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十篇

时间:2024-02-01 18:07:43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1

关键词: 警民关系;交流技巧;谈话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8-0138-0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交流,有了相互间的交流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别人,才能去影响甚至改变人,也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工作于一线的公安民警经常处理许多复杂的群体性案件,如何找准化解事件的切入点,把握化解矛盾的突破口,以便于妥善的处理好问题,成为公安民警警务实践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掌握交流的技巧,学会与群众的沟通是化解群体矛盾的基础。群众是公安工作重要的支持者,警民关系也日益受到社会很高的关注。正确合理的与群众交流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只有与群众有着良好的交流,才能让群众更好的认识警察、了解警察工作实际,才能让群众理解警察,进而愿意配合警察开展各项警务工作。

一、民警与群众交流的技巧

民警与群众的交流离不开一些基本技巧。主要包括听、说、问、看四个方面。

(一)民警对群众“听”的技巧

倾听是民警在接纳群众的基础上认真、积极的、关注的去听群众所说的内容,并适时给予反应。民警要学会耐心听讲,并善于运用简单复述和适当归纳来总结问题等。民警应充分给予群众讲话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没等群众讲完就去打断其说话,甚至转移说话内容或话题,那么将很容易遗漏重要或关键的信息。

(二)民警对群众“说”的技巧

民警对群众说话时要充分以对方的利益和需要为说的几点,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群众来报案,除了要仔细询问之外,要换位思考问题,体会他们利益损失所带来的痛苦,然后稳住群众的情绪,让其讲述事情经过,最后再采取一定的措施。此时,民警讲话的语气要平和,即使对方情绪激动,民警也要时刻保持平静。另外,民警要学会在肯定对方的感受后,再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

(三)民警对群众“问”的技巧

如何恰当的提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提问质量的好坏决定于是否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能够是话题得意继续并能够不影响彼此的情绪。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开放式提问、试探式提问、追问和不同方式的反复询问等。民警如果对相关事件在调查取证询问相关人员时采取逼问的方式,群众就会很强硬的予以回绝。假如转换一种提问方式就会获得不同的效果。

(四)民警对群众“看”的技巧

民警在与群众交流时要学会辨别对方说话内容的真实性,判断其是否在撒谎等。一个人撒谎,其非言语行为往往暴露出自身的问题。民警要学会观察对方的表情、体态、举止的细微变化,从非言语行为中找到交流的突破口。若对方说话时不停地做一些抹鼻子,抓耳朵或者拢头发等细小动作时,往往会存在说谎的可能性。此时,民警要抓住对方说话内容的疑点进行追问交流,从而获得真实的信息。

以上是民警在与群众交流中应注意的几种技巧。在实际与群众交流中,民警应学会将这四种技巧综合运用,并能随机应变。耐心倾听,把握对方意图,充分运用提问技巧,获取正确的且有价值的信息。详细了解事件前因后果、理解当事人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其合理性。若发现对方有情绪时,要随机应变,学会感同身受。若发现对方有不正当思想和行为时,也要在充分肯定其正面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上再做出决定,并从对方立场提出可行性建议等。

二、民警与群众的交流艺术

谈话交流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群众当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都可以通过谈话加以解决。运用好谈话艺术,不仅可以了解情况,沟通思想,解决问题,还可以凝聚人心,增进友谊。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安民警必要要练好这项基本功,掌握好这门艺术。

(一)学会动情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态度诚恳,平等待人是开展好谈话的前提。民警在与群众交流时要持有“爱民之心”,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民警在平时要主动接近谈话对象,与群众建立深厚的警民友谊。民警平时要掌握对方的家庭情况,以及影响工作、学习和情绪等各方面的因素,了解他们的特点,甚至曾犯过的错误和犯错误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与对方再进行交谈才能让对方愿意敞开心扉,收到良好的谈话效果。

(二)谈话适时

选择恰当谈话时机是开展好谈话的重要基础。民警在与群众谈话时应根据谈话目的、问题的性质以及谈话对象的思想水平、觉悟高低、当时心情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谈话。谈早了,条件不成熟,就会达不到预期目的;谈晚了,失去时机,不利于解决问题,甚至给警务工作带来损失。总之,谈话要注意时机,掌握好火候,既不要“坐等时机”,也不要“错失良机”。

(三)学会以理服人

做思想工作要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那么对与民警的个别谈话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说话要服从于真实,不讲虚理,并且讲话要善于从事实中引出真理。讲理,首先要讲点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两点论,达到入情、入理、入心,使对方真正服气。切忌对人对事不能一份为二,说人家好就什么都好,说人家坏就一无是处。也不要一表扬就全是成绩,一批评就全面否定。

(四)分场合

民警作为执法人员,切忌在群众间说话口无遮拦,甚至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说话要注意场合,引起大家尴尬的话就不要随便说。另外,民警说话还要注意当时在场的有什么人,忌讳说什么话。例如,涉及到某些群众间不是很和睦的情况,说话需要谨慎,不能只是把利益让其中一家占着,然而给予另外一家群众心生嫉恨。

(五)讲话灵活,随机应变

民警与群众个别谈话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谈话目的、谈话对象不同,谈话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在实际警务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谈话方式。

一是询问式谈话。这种谈话关键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在问的过程中,民警应注意消除群众的焦虑和担心。当然,有的人可以直接问问题,而有的人则需要委婉的提问。

二是商量式谈话。民警在与群众交谈时运用商量式的口吻,可以让群众感觉到民警的亲和力,感到民警是在以关心诚恳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民警谈话时也要心平气和,平等待人,不要连珠炮式的发问,或中间打断群众的说话。另外,对于正确的要及时给予肯定,错误的给予指出,从而在友好的气氛中协商式的解决问题。

三是批评式谈话。批评式谈话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单刀直入的进行批评,而有的人则需要启发其自我批评。当然在批评人时也要学会先肯定对方成绩,然后再进行引导缺点和错误,使其能自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何树林.人民警察训练专题解读[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2

提高口才的方法01(1)从小到大。初学演讲的人,应从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开始,比如青少年比较关心的理想、立志、学习、纪律、友谊等内容,而不要急于去谈论那些自己不太熟悉的、比较复杂的大道理、大内容。开始练习演讲时题目要小一些,目的要简单,内容要具体,这样比较容易成功。然后一步步过渡到大题目、大容量、高层次的演讲。

(2)从易到难。相对而言,以叙述和抒情为主的演讲比较容易掌握,以议论为主的或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演讲比较难。这与书面表达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首先应掌握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基本演讲能力,进而过渡到议论和综合型的演讲。没有比较坚实的叙述事件的表达能力,演讲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所以一开始就要把叙述型演讲的基础打好,然后再进行说理议论型的演讲练习。

