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十篇

时间:2024-01-25 17:23:11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1

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 )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

B.直觉观察时期

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

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2.教育研究的水平是 ( )

A.直觉观察水平

B.探究研究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3.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 )

A.教育研究设计

B.文献检索

C.理论构思

D.选题

4.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又叫类型抽样的是 ( )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

A.历史研究

B.观察研究

C.调查研究

D.实验研究

6.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是教育调查研究中的 ( )

A.现状调查

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

D.预测调查

7.一个测验要能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这是对测量工具要求中的 ( )

A.效度要求

B.信度要求

C.难度要求

D.区分度要求

8.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 )

A.罗吉尔·培根

B.弗朗西斯·培根

C.达·芬奇

D.伽利略

9.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所用的符号中,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是 ( )

A.X

B.C

C.0

D.R

10.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目的是取同舍异,将具体概括为一般,这是基本思维逻辑方法中的 (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

D.演绎

11.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分析主要方法中哪一方法的特点? (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来源:www.exam8.com

D.剩余法

12.计算未分组数据标准差的公式是 ( )

2015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1)

13.在方差分析中,可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

B.三因素方差分析

C.协方差分析

D.多元方差分析

14.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期刊所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 )

A.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

B.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期刊刊名和期号

C.期刊刊名、文章标题、期号和作者姓名

D.文章标题、期刊刊名、期号和作者姓名

15.同一层次各指标只能是并列关系,这就要求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 )

A.一致性

B.独立性

C.可测性

D.可行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7.样本

18.无关变量

19.定性分析采集者退散

20.次数分布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22.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

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5.试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6.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在系统综合发展时期,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采集者退散

2.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研究的两个层次表现的四种水平。理论研究水平是教育研究的水平穗过教育研究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解释和预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3.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选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

4.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取样的基本方法。分层抽样又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此题为记忆性题目,考生对一些概念的其他叫法往往容易忽略。

5.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相关知识。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6.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发展调查。按调查目的划分,教育调查研究可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发展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的调查,其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考试大-全国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7.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测量工具要求。效度是反映测量的结果与测量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二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8.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科学”概念提出这一问题上不要把罗吉尔·培根和弗朗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之父)弄混。

9.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设计的符号。O是英语单词observe观察的打头字母。由“观察”想到observe,即可记住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符号是“0”。

10.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基本思维逻辑方法。综合是将事物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加以考察,从内在的相互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特征的思维方法,它以分析为起点,在思维方向上与分析法相反。

11. 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归纳分析的主要方法。剩余法,就是被研究的某种复合现象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除去已知因果联系的部分,则剩余部分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因果联系。其特点是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12.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差异量数的相关公式。A选项是未分组数据方差公式,C选项是分组数据方差公式,D选项是分组数据标准差公式。

13.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可以在一个统计检验中同时对一系列单因变量统计分析的内容加以综合性地考察。

14. 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此题为记忆性题目,所需注意的是,参考期刊要与参考书籍的表述区分开。参考书籍的表述项目和顺序是:作者姓名、书名、出版时间和页数。考试大论坛

15. 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内容。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一致性、独立性、可测性和可行性等要求。其中独立性是指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层次的指标之间内涵不雷同,外延不交叉。二、名词解释题

16.(P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17.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18.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19.定性分析就是指研究者在对所搜集到的文字、声音、图片等资料进行系统审查、汇总、归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过程;它是一个对资料的分类、描述、归纳、抽象的过程。

20.次数分布表是把所有数据按大小分为若干组,把所有的数据归到有关的组内,得到数据在各组内出现的次数(也称频数),从而清楚地看出全部数据的分布情况。

三、简答题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答:(1)研究课题的选定,文献资料的检索,理论构思的形成,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研究计划,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得到的资料数据;

(3)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

22.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5)问题要有可行性。

23.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

答:(1)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2)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3)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四、论述题

25.试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现代教育科学研究非常强调理性作用,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现代教育科学研究非常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

②提高研究过程中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概括性;

③理论地研究教育。

(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

①当代教育研究,不同的教育哲学观构成不同层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建构不同的理论体系;

②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在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同时也表现出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

①在研究目标的确定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

②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强调大教育观;

③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非理性因素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④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强调在个体研究基础上的集团认识主体——科学研究群体;

⑤在教育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所具有的明显价值取向性。

(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①强调教育实验研究在发展教育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探索教育实验的特点,以不断提高教育实验的科学水平;

②教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的发展;

③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26.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答:(1)理论构思是指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2)包括的内容有:准确地表述研究问题;界定该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

(3)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①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和客观;

②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③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2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单选

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第2题单选

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

A.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

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

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第3题单选

规定不准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第4题单选

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掌握学习”教学法

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C.“导学式”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第5题单选

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第6题单选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的提出者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陶行知

第7题单选

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8题单选

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第9题单选

决定教育性质的影响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科学知识

第10题单选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昆体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福禄贝尔

