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编辑器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7:14

公式编辑器

公式编辑器篇1

1、在Windows10系统打开控制面板,然后点击卸载程序图标,在打开的卸载程序窗口中,我们右键点击Microsoft Office2010的设置项,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更改”菜单项。

2、接下来就会打开Office2010编辑窗口,在这里选择“添加或删除功能”选项。在打开的安装选项窗口中,我们找到“公式编辑器”设置项。

3、接下来点击前面的展开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我们选择“从本机运行”菜单项。接着Office2010就会打开配置进度窗口,待自动配置成功就可以了。

(来源:文章屋网 )

公式编辑器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 符号编辑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92-01

数学的文字编辑中经常要用到一些数学符号,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学符号的编辑修改,那么无论是自己打印一套数学题还是做课件的文字编辑都将不再是难题。现以WORD为例,探讨一下如何使用WORD公式编辑器编辑数学公式。

1 使用WORD中的插入公式功能编辑数学公式

对软件的要求是在OFFICE的安装中需要安装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打开WORD文档后,选择“插入”菜单,选择“对象”选项,后弹出“对象”卡片,选择“新建”中的“Microsoft公式3.0”,点“确定”按钮。

完成上述工作后会弹出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以下简称“公式”),如图1所示,对高中数学中的大部分符号、公式都可以用它来编辑完成。编辑器共分19个模板,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有“关系符号模板、运算符号模板、集合模板、希腊字母模板、围栏模板、公式和根式模板、上标和下标模板、求和模板”等等。现在以其中的“公式和根式模板”和“上标和下标模板”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公式的使用。

在这段文字中即有根号又有分式。选择插入公式后先在公式中写入“=”,然后选择“公式”中第二行第二列中的“分式和根式模板”,选择其中的二次根号在根号下写入“3”,然后利用键盘的向右键,将光标移出根号外,继续下一步编辑。接下来是三角函数sin的写入了,可以通过键盘,也可以在公式编辑器中选择,在此不再赘言。然后就是括号里而的分式的写入了,这里选择的依然是“分式和根式模板”,不过不再选择根号,而是选择分式模板中的按钮,然后在分母位置键盘写入“6”,分子位置,在希腊字母(小写)模板中找到“”,分式“”录入完成,后面的公式编辑可按上述方法逐一完成。

WORD公式编辑器是一款比较灵活的工具,可以根据需要多层嵌套。比如上面例子中的根式,可以在光标位置写单个数学“3”成,也可以写入“―1”成,也可以在根式中写下几层根式如,同理,分式也可以嵌套多层,如,,。

2 在数学公式的编辑中,一些简单的编辑,可不用公式编辑器,直接使用WORD中的文字编辑来实现

(1)上、下标的编辑。上、下标的使用在数学公式中极普遍,平方、数列等的编辑经常用到这些内容。

现以实例说明在数学公式中如何应用WORD中的上、下标的编辑功能。例如:编辑以下文字“数列{an}中,a1=2,an+1=2an+2n+1,则an=”,这里没有根式、分式等,涉及的只是上标和下标的问题,可以利用WORD中的“格式”菜单来实现。先输入“an”,然后选中“n”“”,再利用菜单,选择“格式”“字体”,在“字体”卡片中选中“下标”后点确定,“an”编辑完成,上标的编辑与下标的编辑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在最后选中“字体”卡片中的“上标”即可。

(2)在数学公式中还要经常用到的有希腊字母、数学符号、单位符号、数学序号等等,这些符号如果用“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卡片可以找到,但是“符号”卡片中的内容比较多,查找起来不方便,如果利用输入法中的软键盘实现这些符号的录入,就会方便许多。首先输入法选择中文输入法中的一种,然后开启软键盘,在软键盘上单击右键选择所需的符号集即可。图2列出了一些常用的符号集,根据所需,点取即可。

参考文献

公式编辑器篇3

基于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的可重配置PLD(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出现,为系统设计者动态改变运行电路中PLD的逻辑功能创造了条件。PLD使用SRAM单元来保存配置数据。这些配置数据决定了PLD内部的互连关系和逻辑功能,改变这些数据,也就改变了器件的逻辑功能。由于SRAM的数据是易失的,因此这些数据必须保存在PLD器件以外的EPROM、EEPROM或FLASH ROM等非易失存储器内,以便使系统在适当的时候将其下载到PLD的SRAM单元中,从而实现在电路可重配置ICR(In-Circuit Reconfigurability)。

本文介绍笔者设计的PLD ICR控制电路,它不但线路结构简洁、开发容易、体积小、成本低,并且在图2介绍的ICR控制电路中,其存储PLD配置数据的FLASH存储器采用并行总线,交换速度较快。然而PLD配置数据较大,通常都在数十千字节以上。如何提高图2介绍的ICR控制电路的配置速度,使系统上电后的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配置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软件设计上的一个重点。

1 基于SRAM的可重配置CPLD的结构与原理

早期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大多采用紫外线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PROM)和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方式。如GAL系列、EPF7064、EPF7128等。由于其结构简单、规模小,只能完成简单数字逻辑功能。此后,出现了一类结构上稍复杂的基于SRAM存储器的可编程芯片,即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它能完成各种数字逻辑功能。

采用这些结构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有ALTERA公司的FLEX、ACEX、APEX系列,XILINX公司的Spartan、Virtex系列。多年来,ALTERA公司一直致力于CPLD的开发。近几年,该公司又推出了很有竞争力的CPLD器件,即灵活的逻辑单元阵列的FLEX(Flexible Logic Element Matrix)系列产品。相对于其它一些厂家的FPGA产品来说,ALTERA公司的FLEX系列产品有其独特之处。这主要表现在高密度、在线配置功能、高速度和连续式布线结构等方面。

