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创优奖励办法十篇

时间:2024-01-22 18:14:43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对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的考核,激励干部职工改进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开拓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局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和事业单位编制内在职工作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奖励。

第三条奖励工作应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坚持按绩受奖,奖不虚施的原则;坚持同一事迹不重复奖励的原则。

第四条局组织人事处是奖励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全局干部职工的奖励工作。

第五条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应予奖励:

(一)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年终考核成绩优异的;

(二)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开创本部门或本单位工作新局面中有显著贡献的;

(三)在制定或执行计划中,为国家、集体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显著贡献的;

(四)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工作效率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显著提高的;

(五)在重大活动中为国家或集体争得荣誉或利益,或在某项大型活动中为省、市、局争得荣誉的;

(六)执行某项重大或特殊任务有显著功绩的;

(七)防止或消除事故,使国家和群众利益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九)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集体、群众合法权益有功的;

(十)在其他方面先进事迹突出的。

第六条奖励分为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记功、记大功、升级、通令嘉奖。先进工作者、模范工作者为定期奖励;记功、记大功、通令嘉奖为随时奖励。

第七条各奖励种类的使用和奖励标准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本年度具备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至第(四)项奖励条件或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可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发给一次性奖金300元;其中成绩显著的,可推荐为市级优秀,发给一次性奖金500元;连续三年成绩特别突出的,可推荐为省级优秀,发给一次性奖金800元。

(二)具备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十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奖励条件的,可以记功,发给一次性奖金500元。

(三)具备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十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奖励条件,成绩特别突出的,可以记大功,发给一次性奖金800元至1000元。

(四)在某项工作、活动和突发事件中,成绩特别显著,在全国或较大范围内有重大积极影响的,可以通令嘉奖,发给一次性奖金1000至2000元。

第八条奖励一般应结合年度目标责任制总评工作,从认真履行目标责任制的优秀工作人员中产生,经民主评议、组织考核、领导集体讨论后,填写《奖励审批呈报表》,附事迹材料,并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单位先进工作者,由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批。

(二)推荐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或集体,由组织人事处审核上报。

(三)授予记功、记大功、升级奖励和通令嘉奖的,由所在部门提出意见,报组织人事处审核,按规定程序向上级申报审批。

有特殊贡献的可随时申报,并按上述规定权限审批。

凡报政府审批的奖励种类,须按干部管理权限送组织人事处审核并备案。

第九条奖励经费由各单位从行政经费中提取。授予各种奖励发放一次性奖金的,从年度奖金总额中兑现。

第十一条对伪造事迹骗取荣誉的或在保持荣誉称号期间受刑事处罚以及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及其以上处分的,应撤销其荣誉称号。撤销权限按评选审批权限办。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2

陈啸宏副部长指出,通过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引导、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崇尚先进、争做人民满意的健康卫士,将会带动整个卫生监督系统争当先进单位、争创优秀业绩。同时,举办学术年会和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奖励活动,对于推动卫生监督理论研究探索、创新监督执法措施、交流各地经验、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陈啸宏副部长要求各单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心任务,立足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为提高队伍素质提供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创先争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执法为民、文明监督的卫生监督执法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卫生监督工作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会长张凤楼在奖励大会上致辞,阐述了协会设立“健康卫士杯”奖项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希望通过对“健康卫士杯”获奖者的宣传学习活动,推动整个卫生监督系统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通过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奖励活动,促进卫生监督理论研究和执法技术手段创新,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理念,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高我国卫生监督领域的学术水平,并努力把“健康卫士杯”评选和优秀论文评选办成协会的品牌活动。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3

革变化的步伐,一部分职工感到工作紧张、压力大,适应工作变化能力差;三是部分人员年龄偏大,进取心差而得过且过,不肯下功夫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工作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职工学历与实际工作能力不相符,有学历没有实际业务水平的人大有人在,具备高层次学历和精通业务技能的只是少数,部分职工在工作上维持现状、不思进取,工作缺乏创新性;四是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存在攀比情况,职工对工资收入及福利变化十分敏感。一方面专业技术职称未聘与被聘的员工工资收入相差一截,收入的反差使部分人有着极大的怨言。另一方面,相比周围的党政机关,因业务性质和体制特点的不同,央行干部职务变动或升迁的机会相对偏少,导致职工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对物质利益和福利待遇的追求上来,客观上形成一种偏执的心理。

上述情况不难反映出职工的心理,如何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奖惩力度,激发职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积极性。改革分配制度,将业绩工资与科室(支行)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以体现优者多得的指导方针。对部门、岗位的补贴要兼顾、权衡各方利益,充分有效地调动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积极性,让利益分配制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落实奖励制度,要实行行长奖励基金、工作成果奖、调研奖等各项奖励制度,特别设立干部绩效考核(创新工作)奖励制度,筹措具有稳定来源的专项奖金,确保奖励措施的兑现。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凭业绩考核和提拔干部,把业绩作为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

二是率先垂范,欲激励别人,先激励自己。首先,要求员工争先创优,领导必须先有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信心。这样,就可以有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家,激励大家。它要求对员工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有厚薄。办事是否公道,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再者是信任。任何一种激励措施依赖中的信任表现为对下属的信任,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每个员工都会成为重要的工作者。其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进原则。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中可以看到,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在这种现状况下,激励措施更多更重要的应是精神吸引,不应忽视公平激励措施的实施,我们应关注物质利益和精神待遇上的公平,否则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再次,灵活运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成人成事。抛弃传统的恩威并施激励方式,鼓励每一人成为人才,成就一项事业,满足每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使每人都有“参与其事”使命感。有效的参与不仅能集思广益,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大胆使用干部就是促进成人成事的一项举措。在这里关键就在于“用人不疑”,充分信任员工,大胆放手使用,让下属承担具有挑战性工作,这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手段,常言“有压力才有动力”,大胆使用干部就是一种艺术性“施压”。但信任不等于放任,应向下属说明什么时间、什么事项、什么情况下必须向上级汇报。

