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入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3:34:09

锲入法范文篇1

文章都是由字句组合成篇的,而字句在文章中却有轻重主次之分。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刘熙载认为,“多句之中必有一句为主,多字之中必有一字为主”(艺概·经义概)。这些“为主”的关键性字句,或是表现主旨的致力点,或是情景双关的纽结,或是一枝出墙的红杏,或是作品意脉的焦点。总之,通过它们可以窥视中心,提携全文。因此,语言文字的教学切忌等量齐观平均使用精力。若启发学生以“为主”的字句为突破口,锲入进去,深入发展,生发开来,就可以揭示作品的内蕴和艺术特色,探明作者的创作意图,显示出沉着而飞动、简要而丰富的教学风采。现辑录几例,以现一斑。

一、锲入人物的性格

课文景阳冈讲的是武松打虎的事,其主题是赞扬武松智勇双全。那凶恶的大虫进攻武松使用的是“一扑”、“一掀”和“一剪”。而武松对付的办法均是“一闪”。这“一闪”两字,“看似寻常最奇崛”,因为一般人独自于山冈丛林之中遇见大虫,恐怕早就魂飞魄散,浑身哆嗦,即使有点拳脚功夫此时也使唤不灵,而武松在这生死关头,不但镇定自若,而且表现了绝顶的轻功。“闪”者,如影之一过无踪,如光之一现即灭。前面冠以“一”字,说明一步到位,干脆,利落,准确,不必再加挪动,正如那书法家下笔则点如瓜子捺如刀,无需填填补补。同时武松三次以“一闪”对付大虫的三招,让它“气性先自没了一半”,然后相机进攻的防御策略是正确的,如同两军对垒必到敌方“三鼓”“彼竭我盈”之际才发令进攻。———别看这“一闪”两字极普通,由此锲入,结合上下文,分析却有板有眼,揭示了丰厚的内涵。至此,我问那些听得入神的学生:“‘一闪’两字表现了武松哪些性格特征?”学生兴致勃勃,发言此起彼伏,最后归结为三:非凡的胆量、精湛的武功和正确的策略。

在武松进攻的阶段,他那“一跳”是制胜的关键,当大虫咆哮着再度扑过来,武松“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正好让武松“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妆,一按按将下来,然后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打死大虫。很清楚,武松的这“一跳”,跳远了不能就势揪住大虫的顶花皮,跳近了则会葬身虎口———“为什么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呢?”在这节骨眼上,我有意打住,用一提问促使学生钩前连后,主动分析,讲出答案:原来这与大虫头次扑过来武松留心观察分不开,当时虽是以“一闪”护身,却不是消极防御,防御中注意了虎扑的起止距离,作好了进攻的思想准备。“一闪”和“一跳”是描写主人公的“为主”的字词,因此,由此锲入进去,能引导学生由行动到心灵完成一种逐步深化的认识,使一个智勇双全、胆大心细的古代英雄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地活跃在学生脑海之中。

这样分析人物性格,突出了常见常用的字词,使它们展示出气敛神藏、义深意远的艺术特色,显示出作家运用语言的功力,能改变学生重华丽辞藻轻常用字词的偏见。

二、锲入作品的底蕴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已串讲完了前面两个故事。在这个当口儿,我小结了一下:

“在‘完璧归赵’中相如一发现秦王无意偿城于赵,就设法取回和氏璧暗中送回赵国,后来还廷斥秦国二十余君,然后请就汤镬之刑。在‘渑池相会’中,相如面对拒绝击缶的秦王,置生死于度外,扬言‘以颈血溅大王’,终于迫使秦王就范。在这两个故事中,相如大智大勇的形象呼之欲出。是什么力量使得相如的智慧和勇气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呢?换句话说,他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

学生议论纷纷:

“显示人生的价值!”

“爱国!”

“憎恨秦王!”

都能说出一些道理,但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论据,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一反常态,未加点评,更未作结,留下了这一悬念,却去串讲第三个故事“将相交欢”。在分析中突出了相如忍让回避不与廉颇争列的可贵言行,板书了相如向门客交心的直接引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并问学生:“相如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把什么放在首位?”

“国家利益!”学生齐答。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表现了相如的‘伸’,那么后一个故事则表现了相如的‘屈’,两者好似相反,实质是一致的。你们说怎样理解这‘一致’呢?”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学生:“哦,老师,我知道了,相如能伸能屈都是为了捍卫赵国。”

“爱国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只有爱国精神才能使他大智大勇大忍让!”

“廉颇能负荆请罪也是被相如的爱国之情感动!”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地赞扬了两位主人公的爱国之情。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总结,三个故事都突出了“国”字,其内容如次:

完璧归赵,出使不辱国;

渑池相会,相君不辱国;

将相交欢,团结卫赵国。

在这段教学中,是否启发学生以蔺相如“先国家之急”的直接引语进行锲入,效果大相径庭。不锲入,它仅能解释蔺相如不与廉颇争高下的原因;锲入开来,则显出文章“立片言居要”以警策全篇的匠心,使爱国精神从不同的角度辐射学生的心灵。

三、锲入诗歌的意境

白居易的琵琶行串讲完了。我表情朗读琵琶女自我介绍身世那段,读到“绕船明月江水寒”一句时,板书了个大“寒”字,并启发学生:“优秀的诗歌写景总是与感情密切融合,创造出深远而统一的艺术意境。从这一认识出发,你们思考一下,在琵琶行中,环境景象的特征‘寒’与琵琶女的衷情有何相通之处?与白居易、众听客的心态有何一致之点?请从这两个问题中选择一题,写一段话,然后读给大家听。”

十分钟后就有十个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语段,现择其认识深刻、文字畅达的两段抄录于后:

“诗中的‘寒’字,一方面反映了环境景象的特点,因为秋夜气温下降,江边更是寒气袭人;另一方面还透露了琵琶女那昔盛今衰、暮境凄凉所形成的心境。当她年轻貌美之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那些阔公子不惜财帛,尽力抬举捧场,琵琶女过着‘今年欢笑复明年’的放纵生活;而一旦年长色衰,则‘门前冷落鞍马席,只得嫁给‘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以至江边孤守空舟,‘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怎不令人心寒?”

“不仅如此,两位天涯沦落人的心情在诗中虽有不同形态的变化,但终归达成感情共鸣而使读者的神思聚集于一点。可不是,那琵琶女动手弹奏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声暂歇稍停,就‘别有幽愁暗恨生’;而同病相怜的诗人呢,平日则‘往往取酒还独倾’,送客舟中也‘醉不成欢惨将别’,听演奏竟叹息连声,青衫湿透,还有那满座听众的掩面抽泣,这些散见于全篇的叹息、怨恨、愤懑、悲戚都是由心寒演变激化而成的,与寒江秋月的外景形成了韵致翩跹而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氛围。”

我见火候已到,小结如下:“根据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到,‘寒’字虽为一普通形容词,却十分出色地凝聚了感情,描绘了景象,揭示了题旨,渲染了气氛。一身数任,四通八达。诗歌的意境创造把‘寒’字推向了制高点,为它确立了全篇独尊的艺术地位,它也就无往而不适地解释着一切,笼罩着一切。因此,我们从通体出发感受全诗,一个‘寒’字可以了得。”

至此,不由学生不惊诧这篇把两人心灵共振倾吐得酣畅淋漓、委曲动人的千古佳作竟能如此高度集中,从而真正领悟到白居易穷究人情、体察物理、融铸汇合和高度提炼的艺术功力,真正钦佩诗人“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创造统一意境的独到运思。

四、锲入作者的心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接近尾声。我问:“‘孤帆远影碧空警一句只提到了‘远影’,难道李白目送孟浩然只看见孤帆的‘远影’么?你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看法。”

学生:“老师刚讲过,远去的小船在诗人眼中是由近及远,由大变小,最后消失。因此,诗人既看见孤帆的‘近影’,也看见‘不远不近之影’,当然还看见‘远影’。”

我问:“那为什么不把三者全写出来呢?”

学生:“诗只四句,写不了。”

“全写出来就嗦了,要剪裁。”

“全写出来就没有想头了,没有余味了。只提‘远影’,正是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

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又问:“‘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中有一‘见’字,主语当然是李白。小船已消失了,他只看见浩瀚的江流奔向天际,你能想像出诗人的位置和神态吗?”

学生:“伫立黄鹤楼。”“临江极目远望。”

我再追问:“诗人为什么还伫立黄鹤楼,临江远望呢?”

