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3:05:46

守法

守法范文篇1

一、强化措施,加强法治机关建设

我乡深入贯彻本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查院的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每项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清廉、务实、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乡两级党组织民主集中制议事原则,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委领导全乡经济发展的能力。

定期开展“农牧民夜校”,宣传法规制度,并且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利用各种途径自学法律知识,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立足法治机关建设,严格落实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杜松乡法治乡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规范化、责任制、服务性”是我乡强化依法行政的重要着力点。

一是明确权限,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对乡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依据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了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有效地避免了行政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二是加强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析制等相关配套制度,为实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完善化提供保证。

三是强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发展服务”的意识,着力解决为群众办事程序繁琐、权责脱钩、监管不力等问题,建立便民“一站式”服务理念,逐步完善集中办理、限时办理运作机制,维护群众、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突出重点,加强民主法治村建设

守法范文篇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律”是具体的规则,条文。“法”、“律”结合起来,组成了这个社会中神圣的词语。古罗马的西塞罗曾在《论法律》中说道:“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律同样也会进一步完善,因为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是要依靠法律才能稳步的前进。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学法,懂法,用法,不犯法。才能像法国的泰·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中说的那样:“这些神圣的法律,已被铭记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我们的神经里,灌注在我们的血液中,并同我们共呼吸;它们是我们的生存,特别是我们的幸福所必需的。”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假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实事求是地讲,“遵纪守法”四个字还远没有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应该说,我们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虽然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国家尚需时日,但却并不缺少建立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传承。

民众对法纪是忠诚的,他们甚至希望像苏格拉底那样用生命去追随自己心中神圣的法律。古希腊雅典的“当权者”以对神不敬等罪名逮捕了苏格拉底并判他极刑。临刑前,他的弟子们决定帮他越狱,而且一切都准备妥当。但苏格拉底却说:“我的信仰中有一条就是法律的权威,既然法律判处我极刑,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遵守。”苏格拉底最终带着对法纪的忠诚含笑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思想却流芳百世。

在大多数国人来看,苏格拉底确实有点迂腐,既然法纪本身不公正,那为什么还要服从呢?有人认为,由于人们的道德准则与正义原则并不完全一致,也就必然存在意见分歧与矛盾。因而,为了建立良好社会秩序,人人都应当遵纪守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中国,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制定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基本意志,我们更应当自觉遵守和维护。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不仅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了,而且“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也真正成为一种被全社会广泛认同、自觉追求的公共时尚时,中华民族的实力才能软硬兼备,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从国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层的规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产物,都是为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遵从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尚之举,必将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同。这应该是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所追求的荣誉所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倘若没有法纪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十年“”,社会动乱,民主与法制遭到疯狂践踏,党纪、政纪、军纪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荡然无存,正常生产、生活无法进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连国家主席的人身自由与生存权利也得不到基本保证。这种“史无前例”的混乱无序状况,破坏了社会的安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巨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而深刻。今天,我们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进一步告诫人们,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军队,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须臾不可没了法纪的规范,须臾不可乱了正常的秩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在民主法治的背景下,违法乱纪就是践踏民意,危害社会。有人似乎觉得违法乱纪可以捡便宜、捞好处,所以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甚至沾沾自喜于钻一下法纪的空子。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玩火行为。那些最终被绳之以法的人,在最初都毫无例外地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超越于恢恢法网,乃至为自己的违背法纪而骄傲。当正义的宣判来临之际,他们才开始悔恨、自责,留下了多少以警后人的教训!如果当初多一点遵纪守法的光荣感,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又何至于此!

守法范文篇3

大家好!我叫,从事民政基层工作,是殡葬单位的主任、会计。在“5.10”思廉日,我能够站在这里发表演讲,心情十分激动。今天,我作“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的演讲,向领导和同志们谈谈自己有关基层廉政建设的一些感想,目的是与大家互相交流,接受警示,共同勉励,切实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业。

