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科学位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10:14:47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1

 

一、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面临的主要问题

 

毕业论文被认为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并且受大学生就业体制变革的影响,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指导、写作、答辩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如时伟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指出,本科毕业论文仍然存在着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吴国杰等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制约因素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的科研物质基础不足、毕业论文师生比不合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与考核监控缺乏等等。再比如,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多,整体较为空洞,缺乏实践意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教师要求不严,部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等等。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术不端,而且不端行为在升级。笔者在与一些外校同行进行交流时,感觉本科生毕业论文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术不端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也开始苗头渐起,大有泛滥与升级之势;甚至拷贝网上的硕士学位论文,或将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压缩、拼凑、肢解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由于本科院校扩招,教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压力也很大。例如天津某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共有约1200名毕业生,专业教师约160人,平均每名专业教师要指导7.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其中某两个系每名教师平均要指导12人以上。如果再考虑部分教师还要指导二学位毕业论文、二级学院的毕业论文、夜大学的论文、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废与立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集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对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教育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并曾经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实际上,本科毕业生要不要撰写毕业论文,是由来已久的一个争论。正如人们所言,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感到棘手,而且社会舆论指责本科毕业论文太水,与其维持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丁晴雪在2009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撰文“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值得探讨”,明确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或不再将论文作为本科毕业的硬性条件。丁晴雪指出,主要理由并不在于本科毕业论文“掺水”问题严重,而是在于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本科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半左右(现在已经超过这个比率)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的“平民教育”。相应的,本科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精英人才,而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这种变化,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才受到怀疑。但是,取消毕业论文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过激或一刀切呢?2009年曾经传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仅仅过了一天,四川大学宣传部就将这个“善意的谎言”戳破了。可能是四川大学在各方面承受的压力过于大了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有些难当啊!

 

三、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若干设想

 

有鉴于此,本科毕业论文有必要进行改革。针对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其毕业论文改革可以分为近期和中长期两步走。

 

1.近期设想。近期就是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具体设想有两点:第一,对那些毕业论文不合格、第一次没有通过答辩的同学,即使以后答辩通过,应适当延迟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时间,直至取消。笔者所在单位,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出台了一些制度与措施,如开题报告制度、指导教师与学生背对背答辩制度、二次答辩制度,等等。但是,措施的实施效果依然难以令人满意。不少教师私下反应,现在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学生不急、老师急”。在学生心目中论文写作答辩只是一个过程,早晚得通过,即使进行了N次答辩。通过推迟发放毕业证、学位证来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当然,为了慎重起见,维护和谐校园,而且更具有权威性,不合格毕业论文的确定应该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组织进行。第二,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查新。现在,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的任务一般由指导教师来负责,明显没有权威性;而且也不现实,因为指导教师的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只能通过非正规的方式确认,如上下文的行文、直觉、交流谈话等,或者是根据电子版文件中回车符、逗号、分号是不是半角提出质疑。建议由教务处、学院和学工部等部门出头,组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查重查新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一律延期毕业,甚至更严厉的措施。此举即可树立学校严谨的学风又可以起到对学生起保护作用,免得出现“秋后成名算账”事件。

 

2.中长期设想。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经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相关基本训练。所以,笔者觉得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只要有某种方式或手段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是不是就可以用其代替或部分代替毕业论文。替代的方式或手段有以下四种:第一,用综合实习替代毕业论文。学校可以选定一些信誉良好、专业对口,愿意与高校合作的公司、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只要学生在这些基地的有关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期满合格就可以认为毕业论文通过。第二,有些专业可以引入类似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方式。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就可以使用纯粹意义的毕业设计,营销专业是不是可以用某企业某产品的营销策划方案替代毕业论文。第三,用获奖作品替代,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天津市大学生文化创意竞赛以及校级一定等级的获奖作品代替毕业论文。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更有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增加学校获奖数量,提高学校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知名度。第四,用高水平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替代。比如,以第一作者在CSSCI期刊发表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学术论文,EI检索、SCI检索的论文。这一措施对于那些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致力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促进与鼓励措施,又是一种检验手段。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与能源转换和利用紧密相关的一级学科,下设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6个二级学科。是国民生产生活和科学、文化活动的动力之源,也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及相关专业人才,是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该专业教育的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代表本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因此,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就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下面以1999年至2013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基本素材,[1]分析讨论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授予单位比重分析

从1999年到2013年,共有28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们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等8所高校,各高校所占百分比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西安交通大学29%,浙江大学25%,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南大学各占11%,上海交通大学7%,江苏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各占3%。除江苏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之外的其余6所高校都被列为国家“985”和“211工程”高校,占75%。据此可以看出“985”和“211工程”高校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都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东南大学的热能工程和江苏大学的流体机械及工程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依托“985”工程建设及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上述学校及学科几乎囊括了所有入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由此可见,“985”工程建设及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此外,北京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江苏和浙江是经济发达地区,汇聚了大量的相关人才。优秀生源充足,这一优势也是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二、学科比重分析

表1 工学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占比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学科门类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医学三个门类,其中工学包含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内的21个学科类,共79个专业。历年工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平均每年入选论文占入选总数的37.9%,同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总数在所有大学科中排名第一。

图2是本一级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在所有学科优秀博士论文中所占比重的柱状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1999~2001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占比出现较大下降,2001~2003年占比又逐年上升,2004年到2006年占比回落到1%左右,2007年到2009年期间波动比较大,2009~2012年则稳定在2%附近,2013年占比达到3%。

参考本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在工学学科中所占比重及工学在全部学科中占比的柱状图(图3)。可以看出,工学占比虽然略有波动,但大体而言比较平稳,维持在38%左右,本学科在工学中的占比在3.8%左右波动。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西安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对本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占比影响较大,本学科在工学中占比较高的1999年、2003年、2007年及2013年上述两高校均有入选论文,而本学科在工学中占比较低的2001年、2002年和2008年则上述两高校均没有入选论文。

由此可以看出,相对而言,两校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领头羊,在学科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论文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对于论文影响因子的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图4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在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注:这里只统计优博获得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的影响因子的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本学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数量偏少,在统计分析的105篇论文中,影响因子超过3.5的有8篇,占总数的7.62%;影响因子在3.0~3.5之间的论文有7篇,占总篇数的6.67%;影响因子在2.5~3.0之间的论文5篇,占总篇数的4.76%;影响因子在2.0~2.5之间的论文有30篇,占总篇数的28.57%;影响因子在1.5~2.0之间的论文有7篇,占总篇数的6.67%;影响因子在1.0~1.5之间的论文3篇,占总篇数的2.86%;而影响因子低于1.0的论文数量为45,占总篇数的42.86%,占比还是比较大的。

本学科的高影响因子论文偏少与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特点有关,由于本学科是传统的工科学科,研究的新兴热点相对理学学科不会太多。因此与大多数工学学科一样,整体学术刊物的影响因子不会太高。因此,大多数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研究发表在影响因子低于1.0的学术刊物上。同时,由于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强调创新性,这可以通过在高水平高影响引因子的学术刊物上有若干代表性的工作发表来体现,这样的代表性论文不会太多。因此,本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在影响因子3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并不多。

四、二级学科及作者性别分析

1999年至2013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28位作者中,有14人在博士期间攻读工程热物理,占到优博论文作者的一半;攻读热能工程的有6人,占比为21%;4人攻读制冷及低温工程,占比是14%;2人攻读流体机械及工程,占比7%;能源环境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的各一人,分别占比4%。各专业所占比例如图5所示。

同时在这28人中,男性人数25,占总人数的89%。女性人数3人,仅占总人数的11%,男女比例差距较大。

由此可以发现,若假设所有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具有相当的智力水平和勤奋程度,其导师的指导水平也相当,则可说明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最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研究。或者说,该二级学科由于涉及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较多,研究偏基础,产生创新性突破的可能性相对其他二级学科较大。此外,男性优秀博士作者数远较女性作者大,则说明了本学科男性在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中的普遍表现高于女性。

五、指导教师分析

本学科28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在22位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22位指导教师中,有17人指导出1 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指导出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指导出3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表2是历年指导教师的平均年龄。这22位导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第一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时的平均年龄是57.5岁。50~59岁和60~6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分别是5人和10人,其次是40~49岁的有3人,70~79岁的有2人,40岁以下的有1人。

由此可见,从全国优秀博士指导教师所指导优秀博士数可以看出其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水平和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同时,大多数年份的指导教师平均年龄在60~66岁,可以看出一般这个年龄段的研究学者其学术水平和造诣容易达到最高点。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3

自前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教育系统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为其经济建设与科学文化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学位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笔者曾在俄罗斯从事临床医学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对俄罗斯的医学学位培养教育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现介绍如下。

1 医学教育体系

在俄罗斯的教育系统中有十分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其大致可分为高等教育阶段、副博士与博士学位教育阶段。

1.1 高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在俄罗斯一般专业学制是五年,医学专业学制则长一些。近年来俄国预防医学专业学制是六年,临床医学专业学制是六年或七年,除口腔和儿科是单独专业设置外,其它各临床专科在医学院校的一至三年级均归于普通临床医学专业,自四年级开始普通临床专业的学生就开始划分内、外、妇、神经等不同临床专科,分别学习直到毕业,而后从事所学专业工作。与中国不同的是,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仅获得俄国医学学历教育证书。

