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十篇

时间:2023-12-26 18:00:55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1

职位的需求是求职者对工作的需求,也是企业公司对职位人才的需求。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想要有针对的来写,则就要注意的的其职位需求方面。当然首先就是自己对职位有没有需求,其次是企业公司需求多少人次,需求怎样的人才,能够的在个人简历中体现出来,则就可以大大提高简历的通过率。每个人的都具有一定的能力,这是生存竞争的基础,当然很多人的能力也不只是一点两点。但是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要有针对的写个人简历,则就要求能力与职位的相匹配。能力写的再多,不是职位需求的则就没有任何竞争力。

个人信息

xx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湛江 身材: 171 cm 63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7

诚信徽章: 人才测评: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采购员/助理、外贸/进出口专员/助理、销售主管/销售代表/客户代表:

工作年限: 3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11-03 ~ 2012-06伟时(广州)酒店用品供应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贸易/消费/制造/营运

担任职务:营业员

工作描述:只要接待来访客户,进行产品的介绍与推广。定期打电话或通过E-mail 或QQ的方式与客户联系,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定期走访在广州的分销,了解他们的业务状况并协助分销商开展业务

离职原因:寻求更好的发展

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10-03 ~ 2011-02俄罗斯商贸公司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担任职务:采购助理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汽车配件,工艺品资料的收集和采购;到工厂或仓库整理和清点货物,监督货物的装柜情况。在平时工作中本人还负债,采购单的录制,excel表的制作,简单的英语翻译;给所采购的产品进行拍照和应用photoshop对所拍照的图片进行处理,以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国外客户。

离职原因:辞职

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9-08 ~ 2010-01广州二天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担任职务:仓库管理员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药品的出入库(按日期,批号,生产厂家);定期做好盘点工作。计算仓库内现有的药品种类与数量,掌握和明了库存的实际情况,作为采购或进货的参考。做好每月盘点工作,若发生实际库存数量与账面结存数量不符,追查差异的原因,编制盘点损溢单,经审批后调整账面数字,使之与实际数字相符。入库的药品按种类堆放整齐,杜绝不安全因素。存货入库后及时入账,准确登记。 做好防火、防盗、防爆工作并保持库内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定期检查存货、防止存货变质。

离职原因:合同期满

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7-11 ~ 2008-11外贸学院学生会

公司性质:社会团体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务:学生会的生活部部长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及氛围的管理,定期对学校的各个寝室进行寝室文化评比的活动。并成功举办了相约经贸的厨艺大赛。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于2008年11月7日被评为优秀学生会干部.

离职原因:毕业

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7-10 ~ 2007-10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东中秋节茶话会

公司性质:社会团体所属行业:专业服务(咨询,翻译,猎头)

担任职务:晚会策划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整个晚会的总体策划,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茶话会过程中的服务项目以及后勤工作。通过这项兼职,学习到了要策划一个活动所要注意的的事项以及特殊情况的应急措施。

离职原因:会议结束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9-06-01

所学专业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06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一级 102008-11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外贸单证员D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在校期间主修:国际贸易,外贸英语函电,国际金融事务,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投资概论,国际贸易地理,国际结算等专业科目。

熟悉OFFICE 办公软件的运用,熟悉运用网络。善于沟通,思维灵活,应变能力强,处事认真细心,适应能力强!

本人愿意从事贸易,物流方面的工作!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2

世界经济特别报道(下)

后华盛顿共识——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

简析全球货币制度——后布雷顿森林体系2时代

合并及收购(M&A)程序概述

瑞典的并购程序

简析希腊债务危机——典型欧洲式危机

囚徒困境与自由贸易协定:将博弈理论应用到贸易自由化策略(下)

2007~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市场危机的起因

日本对东亚的经济政策及其服务产业的海外扩展

美国对非洲的农业援助(下)

动摇无形之手

《国际贸易译丛》稿约

全球化世界中的贸易

现阶段的俄中能源合作:条件、问题和发展方向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国际最佳实践与管制的政治经济分析

东京生产业现状(上)

《国际贸易译丛》稿约

加入WTO:程序、要求与代价(下)

玩具召回:是中国的问题吗?

下一任美国总统和美元

应对急剧增加的国际旅游热潮

中国将养活谁?

中国东北的振兴与日本九州发展的借鉴

热钱涌入中国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产业内贸易的情况

国际贸易合作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上)

《国际贸易译丛》稿约

《国际贸易译丛》2009年征订工作开始

世界金融中心专题系列报导

又现危机

中美贸易评述

东亚经济简析

2006年世界贸易总结及2007年展望——WTO5月新闻稿(下)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关于中国入世第六年评估报告

作为国内和国际贸易法功能一致性典范的《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当前发展(上)

《国际贸易译丛》稿约

《国际贸易译丛》2008年征订工作开始

世界经济动向与展望

取消电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新使命

石油美元的重新利用

存款保险:慎重对待

全球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同步化

跨国公司及国外子公司

《国际贸易译丛》2005年总目录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3

国际贸易专业个人简历表格一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四川 身材: 152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贸易类:贸易进出口 物流类 服装/纺织/皮革跟单 工作年限: 0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东莞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世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8-03 ~ 2008-04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业务员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7-12-01 所学专业一: 国际贸易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5-09 2007-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贸易 大专,报关员资格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专业描述:本专业所涉及的课程有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金融,这些课程已覆盖了实际外贸业务中所要运用到的外贸知识。 电脑: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本人是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自考生,自考本来就是一种挑战,或许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才让我不懈努力,不断进步。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收获快乐,责任心和团体精神让我收获别人给予的信任,吃苦耐劳让我一路走得踏实。我深信平台终究会成为舞台! 希望行业:贸易 期望工资:2000/月 目标职能:业务员、业务助理、跟单员、跟单助理、报关员 English Resume: RESUME Personal Information Name: Su Jing Marital status: single Sex: Female hobbies: sports tourism Origin: Sichuanziyang Mobile: 13826477739 Place of residence a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E-mail: .cn Education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Education: specialist Graduate institution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scriptio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related to the main culvert, a foreign 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rketing, basic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Certification: 报关员资格certificate Other skills English: Good Computers: Proficiency in office software Work experience March 08 --- April from the world space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Limited clerk Job search intention The nature of work: a full-time Hope that the industry: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Location: Guangzhou, Dongguan Wage expectations: 2,000 yuan /month Target functions: declarations, sales, business assistant, Gendan Yuan, with the single-Assistant Self-evaluation I graduated from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of the candidates, Self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e, perhaps again and again is the challenge before I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progress.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let me study and work in the harvest happiness,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eam spirit to let me gain the trust of others, Chikunailao let me go all the way down. I am confident that eventually will become a platform stage!

