所;

(四)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从业人员、设备设施、经费来源和开办资金;

(五)宗旨和业务范围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法律、政策规定;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备案)登记申请书;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四)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六)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七)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八)住所证明;

(九)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的,还应当提交举办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业务范围中有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需出示相应的资质认可证明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

第三十八条批准事业单位设立的文件种类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举办单位决定设立的文件;

(四)其他批准设立的文件。

第三十九条事业单位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名称;

(二)宗旨和业务范围;

(三)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

(四)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五)章程的修改程序;

(六)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办法;

(七)需要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条根据住所权属的不同,应当分别按照下列方式提交相应的住所证明:

(一)使用自有房屋的,出示房屋产权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

(二)使用租赁房屋的,提交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出示有效期内租期一年以上的租赁合同并提交其复印件;

(三)无偿使用他人房屋的,出示房屋产权证明、提交其复印件,并提交房屋所有者的授权使用证明;

(四)无偿使用他人租赁房屋的,提交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和房屋承租人的授权使用证明,出示租赁合同并提交其复印件;

(五)使用国家划拨的房屋的,提交上级部门的授权使用证明。

第四十一条因合并、分立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应当申请设立登记。

第四十二条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四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自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本单位印章的印迹、基本账户号,以及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印章的印迹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四十四条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的公告内容,应当包括名称、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办资金、住所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证书号等。

第五章变更登记

第四十五条事业单位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经费来源的,应当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变更住所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

开办资金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第四十六条事业单位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因变更事项的不同,还应当提交其他相应文件:

(一)变更名称的,提交审批机关批准文件;

(二)变更住所的,提交新住所证明文件;

(三)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且内容涉及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出示相应的资质认可证明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

(四)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提交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现任法定代表人免职文件、拟任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五)变更经费来源的,提交经费来源改变的证明文件;

(六)变更开办资金的,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第四十七条事业单位因合并、分立改变登记事项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第四十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变更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准予变更登记的,向其颁发变更后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收缴变更前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更名称的还应当收缴变更前的单位印章。

第四十九条事业单位变更名称和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变更后的单位印章的印迹和新任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及印章的印迹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十条事业单位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告。

第六章注销登记

第五十一条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举办单位决定解散;

(二)因合并、分立解散;

(三)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自行决定解散;

(四)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撤销;

(五)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依法被撤销,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依法被吊销;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登记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二条事业单位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举办单位和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清算组织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至少三次拟申请注销登记的公告。债权人应当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向清算组织申报其债权。

清算期间,事业单位不得开展有关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三)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四)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五)《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五十四条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后,应当收缴被注销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并注销登记公告。

第五十五条经登记管理机关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自核准注销登记之日起事业单位法人终止。

第七章证书使用与管理

第五十六条《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应当置于事业单位住所的醒目位置。

第五十七条事业单位进行下列活动时,应当向有关部门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一)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船牌照;

(二)申办有关社会保险事宜;

(三)开立银行账户、贷款;

(四)申办税务登记、减免税收及其他优惠;

(五)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兴办企业,申办有关执照;

(六)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和统计登记;

(七)土地、房产登记管理事宜;

(八)申办收费项目及标准、收费许可证,购领收据、发票;

(九)法律诉讼、公证事宜;

(十)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事宜;

(十一)申办海关事宜;

(十二)有关部门要求事业单位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其他事宜。

第五十八条《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限期有效证书。超过有效期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自动废止。

对废止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公告。

第五十九条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废止但未经注销登记的,其法人的责任和义务存续。

第六十条《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废止的事业单位,申请领取新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按照申请设立登记的程序办理。

第六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和故意损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六十二条除登记管理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六十三条事业单位遗失或者损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补(换)领。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遗失或者损毁严重无法查证证书全部内容的,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废的公告,收回未遗失或者损毁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或者副本,补发使用新的证书号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二)损毁较轻可以查证证书全部内容的,收回损毁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发使用原证书号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六十四条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依法实施下列监督管理:

(一)监督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办理登记和提交年度报告;

(二)监督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从事活动;

(三)制止和查处事业单位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行为。

第六十五条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条例和本细则情况的年度报告。

第六十六条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二)资产损益情况;

(三)对条例和本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四)绩效和受奖惩情况;

(五)涉及诉讼情况;

(六)社会投诉情况;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第六十七条事业单位在报送年度报告时还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二)上一年度年末的资产负债表;

(三)有关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业务范围不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除外);

(四)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原提交的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未设定任职期限或者未超过任职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五)住所证明(原提交的住所证明未设定有效期限或者未超过有效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住所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六十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通过审查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和其他相关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以下方面的监督检查:

(一)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

(三)是否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四)是否继续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

(五)是否自核准登记后无正当理由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

(六)是否在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后按时申请变更登记;

