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训练十篇

时间:2023-03-28 11:28:41

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训练篇1

而体操运动同心理素质训练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如体操运动具有变化多样的特点,有动、有静:自由操的变化多样,吊环的动、静结合,鞍马的突有旋律,跳马的大胆狂放,单杠的危险性等,造就了一名体操运动员不但要应付多种多样的可能情况,具有一定的脑力、智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分析能力,而绝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就形成了一名体操运动员独有的与众不同的风格,所以许多具有高水平体操运动员都具有一点共同独特的气质,一看便知道是个搞体操的。

体操训练同心理素质训练互相依存,心理素质训练能提高体操训练水平,体操训练能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平时训练及日常生活中也可采取一些手段、方法,以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如何克服困难

困难有大困难、小困难,实际上什么是大或者是小困难由个人理解。比如在训练中小小的挫折,受点小伤,怎样看,见到运动员出现类似情况应及时制止,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他们干一些看似大事的小事,碰到整套动作中途失败应给予鼓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二、如何在逆境中,成败中保持平常心

在训练或比赛中应经常教育他们“只要尽力做,就算失败也没关系”,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心理障碍。每个队员参赛都记住这句话“只要尽力做就算失败也不怪你”。我们体操教练也是为了事业而尽力工作,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天天辛勤耕耘,就算是拿不到第一也应该为本身的努力而得到一点安慰。同时如何对待成功或失败,若成功便欢喜若狂,失败便垂头丧气,这便展示了素质的培养。训练过程应使他们在成功及失败的情绪波动得到自觉的控制,不要成功太高兴,失败太低落,才能在今后大赛过程中碰到某一项失败掉下来,不致于对下一项有大影响,也为今后在社会上生存打下基础,毕竟能真成材的运动员廖廖无几,许多人今后可能转行成其它人材,在整个体操训练过程中必定文化课跟不上,若体操练不成,文化课不成,起码也应具有一定的应对社会的能力,才能够生存、立足,这是很实际的,而这就应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它可以在体操训练中得到培养。

三、如何抓住机会,创造机会

心理素质训练篇2

摘 要 众所周知,游泳训练有着很高的强度,涉及的训练内容也很多,对于少儿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应对这些训练内容的,甚至可能对游泳训练产生畏惧情绪,这不利于他们取得出色的表现。有鉴于此,对少儿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研究在少儿游泳训练中培养少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 少儿游泳 心理素质 培养方法

一、前言

如今,游泳运动已经成为一项全民运动,越来越多的少儿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旨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其实,少儿在游泳训练中还应该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尝试研究在少儿游泳训练中培养少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心理素质培养在少儿游泳训练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游泳训练有着很高的强度,涉及的训练内容也很多,对于少儿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应对这些训练内容的,甚至可能对游泳训练产生畏惧情绪,这不利于他们取得出色的表现。有鉴于此,对少儿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少儿在游泳过程中就不会畏惧水,不会害怕强大的训练力度,不仅可以提升游泳技能,也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综合这几个方面而言,对少儿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是游泳教练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少儿游泳训练中心理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游泳训练中对少儿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少儿游泳训练中,对少儿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心理素质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直以来,少儿游泳训练都着眼于提升少儿的游泳技能,教练为少儿安排了系统的游泳技能训练,但是却忽视了对少儿的心理素质培养。教练员没有为少儿安排系统的心理素质培训课,就算安排了此类课程,也不成体系,只是如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这不利于少儿的心理释放,无助于提升少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对心理素质培养予以应有的高度重视,并设置专门的课程,才能对少儿施加一定的影响。

(二)心理素质培训内容不够丰富

毫无疑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时,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不能依靠“一刀切”的训练方式,否则只能导致心理素质培训流于形式。从目前来看,少儿在接受心理素质培训时,面对的训练内容没有差异性,这样的训练只能浮于表面,难以真正提升少儿的心理素质水平。

(三)缺少专业的心理素质培训教师

少儿游泳培训过程中,教练员拥有专业的游泳技能,可以手把手地教导少儿掌握游泳知识与技能,但是这些游泳教练员并不是专业的心理素质培训教师,他们没有掌握系统的心理素质培训方法,对少儿出现的心理问题缺少应有的感知力,难以及时纠正少儿的心理困惑。要想提升少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打造一支专业的心理素质培训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四、少儿游泳训练中培养少儿心理素质的对策

目前,心理素质培养在少儿游泳训练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予以解决,以此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

(一)心理素质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少儿的心理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时,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少儿对水或游泳有畏惧心理,教练员要找出导致少儿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比如少儿曾经有过溺水情况,所以对水有恐惧心理,这时候,教练员就要采取措施,帮助少儿对水产生熟悉感,逐渐减弱少儿对水的畏惧心理,进而爱上游泳。总之,教练员要在少儿游泳训练中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少儿掌握游泳技能的同时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采取多样化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心理素质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的训练方法。比如对少儿实施放松训练,这是一种以心理暗示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使肌肉放松的训练方法。很多少儿刚接触游泳时,容易产生紧张心理,肌肉紧绷,呼吸急促。在这个时候,教练员要对少儿加强放松训练,引导少儿多想一些快乐的事情,并教会少儿正确的呼吸方法,使肌肉逐渐得到放松。

(三)提高教练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对少儿加强心理素质培训是游泳教练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儿游泳教练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游泳技能和扎实的教学能力,自身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少儿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少儿教练员应该多钻研少儿心理学、游泳心理学等知识,能结合少儿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展开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教练员的正确引导,少儿提升心理素质是指日可待之事。

五、结束语

目前,游泳这项运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少儿的青睐。教练员不仅要引导少儿掌握游泳技能,同时还要对少儿加强心理素质培养,使少儿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为少儿的不断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少儿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振权.重视游泳训练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 王占臣.心理训练在儿童游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蛙泳教学”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2014(06).

