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项整改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1 01:42:38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1

【关键词】供电;技改;大修

一、背景

供电企业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术改造支出、大修费用又是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的两项后续支出。供电企业为保障资产正常、健康运行,必须通过体制完善,标准统一,资源整合、多项目协同管控等管理措施,加强大修、技改工程管理体制的集约化、管理标准的集约化、技术资源集约化、设备资源集约化、检修力量集约化、项目管控集约化,结合供电企业人力、物力、管理等生产要素,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优化配置技术力量和设备材料,提高检修维护效率,实现了对大修、技改工程的高效管理。

二、管理现状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前后不能环环相扣。重要档案资料缺失较多;档案资料签字盖章不全,部分项目的可研报告、概算书、开竣工报告、验收报告、结算书、结算报告签字盖章不全;部分服务类合同签订日期未写;档案资料时序性不符合规定。部分项目合同签订不及时,未在中标通知书下达30日之内签订合同。(2)可研报告不规范:部分项目的可研报告只能提供电子版,不能提供经过审核的纸质存档文件;部分可研报告未能按公司规定要求编写,特别是缺少拆旧部分相应内容;部分可研报告编写不细致,可研报告内容与后面的初设无法对应。(3)针对项目概算、预算、结算编制不合规定的问题:部分项目的工程拆旧费用应按直接工程费乘以相应费率,不应再计取其它费用;部分项目的施工费合同金额高于工程预算中的施工费金额,无相应工程量变更依据;部分项目工程结算中计取了夜间施工增加费,但计取依据不充分;部分项目施工结算中拆旧费的取费依据不符合国家预算管理规定,未区分可利用和不可利用;部分项目工程实际支付的设计费、监理费高于工程预算中的设计费和监理费;部分项目未计取设计费,也没有设计方案、施工图和预算;部分项目的概预算由项目主管单位编制且取费不合理,不符合公司初设管理办法。(4)项目拆旧资料不完整:部分项目档案缺少拆旧部分详细资料,缺少主要拟拆除设备再使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拟拆除设备清单、拆除设备技术鉴定及处置意见;缺少废旧设备报废手续等。(5)项目转资资料不完整:部分项目成本确认时未附项目结算表、合同等,完工结算时未附验收报告等,不符合原始凭证规范要求;部分项目使用本单位报账单和报账单支付申请,且自制费用报账单上日期有手工修改痕迹;部分项目财务支出类别有误。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在充分研究国网公司、省公司各类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整合供电企业的检修资源,提出“整体工作系统化,专业管理项目化,项目实施团队化”的管理思路,全面梳理该公司与工程、技改有关的管理流程,通过整合、规范,加强大修、技改工程的集约化管理。

三、针对问题的各项工作措施

(1)针对档案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措施是按照检查报告,补充完善档案资料,做到资料环环相扣;补充各种签字、盖章;档案资料要严格按照项目流程时序性进行,目前已发生的项目时序性存在问题的,尽快整改。(2)针对可研报告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措施是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要求,补充缺失部分;修正编写有误部分,保证前后对应。(3)针对项目概算、结算编制不合规定的问题,主要措施是加强工程造价审核,严格按照实际工程量进行编制和审核;对已发生的存在问题的项目,建议调整有问题的概算、结算,按取费标准合理取费。(4)针对技改项目拆旧资料不完整的问题,主要措施是尽快补充完善拆旧资料,补充可研报告拆旧部分,补充拆旧设备技术鉴定,发生报废的补充报废手续。(5)针对项目转资资料不完整的问题,主要措施是按原始凭证规范要求,补充完善缺失资料;对财务支出类别有误的项目进行修正。

本文针对供电企业生产技改大修项目管理进行探索,重点剖析了当前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部分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提升了管理绩效。

参 考 文 献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2

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科学的建设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以国家政策、技术规范、定额、合同等为依据,跟踪控制设计过程、施工过程和竣工过程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分阶段计价的需要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适应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经济关系的建立,适应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需要按照建设阶段进行多次计价: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招投标阶段确定承包合同价;合同实施阶段确定结算价;竣工验收阶段编制竣工决算。对各阶段进行有效审计,使各个阶段的计价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够如实体现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以来,较普遍忽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地价控制,把主要精力放在招标和施工后竣工结算阶段的建设工程价款审核上,这样做往往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这种事后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有的已无法整改,或不具备整改的条件;有的整改起来比较被动,整改后出现资料前后不一致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疑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对定期财务审计和阶段性工程造价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和完善资料。因此要有效的控制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造价,必须把造价控制贯彻到建设全过程,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能有效控制成本

客观上讲,由于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如工程设计变更、设备和材料价格、工资标准以及费率、利率、汇率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变动。这就给承包商高估冒算可乘之机,在各阶段上利用各种动态因素提高工程造价。例如,利用不合理的设计变更,提高工程结算价;利用不合理的隐蔽工程签证或其他工程签证,提高工程结算价;利用各类施工用材料的低价购进或以次充优,高价结算;利用低价中标,有意扩大竣工结算工程量和单价,高价结算;等等。所以,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施工过程中,由造价审核人员不定期进驻工地对隐蔽工程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设计变更情况等及时办理签证记录,杜绝不负责任的“现场签证”行为;同时,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及时筹措资金,支付工程款,降低财务费用,有效地控制成本。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为竣工验收提供保证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大、单项工程多、建设周期长,建设前期和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项决策、措施都必须慎重行事,一旦失误,就会对项目总投资产生重大影响,且不可能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得以调整。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从项目决策、设计方案确定、资金筹措与运用、建设过程等每个阶段都予以监督,可以防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决策失误,防患于未然,即使发生了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纠正,避免损失,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二、开展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方案