(七)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

(八)有无抽逃开办资金的行为;

(九)有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

(十)接受和使用捐赠、资助的情况是否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

(十一)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六十九条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和有关情况审查后,作出年检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决定。

对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由登记管理机关在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上作出合格标记,其证书有效期延续至下一年度年检的截止日期。

登记管理机关通过审查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发现问题的,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处理。

第七十条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

(一)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

(二)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三)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

(四)抽逃开办资金的;

(五)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

(六)违反规定接受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捐赠、资助的。

第七十一条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登记,并给予警告;登记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七十二条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被核准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撤销登记;被撤销的登记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准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或者其上级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登记:

(一)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作出核准登记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核准登记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核准登记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准登记的。

依照前款规定撤销登记,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第七十四条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社会提供安全、方便、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未经核准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事业单位不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义务。

第七十五条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事业单位从事有关登记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实现与事业单位、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核查事业单位从事有关登记事项的活动情况。

第七十六条上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对下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管理实施监督检查,及时纠正登记管理中的不当行为。

第七十七条登记管理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和下级登记管理机关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核准登记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登记申请或者不予登记的理由的。

第七十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办理登记、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九条登记管理机关实施登记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其他法定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核准登记或者超越法定职权核准登记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依法核准登记的。

第八十条登记管理机关实施登记管理,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其他法定机关责令其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登记管理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十六记篇9

在后世信仰的罗汉之中,最先被介绍到中国的,很可能是宾头卢。《大唐内典录》记录了东汉安世高翻译的《请宾头卢法》。此经不存,而现存的两部译经可以与此相关:宋沙门释慧简译《请宾头卢法》、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突罗阁为优陀延王说法经》,均记载了宾头卢的相关事迹和供养方法。前书称“宾头卢颇罗堕誓阿罗汉,宾头卢者字也,颇罗堕誓者姓也。其人为树提长者现神足故,佛摈之不听涅盘,敕令为末法四部众作福田”,其人“受大会请时,或在上坐,或在中坐,或在下坐,现作随处僧形,人求其异终不可得,去后见坐处华不萎乃知之矣”。后书称其为拘舍弥城辅相之子,“名宾头卢突罗阁,姿容丰美,世所希有。聪明智慧,博闻广识。仁慈泛爱,志存济苦。劝化国民,尽修十善。信乐三宝,出家学道。得具足果,游行教化。还拘舍弥城,欲度亲党”。自以为“我观因缘,皆悉无常”,以种种譬喻对优陀延王说解脱因缘。现存的两种佛典,显示了宾头卢作为一位得道高僧向神圣化发展的迹象。特别是《请宾头卢法》中提到了他“现作随处僧形”,这为后世罗汉美术提供了造型依据。

其后兴起的是所谓的“四大罗汉”。其名在西晋竺法护所译《佛说弥勒下生经》中可以看到,佛涅盘时,曾嘱托大迦叶、徒钵叹、宾头卢、罗云四大比丘永久守护正法,不入涅盘以待弥勒出现世间。虽然这四大声闻承担了守护正法的重任,然而经文所述语焉不详,其他各种弥勒下生经也没有详细的说明。

大约在阿育王时期,四大罗汉向着十六罗汉发展。北凉三藏法师道泰等译《入大乘论》卷上:“尊者宾头卢、尊者罗喉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于余经中亦说有九十九亿大阿罗汉,皆于佛前取筹护法、住寿于世界”。虽然这种说法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但他们“取筹护法”、“住寿世界”的两大特性——护法、长生,却是后来的罗汉信仰所一脉相承的。

罗汉信仰及其造像艺术在中国的普遍推开,则要到唐玄奘法师译出《法住记》(全名《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庆友着)之后,经中提到了着名的十六罗汉:

第一尊者名宾度罗跋啰惰阁(多称为“宾头卢”)、

第二尊者名迦诺迦伐蹉、

第三尊者名迦诺迦跋厘堕阁、

第四尊者名苏频陀、

第五尊者名诺距罗、

第六尊者名跋陀罗、

第七尊者名迦理迦、

第八尊者名伐阁罗弗多罗、

第九尊者名戍博迦、

第十尊者名半托迦、

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罗、

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

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

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

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

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

如是十六大阿罗汉,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离三界染,诵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乃至世尊正法应住常随护持,及与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

经文详载了十六罗汉的名号、住处、眷属数目及各自守护的范围等,而后还记载了他们皆具备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和不染三界污浊、通经律论三藏并外典之道,他们根据佛的嘱咐,以神通力永远护持世尊正法,并给广大僧俗以幸福安乐。

