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点评十篇

时间:2023-03-19 11:35:24

景点点评

景点点评篇1

[关键词] 观赏性 景点评价 游览区 评价方法

一、引言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游览区景点评价不仅仅依赖于景点自然风景的景观特性和其深广的内涵,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应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因为忽视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忽视旅游者基本权益的现象,也会破坏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旅游者的摄影需求,购物需求,对景点空间容量需求等,来探讨景点观赏性评价的方法。

二、观赏性评价方法理论研究

传统风景景观质量评价是为了保护和利用人类文明的源泉之一自然风景。而观赏性景点评价则从“以人为本”角度评价游览区景点设计是否符合旅游者的需求。现将本文选取的几个需求因子做如下描述:

1.旅游景点点容量设计

1963年拉佩兹(Lapage)首次提出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一些旅游规划人员和旅游学者渐渐地意识到旅游地接待的游客量在一定时间内应有一定的限度,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的水准,并使绝大多数游客满意。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或特定范围内合理旅游规模。指某一旅游空间内在某一时间段所能容纳的合理旅游数量,是一个概念体系。

极限时点容量:C=TA/T0A0

式中:C为极限容量;T为每日开放时间;T0为人均每次利用时间

A为资源的空间规模;A0为每人最低空间标准

2.旅游者景点停留时间研究

从旅游者角度出发,观赏性注重旅游者出游的体验和感受。游客在景点停留的时间通常与景点的资源吸引力有关,而传统方式的量化方法是以景点导游词的长短而定的,这一点与我们“以人为本”的原则背离,而这一时间量化标准,根据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发现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计算模型。做观赏性景点评价时,作者采用针对具体景点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3.景点干扰性因素研究

(1)摄影需求。旅游者游览时通常有摄影需求,室外摄影选定景致时,需要恰当的光线才会有满意的画面出现。我们做观赏性评价,对满足游览者需求的方面都会作为评价因子。景点景致光线与路线的协调设计非常重要,从而为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2)购物需求。影响游览者的购买动机有很多方面,从景点观赏性评价来看,我们只考虑购买行为对旅游时间的影响,时间会影响旅游者下一步的行程,将影响路线的设计。

三、观赏性景点评价体系构建

1.观赏性景点评价体系建立思路

在传统旅游线路设计各项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现行已成熟的景观赋存评价和景观质量评价得出评价因子,然后以交通线路为线索,时间为维度,为使游人能够在特定的时间获得这些景点的最大观赏效果,为旅游者设计、串联或组合而成的旅游过程的具体走向。

2.观赏性景点评价步骤

(1)首先通过现行已成熟景点质量评价得出最具游览价值的评价景点;(2)然后针对各评价景点一一设定各游览时间段观赏价值的评分标准;(3)最后对应具体线路景点所处于的游览时间段,采用专家组评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方法给评价景点打分,从而获得游线分值,最终得到最优化的游线设计。

3.评分标准

假设任何风景都有一定程度的美景度,各种风景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存在不同的视觉冲击。比如武当山的南天门是早晨观日出的绝佳位置,而我们的旅游线路把南岩景区安排在下午游览,那南天门的景致优度的得分就相对降低了。所以本文所得出的景点得分并不是景点的景致的绝对得分,而是针对具体线路的相对得分,线路不同,同一景点的得分也不同。

评分标准:按照景致优度分共为5个标准,在旅游相对时间从好到差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

设定的评分时间维度,如:A:8点之前,B:8点~10点,C:10点~12点,D:13点~15点,E:15点~17点,F:17点以后。

得分序:按景点时间维度内得分高低排列。得分由专家组打分、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后所得。

线路设计:要结合景点容量设计、旅游者行走时间,空间停顿、购物摄影等所需要的时间设计路线,得出各评价景点所位于路线的游览时间段为设计核心。

线路设计数学模型:对于游客来说, 要求在确定的时间游览最多的景点, 考虑采取哪种路线方案,旅游效果最大化。问题可以简化模型而只考虑路程设计,求最短的旅游线路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方法得出各线路景致得分,游客可以通过得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最短路径可以运用旅行商回路问题和数学规划方法建模求解。

四、结语

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并把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观赏性旅游线路设计的标准,以人为本,把旅游者的游览感受作为线路设计的首要方面。主要优势在于:

1.传统以风景质量为评价内容的评价转移到以旅游者的观赏效果为目标的评价,可以促进旅游规划思想人性化的转变,在重视风景本身的情况下,强调人的主观作用。

2.在关于风景价值的理解方面,游览区景点观赏性评价方法对景点景致的理解是一种相对于时间维度的相对得分,而传统风景质量评价是一种景致的绝对得分,本文的研究对旅游线路设计更具有指向性。

参考文献:

景点点评篇2

[关键词]税制改革;试点;前景方向;评价

[DOI]10.13939/ki.zgsc.2017.02.210

在2015年,我国进入了又一次现代税制改革之年。[1]这次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要深化税收制度,并且完善地方税务体系;这次改革的重点主要以我国现有的六大税种及地方税务体系建设这七个方面着手,这些改革方面之间相辅相成,整体布局统一,进一步来实现最终的税制改革。

1 税制改革的评价

第一,本次我国税制改革试点是客观条件下的一种决策手段,一般试点制度都会被领导者采用在改革中,因为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的基础。[2]从历史角度去看,在我国没有解放的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领导人就曾在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的试验。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从先试点到再推广的原则政策来制定决策方式,这对我国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了我党制定政策时一贯遵循的原则。所以在我国当下制定税收政策时也采用了试点的方式,这是领导者遵循成功模式的一次延伸。从我国现在状况来看,税收已经成为国家兴亡的经济命脉之一,我国的税收政策关系着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两大重要问题,所以进行税制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领导者在制定改革政策之时,要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并且常常会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约束,为了要避免错误的决策造成整体改革的失败,就一定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的试点工程,在试点工程成功基础上再逐步推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年的税制改革中出现了物价波动的负面影响,因为这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充分地分析风险,更加没有采取稳健的采试点方式所致。