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包括财务和工程两方面。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和工作特点将财务和工程审计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财务方面

合同签订后首先对在建项目从立项到进点日的财务资料进行审计,提出审计报告。

财务首次审计后,每半年对项目公司财务方面发生的事项进行一次审计,并审核以前需要整改事项的整改情况,本次审计发现事项结合以前审计需整改事项的整改情况,出具审计报告。

项目施工中,应项目公司的安排随时提供日常咨询服务。竣工前每年年末出具年终财务报表决算审计报告。

项目竣工后,出具项目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二)工程方面

合同签订后首先对在建项目从立项到进点日的工程资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报告。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以后单项工程(路面工程、绿化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交通工程)招标后的合同谈判阶段进入,对投标报价的单价发表审核意见,提出需要调整不平衡报价项目的单价和依据,出具咨询报告。

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项目公司的安排随时提供日常咨询服务。对变更项目的单价提出审核意见。

单项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绿化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交通工程)完工后,出具单项工程的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报告。

项目竣工后,出具项目工程造价竣工结算审核报告

三、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

(一)财务方面

1、审查会计信息的质量。重点审查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否有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情况等。

2、审查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增减变化情况。重点审查各项资产是否为其实际拥有,核算、计价、手续是否及时、准确,账实是否相符,有无不良资产、账外或虚列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正确合规,会计报表反映是否恰当,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形成过程是否合规,有无呆、坏账和问题资金,负债的结构是否合理,会计报表反映是否充分。

3、重点审查有无隐瞒、虚增收入、收入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有无乱列费用、挤占工程成本、费用挂账、随意分摊费用问题,是否存在随意发放奖金、违规购买商业保险的行为,审查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增减变化。营业外收支是否真实、合规,是否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及时交纳税费,是否存在高消费、奢侈浪费、违控购置等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

4、重点审查投资人投资的程序和手续是否完备、投资的形式、计价和比例是否合理合规、投入的资本是否真实到位,投资人是否存在抽资、套资的情况,审核实收资本的账面余额的真实性以及与明细账、原始凭证的一致性,以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核算是否合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5、审查公司对外担保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对外担保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二)工程方面

1、审核建设项目前期手续。主要是审核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概算报批等是否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切实进行,调整概算是否及时报批,手续是否齐全。

2、征地情况的审查。主要审查建设项目用地的征用手续是否齐全,征地补偿款是否严格按照批复概算包干专款专用、足额到位。

3、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的检查。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具备招标的条件,招投标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招投标法》的规定,评标委员会人数及专业构成是否符合规定,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公开、公平、公正,中标单位的选择是否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法确定,合同的签订是否合法有效,合同是否有专人管理。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期货公司监督管理,促进期货公司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稳健发展,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期货公司应当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计算风险监管指标。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审慎监管原则,结合期货市场与期货行业发展状况,在征求行业意见基础上对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标准及计算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并为调整事项的实施作出过渡性安排。

第四条 期货公司应当建立与风险监管指标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和资本补充机制,确保净资本等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标准。

第五条 期货公司应当及时根据监管要求、市场变化及业务发展情况对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进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潜在风险超过期货公司承受能力的,期货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充资本或控制业务规模,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第六条 期货公司应当聘请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期货公司年度风险监管报表进行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应当勤勉尽责,对出具报告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对出具审计报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是否符合标准,期货公司编制、报送风险监管报表相关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风险监管指标标准及计算要求

第八条 期货公司应当持续符合以下风险监管指标标准:

(一)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 3000万元;

(二)净资本与公司风险资本准备的比例不得低于 100%;

(三)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20%;

(四)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100%;

(五)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高于150%;

(六)规定的最低限额结算准备金要求。

第九条 中国证监会对风险监管指标设置预警标准。规定不得低于一定标准的风险监管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120%,规定不得高于一定标准的风险监管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80%。

最低限额结算准备金不设预警标准。

第十条 期货公司净资本是在净资产基础上,按照变现能力对资产负债项目及其他项目进行风险调整后得出的综合性风险监管指标。

净资本的计算公式为:净资本=净资产-资产调整值+负债调整值-/+其他调整项。

第十一条 期货公司风险资本准备是指期货公司在开展各项业务过程中,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所需要的资本。

第十二条 最低限额结算准备金是指期货公司按照交易所及登记结算机构的有关要求以自有资金缴存用于履约担保的最低金额。

第十三条 期货公司计算净资本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充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预计负债。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要求期货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充足性和合理性、预计负债确认的完整性进行专项说明,并要求期货公司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意见;有证据表明期货公司未能充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未能准确确认预计负债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要求期货公司相应核减净资本金额。

第十四条 期货公司应当根据期末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等或有事项的性质、涉及金额、形成原因、进展情况、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预计损失进行会计处理,在计算净资本时按照一定比例扣减,并在风险监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十五条 期货公司借入次级债务、向股东或者其关联企业借入具有次级债务性质的长期借款以及其他清偿顺序在普通债之后的债务,可以按照规定计入净资本。