当我们集中收看警示教育录像的时候,当我们听到检察院领导讲述身边鲜活事例的时候,当我们在民政系统廉政教育基地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就会痛恨那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严重扭曲的腐败分子,私欲膨胀,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干出了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犯罪大案,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最后毁灭了自己,走向人生不归路。我们懂得那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贪污受贿、徇私枉法,走向犯罪深渊,是源自权力不受制约、缺少监督。腐败分子党纪意识淡化,经常不参加支部学习、会议、活动,与组织的关系逐渐疏远,成了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丧失了党员身份。腐败分子奉行违纪国法的“潜规则”,认为权力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存在的因素,收点回扣,拿点酬谢,要点好处,是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拿白不拿”。腐败分子对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心存侥幸,以为自己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虽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组织不知,群众不晓,可以高枕无忧;认为自己身份特殊,关系网广,铁哥们多,即使败露,也能轻易过关;致使胆子越来越大,对法纪教育越来越漠视,对行为后果越来越无所顾忌,走上违法乱纪道路。腐败分子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不重品行,崇尚吃喝嫖赌,违反道德操守,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钱财。我们深深感到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明确指出党内无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所有这一切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陈希同、陈良宇、胡长清等大大小小腐败分子落马的惊心动魄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吸取腐败分子典型反面案件的教训,按照中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要求,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确保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促进民政事业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发展,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也许有人会说,高官们应该做到廉政,我们只是普通党员干部,是一般群众,廉政离我们很远。其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厦,离不开我们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大家都需要勤奋工作、廉洁从业。对我们来说,如果民政工作腐败了,那么塌下来的就不是一幢高楼大厦,不是一座雄伟大桥,不是一个防洪大坝,而是整个民政人的诚信,整个民政部门的威信。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精神和《廉政准则》,认真学习民政部门系列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与工作纪律,切实提高自己的廉政意识,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与殡葬业务工作相融合,与党的建设、基层建设相结合,为殡葬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清廉环境,使全体干部职工“思廉、崇廉、行廉”,无违纪违规情况,在社会上树立“清廉殡葬”的良好声誉。

“遵纪守法,廉洁从业”,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全面落实民政部门各项规定和行为道德规范,做到“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欲”。管好自己的嘴,不接受吃请;管好自己的腿,不进低俗娱乐场所;管好自己的手,不索拿卡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排非分之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要吸取各类事故案件的经验教训,加强自身警示教育,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上高境界,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与腐朽作风,绝不在错误道路上迈出一步。

“遵纪守法,廉洁从业”,我们要具有平常心态,万物需要平常,不平常则失衡则乱。一个人有了平常心态,能安心踏实地工作,能保持自己的廉洁操守。如果没有平常心态,心理失衡,整天不切实际地东想西想,就不可能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容易出现工作差错,容易出现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我们要具有知足心态。俗话说“人心难满,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鹜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知足者温饱不虑便是幸事,知足者无病无灾便是福泽。有了知足心态,我们就能踏实工作,无非分之想,做到“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

守法范文篇4

一些司法人员的片面守法观念,无不是与他们的法治意识不强分不开的。他们总以为,法是“对付”老百姓的,是治理社会的,而不是对自己职务行为的约束。例如,他们总以为,刑法是自己手中的“刀把子”,是镇压犯罪分子的工具。其实,这种思想是与现代法治观念格格不入的。何谓法治?“从广义上说,法治意味着人民应当服从法律,接受法律的治理。但在政治理论和法律理论中,法治应作较为狭窄的理解,即它是指政府应受法律的治理,遵从法律。”“现代法治的精髓是官吏依法办事,只有官吏依法办事,接受法律的约束,才有法治可言。”①“法治所治对象是什么?权也。人民依法治权的具体化,也就是依法治官。在非法治国家或社会中,法是官治民的手段;在法治国家或社会中,法是民治官的工具。这里当然没有法只治官而不治民的意思,但治官无疑是首要的,它关乎治民治得好与不好、当与不当。不求官之治,而求民之治,乃法治中舍本而逐末也。”②“法治的真谛在于保障人权,控制公权”③就部门法而言,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说:“自从有刑法存在,国家代替受害人施行报复的开始,国家就承担着双重责任;正如国家在采取任何行为时,不仅要为社会利益反对犯罪者,也要保护犯罪人不受受害人的报复。现在刑法同样不只反对犯罪人,也保护犯罪人,它的目的不仅在于设立国家刑罚权力,同时也要限制这一权力,这不只是可罚性的源由,也是它的界限,因此表现出悖论,刑法不仅面对犯罪人保护国家,也要面对国家保护犯罪人,不仅要面对犯罪人,也要面对检察官保护市民,成为公民反对司法专横和错误的大宪章。”④作者大量引用中外学者的观点,无外乎在于着重说明法治的根本在吏治。对照之下,我们有一些司法人员的守法意识与当代法治观念,差距何其远矣。

一些司法人员法治观念为什么会不强呢?这里既有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剥削阶级统治社会中专制思想的影响,又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段历史时期忽视法制建设的结果,还与现在不少司法人员法律素养较差是分不开的。