第二,税制改革试点有着显著的功效。从总体看,效果显著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试点制度有效地降低了税制改革的风险。[3]假如在试点时侯发现情况不理想,领导者就会马上停止税制改革,这样就会避免了像1953年那次税制改革的情况,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决策风险。在1959年时,我国财政部提出了国营企业“利税合一”的假设。[4]由于在这次试点中取消了国营企业的税收,而违反了经济规律,使其出现了很多的负面结果,各试点地区大都要求停止实行此次试点改革。我国财政部也根据这些地方反映的情况,决定停止试点改革的计划,并且再次恢复对试点国营企业征收税务。

其二,试点改革可以为重大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在不断的实践中,试点改革逐渐成为了税制改革推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很多重大税制改革中,都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几次增值税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引入增值税制度时期,首先是在上海等地进行小范围试点,后来才不断增加试点,直到1984年的增值税才正式成为我国税制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税种。在2004年时,首先是在东北三省进行试点改革,后来才相继扩大到中部的6个省,到了2009年才正式完成转型改革。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时,首先是2012年在上海试点,后来迅速增加试点范围,到现在试点仍然在进行中。从客观上讲,试点改革制度为我国税制改革做出了重要的献。

其三,有效地助力改革目标。在税制改革中,税制试点不但为稳健地推进税制改革发挥积极作用,而且也支持了其他政策目标。例如我国在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时,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务院就决定在东北三省等地区开展增值税转型试点。[5]后来为了支持汶川等地灾后重建,又将地震严重地区加入了试点范围。在新疆2010年6月起就开始实施了原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税改革试点,这样不但推进资源税改革试点,还同时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

景点点评篇3

本期点评:

李玉:中国摄影家网主管

何熬:中国摄影家网版主

刘颖:中国摄影家网版主

一等奖 红土地春色 顾新亚

李玉:暖暖的光线、清新的色彩、简洁的色块,都是为了衬托这位惬意的骑行者。画面构图规整,色调也很舒服,命题有些平淡。

何熬:红色的土地和绿色的植被让这幅作品从色彩上马上能吸引观者的视线。画面中发散的线条让公路上孤独的骑行者更加突出。一个完美的拍摄位置让所有这些元素都很和谐地呈现了出来。

刘颖:作者对线条和图案的操控能力很强,公路的线条引导和田野的几何图案组成了完美的画面,使视觉跟着路线的延伸交汇到一个集合点,而骑行者的逆向行驶又让画面产生了活跃的趣味感。色彩的搭配艳而不俗,只是稍微感觉构图挤了点儿。

二等奖 春江水暖 宋文林

春江水暖

李玉:作者用后期制作的手法,创造出水面倒影的画面,虽能体现出设想的意境,但形式略显生硬。

何熬:作品得益于作者预先缜密的构思。画面中有动有静,意味深长,赋予了中国人对春天最美好的想象。

刘颖:构思巧妙,色温设置的正确使画质色彩的还原自然感效果很好,构图再往左下一点更合理,更舒适。

古宅之春

李玉:白墙黑瓦,盛开的花朵,恰似一幅画卷。想法不错。

何熬:此作品诗情画意颇浓,粉红的桃花后面映衬着略微虚化的白墙,和题目紧紧呼应,这也是作者对画面构思的结果。后期处理的运用也不错,只是画面过于追求完美,减少了摄影本身的魅力。

刘颖:整体构图四平八稳,花枝的安排繁而不乱,粉红色调烘托了画面活泼的气氛,给人雅俗共赏的视觉愉悦感。

三等奖 廊桥春色 孟琪

三等奖 春天的眼睛 王路明

三等奖 竹林春色 李质量

优秀奖 春天的印象 李淑云

桥廊春色

李玉:作者用后期制作将画面四周有可能干扰廊桥的因素都隐去了,但大面积的白也削弱了春的感觉。

何熬:作品进行了四周虚化处理,清除了一些干扰主体表达的元素,留下了必要的元素来呼应题目。

刘颖:对角线、斜向伸展的构图,让廊桥的展示有了新的探索,后期虚化了边缘,更能突出主体。

春天的眼睛

李玉:作品曝光准确,很好地勾勒出花苞的轮廓,将其比喻为“眼睛”也体现出作者的丰富想象力。

何熬:作者利用深色且处于阴影中的屋顶衬托了被逆光照亮的花朵,拍摄角度与光线运用都不错。

刘颖:作品斜线、对角构图方式,稳定了画面的平衡感,题目的拟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竹林春色

李玉:蓝蓝的色调衬托出绿绿的竹叶,生机勃勃。但竹叶稍显杂乱,构图时要精心选择。

何熬:冷色调的画面,让竹叶更加突出,巧妙地运用了色彩来突出画面主体,虚实处理得也恰当。

刘颖:竹干的远近焦段处理得不错,背景的虚化适度无疑对烘衬主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优秀奖 水墨之韵 胡世瀛

优秀奖 群燕闹春图 裴桐年

优秀奖 春到藏南 胡时芳

优秀奖 春到水乡 单维礼

优秀奖 团城春早 刘敏秀

优秀奖 春意盎然 赵桂晨

优秀奖 童心未泯 李慧

景点点评篇4

一、评价的意义

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情况的评价。评价的范围应该包含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与情感、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学生对家庭的情感、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作用等多方面。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正确的评价中取得进步,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全面的发展”,并非“平均发展”或“样样拔尖”,而是指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让别人能够具体地感到和观察到他内在的品质。让他们不断认识、完善自己,同时也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与合作,相互激励,促进共同提高。

二、学生评价现状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普遍呈现出两个特征:

1、评价重选拔、轻培养。教师注重成绩好、升学有望的学生,有些学校还习惯地把学生按照分数划分为“好、中、差”三等。

2、重文化、轻德育。重视文化传授、指导考试答题的技巧,轻视其他能力的增强;强化对分数、排名的竞争,轻视学生的团结友好合作等等。此等评价漠视了学习过程、方法、学科素养、基本的学科精神和学科态度,忽视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生因此缺失了团队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也达不到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评价形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是主宰者与被主宰者的关系。

4、评价效果不明显。

新课程实施后,对学生应多鼓励、少批评,已成为共识。“你真棒!”“你是好样的!”“你真聪明!”……类似这样的评价语言、赞扬之声很盛。这种课堂评价的效果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这种评价流于表面、肤浅,没有真正起到评价应有的效果。