期货公司应当在相关事项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期货公司不得互相持有次级债务。

第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为期货公司开展某项业务存在未预期风险特征的,可以根据潜在风险状况确定所需资本规模,并要求期货公司补充计提风险资本准备。

第三章 编制和披露

第十七条 期货公司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方式编制并报送风险监管报表。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监管需要及行业发展情况调整风险监管报表的编制及报送要求。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要求期货公司不定期编制并报送风险监管报表,或要求期货公司在一段时期内提高风险监管报表的报送频率。

第十八条 期货公司法定代表人、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首席风险官、财务负责人应当在风险监管报表上签字确认,并应当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上述人员对风险监管报表内容持有异议的,应当书面说明意见和理由,向期货公司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十九条 期货公司应当保留书面月度及年度风险监管报表,法定代表人、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首席风险官、财务负责人等责任人员应当在书面报表上签字,并加盖公司印章。风险监管报表的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5年。

第二十条 期货公司应当每半年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各项风险监管指标的具体情况,该报告应当经期货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该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当向期货公司全体股东提交或进行信息披露。

第二十一条 净资本与风险资本准备的比例与上月相比向不利方向变动超过20%的,期货公司应当向公司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全体董事提交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 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达到预警标准的,期货公司应当于当日向全体董事提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原因、对期货公司的影响、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期限,书面报告应当同时抄送期货公司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期货公司除履行上述程序外,还应当及时向全体股东报告或进行信息披露。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对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根据监管需要,要求期货公司聘请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风险监管报表进行专项审计。

第二十四条 期货公司的风险监管报表被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期货公司应当自审计意见出具的 5个工作日内就涉及事项对风险监管指标的影响进行专项说明,并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进行书面报告。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视情况要求期货公司限期改正并重新编制风险监管报表;期货公司未限期改正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认定其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

期货公司的风险监管报表被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认定其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

第二十五条 期货公司未按期报送风险监管报表或者报送的风险监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要求期货公司限期报送或者补充更正。

期货公司未在限期内报送或者补充更正的,公司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期货公司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认定其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

第二十六条 期货公司报送的风险监管报表存在漏报、错报,影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期货公司风险状况判断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要求期货公司立即报送更正的风险监管报表,并可以视情况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监管措施。

第二十七条 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达到预警标准的,进入风险预警期。风险预警期内,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期货公司制定风险监管指标改善方案并定期对监管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书面报告;

(二)要求期货公司进行重大业务决策时,应当至少提前5个工作日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临时报告,说明有关业务对风险监管指标的影响;

(三)要求期货公司增加内部合规检查的频率,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

期货公司未能有效履行相关要求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视情况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监管措施。

第二十八条 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优于预警标准并连续保持3个月的,风险预警期结束。

第二十九条 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在知晓相关情况后2个工作日内对期货公司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情况和原因进行核实,视情况对期货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采取谈话、提示、记入信用记录等监管措施,并责令期货公司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第三十条 经过整改,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符合规定标准的,应当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进行验收。

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符合规定标准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自验收合格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解除对期货公司采取的有关措施。

第三十一条 期货公司逾期未改正或者经过整改风险监管指标仍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采取监管措施。

第三十二条 期货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相关用语含义如下:

(一)风险监管报表是期货公司编制的反映各项风险监管指标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的报表。

(二)资产、流动资产是指期货公司的自身资产,不含客户保证金。

(三)负债、流动负债是指期货公司的对外负债,不含客户权益。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优化策略

1 工程资料的重要性及资料员的职责要求

工程资料越来越受到建设领域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是建筑物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全记录,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资料管理重在过程管理,作为资料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技术资料的内容、资料的收集与归档管理、竣工资料的整理及装订,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各有关施工规范、规程、标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文件、规定,熟悉全国质量验收记录表的格式与填写要求。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中,应该特别强调的是严谨闭合,实事求是,对重要的技术资料应保密,对工程资料有查阅和分配权。施工项目的资料管理应实行技术负责制,逐级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

2 施工资料的组成及收集和整理

施工资料是以单位工程为组成单元,按照专业类别进行整理。

施工单位的施工资料应以各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料为主进行收集、整理。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进行收集和整理:工程施工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的资料收集和整理。

2.1 工程施工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工程动工审批表,施工许可证,地质勘查报告,施工图纸,开工报告及施工组织设计等相关资料。

1)熟悉图纸把各标号配合比送实验室检测、把水泥、钢筋送检、在开工前把各种材料、配和比试验报告取出。2)报送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安全施工方案做图纸会审、以及施工单位资质、资格证。3)配合建设单位做报建资料、做开工报报告。4)开工前把水泥、钢筋送检报告、混凝土送检报告报送监理。5)如果有塔吊的要报送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并按质检站要求把安全资料收集齐全。

2.2 工程施工过程各分部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各分部工程资料一般包括: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厂合格证和进场试验报告。2)施工试验报告。3)施工记录。4)预检记录。5)隐检记录。6)分部工程结构验收记录。7)技术交底。8)分项检验批验收记录。9)设计及变更洽商记录等。其中检验批的划分,思路要清晰这是关键。以后所有建筑、装饰的检验批隐蔽、混凝土试块留置、砂浆试块留置都是按照所划分的检验批为单元做相应的试验以主体分部工程为例,在收集和整理分部工程资料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2.1 做好施工试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做好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试验计划方案,做好同条件养护试验计划及钢筋焊接试验计划,在原材料送检中批量要符合要求,混凝土批量及留置组数应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当快硬性水泥储存超过一个月必须进行检验并提供复验的试验报告,符合要求才可使用,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有商检证明和中文标识的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验报告以及中文版的安装和使用及维修的要求等技术文件。