三是沟通中建立激励,用先进典型鼓舞人。首先,通过沟通产生激励效果,要尊重员工。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尊重,作为一名员工更希望能有人欣赏,而尊重他们是对他们最大的欣赏。尊重的方法是要做到与下属相处时不必说出的五点要求:纯粹倾听、不带批评;接纳差异、不作指责;肯定其独特的品格、多往好的方向去看;以关怀之心告诉他们你的真正想法。若能够做到这五点,对方便会觉得受到尊重,甚至觉得得到了关怀。一般人若是觉得得到了较大的尊重和重视,做起事来不只是有真心,也会用大脑。这不仅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促进双方人际关系的和谐,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其才能。行领导要主动关心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员工的成长,广泛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让员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接受员工的监督,拓宽与员工沟通的渠道。中支系统年初实行的“行长接待日”制度,就是这个激励机制的具体体现。其次,先进模范是一种荣誉激励,更是一种无形动力,对人的精神状态能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有效激发其内在潜能和创造力,因此,我们要把评先评优作为基层人民银行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标准,切忌论资排辈,切忌照顾情绪,切忌“轮流做庄”。要树立真正有代表性的先进模范,并进行广泛宣传学习,激发广大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佳绩的积极性。典型的人物和优良的工作成绩会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极大促进工作的开展。

四是引入竞争机制。当前,竞争、创优已成为央行广大员工的共识,员工普遍愿意为此做出努力,但不少同志一听竞争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心里着急,工作被动,这说明,员工中蕴藏着很大的积极性,勇于面对竞争,另一方面也说明,对竞争和岗位、利益和工作的关系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把“竞争就在岗位,利益就在工作中”鲜明地提出来,这样,即抓住了员工的思想实际,也抓住了员工的工作实际,使员工消除了思想上的迷茫,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把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做好本职工作上,让他们在本职岗位的开拓进取

中锤炼思想,增长才干,做出贡献,这样,不但可使业务得到不断发展,而且也可将员工的思想引入健康成长的正途。使老同志能在其位、谋其政,老当益壮,发挥应有的光和热;中年同志能振奋精神,士气高昂,甘当“中流砥柱”;年轻同志能百尺竿头,积极进取,开拓奋进。

五是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的后顾之忧主要来自家庭,而一个有后顾之忧的员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首先,我们需要的是随时掌握员工“后顾”情况的变化,如孩子入托、上学、家属生病等,对经济特困的员工,除常规的精神安慰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 。其次,靠办实事感化人。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仅仅靠说服教育,讲大道理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开思想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4

一、进一步认识加快工业强县步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业发展水平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加速枞阳率先崛起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工业是县域经济实力的“晴雨表”,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火车头”,是加速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是增加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我县工业经济在“十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枞阳海螺水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六大支柱”的工业主体框架初步形成,已实现了从工业立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各地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态势,全县上下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进一步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业强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工业主导思想,切实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脊梁,实现工业高速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枞阳打造成一个动力强劲、实力雄厚、活力迸发的工业强县,奋力推动枞阳在全省率先崛起的进程。

二、进一步明确加快工业强县步伐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目标,以体制、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载体,以园区为平台,以优化环境为保证,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发展思路:紧紧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机遇,围绕“两点(县城、横埠)两线(沿江产业带、沿路工业走廊)”,实施“产业东接、企业集群、双沿双围、改革创新”四大战略,壮大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工业总量的迅速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加快升级,不断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要倾力打造七大板块:一是打造建材板块,力争“十一五”末产值达50亿,税收达5-7亿;二是打造汽车零部件板块,力争“十一五”末产值达40亿,税收3亿元以上;三是打造纺织服装板块,力争“十一五”末产值达20亿,税收2亿元左右;四是打造采掘业板块,力争“十一五”末产值达40亿,税收3亿元;五是打造循环经济板块,力争“十一五”末产值达30亿,税收2亿元;六是打造造船业板块,力争“十一五”末产值达10亿元以上,税收1亿元以上;七是打造农副产品加工板块,力争“十一五”末产值达40亿,税收1亿元以上。

(三)目标任务:20__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00家以上,完成工业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七大产业板块规模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0%;招商引资引进90个以上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中,工业项目及其引资额均占70%以上,“一区六园”全年新增千万元以上入园工业企业50-60家,实现财政收入1.3亿元(不含海螺)。到“十一五”末,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250家以上,产值230亿元以上;枞阳经济开发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以上,落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0家,新增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以上,力争超额完成我县“十一五”规划的工业发展目标任务。

三、进一步落实加快工业强县步伐的重要措施

(一)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发挥工业园区(含乡镇功能区)在政策、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整体优势,积极引导重点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以大项目支撑工业大发展。

鼓励工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贴息资金实行“总额控制,按季结算,先报先贴”。

鼓励骨干企业在工业园区建立创业基地。聚集配套产业,形成集群结构,重点扶持工业增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品牌产品,力争“十一五”期间新增省级及省以上品牌产品3-5家,85%以上的工业企业落户县开发区和乡镇功能区。

鼓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工业企业建成投产见效奖励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税收达5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企业,县政府按其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鼓励集约化使用土地资源。实行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业园区(含乡镇功能区)多层标准化厂房的以奖代补,按各园区当年实际建成多层标准化厂房投资的建设资金5%补助给产权单位。

