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规划设计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03 18:10:33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1

对于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分析说明。我国西部某城市的道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采用了景区分界方法。即将整个规划设计工程分为四大景区。每一景区的规划设计情况如下:第一景区为路侧绿地。之所以将其划分为第一景区,主要是因为该条道路与机场和高速公路相衔接。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首选方案为图案式园林规划设计法。图案式园林规划设计不仅具有整齐、严肃的观赏效果,而且在植物方阵的排列上会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大方的感觉。除此之外,由于该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出城市风貌。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为:将路侧绿地的植物分成4个层次,分别为落叶乔木层、常绿乔木层、常绿灌木层以及色叶灌木层。在以上4个层次中,落叶乔木层和常绿乔木层以及常绿灌木层充当背景,色叶灌木层为主体。这样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不仅保证了所选植物的多样性,而且做到了群落的稳定性。最主要的是,以上四种植物均具有良好的观赏特性,而且在具体的布置过程中采用了列植的方法,充分渲染出整个道路庄重而不失灵动的气氛。第二景区为另一路段的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园林本身的观赏性,而且要结合路段所处位置的特点做到统筹安排、整体规划,需要照顾到路段附近居民休息、娱乐的需求。

二、第二景区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案为规则式植物配置

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路侧游园的元素。该路段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层次分别是:高大乔木层、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以及色叶灌木层。第三景区为生态长廊路侧绿地。该路段园林植物的配置主要为生态群落。要求园林规划设计既体现出自然景观自然性,又不失生态长廊的整洁感。需要注意的是,该路段的设计重点是交叉路口。因此,整体的园林规划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这样不仅能够展现出整个园林的特点,而且能够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群落。具体的设计方案为:道路最外层为新疆杨,并且贯穿整个第三景区。与此同时,在新疆杨前面,种植一些常绿植物、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通过以上几种植物的精心搭配,从而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第四景区为文化游园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城市文化。具体的设计方案为:将日晷、迎宾马车以及迎宾方阵作为整个园林规划设计的主线,以上元素都是该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整个第四景区的园林规划主要为乔木,同时根据多样化的园林规划特点进行综合的植物配置。这样不仅做到了群落景观的丰富,而且保留了整个群落的原始性。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石雕、日晷、驿站等装饰品的设计,才使得整个园林规划更加生动。

三、结语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 方法 规划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ontribution, looking back our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and the insufficiency,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model a Chinese landscape their dialectical comprehensive thinking and method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for the traditional expertise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Believe in out of the conservative the fetters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closed and master the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ll surpass to personal performance and split type thinking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called western industrial age landscape design and create splendid future.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

读一读《园冶》,你会发现:我们祖先造园时,不是先拿来一张平面图,而是先去实地踏勘,叫做“相地”。第二步仍不是在平面上做文章,而是在现实空间中发挥想象:何处可高?何处可低?何处可凭?何处可借?宜亭则亭,宜榭则榭,叫做“立基”。第三步还不是回家画平面图,而是在现场走来走去,观察着,思量着,如何步移景异,如何互为因借,如何起承转合,如何组织旷奥变化。厅堂、掇山、铺地、栽花、种树、题词、作赋等事项则贯穿其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思量到最后,才回家画一个平面图,称之为“地图”,计成还说:“式地图者鲜矣”。由此可见,古人始终是在一个三度空间中,以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筹谋策划一个园林,他决不会为了平面的构图而牺牲游人的舒适,他所构想的情和景犹如身临其境。

所以,中国园林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表现之一是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表现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表现之三是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如果说在西方文化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确有不少的缺点,一度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话,中国园林文化却是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真正的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评价、规划国土上精华部分的风景名胜资源开始,从而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规划管理切入大地景观规划,并且有着长足发展,使专业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中国人应当树立起若干年以后引领世界风景园林的信心。

2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2.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2.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2.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很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2.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3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公室,南昌 330008)

(Jiangxi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Planning Office,Nanchang 330008,China)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城市发展规模,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城市规划设计者迅速使用。本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来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最后论述了应用新技术为城市规划发展带来切实且可观的利益,应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力提倡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为城市规划建设出力。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scale of urban development, so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ith its incomparable advantage is used by urban planning designers quick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cases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urban planning. Finally it discuss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has brought practical and remarkable benefit for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So it should be vigorously advocated to use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ethod for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current period of fast urban development.