第11题单选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关心学生生活

C.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D.搞好教学

第12题单选

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简答

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集体,充分发挥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作用。

第14题简答

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简答

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16题简答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第17题简答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简答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

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

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学生回答道。

“是呀,救援人员怎样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

“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为什么?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

心理学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9题单选

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

A.直观性、间接性

B.概括性、逻辑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逻辑性、间接性

第20题单选

当一个人的外表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是()。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第21题单选

意志行动的基础是()。

A.克服困难

B.随意运动

C.兴趣爱好

D.意志自由

第22题单选

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属于态度的()。

A.认知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价值表达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

第23题单选

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智商应该是 ()。

A.110

B.115

C.120

D.125

第24题单选

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第25题单选

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第26题单选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第27题单选

人的能力有“早熟”和“大器晚成”的表现,这反映了能力哪一方面的差异()。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遗传素质的差异

第28题单选

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意志

第29题单选

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C.感知活动过程

D.思维活动过程

第30题单选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称之为()。

A.表象

B.记忆

C.联想

D.想象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简答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第32题简答

浮云中的太阳或月亮好像运动一样,这是诱动知觉。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简答

服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34题简答

简述考试焦虑的危害及矫正方法。

第35题简答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3

关键词:听说能力  教学要求  教学形式  专业特色  实用性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早已将教学重点由读写训练转为听说训练,这里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由于现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对英语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听说入手。鉴于此目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就应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增加该专业的听说教学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教学技能。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4

关键词:幼儿教师 幼师生 故事改编 策略

一.幼儿故事讲述中改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和审美的享乐活动。幼儿文学,可以通过文学途径,给幼儿以多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对他们的性格、气质、志趣和理想的形成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幼儿故事是幼儿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是幼儿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婴幼儿成长的摇篮。故事是一种能带动幼儿听、说、读、想等各方面发展的有效的文学形式,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科学知识、学习交往等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净化幼儿心灵、令其思维徜徉的快乐老家。幼儿故事对陶冶幼儿的思想、感情、品德、情操、性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在语言方面的目标之一是喜欢听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扼杀孩子快乐和想象力的。

为了进一步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为基础教育提供人才支撑,江苏省教育厅已连续几年举办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其中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比赛中就有即兴讲故事项目,目的就是提高幼儿教师讲故事的技能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即兴演讲故事的能力,具有改编幼儿故事的能力,能针对幼儿生理心理上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问题,确立教育中心,选择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动手改写或创作一些幼儿文学作品,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接受教育。

每一个讲故事的人其实都是一个故事改编者,作品的意义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在阅读讲述过程中产生,阅读是一个读者将文本具体化过程,讲述则是将文本创造性再现过程。有时我们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讲述同一个故事时,也会不一样。所以故事是不能机械地背的,必须讲,必须尊重受众,根据对象适时调整内容语言;根据场景调节主题语速;根据时间调整故事长短;根据讲故事人自身语言条件特色调整用语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故事表达效果。

所以从每一个师范生开始,就要加强讲故事和改编故事的能力的训练,最终使每一个幼儿教师成为幼儿故事的创作者和讲述者。

二.幼儿故事讲述中改编策略

1.尊重幼儿感受,创造属于他们的意义世界

好的故事讲述首先要从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把握开始。每一个讲故事者对所拿到的故事材料需作整体感悟分析解读,读懂文本自身的内容意义,而文本的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读者眼里也会不一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讲述者首先要明确故事的主题、主干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主要、次要角色,理清情节发展过程,对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有概括性了解,做到对故事胸中有数,准确把握故事的基调特色。然后为幼儿搭建建构知识的合适脚手架。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兴趣取向、幼儿的言语发展水平及故事本身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教育性等方面来思考改编,同时也要根据此次讲故事的时间、对象等具体要求作必要的调适,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需求。

幼儿故事的主题要单一、明确。原作的主题如果适合幼儿,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不必改动。如果主题太繁或不明确、不自然,则需浅显化处理。如《龟兔夺宝奇遇》故事的主题较积极,希望世界和平,但主题出现得较生硬,口号化,当得知“神灯可以实现三个愿望时,小龟和小兔许愿‘我们还要世界没坏人。’过了一会,所有的坏人都消失了。从此世界更加安宁了”。故事的成功必须以幼儿的理解为前提,符合幼儿审美情趣。这个故事的语言就显得有些生硬,主题急显。我们在故事讲述时,可以把语言更具体化、浅显化、形象化、趣味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关注文本所承载的知识、教育性或成人自身逻辑,而忽视儿童心理逻辑,必须以儿童什么情趣为基本出发点,关注艺术、科学、道德等领域的契合点,选择“有趣、好看、读得懂、细节丰富的”故事。要让故事与生活相联系。要时时多想这样改编幼儿喜欢吗?符合他们审美趣味吗?能引发幼儿感知、想象、理解与体验吗?能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审美体验相衔接?能更多鼓励幼儿去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意义世界吗?