2.2.2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即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将隐检的内容、项目、质量情况、检查意见和复查意见等记录下来,作为质量控制的检查依据同时也作为将来各项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维护、改造、扩建等所需要的重要资料。凡未经过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隐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施工记录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是体现施工现场最基础的操作记录,要求详细完整。

2.2.3 及时收集整理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记录设计变更

、工程洽商是工程竣工图编制的依据、也是工程竣工结算以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其内容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竣工图的质量。因此重要强调一下两点:1)分专业整理。2)注明修改图纸的图号。若在后期的施工中,出现对前期的某一变更或其中某条款进行重新修改的情况,必须在前期修改条款上做出明确注明。收集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记录时候,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签字和盖章才生效。

2.2.4 认真做好分部分项等质量控制资料的编写和收集

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是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是在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对该分部工程中所包含的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合格的基础上还要检查质量控制资料的完整性、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质量观感是否合格。

2.2.5 做好技术交底及施工日志的收集

技术交底要明确工程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技术交底内容全面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法规的要求,技术交底记录要求完整并列入工程档案,技术交底要以书面形式履行签字手续。

施工日志是项目施工的很是写照,是验收记录的原始记录,也是竣工总结和质量原因分析的依据。对施工日志的填写要求:1 施工日志要逐日填写,准确反映施工现场生产情况2施工日志要反映施工时间、天气情况、人员情况、施工部位以及施工机械等情况 3 施工日志记录与施工生产有关的内容,除生产情况记录和技术质量安全工作记录完整外若施工中有安全或质量事故也要体现在施工日志中。

2.3 施工竣工记录的收集和整理

1)一项工程完成后,在收集整理好各分部工程资料后,进入竣工资料的整理阶段。施工单位出具《工程竣工报告》,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报告工程已完成,要求进入竣工验收程序并提供全套施工技术资料并交监理机构核查,监理机构核查技术资料和工程实体,认可技术资料完整齐全整理有序,工程实体已按设计合同要求完成后,交由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报告》上签章,签章后工程进入工程竣工验收阶段。2)收集监理设计勘查三方分别出具竣工验收报告资料。3)收集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汇总表,工程质量主要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安全和使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观感检查记录。

4)编制竣工图。

3工程资料的归档与移交

工程资料的归档必须是真确系统,并能够反映工程建设活动全过程的文件材料,归档文件必须是经过分类整理,并组成符合要求的案卷。

工程资料的移交应符合相应规范和当地档案馆的要求进行移交。

综上所述工程资料必须做到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外还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4 结语

通过对建设工程参建的五方责任主体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各方应收集整理的资料内容和要求,对资料的管理方法提供了指导意见,为以后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 燕,李 可. 谈对 EPC 总承包项目的工程资料管理[J]. 山西建筑,2011,37( 32) :242-243.

[2] 党孟远,党孟林,李晓军. 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J]. 河南建材. 2011 (05)

[3] 吴绍磊. 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综述 [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9)

[4] 龚文.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探讨 [J].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11 (09)

[5] 张家有. 浅谈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监督管理 [J]. 农家科技. 2011 (04)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5

第二条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是水利部计量认证主管机构(以下简称部主管机构)。部主管机构在国家计量认证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监督管理水利计量认证工作。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受国家主管部门和部主管机构委托,具体组织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工作。

第三条部主管机构应在国家有关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参照相关国际标准,结合水利计量认证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水利计量认证评审标准。

第四条部主管机构监督管理以下水利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质检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

(一)部属水利水电工程与产品的安全、质量检测机构;

(二)各流域机构的工程与产品质检机构及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机构;

(三)水利行业科研院所和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质检机构;

(四)水利行业承担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任务的水文、水质监测机构;

(五)其他面向全国或跨地区执行水利工程与产品质检任务的质检机构。

第五条水利计量认证的评审工作包括首次评审、复查评审、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

第六条首次评审、复查评审和扩项评审应由质检机构提前6个月向办公室提交下列书面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一)计量认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

(二)法人证明文件或非独立法人质检机构的法人授权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三)上级或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四)质检机构的干部任命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第七条办公室受理并审核质检机构的书面申请,结合监督评审的工作安排,每年分两次汇总上报,纳入国家计量认证评审计划。

第八条列入评审计划的质检机构应于评审前3个月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一)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

(二)现行有效的程序文件;

(三)典型检测报告;

(四)近期参加能力验证的证明材料(如果有)。

第九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并于收到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材料后30日内,作出如下处理:

(一)材料符合要求的,受理。

(二)材料存在一般问题的,由申请单位修改,符合要求后受理。

(三)材料严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回,暂不受理。

第十条申请材料受理后,接受首次评审的质检机构可根据需要向办公室书面申请进行预评审。

第十一条预评审程序可参照本规定第十七条所列程序进行,其中有些程序可适当简化。预评审只提整改意见和要求,不作最终评审结论。

第十二条办公室根据被评审质检机构的实际情况,提出评审小组组成人员建议名单,经部主管机构审定、国家主管部门审批后,下达评审通知。

第十三条评审通知应于评审前一个月通知被评审单位和评审小组各成员。

第十四条评审小组组成要求如下:

(一)评审小组主要由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成员(以下简称水利评审员)组成,必要时可聘请不多于两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程师(含)以上职称的技术专家参加。

(二)评审小组的人数一般为5人,可根据被评审质检机构的规模、性质和申请认证项目(参数)的多少适当增减。首次评审或复查评审的评审小组人数可适当增加,监督评审或扩项评审的评审小组人数可适当减少。

(三)首次评审或复查评审的评审小组应配备1名由被评审质检机构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选派的部级计量认证评审员。

(四)评审小组设组长、硬件组长、软件组长各1人。

(五)必要时,办公室可增派观察员。

第十五条评审小组组长应及时与办公室、评审小组其他成员以及被评审质检机构联系。评审小组应认真研究申请材料,提出现场评审方案。评审小组组长可根据需要,与办公室和被评审质检机构协商,安排评审员对被评审质检机构进行预访问。

第十六条现场评审的时间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现场评审一般安排3天时间;

(二)对规模较小或申请项目较少的被评审质检机构,或评审性质为监督评审、扩项评审的,评审时间可适当缩短;

(三)对包含分中心、规模较大或申请项目较多的被评审质检机构,或评审性质为首次评审、复查评审的,评审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十七条现场评审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预备会议;

(二)首次会议;

(三)考察实验室;

(四)硬件和软件评审(含现场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座谈考核);

(五)评审小组汇总情况;

(六)与被评审质检机构领导沟通;

(七)末次会议。

第十八条现场评审的评审结论分为“符合”、“基本符合”、“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不符合”四种。对后三种评审结论应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应根据评审小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在评审小组确定的时间内(不超过2个月)完成整改,将整改情况填写“现场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以下简称整改报告)”,由评审小组组长确认并签署意见。

(二)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的,被评审质检机构除按本条第一款要求进行整改外,评审小组组长应限期(不超过3个月)组织现场复核,确认其符合要求后,在被评审质检机构填写的“整改报告”上签署意见。现场复核只针对不符合项进行考核。

(三)评审结论为“不符合”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应重新申请首次评审。

第十九条评审小组应会同被评审质检机构在评审工作(包括实施整改)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由被评审质检机构正式行文办公室,报送下列评审材料:

(一)计量认证工作准备情况(首次评审、扩项评审)或总结汇报材料(监督评审、复查评审)1份(加盖被评审质检机构公章);

(二)申请书2份(监督评审除外);

(三)计量认证评审报告2份;

(四)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以下简称合格证书)附表清样3份(监督评审除外);

(五)评审报告第一页“基本情况”和合格证书附表的电子文本1份(监督评审除外);

(六)经评审小组组长签署意见的整改报告2份;

(七)理论考试材料汇编1份(监督评审除外);

(八)现场测试材料(包括任务通知书、原始记录等)汇编1份;

(九)现场考核的典型检测报告各2份;

(十)近期向社会出具的典型检测报告2份;

(十一)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1份;

(十二)现行有效的程序文件目录1份、程序文件1套;

(十三)法人证明文件或非独立法人质检机构的法人授权文件和机构设置批文复印件各2份(首次评审、复查评审);

(十四)干部任命文件2份(首次评审、复查评审);

(十五)报送材料的清单1份。

第二十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对评审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如下处理:

(一)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在10个工作日内,经部主管机构审定,报国家主管部门审批。

(二)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由评审小组组长组织补充、完善。

(三)评审材料严重失实的,另派评审小组,重新进行评审。

第二十一条对经审批符合要求的质检机构,颁发合格证书和合格证书附表(首次评审、复查评审)或合格证书附表(扩项评审),获合格证书的质检机构可使用统一的计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二条在合格证书5年有效期内应开展监督评审。监督评审主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

(一)在5年有效期内,至少应进行一次监督评审。

(二)当被评审质检机构的环境条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发生较大变化,或发生检测质量事故、用户投诉等情况时,由办公室组织不定期监督评审。

第二十三条对包含分中心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在合格证书5年有效期内,每个分中心原则上均应实施至少一次现场评审。

第二十四条质检机构新增检测能力的,可向办公室申请扩项评审。扩项评审可与监督评审结合进行。

第二十五条质检机构在合格证书5年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向办公室提出申请,报国家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一)质检机构的法律地位、管理体制或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更的,应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质检机构名称或场所变更的,应持变更文件办理变更手续。

(三)质检机构法人代表、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变更的,应书面上报备案。授权签字人变更的,应经过考核。

(四)质检机构质量体系做出重大调整的,应将新版质量手册上报备案。

(五)检测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更新或修订的,应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若检测标准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检测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基本符合标准要求时,可由质检机构技术主管组织有关检测人员进行宣贯,并做好记录,待下一次评审时,由评审小组确认。

2、若检测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环境条件或检测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添置新的仪器设备时,质检机构应填写“办理标准变更申请及审批备案表”,由办公室派水利评审员到现场进行确认。

第二十六条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应进行复查评审。质检机构的复查评审申请应在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前6个月提出。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申请者,可向办公室提交延期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可适当延期,但延长时间不应超过6个月。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6

