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课程十篇

时间:2023-03-31 15:16:37

演讲课程

演讲课程篇1

关键词: 英语演讲;语言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化,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社会对于具有较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高级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在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当中,将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毫无疑问,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级和八极考试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教学当中,我们是否能以考试的结果作为考核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标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考试能力和学生开口说英语,自由畅快的表达自我的能力是不对等的,因此旨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创造良好语言环境的英语演讲课程在教学中显得不可或缺。

一、课程的必要性

为了清楚的认识当代大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笔者在授课前对110名上课学生和1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是不满意的;6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水平在近三年没有突破,停滞不前。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在英语表达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空洞,无话可说,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或者有话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基于这些问题,不难看出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英语专业本科的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全面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较高的英语言语能力并赋予一定的语言和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后者是围绕前者展开的,因此与后者相比较,前者是基础,也是根本。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性课程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此在英语专业四年的学习当中,实践性课程始终是主要课程。而英语演讲课程正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老师理论讲解为辅的实践性课程。

其次,英语演讲课程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可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英语语言能力简单的说,即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能力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在英语的四项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中,各个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英语演讲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当中,学生必须考虑如何使用自己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妙语连珠,震撼观众,学生必须反复考量自己的遣词造句,思考如何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强化自己的语言力量。在演讲的过程当中,英语已经成为一个工具,为不同的演讲目的而服务。在这类课程中,学生不再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更多的是用语言来实现交流的目的。因此写作演讲稿的过程无疑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应用自己阅读材料支撑个人写作的实践;在演讲的过程中,为了信息点的顺利传送,对于语音语调的训练,甚至对于肢体语言的培训,无疑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因此演讲课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时代的发展需要现代人才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o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这一能力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招聘人才的一项考核标准。因此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工作都能带来益处。

二、演讲课的教学实践

虽然演讲课程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的课程,但是不能否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课程之初,笔者通过介绍著名的演说学理论家,出色的演讲家,以及国内外著名的演讲比赛,如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还包括如何准备演讲稿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优秀演讲的标准是什么,对于演讲稿的准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在课程的练习当中获得相应的理论指导。

在课程之初,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样本,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和学习。所谓的样本是指英美名人的演讲稿和英语国家以外的世界各国演讲名篇。在每篇范文的讲解上,笔者先让学生从情感上得到共鸣,然后从语言手段的运用,语体特点,谋篇技术上进行简练的讲解和分析,然后自己进行示范。演讲对于语音语调是有较高要求的,因此示范的过程事实上是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发音错误的过程。

每次课后,笔者都给学生留有相应的演讲作业,待下次上课进行检查,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将课堂中学习到的修辞手法,优秀句型和精彩词汇运用到自己的演讲稿当中去。由于学生的准备时间比较充裕,因此演讲的题目会增加相应的难度,以便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信息性演讲(informative speech)之后,课程作业为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China; 在说服性演讲(persuasive speech)之后,课程作业为 The cloning of human beings should be banned by law. 学生在一周的准备时间里,可以根据不同的演讲目的详细列出演讲的纲要,仔细思想文中的遣词造句,不断对内容和语言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老师从思想内容,语篇结构以及语言文字的修改之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触发功能,直到他的语言运用以及思维习惯越来越接近于英美人的表达方法。

在课堂的演练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不要机械的背诵文章,而是借助自己的演讲稿,通过关键词句的运用,使得自己的口头表达更加的流畅和自然。这样在学生的演讲中,关键的信息点往往能够简明,准确,恰当,地道的输出。通过长期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演讲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反馈同样很重要。在笔者的课堂中,借鉴了国外专门练习公众演讲组织Toastmasters的做法,在每位同学进行演讲时,都会选5位同学作为评委,从演讲的语篇结构,说服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总体效果等方面评判演讲者的表现。这样不仅有助使演讲的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更可以使其他同学明确演讲应该符合的标准和原则,从而提高他们对于演讲的鉴赏水平和他们对待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洞察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演讲水平。在演练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他们的紧张心理,注意声音及语速的掌控,表情和姿态自然大方。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反馈,使每位同学在演讲后能的得到大大的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 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 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3.1 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3.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3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演讲课程篇2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精品课;实训