首先,专制的法律思想并未随着剥削制度的消灭而消失。早在我国夏商时期形成的神权论就认为“法应为少数统治者所垄断,法律是对被统治者的制裁手段和镇压工具”,这种法律思想“一直顽固地盘距在人们的意识中,并影响和决定着古代法制的基本面貌。”例如,在《尚书·酒诰》中规定,为了防止人民聚集“闹事”,凡群聚饮酒者一律判处死刑。⑤刑法赤裸裸地表明着自己是镇压人民的工具。又如,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法经》,把锋芒主要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谓盗,即危害地主阶级财产的行为;所谓“贼”,即危害封建统治和人身安全的行为。把《盗》、《贼》两篇放在诸篇之首,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⑥可见,在古代中国,无论从法律思想还是司法实践,都是把法看作是治民的工具。新中国成立至今不过五十多年,再加上共和国前二十七年的曲折磨难,专制的法律思想,就象列宁所说的那样,在现代社会中散发着臭气,必然会影响着人们,当然也包括司法人员。所以,邓小平同志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深刻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⑦当我们看到一些司法人员自以为是地拿着法律恐吓老百姓时,我们不就闻到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用法驭民的臭味了吗?!

其次,共和国前二十七年推行人治,现代法治意识根本无从产生。建国以后,由于党在路线方针政策上一再犯“左”倾错误,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经常发动群众搞运动,以致在反右斗争后形成了“以党代法”的局面。1957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召开司法工作座谈会。在会后由中共中共批转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党组的报告中提出,今后在不违背中央政策法令的条件下,地方政法文教部门受命于省、市、自治区党委和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全部审判活动,都必须坚决服从党委的领导和监督,党委有权过问一切案件,凡是党委规定审批范围的案件和与兄弟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案件,都应当在审理后宣判前,报请党委审批。任何借审判“独立”,抗拒党委对具体案件审批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必须坚决给予纠正。这个报告公开、正式提出了以党代法的问题。⑧到了“”十年,法律被彻底践踏了。“革命派”停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活动;踢开政府闹革命,建立了非法的革命委员会,取代合法的政权机关;砸烂公检法。由于没有法制的保障,公民权利遭到严重侵害。上至国家主席、政府领导人,下至普通公民、人大代表、劳动模范,被批斗挨整,失去任何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被抄家、非法囚禁,甚至被毒打致死。据在一次讲话中透露:“包括受牵连在内受迫害的有上亿人,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⑨最典型的是刘少奇冤案。当刘少奇被红卫兵迫害时,这位泱泱大国堂堂的国家主席,拿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捍卫自己的神圣尊严的,召来的则是更多的吼叫、侮辱,最后竟被折磨而死。⑩至尊至严的宪法没有了,法治还能存在吗?赤裸裸地说过:“过去规定的东西,不管是国家的,还是公安机关的,不要受约束。”⑾我们现在都看到了,十年动乱给中国经济带来惨重的损失;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愚昧的年代给中国社会法制建设带来的巨大戕害。如果说,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就进行重点转移搞经济建设,现在我们的国力将强大得多;那么,我们在建国后就注重法制建设,公民的法治意识将也是具有世界先进性的。但残酷的历史,使人感到痛心,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国的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再次,现在我们的司法人员,尤其是基层司法人员,法律素质较差。司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应当是自发的,而应该是自觉的。这种自觉的法律意识,不是在社会实践中自发产生的,也不是靠一般号召能取得的,而是要经过一番刻苦学习的。可以这样说,一个不具有法律思想史、法制史、科学法理学、部门法学及科学政治学知识的司法人员,要具备自觉的法律意识,是绝对不可能的。就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无产阶段的理论,但无产阶级本身不能自发产生这一科学理论,而要靠先进知识分子从外部灌输进去一样,法治意识,也不是社会主义司法人员能自发产生的,而是有一个系统受教育的培养过程。关于过一点,西方司法人才的培养是颇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如,日本的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是不能直接进入检察官行列的,欲成为一名检察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且竞争相当激烈,每年约有两万多人报考,而仅有五百余名被录取,录取率仅百分之二。而后再进入司法研修所完成为期两年的学业:前四个月主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同时在教官的指导下,各自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志愿择定自己研修的专业;待专业确定后,便到各级法院、检察厅和律师事务所进行为期十六个月的司法实习。其中到法院实习八个月,到检察厅实习四个月,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四个月;余下四个月,则是回到司法研修所进行实结和参加毕业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检察官行列。所以,日本的司法官员法治意识是很强的。⑿再来看我国司法人员,法理学博士卓泽渊认为:“执法人员素质低的问题特别突出。执法人员本应是社会的优秀分子,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然而中国的现实却大打折扣。仅是执法人员的文化水平就足以令人担忧。许多执法人员仅仅是初中毕业生,有的甚至仅是小学生,尽管从事了执法工作,但其文化水平并未在原有基础上有多大提高。现有执法人员的来源,多为工作调入、军官转业和社会招干。不仅基础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法律知识也严重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未能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执法道德、执法公正和执法良心的培养......如此下去,法治将难以实理。”⒀卓泽渊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尽管现在司法人员通过各种培训,法律知识有所增加,但还是远为不够的。缺乏先进法律思想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法治意识,就不可能自觉地遵守法律,又何以能依法“治民”呢?!