学生:“感情深。”

“舍不得。”

“依依惜别。”

锲入法范文篇2

文章都是由字句组合成篇的,而字句在文章中却有轻重主次之分。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刘熙载认为,“多句之中必有一句为主,多字之中必有一字为主”(艺概·经义概)。这些“为主”的关键性字句,或是表现主旨的致力点,或是情景双关的纽结,或是一枝出墙的红杏,或是作品意脉的焦点。总之,通过它们可以窥视中心,提携全文。因此,语言文字的教学切忌等量齐观平均使用精力。若启发学生以“为主”的字句为突破口,锲入进去,深入发展,生发开来,就可以揭示作品的内蕴和艺术特色,探明作者的创作意图,显示出沉着而飞动、简要而丰富的教学风采。现辑录几例,以现一斑。

一、锲入人物的性格

课文景阳冈讲的是武松打虎的事,其主题是赞扬武松智勇双全。那凶恶的大虫进攻武松使用的是“一扑”、“一掀”和“一剪”。而武松对付的办法均是“一闪”。这“一闪”两字,“看似寻常最奇崛”,因为一般人独自于山冈丛林之中遇见大虫,恐怕早就魂飞魄散,浑身哆嗦,即使有点拳脚功夫此时也使唤不灵,而武松在这生死关头,不但镇定自若,而且表现了绝顶的轻功。“闪”者,如影之一过无踪,如光之一现即灭。前面冠以“一”字,说明一步到位,干脆,利落,准确,不必再加挪动,正如那书法家下笔则点如瓜子捺如刀,无需填填补补。同时武松三次以“一闪”对付大虫的三招,让它“气性先自没了一半”,然后相机进攻的防御策略是正确的,如同两军对垒必到敌方“三鼓”“彼竭我盈”之际才发令进攻。———别看这“一闪”两字极普通,由此锲入,结合上下文,分析却有板有眼,揭示了丰厚的内涵。至此,我问那些听得入神的学生:“‘一闪’两字表现了武松哪些性格特征?”学生兴致勃勃,发言此起彼伏,最后归结为三:非凡的胆量、精湛的武功和正确的策略。

在武松进攻的阶段,他那“一跳”是制胜的关键,当大虫咆哮着再度扑过来,武松“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正好让武松“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妆,一按按将下来,然后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打死大虫。很清楚,武松的这“一跳”,跳远了不能就势揪住大虫的顶花皮,跳近了则会葬身虎口———“为什么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呢?”在这节骨眼上,我有意打住,用一提问促使学生钩前连后,主动分析,讲出答案:原来这与大虫头次扑过来武松留心观察分不开,当时虽是以“一闪”护身,却不是消极防御,防御中注意了虎扑的起止距离,作好了进攻的思想准备。“一闪”和“一跳”是描写主人公的“为主”的字词,因此,由此锲入进去,能引导学生由行动到心灵完成一种逐步深化的认识,使一个智勇双全、胆大心细的古代英雄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地活跃在学生脑海之中。

这样分析人物性格,突出了常见常用的字词,使它们展示出气敛神藏、义深意远的艺术特色,显示出作家运用语言的功力,能改变学生重华丽辞藻轻常用字词的偏见。

二、锲入作品的底蕴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已串讲完了前面两个故事。在这个当口儿,我小结了一下:

“在‘完璧归赵’中相如一发现秦王无意偿城于赵,就设法取回和氏璧暗中送回赵国,后来还廷斥秦国二十余君,然后请就汤镬之刑。在‘渑池相会’中,相如面对拒绝击缶的秦王,置生死于度外,扬言‘以颈血溅大王’,终于迫使秦王就范。在这两个故事中,相如大智大勇的形象呼之欲出。是什么力量使得相如的智慧和勇气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呢?换句话说,他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

学生议论纷纷:

“显示人生的价值!”

“爱国!”

“憎恨秦王!”

都能说出一些道理,但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论据,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一反常态,未加点评,更未作结,留下了这一悬念,却去串讲第三个故事“将相交欢”。在分析中突出了相如忍让回避不与廉颇争列的可贵言行,板书了相如向门客交心的直接引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并问学生:“相如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把什么放在首位?”

“国家利益!”学生齐答。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表现了相如的‘伸’,那么后一个故事则表现了相如的‘屈’,两者好似相反,实质是一致的。你们说怎样理解这‘一致’呢?”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学生:“哦,老师,我知道了,相如能伸能屈都是为了捍卫赵国。”

“爱国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只有爱国精神才能使他大智大勇大忍让!”

“廉颇能负荆请罪也是被相如的爱国之情感动!”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地赞扬了两位主人公的爱国之情。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总结,三个故事都突出了“国”字,其内容如次:

完璧归赵,出使不辱国;

渑池相会,相君不辱国;

将相交欢,团结卫赵国。

在这段教学中,是否启发学生以蔺相如“先国家之急”的直接引语进行锲入,效果大相径庭。不锲入,它仅能解释蔺相如不与廉颇争高下的原因;锲入开来,则显出文章“立片言居要”以警策全篇的匠心,使爱国精神从不同的角度辐射学生的心灵。

三、锲入诗歌的意境

白居易的琵琶行串讲完了。我表情朗读琵琶女自我介绍身世那段,读到“绕船明月江水寒”一句时,板书了个大“寒”字,并启发学生:“优秀的诗歌写景总是与感情密切融合,创造出深远而统一的艺术意境。从这一认识出发,你们思考一下,在琵琶行中,环境景象的特征‘寒’与琵琶女的衷情有何相通之处?与白居易、众听客的心态有何一致之点?请从这两个问题中选择一题,写一段话,然后读给大家听。”

十分钟后就有十个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语段,现择其认识深刻、文字畅达的两段抄录于后:

“诗中的‘寒’字,一方面反映了环境景象的特点,因为秋夜气温下降,江边更是寒气袭人;另一方面还透露了琵琶女那昔盛今衰、暮境凄凉所形成的心境。当她年轻貌美之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那些阔公子不惜财帛,尽力抬举捧场,琵琶女过着‘今年欢笑复明年’的放纵生活;而一旦年长色衰,则‘门前冷落鞍马席,只得嫁给‘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以至江边孤守空舟,‘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怎不令人心寒?”

“不仅如此,两位天涯沦落人的心情在诗中虽有不同形态的变化,但终归达成感情共鸣而使读者的神思聚集于一点。可不是,那琵琶女动手弹奏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声暂歇稍停,就‘别有幽愁暗恨生’;而同病相怜的诗人呢,平日则‘往往取酒还独倾’,送客舟中也‘醉不成欢惨将别’,听演奏竟叹息连声,青衫湿透,还有那满座听众的掩面抽泣,这些散见于全篇的叹息、怨恨、愤懑、悲戚都是由心寒演变激化而成的,与寒江秋月的外景形成了韵致翩跹而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氛围。”

我见火候已到,小结如下:“根据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到,‘寒’字虽为一普通形容词,却十分出色地凝聚了感情,描绘了景象,揭示了题旨,渲染了气氛。一身数任,四通八达。诗歌的意境创造把‘寒’字推向了制高点,为它确立了全篇独尊的艺术地位,它也就无往而不适地解释着一切,笼罩着一切。因此,我们从通体出发感受全诗,一个‘寒’字可以了得。”

至此,不由学生不惊诧这篇把两人心灵共振倾吐得酣畅淋漓、委曲动人的千古佳作竟能如此高度集中,从而真正领悟到白居易穷究人情、体察物理、融铸汇合和高度提炼的艺术功力,真正钦佩诗人“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创造统一意境的独到运思。

四、锲入作者的心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接近尾声。我问:“‘孤帆远影碧空警一句只提到了‘远影’,难道李白目送孟浩然只看见孤帆的‘远影’么?你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看法。”

学生:“老师刚讲过,远去的小船在诗人眼中是由近及远,由大变小,最后消失。因此,诗人既看见孤帆的‘近影’,也看见‘不远不近之影’,当然还看见‘远影’。”

我问:“那为什么不把三者全写出来呢?”

学生:“诗只四句,写不了。”

“全写出来就嗦了,要剪裁。”

“全写出来就没有想头了,没有余味了。只提‘远影’,正是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

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又问:“‘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中有一‘见’字,主语当然是李白。小船已消失了,他只看见浩瀚的江流奔向天际,你能想像出诗人的位置和神态吗?”

学生:“伫立黄鹤楼。”“临江极目远望。”

我再追问:“诗人为什么还伫立黄鹤楼,临江远望呢?”

学生:“感情深。”

“舍不得。”

“依依惜别。”

锲入法范文篇3

民间法和国家法的分野和冲突是法学界关注农村治理的重要视角(苏力,2000;田成有,2002)。在村治研究当中,考察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冲突、效力、整合是建立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和现代化话语之上的。显然,由于这样的特殊背景,使得这些研究带有强烈的政治言说倾向:即政权建设和政治力量是实证法学研究的不可忽视的维度。但是由于学科和分析话语的选择关系,这些研究又偏偏放弃了对于政权建设和政治力量的正面解剖,使得案例描述滞宥于特定的法律关系。本文考虑将法律关系上产生的政治影响和道德影响放在政治制度设计──特别是立宪选择的角度──考察,试图揭示村庄治理的困境产生的原因和法律制度设定的理论资源。通过对于一个村庄微观视角分析,我们试图建立地方自治在政治制度演进和法律制度构建中的初始和渊源的地位。