查找表LUT(Look-Up-Table)是基于SRAM的可重配置PLD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UT本质上就是一个RAM。目前CPLD中多使用4输入的LUT,所以每一个LUT可以看成个有4位地址线的16×1bit的RAM。当用户通过GDF原理图或VHDL语言描述了一个逻辑电路后,CPLD开发软件会自动计算逻辑电路的所有可能结果,并把结果事先存入查找表。这样,当多信信号进行逻辑运算时就等于输入一个地址进行查表,找出地址所对应的内容,然后将其输出即可。

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配置原理

首先在开发软件MAX+PLUS II的ASSIGN菜单下选择将要采用的基于SRAM的器件名称。经过编译、优化、逻辑综合、仿真等步骤达到设计要求后,软件会自动产生一个编程文件(扩展名为.SOF文件)。对于基于SRAM工艺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如ALTERA的所有FLEX、ACEX、APEX系列,XILINX的Sparten、Vertex系列),由于SRAM存储器的特点,掉电后数据会消失,因此在调试期间可以采用并口ByteblasteMV下载电缆多次重复配置PLD器件。当电路设计成功,调试完成后,需要将配置数据烧写固化在一个由ALTERA生产的专用EEPROM(如EPC1441)中。上电时,由这片配置EEPROM先对PLD加载数据,几十毫秒后,PLD即可正常工作。

CPLD器件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首先是上电配置状态(Configuration Mode),将编程的数据装入CPLD器件的过程,也可称之为构造;然后是初始化状态(Initialization Mode),在配置完成后,CPLD器件复位内部各类寄存器,让I/O引脚为逻辑器件正常工作做准备;最后是用户状态(User Mode),指电路中CPLD器件正常工作时的状态。

ALTERA公司具有ICR功能的PLD器件有FLEX8000、FLEX10K、APEX和ACEX系列,它们的配置方式可分为PS、PPS和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等方式。PS方式因PLD与配置电路的互连最简单,对配置时钟的最小频率没有限制而应用最广泛,因此在ICR控制电路中通常采用PS配置方式来实现ICR功能。

被动串行(PS)配置方式:在该配置方式下,由ByteblasteMV下载电缆产生一个由低到高的跳变送到nCONFIG引脚脚复位PLD,然后将配置数据送到DATA0引脚,直到CONF_DONE引脚变为高电平。图1是PS配置方式的时序图。CONF_DONE变成高电平后,DCLK必须多余十个周期来初始化该器件。器件的初始化由下载电缆自动执行。在PS方式中没有握手信号,所以配置时钟的工作频率必须低于10MHz。在多器件PS配置方式中,第一片PLD的nCEO引脚级联到下一片PLD的nCE引脚。在配置完第一个器件后,nCEO输出为低,使第二个PLD器件的nCE有效,开始对第二块器件进行配置。

3 用WINBOND78E58单片机配置可编程逻辑器件

用单片机配置可编程逻辑器件与上述PS配置方式原理一致,只需模拟PS配置方式中DATA0、DCLK、nCONFIG、CONF_DONE、nSTATUS引脚的配置时序,将配置数据串行移入PLD。配置引脚的功能如表1所示。

公式编辑器篇4

第一台plc产生的时间是1969年,美国数字化设备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DP一14),在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后,效果显著。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此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和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

(来源:文章屋网 )

公式编辑器篇5

关键词:局域网;广播电视系统;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TN93/9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258-01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广播电视技术部门必须抓住这一主题,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台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存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局域网的应用开辟了新天地。

一、 电视领域的非线性编缉网络系统

电视台非线性编缉网络系统主要由素材存储器(FC磁盘阵列)、2台上下载实时非线性编辑工作站、1台上下载实时复杂非线性编辑工作站、5台无卡编辑工作站、1台网络配音工作站、FC交换机、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等组成.

该非线性网络系统采用以FC(存储系统)网为主和以高速以太网(Ethemet)为辅的双网结构,其中FC网传输广播级视音频数据流,以太网传输高压缩比素材、素材信息以及网络控制信息。为保证广播级视音频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FC的数据传输效率,采用交换式FC结构,完全保证每个有卡工作站站点的数据传输带宽。以太网采用星型结构,各工作站的单点故障不影响系统的运行,所有工作站均通过吉位交换式以太网相连。为了保证服务器的数据传送能力,服务器通过以太网吉位端口连接,其余工作站则独享100M的以太网带宽,每个工作站能分别实现各自的功能并且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协同作业。

本系统主要承担电视台的新闻、专题、广告等节目制作任务,通过上下载工作站将拍摄的各种资料带上载到网络存储系统中,制作完成的节目通过上下载工作站进行节目的下载。上下载工作站是一套完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于在粗编时没有编辑完成或无法实现的一些特技,可以在上下载工作站上继续进行编辑或包装,完成后统一下载。

复杂编辑工作站既是一台上下载工作站,又是一台具有丰富节目制作手段的配置非常完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它在网络中主要实现一些对节目效果要求很高的节目的编辑制作。通过它可以实现画面的实时输出,可以实现多种特技效果,支持同一信号源不同压缩比的素材的采集,支持基于网络数据库的素材管理,有专门的软件支持“联机编辑”,根据EDL进行自动串编。

无卡工作站其实就是一台功能比较齐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它不能实现视音频的输人输出,但可以通过软件方法实现有卡工作站上可以实现的功能,通过调用高压缩比的素材进行视频剪辑制作、各种特技编辑、字幕创作、配音等等,剪辑完成后将生成一个编辑决策表(EDL),并将它存储于服务器上,供有卡非线性编辑系统调用,进行节目的优化或包装。对新闻节目还要进行送串编,生成节目串编单并通过以太网络送到服务器,供下载或播出。

配音工作站主要是实现电视节目的配音工作。通过它可以实现音频的插入、覆盖、修改以及音量调整的功能。配音通过配音工作站进行采集,生成相应的音频文件关联到相关的节目标题下。

服务器的作用是通过网络按需要为客户机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共享文件系统、共享数据库系统、共享硬件设备、应用程序分布、通信服务等应用服务,并可对整个网络环境进行集中式管理。

二、广播领域的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

电视台的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承担着广播电台节目的录入、剪辑、制作、监制、传输和播出等任务。系统由3个编辑站、1个编排站(兼作直播延时系统)、1个审听站、1个服务器、2个播出站(其中1个为备用站)、交换机和GPS时钟校时系统等组成。

工作站共有6个模式:备份、备播、编排、播出、管理和录音,选择不同的模式可以进入相应的功能。通过录音模式可进行节目采集、录入、剪辑制作;选“编排”可编排出每天的节目;选择管理模式进行录音、广告、编辑等查询,还可进行权限管理、审听等;选择“播出”则进入播出模式,播出模式又有手动播出、锁定自动、组播、选播、点播、直接调用、直播锁定和以周为循环等模式。

三、 办公领域的网络系统

办公网络系统由服务器、局机关各部门的工作站、打印机、10/100 M自适应交换机以及光纤收发器等组成,同时通过地区广电系统SDH环网与外部连接.