国际贸易专业个人简历表格二

个人基本简历

- -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韶关 身材: 155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贸易类:助理、轻工类、行政/人事类:文员 工作年限: 2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万信达广州科技制品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8-08 ~ 2009-06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其他 担任职务: 跟单文员 工作描述: 1、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资料整合后,开始打板并与客户沟通尽可能做到令客户满意的效果。 2、从接到订单开始到出货全程紧密跟踪产品生产进度,有问题及时解决,尽量做到不拖廷出货时间。 3、整个部门的采购订单登记,每个月底进行当月的资料整合,统计各采购员的采购金额和分类的采购金额。 4、产品的分类管理并将新的产品做成推广书,发给各业务员进行推广,并随时整理好样板厅里的产品,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给客人参观和洽谈。 5、月底记录各采购员的请款金额,办公用品的申请及其他文书的工作。 离职原因: 寻求个人发展 公司名称: 广州市肯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7-10 ~ 2008-07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前台文员 工作描述: 处理一切前台文员必须做的事情。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捷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鞋子外贸)起止年月:2007-06 ~ 2007-09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鞋业/皮具/玩具 担任职务: 前台兼美工 工作描述: 工作职责: 1、前台文员的工作,接听电话和接待客人; 2、鞋子版记(把鞋子拍照)并修改图片做成catalogue; 3、完成上司交代的临时工作; 4、办公室文书资料的输入和处理。 离职原因: 大病一场 公司名称: 广州美海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生产adidas服装)起止年月:2007-03 ~ 2007-04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 采购文员 工作描述: 工作职责: 1、掌握厂方欠料状况并清楚知道每一个欠料项目的付运时间; 2、跟进任何有关物料时宜包括次料及用料量超标等问题; 3、调查及确定所用料量等事宜; 4、与供应商沟通,以确保物料的货期准时、质量保证。 离职原因: 需回校毕业答辩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7-07-01 所学专业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4-10 2007-07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英语四级证书(2005年) 2006-06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块操作员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用五笔字型的中文录入速度每分钟60字以上,能够熟练的运用Word, Excel, PowerPoint等的各种功能进行办公室日常工作。能运用Photoshop进行相关工作n 工作责任心强,诚实守信,勇于挑战自我,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

详细个人自传

遇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急躁。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目标.且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国际贸易专业个人简历表格三

个人基本简历

- -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河南 身材: 179 cm 68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市场销售/营销类:销售、外贸/贸易专员/助理:外贸业务、物流类: 工作年限: 2 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世方(国际)广告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6-12 ~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广告,策划,营销 担任职务: 外贸业务 工作描述: 做业务员,通过阿里巴巴等B2B网,专业的广告行业展会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通过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回复客户寻盘并报价,制作各种单证,并通过货代负责把产品运到客户手中。对T/T和L/C都很熟练。还负责翻译公司产品信息。07年12月升为外贸主管,负责外贸部的绩效制度的制定和考核,完成公司下达的业绩指标,并超标完成。 在公司没有任何平台的情况,1年的个人业绩超过百万,为公司外贸部开荒。由于发展,自愿为公司制订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规划,为期2年。分为5部分:分析,计划,执行方案,制作平衡记分卡,员工招聘等。并被公司使用后,进行人事招聘等工作成绩突出,被升为外贸主管 离职原因: 寻求发展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西安翻译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2007-06-01 所学专业一: 英语/国际贸易 所学专业二: 日语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4-07 2004-08 西安翻译学院 NIT培训 2005-07 2005-10 西安博瑞教育 英语四六级培训 CET-4.CET-6 2006-03 2006-05 西安现代教育 日本语能力培训2级课程 2006-11 2006-12 开封平安驾校 C1驾驶课程 C1驾驶执照 2007-07 2007-08 香港汇通MBA论坛 人力资源管理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2外日语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擅长计算机硬件组装及各种软件的应用。精通Office等办公软件,英语能力良好,日语有良好的基础。有2年的外贸工作经验,包括外贸业务,跟单,船运等。熟练使用阿里巴巴TradeManager,参加过08年广州国际广告展,102,103届广交会。熟练制作各种单证,装柜,验货都很熟悉,对T/T有极其丰富的经验,也做过L/C。具备一定管理能力,有管理经验。善于接受新事物,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信息。 爱好:篮球。 特长:唱歌,素描。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4

关键词: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商会;链式交易;大宗商品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12)02―0024―06

国际商会于2010年9月正式公布了《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国际商会第715号出版物),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新修订版本中,可以看出国际商会力求使贸易术语更加贴近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INCOTERMS更加适合区域内贸易,包括国内贸易的需要。但在本次修订中,INCOTERMS 2010仍然存在一些令人质疑之处,并未达到可以完全符合国际贸易实践需要的程度。这些质疑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FOB和CFR术语是否适用于链式交易

在本次修订中,国际商会对于FOB、CFR和CIF术语的交货点,即风险转移界限做了重大修订,摒弃了长期沿用的“越过船舷”(pass theship’s rail)为界的概念。取而代之以“将货物交至船上”(deliver the goods on board the vessel),也就是卖方将货物交至船上完成其交货义务。此外,为了迎合买方对在途货物(cargo afloat)作转售,即所谓的“链式交易”(string sales)的需要,国际商会对FOB、CFR和CIF术语卖方的交货义务添加了“或取得已如此交付的货物”(or procure the goods so delivered)的规定。

然而,“链式交易”的名词,并不见于专业性法律书籍和国际经贸词典,尽管这种交易方式在大宗商品贸易中是常见的。国际商会在INCOTERMS 2010的引言中对“链式交易”作了一段说明,大意如下:

相对于制成品的销售,在大宗商品交易中货物往往在运输途中“顺链而下”(down astring)地被多次转售,从而形成“链式交易”。发生此情况时,链式交易中间的卖方(the sellerin the middle ofthe string)并不“装运”(ship)货物,因该货物已为链式交易中第一位卖方所装运。所以,位于链式交易中间位置的卖方不是以装运货物履行其对买方的交货义务,而代之以“取得”(procuring)已装运的货物。为明确起见,INCOTERMS 2010将“取得已装运货物”(procuring goods shipped)作为装运货物义务的一种替代条件(an alternative)列入有关术语(FOB、CFR和CIF)的规则中。

从上述说明中,我们应着重注意到,所谓的“链式交易”是发生在货物运输途中,载货船只已离港在海上航行。不论FOB还是CFR的最初买方,都必须在货物被装运前向保险公司为货物作合理投保,支付保费,并取得可转让的保险单;FOB买方或CFR卖方向船公司支付运费,取得可转让的海运提单。至此,上述FOB或CFR买方的购货成本已为CIF成本,因此,如欲转售在途货物,必须在此购货成本之上,增加一定的利润,按CIF术语与其后续买方进行交易。一旦交易达成,应向后者提供可转让的提单和覆盖航行全程的可转让的保险单。这是通常的转售在途货物的合法、合理的做法。例如,链式交易中的某个买方拟购入在途货物,而其卖方(即上一程的买方)已经支付了覆盖全程的运费和保险费,则该买方必须按CIF术语与上述卖方洽谈交易,以便成交后取得可转让的海运提单和保险单。如该买方拟再向后续买方转售其在途货物,也必须采用CIF术语。这样若干笔转售在途货物的CIF交易,将连接成所谓的“链式交易”。然而,按照INCOTERMS2010对FOB和CFR所作的新规定,FOB和CFR术语适用于在途货物的转售交易――链式交易。按此规定持有在途货物的货主可按FOB术语或CFR术语转售货物,而不向后续买方提供覆盖海运全程的保险单。这样,后续买方必须自行向保险公司为其所购的在途货物进行投保。但此时载货船只已经驶离了装运港,并且已经行驶了一段时间和路程,在此期间内,有关货物有可能已经遭受了损坏,甚至灭失。试问,该后续买方如何能向保险公司取得自装运港装运前起至目的港的全程海运保险?有哪家保险公司会接受包括投保前已可能发生货物损坏或灭失风险在内的全程海运保险的申请?如果,后续买方不能为其拟购买的在途货物取得可靠、有效的全程海运保险,那么,采用FOB和CFR术语作在途货物的转售交易是无法进行的。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实践证明,只有采用CIF术语才能有效地对在途货物(cargo afloat;goods in transit)作转售交易。采用FOB和CFR术语作在途货物的转售交易,这种规定是脱离实际和行不通的。