根据中俄两国政府教育协议,在俄国院校学制六年以上毕业的本科生(不包括预科学习俄语时间)及学制五年毕业的本科生继续学习两年研究生课程其相当于获得我国硕士学位,因而在俄国留学六年以上学制医学专业毕业生已相当于获得我国硕士学位。

1.2 副博士与博士学位教育阶段

根据俄罗斯政府2002年1月30日颁布的《关于统一学位和职称的决定及学位授予程序的条例》,俄国的学位教育包括副博士和博士两个学位教育阶段。获得俄罗斯的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学历教育证书毕业后的研究生教育,属于学位教育,有医学副博士和医学博士两个学位教育阶段。

1.2.1 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

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其学制是3~5年。在俄国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一个阶段后,可申请报考研究生进入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医学专业要更严格些,通常要在医学院毕业后从事3~5年以上临床工作才能申报研究生进入医学副博士教育阶段。俄国的教授(导师)在选择学生时十分看重其大学本科毕业后实际工作经历。这与目前国内流行的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再找工作的状况,有着极显著的差别。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需经过一定的国家规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国家规定课程与专业课程考试,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副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课题,书写论文,通过答辩,由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后授予副博士学位证书。根据中俄两国政府教育协议,俄国的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我国的博士学位。

1.2.2 博士学位教育阶段

博士学位教育阶段,学制是3~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一个阶段后,在导师指导下,选定博士学位专业科研课题,由导师推荐,向学院(大学)的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在院校学术委员会宣读开题报告,经院校学术委员会投票通过,报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批准给予注册许可后,可进入博士学位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课题并通过国家规定的专业课程考试,书写论文,通过答辩,由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后授予博士学位证书。根据中俄两国政府教育协议,其相当于我国的博士后。

以下主要介绍俄国的副博士学位教育与博士学位教育。

2 学位培养过程

2.1 副博士学位培养过程

2.1.1 课程学习阶段

一般为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这一阶段须完成国家规定的外语课、哲学课课程学习,还要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副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十分严格,其程序为:首先由导师提出某门课程考试申请,该书面申请由教研室主任签署意见,而后由主管教学、科研的学院副院长(大学副校长)签署意见,最后由学院院长(大学校长)批准并签署同意后,由相关课程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课程考试委员会一般由3名正教授加1~2副教授组成。每门课程的考试由笔试与口试两部分,考试结束后由考试委员会出具考试证明书和成绩单,由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校)长签字后存档。

2.1.2 开题

副博士学位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完成后,首先在教研室全体成员会议上作开题报告,要求参加人员正教授不得少于2人,副教授不得少于3人,参加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并形成教研室会议决议上报系学术委员会。修改后的开题报告再次由导师审改,而后在系学术委员会(出席学术委员在15人以上)宣读,各位学术委员(均为教授)发表意见后举手表决通过,系学术委员会出具证明书上报院校科研处,由院校科研处按国家规定的副博士学位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程序,在卫生部、教育部申报立项后给予批准文号。

2.1.3 课题科研过程

副博士学位科研课题科研过程一般需要3~4年时间,1991年12月俄国独立后,由于经济不景气,科研经费紧张,除极少数基础学科国家给予少量经费外,大部分俄国副博士学位科研课题,都结合工作实际选择课题,由此保证了俄国相当多的科技行业的技术领先。但是在医学领域,基础医学研究已出现滞后局面。近十余年来,不少攻读医学学位的俄国研究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保证课题研究水平,自费购买试剂甚至小型实验仪器。

在临床医学专业,俄国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视对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包括对远期临床疗效的评价,一般疾病临床治疗研究都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随访资料。这与我们国内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侧重于通过一、两个新指标来解释机理、体现水平的特点确有不同,俄国人似乎更讲究实际。

2.1.4 论文书写

俄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对论文的书写格式内容有专门的规定。目前医学副博士论文的书写格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一般书写格式顺序为:

摘要:一般占一页。

前言:一般4~6页。内容包括现实问题,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科学创新,实际工作,研究工作地点,参加过的学术会议与发表的论文,提出明确的答辩问题,论文结构(包括论文页数,组成结构,俄文文献数目,外文文献数目,论文表格数目,示意图数目)等。

第一章 综述 要求不超过30页。

第二章 一般资料介绍。

第三章 治疗前(实验前)检测结果。

第四章 治疗结果(实验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结论:对论文的结果得出扼要的结论,一般不超过2页。

实际建议:根据论文研究结果,提出工作建议,一般1页。

参考文献:先按俄文字母序列排序俄文文献,再按英文字母序列排序英文文献。

(2)论文首页的格式:

按以下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医学院校名称(居中);

作者签名(居右);

作者姓名(居中);

论文名称(居中);

论文专业代码与名称(居中);

论文类别(居中);

导师学位、职称、姓名(居右;)

地点,时间(居中)。

(3)其它要求:

论文字符大小按照俄文14号,用A4页打印,页数在150~180页;论文上边距2.5厘米,下边距2~2.3厘米,右边距1.5厘米;论文要求必须精装订。

2.1.5 论文摘要书写格式

(1)封一封二书写格式:

①首页(封面)书写格式自上而下:

作者签名(居右);

作者姓名(居中);

论文名称(居中);

论文专业代码与名称(居中);

论文摘要(居中);

论文类别(居中);

地点,时间(居中)。

②封2书写格式自上而下:医学院校名称;导师学位,职称,姓名;两位主评人学位,职称,姓名;主评单位名称;答辩时间;答辩学术委员会名称,代码,医学院校名称,地址,邮编;论文存阅于医学院图书馆的名称,地址,邮编;论文摘要印刷时间;答辩学术委员会秘书的学位、职称、姓名及签字。

(2)论文摘要内容

①研究工作总特征:现实问题,工作目标,研究任务,科学创新,实际工作,提出明确的答辩问题,研究工作地点,参加过的相关学术会议与发表的论文,论文结构。

②观察对象与研究过程总特征:研究工作时间,地点,观察对象选择特征,排除标准,观察对象一般情况(例数、性别、平均年龄、疾病分型),试验(研究)方法(检查指标、仪器方法、统计学方法、分组方法、各组一般情况、试验处理因素、处理方法)。

③研究实验结果及讨论。

④结论。

⑤实际建议。

⑥近五年内已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著。

(3)封3格式:作者姓名(居中),论文名称(居中),论文专业代码、名称(居中),论文摘要(居中),论文类别(居中),印刷许可证号(居中),印刷时间、数量,排版号(居中),印刷厂名称、地址、电话(印刷厂需具备学位论文印刷许可证资质)。

(4)论文页数:不得多于24页,采用B4纸印制装订。

(5)论文摘要字符:俄文字母9.5至11号字体。

2.1.6 教学工作

在攻读副博士学位过程中,还需完成普通大学教师(相当于讲师)教学的工作量,临床医学专业需担负医学院的临床教学课程和实习带教,这也是副博士学位答辩考评内容之一。

2.2 博士学位培养过程

博士学位培养过程与副博士学位比较,要求更为严格,科研工作量更大,除学位论文外,还往往要求有俄文相关专业学术著作出版。自5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在前苏联、俄罗斯就几乎都是攻读副博士学位,极少有人攻读博士学位。现将其博士学位培养过程特点简介如下。

2.2.1 开题

博士学位开题报告首先也是先在教研室会议进行,要求参加会议的正教授不少于3人,副教授不少于5人,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决议后上报院学术委员会。修改后的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改后在全院(校)学术委员会做正式开题报告,经院校学术委员会举手表决后形成决议,上报国家最高学位委员会批准立项给予许可证,此后才能进入博士学位课题研究。

2.2.2 科研过程

博士学位科研工作量明显超过副博士学位,从事临床研究,所要求的观察病例数量、检测指标种类及水平均明显多于或高于副博士学位。

2.2.3 论文书写

论文书写一般格式与副博士论文相同,但要求博士论文页数为A4纸250~300页。论文摘要格式也与副博士论文相同,页数为B4纸36~38页。

2.2.4 教学工作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需完成相当于副教授的大学教学课程时数规定,临床医学专业要完成相当于副教授教学时数和实习带教工作量。

2.2.5 科学论著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在部级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不少于5篇的科学论文,有的专业还要求有相关的俄文科学专著出版。

3 答辩过程

3.1 副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

俄副博士论文的答辩分为教研室答辩和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两个阶段。

3.1.1 教研室答辩

在完成副博士论文后首先由导师修改,在俄国的大学,导师对修改自己带教学生的论文十分重视,通常都要修改3~5遍,而后提交给两位与论文相关的专业的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为正教授)审阅,其审阅后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并颁发同意进行教研室答辩的许可证。而后由教研室主任组织进行教研室答辩。按规定教研室答辩由论文相关专业的3个不同教研室的人员参加,正教授不得少于5人,副教授不得少于3人,答辩主持人不得由本教研室教授担任,可由其它教研室相关专业教授担任,但必须是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室答辩会首先由导师介绍论文完成情况,此后由答辩人在播放电脑幻灯片的同时宣读论文答辩内容,时间规定为15分钟,然后由颁发答辩许可证的两位正教授宣读答辩许可证及审阅意见,接着进行提问答辩,答辩后由参加人举手表决,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总时间约90~120分钟。答辩后由教研室秘书起草打印答辩会记录与决议两个文件。答辩会记录内容有答辩时间,答辩人姓名,论文名称,完成时间、地点,答辩会参加人员姓名、学位、职称,主持人姓名、学位、职称,审阅论文颁发许可证教授的姓名、学位、职称,答辩过程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的问题,答辩会对论文的评价等。答辩会决议主要是对论文的评价、表决结果,同意推荐进入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该答辩会记录与决议由答辩会主持人、教研室主任、教研室秘书签字后上报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校)长签字,这两个文件是进行院校学术委员会正式答辩的法定文件之一。