表面上看,栖村的一桩村干部之间、村干部和村委会之间的诉讼案,集中体现了民主的政治模式引入村庄社区后的制度困境──对于「民主」生存状态的迷惑和对于民主力量的迷恋构成的复合体。与此同时,诉讼引起的村治危机和社会成本的最后承担者就是栖村社区,法律作为力量锲入后就产生一个非均衡的格局,然后这个格局的均衡的力量又重新在社区内酝酿。不过,我们对栖村诉讼事件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初步启发:一是法律作为国家力量的一种在对村庄作用时和行政权力大为不同,法律的刚性使得政治权威在村庄范围得到全面、毫无余地的调整,但是正是这样的调整使得村庄社区道德化气氛被破坏,而重塑这一氛围需要村民承担较多的学习成本;二是村庄约定的个体交易方式和法人交易方式大为不同,实际上,大宗村庄资产引发的内部冲突就是对于交易规则的不认同,对于交易争端解决的过程,可以认为是达致交易规则认同的过程。三是政治组织通过国家认定的程序集中了大部分人的政治愿望,但是这种程序解决了权利授予的合法性问题,却难以培育村民自发的政治忠诚。此时,村委会可能被政治精英当作政治竞争和玩弄权术的工具。这些初步的印象引导出一列问题,法律忠诚和政治忠诚在村庄政治中是如何设定的,法律调整政治组织设定的立法意图和表达的正义观念是甚么,村委会的法律主体资格是甚么或者法律调整的限度是甚么,精英政治的动员有效性和法律程序自治的支持是如何改变村庄政治秩序的,村庄治理的法律边界和政治边界如何划分──甚么制度可以导致这样的划分和维护真正的村民权利。这些问题是我们面对栖村案例的思考方向。

本文的展开,就是随着诉讼事件的发展而进行铺陈的。

一诉讼事件的文本解读

诉讼的起因是对于村里一桩场地出租协议的争议。前任村委会将村里的一块场地以租赁的形式交由邻县一M姓老板MYT搞建材市场开发经营,栖村的场地约5,500平方,合同期限为11年,由MYT出资建设,合同规定:前7年MYT建市场的投入作为租金,后4年每年交租金25万元1。合同生效时间为2001年12月。同年底,村民委员会进行改选,PXY不再担任村委会主任,继任村委会主任PSM上台。由于涂镇城市化进程加快,位于镇区中心地带的栖村的地价上升奇快。原先签订的合约显示出利益上的反差,投资方获利巨大,而村委会财务状况不佳又加剧了对原来决策的怀疑。这些怀疑,在起诉书的文本上得到最为完整的表现。

起诉状认为,PXY与承租人MYT等人签订的租赁合同「实为承包被告所开办的L市HD建材市场的承包合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强制的法定民主议事原则和损害了村集体经济、原告村民等巨大利益。诉讼请求要求判令被告与第三人MYT、ZYJ2001年12月5日签订的「场地租赁合同」无效,并按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予以返还市场。

于是法律就介入了村庄事务。在原有的研究当中,我们已经关注了村庄权力的复杂构成,国家、村庄与政治精英操控成为整个村庄治理的主要组成力量。村庄和非均质国家的博弈导致精英权力的凸现,村庄和精英的合谋导致动态的村庄疆界的形成(萧楼、王小军,2001;萧楼2002)。但是法律的介入是国家权力刚性进入村庄社区的表征,它部分消弭的地方政府与中央国家非均质性的权力特征,从而使得政治精英操控的空间减少。当然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不少法学家已经意识到并做了深入的研究2。但是村庄政治在法理意义上的冲突并不是简单就可以归纳为民间法和国家法(如田成有,2002)、制定法和习惯(如苏力,2001),因为正像霍姆斯所言:「任何时代的法律,只要其运作,其实际内容就几乎完全取决于是否符合当时人们理解的便利;但是其形式和布局,以及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所欲求的结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传统」(Holmes,1948)。问题在于,在没有宪政支持的农村社区,法律实现了甚么?它对村庄内部治理结构起到甚么样的影响。

(一)法律锲入后的权力格局

村庄治理的格局是由村庄近几年的反复竞争达到的暂时均衡。在经过数轮选举之后,村庄的政治势力已经表现得比较完全了,政治关系也相对熟知,派系争斗导致的相互监督也愈加严格。因此,政治斗争的方式更加绝对化,在选举中表现格外突出(萧楼,2003,2004)。不过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程序导出村庄领导人后,社区事务管理的冲突如何解决?更深层次的背后是经济利益如何分配,或者如何操控。

在栖村的案例当中,上任村委会已经将市场租赁给了投资者。实际上由于契约的生效,其自身对于双方意思归纳为一种利益均衡,意思自治成为一个状态。但是就村庄内部而言,新任的村委会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契约,其相对倾向于更改己方的意思。这里面实际上三种力量都在角力,精英政治权力的较量体现在一方要稳定契约,一方要更改契约;专业知识权力的较量体现在运用何种手段达到己方目的──我们将在分析中看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介入的;关系网络的较量是在政治程序和法律程序之外的力量如何组织起来和如何运用的。第一种较量是村庄政治最为显见的,因为从选举开始,村庄治理组织内部就被各派系分割,从村委会、党支部和其它民兵、治保、群团等等。这种争斗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因为契约更改涉及政治力量的对比,没有通过政治方式更改契约就已经证明了要求更改一方的力量不足。第二种较量实际上将乡村争端诉诸国家量解决,这需要实质性的知识去纳入3。对于租赁和约的争端选取法律方式解决,实质上将争议裁决权上交,在提起诉讼的理由选择、适用法律的选取、程序规定的环节等方面动脑筋,从而专业知识在法律裁决当中占有支配力量。最后是关系网络的影响,如何找到法律咨询人员得到援助,如何说服更多的村民支持诉讼,如何应对取证要求、如何影响政府和法官、如何通过法律手段震慑对手等等都需要在社会关系中寻找支持。

这样的权利结构在诉讼过程中是围绕第二个角力展开的。前者只是设定了一个前提,也就是政治机制已经无法使现任村委会达到目的,后者只是一个补充,在运行过程中关系资源如何配合诉讼进行。

(二)政治程序与法律程序的铰接

政治程序至少有三个环节可以改变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十九条规定,将租赁合同交由村民大会讨论作出变更决定4;村民大会定性原来的租赁合同决策不符合法律规定,进而推导合同无效;三是动员村民对履行合同进行阻挠5。但是根据了解,PSM多次想召开村民大会,遭到PXY的反对,而栖镇政府也对「破坏招商引资」表示不满。甚至当村委会以微弱票决定召开会议的时候,所有村干部被通知到镇政府礼堂开会,所以村民大会显然是开不成了。

在寻找法律「救济」过程中,至少有四个阶段可以明显划分出来。首先,法律救济的启发。想法的出现是因为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法制在线」栏目,PSM当时就觉得「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就是这样吗!」。于是PSM将这一想法告诉了自己的支持者,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在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寻找「被告」的时候,遇到了麻烦。PSM理所当然的想到将原来的村委会主任PXY当作被告,至少将租赁人MYT当作被告,不过律师告诉他,PXY已经不当村委会主任了,不能告他,告MYT也没有依据。只能选择百姓告村委会,将MYT作为第三人。第三阶段,在村民诉村民委员会过程当中,少数原告的诉状没有被受理。因为被告知「少数村民不能体现集体意志」。于是必须征集到更多村民的签名同意才能使诉讼继续,这花了几乎PSM和他的支持者半年的时间。第四个阶段就是问题凸现了,PSM作为积极采取诉讼手段的组织者,但当诉讼开始时却坐上了被告席。这个被称为「自己告自己」的诉讼案的巨大反差被村民和当地媒体传开了。

「自己告自己」在「专业」的法律人士那里是「不难解释」的。一位法官说,他上被告席是代表村委会,而签名诉讼是作为村民的权利。但是为甚么无法启动村民大会的PSM却能够获得超过半数的村民的签名?为甚么作为村庄政治的头面人物的PSM可以作为原告告自己领导的组织?法律调整了甚么层面的政治行为,政治程序的法制规范应该包涵甚么样的道德预设?在此法律的悖论产生了,政治选举程序经过法律化以后规定了必须服从的若干规范,当然也包含政治道德的遵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自己领导的政治组织的忠诚。但是民事权利又可以自由主张,从而破坏了政治组织的完整和权威。PSM的行为被不少村民称为「流氓」或「无赖」。

(三)社区道德的破坏和重建

村庄由于诉讼引起了两方面的道德怀疑,这些怀疑由于中级法院对于案件的重视而施以管辖后显得激烈起来。一方认为国家已经表示对这样的案件很重视,「你看中院受理了,案子很严重」,「前任领导肯定还有其它问题」,「抓住了就可能要判刑」;一方认为村委会主任告村委会是对政治原则的破坏,是「诡计」,「你们想一想不合常理啊」,乡镇领导也表示反对「都这样搞村委会还有人相信?」「我们政府多次说了不赞成」。百姓也认为PSM有鬼,但是自己的利益也很重要。

可以看出,对于PSM的行为大家并不赞同,但是在程序上又是有效的和合法的。在理论上可以有两种方法纠正PSM的政治道德偏差,一是启动罢免程序,罢免其村委会主任职务,只是诉讼使得村民利益和PSM有密切关系,启动这一程序难度极大。对于村民诉讼的资格限制放宽,采用村民代表公益诉讼制度(兰海,2003)6。从而PSM不会再选择作为诉讼的组织者出现。只是前一个程序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村民大会无法召开显示了村中坚定支持废除租赁合同的呼声不够强,但是在经过数月纠缠后,大多数村民愿意在诉状上签名。一方面政治程序的正义性在签名一事上已经遭到挑战,罢免PSM和选举PSM上台的是同一群村民,罢免的理由就是他组织了诉讼?那大多数村民又已经签字了,不可能作为罢免理由。而对于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在设定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模糊性7,当然难以建立完善的司法救济途径。