自玄奘译出《法住记》,罗汉信仰就在中国热烈的展开,至迟至唐代末期,已有供奉罗汉之举。《祖堂集》卷五:“翠微和尚嗣丹霞,在西京。师讳无学。僖宗皇帝(875~888)诏入内,大敷玄教。帝情大悦,赐紫,法号广照大师。……师因供养罗汉次,僧问:‘今日设罗汉斋,罗汉还来也无?’师云:‘是你每日噇什么?’”[1]这表明,即使是对烧佛的丹霞法嗣也开始供养罗汉。五代时,成都着名的大圣慈寺有罗汉阁。宋以后的寺庙中多有罗汉堂,而罗汉堂里供奉的罗汉往往受到僧俗的欢迎。

至南宋末年,此风仍盛。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自宝佑六年(1258)着笔,到咸淳五年(1269)八月,凡阅十年,撰成《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供罗汉”载:“佛灭时,付嘱十六阿罗汉,与诸施主作真福田。时阿罗汉咸承佛敕,以神通力延自寿量。若请四方僧设无遮施,或所住处,或诣寺中,此诸尊者及诸眷属,分散往赴,蔽隐圣仪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除四大罗汉、十六罗汉,余皆入灭。四大罗汉者,《弥勒下生经》云:‘迦叶、宾头卢、罗云、军徒钵叹。’十六罗汉,出《宝云经》。然宾头卢、罗云已在十六之数。今有言十八者,即加迦叶、军徒”。

罗汉不仅能给人带来福佑,而且他们本身也具有普通凡人的性格特征。《法苑珠林》卷四十二提到的“如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钵着络囊中”一节,大意是说,这位树提伽长者造了一个金贵的旃檀钵,放在网兜里挂在高处,说谁能不用梯子和杆子取下,就道给谁。宾头卢很动心,就撺掇目连去取,目连怕惹事,没去。宾头卢便自己“逐身飞空,得钵已还去”。释迦牟尼听说了,呵责说:“何比丘为外道钵,而于未受戒人前现神通力!”这是尘世凡人的性情,容易使人感到亲切,如此,佛国神只当然能得到广大信众的欢迎。

罗汉信仰的观念虽然源自于古印度,在印度佛经中也有阿育王礼拜宾头卢等记载,但未见雕刻或绘制罗汉之事,而罗汉信仰一传入中国,就成为我国美术创作与诗歌小说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绘塑罗汉或始自六朝,东晋雕塑大家戴逵曾画有《五天罗汉图》,这有可能是我国目前所知绘制罗汉的最早记载,但以“五天”为名,不知出自何部经典,或许是指五天竺(印度的古称)。中国第一位绘制十六罗汉的,为梁代张僧繇,他绘制了大量佛教绘画,除佛、菩萨之外,还作有《佛十弟子》、《十高僧》、《十六罗汉》等。可遗憾的是,张僧繇的作品全都找不到了。唐代的龙门石窟的罗汉塑像(图1),是所见较早、艺术性较高的雕塑作品。

图1 龙门看经寺罗汉

《法住记》的译出,促成了罗汉信仰,也促使罗汉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寺塔记》(大中七年序)和《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七年后)两书对京洛寺观壁画有详细的描述,但没有关于罗汉画的只言片语的记载,由此可知,罗汉画是在大中年间(847~860)以后开始兴盛起来的。先后出现了许多罗汉画的大家,如贯休、张玄、王齐翰、李公麟、周季常、林庭珪等,罗汉艺术也因为这些艺术大家的参与与推导而进一步得到发展。罗汉的观念,虽然源于古印度,但未见相关的雕塑或绘画,可以说,罗汉艺术是中国独立创造的佛教艺术门类。

罗汉造像实际是由佛教中的祖师像演变而来。如佛陀的十大弟子可称为“十大罗汉”,二十四祖师可称为“二十四罗汉”。供奉罗汉开始于六朝。值得注意的是,六朝期间,也有许多高僧被中国庶民们崇信并供奉,而且,康僧会、康法朗、支遁、于法兰等还被造像祭祀。康僧会是三国时期活跃于吴地的高僧,其被造像的时间不比造作宾头像的时间晚。因此,宾头卢被崇信与当时崇信高僧的宗教氛围是分不开的,或可认为戴逵、张僧繇时所绘宾头卢及其他造像,其形貌或由高僧像演化而来。

随着罗汉艺术在中国的发展,随即出现了罗汉造像的文人化与世俗化。根据现存的罗汉画的风格之别,可以把罗汉划分成野逸派的“禅月样”以及世态相的“龙眠样”。前者的代表画家是贯休,后者的代表画家是李公麟。

