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25 17:43:48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耳石症;手法复位;眩晕;中西医结合疗法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法、复位手法及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推荐复位手法。目的是使粘附于嵴顶的结石或游离飘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粒,通过头位有顺序的变动,使之从顶帽脱落或从半规管长臂管腔中经总脚或水平半规管脚进入椭圆囊,从而使半规管壶腹嵴顶及半规管腔内淋巴恢复正常的运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2]。随着发患者数的逐渐增多,近6年来我科对治疗耳石症的各种方法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2014年共计60例BPPV,男性20 例,女性40例;年龄46~82 岁,平均(64.2±6.3)岁;病程3h~6月,平均28d。年龄46~82岁,平均(64.2±6.3)岁;病程3h~6月。Dix-Hall-pike 试验诱发出眼震49例,伴恶心呕吐42例。既往有头部外伤史1例,中耳炎3例,伴有高血压病24例,偏头痛4例,美尼尔氏综合征10例。实验按随机分为3组各30名患者。

1.2 诊断依据全部入组60 名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和Dix -HallPike 诱发试验阳性明确诊断。临床主要表现为躺下、坐起、或床上翻身时突然发生的眩晕,也可表现为快速低头或过度抬头时发生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Dix-HallPike 试验方法为: 受试者坐于检查床上,头向一侧转45°( 注视检查者),检查者手持患者头韶迅速将受试者由坐位变成平卧位,头超出床沿并下垂30°( 也可向对侧迅速旋转90°) ,如果经过短暂潜伏期( 1~5 s) ,患者出现眩晕和旋转向地或旋转向上性眼震即为阳性如果头向右侧转45°。时出现明显眩晕和眼展,则为右侧病变,如果头向左侧转45°时出现明显眩晕和眼展为左侧病变如果向两侧转头时均有明显的眩晕和眼震,则诊断为双侧病变。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最好经头部CT 或MRI、颈椎MRI 等有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3 方法

1.3.1患者均先行改良Epley复位法[3]治疗。具体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坐于检查床,头部转向患侧45°; ②将患者快速向后仰卧(肩下垫枕头),使头与水平面呈30°夹角;③将患者头缓慢转向正位,并继续向健侧转45°; ④头位保持不动,身体由仰卧缓慢转向健侧卧位;⑤ 待眩晕消失后缓慢坐起,保持头正位前倾30°。双侧同时患病则一侧复位后休息15min再行另一侧复位。复位时每个保持至少30~60s,或待眩晕消失后再进行下一个。复位后48h内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夜间睡眠时采用高枕平卧位。复位前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配。耳石手法复位术后眩晕完全消失者无需进行药物治疗;眩晕症状改善或复位前后眩晕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进一步接受治疗。

1.3.2 单纯药物治疗,在BPPV 之发作期及间歇期应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微循环, 常用药有培他定、银杏叶制剂等药; 也可选用川芎嗪、胞磷胆碱、复方丹参、血栓通静脉滴注。急性发作可服西比灵或敏使朗。谷维素20mg口服,3次/d,连续治疗1w。

1.3.3 在药物治疗期间可以重复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每侧不超过3次。

1. 4 疗效评估标准根据Parnes 等提出的疗效标准评定,患者在完成治疗后2~4wk 复查。I级为治愈;II-III为有效。I级: 眩晕消失,Dix-Hallpike 试验(-);II 级:无性眩晕,但有头昏,不平衡感,Dix-Hallpike试验( +) 或(-);III 级:性眩晕症状改善;Dix-Hallpike(+);IV 级: BPPV 无效变成加重。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耳石症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别称,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其起病急骤,眩晕与头位改变有密切关系,持续时间极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十秒,改变与眩晕症状之间有一个数秒钟的潜伏期,有易疲劳性。Epley[4] 提出半规管耳石症( canal-ithiasis) , 认为变性耳石颗粒并非粘附于后半规管壶腹嵴, 而是悬浮于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中, 当头部处于诱发时, 内淋巴中稠密物运动引起内淋巴流动而使壶腹嵴受牵引而偏移, 出现症状。目前对BPPV 的治疗基本建立在上述2种假说的基础上。虽然BPPV是自愈率很高的疾病, 有些人愈后不再复发,有些人则发作频繁,间歇期可达数年,现在通过各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降低复发率。急性发作期恶心、呕吐严重时不宜多移动患者, 可注射东蓖若碱或阿托品副交感神经抑制剂或前庭神经镇静剂。间歇期针对病因服用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养剂,老年人以内耳缺血所致BPPV最常见,本文介绍的常用改善内耳微循环之药物有: ①胞磷胆碱: 本品为核苷衍生物,作用比较广泛。为脑代谢激活剂,能够促进脑细胞呼吸,改善脑功能,增强上行网状结构激活系统的功能,促进苏醒,降低脑血管阻力。②培他定:组胺类药,有血管扩张作用, 改善内耳微循环, 有抗过敏作用, 对眩晕、耳聋、耳鸣有一定疗效。③西比灵: 为第四类Ca+拮抗剂抑制血管收缩, 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耳蜗辐射小动脉血流量, 改善前庭器之微循环。④银杏叶制剂: 改善微循环, 抑制血小板凝集;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保护细胞膜脂质过度氧化反应; 调节神经递质释放, 增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降低血粘稠度。⑤敏使朗:是一种主治梅尼埃病、梅尼埃综合症、眩晕症引起的头晕/眩晕症状。对于不同的耳石症, 应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 对于半规管耳石症采用Epley 手法复位对于壶腹峭帽耳石症, 采用Semont手法复位治疗. 对有严重颈椎病或严重心脏病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要慎重。治疗前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复位过程, 解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情绪. 三组患者经对比药物加手法复位治愈好转率高达96.7%,采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大部分立即有效,疗效显著,且简单安全。

4 结论

经过三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中西药制剂治疗耳石症不但安全有效,而且起效特别快复发率低,可以立竿见影地减轻患者痛苦,风险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M]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55(3):163-164.学.2008,2(11):1046-1050.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2

图1 张泉灵报道奥运火炬在珠峰传递

张泉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节目主持人,多次主持大型直播节目,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地震灾区等,进行报道。2008年5月12日,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喜悦中的张泉灵刚回到拉萨,四川大地震发生了。经过请示,张泉灵直接乘上从拉萨飞往汶川的飞机,奔赴地震灾区采访。在灾区,张泉灵克服重重困难,向观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报道结束后,她回到北京,又接到现场直播神州七号升空的报道任务。当“神七”直播顺利结束后,疲惫不堪的张泉灵回到家中,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就在这时,她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图1)