心理素质训练篇3

摘 要 射击技术对于公安警务人员来说其实是一门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本警务技能,射击时心理素质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公安警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射击技术水平的提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公安警察院校射击教学中应当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加大培训的力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警察射击教学中的心理素质训练方面作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 警察 射击教学 训练 心理素质

射击技术的好坏不仅仅是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自身心理素质的好坏。即使具有良好的射击技术水平由于心理素质的好坏最后也会导致射击成绩发挥失常。因此,在射击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于提高射击技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射击过程中的心理素质训练已经成为高校射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心理素质训练的必要性

射击动作就是大脑皮层反映到手腕、手指、小肌肉动觉以及动作。它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需要过硬的技术训练手法,更为需要的就是良好积极的心理素质训练手段。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警务人员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心理素质,要想全面的提高警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以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对归宿点。与其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给学生不如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训练,让心理素质训练成为公安院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射击技能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不断的提高学员的射击心理素质对于射击教学的有效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公安院校射击技能教学中应当适当的穿插和结合心理素质的训练,不断的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公安警务执法工作的需要。

(二)射击专项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实战射击技能和水平

通过相应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射击比赛与其说是技能水平的竞争,不如说是心理素质的相互较量。由此可见,射击成绩的好坏直接受到心理素质好坏的影响。研究表明,紧张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射击手最后的射击水平,即使是一名在平时射击技术过硬的射击手,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也会发挥失常,造成射击上的失误。因此,公安院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射击专项心理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快速有效的掌握好射击技能,不断提高实战射击技术,增强自身的调控能力,培养他们积极良好的射击心理素质,有利于在未来多变的执法行动中能够随机应变。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警察正确履行职责

警察被法律赋予了很大的执法空间和执法权力,对于武器的授权就是为了很好的打击社会中各种犯罪活动的现象,以此来维护我们的人身财产不受损失。而这个特权能够有效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警察能否正确的运用该特权。对于心理素质较好的警察,他们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就能够相对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和思维,不会做任何冲动的事情,而是静观其变,这样才能正确的使用特权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如果这些警察缺乏相应的职业素质就会在执法过程中意气用事,乱用武器,亵渎我国赋予其神圣的职责。因此,为了保证警察能够正确的履行职责,就应当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加强他们的射击专项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素质训练与射击训练的有效结合

(一)稳定的控制能力训练

很多的学生在第一次射击的时候都会产生比较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兴奋或者紧张的情绪,这样就会导致肌肉的活动失去的协调,动作发生了错误,严重的妨碍了射击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在射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强调学生一定要精力集中,让肌肉和心情控制到非常平静的状态,让射击的动作自然和协调,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模拟训练

在射击模拟训练中,不仅应学会在靶场上的射击,还要学会在各种环境气候下射击,白天会射击,夜间会射击,不仅会慢射,还会速射。从靶场上的基础射击过渡到应用射击,具有在近距离迅速发现辩认目标,突然而快速地拨枪,力争第一枪击中罪犯、射击力争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制服罪犯的本领。射击中提高稳定的心理因素,不管在奔跑追捕中,格斗中,汽车、摩托车运行中,始终保持射击心理的稳定状态,射击不受干扰,射中逃犯的有效部位,使其就擒,完成追捕任务。测验、模拟实战的竞赛方式,是巩固、提高射击知识,技术技能的有效手段。用复杂多变的模拟实战教学,检验干警运用射击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命中率,创造近似于实战的心理环境,才能较好地把射击技能发挥出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公安院校要想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射击能手,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好射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技能,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射击心理素质训练。教师在不同的教学训练阶段应当要适当的采取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做到射击技能教学中心理素质训练的有的放矢,让射击教学和实距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此达到提高学生们的实战射击技能,这样才能在未来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务人员,更好地为社会实践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象战.论警察射击心理训练及方法[J].警官文苑.2009(02).

[2] 王浩.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训练透析[J].政法学刊.2009(02).