如果是可以自由选择故事,则要选择适合幼儿欣赏、健康活泼、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故事,主题鲜明,情节单纯,既具有教育意义、极具趣味性和时代性的作品。比如,绘本故事《蛤蟆爷爷的秘诀》、《我的幸运的一天》等。

2.符合幼儿审美趣味,情节简单有序有变

要注意幼儿故事情节的基本部分必须紧紧围绕一条线索来展开故事,没有枝枝节节、繁复杂乱的情节内容。情节结构的发展要既简单又有序有变。学会对故事情节作深层次分析解读,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表面看来故事多次反复,较长,但我们仔细研读,会发现故事中,实际上是两条线交错进行。母鸡造型平稳,神闲气定散步,每张画面似不变,故事似乎平淡无奇,但仔细研读狐狸形象后会发现,作者正是以母鸡的淡定无奇来与张牙舞爪百变狐狸作对比,狐狸的造型百变不一,且都有一种下山虎式,每次都有一种张力指向母鸡,母鸡在下,狐狸就在上,母鸡在前,狐狸就在后,使故事形成紧张动态。通过两条线的交错发展,使故事张弛不断变化,最后通过狐狸的失败,告诉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表面的反复不是简单重复,须仔细研读。

反之,如有的故事情节反复多次,较长,又不是主题展开必须的过程,只是简单重复,则可适当删减,根据实际,随时调整。如《想长高的小老鼠》中最后小猫追小老鼠时,有许多语言是重复的,因为一般讲到这三分钟已过,可以将重复的话语归并表达,更利于故事性、趣味性。又如《馋猫小鱼钓鱼记》中,对小猫去到的地方都有一些具体描述,由于故事已经很长,所以就可将这些删去,又如小猫钓到鱼后,对鱼的保存状况也有较多叙述,也可忽略不讲,使故事更紧凑,同时也更符合幼儿审美趣味,情节简单。

3.注重幼儿接受特点,语言幼儿化

幼儿故事讲述时必须注意到幼儿的语言接受特点。如《牙齿先生病了》中“来一穗刚出锅的玉米吧!”这“一穗”就不太符合幼儿的接受特点,幼儿难以理解,可以改成“一根”。又如《猫的第九条尾巴》中“耗费自己难得的运气去成全别人的圆满,这或许是世间最大的慷慨、最真心的回馈了。”这里耗费、慷慨、回馈都较书面化,孩子不太容易理解,可以用更通俗浅显的的“浪费、大方、回报”来替换,使孩子乐于接受。

故事讲述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左右,篇幅宜短不宜长,如故事太长,一般超过550字就要缩短,因为时间长了,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就分散了。如《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这一故事就较长,其中“大老鼠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呼啦呼啦地吹,树枝啪啪啪地敲打着窗户,猫头鹰呜呜呜地叫,还有小老鼠呼哧呼哧的呼吸声。不一会儿,他又听到早起的鸟儿们在叽叽喳喳地叫……”类似的这些语段,虽然较具体形象,但因为多次反复,使故事过长,就可适当删去一些重复的部分。

故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讲的是一场鳄鱼和牙医之间的心理较量,用简单、反复的语句,刻画了鳄鱼和牙医每时每刻戏剧性的心理变化。他们相互惧怕,可是那颗蛀牙把他们凑到了一起。凶恶的鳄鱼只得乖乖听牙医的摆弄,而红脸的牙医也只能壮着胆子上。鳄鱼:“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牙医也在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从画面上看,两个人物都别过头,上身远离对方。画面色彩也是灰冷色。讲述时需将人物内心的这种纠结、惧怕、无何奈何等情感,通过适当的语调尽可能形象直感地表现出来,如语速慢而迟疑,将每个句子分成四次停顿,语调下降,尾音渐弱 。“真”、“非”语音加重强调,语速放慢。通过这样搭建平台,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情感。

还需要根据语音表达调整文字,字音不响亮的音节可以替换成发音响亮的音节。使故事讲得更顺口、听得更顺耳。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儿童化、口语化,将书面语改成口语。《一闪一闪的月亮》中“通知所有的家禽,都到院子外面来!”这一句,“家禽”既不口语化发音也不响亮,可以改成“小动物们”。《狗和公鸡和狐狸》中“公鸡像平时一样,引腔高啼。”“引腔高啼”语言书面化,儿童不易理解,不妨改成“放开嗓门高声唱起来”。幼儿故事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这就要我们讲故事时时刻想到幼儿的接受特点,及时修改调整语言,使之口语化、儿童化、趣味性强。