张泉灵说,那天我们全家人出去郊游,我蹲在地上倒了一杯开水,突然感到眩晕,跟以前蹲时间长了,突然站起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觉得周围的房子、地都在旋转。

突然而至的眩晕,让张泉灵非常难受。起初眩晕总是不期而至,渐渐地她发现,天旋地转的感觉往往发生在自己改变的时候,比如躺着一下坐起来,或者坐着一下躺下时。为了找到经常眩晕的原因,她决定去医院进行仔细排查。一番检查后,高血压、低血糖、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症这些和眩晕相关的病症,被一一排除。

最后医生终于找到了张泉灵突发眩晕的真正元凶:耳朵。

眩晕为什么会跟耳朵有关系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区永康教授说,从专业的角度,一般的晕,很多人都经受过。眩晕有特定的概念,一般指天旋地转,看到外界的东西在动,产生错觉,才叫眩晕,它跟头晕的概念不一样。我们日常生活中,如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往往不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而是可能觉得迷迷糊糊。

区永康教授说,一般人只知道耳朵是管听觉的,实际上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管平衡。平衡的奥秘在耳朵的内耳里面。通过模型,可以直观了解它是怎么管平衡的。内耳的结构像一只伸出脖子的蜗牛。前方像蜗牛螺旋状的壳,叫耳蜗,它管听觉。后面很大一部分管平衡的,像蜗牛脖子一样的结构,叫前庭。前庭由3个半规管和两个耳石器(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半规管是3个相互垂直的半圆形小管,像蜗牛触角绕成的圈。一个在上方;一个在后方;一个在水平。分别叫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外半规管。人所处空间是三维空间,有前后、左右、上下3种互相垂直的运动方向,3根半规管在不同的方向上控制我们的平衡。椭圆囊和球囊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结晶,形状像石头,故称为耳石。耳石像粘在一起的芝麻糖。耳石器正常时,像定海神针,负责人的平衡,使人不容易发生眩晕摔倒。有时耳石会脱落,导致两边不平衡,人就会发生平衡障碍,会眩晕。张泉灵的眩晕,就跟这个有关系。(图2、3、4)

半规管里充满了液体——淋巴液。当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落,耳石会掉到半规管里面沉伏下来,当人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随之位置发生变化,沉伏的耳石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出现异常的神经冲动,传到脑子里,就会发生眩晕。

是什么原因导致张泉灵耳石脱落的呢?区永康教授分析说,主要有两个原因:采访神六的时候,她坐了一次高速转椅,人体在高速运动时,耳石有可能会甩出来;另外,张泉灵连续工作了很多天,疲劳容易引发人体内耳缺血,这种情况下,耳石凝胶层会变薄,耳石也容易脱落。这也是很多年轻白领容易犯此病的原因。这个病,还与年龄有关系,年龄偏大的人会因耳石老化自然脱落。这种眩晕医学上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个病有3个特点,一是跟位置改变,特别是头位改变有关系:第二,每次发生眩晕的时间非常短,通常不超过一分钟:第三,这种眩晕会反复发生。通俗的名称叫耳石症。

医生把张泉灵带到一间屋子里,给她戴上眼罩,随后抱着她做了几个奇怪的动作:放倒成不同的姿势,往左倒、右倒、后倒,几个动作做下来之后,医生观察到张泉灵的眼球出现疯狂转动的现象,正是眼球奇怪的变化,让医生最终找到了导致她发生眩晕的原因:耳石脱落。

脱落的耳石那么小,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发现它,还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吗?

图2 内耳构造模型

图3 半规管模型

张泉灵说,治疗的过程,挺戏剧性的,做检查的医生,又抱着我做了几个动作,5分钟做了四五个动作,然后静坐20分钟,眩晕消失了。

通常我们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但泉灵这个病来如山倒,病去也非常快。实际医生帮她做了两个动作,先让她倒下来;接着又让她坐起来,然后观察她的眼睛,通过眼睛转的方向,判断耳石究竟在三根半规管中的哪一根半规管,判断之后,医生采用相应的动作,让耳石从管里面排出来。我们假设耳石在后半规管里面,倒下来时,这个半规管跟着改变,耳石会发生流动,随着半规管的转动,耳石会慢慢地流出来,最后回到它原来的家里,也就是前庭。这时病人的眼震消失了,眩晕也就消失了。(图5)

耳石脱落引起的眩晕,能预防吗?

因为引起耳石脱落的原因非常多,耳石脱落掉到半规管里面,有必然也有偶然因素,防不胜防。白领、老人等易感人群,平常要多加注意。

经常掏耳朵会引起耳石脱落吗?

耳石是人耳朵里一个固有的结构,不是耳屎,掏耳朵不会引起耳石脱落。

耳石脱落引起的眩晕,会呕吐吗?

因为内耳的前庭神经,跟全身很多神经有联系,跟植物神经也有广泛的联系,耳石脱落除了眩晕外,还会引起植物神经的一些反应,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耳石反复脱落是怎么回事呢?

耳石反复脱落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引起耳石脱落的原因没有去掉;老人耳石自然老化;一些易感人群,运动员;还有一些人本身可能有一些异常,所以特别容易反复脱落,引起耳石症。

耳石脱落引起的眩晕能够通过手术治疗吗?

能手术治疗。手法复位效果非常好,一般极少人需要手术治疗。

做过复位治疗,但没有效果,为什么?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耳石可能粘附在管子里,游离不出来,做手法复位不能掉出来,这个时候需要做一些更激烈的手法复位,或者借助振荡器等器械进行,让它脱下来;二是有极少数人,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建议做核磁共振检查,排除其它疾病。

车祸之后发生眩晕,是耳石症吗?

有可能是,因为车祸时头部受到震动,耳石很容易脱下来,引起耳石症。

耳石症能够通过打针吃药进行治疗吗?