由于上述原因,必然导致一些司法人员法治观念不强的结果,认为法是治民的,而不是治吏的。这种判断不仅有上述依据,而且政界也如此认为。2000年3月14日《检察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审议高检院工作报告时,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认为:“检察机关正在形成尊权的办案理念。”这则报导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检察机关尊权的办案理念只是在形成过程中,二是这种观点得到了高检院机关报的首肯。

法治意识不强,缺乏健全的守法观念,集中表现为司法人员执法违法现象严重。1998年第四期《半月谈·内部版》以“权威人士”抨击了这些严重的问题,该文说:“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办案不公、执法不严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甚至还很严重。极少数害群之马,贪赃枉法,侵犯群众利益,损害了政法队伍的形象。”1998年9月14日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教育整顿活动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说:据对30个高级法院1至8月统计,地方各级法院清退各种多收费827万元,清理赞助费5867万元;177个领导班子在清理整顿中被调整;检查纠正了一批存在问题的案子,各级法院共自查、复查出属于实体性错误的14993件;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各级法院共查处违法违纪干警4701人,其中13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在报告中说:教育整顿中,全国各级检察纪检监察部门共立案1337人,现已查清777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的73人;认真开展组织整顿和人员清理,已清理出受过刑事追究、劳动教养、开除党籍处分以及其他不适合做检察工作的人员1644人,已依照《检察官法》予以辞退、调离、免除职务以及作离岗培训处理的1153人;已复查各类刑事案件495467件,发现超越管辖范围立案或该立不立、不该立却立案的,错误逮捕的,该起诉不起诉、该抗诉未抗诉的以及程序严重违法等错案和处理不当的案件1454件,现已纠正1255件。上述中存在的执法违法现象,仅是在教育整顿中暴露出来的,尚未被揭露的,也肯定客观存在着。

从司法实践中看,司法人员执法违法现象,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特权思想尚有市场。以为执法者高人一等,了不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法压人,以势欺民,甚至吃拿卡要,八面威风,横行霸道。本文举典型一例。1998年7月22日凌晨2时许,有人冒充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局长何士宽之子给该局总机打电话,说何士宽儿子在莲花池酒醉,让车去接。局办公室副主任兼指挥中心主任于列海查明此事后报告何,何要于去查清打电话者。经查,将仍在打电话的市大庆路汽车修配厂临时工徐小军当场抓获。徐承认自己以前给何士宽办公室和家中打过一次欺骗性电话,愿接受公安机关处罚。何士宽在没有查实依据的情况下,指令于列海等人追查徐的幕后人。追查中,徐遭轮番毒打和逼供,曾两次自杀未遂,后编造出是受该市模范教师、优秀党员、市第七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申丰棋“指使”。何亲自传唤了申丰棋。申被办案人员非法关押刑讯17天,被毒打致伤,送医院治疗无效死亡。刑讯中,申曾被打招供,但死前留遗言全部翻供。期间,何听过于列海等人多次汇报;申妻被传唤拘禁6天;申内弟郭庆军被传唤拘禁11天;申邻居、市七中学生韦龙山被传唤拘禁3天,均不同程度被打致伤。⒁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在这些司法人员身上,表现得何其淋漓尽致。