关键词 :城市规划;虚拟现实;利益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virtual reality;interests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191-03

作者简介:肖莹(1983-),女,江西南昌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路线规划;邓强(1979-),男,江西横峰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

0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推动着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逐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仿真系统,城市规划建设将迎来一场创新型技术革命,城市发展理念将更加超前。以往,我们主要依靠二维GIS数据处理技术来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城市信息处理以平面设计图纸、数据表格、沙盘模型为主,场景、条块分割,人们很难将城市空间的数据模型与现实场景联系起来,因此三维虚拟城市必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主流技术。采用城市仿真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城市规划要素数字化和可视化处理,引入交通运输、房地产、能源、水、粮食生产和照明解决方案等,据此做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

1 虚拟现实与城市仿真的概念

虚拟现实技术(VR)即通过技术手段,构造出一个虚拟化的场景,通过各种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让用户拥有仿佛身临其境的接近现实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基于3D模拟技术展示城市现状及未来场景,不仅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功能,还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模拟多套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优化、评估和审核,以便于协调各部门作业进度,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城市虚拟现实技术实际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一种视景仿真技术。笼统来讲,它是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于GIS数据构建3D模型,然后运用贴图的方式,在三维模型上铺贴卫星影像及航空影像,使之具备逼真的纹理。数字交通系统让城市交通更加规范便利,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地下管网系统、城市三维仿真系统,使整个城市从地面到地下实现了立体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比如深圳经伟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的三维仿真系统(CCVRS),其应用覆盖城市设计、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等方方面面,能为三维数字城市系统的构建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2 城市规划设计中常规方法与虚拟现实技术优劣分析

2.1 城市规划设计中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

规划与管理城市空间时,首先应该设计一套规划方案,用以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当前,设计人员常用建筑沙盘模型、建筑效果图和三维动画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严格来讲,这三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局限性。比如,建筑沙盘模型只能获得建筑的鸟瞰形象;三维效果图只能提供静态局部视觉体验。三者之中,具备三维动态模拟功能的只有三维动画,但其缺乏实时交互性,观察者只能沿着固定路线进行观察。

2.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与城市规划设计的优势

揉合了二维GIS、多媒体、网络科技、遥感、VR技术与城市仿真系统的虚拟现实技术是目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实现数字化的主要路径,它能为城市数字化提供三维可视化管理和规划辅助决策支持功能。

①从三维可视化看,虚拟现实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可视化的方法。系统通过显示不同建筑方案同周边建筑群体的相互关系,真实再现规划建筑和现状建筑的空间关系,并能适时修改高度、方向、体量、色彩等,使得规划评审专家和决策者可以从多个观察角度直观的对比多个规划设计方案,帮助规划决策者更加清楚直观地确认合理方案从而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和盲目性,提高规划评审质量和提升评审决策的科学性,使规划管理更合理、更科学、更透明。

②从管理功能看,虚拟现实技术正逐步实现与是自称是规划同步,以便在规划设计城市模块空间时实时展示最新虚拟规划内容,使各模块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为实际开展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种城区规划与量化管理的工具。而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一体化的城市仿真系统是通过3D建模构造一个可视化仿真环境,然后将已有设计方案置于三维模型中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为城市空间量化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③从系统扩展看,VR技术一体化操作平台具有足够的软硬件接口和功能扩展模块,可以将各职能部门集中起来统筹运作,完全按照城市真实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疏通城市交通网络,同时构建公共安全服务及灾害防控体系,提高规划与管理效率。

3 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东湖名苑小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取得了喜闻乐见的成果。

3.1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小区规划特点——全过程规划设计

将小区信息资源纳入空间坐标体系中加以整合,严格按现实楼盘方位设定比例模拟真实场景。在小区占地面积的基础上设计楼盘方位、建筑风格、建筑布局等,再与现实场景进行对比和调整。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小区真实场景,再通过调整模块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既节省时间,又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3.2 虚拟场景设计及三维建模的实现