三、几点建议

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

1、评价应促进学生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备这几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这几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以往的考试只侧重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过分强调了学生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其他发展功能。为了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做到: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营造每一种智能都是同等重要的教学氛围;要积极主动地探讨对各类智能评价的方法;把公正评价放在首位。

2、多元化评价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也要建立在不同个体有差异这个基础上,如学生年龄特征不同,城乡差别对智能水平要求不同,还有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特点,评价的方式方法也要与之相适应,必然要多样化。

3、建立过程评价机制

事实证明,成绩并没有起到更大的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学校应该建立全过程评价制度,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学习环节中一个很自然的组成部分。它采取的评价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采用作业评价、卷宗评价、考试评价等方式交替进行。学期结束或者学年结束,又把学生的过程评价结果以及期末和年末评价结果结合起来,而不能单凭某一方面的结果去判断,特别是在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更应如此,比如中考和高考的时候。

4、多元评价主体

景点点评篇5

关键词:城市风景;风景评价

随着改革的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出现高潮。城市风景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但与欧美国家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回首这些年城市风景的建设仍然有大量遗留问题出现,如整体城市风景不考虑城市天际线,破坏城市整体风貌;沿街建筑大肆覆盖玻璃幕墙产生光污染;对城市历史文化遗迹大肆改建破坏等,这些现象与城市风景的评价体系的欠缺有莫大的关系。

1 风景与风景评价

本文中“风景”融入人类感情被人感知的空间载体。风景评价是指在对于某一风景所存在的价值依据一定标准作出判断,而这个判断的过程就是本文所说的评价体系。

2 风景评价理论概述

城市景观的评价体系,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看,城市景观评价体系领域现有4种不同的学术派别: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专家学派以美学原则中的形式美原则为切入点,重点关注评价对象的形体、色彩、质地、线条4个方面,对景观所处的环境做出质量评估,而这一评价方法认为,凡是满足形式美原则的事物都具有较高建设质量;心理物理学派以具体的审美感知度作为评价对象的标准,并以大量的观察数据作为支撑点,计算出观者与被观者之间的模数体系,进而评价景观的整体建设质量;人指派则更加贴近人的心理与生理上的反映,它的重点是唤起人对其所处环境的精神寄托,这种评价方法更易被人们所接受,它从人的实际需求与城市景观的出发,对城市景观做出质量评价;经验学派从历史学的角度阐述人在城市中的行为对城市景观的价值,在尊重城市历史的前提下,更加关注人、个人审美、历史文化、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自主客观的意识体系下对城市景观做出质量评价。对比以上4种观点不难发现,人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城市景观的主体服务对象的人,受其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国家地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对同一城市景观会有不同评价,城市景观的评价体系受限制程度较大,对城市景观质量难以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这4种学派观点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一是对“被观者”的研究,二是对“观者”的研究,三是对“两者同时关注”。

2.1形式美评价

形式美原则主要是根据事物的形态,来抽象概括事物的质量,并以此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这种方法源于结构心理学对生活模式的研究。结构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的心理行为研究,将人的心理感受细化为不同的支点,对这些支点进行概述重新组合成复杂的心理感受。城市风景元素复杂多变,根据形式美得原则都可以将其简化,对其进行抽象性评价,通过简化抽象分类逐级进行评价。

2.2 心理评价

心理评价是观者直接感受与城市某一风景之中,最为直观的印象,如观者对城市风景的尺度、色彩、材质、造型等元素的评价。心理评价与功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的出发点有一定的相似度,主要是通过视觉直接测量事物的质量优劣,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方法过分依赖人的视觉感受。

2.3 认知评价

心理评价和认知评价都是从人的主观感受直接作用而后作出评价,但两项出发点有所不同,心理评价是从人的直接感受作出评价,认知评价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从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感知风景,做出评价。认知评价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相似度。认知评价的心理学起点是格式塔心理学,既强调从整体上研究风景,也关注认知的成因与心理过程。

3城市风景评价的选择

上述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城市风景评价选择时应与其评价的目的、时效性、居民的认可度、评价地域的整体价值与效应等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丁绍刚.风景园林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俞孔坚.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M].青年风景师(文集),城

市设计情报资料,1988

景点点评篇6

论文摘要:目前,在商品 经济 大潮和迅猛 发展 的城市化浪潮中,城市景观资源正受到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空前强大的冲击和破坏,这种状况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景观资源的需求增长趋势恰成背道之驰。因此认识城市景观,加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城市景观资源,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了,本人主要从存在问题、景观风貌构成要素、城市景观影响因素等十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景观评价。 

 

当前,城市建设中各种涉及土地利用的发展规划,各式各样涉及环境和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都对城市景观资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各种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城市景观资源评价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对于减少景观资源影响,保护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城市景观影响评价现状与问题 

 

城市景观影响评价是一项 自然 科学 和社会科学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科学工作,也是目前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科技人员所不很熟悉甚至尚未有明确意识的一个新科技领域。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景观正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可谓日新月异。然而,由于变化如此迅速,其发展方向难以把握,许多城市建设得不伦不类,没有特色,也不美,甚至许多 历史 名城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为城市建设中的败笔。 

 

二、城市景观风貌的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是由自然景观物(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人工建筑)共同组成的,其中又以人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是人类主动行动的结果,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断变化;与之相比,自然景观是被动的,相对静止,处于被支配和“弱小”的地位上。自然景观主要指山峦丘岗、河流、湖泊、海洋有及森林和农田等。人文景观主要指道路、桥梁、建筑物、广场、街市、居民区、商贸和 工业 区等。 

 

三、城市景观影响因素 

 

影响 现代 城市景观的因素主要有:城市选址(城市环境条件),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城市人工建筑 

物如道路,尤其是立交桥、高架路以及主干道,城市建筑与建筑群(占据城市主要空间,决定城市空间特征),高大的烟囱或烟囱群,城市绿化(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城市自然景观)以及城市历史与文化,城市环境等等。 