INCOTERMS 2010对FOB和CFR术语卖方义务添加“或取得已如此交付的货物”(or procure the goods so delivered),并在上述术语的“导引”(guidance note)中强调这是为了迎合链式交易的需要,而对其具体操作不提供任何说明和解释,这将对国际贸易从业者如何应用FOB和CFR术语的新规定带来困惑和误导。笔者对本节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即:FOB和CFR不适用于链式交易。

二、FAS术语存在的必要性

按照INCOMTERS 2010的规定,FAS(freealongside ship)是指卖方将货物置于指定装运港由买方指定的船边(例如,在码头或驳船上0n a quay or a barge)时,卖方完成交货义务。比较INCOMTERS 2010对FAS与FOB买卖双方各项义务的规定,两者大致是相同的,其主要差别在于交货点和交货手续的不同。FAS的交货点(point 0f delivery)是装运港船边;FOB的交货点是装运港船上(on board the vessel at theport of shipment)。FAS较FOB少了一个将货物从船边装到船上的手续。可是FOB术语是国际贸易中享有悠久历史,为广大国际贸易从业者最熟悉,最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FOB卖方可凭交付可转让的海运提单,向买方作象征货(symbolic delivery),而且可为买卖双方

进行贸易融资提供便利。而FAS卖方所持有的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据,一般是栈单(war-rant)或提货单(delivery order)。这些单据是不可转让的。因此,FAS卖方向买方交付货物,系实物交付(actual delivery),这对买卖双方交接货物带来不便。同时,在当今国际贸易实践中,对于制成品交易,特别是以集装箱运输的制成品,已经不存在所谓的“船边交货”的概念。卖方采用FCA(free carrier)“货交承运人”术语可在货物装船前在指定的地点,如集装箱堆场(cY)或集装箱货运站(CFS),甚至在卖方所在处所(seller’s premises)将货物交由承运人监管,按买方要求安排运输,提供可转让的海运提单(B/L)或联合运输提单(CTB/L)。FCA术语不仅适用于海运,还适用于其他任何一种运输方式和多式运输,并按交易需要取得所需的运输单据。FCA术语是现代商务中一种很方便、实用的贸易术语。

INCOTERMS 2010对FAS术语卖方交货义务,也添加了“或取得已如此交付的货物”的规定,其目的同样是为了适应大宗商品销售中作转售(链式交易)的需要。但是,在上文(第一节)中已经述及,链式交易是指对已装载于海轮上,并已在航运途中的货物作转售交易。而在FAS术语下,货物是被放置于装运港码头或驳船上,靠船边。这些货物并未装上船,更不用说“在途”(in transit)。如果FAS买方仍拟按FAS术语作转售交易,货物仍将放置于原处不动,如后续买方再按FAS术语作转售,货物仍然置于原处,即码头或驳船上,靠船边。这种对置于岸上(或驳船上)的货物作多次转售,是与通常的对海运中在途货物的转售交易(链式交易)的特点不相符合的。INCOTERMS 2010在FAS术语“导引”中声称,对FAS卖方交货义务添加“或取得”(or processing)的规定,是为了迎合大宗商品作转售交易“即链式交易”的需要,实际是将对置于陆地上的货物的转售,与对海上航行途中货物(在途货物)的转售交易(链式交易)混为一谈。INCOTERMS新版本对FAS术语所作的修订不仅对2000版本FAS术语的规定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改进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含义不确切的内容,不利于对FAS术语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FAS术语完全可以用FOB或FCR术语作替代:FAS术语是否有必要存在于新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三、DAT和DAP术语是否可以代替原有的D组贸易术语

国际商会在本次修订中将原有的13种贸易术语简化为11种。以新增的DAP和DAT术语替代了原有的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和DDU(未完税交货)等术语,仅保留了DDP(完税后交货)术语。其中DAT术语中所指的“delivered at terminal(终点站交货)”包括遮蔽的或露天的(covered or not)任何地方,比如仓库、码头、集装箱堆场、公路、铁路、航空货运站等。INCOTERMS 2010的修订者认为,这些地点可以就在港口,因此可以取代INCOTERMS2000中DEQ曾经使用的情况。而DAP术语中所指的“place of destination(目的地)”从字面含义来看应是一个比“terminal(终点站)”范围更大的地点,从而可以取代INCOTERMS 2000的DAF、DES和DDU 3种术语。这两种术语都属于在INCOTERMS 2000中的目的地交货的术语。在INCOTERMS 2010的解释中,两者除了交货地点的不同以外,还包括装卸货义务的不同。从此次修订中可以看出,国际商会希望将原有的D组贸易术语扩展到传统港口以外的陆港和空港,以实现海港、陆港及空港的立体性衔接。但是这种分类方式虽然简化了2000年版本中的术语种类,却并未给实际使用者带来更为明确的解释。以DDU术语为例,修订者的初衷是考虑到淡化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特别是考虑到欧盟等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等进出口限制较小,甚至取消或简化清关手续的情况,因此不再需要DDU术语而用DAP取代。但是在我国的出口实践中,特别是不断扩大的对欧盟贸易中,DDU术语是被广泛使用的。而且从DDU的字面意思“delivered dutyunpaid”上来看,含义是清楚的,能够较好地反映这一术语对于贸易实践的指导意义。取而代之的DAP从字面上来看是“delivered at place”术语,其中“place”的含义是十分笼统的,它可被理解为“任何地方(any place)”。这可能对我出口公司在使用该术语时产生疑惑。为了做到正确履行交货,防止发生履约争议,我出口公司在采用DAP术语与外商洽谈交易时,必须十分清楚地规定在约定的目的地内一个特定的交货地点(specify a specific point of delivery withinthe agreed place of destination)。

在INCOTERMS 2010中,DDP(deliveredduty paid)术语依然被保留。这一术语原本与INCOTERMS 2000中的DDU形成对比,清楚地表示卖方要承担支付进口关税的义务。但目前的修改和排列方式则使DDP术语显得较为突兀。另外,DAT和DAP的区别仅是卖方是否要承担卸货的义务,究竟“terminal”和“place”一词有多大区别,并不能真正地从INCOTERMS中反映出来。

自1936年之后,国际商会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对INCOTERMS――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作了多次的修订和补充。每一次修订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给予使用者更为清楚明确的指导。但是本次修订中对于D组术语的改动是值得商榷的。这样的修订并没有在2000年版本的基础上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进,而很可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不便。