(3)从短到长。演讲时间的长短也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当然有些短的演讲难度也很大,但一般说,短的演讲主题集中,单一,开门见山,简单明了,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即使不太成功,听众也能谅解。长的演讲结构复杂、涉及面广,主题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在控场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失败。此外,初学演讲的人,在语言运用上也要力求多用短句,简洁明白,尽量小用或不用含信息量大的比较长的复杂句子。也就是说,有时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宁肯用三个短句,也不用一个长句。

(4)由分到合。演讲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它包括许多内容和基本功。一次演讲的成功与失败固然与演讲者自身德才常识各方面的修养有直接关系,但这几方面修养很高的人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演讲者。这是因为演讲还有一系列技巧问题。比如说话的技巧,发声的技巧,仪态手势、面部表情的技巧等等。要求初学演讲的人一下子把这些熟练地掌握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练习过程中,这些技巧的熟练程度也不会是平衡发展的。解决的办法,是下功夫先进行单项练习,特别是自己感到薄弱的环节,要反复练习,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练习,反复试讲,一步一步地使整个演讲从内容到语言表达、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的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尽善尽美。

(5)由点到面。一般来说,初学者练习演讲都是一人一个点,先个人单独练习。这种练习法比较方便,不受拘束,不受一些条件限制,只要是自己在空闲时间,随时都可以练习。但是这种关门闭户的单个练习,必须要在老师或正确的演讲方法指导下进行练习,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当单个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尝试当众练习了。这时,可以请来自家人或一些朋友、同事乃至有经验的演讲者。练习者演讲一段,然后就让他们提出意见,以便改正缺点,使演讲日趋完美。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在演讲基本熟练后,就必须拿出勇气来,面对听众,到大庭广众中去练习演讲。

在这种实践中,最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也能最有效的较快的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演讲者每讲完一次后,都应该及时地虚心地征求一下听众的意见,然后认真总结,精心研究,注意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久而久之,熟能生巧,演讲水平定会得到提高。

此外,在练习演讲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每个演讲者都有长处和不足,善于学习的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鲁迅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说,高超的演讲才能,只属于那些博采众长、刻苦练习、勤奋磨练、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人。

提高口才的方法02一速读法

卡耐基快速朗读的目的,就是让你锻炼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但要快而不乱、每个字的发音都必须准确。

二背诵法

卡耐基背诵法目的有两个,一个就是要训练你的记忆能力,另一个就是训练你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口才的其中一种方法。

三复述法

卡耐基复述法就是重复被人说过的话,这样的训练方法就是为了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四当众讲话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3

【关键词】演讲;主持;技巧;教育

前 言

演讲与主持作为强有力的沟通手段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公共场合演讲或者主持活动并非一件易事。然而,在当代的生活中,演讲与主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工具。如何利用好演讲与主持这语言工具,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关键在于掌握演讲与主持的技巧。

1、演讲与主持技巧

1.1 演讲基本技巧

演讲是一种语言传播活动,通过人的口腔发声,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听众传递、交流信息。

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在演讲开始后的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听众通常会决定是否接受演讲,是否听下去。有趣的是,准备演讲从来不是从开头入手,而是应当先确立演讲的目的,然后围绕目的收集材料,并将材料加以组织整理,最后要做的才是着手准备开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正确而恰当的开头方式。

演讲者应该善于在演讲中根据演讲主题的需要调动种种艺术手段,营造出一种既切合演讲主题又适应当时特定现场氛围的气势,以期把听众带入演讲独特的艺术境界中,并把演讲推向高潮,使演讲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鼓动性。这就有必要使用演讲中的“造势”技巧。在演讲中,一般可以运用欲扬先抑法、语义转折法、铺陈渲染法、“卖关解扣”法、层层推进法和连珠反诘法等方法来“造势”,从而使演讲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演讲的实质就是说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对此观点进行夸大弘扬,或者由此驳斥某种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因而,演讲的内容更为重要。从立论的角度讲,必须要立论正确、新颖,有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演讲者对生活的体验和归纳从而产生观点,它是演讲者对生活的一种独到的正确的见地。但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演讲者的观点有问题,那么无论运用多少修手段,多么华丽的藻,多么震撼人心的气势,他的演讲必定仍是失败的。因此我们经常听到的立论正确就是大楼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稳,必然出现危楼。

那么如何检验一场演讲是否成功,取决于听众是否接受演讲者所传递的信息。这就要求演讲者在演讲前充分了解大众对自己所要讲述问题的倾向,大众的现状、背景、文化程度等等,换位思考问题,从而确定演讲所要传递的信息。

1.2 主持基本技巧

主持人在主持时要消除羞怯紧张的心态。语言要自然而流畅,切勿模仿他人。毫不困难地表达自己,能够毫不畏惧地使用独特的、个性的、富于幻想地方式,说出自己想对观众的话。千万别把自己装进模子里,抹杀了自己的个性,要给听众一个独特、创新、富有魅力的自我。

主持就更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台风很重要,站姿很重要,要有定力,大大方方,过犹不及,适可而止,主持人不同演讲,他需要有控制全局的能力,也不是一定的幽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说多练,增加实战经验,口才,发音,着装等。所以说,作为主持人,要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生动、巧妙地向对广大听众,需要高超的艺术和良好的口才,这是需要长期实践和锻炼的。

应变能力对于主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突发事件,在主持各种活动中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快速恰当的处理好突发事件至关重要,也成为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有效的主持,可以将可能不太好的事件转变为有利事件,反之,不能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很有可能将活动办坏。由此可见,应变能力对主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实例分析

笔者是一名教育基层工作者,主要从事学校教师的管理、安排等工作。每学期,都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将自己的职能发挥到极致,做好小学教育工作,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每学期,给全体学生做纪律、动员等演讲至关重要。好的演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严守学校各项纪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首先,应该了解现代学生的特点,现代的时代背景,也可以找些学生聊聊天,找到他们现在乐于听的切入点,比如很火的动画片,流行的用语、游戏等等。其次,演讲的内容要正确,必然是有关学习、学校纪律、同学关系、与师长的关系等等。除了立论的真确性,针对小学生,演讲内容必须通俗易懂,容易接受,不能像给成人传递信息一样,用比较华丽的藻,相反,较通俗易懂的反而是最好的。演讲的态度,对孩子们来说,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和蔼,掌握好度最重要。