①从AutoCAD中分类提取小区数据建立原始模型。要求先通过AutoCAD、3DMAX按照小区实际空间布局描出三维模型的局部特质,然后借助SketchUP(绘图大师)进行填充、完善,最终生成虚拟小区三维立体模型。建模后,运用实时绘制技术来消减最终绘制的场景复杂度,提高三维模型的逼真程度。

②借助VRMLPAD开发工具,通过其中的VRML实时动态交互程序丰富城区规划与管理行为。VRML的内联节点可以将城区空间场景无缝对接,以实现空间漫游。

③虚拟场景的渲染:将整个小区分割成若干个空间场景,借助OpenGL和计算机物理内存进行图形渲染,使场景更加逼真。如果计算机虚拟内存达不到设计要求,可以进行场景动态分块。

④建立实时多方案数据库。在虚拟三维空间中虚拟多套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筛选出最优方案。

3.3 人机交互接口设计

设计好空间场景后,借助专业的输入设备和视觉跟踪设备进行虚拟场景感知。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际接口为人机交互提供了一个路径,使体验者充分运用人体感官感知三维环境,并与之互动。人机交互提高了人对环境的感知程度,因而必将成为人际接口设计中的一个主流趋势。

3.4 小区虚拟规划建模实现步骤

小区虚拟规划建模是基于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对小区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规划,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虚拟小区模型。

3.4.1 小区建筑的整体设计相关数据,场景中建筑物分布的硬性数据参数以及建筑物的具体数据,绿化的设计以及小区休闲场所的安置。提取小区规划所需求的各种要素,如建筑风格、建筑形态、楼体样式、景观环境、建筑密度以及小区楼体布置等。

3.4.2 进行三维建模,利用多种3D建模软件虚拟小区环境(如图1)。

3.4.3 在已有虚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若干套设计方案,从虚拟场景中进行比选、调整和方案优化,以实现场景替换。切记要实时储存每次修改的场景方案。根据最终方案构建大空间数据库,并引入后台管理模块方便维护和管理。

3.4.4 体现虚拟现实系统的交互性,设置人机交互接口,利用特定输入/输出设备进行虚拟场景漫游。(图2)

4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在东湖名苑小区规划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效果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小区规划设计无论是设计周期还是设计费用都有大幅度的降低。

5 结束语

随着技术研发不断推进,虚拟现实技术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斯坦福大学虚拟人类接触实验室主任杰瑞米说:“就在两年前,虚拟现实技术还在以龟速前进。对技术而言,硬件设备的重量越来越轻,效果更逼真,造价更便宜。对软件而言,我们已经跨过了转折点。”本文则重点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它运用三维虚拟技术模拟真实场景,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城市的现状资源与发展前景,同时也便于开展项目洽谈、实地调研、现场办公、招商引资等工作。目前,VR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应用在人机交互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将有更加全面的发展,为建筑设计规划和城市未来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亓传伟,段新华.虚拟场景建模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 2011(13).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4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

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鸟。

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

早有南宋文人袁说友,以一首《游武昌东湖》,点醒了东湖的宏图伟志。这块自然天成的璞玉,经时光雕琢,正逐渐放其光华,显其价值。

1949年9月24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原民族资本家周苍柏赠予国家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更名为“东湖公园”。1950年12月2日,将“东湖公园”改称“东湖风景区”,成立东湖风景区管理处,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1954年10月,景区管理处与市建设局园林科合并,成立武汉市园林管理处。1985年4月,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管理处与市园林局分离,成为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管理局。2006年6月,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设立,内设8个职能机构和一个执法机构(城管执法局),对82平方公里的东湖风景区实行统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保护等。

2006年11月18日,沿着这个时间轴徐徐展开,一幅整体规划武汉东湖的蓝图正跃入眼帘。“修编《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在修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通过审定,这标志着修编工作正式启动。目前,通过有效吸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其他4家单位的概念规划成果,此项工作正进入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的阶段。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整个修编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即前期准备阶段、现状调查及实施评估阶段、专题研究及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阶段、《规划纲要》编制和《总体规划》成果编制阶段、上报审批阶段。由省市领导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建的领导小组,为修编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东湖管委会与市规划局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综合协调组与规划技术组,认真推进各项修编工作。

深入调研,广泛座谈,突出重点,开展前期课题研究是修编工作实施阶段的三大内容,同时也成为此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特色。