3.1.2 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

在教研室答辩会后导师要指导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继续修改5~6遍,此外还常请教研室其他教授传阅修改,直到导师认为满意为止,然后开始书写论文摘要。在俄国对论文摘要的书写十分重视,因为无论是院校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在答辩会上,还是国家学位委员会各分委员会在审批学位时,首先阅读的就是论文摘要,一般论文摘要书写完成后,导师都要修改6~8遍,还请同一教研室的其他教授传阅修改,直到导师认为满意为止。

(1)为进入院校学术委员会正式答辩会准备相关文件。

在导师指导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继续修改过程中要为进入院校学术委员会正式答辩会准备相关文件,其包括:

①个人正式答辩申请书,要求必须手写。

②教研室主任同意进行正式答辩的证明书。

③教研室主任与导师关于答辩人工作学习简历介绍信。

④教研室主任与导师 、教研室秘书、教研室监考委员会关于答辩人完成课程学习,接受各种考试考核的证明信。

⑤教研室主任与导师 、教研室秘书、教研室监考委员会关于答辩人完成学位论文科研过程的证明信。

⑥医学专业完成学位论文科研过程所在医院相关科室主任与高年资医师、主管医疗科研副院长、院长,关于答辩人完成学位论文科研过程的证明信。

⑦由主管科研教学副院(校)长签字的考试成绩证明信。

⑧个人的各种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业证书,外国学生的这些证书必须经俄罗斯国家教育部认证。

⑨教研室答辩会的两位相关专业教授审阅与许可证证明。

⑩教研室答辩会记录与决议。

上述文件均需上报给学院院长(大学校长)亲自审阅。

(2)院校长审阅答辩人相关文件,签字批准进入正式答辩程序。

将准备好的上述文件、导师修改后认为满意的论文与论文摘要的最后一稿提交给院校长与院校学术委员会。在俄国,院校长与院校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都要亲自再次审阅论文和论文摘要,提出修改意见,他们认为一个大学(学院)提交给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的论文代表这个学校的学术水平,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要对此负责。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均认为论文符合要求,在由院校长主持的办公会上给予签字批准后进入正式答辩程序,可在一个月后答辩,通常约有20%~30%的答辩人被指定到异地院校答辩。

(3)进入正式答辩程序后要立即进行以下工作:

①由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论文专业,指定论文主评单位与主评审教授两位。按照俄国规定,主评审单位应为异地的同级同类部属院校或有评审权的科研单位,主评审教授应为该论文专业方面有影响有学术造就的教授,一般也异地异校聘请,如本院校教授担任主评审教授最多一位,不允许两位主评审教授均为本单位。导师可向院校学术委员会推荐主评单位、主评教授,但院校学术委员会不一定采纳导师推荐意见,而是通常由主任委员根据论文专业指定,首席主评审教授通常是异地异校聘请相关专业的著名权威教授。

②将院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修改过的论文摘要马上付印,并按照院校学术委员会秘书签字的通知,将论文摘要分别挂号邮寄给5个不同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和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与15所相同专业大学科研处(学术委员会),挂号邮寄的收据要交给所在院校的科研处。这些单位收到后会马上给答辩人所在院校科研处(学术委员会)复函,15所相同专业大学的复函还要明确表示该论文是否达到要求水平、是否同意进行答辩。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保存着二次大战后前苏联与俄罗斯全部的副博士与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政府与学者均认为这是难得的宝贵科学技术财富。

③尽快将印制好的论文与论文摘要送往主评审单位与主评教授,并于一周后前往主评单位与主评教授处到取回评审证明书,交给所在院校学术委员会。俄规定,院校学术委员会在答辩会前10天应收到这些评审证明书。每份评审证明书均为A4纸打印,一般5~7页。

④在答辩前2周将印制好的论文与论文摘要送到院校学术委员会与科研处,由其分发给院校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

⑤在答辩前2周将印制好的论文与论文摘要送到所在院校图书馆,由其出示的收据要交给所在院校的科研处。院校图书馆内保存着本院校历史上所有的论文与论文摘要。

⑥准备好答辩用电脑幻灯片。

⑦导师可聘请外院校相关专业教授写2份一般评语。

(4)院校学术委员会正式答辩过程。

院校学术委员会的正式答辩是在院校的学术答辩大厅进行,在俄每所院校都有这种一个内装修十分庄重、挂俄国科学家画像的学术答辩大厅,所有的学位答辩都在该大厅举行。俄国各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为博士学位的正教授,按俄国相关法规答辩时院校学术委员会出席委员最低不得少于15位,其中与论文第一专业相同专业的教授不得少于4位,与论文第二专业相同专业的教授不得少于2位,如该院校没有该数目的相关专业学术委员,可由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名发函聘请外院校相关专业学术委员参加答辩。

答辩过程约需120分钟,具体过程如下:

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宣布答辩会开始,并宣读院校长关于批准答辩的文件。

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宣读与答辩人有关的包括个人简历、考试成绩、教研室及医学专业研究过程所在医院的各项证明文件。

然后由答辩人根据电脑幻灯片宣读论文答辩内容,时间为15分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与中国的研究生答辩宣读论文答辩所不同的是,俄国的答辩人所宣读的答辩内容,既不是全文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论文摘要,而是把论文中研究所得的最主要的新结果、新结论、新见解归纳为几条,以此为纲组成论文答辩内容,通过自己的研究结果去论证这些新结论、新见解,并就此进行答辩。

接下来是由参加答辩会的院校学术委员会的各位委员自由提问由答辩人回答,其既可能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能对研究结果、结论进行提问,也可能对某些学术观点进行提问,也可能对某些方法技术问题提问,问题往往多种多样。与中国不同的是,参加答辩会的学术委员教授们常常互相比着进行提问,第二个提问的教授提的问题往往比头一位教授提的问题要复杂,深入,似乎通过这种提问不仅检测答辩人的水平,也更显示出一位学术委员教授的水平,这种提问大约要持续50分钟。

此后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宣读主评单位的评语,接着由两位主评教授分别宣读评语并对答辩人提问3~5个问题。

接着由导师对答辩人的简历、研究过程、工作态度、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受到过的表彰和奖励等,进行简介。

接下来是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下,各位学术委员对答辩人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自由发表意见约10分钟。

此后由两位投票监票委员手持投票箱,所有在场学术委员进行投票表决。

最后由主任委员宣读学术委员会答辩结论和表决结果。

根据俄国规定,在2小时答辩过程中必须进行录音,录音带由院校学术委员会保存。同时录有答辩用电脑幻灯片的3.5寸磁盘、光盘、连同打印稿也需在答辩后交院校学术委员会保存。

(5)各项文件通过挂号邮寄到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

按俄国规定,在答辩会后2~3周时间内由院校学术委员会秘书起草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答辩人通过答辩、院校学术委员会同意授予学位的报告约6~8页,其中包括对论文的评价;还有一份是答辩记录约20页左右。答辩记录是根据录音带整理记录了整个答辩会中答辩人与各位学术委员说的每一句话,包括提问与回答过程。答辩人认可后这两份报告由院(校)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连同论文、论文摘要、考试成绩证明信,及主评单位评语和主评教授评语等各项文件,通过挂号邮寄到位于首都莫斯科的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由其审批。

3.2 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

俄博士论文的答辩也分为教研室答辩和院学术委员会答辩两个阶段,与副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相比较难度更大一些。

3.2.1 教研室答辩

答辩人书写正式教研室答辩申请书,经导师与教研室主任签署同意后由院校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批准才能进行教研室答辩,其中50%以上答辩人被指定到异地院校进行教研室答辩。进行教研室答辩过程与副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相似,时间要长30分钟。其中宣读论文答辩内容,时间规定为25分钟,提问答辩时间要超过60分钟。相当一部分答辩人在首次教研室答辩过程中因提出的问题太多,只有在论文中改正这些问题,于第二次教研室答辩得到通过。

3.2.2 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

答辩过程与副博士论文的答辩过程相似,时间要长30~50分钟。其中宣读论文答辩内容,时间规定为25分钟,提问答辩时间都要超过60分钟,参加答辩会的院校学术委员会的各位委员提出的问题往往都十分尖锐。通常30%以上答辩人被指定到异地院校进行博士论文的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

4 学位审批过程

在俄国只有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俄文缩写BAK)有权批准授予副博士和博士学位,这是一个非常权威性的政府机构。经俄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批准给与相关专业学位答辩许可的各个大学、科研机构学术委员会,必须按要求把答辩人通过答辩后的论文及其它各项文件上报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由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

据称俄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批过程有二十多道手续,十分严格,一般审批时间约需6个月至1年,最长的甚至超过2年,经俄罗斯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由其授予学位证书。在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证书由各院校批准授予,是有季节性的集中于每年的7月份,而俄罗斯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对学位的审批授予是一项年度日常性工作,夏季的7、8月份则是其工作人员与专家教授的休假时间。