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最基本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演讲与口才实训》精品课建设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激励理论和过程控制为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实训课,突破了传统理论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讲台的主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参与性,全身心投入到各模块训练当中,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提升自己的当众演讲能力和沟通能力。实训时间以一周为例,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能达成目标,需要学生制定周训练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开展,当天的目标当天达成,用过程控制来保质保量的达成训练目标。

二、建立“障碍突破、能力提升、成果汇报、技能竞赛”四段式实训方式

实训课程的流程设计和创新对于提升实训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讲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在较短时间里有较大提升需要主客观共同努力。主观上:学生需要突破自身障碍,克服恐惧心理、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客观上: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教学模块设计提升学生的训练热情。

1、激励式+参与式实训方式

演讲障碍的突破主要是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的突破。

激励式训练突破演讲心理障碍。要使学生突破自卑、恐惧障碍需要进行激励。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处在一种被肯定被认同的良好氛围当中,形成互帮互助、互相支持的良好人际关系当中,逐渐克服社交恐惧,克服自卑心理,为当众演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每次实训开始要进行激励式动员,提高学生对演讲与口才能力获得的愿望,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参与式训练突破学生能力障碍。演讲与口才实训用一周的时间集中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是讲台的主人,不再是传统课堂的听众。

2、考核+竞赛式演讲热情延续方式

演讲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周的实训只是一个开头。如何使一周的课程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呢?就需要保持学生学习演讲、提升口才的热情,需要他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练习。

一周的实训通过汇报考核的方式结束,确定学生的成绩。为了能发挥更大作用,在本学期演讲实训结束之后进行一次全系的演讲与口才比赛,延续学生的训练热情,创造一种持续不断锻炼口才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口才能力有所突破,达到实训的最大目的。

三、实训教学内容模块化建设

教学内容设计的“1+5”模块化建设。1指的一个中心:演讲口才全面提升为中心;5指的5个内容模块的设计,即心理素质训练、体态语训练,演讲稿的设计训练、命题演讲训练、即兴演讲训练。五个模块安排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对公众演讲需要具备能力进行分解,从单项到全面,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四、建构视、听、读、写、练、演的全新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讲授为主的上课方式,多方式整合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建构视、听、读、写、练、演的全新教学模式。

视:引入台湾著名培训师林伟贤《魅力口才》演讲教学光盘

听:教师演讲技巧主题讲座

读:《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经典演讲稿赏析、片段阅读

写:演讲稿的设计

练: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小组演讲训练

演:自拟题目演讲汇报

一周演讲与口才实训设计的教学内容有:观看名人演讲知识讲座――教师演讲技巧专题讲座――命题式演讲训练――即兴演讲训练――小组演讲训练(自拟题目演讲训练)。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训练,学生能从心理到演讲基本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基本能脱稿上台自如表达,少数学生能做到内容振奋人心,感情真挚,感染力强的效果。

五、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行动。具体表现如下。

1.阶梯训练法:把训练项目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训练。

2.情景教学法:(情景训练、情景分析、情景模拟)。既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先练再针对存在问题讨论归纳技巧,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演讲光盘资料,让学生模拟学习。

3.范文评析:选择优秀演讲稿范文,让学生在评析中,掌握演讲稿写作技巧。

4.练习法: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自拟题目演讲这几个模块都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点评,纠错,鼓励。

六、立体化教学资料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抓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树立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观念,实现了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光盘有声资源,网络免费资源四位一体的教学资源,为演讲与口才实训教学提供了优质服务和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

