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伏产业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12-25 17:37:53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1

“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是自救的根本途径之一。”有关专家认为,面临迷雾重重的前景,我国光伏企业只有深刻反思近年来在产业快速发展中许多核心技术、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并依托自主创新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才会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实力,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产业困境由来已久

从2008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连续5年为世界第一,产品占据欧洲市场的一半以上。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对欧洲出口额为111.9亿美元,虽然占我国光伏产品对外总出口额233亿美元的近一半,但同比却下降了45%。“许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不牢,盲目上马,结果是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不堪一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在分析出口下降以及前不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公司)破产重整案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尚德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但是其近八成的专利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而且大多为专利,缺乏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由此导致其专利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最终其效益下滑、破产重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光伏产业专利态势报告可以看出,美国、欧洲来华的专利申请大多集中于产业上游及中游的材料制造和电池芯片领域,而且大多为发明专利申请,技术实力较强,在光伏产业链的中上游已占据先发优势。与之相比,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产业链下游技术,以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居多,发明专利少,但在发电系统及其应用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现实也印证了上述报告。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前列,是当之无愧的“光伏大国”,但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如尚德公司自2001年成立之初,依托的核心技术几乎均来自于国外专利许可,且一直未能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有重大突破。业界专家分析认为,在光伏产业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还是降低生产成本,从光伏产业链结构、市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到生产成本等各个环节,对知识产权都有很强的依赖,没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企业就意味着先天不足,举步维艰。

知识产权打破僵局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国光伏企业都应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以自主知识产权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南英利)负责人的话,代表了许多国内光伏企业的心声。他们认为,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光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是一条自救之路。

近年来,一向注重实施专利战略的海南英利,从建厂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里,已经拥有专利68件,其中25%为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几乎都已经运用到企业的产品中。与同行的产品相比,在能源转换效率、产品品种、特种产品方面均胜出一筹。同时,海南英利以专利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还填补了国家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近两年来,在全球光伏行业剧烈动荡,欧债危机加剧和美国“双反”调查等不利形势下,海南英利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技术及完整产业链等优势积极应对,企业的光伏组件销售量一直保持领先。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2

目前,我市的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尤其在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的组件方面,*的企业已抢得先机,优势较为明显。现已集聚了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鑫美源工贸有限公司等近20家光伏设备生产厂家,其中绝大多数厂家分布在海港区。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要设备“层压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他还有一些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如:电池板组框机、玻璃、焊带、电池板接线盒、EVA胶片等多个厂家。

客观说,*光伏产业起始于2000年成立的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市、区的重点扶持下,企业得到了快速提升,产品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陆续向光伏行业提供900多台各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设备,位居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中国光伏前30家企业中,有27家使用奥瑞特设备。最近四年,企业每年实现产值翻一番。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我市光伏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以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已在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一定位置,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可以说目前全国光伏产业封装设备的主要基地就在*,并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已具雏形。2008年,全市光伏企业年总产值达2.5亿元,根据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对装备的需求,仅现有品种年递增将超过50%。

二、我市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却也并不尽如人意,整个光伏产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幼稚期”。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把挑战转化成机遇,是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我市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规模不够大,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多数企业散、小、乱,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整体实力不强,规范化水平不高,产品单一,品牌零乱,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光伏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三高”——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是重要的产业特征,稳定的资金链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生命线”。目前受大环境影响,在国际市场硅料、硅片和组件价格大幅下跌,资本市场骤然变冷时,多数光伏企业资金回笼难、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高度紧张,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腰板不硬”是我市光伏产业的一大弱点。在光伏产业链中,产业结构明显呈现金字塔形,最上游是高纯度硅料生产,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其次才是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越往下游技术和资金门槛越低,利润越薄,竞争力弱,受市场冲击就越大。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我市既没有上游产品做支撑,下游应用产品开发基本也是空白,上、下游产业链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光伏企业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目前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不多,市内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各自为战,为了抢占市场,相互之间不能在技术上沟通,一味在价格或降低设备的性能方面进行竞争。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各家生产的设备规格不统一,用户在使用、配套消耗品选择、工艺系统配备等方面感到不便,甚至影响到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由于企业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协作与配套体系,使有限资源难以集中使用形成发展合力,无法形成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与先发地区比,我市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对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态势及巨大的发展空间缺乏应有认识。在全市范围内认识、了解、研究光伏产业的人不多,既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没有在企业界引起共鸣。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差距明显,在光伏产业的政策、布局、人才和资金等方面还没有配套齐全,形成合力。