关键词:提高 内部审计项目 质量

内部审计作为与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为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通过推动教育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内部审计“为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保障教育经济活动健康运行。但如何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充分发挥教育内部审计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合理安排人员

内审机构应根据教育年度工作总体安排的审计指标要求和领导的布署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报经领导批准后按计划进行审计;对所属学校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及热点问题等临时需要审计的项目,应报领导批准后执行。内审机构应根据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选派具有承担该项审计业务技术能力并与该项审计业务无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保证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的客观性。并明确一名同志担任审计组负责人、一名同志担任主审。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要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审计纪律,做到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二、注重审计过程质量控制,严把审计过程质量关

审计项目确定后,审计组负责人或主审首先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主要了解: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业情况、人员情况及资产管理情况;

2、摸清被审计单位账户开设情况、了解财务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情况。

3、召开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单位教职工对学校财务管理,尤其是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及执行的看法和意见。

其次在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前,审计组负责人或主审应根据审前调查的情况编制审计方案,方案包括:审计的目的;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审计重点,审计工作程序等。审计方案应经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审计方案批准后,需要召开审计组成员会议,通报审计方案内容,让每个审计人员了解和掌握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并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分工及职责。审计组应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若发现审计方案不适应实际需要时,应及时向内审机构报告请求调整审计方案,并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按调整后的审计方案继续实施审计。

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应当听取被审计单位干部和职工的意见,并对审计过程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保证证明材料的客观性;

2、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取舍,保证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收集足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的审计证据,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4、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审计证据的合法性;

5、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时,参与调查的审计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取得的审计证据必须有提供单位或人员的签名盖章。

对实施审计中若遇有非审计人员专业技术可以鉴定的审计事项,应聘请专门机构或有专门技术的人员进行鉴定,取得鉴定结论才能作为审计证据,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情况和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审计小组应及时向内审机构报告。由内审机构向分管领导请示汇报,保证审计项目按制定的方案完成审计目标。审计小组成员在完成审计方案提出的审计目标后,应整理检查本人的工作底稿,并按分工相互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小组组长要主持召开审计情况讨论会,对被审单位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客观、公正地归类,在审计组内部形成一致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审计报告。

三、合理审计评价,加强质量控制

对会计资料真实性的评价,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帐表数据与审计认定的数据相符或基本相符的,可视为帐务处理符合或基本符合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资料真实地或基本真实地反映了财务收支情况; 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帐表数据与审计认定的数据有较大差距的,应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视为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收支情况。对审计事项效益性的评价主要涉及:以经济效益(教育经费投入)实绩与该目标、任务及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与历史同期水平进行比较;与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等。

对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依据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设置、执行情况,分别作出健全或部分健全、不健全的评价;合理或部分合理、不合理的评价;有效或部分有效、无效的评价。但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及证据不足的事项应不作评价。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作: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的收入;限期退还或没收违法所得;限期退还或没收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科目;全市通报批评;对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提请或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依法采取其他纠正措施和给予处罚。

四、提高内审报告质量,发挥内审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工作收集的资料,汇总的数据要形成一份有质量的审计报告,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完善:

(一) 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全面,应包括: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时间;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实施审计的有关情况(包括成绩和问题两个方面);审计评价意见;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财务制度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定性和处理、处罚建议及其依据;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审计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表述准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规范,审计评价事项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意见合法、合理。

(二)审计报告在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之前应先送内审机构审查,经审查确定已完成审计方案提出的目标,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才能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未完成审计项目目标或不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内审机构应退回审计小组重新编写。审计小组应认真核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复查有关审计事项,确有不当之处,应修改审计报告,必要时应将修改后的审计报告再次送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内审机构对审计小组提出的审计报告,应先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是否正确;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定性、处理、处罚建议是否合法、适当等。并应按规定程序报审。一般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由分管领导审定;重大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应由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审定。内审机构根据审定后的意见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并最终编制审计报告。

只有严格按上述程序进行的审计,编制出来的审计报告才能质量可靠,审计项目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充分发挥内审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7

一、整治内容

此次整治内容重点围绕各类违法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有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

二、整治范围

以321省道沿线为整治重点,保定街道、峨桥镇区域范围内同步进行摸底排查,分阶段清理。

三、整治任务

(一)全面拆除违法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

各镇、街、开发区对未经许可批准擅自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设施予以全面拆除。对审批许可期内未按设置许可要求建设、公益性广告达不到占比的户外广告设施予以逐步整改,逾期未整改到位的予以依法拆除。10月31日前,完成各类违法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整治任务。

(二)整改或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型户外广告设施

各镇、街、开发区对辖区内陈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型户外广告设施,通知产权人或业主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建立设施维护档案;对审批逾期,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型户外广告(高立柱广告)予以拆除。10月31日前,产权人或业主要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对大型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鉴定,向区城管局提交安全鉴定报告,安全鉴定报告由区城管局统一存档。对未按期提交安全鉴定报告或未通过安全鉴定的大型户外广告设施,一律纳入整改或拆除计划。

(三)稳步整治不符合规范的店招标牌设施

各镇、街、开发区对辖区沿街店招标牌设施情况集中开展梳理,对不符合设置技术规范的店招标牌进行整改。特别是群众投诉较多、安全隐患突出、违规现象严重的路段、区域,要集中力量重点整治。

四、整治时间与实施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时间为2020年3月至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排查摸底阶段(2020年3月31日前)