它主要承担办公、写稿、编稿、审稿等文字处理,内部通过资源共享,提供播音提词、打印资料、存储电视和广播稿等功能,同时通过外部连接接收有关部门电子邮件、向上传递新闻稿件、上网查找资料等。

四、 网络的不足与升级发展思路

我们的非线性编辑网络是在原有几台单机非编基础上改造升级而成的,使用了原机的Digisuite LE卡和套卡,因而采用M-JPEG编解码技术。M-JPEG编解码技术成熟,在非线性编辑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电视行业认可的一种视频压缩方式,可以实现精确到帧的编辑,并可实现复杂的三维特技实时制作。但M-JPEG编码无严格的统一标准,在某种非线性系统所采集的视频数据不能在不同厂商机器上直接使用,不能实行真正的资源共享,节目保存不方便,成本高。而MPEG-2是一个国际标准的视频压缩格式,可以说MPEG-2编码格式是电视台录、编、播、存储、传输的最佳选择,因此在今后MPEG-2编辑技术及相关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在不动目前系统网络构架的情况下可进行系统全面升级,同时与硬盘播出网络系统相连接。

公式编辑器篇6

但是,在拥有高清摄像机之后,我们却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很多尴尬问题,观看、编辑、存储都不能像标清时代那么方便,甚至很多人又将这些高清影像转成标清的内容!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由此否决高清,还是一起来着手解决吧。

在电脑上观看是主流

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拍完之后的观赏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显然,我们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在摄像机上看一下就可以了,至少应该接到高清电视机上直接欣赏。但如果说你还是在用AV端口的、或者S端口观看高清视频,那可真是“暴殄天物”了,怎么说,也该采用分量线吧。当然,最完美的还是通过HDMI端口直接连接,这才是为高清视频量身定做的最佳选择。在如今的高清摄像机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配有HDMI端口,仅有早期的一些HDV机(比如佳能HV)在设计之初因为没有标准,或为了节约成本,HDMI端口被忽略掉了。

美中不足的是,尽管全高清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机的价格不断下降,已经进入很多家庭,观看自己拍摄的高清影像也比较方便,但相比主流的47英寸全高清电视机动辄一万甚至两万多元的价格,22~26英寸的液晶显示器就便宜多了。如果显示器自带DVI接口,我们只要通过一根HDMI转DVI数据线,甚至不用主机,就可在书房或者卧室中观看,而不用像在客厅那么颇显阵仗了。因此随着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纷纷跳水,在电脑上欣赏高清格式的视频成为了大部分人的选择。

如果是硬盘和光盘或是闪存式高清摄像机拍摄的高清视频,可以直接复制到电脑上,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个单独的文件,只要通过USB 2.0连接线或者读卡器,直接拷贝到电脑上就可以了。相对来说,最早出现的磁带格式的HDV数码摄像机要麻烦一些,需通过1394卡将摄像机同电脑相互连接,再使用其他公司的软件将视频采出。也可以用HDVSplit这种小软件直接采集HDV格式的视频,保存的文件格式为M2T,20分钟左右大概为4GB,基本上跟之前的DV-AVI格式大小相当。

对于HDV的M2T文件格式的高清视频,我们常用的暴风影音Media Player Classic以及韩国的Kmplayer均可以流畅观赏。但是,AVCHD M2T格式的高清视频通用性不太高,需要安装随机所配光盘中的软件,比如索尼公司的Picture Motion Browser。相信这是因为AVCHD格式还问世不久的缘故,假以时日,支持直接播放的软件也一定会越来越多。

视频在电脑上看的时间一长,有些朋友可能会对视频的部分内容不太满意,如果能将分散在各处的视频连接在一起,加些特效和转场,配点音乐,再上一些字幕,变成一个完整的高清片,该是多棒的一件事情!说做就做,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高清的视频片段究竟要怎么编辑。

好在由于HDV出现得比较早,因此现在大部分软件的最新版都对其支持得比较好。比如Apple、Avid、Canopus、Pinnacle System、Sobey、Ulead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厂商旗下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都可以完美支持HDV的采集。当然,软件的使用也因人而异,以下就简介一下这些大家常用的后期编辑软件。

Canopus(康能普视)EDIUS NX for HDV

这是Canopus公司提出的Windows操作平台的解决方案,采用硬件板卡结合软件套装的捆绑方式,使用中间高效文件(也支持原始MPEG2IBP文件编辑)的编码方式,具有自带高清/标清分量输出,连接高清监视器/电视机的特点。Canopus是最先提供高清视频输出的HDV非编提供商,EDIUSNXforHD具有很好的性价比,拥有实时多格式、NTSC制和PAL制的混编功能,兼容性很好。

Pinnacle(品尼高)

在索尼推出数字高清数码摄像机后,Pinnacle就推出了一整套关于商用和家用的HDV高清编辑方案。针对家庭用户,品尼高推出7Studio Plus 11视频编辑软件配合采集卡的捆绑销售方式,它秉承了以往Studio系列软件的优点,整合更多实用的功能,如实时预览、抠像、画中画等,特别是支持HDV高清编辑。作为第一款支持HDV高清视频编辑的消费级视频软件,品尼高Studio Plus 11为用户提供了一整套的标清和高清视频解决方案。通过品尼高Studio plus 11软件,即使是没有多少电脑基础的用户,也可以做出专业的影片与朋友分享。