打针吃药不能解决耳石症,只是起到减轻眩晕、恶心呕吐的作用。耳石症自愈有一定比例,因为耳石可以自己溶解消失。但建议患者,还是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 手法复位;耳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 R7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36-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特点是仅在特定的头位有短暂性的阵发性眩晕,而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1]。该病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等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2]。BPPV如果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将会良好。耳石复位法是治疗BPPV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复位方法,是随头位改变将耳石从半规管清除至椭圆囊,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本院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接诊的50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BPPV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0~63岁,平均(45.0±2.5)岁。其中,左耳受累23例,右耳受累25例,双耳2例;后半规管35例(70.0%),外半规管13例(26.0%),前半规管2例(4.0%)。患者自发病至就诊时间为8 h~1年,平均(56.0±2.5)d。其中,第一次发病患者31例(62.0%),多次发病患者19例(38.0%)。其中,6例有中耳炎病史,2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有颈椎病史,1例有手术史,1例有高血压史,1例有糖尿病史。

1.2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因头部运动改变至某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发生短暂性的眩晕;变位性眼震试验呈阳性。变位性眼震试验的具体操作如下:①使患者处在检查床上,头部向一侧扭转45°。②检查者迅速协助患者由坐位转为平卧,保持头向下垂30°,此时观察患者的双眼是否有眼震。若经过1~5 s的潜伏期,患者发生眩晕或者双眼发生向地性旋转眼震则为阳性。③协助患者由平卧转为坐位,检查是否再次发生眩晕或者双眼发生反方向旋转性眼震。④行另一侧进行检查,重复①、②、③。对比分析两次检查中患者出现眩晕及旋转性眼震的强度,进行后半规管受累情况的判断。在头部向左转45°时,若发生明显的眩晕及眼震,则为左侧半规管受累,反之则为右侧;若在两次检查中均发生明显的眩晕及眼震,则为双侧半规管受累。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翻滚试验,排除了水平半规管受累。

1.3 治疗方法

在得到确诊以后,均给予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①使患者处在检查床上,使头向其患侧进行扭转45°,与此同时治疗者在其背部,手紧持患者的头部,以极快的速度把患者从坐位转换成平卧位,并使其头向下垂约30°;②使患者的头部继续向健侧扭转90°;③将患者的头部和身体一起向健侧继续扭转90°,此时身体从平卧位转变成侧卧位,患者的头和地面之间呈45°;④使患者缓慢坐起,保持头部略向前倾,大概保持2 min。其中,第①、②、③步中的维持均应在眼震消失或者旋转感消失之后继续保持1 min。对于双侧BPPV的患者来说,一般先进行一侧的治疗, 2 d后再进行另一侧的治疗。在治疗后叮嘱患者在2 d之内要尽量地确保直立头位,不要进行抬头、再行低头以及弯腰等不合理的动作,在睡眠时一般维持健侧半卧位。3 d后进行电话随访或要求其来院复诊,对于仍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需要再次行耳石复位治疗。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眩晕消失,复查变位性眼震试验或仰卧侧头位试验阴性。改善:在头位变动时仍有轻微短暂眩晕感,但眩晕明显减轻,或虽无眩晕,但有程度不等的头昏,不平衡感,或变位性眼震试验、仰卧侧头位试验有诱发性眼震,但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50例BPPV患者治疗均顺利完成,治疗2周后,治愈38例(76.0%)、改善7例(14.0%)、无效5例(10.0%),总有效率为90.0%。术后2年复发2例,复发率4.0%。耳石复位法治疗效果明显,通过治疗大多数患者1次治愈。

3 讨论

BPPV主要是由于头位的改变(如高处取物、晾晒衣物等)而引起的以短暂性眩晕为表现的外周前庭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3]。BPPV表现出一定的自愈性,但是病程比较缓慢,一般要经过数周或者数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目前,临床上针对BPPV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康复训练疗法、手法复位疗法以及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法复位疗法治疗BPPV效果好,有效率较高,且预后良好[4-6],同时经手法耳石复位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随即消失,避免了眩晕发作使患者失去工作能力,也避免了因眩晕导致的恐惧和濒死感,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耳石复位治疗BPPV操作简单,不需要其他药物,只要求临床医生能熟练准确地掌握BPPV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可极大地降低误诊率并提高治愈率,从而避免了因误诊误治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以及心理负担,因此,大多数学者和患者接受该疗法。若经过2~3次耳石复位法治疗后仍伴有眩晕、眼震以及症状没有改善的患者,则需要通过X线检查颈椎,可能是由于颈椎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所致,此时则需要药物或者物理疗法如戴颈托等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状况[7-9]。

本次通过对确诊的BPPV患者行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与相关研究报道相符[5],并且复发率较低,缩短了病程,无不良反应,无明显禁忌证,因此,耳石复位法治疗安全、经济、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向红,李广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临床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7):304-306.

[2] 白伍泉,张凌云.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2):147-148w.

[3] 朴京淑.耳石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2974-2975.

[4] 孟娟,尹蓉,郑虹,等.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94-4195.

[5] 刘顺杰.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7):796-797.

[6] 周梅,秦燕.改良Epley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6,35(10):936-937.

[7] 姚晓喜,田涛,杨期明,等.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3):14-16.