建设项目的景观影响评价一般是在中微观层次上进行的,其主要工作是评价建设项目本身的景观影响,为此目的又必然要对城市的总体风貌、主要景观保护目标不明晰的认识(评价)。特别重大的建设项目若建设在城市主要的景观区域或影响到城市的主要空间系统,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整体风貌,所以城市建设项目的景观影响评价是重要的和必需的。 

 

四、城市景观评价要点问题 

 

(一)保护城市主要景观风貌和特色 

首先应识别和明确城市的主要景观风貌、特色和形成这种特色的景观构成因素。只要主要景观特色不受破坏和影响,城市景观就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或实质性的变化。 

(二)重视城市规划的景观影响 

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功能区划,对城市景观有决定性影响。 

(三)保护城市周边环境与景观 

城市景观还与城市周围的景观和其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例如,为城市建筑而开山取石,若发生在城市周边,则环视城市周围,皆是破山坏岭,城市自然也无美可言。 

(四)用现代观念评价 

城市景观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意识的改变,对城市景观有不同的审美观念。 

(五)保护城市主要景观和景点 

城市风景区和风景点的保护一般会受到重视,有的风景区和风景点还有法定的保护级别。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这类保护目标常作为敏感保护目标对待。 

 

五、城市景观现状评价 

 

城市景观现状评价的内容和重点依评价目的和任务而不同。为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评价一般是大范围的和全面的,即宏观层次上的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影响评价大多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总是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 

城市景观调查主要是识别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分布、匹配、组合等情况,通过调查,可以分析城市的总体风貌特点,主要的景观保护目标及其保护要求。 

 

六、城市景观质量评价 

 

根据城市景观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和评价目的与任务,城市现状评价指标可在下述指标体系中选择: 

(一)城市规划指标 

(二)有关景观保护目标的指标 

(三)景观系统美学指标 

(四)生态与环境指标 

 

七、方法选择 

 

景观质量评价依评价目的、对象、指标和要求适当选择。例如:确定某一景物的敏感性或重要度,采用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进行判别,亦可采用核查表法之项目可视性程度进行判定; 

评定某一景物、景点或景区的美学质量,可采用vms景观质量评价法,并根据评价对象选择相应的指标。

八、评价要求 

 

城市景观现状评价须阐明如下问题: 

(一)城市总体风貌特点; 

(二)城市总体景观质量述主; 

(三)城市主要景观保护区和景点,其分布及保护要求(法定保护级别,敏感性,阈值等); 

(四)城市敏感景观区或景观点: 

(五)城市景观存在问题分析 

九、影响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 

 

(一)城市高大建筑物,或过度高耸,或紧逼视觉通道,或造型不佳,或色彩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都可能造成较大的景观影响。 

(二)城市道路,尤其是城市主干道,不仅决定城市的格局,也是城市主要的视觉空间和走廊,对城市景观起重要作用。 

(三)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既有规划布局造成的景观影响,亦有建筑本身的景观问题。 

(四) 工业 污染型建设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天空灰暗,对城市景观和居民舒适度有重大影响。 

(五)城市电网和通讯网,城市高压输电线路塔架高耸,线路横空,因其高大、单调、占地广大,又占据城市空间系统而成为影响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 

 

十、城市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要点 

 

(一)做好景观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景观现状评价范围,一般可取拟建项目可视距离范围,有近景、中景、远景之别,特大型建设项目可适当扩大化评价范围。项目间接影响分析可能涉及到整个城市或区域。 

景观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一般包括: 

1、城市总体风貌的评述; 

2、城市各类功能区及其景观保护要求; 

3、城市保护性风景区与风景点,及其特点与保护要求; 

4、城市景观敏感区、敏感点的识别与评价,指出其保护要求; 

5、城市景观问题分析。 

(二)列出景观评价内容 

在进行景观影响识别的基础上,确定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内容。景观影响评价内容注意如下要点: 

1、对城市总体风貌的影响; 

2、建设项目景观敏感性影响评价; 

3、建设项目美学质量影响评价; 

4、建设项目对城市景观保护目标的影响; 

5、建设项目美学设计要求与不良景观影响的消除措施。 

(三)选择影响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综合性影响评价可选用核查表法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对敏感性保护目标的影响可根据保护目标的性质、保护要求、周边环境和影响方式等实际情况选择。下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采用: 

1、公众参与法。 

2、制备规划图和风景图片,采用专家法评价。 

3、详尽的现场勘察与评价。 

(四)寻求保护措施 

城市景观影响评价中的减少影响措施或保护城市景观资源的措施一般可能是: 

1、变换建设项目选址,实行预防性保护。 

2、改变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3、进行美学设计。 

4、采用补救措施,减少影响。 

5、改变城市功能规划,使项目与城市规划协调。 

 

景点点评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 景观 评价指标 AHP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公路景观评价是一项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性科学工作,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新的领域。它可预测和评价某一特定地区内的景观对驾驶员等造成的影响的显著性和强度,并确定应采取何种相应的改善减缓措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多种景观要素相互映衬、相互作用的动态空间氛围。公路景观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为满足运输功能,有其自身的形态功能和组成结构,同时公路景观还包括一定的社会、人文历史、地域等涵义。公路景观既具有功能性、动态性,又具有艺术观赏性,同时还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时空多维性、动态变化性、景观评价的多主体性以及景观环境的多重性等特点。因此正确的对待公路面临的景观问题,建立必要的有效的公路景观评价体系,是指导公路景观的保护、设计和改造的一项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1 高等级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公路景观评价涉及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美学等多学科,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因此,公路景观评价应遵循以下普遍原则。

1)科学性

景观评价本身就是科学,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它的科学性,用科学的方法来选择符合景观本质、与公路使用者和沿线周边居民利益相关的方面作为评价指标。

2)系统性

景观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跨越多门学科,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因此,必须对它的层次、结构和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既不以偏概全,又要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每一指标都可以从一个或几个方面来描述系统的特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有效性

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发挥与它们在公路景观中地位相当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成果的可靠性。

4)地域各异性

在做公路景观评价时,我们应该树立一个重要理念是:每一个公路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地理位置、环境特征、使用者需求、沿线人文景观等的不同,对景观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应该有所不同,或者各个指标所占权重不同。