在教师会议中,主持的技巧就会显现出来。在各种会议中,也有不同的主持技巧。譬如,在优秀教师表彰会上,既要充分体现出其优秀事迹,使其的精神被大家所熟悉,效仿其行为,为教师队伍增光添彩。同时,也要恰当鼓舞全体教师,振奋士气,使大家团结一致,共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教师座谈会上,要使用不同的主持技巧,引导所有教师畅所欲言,讲解各自的独到见解,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通过互相交流,会使每个人迅速增强教育技艺。这时的主持不是侧重于某一个人,而是使大家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共同为教育出谋划策。

3、结论

上千人聚集一堂,听众们都希望演讲或主持者像在私底下聊天一样,直截了当地说出主旨,态度也要像私下和听众中的某一个人交谈那样亲切。“平常说话的语调”但应该再稍微提高一点。唯一能够学会这种技巧的方法是练习。如果练习时发现自己说起来扭扭捏捏,就必须停下来以自己说:“清醒些!要富有人性,要自然一些。”就好像一扇好窗户,它本身并不会引人注目,只是默默地放射进光线。正确的观点,丰富的藻,势不可挡的气势,灵活变化的各种风格,掌握这些要素,抓住演讲与主持这种语言艺术,会牢牢抓住听者的注意力,让你的活动取得成功。

在现代快速发展的时代,演讲与主持对于每一个来说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抓住演讲与主持的要领,充分利用这些语言艺术,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各类人才都应该抓住各种机会,训练自己的演讲与主持能力,珍惜大好时光,潜心学习真本领,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尧.演讲规范与技巧[M].广西人民出版社.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4

【关键词】采访技巧 采访对象 官腔雷语

政府官员是新闻记者经常接触的采访对象。平心而论,由于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记者与官员在“采访与被采访”过程中形成的默契,特别是一些政府机构已经有了新闻发言人和配套的制度,给媒体记者采访带来便利,但这并不意谓着采访官员就会一帆风顺,更何况,采访官员也不可能都挤新闻发言人这座“独木桥”,很多的时候与情况下,还是随机采访,媒体与记者根据需要进行采访。采访官员,可以这样来形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一、官腔雷语“止不住”

有些官员对记者采访“不配合”,除了给你来个“闭门羹”与习惯性的“无可奉告”外,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官腔与雷语。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些足以“雷死牛”的官腔脱口而出――“你们记者管得太多了”,“这个事我不再说太细”,“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替谁说话”,“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不是党员?”,“我拉屎要不要通知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像你们这种我可以不接待你!”……

诚然,官腔与“雷语”很多时候或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官僚之口。南开大学考培中心特聘教授、组织行为学专家杨忠诚认为,从“最牛官腔”中可以看出,说话的这些官员,根本就没有把群众当一回事,不尊重民情民意,不尊重公众知情权。“最牛官腔”不仅雷倒了需要知道信息和相关情况的群众,雷倒了采访的记者,还雷倒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令人心寒”,让人愤慨。精确地讲,不是官腔“雷人”,而是官僚作怪。

对待官腔,媒体与记者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官腔原汁原味地搬上媒体,以此对政府机构和官员“施压”,与官腔抗衡。从效果上看,这可能是最直接的,从操作上看,这可能是最简单的,但不是最佳选择。因为本来要采访的新闻事实,被官腔挡在门外,公众的知情权并未由此获得,媒体的监督功能也只停留在官腔的表面。作为采访记者不能被官腔“雷倒”,这里面就涉及到采访官员的技巧问题,尤其是对官腔官调官员采访的技巧问题。记者的采访技巧,有成熟的理论,每个记者又都有自己独到的实践经验。既然官腔雷语“止不住”,那么就需要记者在采访技巧上的与时俱进,因为“采访是一种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

二、雷语频现“雷不倒”

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扎实细致的采访是完成新闻报道的基础与前提。记者采访不可能每次都是敞开大门,“列队欢迎”,尤其是监督类新闻采访,政府机构及官员躲你还来不及,实在躲不掉的,有时是硬着头皮接待记者,一百个不情愿。官腔雷语频现,一方面反映其对媒体监督的抵触情绪,“用官腔打发记者”,让你知难而退;另一方面,也有不善于同媒体进行沟通的客观成因。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有“雷不倒”的精神。其实,“书本”上早有经典论述:“大门里撵出去,窗户里跳进来”,既讲了精神,也教了方法。用官腔雷语“撵”记者走,记者自然要打开一扇“窗”,一扇与官员进行沟通的“窗户”,一扇进行有效采访的“窗户”。一定程度上讲,“雷不倒”是新闻记者新时代的职责要求与职业精神。

记者与官员间出现的“沟通困难”,不能总找官员的毛病,其实与记者的采访技巧也有关。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认为,记者和官员沟通时,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背后是政府和政策,记者的背后是公众,对话完成的是公众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沟通的成败,不仅直接决定了采访的成败,也会影响到公众与政府的关系。被官腔一句话就堵回来,或者赌气而归,这与记者这个职业所要求的锲而不舍精神不相符合。记者要学会与官员“沟通”,即便对方讲的是官腔,甚至是在“赶你走”,你也要沉得住气,要有不辱采访使命的心理准备,要有应付尴尬对话局面的驾驭能力,要有“兵来将挡”的语言回旋技巧。

三、官腔官调“唬不住”

虎年说虎。“虎”字左边加个“口”,就是“唬”。一些官员除了雷人官腔外,还会用空话、套话、正确的废话来敷衍记者的采访。表面上看,也是在接收采访,其实,记者很难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者不能被官员的官话、空话、套话所“唬住”,也不能被官员正确的废话所搪塞、被打发。当采访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内容、实质性进展时,千万不能放弃,不能灰心,不能打退堂鼓,不能一走了之。要有应变能力,要善于“借题发挥”。你不是说官话吗?我就用你的话进行话题“接力”,顺着你的话去问,或者旁敲侧击,撬开你的“嘴”。这不是一味的“迎合”,而是,时时把握采访的主动权,驾驭采访的局面,巧妙地“套”出官员真实的话、有用的话,“无意间”说出真相。

四、刨根问底“挡不住”

今年春晚小品《捐款》,“刨根问底栏目组”,被小品人说成“刨根问底挡不住”。笔者觉得,后一句话倒值得记者“铭记”。采访的过程,也是刨根问底的过程;采访受挫,就是未刨到根,更未问到底。如果被一两句官腔就雷倒,就挡住了刨根问底的路,只能说是一种无奈的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完成采访任务是记者的“第一要务”,在完成采访任务上就是要“挡不住”、“难不住”。在采访官员前,要有“挡不住”的决心与准备。成熟的记者通常设想可能会遭到的“软钉子”,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想好破解之策和应对之辞。当然,计划没有变化大。在采访官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料之外的阻力与困难,这就需要记者有着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多次采访中的“碰壁”与尴尬,也来源于对采访失败教训的剖析与吸取。