Adobe

Adobe公司的Premiere系列后期处理软件可以说是Windows平台下最流行的编辑软件。在索尼推出HDV后,就及时推出了Premiere Pr01.5+HDV升级补丁及Premiere Pr01.5+CineForm AspectHD插件两种解决方案,而现在只要PremierePro 2.0就可以了。同样采用中间高效文件的编码方式,借助双头显卡,还具备在第二台显示器上全屏预监的功能。

Ulead(友立)

Ulead开发的软件是完全针对中低端消费者的,界面具有很好的亲和力。从HDV刚推出时的MediaStudio Pro 7+HDPlug-in 2.0的解决方案,到后来的绘声绘影11,对HDV的扩展性都非常好。

苹果(Apple)

针对HDV的特点,苹果公司推出了三套HDV编辑解决方案:第一方案是用iMovie HD编辑,第二方案是Final CutExpess HD编辑,第三方案是Final Cut Pro HD+Lumiere HD插件编辑,它们均采用中间高效文件编码方式,支持一键切换到电脑显示器全屏预监,在苹果的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都可以用。

对AVCHD格式来说,编辑就不那么容易上手了。虽然这种基于MPEG-4 H2.64优化压缩的视频格式拍摄出来的视频质量明显优于MPEG-2压缩的HD高清格式。但最困扰大家的问题也出现了,支持M2T编辑的软件不是太多,而且基于MPEG-4E,缩的视频编辑对于电脑配置不是太高的用户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不过,我们可以利用“桥接”的办法,让绘声绘影和Premiere Pro直接支持编辑AVCHD的M2T文件。不过先要安装终极解码器、EDIUS Pr03以及TMPGEnc4.0 XPress。其中,终极解码器可以对M2T文件进行解码,EDIUS Pro3里有公认 最佳的HD编码。这时用TMPGEnc 44.0 XPress就可以把M2T文件导入,然后设置成EDIUS的HD编码输出为AVI。而AVI文件就很容易和方便地被绘声绘影和Premiere Pro识别和编辑了。

采取这个方案颇具优点,就是对电脑配置要求不太高,而且转换速度较快,转换成无损压缩的AVI,视频质量也无可挑剔。最重要的是,最终转换完的格式易于被各种后期软件编辑和使用。

但需要注意一点,AVI文件是M2T文件大小的8倍,这对硬盘是个重大考验。也就是说1分钟120MB的视频最后有1GB,一个小时有60GB。好在如今大硬盘基本上也是“萝卜价”,320GB的硬盘也仅500多元,对于想体验AVCHD的用户来说,这个投资还是必需的。

当然,如果对AVCHD编辑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也可尝试下Nero 7。它授权给用户借以编辑从AVCHD便携式摄像机或者其他视频源获取的视频文件,用户可以自行为文件添加菜单、创建章节、编辑并且编码成AVCHD格式。通过Nero7,用户创建的多媒体内容可以直接在消费者的设备上播放,比如PlayStation 3和其他蓝光播放器。

现在,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就编辑而言,高清视频和标清视频的差异并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电脑配置的要求比后者高很多,而且后期压缩渲染处理所占的时间也要长不少。不过,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以后编辑高清视频也是件十分轻松愉悦的事。

保存是个问题

视频处理完成之后,当然就是要保存我们所编辑好的高清片源。对大部分家庭用户来说,可以将编辑好、并生成M2T格式的文件刻录成DVD数据光盘保存,也可以转换成WMV-HD文件,这个M2T或WMV-HD文件可以在电脑上,或专门的高清媒体播放机上配合高清电视机播放,也可以在蓝光和HD DVD高清碟机普及后,再直接刻录成高清视频格式。

如果是想刻录成DVD,对HDV来说有2种选择:将生成的M2T文件通过TMPGEnc 4.0 XPress压缩进行格式转换,直接刻录成标清DVD格式与别人分享(这个转换时间很长,但效果很好,实践后自然就会明白);还可以重新以DV格式采集成AVI文件,1个小时约12GB大小,再进行标清格式的编辑和刻录。这其实就是把高清机当标清机用,但时间比上面快很多,图像效果当然也会打些折扣。

此外,HDV高清摄像机还有一项AVCHD高清摄像机所没有的优势――可以支持高清回录到磁带中,这也为大家保存高清提供了另一种方式。

H.264―枝独秀

编辑好的高清视频,除保存之外,网络分享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在目前互联网上的多是高清电影,它们大都采用了比较常见的高清视频格式,主要有MPEG 2、MPEG 4、H.264以及WMV-HD四种,其中720P和1080i格式的高清视频使用最普遍。

MPEG 2格式的HDTV文件多数是一些高清电影,一般采用.mpg、.tp和.ts为后缀的HDTV,文件为MPEG 2压缩;MPEG 4多用于HDTV-Rip上,它把原有的HDTV文件按照比例缩小到一定的尺寸,以减少文件的大小,同时画面效果不低于DVD,以此来寻求一个画面效果和文件尺寸的平衡。而采用MPEG-4压缩的视频文件一般后缀名为.avi。

WMV-HD由微软公司所推广,由于WMV-HD有很高的压缩率,很快就成了HDTV视频压缩格式中的后起之秀。现在采用WMA-HD格式的HDTV文件在网上随处可见,一般采用,wmv为文件后缀名(微软官方网站上的高清电影预告片均采用这种格式)。以一部普通电影的时间长度来计算,.wmv文件会有4GB以上,而同样时间长度的.tp和.ts文件则达到了8GB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GB。