5)可量化、可定性与可预测性

由于景观评价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因此所选用的指标也应该与之具有相同的属性特征。所设指标的值能够用直接或间接方法测量或估测,同一评价对象的各指标之间可比,可以相互比较,能确知其相对优劣。景观评价在时间上现状与过去可比,在空间上不同区域可比,因此要求指标具有可预测性,而可预测性包括可操作性,既每个指标在进行评价时操作性强,可以通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6)普遍的美学观点

虽然美学标准会受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主体因素的影响,但整体来说会有一致性。公路景观的使用者和相关人群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指标体系的选择应更接近普通人的审美观点。

7)开放性原则

景观本身是一种跨越多学科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在景观评价中,我们也应该将涉及到的道路工程、驾驶心理学、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指标加进来,组成更加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现存的公路景观评价方法是在风景审美评判方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发展最成熟的是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形成的层次分析(AHP)/模糊综合评价(fuzzy)相结合的2阶段分析法、可拓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评价相结合的公路景观评价方法、基于AHP的综合指数法等等。运用层次分析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明了。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层次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出了层次本身,它使得买方能够认真地考虑和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公路景观的评价正好具有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特点,需要专家和公众等不同人群的参与,与层次分析法的有点基本一致。因此,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景观评价指标得到的结果与现实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

景观是在公路中是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等各种因素组成的物理形态。而不是单纯的道路空间的扩展、眺望,也不是对道路两旁建筑物的评价,而是在道路环境扩展中,景观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和周边环境的整体之间的组织关系的艺术。道路使用者和路域周边群众都应该是道路景观评价主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1 指标体系选取依据

公路景观质量评价涉及的因素众多,若这些因素都参与评价,其工作量大且繁杂,将影响对主要评价因素的观察与分析,影响改善公路景观质量的决策及措施。评价指标主要应依据以下几方面确定。

1)根据调查、收集或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选择对公路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以突出主要矛盾。在确定评价参数时,应选取或借鉴国内外标准或行业标准。

2)根据咨询专家意见或根据巳进行过的公路景观评价中的评价指标,统计分析评价结果,以确定评价指标。

3)调查公路主要使用者及沿线居民对公路景观美学质量的感受情况,找出他们对指标中反映强烈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2.2 指标体系

利用AHP,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种指标,将这些指标按不同性质分成若干组,以形成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上的指标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指标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个层次指标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指标通常只有一个,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一般是准则层或子准则层。

笔者根据公路景观的特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公路景观评价从路域环境景观资源、美学、生态、工程经济性4个方面进行评价,这4个要素指标构成了评价体系的第2层次,即准则层。第三层设立9个一级指标,第四层设立23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如下表一。

表1:公路景观评价体系

3 指标权重的确定

AHP确定权值的原理是借用AHP层次结构模型中的任一层次上各指标两两比较,构建评判矩阵,然后求解而得到权值。其特点是:能将人们对复杂系统评价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3.1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在AHP(层次分析法)中,下一层指标隶属于上一层指标,在上一层指标的指导下,本层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权值,根据表2中1―9各分值含义打分。

表2:矩阵数值及其含义

利用上述判断权值,建立如下判断矩阵

……

……

P= .

.

.

……

3.2 单准则下的排序基本过程

层次单排序是依据判断矩阵计算本层各要素对上一层某一要素而言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方法是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对于单一准则下的因素排序问题,一般采用根法计算。

1)矩阵的归一化

2)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3)计算最大特征值

4)进行一致性检验

3.3 综合模糊评价

为得到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中所有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把上述的结果进行适当组合,并进行总的一致性检验。

4 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公路景观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公路景观的特点,介绍了基于AHP的景观一般评价法,并且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和补充。但是公路景观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跨越多学科的工作,在具体的应用当中应该结合评价项目具体情况,对本文所列的评价指标进行适当添加或减少。笔者认为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在实际工程项目当中应当谨慎更改。

参考文献

[1]屠书荣.道路理论与线形设计方法.

[2]徐敬林.AHP与模糊法相结合的公路景观评价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 11.7月,34(4) :115-118.

[3]葛娟. 景区旅游公路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J]. 公路交通科技.2010.4(2):148-151.

[4] 汤粹彦.公路景观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9.1,35(2):285-286.

[5]曾 胜. 湖区高速公路景观多级模糊可拓评价分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7-13.

[6] 陈秀波. 基于AHP的综合指数法在高速公路景观评价中的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I(11):74~77.

景点点评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 日语景点导游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74-02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推进,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日语景点导游课程中,也尝试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短短两年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师生们不断地摸索、改进和完善,我们在日语导游的教学上不断成熟。本文就多媒体在日语景点导游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个人体会。

一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一般是指将多种媒体,如文字、符号、音乐、图形、图像等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现多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即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发生了变化,给传统的讲授课堂带来了新的体验。在日语景点导游课程中,多媒体作为多功能的主要教学手段,有着极大的优势。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日语景点导游是一门难度很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难记的单词、难读的句子,用传统的日语教学法,枯燥的听、说、读、写、译,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帮助记忆。而通过多媒体把某个景点分段展示出来,按照介绍顺序,配上关键词或句,用音乐和动画渲染情景,唤起学生对景物的热爱,激发他们的了解和讲解欲望,能有效地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2.突出重点,加深印象

重点、难点是每一个知识体系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重点内容,弱化难点。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某个景点中的重要部分增强渲染效果,如动态图像、语音提示等艺术手段和特技效果,用丰富的表现力吸引学生。而难点,在日语景点导游课程中对学生来讲,主要是陌生的、拗口的专有名词,给它们配上朗读音频,让学生反复跟读,完成相应的练习,能起到巩固知识、熟练掌握的作用。

二 日语景点导游课程特点

1.课程性质

日语景点导游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包含日语能力和景点知识两个方面,两者都需要达到较高水平。在学校五年制高职涉外旅游专业里,本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设在第七个学期。在此之前,一至三年级共六个学期,在日语学习方面,分阶段开设了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视听说、日语泛读、日语会话等课程,为学生打下了日语语言基础。在导游学习方面,以考取中文导游证为目标,开设了导游基础、导游法规、导游服务技能和江苏景点导游四门核心课程,注重加强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和景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和导游服务能力。因此,在奠定了日语和导游双重基础的基础上,在四年级开设日语景点导游课程,是学生日语语言和导游能力的综合体现和提升。