有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讲述者自身条件,调整故事内容。如讲述《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时,有一学生“没有牙齿的”这一短语发音始终困难,到故事内容讲述则没有大问题,但题目中“牙齿的”语调始终别着,无论如何读不正确,由于学生已没有时间再重新准备,后来只好将题目改为“奇怪的大老虎”,结果这个同学的故事讲述在后来的专转本考试中顺利通过。

有时如故事中有大量的数据、过于复杂的人名、太多的次要人物形象,可以简化或删去展开部分。如《馋猫小咪钓鱼记》中主人翁馋猫小咪太长,可统一为小咪。如《钟老头买钟》中地点、时间反复,十分难记,可以做简单化的改编处理。

幼师生应该有意识地接近幼儿,观察他们的言行,熟悉他们的生活,掌握幼儿心理,爱他们所爱,想他们所想,做到“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以孩子的耳朵去听,以孩子的心灵去体会。”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意义世界。幼儿故事编构同时也有助于幼师生提高语言的分析、解读、综合、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升幼师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

参考资料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王素珍.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H].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2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自学考试;试题分析

健康教育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专业(专科)的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其重要性不容小觑。为此,我们对2014—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健康教育学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进行分析,在总结既往考题特点基础上,对试卷整体和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思考教学对策,以期对护理专业(专科)自学考试考生自学、机构助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试题总体特点

1.1试题类型

整套试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6部分,其中2014年、2015年有6种题型,2016年有5种题型。试题依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健康教育学》(吕姿之主编,2007年版)和《健康教育学自学考试大纲》[1]命制,未出现超纲现象。试题稳中求变,命题思路做了调整,在考试大纲基础上新增了判断题,取消了多项选择题,试题难度有所降低。具体情况见表1。

1.2考核章节

2014—2016年健康教育学试题考核章节分布:教材第一章(第一、二节)、第二章(第一、二、四、六节)、第三章(第一、二、三节)、第四章(第一、二、三节)、第五章(第一、二、四节)为重点章节,而第七章、九章、十章、十一章、十二章题量较少,第六章、八章、第十三章题量最少,有些年份个别章节没有涉及。这种情况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考试命题一般要覆盖到各章,但避免面面俱到”的要求,为更好地开展自学考试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1.3考核类型及考核层次

《健康教育学自学考试大纲》把考核类型定义为重点、次重点和了解3个层级,把考核层次分为识记、领会和应用3个级别。2014—2016年健康教育学考题考核类型、考核层次分布基本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覆盖面广,突出重点,没有与考试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和怪题(见表2)。

2试题各部分评析

2.1单项选择题

2014—2016年试题中的单项选择题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学》和《健康教育学自学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细目进行命制,题干结构较为简单,均为各章节基本知识点。这3年试题中单项选择题94道,考核知识点70个,较全面地覆盖了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考点分布均衡。其中,高频考点有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健康教育诊断、目标人群的确定、健康相关行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传播概述、大众传播、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以及计划目标等。

2.2多项选择题

综观2014年、2015年健康教育学试题中的多项选择题(2016年没有多项选择题)发现,该题型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核,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但没有偏题怪题,考生通过认真复习、思考和分析,就能取得较好成绩。两年共有考题20道,考核知识点19个,主要涉及传播、健康教育评价、行为发展、健康教育诊断、医院健康教育等知识点。

2.3判断题

2014—2016年试题中的判断题严格按照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知识细目命制,基本知识点考核比例较高。3年试题中共有判断题53道,考核知识点38个,覆盖教材章、节面较广,考点分布均衡,侧重考查考生对教材中主要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试题具有适当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其中高频考点有危害健康行为、人际传播、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诊断、促进健康行为、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促进等。

2.4名词解释题

这3年健康教育学试题中的名词解释题共23道,考核知识点18个,主要涉及大众传播、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健康相关行为、行为矫正、自我效能、健康教育诊断、医院健康教育等。名词解释题侧重考核基本知识点,具体情况见表3。

2.5简答题

2014—2016年试题中的简答题严格按照教材、考试大纲命制,在加强基本知识点考核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归纳、综合、应用能力,试题难度加大。这3年试题中简答题28道,考核知识点23个,试题选材覆盖面较广,考点分布基本均衡。其中高频考点有促进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健康教育计划、计划实施及评价、健康教育诊断、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以及医院健康教育等。

2.6论述题

2014—2016年健康教育学试题中的论述题继续遵循教材和考试大纲命制,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知识点在书中,但阐述和举例要靠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论述题重视基本知识考核,更侧重应用能力考查。论述题考查目标明确,即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试题难度最大。这3年试题中共有简答题6道,考核知识点6个,涉及教材第二章(1次)、第三章(2次)、第四章(2次)、第五章(1次)内容,考核知识点有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健康教育诊断(含教育与组织诊断)、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以及健康教育计划的效果评价等。

3策略

通过对2014—2016年健康教育学试卷整体和各题型的分析,我们认为,要实现自学、助学及考试的良性发展,提高考试成绩和通过率,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3.1透彻理解教材