对于起诉状,有三点在庭审当中双方争执。一是关于签名的有效性,至少有数个签名被认为是作假的。这一点导致第一次庭审就闹成僵局。第二是关于被告的资格,因为合同是经济合作社与投资方签订的,不涉及村委会及其决策程序。第三是对于PSM的问题,代表村委会和代表自己个人角色冲突时,法庭的态度。这一点在事后得到法官的确认,当天不少被告方村民情绪激动正是为了此事。

这样一个案例,情节是简单的,但是生发出来的问题却是如此巨大。显然法律本身对此事的态度是清楚的,最后结果也是通过调解来达成共识。村委会将租金上调,承包商得以延长承包期。按照PXY的话说,没有甚么改变,只是花了村里的不少钱。可是这样一出「村委会主任告村委会(或者说自己告自己)」的戏剧是如何演出成功的?我们只有进入戏的背后去揣摩。

二法和权力体系的实践解读

卡多佐对于法律做过精辟的论述,「法律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福利。未达到其目标的规则不可能永久性地证明其存在是合理的」(卡多佐,1997)。卡多佐认为法律收到历史、传统和哲学的多重作用,最终获得表现正义的力量。那么就栖村诉讼案例呈现出来的诸多问题,显见的是必须首先反省法律制度本身,不然法律目的、政治忠诚、程序完备和社区秩序都难以讨论。

(一)自治抑或控制

在现行《宪法》第111条和《村委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委会设定的法律地位,但是对于自治的性质没有规定,一些「纯粹」法条诠释者认为这是一个「村民自治」的执行机构,自治权在于村民,权力在于村民大会,「法律所保护的村民自治,实质上是保护以自然村为基础的村民集体行使自治权」(崔智友,2001)。这一解释无疑使以自治为名的村庄治理陷入了无法抽身的怪圈。一方面,村民在这里回归到一个原始的起点,即以自身的村民身份「参与」法律调整──即被法律调整。这里自然村显然是先于法律调整存在的,而村民的土地和其它权益也是先于自治而且不受自治权管辖?另一方面,村民自治达成的行政村不是一个自治单位,也就是说村民自治体是全体村民,村委会不能成为法人,这样自治法律正对的就是公民本身,这样的管辖权实际上是专属于宪法的,何来自治法。

农村社区实行自治,主要是基于二元社会造成的巨大反差和公社制度的衰落8。村民自治实际上是对于滞后于工业化群体的放权──一方面是国家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国家也发现了村庄社区的治理内聚力。实际上放权决定的作出是在经济领域实行联产承包数年后,这也显示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迟疑。但是,实际上工业化过程形成的城市价格体系主宰了国家经济命脉,这在后来二元结构的断裂化分化过程得到证明。可是,村庄依然没有得到完整的自治权,从中国的现实来说,自治实际上是弱势的村民和农村保持尊严免遭侵犯的宪政安排,绝非法律给予的一条约束。

就历史而言,中国自秦汉以后就没有封建历史和共和传统,只是外表有极大的相似性(韦伯,1997:47)9。因而,在中国历史中找是没有甚么结果的,即使可以翻检到民国不成功的例子,也是于事无补。对于传统社会,自治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社会的农民没有能力对政府的政策发生影响,「只得尽量躲避于政府的接触,而不是去改变政府的政策和行为」;二是传统国家的确没有能力和意向去直接管理农村中的行政事务。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享有不受外界干扰处理自己大部分内部事务的自由」(J.米格代尔,1974:39-41)。实际上,这好像就是公社制之后乡村状态的。

不幸的是,除了当年彭真同志对于自治制度有良好预期外10,我们没有对于自治有甚么好主意。很多人将自治的理论资源直接追溯至城邦时代(比如党国英,1999)11,其实美国的乡镇自治给我们最好的启示12。作为地方自治的一个典范,托克维尔认为「建立君主政体和创造共和政体的是人,而乡镇却似乎直接出于上帝之手」,「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教人民安享自由和学会让自由为他们服务」(托克维尔,1991:65-66)。这些被称为新英格兰「乡镇精神」的自治,实际上是一种宪法权力保护的地方自治。自治必然始于地方,因为几乎所有的需要由自治保障的权益均与地方体有关,土地权益、自治组织设置、对于习俗和传统的保护、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设定均要求设置不受国家权力随意侵犯的地方体。可以肯定,宪法将农村自治条款和民族、区域自治在同一条规定,实际上已经认同了农村地方自治的合宪性。但是,具体的法条应该将这一法理精神贯彻进去。中国的农村政治制度的设置,已经关系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一点,在政治上的认识应该是在二元结构下重构国家共和理念的问题。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分割和农村问题,需要在一个共和政治理念下,分享国家权力。古典政治时代的公民权利是不完整的──也就是没有实现人人平等──普遍权利,但是古典民主政治被视为现在民主政体的思想渊源的主要原因是,建立在阶级分化和社会等级基础上的政治参与早就了不少思想家引以为豪的「混合均衡政体」(mixedconstitution,balancedconstitution)。有学者认为,没有一切个人一律平等的概念,但是以单位参与政府和以个人参与政府应该有传承关系(天成,2003)。现代民主制政体发展了混合政体以阶级群体参政模式,将均衡、和谐、宽容、妥协和共治共有共享精神转为宪政来表达。但是在宪政处于「建设」状态而非约定状态的时候,甚么样的政治治理框架的建立才能导致农村政治朝着宪政的方向「启蒙」13?那就是地方自治。

(二)地方自治和立宪选择14

对于地方自治的研究,特别实在宪政意义上确立学术对话平台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在政体选择上,有人就宣称,美国政体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没有借鉴意义的,因为美国是一个没有甚么历史的国家(杨小凯,2001)15。这样的分析是有根据的,历史、现状、政治制度设立时的状态、民族性都给人以多种思维选择。不过政治制度的设置──我们的历史和现状又无法说出哈耶克意义上的「演进」之类的话──难道不可以通过详尽的分析来针砭时弊吗?显然这是过分悲观的想法。政治框架的建立,在所有的探究者当中,在未有付诸实践之前,都是可以怀疑的。汉米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开篇就说,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汉米尔顿,1982:3)16?麦迪逊也认为,人类不是面临一个较好的选择就是面临一个较差的选择,而不会是最好的选择(转引自奥斯特罗姆,1999:16)。所以政治框架的建立始终在一个怀疑和修正的状态下进行不失为好办法。

因此,我们需要在立宪层次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地方自治实际上就是遵循了共和原则,就农村和城市关系而言,农村应该建立一种与城市抗衡的共同体。自治体的建立才能为共和体制的建立创造基础。特别要提请关注的是,在联邦制制下的主权体现要么通过议会来实现,要么通过复合的共和制来体现。但是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自治关系就相当复杂,比如法国,官员在地方议会兼职就对政治体制影响很大(松歧村夫,1989:10)。就宪政而言,没有制衡群体的产生,永远也不会出现现代民主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2/3的人口在农村,而且相当弱势,不采取地方自治,恐怕这个群体始终会像马克思描述的一样,是「麻袋里的马铃薯」。只有地方自治造成的村民对于自治权力的天然维护,农村才可以改变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收到城市工业定价的盘剥,从而在法律体系上,集体被定义为地方体,使物权和地方概念结合,而不再是笼统而又易变的「集体」概念,并赋予其政治组织──可以是村委会──法人资格。作为生产数据的土地应该明确产权。

于是,我们需要建立的法理对话框架应该是,地方自治的村拥有地方治权,它和政府需要通过立宪选择层次的对话来调整关系。它建立的基础是,地方上的人民在土地和生产数据上有完整的产权,同时他们在地方上的政治组织组成将可以多样化。

(三)精英力量和村庄道德

对于自治制度建设的关心,不应只限定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角度去研究。在立宪层次,恰恰是这一关系是需要反思的,毛、邓和江都对于中央和地方关系做过论述,这显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以前经常被表述为「一放就乱,一统就死」。毛在谈到地方过死的时候就说过,尽管美国搞帝国主义的确不好,但是它的政治制度是可以研究的,看起来我们也要扩大一点地方权力(薄一波,1997:上卷488)。政府间关系(IGR)实际上完全是立宪选择的,在地方自治体建立之前,讨论中央和地方关系会面临两难选择──国家本位和地方本位各持一端。王绍光和胡鞍钢提出的中央和地方九原则17就被认为是讲普适性太多,讲特殊性太少(辛向阳,1999:376)。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地区权力结构分析(AnalysisofCommunityPowerStructure:ACPS)作为研究社区与政府权力来源和权力关系的重要工具。

村庄精英在运作这一次诉讼过程当中受到了村庄道德秩序的怀疑。但是这远非政治制度层次的共同信仰。PSM发起的诉讼导致村庄权力直接置于法律权威之下受到审查,这迫使一部分乡村自治关系中的私人领域暴露出来。不容否认的是,地方自治正义观是民间法的根基之一,至于国家法如何设定政治机构和职位并得到公民尊重,则是需要培育和沟通的事。尽管道德化政治被认为是中国政治的一个特征(陈佩华、赵文词和安戈,1998;Schwartz,B.1968,魏仪,2001)18,但是道德化政治并没有带给村庄两难选择,因为在地方自治机制没有建立以前,政党化和国家化话语维持这一模式达到基本稳定,只不过诉讼就将稳定背后的悖论揭示出来了。法定程序建立的村委会的权威在国家审视下失去了影响力,但是精英的作用却过分体现出来,维护甚么样的权力是道德的两难。道德化治理在村庄当中又分化为两个取向,一个方向导致对个人的权利和治理组织(村委会)权力配置的次序的思索,另一个方向导致对于国家赋予村庄权利还是村庄(地方)有权缔约授权的忧虑。