四、按照运输方式作为分组依据是否合理

INCOTERMS 2000一共解释了13种贸易术语,并以卖方交货义务和费用负担为依据将这13种术语分为:E组(启运)、F组(主运费未付)、c组(主运费已付)、D组(到达)等四组。这些分组具有较强的逻辑顺序,可以清楚直观地反映各种贸易术语的一定特性。但国际商会在本次2010年版本的修订中将贸易术语的分组依据简化为适合任何单一的或一种以上运输方式(rules for any mode or modes of transports)以及适合海运、内陆水运方式(rules for sea and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s)两种分组。这种简化

分组,除了规定各贸易术语对运输方式的不同适用外,并不显示各术语的任何特性。因此,无论是对教学《通则》的师生,还是对使用《通则》的企业来说,不如2000年版本对贸易术语的分组更有助于对术语的加深理解和正确选用。五、买方义务“B9货物检验”的规定修改有误

在国际贸易中,买方通常是在所购货物到达目的港或目的地后,对货物进行检验,以确定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的规定。但有时由于货物的特性,买方为了确保所购货物符合合同要求,自行派员或委托专业检验机构在出口国货物装运前对货物进行检验,即所谓“装运前检验”(pre-shipment inspection,简称PSI)。按惯例,因装运前检验而发生的费用,应由买方负担。然而,如该项检验系出口国当局强制实施的,则此类强制性检验费用,需由卖方负担。因此,无论是INCOTERMS 2000年版本还是1990年版本,在各术语买方义务“B9货物检验”中都作如下规定:“买方必须支付任何装运前检验的费用,但该检验系出口国当局强制检验者除外。”

可是,INCOTERMS 2010对各个术语(DDP除外)买方义务“B9货物检验”修改为:“买方必须支付任何装运前强制性检验的费用,但该检验系出口国当局强制实施者除外”。对比INCOTERMS先前版本对买方义务“B9货物检验”的规定与2010年新版本对B9的规定,可看出新版本对B9规定的修改,主要是对“任何装运前检验的费用”(costs of any pre-shipment inspection),添加了“强制性”(mandatory)一词,即将上述检验费用改为“任何装运前强制性检验的费用”(costs of any mandatory preshipment inspection)。细读经修改的B9条义,不难发现,其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含义是相矛盾的。前半句称,买方必须支付任何装运前强制性检验的费用;后半句则称,出口国当局强制实施者除外。而且,经修改后的B9规定,对买方是否支付通常的装运前检验的费用,却只字不提。笔者认为,2010年新版本对B9规定,作了添加“强制性”(mandatory)一词的修改,是错误的。也就是说,INCOTERMS 2000年和1990年版本的“B9货物检验”的规定是正确的,适合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情况,不应在2010年版本中作修改。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5

[关键词]复杂网络;国际煤炭贸易;研究评述

[中图分类号]F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72-03

1前言

目前,与能源相关的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热门课题,这方面的论文和专著较多,不仅包括能源安全、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而且还包括能源国际贸易等。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煤炭国际贸易方面的文章,基本上集中在讨论近年来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变化、我国煤炭出口的竞争力、世界煤炭国际贸易格局及其变化趋势、全球煤炭供需格局。国内一些专著则从世界全局范围内分析主要煤炭资源区域(或国家)的煤炭资源禀赋、能源政策、贸易潜力、地缘政治等特点,探讨我国与其进行国际贸易的潜力和方式。综合各个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于煤炭的国际贸易中缺乏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科学根植在理论基础之上,理论是对经验现象或事实的科学解说和系统解释。复杂网络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对存在的网络现象及其复杂性进行解释的学科。倘若以国家为节点,国家和国家的进出口煤炭贸易作为变量,就可以构建一个关于国际煤炭贸易的复杂网络。而运用复杂网络的理论研究方法,就可以探究在变化无常的煤炭贸易活动背后国际煤炭贸易中存在的捉摸不定的秩序,并且能够研究国际煤炭贸易这个复杂网络中其网络演化、涌现、自组织、自适应、自相适、自相似的各种网络特征。综合和了解此贸易网络的特征,对于帮助各个国家在煤炭贸易弈,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当今,就研究国内能源的研究而言,复杂网络的运用还相对较为有限。复杂网络的理论工具,在能源贸易的领域内更多地被用来研究国际间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虽然煤炭在能源种类中算是比较传统的类型,但是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来研究的成果还相对较少,因而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2复杂网络研究

2.1复杂网络概述

由于煤炭市场是能源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际能源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煤炭市场并非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是煤炭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存在诸多复杂性特征和复杂现象。煤炭市场相关的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借助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理论方法。为此,有必要简单阐述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主流观点等基本理论。

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20世纪40~60年代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到系统工程,即经典系统科学理论;70年代从耗散结构、突变论、混沌、分形、超循环理论到非线性科学;80年代从复杂性、复杂系统到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李士勇和田新华,2006)。

复杂性是非线性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非线性科学为认识复杂现象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系统参数的微小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系统输出发生巨大变化甚至突变。这样的特征被称为非线性系统的相干性,它表明事物的相互作用不是单方面的简单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非线性关系,这是非线性的实质(张跃军,2008)。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对非线性科学研究的深入,世界上兴起了对复杂现象、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研究热潮。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FI)成为世界研究复杂性科学的发祥地和研究中心。迄今为止,尽管对复杂性和复杂系统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定义,但并未妨碍人们对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几个典型的学派。例如,欧洲学派侧重于从能量、结构和自组织角度研究复杂系统;美国学派侧重于从秩序和规则演化、进化的角度复杂适应系统;而以钱学森、于景元和戴汝为等为代表的中国学派侧重于从系统整体论和还原论相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角度研究开放复杂系统(钱学森等,1990;钱学森,1991;戴汝为,1991;戴汝为,1998;戴汝为和李耀东,2005;卢明森,2005)。复杂性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

2.2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及特点

复杂性科学不是哪一门具体科学的前沿,而是整个科学的前沿,其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1) 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

(2) 研究方法是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和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和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

(3) 研究深度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而着重于揭示客观事物构成的原因、发展历程极其复杂机理,并力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李士勇和田新华,2006)。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体系是复杂性科学界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研究系统复杂性的方法论,是我国科学家对发展复杂性科学的重大贡献。

利用综合集成研讨体系求解复杂问题的大致步骤如下(戴汝为和李耀东,2005):

(1) 明确问题和任务;

(2) 搜集大量文献资料,认真了解情况,咨询专家意见;

(3) 通过研讨,结合专家经验,对问题形成初步认识;

(4) 依靠专家经验和形象思维,在问题求解知识的帮助下,提出对复杂问题结构的分析方案;

(5) 根据复杂问题结构的特点,结合领域知识和前人经验,把问题分析逐步或者逐级定量化;

(6) 在定量化或半定量化的基础上,建立问题的局部模型或全局模型;

(7) 在局部模型和全局模型得到专家认可后,讨论如何合成这些模型以生成系统模型;

(8) 系统模型建立后,通过建立计算机测算和专家评价,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如果专家群体对模型不满意,则需要重复(3)~(8),或者其中某几个步骤,直到专家基本满意,建模过程才能结束。