这里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是H.264格式的文件。喜欢高清视频的朋友对H.264肯定不会陌生,H.264/MPEG-4 AVC(H.264)是1995年自MPEG-2视频压缩标准后最新、最有前途的视频压缩标准。相对MPEG-4Part2而言,H-264标准在同样的图像质量情况下,编码效率提高了30%~40%,相应地节约了至少30%的网络带宽,目前的很多蓝光高清电影和HD DVD高清电影都转成了这种格式在网上流传。在当今网络带宽越来越宝贵、用户对高清需求又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采用H.264标准成为在有限带宽下满足用户需求的鱼和熊掌可兼得的方案。

对电影预告片有兴趣的朋友,一定对苹果网站的Movie Tailers上大量供下载的MOV格式的文件记忆犹新,而最近其推出了大量基于H.264格式压缩的MOV电影预告片,分辨率从480P~1080p不等,对于高清爱好者而言,这样的内容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公式编辑器篇7

关键词:高清系统 非线性编辑 磁盘阵列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73-01

下面就HDV高清系统进行进一步详解:

1、HDV高清标准

HDV是一种基于miniDV磁带记录高清视频的标准,俗称小高清,HDV标准是由Canon、Sharp、Sony及JVC四家公司在2003年9月3日联合的,并得到很多相关公司(包括大部分非线性软件制造商)支持。

非线性编辑机的核心部件是非线性编编卡,随着HDV高清标准的陆续出现,各非编卡生产厂家也纷纷推出支持各种标准的HDV高清非编设备。新近推出了HDV高清非编系统Avid Liquid Pro V7和Matrox公司推出了RT.X2非编卡都支持HDV高清,以及标清DV。相比较而言尼高公司出产的非线性编辑机对HDV的编辑效果最好。

作为一套成熟的专业HDV解决方案不仅需要一流的摄录设备,同时也要与非编系统的结合应用。凭借Sony专业HDV产品的出色表现和一贯的合作态度,已经为其赢得了众多合作伙伴的通力支持。利用Sony的专业HDV解决方案,用户不仅可以轻松进行高清影像的摄录,更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爱好以及预算选择相应的非编系统对录制内容进行功能丰富的编辑与处理,从硬件到软件完美呈现你的创作灵感。

在高清时代即将到来之际,为众多行业用户提供高性价比、高质量的高清制作解决方案,是众多专业HDV产品问世的主要原因。下面介绍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A:Canopus EDIUS NX for HDV

类型:硬件板卡+软件套装

编码方式:中间高效文件(也支持原始MPEG2 IBP文件编辑)

高清预监:自带高清分量输出,连接高清监视器/电视机

操作平台:PC+Windows XP 台式机

方案特点:Canopus是目前唯一提供高清视频输出的HDV非编提供商。EDIUS NX for HDV相比EDIUS SP for HDV价格下降了一半多,使得以此搭建的非编系统性价比更高。

方案B: Pinnacle Liquid Edition Pro V6

类型:USB2.0外置硬件盒+软件套装

编码方式:原始MPEG2 IBP文件编辑

高清预监:一键切换到电脑显示器全屏预监

操作平台:PC+Windows XP 台式机/笔记本

方案特点:Pinnacle的Liquid Edition Pro V6采用了非常讨巧的方式来编辑HDV,即在采集原始MPEG2 IBP视频同时,生成一个不压缩的音频文件(wav)格式,这样,在编辑过程中保证声音的流畅度。采用MPEG2 IBP编辑的好处时,在下载时那些未添加特技、字幕的段落可避免编解码过程,这样那些大量只使用剪切的简单节目下载速度比采用“中间高效文件”的系统要快。另外,因为采用的是USB2.0外置硬件盒,所以可以连接笔记本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HDV高清电视系统的3大技术优势

(1)全面提高了电视画质。人的视觉感受是多方面的,清晰度是最首要的,相对于标准清晰度电视的625行/50场(PAL制),宽高比4:3;而数字高清电视的标准为1080/50i和720/50p,宽高比16:9,大大提高了电视清晰度水平。

(2)HDV高清摄像系统轻便、小型化,其机动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非常广,可用于电视剧、广告片、小电影和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其具备的24p模式也适用于电影的摄制。

(3)性价比超高。在获得接近标准高清效果的情况下,从摄像系统到的后期制作系统,只需要较少的投资即可完全实现,从而其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

4、HDV高清系统的构建要素

HDV高清节目的制作流程与传统概念略有区别,但是无论使用何种非线性编辑机,采集文件格式可以是原始的MPEG2 格式,或AVI视频格式,但经过编辑后,最终结果均需要输出成MPEG2 格式单一文件,再通过MPEG2 TS流写入器,使用IEEE1394接口写入到HDV录像机磁带上。所以在选择HDV高清摄像机、录像机及非编系统时,须要考虑如下几点:

(1)选用的HDV高清摄像机最好采用CCD光电传感器的摄像机,可更换的专业摄像镜头,确保发挥HDV高清16:9的高清画质的优势。推荐使用HDR-FX1E索尼高清数码摄像机,DR-FX1E是具备高清晰度、高性能的个人高清数码摄像机。

(2)通常在编辑要求较高的场合,专业人士都要求通过视频监视器实时检查编辑结果,故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必须具备高清输出接口,才能够实时将视频信号传送给高清监视器。

5、构筑HDV高清电视节目工作站解决方案

电视台标准的非编制作网系统架构,网络中包含非编工作站、MDC(SANergy)服务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以及RAIDSYS DA2316A2I2 iSCSI磁盘阵列柜。

公式编辑器篇8

随着深亚微米及纳米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ISP(在系统可编程)器件是先进的可编程器件,它的优点是不需要编程器即可直接对安装在用户目标板上的ISP器件进行编程,而且编程、调试都很方便。当产品升级换代时,只要通过软件对ISP器件重新编程即可,便可使其具有新的逻辑功能,而不需要增加硬件投入。

目前,ISP芯片内部资源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开发的软件功能也更加完善。VHDL就是随着PLD发展起来的一种硬件描述语言,是一种应用于电路设计的高层次描述语言。本文将介绍一种在高速数据采集模块中部分电路采用ISP技术进行设计的方法。