鼓励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乡镇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合本地产业集聚发展要求或不具备安置条件的,可按全县工业布局推荐到县开发区或其他乡镇功能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指标由引进乡镇全额计算,由此而实现的产值和税收由引进乡镇和落户县开发区(乡镇)按7:3的比例分享。

(二)激励投资工业项目。凡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属国家支持、省“861”计划的工业项目,投产后项目前期费用由县财政全额补助。项目前期费用是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和相关论证的费用。

境外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所得税除享受国家减免优惠政策外,在减半征税期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县财政奖励给企业。

获得国家或省无偿补助的

工业项目,按国家或省实际到位资金的5%给予配套或奖励,专项用于企业发展。

设立大企业上台阶奖。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增幅超过当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税收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5000万元,奖励管理层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年销售收入1-10亿元且当年盈利的工业企业,其税收绝对值较上年每增长1000万元,奖励管理层4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设立发展工业企业特别贡献奖。对支持、帮助枞阳发展且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家、能人和友好人士,给予重奖,每年奖励一人,奖金20万元。

新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层5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奖励管理层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层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新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奖励管理层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合一标准认证的企业,奖励管理层5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安徽省出口名牌商品”的工业企业,给予法定代表人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年度考核的具体工作由县经贸委会同县财政局、招商局、开发区、工商局等单位组织实施。

(三)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上述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新列入部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按信息化项目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不超过30万元。

(四)积极推进全民创业。本地和外来工业企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一个政策,一视同仁。建立县工业经济人才库和交流中心,加快企业家、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培养建设。聘请有关经济专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担任县委、县政府工业经济顾问,借智谋工,引智兴工。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办工业企业;鼓励转业干部、复退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领办或创办工业企业;鼓励行政事业单位熟悉工业经济的干部职工离岗扶持规模企业,享受县直机关干部下派到村挂职同等待遇。

(五)加大工业投融资力度。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由县财政按工业企业上年实际入库税收的2%-3%安排,并每年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的招商方式不动摇,坚持严格招商考核不动摇,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外来资本和项目,突出工业项目的引进,特别是在大企业、大集团和世界500强、境外资金上求突破。

搭建银行融资平台。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对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及授信活动,鼓励中小企业横向联合,走互助担保之路。积极引导企业直接融资,逐步引导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各金融机构要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实现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目标。各商业银行每年要重点扶持10家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县联社和徽商银行要重点扶持20家以上。

大力激活民间资本。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工业领域,激发资本活力,放大资本功能。

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广泛争取国债资金、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三产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其他资金,扩大投资总量,拉动经济增长。

(六)创新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方式。进一步加大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坚持走整体出售或先破后售之路,通过资产盘活一点、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拿出一点、其他途径解决一点,多方筹措改革改制资金。企业改制过程中处置土地资源应依法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在企业改制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优先用于安置原企业职工。

(七)加强对工业企业的保护。完善以工业发展为中心的政务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公开透明、依法行政、集中管理、阳光审批、限时服务”的政务管理制度。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和开发区设置创办工业企业“绿色通道”,提供办证、等“一站式”服务。对在县内创办工业企业的,创业初期边发展边规范,对履行审批、证照办理义务的,热情服务,倾心扶持,不得随意处罚。

涉及工业企业行政性收费除必须上解的部分外,原则上免收。尽快制定“一区六园”工业企业行政性收费一律免收和中介机构按成本价收费的具体办法。县监察局、县效能办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和部分规模企业召开评议座谈会,对涉及收费和审批的有关部门开展综合评议,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劝诫,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或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属垂直管理部门的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四、进一步强化加快工业强县步伐的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工业主体意识,做到工业发展的计划优先考虑、工业发展的政策优先制定、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先解决、工业人才优先提拔重用。加强对工业发展的领导,配强班子抓工业,充实力量抓工业,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工业强县领导小组,下设

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结构调整、产业定位、科技进步、环境整治、改革改制等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业项目建设及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对全县工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考核。

(二)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块经费”的工作机制,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和年入库税金2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明确一名县干联系。成立县工业经济调研小组,对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工业经济发展经验。明确部门职能,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及经济综合部门,要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规模升级、技术改造等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成立工业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积极营造工业强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氛围,打造亲商、和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成立以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切实解决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环境不优的问题。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5

一、深刻认识实施科技*工程的意义和目标要求。

(一)充分认识实施科技*工程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发展,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显,要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

(二)准确把握实施科技*工程的目标要求。

目前,东莞市正在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目标,我区实施科技*工程,是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必然要求。要以此为契机,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模式,积极推动产、学、研和对外科技合作,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两自”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创产业升级新优势。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

1、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的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太阳能产业,使其发挥对科技企业和各种科技资源“引进、培育、整合、孵化”的功能,形成科技集聚的强力效应,把我区创建成为以太阳能为龙头产业的专业镇区。

2、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重点发展20家具有一定品牌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两自”企业。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发动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新增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

4、鼓励科技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和帮助已有研发机构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申报部级、省级或市级认定研发机构,争取新增2-4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1-2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

5、加强专利工作宣传,协助企业申报各类专利,专利申请量每年至少增长10%,到2010年专利申请授权总数争取达到1000件以上。

6、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到2010年争取3家科技企业上市。

7、加强全民科学教育培训与普及,到2010年争取创建东莞市科普社区3-5个,东莞市科普学校3-5所。

二、贯彻实施科技*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建设科技强区的组织领导,建立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机制。成立科技*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办事处主任以及分管科技工作的党委委员(或办事处副主任)担任,其他党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党委委员(或办事处副主任)担任,成员包括科技办、外经办、经贸办、民营办、组织人事办、宣教办、农业办、财政分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广电办事处等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日常工作由科技办牵头落实。