PSM的诉讼是短暂的,不过村庄又要在怀念传统道德观念和服膺现代国家权力之间观望。法律此时不再具有与村庄缔约的性质──这在地方自治实现之前是不会出现的,而更多的带有权力技术的性质。它程序完备(严密的程序使所有乡村所谓的「道理」湮没在法条释义当中)、言语周详(几乎造成村庄在其面前失语)、形式庄严(村庄权势显得尤其势单力薄),这一切使得村庄的自主性极其微小。当然,村庄精英的行动部分消解了国家技术的绝对垄断地位,不过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官僚权力技术特征,从而在道德上遭遇村庄百姓的质疑。

三进一步的讨论

在对于村庄治理的法律方面的研究,在现有可检索的文献当中,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借用国家──社会框架讨论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冲突和融合关系,这类研究在法学领域占有统治地位;第二种是在史学视野当中发掘中国传统法律和社会规则对于现代法律研究的理论资源价值;其三就是西方法学理论在中国的比附和适性探讨,以期求得学术视野上的开阔。当然,这些研究的经验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更值得反思。几乎同样的理由,对于中共法治的预期都是建立在现代化背景之下,法律在理论上不但是据此「说服别人,更重要的是说服自己」,因此更大的使命在于本土资源可以超越传统,而不是恢复中国的法律传统,进而建立与中国现代化相适应的法治(苏力:1995)19。这里面当然包含「海上修船」边漏边修的困境,不过找出传统资源作为法学的思想资源,就像找出旧木头来修还是换一块新木头来修一样,看是甚么质地的木头了。需要指出的是,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冲突,表面上看好像是传统社会资源和现代社会资源的冲突,但更是现代国家和法律侵入了民间领域,造成了道德观念的混乱。法治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但是法治现代化过程当中对于传统资源的破坏和导致的道德问题却是现代法律自身的问题。栖村的诉讼案在现代法律体系下的问题只有一条,就是法律为甚么在规定社区政治程序和支持救济时舍弃了村庄道德──一种信守职位承诺和坚持社区和谐共处的原则。如果村庄的政治组织不能管辖村庄可以自决的事务,那么法律的介入在形式上是合理的。不过这样的组织有甚么必要存在,法律又为甚么要予以确立20。

实质上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法律中心主义的视角认为,法治的建构几乎可以成为社会美德的全部内容,它的建构隐含着告诉人们它是支配社会秩序的唯一法则。于是,在法治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等级观念,也就是围绕确立法学中或者法律中可以产生聚焦作用的核心支点,围绕或者以其为出发点,构建法学或法律的等级推论层次。在等级当中的「中心主义」式的法律文本含义具有唯一性的观念,导致了「二元对立」的法律推论与政治议论的分野观念,从而又推论出「二者何为优先」的争端(刘星,2001)21。但是恰恰是这些中心主义的思想倾向导致了法律在面对政治力量时的束手无策,《村委会组织法》被大量的实施办法和村一级的村规民约纠缠,只是朝着规制的道路越走越远,几乎见不到导向自决自治的影子。哈耶克尖锐的指出,「西方国家在力图保护个人自由且使之免遭政府侵犯的过程中所诉诸的各种制度,当被移植到这样的传统未占支配地位的国度的时候,则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只有权力当局,包括之人民多数的权力当局,在行驶强制性权力的方面受社会共同体所信奉的一般原则的限值的时候,这样一种系统才有可能得到实现并得以维续」(哈耶克,2000:86)。法律中心主义似乎忘记了,社会秩序的产生不是法律的结果,而是其产生的原因。如果就当前的宪政问题考虑,占9亿人口的农村拥有的社会秩序和道德理想应该成为宪法观念的来源。因为「宪法创造了一种工具,以确保法律和秩序,且为提供其它服务创制了一系列机构,但是它本身却不界定任何法律或何为正义」(哈耶克,2000:212)。所以自治权力的确定应该成为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意。

不少学者在乡镇直选试点后感到要进行地方自治22,不过不少人表示反对,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自治是分裂的前兆23。但是,现在的形势和痛苦的农村一再表达了对于自由权力和地方自治的渴望。2003年的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政权组织和下层百姓共同表达了对于农村发展的高度关注,显然可以成为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见」24,进而构成立法的基础。不过针对现在的乡镇自治的呼吁,似乎可以作为村一级地方自治的后续进行讨论。在现有的政治框架内,给予非政权领域的行政村──当然在自治当中也可以考虑自然村,甚至是新的地域组合──以地方自治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变化是有限的,但是如果立刻走到乡镇这一步,那么,地方自治的协商机制如何建立、何以可能?所以,建立村一级的地方自治应该是立宪选择的首要任务和现实途径25。

栖村的诉讼导致了一场法律介入调节而引发法律自身的悖论的讨论。虽然诉讼案件在众多的司法案例当中并不显眼,但是它却揭示了人民在立宪选择上的矛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甚么不尽美好?因为自由权利的建构并不存在,农村和农民性质是乡土的,但是权利是整个共和国的。地方自治似乎可以恢复农民政治的乡土性,但是私有财产权、土地权、妥协精神、关爱精神充斥的乡土性一定可以蕴育整个共和国的自由观念和民主美德。

锲入法范文篇4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木构架支撑建筑体系,造就了建筑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进而形成了以庭院为核心的建筑空间原型.这种几近标准而又灵活多变的空间原型,通过围合、拼接、排列、组合等形成了多样化的空间形态.纵观我国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实质上是近乎相同的建筑类型和千变万化的庭院空间的统一体,是庭院空间形态和序列组织的不同演绎.

2我国传统庭院空间类型

传统庭院的空间形态是基于各朝代社会系统对庭院功能的需求,以及当时社会生产力所制约的建筑技术体系所提供的庭院要素下构成的.因此传统庭院从基本功能和结构上可概括为居住型、园林型、寺庙型和宫殿型四种空间类型.

2.1生活空间———居住型庭院

居住型庭院是传统庭院类型中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种.它是适应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及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家庭形态和生活方式的综合产物,它表面上是一种居住建筑形式,实质上体现的是传统的居住文化.它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实用性的基础上,又反映了封建社会家长制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传统的人文主义对外封闭,对内交融理念.如图1传统居住型庭院的一角,在空间内向型极强的基础上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2游赏空间———园林型庭院

园林型庭院是将“物我一体”的自然观表现的最为精致的庭院空间类型.这种类型的庭院用人工要素来构筑自然形态,力求“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空间意境.苏州留园中一角,人工开水造石的效果宛如地处山林中.同时园林型庭院还在庭院构成要素中揉和了诗情画意,从而使庭院的空间美感从视觉层面抬升至心灵感知层面.此外园林型庭院还在空间中融入时间的观念,将空间维度提升至四维,使人们对这种空间层次的感知体现在游览的时间进程中,极力营造“步移景异,一步一景”的空间效果.因此这种类型的庭院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2.3精神空间———寺庙型庭院

寺庙型庭院是由佛寺、道观等宗教性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类型.这种类型的庭院是宗教借以描绘理想天国的信仰空间,同时也是善男信女们进出寺庙礼香拜佛的集散空间.随着宗教的中国化以及“舍宅为寺”的世俗化,庭院空间的功能也逐渐多样化,空间的公共性和自由度也随之增大.寺庙作为人们寄托信仰的精神场所,既可以深处名山胜地也可坐落于城中闹市;既可以是宫殿型的大型寺院也可以是民居型的小型庙宇.在娱乐设施缺乏的封建社会,这种类型的庭院已作为一种城市的公共娱乐空间而广泛存在着.如图3河南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古刹,在历朝发展的过程中已不仅是礼香拜佛的场所,也兼具观赏和游览的功能.

2.4神化空间———宫殿型庭院

宫殿型庭院是传统庭院类型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庭院类型.这种类型的庭院主要存在于具有隆重纪念性和政治性的建筑组群中.庭院的规模和构成往往超过它的实用功能,且空间层次单一化,着重强化皇权至上的权威气势,突出君权神授,强调神的人间化,实现人物崇拜的作用.故宫太和殿前庭院,空间规模庄重、宏大,且没有多余的景观要素,这种强烈空旷度和严密的围合感进一步强化了皇权神授的威慑力,同时也为皇家举行大型礼仪活动提供了场所,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统治者的安全.

3传统庭院空间设计语汇

传统庭院的空间形态往往不局限于一种单一的空间类型,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构思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空间类型进行交叉组合,形成多样化的庭院空间.