(一)从2006年11月开始,市规划院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东湖风景区内的社会、经济、环境、风景资源和土地利用等现状资料调查收集工作,编制了《东湖风景区用地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东湖风景区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等基础资料现状调查报告》、《东湖风景区景观资源调查报告》等基础资料,为后续的前期研究和概念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条件。

(二)2006年12月30日至2007年1月20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并回收《公众问卷调查表》1800份,调动广大市民的参与性,为东湖的未来出谋划策。

(三)针对东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建设”、“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东湖风景名胜区原居民转型策略与途径”、“东湖风景名胜区湖泊游赏功能提升策略”、“东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策略”和“东湖风景名胜区景观建筑风格与标识形象研究”6大课题出炉,于2006年12月14日,在《长江日报》、市规划院网站和汉网上同步刊登《〈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前期课题研究招标启事》,面向全国招标。至报名截止,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39家单位参与报名,提交《课题申请表》69份。经过专家评议和多轮商务谈判,6大课题已名花落定。2007年11月15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前期课题研究成果验收专家评审会”,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秉钊教授(建设部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张国强教授(建设部专家)、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卜菁华教授(建设部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赵章元教授(建设部专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陈望衡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武汉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徐德宽教授等9位国内风景园林、规划、旅游经济、生态等专业的权威专家,对6个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评审验收。

此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除了加大研究力度,在重点对东湖风景区的功能定位、文化主题、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开发、交通组织和保护措施等发展中的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外,还创新理念,广泛开展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力图把东湖打造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5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分级决策与审批的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景观与环境建设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促进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上水平,建筑设计出精品,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现就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基本园林;设计程序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众多、能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将生态主义理念融入到行业的建设当中,特别是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目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工作是园林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焦点,一个好的园林生态景观,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而且还能够陶冶居民的艺术情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园林设计人员应加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力度,使生态主义理念更高地融入到园林景观项目的建设当中,从而促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环境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2 生态设计的特征

2.1 节约资源

生态设计认为,应该采取措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资源和能源。4R原则便是在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预案设计也是值得推广的设计方式,通过景观预案可以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地避免浪费。

2.2 加长寿命

现阶段的许多景观作品花费大量金钱建设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生态设计有4个阶段: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

2.3 地域文化特征

生态设计必须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每个地域都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许多景观作品全然不顾当地的文脉,一味追求“新、奇、异”;不顾当地的气候盲目引进外来的植物;不顾当地文脉盲目引入外来的文化。

2.4 尊重土地

园林景观是关于土地的科学和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事物,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2.5 尊重生命

生态设计认为人类应该与其他生物和睦相处,应该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使其他生命重新在城市中定居。

2.6 尊重过程

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着大量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将河流拆弯取直,再用水泥硬化,使河流的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消失,自然景观被破坏;城市中动物的食物链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渐少;任意引进所谓稀奇物种造成生物入侵等。

2.7 遵循生态学原理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就产生了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

3.2 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3.2.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麦克哈格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需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必需根据该生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3.2.2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景观中的任意一点,如一片树林,一个亭子,一座小桥,一排行道树,一个池塘等,都将落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内,或落在斑块内,或落在廊道内,或落在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3.2.3 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层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例如,在做一个居住区或一个公园的景观设计时,把这个居住区或公园视为一个景观生态系统,其内部设计有一个小湖泊,在其相邻区营造一座栽植各种植物的森林小山体。那么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是,既要使小湖泊和小森林符合各自的生态系统原则,又要使两者达到有机的联系。具体到设计的手法上,如在城市中,一个水体的四周用宽阔的硬质铺装围合封闭,称为湖边休闲游步道。这种全封闭硬质道路布局就会切断“湖泊生态系统”与其相邻的“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两者的能流就会中断,这样的设计就不符合生态原则。

3.2.4 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2.5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实质上,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

4.1 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

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4.2 确立规划设计目标

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已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4.3 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尺度

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4 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4.5 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

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4.6 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4.7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生态主义设计理念园林景观工程项目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园林事业的重要动力。因此,设计人员应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并逐步完善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以发挥出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视觉秩序法;规划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城镇化的现象,为了使我国的城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更加美观,相关的城市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现代的城市规划的方法即:视觉秩序法。视觉秩序法是当今现代城市设计科学方法论体系中的具体方法之一,是当今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高度等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关于城市的规划设计,我国的一些相关专家进行了研究,并且对视觉秩序法进行了概括,虽然专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还是比较缺乏相关的比较系统的理论,视觉秩序法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存在着运用的思路不清晰、运用的前提不充分等一些问题。