众所周知,采访技巧的运用是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在采访中的灵活运用。做一名称职的记者,就要苦练内功,夯实采访基本功,并在实践中提升采访技巧。对形形的官腔,不仅不能畏难,相反要成为提升采访技巧的考验与契机。尤其,随着舆论环境的不断优化,相关制度的进一步配套,相关法治的进一步健全,对官员的采访有了制度甚至法治的保驾护航。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采访官员在内的采访技巧必须同步提升。■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5

演讲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你的表述方式,而且也取决于听众对你的认知程度。重要的是,要使他们相信并信任你这个演讲者。如果听众不认为你可信和可靠,那么他们就很难接受你试图向他们传递的内容。

为了增加你的可信度,掌握一些关键的演讲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巧妙运用幽默

如果使用得当,幽默可以为你的演讲增添情趣和趣味,可以创造和谐的气氛,引导话题,生动地说明某种做法以及证明一个论点。

在演讲中运用幽默,应当自然,而不要勉强。如果你牵强说出一个幽默,你的听众可能会思想上开小差。与其仿效别人的风格,不如自己找一个轻松的、可以为演讲注入生气的幽默。

如果你演讲的是一个非常沉重或严肃的话题,而且你注意到你的听众开始产生厌烦情绪,那么不妨插入一些幽默,有助于轻松话题和重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幽默还可以用作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的过渡。例如,如果你准备谈论压力,那么你可以说:“这里每个人都曾有过不愉快的时候,对吧?这就是我们即将讨论的下一个话题——压力。”或者说:“你们注意到了吗?‘压力(stressed)’的拼写正好与‘点心(desserts)’相反。”

再也没有比一个侮辱在场听众的笑话,更能加速演讲的失败。要注意避免有关妇女、男人、宗教、政治、种族、或者其它可能引起听众不快的笑话。一条好的准则是:“如果不能肯定所要讲的笑话是否会冒犯一些人,就不要讲它。”有关你自己的一些笑话是最安全和最好的。

排除内外干扰

无论是来自听众的或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干扰,都可能对你的演讲造成破坏。

为了减少听众的打扰,事先让他们知道你的原则。比如,在演讲前说明:“我大约要讲10分钟,然后我将回答你们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讨论在演讲中出现的问题,你可以声明:“如果你们对我们正讨论的内容有什么问题,请举手,我将立即解答。”

如果你已经声明在演讲结束后回答问题,而仍有人打断你的演讲,你只需说“问得好,sam,我们将在稍后的提问时间讨论它。”这样,你就告诉了sam,并提醒他和其他听众演讲之后才是提问时间。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6

关键词 讲话 自信心 情感沟通

当众说话其实并不困难,只要你能遵循一些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规则,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以平常心对待公众讲话,从讲话中体现个人价值,从讲话中收获快乐。这些都将会是让你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情。以下提出的几点公众讲话规则,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大学生突破公众讲话的紧张恐惧,塑造个人魅力,提升公众讲话的技能,增强沟通能力。

1 好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展开讲话而言,它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开头、中间以及结尾。在这三部分中,头和尾最为重要。讲话的开始就像是一场正式演出前的序曲,序曲给听众留下的是第一印象,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兴趣。遗憾的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有过讲话开头开得不好的经历——不是紧张地结结巴巴说了几句,就是开头还没说上两句就转入正题。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说话人很有必要在讲话的开头认真准备,以使听众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有利于说话人讲话的方向上。一个好的开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起听众的兴趣。演说的开头一般是听众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如果你开头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人家就很愿意听下去。

(2)了解你的听众。试着去了解你的听众,分析他们的聆听需求,拉近听众和你的距离。距离拉近了,交流就会更加容易。

(3)真诚的表达。态度决定一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需要以真诚做基础的。你讲的内容听众也许认同,也许不认同,但这都不要紧,只要他们能感受到你是真诚的,他们就会愿意听下去。

开头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要经过很多的思索。要考虑当时的环境、听众的情绪和你讲话的主题,同时还需要有个人的特色。

2 怎样结尾

作一次讲话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旅行家的一次旅行经历——一个人越是接近终点,他就越是希望尽快抵达它;很多讲话人所遇到的情形即是如此。然而,说话人结束讲话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在他们结束讲话前有所暗示, 有些为此而说上一两句,还有些是忽然结束——既无暗示,又没有表现出任何结束讲话的迹象;听众对此感到茫然。对任何说话人来说,上述几种结束方式中最后一种方式不可取。以适当的方式结束讲话十分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听众对匆匆结束的讲话会有不同反应——有人会以某种方式表示其失望的情绪,有人会对此感到奇怪,有人会产生一种受到冷遇的感觉。实际上,以不恰当的方式结束讲话通常对讲话以及对说话人本人会产生一种负面影响。因此,关注其说话形象的说话人应该对其结束说话的方式非常小心。精彩的结束语犹如与人话别,能促人深思,耐人寻味,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演讲的结尾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给你的演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 自信心

自信心是说话人成功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讲话人在讲话前做充足的准备,在讲话过程中要注意语调、面目表情、手势,以及与你的听众保持目光接触。这些传递给听众的就是自信的信息。

(1)语调:一次没有激情的演讲对听众来说就像是喝白水,枯燥、乏味;而一次高亢、激情的演讲就像是一次神奇的旅行,它能带给听众别样的感觉。这就要求讲话人在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调的把握。语调,是语音、语气、速度、节奏的统一,它好比乐曲的旋律一样,能表达出多种多样的情感,体现出语言的完美性。在讲话中,对语调升、降的把握往往能透露一些信息给听众,以次引起听众的注意力。

(2)面目表情:在人际交往中,表情可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而且,表情传达的感情信息要比语言巧妙得多。当然,把握表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大体上说,人的眼神、笑容、面容是表达感情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尤其是眼神,能够最明显、最自然、最准确地显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讲话中,与听众的目光交流往往就处于一个很重要位置。它不仅能直接与听众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还能第一时间把握听众的情绪。再者,目光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自信心。切忌在讲话时不停眨眼,眼神飘忽不定,目光闪烁、斜视、瞟视。注视他人时,应以对方面部中心为圆心,以肩部为半径,这个视线范围就是目光交流的范围。而且,注视他人时,时间不宜过长。