画罗汉像最为知名的贯休(823~912),所画的罗汉像正是依据外域高僧的相貌加以夸张变形而来的。《宣和画谱》卷三:“僧贯休,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人。初以诗得名,流布士大夫间,后入两川,颇为伪蜀王衍待遇,因赐紫衣,号‘禅月大师’。又善书,时人或比之怀素,而书不甚传。虽曰能画,而画亦不多。间为本教像,唯罗汉最着。伪蜀主取其本纳之宫中,设香灯崇奉者逾月,乃付翰苑 大学士欧阳炯作歌以称之。然罗汉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戚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自谓得之梦中,疑其托是以神之,殆立意绝俗耳,而终能用此传世。太平兴国初,太宗诏求古画,伪蜀方归朝,乃获《罗汉》。”评为“怪古不媚”[2]。

贯休的罗汉形象据说来自梦中,不类世间所传,“庬眉大目,朵颐隆鼻,胡貌梵相,曲尽其态,见者莫不骇瞩”,与当时流传的吴家样迥然不同。或许恐世人惊骇,或许恐世人疑其无据,因而托以感梦以自解的。关于“应梦罗汉”,《宋高僧传》卷三十还有更离奇的记载:贯体“善小笔,得六法。长于水墨,形似之状可观。受众安桥强氏药肆请,出罗汉一堂。云: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貌,方成之。与常体不同”。

贯休在四川时,居龙华寺,曾在此画水墨十六罗汉。据《图画见闻志》记载,贯休的《水墨罗汉》“悉是梵相,形骨古怪”[3],但以此祈雨,有求必应,因此蜀主将之纳入宫中,设香灯崇奉者逾月,并命翰林学士欧阳炯作《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据《益州画名录》记载,北宋初年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宋太宗赵炅还获得了程公羽从四川进呈的贯休十六罗汉画像[4]。

日本收藏了多组相传是贯休所作的罗汉。宫内厅收藏的《十六罗汉》最为有名,虽传为贯休作品,实际上属宋初摹本。据题于第十一尊罗汉啰怙罗尊者所坐岩壁上的款记可知,唐僖宗广明初(880),贯休于登高和安寺作《十六罗汉图》,当画完第十尊者后,值战乱,只得避乱山中,此后游历各地,直到十四年后的昭宗乾宁元年(894)于江陵(南京)画完了另外六尊罗汉。前前后后耗费了十四年方画完这套《十六尊罗汉图》。由于这套罗汉在当时即产生很大影响,不久便出现了许多摹本,如桂林隐山华盖庵刻石、苏州西园刻石等均是。日本宫内厅所藏的《十六罗汉图》也是其中之一。这套《罗汉图》系日本景昭禅人寄居江陵时所得,并带回日本信州怀玉山的。联系《宣和画谱》所记贯休作十六罗汉“皆怪古不媚”等分析,该作与贯休原作的画风相距不远,当是研究贯休画风及罗汉艺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日本高台寺藏《十六罗汉图》,亦传为贯休所作,实系南宋摹本。其中除个别为后补作品外,堪称迄今所见《十六罗汉图》中画技最高者。每幅画一尊罗汉,或坐石上,或坐椅上,或作冥思状,或作抓痒状,或作显示神通状,造型变化多姿;面相或夸张、或写实。在制作上亦十分精良,特别是对那种毛根出肉的肌肤质感表现得尤为精彩,即便是当今画坛高手亦莫不叹服。

张玄,四川简州金水石城山人,“攻画人物,尤善罗汉。当王氏偏霸武成年,声迹喧然,时呼玄为‘张罗汉’。荆湖淮浙,令人入蜀,纵价收市,将归本道。前辈画佛像、罗汉,相传曹样、吴样二本,……玄画罗汉,吴样矣。今大圣慈寺灌顶院罗汉一堂十六躯,见存。”[4]。他的画虽不知造型如何,但《益州名画录》特意说张玄所画是吴体,大概可知他和贯休的画不一样。从荆湖淮浙“纵价收市”的盛名来看,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宋宣和御府所藏张玄的八十八件作品中,有《大阿罗汉》三十二、《罗汉像》五十五,其他的《释迦佛像》一件。宋代河南滑台“李罗汉”,因善画罗汉而得名,本名反而不传。

与张玄与贯休差不多时期,南唐也有一位擅长画罗汉的王齐翰。《图画见闻志》卷三说他“事江南李后主,为翰林待诏。工画佛道、人物。开宝末,金陵城陷,有步卒李贵入佛寺中,得齐翰所画《罗汉》十六轴,寻为商贾刘元嗣以白金二百星购得,赉入京师,复于一僧处质钱。后元嗣诣僧请赎,其僧以过期拒之,因成争讼。时太宗尹京,督出其画,览之,嘉叹,遂留画,厚赐而释之。经十六日,太宗登极,后名‘应运罗汉’”[3]。这一段奇闻表明了王齐翰的巨大影响,所谓“应运罗汉”云云,恐是宋太宗认为这是罗汉给他带来的好运道。宣和内府也收藏了王齐翰的《十六罗汉》《色山罗汉》《玩莲罗汉》等作品。从赵孟頫的仿作和题跋来看,王齐翰的罗汉像与梵相不同。