本实训课程选用了《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纸质教材为主体实训教材,配套学生使用的《演讲与口才实训手册》学生可利用书中提供的演讲技巧结合书中提供的大量练习方法和内容进行口才训练,并在手册当中记录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过程控制,利用光盘有声资源进行模仿学习,利用网络免费资源(如演讲与口才网、中华口才网、中华语言艺术网等)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和学习更多的演讲技巧。

七、打造和谐互补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精髓,是重中之重,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有一支实力强的教学团队,只有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有效地实施其他各项内容的建设,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任。

本课程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注重知识能力互补和谐发展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在年龄结构上注重老中青结合,在知识结构中来自多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有利于本课程适应面向经济管理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除了每个班级有一名指导教师外,还配有辅导教师,本课程不定期邀请著名企业的培训师、电台的主播,其他学校著名教授来校为学生作演讲与口才方面的讲座,扩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去更多更新的口才训练方法和理念。

此外,《演讲与口才实训》还积极进行网络资源的建设,指导教师通过博客、微博、学校精品课网站的平台与学校进行交流与沟通,传递学生更多训练方法,分享学生训练心得,相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

[1]符秀敏.“大班”背景下口才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1年11期

[2]童媛华.《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方式刍议,教育教学论坛[J].2010年36期

[3]盛杨.项目教学在高职“演讲与口才”实训中的应用,职教通讯[J].2010年8期

[4]梦顺英.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6年02期

[5]张兰.《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

演讲课程篇3

【关键词】演讲口才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当前,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 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 这是不容置疑的。2001年8月,教育部在向全国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教材规划选题”中,在“高职高专教材”的公共课中,正式列入了“口才与演讲” 课程,并将其规定为适用于各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国家最高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举措,正反映了这门新型的素质技能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但目前的高职《演讲与口才》教学没有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注重在优化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综合实力。

一、《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演讲与口才》的教学缺乏高职特色,在教学内容设置、课堂互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课程教学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理论化

目前的教学内容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在语言基础知识等方面安排了过多的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训课时比重失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互动不理想

传统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参与互动。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差、自信心不强、不愿意参与互动,积极参加练习的总是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参与互动的程度不均衡。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大多还是运用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一些能明显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未能得到较好地运用。

(四)教学手段较单一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班级人数较多,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完全因材施教。虽然目前学校一般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一般用电脑播放一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而一些学生课堂及课后训练的情境,未能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录下来,以便学生修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改革建设思路

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进行核心技能的开发工作,并将核心技能分为8个技能模块: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这些核心技能与本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演讲与沟通基本技能,并在实践中主动灵活运用,最终内化为稳定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成为拥有同他人共同生存能力的语言主体,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职业化

教学内容应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核心技能目标转化为课程设置纲要。根据典型的工作过程传授技能及其相关知识,选择最基本的和最必需的教学内容。选材时坚持技能的主导性和职业的共同性,以经验和策略的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和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立足于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行动体系,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依据训练难易程度形成三大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均以“交流表达能力”训练为核心,全方位辐射到其他能力训练。通过阶段模块设置,螺旋式地排列内容,将理论知识、核心技能、工作态度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组合,使学生逐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既分散了学习难点,又增进了学习的兴趣。

(三)情境设置生活化

在模块内部设置若干贴近现实、符合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教学情境,每一学习情境下都以训练目标为核心,展开知识点和训练要素,随着训练目标、任务难度逐步增加,训练内容越来越接近实际工作,使得相应能力得到显性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具备未来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学习者将根据个体原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学习者创设进行情境学习的环境。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是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情境式教学法将言、行、情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分析法

针对实训中所涉及的典型的、具有分析价值的案例,如辩论赛实况、演讲比赛视频、求职案例等,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时,既可采用由学生现场独立分析,再以书面形式完善的方式;也可采用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到课堂上展示的形式。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三)体验式培训方法