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指定一名分管科技工作的专职干部,负责协调落实本社区居委会的科技工作,做好相关情况的上传下达、各种科技计划申报项目、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资金的申报和本社区的科普宣传等工作,并发动企业申报市级、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二)加大财政对科技的设入,设立科技*工程专项资金。从*年起,区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连续五年投入1个亿资金用于科技事业,区财政根据市财政对科技项目资助的经费额度,按照1:0.20配套资助,超出当年预算部分的,由下一年度预算列支。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规定用好资金,认真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按时完成科研任务计划。项目完成后,由科技办和财政分局依照有关规定对承担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验收。

(三)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对在香港、国内成功上市的科技企业,区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四)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对通过认定的科技型企业给予奖励。对通过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对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

(五)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对通过新产品认定的企业,省级的奖励2万元,部级的奖励3万元。

(六)充分利用*成为东莞市中心区的优势,发挥技术创新平台的载体作用。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部级和省级技术研发机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民间资本在我区建设各种公共技术平台,为全社会共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企业技术平台建设,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工业龙头企业、重点外资企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于建立并通过认定的部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的企业,区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无偿资助;对于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区财政一次性资助20万元。

(七)积极实施专利战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专利创造、申请、保护、管理和运营的整体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专利奖励资助力度,增加专利奖励资助标准,鼓励民营企业发明创造,提高我区企业专利拥有数量和质量。对于获得部级专利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万元奖励;对于获得省级专利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对于获得“东莞市专利金奖”、“东莞市工业设计奖一等奖”的企业,按奖项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对于获得“东莞市专利优秀奖”、“东莞市工业设计奖二等奖”的企业,按奖项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同时获得奖项两个以上的,只奖励最高的一个奖项。对于获得“东莞市专利培育企业”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万奖励,获得“东莞市专利试点企业”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

(八)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三个规定”,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建立留学人员创业中心,营造良好的“引智”和创业环境,五年内培养3个领军型人才,简称“503人才工程”,为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按照东莞市企业人才迁户有关规定,优先解决符合规定的企业人才迁户及其子女入学问题。

(九)加强科学教育培训与普及。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点开展好大中小学生、产业技术工人、城镇居民和机关干部等“四类群体”的科学素质教育,全面推动我区市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中小学科普教育基础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为社会提供技能和再就业培训。各社区、各部门单位要加强科普宣传栏、科普橱窗、科普活动室的建设工作,完善我区科普设施网络。对于社区、学校申请建立并经市、区科协验收合格的东莞市科普社区、东莞市科普学校分别给予1万元奖励。

(十)为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奖励为发展我区科技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技术最高奖的,每项奖励3万元;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的,每项奖励2万元;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每项分别奖励1.5万元、1万元和0.5万元。

(十一)工商部门要在职能范围内优先对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机构办理营业执照,对于一些前置审批手续,能简化的要尽量简化。

(十二)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对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办理退税、抵税、免税等有关工作。

(十三)科技、经贸、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严厉打击侵权、仿冒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十四)科技部门要对获各项奖励的企业的资料录入在册,并跟踪落实好各项奖励政策。

(十五)宣传部门要对“两自”企业和科技认定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各部门单位要在各自的网站或刊物上,在有关场所对“两自”企业和科技认定企业进行推介。

三、企业按照本方案获得的资助资金、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用于科技研发、冲减利息支出、技术改造或扩大再生产等,纳入财务科目管理,否则取消享受相应政策的资格,并追回所得资金、奖金。

四、以上奖励或资助的企业必须是纳入*区财政税收分成的企业。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6

一、优秀职员评选范围:北京华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参与绩效考核的所有员工。

二、优秀职员设置

(一)季度优秀职员:

公司将以季度为单位,评选出季度优秀职员。时间在季度绩效考核结束后一周内完成。

(二)年度优秀职员:

以年度为单位,评选出年度优秀职员,时间在次年1月中旬左右。

三、优秀职员评选办法及奖励(一)季度优秀职员评选办法及奖励:

1、评选办法:

(1)人数设置1名。

(2)根据季度绩效考核结果评选出前三名作为候选人。将候选人名单及主要工作业绩评定(由部门直接领导撰写)公布在公司内部网站bbs评选区,进行全员公开评选。

(3)全体人员对候选人的进行不计名投票,得票数最高者当选为本季度的优秀职员。

2、奖励:

(1)总办将该名优秀职员照片张贴在光荣栏区保留三个月。

(2)由总经理颁发的季度标兵奖金,额度为500—1000元或同等金额其他奖励。

(二)年度优秀职员评选办法及奖励:

1、评选办法:

(1)人数设置1—3人。

(2)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优秀职员,直接作为年度优秀职员评选的候选人入围;或由部门推荐经总办初选合格后可作为候选人入围。

(3)总办将候选人名单及年度述职报告在公司内部网站bbs评选区公布,进行全员评选。

(4)全体人员对其进行不计名投票,依据得票数选出本年度的优秀职员。

(二)奖励设置:

1.在公司年终总结大会上给优秀职员颁发荣誉证书或奖杯。

2.获得总经理颁发的年度标兵奖金,额度为XX元加国内旅游,或同等金额其他奖励。除此外还将在酬薪或职位方面予以向上调整,或者可以获取外部培训机会。

四、优秀职员的标准

1. 在工作作风上,艰苦奋斗、勤勤恳恳。为公司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扎根本职工作、锐意进取、为企业员工树立良好形象并起带头作用者。

2. 对工作流程和方法作系统性的变革,提高工作品质和效率。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各项政策制度等提出创造性意见并被公司采纳者。

3.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或曾避免了公司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者。

4.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通过自身学习成为业务上的标兵、技术上的骨干。

5、积极参与公司及社会上与工作相关的各类培训,不断开阔视野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公司培训制度的范围内,月培训积分不低于4分。