李公麟,安徽舒城人,字伯时,号龙眠,博学多识,与坡关系密切,是宋代最有成就的文人画家之一。在佛教绘画文人化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首推北宋的李公麟。李公麟擅长画马,晚年转攻佛画。他也像当时通行的那样师法于画圣吴道子,把唐人作为草稿的“白画”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表现形式,“平生所画……多以澄心堂纸为之,不用缣素,不施丹粉,其所以超乎一世之上者,此也”[5]。以至于邓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郭若虚谓:‘吴道子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子讵容独步耶?”[5]李公麟画佛像,“每务出奇立异,使世俗惊惑,而不失其胜绝处。”尝画《自在观音》,“跏趺合爪,而具自在之相,曰:‘世以破坐为自在,自在在心不在相也。’”。[5]

在他的影响下,白描佛画很快成为一种流行的绘画样式。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维摩演教图》,历来相传是李公麟的作品。可是,元代的王振鹏也有一件《维摩不二图卷》,与《维摩演教图》构图完全相同而略大,并且说明这是临自金代马云卿的。由此可以推想,《维摩演教图》很可能是马云卿的作品。正是由于这件作品出色的白描艺术,才使得人们误以为是李公麟所作,由此看来,马云卿的白描并不逊色于李公麟。但李公麟是首创,马云卿是因袭,新创难而因袭易,因此李公麟的历史功绩还是要远远超过马云卿和王振鹏的。

李公麟在佛画方面,将唐人绘画意气风发的作风转化成了文雅细腻的艺术表现,代表了一个时代风尚的变迁。李公麟“不用缣素”云云,是就创作而言的,他临摹古画还是用缣素的。李公麟只愿意在纸绢上驰毫骋思,绝不肯作壁画,恐近“众工之事”。也差不多是从这时起,文人画家开始主要创作卷轴画,除了北宋偶尔有画家兼作寺庙壁画,这已成为他们区别于画工的标志之一。

李公麟所作绘画中有大量的罗汉题材,且多有创造。见于《宣和画谱》等着录的即有《十八尊者》、《十八罗汉渡海图》、《罗汉》、《渡水罗汉》、《十六罗汉渡水图》、《过海罗汉》、《大阿罗汉图》以及《五百罗汉图》等。可惜他的罗汉画没有传世,但可以推想他的罗汉画与《维摩演教图》之类的作品类似,是以精湛的白描线条和浓郁的文人画意蕴为基本风貌的。

就画史记载的李公麟罗汉画题来看,特别值得重视的还有罗汉画题的扩展。一是从十六罗汉至十八罗汉,二是所谓的五百罗汉。

大约在宋代淳熙年间,出现了十八罗汉的题材。这是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增加两位而形成的,但新增的这两位到底是谁,有几种说法,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据彻定《大阿罗汉图赞集》[6]记载,坡分别在唐末张玄和贯休所画十八罗汉像上一一题赞,由是十八罗汉像盛行于世。问题是,他在十六罗汉后,加上了宾头卢和《法住记》作者庆友尊者的名字。以庆友的神通和功德,将其列为第十七尊者,有一定道理,但第十八尊者重复了第一尊者宾头卢的名字,这是极不妥当的。所以,坡笔下的十八罗汉,并没有得到公认。今所见十八罗汉组画中,增加的多半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两位。而据画史记载,李公麟所作罗汉像中,有些正是十八罗汉,虽然他与东坡友善,均有十八罗汉之说,可征一时风气,而李公麟的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位,终究难以清楚。尽管如此,从十六罗汉演化为十八罗汉,却是中国僧俗的创作。

在崇信罗汉的这股风气中,甚至并不以罗汉画知名的卢楞伽也俨然成了画罗汉的宗师。《宣和画谱》卷一的卢楞伽评传一字不及罗汉,而且在这之前的唐宋史料中也同样没有谈论卢楞伽擅长罗汉的记载。可《宣和画谱》记载的卢楞伽158轴作品之中,有《罗汉像》四十八、《十六尊者像》十六、《罗汉像》十六、《小十六罗汉像》三、《大阿罗汉像》四十八,总共131轴,不可谓不多,想必是罗汉艺术盛行以后,有不少作品被列在卢楞伽的名下了,现存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六尊者像册》画有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各一页。虽然画中有“卢楞伽”的题名,但根据中国书画鉴定小组的看法,这本图册是南宋的作品。