5 俄罗斯医学学位教育特点

总结上述俄罗斯教育系统医学学位教育培养、答辩及审批授予过程,其具有以下特点:

5.1 注重以往实际工作经验

俄国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的医务人员通常在实际工作3~5年后,才申请报考研究生进入副博士学位教育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博士学位),俄国的教授(导师)在选择学生时十分看重其大学本科毕业后实际工作经历。

5.2 严格的培养过程

(1)其学位的课程考试认真,有完善的考试管理程序。

(2)开题立项批准规范化。副博士与博士学位开题报告要在系、院校学术委员会宣读表决通过,由院校科研处按国家规定的学位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程序,在卫生部、教育部及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申报立项后给予批准文号。

(3)在临床医学专业,俄国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视对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包括对远期临床疗效的观察。

(4)论文格式一致。俄罗斯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对论文的书写格式内容有专门的规定,使各院校论文书写格式达到了统一。

(5)注重实践。在攻读学位期间,需完成规定的大学教学课程时数规定,临床医学专业要完成教学时数和实习带教工作量,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

5.3 科学化、规范化的答辩过程

(1)论文的答辩分为教研室答辩和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两个阶段,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2)医学院校领导直接对本单位学位论文水平负责。在俄国,院(校)长与院校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在答辩前都要亲自审阅论文和论文摘要,提出修改意见。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负责人要对提交给国家高等学位委员会的本院校学位论文水平负责,因为这些学位论文代表了该院校的学术水平。

(3)有一定比例的学位答辩人被指定到异地院校进行学位论文答辩,通常其比例达到20%~30%。从而有利于对学位论文水平的客观评价与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4)对学位论文认真评审。由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论文涉及专业,指定论文主评单位与主评审教授两位。按照俄规定,主评审单位应为异地的同级同类部属院校或有评审权的科研单位,主评审教授应为该论文专业方面有影响有学术造就的教授,导师可向院校学术委员会推荐主评单位、主评教授,但院校学术委员会可不采纳导师推荐意见,而是由主任委员根据论文专业指定。首席主评审教授通常是异地异校聘请相关专业的著名权威教授。

(5)保存论文措施得当。学位论文摘要分别挂号邮寄给5个不同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与15所相同专业大学科研处(学术委员会),论文与论文摘要保存于所在院校图书馆,在收到回函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答辩程序。从而使这些宝贵的科学技术资料得以完整保存。

(6)论文答辩内容必须是研究工作的核心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俄国的学位答辩人所宣读的答辩内容,既不是全文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论文摘要,而是把论文中研究所得的最主要的新结果、新结论、新见解归纳为几条,以此为纲组成论文答辩内容,通过自己的研究结果去论证这些新结论、新见解,并就此进行答辩。体现了多年来在俄罗斯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强调解决关键问题、抓住问题核心的思维方式。

(7)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俄国的学位论文答辩是在院校学术委员会答辩,按规定答辩时院校学术委员会出席委员最低不得少于15位,其中与论文第一专业相同专业的教授不得少于4位,与论文第二专业相同专业的教授不得少于2位,如该院校没有达到该数目的相关专业学术委员,可由院校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名发函聘请外院校该相关专业学术委员参加答辩。这与我们国内由5位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有明显不同。

(8)答辩委员提问严肃认真。在俄国参加学位答辩会的学术委员教授们常常互相比着进行提问,第二个提问的教授提的问题往往比头一位教授提的问题要复杂、深入。似乎通过这种提问不仅检测答辩人的水平,也更显示出一位学术委员教授的水平,更多的体现出学术民主气氛。

5.4 审批严格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4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 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一、 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 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 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 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 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 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 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 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 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一种 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 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由实验 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结果 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和分析 。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5

1、成人特色无法体现,论文内容与学生工作脱节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从选题、实施、答辩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按照或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流程进行的,无法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选题的内容偏重基础学科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和重点,长期以来影响着高校中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宏观教学内涵均是由高校普通高等教育衍生而来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似。毕业论文作为整个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前期教学的影响,论文的选题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学科上,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完成论文的条件有限,导致论文整体上选题差别很大,质量不能保证。毕业论文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脱节。成人教育学生多为在职从业人员,多数人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成人教育来补偿自己的学历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毕业论文是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最好的结合方式。但是,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论文受所谓的论文质量的约束,很少能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毕业论文缺少成人教育特色。成人教育学生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论文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应该是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以及几年来理论知识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体现出来。但是,目前成人教育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环节,内容很多与学生实际工作无关,成人教育中服务行业的特色无法体现。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方便,照搬普高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体系,导致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相近,对论文的科学研究层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并以涉及学术层次水平高低评定论文的质量;这种考核标准脱离了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出现了网上文献拼凑、他人、挪用别人数据等现象发生,完全背离了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宗旨。

3、保障机制不完善,论文的完成缺少有力支撑

缺少论文指导课。论文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指导学生如何去开展相关工作,如何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献,如何按照要求格式去撰写论文。很多教学单位都忽略了论文指导课的重要性,或是缩短学时,或是直接取消面授,改为网上自学,出现了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选题不准确,论文内容与题目偏差等严重问题。指导教师的选择问题。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完成的关键环节,为学生配备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论文工作事半功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多为挂名,没有真正地去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操作论文的完成,同时,指导教师多为高校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上多以自己研究的课题为基础,脱离学生的工作实际。

二、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

建立成人教育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满足工作单位对员工工作能力提升的需求,是保障体系研究的主要目的。

1、在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下,论文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具备相关操作制度和质量标准,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分工明确,各执其责,保证论文高效、高质的完成,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的诚信度。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某一专项研究的总结性材料,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多数是在本人单位实施,与其具体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内容相对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更加多样、复杂,论文质量不宜控制。建立科学可行、适用于成人教育需求的操作制度,在大的框架上对论文的方向进行把握,对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论文的每一部分设置质量标准,完全按照此标准衡量相关的操作,达到成人本科论文的实施的制度化、标准化。

2、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工作单位引入到体系之中,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把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个主体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指导作用、质量保证作用和全程监管作用,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完成。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将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效结合,最终为工作效力服务。学生的工作单位是学生学业完成的最大支柱,特别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工作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学生提供完成论文的场所、仪器等硬件设施,还要学生配备具有一定资质的实习指导教师。因而,结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在毕业论文中引进工作单位,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

3、通过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论文质量,最终达到高校顺利、高质地完成论文整体工作;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培训员工、利于单位发展的目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结合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完成学业,提升学历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单位。

三、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制定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成因素,包括前期规范、过程控制和后期评估,通过对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寻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前期规范体系

前期规范是成教学生在实施毕业论文之前,学校对论文具体的完成形式和结果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是学生完成整个论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论文工作的主线,学生按照此要求进行论文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主要根据各专业和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论文完成的整体过程,研究建立一系列符合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制度:(1)教育制度,包括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的教育、写作方法的教育、违反纪律的教育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让学生明确论文工作如何开展和进行,对学生的论文过程做以框架式要求,约束学生在论文的完成中务必坚守诚信原则,以自己的真实数据编写论文。(2)开题报告制度,成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论文设想、文献查阅情况、指导教师综合意见,形成具有可实际操作的论文构思,并以文字的形式向高校汇报,经高校专家审核通过施行。(3)中期考核制度,依据开题的思路和步骤设计,对论文中期取得成果进行审评,根据前期情况规划下一步论文的具体实施。(4)论文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论文完成工作进行考核,学校组织论文答辩,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工作单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同时,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论文工作的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归档。

2、过程控制体系

过程控制体系就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是论文写作中的把关环节,对论文的开题、期中考核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保证论文高质量地完成。依据学校制定的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学生以书面汇报的形式向学校汇报论文思路及阶段性工作成果,学校对学生论文思路是否符合要求及进展情况做评价,学生工作单位作为实习单位对学生论文整个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及时与高校沟通,依据学生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

3、后期评估体系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6

[关键词]SCI收录论文;统计分析;被引频次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6-177-04

科技論文是科技活动中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科技工作者科研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衡量一个机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1-3]。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American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建立的著名科技文献数据库[4],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技文献索引工具,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比较客观、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标[5]。个人或机构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的篇数及被引用的频次已成为用来衡量学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6-7]。本研究通过分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所发表SCI收录论文及被引情况,旨在为其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了解本院科研发展动态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应用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资料入选条件如下:以“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为作者单位并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发表的SCI收录论文。

1.2检索方法

检索方法为进入WebofScience数据库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在基本检索中地址栏输入“WuxiMatern*”,日期栏中“2011~2015”点击检索,得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作者参与发表的SCI论文目录,同时以ISI每年出版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中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计算杂志五年累计影响因子。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统计并未包括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以其他单位作者署名发表的SCI收录文章。

1.3被引率及均篇被引频次的计算[5]