6、候选人得票数最低达到全人数50%。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7

为更好的促进各行政村工作任务的执行落实,激励村干部踏实干事,推进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考核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营造创先争优、奖优罚劣的氛围。根据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考核内容

按照村干部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包括工贸、农经、综治、村镇建设、教文卫、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党群等部分。采用计分考核的办法,共计500分。

二、考核方法

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由各办(所、中心)线提出具体考核细则,完善当年度各行政村综合考核细则,每半年度进行一次考核。各办(所、中心)线依据《综合考核细则》做好相关考核,并将各村的考核得分情况(同时在表内说明扣分和加分理由,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汇总到镇考核办公室。上半年度的考核结果经审核后由考核办公室进行通报,年终时各村依据《综合工作考核细则》开展自评,同时说明加分、扣分理由,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考核办公室统一汇总,按各办(所、中心)线年终对村考核总分占80%,村自评总分占20%的比例计算出考核总分。考核结果与各村干部的年终奖金挂钩。

三、奖励分和倒扣分

1、奖励分。奖励分由创新工作奖励加分和荣誉奖励加分两部分组成。

(1)创新工作奖励加分。创新性工作成效明显,获得部级、省部级、市级、市级和镇级表彰、经验推广或召开现场会的,分别加16、12、8、4、2分,以上奖励得分同一内容按最高分计算。

(2)荣誉奖励加分。凡当年被评为部级、省部级、市级、市级和镇级先进的,经镇考核领导小组确认,综合先进分别加16、12、8、4、2分;单项先进(含创建工作)减半加分,以上奖励得分同一内容按最高分计算。

以上加分项目要提供相关“先进”的证书复印件、奖牌奖杯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各线提出加分项目后由组织办审核确定。上述加分不超过该项工作分值的一倍。

2、倒扣分。工作不力,出现重大失误,影响镇及村发展的,根据情况酌情倒扣分,单起扣分应在扣分标准范围内(扣分标准见附件2),项目总扣分在500分的考核总分中扣取。

四、组织实施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8

摘 要:近几年高职院校科研水平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导向性不够明确,科研人员的应用性成果较少,而且研究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科研难以服务社会。如何引导高职院校科研朝着有利于为地方社会服务的方向发展,是当下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从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个案,就高职院校如何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服务社会、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如何适应地方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激励 服务社会

历年来,高职院校以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对科研重视不够。近年来,由于高校体制改革进程加快,高校科研人员饱和,充实到高职院校,使得高职院校科研实力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地方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各地创造、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地方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潜力,如何运用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服务社会成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发展,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以往教学型的高职院校逐步向教学科研综合发展转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围绕为学科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介绍其如何运用激励机制引导科研服务社会。

一、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激励机制都是借鉴比较好的本科院校的经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激励不力的现象。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把科研激励的重点放在项目申报、成果获奖、高质量论文等纵向成果和理论成果上,对横向项目或者服务地方社会这块工作的激励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均是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之一。好的科研激励机制对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导向和促进作用,而完善科研激励措施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激励方式具有阶段性和时效性[1],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激励手段单一,注重物质激励,缺乏精神激励[2],且激励机制不能与时俱进,存在不公平现象等等,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激励机制的实施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和按劳所得、按知分配的思想,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

在对科研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要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3.定性奖励与定量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除了有明确具有导向性的定性奖励以外,还必须科学地对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奖励。既要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又要保护其他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3]。

4.激励约束机制并举的原则

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实现科研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与此同时,要制定必要的相应的惩处制度,惩罚、警告那些对科研工作消极怠慢、违背科研职业道德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个人或部门。

总之,激励必须起到鼓励先进、惩治落后的作用,要奖得合理、惩得合法,奖惩均要起到激励作用[4]。

三、我院科研激励机制现状

为了推进科研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出台了津贴分配办法(科研业绩计分办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技特派员实施办法及科研团队建设试行办法等方面的制度,努力做到科研激励机制与时俱进及公平化。

具体激励机制及实施办法如下:

1.科研津贴分配办法(科研业绩计分办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科研业绩计分办法》是2009年12月制定出台,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在科研激励政策上是最受人关注的,有较好科研成果的老师都对这个文件有所了解。学校以半学年为单位,在每年的七月和次年的一月对全院教师在过去半年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并根据审核结果发放过去半年的科研业绩津贴。此管理办法将科研业绩大致分为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经费和专利等部分。根据办法,凡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公开刊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科研业绩分,学术期刊定级标准主要参照的是浙江大学,按照SCI、EI、一级、二级标准,给予不同的科研业绩分;凡我校教师为第一著者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按出版社的等级不同,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凡在科研处登记的市、厅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学校给与科研业绩分;凡学校教师获得厅、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凡有科研经费进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按照经费性质不同给予科研业绩分;凡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第一单位的我院教师为专利权人的知识产权,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全院科研业绩分经过审核、计算完毕后,视学校当年的财务情况规定一个业绩分的津贴额度,发给科研人员业绩津贴,大大鼓舞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科技奖励办法和科研经费配套管理办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科技奖励办法》是对优秀的科研成绩再次进行奖励,以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科技奖励办法是以季度为单位,对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凡获准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奖励0.5-20万元不等;凡获市级以上成果获奖,奖励0.3-200万元不等;凡通过新品种审定或获得新专利,奖励0.3-2万元不等;凡争取到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凡争取到区域试验站、测试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凡争取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此外,对成果推广、论文、著作等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而科研经费配套管理办法主要是对没有科研经费的科研项目进行经费配套资助的政策规范。