[8] 黄国彬,管志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16(4):284-285.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54-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缩写BPPV)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外周性眩晕症状,主要是由头部位置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短暂眩晕,呈现出自限性的特点[1]。目前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认为耳石器发生退行改变或者耳石颗粒脱落是该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本文从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抽取92例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主要床特征。现将研究结果重点作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抽取92例作为主要临床研究对象,经神经系统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患者78例,继发性14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17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为(50.21±8.74)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18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为(52.44±8.6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性质、性别构成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之后,均详细了解其病史,并且常规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传音测听、步态和姿势观察、眼球运动、声导抗检查和仰卧侧头位实验等。对照组仅常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手法复位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根据临床检查与测试结果将本组患者分成上半规管、双侧后半规管以及后半规管眩晕三类[2]。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眩晕患者,给予改良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即:使患者头部转向患侧,角度为45°,而后迅速将头部后仰,再让头部和水平面呈10°到30°夹角,再令患者头部向健测偏转90°,头与身体共同向健侧翻转,使患者侧卧,头部与仰卧位偏离135°,此后让患者坐起,将头部向前倾20°,每次均维持1~2分钟。双侧后半规管患者开展如下复位治疗:患者坐卧在康复床上,使其迅速仰卧,头部向后仰30°,恢复坐位后,头部向左患侧转45°,让患者迅速躺下,头部悬30°,随后让头部向右患侧偏转45°,随后转为侧卧位,使患者头部向下偏转45°,恢复原来的坐位,并让头部向前倾30°,以上各个位置均维持1~2分钟。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1个月后实施随访调查,统计并对比两组的具体治疗情况,疗效评判标准如下:①治愈:头部位置变动时完全无眩晕感,步态稳定,眼震消失,且变性试验结果呈阴性。②显效:头部位置变动时轻微眩晕,步态和眼震等表现均有改善,在实行变性试验时存在短暂的诱发性眼震。③好转:复位后眩晕症状缓解,但依然有头晕感。④无效:眩晕、眼震等症状均无改善,或者病情有所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基础性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 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比详情如表1。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5%(43/46),对照组为71.7%(33/4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BPPV是临床中比较普遍的周围性的前庭疾病,临床经验表明,当患者头部运动到特定位置时,容易诱发短暂性的眩晕症状,且大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眼震、步态不稳和其他自主神经症状表现[3]。根据相关统计数据,BPPV主要累及下半规管,但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得到阐明,一般情况下,原发性BPPV的发生率要高于继发性BPPV,后者多见于前庭神经炎、头部外伤、内耳手术之后以及突发性耳聋。针对BPPV,临床经常会采用耳石复位疗法,且呈现出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缓解患者眩晕、头部昏沉以及眼震症状等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在实施治疗前,需要通过常规步态和姿势观察、眼球运动、传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和仰卧侧头位实验,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疾病累及部位,据此实施针对性的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手法复位治疗1个月之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5%,而对照组为71.7%,且两组间的对比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手法复位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复位的成功率也比较高,治疗后患者能够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其疗效是值得肯定的。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有头部昏沉、步态不稳等表现,这些残留症状可能和耳石返回到椭圆囊之后引起椭圆囊敏感性改变有关,其次还可能受到患者情绪的影响,例如对特定有恐惧感、存在心理焦虑和障碍等。因此,在治疗后要嘱咐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和随意,保证睡眠充足,才能尽快实现康复。综合以上分析和讨论,手法复位疗法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眩晕和头昏等症状,利于患者恢复正常活动。

参考文献:

[1]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02):145-147.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5

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绥化 151600

[摘要] 目的 对该院110例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进行探究,对其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5月该院110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比灵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敏使朗药物,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全血粘度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45.00%;实验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分别为(12.29±2.57)、(1.35±0.26);对照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分别为(14.93±3.54)、(1.61±0.45)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比灵联合敏使朗治疗耳鸣疾病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实践和推广。

[

关键词 ] 耳鸣患者;西比灵;敏使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028-02

[作者简介] 石昌成(1969.1-),男,黑龙江青冈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学。

神经性耳鸣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听觉系统紊乱,在无外界声响干扰的情况下,患者自我感觉耳鸣耳响,从而产生焦躁抑郁情绪,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西比灵药物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药物,但并没有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临床经验的总结,众专家学者发现,敏使朗药物联合西比灵治疗耳鸣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耳部血液循环,恢复患者的听觉[2]。该研究就该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110例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110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36~77岁,平均年龄为(45.78±5.32)岁,平均病程为(35.76±4.56)月;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38~71岁,平均年龄为(44.98±5.97)岁,平均病程为(34.67±4.46)月。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药物进行治疗,5 mg/次,每晚1次,口服即可,治疗时间持续2周[3]。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或过敏现象,如发生上述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对其进行救治。

实验组患者在服用西比灵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敏使朗,6 mg/次,每日服用3次,服用方式为口服[4],治疗时间为2周。用药过程中,提醒患者少食辛辣性、刺激性食物,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对患者进行全血黏度测定和听力测定,通过测定结果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最后将记录结果汇集成表,以便研究人员查阅和分析,记录过程保持客观真实,谨慎认真。

1.3 评价指标

痊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耳鸣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耳鸣症状显著改善,听力情况恢复明显;

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耳鸣症状良好改善,听力情况明显好转;

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耳鸣症状无改善或加剧,听力情况无明显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4 分析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指标,总结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观察参数以全血黏度低切为10 mPa.s和血浆黏度为120比率为准。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记录过程确保客观真实,无误差情况发生,以95%作为可信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耳鸣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00%,对照组耳鸣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45.00%,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耳鸣患者的全血黏度指标优于对照组耳鸣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西比灵联合敏朗使治疗的耳鸣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分别为(12.29±2.57)、(1.35±0.26 ),采用单一西比灵药物治疗的耳鸣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45.00%,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分别为(14.93±3.54)、(1.61±0.45),以上数据可以有效说明西比灵联合敏朗使治疗的耳鸣疾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听力。

传统的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好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治疗时间过长、根治效果不佳的临床局限性,该研究结果发现,单纯服用西比灵药物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仅有45.00%,远远低于采用西比灵联合敏朗使治疗的耳鸣患者,其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指标也不具备明显优势。故本笔者认为西比灵联合敏使朗药物治疗耳鸣疾病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敏使朗早期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治疗眩晕为主的耳内疾病的运用价值不大,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7]。而西比灵联合敏使朗却产生了较好的化学反应,能有效改善耳鸣疾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听觉功能。

除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外,针灸治疗耳鸣疾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临床应用,但是随着相关的临床经验表明,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严重的耳鸣患者而言,只能在治疗近期看到其临床疗效,在治疗一段时间过后,往往会因为患者情绪波动、过于疲劳、感冒等,导致患者再次发生耳鸣情况,听力将再次减退。只有再次经过治疗,其临床症状才有所改善,具有治疗反复性的缺点,故本笔者认为,西比灵联合敏朗使治疗的耳鸣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耳鸣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患者的听觉发生紊乱,在无声音干扰的情况下,误以为有声音,使患者产生焦躁不安、恐惧紧张的情绪,对患者的健康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故耳鸣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安静的治疗环境[8],另外,由主治医生为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慌情绪,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情,以推动疾病的治愈。

[

参考文献]

[1] 韩金霞.浅析120例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5上旬刊):2571-2572.

[2] 叶小栓.关于神经内科诊治耳鸣方面的研究[J].健康之路,2014(6):129-130.

[3] 张智芳,王海明,蔡琛,等.针刺结合苇管灸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7):21-22.

[4] 陈建明.126例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133-134.

[5] 周开林.神经内科诊治耳鸣的思路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7908.