[2]通过分析2014—2016年试题,我们发现试题紧扣指定教材,注重基础知识考核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应用。因此,要认真阅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层次、顺序与段落),明确教材知识体系,熟悉章、节名称,把握内容要点、知识点与考点,区分重、难点与考核层级,关注高频考点。

3.2以考试大纲为抓手,积极备考

[3]考生可以对照《健康教育学自学考试大纲》,进行健康教育学知识体系梳理,进一步归纳总结知识点,形成知识细目,加深记忆;也可以做以往的考题,对错题认真分析,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3.3认真审题,避免失误

对于健康教育学试题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准确判断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注重答案要点的合理呈现,进行适当阐述和举例,使其成为核心要点(得分点)的有力支撑,避免因答案呈现顺序不当、要点不清晰、没有阐述和缺少举例而失分。

3.4适当研究既往试题及评分标准,总结经典题型和解题技巧

通过分析试题出题思路、题型构成、知识点变化,归纳总结,做到熟悉试题,多分析思考,对考点、知识点查漏补缺,取得令人满意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倪晓添,陈静琼,文剑辉,等.广东省近六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其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J].江西化工,2013(1):205-208.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6

教育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

A.培根 B.休谟

C.柏拉图 D.康德

2.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尔》

4.强调教育活动的“交往性”,实际上就是强调教育存在于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一种不断的

A.对话活动 B.讲授活动

C.思维活动 D.教学活动

5.文化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和拉伊 B.狄尔泰和斯普朗格

C.鲍尔斯和金蒂斯 D.康德和黑格尔

6.决定“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利”的是

A.政治制度 B.社会文化

C.生产力水平 D.经济基础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学派是

A.个性发生学派 B.道德认知学派

C.活动心理学派 D.认知发生学派

8.主张“神学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教育家是

A.福禄倍尔 B.傅立叶

C.圣西门 D.夸美纽斯

9.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就在于人具有

A.能动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可塑性

1O.提出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思维五阶段说”的教育家是

A.谢夫特 B.杜威

C.布鲁纳 D.罗杰斯

11.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C.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

D.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12.孔子、老子等人倡导并践行的“无言之教”属于典型的

A.反诘法 B.谈话法

C.陶冶法 D.实践法

13.现代教师面对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集体,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

A.教育教学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

14.下列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正确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途径 B.教学等同于智育

C.智育是教学的途径 D.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15.教育目的的功能之一是

A.调控功能 B.系统功能

C.信息功能 D.程序功能

16.下列教育家中主张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是

A.诺笃尔普 B.裴斯泰洛齐

C.涂尔干 D.凯兴斯泰纳

17.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社会因素是

A.文化制度 B.科技制度

C.军事制度 D.政治经济制度

18.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与发展”中的发展是指

A.教学发展 B.一般发展

C.智力发展 D.情感发展

19.单轨学制在美国形成的时间为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初

20.将教育制度分为学前教育制度、基础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等,这是

A.从学校管理工作内部分类 B.按教育机构的类型分类

C.按教育阶段分类 D.按教育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性质分类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最近发展区

22.讲授法

23.教育制度

24.学生的年龄特征

25.德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简述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征。

27.简述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体系的构成。

28.简述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29.简述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

30.简述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

31.简述教师思想品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32.试论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3.案例:

小D是高中一年级女生,已经有两天没来上课。班主任老师在和家长联系未果后,及时把情况向学校汇报,校政教处又及时向社区相关部门反映。很快,派出所民警带着小D来到学校。原来,小D因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作为监护人又忙于生意,平时回家只是给零花钱,而对于小D学习、交友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却很少过问。养成小D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经常旷课上网吧,并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近来,小D母亲因生意出国已一个多月时间,小D因上网吧已将妈妈给她的零花钱用光,为了上网玩游戏,小D伙同“网友”一起在网吧偷窃他人财物,被网吧管理员抓了现行并送到派出所。派出所决定向学校通报情况后,将小D送少管所进行监督教育。

学校在了解详细情况后,迅速通知小D母亲,并成立了学校、社区派出所和家庭三方共同帮教感化小组,三方达成一致,小D尚未成年,如送少管所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年生活带来阴影。于是,班主任成为小D学习和心理的辅导员,派出所指定老王专门负责对她的法制和人生教育,母亲则主要从生活和亲情的角度来感化。

小D被巨大的亲情、爱和温暖包围。每天,班主任老师都会在放学后和小D一起回家,防止小D社会上“朋友”的纠缠,督促她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并针对小D青春期心理波动大的特征及时展开心理辅导。民警老王除了给她讲解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还用一些“不良青年”转化为优秀生、后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故事鼓励她树立自信,坚定信心。母亲则除了对她在生活上多方关心,还和已离异的父亲一起带她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他们一家在一起散步谈心、打球、旅游,还一起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并一起栽下了“亲情树”。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7