古印度经论中没有将五百罗汉作为信仰对象或供奉对象的记载,这是中国僧俗的创造。中国最早出现五百罗汉并设供养或在南北朝时代,梁代宝唱撰《比兵尼传》卷四禅林寺净秀尼传中,记载了净秀尼供奉宾头卢又供奉阿耨达池五百罗汉、罽宾国五百罗汉,并举行了两天的法会,这表现五百罗汉已成为供奉对象。唐末文宗时于天台建五百罗汉殿堂,塑五百罗汉造像。至宋代,五百罗汉信仰得到了朝廷的推导,宋太宗雍熙元年(984)“敕命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于天台山寿昌寺奉安”,这五百十六尊罗汉,即是五百罗汉加十六罗汉。五百罗汉由此盛行。约在南宋年间,出现了《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 》,列出了第一尊罗汉阿若憍陈如至第五百尊罗汉愿事众的尊号。宋代以来,五百罗汉雕刻、塑造或绘画从未间断,其数量难以统计,现存的罗汉雕塑即可见北京西山碧云寺五百罗汉、云南昆晚筇竹寺五百罗汉、浙江金华西严寺五百罗汉、杭州西湖石屋洞五百罗汉等颇负盛名,大体是根据《名号碑》造作的。

李公麟的《五百罗汉图》不存,而在彻定《罗汉图赞集》卷三载有宋代秦观、明代董其昌等多位文人对李公麟白描的评述。就秦观《五百罗汉图记》看,李公麟所作五百罗汉图,有着各种不同的动作姿态,其中有作禅定者、说法者、显示神通者、向饿鬼施食者等,场面生动而富有情趣。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八对李公麟五百罗汉罗汉图作如下记载:“龙眠山人之图五百应真也,布景不凡,落笔尤异,前后树色川光,松针石脉,烟云风日奇踪,桥梁殿宇胜概,大非平日可比,即其经禅枯坐外,或为栖岩渡海,或为伏虎降龙,或为乘马驾车,或为坐师骑象,以至麋鹿衔花、猿猴献果、诸夷顶礼、龙王请斋、舞鹤观莲之容,净发挑耳之相,种种不离宗门本色。惟是中间分写琴棋书画四段,殆是书生习气未除耶。”由是见,李公麟所作五百罗汉图,是以横卷形式表现的,五百罗汉生活的环境即在“前后树色川光”至“桥梁展宇胜概”之中,诚所谓“树石奇胜,人物生动,而中间烟云龙水、殿宇器具精细之极又复古雅,计其成功,非穷年累月不能就,当为伯时画卷之冠”也。

图2 五百罗汉图·树下观画(局部)

图3 五百罗汉图·树下观画(局部)

三十六记篇10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修养和综合素质,指导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文明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发扬共青团“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树立机关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团干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制定本意见。

第一章书记办公会议制度

第二条书记办公会议主要研究日常工作中不便于书记个人决定的各项事宜,以及书记认为需同有关部门共同商量或研究的问题。

第三条书记办公会议的主要内容:

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要会议的精神,提出在团内贯彻落实的意见;

⒉酝酿、研究需提请团县委常委会讨论的重大问题;

⒊讨论决定与县级有关部门、乡镇、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工作协商,讨论决定各单位报送团县委的重要请示以及团县委各部门向书记办公会请示的重要事项;

⒋审定团县委报送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团委的重要报告;

⒌讨论决定以共青团×县委名义举行的会议和活动,协调上级团委或县委交办的重大活动、会议的组织落实;

⒍研究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事宜;

⒎讨论、决定团县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工作及上报的重大事项,负责按干部管理权限和任免程序作出推荐、提名、任免、处分决定;

⒏研究机关及直属单位思想组织建设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

⒐机关财务预决算的审定和重大开支的决策;

⒑讨论需要书记办公会议决定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四条凡需提交书记办公会议讨论的问题,均由各分管的副书记于会前提交办公室汇总,送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审定。

第五条凡提交书记办公会议讨论的有关材料由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准备,并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

第六条书记办公会议根据需要由团县委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决定召开。会议一般由书记主持,当书记不在机关时,由指定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主持。

第七条参加书记办公会的人员为团县委书记、副书记。列席人员由召集会议的书记或副书记根据议题内容确定,由办公室负责通知。

第八条书记办公会议的与会人员必须在会前就议题准备意见;凡需办公会议定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先提出初步意见。

第九条书记办公会议纪要由办公室整理,经主持会议的书记签发后,尽快印发与会人员和有关部门,书记办公会研究审定需向上级团委或县委上报的材料,由团县委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签署意见后上报。