二、生造证据,硬套法律。中华法系具有大陆法系的特点,即制定成文法来调整社会关系。所以,法学界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司法活动也就是根据“事实”的“找法”的过程。“法官对任何案件都应进行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大前提是一般法律,小前提是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结论是自由或者刑罚。”⒂真理向前再迈一步就成了谬误。某些司法人员出于种种目的,为了硬要处理某个人,明知法律难以对行为人行为进行调整,还是牵强附会,千方百计去搜罗“罪证”,挖空心思地用法律的紧箍圈去套当事人。法律变成了这些人手中的灵巧的工具。1997年10月14日《法制日报》第一版刊登了《堪以为戒——对武威’9211.8错案的调查》一文,披露了甘肃省武威市公安局办案人员违法办案酿成错案的事实。一些公安人员为了侦破一副食品商店被抢、值班员唐某某被杀案,竟不进行过细侦查,主观想象、大动干戈,刑讯逼供、指供诱供,迫使无辜者杨黎明、杨文礼、张文静“一致”供认,使前二人被一审判处死刑,后二人被判死缓。幸亏后来真凶在广西桂林落网而真相大白。该文深刻指出:“‘11.8’错案暴露出的问题很典型性,值得认真思考。此案原本不该办成这样的,如果我们的公安人员少点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多一点对人民群众(包括对嫌疑对象)负责的观念;少一点主观臆断,多一点刑侦科学知识;少一点执法犯法,多一点依法办事;如果我们的检察官和法官少一些先入为主,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只顾面子,互相迁就,多一些认真负责,互相制约,错案也许就不会发生了。”本来不构成犯罪,而硬是寻找刑律来惩罚之,也不为鲜见。据《法制日报》1998年1月15日第3版《无罪遭羁押,损失当赔偿》一文报导,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马某“一脚踢”承包了莱芜市钢城区企业集团汽车运输公司配件站。马某在承包经营期间,利用加价开发票和销货后不开发票,共得人民币67323.61元。马某于1995年3月和5月分两次共发给本站六名职工每人7000元,个人所得25326元。当地检察机关以贪污罪立案侦查,对马某拘留、逮捕,1996年6月11日提起公诉。钢城区法院以同罪判处马某有期徒刑十年。马某上诉,莱芜中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1996年11月1日,钢城区检察院又以同一事实以侵占罪提起公诉,钢城区法院以同罪判处马某有期徒刑五年。马某上诉,莱芜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本案属于经济承包合同纠纷,撤销原判决,宣告马某无罪,并于1997年2月4日将马某释放。本案虽然显属经济纠纷,但一些司法人员也要想方设法非用刑法来“整垮”马某不可。说重一点,法律在此时,简直成了玩偶。

三、重实体轻程序。这是一个司法界一致公认而又始终难以解决的老问题了。违反程序法的现象一再出现,其根源在于一些司法人员的法治意识不强,守法观念片面。总以为只要在实体权利上不侵害当事人,得到正确处理,程序上的规则能执行则执行,不能照办的,就抛到脑后,无所谓。如果说,随着实体法的完善,司法人员保障人权的观念有所加强,那么,程序法在一些人心目中工具色彩仍是相当浓厚的——尽管刑诉法作了重大修改。他们没看到,程序法恰恰正是为了更好地制约司法权力、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例如我们常可听到有的办案人员说:“刑诉法给了我们很多侦查手段,是我们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此话实在差矣。制定刑诉法的主要目的之一,乃是为了规范司法人员的行为,使其必须“按部就班”地行使职权。因为如果没有刑诉法的约束,我们惩治犯罪不是可以“为所欲为”,想出更多的办法,使出更多的招式吗,不是更有效率吗。刑诉法学者指出:“从现代国家的刑事司法价值观出发,诉讼手段的适用应该受到一定限制。这是保护公民合法权利、防止国家权力滥用的必然要求。”“为防止诉讼主体背离既定程序而专断独行、恣意妄为,还将既定程序规范化、制度化,视为不可逾越的界限。”⒃因此,程序法不仅仅是为了实体法而存在的,它有其独立的价值。由于一些司法人员没有认识到这点,办案中,刑讯逼供、违法取证、超期羁押等违反程序法的现象屡禁不止,有的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方面的案例,在新闻媒体中时常可见。关于司法人员重实体轻程序问题的严重性,从以下的数字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1998年1月至10月底,全国各级法院共复查各类案件441万件,实体错误的12045件,占复查案件总数的0.27%,属于超审限、管辖不当等程序性问题的73143件,占错案总数的85.86%。”⒄程序性错案占了绝大部分,不能不令人对司法人员轻程序的现状堪忧。无怪乎有的学者批评到:“轻程序法是中国历史的积弊,是中国现实的通病,是中国法治的障碍和大敌。”⒅司法人员应该正视这一问题,深刻反省,真正认识到:“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美国最高法院原首法官威廉.道格拉斯语)。