2.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五年制高职学生,虽然已是四年级,但思想仍不够成熟。有的甚至在三年级考完中文导游证后就抛弃了日语和其他所有的学习。因为除了个别学生是自身渴望学习专业知识外,大多数都是盲从家长的要求,所以只盼着快点实习、毕业。有的学生,思想稍微成熟一点,但是他们认为现在课堂上学习和社会需求脱节,到苏州旅游的日本团都是一日游,很多不需要当地导游。不能学以致用的想法,导致了学习对他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高职学生大多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一般,基础差,自制力弱,贪玩、懒惰,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很外向,自我表现欲比较强烈,对实践课程中的小组合作、情景表演有较高的兴趣。

3.教学实践

针对本课程内容的高难度和特殊性以及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但表演水平较高的特点,我们尝试了用多媒体教学法结合角色扮演来替代传统的讲授法和翻译法。现以苏州寒山寺为例,详细叙述该景点日语导游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第一,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原始PPT,设计寒山寺景区旅游线路图并分成6个部分:(1)江村桥(大运河);(2)寒山寺概况(山门殿);(3)大雄宝殿(钟鼓);(4)藏经楼;(5)钟楼(除夕听钟声);(6)弘法堂(碑廊);整理各段线路上主要景点的日语导游词,尽量控制在10行以内,并使用简单句式,个别难读单词标注假名读音;给学生分组,也分成6组每组6~7人,完成相应景点的PPT制作和日语介绍或情景表演。教师指导各小组成员自学日语导游词,标记重点、难点,并在PPT中体现。

第二,教学过程。以第一组为例,首先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寒山寺旅游线路总图,了解整个景区的游览顺序后,点击第一部分,画面切换到第一组同学制作的PPT,一幅寒山夜景映入眼帘。寒山寺山门外,月亮斜挂在半空中,水波荡漾的大运河上架着一座小桥――江村桥,一叶小舟缓缓漂来,船头站着一个诗人。伴随着寒山寺钟声的响起,四位同学按顺序背诵着《枫桥夜泊》日文版,慢慢走过画前,画面上日文版的诗词也一句句出现。制造气氛后,又一位同学指着PPT,结合唐诗,用日文介绍江村桥,然后再切换到文字介绍,一边指着文字一边朗读。另一位同学详细解读这段文字,把难读的单词和句子先重点提出,要求大家跟读;再分析较复杂句型,解释句子结构和意思;最后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这样,根据组内成员的日语水平,大家难易分工,可以发挥得更好;而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一起学习该景点的日语导游词,不但可以提高日语水平,也可以体会到学习日语、学习导游词的乐趣。

第三,考核评价。在愉快的气氛中,“导游”们是否熟练地展示了自己的水平,“游客”们是否充分了解了各景点的内涵,在对每一组的评价与考核上,我们采取自评、组评和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自评是指组内评价,占30%,主要从“导游员”的角度来评价PPT制作、多媒体技术运用、日文导游词讲解和导游效果;组评是指其他组对该小组的评价,占30%,主要从“游客”的角度来评价视觉效果、日文导游词的学习效果、导游印象和导游效果;教师评分占40%,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景点设计、多媒体运用、日语发音、导游词解读四个方面。类似的评价内容,通过三个角度来评判,可以比较客观地给出总分,看出小组成员某个方面的薄弱之处,激励学生改进方法,提高质量。

三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现代技术结合的方式,为高职学生在日语景点导游课程的学习中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多媒体教学法则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学和讲授、表演为主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跃.《日语北京导游》多媒体教学初探[J].旅游学刊,2005(S1)

景点点评篇9

盆景艺术的鉴赏与品评的形式和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几人围坐于盆景作品之前,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又如在盆景研讨会上,针对某件盆景作品展开研究和讨论、可以舌枪唇剑、争得面红耳赤;当然也可以独自一人对某些作品细细品读,默默会心地对话……然而,盆景展览则是集中了的、扩大了的对盆景作品鉴赏与品评的活动。

现在中国盆景事业繁荣与昌盛的局面,是与各类盆景展览的频繁举办分不开的。国际性、全国性、各省、市、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盆景展览,为中国盆景的腾飞功不可没。在盆景展览中正是通过鉴赏和品评的活动,对优秀盆景作品的肯定和奖励,为中国盆景的全面复兴,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盆景展览中的鉴赏与品评的活动,现在演变成为打钩打叉的评比,对优秀作品的肯定与奖励变成了一、二、三等奖或金、银、铜牌。现在办展览仿佛就是为了设置金、银、铜牌,参展就是要得金、银、铜牌。我们应该看到金、银、铜牌的设置的确对盆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为金牌而金牌的负面影响亦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所谓公平,就是要搞平衡:所谓的公正,就是要分奖。因为分奖,同一作者的作品写成不同的姓名,以便多分一杯羹;评不上者,就要找评委扯皮耍赖。酒杯里排座次、“赞助”中买金牌,庸俗的不正之风腐蚀和败坏着高雅的盆景艺术。尽管这绝非主流,但应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防范。

的确不知金、银、铜牌是何时介入到盆景展览的评比之中。所疑惑的是盆景艺术不是体育竞技项目,如何能够不可争议地分出个金、银、铜牌来。诚然盆景展品存在着文野、优劣、高下的种种差异,金牌作品也只能是某次展览中小范围的优胜者。记得有位长者说的话:“以前获得一等奖的盆景作品,恐怕现在连参加展览的资格都没有了”。有些获得金奖、特别奖和所谓国宝级的盆景,如果代表中国盆景放在海外盆栽中去品评,的确让人感到脸红!

举办盆景展览既要设置金、银、铜牌,就应该拿出盆景的鉴赏品评的标准或方案来,作品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标准,该得金牌、银牌或铜牌。现在盆景展览的评比,一般都是对盆景展出的总数,提出一个百分比,金、银、铜各占百分之几。多了拉几个下来,不够提几个上去,因此随意性极大。假若参展作品优劣不齐,那还比较好办,如果参展作品比较整齐,或都优秀,或水平都差,那么都称为金牌的作品的含金量会一样吗?