体验式培训的特质,在于参与者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自我评估。当他们早期的学习影响被有效地重新评估时,他们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行为层面的整合上都会有所发现,这将改善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与实际行为。体验式培训方法包括肢体上的挑战、游戏、仿真练习、分享时间、有指引的冥想、有组织的互动等。课程通过抗干扰训练、仿真练习、心灵对话、游戏等体验式培训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触动学生心灵,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四)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其特点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课程的设计是将学生的语音面貌、行为姿态、面部表情进行现场录像,然后回放,让学生进行观摩对比,现场改进,自我完善;同时也保留了教学资料,为教师备课提供一手素材。

(五)头脑风暴法

对于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教师讲解后学生仍然存有疑虑或者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接受时采用的一种由学生轮流发表意见的一种方法。围绕某一观点,大家各抒己见,平等、民主的交流探索,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共识。

(六)自主学习指导法

良好的口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个人长期坚持的系统化的自我训练,教师提供给学生能自主训练的内容、模式,使课堂课外相结合。

五、丰富教学手段

(一)理论、实训一体化

课堂实训中,把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有机结合,形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实践性教学 “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过程,努力做到课堂即为实训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在实训室进行。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在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环节中,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在实训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口语表达要求,收集、筛选、整合相关信息,进行书面写作,最终在课堂实训中以口语形式交流汇报和相互学习、评价,做到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二)教学组织团队化

在教学中采用分小组开展教学活动,分小组承接工作任务,分小组进行设计研讨,分小组活动,分小组进行口语演练。在各小组中有组织者,有分工,有合作,学生的主动精神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普遍增强。

(三)建设课程网站,设置网上自主学习平台

借助学校校园网,建设演讲训练课程网站,设立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课程的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阅读书目等教学资源都呈现在网上,以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在“自主学习平台”中设置不同的版块,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作为课堂训练的补充和延伸。

(四)将课程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1)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加强课程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大学校园社团众多,我们应抓住那些和演讲训练课程教学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社团,以它们为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展开课程建设。教师可以融入社团担任指导教师,同时把社团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演讲比赛”“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等各种活动,还可将所带班级的学生带出去,观摩参加社团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

有了学生社团这一平台,更加能够体现课程开放化、竞争化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社团的活动也因为更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了学生社团的活力,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更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2)以宿舍为单位,推动课程建设

宿舍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把宿舍纳入课堂教学延伸的范围,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口才训练频率,而且对形成良好的宿舍文化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理念,把学生的日常课堂训练设置成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这样既方便学生随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演练口才,也能够帮助整个宿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传统的闭卷考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我们可以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过程化,评价标准公开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考核小组和监督小组共同构成,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实现过程考核。采用形成过程评价、终结性鉴定、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能力评估系统,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领域评估学生能力进展。在学生自评、互评,考核小组测评、监督小组监督、教师综合评价的全方位考核形式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目前尚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深思。学生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将《演讲与口才》课程更深入、有序地开展下去,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守义.演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连锦.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演讲课程篇4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文章-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演讲课程篇5

自小,就崇拜老师。一代名师孔仲尼,垂范千古,令多少帝王为之逊色;“为了培养伟人,我来做教师”的应聘回答,道出了多少为师者潜藏于心底的雄心壮志。

当我真的步入教师这个职业时,我的老师就告诫我——教师职业是一把光辉闪烁的双刃剑:教书育人,陶冶激励,铸就英才,是教师职业对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发;而学无专长,德无垂范,毫无修改开的教学则有可能使黄金变成废铁,使珍珠永埋地下!