(3)手势:手是人体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势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体态语言形式。由于双手活动幅度较大,活动最方便、最灵巧,形态变化也最多,因而手势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在讲话中,寓意深刻、优美得体的手势,能产生极大的魅力,激发听众的热情,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使演讲获得成功。但在讲话中,最忌讳的就是手舞足蹈、摆弄手指,或用手挠头发、揉眼睛。所以讲话中手到底应该放置在哪里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如果你在讲台后面,你可以将双手自然地放在讲台两侧。如果没有讲台的话,可将双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或者让双手握在胸前,也可以用手来操作教学设备,握住提示卡、笔、教鞭或是做手势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该把双手置于裤子口袋内,或是把手背在身后。

4 如何克服怯场

要克服怯场,说话人首先做到的是找出怯场产生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言语恐惧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反应,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说话人要对怯场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尽量保持冷静,朝积极的一面去想你自己和你的听众。告诉自己:我能讲好,肯定能。说话人感到紧张的第二个原因是缺乏经验,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说话人构成了不同的压力,因此说话人一定要对讲话作充分准备。克服怯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加练习。练习向公众讲话的方法之一,就是想象着你在和朋友谈话;不要过分考虑讲话对象的身份、地位、年龄、性别,以平常心对待,你在向他们解释什么事情,已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你。当你这样想时,紧张情绪就会逐渐消退,因为没有人在和彼此非常了解的人说话时会感到紧张。

5 学会停顿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7

【关键词】话剧表演;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48-01

话剧语言属于一种舞台语言,它不同于生活语言,话剧语言需要注意语法修辞,把握语言节奏,同时,还需要适度夸张使用语气、语音,使情绪融入情境之中。话剧的故事情景以及剧本中人物的思想等,都需要演员通过艺术语言传递给观众,演员必须注重话剧表演中语言使用技巧,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让观众感受到话剧的魅力。

一、使用夸张的艺术语言

在话剧表演过程中,要想烘托出人物的形象与个性,准确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演员可以结合对话内容,结合夸张的姿态、形体动作,使用夸张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使情绪融入情境之中,综合烘托人物形象与个性。要想做到这一点,演员首先要对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十分了解,只有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深入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才能在表演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舞台效果。使用夸张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还要和剧场场地、舞台语音环境相结合,剧场的声场环境比较嘈杂,在这种环境中,话剧表演视觉感和听觉感会相对减弱,如果不使用夸张的语言,很难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

为了更好地展现剧情、表达主题,话剧演员必须通过规范的语音训练,才能在舞台表演中掌握好发声技巧,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在表达一种思想、反映某种心理,或是表露一种情感时,演员会大量使用形容词和感叹词,以便于突出一种环境氛围,强化语气,提升舞台效果。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演员为了衬托出人物、情境的环境氛围,充分表达剧情角色的内在心情,需要改变语气、提高或降低声调,用重音、换气等表达方式来增强表现。剧本台词主要源于作家提供的书面语言。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要想使这些书面语言富于强烈感染力,能够吸引和打动观众,需要演员进行舞台语言艺术再加工,既要有真实感受,也需要一些修饰。只有使用夸张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才能够使情绪更好地融入情境之中,给人一种艺术享受。

二、个性化的语言技巧

在话剧表演中,角色的语言要符合演员所要表达的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所谓听其声如观其人,因此,在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中,个性化的语言技巧非常重要。一部好的话剧作品,在勾画人物之初,每个角色鲜明的特点就已经被展现出来。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就比较注重个性化的语言设计,根据剧中人物需要设计台词,剧中人物每一句话、每一段台词都经过反复锤炼,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个性特征极其鲜明。例如话剧《雷雨》中的重要人物周朴园。在设计他的语言时,作者始终使用带有命令口吻的,短促的、基调冷色的语言,来表现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中,曾经受过西方文化影响,本质依然贪婪、自私、冷酷的资本家矿主。话剧《日出》中,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技巧的地方也很多,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也能够使观众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物性格。

三、使用一系列修辞手法,把握语言节奏

在话剧表演中,在演员语言技巧上,修辞手法的使用必不可少。在使用修辞手法时,演员一定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要让观众体验到剧情所要表达的情节,通过语言表述进行事物联系。舞台语言是有节奏的,演员要通过台词的运用体现人物的情感特征,需要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节奏,合理处理停顿和重音,增加悬念,充分展示所要表达的意思。除了特别要求,舞台表演尽量不要使用地方腔调来显示人物特色,并且在表演时,演员要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声音尽量从丹田中发出。在表演中,演员尽量掌握整体语言表达的速度,把握整体节奏,以便于有效控制舞台表演的进程。呼吸、换气过程中,演员可以采用胸腹式呼吸法,当有动作表演时,演员必须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使用浑厚、敦实、洪亮的声音,从语言的节奏上,营造一种紧迫感,形成紧张的舞台效果,通过语言动作的碰撞、交流,将话剧表演推向一个高潮。

四、结语

在话剧表演中,演员要想淋漓尽致地表现话剧中的人物角色,语言技巧的使用必不可少。适度夸张使用语气,个性化的语言,讲究语法修辞等,能够更好地把剧本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传递给观众,以有效提升话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宏海.话剧表演中的演员情感表达探究[J].才智,2015(21).

[2]顾琰奇.话剧表演的艺术语言剖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11).

[3]高翔.试谈话剧表演中的语言使用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8).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 学科借鉴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39

On the subject Refer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istic Language

XU Liy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Culture and Arts Workers, Shenyang, Liaoning 110180)

Abstract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 to learn the language and absorb the outstanding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other disciplines. This article draws on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theory of knowledge, rhetoric, broadcasting science and many other subjects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 discipline artistic studi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rol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istic language; subject reference

马克思说:“我们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因此,任何学科都不可能是孤立地存在,它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完善,也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对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作以借鉴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的研究更是如此。具有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语言这一载体,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和教育场合的特点,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能够以完美的手段和技巧、独特的方式和内容使理论的表述具有审美性、感染力、独创性和表现力,从而使受教育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和良性互动,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此,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真正实现上述的艺术效果,我们就应该借鉴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修辞学中的修辞格以及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1 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

传播学是以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为基本研究对象。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同时受众又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受众,就是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众多人。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两级中的一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传播符号的“译码者”,更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受众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有时受众也将直接参与到传播活动过程中。