既然进行盆景作品评比,那么奖项的设置应该清楚明白。盆景评比奖项的设置远不如体育比赛那样:人家长跑就是长跑、短跑就是短跑,跳高的运动员绝对不会与跳远的运动员去比赛,划船也不会与射箭同场竞技。而盆景评比往往胡子头发一把梳,把树木盆景与山石盆景比,树石盆景与微型盆景赛,其结果往往是大型的树桩占便宜。究其原因,盆景终究是视觉艺术,大就能吸引眼球,大,就能买个好价钱,评来评去,中小型翁景吃亏就是必然了,山石盆景几乎没人去参展,大约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无论什么类型的盆景展览,都只能是以盆景作品为核心,向欣赏者展示与展开审美的活动,为鉴赏与品评提供平台,为作者、观赏者或研究者架起交流的桥梁。

“鉴”指的是镜子,也含有鉴定的意思:“赏”是欣赏、赏玩、赏心悦目,应该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品”是去品味,体察优劣,也有对作品在艺术上的定位、列品的意思:“评”指的是评论、评判、评价、点评、批评等等。“批评”一词,原是从西方舶来的术语,与汉语中的“批评”、“评论”一样,都是评判或论析的意思。艺术批评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艺术批评始终与创作思潮紧密相联,在各自艺术的领域里,形成自己严整的学科体系,说句不违心的话,盆景艺术批评与其它艺术相比较,是落后的,严谨的盆景艺术批评体系尚待建构。

鉴赏与品评的含义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鉴赏是以审美贯串于始终,品评则是对盆景艺术总体上的一种把握;鉴赏往往具有浓厚主观的色彩,而品评应该具有严格的客观尺度i鉴赏可以因人而异,情有独衷而具有偏爱,品评绝对不能随心所欲,丝毫不能有偏见。可以说鉴赏与品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的两个方面:鉴赏是品评的基础和前提,而品评却对鉴赏起着支撑、提高和发展的作用,二者既不能绝对分开,但各自有所偏重。

在展览中对盆景作品的评判,如果排除掉人为的故意的拔高或贬低,那么鉴赏与品评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但要清醒地看到,盆景艺术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是有民族性的,或称为地域性的,例如中国的与日本的不同,美国的与韩国的也不一样;是有地区性的,或称为是有流派风格的,如苏州的与广州的不同,成都的与上海的不一样;盆景的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是有排它性的,是由于地域、地区的文化传统的积淀差异,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各自都认为自己有理由、自己正确自己对;但在这些标准之间又有一定的渗透性,在不知不觉中都能吸纳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所用。所以,盆景艺术的鉴赏与品评的标准应该是流动的、积淀的、发展的,虽然有共性的方面,亦是不能绝对统一的。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段里,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评价。

鉴赏品评者,各人的才性各异,爱好、偏好不同,对盆景作品的鉴赏、品评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文心雕龙・知音》中有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慷慨、激越的人,听着昂扬的歌声会和而打着拍子;含蓄的人看到的绵密的作品,会感到精神振奋:伶俐的人阅读到华美的文章而内心雀跃i好奇的人对诡异的词句,则会耸起耳朵去聆听。所以,合乎自己的味口,就会叹赏呤咏,不对味就抛弃在一边,以每个人偏颇、片面的见解,去衡量千变万化的作品,怎么不产生偏激的结果。

评委难选,评委不仅要有虚怀若谷、认真负责、勤恳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还要具有全面的业务修养和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并且需要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和敬业精神。

评委难当,评委的工作不只是对展品的金、银、铜牌决定指定了就万事大吉了,甚至连评比的结果都是在评委走后由别人来宣布。评委应该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把自己对展览中作品的评定结果作出介绍、解释与答复,对获奖的作品进行学术上的分析、阐释、评价和推荐,对这些作品作出鉴赏与品评,肯定长处和优点,善意地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提高的方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人的才性不同,对盆景作品 欣赏、分析、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这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心怀私心,那种“说好,不好也好,说不好,好也不好”,这样产生的金牌,对盆景事业的发展是遗害无穷的。虽然盆景作品是由评委们来鉴赏品评,倒过来,盆景作品也在鉴赏和品评评委。

展览的评比对中国盆景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其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国盆景艺术健康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倡举办多类型的专题展览。筹办展览的规模不必贪大,盆景展品不要贪多,一定要把握展品的质量和品味,追求盆景展览的个性和特色。展览的专题既可有针对性,亦可强调流行性。例如可以主办“中国盆景民族特色学术展”、“地方风格回顾展”、“盆景艺术创新作品展”、“山水盆景研究展”、“中、小型盆景探索展”、“景、盆、架结构研讨展”等等,当然也可以举办“学习海外盆栽丝雕作品展”、“中国松柏盆景造型专题展”。

二、研究、归纳、细化、总结盆景鉴赏与品评标准。现行的一些盆景鉴赏和品评的标准,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比性,而且盆景作为艺术品,也不能简单地用公式去衡量来进行打分。因此,建议在举办各项专题展览时,针对专项盆景的特点去研究制定专项的盆景鉴赏与品评标准,尽可能地对各个专项盆景展品的特征、特色、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内容进行研究,并在突出中国盆景特色的指导下,去融合地方性的差异。只有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整理,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盆景艺术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来。

三、结合各盆景展览的个性与特色,开展学术研讨,构建中国盆景理论体系。现在举办盆景展览时,流行现场制作盆景表演。盆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现场表演无疑是盆景学术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需要的,但是远远不够的。结合盆景展览的各个专项内容,全面深入地探讨学术理论的层面,应该是有研究空间的。例如盆景分类,现在就十分混乱,如何规范化、标准化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

四、建议设置具有盆景艺术特色的奖项。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有道理的。在艺术上不要固步自封,何况有生命、永远无法终结的盆景作品。如“第一”、“最佳”、“特等”包括“金奖”等等,这样的一些奖项,远离了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并对审美欣赏有着强行的导向,并影响欣赏个体的审美判断,也会影响作品继续深入与提高。为此建议设置具有盆景艺术特色的奖项,例如“民族特色奖”、“地方风格奖”、“创新研讨奖”、“景、盆、架结构佳作奖”等等。