四、法外行为。对公民而言,“凡法律不禁止的就是许可的”;而对司法人员来说,“凡未经授权的都是禁止的”。然而现在,不少地方的司法人员、党政领导出于“善良”的愿望,为了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目的,大量做些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对一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变相的刑罚。如公捕大会(高检院早在1983年就予以反对,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捕”问题的意见》),将一些犯罪嫌疑人集中起来(不管是否过了刑事拘留的羁押期限),在众目睽睽下执行逮捕。又如公判大会,召集成千上万人,党政领导不是审判人员,却在台上唱主角,而审判长在一旁念刑事判决书。还有公开处理大会,将受刑事、治安处罚的人亮丑。有的甚至仍然在做游街示众的行为。这些极不文明的做法(既不利于教育被处罚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民众情感的亵渎:警戒他们、不信任他们),哪部法规定了呢?还不是“用法治民”的专制思想在作祟。其实,早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意大利刑法学者贝卡利亚就说过:“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因此,任何一个司法官员都不得以热忱或公共福利为借口,增加对犯罪公民的既定刑罚。”⒆种种法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违法现象。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载入国家大法之中,被党和国家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作为司法人员,首先必须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端正守法观念。否则,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就将受到严重影响。要端正司法人员的守法意识,作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要对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上把好关,即要把好进人关,疏通出口关。没有医学知识的人,绝对做不了医生。但没有法律知识的人,却可以做司法工作。这实在是人们认识上的一大误区。谁都知道,医生没有医术,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可能会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但人们却不知道,司法人员乃是治疗社会疾病的“医生”。缺乏法律知识这一“医术”,也很难治好社会之“病”,甚至会危害社会。所以培根说:“一次枉法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是水源。”我们应当象重视医生这个职业一样,重视司法人员的遴选。我们再也不能把司法机关作为安排一些干部的就业途径。如果仍象过去那样,无论有否法律专业知识,只要是国家干部,都可以进司法机关,那么,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就不可能跟上形势的需要,就不可能符合法治的要求。可喜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检察官法》和《法官法》及时作了修改,提高了任检察官和法官的条件,尤其是对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实施统一司法考试。今后应当做到:尽管人员的政治素质如何之好,凡是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一律不准进入司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同时,对一些确实不符合条件,不适宜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应当坚决地调离司法机关。只有这样完善用人机制,才能为确保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供客观保障,才能使司法人员具有健全的守法观念。

二是要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对司法人员的法律理论及司法工作,进行定期考试、考核。经考试、考核不称职的,应当下岗培训。经培训不合格的,一律辞退。以此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促使司法人员增强法治意识。作者在1999年1月2日《法制日报》第6版上看到一报导《法律考试不合格者,罢官——新泰市依法免除6名审判员职务》,讲的是山东省新泰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在1998年9月,对295名“一府两院”被任命人员进行法律考试,有6名审判员考试不合格,随后即被市人大常委会免除职务。作者对此举措,深以为然。对考试考核问题,现已引起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每五年逐级对检察干警进行一次任职资格考试考核,合格者方能继续从事检察工作。检察官晋升、助理检察员拟任检察员,应当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的进行考核,根据考试考核结果决定是否予以晋职晋级。”今年,高检院部署在全体检察干警中进行素质考试,便是对该意见的具体实施。建立、完善并切实执行这一制度,检察官的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改进。

三是十分重视法律教育工作。如同上面所说,司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守法观念,无不与其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关,而法律知识浩瀚无穷,并且不断更新。因此,对司法人员的法律教育工作,需不断加强。尤其是从中国司法队伍现状看,更应扎扎实实地抓好这一工作。而且,教育的重点,应当从学历教育为主,转到以素质教育为主上来。浙江省检察院最近开始实施“‘一五三’人才培养工程”,是一项十分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举措。每位有志于从事司法工作的人,都应当抱有对社会、对法律、对事实、对他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愤学习,不断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努力增强法治意识,清除不健康、不科学的执法思想,端正守法观念,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社会的司法工作者。

当然,增强司法人员的法治意识,端正守法观念,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正视这一问题,扎实有效地采取各种方法,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

注:

①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611-612、630页。

②卓泽渊《以身作则:法治对官员的要求》,载1999年6月24日《法制日报》第3版。

③焦洪昌《法治与财产权》,载1999年5月27日《法制日报》第7版。

④拉德布鲁赫(德):《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96页。

⑤参见华东政法学院系列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丁凌华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页。

⑥参见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第53-54页。

⑦《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07页。

⑧⑨参见蔡定剑著《历史与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1、106-108页。

⑩见《红色风波中的交锋与较量》,曾繁正主编,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423页。

⑾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128页。

⑿江礼华主编:《日本检察制度》,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169页。

⒀⒅卓泽渊著:《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78-279、257页。

⒁聚斌著:《反贪公告——大牢里的100名公安局长》,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24页。

⒂⒆贝卡利亚(意):《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1页。

⒃左卫民著:《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31页。

守法范文篇5

一、活动目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总体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努力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宣传重点