论文摘要:形式逻辑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在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师教育专业作为基础课开设,但由于教材缺乏个性等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加强教材建设。在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建设中,应该做到“四化”,即:积极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实现教材的现代化;恰3-"处理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实现教材的实用化;充分体现形式逻辑的基础课特性,实现教材的简约化;遵循教师教育专业特点,实现教材的个性化。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编写;现代化;实用化;简约化;个性化

逻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两三千年前就已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现在发展成为一门多层次、多分支的逻辑科学体系。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中,把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问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同列为相对于技术科学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逻辑学被列为第二位。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以研究人们的思维活动为目的,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思想的重要工具。它作为基础课之一,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等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笔者通过长期对所教学班级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繁琐、枯燥、乏味、无用”,由此也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关文章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表明该现象具有普遍性。学生对于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形成“无用”认识并产生“厌学”现象,对于教学的正常开展及质量的提高极为不利。究其原因,主要有教材、教学方法手段、教师及考试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仅从如何加强教材建设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积极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实现教材的现代化

形式逻辑教材编写要紧跟时展步伐,积极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大力推进现代化,展现“新”的特,这是逻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的编写亦不例外。

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现代逻辑的成果。现代化是逻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逻辑学界探讨较多且已逐步形成共识的问题,近些年出版的形式逻辑教材或多或少引进了现代数理逻辑的内容,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趋向。但在引进现代数理逻辑内容时,要十分注意适度、恰当和融合。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其长期养成的思维倾向,对于过多的现代逻辑符号及公式,会出现“排异”反映,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是要及时收集“论坛逻辑”和“实践逻辑”中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新观点、新材料、新成果,认真分析,审慎筛选提炼,充实进教材,吐故纳新,使教材充满生机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对于逻辑,可以分为“讲坛逻辑”、“论坛逻辑”和“实践逻辑”,所谓“讲坛逻辑”也即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的逻辑,所谓“论坛逻辑”就是人们在各类媒体发表的关于逻辑的理论研究成果,所谓“实践逻辑”就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及学习等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逻辑成果。目前,存在着“讲坛逻辑”与“论坛逻辑”、“实践逻辑”脱节的现实,使得许多很有见地的“论坛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成果不能及时充实进教材,被“讲坛逻辑”所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把“论坛逻辑”和“实践逻辑”中的内容引入“讲坛逻辑”,这本来就是逻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编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恰当处理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实现教材的实用化

形式逻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实用性是无庸置疑的,但由于其本身又属于理论逻辑,这就需要在教材编写中要辩证地处理理论与应用的关系。由于对该关系处理不当,现行教材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重视原理的阐述,脱离实际,为理论而理论,使理论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对实践的指导,失去其价值。二是在强调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时,又忽视了理论,使实践失去了理论的指导,导致实践的盲目性的偏向。目前,在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的编写中,前一种偏向更为明显。

教师教育形式逻辑教材的编写,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阐述,更要坚持“以实为本”的原则,联系实际、体现实用、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在其学习动机上也就带有这种职业取向,对于所学知识对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作用和帮助比较看重。如果学生注意到所学内容与未来的工作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时,就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形成坚强的学习意志,为完成学习任务创设积极良好的心理基础。教材编写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动机,在教材中适当安排逻辑知识在中小学教学科研中应用的有关内容,并精选设计相关实例充实到理论讲解及课后练习中,注重逻辑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逻辑知识的实际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逻辑学的工具眭和在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

三、充分体现形式逻辑的基础课特性,实现教材的简约化

目前,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仍存在着“偏、难、繁、旧”及过分追求系统性和学术性等现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符合教育学中关于“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原理,会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作为基础课开设的逻辑学,其“根本任务不在于培养一批批逻辑学的专门人才,而是在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通过逻辑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把握逻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经受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学会应用他们所学的逻辑知识和原理去解决日常思维和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种思维实际问题,从而为他们学习、领会和运用其他各门科学知识提供有效的逻辑思维的工具和方法。”回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形式逻辑,还应该在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基本工具和方法的同时,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后进一步去影响和培养其所教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素质打下基础。

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编写应遵循“简练” 这一基本原则,不能盲目追求专业课教材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而要强干削枝,做到“精简”。“精”也即“精髓”,要求教材选取理论要适度,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将最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清讲透。“简”也即“删繁就简”,对于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并不十分必要的以及“偏、难、繁、旧”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并、压”。

因为“逻辑教材体系都是教学体系,而非严密的学科体系,因此,其内容应当丰富而新颖,体系可以不必那么严密。同时,教材编写必须注意,不必把什么内容都‘讲深讲透’,而应当留给教师在课堂发挥的余地,留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使教材具有启发性。”翻“面对着兴趣不一、水平不一、接受能力不一的学生,不能把问题搞得很专、很学术,要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或技巧。”同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应该尽量“删、减、并、压”那些并不十分必要且用处不大的繁琐枯燥的公式推导及论证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安排最必要和适用的内容,而不必过分拘泥于教材的学术性及系统性。对于有些内容则可只保留其最终结论让学生记住并予以运用,不必过细地推究其成因及来源,不妨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三段论各格的特殊规则”、“命题变形推理中连续换质位和换位质的推理”、“三段论的公理”、“复合三段论”等就可以删减。