一、对视觉设计法的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把序列视景分析方法、视线分析方法、视觉秩序分析方法看作是一种设计的方法,确实,这几个名词的意思大同小异。视觉秩序的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格塔式心理学的“完形”理论,这种理论适用于视觉设计的方法主要是因为,一般来讲城市空间体验的整体是由运动和速度相联系的多视点景观印象复合而成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是由多个视点的景观印象简单的叠加组成的。据相关专家研究,人们最主要的了解信息的渠道就是人们的眼睛。有了这两个理论作为支撑,视觉秩序法具备了充分的科学性前提。

运用视觉秩序法对城市进行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充分的了解城市的空间特征、城市的地形特征,同时利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视点对城市的空间进行仔细的观察,与此同时,应该在事先准备好的城市平面图上及时的标注出视点的具置来,准确的记录下实景的具体情况,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分析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应该注意景观周围的环境、空间的艺术感和构成方式。通常情况下。记录的主要手段就是拍摄研究对象的序列照片、勾画出透视草图或者通过电脑建立模拟的模型。视觉秩序法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方法,也就是说过它的每一个阶段、程序不能颠倒着来,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达到对整个分析结果的控制。

二、视觉秩序法运用的前提和过程

1、视觉秩序法运用的前提

其实运用视觉秩序法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少,在对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加深人们对城市空间视觉环境景观的理解,因此这种设计方法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任何一种设计方法并不会对所有的城市都适用,都会有一个适用的前提和条件,视觉设计法也有自己的适用前提和范围。视觉设计法是一种研究环境景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它的关注点在于研究的对象给予人们的视觉体验,因此,这种方法大多应用在对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的环境景观、视觉景观要求的规划设计中。

2、运用的过程

在前一部分提到视觉秩序法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的设计方法,它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能相互颠倒,前一个阶段运用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下一个阶段的结果。整个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设定视觉秩序标准、选择视点或者视面、规划多方案比较的视觉分析、确定并优化方案四个阶段。总之,只有对各个阶段的分析方法进行控制才能够达到对整体的分析方法的控制。

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当地的景观条件设定合理的分析标准。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对视觉秩序法的研究,对基地的环境景观要求提出了三个标准,主要包括:建筑的侧立面应该顺应地形的走势,只有让建筑和当地的地形相吻合,建筑物才会更加牢固,建筑物在整体上也才会显示出统一的趋势,从而避免了零散的情况的出现。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物排水的需呀,对建筑物的高度应该进行一定的控制,使建筑物从高处向低处滑落,这样还可以形成比较丰富的景观层次。另外,建筑的平面布置应该和当地地形的等高线平行,人工的建筑环境应该尽量适应当地的地形条件,不能够对当地的地形进行随意的改动,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地形可能还会呈现出一种指状交错的态势。建筑物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使建筑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建筑的正立面应该尽量减少对背景的遮挡。在风景区建设建筑物,应该尽量减少建筑物对风景的遮挡,如果非常有必要建设高大的建筑物,可以采取错落的点式布局,这同样可以充分体现出风景区景观的优美。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视点或者视面。设计者应该根据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和交通路线的特点,选择一个最能充分反映人们在现实中感受到研究对象的主要角度的关键点作为视觉秩序分析的视点或者视面。视点必须具有代表性,最好选择在人流集中和便于观察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使设计更加合理。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会提出多种建设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按照原来设定的环境景观的标准,对多种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在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尽最大努力构建可能成立的所有的方案,也就是说达到方案的穷尽性,选择最佳的规划设计方案。

视觉秩序分析方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确定方案。在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之后,应该确定一个最佳的规划设计方案。但是这并不是代表着方案的设计到此为止,应该对确定的方案进行优化,按照设定的视觉环境景观的标准,同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优化。

我国的视觉秩序分析方法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因此,为了能够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更加合理,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对国外的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环境景观需要达到的标准,在这种前提下应该保证这种标准具有个体性。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的地形特点,对视觉秩序分析的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出来的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提高我国建筑的整体水平。