[3] 杨嘉跃.谈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方法[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心理素质训练篇4

关键词 羽毛球运动员 心理素质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1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特点剖析

1.1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特点中的个性

哲人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理,也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一位运动员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具备不同个性特征的运动员在羽毛球这个项目中都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说,能否具备高超的羽毛球技术与其个性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不同的性格特征会影响到羽毛球运动员的生活习惯与运动习惯,当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个性则可能决定这个运动员一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由相关调查统计分析可得,运动员的战略战术及个人风格在很大一部分上是由其个性特征决定的,因此,在羽毛球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必须了解熟知每一位队员的心理与性格特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为其制定最合适的战术,使其水平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1.2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意志

众所周知,一场羽毛球比赛通常在1个小时左右,但是在对战双方实力相当,比赛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打满3局决胜负的话,往往需要2个多小时,运动员的体能消耗较大。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就必须加大对运动员运动负荷的训练与意志品质的训练以适应其体能的要求。在双方实力相当,比赛持续时间较长,双方运动员体力都消耗过大的情况下,其比赛的胜利者往往是意志力坚定、坚持不懈的选手。

1.3选手的球感

球感是羽毛球选手最明显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选手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每一位羽毛球选手必须具备的能力。球感通常包括三部分,其中包括对羽毛球的感知、对球毛球拍的感知以及手感。球性感通常是指选手对羽毛球构造的感知,其中包括对羽毛球形状的感知、对羽毛球大小的感知以及对羽毛球重量的感知等,不同构造的羽毛球往往需要选手改变击球的力量、击球的线路以及击球的速度等方面;球拍感通常是指选手对羽毛球拍结构的感知,其中包括对球拍大小的感知、对球拍弹性的感知以及对球拍重量的感知等,不同的球拍往往会影响选手的发挥;手感通常是指选手对击球动作的感知,其中包括对握拍的感知以及对引拍的感知等。

2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2.1训练羽毛球运动员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任何一名运动员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羽毛球运动心理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员,必须保证在做每一个动作时都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培养专注力是促使运动员进入最佳训练状态的通道,也是运动员在正式比赛时快速消除内心杂念的关键,成为运动员心理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运动员专注力训练法主要包括两种:应激调节、疲劳训练。所谓应激调节,就是要使运动员在遭受外界刺激时能够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所谓疲劳训练,则是要考察疲劳状态下的运动员如何继续保持专注力。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假设运动员会遭受某种状态的困扰,进而如何调节和突破自己。加强运动员在不利状态下的训练广度与深度,有利于进一步消除外在因素的干扰。

2.2羽毛球运动员“球感”训练

近年来的众多研究皆以证实,羽毛球运动员的“球感”成为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羽毛球运动员的“球感”训练,主要培养内容是运动员对羽毛球、羽毛球拍以及手指、手腕、前臂肌肉用力的感受性。“球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对击打羽毛球的肌肉运动感觉、视觉以及关节肢体变化等感觉。羽毛球运动员的“球感”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如何,都必须坚持“球感”的训练。

2.3虚拟训练和实际战况训练

虚拟训练法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提升比较有效,而且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对虚拟训练的切身体验,可以有效的提升运动员自身感知的水平,使运动员能够更快地适应比赛环境和氛围,并且逐渐消除运动员对赛前环境所产生紧张状况,由此使得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抵御外界的干扰能力也能得到增强。虚拟训练根据深入的层次可以分为浅层虚拟与实际战况模拟训练。实际战况模拟训练是指日常训练过程中尽量的设置与实际比赛的环境相一致的氛围,让运动员尽快融入其中的训练方法。情报人员尽可能准确地向教练员提供所搜集到有关竞争对手的所有信息,以便于教练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并研究制敌的有效方法,从而为运动员的良好发挥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最终赢得比赛服务。

3结语

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往往决定了其在运动生涯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要对每一位运动员给予充分的关注,对运动员进行适当地鼓励与引导,从而帮助其在赛前、赛中、赛后都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中除了技巧与战术的训练,还要注意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其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且在赛场上可以自如运用。

参考文献

[1] 浴华.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途径[J].辽宁体育科技,2008(5):56-58.

心理素质训练篇5

关键词: 小学排球运动员 心理问题 对策

排球比赛,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的竞争,还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训练体系,它是发挥潜力,保持和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的排球比赛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运动员比赛心理的不稳定而导致比赛失利的情况,丢了不该丢的球,输了不该输的比赛。教练员往往把责任推卸于运动员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原因上,而在日常训练中又没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因此,了解小学排球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规律,尤其是把握运动员在竞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小学生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不少小学都组建了排球队,而且把排球项目作为自己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校排球队的训练工作,结合历年的日常训练和比赛情况,针对学生在排球训练与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以下应对之策,供大家探讨。

一、训练要沉着,比赛莫怯场

排球是一项必须长期有规律训练的体育项目,赛前的突击训练是无法完成训练目标的,因此,各个学校的排球队都进行长期有规律的训练,运动员对训练就像吃饭一样的平常,训练的方式转变也就像每天换了菜吃一样,对运动员来说很熟悉,对心理没有什么多大的刺激,最多只是体力上的消耗。而在比赛场上,则消耗的不仅仅是体力,还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思想、精神上的疲劳更甚于身体上的疲劳。日常训练面对的是天天见面的队友和教练员,比赛时面对的往往是第一次见面的对手。面对的对象不同,产生的心理作用也不同,这种情况就如同小孩在家和在陌生环境的表现。如果对手的气势、身高、水平都明显占优的话,紧张、怯场的情绪就会更加明显。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日常的排球训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要走出学校,与其他排球队多进行教学比赛和交流,使运动员与运动员交流切磋,教练员与教练员探讨交流,让运动员多了解对手,使对手不再神秘、陌生。走出去、请进来,这将大大缓解运动员比赛时紧张怯场的心理问题。