1 高速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高速数据采集模块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图中的ispLSI2032是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核心?它内部包括了地址信号产生、锁存、ADC转换数据的比较、数据存储器的读写控制以及大部分控制逻辑?晶振电路产生的12MHz时钟可直接在is-pLSI2032内部进行2分频以得到6MHz的采样时钟。高速数据缓存部分由两片SRAM构成?该SRAM可提供自己的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两个端口可分别与ispLSI2032和单片机的P0口连接。用is-pLSI2032可递增RAM的地址?同时可提供写入脉冲以将A/D转换数据写入RAM。当A/D转换的数据超出某一上下限时,系统会将地址数据写入is-pLSI2032内部的锁存器中?并在其后打开锁存,同时将地址送到单片机的P0口,单片机由此地址读出RAM中相应地址的数据,并通过RS232口传送到PC机或其它外设。

图2所示是该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硬件电路图。图中的A/D转换芯片选用的是美国MAXIM公司的12位A/D转换器MAX120,它有全控制模式、独立模式、慢存储模式、ROM模式和连续转换模式5种工作模式。在此电路中,MAX120工作于连续转换模式, 由于MAX120芯片的MODE=DGND,因此,它的INT/BUSY为BUSY输出。单片机启动转换时,INT/BUSY变为低电平,同时将INT0(P3.2)置低,以使计数器的计数状态与MAX120的INT/BUSY信号一致,也就是说,每转换完一次,计数器就加以产生新的存储器地址;转换结束后,INT/BUSY转变为高电平,数据在引脚D0~D11处有效,此时WE信号为低,存储器写端口打开,并将ADC所转换的数据写入与计数器所产生地址对应的存储单元。继而INT/BUSY信号再次变低, MAX120进入下一次转换。直到采集的数据超出某一上下限,ADC模块中的比较器产生一信号使单片机外部中断,进而转入中断数据处理。其后单片机将读取存储在锁存器中的地址信号,并将其存储;同时由此地址读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超出上下限的数据。单片机定时取数时,先将INT0(P3.2)置高,此时地址产生器的累加由单片机控制(通过T0口,即P3.4)。单片机控制计数器重新计数并产生地址数据,产生的地址送到单片机P0口,并由此地址读取存储器中相应地址的数据,最后通过RS232口传送到PC或其它外设。

图2

2 ispLSI2032 的结构原理

2.1 ispLSI2032的主要结构

ispLSI2032的结构主要包括全局布线区、万能逻辑模块、输出布线区、输入总线和巨块五个部分。其中全局布线区(Global Routing Pool)位于芯片中央,它将所有片内逻辑联系在一起,其输入输出之间的延迟是恒定和可预知的。GRP在延时恒定并且可预知的前提下,提供了完善的片内互连性能。这种独特的互连性保证了芯片的高性能,从而可容易地实现各种复杂的设计。

万能逻辑模块是该器件的基本逻辑单元,它由逻辑阵列、乘积项共享阵列、输出逻辑宏单元和控制逻辑组成。当乘积项共享阵列将乘积项分配给或门后,可通过一个可编程的与/或/异或阵列输出来控制该单元中的触发器,从而使乘积项的共享更加灵活。每个输出逻辑宏单元有专用的触发器,每个触发器与其它可组态电路的连接类似GAL的OLMC,也可以被设置为组合输出或寄存器输出。片内灵活的时钟分配网络可进一步加强GLB的能力。每一个GLB的时钟信号既可选用全局同步时钟,也可选用片内生成的异步乘积项时钟。

输出布线区是介于GLB和IOC之间的可编程互连阵列,通过对该区的编程可以将任一个GLB输出灵活地送到I/O端口的某一个上,以便在不改变外部管脚排列的情况下,修改片内逻辑电路的结构。

输入输出单元(Input Output Cell)中的输入、输出或双向信号与具体的I/O引脚相连接,可以构成输入、输出、三态输出的I/O口。

巨块是GLB及其对应的ORP、IOC的总称。Is-pLSI2032中有两个巨块,通常分布在全局布线区的两侧。每个巨块均包含GLB、I/O口和专用输入端,其中专用输入端不经锁存器即可直接输入。它们均可在软件分配下供本巨块内的GLB使用。

2.2 ispLSI2032的工作过程

外部信号一般通过I/O单元引导全局布线区,全局布线区主要完成任意I/O端到任意GLB的互连、任意GLB间的互连以及各输入I/O信号到输出布线区的连接。器件的所有功能均可由一个GLB或多个GLB级联完成。在设计中,笔者使用的是ispLEVER软件,它包含有Lattice编译器、顶层项目管理器、设计输入编辑器等?同时还包括Lattice门级功能和实时仿真器,因而能够对原理图、VHDL或Abel-HDL语言进行仿真?其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3 ispLSI2032在系统中的应用

3.1 硬件选择

ispLSI器件可分为5大系列,它们的密度、速度以及寄存器数目各不相同。而ispLSI2032速度高达154MHz,是同行业中速度最高的CPLD器件,通过其在系统可编程(ISP)功能可在印刷电路板上对逻辑器件进行编程或改写。ispLSI2032的内部电路总体框图如图4所示。

其中LOGIC9是地址发生电路的逻辑控制部分,COUN11是地址发生电路部分,GLF2是地址锁存部分。地址发生电路与地址锁存电路是实现A/D转换后数据存储的关键部件,它可向存储器SRAM6264提供写入操作的顺序地址和读出操作的实时地址,同时可提供地址计数器的清零信号和两片数据锁存器的方向控制信号。

3.1 程序设计

在应用IspLSI2032进行系统设计时,可采用原理图和VHDL混合输入的方法。地址产生电路中COUN11可由两个4位同步二进制计数器级联构成。地址发生电路的逻辑控制部分LOGIC9、地址锁存部分的逻辑控制部分和地址锁存部分GLF2可由VHDL语言来进行设计,下面给出GLF2的程序设计代码: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glf2 is

port(a0,a1,a2,a3,a4,a5,a6,a7: in std_logic;

b0,b1,b2,b3,b4,b5,b6,b7: in std_logic;

oc1,c,oc2: in std_logic;

