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6 13:33:28

炒股体会

炒股体会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炒股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122-02

始于2007年、2014年的两波证券牛市,赚钱效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开户投资热情,尤其身边似乎都是炒股赚钱的声音,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股市的赚钱吸引力,从而忽视了股市固有及潜在的各种风险。当牛市过去,归于平淡,仍有一部分人在股市活跃,其中不乏大学生的身影。在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的今天,关于大学生炒股,不少学者已经做了不少研究。铁铮(2015)认为作为投资学等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些炒股的实践经历并非没有一点好处,但决不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炒股上。有学者通过对相关大学生炒股情况的调查,揭示了大学生炒股的动因,并对大学生炒股行为进行了利弊分析,同时对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炒股提出建议(王婷、刘阿幸,2016)。关永志(2010)分析了大学生炒股的利与弊,认为需要客观冷静地看待大学生炒股问题,合理引导和积极规范大学生炒股行为,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规避其不利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本研究在北京B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及重点访谈,并对调研结果和访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参与了炒股,他们参与炒股的资金主要以小额为主,但其投资理念及其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合理引导。

一、北京B学院大W生炒股情况调查及访谈基本情况

(一)样本选择及问卷内容

北京B学院炒股情况调查及访谈,在样本选择方面,主要选取金融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对小部分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原因是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时间为6-7月,大三学生已经开始办理离校手续。问卷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不)炒股的原因、炒股的资金来源及投入规模、炒股的收益、买卖股票依据等。

(二)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8份,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访谈19人,访谈对象都接受了相关访谈。本研究采取分类统计、分类研究的方法,对参与炒股的大学生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管理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二、北京B学院大学生炒股现状及行为分析

(一)大学生高年级学生参与炒股占比大

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178名参与调研的同学中,大二、大三参与调查学生中,炒股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具体见表1),此次调研中,大三学生总体样本规模少,可以忽略。仅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参与调查的74名大二学生中,有34名同学参与炒股,占比45.95%,而样本规模稍大的大一学生中,95名学生中,炒股的同学仅有16名,占比16.84%。究其原因,大二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时间较长,专业基础知识更为扎实,而且即将面临大三择业,有主动参与实盘操作,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意愿。相比,大一学生,进入大学时间不长,角色转换还未完成,专业知识学的较少,对股市还是抱有敬畏之心,在大一参与调研的95名同学中,79名同学没有炒股,其中73名同学不炒股的原因就是不敢。高年级学生之所以参与炒股的占比较高,与他们在校期间参与模拟炒股,对股市并不陌生也有较大关系,在统计中发现,74名大二学生,72名同学都参加过模拟炒股,仅2名同学没有参加过。相比大二学生,95名大一学生中,69名同学参加过模拟炒股,26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模拟炒股。模拟炒股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炒股环境,参与模拟炒股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二学生经过多次的模拟炒股训练,尤其是一些在模拟炒股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同学,大有在真实股市大显身手的意愿,加之当时市场行情不错,客观上助推了大二学生参与真实的股票交易。而相比之下,大一学生也有规模不小的同学参与模拟炒股,但他们无论从次数还是周期来看,都明显少于大二学生,对股市的敬畏之心是他们不参与股市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炒股资金来源多样,投资规模较小

调研结果表明,在57名炒股学生中,有21位学生的资金来源于父母或亲朋,占36.84%;有15位学生的资金来源于勤工俭学,占26.32%;有18位学生的资金是生活费节省下来的,占比31.58%;有3位学生的资金是还没交到学校的学费,占比5.3%,具体见表2。另外,在受访的19名同学中,5位参与炒股的同学,资金来源全部是父母或亲朋。从资金来源来看,父母或亲朋、勤工俭学、生活费构成了大学生的主要资金来源。

大学生主要还是消费群体,如图1所示,在校期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以及奖学金有一定的补贴,所以参与股市投资的规模一般不大,即使炒股资金来源于父母,其父母考虑到风险也不会给予过多资金支持,从调研数据来看,在57名参与炒股的同学中,0.5万以下的31人,占比54.39%,0.5-1万的14人,占比24.56%,所以,投资规模在1万以下的占到了78.95%。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投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使亏损,损失不至于过大。

(三)大学生参与炒股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自己

统计结果表明,57同学中,有36名同学炒股的原因是在股市锻炼自己的能力,实践出真知,16名同学是参加模拟炒股比赛后,感觉不错,想见识真的股市,仅5位是想通过股市挣钱。从炒股原因来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参与炒股主要源于专业知识需要实践锻炼,所以,结合上述投资规模来看,学生参与投资的规模并不大。而从他们的投资收益来看,57名同学中,42位回答一般,11位同学回答不错,仅4位同学回答很差。结合近两年的股市行情来看,学生的收益符合大众趋势化特征。

从炒股对学生的影响来看,多数学生认为对其所学专业有促进作用,仅11位同学认为耽误学习。在对参与炒股的5位同学重点访谈中,均表示通过在股市中折腾,的确学到了许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尤其是股市瞬息万变,当买了股票,参与其中时,非常关注时事要闻及规则变化,而这些靠课堂灌输是无法实现的。

(四)大学生炒股主要依据基本面与技术面

调研结果表明,在学生炒股群体中,学生主要关注的是业绩好、题材好的一些上市公司股票。在参赛的57位同学中,22同学回答买卖股票的依据主要是基本面与技术面结合,16位同学回答是基本面,8位同学是技术面,11位同学是凭感觉,哪个顺眼买哪个,哪个是热点追哪个。在基本面方面,主要涉及国家政策、行业动态、公司财务与题材等内容,在技术面方面主要运用课程上学习的KDJ、RSI以及K线图等。北京B学院金融类专业学生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就已经接触了证券类的相关课程,大二学生已经学习了证券投资分析相关课程,在炒股中运用基本面与技术面,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真正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五)大学生对待炒股亏损的态度有分化

由于不同于模拟炒股,炒股就必然面临现金亏损的风险。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在参与炒股的57名同学中,有34名同学认为参与炒股的是真金白银,很影心情,而24名同学回答则是花钱学东西,无所谓。大多数同学对待股市中现金亏损还是比较在意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资金来源哪方面,都是真金白银,会影响心情,甚至会影响学习。而根据问卷情况,部分同学对待亏损无所谓的态度,主要是他们炒股的钱来自父母或亲朋,而这些同学的家里人也是支持学生炒股的,而相比资金来源于勤工俭学或者生活费尤其是学费的,资金压力大,则对待亏损态度明显比较紧张。

三、相关思考与建议

(一)学生参与炒股的交易资金规模不宜过大

实践出真知。对于修习金融专业及对金融感兴趣的大学生来说,炒股则是参与实践的一种方式,但绝大部分学生毕竟没有资金来源,属于纯粹的消费者,并没有财富自由,而股市我们在看到赚钱效应的同时,更要警惕其潜在及固有的各种风险。所以,并不反对大学生炒股,但开始入市资金不宜过大,可以少量参与,以在股市学习知识、了解规则、掌握技术为主,等真正锻炼了水平,对股票市场有深刻了解后,再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建议大学生参与股票交易时,还是随行情为主,即股市有行情时参与,没有行情时休息,因为在有行情时,股票大多以普涨为主,学生资金损失的概率会小很多。而没有行情时,股市行情往往是个股行情,学生很难抓住那些逆势上涨的股票。

(二)鼓励学生入市前认真参与模拟炒股

为增强模拟炒股的仿真性,目前的模拟炒股交易时间与股市交易的时间保持一致,而交易规则更贴近实盘交易。学生在交易时除了资金是虚拟的外,其他基本与真实交易无异。通过模拟炒股交易,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市场规则、学习交易技巧、关注市场行情,形成学生自己的投资思路。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一般都有模拟炒股实训室,而且每年都有各种模拟炒股比赛,学生参与模拟炒股比赛的可及性强,机会多。模拟炒股比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当然,模拟炒股毕竟不是真实交易,尤其在对待亏损的心态上,模拟炒股不是真实资金,亏损可能不会影响学生的生活,但真实交易则不一样,亏损对学生生活的影响较大,甚至会影响学业,进而影响人生观、价值观。