第十条书记办公会议决定的事项需督办的由办公室负责督办。

第十一条与会人员对会议内容应严格保密,不得向他人泄露。

第二章岗位责任制度

第十二条机关实行书记负责制。

第十三条机关实行挂牌上班办公制度。

第十四条机关的日常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重要事项由书记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五条副书记按照各自分工协助书记工作,可按分管的工作范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工作中的专项问题,处理具体工作。书记外出期间,应指定一名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第十六条各部室要根据职能范围和工作分工,将职责和任务分解到人,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十七条各部室要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单位领导要定期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发生事故或者遇到特殊情况要立即报告,执行紧急或者重大任务时,要及时汇报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

第十八条出国(境)、探亲或外出执行公务,时间较长的要定期向领导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第十九条机关工作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作为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办事制度

第二十条办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求实、高效、保密。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十一条要讲求职业道德,端正服务态度,待人接物要和蔼热情,办事要诚实公正,不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第二十二条要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第二十三条单位实行办事承诺制度:

⒈当天能办的事决不拖到第二天办;

⒉领导签发的文件力争当天处理完毕,最多不超过天;

⒊明传电报必须当天处理完毕;

⒋对外来人员要求办理的事项,有关工作人员态度要诚恳,能办的事要优先办理,不能办的要给予明确答复,一时无法办理的要耐心解释,说明原因。

⒌不能办的事不得盲目承诺,不该承诺的事不要擅自承诺。已承诺的事要抓紧办理,决不拖延。

第二十四条要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各单位应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定的办事时限,对基层单位的请示件或应该答复的报告,属于职权范围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给予办理,逾期无办理、无答复、无解释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外出办事要注意维护单位形象,说话态度要谦虚、诚恳。

第四章会议制度

第二十六条机关单位实行书记办公会议,全部工作人员办公会议制度。

第二十七条书记办公会议主要研究日常工作中不便于书记个人决定的各项事宜,以及书记认为需同有关部门共同商量或研究的问题。会议由书记召集并主持,副书记参加,若有需要,有关部室负责人列席。会议的主要任务:

⒈讨论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⒉讨论决定管理权限内的人事安排;

⒊讨论部室请示的重要事项;

⒋分析工作情况、交换意见。

第二十八条全体工作人员办公会议由书记或书记委托副书记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的主要任务:

⒈贯彻县委、县政府重要指示和决定;版权所有

⒉听取各部室汇报,总结工作,部署任务;

⒊协调各部室工作,讨论需要提交领导办公会议研究的事项;

⒋通报有关情况,并就重大工作问题征求意见。

第二十九条书记办公会议和全体工作人员办公会议的议题和召开时间,由书记或委托的副书记确定。会议的组织工作和记录由办公室负责。

第三十条会议按通知的时间准时开始,出席人员要按时到会,不得无故缺席。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需事先向主持会议的书记或副书记请假。与会人员在开会期间要关闭移动电话、传呼机。会议考勤由办公室负责,与会人员出勤情况作为年度考核依据之一。

第五章行文与文电阅批制度

第三十一条机关必须认真执行各级关于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制发的文件要求内容准确、简炼,逻辑清楚,文字(包括标点符号)正确,行文一般要求一事一文。

第三十二条文电呈送阅批必须做到“准确、及时、保密、安全、简便”。

第三十三条办公室要负责做好文电的接收、登记、送达、回收、归档等工作。

第三十四条文电呈送阅批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迅速、畅达、不拖延、不停滞。

第三十五条文电呈送阅批通常由办公室接收登记后,呈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批示后,送有关部室办理。

第三十六条办公室应及时将领导的批示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并催促其办理和反馈办理结果。

第三十七条对于阅存性文电机关有关工作人员应按要求进行阅存。

第三十八条办公室要根据实际,制定规范的电脑文印管理制度。

第六章学习制度

第三十九条机关每周要确保半天时间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第四十条各部室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和人员情况,有计划地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四十一条机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余学习。同时,要有计划地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各级举办的集训、培训班学习、深造。个人要服从组织的调训。

第四十二条机关的学习活动,由党支部、工会按照上级部署和各自的实际负责安排进行。

第四十三条机关每周集中学习,考勤由办公室负责,出勤情况作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七章财务管理制度

第四十四条所有正常经费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重大项目开支应事先编造预算,由书记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按权限签批。各种发票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名,并注明用途,经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批准后,方可报销。

第四十五条工作人员因公需要借用公款的,应按审批程序办理,签订借款协议,注明还款日期,报正职领导审批,到期要及时归还,不得拖欠。因公出差需要预借差旅费的,应先填写借款凭据,报正职领导审批。出差回单位后,应在五天之内报销并还清预借款。逾期未还清借款的,每月从本人发放的工资中如数扣还。

第四十六条工作人员因公出差乘坐飞机应从严控制,确实需要的应事先提出申请,经正职领导同意后,方可乘坐,但不得乘坐一等舱位。

第四十七条节约电话费开支,严禁公话私用。领导干部电话配备和使用办法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他人员不准公费私配电话和报销电话费。