二、区域内要自信,区域外要信任

在比赛场上,往往有运动员不接球与抢球的情况出现,这就是很典型的不自信与不信任。场上的六名运动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与防守的区域。不接球的运动员是因为自己水平不高,感觉别人接会比自己接得更好;抢球的运动员水平比较高,担心别人接不好球,所以干脆抢着接。两种心态截然相反,一个不自信,一个不信任。这两种心理状态的表现就会导致在比赛场出现几个人打球、几个人看球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六人组成的团队在比赛。因此,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所以在场上,我要求运动员,球落在自己的区域内不让别人接,直线、斜线、吊球、拦网,每个人的分工都很明确,接不好不处罚,不去接、抢着接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让运动员知道,自己的阵地自己守。有的运动员在场上很紧张,担心关键球自己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成绩,有了这个思想负担,很容易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这时,我安慰运动员,告诉他们比赛就是考试,是来暴露问题的,回去后再针对问题进行训练,使自己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如果你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怎么检验你训练的成果?我教育运动员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努力。对于那些抢球的运动员,我告诉他们,要帮助别人,不是帮别人做,而是提醒别人怎么做。在场上“好发”“扣”“好球”“接好”等鼓励性性的词不应仅仅由教练员喊出,运动员之间的提醒、帮助最可贵。

三、领先不轻敌,落后莫气馁

在训练中,我给不同的运动员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经常让新运动员顶替老运动员,使老运动员有危机感,一个为了上岗而打好每一个球,一个为了不下岗而打好每一个球,这样就把运动员体内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出来。在日常的训练中,我还邀请社会上的排球团体来学校陪校运动队打对抗,在比赛中大比分领先后“放水”给校运动员们,让队员们体验顽强拼搏换来的成功喜悦,磨炼队员们勇敢顽强的意志。

四、训练时多沟通,比赛时要乐观

有些运动员在训练时,总和别的队员比较疏远,比如小季同学,我在讲解动作时,她总站得很远,休息时也不和别的队员在一起,总一个人。而且孤僻的她很难和别的运动员成为朋友,即使有矛盾,也没有人去安慰她,致使她一个人在一旁哭,或者跑出去哭,好几次我都叫整个排球队员出去找她。这个时候我们的教练员就要关心、爱护我们的运动员,多和这些运动员交流,与他们做朋友,让他们接受别人。因此每次她哭的时候,我就“威胁”其他队员,必须把她逗乐,否则会……。同时,教练员也要关心队员的文化成绩、家庭生活。小沈同学的家长管教很严,经常打骂,导致孩子和大人之间没有沟通。对于这样的小孩,我一边和家长沟通,一方面做些事情去关心她,经常询问她的学习成绩,周末、假期训练时排出她和其他运动员的作业时间、复习时间,六年级时还请老师帮她补习。她很感动,训练也很刻苦,在那一年的比赛的决赛中,她一口气连得8分,最后本队完胜对手,夺得冠军。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建立与队员之间的友谊,这样,出现问题后,教练员才能对症下药,解除他们在训练时的担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训练比赛当中去。

以上四点是我对小学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应对对策。优异运动成绩的创造、激烈运动比赛的获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承受大运动量的生理物质基础,而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应用充分发挥的内部动力,所以教练员们要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学习心理训练的目的、作用、意义、方法、特点等,因为知道心理训练在排球训练与比赛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教练员们必须转变教学训练观念,完善训练体系,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这样才能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排球运动员。

参考文献:

心理素质训练篇6

【关键词】短道速滑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心理特征;自我效能感;成功体验

1.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

1.1高度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高度集中是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注意力伴随在一切心理过程中,是对人的心理活动对象的一定指向和集中,运动员能否快速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于比赛是非常重要的。高水平的运动表现在运动员处于理想的激活状态中,运动员的注意力完全指向于操作完成过程而排除其他一切因素。善于适时适度地把注意力集中指向所面临的目标,才能促进积极活跃状态,保持适度的情绪激活水平,提高运动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达到提高训练和比赛效果的目的。

1.2敏锐的判断与感知能力

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感知能力对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实施战术至关重要。在滑行动作幅度较大、对抗性强、速度快的比赛中,优秀的运动员不但具有较强的动作节奏感和速度感,还具备较强的放松协调能力。短道速滑比赛由于战术行动和动作变化迅速,因而要求运动员具有敏捷和灵活的思维活动,使之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有利位置,进而赢得赛场主动权。

1.3坚定的自信心与良好的竞赛情绪

短道运动员适宜的动机与坚定的自信心对激发心理能量及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将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乐观的情绪会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潜能,取得最佳战绩。根据短道速滑运动的特点,运动员不仅要在速度上取胜,而且要战胜对手才能取得好成绩。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及时调整技术、战术,在超越过程中对身体的协调能力则要求很高,尤其是在超越失败时能够迅速改正错误,抓住时机,判断好时间空间的位置,为下一次超越做好准备。