炒股体会篇2

[关键词]大学生;炒股现象;炒股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2-0115-03

金融市场到处充满着财富,因此一直吸引着无数的投资者。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自然受其影响。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与完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参与到金融市场,成为投资大潮中的一员。但是,作为经济上没有独立和思想上没有完全成熟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对于现在热门的股票投资是如何理解的,该问题已引起学术界、金融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炒股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是以杭州各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问卷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针对炒股和非炒股人员的问卷(调查时间是2007年12月1~15日)。参加此次调查的共有3200人,实际有效人数为2676人。

全部问卷由笔者本人核查后进行数据统计,然后归结到同一张问卷上,并以此问卷上的总数据对各个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分析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

(二)在校大学生炒股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2676人中,有274人正在炒股,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0.2%。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当中真正炒股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为10.2%。

1.对炒股大学生状况调查分析

(1)大学生炒股和专业以及性别的联系

在校大学生炒股存在着性别以及所学专业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正在炒股、曾经炒过股或有意炒股的人当中男生占85%,究其原因是性别角色特点的不同。男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独立的经济决策,冒险行为也更为频繁,而女生的思想则相对保守。另外,所修专业对在校大学生炒股行为也有很大影响。经管专业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大部分,占有55.1%。从院校方面看,财经类院校也高居榜首,这很容易理解,财经类院校或修读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比较容易接近股票,更容易接收到财经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更容易趋向于炒股。

(2)大学生炒股和所在年级的关系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大二、大三学生占了总人数的70.4%,这表明大二、大三的学生较大一、大四的学生更关注炒股问题,而在274个正在炒股的人当中有136个是大二学生,57个是大三学生,而大一、大四学生总共才81人炒股。经过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在炒股认知程度上的不同。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不管是在课堂或课堂外,接触的股票知识都非常有限,而到了大二、大三,经过在专业学习或者周围人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对股票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并在环境的驱使下,加入了炒股大军行列;而大四学生为什么炒股人数比例却不高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交互分析,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大四学生忙于毕业找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投入炒股活动;二是大四学生虽然了解或熟识股票交易知识,但同时也认识到其中的风险程度,出于对自己以后的前途和经济风险考虑,大四学生对于投资股票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3)炒股大学生的投资金额

大部分大学生目前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他们炒股所投入的资金是偏低的,大致是5000元以下。投资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5%,2000~5000元的占25%,5000~10000元的占25%,1万元以上的占15%。

(4)炒股大学生进入股市的时间长短和股市行情的关系

大部分炒股大学生都是近期才进入股市,进入股票市场不满一年的大学生占了总人数的86.9%,调查资料是在2007年12月收集的。2006~2007年中国股市蓬勃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股票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很多民众投资,大学生接触证券知识更多,他们很多人也在这股全民炒股的浪潮当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股民。

(5)大学生炒股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炒股的资金来源、炒股的动机、家人态度三方面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股民准备亲身涉足股市之前所必须考虑到的重要问题。

首先,大学生股民炒股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尝试体验一下;有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积累经验;还有的是想通过炒股培养理财观念,学习理财知识,提前认识资本市场,为将来相关行业的就业做准备。然而,更多的大学生只有一个目的:赚钱。这样的动机极易造成炒股中的心理失衡,引发不良后果。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炒股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大学生炒股已经越来越普遍,27%的家长表示赞同,42%的家长表示知道但无所谓。所以,大部分家长对大学生炒股还是报以支持的态度。毕竟资本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未来立足于社会还需注重财商,好的理财习惯必然能令孩子更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

再者,从炒股的资金来源构成看,“学生炒股族”的资金来源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大致有学费、生活费、打工兼职赚的钱、向别人借的钱等几类。最大的来源是家庭的资助。调查问卷还显示:炒股的本金数量从1000元至1万元以上不等。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投资群体,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炒股的钱大多是父母提供的,这其实是将股市的高风险转移到了父母身上,一旦炒股亏损,会造成很广的社会负面影响。

此外,我们还对大学生炒股的方式、模式,选择股票的方法等方面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股民一般选择上网炒股或者利用手机短信炒股,直接去证券交易大厅的很少。尤其令我们欣慰的是:70%的学生股民在选取股票时采取了考察公司业绩、技术分析等比较专业的手段,而且有一半同学采用做长线、看走势,而不是简单的低进高抛、仅为赚取差价来短期投机的方式经营股票。这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股民正在过渡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理性思维的成熟的投资者。

(6)大学生投资盈利情况

有65.4%的大学生炒股并没有出现亏损的现象。这说明在股市形势好的情况下,股市的回报率还是稳定的,高报酬率是吸引大学生进入股市的主要原因。

2.对不炒股大学生状况调查分析

阻碍大学生炒股的因素主要是资金的不足和对股票相关知识不了解,同时风险性高与没有时间和精力也占了较大比重。

高校中不炒股的大学生占多数,而且一般不炒股的同学身边炒股的同学也相对较少。不炒股同学身边炒股的同学比较少和很少的分别占了42.5%和17.4%。而不炒股的大学生身边炒股同学很多的只占6.9%。这也说明了炒股和身边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炒股容易产生集群效应。

A 支持,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多接触此类方面。

B 不支持,大学生现阶段花的是父母的钱,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该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

C 无所谓,自己觉得有兴趣就好。

炒股体会篇3

关键词:大学生股民;焦虑自评量表;16种人格因素问卷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9-0071-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关于股民和股市的研究很多。在对股民的研究中,主要被试是在职人员,具有一定的炒股背景。研究取向是股民的情绪、心理预期、个性特征、投资决策、股票市场的博弈行为等。从情绪角度的研究发现,股票的涨落影响股民的情绪,情绪又影响股民对股票的换手率。从心理预期的理论看,股票投资行为的落实受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较大,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都是通过心理预期发挥作用,心理预期反映了证券投资的本质。

股民的个性特征也影响其对股市的投资活动。有较高独立性与自我性的投资者,盈利的可能性较高。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研究中,从众行为的研究得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从众行为变量对于投资者人群呈现正态分布影响,独立稳定与完全从众跟风的人较少,大多数人处于环境适应型。

影响股票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主要有风险意识和风险态度、个性特点(场依存性、场独立性)、投资动机、思维方法(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思维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等)、情绪的稳定性、意志的坚定性和果断性。

在股民的心理健康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股票投资者普遍地因股市剧烈变化而心理健康遭到损害。同时,投资者因性别、投资年限和职业状态的不同在心理健康遭到损害程度及其症状上存在差异。对股民心理健康的问题急需给予较大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几年“大学生股民”还是一个新鲜词汇,是只有少数金融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小群体。如今,随着股市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进军股市。据统计,大学生中炒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7%,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这一数字还要大幅度提高。另一调查显示,大学生股民中盈利的仅占2成,不少大学生因为股市而耽误了学业,精神紧张,从而引发心理问题。中国股市2008年末的大跳水,让股民资产缩水70%左右,在这一环境下,没有自主收入的大学生股民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令人担忧。

国内外对大学生股民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在炒股等风险投资行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效能等方面,都缺少深入研究。大学生将股票投资作为学业之外的一种兴趣、爱好,或者作为一种介入社会的尝试,在投资心态、期望值、风险理解以及自我能力把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一些将自身专业学习与股票投资相结合,以此希望在股市中运用和培养自身专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状况决定了其以后成长和发展的倾向。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股民做深入研究。此外,大学生炒股衍生出来的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心理的变化,对学业的影响,以及社会如何看待大学生炒股这一现象等,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炒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状态、心理健康等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股民和非股民在某些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如敢为性、稳定性、紧张性、忧虑性、怀疑性、自律性等。

(二)调查地点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

(三)调查时间

2008年10月―2009年3月。

(四)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人群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各全日制大学的大学生股民与非股民大学生。

2、选取方法

大学生股民被试的选取是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各大全日制高校论坛中招募贴,在校园公告栏中张贴招募广告,在多个股民QQ群、校内群中逐个询问,以招募志愿者;大学生非股民被试的选取是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各大全日制高校中随机抽取,进行身份核实(为全日制高校在校生,且为非股民),以招募志愿者。

3、被试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各招募了40名大学生股民被试,总计200人(男生180人,女生20人);其中,大二年级26人(均为男生);大三年级113人(男生101人,女生12人);大四年级61人(男生53人,女生8人)。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共招募了600名非股民大学生被试(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抽取15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300人。