景点点评篇10

关键词:易园;SBE法;景观评价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的主要载体,随着城市加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园林植物作为软质景观,其配置效果是影响公园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合理的景观评价方法找出最受欢迎的植物景观种植形式,成为备受园林工作者关注的事项[1]。本文在对安阳市易园植物景观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代表景观样本进行评价,探索植物景观质量与植物种类、植物种植层次度因子、植物种植形式因子、植物季相因子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总结出较为理想的种植形式,为安阳市园林景观设计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评价目标介绍

1.1 评价项目背景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东经113°38′~114°59′,北纬35°12′~36°21′,地处晋、豫、冀3省交汇处,面积7113km2,人口508.7万人。安阳市易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行政东区,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市党政综合楼、会展中心等处在东区南北中轴线上,全园面积32.16hm2。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公园”。作为安阳市城市代表形象景观之一,无论是规划上,还是植物种类上是安阳市首屈一指的园林景观,以此公园作为调查研究的场所和对象,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1.2 植物景观评价样本的选择依据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并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利用目测法选择公众关注程度较高的植物景观景点[2]。

在公园内进行随机选择20 个景点,在3个星期的周六和周日的9: 00~15: 00,在同一种天气情况下,进行目测法选择景点;要求这一时间天气状况都是差不多的晴或少云天气;在同一测试时间对这20 个景点进行测试,记录每20 分钟内各景点的游人数量。从所测出的数据中, 选取每分钟游客数40 名以上景观4 处, 30~40 名之间景观3 处, 20~30 名之间3 处, 共选择出10个样本。经过实际调查,将10 个待测植物景观样本的植物群落配置情况列出如表1。

2 评价方法

植物景观的评价始于美国,主要是针对景观的视觉美学。目前,园林中运用较多的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美景度评价法(SBE),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语义分析法(SD)及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

本文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SBE法,该方法由Daniel 等人创立,以Torgerso 归类评判法( Law of Categorical Judgment) 为依据,让被试者按照自己的标准,给每一景观(常以图片为媒介) 进行评分。

2.1 样本选取

选用Canon 600D 相机,于2012年9月1~30日,在天气状况都是差不多的晴或少云天气的周末的下午3 ~6点之间进行拍摄,重复拍摄3次。本次评价从拍摄的300 张照片中选取每个景点不同角度照片8 张,10 个景点共选取80 张作为景观评判的照片。

2.2 评判者及评判方式

本次景观评价组织了30名园林专业和30名非园林专业大学生,共收到60 份评判反应表。本次景观评判采用5分制,即1~5 分,评判者在评判记录表中写下对各个景观的评价值,数值越大,表示风景越美、质量越高;数值越小,表示风景越差。前人研究表明现场评价和室内评价获得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3-4]。因此,本研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室内评价。样本照片用数字投影仪在室内播放,每幅间隔8~10 s,受测者对所见照片中的园林植物景观凭第一直观印象打分。照片不得回放。

2.3 SBE 值的计算

根据SBE 法中的标准化公式,将60 人对每张照片的评分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每个样地8张照片的所有标准化得分值求平均,得到每个样地的标准化得分Z值。公式如下:

Zij = ( Rij - Ri) /Sj[5]

式中:Zij——第j 个观察者对第i 个景观的标准化得分值;Rij——第j 个观察者对第i 个景观的打分值;Ri——第j 个观察者所有打分值的平均值;Sj——第j 个观察者所用打分值的标准差。

随机选取1个景观作为对照景观,令其SBE=0,其他景观的SBE 值为这一景观的Z 值减去对照景观的Z值再乘以100。这样,SBE>0的景观说明比对照景观具有更高的景观质量;相反,SBE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植物景观的SBE 值

经计算各植物景观的SBE 值计算结果见表1。

3.2 不同植物景观SBE值分析

(1)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分值和该植物景观植物种类多性性关系密切。植物种类越多,植物景观美景度分值越高,植物种植层次越多即花灌木配合种植得越多,美景度分值也越高。如景观1,其植物种类15种,以国槐、苦楝、三角枫灯高大乔木为背景,中层配以松、柏类常绿小乔木,地被层为花灌木和常绿针叶植物,丰富了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同时选用适合安阳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形成较为稳定的乔灌草植物群落,在落叶与常绿配置上达到了6:4的黄金比例。

(2) 植物的种植形式与植物景观的SBE值有很大关系,自然式的植物景观SBE值较高,而规则式的植物景观SBE值较低。通过计算分析,可以看出景观8和景观10的SBE值为10个样本景观中最低的,并且低于参照样本景观,可见两者的景观质量较低,两者的种植形式均为规则式种植模式,景观8为树阵式种植形式,景观10以道路为中轴线两侧魔纹花坛的种植模式。其余植物景观的SBE值均比参照景观的SBE值高,并且都是自然式种植模式。

(3)在植物景观配置中, 丰富的植物种类、丰富的层次度,合理的植物季相是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以高大乔灌木为骨架,低矮花灌木为血肉所组建起的植物景观,便会显得活泼但不轻浮,稳重但不死板。

(4)突出地域特色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分值较高,如景观4。此处景观位于易园东入口。运用安阳市树国槐做高大背景,紫叶李、金银木和市花紫薇为中层,连翘和树锦鸡为地被层,不仅丰富了植物层次,同时体现了安阳本地的植物特色。在进行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 不但要遵从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学习性,更要注重植物景观复层结构的合理性和多样性,而植物的地域性也是突出植物景观特色的重要因子,这样才能更好地用植物构筑好活体景观。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0 个样地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在分析各SBE值后发现安阳市易园的整体植物景观质量较高。植物种类、植被的层次度、植物种植形式以及植物景观的地域特色等因素是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安阳市易园绿地植物景观的现状,建议应增加植物种类,强化乡土植物的种植,突出公园地域景观特征,通过补植植被、修剪植被、加强管理等措施把易园逐步建设成为观赏价值较高、生态功能较强的城市生态风景点。

参考文献

[1]王竞红.天津市水上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初探[J].森林工程, 2007,23 (2):10-11.

[2]王竞红.深圳莲花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1):57-58.

[3]欧圣荣.景观美质评估法与比较判断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园艺, 1992(1):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