四、遵循教师教育专业特点。实现教材的个性化

一本好的教材,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即确定自己的读者群体,然后才能根据该群体的特点和需要,确定教材的方向、目标、内容、范围、体系结构及表达方式。“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就应不同,专科与本科、重点院校本科与非重点院校本科、师范类院校与政法院校、医学院校等,逻辑的教学内容都应不同”。围就是基于不同的专业其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如中文、政治等专业的逻辑教学内容应侧重论证、分析、日常推理能力的培养,而理科专业则可侧重演算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近年来,形式逻辑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大批优秀的教材被编写使用。但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却也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层次学生对逻辑知识的不同需要”昀,存在着“教材编写多少年一贯制,并未跳出既有的框架,只是在既有教材框架下增添删减”的现象,也即没有认真关注教材的特殊定位,造成各种教材大同小异、定位不准、缺乏个性。教师教育专业教材,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前述弊病,或与通用教材没有太大区别,或没有体现不同的层次和专业。

教师教育专业形式逻辑教材的编写,要紧紧围绕其阅读与使用对象是未来的教师这一客观实际,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需求出发来确定体系、组织内容,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突现个陛。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8

教学是一种受多因素制约的极其复杂的工作,要想抓好这项工作,必须运用相对合理且卓有成效的方法。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教学方法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推陈出新。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种受多因素制约的极其复杂的工作,要想抓好这项工作,必须运用相对合理且卓有成效的方法。古今中外,多少教育工作者乃至大教育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讨,并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汲取过许多深刻的教训,形成了一些由基本教训活动系列按照特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具有更高综合程度的教学活动系列,即“教学方法”。但是,“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总要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指导思想、教师个人能力素质、所教学生身心条件等等因素制约,不同学科,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而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方法更处在改革变化的过程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不应是“高分低能”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综合、理解、联想、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其不仅具有优秀的成绩,而且还要具备驾驭生活、挑战社会的本领。

二、从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到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打破教师“满堂灌”的被动局面,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学生自学努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谐统一,教学效果也将得到不断提高。针对初中历史学科而言,这门学科有其相应的特点:

一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初中阶段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和拔高;二是本学科不像其它学科,具有很强的循序渐进性,必须掌握前一阶段牢固的基础知识;三是本学科注重形象思维,较少逻辑思维,要求记忆的多;四是本学科多为文字叙述,便于自学,学生只要借助工具书就可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根据这些特点,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布题、答题、讲解、小结”四步教学方法,简称“四步法”。

现以《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的教学为例,简述“四步法”教学过程。一是布题上课后,首先导入新课:“太平天国前期轰轰烈烈,曾占领了半个中国,但后来却失败了,其失败原因何在?本课我们将具体学习。”同时板书课题《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接着出示思考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围绕思考题进行思考,并用铅笔在课文中划出答案。一、填空: 发生了()太平天国领导人之间为锐的斗争,被杀,被处死,被迫离开;太平天国一时出现的危机局面,提拔()等一批将领,稳定了的局势;()年()的湘军包围了天京的西大门,在这场会战中太平军有多少人壮烈牺牲,被俘就义。二、简答:列举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的事例;列举1862年春曾国藩指挥的三路军队;简述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二是教师可点名回答问题,同时用彩色粉笔把学生的答案填在“空”中。在回答填空题时,教师可同时进行下一步点评,即把讲评适当穿插在答案中。三是教师可针对填空题前两小题进行讲述,并在黑板上板书: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生活腐化,脱离群众;内部分裂,互相杀。接着可引导学生对表述上面意思的重点段落进行齐读,进一步加深印象。当学生回答完两个列举题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中外反动军队的扼杀:华尔的“洋枪队”、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这时教师可问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学们一般可争相回答。于是教师完善板书: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内因)[生活腐化,脱离群众,内部分裂,互相残杀],中外反动军队的扼杀(外因)[华尔的“洋枪队”、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水到渠成。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答题进行评价外,对课文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其他内容也要强调指出,以增强课文内容的有机联系。四是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在必要时教师作总结。此后教师可用一定的时间向学生简介洪仁\和他的《资政新篇》,所剩时间要求学生做课后练习题。

可见,上述“布题、答题、讲评、小结”四步不是严格区分开来的,而是互相穿插、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利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授课是如何灵活把握,当好向导。当然,这只是在最普通的场景下的教学设计,如果有条件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参与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一种直观欣赏的氛围,赢得更良好的效果,那另当别论。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9