关于受众,学者们将其归纳为: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型论、社会关系论、满足需求论、社会参与论五种。个人差异论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①这种观点认为:传播者在进行传播前应该考虑受众个体的性格、爱好、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因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进行传播。社会类型论认为,受众会根据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性,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社会关系论认为,受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会受到生活圈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约束。满足需求论,也叫“使用与满足论”,认为:受众是能动的媒介使用者,受众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喜欢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社会参与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应是公众的讲坛,而不是少数人的传声筒。公民及其团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传播还要考虑受众的接受需要、接受动机、心理倾向等因素,以保证传播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语言这样的传播方式来完成同受教育者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与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犹如传播活动的两级,好比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因此,借鉴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接受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不无裨益。

2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迄今不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关于语用学的定义,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归根结底,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语言、如何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它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②

语境和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语境,简而言之,就是言语理解和表达的环境。语境这个概念,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将语境分为两类:一是“情景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二是“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指说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费斯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语境”这个术语规定了以下范畴:参与者的有关特征;有关的事物,非语言性、非人格性事件以及言语行为的效果。语境的功能体现在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语境的功能也并非独立发挥作用,它是参与、协助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过程。从说话人角度看,语境的作用表现为:根据交际目的,确定说话的大体内容;根据交际场合,确定说话方式;根据交际条件,确定交际渠道。从听话人的角度看,语境的功能包括确定指称对象,消除歧义,充实语义。③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如何使桥梁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借鉴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充分考虑到“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两种不同语境形式,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客观因素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段和表达内容,尽可能使听话人确定指称、消除交流中的歧义、充实语言表达的语义。

3 修辞学中的修辞格

修辞学大概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中西方对修辞学的研究路径不同,特点各异。在西方,由于古希腊人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为各种形式的演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公民聚会、礼仪场合以及法庭辩论等,都需要进行口头陈述和争辩,言辞应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事物的成败。④因此,人们开始了对话语论辩术的关注和研究。在西方对修辞学有系统性研究的当数亚里士多德,其专著《修辞学》和《诗学》都是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对后来修辞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辞格,是修辞学的主要内容,又称“修辞格”,或“修辞手法”,是语言重要的表现手段。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修辞学,都以辞格的研究为终级情怀。自古以来,学者们对辞格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通俗来讲,辞格就是人们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而对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运用。现代汉语中已被人们认知并定义的修辞方法共有63大类,78小类,我们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语、排比、对偶、顶真、拈连、双关、移觉、通感等等。辞格是使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使语言表达通顺、准确,而且要使语言形象生动、音韵和谐、节奏强烈、爱憎分明、内容深刻、富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⑤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感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运用修辞方法。好的修辞手法将赋予语言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好的修辞手法能够恰到好处地跨过逻辑的局限,让思维在语言的天空自由翱翔;好的修辞手法可以突破旧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新的语言组合形式。

学习并掌握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并将其灵活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这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更加新颖、灵活、富有个性,充满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必然会调动起受众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 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播音学是以播音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播音创作发生发展的规律。播音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有自身的矛盾运动规律和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不能被某一学科所代替。播音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广播电视播音中主持人优美动听的语言,让人们喜欢听、愿意听,甚至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学习和借鉴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更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所要求的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富有节奏,声情并茂;体姿相助,通俗易懂的问题。

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是播音创作的手段,也是播音创作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声语言是由发声和表达两大要素构成。发声要素包括: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和吐字归音。气息是发音的动力,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都与气息关系密切。用胸腹联合呼吸的气息方式,给说话者较稳健的语言状态提供保障,避免发生情感激昂时“读破音”的现象。有利于丰富情感表达时的不同需要,同时对说话者的嗓音起到保护的作用。口腔既是有声语言的构字器官,又是语言用声最重要的共鸣器官,很好地控制口腔状态,可以为说话发音提供一个良好的语音制造场和良好的共鸣环境。吐字归音,关系到字音的清晰、响亮、完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风格。平时有些人“口齿不清”、“吐字含混”、“吃字”等现象,都是因为吐字归音存在问题。有声语言的表达要素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外部技巧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外部技巧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清晰准确,生动具体,情感丰富语流富于生命活力,富于动态美感。内部技巧有:情景再现、内在语及对象感。情境再现,是创作主体的二度创作过程,能够激发表达者的内心真实感受,调动表达者的丰富情感,是对内容从理解到表达的桥梁。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人们的表情、眼神、体态、服饰等副语言,也都传递着信息,表达着情感。“副语言”或“无声语言”,在传播学中也被称作“非语言符号”。它是指语言以外,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笑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所有传播符号的总称。副语言大多是以其辅助、伴随功能与有声语言表达一起来传递信息的,对有声语言表达具有补充、强调、调节的作用。比如用微笑表示亲切感,用紧锁的眉头表示愤怒,用大幅度的手势表达诙谐幽默等。副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可感性,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传播的效果。运用好副语言,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够起到强化、丰富、修正和补充的作用;运用得不好,则会弱化或干扰信息的传递。

借鉴受众理论、语境理论、修辞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和需求,把握教育的语境和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掌握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技巧,这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艺术性。

注释

①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4.

②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47.

③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19-120.

④ 崔应贤.修辞学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⑤ 曹艳伟.政治语篇中的辞格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3.

参考文献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9

口才训练技巧:多看多读多交流1.晨读每天早上晨读是很好锻炼口才的方法,清晨起来读一些文章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发音,也可以提升全天的精神状态。

2. 多沟通想要有口才,和别人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你需要经常跟身边的人沟通,多多积累说话经验。

3.多反思在跟人沟通的时候,自己去反思自己说话的表达方式,在逐步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及说话语气。

4. 敢于和陌生人交流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口才,那么你需要跟更多的陌生人交流,跟陌生人聊天可以检查自己的胆量,以及自己不足,这样才可以改善。

5. 多学习在练习口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跟口才好的朋友交流、学习,看看他们是如果说话的,是如何更有自信的。

6.多看名人演讲看口才牛人说话,可以学习很多技巧,能反思出自己说话时的不足,及时更正、及时提升。

7.多倾听很多人觉得锻炼口才,只要多说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想有更多的听众,那么你要先学会倾听,知道大家喜欢听什么,了解大家更容易接受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表达。

口才训练技巧:三种口才训练方法一、积极心态训练(20分)

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

1自我暗示:每天清晨默念10遍一定要最大胆地发言。一定要最流畅地演讲。一定行!今天一定是幸福快乐的一天!平常也自我暗示,默念或写出来,至少10遍。10分)

想象自己胜利。5分)2想象训练:至少5分钟想象自己在公众场所胜利的演讲。

展示自己的手势及形态。5分)3至少5分钟在镜前学习微笑。

二、口才锻炼(60分)

一)每天至少10分钟深呼吸训练。10分)锻炼口才。50分)

二)抓住一切机会讲话。

1每天至少与5个人有意识地交流思想。10分)