3.1界面围合

庭院是一个虚空围绕的空间形态.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是庭院空间设计最传统最基本的设计构思.由界面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是一种复合的中介空间.这里的复合中介即指庭院作为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公共与私密的亦此亦彼的空间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中.庭院的围合不外乎于两种形态:封闭性围合和半封闭性围合.封闭性围合,即指庭院四周全为建筑物或其它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这种庭院空间封闭性较强,由于地域、气候、民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围合起来的庭院空间形式也丰富多样.如北京四合院、晋陕窄院、徽州的四水归堂等.这种围合起来的庭院空间中心为开敞空间,是整个宅院空间的中心,整体布局的枢纽.它引导人们的日常起居活动聚焦于此,同时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空间形式契合了传统内向型的心理结构.半封闭性围合,即由建筑和回廊或者墙垣共同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这种围合起来的庭院空间开敞、活泼、具有流动感,如三合院、二合院等.半封闭性围合的空间为定向性开敞空间,空间具有极强的方向性.空间像流水般通过回廊或墙垣上的洞口从一个空间流入另一个空间中,使庭院中观赏者的视觉有了延伸和超越的可能.

3.2模数控制

传统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为出发点,即以“千尺”为尺度来统领整体的气势,在局部空间中以“百尺”为尺度来形成空间的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如北京紫禁城建筑群的外部庭院空间就以百尺为形的原则划分庭院空间院落;圆明园多个景区园中园的间距(约320m)符合千尺的模数.而小型庭院如普通街坊式庭院住宅而言,庭院的模数是在百尺为形的基础上划分出一系列网格并以丈(1丈为10尺,约2.5~3.5m)来度量.另外,庭院的模数也与建筑的等级模数相对应,而传统建筑有自身特有的一套模数系统:以斗拱为基本模数,以开间为单位的框架模数系统.因此庭院的规模大小往往与建筑的开间相呼应而呈现出一种模数化的网格.

3.3同步设计

同步设计即指庭院的空间组织伴随着建筑的空间序列同步展开.传统建筑群即以庭院为基本单元通过一定的秩序组合而成,这种秩序分为静态的秩序和动态的秩序.静态的秩序指按照一定规律进行严谨的排列组合,强调南北中轴线,规则整齐,对称均衡.通常沿着一条纵深的轴线,院与院间做行列式的排列,院与院间纵横联系形成一个交叉道路网.在一些等级较高及具有纪念性的礼制建筑中,通常采用十字对称的布局方式,将主体建筑置于中央,次要建筑放在纵横交叉线的两端;而在一些住宅府邸中,通常将主体建筑放在后面,整体布局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华夏意匠》中所阐述的建筑群的组织和发展按照图中所示方向和色调的强弱为扩展次序,建筑群由此形成.动态的秩序指散乱的无规律的排列组合,如江南园林的自由式布局.这种自由式布局并不等于没有组织的布局,而是在自由中存在着一种以“院”为单位的组织秩序.但是这种院的秩序不再是规则整体的封闭空间,而是自由灵活的景色封闭的空间.通过在庭院中置景、组景、借景来弥补封闭空间的缺陷,以达到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空间趣味.庭院与建筑的同步设计能够更好的将庭院空间和建筑空间融为一体,与传统“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不谋而合.如图6留园的平面看似建筑和景观无规律的排列组合,实质是独具匠心的设计成果:先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狭小、曲折的前导空间进入主景,使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以廊道作为全园的联系脉络,营造曲折萦回之感,同时各个景区隔而不塞,景观层次丰富.

3.4抽空锲入

我国传统建筑注重对外封闭对内交融,如果把一个院落单元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庭院就相当于在整体中抽空一块局部空间,然后锲入一些景观要素,如花草树木、山石水榭等.抽空的这部分空间既满足了整体建筑空间所需要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上的要求,又打破了建筑空间的单调和乏味,并为居住者提供了休憩、娱乐和进行露天家务活动的场所;锲入的这些自然生态因素融入周围空间中,不仅改善了小气候,而且形成室内外、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和谐过渡,同时也为建筑的使用者提供审美、愉悦的功能.如徽州的传统民居建筑多为穿斗式木构架,周边高墙环绕,为防盗外墙上少开或不开窗,居住所需要的日照、采光、通风都通过中心的天井庭院解决.这部分天井空间就恰似在住宅整个体块中抽空出的一个长条形空间,这部分空间除满足建筑基本功能之外,还起到过渡室内外空间,联系各个功能空间的作用.同时,在天井空间中锲入一些景观要素如花草树木,就在庭院融入了生态要素,同时也活跃了建筑空间.

4结语

锲入法范文篇5

【摘要】一个好的班级体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班主任应是这沃土的开垦者。素质教育在班主任辛勤耕耘中落实。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养成教育中闪光。回顾自己的教育实践,汇聚点滴小事,深深感到,要实现以上目标,班级的凝聚力是保障。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学生;素质

学校是养成健全人格,培养人才的场所。班级是促进其奋发努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高尚品德的主阵地!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应该深谙教育,教学规律,深谙学生生理、心理规律,掌握教育、教学艺术。肩担祖国重担,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个好的班级体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班主任应是这沃土的开垦者。素质教育在班主任辛勤耕耘中落实。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养成教育中闪光。回顾自己的教育实践,汇聚点滴小事,深深感到,要实现以上目标,班级的凝聚力是保障。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呢?

1把握锲机,抓爱国主义教育,班级凝聚力

在活动中形成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指导着一个人的行为,因此教育应以育人为先,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一个人若品行不好,其聪明才智只能成为他干坏事的帮凶,有道是“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当然,思想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如说理教育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水平。也可以实际锻炼,组织学生按德育要求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形成优良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陶冶教育、榜样示范、指导自我教育等。

首先,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陶冶教育,通过创设或利用教育的情况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从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同时又结合我校良好的地理环境,王羲之故居,秋瑾故居,故居,鲁迅故居等一些爱国主义基地的参观,以他们的英雄事迹,模范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认识国旗、国徽、充分认识到爱国的重要性。又通过,升旗仪式上的全员达标活动提高学生爱国的认识,并以此作为锲机推动学生逐步树立为国学习的远大志向。我还注意到把爱国同热爱人民解放军,热爱共产党领袖,热爱人民结合起来。通过少年军校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借全市中小学生军校大检阅锲机,激发了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毅力,激发了学生为国而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的决心。为把思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我又组织同学周期性地帮助、慰问退役老军人洪辉老人,把拥军优属作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内容。

2学习典范,共献一片爱心,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闪光

鲁迅故居、故居等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学生学习典范的良好去处。每次利用节假日雏鹰假日小队对教育基地进行定期考察或义务劳动,如重温总理遗志,牢记其对少年的期望,学习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精神和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豪情。从小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教育。以此,我们经常到一些劳动路、胜利路等一些活动场所做些公益劳动,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在“为贫穷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中我们正是在模范事迹指导下,捐衣捐物二百七十多件。我班的黄斌用自己的零钱一分一分积攒起来共计800元,从银行取出捐给希望工程,还邀请父母亲自去新昌探望,使一位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并作了报道。小兰花节目还特别对他的事迹进行采访,通过学习典范,献一片爱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认识,班级凝聚力也在活动中闪光。

3互相帮助,形成温暖的班集体,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升华

优良的班风是班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的风气和作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观点、意志情感、言论和精神的一种共同倾向和表现。优良的班风被保持下来就是传统,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习惯。班主任要培养优良的班风,首先要使学生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产生自觉行动。由于学生长期在班级中受感染和熏陶,他的性格,爱好等方面和发展也带有班级的特点。因此我从“爱”字入手,严格要求相结合升华班级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团结友爱是集体的基调,珍惜爱,学会爱别人是集体建设的重要条件。为此我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团结互助、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互帮互助,健康成长,让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纯真之心,让每一位进入我班中的学生以真情感化,就如甘露滋润心田。从而推进学习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我班成立了“大家关心你”的小组,对生病或住院的学生补课、指导等。使生病学生感到“被爱”的幸福,使一般学生感受到“爱别人”带来的成功、快乐,还对差生进行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各方面较好的学生带动差生。在集体中养成不轻视或歧视任何有缺陷的同学,彼此都能做到互敬互爱,让差生们感到集体温暖,使他们不断进取。

4情入景,促使各类学生都有进步,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巩固

俗话说得好“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一个人失去了自信,连最起码的自信心都没有,他根本就办不成任何事情。为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差生的自信心,是作为班主任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优生自不必说,但差生多一个就多一份沉重的负担。这一点,老师们都深有体会。而不同的差生要不同地对待。

4.1属于智力有问题的。比如一个性格内向,智力虽算不上弱智,但智力的发展比起别的同学滞后了许多,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

4.2属于不用心的。这类学生脑子聪明,可调皮劲儿令人喳舌,他们的父母亲只会在老师面前诉苦,甚至流泪。怎么办?“软硬”两手抓。“硬”的,陪着他们把作业补起,哪怕需要自己掏钱与学生一起啃面包。“软”的,就是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时甚至会舍命陪君子,陪他们打球、下棋等,在活动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拢络”他们的心,与他们真正成为朋友。到时,老师说的话自会比家长灵,在交往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4.3因病影响成绩的。冯成良从小就是哮喘病,发作时就是好几天,我就组织同学给他补课并安慰他要安心养病,捎去同学老师们的问候,让他不影响情绪,不影响成绩。作为老师,再忙,也不该忘了病中的孩子。

4.4缺乏自信心影响成绩的。这类学生都较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导致产生缺乏自信心的消极心理状态。此时老师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注意与社会、家庭配合,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5迷恋游戏机、网吧的。这类学生大多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他们的管教,导致他们无所事事,只能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来填补心灵的空虚。一旦迷恋上就很难再出来。作为班主任不能硬“堵”,只能用“疏”的方法慢慢引导。