[6] 辛颖.西比灵基础治疗联合敏使朗治疗耳鸣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验[D].北京:北京大学,2005.

[7] 辛雪香,陈汉平,杨海英,等.柔肝定眩止鸣汤治疗眩晕耳鸣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6):582-583.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6

由于高压氧为无创性物理疗法,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国外甚至有个人购置高压氧舱,用于运动后恢复疲劳、美容、防早衰、延年益寿。高压氧疗法将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一、什么是高压氧和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治疗是将病人置于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用空气加压,或用氧气加压),使舱内的气压超过一个大气压,同时让病人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使机体得到较高分压的氧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有些单位由于操作不规范,虽然是将病人置于舱内吸入氧气,但是病人吸到的氧分压低于在常压下吸纯氧的水平,使病人得不到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这种治疗就不应称高压氧治疗。确切地讲对非纯氧吸入时应该称高分压氧。如果将病人置于高压氧舱内,其氧分压低于常压下吸纯氧水平,那就失去高压氧治疗意义。只能称高氧浓度高气压治疗。如果氧分压低于常压吸空气水平应称低压氧。

目前很多氧气加压舱治疗的高压氧治疗,舱内氧浓度一般在70%~95%左右,所以称高压氧治疗不符合实际。所谓纯氧,其氧浓度不能低于99.2%。所以,高压氧疗法较准确地讲,应是在高气压环境中吸入与环境等压的纯氧或氧分压超过100KP的高浓度氧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高压氧疗法。

二、高压氧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疗效显著的疾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减压病,急性气栓症,各种原因的窒息(如:烟熏、溺水、麻醉意外、自缢等),气性坏疽,颅脑外伤及其脑功能障碍,有害气体中毒(如:硫化氢、液化石油气、光、二氧化碳、石油等),急性眼底供血障碍,急性脑水肿,慢性牙周病,突发性耳聋。

(二)疗效较好的疾病

高原适应不全;眩晕综合征,缺氧性脑病,偏头痛,重度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炎,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周围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病及后遗症;断肢(趾)再植,皮肤移植,无菌性骨坏死,骨折及愈合不良,慢性皮肤溃疡,烧伤,挤压伤,冻伤,休克,破伤风,深部霉菌感染;心动过速,冠心病,心绞痛,房颤;急性上消化道膜病变,消化道慢性溃疡,麻痹性肠梗阻;玫瑰糠疹,支气管哮喘;运动性疲劳。

(三)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服用博来霉素的病人绝对不能同时使用此疗法;未经处理的气胸病人不能在单人舱中使用高压氧治疗;早产儿也禁用高压氧治疗。

相对禁忌症:自发性气胸患者、严重肺气肿伴二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孕妇、化疗病人或以往曾用过博来霉素的病人。

三、高压氧的副作用

可以发生氧中毒性抽搐(发生率每1万次治疗中1.3次),特别是压力>2.4个绝对大气压时,有些病人属特异体质,对氧分压升高敏感。撤走氧气,抽搐即停,未发现有后遗症。肺部氧中毒(胸骨后疼痛,咳嗽,片状肺不张)可在2个绝对大气压下持续治疗>4小时后发生。如果按治疗方案进行,不会发生此情况。

经过20~30次治疗后,有些病人会有第4第5指(尺神经分布区)麻木。这种感觉在治疗结束后4~6周内会消失,原因不明。每天进行高压氧治疗可能发生浆液性中耳炎,通常很轻,可用减充血剂治疗。

晶状体屈光改变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近视,特别是在老年人中,会加重。通常停止治疗后4~6周内,屈光能力就可恢复到原来状态。然而在治疗前就有白内障的病人中,视力可能不会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四、高压氧治疗时分几个阶段?

高压氧治疗时,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加压:由常压加压上升至所需治疗压力的过程。单人舱直接用高压氧气加压,大、中型舱以压缩空气加压,一般治疗压力为2~2.5ATA。

(二)稳压:当压力升至预定的治疗压力后,立即停止升压即稳压,也称为高压下停留,患者在停留时间内戴面罩呼吸,吸入纯氧,而单人舱内的患者直接吸舱内氧气,高压下停留一般需60~90分钟。

(三)减压:高压氧治疗结束后,即按一定的速度排气降压至常压下即可出舱。一般治疗全程时间大约2小时左右,10日为一疗程,但不同疾病的治疗时间不同。

五、高压氧治疗时,加压减压过程中为什么要做调压动作?

高压氧治疗时,病人要由常压环境逐渐进入需治疗的高压环境,这需要肌体与逐渐升高的外界环境达到平衡,对压力升高反应最为敏感的部位是耳咽管的咽口端和耳鼓室。耳咽管的咽口端受到压力不易开启和中耳鼓室内气体容积被压缩而造成鼓室内相对负压,鼓膜内陷,骨膜受压缩而产生耳痛。

为防止耳痛发生,凡入高压氧舱者都应是耳咽管通畅者(无急慢性鼻窦炎、上感等病)另外,在病人进舱前应教会病人在升减压时,做调压动作。调压方法有三种:①咀嚼,②吞咽,③捏鼻闭口鼓气。一般情况下,用前二种方法中任何一种方法即可。如感耳闷胀不适时,用第三种方法,可保持骨膜内外压差平衡,症状即可消失。若仍不缓解,需由操舱医护人员对舱压升减的速度进行调节。

六、高压氧治疗的时机―――越早越好

由于广大患者及部分医务人员对高压氧的疗效认识不足,因而高压氧医学的作用未能充分开发、利用,致使高压氧舱利用率较低,一些适应症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造成终生遗憾。如脑梗塞、脑外伤的早期均会发生脑水肿,颅压增高,脑组织的修复从病后5~6天开始,多持续2~3周,因此1周内便可以开始治疗,1月内治疗者有效率可达96%以上。现主张脑梗塞患者2~6小时内即应入舱治疗。颅脑手术后5~7天,病情平稳即可治疗。

突发性耳聋:2周内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爆震性耳聋:3天内治疗效果最佳。

视网膜动脉栓塞:发病10小时内治疗效佳;超过24小时愈后不良;超过5天治疗无效。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7

黑龙江 李雅丽

李雅丽读者:

“耳石症”医学上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颈部快速转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起床时头后仰,或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同时伴恶心、呕吐。眩晕发作时间很短,几秒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1分钟,平卧休息后逐渐缓解至消失,但会复发。