总结

在城市的设计中运用视觉设计法具有一定的节段性和逻辑性,只有在各个阶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使最终的城市规划达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能够使各个阶段都能够科学的、合理的进行设计,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使视觉秩序分析过程的四个阶段充分的实现环境景观标准设定的量化性、视点或者视面选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多方案比较的穷尽性和方案优化的综合性。为了能够实现这几个目标,设计师还应该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过度依赖于自己的视觉感受,如果对自己的视觉感受过度依赖就会造成分析的结果缺少对社会和人们的活动因素的考虑,这样城市设计就不能很好的反映现实的视觉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 张如林,卢新宇,陈伟明.??基于特色要素的城市设计探析――以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J]. 规划师. 2009(04)

[2] 聂璐,张远.??庐山风景名胜区南山通远园门规划设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8

规划设计很重要,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东西是根据规划设计做出来的,而规划设计的想法可是多种多样的。我回想参加西湖湖西区块的方案论证,大概有六七个方案,各式各样的都有,有些方案非常强调创意、强调现代化,记得有些图纸拿来一看有很多几何形状,在茅家埠有螺蛳壳一样的人工构筑物方案,现在看来可以用事实来证明,这些方案显然是不对的,盲目追求一些现代的风格,追求外国的一些特色。而我们现在的方案恰恰是符合历史上的一些特点,符合我们的经济条件、符合环境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道理。

我希望杭州能够很好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以推动风景区的规划设计。现在的规划设计,从好的方面讲是非常活跃,从坏的方面讲非常混乱,什么想法都有。我想如果以前某一个方案实施了,盲目地求新求洋(我们不反对求新求洋,中国文化历来就是兼收并蓄新东西的,但出来都不照搬),湖西景区如果要是再添一个所谓现代化的、到处是几何形的园林设计,再加上雷锋塔如果做成玻璃的(雷峰塔以前有一个玻璃的方案),那么这个西湖是什么啊?大家可以回过头来回味一下。杭州很多专家,杭州的风景区历来管得比城区好,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个亭子、每一座桥都有它的特色,又很不一样,比模仿巴黎的、旧金山的都好。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总结好指导思想,希望你们能够写出一些好的文章来,用事实来说明风景区应该怎么做。

杭州要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我估计整个杭州的旅游人数又要面临一个新的增长。过去大概一年二千多万人次,现在如果要考虑规划恐怕不是这个概念了。最近我们在北京做一个高速铁路的方案,从杭州到上海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二十几分钟不到半个小时,那上海得有多少人到杭州啊!这个方案我觉得是比较好的科学的先进的方案,如果搞得顺利的话三年就可以通行。这些条件在促使我们认识到西湖风景名胜区面临的一些新矛盾。还有,外部交通顺了,内部交通怎么办?景点太挤怎么办?这都是一些大问题。外部环境好了,接待能力提高了,但怎么组织协调好、怎么管好又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应该面对这些问题,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建设管理规划,迎接新一轮的挑战。杭州的条件很优越,是唯一一个大城市和风景区捆绑在一起的城市,是风景区和风景旅游城市,没有第二个城市是这样的。而且,管理基础比任何地方都好,技术力量也比任何地方都好,在下一步工作上完全有可能上一层楼,为全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景观规划设计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035-02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岗位核心课程。课程以建筑制图、景观设计初步、素描、水彩、景观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为基础,以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教学对景观设计师、绘图员等岗位技能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景观工程施工管理岗位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传统课程教学内容以道路绿地、附属绿地及居住区绿地等项目引领安排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常为虚拟项目,教学安排是先理论教学,再进行设计绘图实训。教学实训内容为总平面图设计和效果图绘制。这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项目虚拟,缺乏真实性,教学容易脱离实践,也无法带领学生体验真实的项目环境,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第二,实训教学为单一的设计绘图,与岗位工作过程和内容不符;第三,实训过于看重图面效果,而不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设计图纸在规范、尺度、材料上考虑不够,做出来的设计无法实施,使教学脱离岗位工作需要。