4.6成绩本来好的,就要争取更上一层楼,作为老师不能偏爱,应严格要求,热情指导。

5激发兴趣,人人争当班级小主人,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强化

锲入法范文篇6

3月2日,进入车间,在分配到班组见习前,车间就开展了安全教育、焊装基础知识、质量成本知识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讲解,并对我们接下来的生产见习做了名曲指示,针对我们每个人的不同专业来实习各自相关的岗位。在每一堂见面会上,积极思考,认真作好课堂笔记。通过培训,对车间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见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见习计划中,车间还安排了同H主任学习处理车间应急情况的紧急预案。尽管见面会为时很短暂,但它却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会议结束后我被分到了焊装线上,下会后焊装线组长XXX给我详细的讲解了总焊线的生产节拍和一些产品知识。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我和师傅们相处的很融洽,虽然师傅们的文化并不是很高,但生产线生的知识很丰富,我除了积极按照车间安排做好本质工作,平时在休息时我还会积极向师傅了解产品型号区分在哪里等相关知识,师傅们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向我解说。回家后我还会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些车身焊接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及时补充自己的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

二、以见习岗位为载体,认真学习焊装车间的设备隐患

按照工段的安排,我在总焊线的06工位见习。其主要负责生产线运行的按钮控制,见习过程中认真听从师傅安排,主动掌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通过本岗位的按钮按下的规律来掌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和设备运行状况,积极思考有生产线自身存在的问题可能给产品质量带来的问题。在这一个月中除了本职工作我还积极帮助其他师傅,并掌握了很多岗位的生产过程以及要点,先后学会了安装各种型号的前围、后围、侧围、分型号取料,以及生产线上的紧急事故处理如:由上一工作流程未完成下一工作难以启动,怎样找到问题所在并以解决等诸多小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总焊线的一个月生产实习我不仅基本掌握了生产流程,而且发现了很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以。发现如下:

1、焊钳开关经常损坏

原因及后果: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优化采购(现用开关质量单薄)、工人师傅操作不正确。

2、左侧前FE气缸行程开关与焊钳干涉

原因及后果:FE气缸上的行程开关经常被焊钳撞坏,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将形成开关位置改为里侧,这样就可以避免干涉现象。下图为右侧围FE气缸的形成开关位置,这样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干涉现象

3、焊钳两根副线电缆发生干涉

原因及后果: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1)延长副线电缆(2)加厚干涉部位的表皮。

在见习期间,尽管大部分时间呆在工作岗位按按钮,但组长会抽空带我到生产线各重点设备去深入了解,自己也会抽出休息时间主动向工人师傅了解一些设备使用是存在的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一个全面了解学习机会。

三、以设备检查为跳板深究设备因素给质量带来的问题

在生产见习过程中曾多次在的带领和细心指导下共同检查设备,在检查过程中经XXX的知道我做到了独立检查设备存在的简单的隐患如:定位部件的松紧、夹紧部件的松动、控制系统漏气无效等现象、外观清洁等存在的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经设备检查的学习,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加大TPM的开展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设备上存在点油污对产品质量都会引起各种质量问题。通过设备检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让自己能不局限在一个班组去看问题。公务员之家:

锲入法范文篇7

3月2日,进入车间,在分配到班组见习前,车间就开展了安全教育、焊装基础知识、质量成本知识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讲解,并对我们接下来的生产见习做了名曲指示,针对我们每个人的不同专业来实习各自相关的岗位。在每一堂见面会上,积极思考,认真作好课堂笔记。通过培训,对车间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见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见习计划中,车间还安排了同H主任学习处理车间应急情况的紧急预案。尽管见面会为时很短暂,但它却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会议结束后我被分到了焊装线上,下会后焊装线组长给我详细的讲解了总焊线的生产节拍和一些产品知识。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我和师傅们相处的很融洽,虽然师傅们的文化并不是很高,但生产线生的知识很丰富,我除了积极按照车间安排做好本质工作,平时在休息时我还会积极向师傅了解产品型号区分在哪里等相关知识,师傅们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向我解说。回家后我还会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些车身焊接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及时补充自己的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

二、以见习岗位为载体,认真学习焊装车间的设备隐患

按照工段的安排,我在总焊线的06工位见习。其主要负责生产线运行的按钮控制,见习过程中认真听从师傅安排,主动掌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通过本岗位的按钮按下的规律来掌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和设备运行状况,积极思考有生产线自身存在的问题可能给产品质量带来的问题。在这一个月中除了本职工作我还积极帮助其他师傅,并掌握了很多岗位的生产过程以及要点,先后学会了安装各种型号的前围、后围、侧围、分型号取料,以及生产线上的紧急事故处理如:由上一工作流程未完成下一工作难以启动,怎样找到问题所在并以解决等诸多小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总焊线的一个月生产实习我不仅基本掌握了生产流程,而且发现了很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以。发现如下:

1、焊钳开关经常损坏

原因及后果: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优化采购(现用开关质量单薄)、工人师傅操作不正确。

2、左侧前FE气缸行程开关与焊钳干涉

原因及后果:FE气缸上的行程开关经常被焊钳撞坏,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将形成开关位置改为里侧,这样就可以避免干涉现象。下图为右侧围FE气缸的形成开关位置,这样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干涉现象

3、焊钳两根副线电缆发生干涉

原因及后果: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1)延长副线电缆(2)加厚干涉部位的表皮

在见习期间,尽管大部分时间呆在工作岗位按按钮,但组长会抽空带我到生产线各重点设备去深入了解,自己也会抽出休息时间主动向工人师傅了解一些设备使用是存在的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一个全面了解学习机会。

三、以设备检查为跳板深究设备因素给质量带来的问题

在生产见习过程中曾多次在的带领和细心指导下共同检查设备,在检查过程中经的知道我做到了独立检查设备存在的简单的隐患如:定位部件的松紧、夹紧部件的松动、控制系统漏气无效等现象、外观清洁等存在的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经设备检查的学习,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加大TPM的开展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设备上存在点油污对产品质量都会引起各种质量问题。通过设备检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让自己能不局限在一个班组去看问题。

四、以车间见习为锲机,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锲入法范文篇8

3月2日,进入车间,在分配到班组见习前,车间就开展了安全教育、焊装基础知识、质量成本知识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讲解,并对我们接下来的生产见习做了名曲指示,针对我们每个人的不同专业来实习各自相关的岗位。在每一堂见面会上,积极思考,认真作好课堂笔记。通过培训,对车间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见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见习计划中,车间还安排了同H主任学习处理车间应急情况的紧急预案。尽管见面会为时很短暂,但它却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会议结束后我被分到了焊装线上,下会后焊装线组长XXX给我详细的讲解了总焊线的生产节拍和一些产品知识。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我和师傅们相处的很融洽,虽然师傅们的文化并不是很高,但生产线生的知识很丰富,我除了积极按照车间安排做好本质工作,平时在休息时我还会积极向师傅了解产品型号区分在哪里等相关知识,师傅们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向我解说。回家后我还会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些车身焊接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及时补充自己的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

二、以见习岗位为载体,认真学习焊装车间的设备隐患

按照工段的安排,我在总焊线的06工位见习。其主要负责生产线运行的按钮控制,见习过程中认真听从师傅安排,主动掌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通过本岗位的按钮按下的规律来掌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和设备运行状况,积极思考有生产线自身存在的问题可能给产品质量带来的问题。在这一个月中除了本职工作我还积极帮助其他师傅,并掌握了很多岗位的生产过程以及要点,先后学会了安装各种型号的前围、后围、侧围、分型号取料,以及生产线上的紧急事故处理如:由上一工作流程未完成下一工作难以启动,怎样找到问题所在并以解决等诸多小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总焊线的一个月生产实习我不仅基本掌握了生产流程,而且发现了很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以。发现如下:

1、焊钳开关经常损坏

原因及后果: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优化采购(现用开关质量单薄)、工人师傅操作不正确。

2、左侧前FE气缸行程开关与焊钳干涉

原因及后果:FE气缸上的行程开关经常被焊钳撞坏,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将形成开关位置改为里侧,这样就可以避免干涉现象。下图为右侧围FE气缸的形成开关位置,这样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干涉现象

3、焊钳两根副线电缆发生干涉

原因及后果:影响生产进度、资源浪费。

解决建议:(1)延长副线电缆(2)加厚干涉部位的表皮。

在见习期间,尽管大部分时间呆在工作岗位按按钮,但组长会抽空带我到生产线各重点设备去深入了解,自己也会抽出休息时间主动向工人师傅了解一些设备使用是存在的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一个全面了解学习机会。公务员之家:

三、以设备检查为跳板深究设备因素给质量带来的问题

在生产见习过程中曾多次在XXX的带领和细心指导下共同检查设备,在检查过程中经XXX的知道我做到了独立检查设备存在的简单的隐患如:定位部件的松紧、夹紧部件的松动、控制系统漏气无效等现象、外观清洁等存在的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经设备检查的学习,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加大TPM的开展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设备上存在点油污对产品质量都会引起各种质量问题。通过设备检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让自己能不局限在一个班组去看问题。