科研项目经费配套规定:一、对立项文件规定配套的课题,按文件要求配套。二、对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的科研项目,实行1∶0.5或1∶1的经费配套。三、对未有资助的项目视具体情况配套3000-10000元不等。

3.科技特派员实施办法

本办法是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帮扶促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有关精神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力争在3-5年内,按照“解决困难、推动发展、培养人才、注重实效”的原则,派遣16名科技人员奔赴温州各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快成果物化,培养一批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人才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型成果。

近年来,我院共与县(市、区)农业局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等农业技术培训班;送科技下乡300多次,技术培训100多次,培训宣传近12000人次,分发资料20000多份;选送优良种子下乡……起到了很好的科技示范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引进了新项目,增加了农民收入。

4.科研团队建设试行办法

为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提高我院科技综合实力中的关键性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浙委办[2008]50号《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开展了我院科研团队建设。通过优秀科研团队的评选,引领和带动我院科研团队的建设,力争形成一批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研究骨干为主体,方向明确、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综合竞争力强的科研团队,并以年度考核的方式,考核指标为省部级课题立项一项或到位经费100万(文科折半),每年对考核通过的团队,颁发优秀科研团队证书,并奖励5000元。 转贴于

四、我院运用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效

我院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院的总体规划,立足地方特色和行业基础,突出优势,通过上述激励机制的制定、出台、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院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效,深化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近年来,我院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间合作产生的社会优势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近五年来,我院科研经费突破2300万元,省部级项目立项25项,以我院为第一单位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46项,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4个。科研项目中直接面向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性课题超过50%,先后与瑞安市、苍南县、平阳县等签订了院地科技合作协议,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1.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学科专业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需要来规划学科建设,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促进学科交叉,适时进行现有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新专业建设,在农业经济、设施蔬菜、园林花卉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和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紧密相连、优势互动的学科专业。

2.搭建院政企共同建立的科研合作平台

近年来,学院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为服务方向,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依托自身师资、专业和学科优势,积极搭建了一批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包括浙江省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温州综合试验站、浙江现代农业中小企业研究基地、温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温州市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和温州市设施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平台的构建,为我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运行载体和合作通道。

我院与温州各市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地合作项目,进一步巩固了瑞安阁下榨菜生产基地、苍南的番茄生产基地、平阳的水稻示范基地等5万亩的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以苍南、平阳、瑞安、市郊等四大番茄基地为基础,积极推动番茄生产“扩面、增产、提质”,努力提高番茄在蔬菜产业中的比重。成立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主体的番茄重大项目科技联合攻关组,切实为我市番茄产业的提质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瑞安科技局共建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针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攻关,在国家863、省、市重大课题等立项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同时还承担瑞安市课题9项。

3.培育具有良好合作前景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农林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国家基金子课题“白叶枯病菌条斑病菌小种与寄主品种抗性鉴定”,国家一级子课题“水花生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国家二级子课题“Q/B烟型粉风的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小麦、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设计及新品种培育推广”。通过部级科研项目的合作和开展,拓宽了我院科研方向和研究思路,开阔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开展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围绕浙江农业特色、推动省内农业发展为中心,我院科研人员对水稻、甜玉米、花椰菜、番茄、草莓、榨菜和盘菜等作物开展了高层次的研究,承担主持了20余项省级项目,如“番茄种质资源创新和高品质、抗TLCV新品种选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抗源材料鉴定、创新与利用”、“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花椰菜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及其新组合的开发利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甜玉米新品种金玉甜1号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研究”、“鲜食型榨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和省基金项目“水杨酸诱导草莓抗白粉病害及其诱抗机理的研究”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我省粮食、特色蔬菜等作物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特色农业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此外,通过联合开发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物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水稻“K优117”转让后,2006-2008年3年累计推广面积68万亩,产生经济效益3392万;主持项目“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增加经济效益24907.8万元;主持项目“水稻种质资源征集、鉴定、评价、保存和开发利用研究”产生经济效益51852.3万元。2010年与浙江农科种业签定“Y两优689”合作开发协议收入45万(技术转让费总额100万,分期支付,后按每公斤种子提成0.9元收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清洁田园+50目防虫网覆盖+黄板预警+适时用药”在全国幅射推广10万亩次,产生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我院浙南作物重点实验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稻、麦、玉米、花椰菜等品种年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在4000万以上,深化了科技创造能力,为推动浙江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

4.培养出扎根企业、服务地方的学术科研骨干

通过近年来的校企合作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我院逐渐培养了如吴振旺、许立奎、宰文珊、张永鑫、潘彬荣、成宇等一大批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地方支柱行业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和农艺师。通过积极开放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也派生出一批优秀的科技特派员。他们与县(市、区)农业局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培训,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很好地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省市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肯定和好评,2010年我院获得省优秀特派员7名,市优秀特派员6名。

五、展望

总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要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就要从全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充分挖掘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潜力,并且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使科研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其激励效果,同时推动高职院校科技事业的发展。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如何使高职院校的科研服务地方社会是以后仍需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滨江 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2004,21(7):111-112。

[2]何倩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现状与问题研究[J].山东文学.2009(4):173-174。

[3]田野 正负激励机制在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8):71-72。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9

一、努力形成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的合力

1、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意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带动一、三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是衡量地区竞争力的标志。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意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牛鼻子”工程来抓,抢抓各种有利机遇,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举措,形成共识,千方百计抓工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后,只要有利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只要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只要不对本地资源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能够治理的,不论规模大小,不论投资多少,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产业,都应大力引进、大力支持、大力发展、大力创新,毫不动摇地引导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毫不动摇地落实政策、强化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2、明确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紧盯“在全市争第一,在全省进十强”的战略任务,按照“一区两线三板块”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突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能减排、扶优扶强、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坚持扬长避短原则,提升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坚持大小齐抓和内外并举的原则,一手抓“顶天立地”,一手抓“铺天盖地”,一手抓培优做大现有产业和企业,一手抓新上和引进项目。总体发展目标是:实干兴区,争进十强。发展步骤是:一年打基础,两年靠二十,三年四年大跨越,五年进十强。