本文被引率是指该院医学论文一定年限内被引篇数/论文总篇数×100%;均篇被引频次是指该院医学论文一定年限内被引频次/论文总篇数。

2结果

2.12011~2015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发表SCI论文及被引情况

通过检索,在2011~2015年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总数为98篇,其中论著87篇,会议摘要2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42篇,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6篇。论文被引次数反映了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论文被引次数越大,说明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关注越多。2011~2015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SCI收录98篇论文被引次数共计471次,平均每篇被引次数为4.81次。单篇被引频次排名前五的论文分别是MiR-101andMcl-1innon-small-celllungcancer:expressionprofileandclinicalsignificance被引26次,FactorsassociatedwiththeageofnaturalmenopauseandmenopausalsymptomsinChinesewomen被引21次,TheincreasedmaternalserumlevelsofIL-6areassociatedwiththeseverityandonsetofpreeclampsia被引19次,Enhancedchemosensitizationinmultidrug-resistanthumanbreastcancercellsbyinhibitionofIL-6andIL-8production被引19次,EarlySecond-TrimesterSerumMiRNAProfilingPredicts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被引19次。具体及被引情况见图1及表1。

2.2无锡市婦幼保健院数量前5名期刊及所的被引情况

通过数据库分析我们检索出2011~2015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数量前5名的期刊名称及五年累计影响因子。期刊论文被引情况如下:平均每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MedicalOncology期刊,为67次,被引率为100%的期刊分别为MedicalOncology,TumorBiology及ScientificReports,见表2。

2.3SCI收录论文研究方向

98篇SCI收录论文共分布了32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超过5篇次的有9个学科,涉及论文共计128篇次(见表3),主要分布在妇产科、肿瘤、生殖生物学等科学研究领域,比如研究方向为妇产科的论文有32篇次,占被收录论文98篇的32.66%,体现了我院在妇产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3讨论

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仅能反映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个人的学术造诣,同时也反映了所在机构在此领域的科研实力[8-10]。本报告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11~2015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SCI收录论文及被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2011~2015年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总数为98篇,其中论著87篇,会议摘要2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42篇,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6篇。提示近五年本院论文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98篇SCI收录论文被引次数共计471次,平均每篇被引次数为4.81次。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被引26次,论文被引次数反映了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论文被引次数越大,说明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关注越多。本院目前所被引率2011~2014年均超过50%,但是2015年论文被引率为22.22%,分析可能与时间较短,被引用次数偏少有关。相信随着青年医务人员的不断成熟及科研发展投入的加大,本院科研产出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在论文数量提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本院近年刊载的论文质量也逐步提高,数量排名前五的期刊主要是Placenta、PlosOne、MedicalOncology、TumorBiology及ScientificReports,影响因子为2~6分范围,比以往的影响因子显著提高(见表2)。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本院作者投稿期刊的涉猎面较广,98篇SCI收录论文共分布了32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超过5篇次的有9个学科,涉及论文共计128篇次(见表3),主要分布在妇产科、肿瘤、生殖生物学等科学研究领域,如研究方向为妇产科的论文有32篇次,占被收录论文98篇的32.66%,体现了我院在妇产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通过统计数据表明,本院已经拥有一批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核心科研工作者。从统计结果看,重点学科相对集中在妇产科学、肿瘤学等学科领域。相信随着本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实施科研鼓励政策,科研产出量将不容小觑。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7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 large number of doctoral and master's theses come out each year, which involve the field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cademic dissertations collection in our country is not comprehensive, database separated, and copyright not clear, resulting in restricted dissertation circulation and low citations rate. Meanwhile, directors and their students have poor awarenes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Irregular management in classified dissertations and lack of monitoring management process increase the potential risks of dissertations'secur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experiences of openness, utiliza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dissertation at abroad, the autho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fety management. National dissertation presentation mechanism can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in which dissertation copyright can be combined into a unified national dissertation database, and the dissertation retrieval service platform can be built; we should build a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classified dissertation, standardize the dissertation rang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review,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of dissertation process, block the hidden danger of the leakage of a dissertation secrets, promote the dissertation circulation, display the potential value of national dissertation, and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dissert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ecret-related

我国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0多万,博士研究生6万多,这支庞大的科技新生力量产生的学位论文是我国科技兴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信息资源,博硕士论文代表了每年最新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能系统体现各学科专业前沿领域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博硕士论文是在国家、科研机构、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上完成的,理应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目前绝大部分学位论文长期深藏各类图书馆或者文献机构,存在引用率低、建立的数据库零散、版权不明确、安全管理不够、格式不规范以及商业性服务的干扰等问题,导致学位论文流通不畅,没有发挥出学术价值。而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数据时代,社会逐渐意识到学位论文的价值,加强学位论文资源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在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保障下推动学位论文正常流通,挖掘学位论文中的潜在价值,为国内学界提供学位论文开放的公益性服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减少科研走弯路,防止资源浪费,促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产生,不仅对我国学位论文资源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会有效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1 相关研究及述评

1.1 学位论文收藏和服务研究

Eun G. Park等[1]从数字化、版权管理、获取与检索、知识共享、收集政策、元数据、文件格式和韩国综合电子论文项目系统模型等方面研究了韩国电子化学位论文整体框架。J.K. Vijayakumar[2]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了印度的学位论文收集、使用、获取面临的问题。张学福等[3]探讨了电子学位论文全文服务范围、模式、检索方式和检索效果等相关问题,从全文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制定学位论文出版和流通管理办法、规范版权授权使用办法、强化行业自律规则的约束能力等方面给出了我国电子学位论文全文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贺德方等[4]对我国国家层面的学位论文管理和服务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中国学位论文收集与服务系统建设目标和总体框架,阐述了学位论文元数据集中共享的技术路线、全文分布服务实现的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建设措施。唐奇[5]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的学位论文工作的收缴加工流程和服务模式,分析了学位论文工作标准化水平的现状和差距,并以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提出通过改进工作流程,从机制上严格把关,消除偏差,全面提升学位论文标准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2 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研究

杨奕虹等[6]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我国45万篇博士学位论文后发现总体被引率低,科研院所的博士论文不足25%被引;被引时间范围是10年左右,被引高峰年为授予学位后的第3年;在各学科门类中“教育学”被引论文百分比最高,“医学”被引论文百分比最低。耿小兵[7]对论文提交时间在1995~2002年范围内馆藏博士论文的数量、时间、类型及授予机构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研究表明博士生对国内学位论文的需求量在趋势上逐年增长,且其需求除与其所学专业及研究课题有关外,还与个人文献利用偏好、自身文献信息素养以及所处的文献信息资源环境有关。罗凤平、崔绪美[8]立足于高校学位论文利用率偏低的现状,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的管理与收集体制,提出了对学位论文资源建设开发利用的构想,促使学位论文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3 学位论文版权研究

陈传夫等[9]分析了欧美高校学位论文版权归属与公开要求、交存学校的要求、作者授权高校利用的规定、允许高校授权开发机构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探讨了欧美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版权政策对我国的启示;2009年分析澳大利亚数字学位论文项目、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馆、英国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等学位论文基础上,建议我国学位论文开发利用时,完善作者授权、报酬支付、第三方版权和用户管理等内容。秦霞[10]分析了我国高校对学位论文的管理状况,指出我国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的乱象,通过分析确定侵权原则及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提出实现对学位论文的更好保护和利用的管理方法。楼婕[11]在抽样调查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学位论文著作权授权与使用情况后,认为我国学位论文著作权在使用授权书上具有格式合同双面性、学位论文著作权人界定不明确、授权内容过于模糊、转授权的规定不明确等问题,并在分析和借鉴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高校所使用的学位论文授权协议管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学位论文授权机制的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学位论文收藏和服务机制、综合利用、学位论文版权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学位论文收藏、开发利用以及学位论文的版权等方面研究较多,但对学位论文开发利用过程中安全保密的研究则不多。

2 国外学位论文的利用和管理现状

欧美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并构建了多种全球性学位论文数据库,绝大多数为用户提供公益性服务,学位论文的版权非常明确,大多要求学位论文作者在一定时间后向公众开放利用。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学位络数字图书馆采用分布式的学位论文开发利用框架,包括澳大利亚、欧洲以及北美200多个会员单位,由会员单位对学位论文收集、整理、描述和储存,再由学位络数字图书馆提取收割元数据,汇总到统一的元数据库,并提供相关技术、标准与管理问题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文摘和部分全文公益性服务;英国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提供来自英国106所大学、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年限的博士论文纸质和缩微版本的文献传递服务,将学位论文分为没有购买限制、有一定购买限制、剑桥大学等三类,并提供相应学位论文版权的摘要和全文集中式服务。

2.1 美国学位论文利用管理现状

美国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走在世界前列。国会图书馆与美国版权局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签订联合协议,明确规定学生拥有学位论文的著作所有权,培养机构拥有学位论文的使用权,明确UMI负责收藏美国高校出版的数字学位论文,国会图书馆指定的收藏全美博硕士论文的分馆负责作者登记电子学位论文版权,统一加工各大学提交的学位论文信息,并收取一定的出版费用,通过PQDT(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提供电子学位论文元数据和全文的商业性服务,结合非盈利的各种途径实现学位论文全方位的开发利用。

2.2 欧盟成员国学位论文利用管理现状

欧盟成员国强制规定学位论文的开放来促进学位论文的利用,但同时也非常注重学位论文的保密管理。英国高校图书馆以发起馆或者协同馆会员参与方式[12],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位在线服务平台ETHOS提供学位论文存储、检索和开放服务,针对读者需求提供非营利性服务,学位论文开放程度和利用率都很高,明确学位论文版权归作者所有,通过授权或转让等形式促进学位论文流通和利用。德国国家图书馆是学位论文的收藏机构,基于开放信息仓储首创协议的电子学位论文加工,实现NDLTD(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is and Dissertations,网络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图书馆)论文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可以长期免费获取全文电子学位论文。