(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突出能力的培养。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基本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再进行课堂绘图实训。由于实训基本在教室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且实训教学形式单一,没有职业氛围,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三)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偏重对图纸效果的考核,期末成绩以平时的设计作业和期末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设计绘图只是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工作的部分内容,且一个好的设计成果对学生自身设计创作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主观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部分高职生在以前的学习经验中找不到学习成就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克服困难的恒心与毅力,对设计有畏难心理,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单一的考核内容与形式,既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突出岗位工作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职教育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明确高职景观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能力需求。景观规划设计岗位的流程与工作内容见图1。目前随着行业分工细化,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又分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岗位。这些岗位工作除应具备设计绘图专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应重新定义并细化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景观项目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阶段全套图纸设计与文本制作并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具有方案前期工作能力和方案汇报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基于工作过程,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以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等三个典型的真实项目引领,设置设计准备工作―方案初步设计―方案汇报―扩大初步设计等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项目洽谈、资料收集、现状调查等方案前期的工作能力,以及初步方案设计、扩大初步方案设计、方案汇报等职业能力。项目选择从小到大、从简单到综合,体现渐进式、螺旋式的教学过程课程。见表1。

(二)改革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头脑风暴法。传统的理论教学以教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性,学习起来缺乏兴趣。通过头脑风暴法,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设置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校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我院校园景观设计有哪些不足”、“对我院校园景观设计提出建议”、“你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是怎样的”等问题,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对问题逐条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校园景观设计乃至附属绿地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理论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情景教学法。在方案汇报环节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模拟真实的方案汇报现场,通过互评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方案汇报现场,掌握方案汇报的能力与技巧。

3.实践教学法。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设计前期工作阶段,教师作为甲方代表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分析项目设计任务书后,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绘制现状图,分析现状的用地条件、周边环境、现状的地形、植被、光照等条件并拍照,并对现状资料进行整理,制作现状分析的PPT课件进行汇报。通过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现场踏查这一阶段的综合职业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了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有效加强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核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在考核内容上,实践考核和过程考核突出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平时成绩是三个项目实训过程和成果考核,期末考核则以快题设计的实践操作考核。在平时成绩部分,设计绘图只占60%,设计前期工作和方案汇报等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项目占40%,考核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既要体现核心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反映岗位能力要求,见表2。这样的考核内容让学生能在项目实施过程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加深自身认可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2.考核形式上,多种考核模式结合激发学习兴趣。考核模式以纵向评价、横向评价、自评、他评相结合。考核评价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更要看重学生个体的努力与进步;既要体现教师评价的引导性作用,还要重视同学之间的互评。如在方案汇报阶段,方案的优劣就以同学互评为主。这种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模式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激发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又能营造一定的竞争氛围。

(四)搭建课外教学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养成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本课程教学中,有部分实训任务要通过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课外学习辅导也必不可少。通过课业学习指导书、校本教材的编写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同时可成立学习小组,让骨干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课余指导,利用QQ群网络平台搭建课外教学平台等手段,让学生课余学习有目的、有条理、有方法、有指导,逐渐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改革除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外,实践条件、师资力量等都对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绿化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健朴.论高职教育实践课课程标准的制定[J].职教论坛,2010(12)

【基金项目】2010年广西新世纪教改课题(2010JGB186)

景点规划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职业规划;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53-02

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科学地规划人生。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在我国高等院校起步较晚,普遍适应不了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对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的有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式教学,以案例为主导的案例型教学,以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情景式教学,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就业指导模式。

一、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向学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提供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通过讲授法,比如职业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职业生涯的理论与概念,职业规划理论,职业锚理论,职业契合理论(人与职业契合、人与工作契合、人与岗位契合、人与人契合理论),职业规划方法、职业规划流程的设计,职业与性格匹配理论,职业分析,自我职业优势劣势分析方法,职业目标设计等。

联系社会实际问题讲解相关的职业规划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忌为讲问题而讲问题,教师要通过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启发学生把认识到的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在课堂上表述出来,老师可以正面加以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职业现象、职业规划等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对职业的影响,比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的职业不断出现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大学生对职业规划认识的一些误区,需要结合理论对学生进行讲解,有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找到体面的工作、赚钱多的工作,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没有必要,还是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职业规划的目标与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职业规划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幸福观,职业规划中物质需求与精神需要应该是什么的关系,为什么有些成功的人士在人生关键节点出现问题甚至沦为阶下囚。通过联系实际对现实中的职业规划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