2.心理素质训练的对策

2.1观察、判断能力与技、战术的结合训练

在竞争激烈的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心理较量表现在双方的斗智,这就要求运动员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不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而且要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并在尾随滑跑中迅速地从不利位置判断分析对方的技术、战术意图,敏锐地观察对方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对策,机智地调节自己的滑跑路线,抓住机会进行超越,直至扩大领先优势。如在训练中可安排在尾随滑行中,暗指令一人突然起动,抓住时机和有利战术区段实施有效的过人战术。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启发运动员的战术思维,帮助运动员分析实战中技术、战术的运用;分析运动员在各个区域的滑跑情况,所处位置和过人时机,用多变的对抗性战术训练来提高运动员在复杂的情况下的快速分析判断能力。

2.2适应能力的训练

加强比赛中心理控制,提高赛场应变能力训练中,要注意保持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和提高抗干扰的能力。作为教练员应该对运动员逐渐施加心理影响,使他们能更好地进入比赛意境,并加强提高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训练,使技术、战术训练与心理演练有机结合。

2.3加强情感训练

由于竞赛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往往运动员会表现出多种复杂的情绪变化。分析这些情绪变化的原因,结合具体战术训练,有意识加强运动员对各种比赛变化的适应能力,保持平稳的心理情绪,时时地注意调控运动员的心理情绪的变化,使之有利于比赛,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训练中要因人施教,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和心理优势。在集体项目或个人项目战术训练中,注意培养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友谊,树立良好的互助配合精神;注意队员与教练员之间在训练中的相互配合,增强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信任感;注意提高运动员取胜的信心,调整赛前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能够轻松自如地投入训练和比赛。

2.4抗干扰能力的训练

教练员可通过比赛前的模拟训练,培养运动员比赛中的抗干扰能力。诸如,观众的嗓音干扰,喝倒彩,裁判员判罚干扰,对手实施拦阻的干扰等。可在训练中,设计在各种干扰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抗干扰的训练内容,即可通过模拟训练,也可以通过语言模拟。例如向队员提出在比赛中裁判员判罚犯规怎么应付,让队员回答这样类似的问题,以便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也可以安排实践模拟。如安排陪练按对手情况模拟比赛,进而提高对未来比赛的适应能力。

2.5战术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

在实施战术训练时,可将技术、战术的训练内容与心理训练相结合,以便达到强化战术,掌握实效技术的训练效果。例如:对重要技术环节,在训练中均可采用心理模拟练习,即“大脑电影”,可在分段滑、过程滑及弯道滑的练习前,对技术的关键动作让队员进行自我暗示,在头脑中回忆每个动作的表象和用力感觉,经过这样想象,使运动员感到滑起来运用动作技术更加流畅,技术、战术也变得更加清晰、灵活,进而达到在比赛中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地完成动作,以至于还会创造性地完成动作,达到预定的比赛目的。

3.结语

教练员应将心理训练作为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体能和技、战术训练的同时,重视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培养,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适应高强度的比赛和取得最佳比赛成绩,绝不能忽视心理训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晋军.运动员心理训练与竞赛心理调控及典型案例分析实务全书[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丽红.短道速滑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培养[J].冰雪运动,2006(2).

心理素质训练篇7

论文关键词:高考,体育训练,心理素质

历年来存在着体育生体育专业过关,但是到高考文化成绩过不了关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体育生实现双过关呢?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在高一高二打下良好的文化课基础,然后在高三这一学年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好专业,然后针对性的系统的进行训练。这样既能保证了学生的文化成绩,同时也能针对性的提高体育专业的过关。但是在高三这一学年紧张的学习训练中,有的学生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呢?

有一次在训练完一百米跑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学生垂头丧气的,没有一点精神。在我的追问下她们向我道出了心中的困惑和担忧:“老师,我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你看百米成绩到现在还没有什么长进,并且训练完回到教室就犯困,担心又影响学习。老师你说我练体育值还是不值啊?如果万一体育专业过不了,既耽误了文化课学习,又拿不到体育测试合格证,那我该怎么办啊?真的想放弃体育训练,回去静下心学习,可是我又不甘心这样放弃了。我总是这样矛盾着,你说该怎么办啊?”

于是我把他们叫到一边,开始和她们分析了一通:首先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一个人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自信,面对一切困难就会游刃而解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起码的信心,做什么都是很困难的。再次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如果想成功一件事,就会面对各种困惑,但是如果自己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就会慢慢的克服和解决一切困惑。然后就是要有极强的受挫心理承受力,心理的成熟是需要经过一个锻炼的过程的。这样你才会成长,长大。我和她们针对性的把她们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她们听完后,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都像换了个人似的把精力用在了学习和训练中去了。

在学习训练中,有的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我认为应该:

1、要和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沟通。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教师,做学生的知己。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走出困惑。

2、要及时的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体育教师要和班主任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更渗透的了解体育特长生在班级的表现和状况,协助班主任对体育生的管理,这样体育生的心理和各方面得到多方面教师的关怀和关注,让体育生能够体验到学特长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特长生并不是差生,从而让学生能从自身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做到学习和训练的衔接,解决体育和文化课双过关的问题。