(五)调查方法:定量研究

1、调查设计

(1)自主编制两份调查问卷,分别施测于大学生股民以及非股民大学生;

(2)使用SPSS软件对股民及非股民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各个心理维度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而为分析讨论提供素材及依据;

(3)结合调查分析结果进行心理学分析,从对“大学生炒股”这一行为的认识态度以及各个心理维度等方面比较大学生股民与非股民大学生,以期得出炒股对大学生心理是否有影响,以及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4)进行个别访谈,力求对大学生股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得更全面。

2、问卷调查

自主编制了两份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大学生股民以及非股民大学生。其中:

(1)针对大学生股民的问卷内容包括:炒股基本情况调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系统耐受性量表;挫折承受能力自评量表;自评态度量表(共3个维度:解决问题、学习、社交活动能力);16PF部分维度(C―稳定性、H―敢为者、O―忧虑性、Q4―紧张性、L―怀疑性、Q3―自律性、I――适应与焦虑性);开放性问题等;

(2)针对非股民大学生的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系统耐受性量表;挫折承受能力自评量表;16PF部分维度等。

3、访谈调查

对于少数愿意接受访谈的大学生股民,进行个别访谈,意图了解一些问卷难以测出的实际情况。

(六)质量控制

1、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做好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充分认识开展此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咨询专家意见,科学确定样本容量;

(3)选择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相关人员担任主试;

(4)进行预测,在调查前对问卷以及其他细节问题进行修正。

2、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1)主试驾驭整个调查流程,耐心说明调查意义,使被试认真配合调查;

(2)认真做好调查记录,对于反馈问卷及时回收、保管,并进行审核。

3、调查后的数据质量控制

(1)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30%的电话复核,复核内容是调查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调查礼品的发放情况;

(2)数据录入电脑,并进行三次核对无误后,再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股民的基本情况

(1)83%的大学生股民除了炒股外没有从事其他投资活动,10%的大学生股民除了炒股外还投资基金;

(2)大学生股民中,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9%,在3000-5000元的占58%,5000元以上的占33%;

(3)对于投资股市的原因,选择“与专业有关,炒股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约占72%;选择“看到家人和朋友在炒股,受他们影响”的约占85%;选择“获得投资收益”的约占97%;选择“培养理财能力”的约占89%;选择“体会股市风云变幻莫测,培养风险意识”的约占17%;选择“认为自己有相当的经济头脑与强烈的实践愿望”的约占51%;选择“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约占14%;选择“了解社会,丰富生活”的约占9%;

(4)42%的大学生股民认为炒股占用了空闲时间,39%的认为炒股占用了业余活动时间,13%的认为炒股占用了学习时间,6%的认为炒股占用了睡觉时间;

(5)57%的大学生股民在准备炒股时对股市的了解程度为“了解一些”,“完全不了解”的占3%,“了解过半”的占38%,“非常熟悉”的占2%;

(6)关于股市的知识来源,47%的大学生股民选择“所学专业知识”,39%的选择“家人或朋友的传授”,52%的选择“实践的积累”,53%的选择“自学理论知识”;

(7)24%的大学生股民选择“自己独立进行分析,主要依靠技术分析(K线图和成交量比率等)”,56%的选择“自己独立进行分析,主要依靠基本面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和赢利情况)”,选择“股评或网上资料的推介”以及“朋友或亲人的推介”的各占61%;

(8)93%的大学生股民表示家人有过炒股经历,89%的表示家人支持自己炒股;

(9)69%的大学生股民选择“家里给钱炒股”,42%的选择“自己赚钱炒股”(多指炒股中赚到的钱);

(10)92%的大学生股民认为炒股“利大于弊”,认为“利弊均衡”的占5%,认为“弊大于利”的占3%;

(11)74%的大学生股民认为炒股对于专业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影响,20%的觉得成绩明显提高,另有6%的觉得成绩明显下降;

(12)在“炒股对于专业课学习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所有金融专业的大学生股民被试均选择了“由于炒股,使我主动接触了专业课学习的内容”这一选项,59%的非金融专业大学生股民选择了“炒股促使我改变了专业课学习的方法”,38%的大学生选择了“炒股促使我改变了对待专业课学习的心态”;

(13)因炒股不顺而焦躁时,选择通过“上网(如打游戏、看电影等)”、“睡觉”、“暴饮暴食”来调节情绪的较多,各有65%的同学,另有15%的同学选择“运动(如打球、跑步等)”,10%的同学选择“抽烟喝酒”、3%的同学选择“发奋学习”;

(14)所有大学生股民被试均表示曾因“股市下跌,我的资金被套牢后,不知是该‘割肉’,还是该等待其反弹”、“虽然股市回升,但我没有资金周转再投资”而烦恼,另有14%的同学表示曾“因为炒股而造成了经济负担”而烦恼;

(15)综合来看,炒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几乎没有影响,仅有1%的大学生股民表示将转向金融行业;

(16)当在股市中盈利时,56%的大学生感到“非常兴奋”,23%的感到“好景不长”,21%的认为“股市本就有时赚有时赔,平常心”;

(17)67%的大学生股民表示在他们的朋友中大多数是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另有30%的同学选择“能给我精神支持的”,3%的同学选择“能给我带来经济利益的”;

(18)90%的大学生股民认为投资股市的盈亏是由个人运气决定的,另有8%的同学认为“是否有渠道了解到‘内幕消息’”是决定因素。

(二)一般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股民群体与非股民群体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得分均有高有低,总体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三)焦虑

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到P

(四)神经系统耐受性

大学生股民群体与非股民群体在神经系统耐受性上得分均有高有低,总体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五)挫折承受力

大学生股民群体与非股民群体在挫折承受力上得分均有高有低,总体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六)态度量表

大学生股民在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能力上与非股民并无显著差异;而大学生股民在社交活动能力上显著弱于非股民。

(七)16PF部分维度

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股民与非股民在16PF之C、H、Q3维度上,P均明显大于0.05,这表明并无显著差异;而在O、Q4、L维度上,P均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大学生股民群体的忧虑性、紧张性、怀疑性与非股民群体相比更加突出。

(八)个别访谈

经过个别对象的深入访谈,得知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股民的心理状况堪忧。然而,这部分大学生股民往往不愿意接受问卷调查,他们中有人精神恍惚,有一部分人已经辍学。对于这部分群体,高校教师应该引起重视,进行干预。

四、分析讨论

(一)大学生股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上研究表明,大学生股民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相对于非股民大学生而言,他们显得更加忧虑、紧张和焦虑。这使他们相比于一般大学生而言,更加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抑郁。因而这个群体的心理干预显得更加重要。大学生是一个普遍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而他们又急切的想证明自己,因此炒股成为一个很广泛的选择。股民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群体,而大学生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以及心态尚不成熟,更易发生心理问题,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在针对大学生股民的调查中,大部分同学称炒股并未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但数据分析的结果证明他们在某些人格特征上显著区别于非股民,这说明他们其中可能存在自我预期偏差。笔者从与一部分大学生股民进行的单独访谈中得知,他们并不承认这是一种异常的倾向,而是另一种生活态度。而投入的越多,这一倾向就越明显。有的大学生放弃学业、放弃工作,以炒股为生,盈利了便盲目挥霍,亏损了便躲在家中足不出户。这样一来,抑郁、焦虑、性便会慢慢生成,最终导致心理异常。

(二)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炒股

大学生炒股有时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更加充分地了解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还未完全,大学期间还要应付学业、家庭、爱情和未来的各种冲击,属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因此,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炒股而盲目进入,最终会被其拖累,不利于人格发展。另外,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其炒股的起始资金大多是父母所给,他们对于金钱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不论盈利或亏损,都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对于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不支持大学生炒股。虽说改革开放,社会包容度提高了,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社会赋予“大学生”这个角色的任务似乎也从绝对的学习转变为一边学习、一边赚钱,但在集体潜意识中,大学生还是应该学习,不应该炒股。

笔者认为,大学生炒股应做到量力而行,这里的“力”并不是指自身金钱的数量,而是炒股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心态放松,投资股票来体验一下资本市场及社会发展是有必要的,这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有辅助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如果大学生对股市有浓厚的兴趣,且大学生的心态足够成熟,那么,少量投资对于自身人格发展是有一定帮助的,社会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帮助。对于那些由于炒股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社会应该多一些关注,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完善自我,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如何应对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炒股产生兴趣,并开始尝试。但不应忽视因炒股引发的个体及社会问题。如何应对,笔者认为:

第一,认清形势,克服侥幸心理。炒股作为理财的一种方式,靠的是智慧和技巧,投资应该是偏理性的。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对股市的认识和分析容易产生偏差。尤其那些想凭“运气”来炒股的大学生,股市投资的风险是巨大的。归根结底,炒股是一种风险管理。

第二,炒股弊大于利,应以学业为主。大学是很多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磨练阶段,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好知识,提升能力尤为重要。据调查,虽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们花在股票上的时间是从娱乐休闲和睡觉的时间中分摊出来的,但大部分学生承认炒股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三,寻求社会支持,度过心理危机。大学生年轻,富有热情,但思想不成熟。一旦股市投资失败,心里会产生较大落差。在股市上投资的金额越大,失败时产生的挫败感也会越强,容易紧张和焦虑。如果自身无法负荷这些消极情绪时,要及时寻求同学、家长、老师的帮助,以获得建议和情感支持,帮助自己早日恢复健康的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度过心理危机。

第四,虚拟炒股。虚拟炒股和现实炒股相比,可以避免经济损失带来的精神压力,并从中获得炒股的知识。只需在网上注册财富账户就可以,这对于尚在求学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实际可行的锻炼方式。

参考文献:

[1]刘金平.股票投资心理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垒等.中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个性特征[J].心理科学,2003,(01).

[3]宋仲玲.投资行为中突显、情绪和股价高估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04).

[4]黄小宁.股票投资中的心理预期浅析[J].理论学刊,2004,(07).

[5]陆剑清.关于我国投资者从众行为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7,(02).

[6]朱珊珊等.1562名股票投资者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05).

炒股体会篇4

摘 要 随着投资意识的日益增强,炒股已成为很多市民业余投资的选择之一。在过亿的股民中,有着很特殊的一群人,试图成为股海的“弄潮儿”,他们就是校园里的大学生。不过“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学生炒股引起了包括广大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激辩和争论。本文对大学生炒股进行理性分析,以期为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炒股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炒股 理性

一、大学生炒股现状

金融市场到处充满着财富,一直吸引着无数投资者,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不甘落后。大学生炒股,受其专业影响,故以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居多。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与完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参与到金融市场,成为投资大潮中的一员。“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是股市已无法抵挡大学生入市炒股这一行为。大学生群体炒股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寻找正确引导大学生降低风险、理性炒股的对策。

1.存在问题

在对武汉七所部属院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炒股现状及对大学生炒股态度的问卷调查中,共发问卷500份,统计分析后,找出目前大学生炒股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在以下方面:

(1) 专业

根据与炒股投资的相关性将被访学生按财经/非财经专业分类。财经类专业有高达31.40%的同学炒股,非财经类专业只有6.30%的同学炒股,专业优势明显显现出来,大学生炒股与所学专业的联系性相当大。同时,不具备相关财经基础知识的学生在进入股市时都面临着一个专业知识壁垒,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非财经类专业同学炒股偏少的一大原因。而且这些有炒股意愿却缺乏相应知识的同学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很难抽出时间来学习与炒股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往往在入市后对股票市场的运作模式以及股票的含义理解不深甚至只能“望股海而兴叹”。

(2) 实践能力

从调查的结果中看出,有60%以上的大学生在购买第一支股票时,是听从他人(包括亲戚朋友或者证券从业人员)的推荐,只有占30%的学生是自己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公司业绩而选择的。在听从他人推荐中,又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是通过听股评师的介绍来选股,能够自己分析公司最新业绩,掌握上市公司的情况的极少数。因此,目前大学生将所学股票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时,还有一定程度的欠缺。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入市前未参加过类似模拟炒股大赛之类的活动,这导致多数大学生入市后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操作,不知如何应对多变的情况,导致炒股的风险加大。

(3)对股票信息了解程度

在回答“您觉得自己有关股票的信息了解的程度是”这一问题时,分布总体按照很多、较多、一般、较少、几乎为零依次为3.46%、8.06%、34.33%、39.40%、14.75%。由此看到,约有高达74个百分点的同学徘徊在“一般”至“较少”的范围内。不难理解,如果我们把这题的答题情况大学生专业情况相联系,就能得出一个结论:炒股的学生必然要求大量的股票信息量,炒股的大学生虽然以财经类专业居多,但他们缺乏相关投资经验,或者只是片面学到一些知识就开始操作,往往忽略自身对股票信息有多了解。

2.投资偏好风险

大学生炒股风险的大小还与其自身投资偏好有关。大学生的风险偏好不同,有些学生是风险厌恶型,有些学生是风险偏好型,而有些学生则是风险中性型。一般说来,风险偏好型学生倾向于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并且经常进行股票操作。当然,同时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一方面,有人表达出“股票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永远不会太低,低到不能开始卖出。”的观点,既然选择了炒股,就选择了风险。风险是肯定的,但并不大到无法进入。另一方面,有人认为保守操作为上策,不至于大起大落。

3.资金风险

大学生在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父母。大学生炒股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是出自父母。有不少同学抱着拿着父母的钱炒股试试看的心态入市,这不是理性的投资,很容易就造成投资失败,导致大学生炒股风险增加。还有些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节约,将省下的钱投入股市,这往往给他们增加了额外的恐惧和不安,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他们的判断和决策。一旦炒股亏损,辛苦省来的钱就是去了。这就大大增加大学生炒股的风险。

4.时间风险

炒股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业。有些大学生为了盯盘,会选择不去上课,或是上课时拿着手机盯盘。这就影响了学习,甚至错过了学习更多专业知识的良机。炒股人士,必须股票市场的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牺牲学习课内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

5.市场风险

股票市场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不易规避,只能粗略的预测。对于股票的市场风险,每个群体的抗风险能力不同。大学生在面对变化无常的股票市场时,抗风险能力弱。所以,对于入市炒股的大学生来说,需要谨慎地进行股票操作。

二、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炒股的必要性

大学生进行证券投资也存在许多弊端。股市风险大,涨跌交替。若不能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

1. 影响学习

有的同学把炒股错误地当成了变相读博,长期沉迷其中,进而荒废学业,形成投机取巧的心理。因为股票市场的投资需要投资者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行情,判断走势,有些大学生一味花时间于其中,这样一来,荒废了学业,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作法。

2. 滋生投机心理

由于大学生经济上不独立,很多大学生炒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赚了则喜,一旦亏损就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股市风云莫测,对于心智尚不完全成熟,没有良好的应对风险心态的学生来说,是亏不起的。这就偏离了大学生学习炒股的正面意义,得不偿失。

3.不利于人际交往

沉迷于炒股的学生,每天的心思都是盯盘,忽略了与他人的交往,甚至会影响他人的学习和休息。在这种不融洽、不和谐的氛围中,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严重影响了与周边同学的正常人际关系。

为此,避免错误观念的形成,就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炒股。

三、理性防范风险

针对以上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提出以下理性防范风险的对策:

1.退出股市,选择进行模拟交易

大学生处在学习阶段,不应当因为炒股而牺牲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此外,炒股还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良好的心态,如前所述大学生自身并没有经济收入,不具备炒股的经济条件。面对风险的心态和能力也欠缺,一旦入市,心里总是牵挂着行情,亏损时承受力不足。大学生炒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得到锻炼,甚至有赢利,另一方面大学生炒股往往是出于利益驱动,不利于其人生观的塑造。而进行模拟交易,则可以一边学习证券股票市场知识以及书本没有的知识,一边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操作股票而不致于未金钱赚与亏所困扰。

2.提高对股市风险的认识,完善投资的知识

大学生炒股应该首先提高对股市风险的认识,完善投资的知识。在投资策略上,提倡进行中长线投资,不提倡短线投资。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巨大,对国家即将出台的各种经济方针政策,应十分重视,认真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及时做出科学决策,才能获利或降低损失。学习财务知识,对企业的年报进行分析,掌握企业经济状况。股市有涨有跌,若大学生进行短线操作,则会浪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中长线投资则相对减少时间精力上的浪费,通过科学判断决策而选择购买成长性好的股票,在中长线投资中会不负期望。

3. 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面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理性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是极为必要的。对于部分深陷于股市而荒废学业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地、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大学生的炒股心理和动机应该进行必要的开导。不宜采用强制手段责令大学生退市,而应当在保证积极学习炒股的同时避免不良的心理状况出现。

参考文献:

[1]陈渠.浅析股市进入校园的利与弊.时代经贸.2008.6(93).