    2.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

    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在体育课教案中,对新教材的技术的描述用动作要领的概念,这种描述是比较细致的。

    与动作要领比较接近的概念是动作要点(有称技术要点)。它是对动作要领的简洁描述。在体育课的教案中,对复习教材的技术描述多用动作要点的概念,这种描述比较简单,它常常用技术口诀的形式表达。

    3.重点

    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4.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助跑速度不好(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不一致的),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总之,教材的难点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5、一般性练习

    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6.专门性练习

    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

    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篇10

关键词:武术课程 主题课程 区域游戏

一、 幼儿园武术课程与数学游戏的整合

在武术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把武术教学活动的融入了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幼儿园开展武术特色的运动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组织实践,必须结合学前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的武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武术的情感认同,利用武术游戏、武术名人故事欣赏、武术音乐的欣赏、武术绘画活动,区域武术活动、武术体育游戏、情景练习等方法,激发幼儿武术特色运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意志品质。

数学游戏《兵器找朋友》,小朋友在游戏情境中,大家一起认识了常见的武术兵器:刀、剑,并知道其基本特征,能按照颜色、花纹等简单的两种方式进行区分。由于孩子们对武术招式和兵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知识进一步认识兵器:刀和剑,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根据刀和剑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区分。老师提问:“这里还有一个兵器宝宝的家,看看上面有什么标记?它告诉我们什么意思?”接着大家在活动中进行了二次区分,对颜色和花纹进行分类。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兵器的形状不同,送兵器回家,还可以按兵器的颜色、花纹来把兵器送回家。

根据《幼儿园教育规程》中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指导精神,幼儿武术教学还可以结合武术游戏、幼儿武术操、幼儿武术套路、情节故事、武术道具等增加趣味性,吸引幼儿参与。

二、幼儿园武术课程与语言活动的整合

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差,而武术教学中专业术语较多。因此,幼儿武术教学的讲解应遵循形象化、生活化的原则,运用儿童语言、成语、童谣、儿歌等形式进行讲解,使幼儿易于理解。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带动幼儿的参与热情,设立主题,使幼儿进入情境,教给他们儿歌,引导他们理解,通过表扬或小奖品的鼓励保持所设定的情景,直至完成教学目标。

语言活动《猴子摘桃》,通过教学活动,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习动词:冲、架、爬、摘,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儿歌。学习儿歌中武术的基本动作,知道表演武术时要精神有力。儿歌内容是小拳握紧向前冲,(双冲拳)变成手掌胸前架,(双推掌)爬过高山去摘桃,(双架掌)这边摘一个,那边摘一个,(双勾手)

啊呜一口吃掉它。(收式)小猴子做了哪些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朋友尝试用肢体语言完整表现儿歌,孩子动作都精神有力。

三、幼儿园武术课程与音乐活动的整合

幼儿武术主题活动内容教材应当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适合的幼儿的教材、教学形式才能把武术在幼教领域内生动活泼的开展起来。

音乐活动《咚咚鼓》,这首歌曲具有轻快、活泼、节奏鲜明的特征,所以孩子在听节奏的时候较容易掌握,活动导入是让孩子认识了乐器:大鼓、小鼓、铃鼓,听一听这三个乐器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这首歌曲由三段,在整个活动中,孩子能够知道不同的乐曲可以用不同的动作去表演,音乐活动孩子的积极性较高,最后这首歌曲和武术动作进行了融合,配上了简单的冲拳、冲掌、蹲起等动作,活动中孩子能够跟着节奏做相应动作的,目标达成度比较合理到位。

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趣味和要求相结合,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语言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练的教学语言,学起武术动作来也更有趣。幼儿的坚持性较差,往往是老师说一说,他们动一动。小班幼儿自身特点,任何形式的大幅度高强度动作都是不适合的,特别是小朋友都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参加活动性、趣味性的游戏。

四、幼儿园武术主题与区域活动的整合

《亲亲武术》的武术主题活动中,教师选择了故事《武松打虎》,小朋友都很感兴趣,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讲述活动中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讲述的兴趣,培养孩子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品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故事内容的图片,基本武术动作的图片。交代玩法和规则:看图片说故事,小手指着图片,说故事时要求大声的连贯的讲述。幼儿大声的说故事并做出相应的表演,看着图片说故事,做出相关的动作:打、扑等,进行简单的表演。还可以学习简单的武术动作,扮演武松,进行表演,小朋友按照武术基本动作图片,学习简单的图片,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能够大声、完整连贯的说故事给身边的同伴听。或者是同一组的同伴,扮演武松和老虎,进行故事的表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等;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引进武术文化,可以丰腴运动课程内容,有效的促进幼儿在健康、社会等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龙,王晓刚婴幼儿的体质评估和运动健身方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马艳,虞定海.幼儿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3]秦丹妮.论幼儿武术操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

[4]费战斗.论幼儿园教育中体育的地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