牢记着老师的教诲,为了育英才,为了树栋梁,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如今,已走过十多年教学路的我,虽有收获,更多的是困惑,困惑于学生,困惑于现实,也困惑于自己:为什么朝气蓬勃的孩子到了课堂却缺乏了灵性?为什么困难面前,貌似坚强的他们却苍白脆弱、不堪一击?为什么越来越感受不到师生之间心灵的撞击、愉悦的体验?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有那么多美丽的瞬间,让我忽视;有那么多关键的时刻,被我垄断;关闭孩子们求知心窗的,不是别人,恰是我自己!是我工作到深夜,近乎完事的课堂教学设计,堵住了孩子们泉涌的思想之流;是我滔滔不绝、规范细致的讲授,浇灭了孩子们自由驰骋的想像;是我连篇累牍、整齐划一的练习、测试造就了孩子们的单调乏味,是我小心翼翼、惟恐其越雷池一步的护理,折断了他们奋飞的翅膀!是我,是我自以为是的教育扼杀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学习的自主!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长成参天大树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材,鲜花和绿草同样让大地焕发生机!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百炼成钢,有时候,铁和钢是等值的!记得那个看“绿太阳”展览的故事:三个孩子跟随着老师去观赏绿太阳的绘画展,第一个孩子说:“太阳是绿的?这怎么可能?它明明是红的。”第二个孩子说:“多美呀,绿色的太阳!生活竟这样奇妙!”第三个孩子说:“绿色的太阳是怎么演变出来的?”听着他们的评论,老师微笑着,肯定了他们的感受。许多年过去了,第一个孩子成了一名物理学家,第二个孩子成了一名艺术家,而第三个孩子则成了一名化学家!不能说因为这次画展,他们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个性的宽容,才让他们有了发展却是不容置疑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爱护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珍视他们的体验,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呵护!懂得了这一点,在恨铁不成钢的遗憾里,就会多一点老师的反思!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他们行进于新生活的双翅!一路行进的是学生,教师是那个向导!指明方向是教师的责任,而选定路线、选定行进的方式却是学生的权利!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是教师的义务,但绝不是小心翼翼的牵手同行,因为攀高跌沟、摔跌滚爬的体验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学费。

演讲课程篇6

关键词:基础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必须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发展,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能力培养必须融入整个会计工作过程。而“讲、演、练、评”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对其进行探讨十分必要[1]。

一、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将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进行教学的,理论课安排在第一学期,实训课安排在期末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教学。有的学校理论课和实训课不是同一个教师任教,理论课教师为学生讲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而实训教师将第一学期所学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等会计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训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讲解操作要求并布置任务,然后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教学任务。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另外,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大多数院校是以传统理论考试为主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不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

(一)讲“讲”是指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充分利用板书、多媒体教室及实训材料进行“讲”

这种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主要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分析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例如,在教学生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理论知识时,教师要提前准备供应单位的发货票、销售发票、银行收账通知等原始凭证,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凭证,让学生从中找出这些原始凭证的共同要素,再讲解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最后让学生思考原始凭证填制有错误,该怎么办?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再讲解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二)演“演”是指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发料凭证汇总表、产品成本计算表、工资汇总表等这些自制原始凭证,学生面对这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很难正确地填制完成这类自制原始凭证,下面以“发料凭证汇总表”为例说明,如何在讲解同时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首先,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将“领料单”和“原材料加权平均单价计算表”展示给学生,讲解“发料凭证汇总表”的“加权平均单价”栏目根据“原材料加权平均单价计算表”填列,“发料凭证汇总表”的“数量”栏目根据“领料单”的“数量”进行汇总填列,“发料凭证汇总表”的“金额”栏目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数量”乘以“加权平均单价”填列;然后,教师提问:“这张‘发料凭证汇总表’说明发生什么业务呢?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引发学生思考,再讲解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并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户,这样就体现了在“讲”的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训教学的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练“练”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亲自动手反复练习

学生可以在教师完成讲解知识的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体现学以致用;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本课程有关的资料进行练习。

(四)评“评”是指教师在讲、演、练之后,针对学生练习的结果进行评定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程度以提问方式进行现场点评或阶段效果测评。课堂点评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优点进行表扬,然后再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和不足的地方进行批评指正,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当然,评价是根据不同练习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4]。阶段效果测评,即在学生完成会计核算方法内容学习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一套完整地将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拟情境中的会计业务,这一测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巩固基础会计理论知识,使其理解会计核算流程各个环节,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材料的各项内容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将实训成绩列入本门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并使其占一定比例,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积极地完成这项模拟情境任务,进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结语

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亚萍.《会计学基础》教学中的问题浅析[J].智富时代,2017(6):12.