[2]李祥利,刘娜.大学生炒股行为调查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

[3]胡曼.大学生投资心理分析.现代商业.2007(14).

[4]石玉凤.我国民众个人风险管理状况探索.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炒股体会篇5

2014年1月17日,首只新股纽威股份(603699)上市后,A股市场多次上演罕见的“八股齐发 瞬间秒停”,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先后上市的48只新股当中,短短1个月之内,竟然已有23只涨幅翻倍以上,其中众信旅游(002007)、易事特(300376)等继首日上市秒停后,连续9个交易日无量涨停,堪称次新股的领涨龙头,其余如金轮股份(002722)、晶方科技(603005)、东方通(300379)等次新股也多次连拉涨停。

于是,A股市场再次出现悖论:一方面是监管机构多管齐下,重拳抑制炒新;另一方面则是新股凶猛,越是抑制炒新股价越是疯涨,而疯涨的股价更加引来各路投资者趋之若鹜。笔者以为,从市场的实际情形看,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重拳抑制炒新,不但没有解决新股发行中的三高难题,反而使炒新之风愈演愈烈,引发众多市场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既然如此,监管部门何不尝试考虑不再抑制炒新?毕竟,只要不违背法律,只要不存在内幕交易,新股炒作就应该视作正常的市场行为,理应得到尊重和认可。

曾有媒体质疑近期新股首日交易出现“秒停”现象,可能涉及操纵股价行为。2月1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回应称,“沪深交易所一直进行持续密切监控,并未发现明显的操纵行为,为避免新股首日爆炒,沪深交易所从交易机制、市场监察等方面采取了必要的限制措施,以防范新股炒作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既然并未发现“明显的操纵行为”,那么二级市场上的新股炒作,就应当被理解为:各路投资者,在正当合法的投资范围内,所作出的正常合理的投资行为。监管机构无权也不应横加干涉。

从国际市场上来看,新股爆炒,追逐题材也是普遍普遍现象,并非A股市场独有。在香港市场,被誉为“夜店第一股”的Magnum,其上市首日股价以暴涨87%开盘,盘中最大涨幅达到110%,最终收涨89%。在美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特斯拉汽车(TSLA)从2013年3月份的34美元飙涨至194.50美元,今年春节期间,特斯拉汽车又从120美元反弹至190美元,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能源汽车旋风。

事实上,新股被爆炒也并非坏事,至少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账面收益。据媒体统计,48只新股中有42只新股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炒新赚钱,基本上“闭着眼选一只新股都能赚钱”,而且,买入次新股的几率远远高于申购新股的中签率,资金使用成本也要低得多。至于这批新股,会不会像当初的创业板一样,上演长达两年的“价值回归”,根据盈亏自负的原则,投资者自己应当慎重思考,做出理性决策,股价涨跌则与监管机构毫无干系。

炒股体会篇6

去年12月,新股民小王在上海证券开了户,正式加入了炒股大军,但在他炒股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上海证券提供的股票行情查询系统,而是自己从网上下载了免费的大智慧行情分析软件。“网络上可选择的行情软件非常多,我先后试用了好几款软件,最终选择了现在的这个软件。”小王说。

事实上,在电脑用户还比较少的时候,股民还是需要花钱去购买行情分析软件的;而现在,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证券公司为了招徕客户,开始向自己的客户免费提供行情分析软件。目前,所有的软件提供商几乎都向股民提供了免费下载的行情分析软件,像、钱龙、大智慧、通达信、分析家、指南针等都是深受股民喜爱的炒股软件。

当然,除了这些免费的行情分析软件之外,在市场上还存在着一大批各式各样的收费炒股软件,有的售价甚至高达上万元。这些“金贵”的炒股软件产品会有商家宣传的那么神奇吗?它们与免费软件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在这里,让我们为您拨开这层迷雾。

软件:“淘金者”的“铁锹”

对于行情分析软件来说,其实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它们都是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交易系统实时连接的,用户可以查询个股实时价格、买卖委托价格、成交量、换手率、K线图等基本信息,当然,还能查看上市企业的最新公告、相关财务资料等资讯。

“使用软件作为工具来炒股的主要优势在于方便计算,可以根据一些已知的条件来进行综合查询,比如对某股票最近20个交易日的交易信息进行区间统计,或者把刚发行的新股自动搜索出来等。”中投证券的郭经理介绍说。

而由于软件的基本数据源都是一致的,所以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搜索功能是否强大、是否提供了人性化的操作工具等方面。另外,所有的行情分析软件都只能进行行情的实时查看,而不能进行在线交易,在线交易一般都要在开户所在证券公司的网上交易系统里进行。

不过,很多知名行情分析软件提供商同时也为证券公司提供网上交易系统和网上行情系统软件,像恒生投资通的主营业务就是为证券公司提供网上交易系统等。这样,用户就不必过于担心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了。

“PC端的行情分析软件的确很多,既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很多软件提供商都打着咨询顾问公司或者是信息科技公司的名头,而实际情况是,它们提供这些炒股软件不需要任何资质和证明,证券公司或证监会也不会对其进行监管,可以说炒股软件市场是鱼龙混杂。”恒生投资通的李经理表示。

而在最近,Level-2行情系统就被很多行情分析软件所追捧,像大智慧就推出了大智慧新一代高速行情分析系统,的战略家综合版也带有Level-2。据了解,这款软件是上海证交所推出的,其把买卖盘从原来的各五档扩展到了各十档,并可以显示逐笔成交信息,通过分时成交和逐笔成交的对比,用户可以对每笔成交的性质进行判断。此外,Level-2可以显示买卖队列,股民可以依此判断出委托是大户、中户、散户还是机构所为。

“Level-2行情系统比原来的速度快3~10秒,这可是非常珍贵的。”某收费荐股软件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客观地说,Level-2行情系统的数据更细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和此前股民看到的行情信息Show2003系统相比。不过,也有很多股民对这一系统的价值提出了怀疑,理由就是除了展示这些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数据整合反而是其所欠缺的。

的确,不可否认,软件作为一种对数据的分析工具对于炒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不失为一个炒股帮手,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中投证券的一位投资顾问就表示,他们日常看盘用的就是钱龙软件,公司已经用了很多年,在他看来,软件是辅助分析的工具,不同股民看到的数据都差不多,关键是个人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宏观政策、行业的整体走势等是否敏感和关注,更重要的是看个人能否在软件这个分析工具的帮助下,做出自己独到的判断。

“就算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款行情软件,其中的很多功能我们也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位顾问表示。如今的行情软件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在最早的行情软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而行情软件的火爆与股市的火爆程度是直接相关的。正如该顾问所说的:“炒股就像淘金一样,当淘金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多人打起了卖铁锹的主意。作为炒股者的‘铁锹’,行情软件也好,荐股软件也罢,就被人们当做了生财之道。”

乱花渐欲迷人眼

“PC端的炒股软件实在是太多了,各种行情查询软件都是免费下载的;而很多公司也推出了各种收费的荐股软件,并且在通过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想要从中赚得更多的利润。”中投证券的郭经理表示。

记者在网上随便搜索,就搜出了一大堆的收费炒股软件,严格来说,这些软件都应该被叫做“荐股软件”。它们的工作原理都大同小异,究其根本就是根据一个叫做“龙头股股票分析系统”的示意图,而这套分析系统综合了沪深交易所的数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各种行业数据、国内外的重要经济数据等,经过综合分析后得到了一些所谓的龙头股和二级龙头。

比如,除了深受股民喜爱的、免费下载的行情客户端之外,就还提供了五种以上的收费产品。一位客服人员热情地向记者推荐一款叫做“战略家”的软件,以年费的形式付费,每年费用为4580元。该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该软件有些“玄虚”的三大功能:“一是荐股功能:针对短线,告诉用户合适的买点和卖点,并在K线图上明确标出; 针对中线可以告诉你推荐某股票的原因,以及应该控制在什么样的仓位、什么时候出手等。第二,就是帮助用户把握选股的思路和方法,公司把购买来的券商深度分析报告做成了直接明了的消息,推送给消费者,并对股票背后有多少基金在关注、主力投资方的获利率予以披露。第三,依靠和券商的深度合作关系,获得最新的内幕消息。”

这样的介绍让记者倍感玄虚,相信很多人在经历了这样的“狂轰乱炸”之后耳根子就已经软了。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无论是一份动辄需要十几万元的券商深度分析报告,还是其他什么内部消息,或者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这些数据是怎么实实在在地指导用户选股的呢?