3、明确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和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支持机电汽配、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到年前力争形成3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即发挥紧邻东汽樊基地的优势,以长源东谷、荣华集团、轴承工业园等企业为重点,做大机电汽配产业,年力争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3年后力争形成100亿元产业规模;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鲁花、万宝、正大、希望、安华、金安泰等企业为重点,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在粮、棉、油的精深加工上进一步突破,年力争产值突破50亿元,3年后力争形成以纺织服装、粮油加工、饲料加工、蔬菜加工为重点的第二个100亿元产业集群;发挥立体交通的区位优势,以光彩、天润、新世纪建材、国邦等物流企业为重点,同时,尽快建成邓城生资大市场、鄂西北废钢大市场,做活现代服务业,两年后形成第三个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到年,全区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50亿元,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跻身全省工业强县(区)行列。

二、着力解决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4、加大财政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优势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培育、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扶优扶强、企业上市、品牌建设、节能降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补助和奖励。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保持逐年增长。

5、破解用地瓶颈。利用全省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一步争取土地平整项目,扩大占补平衡空间。充分发挥城司作用,包装一批项目,把全区破产企业的土地和闲置的土地集中储备起来,支持工业发展。借助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尽力储备更多的工业用地。按照“节约、集约、高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有效功能,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工作。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按目前的标准提高20%以上,绿化率不超过20%(除有特殊要求的产业外),在满足消防安全和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工业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0以上。建立工业项目效益评价制度,工业用地安排与亩产效益相挂钩。工业用地公开出让时,企业要承诺项目投产后的入库税收额,对如期完成承诺入库税收的企业,其扩大生产所需新增建设用地予以优先供地;对完不成承诺入库税收的企业,从严进行建设用地批后检查,并不再安排该企业今后扩建、迁建和新建的建设用地。对投资强度达不到150万元/亩且用地小于20亩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鼓励其通过租赁标准厂房等方式获得经营场所。按照“以用为先、依法处置、分类处理、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大对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对圈而未建的项目,及时依法收回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企业挖潜节地,重点鼓励企业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实现“零增地”技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厂房加层、翻建改造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水平;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

6、破解融资瓶颈。加大“信用县市”建设力度,力争两年内取得授信资格。引导金融部门在国家金融政策范围内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增加金融投入,发挥金融在融资领域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企业诚实守信,提高信用等级,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向省财政争取一块、区财政配套一块、企业和社会融资一块的办法,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做大做活。支持鼓励民间融资,搞好资本营运,切实解决全区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对信用好、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宽对抵押担保的要求。金融、经济主管等部门联合定期召开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和促进项目尽快实施。建立健全信贷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

7、打造工业发展平台。重点建好经济开发区、深圳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双沟)、工业园(伙牌)、东津工业园等。坚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特色,加快特色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园区向特色园区、专业化园区发展。鼓励企业通过搬迁、扩建、技改等方式,按产业布局进入园区,促进集聚发展。合理确定异地招商项目的产值、税收统计、分配比例,引导各镇将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激发各地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8、大力实施扶优扶强和企业成长工程。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导优质资产向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对规模以下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成长为过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重奖。当年新增的规模以上企业,对其新增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的比例标准奖励给企业。

9、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对部级高新技术产品,经有关部门认定后,3年内该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在生产中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不含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专项费用),允许将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直接计入成本,并按技术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修订,对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的给予鼓励和支持。

10、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重组,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聚集,着力培育国内知名品牌。结合企业开放式重组,依托优势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支持一批较为成熟的重点产品,争创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对企业自主争创,获得省级精品名牌和部级精品名牌,由区政府给予奖励。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对自营进出口获权单位,年底按出口创汇额给予奖励。

11、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国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攻关等项目按上级资助额予以适当配套资助。对列入市级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产品)攻关项目计划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给予资助。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经国家、省级认定和鉴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成果,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会、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等重大展会中签约的产学研合作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区重点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12、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加强企业节能用能审查,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项目,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法监察能源利用状况,全面推进全社会节能,大力实施政府节能工程,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空调照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倡导生活节能,建设节能文化,努力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的节能降耗格局。到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控制在3.2吨标准煤以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40%。区政府设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省、市级节能降耗先进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四、激发全社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热情

13、鼓励税收贡献上台阶。对纳税大户,按增幅、总量等指标予以重奖。

14、鼓励大招商、招大商。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招商引资,对招商引资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重奖。

15、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和从事产品开发的人才,允许其用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分配,并给予适当的创业补贴。对在开发新产品或推广应用新技术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由区政府根据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予相应的奖励,并由人事部门向上级政府申报专家津贴。

16、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根据企业销售收入、税收贡献和社会公认度等条件,每年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家,除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外,对优秀企业业主可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予以推荐。

17、建立和完善投资激励机制。区政府从土地收益、上级政策性支持资金及本级财政可用财力中,设立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工业建设和工业发展。对新上和技改项目规模较大、投产后地方财力增加较明显的,可从该企业当年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中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投资强度达到每亩150万元以上,按合同约定期限建成投产并见效的工业企业,区政府将给予奖励。