第四十八条机关所需的日常办公用具和招待用品,由办公室统一采购。

第四十九条严格控制接待费开支。接待客人应坚持“有利公务、节俭简朴、杜绝浪费、从严掌握”的原则,严格接待标准,控制陪餐人员。

第五十条所有基层收缴的团费、书刊征订款、开展活动募捐的现金或其它渠道的临时性现金除领导指定由某一部门管理外,其他均应移交办公室统一管理。

第五十一条办公室要定期向领导汇报经费开支使用情况,并根据财务制度,监督机关财务制度的执行。

第五十二条加强对公共财产的管理。所有公物、资金必须登记造册,专人保管,严格管理。要节约用电、用水。

第八章机关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第五十三条车辆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具。车辆的使用应有效地服务于机关工作,应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机关同志工作为目的。要用够、用足、管好。

第五十四条机关车辆由办公室统一管理、调度,超过半天需经领导审批。

第五十五条书记不设专车,保证公务用车。

第五十六条其他干部用车范围:

⒈上级团委、兄弟团委同志来×出差,可派车接送;

⒉由团县委召集的会议、组织的活动,需要用车的,保证会务用车;

⒊领取大宗邮包、车站提货、财务到银行提款、送款予以派车;

⒋干部职工亲属因病送医院予以派车;

⒌干部职工调动、探亲派车到车站接送;

第五十七条各部室符合规定的用车,应填写派车单,由办公室根据车辆情况,用车缓急和先后顺序安排车辆。

第五十八条车辆管理规定:

⒈严格用油制度。建立用车用油登记制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车辆。

⒉驾驶员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行车安全。对车辆保管要做到三勤:勤擦洗、勤检查、勤保养;保持车容整洁,技术状况良好,保证随时工作,安全用车。

⒊驾驶员要自觉遵守机关规章制度,在没有出车任务时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

第五十九条以上未尽事宜,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九章机关档案管理制度

第六十条档案管理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机关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六十一条机关各部、室在各种工作活动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等(包括收文、收电、发文底稿、领导讲话稿、会议记录、出版物原稿、印模、照片、录像以及各部室文件等),均应作为档案材料。在规定时限内,由办公室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保存档案材料。

第六十二条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向办公室调阅一般文件、材料,均应办理借阅手续,附有秘密、机密、绝密字样的文件、材料、电报、领导重要讲话稿等,必须根据领导批示传阅,但不能带回家中,阅后当天归还。

第六十三条外单位要阅资料,需持有该单位的介绍信并征得领导或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查阅。

第六十四条绝密文件、材料、密码电报、领导讲话稿,不得翻印、复制或随意抄录。秘密文件如需翻印复制,应经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同意,并及时做好登记(日期、份数、收回时间)核对,同原件一样保存。

第六十五条调阅一般文件,材料期限为七天,期满后均按时退还。如需要继续使用,调阅人应说明理由,再行续借,调阅人如调动工作或因事外出、学习、出国等,所调档案材料不论是否期满,均须离开机关前退还办公室。

第六十六条调阅人所调阅的档案材料应严加保管,注意保密,不得转借、拆卷或修改,若有遗失应及时报办公室并负全部责任。

第六十七条调阅人应将档案材料及时退回,并及时与办公室人员核对清楚,并在借阅登记本上注销。

第十章机关印章、钢印的使用和管理制度

第六十八条下列事项使用团县委党组印章:

⒈以团县委党组名义向上级的请示、报告;

⒉以团县委党组名义发出的文件、函件和报表等;

⒊需要使用团县委党组印章的其它事项。

第六十九条下列事项使用团县委印章:

⒈以团县委名义向上级的请示、报告;

⒉以团县委名义发出的文件、函件和报表、证书等;

⒊需要使用团县委印章的其它事项。

第七十条公章使用和保管办法:

⒈团县委党组、团县委印章由办公室专人保管,不得多头管理。

⒉使用团县委党组印章,须经党组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党组成员审核签字批准;使用团县委印章须经正、副书记或授权办公室主任批准;

⒊对不符合使用印章规定的,监印者不予盖章;

⒋不得在空白纸及空白证书上加盖公章,特殊情况则须经书记批准。对未用完的加盖公章的空白纸及空白证书应及时上交办公室销毁。

第七十一条青联、青企协、少工委以及其它青年社团和临时机构,都要制定相应的印章使用和管理规定,并抄送办公室备查。

第七十二条团县委印章由上级配发,基层团(工)委、团县委所辖各团体、临时机构印章的制发、启用、销毁均由办公室负责。

第七十三条团县委钢印主要用于团员证的颁发,由办公室负责管理使用,并登记造册,便于团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