3、要及时的和年级和学校进行沟通。只有各个环节和谐了,其他工作就好开展了。得到年级的大力支持,协调好每个阶段的训练时间。同时年级和学校不断的对体育特长生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无形中体育生的自信也不断的提高。

4、要及时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就动员学生练体育这事上,有时做家长工作比做学生工作还要难,因为部分家长认为动员学生练体育是对学生的文化成绩的不认可,只有差生才走这条路。所以要让家长认识到体育特长实际上是让学生展现自己长处,迈向成功之路的捷径。只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和训练,让社会认可。

5、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积极的群体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能的掌握。在友爱、信赖、愉快、协作的训练中,当某个学生练习动作不规范或失败时,教师和同学要热情鼓励和帮助,这就增加了该生继续训练的勇气,坚定了他成功的信念。当他微小的进步得到集体的肯定和赞扬时,就会激发喜悦,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提高自尊感,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因此训练中,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多从正面引导、鼓励,耐心地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出现负面效应。还要充分发挥体育基础好,成绩技能出众的尖子生的带头作用,激发学生积极的从众心理,从进步中看到希望,增强他们刻苦训练、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体育高考学生由于平时缺乏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和考生比较重视运动技术的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练习,没有对心理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一部分体育考生参加体育训练时间比较短,对考试前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仓促盲目上阵是造成考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建议体育教师和体育考生在平时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重视将心理训练安排在平时的训练之中,多进行体育高考前的适应性训练,有意识地加强练习难度,有意提高训练负荷,不断强化考生的心理素质。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体育考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及体育高考测试中自我调节的能力,重视体育考生考前的心理训练是取得体育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体育高考测试中,考生要将个人的心理状态与周边的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尽快适应考试中紧张激烈的场面及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要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充满自信,使竞技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体现考生主、客观全面素质,才能保证体育高考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过家兴等,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年8月。

2、《体育心理学》,编写组,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5月。

3、《中国学校体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 2001年第4期。

心理素质训练篇8

【关键词】竞技;心理素质;训练;培养。

一、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

1、过分看重比赛结果。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对比赛结果想得比较多,心里充满了对创造好成绩的渴望,担心自己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绩,荣誉、赞赏、奖金一切都没了,训练时付出的辛苦也白费了,害怕自己会被领导、教练责怪批评被认为是田径运动员,水平只有如此,产生这些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当今的竞技比赛中往往只以成败论英雄,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发挥得好才能被社会人们所承认但是对比赛结果过分看重,心里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2、比赛时自我控制能力低,消极思想出现。一般情况下,田径项目都要通过预赛甚至复赛才能进入决赛。例如:田径项目中的跳远需要通过前三次的试跳才能决定能否进入后三次决赛,当前三次试跳中出现助跑步点不准等情况犯规或者其他运动员试跳成绩较高时,运动员的心理往往会很紧张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以至找不到动作感觉甚至出现动作变形,这些都是自我控制情绪状态的能力降低所造成的,在此阶段运动员不再想自己的技术动作,头脑中思维已经混乱,对失利的恐惧日益加强。

3、过去比赛失败在心理上留下的阴影。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最佳水平往往是因为心理受到以前比赛失败阴影的影响,从而在日后的比赛中难以跨越失利的障碍。例如:跳远运动员在试跳助跑中步点不准而造成犯规往往在日后的比赛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赛前运动员心理活动较活跃,过分担心比赛结果,受以前比赛失利的影响而体验曾经失败的心理感受从而产生消极的思维活动。

4、外界环境干扰。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与否不仅是自身竞技水平决定的而且受天气、场地、器材、裁判、观众、记者等外界环境干扰,这些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田径运动员更是如此。比赛中,如果在阴雨天进行场地很难令人满意,现场观众不会很多,比赛现场的气氛会很平淡。在此情况下难以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相反在现场气氛很高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运动员们会受现场气氛的感染,表现得很兴奋积极性也很容易被调动。

二、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1、比赛前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1)相信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心。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常会感觉自己很紧张,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这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获胜的期望值较高,过分担心比赛结果怀疑自己的动作造成的。

(2)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田径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是过高就是过低甚至有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获得奖金物质而参赛的错误动机,这是由于运动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错误的比赛心理定向所造成的。

(3)制定赛前准备计划安排好方案对策。田径运动员常会出现赛前准备计划不充分,情绪不稳定不能安心的制定赛前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这是由于运动员思维不清晰,对比赛程序认知水平较差所造成的。

(4)教练员积极引导,运动员自身调节。田径运动员往往在赛前情绪较不稳定表现出或者过分激动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过分抑制萎靡不振,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心里控制水平较低所造成的。

2、比赛中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1)比赛中调整清晰思维,保持清醒头脑。田径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思维混乱或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是由于运动员没有目的、想法、随机应变能力低、思维不清晰造成的。