原来,在耳朵的内部有一种参与身体平衡的器官,叫作前庭。在健康状态下,它帮助身体维持平衡,并不断向大脑提供机体活动的信息。在前庭器官中,有一种结构叫耳石膜,上有许多碳酸钙结晶,因形似石头,故称“耳石”,其功能是让人体感应加速度。如在坐车时,即使紧闭双眼也能感受到急刹车,这就是耳石传递的信息。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身体衰老、长期卧床、病毒感染、内耳循环障碍、头部外伤等,可导致耳石脱落。脱落的耳石碎屑便在前庭器官内“大闹天宫”,随着头部的转动而活动混乱。耳石“无组织、无纪律”的捣乱刺激了前庭,进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最终引发眩晕。这种眩晕有潜伏期:一般在头颈位置改变数秒钟后出现。有适应性:当头部反复转到刺激位时,眩晕程度会减轻。还有自愈性: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少数人可延续数年。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8

近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医务人员携手攻关,成功地完成了国内首例心、肝、肾同时一次移植手术。

接受手术的女患者今年47岁,是陕西省安康市的一名普通农妇。曾因结石性胆囊炎在当地实施胆囊切除术;其后又查出乙肝小三阳,2007年初被诊断为肝硬化;2008年初双下肢出现浮肿。西京医院多科会诊得出结论:患者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肾小球肾炎导致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扩张型心肌病、脾大、肝部感染,同时,心、肝、肾3个脏器均出现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在患者及家属的强烈要求下,肝胆外科主任窦科峰教授决定联合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专家。为患者实施心、肝、肾同时联合移植。

西京医院为该患者先后组织了4次全院大会诊,除上述3个手术科室外,涉及整形、麻醉、输血、药剂等20余个相关科室。在精细设计手术方案和缜密准备后,患者被推进手术室,3组手术人员按心脏、肝脏、肾脏的顺序实施手术。手术历经16小时,缝合近千针。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各项生命指标恢复良好,新移植的器官已健康存活。

益气化瘀中药防治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是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是严重困扰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等人完成的益气化瘀中药防治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课题,从细胞生物学角度阐明了益气化瘀方药防治椎间盘突出的机制,获得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王拥军和施杞教授根据脊柱力学失衡是椎间盘退变主要机制的原理,建立了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提出了致炎性因素诱导椎间盘退变的观点;证实椎间盘退变的实质是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椎间盘细胞凋亡,炎性因子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提出并证实“恢复脊柱平衡”的学术思想,为非手术疗法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揭示了椎间盘退变的内在规律。

研究人员应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研究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和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调和气血”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和“益气化瘀”的防治原则,总结出经验方“益气化瘀方”。临床试验证明,益气化瘀方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疗效确切.显著改善相关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毒副作用。

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恶性肿瘤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李留树教授等人,通过联合使用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贝筏单克隆抗体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而且有肺、肝转移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31例,均达到完全缓解效果,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据介绍,引起肿瘤生长的因素不同,以结、直肠癌为例,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生长因子受体比正常人要高100倍。国外研究显示,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使晚期转移性大肠癌的中位生存期提高至20个月。针对这些靶点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的特点,李留树教授等人把目光聚焦在本溪及东北地区高发的结肠癌、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上。自2004年以来,他们选择晚期且有肝肺转移、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31例,采用能分辨各种肿瘤分子治疗靶标和分子分型检测方法,联合使用西妥昔单克隆抗体和贝筏单克隆抗体等分子靶向药物。同时辅以中药增效排毒,提高病人的免疫力。临床证明,这些患者均达到了肿瘤完全缓解,最长无病生存期达37个月。平均无痛生存期达16个月。

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术

最近,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与耳鼻喉科专家联手,成功为一例左侧小耳畸形的16岁患儿实施了同期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患儿出生时就出现左侧小耳畸形,左耳廓部位仅长着一个肉疙瘩,而且没有听觉。家人带他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经检查,患儿左侧外耳道骨性闭锁,左耳听力基本丧失。整形外科康深松副主任医师与耳鼻喉科刘宏建副主任医师讨论后,决定为患儿同期施行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经检查,患儿的中耳腔基本没有发育、下颌骨、颅骨也存在畸形。此类患者经常会有面部神经变异,而手术牵涉面部神经走势,相当复杂。经过周密的准备,整形外科康深松副主任医师和耳鼻喉科刘宏建副主任医师共同努力,历时近5个小时,为患儿成功完成手术。

据康深松副主任医师介绍,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中,耳廓再造和听力重建二者常常不能兼顾。两位专家合理设计手术切口和皮瓣,对患处进行仔细分离,保证良好的外耳血运,为患儿重建听力,再造耳廓。术后,患儿再造的耳廓形态良好,外耳道宽畅,听力基本恢复,目前已康复出院。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 活血化瘀;射频治疗仪;耳鼻喉疾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7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6-99-02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Therapy in Otolaryngology

GU Zhihao

Department of ENT,Meixian People's Hospital of Mei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Meizhou 514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therapy in otolaryngology. Methods All of 13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of 65 case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6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mputer radiofrequency therapy instrument for ENT dise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therapy for ENT dise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Follow-up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efficiency and treatment time for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icient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atio of patients with the treatment time of 10 to 14 days accounted for 89.23%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le was 40.0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therapy in otolaryngology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shorten treatment time,prevent repeated persistent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effectively reduce the suffering and promote recovery for patients.