2.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能源贸易研究

国内学者针对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能源贸易方面进行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且主要集中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类型。

程淑佳、王肇钧(2011):依据世界原油贸易数据,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地理学的区域分析方法,勾勒出世界原油贸易空间结构,并比较了区域间节点、出、入度及权重值的差异。利用熵值分析了网络的均质性,并对世界原油贸易空间结构进行了模拟。刘潇(2011)针对国际贸易本身进行了有关复杂动态元网络模型的建模和应用研究。他首先将Carley的元网络模型扩充为复杂元网络模型,并应用于国际贸易网络微观建模,提出国际贸易复杂元网络模型;然后结合整体网络时间动态性和网络要素动态性提出国际贸易复杂动态元网络模型框架。杨鑫、安海忠、高湘昀(2011)应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以93 个国家为节点、以国家或地区间的天然气贸易流动方向为边的复杂网络,分析了2010 年国际天然气贸易关系的无权和加权复杂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天然气贸易关系分布具有幂律性和群簇性,较大的贸易量会弥补群簇间贸易结构的松散性;贸易量与贸易关系数量基本呈正比例关系,但全球贸易集团的出现与其贸易量的关系不大。研究结果旨在为我国的天然气贸易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学者的相关工作,为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煤炭贸易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而煤炭作为能源的一个种类,也可以借鉴其他能源进行相关的研究活动。

3国际煤炭贸易研究

近几年,世界煤炭生产、消费和贸易呈增长态势,发电用煤需求也急剧增长,煤炭生产的国际化和海运成本的下降,也加速了煤炭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二十年里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有显著变化。20 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中国煤炭贸易以出口为主。煤炭进口量仅为出口量的4%左右。从2002 年开始,中国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年进口量超过1000 万吨。2005 年煤炭进口量增长至出口量的3%,2007 年煤炭进出口量已经接近持平。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累计进口煤1.26 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 万吨,下降50.7%;全年净进口1.03 亿吨。中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对外依存度约3%。

在进出口贸易结构的研究方面,房颖(2011)研究了中国煤炭资源的储存状况,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变化历程,并详细分析了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预测了近几年的走势,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次,在国际煤炭贸易格局方面,张同功(2009)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同时展望煤炭市场的国际贸易格局的可能变化;指出我国政府和煤炭企业必须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政府应该为煤炭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应该做好安全工作,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加强创新与管理,相互协作和多元化经营,提高综合竞争力。

此外,对于世界煤炭贸易形势方面,石砺(2009)研究了国际煤炭市场波动。2008 年秋季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国际煤炭市场。他利用最新的统计资料,阐述了近年国际煤炭市场的总体发展状况以及动力煤、炼焦煤和焦炭的国际贸易情况以及相关的价格变化情况,并简述了国际煤炭贸易海运市场的情况。

4结论

虽然国内学者的一些论文及专著中的部分内容或章节涉及了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与贸易关系,但是,缺乏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具体而言,国内的研究存在着理论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与其他消费国家之间进行煤炭贸易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如中外煤炭贸易的某些具体内容或者说是煤炭贸易的具体领域,缺乏运用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来客观深入剖析中国与其他能源消费国家之间的贸易互动,也缺乏对中国与其他能源消费大国之间如何实现煤炭贸易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2008年煤炭市场回顾及2009年展望[EB/OL].http:///.

[2]吴丽壹.2009年全球煤炭贸易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煤炭,2009(2).

[3]2009年1-7月我国煤出口量价齐跌,累计净进口量接近5000万吨[EB/OL].http://.

[4]王丽.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讨[J].煤矿现代化,2009(3).

[5]李金克,等.我国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1):21-23.

[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当前中国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分析[J].中国煤炭,2009(2):5-7.

[7]安海忠,仲冰,傅雷,等.国内外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研究方向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1,13(2):27-30

[8]高湘昀,安海忠,刘红红,等.原油期货与现货价格联动性的复杂网络拓扑性质[J].物理学报,2011,60(6).

[9]孙绍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煤炭经济与进出口形势分析[J].中国经贸,2009(4):21.

[10]陈彦.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53.

[11]陈实.产煤大国为何进口煤炭[N].燃料快报,2003(2):32.

[12]郝瑞明.我国煤炭供需矛盾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7):159.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6

大道之行律师事务所 张照东 叶勇

内容提要:《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之后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它继承和发展了后者所取得的成果,拓展了适用统一规范的空间,有利于进一步消除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障碍,促进国际商事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在性质、适用范围、书面形式、合同的订立、通知义务、提前履行、实际履行、合同的效力、合同的解释、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不履行、损害赔偿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展示在合同法统一化进程中取得的新成就。

主题词: 合同法统一化 通则 公约 比较

作者简介:张照东、叶勇,大道之行律师所律师。通信地址:福建厦门湖滨北路振兴大厦六楼大道之行律师事务所,邮编:361012,电子邮箱:falv@8848.com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不同,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法律冲突,造成国际交往的法律障碍。因此,制定有关国际交往的统一法,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

早在1930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就着手拟定一项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以便协调和统一各国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实体法。1964年海牙会议正式通过了《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由于这两项公约都未能达到统一国际货物买卖法的预期目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OTRAL)在上述两项公约基础上,于1978年完成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简称 CISG)草案,并于1980年3月10日在维也纳召开的外交会议上通过了该公约。1988年1月1日,该公约正式生效。

鉴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商事惯例的需要,UNIDROIT于1980年成立一个由来自不同法律文化和背景、具有实践经验的众多合同法和国际贸易法方面的专家、学者、律师、法官组成的工作组,探求阐述国际商事合同的一般原则。1994年5月,UNIDROIT理事会在罗马召开的第73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ntracts,简称PICC)。

本文将对这两个法律文件进行比较,展示PICC在合同法统一化进程中取得的新成就。

一、总体比较

作为合同法统一化在晚近发展的两大成果,CISG与PICC都是在国际贸易法统一化的背景之下,通过国际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法律统一化的结果,二者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国际商事合同领域,二者的目的都在于减少国际贸易的法律障碍,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上述共性,为CISG与PICC的比较提供了可比性的基础。

1、文件的性质

就法律文件的性质而言,CISG是一项国际条约。作为国际条约,它是国家间的书面协议,其效力来源于各缔约国间的协议,对各缔约国都有法律约束力。各缔约国都有义务保证条约在本国的贯彻和实行。对于非缔约国,条约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对于PICC的性质,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项国际惯例,笔者较早也持这种观点。但是,经过近两年的思考,笔者认为这种定性是不恰当的。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长期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做法,它本身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效力来源于国家认可或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国际惯例“是由于各个国家或者某些国家的类似国际行为形成的。它的特点是长期使用和令人确信具有法律约束力。”1一般认为,“构成国际惯例,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时物质因素,即有重复的类似行为;二是心理因素,即人们认为有法律拘束力。因此,国际惯例一般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逐步形成。”2对比国际惯例的上述特点与构成要件,PICC的性质显然不能界定为国际惯例,因为:(1)PICC在1994年才出台,至今不足十年,称不上“长期使用”;(2)各国商人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国际商事合同一般对法律适用做出了约定,即使未作约定,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在审理案件时一般也会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法院地法原则等私法冲突规则对使用法律做出选择,很少直接适用PICC作为解决纠纷的法律依据,而且直接在合同中约定以PICC作为适用法律的也不常见,因此在物质因素上PICC缺乏经常“重复的类似行为”;(3)各国关于合同问题都有历史悠久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且以两大法系为代表的合同法在某些重要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各国对合同法有着自己固有的不同见解,要在短期内消除所有分歧对合同法形成一致的认识确认PICC当然的法律效力是不可能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理事会自己就明确承认“它们还未被普遍接受”3,因此在心理因素上PICC缺乏“法律确信”。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PICC不是一个国际惯例,它只是国际组织制定的具有统一法性质的文件,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示范法”。当然,笔者并不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在合同立法上不断趋同,PICC在实践中也得到经常的适用,并且得到内心法律确认,那时PICC将成为一个国际惯例,但至少目前还不是。