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人对辖区内现存的问题点位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制定专项整治计划及并建立一户一档和整治台账。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0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启动整治工作和长效管控机制建设,有序推进整治规范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

区城管局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查漏补缺,确保不留死角,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整治效果,防止反弹。

五、责任分工

本次专项整治由区城管局牵头组织,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为责任主体,全面整治规范户外广告及招牌。

(一)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对辖区内违法户外广告及招牌的依法清理整治。对不符合设置条件的违法户外广告及招牌坚决予以拆除;对未办理审批手续的,未按规定办理并取得审批手续的,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置;

(二)区城管局监督负责本次专项整治的统筹协调、督查通报、法律法规运用解读等工作;负责督促指导各主体责任单位加强对辖区内户外广告及招牌的监督管理。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全力推进;扎实做好统筹安排,责任定人,任务定量,确保此次户外广告及招牌专项整治行动按时完成。

(二)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各责任单位在专项整治过程中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辖区内所有户外广告及招牌进行核查,要以城管执法为主,联合规划、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执法力量,依法开展清理拆除和执法整治。问题整治要做到清理彻底,违法户外广告及招牌的内容、框架、载体等均要拆除,要杜绝只拆内容不拆载体,敷衍了事的情况出现。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8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人大常委会周建军 张劲松投票表决当后置

监督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有着严格的环节要求,并且确立了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应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工作思路,即专项工作报告从原来报告基本情况改为回应人大工作机构提出的意见为主。审议过后,审议成果还将以审议意见的形式交由“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专项工作报告还要进行票决,假使票决通过,那再办理审议意见就没有意义;假使票决未获通过,即对整个工作都全盘否决了,也谈不上再要办理几条审议意见。因此,在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后即付诸票决并不符合监督法的本义。

监督法同时规定,“一府两院”应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办理情况向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将票决移置这个环节,就能促使“一府两院”执行决议和落实审议意见由被动变为主动,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由过去的事后软监督变为积极的全程硬监督,监督工作就会更规范、更权威。2007年9月12日,浙江省玉环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就对县政府关于打击“”活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进行票决,结果未获通过。怎么办?该县人大常委会在有关制度设计时就预先设置了假如报告未能通过要采取的刚性手段,即“对未获通过的工作报告,报告机关应在下一次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再次报告”。同时规定:“若再次报告仍未获得通过,县人大常委会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通报。同时,报告机关应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作出检查,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就使得票决的程序更加严密、科学。正是在这种刚性的制度规定下,县政府认真按照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行再落实,使地下“”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今年4月25日,玉环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再次对县政府关于打击“”活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和投票表决,报告终获通过。这两次表决实现了审议意见监督效应的最大化。

四川省营山县人大常委会何金书蒋松柏票决专项工作报告很有必要

监督法对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否进行表决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只是对审议意见的处理作出了规定。这就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专项工作报告只是一个简单的汇报,重点在审议意见的办理上。据此,人大常委会对专项工作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自身工作如何都没有一个必要的约束,这不能不说是前期监督的缺位。如果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后,进行一次满意度票决,对于不满意票数超过一定比例的,报告部门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认真整改,并向下一次常委会会议作补充报告或重新报告,报告仍得不到通过的,常委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有关责任人采取质询、责令辞职等监督措施,这无疑是对人大常委会监督程序的进一步完善。

如果对专项工作报告议完就了,人大监督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如果进行票决,就能调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府两院”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对民意不满意的部门的工作报告不予通过,能够给这些部门及其负责人以震撼,促使其下决心并通过具体举措有效改进工作,这样工作才有逐渐接近民意要求的可能,特别是对整改部门工作报告予以否决的新闻通过媒体公开,更能对当事部门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而这种压力对于改进工作而言是必要而有益的。

江苏省滨海县人大常委会王成保实行票决制值得期待

一直以来,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套路――听取报告,分组审议,大会发言,然后提出审议意见。从实际效果来看,虽也解决一些问题,但总给人有一种走走形式的感觉。即使有的地方用了举手表决的方式,但碍于面子考虑,往往“一致通过”,对于不同意见或有保留意见的情况无法得到反映。而实行票决制,显然能够化解举手表决的尴尬,同时还有着多重意义。一是能够保证审议更近事实。坚持一事一议一决原则,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种形态,对专项工作报告进行票决,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部门专项工作报告的评价,清晰地传达出对专项工作的认同和评价,保证意愿表达更加充分、审议更加贴近事实。二是能够促进政府增强责任感。实施票决制,就会有不满意票,总体评价中就会有“基本满意”状态,这必然会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审议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能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整改落实。三是能够增强监督实效。对专项工作报告采取票决的方式,除了能够引起报告人的重视,还能够调动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积极性,强化监督意识,提高监督水平。一旦报告未能获得通过,即责令限期整改,规定完成期限,监督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增强。

绍兴市越城区灵芝镇人大刘建新票决符合法律要求和人大工作实际

笔者认为,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实行票决制,符合宪法和法律要求。监督法第十四条规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而按照人大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做出决议必须经过常委会组成人员投票决定。可见,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通过票决制体现出来,是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符合法律的规定。

其次,人大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特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这正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和工作方式决定的,是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体现。而且,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票决,还可以将一般性监督和刚性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大常委会监督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增强了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人大常委会刘家华票决符合人民群众意愿