[2]刘艳蕾.浅谈《面点制作技术》“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北京: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4:6.

演讲课程篇7

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教师节演讲)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xxxx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将继续投入到课改的伟大实践,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兮,吾辈需努力。我们在探索课改的奥秘,我们在开辟课改的航道,我们在寻找课改的真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演讲课程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1],并且重理论、轻实践。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笔者选择了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ZigBee/Z-Stack技术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课程除了介?B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IEEE 802.15.4规范及ZigBee的相关概念)外,主要向学生讲授ZigBee编程技术。ZigBee编程以C语言编程、单片机编程为基础,但与一般的C语言编程或单片机编程不同。ZigBee编程是在某个ZigBee协议栈上的C语言编程,需要遵循相应的ZigBee协议栈的编程思想和编程方法。对初学者来说,ZigBee编程思想及编程方法是全新的,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练习。为此,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ZigBee编程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在每一次课上,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课的知识点,然后演示与本次知识点有关的项目,在演示过程中进一步阐述、解释有关概念,最后学生练习刚刚演示的内容。除此之外,学生还需独立完成几个实验项目,这也属于学生练习的内容。

1 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先修课程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因此,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时,可以少考虑单片机、传感器、网络通信等内容,紧紧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及ZigBee编程技术展开。无线传感器网络以ZigBee/Z-Stack编程技术为重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该课程共46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表1给出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知识单元(1)是本课程第一次课讲授的内容,仅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不涉及任何实际操练,因此没有安排演示和练习项目。

Z-Stack中的任务(即事件处理程序)概念以及任务的管理和调度,是理解ZigBee/ Z-Stack工作原理、掌握Z-Stack编程技术的基础和关键。学生必须理解这些内容,才能理解Z-Stack的流程,掌握Z-Stack项目开发技能。所以,知识单元(6)用了较多的学时,而6个实验项目中的5个也都安排在此后进行。

另外,讲、演通常是一体的,因此,表1中各知识单元中的讲、演部分的学时分配并不是严格的,而是视实际情况,有时候讲多一点,有时候演多一些。

2 演示及练习项目设计

表2列出了本课程的演示及练习项目。从知识单元(2)开始,表2中每一行的演示、练习项目分别与表1中的一个知识单元对应。也就是说,第一行的演示和练习项目对应于知识单元(2),第二行对应于知识单元(3),其他依次类推。

项目演示通常在讲解相关概念后进行。演示一方面是进一步阐述相关概念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讲解ZigBee编程技术规范和编程技巧。教师演示完毕,学生开始模仿练习。学生的练习项目,基本都在演示项目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修改了演示项目中少量关键代码。演示项目程序已事先准备好,可以直接编译、链接和运行。

要掌握ZigBee编程技术,仅靠简单模仿是不够的。为此,笔者设计了6个ZigBee实验项目,以巩固所学的内容。本质上,它们也是学生练习的一部分,见表3。

以上实验项目,项目①②基本上来自相应的演示或练习项目,目的是让刚刚接触Z-Stack编程的学生熟悉基本的Z-Stack编程思想及编程技巧。其他项目虽然与演示或练习项目有一定的关系,但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设计或者做较多的修改。这样做是有原因的:ZigBee网络的通信功能是由ZigBee协议栈软件(比如Z-Stack)维护的,因此ZigBee项目中包含了大量的协议栈代码,而不像单片机程序开发那样只有用户的代码。所以,ZigBee项目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3]。

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Z-Stack编程思想及编程技术,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给出各个实验的实验原理说明及重要代码分析。

演讲课程篇9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演讲课程篇10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将继续投入到课改的伟大实践,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兮,吾辈需努力。我们在探索课改的奥秘,我们在开辟课改的航道,我们在寻找课改的真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