锲入法范文篇9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创新工作方法,活跃城乡文化

社区妇联立足“体育娱乐型”文化特色社区实际,紧紧围绕当前文化宣传主题,积极丰富社区妇女精神文化需求。原创:社区自今年月以来,先后举办了“新春大型文艺演出暨新春灯谜会”、“民舞踩街”、“健康伴我行”联谊会、“三八巾帼书画展”“三八巾帼志愿者服务日”、与辉埠镇、富山纺织有限公司的文化联姻结对演出、“六一节小公民道德实践”等。

(二)实施“家庭文明细胞工程”,构建和谐社区

今年是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年,为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进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根据常文明号文件精神,月日渡口社区向本社区居民发出倡议,居民家庭可以以户主自荐或社区组织推荐的形式申报“五好文明家庭”,由社区居委会进行初评公示后,报天马镇审批,截止月日,本社区已初评出“五好文明家庭”户,占社区总户数的以上。在评比当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如家住渡口小区幢的单太成夫妇,两人为农村购房落户,其职业为管道疏通,但他们为邻里也办了不少实事,经常利用自己所长,义务为邻居疏通管道;姜法四老师也是“五好文明家庭”的典型代表,他家庭和睦,子女事业有成,还时常帮助社区加强青少年教育,义务为社区出黑板报、宣传窗余期等。

与此同时,在加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力度的基础上,社区妇联又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家庭读书活动”、“家庭环保活动”“家庭敬老活动”以及于月日社区举办了“家庭禁毒禁赌活动”,共计有余户家庭参与了活动。

(三)以“万名农民素质培训”为锲机,进一步做好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工作

为打响常山县家政服务品牌,渡口社区妇联十分重视家政服务员培训与输出工作,社区现有下岗失业妇女人,其中经社区推荐外出打工的有人,其余的均因年纪偏大、无特长而呆于家中。在天马镇妇联的组织下,渡口社区一共组织了名社区妇女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今年有名妇女即将拿到由劳动局颁发的家政服务员证书,有人已常年从事县内家政服务工作,有名经社区妇联推荐已在上海、杭州等地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由郑瑛姐妹开办的县一通家政、原下岗女工顾安萍开办的杉杉西服专卖店、由妇女代表蔡文君兴办的小天鹅幼儿园都吸收了多名下岗失业人员。

同时社区妇联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发展或建立面向下岗女工的社区再就业服务机构,努力形成信息传递、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指导、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下岗女工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与帮助,切实维护在社区服务领域就业的下岗女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她们的思想和生活,关注她们在劳动保护、生育保险、报酬平等等方面的情况,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今年社区已培训缝纫服装、电脑操作、保安、家政服务人员名。

(四)依托妇女维权网络,开展信访工作渠道

社区妇联于某年月就开办了“解你心心结”反家庭暴力救助中心,专门开通了妇女维权热线:,设立了咨询服务窗口,由该社区妇联副主席专门负责接待,集中为社区妇女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今年月,社区法律援助中心揭牌成立,为社区妇女维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截止月底,社区妇联共接到妇女投诉起,均予以答复或解决,无一起上访事件。

(五)特色性工作

⒈计生政策更显人性化。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网络和社区组织网络的作用,及时掌握社区外来、外出人员流动情况,社区妇联于今年初就专门成立了“爱心使者”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队,并在社区内设立了“悄悄话谈心室”等特色栏目,邀请有关医疗专家不定期的上门随访,生殖健康检查,受到育龄妇女的欢迎。

⒉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等载体,开办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截止月底,共举办各类讲座期,听众达余人。同时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周年,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爱人民,社区妇联也于今年月初就着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由社区老党员、老革命组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小组”和天马二小的师生开展了“勿忘国耻、开创未来”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并规定每月的日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日;为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原创:社区妇联关注未成年人的上网活动,倡导绿色网络;关注社区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情况,对符合国家低保政策的,将其列为低保对象,在社区设立“爱心基金会”,对部分未列入低保的贫困子女进行救济。

二、下半年打算

(一)大力加强妇女儿童阵地建设,为社区妇女和家庭提供教育、活动和展示平台。社区妇联将整合各种资源,开设如青少年思想教育、“让家长了解孩子”专题教育咨询会、“大手牵小手”爱心捐助活动、小公民道德实践、家庭教育宣传周等,搭建好社会教育平台。同时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弘扬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社区妇女、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寓教于乐,展示所长,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依法维权,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社区妇联将健全维权制度,强化服务,利用妇联资源为受暴妇女提供人性化服务管理,充分实现妇联与民政、司法资源共享,积极探索救助和维权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整合辖区资源优势,形成反家庭暴力长效工作机制。

锲入法范文篇10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创新工作方法,活跃城乡文化

社区妇联立足“体育娱乐型”文化特色社区实际,紧紧围绕当前文化宣传主题,积极丰富社区妇女精神文化需求。社区自今年月以来,先后举办了“新春大型文艺演出暨新春灯谜会”、“民舞踩街”、“健康伴我行”联谊会、“三八巾帼书画展”“三八巾帼志愿者服务日”、与辉埠镇、富山纺织有限公司的文化联姻结对演出、“六一节小公民道德实践”等。

(二)实施“家庭文明细胞工程”,构建和谐社区

年是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年,为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进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根据常本稿件属于文明[]号文件精神,月日渡口社区向本社区居民发出倡议,居民家庭可以以户主自荐或社区组织推荐的形式申报“五好文明家庭”,由社区居委会进行初评公示后,报天马镇审批,截止月日,本社区已初评出“五好文明家庭”户,占社区总户数的%以上。在评比当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如家住渡口小区幢的单太成夫妇,两人为农村购房落户,其职业为管道疏通,但他们为邻里也办了不少实事,经常利用自己所长,义务为邻居疏通管道;姜法四老师也是“五好文明家庭”的典型代表,他家庭和睦,子女事业有成,还时常帮助社区加强青少年教育,义务为社区出黑板报、宣传窗余期等。

与此同时,在加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力度的基础上,社区妇联又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家庭读书活动”、“家庭环保活动”“家庭敬老活动”以及于月日社区举办了“家庭禁毒禁赌活动”,共计有余户家庭参与了活动。

(三)以“万名农民素质培训”为锲机,进一步做好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工作

为打响常山县家政服务品牌,渡口社区妇联十分重视家政服务员培训与输出工作,社区现有下岗失业妇女人,其中经社区推荐外出打工的有人,其余的均因年纪偏大、无特长而呆于家中。在天马镇妇联的组织下,渡口社区一共组织了名社区妇女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今年有名妇女即将拿到由劳动局颁发的家政服务员证书,有人已常年从事县内家政服务工作,有名经社区妇联推荐已在某省、杭州等地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由郑瑛姐妹开办的县一通家政、原下岗女工顾安萍开办的杉杉西服专卖店、由妇女代表蔡文君兴办的小天鹅幼儿园都吸收了多名下岗失业人员。

同时社区妇联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发展或建立面向下岗女工的社区再就业服务机构,努力形成信息传递、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指导、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下岗女工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与帮助,切实维护在社区服务领域就业的下岗女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她们的思想和生活,关注她们在劳动保护、生育保险、报酬平等等方面的情况,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今年社区已培训缝纫服装、电脑操作、保安、家政服务人员名。

(四)依托妇女维权网络,开展*工作渠道

社区妇联于年月就开办了“解你心心结”反家庭暴力救助中心,专门开通了妇女维权热线:,设立了咨询服务窗口,由该社区妇联副主席专门负责接待,集中为社区妇女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年月,社区法律援助中心揭牌成立,为社区妇女维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截止月底,社区妇联共接到妇女投诉起,均予以答复或解决,无一起*事件。

(五)特色性工作

、计生政策更显人性化。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网络和社区组织网络的作用,及时掌握社区外来、外出人员流动情况,社区妇联于年初就专门成立了“爱心使者”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队,并在社区内设立了“悄悄话谈心室”等特色栏目,邀请有关医疗专家不定期的上门随访,生殖健康检查,受到育龄妇女的欢迎。

、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等载体,开办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截止月底,共举办各类讲座期,听众达余人。同时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周年,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爱人民,社区妇联也于年月初就着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由社区老党员、老革命组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小组”和天马二小的师生开展了“勿忘国耻、开创未来”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并规定每月的日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日;为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妇联关注未成年人的上网活动,倡导绿色网络;关注社区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情况,对符合国家低保政策的,将其列为低保对象,在社区设立“爱心基金会”,对部分未列入低保的贫困子女进行救济。

二、下半年打算

(一)大力加强妇女儿童阵地建设,为社区妇女和家庭提供教育、活动和展示平台。社区妇联将整合各种资源,开设如青少年思想教育、“让家长了解孩子”专题教育咨询会、“大手牵小手”爱心捐助活动、小公民道德实践、家庭教育宣传周等,搭建好社会教育平台。同时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弘扬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社区妇女、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寓教于乐,展示所长,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依法维权,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社区妇联将健全维权制度,强化服务,利用妇联资源为受暴妇女提供人性化服务管理,充分实现妇联与民政、司法资源共享,积极探索救助和维权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整合辖区资源优势,形成反家庭暴力长效工作机制。

(三)活跃社区文化。妇联将继续扩大“体育娱乐型”特色社区的影响范围,打响社区文化品牌,提升社区文化档次,计划于年月举办第三届社区趣味运动会,打造“一刻钟读书圈”、“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场文化广场文艺演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