区分两者性质的意义在于其效力的不同。根据国际条约优先适用的原则,当一国法律与该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声明保留条款除外)。国际惯例的适用则受到诸多限制,由于它不具有强制适用的效力,所以只能由合同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或者在本应以一国法律为准据法,但该国法律及该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相关规定时才适用国际惯例。但是,作为示范法,只能由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或者在当事人没有选择适用的法律时由仲裁庭或者法庭依据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适用。

2、适用范围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家贸易融资

一、国际贸易融资简述

国际贸易融资可以从借贷对象的不同分为出口贸易融资和进口贸易融资,其中进口贸易融资的业务主要包括信额度、信托收据、进口押汇、提货担保等。而出口贸易融资业务主要分为贷款和透支、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贴现、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等。对外贸易融资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对外贸易融资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或缺,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外贸易融资业务的管理,降低对外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确保贸易融资的安全是保障企业科学合理运行的关键。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2.1 国家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到跨国金融交易,而在这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中,因为融资各方国家行为可能引发的损失就被称为国家风险。国际贸易融资需要涉及到双方或者是多方国家企业间的债权关系,这种债务关系是建立在国家基础之上,一旦贸易融资交易各方国关系发生变化,极有可能会导致贸易合同无法正常履行,这将会直接伤害到融资主体的利益。国家风险对于贸易融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融资业务各方所要重点考虑的风险因素。

2.2 外汇风险

国际融资大多会涉及到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易,频繁波动的货币汇率大大增加了国际贸易融资交易中的风险。货币汇率的波动直接造成了融资各方货币价值的涨跌,所以外汇风险也被称为货币风险。这种货币的涨幅是具有相对性的,既可能为融资主体增加收益,也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损失。

2.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指的是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给贸易融资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利率出现波动的时候,用外币来进行计价的资产有较大可能发生损失,对于这种利率风险,贸易融资主体在进行国际融资过程中非常重视,由于利率因经济或则非经济因素造成的波动十分频繁,对于融资主体来说,防范利率波动可能给投资造成的风险工作非常重要。

2.4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为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而造成的融资风险,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国际贸易市场行情更是变幻莫测,国际贸易融资是建立在市场交易基础之上,如果市场的变化对进出易不利,导致商品或者货物出现价格下降或者是出现滞销的情况,那么将会直接影响进口贸易企业的还贷能力,它们有可能会要求降价或者找各种其他的理由拒绝付款。

2.5法律风险

对外贸易融资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因为融资业务办理不规范、合同存在漏洞以及相关文档有缺失而造成的融资业务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及保护,现代国际贸易融资操作比传统交易更加规范,这减少了贸易融资纠纷的发生,但是同时使得融资交易环节要复杂许多,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合同文本的管理。

三、降低贸易融资风险的措施

3.1 对最高贷款额进行限定

对于国家风险的防范可以从最高融资额度进行限定,通过限定企业贷款额度把国家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此外对于外贸融资工作,融资主体需要设立专门的国家风险分析机构,及时或许借贷方国家的信息,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融资国家风险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国家风险评估结果来对贷款额度进行限定。

3.2 货币互换

为了降低外汇风险可能对融资双方造成的损失,在进行融资业务的时候可以采用货币互换策略。货币互换指的是两笔价值相同,期限相同、利率计算也相同但货币种类不同的债务之间的互换。它们之间各自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货币互换的目的在于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货币互换是融资风险管理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使用货币互换首先需要坚持借款与还款货币相一致的原则;其次需要注意选择可自由兑换货币。

3.3 利率互换

对于利率风险的防范可以采用利率互换策略,利率互换主要指的是融资交易双方在规定的限期内,依据合约中所述同种数额的同种货币本金所产生的利息的互换。利率互换指的是对不同货币利息的互换,利率的互换并不涉及本金。采用利率互换措施主要是为了降低利率风险和融资成本,借贷方可以通过利率互换获得低于市场的利率贷款,客户的筹资成本因此而降低。而且利率的互换有助于客户改善债务结构,提高债务结构的灵活性。

3.4 规避市场风险

为了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交易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提前准备。要对市场的各项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尤其是贸易伙伴的各种资信情况要做好提前的调查,最大程度地做好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确保交易的安全。

3.5 加强合同管理

为了确保贸易融资融资方和借贷方双方的利益,企业应当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贸易融资合同的签订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操作流程进行,在签署合同之前,双方都应该对合同的各项内容进行仔细的审查,在确保合同无误之后再进行签字确认,对于已签订的合同文本要妥善管理。加强合同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经济纠纷。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风险,要想更好的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从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振沧,梅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7).

[2]夏冰;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8

[关键词]高职 贸易术语 教学方法 创新实践

一、国际贸易术语教学难点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13种贸易术语做出了解释,每一种贸易术语对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各做出了10项规定,依此推算,一共有260条之多。而每种贸易术语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的规定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要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部分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怎样把握贸易术语项下进出口双方的责任义务问题,是学生常感困惑之处,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分开讲授13个贸易术语,抑或对于每个贸易术语下双方义务进行逐项介绍,不仅教师费时费力,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困难,他们甚至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使教学受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生动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解析贸易术语定义和作用中的应用

1.弄清贸易术语的定义

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具体而繁杂,对于从未在外贸一线实践过的学生而言,很难从书本上抽象的文字感受到真实的外贸实务情况,自然对于贸易术语的理解会有困难。很多同学反映学习贸易术语时就像听天书,学完之后还像在梦里,根本找不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即通过设定的外贸人物角色进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的案例情景,把学生引入外贸实务情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真实的“体验感”,这样就可以将教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那些过去被认为枯燥繁杂、难记易忘的内容,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讲解贸易术语定义时就设计了以下的模拟情境:

小张是北京某出口公司新手业务员,有一天收到一份从美国纽约发来的询盘传真,但是小张一看到这份传真就傻了眼,为什么?因为他发现传真中的价格如下:“USD110 Per M/T,FOB Tianjin”即“每公吨110美元,FOB天津”(课堂上PPT展示传真样本),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FOB天津”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价格里,因为通常在国内贸易的报价中是没有这个的……这时学生们也跟小张的思路一起产生了疑问。这种做法的好处: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临其境。面对困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求知的渴望;二是教师即可以此为“切入口”,趁机讲解这是国际贸易中商品单价的表示方法区别于国内贸易之处,即多出了一部分内容“FOB天津”,由此引出本章节要讲的内容――贸易术语。那么究竟什么是贸易术语呢?紧接着介绍贸易术语的定义:贸易术语是指用简短的概念或三个英文缩写字母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及说明货物在交接过程中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的划分问题。从定义中不难看出,贸易术语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划分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风险与费用问题;说明商品的价格构成。可是,如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呢?