“公司有50多位分析师,很多以前都是操盘手,公司还有很全的个股金融数据库,每天晚上7点左右,我们会对数据进行更新,为用户第二天的操作提供指导。”该人员表示。据她介绍,公司会把每个付费软件的用户数量控制在5万个,因为用户数量越多,就越不准确;而软件的价钱也会随着软件版本的变化而增加。这样的宣传会不会让老百姓更感神奇呢?

其实还有一些收费软件的宣传就更加神奇了,比如“世界上最先进的选股软件”、“根据中国股市的特点花数年的时间开发而成”、“国内选股软件中准确率最高的,成功率高达98%以上”等等说法五花八门。

那么,这些软件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些炒股软件呢?

“软件只能帮助用户从技术上把握,却不能从股市的基本面上把握。很多新开户的股民没有能力对股市进行分析,希望借助专家的经验,因此把软件当做了一个心理保障。”中投证券的郭经理表示。他举例说,假如某一项能源的市场价格突然上涨,或者国家出台了一项对股市有较大影响的政策,这些基本面上的信息根本不能输入到软件程序中,软件只能按照原来设定的条件进行分析、推荐股票,却不能反映市场的动态变化。

更有甚者,一些软件宣称自己的荐股软件的准确率很高,很明显这并不是事实。“一般的荐股软件都会在K线图上标明买点和卖点,如果事实证明了这个时间点是正确的,软件就会将其保留在软件上;而一旦发现是错误的,就会在几天后悄悄地去掉相应的标识。这样,保留下来的数据显示就总是正确的预测,以此来欺骗股民。”中投证券的一位投资顾问表示。

而在股市行情整体看好的情况下,就算软件胡乱推荐,一般也都能看涨,客观上也让购买了软件的股民深信不疑。其实,即便是推销荐股软件的客服人员,也会向用户表示,“软件只能帮你掌握炒股的方法,却并不能代替你炒股,如果希望100%地依赖软件,那所有的股民都可以不用‘上班’了”。

另外,难以明说的软件内幕,也让股民无法把握软件的价格。市面上的炒股软件,稍低的有几百元,稍高的有几千元,甚至也有上万元的,但是软件的质量与其价格却并无太大的联系。有证券公司的人表示,一套1500元的软件,销售人员甚至能有1000元左右的提成,软件本身的研发投入并不像他们宣称的那么大。

看来,股民面对形形的“荐股软件”,一定得擦亮双眼,慎重考虑了。

手机炒股障碍重重

随着股票市场行情的看涨,相比电脑来说,手机更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浏览行情,一些手机炒股软件还支持在线交易功能,这些因素导致了手机炒股的逐渐兴起。

从2003年就开始提供手机炒股服务的恒生投资通的李经理介绍说,手机炒股用户量的增加与行情的景气度直接相关,而且相关度很高,目前每天新增用户数达5000~8000个,而以往行情不好的时候,一天新增的用户量也就是100~200个。“手机端炒股软件的发展速度很快,其实我们并没有投放付费的广告,主要就是靠互联网搜索和人们口耳相传积累起来的用户量。”李经理说。

“虽然很多软件厂商都很看好手机炒股软件,但是这个市场还是存在一定的门槛,如果只有一两家券商的支持,手机炒股软件很难发展起来。”李经理介绍说,“恒生投资通的手机炒股软件依靠的是公司十多年网上交易系统积累起来的庞大用户群,以及一定数量的证券公司。”

确实,目前能够提供手机炒股软件的企业不足十家,而它们一般都能提供股市行情的实时查看,但是能够支持在线股票交易的就只有、恒生投资通等三家。而手机炒股软件的在线交易功能必须依靠券商和软件平台之间的充分合作,目前,的手机股票交易平台能够支持80家券商,恒生投资通能够支持50~60家券商。显然这样的数量还不足以支持手机炒股的快速发展。

一般的手机炒股服务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下载的手机软件,类似于手机上的游戏软件一样运行,其速度快、操作方便;第二种是WAP方式,比如直接访问的WAP网站,就可以查询大盘行情、个股行情和综合排名等。但是WAP炒股的速度较慢,就在自己的网站上推荐用户使用第一种方式。

在费用方面,几乎所有的手机炒股软件都提供了包月套餐,如推出了每月25元的包月服务,每年200元的套餐服务; 其他软件商的包月费用也从10元到30元不等。根据恒生投资通的统计数据,每天同一个手机号码的平均点击次数是200次,最多的能达到3000次(一次点击数指的就是数据刷新一次)。这样看来,订购包月服务远比按一次查询收费的方式划算。

另外,手机炒股的发展也受到了手机型号多、人们习惯PC操作、移动网络传输速率等的制约。李经理建议用户购买国外的知名品牌手机,因为手机炒股对手机性能、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一些国产手机的质量不够过关。恒生投资通的客服人员也经常能接到用户的咨询电话,抱怨不能成功设置,结果发现,虽然用户的手机标称有K-Java功能,但实际上性能很弱,运行一些脱机小游戏还可以,但根本无法支持手机炒股这样的复杂操作。

目前手机上网的速率还远远无法与PC上网相比,中投证券的郭经理告诉记者,证券市场的行情是瞬息万变的,有的时候,一只股票在一分钟内的交易价格会有十几个变化。所以,由于受传输速率限制,这些详细的数据无法一一在手机上显示,只能以连接上的最新数据显示,这就存在了一定的滞后性。

如果说通过手机查看行情,用户还可以承受一些延迟的话,股票交易中的几秒钟延迟都可能带来很大的损失。“现在的手机炒股特别像几年前的股票行情机,满足了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他们因为经常出差、或者单位对炒股有限制,只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看盘,但是整体来说,通过手机交易的必要性还不是太大。”中投证券一位投资顾问表示。所以,如果速率不令人满意,就算是3G上马,手机炒股也未必能随即迅速升温。

评论:学会交规再上路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拥进了股票市场,看不懂K线图,没关系!不知道市盈率,也没关系!上市公司的业绩,不需要了解!只要是大盘在涨、个股飘红,其他的一切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只因为有了一个炒股“法宝”――炒股软件,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有了这个“利器”就能够“纵横股海”了。

难道炒股软件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它真的是在股市中获胜的“法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专家指出,炒股软件绝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并且很多软件产品都是“老王卖瓜”,尤其是一些夸大宣传的产品,大家不能盲目相信。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大家,股市投资,必有风险,软件本身就更只是一种工具,希望大家务必要谨慎。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棒子就把“炒股软件”打死,炒股软件作为一种炒股的辅助工具还是有它的用武之地的,但是其前提是要科学、有效地使用它,而不是盲目的“信奉”。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学会交规后再开车上路”,专家告诉记者:“其实炒股软件就是一个提供交易状况的客观写真,从这个层面上看,任何炒股软件都是一样的。”

而现在却有很多人在客观的软件上加上了很多主观的意愿,比如推荐股票、预测市场等,再赶上恰好“蒙”上了,这就让一些新入市的股民感觉到软件很神奇,容易产生依赖性。而实际的情况是,金融市场一直是在变化的,软件只能帮助投资者进行一些数据的归纳、整理等,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依靠一个软件而在股市中赚大钱。对于股民来说,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基础上使用炒股软件这个帮手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炒股体会篇7

关键词:炒新词

“炒”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①炒 \<动\>(形声。从火,少声。本义:煎炒,火干)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或其他东西放在锅里加热翻动使熟或使干,一般先要放少量的食油。如:炒肉丝;炒花生②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材放在锅内加热、翻动至一定要求。炒时不加辅料叫清炒;加辅料同炒的有:麸炒、土炒、米炒、酒炒、醋炒等③吵闹。通“吵” 。如:炒炒(吵吵,许多人乱说话);炒刺(吵闹)。本来只有着简单的字面意思,在不断的变化中被人们赋予了更多深层次的含义。