[Key words]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therapy;Radiofrequency therapy instrument;ENT diseases;Clinical application

脉络损伤、血流溢积或血运不畅、滞留瘀阻引起瘀血,瘀血形成后,成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从而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耳鼻咽喉多种疾病的发生[1]。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运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不仅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亦常用来治疗耳鼻咽喉科各种疾病,效果满意。为此,本文作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对耳鼻喉疾病进行治疗,以期进一步验证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耳鼻喉科治疗耳鼻喉疾病的130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55例,年龄13~58岁,平均(32.49±18.33)岁;病程1~10年,平均(5.34±1.17)年;其中鼻出血42例,慢性鼻炎35例,慢性咽炎53例。鼻出血患者会有反复出血史,病程长短不一,大部分经过治疗后无效,慢性鼻炎患者出现黏液性鼻涕、头疼、头昏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见患者双侧下鼻甲肿大、慢性充血及分泌物增多等,慢性咽炎患者出现咽部异物感或梗阻感、疼痛不适、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咽部慢性充血等症状。将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2] 所有患者均采用表面麻醉,鼻腔疾病患者鼻腔内用1%肾上腺素棉片,每5min更换1次,连续2次。咽部疾病:用1%的利多卡因喷洒在患者的口咽部,用射频治疗仪负极固定于患者的一侧面颊部,射频仪功率选择3~5档,时间1~3s,选择不同的电极头,轻轻接触病变部位,直至病变部位黏膜变白,治疗范围根据病变部位决定。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3] 电脑射频治疗仪方法同对照组,同时①活血通窍:用于瘀血所致的耳聋、耳鸣、鼻塞等,如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常用方药为通窍活血汤(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6g、桔梗6g、菖蒲3g、路路通3g、川芎3g、甘草3g);②化瘀止血法:化瘀与止血相辅相成,出血固宜止血,但因瘀血阻滞血液不能循行血管之出血,则宜化瘀而止血,如鼻出血,常用方药为化血丹(组方:花蕊石9g、三七6g、血余炭3g)。

1.3 疗效评定标准

慢性鼻炎:显效:鼻甲缩小,鼻腔通气畅,无黏性鼻涕,半年内无鼻阻症状;有效:鼻甲缩小,鼻腔通气明显改善,用血管收缩剂后通气缓解;无效:鼻甲缩小,鼻腔通气改善,半年内出现鼻阻症状,使用血管收缩剂后通气改善不明显。慢性咽炎:显效:梗阻及异物感消失,增生病变基本消退;有效:梗阻及异物感减轻,增生病变缩小;无效:梗阻及异物感未减轻,增生病变无变化。鼻出血:显效:术后1周复查,无活动性出血,半年内随访无复发;有效:发生出血的情况有所好转,次数、量都有所减少;无效:出血量、次数无减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有效率为66.15%,实验组有效率为90.77%,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活血化瘀法可用于临床医学的很多领域,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使用活血化瘀法为主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现代的药理证明活血化瘀能改善及调整机体的微循环、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抗凝血、抑制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还可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4,5]。为此作者将活血化瘀法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以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

《血证论》曰:“经遂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矣,故以去瘀为治血要法[6]。”耳鼻喉疾病均以同为用,各窍通利则机能正常,耳聪敏,鼻通窍,咽喉利,声音亮。瘀血为有形之物,或由气滞、或由邪毒滞留,久病入络,经络受损形成。若瘀血阻闭窍道,则清窍为浊阴所占,清阳之气不能上充,出现耳聋耳鸣、鼻塞、咽喉不利、声音嘶哑等症状。本文作者根据耳鼻咽喉科疾病不同,选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方剂,目的在于辨证施治。慢性鼻炎为邪毒炽盛,气血瘀滞,久治不愈,邪毒稽留,应用活血通窍汤,活血化瘀,祛腐生新,解毒排毒。慢性咽炎多有痰气而发,气机不畅,气滞痰凝血瘀而致吞咽不利,时轻时重,可用活血通窍汤。鼻出血为上焦出血,瘀血阻滞,血液不能循行血管,导致出血,应用化血丹治疗,化瘀而止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7% VS 66.15%,P<0.05),实验组治疗时间10~14d的患者占实验组总患者的89.23%,对照组为40.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进一步说明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耳鼻喉科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耳鼻喉科的治疗中,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防止疾病反复迁延复发,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马兴国. 活血化瘀法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经验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2):56.

[2] 张萍. 微电脑射频治疗仪治疗耳鼻喉疾病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729-730.

[3] 王皓,于向阳,郭林,等. 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3):71.

[4] 高于英.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82-83.

[5] 朱凤鸣. 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应用[J]. 河北中医,2007,29(11):994-995.

耳石症的康复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 中风失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类治疗

中风失语又称“语言不利”、“暴难言”、“中风不语”、“舌强言蹇”等,是中风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交流沟通及中风其他病症的治疗。据国内文献报道,中风病人56%-69%出现言语障碍[1],临床发病率、致残率高,目前关于中风失语的研究十分有限,且临床治疗效果一般,是当前攻关的热点问题。李燕梅教授长期从事中风失语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李燕梅教授,从中习得一二,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风失语的病因多为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阻滞心肾经络,上扰神明,阻闭舌窍,致舌强不语,病位在心脑,涉及肝、脾、肾等脏。李燕梅教授[2]认为中风失语总的病机特点为痰湿瘀阻,窍络不通,廉泉枢机不利。但在不同分期、不同分类,其特点各异,急性期以风、火、痰阻滞于经脉,气血不能上承于脑窍,病机为邪阻舌窍,开闭失常;恢复期以肝、脾、肾三脏亏虚,痰、瘀蒙蔽清窍,阻滞脉络,导致阴阳失调,脑神失养,病机为痰湿瘀阻、窍络不通;后遗症期以肝肾亏损、湿浊内蕴,阻于窍络,而出现失语。

2 辨证论治

2.1 急性期 中风失语急性期为发病2周以内的患者,中脏腑者可延长至一个月,临床多分为风痰阻络、肝阳扰窍、痰热阻窍、痰浊闭窍四个证型:

2.1.1 风痰阻络证 舌强语謇或不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祛风化痰,开窍通络。

代表方:化痰解语汤加减。常用药:胆南星、半夏、橘红、枳壳、川芎、红花、远志、石菖蒲、薄荷、炙甘草。

2.1.2 肝阳扰窍证 舌强语謇或不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或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泻火,开窍通络。

代表方:清肝解语汤加减。常用药:羌活、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辛夷、柴胡、石菖蒲、远志、生甘草。

2.1.3 痰热阻窍证 舌强语謇或不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口舌歪斜,痰多而粘,伴腹胀、便秘。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代表方:清热化痰开窍汤加减。常用药:胆南星、全瓜蒌、大黄、厚朴、枳实、薄荷、芒硝、石菖蒲、炙甘草。

2.1.4 痰浊闭窍证 舌强语謇或不语,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化痰降浊,开窍醒神。

代表方:涤痰解语汤加减。常用药:茯苓、石菖蒲、辛夷、胆南星、半夏、竹如、枳实、甘草。

2.2 恢复期 中风失语恢复期为发病两周至半年之内,主要为痰湿阻窍、痰气郁窍、气虚血瘀、肾虚精亏四个证型:

2.2.1 痰湿阻窍证 舌强语蹇,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自,脉浮。

治法:祛痰化湿、宣窍通络。

代表方:菖蒲解语汤加减。常用药:石菖蒲、天麻、全蝎、胆南星、天竺黄、远志、郁金、木香。

2.2.2 痰气郁窍证 舌强语謇或不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或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祛痰开窍。

代表方:痰清气顺解语汤加减。常用药:天麻、栀子、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川牛膝、钩藤、石决明、菖蒲、郁金、胆南星、天竺黄。

2.2.3 气虚血瘀证 言语謇涩或不语,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自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养血开窍。

代表方:益气活血解语汤加减。常用药:生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石菖蒲、远志、天竺黄、甘草。

2.2.4 肾虚精亏证 舌强语謇或失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耳鸣,烦躁失眠。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益气补肾,滋阴利窍。

代表方:滋阴解语汤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茱萸、石斛、肉苁蓉、五昧子、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薄荷、杏仁、桔梗、生姜、大枣。

2.3 后遗症期 中风失语后遗症期为发病半年以上,病情已稳定,主要有痰瘀阻窍、肝肾亏虚、肾阳虚弱三个证型:

2.3.1 痰瘀阻窍证 舌强语蹇或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头晕头痛,气短乏力。舌质暗淡,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祛痰化浊,化瘀开窍。

代表方:涤痰化瘀解语汤加减。常用药:茯苓、人参、石菖蒲、橘红、胆星、半夏、竹如、枳实、远志、天竺黄、甘草。

2.3.2 肝肾亏虚证 言语謇涩或不语,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眩晕,耳鸣,烦躁失眠,大便偏干。舌质暗红,少苔或无苔,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培补肝肾,开窍利音。

代表方:补肝肾解语汤加减。常用药:地黄、麦冬、五昧子、肉苁蓉、桂枝、石菖蒲、远志、茯苓、薄荷、甘草。

2.3.3 肾阳虚弱证 言语謇涩或不语,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乏力,头晕,面色咣白,怕冷,大便偏稀。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滑。

治法: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代表方:温阳解语汤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石菖蒲、远志、天麻、当归、甘草。

2.4 分类治疗

2.4.1 运动性失语 中药:根据中风失语分期辨证用药。针灸:金津、玉液放血,点刺廉泉;头皮针取言语Ⅰ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体针取合谷、通里、哑门、内关、人中、百会,同时可根据其他症状辨证取穴,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语言康复训练:语言表达技能训练:可从韵母、声母开始,最后到组成句子;自发语言训练:可先进行简单的数数练习,逐渐增加;命名训练:简单的物品或图片开始,由简单到复杂;描述训练:从简单的手势训练再到情景图片训练。

2.4.2 感觉性失语 中药:根据中风失语分期辨证用药。针灸:金津、玉液放血,点刺廉泉;头皮针取言语Ⅲ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体针取合谷、通里、哑门、内关、人中、百会,同时可根据其他症状辨证取穴,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语言康复训练:一对一训练,视听结合再学习辨认、记忆语言和词的语言训练,直到具备一定听理解的能力,开始进行复述训练,先从韵母、声母开始,再到单词,也可采用唱歌方式进行训练。

2.4.3 命名性失语 中药:根据中风失语分期辨证用药。针灸:金津、玉液放血,点刺廉泉;头皮针取言语命名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体针取合谷、通里、哑门、内关、人中、百会,同时可根据其他症状辨证取穴,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语言康复训练:先从简单的图片、物品命名开始,再到能够完成句子,进行反应性命名。

2.4.4 传导性失语 中药:根据中风失语分期辨证用药。针灸:金津、玉液放血,点刺廉泉;头皮针取言语Ⅰ区、言语Ⅲ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体针取合谷、通里、哑门、内关、人中、百会,同时可根据其他症状辨证取穴,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语言康复训练:先从韵母、声母复述开始,再到单词、句子,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难度。

2.4.5 完全性失语 中药:根据中风失语分期辨证用药。针灸:金津、玉液放血,点刺廉泉;头皮针取言语Ⅰ区、言语Ⅱ区、言语Ⅲ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体针取合谷、通里、哑门、内关、人中、百会,同时可根据其他症状辨证取穴,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

语言康复训练参考感觉性失语。

此外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及皮质下失语综合征可参考以上五种失语进行治疗。

病案举例

冯××,女,58岁,发病日期:2013年12月2日,住院号:20285085,主诉:语言不利伴右侧肢体瘫痪10天。入院症见:语言不利,右侧肢体瘫痪,饮食正常,失眠,大便干,小便黄,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失语(风痰入络证)。失语类型诊断:运动性失语。失语症WAB入院评分:自发性语言:7分;听语理解:110分;复述:40分;命名:60分;阅读:45分;书写:40分。

诊疗计划

①西医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及对症处理。

②中药:胆南星15g、半夏9g、橘红lOg、枳壳lOg、川芎lOg、红花lOg、远志lOg、石菖蒲lOg、薄荷6g、炙甘草3g。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③针刺:点刺廉泉;针刺百合、四神聪、合谷、通里、哑门、内关、人中,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言语Ⅰ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

④语言康复训练:语言表达技能训练:可从韵母、声母开始,最后到组成句子;自发语言训练:可先进行简单的数数练习,逐渐增加;命名训练:简单的物品或图片开始,由简单到复杂;描述训练:从简单的手势训练再到情景图片训练。阅读训练包括词(语句)-图匹配,治疗师与患者共同朗读选词,填空,阅读短文后复述;书写训练包括从抄写字、词、填词、短文书写,进而看图写、听写及自发写。

治疗4周后,失语类型诊断:运动性失语;WAB评分:自发性语言:14分;听语理解:170分;复述:75分;命名:80分;阅读:65分;书写:60分。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肢体功能也有很大恢复。

3 个人体会

中风失语症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其表达、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方面都有不同缺陷,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失语症的治疗除了对于基础疾病的治疗外,应根据不同分期、不同分类进行辩证治疗,并将言语训练贯穿中风失语治疗的始终。同时,失语症的恢复,可有利于中风病的整体康复;言为心声,语言的康复是中风患者回归社会最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所以中风失语症应在中风的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