(2)集中注意力,相信自己的实力。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过分紧张不敢运用平时训练的技术,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比赛中,怀疑自己的技术,不敢大胆的做动作,这是由于运动员缺乏自信心造成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会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3)赛中自我暗示动员积极情绪。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情绪过于紧张,造成思维混乱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比赛时的正常发挥,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所造成的。面对此情况运动员可采用:①呼吸调节方法:由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会产生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的现象进行深呼吸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②自我暗示法:在比赛中如果出现情绪紧张不稳定可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很放松""一切都会好的""现在我的感觉非常好""加油我一定行"来缓解紧张的情绪。③音乐调节法: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习惯选择能够调动自己情绪的音乐,使自己表现得很兴奋。

3、比赛后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后的心理训练与调控是必不可少的且十分必要,这不仅是对比赛后紧张心理的放松调整更是对刚刚结束的比赛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为今后的训练、比赛做好准备。

(1)归因比赛结果。田径运动员在赛后难以对比赛做出较准确的归因,这是由于其在比赛中失利难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所造成的。面对此情况要帮助运动员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胜负,消除消极沮丧的情绪同时给予其积极的鼓励指出在比赛中表现得较好的一面,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明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1)获胜且发挥好: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指出尚存在的不足和继续努力的方向。2)获胜但发挥差:将成功归因于对手较弱,指出仍需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能力。3)失败但发挥好:将失败归因于对手发挥太好,强调自己一进了最大努力对今后进一步发展做出计划。4)失败且发挥不好: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对努力不够做出自我批评,反省影响发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正视失败。田径运动员对失败的打击承受能力较低,走出失败的心理阴影较困难,对此运动员要对失败持正确的态度,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辩证的看待失败,清楚的认识到失败可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走向成功。

(3)教练关怀帮助。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利受到挫折时,作为教练更应给予关心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从而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帮助他们冷静客观的分析影响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引导运动员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失败、对待失败,打消不正确的消极心理同时注意运动员在比赛中在比赛失败后的一些反常反映,及时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产生消极的心理障碍长时间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要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丽萍,吕金江.重视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J].楚雄师范学 院学报,2006,(3).

心理素质训练篇9

[关键词]排球 运动员 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训练

前言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水平日益提高,差距逐渐缩小,运动员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罗格曾指出:“美国奥林匹克队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心理训练”。因此,了解排球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规律,尤其把握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加强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意义尤为重要。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1.运动员的认识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过高估计己方的力量或者过低估计彼方的力量都会导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不足,一旦进人临战状态,尤其是比分悬殊、气氛紧张的场面,情绪产生较大波动,水平必然每况愈下,甚至出现“打傻了”的局面。

2.运动员的情感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在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队员获得信息的90%来自视觉观察,即对手、裁判员、队友和教练员的身体姿态和而部表情所产生的暗示效应。在接连失误的紧张时刻,教练员的沉着、冷静、充满信心的表情,会使队员们得到安慰和激励;队友之间的一种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口号、一个的挥拳动作,不仅可以提高本队的士气,还会使对方在心理上感到有一种潜在的威胁。

3.运动员的意志对竞赛胜负的决定作用。在高水平的赛中,要使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以心理变化与平日无太大差别为前提。要保持这种自控能力,关键在于意志力。在环境变化时,有的运动员紧张得手足无措,有的运动员则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心理活动的指向完全集中在平日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充分发挥竞技水平的必胜信心上。

二、影响排气运动员竞赛行为的心理障碍

1.动机障碍

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运动员注息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造成运动水平降低。

2.情绪障碍

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

3.心理饱和障碍

在排球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过长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产生厌倦情绪。

4.激活障碍

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

5.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排球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十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末达到时,运动员往往会采取过激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如果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泻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

三、科学的排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1.放松训练法

(1)肌肉紧张放松法。使运动员某一肌肉群,保持紧张约10s,然后尽量放松。放松时可以从上肢开始,过渡到头部、颈部、肩部,然后从腹部到背部、髓部、大腿和小腿。在每次紧张和放松时,要把注意力同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2)语言暗示放松法。选择相对安静环境,运动员可坐卧在凳子上或床上,然后闭上眼睛,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这时进行自我暗示,默念几遍“我感到舒服”,“我轻松极了”等等。放松过后,进行自我动员,暗示“我有力量”,“我感觉良好”。

(3)模拟比赛放松法。由于参赛而造成的焦虑,可在模拟比赛下进行放松,即模拟过渡到比赛实际。例如:测验、选拨赛、问答提问等。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吸气、慢呼气,并默念放松。

2.想象训练法

(1)在训练和竞赛期间进行想象,如队员练习正面扣球技术。在练扣球之前,把整个动作过程想象一下,之后再进行练习;练习之后,再利用想象和思维及内部语言简述自己在练习扣球中的体会,知道错误和正确的地方。

(2)借用直观形象进行想象。如利用电影、录像、挂图、照片给运动员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使他们头脑中保持这些运动表象,然后再让他们想象自己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终习。

(3)模拟想象。在训练中,运动员经常是伴随着模拟动作来完成内合想象的。因此,练习接发球时队员边练一传,边想象一攻的战术配合,特别是接一传后,就积极上步扣球,进攻结束后的自我保护等。