一、炒房

这里的“炒”不再单单是烹饪方法那么简单。炒房是一个新兴名词,是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投资行为。由于政策影响,房市攀升,一些人借机囤积房源,转手获利,这一类的特殊投资行为被称为炒房。炒房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不能套用任何一种法律上已知的定义进行界定。

2003到2004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新兴名词“炒房”,提到炒房,就不得不提到温州人,温州炒房团横行于各大售楼中心,看到中意的房源便以团体姿态向销售人员索要折扣,而销售人员为了提高销售额当然十分乐意给予炒房团支持来获取一笔不小的提成收入。长此以往便造成虚假的供求不平衡,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

对于炒房的种种或好或坏的影响本文暂时不予赘述,单说“炒房”这个词。这里的“炒”字不能简单的用以上三种注释中的任何一种加以解释。这里的“炒”仍旧是动词,意思引申为对房价进行某种调整——低价买进,造成房源紧缺,供不应求的假象——进而促使真正的消费者消费。由于“供不应求”,此时的炒房团即使以高价出手,也仍有消费者一拥而上,从而成功将房价“炒”高。这里的“炒”本质上与“炒”的本意相同,都是运用某种手段将某物价值抬高或者由生到熟,只用了一个字便表达成功出一种社会现象。

二、炒股

炒股就是买卖股票,靠做股票生意而牟利。炒股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买入与卖出之间的股价差额,实现套利。股价的涨跌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之所以股价的波动经常出现差异化特征,源于资金的关注情况,他们之间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水溢满则船高,(资金大量涌入则股价涨),水枯竭而船浅,(资金大量流出则股价跌)。

这里的“炒”与“炒房”中的“炒”意义相似,同为动词,不过是将房价改为股价,目的则同为盈利。不过,适度的炒股对于经济市场则没有炒房那么大的负面影响,相反的,还可以对经济市场产生促进的作用。

三、炒作

《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本(第五版)给“炒作”一词这样的定义是: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通过媒体做反复的宣传。炒作可以看做是一种新型宣传方式,虽然有时会给大众带来某些影响令人们对其产生反感,但炒作毕竟初衷是健康的,本身也是中性词,不应被人们歧视或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它。

在炒作出现的最初,媒体只是通过增加曝光率,反复宣传,来达到某种以最快的速度使某人或某事蹿红的目的。这时的大众只是刚刚接触炒作,并没有对其产生反感,而是带着好奇的眼光关注着。不过,随着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面孔涌入大众的视线,难免有些遭到忽略,这也就造成媒体的炒作行为渐渐的“不靠谱”——炒作的方法开始以某些空穴来风的事件为基础,进行大肆添油加醋毫无根据的宣传,这也就促使大众对“炒作”产生了反感。这也多少反映出现今社会,由于网络的日益发展,相对自由的网络世界满足了人们的自由发言欲望和对名人的生活的好奇,正由于大众的这些需求,给了媒体一个平台,为了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不惜进行假消息的大肆宣传,炒作的负面影响便得以体现。

四、炒冷饭

本义是将凉饭在锅中加温炒热;比喻重复已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没有新的内容。同时也比喻游戏厂商把老游戏不添什么新东西就复刻出来叫炒冷饭。

春晚中最期待的赵本山的小品也被人说成是“炒冷饭”,几年不变的“你太有才了!”,每年一次的“摔倒”,常年不变的包袱——念错字或者说错话。其实,用“炒冷

饭”这样的词汇形容这样一位每年无法陪伴家人过除夕夜,绞尽脑汁只为搏观众一笑的老人多少有些冷酷。人无完人,江郎也有才尽的一天,更何况是处在这个观众的笑点越来越高的年代,本山大叔的敬业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为他鼓掌。

相比之下,那些“炒冷饭”的泡沫电视剧倒是更亟需观众们的“批判”。反反复复的桥段,狗血的剧情,不是主角得绝症抱憾而死就是高富帅爱上不是同一世界的灰姑娘,或者爱到最后发现两人竟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妹,这才真真是炒冷饭的典范啊。可也许是人们的生活实在太安逸,多老套的剧情都总会有人看,也难怪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

五、炒鱿鱼

“炒鱿鱼”起初只是像它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只是一道菜名,但是从北方人开始到广东,香港打工起,这个词就开始变得不再简单。

以前,到广东、香港打工,雇主多事包吃住的,所以打工者只需带一些轻便的行李,像一张竹席,可以随时在地上打地铺。当这些打工者被老板解雇的时候,简单收拾下细软,将铺盖卷一卷就可以轻装上阵,最初,解雇又叫“卷铺盖走人”,后来,人们发现,炒鱿鱼是,原本平整摊在锅里的鱿鱼片最后会像铺盖卷一样卷起来,由此,便改称解雇为“炒鱿鱼”。后来,不止老板开除下属叫“炒鱿鱼”,下属主动辞职也可以称作“炒鱿鱼”。如:“我炒了老板的鱿鱼。”

简单一个“炒”字就有这么多的引申意义,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可见一斑,仅用一个字就简单概括一种社会现象的广大群众也不容小觑,本文仅从五个小方面简单概括了“炒”类新词的含义及用法,未触及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慢慢探索。

注释: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

新华字典 商务印书馆

炒股体会篇8

尽管“炒股配资”满足了部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需求,但与监管严格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相比,“炒股配资”服务一直游离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投资者参与门槛较低甚至几近为零、融资标的更广甚至包括ST股票在内、融资杠杆更高甚至可达5倍。如何看待“炒股配资”这一现象,如何通过行政监管规范“炒股配资”活动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目前市场上的各类“炒股配资”活动既存在合法合规性问题,也存在投资者权益保障缺位,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等问题。

首先,涉嫌非法经营金融业务。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融资融券服务属于一种需要许可的金融业务,目前仅有证券公司可以依法开展。实践中,已有法院判决认定典当行、担保公司开展的“炒股配资”活动构成违法经营融资融券业务。同时,“炒股配资”机构往往借助自身掌握的证券账户对接分账交易管理软件,有偿提供给投资者使用,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证券交易服务,也有非法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的嫌疑。

其次,不利于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炒股配资”目前尚无相应制度规定,实践中配资机构普遍比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做法确定保证金比例、维持担保比例等各项风险控制措施,但基本重在保障自身利益,明显存在忽视投资者风险的倾向。

比如,“炒股配资”机构对于投资者教育、适当性管理不足,“低门槛”、“高杠杆”,与投资者约定了更高的利息,出现股票下跌则立即强制平仓以保障自身债权安全。一旦出现纠纷,投资者很难向配资机构主张权利,即使诉诸法律途径,也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第三,不利于证券监管。“炒股配资”机构鱼龙混杂,大多处于监管之外,藏身“灰色”地带,证券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相关信息,一旦规模出现较大变动将直接影响市场走势,从而对监管决策带来挑战。

监管难题亟待破解

资金合法入市是资本市场的重大课题。《证券法》第八十一条为此规定,“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目前,“炒股配资”并非资金进入股市的合法渠道。证券监管部门虽然有意监管“炒股配资”活动,但囿于分业监管的现状,选择叫停证券公司的参与作为切入点。

2015年2月证券监管部门已发文要求证券公司不得与配资机构就“炒股配资”活动进行合作,或者提供便利。但据媒体报道,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监管收紧反而进一步助推了“炒股配资”规模的增长,而且一旦“炒股配资”活动转入地下,证券监管部门也将鞭长莫及,但是此类“炒股配资”并不会从市场绝迹。

笔者认为,破解“炒股配资”监管难题,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尽快修改完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规则,通过扩大标的证券范围、提高杠杆比率上限等方式,增强融资融券业务的灵活性与便利性,充分满足投资者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炒股配资”实质也属于一种信用交易活动,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大胆延伸监管范围,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将“炒股配资”纳入监管轨道。 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大胆延伸监管范围,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将“炒股配资”纳入监管轨道。

委托贷款可资借鉴

“炒股配资”与证券公司经营的融资融券业务性质、功能、流程等基本类似,主要差别集中在经营主体与资金来源两个方面。

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51条,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主体是具备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资金来源可以是证券公司自有资金,也可以是其依法筹集的其他资金,而“炒股配资”的主体是各类不具备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机构,资金来源有配资机构自有资金以及其他资金。