2.3 金砖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学位论文利用管理现状

金砖国家各自逐渐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位论文服务平台。巴西已经建立巴西电子学位论文统一平台,提供学位论文全文获取;印度逐渐开始重视学位论文开发利用,1991年建立全国信息和图书馆网络学位论文库,收藏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博士论文,但还没有完全建成全国统一学位论文检索和开放平台;俄罗斯学位论文存放在国立图书馆,通过和作者、合作单位签订合同,严格遵守著作权相关法律明确版权,在论文制作过程中,采用国际博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标准和Dublin Core格式,注重学位论文电子化培训,学位申请人负责制作符合要求的电子学位论文,并提交给国立图书馆,各合作组织把本单位学位论文全文提交给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合作组织工作人员可以免费利用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电子全文学位论文,各图书馆每年支付一定费用后也可以利用国立图书馆的学位论文库。

我国港澳台地区学位论文的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分为高校系统学位论文数据库、图书馆情报机构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商业机构建设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数字化论文典藏联盟四个方面。

3 我国学位论文开发和管理现状分析

虽然目前我国有大型文献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商业文献数据公司收藏大量学位论文,但是没有一家能收录齐全全国学位论文的集中收藏机构。我国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管理现状呈现:收藏机构对我国学位论文收录不完整、我国学位论文被引用比例少以及学位论文涉及高端研究比例高。

3.1 我国学位论文分布和利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学位论文收藏和呈缴的基础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三家单位是全国性学位论文集合收藏单位。其中自然科学类寄送中国科技信息报研究所,截止2015年收录学位论文2838600篇;社会科学类寄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收藏自1984年以来社科类博硕士学位论文,建立相对应的文摘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收藏8万多博士、1万多博士后研究报告和硕士论文,并编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建立索引数据库。后来教育部建立面向全国高校师生提供中外文学位论文检索和获取服务的CALIS学位论文中心服务系统,收录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逾384万条,其中中文数据约172万条,外文数据约212万条。但这些论文法定收藏机构收集学位论文齐全率都没有超过90%。

3.1.1 学位论文收录和引用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学位论文数据库为例,结合教育部每年授予学位论文统计情况,对我国每年授予研究生学位和可检索到学位论文数量进行对照(见表1)。

苏新宁等[14]通过对社会科学论文中引用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位论文的被引用数量占全部引文数量不到0.5%。最近又对我国某学术资源库进行了调查,其中收录的所有学位论文,在其资源库中被引用过的仅仅只有12.37%。即使引用学位论文,其数量也非常有限,导致学位论文把握学科前沿、文献信息量大、数据图表充分等诸多优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1.2 涉及高端研究的学位论文分析

涉及高端研究状况的学位论文数量庞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位论文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国家急需的高端前沿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我国科技部门制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科技项目,目的是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坚持攻克前沿核心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坚持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通过分析科技部网站收集的2010~2014年历年立项选题和项目指南[15],发现选题主要集中在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能源、先进制造、现代农业、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现代交通、导航技术、海洋技术、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而公开的学位论文中涉及高端技术研究的占到1/3以上,研究内容大多涉及国家高端技术和国计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3.2 我国学位论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截止2014年,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有830个,其中普通高校548个,科研机构282个,而普通高校中,军事、有国防生以及涉及军工技术的高校比例超过30%,科研机构中,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国家重大政策、军工技术的超过90%,这些研究生培养机构中相当部分硕士生、博士生直接参与国家军工、高新技术、国计民生、国家重大政策等方面研究,其学位论文可能涉及不同层次的安全问题,从中国知网收录的学位论文与我国每年授予的学位数量数据(见表1)可以推断,不适合即时公开的涉密学位论文每年几乎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量的近30%,这些学位论文需要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来保障。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涉密论文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没有系统规范的管理细则,导致涉密学位论文在有的环节没有得到真正的保密,甚至给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科技安全带来威胁。

3.2.1 学位论文的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图书馆常认为图书馆是向读者提供和传递信息的单位,学位论文保密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对学位论文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对待学位论文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位论文管理者根据自己主观意愿管理学位论文,例如负责提交和管理涉密学位论文的人员没有签署涉密表和保密责任书,甚至有的涉密学位论文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就擅自流通利用。

3.2.2 涉密学位论文界定不明确和密级设置不统一

不同研究生培养机构对涉密论文界定存在不统一、不全面的现状。虽然高校或者科研机构都制定了各自的涉密学位论文管理制度,对学位论文的范围和密级设置主要由学校和导师确定,涉密范围和密级设置过程中存在一定主观意识,存在将可能涉及国防科技项目的学位论文界定为密级公开学位论文的状况,为学位论文安全埋下隐患,有的为了逃避查重将非涉密学位论文界定为涉密论文,不利于学位论文流通。由于密级设置没有一个全国统一规范,导致涉密学位论文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3.2.3 缺乏涉密学位论文各环节的过程监管

在开题、写作、打印、提交、评阅、答辩、归档等各个环节中,涉密学位论文可能辗转不同工作人员,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学位论文内容泄密,这些环节中对读者保密、定密、解密、归档等管理制度不规范,作为秘密载体的涉密学位论文,登记和利用管理缺乏严格涉密管理制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监管不力,都有可能导致的泄密。

3.2.4 学位论文版权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模式主要以“三方主体――两层授权”模式,首先由学位论文作者与高校之间签订学位论文版权使用协议,再由高校与学位论文开发机构签署学位论文版权许可协议。在学位论文版权管理方面存在学位论文版权协议签订不自由和不规范、对学位论文的著作权人界定和转授权不清晰等问题。

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处于优势地位,版权协议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单方制定的条款,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这些已经拟定好的版权协议,极易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过度维护自身权益,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国内不同研究生培养机构对学位论文的著作权人归属规定各不相同,著作权归属主要分为三类:学生、学生和导师、学校。还有相当部分学位论文没有明确著作权的归属方,用学校作为著作权使用授权方,为学位论文开发服务和转授权等合法利用埋下隐患,也无法保障学位论文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4 我国学位论文开发利用与安全管理对策

我国学位论文是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智慧成果,是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重要文献信息资源。在大数据时代,要改善或者解决目前我国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率低和缺乏有效安全管理的问题,不仅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而且要有配套的安全管理机制加以保障,建立和健全学位论文开放和管理体系,在安全前提下加强我国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同时为学界提供独特的学位论文服务,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更好地促进国家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4.1 加大学位论文利用和开发力度

增强学位论文利用意识,通过相应制度引导学位论文合理流通,集成国内学位论文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学位论文,明确学位论文版权后,明细高校和科研机构、著作者以及信息流通服务机构三者权责,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制定学位论文规范化采集、加工和利用的管理制度,搭建学位论文检索服务平台,为国内学界提供公益性学位论文知识服务。

4.1.1 形成我国全面统一的学位论文库

融合我国零散分布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学位论文收藏机构,注重学位论文收藏的完整性,按照集中――分布式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学位论文库管理和集成中心,充分利用分布式的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位论文资源,为学位论文流通利用提供便利条件,为国内学界提供高校学位论文利用的公益性服务。

4.1.2 提高学位论文开发利用意识

学位论文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灰色文献”,用户大部分被动利用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开发利用意识不足,导致学位论文开发效率低。引导和鼓励学界开放利用公开学位论文资源,宣传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的好处,增强学位论文开发利用,通过主动推送方式提供公益性服务。

4.1.3 通过知识服务提高学位论文利用率和学术价值

构建学位论文检索和服务平台,为学界提供高效的知识服务,提高学位论文利用率,建立学位论文共建共享网络平台,从知识服务角度架构学位论文的元数据交换集成和资源组合,通过学位论文实体和虚拟机构结合模式开展学位论文的知识服务,形成学位论文检索、知识发现、知识咨询等不同层次的服务体系。

4.2 建立和完善国家学位论文呈缴机制和格式标准

我国学位论文从收藏到服务过程中需要集成和规范已有的分散的学位论文库,形成学位论文提供基础单位和集中收藏单位两级模式,其中基础单位是分布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负责收藏和集中提交本单位学位论文;集中收藏单位主要包括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联盟机构以及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有限公司等商业数据公司。国家学位办应联合全国学位论文提供的基础单位和集中收藏单位,同时结合国际上学位论文元数据和格式标准,指定我国学位论文提交元数据和格式规范,从学位论文提交、处理、服务等环节提供统一规范和要求,便于学位论文开放和流通利用。

为规范学位论文呈缴工作流程,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学位论文收缴管理机制是做好学位论文收缴工作的必要前提。学位论文收缴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学位论文密级评审;学位论文版权明确;学位论文电子版网上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审核;收缴学位论文纸本;纸本收藏、阅览服务;学位论文电子版;学位论文后期服务。

4.2.1 前期准备工作及学位论文电子版网上提交

收缴工作规范的制定、修改及帮助文档的准备;及时在图书馆主页更新相关规则及信息;对所有参与学位论文收缴工作的人员培训等,都属于前期准备工作。相关规范文档由培养单位主页或是高校图书馆主页说明,学位论文作者负责学位论文在线提交,并与学校签订“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协议书”明确学位论文版权。