1.讲授式的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是为了说明职业规划中的某一理论或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运用理论、方法。教师可以运用讲授式案例来讲解有关理论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通过对案例进行总结或者评述性分析,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理论知识。现实中,高校职称评定对教师职业高原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职业规划中确立目标是很重要的环节,人在职业发展中确定目标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应当了解自己,探索职业与专业学习的关系,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发展规划,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职业准备。著名演员周迅在上艺校的时候,老师问她十年后有什么追求目标,起初她很茫然,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自己未来十年应该到达的目标,为了到达未来十年的目标,她认真地规划五年的目标和三年的目标。

2.分析式的案例教学。分析式的案例教学一般包括两个环节:

(1)选择案例方面。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符合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的特点,并且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内容相匹配,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案例,例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对销售人员的职业规划更感兴趣,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感兴趣。再次,分析式案例一定要具有现实性,只有与时俱进地、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分析互联网技术对现代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村农产品的销售有什么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对现代职业的影响,现代电子商务对销售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般销售人员的岗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向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对于销售人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2)实施环节主要包括案例讨论和总结。首先让学生先阅读有关案例,将课堂适度延伸,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余时间开展案例阅读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进行课堂辩论,以组为单位进行阐述和交流。在引导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首先通过设定问题引入案例讨论。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定,在内容上紧密联系所要教授的与职业规划有关理论知识,一切案例的引入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其次,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有全面、系统、前沿性的把握,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在对案例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确保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最后,在学生讨论案例之后,教师应该做及时总结和点评。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一些不同意见和疑难问题,在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地总结讨论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当的点评。

3.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讲授而在于对问题的剖析。一堂精彩的案例课程是教师课前认真研究、课堂认真组织、课后精彩总结的综合体现。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授者向组织者转变,教师由单向的知识灌输向学生之间的互动转变,案例教学强调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从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分析的引导者和评判者。

(2)课堂组织的变化。案例教学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又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职业规划的问题。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案例探讨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进一步形象化、理性化、具体化。阶段性目标对于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央视主持人赵普职业发展规划为例就很有说服性,赵普在上世纪90年代当过兵,复原后在家乡做过生意,后来追求主持人的梦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自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后来终于圆梦,成为央视著名主持人。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一般包括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情景导入需要教师根据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容,将课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合起来,激活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对职业规划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情景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将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加工处理,采取形象生动的方式导入课堂。比如对职业的介绍时,其特征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技术性、时代性的特征,结合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职业,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分析哪些行业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又有哪些行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被淘汰,新技术新知识对新职业的影响,如何保护传统的职业,如何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例如互联网对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传统农业职业岗位产生哪些影响。

2.情景拓展。情景导入之后,教师还必须将情景进一步展开,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的开展是情景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情景教学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那么,如何开展情景呢?那就得需要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想自己成为某一种身份人士,面对职业规划问题该如何处理,在这种处理过程就需要调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比如,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运用STOW分析方法,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点、缺点,社会或组织能够提供的机遇和威胁,对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让他们结合自身民族特色分析就业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在招聘中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比如,让学生扮演处于IT行业职业高原阶段,由于工作压力在职业高原阶段应该如何放松自己,缓解工作压力,处理好工作、生活、家庭的关系。

3.总结分析。在情景开展之后,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还需要总结。情景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也不能忽略教师的导向作用。在情景教学展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关职业规划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对情景问题是否分析到位?分析方法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职业生涯教学总结可以实施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气氛中,对某一个特定职业规划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而引起思维的火花。应用头脑风暴法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社会职业的变化、职业的要求、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理论、职业的分析工具等进行发散式的讨论。教师对某些问题进行最后总结概括,提炼出不同观点的核心意见,并说明原因,给学生提供可信服的建议。在问题讨论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处理要富有条理性,表现一定的计划性,能提出针对性的预测,对问题分析要具有前瞻性;对职业规划等复杂性问题能进行审慎的剖析,对职业规划涉及方案的结果有预判性。

参考文献:

[1]杨喻.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与建议[J].企业导报,2014,(5).

[2]刘瑾.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7).

[3]王任杰.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经济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