2.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在讲授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在国际贸易中,为什么会产生贸易术语?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为生动形象地讲解贸易术语的作用,我们继续上述业务情境。不难看出,这批货物是从中国的北京出口到美国的纽约。假设是国内销售,报价“每公吨110元”足够了,而在该笔对外贸易中仍用该方法表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线长、面广、环节多(海关、商检、进口许可证)、风险大,买卖双方分处中美两国,相距遥远,如果要谈判达成这笔交易,从业务流程来看(结合货物交接图示),必然遇到以下问题:(1)卖方在什么地方(出口地本地、外地、进口地)办理交货;(2)货物交接过程中风险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3)由谁负责办理货物的运输(买/卖方全权负责,还是分别负责某一部分);(4)货物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有遭受损坏灭失的风险,需要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由谁负责办理并支付相关费用;(5)出口与进口通关过境手续的办理及相关费用。

图示

以上5个问题简言之即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统称为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风险与费用划分问题。

将以上业务情境推而广之,如果每笔交易都要求买卖双方对上述责任、风险和费用,逐项反复洽商,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并影响交易的达成。为此,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贸易术语。在一笔进出易中,通过使用贸易术语即简短的概念甚至三个英文缩写字母,买卖双方即可对货物交接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一目了然,以促进交易高效快速达成;而责任及费用的划分又与价格息息相关,所以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术语是构成价格的一部分。如此讲述,学生会很自然就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三、系统教学法在《2000年通则》贸易术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整体把握六大问题,准确掌握每个术语

系统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即把要学的概念或知识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通过对这些概念或知识的共性归类后做整体把握。分析后我们发现,所有贸易术语都涉及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等5个问题,《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又特别强调了13种贸易术语各自适用的运输方式。因此,对于贸易术语的学习应从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等6个方面去把握。这6个方面对每个贸易术语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术语的讲解都从这6个方面入手。反之,如果学生对于每个术语项下的6个问题都能搞清楚,那么对于所有的术语也就基本掌握了。

2.13个贸易术语分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系统教学法的又一大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整体性主要是把握知识的共性,而结构性和层次性是把知识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共有13种贸易术语,我的做法是把这13种术语分为三组,对于每一组术语,在总结其共性的基础上,同时细分其差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要点讲述如下:

第1组 FOB、CFR、CIF

该组贸易术语统称为“装运港交货”。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使用最多。它们的共同点:三者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通关过境,即六大问题当中的这四个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运输和保险办理这两个问题上。那么如何讲授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呢?为方便教学,在讲解一开始,就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每个术语的英文全称。比如CFR的英文全称是“Cost & Freight”,字面意思是“成本+运费” ,这里的“Cost” 代表的是FOB价格,“Freight”指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水上运输的运费。所以CFR可以理解为“FOB价格+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那段水上运输的运费(结合上页图示)”。因为所有这13种贸易术语都是从卖方的角度进行命名的,所以与FOB相比,CFR术语下的卖方多出了一项办理水上运输的责任与费用。这恰恰就是两个术语之间的主要区别之处。再比如CIF,它的英文全称是“Cost,Insurance & Freight”。显然,与CFR相比,卖方又多出一项办理水上运输“保险”的责任与费用。所以以上三者之中卖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是依次递增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简单公式表示为:CFR =FOB+水上运费;CIF=CFR+水上运输保险费= FOB+水上运费+水上运输保险费。综合三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三项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的划分就非常清楚明了了。

第2组 FCA、CPT、CIP

这组贸易术语统称为“货交承运人”。为适应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而产生。它们的共同点:三者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通关过境,即六大问题当中的这四个也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差别也同样主要在于运输和保险办理这两个问题上。讲授所采用的方法同上一组。比如,FCA的英文全称“Free Carrier”,字面意思“(指定地点)货交承运人”,从交货地点到目的地的运输责任和费用由买方承担;CPT的英文全称是“Carriage Paid To”,其中“Carriage”有别于CFR与CIF中的“Freight”,它代表各种运输方式下的运费,所以,CPT的字面意思是“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显然,与FCA相比,CPT下的卖方多出一项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运输的责任与费用。这正是两者的区别所在。而CIP的英文全称“Carriage,Insurance Paid To”,字面意思“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顾名思义,与CPT相比,CIP下的卖方又多了一项办理运输“保险”的责任与费用(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所以,本组三个术语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与上一组术语非常相似。这种教法为学生对6大常用术语的准确把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3组 EXW、FAS、DAF等其他贸易术语

这组术语包括EXW、FAS、DAF、DES、DEQ、DDU、DDP等7项。这7项都属于实质货。并没有统一的交货地点或相同的风险分界线,但经研究发现,这组术语的交货地点与风险分界线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参照下表)。

按照上表的顺序排列,清楚地展现了这组贸易术语的交货地点与风险分界线的变化趋势,即由卖方工厂逐渐向买方所在地推进。如果把EXW称为买方“上门取货”,而DDP则为卖方的“送货上门”,显然,卖方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是递增的,而买方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是递减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在理解术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用整体运动的观点把握交货地点或风险分界线移动的规律,那么就会轻松自如地掌握这7项贸易术语。

参考文献:

[1] 殷磊夫.讲授开放教育“国际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初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9.29(8):14-15

[2] 蔡环宇,饶华.“全程情境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广场,2007(8):161-162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9

    一、战后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工业国传统的“出口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的贸易形势逐渐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同一产业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空前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工业国总贸易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针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思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基础,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利益双赢。因此其主要在于解释产业间贸易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与贸易。所以不能或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必然会引起对传统贸易理论局限性的重新思考:

    首先,传统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强调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的反向关系,即国家间差异越大,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贸易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显然不能解释二战后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其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当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与贸易,即所交换的应当是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应当是产业间的贸易。然而,实际的贸易构成中却包括大量的要素密集度相似的同一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此外,当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及由此引起的公司内贸易时,就会进一步发现传统理论的不适应性,期望有一种考虑了公司行为的贸易理论。

    因此,为了能对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做出科学的解释,需要对传统贸易理论进行补充与发展,促成了新贸易理论的产生。

    三、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

    新贸易理论主要是指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释新的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迪可西特、克鲁格曼、赫尔普曼、斯宾塞和布兰德等。其中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曼。以下对其假设前提进行介绍。

    传统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产物,是以一些严密的理论假设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即2×2×2模型。但新贸易理论认为正是这些前提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使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现实。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

    1、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更符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规模报酬不再是不变的,而是递增的。

    3、传统的2×2×2贸易模型过于简单化,新贸易理论改为J×N×M模型。

    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建立了更符合实际的前提假设后,打破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这两个关键假设后,为解释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开辟了新的源泉,新贸易理论得以发展壮大。