4.2.2 学位论文电子版审核及收缴纸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电子版审核及收缴纸本学位论文是学位论文收缴工作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学位论文收缴工作质量的保证。学位论文电子版审核及收缴纸本学位论文部分的规范性文档包括:学位论文电子版审核规范、学位论文电子版审核的语言规范、学位论文纸本验收操作规则、学位论文纸本收缴工作服务规范。

4.2.3 学位论文电子版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研究生培养单位或机构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学位论文的使用权,其中包括: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上交的学位论文;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供校内师生阅读,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浏览部分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向国家图书馆报送可以公开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和电子版的使作为学术资源之一的学位论文科研成果交流更通畅快捷,更好地发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

4.3 构建完善的涉密学位论文安全管理体系

4.3.1 增加对涉密学位论文保密意识

研究生培养机构是学位论文生产的基础单位,占有相当比重的涉密学位论文要求撰写的每个环节都有保密意识。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位论文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保密意识,明确涉密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涉密管理人员的培养。图书馆管理涉密学位论文的管理人员应经过严格挑选, 由政治可靠、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优秀人员承担;涉密学位论文在从开题、写作、评阅、答辩到保存的过程中,应明确各接触人的责任,涉密学位论文的写作学生、指导教师、评阅专家等相关人员都要做好保密工作。

4.3.2 明确界定涉密学位论文范围和密级

对涉密学位论文的范围界定是涉密学位论文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研究生培养机构涉密学位论文管理的必备,该范围首先必须在符合《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框架内, 构建学位论文涉密范围和密级评定管理规范,首先由学生和导师提出涉密学位论文评定申请,建立学生和导师负责制度,然后由国家安全部门和领域专家组成第三方评定委员会,对提交学位论文进行涉密范围和密级评定(流程见图1)。最后根据学位论文内容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家重大政策、国家商业秘密等方面评定,形成内部、秘密、机密和绝密等不同等级的涉密学位论文。

4.3.3 涉密学位论文在密级保护下开放利用

涉密学位论文虽然具有不同级别密级保护,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开放利用,可以在相应密级保护基础上,通过一定权限和手续开放,有助于从系统角度把学位论文数据全部集中,方便对学术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发挥涉密学位论文的特殊价值。因此,对涉密学位论文开放利用同时需要有严格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制度进行保障,尤其是涉密学位论文解密后的管理工作, 对读者利用文献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涉密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和保密委员会建立动态的业务联系,实时关注涉密学位论文的解密期限, 对超过了保密期限的涉密学位论文应该转存到公开学位论文中,并在版权允许范围内在网上公开。确保在安全管理前提下,涉密学位论文为我国学界提供宝贵的学术价值。

4.3.4 构建涉密学位论文保存管理规范

涉密学位论文的密级不同,其保存期限长短也不同,一般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涉密学位论文保存是涉密论文所有环节中时间最长的,为了确保涉密学位论文安全管理,通过构建涉密学位论文保存管理规范,严格登记涉密学位论文,严禁擅自通过软盘、U盘、互联网使用涉密载体,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也需建立涉密学位论文管理制度,并另设专门的地方和专人负责保存,在保存过程中明确涉密学位论文的监督管理规范。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8

一、“学术失范”的社会学阐释

学术规范是一个以学术界和学术共同体的大致认同和确认为前提的,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动态性的系统,是在长期的科研学术活动中形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的道德公约和行为准则,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指示系统,要求学术界和学术共同体必须严格遵守。其内涵丰富,绝非仅仅指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和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

1897年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EmileDurkheim)将“失范”一词引入社会学,描述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出现不协调时的一种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他将失范注释为:“一种准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失范只是暂时的规则匮乏状态,社会习俗仍旧可以规定和协调的社会器官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分工论,1893)“能够限制个体欲望的特殊规范类型的缺席状态”(自杀论,1897)。可见,失范是一种制度性,文化价值和道德伦理性的规则缺席或弱化的状态。借用社会学“失范”理论“学术失范”表现为特定时期发生在学术领域的、学术规范的弱化甚至丧失的一种无序状态。学术失范的表现各式各样,作为学术研究成果之一的学位论文失范也属于其范畴。

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学术失范的主要表现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论文的学术失范的主要表现为四类:

(一)学术道德层面的失范

学术道德规范是指学界或学术共同体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具备的学术理想和核心价值观念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应遵守的学术伦理准则,强调的是一种严于律己的境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学术道德失范突出表现为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截取拼凑和大篇幅抄袭剽窃的现象;或采取改头换面篡改、编造、杜撰科研数据或参考文献的现象。如此往复,大量低水平重复和学术垃圾导致了学术泡沬的产生,其危害不言而喻。

(二)学术研究程序层面失范

学术研究程序规范包括选题要求、文献调研、形成假说或观点的要求、术语界定的要求、制定研究计划的要求、收集和筛选资料的要求、拟定大纲的要求、格式行文的要求。程序性的失范其实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操作技术性的失范。行政管理专业学位论文多数是对已学理论的梳理或重组,缺乏实证性、创新性;对文献的检索搜集不够,积累不够充分,对相关领域、相关研究的前沿和动态了解不足,选题缺乏新意和深度;学科的强应用性决定了部分选题开展须建立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而多数学生懒于调查实践、闭门造车,甚至编造数据,主观臆造论文结论;参考文献数量较少和质量不高,外文资料的搜集不足,对文献缺乏批判性和整体性的把握,所选文献的信度没有基本的判断,文献综述不到位等。

(三)学术研究方法层面失范

“科学研究方法论探讨科学研究的发生、形成、检验以及评价的方法论问题,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方法论的桥梁。不同的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研究价值和学科特性,行政管理学在其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分别为解释性研究、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以概念演绎和理论分析为主,缺乏科学主义的实证思维方式,缺乏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的训练。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研究方论的运用,有部分同学文章中提到研究方法的应用,但是显然不懂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关系。

(四)学术制度层面失范

制度规范是学术规范制度化的产物,是保证学术研究的价值得以实现的明文规定,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主要包括程序规范,管理规范、评审规范和处罚规范等。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存在的制度性失范,主要是日常论文管理工作的统筹不够科学,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安排学生实习、有指导论文进展、另外兼顾学生就业;评审规范设置相对科学合理,但是评审制度落实有待改进,使得评审不够严格,有效的监控流于形式,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防范的作用。

三、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失范原因探究

(一)生态因素:先天的规范缺失和后天能量释放不足

从行政管理学学科建设和学科教育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学术规范建设的历程来看,该学科学术规范先天不足,后天功能萎缩。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教育和学科建设以及学术规范建设历程二者在时间上错位,学术规范建设晚于学科教育和学科建设,以致起步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行政管理学术活动在十多年的进行中无章可循、无范可模;在行政管理学科发展中,忽视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科特色的学术规范建设,而且长时间的讨论和争鸣,没有明确权威的规范加以规制行政管理学的学术研究。行政管理学学术规范的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基本规范的实操内容没有很好的得到普及,本来具有的正能量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功能趋于萎缩。

(二)价值因素:价值观偏离和规范内化的失败

在社会转型期,受到西方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和学术规范价值内化失败,导致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作祟,使学生越来越重视实用价值和实际利益,价值观偏离了学术研究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直接导致学生科研基础能力的知识欠缺;教学方式传统,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宽松的学生管理和评价制度缺乏有力的外在监督,使学生顺利毕业,但是难以就业,求职时“万金油”专业显得毫无竞争力、加上外在就业环境的严峻冲击,学生浮躁的心变得躁动,部分学生疏于学业参加没有任何挑战的社会锻炼,部分学生致力于死记硬背备战考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敲门砖,各届学生如此往复地为现实利益奋斗着,现实利益的实现成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由学术规范内化的学术求真意识、学术创新精神从未和他们有过任何交集。

(三)能力因素:学生自身科研积累和科研能力不足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要求,本科生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本科生的关注重点则是通过顺利毕业,迅速找到心仪的工作,普遍对如何提高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不感兴趣。本科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习惯人云亦云;资料检索和文献鉴别、文献批判、文献整合综述能力不足,通过分析、鉴别社会现象与其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研究假设、模型能力欠缺,选择适宜测量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和抽样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力、和学术话语表达能力需加强;极为重要的是论文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方法论理论和实践训练的极度欠缺。

四、行政管理专业学位论文失范的矫正对策

(一)注重过程监督和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是一般的等同于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须长期规划的动态师生互动和学生成长过程。要树立大论文观念,即把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凝聚其基本科研能力的体现,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时间长、方面多、环节多,做好过程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在总体培养思路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把上述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实施路径和应达到标准,真正形成前呼后应的递进关系。要根据培养要求,细化具体内容,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培养过程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有评价、有激励,不断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态度

治理行政管理学术学位论文失范要从大学入学开始抓起。针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学术界和高校要结合我国转型时期新的时代特点不断促进学科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引领行政管理学界逐渐形成“求真、创新”的良好学术风气,建设专门的行政管理学学科特点学术研究规范,通过多种手段,切实落实在新一届行政管理本科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使这种规范通过长时间的约束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和科学基本素养。另外,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先导,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在重视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开展专业化的研究方向的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导师的研究取向,最好能参与学术课题的相关活动,体验和模拟科研的操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