(一)突出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定的理念和原则,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努力使干部群众充分相信宪法、礼敬宪法、尊崇宪法,主动运用宪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系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紧密结合我镇各项工作实际,结合各社会群体的实际需求,突出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大力宣传约束权力、保障权利是法治的要旨和精髓,努力让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成为镇村干部的自觉行动。

(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法治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机结合,在以法治的力量推进道德建设,以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法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各项法治实践中。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我读宪法”活动。巩固“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成效,倡导国家工作人员全面深入学习宪法文本。开展宪法专题学习、宪法宣誓活动,大力宣传宪法,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带头依法办事。

活动时间:2015年全年

(二)开展宪法进公共场所活动。在公共活动场所摆放宪法文本,充分利用法治社区、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及各类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公共设施,广泛开展宪法宣传,努力使宪法抬头看得见、用时找得到。

活动时间:2015年4月至8月

(三)开展“法律进家庭”之“宪法进万家”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组织“红马甲”法律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开展宪法知识宣传,组织多形式的宣讲活动。

活动时间:2015年5月至12月

(四)继续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开展学校宪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培育青少年的法治信仰。

活动时间:2015年4月至12月

(五)利用重要节点、重大活动开展集中宣传。组织策划开展好“江淮普法行”、“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月、宣传周以及法律颁布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把“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推向高潮,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活动时间:2015年全年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推动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载体,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与日常普法工作紧密结合,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效。

守法范文篇6

抓宏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市工作五年规划

依法治市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基层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部门依法治理等各个层面。要按照惠州市2006年至2010年依法治市工作规划的要求,认真抓好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落实。要积极履行好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指导等职责,从宏观上加强指导,把握大方向,整体推进,督促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认真完成依法治市工作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抓重点,大力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第一,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第二,坚决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完善规范性文件统一审查备案、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复议审理、行政复议责任追究等制度。第三,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依法行使司法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公正、权威、高效、廉洁的司法管理运行机制。

抓难点,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县(区)、镇(乡、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村民小组四级调处网络建设,完善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的综合功能,引导干部群众把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的首要选择,综合运用多种调处手段,依法、依规、依理、依情调处矛盾和纠纷,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健全投诉受理制度、信访听证制度、回访制度、督查专员制度和信访工作问责制等,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抓基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要围绕“五五”普法规划的组织实施,认真抓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决议的贯彻落实。要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教育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全面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化解矛盾的能力。要创新普法教育形式,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六进”活动。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氛围。

守法范文篇7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守法普法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是做好守法普法工作的前提条件,我单位把普法守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贯穿到守法普法的各项工作之中,一是进一步调整充实守法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守法普法各项工作。形成分管领导督办、责任科具体抓落实、相关业务科室分工合作的整体联动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落实权责统一、及时有效、普治并举、条块结合的工作原则。二是制定印发了《县卫健系统2020年度“七五”普法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卫健系统守法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要点及具体要求,为做好全年工作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责任。三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原则,督促卫生执法队伍认真落实普法工作职责,并形成全年工作计划,上报局机关审核备案,按要求落实执法大队第一普法人职责。

(二)加强教育,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州卫健委关于印发《全州卫健系统2020年度“七五”普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及《中共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办公室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任务清单〉(修订)的通知》要求,结合卫生健康系统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医院”活动。一是积极组织各医疗机构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真正做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卫生健康发展。二是深入学习宣传了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论述,大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进一步保障我县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知法、守法。三是按照州卫健委印发《州卫健系统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和有效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立即响应,广泛开展了民法典普法工作,不断提升了依法行政能力,推动了卫健系统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四是深入学习宣传卫生健康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卫生法制意识和法治工作水平。2020年,县卫生健康系统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国际护士节”“中国医师节”“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主题宣传为依托,结合“法律八进”活动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行动,深入学习宣传与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及卫生相关业务知识,增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同时,利用“送卫生下乡”、“结对帮扶”“同心同向”等活动,积极向农牧民群众及结对帮扶对象及结对僧尼宣传与健康切身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法》、《医疗纠纷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020年,我系统共计开展相关普法宣传活动7场次,272人次参加,医务人员宣传教育覆盖率达88%。

(三)强化报送,全面落实“以案释法”工作本年度我系统共计查处违反《护士条例》案件1起,已按“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报送工作要求上报相关单位,并结合违规案例,围绕事实、证据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释法说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法宣传教育有效融入执法全过程,形成普法与司法执法良性互动。

(四)深入推进行业内依法行政。一是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按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制度,明确了执法人员要求通过文字、音像记录等方式对执法程序、调查取证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记录;配备新型行政执法记录仪,推进全过程记录执法工作。二是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定并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事项目录及法制审核流程等重要制度;对案情重大复杂、涉案金额较大、对行政相对人权益产生较大影响的行政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做到“一案一卷一审”、办审分离,预防执法过错发生,提升了行政执法公信力。