Q0,Q1,Q2,Q3,Q4,Q5,Q6,Q7:out std_logic);

end glf2;

architecture exam of glf2 is

begin

process(oc1,c,oc2)

begin

if(oc1=‘0' and c=‘1' and oc2=‘1') then

Q0<=a0;Q1<=a1;Q2<=a2;Q3<=a3;Q4<=a4;Q5<=a5;Q6<=a6;Q7<=a7;

elsif(oc1=‘1' and c=‘1' and oc2=‘0') then

Q0<=b0;Q1<=b1;Q2<=b2;Q3<=b3;Q4<=b4;Q5<=b5;Q6<=b6;Q7<=b7;

end if;

end process;

end exam;

图4

公式编辑器篇9

关键词:DX中波发射机;可编程逻辑器件;工作原理;发热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80-03

1 可编程逻辑器件发热问题的出现

我台的DX型中波广播发射机由两个功率放大单元组成,称为PB1和PB2。在试机时开发射机,PB2未上,查面板无任何故障指示。在故障原因查找过程中,发现在PB2的发射机接口板上RF封锁DS8忽明忽暗,查不到故障点,于是更换PB2的发射机接口板,发射机正常开启运行,判断为发射机接口板故障,后用手对模块摸温,发现U37(E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温度高,用红外测温仪测量U37发现温度过高大约是54度。判定是EPLD热稳定性逐步变差而不能稳定工作。所以我们分析一下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发热问题,掌握它的特性,以便在以后的维护中及时发现和处理此类故障。

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工作原理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分类、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PLD的分类

我们从市场买回来的可编程逻辑集成电路芯片没有任何的逻辑功能,称为“白片”或“空片”,待用户开发编程后才有逻辑功能,我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这些“白片”进行分类。

根据芯片的集成度和结构的复杂度可分为:

1)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SPLD(Simp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2)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它属于中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特点是具有更大的“与”阵列和“或”阵列,增加了大量的宏单元和布线资源,触发器的数量明显增加。我们现在用的XC7372就属于CPLD,它有72个宏单元。

3)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根据制造技术的不同可分为:

1) 双极熔丝制造技术的PLD

2) 反熔丝制造技术PLD

上述两种制造技术的PLD采用摧毁熔丝的办法来实现编程,所以只能一次性编程,不可重复编程,而且开发麻烦,成本高。但具有永久保存数据,抗辐射能力强,耐高低温,保密性好,系统速度快等优点。

3) EECMOS制造技术的PLD

CMOS技术已经成为PLD制造的主导技术,它利用CMOS管的导通和截止编程,可重复编程,实现电擦写,而且也可永久保存数据,上电就可以工作。我们用的Xilinx公司生产的XC7372就是这种技术制造的。

4)SRAM制造技术的PLD

它是利用RAM记住可能出现的结果,输出时从RAM中调用来实现编程。可重复编程,但掉电后数据会丢失,因此编程调试完的数据要存储到一个与它相连的EPROM或EEPROM存储器中,上电后,PLD先从存储器中下载编程数据,十几毫秒后就可以正常工作。

2.2 PLD的组成

各个公司生产的PLD都有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一般都有三大部分组成:

1)一个二维的逻辑块阵列,就是宏单元:它构成了PLD的逻辑组成核心,来实现基本的逻辑功能。

2)输入/输出块:负责输入输出的电气特性控制,数据的输入和已处理数据的输出。

3)连线资源:负责信号的传递,连接所有的宏单元和输入输出块,其中也有一些可编程的开关。

下面图1是我们台DX型发射机所用的XC7372的总体结构:

DX型发射机常用的XC7372型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为方形,共84个引脚,芯片表面贴有白纸,上面有芯片的工厂编号、名称和版本号,将工厂编号、名称和版本号正向面对着自己,XC7372正上方中间有一个小黑点标记来指示第一根引脚的标记,然后从第一脚开始逆时针方向沿CPLD芯片转一圈,各引脚依次排列。XC7372有三个时钟输入端CLK0、CLK1和CLK2,有两个使能端OE0和OE1,一个清零端MR,剩下的是一般的输入输出端,输入端一般要加上拉电阻,输出端一般要加限流电阻,防止输出短路,XC7372芯片用的输入或输出电阻通常有10kΩ的和1MΩ的,再加上去耦电容,提高抗干扰能力。XC7372将发射机各个部分采集的数据经过汇总处理,再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到机器的各个控制部件上,实现控制的目的。

如图1所示,其中,UIM是它的连线资源(也就是总线),MC是它的宏单元(72个),I/O是它的输入输出块。

2.3 PLD的工作原理

PLD的基本原理是:所有的数字电路都可以用“与”和“或”的形式表示出来,所以,它的基本逻辑单元是“与或”形式的。任何复杂的逻辑都可以用它们组成。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编码器、译码器、计数器和加法器等,它们的表达式都可以用最基本的“与”“或”形式表示出来,而PLD正是利用这个性质进行制造、工作和编程开发的。

3 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发射机中的作用

在TCU的许多电路板上,有合成器控制板、数字I/O板、伺服控制板、模拟I/O板、射频源板、音频控制板、用户接口板都运用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它是较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用户对它进行写入不同的指令后,能完成各种特定的逻辑功能,运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后,可大大节省I/O模块和逻辑处理单元。各功能板上运用了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可实现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控制。

若指令中寻址的地址信号(CA0、CA1、CA2)和音频控制板预置的地址相符合,则其它线路板(如:射源板、用户板、数字I/O板等)通讯被禁止,数据只有音频板能够和PLC通讯,这些数据经板上的EPLD处理后,主要用来操作音频矩阵的6个电子开关,并把其它的一些状态信息返回送到PLC,并在MMI显示,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通讯。音频输入、输出的检测电路,其检测结果送入EPLD,经数据总线送至PLC,用于控制和状态指示。