(三)建立相应课程及考评体系,奠定论文写作基础

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规律,科学规划和统筹本科生教育的培养阶段和教学管理计划。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学校的类别、培养目标等,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学课程评估体系,合理评估现有的课程设置,根据不同需求合理设置公共基础及通识类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法与技能课程等模块的权重,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支撑。重点要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均衡定性课程和定量课程的比例。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将学年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融为一体,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凸显本科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实际考察学生的基础科研积累和科研训练状况。

(四)遵循科研训练渐进原则,提升科研素养

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就应该科学规划,将毕业论文撰写要求的基本素养融入到整个学科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以必修学分的形式要求学生积累基本的科研素养,有了这种平时的积累并将平时的学术积累渗透到毕业论文中,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论文撰写环节的孤立和滞后,而且也可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强度,以提高论文的指导质量,进而提升论文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树立大论文观念,科学规划,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一般范式,将整个本科教育阶段分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本科一、二年级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阶段,奠定论文开展的知识性功底;在三年级开始以毕业论文写作的流程为模拟,完成课程论文的考核,进而将基本学术规范内化到学生的科研行动中。

(五)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规约关联主体的相应行为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9

关键词: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44-02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软硬件的逐步完善,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研究生的总体科研创新能力仍比较薄弱。2013年4月11日,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哈工大等校牵头的首批14家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2011计划”认定。该计划全称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四种类型。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发挥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势,集中优质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新时期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和共同选择。

一、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

江苏省2009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博士论文963本,硕士论文3228本。经过专家评审,抽查的博士论文中“优秀”占26.38%、“良好”占53.67%、“合格”占的18.07%、“不合格”占1.86%。硕士论文中“优秀”占13%、“良好”占53.86%、“合格”占29.2%、“不合格”占3.89%。

江苏省2010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1410篇,免除论文,最终抽检评议了1404篇论文。其士论文374篇,占27%;硕士论文1030篇,占73%。送检的4212份(每篇论文送3名专家评议)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一共有4118份论文获得合格及以上等次评议结果,通过率为97.8%。其中有1108份博士论文顺利通过评议,通过率为98.8%;3010份硕士论文顺利通过评议,通过率为97.4%。不少单位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大论文盲审比例等一系列措施,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江苏省2011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博士论文1032篇,硕士论文3195篇。经过专家评审,抽查的博士学位论文中“优秀”占20.8%;“良好”占58.1%;“合格”占18.7%;“不合格”占2.3%。抽查的硕士论文中“优秀”占11.4%;“良好”占60.1%;“合格”占26.8%;“不合格”占1.7%。

三年的抽检各项数据体现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优秀率比较低,论文的良好率占到半数以上,不合格的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说明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总体水平令人堪忧,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也提示研究生培养存在一些问题: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文献查阅和综述能力不强;科研实践不强;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强等。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待于提高。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受到关注。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现象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缺失,导致有些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偏低、科研能力较弱。这个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研究生科研氛围不浓,学位论文中资料堆积的文字多、自己的研究创新内容少等。

2.高校间协同创新机制缺失。当前高校间协同创新机制的缺失是限制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障碍和瓶颈。各个高校内部缺少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的科研组织形式以及具体配套政策和实施机制,合作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不够完善。高校采取了一些机制激励措施虽然能够体现一定的导向性,但其广泛性、长期性、可操作性不足,应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地健全、完善[1]。

3.导师队伍不够完备。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之下,目前各高校师生比例都很高,如何更好地实施导师制已成橄拗婆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瓶颈。高校导师队伍不够完备,研究生培养仍采用导师负责制模式,较难培养综合型、学科交叉型人才,难以造就能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高级人才。

4.研究生的教育与科研实践脱节。大学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社会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当前高校的师资队伍和科研设施相对薄弱,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致使研究生的科研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环节有所脱节,特别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汇集了高校的优质资源,具备良好的科研设施条件。高校需加大对科研平台的经费投入,改善各种平台的硬件条件,持续完善各类实验室的设施、技术装备等的建设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2]。

(二)健全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

高校内部的协同创新可以为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教育和培养,构建创新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以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学科方向特色为指导,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可以搭建跨学科的教育资源平台,鼓励研究生进行跨院跨学科选课,带给他们不同学科的研究视野和综合知识结构,进而更高效地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

研究生扩招致使高校研究生的导师数量和公用资源不足,导师和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调。高校应结合学科建设的需求,聘请外单位的优秀人员做兼职导师[3]。严格按照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要求、培养与评价条例,将研究生导师的聘任、培训、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四)严格审查学位论文质量

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意识,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和机制,高校应严格做好学位论文评审环节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整体培养质量。

(五)按社会需求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高校的高级人才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职业需求复杂多样的变化[2]。高校应积极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战略联盟等,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开发产品等,开设应用型实践课程、专题研讨会等新课,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高水平的合作交流,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在双语教学、国际会议、联合培养博硕士生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注重对其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张树霞,科技资讯,2012,(35):164-165.

[2]晓艳,范学工.论科技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107-109.

[3]马革兰,连漪.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3-164.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for College Postgraduates under New Situation

YANG Rong-min,Ma Ge-lan,Wang Hai-ju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Nanjing,Nanjing,Jiangsu 210044,China)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篇10

关键词 情报学;硕士论文;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13-02

当前,世界各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对图书情报的研究,许多世界一流院校,比如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情报学教育体系。而比较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对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明显要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有关情报学的招生和课题研究有所提升,并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然而由于研究内容相对较为高深,而且研究的靶场显得较为前沿化与多元化。基于关键词对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研究与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范畴,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即以学位文献或学位文献的某些特点为标的,以聚集梳理一定数量文献为基础,由此展开对某一时域某一领域科学技术基本状况与基本特征的研究,并由此论述和预测该领域科学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趋势与特点规律态势。基于独特关键词进行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是情报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是一种将文献资料中的众多核心要素关联起来,进行统计分析的引证分析方法,其可以较为科学地评价文献所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揭示学科当时研究的热点,较为准确地评价文献所代表的学术水平。

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位于对国内图书情报领域这一总体框架,并于此基础上将“靶向”集中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将“靶标”聚集到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趋势、重点、前沿以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更加清晰地梳理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集中于国内著名的学位论文收集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论文数据库”,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是国内收录学位论文最为全面的数据库,因此,为了确保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与代表性,分析研究检索的数据源即来自该两个数据库,着重定位于“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分类”选项进行检索,而检索的时间区域定位于近10年,对于两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文献,对于相同的通过采用SQL 语句进行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

由此,以“情报学”作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获得1640篇硕士论文,从万方数据库中获致1315篇硕士论文,通过SQL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795篇,总共获得有效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2160篇。

2 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过对获取到的2160篇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进行研究,综合统计论文的关键词,累计关键词有13976个,经过分析研究,去除不能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关键词3645个,共得10331个,平均每篇硕士文献关键词数为4.78个,由此可说明该统计是科学的,与国外科文献资料对关键词的标引规则相符(国内外科技期刊要求的每篇关键词应标出 3-8 个),接着对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将关键词的频度大于60作为标准,将其定义为“高频词”,通过对“高频词”的统计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有关“知识管理”这一主题的频次最高,多达126次。无疑,这也证实了近些年来,学术界对知识管理这个方向的研究热点。此外,“电子商务”为121次、“信息化”为118次、“信息技术”为112次、“竞争情报”为102次、“信息服务”为98次、“信息检索”为96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字图书”为84次、“信息资源”为79次、“电子政务”为75次、 “知识服务”为71次、“知识共享”为68次、“数据仓库”为63次,从中也反映了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知识服务、数字化建设等关注在日益提升,也验证了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重新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实效,表明了情报学与管理学之间渗透和结合日益加强,也可以折射出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仍然集中在情报学基础领域,并预示着今后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将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

3 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常来说,仅仅通过孤独地察看论文的某一关键词,通常是难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该论文所研究的主题,然而通过关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将可以给予人们更加充分的信息去把握论文的大致内容和论文的主题脉络。通过采取计算机数字高效处理作用,充分发挥Excel的数据透视功能,再次对出现次数高于60的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进行“聚类性”分析,统计在同一论文中两两同时出现的关键词,从而构建出60 × 60的“聚类共词矩阵”,通过这一矩阵的研究,非常清晰地显示出“聚类共词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其中位于矩阵对角线上的数据显示的是某关键词自身一同出现的频次,这个一同出现的现象就实质来说,就是论文之间的相关度,对于非对角线上的数据,则表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通过这个矩阵可以从另一个侧反题出,关键词分布既有交叉、相互渗透又具有群组分布的独立性。通过Excel的数据透视处理得到共现频次较高的有:“知识管理”为124次,“电子商务”为106次,“竞争情报”为101次,“高校图书馆”为98次,“信息服务”为92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学图书馆”为83次,“信息资源”为81次,“电子政务”为79次,“知识共享”为72次,“数据仓库”为66次。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中,当前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是个热点,同时也说明我国情报学教育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拓宽。

综合以上,关注独特关键词下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科结构特点,获得了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以及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较为充足理由支撑的结论,那就是从中可以较为清晰地得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信息挖掘”。

参考文献

[1]曾学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1).

[2]Miao Adam X,Zacharias Greg L.A computational situation assessment model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oper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