18、鼓励全民创业。制定具体扶持政策,激活民间资本,吸引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加快建设回归创业园。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每年有计划地拿出一定数量的地块,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集中、布局合理、综合利用的原则,兴建标准厂房。鼓励回乡创业人员通过租赁标准厂房,兴办中小企业。对投资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下,按规定申报纳税的中小企业,租用标准厂房,且当年申报、当年投产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前三年给予租金补助,标准为第一年每月每平方米3元、第二年每月每平方米2元、第三年每月每平方米1元。同时,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在区内领办、创办工业企业。成效突出的,按程序推荐提拔重用,使广大干部都积极投身于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19、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和村级经济。按照“三大特色板块”的布局,立足现有基础做大东的畜牧和水产养殖板块、夹河套的柳编和蔬菜板块、北的优质粮油板块。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走“农兴工、工促农”发展之路。进一步调整完善区镇财政分配体制,激发镇域经济活力。选派一批年青有为的干部到村任职,带活村级经济。尽快消除没有规模以上企业的镇,逐步消除没有村级经济的村。通过努力,力争全区有2-3个镇进入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对镇域经济发展先进镇和十强村,给予重奖。对发展有功人员和责任领导,除经济奖励外,优先提拔重用或提高职级待遇。

五、全力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20、加强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各镇、开发区及区有关部门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和完善工业经济考核办法,把工业的发展速度、水平和效益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严格考核评比,兑现奖惩。

21、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工业、分管领导全力抓工业的领导体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区委常委会和区长办公会,专门听取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重点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调度会,认真研究分析,着力解决项目洽谈、落地、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各部门、各镇主要负责人都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工业经济和服务工业经济发展上来。在全区上下形成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和尊重纳税人、保护企业家、服务市场主体、支持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把全区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和着力点引导到发展工业经济上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鼓励民间资本向工业经济聚集。

22、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审批服务。对投资额度较大的鼓励类项目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预约办理、上门服务、协助办理、跟踪督办等多种服务形式,进一步规范审批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时效,推行重大项目联审联办制度,打造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加快发展营造宽松环境。经济开发区入区项目的所有审批工作由开发区管委会实行全面全程代办服务;其他重点工业功能区的工业项目审批工作由工业功能区所在镇政府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涉及多部门的,由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并联审批,加快办理速度。

凡入驻园区的工业项目,只要符合规划,获得土地征用权,可先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事项除外),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23、规范对企业(项目)的检查、收费和处罚。除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及发生突发事件等情况外,各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到企业进行检查和收费。特殊情况需经区委、区政府审批并到区政府法制办办理手续,方可进入企业,没有持检查证的不得进入企业。实行工业项目建设过程“零收费”管理,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行政规费、属本级行政事业性单位收取的费用全部免收。对企业的收费,要实行一费制并公开公示。年初,将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对企业公示,公布上墙,一次性集中收取。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部门到企业服务,一律不得在企业就餐,不得索要赞助、报销各种费用和无偿占用企业的人、财、物。凡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的,要严格按法律程序,公平、公正、公开,其处罚通知书必须经区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没有主要负责人签字的,企业可拒绝执行。如处罚不当,要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篇10

关键词血站;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1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简单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2血站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咸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始建于1998年9月,挂靠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仅有8名工作人员,隶属市卫生局管理。同年12月,该站取得了由陕西省卫生厅核发的采供血执业许可证。2001年元月,市委、市政府常委会研究批准机构分设,分设后血站编制为50名。承担全市13个县、市区和杨凌示范区500多万人,39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采集、供应和科研任务。2007年采血总量已达到12.40吨。血站现有员工78人,其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人、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人、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1人。

3建立以竞争择优为主导的选拔机制

为了不断深化血站人事制度改革,促进血站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在血站全面推行竞争上岗,逐步建立起符合血站实际,定编合理、分类科学、配套完善、考核严明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按岗定员、择优用人、平等自愿、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在血站全面推行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为特征的用人机制,全面实施聘用合同制。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公开竞争上岗。全站编制内在岗职工均参加科长以下(含科长)所有岗位的竞聘,按照岗位职责和聘用条件,科长通过竞聘上岗、科员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择优上岗。如出现某些岗位空缺,无人应聘,由站内外聘人员参与空缺岗位的竞聘和双向选择。对个别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殊岗位,本站如无合适人选竞聘时,站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遵循“区别对待、优化结构、促进流动,提高素质、保持稳定”的原则,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和个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打破以往静态的选人用人制度,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

4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为促进血站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竞争上岗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论贡献的奖励机制,激励督促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特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目标责任考核是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重要手段。既能肯定实绩突出的先进,又能以逆向激励的方式激发后进变先进,中间的不平庸,争创第一。使考核成为焕发干劲,引领方向、转变作风、比学赶超、求真务实的“助推器”。

4.1 奖励原则

绩效工资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岗位责任、技术水平、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挂钩,贯彻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原则;绩效工资与所聘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挂钩,克服平均主义;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坚持向技术含量高、责任风险大的岗位倾斜,体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4.2奖励办法

绩效工资:全站员工参与分配。资金由上级财政核定的奖金和职工个人30%的活工资组成。奖励分两部分:即科室奖励和员工奖励。科室奖励占总额15%,员工奖励占总额85%。

我站原有的内部分配制度只是将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纳入到分配制度中。而现有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是将每月的工作任务具体细化到个人,月底个人自行对自己所完成的工作进行评分,然后由考核办对其进行考评,按照考核结果予以奖罚,这样就促进了大家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体现了一岗一薪,易岗易薪,效率优先。

如原内部分配制度中:绩效工资=基数×[岗位系数+(职称系数或工龄系数)+学历系数]-差错事故扣罚。实行绩效考核后是按照自己每月完成的工作任务和效率来进行考核奖励,将目标任务、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劳动纪律、职业道德、思想教育、安全卫生等融合一体,在积极完成分配工作任务下,科室进行考评,考核办对其进行综合考核、排名,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