2每天大声朗诵或大声讲至少5分钟。10分)

3每天训练自己三分钟演讲一次或三分钟默讲一次。10分)

4每天给亲人、同事至少讲一个故事或完整叙述一件事情。10分)

5注意讲话时的一些技巧。10分)

深吸一口气,

A 讲话前。平静心情,面带微笑,眼神交流一遍后,开始讲话。

声音大一点,

B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速度慢一点,说短句,语句中间不打岔。

停下来有意识地深吸口气,

C当发现紧张卡壳时。然后随着吐气讲出来。

自我抚慰:刚才怎么又紧张了没关系,

D如果表示不好。继续平稳地讲同时,用感觉和行动上的自信战胜恐惧。

可以做放松练习,深呼吸,或尽力握紧拳头,又迅速放松,连续10次。E紧张时。

三、辅助锻炼(20分)

培养自己积极心态,

1每天至少20分钟阅读励志书籍或口才书籍。学习一些技巧。4分)

乐观面对生活,

2每天放声大笑10次。放松情绪。4分)

培养自信和观察能力。4分)

3训练接受他人的视线、目光。

要笑得灿烂、笑得真诚,

当众讲话的方法与技巧篇10

领导者需要修炼以下十种:

1、准确性是领导者运用语言,与其他个人或组织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

任何一个领导者所说出的话,如果失去了准确性,不但没有任何水平可言,而且还会失去所有与之联系的个人和组织的信任。

2、领导口才重在说服。

说服对方、感化对方是领导工作岗位上常常发生的事情,你不妨于情于理,要用真诚的态度。这样不仅会说服对方,还会提升你的领导形象,增加亲和力。例如:

有一家大型公司的总经理要租一家旅馆大礼堂开一个经销商会议。

刚要开会,对方通知他要付出原来多三倍的租金。没办法,总经理去找旅馆交涉。他说,“我接到你的通知时,有点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地位,也许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

您是这家旅馆的经理,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您有利还是不利。先讲有利的一面,大礼堂不出租给开会者而出租给举办舞会、晚会的,那您可以

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很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多的租金,比我的租金当然要多得多。租给我,显然您是吃大亏了。

现在,再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首先,您增加我的租金,反而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您把我撵跑了。由于我付不起您所要的租金,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会议。

还有一件对您不利的事,这个会议的参加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教养、受教育程度都在中等以上。这些人到旅馆来开会,对您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的广告的作用吗?事实上,假如您5千元钱在报刊上登广告,您也不可能邀请这么些人亲自到您的旅馆参观。可我的会议给您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请您仔细考虑后来答复我。”

最后旅馆经理向那位经理让步了。

可见,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并全面分析双方的利弊得失,说话真诚,语气亲切随和,不卑不亢,入情入理,这是总经理成功地说服对方的原因所在。

作为基层领导,常会碰到谈生意说服对方的事情,你不妨以真诚的态度,用入情入理的说服技巧,容易招人喜欢,被人接纳。入情入理,一方面显示说服者坦诚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尊重对方并为对方着想。这样无论在交易上,还是在人的情感上都达成沟通,扩大了双方的共识,促使合作成功。

3、以情说人

领导讲话应追求语言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情感,只要他一开口,总是在试图以自己的情感影响别人。

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情才能达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而健康的情感可以感染听众,使之按照讲话者的意愿去行动。伴随真情实感的必定是朴实无华的言词,过多的言语修饰有时会削弱情感的真挚度。

澳门特首何厚铧在1999年的选举中获胜。在参选前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记者让他谈谈对澳门的认识、对自己参选的认识时,他说:“澳门是我生活、家庭和事业的根基,澳门的一切,伴随着我长大。澳门人的思想,熏陶我的性格;澳门人的忧乐,与我息息相关。我对澳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归属感,鞭策我要贡献所长。在澳门重投祖国怀抱之际,我身为一个中国人,理应当仁不让,竭尽所能,以自己的一份热忱,来承担这一历史使命。”“我的参选是澳门人给我的一个机会,容许我把自己对澳门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升华,变成无私的奉献。”短短的几句话里,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对选民的曲意逢迎,有的是自己对澳门发自内心的热爱,合情合理,不能不使听众为之动心、为之折服。

4、灵活运用材料

我们有些领导并非不善言,可“台上他说,台下说他”,他们只想成功在场内,却不知工夫在“话”外,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获得讲话的成功,厚积薄发,必须首先要积累材料。

所谓材料,是讲话时所使用系列的事实线索或理论根据。材料是否充足优良直接影响到讲话质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话也是如此,即使你有高超的讲话技巧、绝妙的构思,如果没有大量翔实的材料支撑也是无能为力的。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上技巧的问题。”就像工匠没砖、石、沙子、水泥、钢筋、木材等原材料也造不出房子;没有矿石就没有冶炼技术;没有舞台就无法表演惊险的杂技一样,没有充足的话料也谈不上讲话技巧。因此,材料是讲话的基础,是施展讲话技巧的舞台。

收集和占有材料是确保讲话成功的关键。平时注意善于收集和积累材料,讲话时能信手拈来,任你使用。只有占有大量的材料,讲起话来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至于捉襟见肘、左右为难。

茅盾先生曾讲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采集之时,贫多勿得,要跟奸商一般,只消风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千方百计钻挖,弄得对方肯死心,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要称‘货’的,便囤积,不厌其多。”

这个比喻说明了聚材要在“多”字上狠下工夫,要像奸商囤积货物一样贪得无厌。聚材时要做一个“大方”的人,要有海量,采取“拿来主义”,有用没用先拿来再说,材料越多越好。

大量的材料,绝非仅凭灵感就可以觅到,平时必须注意观察、体验,注意积累、分析、比较和刷选。一般情况下,人们只看到某个领导人的好“口才”和好“笔杆子”背后,天长日久的辛勤聚材。讲话所使用的材料,一方面是平时积累的“死”材料,另一方面是从现实生活中抓取的“活”材料。只有运用大量的“活”材料,讲话才显得生动新颖,贴近现实。“活”材料主要靠调查研究获得。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仔细观察体验,才能寻觅采摘到大量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在每次重要讲话时,应尽可能抽出时间,搞好调查研究,从基层、群众、实践中寻觅“活”材料。这样才能使讲话内容更丰富,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更能打动人、感染人。

5、做好调查研究。

领导讲话要内容充实具体、言之有物。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必须在讲话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是由领导的特殊身份和作用所决定的。领导者是被领导者行为方式的引导者。讲话者在开口前如果不了解听众的心理,就不可能做到讲话内容充实具体、言之有物、掷地有声。