二、存在问题

我单位始终坚持党的精神为指导,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普法用法宣传教育工作,但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一是普法工作创新力度不够,普法方式传统单一;二是系统内部个别单位对普法守法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三是普法工作考核奖惩机制还不够完善。

守法范文篇8

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题目是: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律”是具体的规则,条文。“法”、“律”结合起来,组成了这个社会中神圣的词语。古罗马的西塞罗曾在《论法律》中说道:“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律同样也会进一步完善,因为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是要依靠法律才能稳步的前进。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学法,懂法,用法,不犯法。才能像法国的泰·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中说的那样:“这些神圣的法律,已被铭记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我们的神经里,灌注在我们的血液中,并同我们共呼吸;它们是我们的生存,特别是我们的幸福所必需的。”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假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实事求是地讲,“遵纪守法”四个字还远没有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应该说,我们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虽然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国家尚需时日,但却并不缺少建立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传承。

民众对法纪是忠诚的,他们甚至希望像苏格拉底那样用生命去追随自己心中神圣的法律。古希腊雅典的“当权者”以对神不敬等罪名逮捕了苏格拉底并判他极刑。临刑前,他的弟子们决定帮他越狱,而且一切都准备妥当。但苏格拉底却说:“我的信仰中有一条就是法律的权威,既然法律判处我极刑,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遵守。”苏格拉底最终带着对法纪的忠诚含笑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思想却流芳百世。

在大多数国人来看,苏格拉底确实有点迂腐,既然法纪本身不公正,那为什么还要服从呢?有人认为,由于人们的道德准则与正义原则并不完全一致,也就必然存在意见分歧与矛盾。因而,为了建立良好社会秩序,人人都应当遵纪守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中国,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制定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基本意志,我们更应当自觉遵守和维护。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不仅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了,而且“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也真正成为一种被全社会广泛认同、自觉追求的公共时尚时,中华民族的实力才能软硬兼备,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从国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层的规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产物,都是为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遵从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尚之举,必将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同。这应该是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所追求的荣誉所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倘若没有法纪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十年“”,社会动乱,民主与法制遭到疯狂践踏,党纪、政纪、军纪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荡然无存,正常生产、生活无法进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连国家主席的人身自由与生存权利也得不到基本保证。这种“史无前例”的混乱无序状况,破坏了社会的安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巨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而深刻。今天,我们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进一步告诫人们,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军队,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须臾不可没了法纪的规范,须臾不可乱了正常的秩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在民主法治的背景下,违法乱纪就是践踏民意,危害社会。有人似乎觉得违法乱纪可以捡便宜、捞好处,所以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甚至沾沾自喜于钻一下法纪的空子。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玩火行为。那些最终被绳之以法的人,在最初都毫无例外地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超越于恢恢法网,乃至为自己的违背法纪而骄傲。当正义的宣判来临之际,他们才开始悔恨、自责,留下了多少以警后人的教训!如果当初多一点遵纪守法的光荣感,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又何至于此!公务员之家:

守法范文篇9

一、活动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总体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努力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我读宪法”活动。

倡导卫计人员全面深入学习宪法文本,各机构年度至少开展1次宪法专题学习。开展宪法宣誓活动,大力宣传宪法,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带头依法办事。

(二)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一是制定学法计划,定期开展学法活动;二是编制全年普法计划;三是全年安排二次以上法律讲座;四是开展执法实践活动。五是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把“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推向高潮。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局“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领导小组。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围绕主题和宣传重点,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筹划,认真部署实施法制系列宣传活动,注重活动实际效果。

守法范文篇10

一、活动主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社会普通开展宪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法治XX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宣传重点

突出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系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

三、任务安排

1、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法律教育。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2015年要开展一次宪法专题学习,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我读宪法”活动,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带头依法办事。

2、大力推动宪法进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摆放宪法文本,充分利用法治公园、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以及各类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移动电视等公共设施开展宪法宣传,努力使宪法抬头看得见、用时找得到。

3、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宪法法律宣传与“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深入融合,把宪法精神、法治元素,融入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设法治讲座,论坛,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文化活动。

4、加强青少年宪法法律教育。要充分利用法制课堂和社会实践,组织开展中小学“宪法晨读”、“宪法主题班会”和听政、演讲等活动,着力培育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培育青少年的法治信仰。

5、广泛开展媒体法治宣传。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开展宪法法律宣传。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新应用开展普法宣传。

6、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充分利用法律颁布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集中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策划开展好“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把“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推向新高潮。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