    四、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1、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的解释

    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与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现象,新贸易理论认为这是因为产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与基础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因为技术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带来了贸易。新贸易理论从供给、需求、技术差距论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动因与基础。

    (1)从供给角度:揭示了规模经济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的垄断竞争行为成为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与基础。1977年,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建立的D-S模型,阐述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企业生产规模经济的两难冲突问题。在具有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对生产者来说,产品差别越少越好;而消费者则要求产品要具有多样性,即产品差异。国际贸易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各国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具有某一方面差异的同种产品并进行贸易,既利用了规模经济性获得比较优势,又满足了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需求。

  

       克鲁格曼看到了D-S模型解释贸易问题的潜力,首先将它应用到国际贸易分析中,建立了规模经济理论,即一个由规模经济引致贸易的模型。通过采用张伯伦垄断竞争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为:贸易并不需要是技术或要素禀赋差异的结果,而可能仅仅是扩大市场和获取规模经济的一种途径。国际贸易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厂商可以打破单一狭小的国内市场限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并从别国进口其它差异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综上所述,关于贸易发生的原因,新贸易理论从供给角度分析,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就成了引起专业化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即使各国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差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间的差异越大,产业间的贸易量就越大,而国家间越相似,产业内的贸易量就越大。

    (2)新贸易理论还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产生和贸易结构的影响。从需求角度进行探索,填补了贸易动因研究视角上的一大空白。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代表性需求理论,将需求与产品差异结合起来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指出,一国平均的收入水平或者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就是一国的代表性需求。生产者只有专门生产代表此水平的商品才有可能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一国应集中生产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出口该产品,并从与本国收入水平相似的其他国家进口相似产品,以满足本国其他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该贸易理论表明,规模经济容易在各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上产生,因此收入水平越相似,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越多。

    (3)技术差距论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贸易格局。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修正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该理论在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时,即是著名的生命周期理论。同时也可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即使两个发达国家在技术开发方面具有相同的能力,所开发出的技术与产品仍会有差异,从而促成国际贸易的产生。因此技术水平接近的国家会因为追求产品的差异性而产生贸易。从而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2、在贸易政策方面,两个论点——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的提出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框架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最具效率的市场,任何干预只会带来效率损失。因此传统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新贸易理论则认为现实中市场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因此提出了两个干预贸易的论点-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外部经济论认为,一些具有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知识外溢为其他部门带来收益,即产生了有益的外部经济性。政府则应该对这些产业进行扶持,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以上述两种理论为基础,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即应当对对本国经济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补贴。如日本80年代中期从美国手中夺得半导体产业的控制权,就是战略性政策使用的结果。战略性政策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贸易政策有重大影响力,同时,也影响了欧洲联盟条约的内容。

    3、新贸易理论提出了参加贸易并不总能得到利益的论点

    传统贸易理论并未对国际贸易的福利效应作专门分析,因为其理论的结论是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对各国都有利益,贸易利益来源于专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利益不仅来自比较优势,还来自于:规模经济性、增加了不完全竞争产业的竞争程度、增加了产品的差异性等。同时,新贸易理论指出,尽管存在着潜在贸易得益,但不完全竞争市场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使一国经济有可能不仅无法利用潜在的贸易得益而且实际上遭受损失。当贸易使得本国以递增规模生产的行业和高度垄断的行业收缩,而带来的其他利益不足以弥补这种收缩带来的损失时,贸易使本国受损,这说明,参加贸易并不是总能得到利益。

    4、新贸易理论开始注重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将贸易与投资问题孤立地进行研究。经济全球化使人们认识到贸易与投资实际上是厂商国际化经营中的不同选择方式,出口或到东道国建立基地所需考虑的因素实际上是相似的,国际贸易可以看作是以商品为载体的要素的国际流动。二战后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生活的主要载体,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故一些学者开始将贸易与投资置于统一框架中进行研究,注重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也是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

简述国际贸易的起因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探析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法学教育,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1]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避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3]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4]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得等问题,并揭示其点与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两大部分,如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现代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国际贸易课程研究的领域和具体内容来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具有理论性、涉外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注重纯理论性的知识,容易造成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5]因此,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总体实施框架

(一)选择与设计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工作,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的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之目的。二是案例的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理论。三是案例的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找出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介绍与阅读案例

在这个环节,老师运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并描述案例背景,把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向学生做简要介绍,并尽可能营造出案例描述的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中。学生在这个环节要充分阅读教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理解案例内容。

(三)分析与探讨案例

在学生对案例背景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分析和探讨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关键,因此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6]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知识,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大胆进行思考和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只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整个分析、讨论、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四)总结与点评案例

学生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切实进行总结点评,这个环节是对以上各个环节的精炼和提升。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非简单直接给出案例的答案,要对整个案例讨论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对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暴露出来的正确或错误的典型思维给予合理的归纳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此外,应总结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面对一个案例时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思路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面对类似贸易问题时积累一定经验。因此,教师在总结点评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准”,运用理论知识、概念、原理要准确,点评要切中要害;其次要“精”,言简意赅,条分缕析,语言洗练,时间把握得当;最后要把握“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一个案例分析的示范

为进一步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下面以一个案例作为具体的运用对象进行示范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首先从比较优势的内涵、发展过程和竞争优势产生的背景、内涵一一作详细的介绍,再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逻辑关系来讲,这样的讲解过程是严谨并清晰的,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晦涩。在对这两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讲解时,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为指导原则,我们精心选择了“中国为什么是世界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为案例进行示范分析。案例内容: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鞋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但近年来,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在制鞋产业上迅速追赶比拼,使我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皮革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年产130亿双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位居第一。作为贸易大国,我国有近百亿双鞋销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337亿美元(不含鞋材等),出口鞋数量及金额分别占世界鞋类出口数量及金额的73%和40%,位居第一。在世界鞋业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做了“未来五年世界鞋业及中国鞋业发展趋势”,其中一组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几个国家制鞋劳动力成本的数据比较引起很大关注。中国年产量13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1.3-1.5美元/小时;印度年产量2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65美元/小时;巴西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9亿双,劳动力成本是4.35美元/小时;越南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8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48美元/小时。中国皮革协会专家分析指出,从鞋业的生产数量上来看,这些国家要在10年内取代中国鞋业大国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在今后发展中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而向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与此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发展皮革产业还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加工能力、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可用较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产品以及极具潜力的13亿人口的大市场,但应积极从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转变。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完案例后,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设立问题,让学生重点围绕“为什么中国只是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这个问题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去进行探讨,提高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指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鞋业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而国家的竞争优势扶持和培养,对于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比较薄弱。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的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因此,要提高我国制鞋业的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簇群上下功夫,促进其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四、结语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承担着把学生引入国际贸易学科、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关键任务,承担着为学生构筑学科基本框架、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描绘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拓展国际经济视角的重要使命。鉴于现实经济情况的复杂性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使用案例教学来加强学生理解,利用典型案例、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师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7]要求教师课前紧跟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搜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手段鼓励学生大胆灵活运用相关贸易理论探讨问题,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

[3]傅海霞.基于案例教学的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5(11):151.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02.

[5]黄爱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118.

[6]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