代表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呼声、维护人民利益是人大工作的准则。当前正处在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希望人大发挥好监督“一府两院”的功能,集体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能够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行使好手中的权力。既然缺乏监督权威是影响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最为重要的原因,那么把票决制引入审议,把票决结果作为评价工作成绩或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重要标准,是提高专项工作报告质量最为关键的环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或其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后,都应当对报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凡被评为“不满意”的,必须在下次常委会会议上重新报告。票决制一方面为常委会评价工作报告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使其成为对报告机关进行跟踪问责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除由于组成人员“拉不下面子”而使审议流于形式的问题。因而,对专项工作报告实行票决制,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人大加强监督力度的愿望和要求的。

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经忠伟票决可以增强人大监督刚性

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实行票决,既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表决权得到保证,也使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有了一项硬性的评价标准,可以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对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和监督实效将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表示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的程度通过票决制体现出来,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反映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真实评价,使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得到不同的表达,使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得到有差别的评价,摒弃了“一致通过”式的审议方式,提升了审议质量。其次,采取对报告票决的方式,能引起报告人的重视,平时积极努力地做好工作,报告时认真准备、认真对待,对审议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能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整改落实,有利于消除审议流于形式的问题。

下期话题:要不要进行人大代表专职化试点?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第三条预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四)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第四条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

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第五条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需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在申请核准、备案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第六条依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应当由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委托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但建设项目占用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的,委托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受理后,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

军事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建设用地单位可直接向国土资源部提出预审申请。

应当由国土资源部负责预审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讯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七条建设用地单位申请预审,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二)预审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和拟用地类型、补充耕地初步方案;

(三)需审批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批复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一的,只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预审申请表,由国土资源部统一规定。

第八条受国土资源部委托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转报用地预审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初审意见,内容包括拟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用地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等;

(二)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图件;

(三)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经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的规划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修改规划听证会纪要。

第九条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预审申请和第八条规定的初审转报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和接收。不符合的,应当场或在五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和转报人,逾期不通知的,视为受理和接收。

受国土资源部委托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转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条预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二)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三)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

(五)属《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的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预审申请或者收到转报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出具预审意见。二十日内不能出具预审意见的,经负责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第十二条预审意见应当包括对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内容的结论性意见和对建设用地单位的具体要求。

第十三条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预审意见提出的用地标准和总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

建设用地单位应当认真落实预审意见,并在依法申请使用土地时出具落实预审意见的书面材料。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商购并市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再投资等各类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

第三条根据国务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及省政府《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管理暂行办法》,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市发改委负责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项目,经市发改委初步审查后,报省发改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

第四条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经营期限、投资各方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产品、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艺,产品目标市场,计划用工人数;

(三)项目建设地点,对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以及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

(四)环境影响评价;

(五)涉及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六)项目总投资,注册资本及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及融资方案,需要进口设备清单及金额;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项目申请报告应当附送以下文件:

(一)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营业执照)副本、商务登记证副本、会计事务所审计的上年度企业财务报表和投资各方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

(二)投资意向书,增资、再投资,购并项目的公司股东会决议;

(三)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四)按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书;

(五)项目所在地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

(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

(七)以国有资产或土地使用权等出资的,需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确认文件;

(八)涉及到水资源利用的项目,需提供取水许可证;

(九)按国家规定需要进行安全生产预评价的项目,须提供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安全生产预评价报告。

第六条按核准权限属市发改委核准的项目,由项目申请人向项目所在地的县(区)发改委提出项目申请报告,经县(区)发改委初步审核后报市发改委核准。省属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的项目可直接向省发改委提出项目申请报告。

第七条市发改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时,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应向相关部门出具征求意见函并附相关材料。相关部门应在接到上述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市发改委提出书面意见。

第八条市发改委自收到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3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视为受理。

第九条市发改委自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项目申请报告中需进行评估论证的重点问题,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论证。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应在委托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向市发改委出具评估报告。

第十条市发改委自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不计上述期限),完成对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或初步审核后转报省发改委。如10个工作日内不能做出核准决定或转报的,经市发改委负责人批准,可延长7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项目申请人。

第十一条市发改委对予以核准或转报的项目,应向项目申请人出具书面文件;对不予核准或转报的项目,应以书面决定通知项目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告知项目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市发改委对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条件是: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规定;

(二)符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要求;

(三)符合公共利益和国家反垄断的有关规定;

(四)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

(五)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工艺标准和规模的要求,建设条件成熟;

(六)符合国家资本项目管理、外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对已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土地、城市规划、质量监管、安全生产监管、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城市规划、质量监管、安全生产、资源利用、资本项目管理、设备进口等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市发改委应当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规定核准文件的有效期限。

投资主体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在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能办结相关手续的,应向原项目核准单位提出延期申请,经原项目核准单位审查后出具准予延期的文件。核准文件有效期满后,项目申请人办理相关手续时,应同时出具准予延期文件。逾期未申请延期或延期申请未予批准的,项目核准文件期满失效。

第十五条已经核准的项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向市发改委申请变更:

(一)建设地点发生变化;

(二)投资方或股权发生变化;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主要产品发生变化;

(四)总投资超过原核准投资额20%及以上;

(五)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需要变更的其他情况。

变更核准的程序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核准程序执行。

第十六条项目申请人以拆分项目或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的,市发改委有权撤销或报请上一级发改委撤销对该项目的核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