借鉴国家监管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做法,笔者认为可以参考《贷款通则》规定的委托贷款制度,通过建立证券公司“委托融资”制度,将“炒股配资”活动纳入证券监管范围。

委托贷款与常规银行贷款(也称自营贷款)相对,是委托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提供资金,商业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笔者建议建立的“委托融资”制度,可以界定为:证券公司依法接受他人委托,根据委托人已经确定的融资对象、金额、期限、费率等代为发放资金、监督客户使用,等等。借助“委托融资”制度,至少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业务经营主体回归证券公司。由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提供融资、交易等服务,配资机构违法经营特许金融业务的风险得以消除;

二是资金资源可以纳入《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51条规定的证券公司“依法筹集的资金”。投资者使用资金、完成交易均在现有融资融券框架下进行,相应的投资者教育、适当性管理、风险控制安排均适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安排,“低门槛、广标的、高杠杆、贵利息”风险将不复存在,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由证券公司发放相关资金,资金融出方、融入方身份信息、业务规模等信息均可借由证券公司掌握,市场透明度大大提高。此外,按照“委托贷款”的制度设计,证券公司提供“委托融资”,仅收取手续费,并不承担贷款风险。因此,此类资金的进入,也不会对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产生额外影响。

炒股体会篇9

今年上半年,中国CPI涨幅为2.6%,PPI涨幅为6%。上月公布的8月份的单月数据显示,CPI涨幅为3.5%,PPI涨幅为4.3%。相比之下,现行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已远低于物价涨幅,以定期存款为例,半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98%,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2.25%。很显然,无论是从上半年的物价涨幅来看,或是从下半年的通胀预期来看,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典型的“负利率时代”。

负利率滋生“炒”现象

在负利率时代,尤其是在通胀预期不断被强化的环境下,存款将会遭致“负利率”的损失,存钱不如花钱,除了强制性储蓄,“不存款”成为老百姓无可奈何的选择。于是,存款被迫从银行“逃出来”。然而,银行外面的世界却又是“流动性过剩”的,因为我们执行的是廉价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信贷政策。

因此,热钱、游资与各类投机资本纠结在一起,它们逃无可逃、炒无可炒,为此,它们饥不择食,逢货必炒,甚至是无所不炒。比方,它们不仅炒房、炒金、炒股,而且还炒蒜、炒豆、炒油、炒药、炒茶;它们不仅在国内炒,而且还跑到国外炒。

尽管如此,“炒”的对象不同,投资风险也是大不同的。就目前形势来看,哄抬食品类商品价格的行为已遭政府强力封杀,因此,炒食品类商品的政策风险远大于市场风险。此外,政府并未封杀的“炒货”―包括炒房、炒股及炒金。

总而言之,在负利率时代,炒是一种时尚,炒是一种追求,当然,炒也是一种无奈。即便如此,在目前中国,炒金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如大家所说:股市涨跌是投资者信心强弱的体现,然而,股市反弹或上涨所产生的信心,则同样会传导或表现到房地产市场上。在投资市场的长期趋势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景象是:股价涨,则房价一定会上涨;但股市跌,则房价不一定会跌。因为房价与“本币对内价值”呈反向变动关系―纸币越是贬值,房产越是值钱。更何况,房产既可自住,也可出租,更可以疯炒,因此,房产投资既是不动产投资,也是虚拟投资。这正是股票投资无法比拟的地方。

中国股票难保值

由于制度设计上的天然缺陷,中国资本市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市场,只有单一的股市。然而,面对规模狭小的中国股市,单一的投资渠道直接导致股市的大起大落、暴涨暴跌。每遇牛市,人气汹涌,如排山倒海之势,存款从银行搬家,瞬间流进股市。于是,股价暴涨,指数飞涨,全民炒股顿成壮观一景,中国“快牛”便是如此疯狂、如此一步到位的!然而,每遇熊市来临,则一盘散沙、一哄而散、不堪一击。于是,人气尽泄,一旦熊市失望变绝望,则很容易“跌过头”。这便是熊市中的“群众的力量”(散户的力量)!

此外,退市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制度设计缺陷,由于唯一可以量化的“亏损退市法则”容易纵,几乎所有超级垃圾股都可以通过“报表重组”以达到死不退市的目的。因此,退市制度形同虚设,致使垃圾股投机猖獗,垃圾股股价鸡犬升天,泡沫翻滚,它严重扭曲了整个A股比价体系及估值体系,并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不良示范效应。

当然,除了制度设计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同样严重制约着中国股市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例如,中国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人均GDP只有几千美元,仍排列在世界第100位左右;我国广大农民尚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分红水平低下。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炒”(差价)是中国股民的唯一选择,因为急功近利地“炒”与饥不择食地“炒”都是一种短炒行为或心态。

黄金并不保值

事实上,黄金是不保值的。因为黄金与美元的关系:美元升值,黄金就不值钱;美元贬值,黄金就会涨价。对于投资者而言,黄金除了纯粹的收藏价值外,几乎没有什么用途,而且还要付出不菲的保管费。更何况,黄金并不保值。

自1973年黄金非货币化以来,金价经过了大起大落和暴涨暴跌的过程。

1980年,世界黄金最高价格上涨至850美元每盎司。然而,1999年世界黄金价格最低跌至252美元每盎司。也就是说,1999年黄金价格下跌到仅相当于20年前金价的29%,不到1/3。这便是所谓的“黄金保值”?1999-2001年,金价基本上在300美元每盎司附近徘徊,直到2002年,黄金价格也无太大起色,当年最低价曾低至277.75美元每盎司。

只是2004年以来,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不断上涨、美元再度危机、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到来,以及世界性通货膨胀加剧,黄金价格才在2007年末、2008年初一飞冲天,并在2008年1月3日攻克850美元每盎司的历史最高价位之后,在同年3月14日首次突破1000美元每盎司大关,盘中一度摸高1001.5美元每盎司,随后回落,当天收于993.8美元每盎司,瞬间辉煌后开始下行。2008年11月上旬,黄金价格回落至700美元每盎司附近终于止跌。

炒股体会篇10

三类老人不宜炒股

专家认为,有以下情况的老人最好不要炒股。

首先,“股市就像过山车,玩的就是心跳!”身体不好的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心梗、糖尿病的老人,由于长时间面对压力,加之交易大厅里空气污浊,老人憋尿禁水,饮食没有保证,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更容易在炒股时发生意外,甚至发生猝死的危险,不宜炒股。

其次,个性偏激,自我评价过高,或缺乏自信,无主见抱着投机动机的老人也不宜炒股。在股市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老人根本就不会使用大厅里的交易系统,而是让他人帮助交易,这样做一是容易造成自己的密码泄露给他人,乃至上当受骗。二是刚愎自用或盲目跟风,最容易出现经常性的或突发性的“炒股综合征”,怨天尤人,长吁短叹,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失眠忧郁,神思恍惚,股票的升跌不仅牵动着老人的“腰包”,更牵动着他们脆弱的健康和神经。

第三,没有“闲钱”的老人不宜炒股。股市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一旦股市波动,急着用钱的时候拿不出来,“割肉”就亏损,或对大盘的调整缺乏后续的资金从而导致该赚的钱没有赚到,乃至加大亏损。因为这些资金都是关乎老人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身家性命,投资不慎很容易导致夫妻反目,儿女抱怨,甚至家庭破裂。

家庭条件许可,身体良好的老人,入市前首先要摆正心态,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是指必须了解自己或家庭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知彼,就是要具备理财的基本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经济效益”,还能得到“健康效益”。如炒股要用脑:了解公司,研究个股,捕捉热点,你在了解和分析方方面面的信息时都可以“健脑”,还会驱除老人的孤独感。同时,炒股时手指要经常在电脑键盘上运作,既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也激活了手对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

风险控制是首要问题

专家认为,投资的哲学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否则,一旦篮子发生风险,全部鸡蛋将无一幸免。如果老年人把全部资金购买股票,就如同把鸡蛋都放入一个篮子里。2011年股市下跌,很多股民炒股账户的资金损失过半。目前,不少在炒股的老年人把大半甚至全部积蓄投入到股票当中,这几年股票行情惨淡,其亏损结果导致不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而目前选择自己熟悉的股票进行买卖的老年人占比不足三成,多数人还是选择别人推荐,甚至道听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