(4)胜利情境想象。用想象胜利情境去鼓舞斗志,增强必胜信心,消除心理障碍,使怯场或害怕失败的运动员消除失败的苦恼。

3.自我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训练是用语言提示,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语言提示,是由运动员自己在内心进行,即为自我暗示。

如发球时,运动员在比较紧张和信心不足时,可暗示“冷静、沉着”,“一定发好球”;在出现技术问题时,可暗示“抛好球”,“击准球”;在连续失误时、可暗示“要发过”,“不失误”,在连续得分时,可暗示“要认真”,“不松劲”等等。

又如在运动员扣球前,可暗示“我一定扣好球”,“我能扣死对方”。在击球的一刹那,可将暗示喊出来,“扣死”或“嘿”,以锐不可挡的士气压倒对方,以增强必胜信心。

4.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练习,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作好准备。运用此法首先要及时掌握情况、信息、参赛对手、环境、条件以及“时差”等方面都要做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安排训练,其次训练要通真,从对手、场地、器材、裁判和观众都要模拟真正比赛的气氛。

参考文献:

[1]心智竞技能力的构成与训练——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3]现代排球运动教程编写组编.现代排球运动教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11.

心理素质训练篇10

关键词:中职生;性格;自律

2012年12月对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问卷调查。全部调查人数为206人。其中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好的占85%(174/206),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不好的占6.5%(14/206),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一般的占8.5%(18/206)。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初步总结了中职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特点及训练对策。

一、中职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

中职生就是初中毕业后在中职学校念书的学生。他们大多处在16~18岁年龄段,这个时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

1.追求自我独立,但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

大多数中职生追求自我独立,性格好;对自己有信心,处理事情果断,乐观地面对每一件事,宽容别人。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乐于助人,团结同学,自觉,独立自主,对待事情的态度认真,危急时刻冷静,果断,有耐心,有毅力,积极向上。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自律,刻苦;能认真对待错误并及时改正,做事认真,待人诚实;冷静,不随意浏览网页上的不良信息。能够自我反省,能平心静气地控制脾气,永远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部分中职生对自我缺乏客观的认识。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把持不住脾气,不冷静果断;做事的动机不明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自觉,总是需要别人的提醒,懒惰。对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不足,非常在乎别人的肯定。生活中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自信。

2.性格活跃,但情绪不稳定

大多数中职生性格活跃。人际交往方面,诚实守信,待人诚实礼貌,热情,稳重细心,认真,有耐心,有正确的人生观。在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有毅力,不轻易放弃,善于用积极方法调控情绪,开朗大方,积极勇敢面对困难,尊重他人,是有责任心的人。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十分向往,有好的心境。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吸烟。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人缘很好,相信自己。

部分中职生情绪不稳定。占有欲很强,忍耐度有限;对没有了解的事乱发脾气。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久了,就没有耐心,马虎大意。每天总是闷闷不乐,沉默寡言,与别人交流少,怕受伤;情绪非常激动,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经不住诱惑,冲动,缺乏毅力。与同学说话控制不了情绪,看不惯别人的炫耀,也怕被别人小瞧。

3.有目标,但自律不足

大多数中职生有目标。认为心理素质的好坏与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并努力调整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努力发展自我,主动进行自我教育,不怨天尤人自寻烦恼,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学习有主见,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立场坚定不易受别人诱惑,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能调控自己。

部分中职生自律不足。学习方面没有定力,不能控制自己,无法坚持;不能控制情绪;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就会垂头丧气,一次失败就会心情很不好。做事经常中途放弃,不能坚持做完,对自己制定的计划只能坚持一个星期。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训练对策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

每周安排一节辅导课,作为正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并在上课时随意抽查,不得随意占用心理辅导课,保证心理导向课课程的落实。

为了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使心理辅导课不流于形式,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了以“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体验”“怎样进行个案研究”等为主题的专题研究。在教学探讨、实践、研究中,老师们尝试把“情”贯穿于心理辅导课的始终,努力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参与动机,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

2.面向少数学生开展补救性的个别辅导

通过谈话、建立“知心大姐”信箱、心理辅导室、宣泄室等方式搞好心理实验研究。通过个别辅导,同学们谈论了许多感受,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心理上发生着变化。孩子们改正了许多坏习惯,变得独立、自信、爱交往、快乐、坚强、更加聪明了……

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确立两位“知心大姐”专门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对知心姐姐坚持“先培训学习后上岗”的原则。每周一至周五第七节课为固定的心理辅导时间。平时,也可通过“信箱”倾诉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烦恼。知心姐姐按照“鼓励倾吐、倾听理解、真诚交流”的原则共接待学生100多人次,并为他们建立了心理辅导登记卡。她们与孩子们心连心,共同去排解心理困扰。孩子们垂头丧气而来,笑容满面而去。心理辅导室成了孩子们心灵的港湾。

3.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

加强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源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教师自身有不良的心态和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的形式对教师加强引导。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级板报、学习园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激励学生改善自我,定期评选班级“十佳”等,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氛围。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个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风气,通过各种渠道使同学们感受到心理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参考文献:

[1]岳慧兰.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1).

[2]乔学光.将素质培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26-28.

[3]许明.论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就业心理品质的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