射频源板上本身有两个振荡器A和B,还有一个外部射频源输入,如果在MMI上将射频开关设置为“自动”时,EPLD将对射频源进行优先选择,优先顺序为外部射频、射频源板射频源A、射频源板射频源B。射频存在检测器能检测射频信号是否正常,检测结果由EPLD处理后,经TCU控制板送入PLC,用于控制和状态指示。PLC处理后的控制信号并行控制经控制板送入数字I/O板,并经EPLD处理后送至TCU接口板并送到各功放单元,联锁状态线也送到各PB用于指示,低压电源的检测信号也送到I/O板再送到控制板至TCU的PLC。

弧光检测取样信号接入至模拟I/O板,这些信号和门限电平进行比较,然后送到EPLD,进行设备保护和故障显示。弧光检测采样信号是模拟量,和门限比较后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EPLD,在该板被PLC输出模块选址选中时,这些数据经控制板送入PLC,使发射机作出响应,并由MMI显示。

平衡电阻电流检测,每组平衡电阻的平衡电流采样经采样电路变换为一直流电平送至模拟I/O板,经处理后和门限值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送到EPLD处理后送到PLC,使发射机作出响应,并由MMI显示。

两个功放单元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位于功放接口板上,也是我们发射机出现过热的芯片,它的作用主要是接受来自功放单元的连锁输入信号,接受来自各自功放单元的电源故障和冷却故障等,负责功放单元的信号采集,由于采集的信号较多,所以通路利用也比较高。

4 为什么可编程逻辑器件容易发热

热主要是由可编程逻辑器件中晶体管等有源器件运算时所产生的,随着芯片中晶体管的数目越来越多,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在芯片面积不随之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器件发热密度越来越高,过热问题已成为目前电子器件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发热量随着逻辑处理速度和逻辑处理规模的提高而逐渐增加,相对的发热密度也大幅度增加。据统计,由热所引起的失效约占电子器件失效的一半以上。温度过高除了会造成半导体器件的损毁,也会造成电子器件可靠性降低及性能下降。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热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如图2所示:

1)芯片堆叠后发热量将增加,但散热面积并未相对增加,因此发热密度大副提高;

2)芯片虽然仍保有原散热面积,但由于热源的相互连接,热耦合增强,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热问题;

3)内埋置基板中的无源器件也有一定的发热问题,由于有机基板或陶瓷基板散热不良,也会产生严重的热问题;

4)封装体积缩小,组装密度增加,使得散热不易解决,因此需要更高效率的散热设计。

5 可编程逻辑器件容易发热监测和预防方法

针对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热问题,我们制定了如下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1)在播音的过程中,周期性的对发射机中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测温,观察各个芯片的温度变化,掌握规律。特别是夏季,室外温度比较高,发射机本身内部温度也很高,更应该注意芯片的温度情况, 为此,我机房专门制定出芯片温度记录表,让检修班人员定期对可编程逻辑芯片进行测温。

2)定期利用毛刷和吸尘器对可编程逻辑芯片的引脚进行清洁,以免灰尘覆盖芯片,影响散热和短路芯片引脚。

3)起拔芯片时用专用的芯片起拔器,以免对芯片造成损坏引起不应该的热损耗。

4)对容易出现过温故障的芯片要深入分析原因,看看是否是硬件故障,也要对使用该芯片的板卡做到有备份,安装到机器上能使用。特别的芯片一定要有多个备份。

下面是我台PLD的测温登记表,如表1所示:

6 总结

现代社会,发射机已经实现固态化,小型化,由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集成度,所以应用非常广泛,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但因为可编程逻辑器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的维护也提出新的挑战。这就是我对发射机中可编程逻辑器件发热问题的一点粗浅的学习,希望各位同行给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1] 李景华,杜玉远.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 阳昌汉. 高频电子线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公式编辑器篇10

在WPS中插入公式并不困难,只要点击菜单命令“插入-对象”,在打开的“插入对象”对话框中点击左侧的“新建”单选项,然后在右侧的列表中选择“Mi-crosoft公式3.0”,确定后就可以调用Word的公式编辑器进行公式编辑了。默认的情况下,输入的公式都是黑色字体。但是,如果我们出于强调或突出的目的,需要让文档中的某一重要公式用其它颜色比如红色显示出来,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选中已输入的公式。然后按下“Ctrl+C”快捷键,复制,但是别忙着粘贴,点击菜单命令“编辑_选择性粘贴”,在打开的“选择性粘贴”对话框中,点击“图片(增强型图元文件)”,确定后将公式粘贴到文档中。

选中新粘贴的公式,点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阴影样式”按钮,在弹出的阴影样式列表中点击“阴影样式18”。

此时可以看到,选中的公式变成了一种半透明的灰色,不要紧,很快我们就可以让它“红”起来。

还是选中此灰色公式。仍然点击“绘图”工具栏中“阴影样式”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点击“阴影设置”命令。显示“阴影设置”工具栏。

点击工具栏中“阴影颜色”按钮右侧的小三角形,在打开的颜色列表中选择红色。此时,可以看到公式已经变成红色了。但多了红色的阴影。使公式模糊不清。

不过不要紧,在“阴影设置”工具栏中,我们可以点击中间的四个微调按钮,使阴影与公式重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彩色公式了。对比一下,效果还不错吧?

不过经过此番修改之后,公式已经变成图片了,因此,双击公式不能再调用公式编辑器进行公式编辑。所以,一定要确定公式编辑无误,不再修改时进行上述操作。

如果我们采用MathType 5.2进行公式编辑,那么情况又会不一样了,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许多。

插入公式时仍然要点击“插入-对象”菜单命令,但在“插入对象”的列表中应点击“MathType 5.0 Equation”以调用MathType来编辑公式。彩色公式在MathType中就可以直接得到。

按正常情况编辑公式后,选中公式,然后双击下方的“color”按钮。在打开的调色板中选择需要的颜色,确定后,关闭MathType,就可以把彩色的公式插入到WPS文档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