现实中不难看到一些领导由于事先没有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当在公众场合被邀请讲话时,就会出现支支吾吾、左顾右盼、四处求援的窘态。这样的讲话不仅不能起到引导和感召群众采取行动的目的,反而使自身形象和威信在群众中大打折扣。

战国时的张仪为推行“连横”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有“三寸不烂之舌”。他之所以能所向披靡,一个重要因素是他言之有物,讲话内容充实具体。他充分了解各国的形势和军事力量,了解各国国君和将士的心理,从而对自己的游说目标非常明确,使被劝说者心悦诚服。

6、领导讲话要注意做到真诚坦率、言行一致。

普希金说过:“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点亮!”讲话时怎样才能用语言把听众的心灵点亮呢?领导尤其应当以坦诚的态度,说真心话、实在话,道出真实的感受。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往往是不隐瞒自己对具体事物的观点和认识的,在对群众的讲话中,总能给人留下真诚坦率的印象。如果群众发觉你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就不会再信任你。领导的话讲得越具体、真诚、坦率,越能赢得群众的信赖;话讲得越抽象,离具体事物越遥远,给群众留下的印象越浅,赢得的信任度越低。

周恩来总理所到之处,其讲话内容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真诚、坦率和言行一致。周总理曾在1949年5月做过一次《学习毛泽东》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以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姿态,反对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他说:“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周总理对自己也是从不神秘化。他曾多次如实、公开地介绍自己的家庭出身、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自己成长的曲折过程。这种无产阶级革命家光明磊落的襟怀,平易近人的风格,使他与听众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始终处于真诚和坦率的氛围中,听众自然就很容易接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周恩来总理人格魅力之所在。

7、领导讲话应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领导讲话总有其目标性,一段讲话是否达到了它的预期目标,要看它是否被听众所理解、所接受。听众理解了、接受了,才能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反之,听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是不可能配合领导者采取行动的。

领导讲话的这一特性决定了领导讲话必须事先站在听众的角度上,依据听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陈毅同志在1961年发表的《在戏曲编导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局限性”问题的解释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在讲话中,为了说明局限性,他列举了曹操、陶渊明、武则天、曾国藩等人的事例。通过对这些具体历史人物的精当中肯的分析和评价,既做到了联系实际,又做到了深入浅出,使“局限性”这一本来深奥抽象的命题变得浅显易懂,听众始终听得津津有味,丝毫不觉得枯燥难懂。

8、讲话提纲及讲稿是准备讲话的一个重要环节。

拟定提纲及讲稿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思考谋篇的过程。通过撰写提纲或讲稿可以认真研究和推敲讲话主题是否正确,思路是否合适,材料是否妥帖,层次结果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等。通过撰写不仅可以加深对讲话内容的记忆,进一步熟悉讲稿的内在结构、篇章布局以及重要段落的关键句子。一些着名的政治家、演讲家在讲话前都精心准备,亲自起草提纲或讲稿。

毛泽东提倡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文章、写讲话稿,不要事事找人代替。他的一些着名演讲、重要文章都是亲自撰写提纲及讲稿。尼克松曾说过,自己当副总统八年中,所有的讲话都是自己起草的。即使当了总统后,一些重要讲话还是要亲自撰写讲话提纲及讲稿。

9、建立权威信。

要以权威的腔调讲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熟悉你讲话的内容,你对你的题目了解得越多越深刻,你讲得就会越生动越透彻。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简短的句子。最简洁的文章总是最好的文章,其原因就是它最容易理解,关于讲话和对话也可以说是同样的道理。

使用具体和专门的词汇和词语。绝对掌握了这种艺术的人是耶稣,他说话使用的词汇和命令所使用的词语都是简单、简洁、一语中的并且容易理解的。例如,他说的“跟我来”不会有人不明白。

说话要直截了当而且中肯。如果你想在你所说的各种事情上都取得驾御人的卓越能力,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集中一点,不要分散火力。相信你肯定会击中靶心。

10、不可留下负面印象

不要夸口。不但永远不要夸口或者言过其实,而且在陈述你的情况时还要动脑筋为自己留有余地,这样你就不必担心会遇到什么责难。

对待听众不可盛气凌人。即使你可能是你要讲的这个专题的权威人士,你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盛气凌人地对待听众。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人不在某个方面比我更精通。

要有外交手腕及策略。圆滑老练是指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去说适当的事情又不得罪任何人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当你对付固执的人或者棘手的问题时,你更需要圆滑老练,甚至使用外交手腕。要说做起来也很容易,就像你对待每一个女人都像对待一位夫人一样,对待每一个男人都像对待一位绅士一样。

领导讲话要注意的事项

领导讲话要注意做到演讲真诚坦率、言行一致。

普希金说过:“用演讲去把人们的心灵点亮!”讲话时怎样才能用演讲把听众的心灵点亮呢?笔者认为,应当以坦诚的态度,说真心话、实在话,道出真实的感受。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往往是不隐瞒自己对具体事物的观点和认识的,在对群众的演讲中,总能给人留下真诚坦率的印象。如果群众发觉你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就不会再信任你。领导的演讲讲得越具体、真诚、坦率,越能赢得群众的信赖;话讲得越抽象,离具体事物越遥远,给群众留下的印象越浅,赢得的信任度越低。周恩来总理所到之处,其讲话内容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真诚、坦率和言行一致。周总理曾在1949年5月做过一次《学习毛泽东》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以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姿态,反对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他说:“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周总理对自己也是从不神秘化。他曾多次如实、公开地介绍自己的家庭出身、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自己成长的曲折过程。这种无产阶级革命家光明磊落的襟怀,平易近人的风格,使他与听众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始终处于真诚和坦率的氛围中,听众自然就很容易接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周恩来总理人格魅力之所在。

领导讲话应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领导讲话总有其目标性,一段讲话是否达到了它的预期目标,要看它是否被听众所理解、所接受。听众理解了、接受了,才能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反之,听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是不可能配合领导者采取行动的。领导讲话的这一特性决定了领导讲话必须事先站在听众的角度上,依据听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陈毅同志在1961年发表的《在戏曲编导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局限性”问题的解释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在讲话中,为了说明局限性,他列举了曹操、陶渊明、武则天、曾国藩等人的事例。通过对这些具体历史人物的精当中肯的分析和评价,既做到了联系实际,又做到了深入浅出,使“局限性”这一本来深奥抽象的命题变得浅显易懂,听众始终听得津津有味,丝毫不觉得枯燥难懂。

相关文章:

1.领导好口才

2.领导口才:对员工常说的六句话

3.领导口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