五是科技支撑能力弱。虽然我市光伏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像奥瑞特一样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还太少。目前在光伏企业中也只有奥瑞特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大多数企业为近年成立的小型企业,自身处于艰难发展之中,无力投入资金研发,创新能力极其有限。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跟不上,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水平,技术攻关能力上明显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为产业链中的“短板”。

六是光伏产业人才短缺。我市有众多的光伏生产企业,显然要求有一大批科技人才支撑,但由于我市尚无太阳能开发应用专业,适用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众多企业基本上是高薪聘请外地专家、高薪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光伏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一些小企业为了生产,甚至相互“挖人”,有一技之长的工程技术人员频繁“跳槽”的也不在少数。

(二)当前我市光伏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光伏产业的非理性成长踩了一脚“急刹车”,同时给管理者和投资者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不进行产业规划,不扼制盲目投资,不引导结构调整,不重视技术研发,不加强人才培养,光伏产业就永远“长不大”。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战略布局阶段,主要板块和重点城市都面临洗牌压力,国内34个省市都在抢占光伏产业制高点,明确提出发展光伏产业,大上光伏项目,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今后一段时期,光伏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产业整合趋势将加快,具备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管理优势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将主导市场,而以代工、配套服务为主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市场转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另一方面,近三年中国光伏产业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产值已达1600亿元。今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这两个文件被称为“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积极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二是积极支持在农村与偏远地区发展离网式发电。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20元/瓦的补贴。4月15日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光伏产业被列入其中,而中科院的“太阳能行动计划”也早已启动。同时,在我国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中,节能环保行业占据重要角色,这些投资都为太阳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依据欧美国家的经验,一旦政府出台对商业化太阳能光伏利用的补贴,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将启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每年将呈现100%的爆发式增长。

*是国内光伏设备重要的生产基地,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从近几年国内太阳能光伏设备销售情况看,2006年销售额为5.97亿元;2007年销售额为10.35亿元;2008年销售额为17.66亿元;2009年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光伏设备产业的市场需求会依然强劲,也将继续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当前,如果我市能够抢前一步,抓住机遇,以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同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就能逐步跻身光伏产业梯队前列。

三、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启示及思考

通过调研,突出感到,有些光伏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并不占优势,光伏产业起步也不比*早,但他们光伏产业的发展步伐、太阳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加快发展光伏产业有诸多启示。

必须善于抢抓发展先机。可以说,资源优势不是经济优势,也不可能自然转化为发展优势,就看是否善于从国家发展全局和宏观政策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我市在光伏装备制造方面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应该敏锐把握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应用步伐对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增加社会就业、改善和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诸方面的重大意义,感悟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效益,抢抓发展先机,占领发展高地,培育壮大光伏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格局中确立一席之地。

必须注重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发展较早,但目前全市却没有一个光伏组件生产厂家,值得深思。要真正做大做强我市光伏产业,必须重视和研究产业自身特点,在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就把分散的产业节点联成产业链,使各链条有序衔接,同类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光伏企业的合作交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补链式”专业招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支撑。

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积极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互动是朝阳产业加速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市光伏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虽然有些优势,但若政府支持的力度不足,强度不够,也难以在强手如林的光伏产业领域争取到发展先机,也就难有作为。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规划、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给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有效引导市场、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增强企业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信心,形成促进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合力,培育形成优势产业。

我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如若借鉴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把握,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给予扶持,以积极的姿态加以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就能在未来国内市场中占得先机。

四、加快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我市光伏产业应坚持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业环节实施“适时突破材料、发展电池组件、壮大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依托我市光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强化项目引进,打通产业链,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政府推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在海港区建立光伏产业园,为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平台。由于我市80%的光伏生产企业集聚在海港区,要立足海港区现有基础,建立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短期内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有利于抢占国内光伏产业制高点。二是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入驻产业园的光伏企业在投资、用地、税费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目前海港区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基地的若干政策规定》,但由于市、区管理权限不同,在用地、税费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建议在光伏产业政策制定上要实现市、区联动,市、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切实提出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我市光伏产业整体发展。三是设立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市财政从每年增加的财力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统筹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成立协调机构,强化对光伏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联动要求高,而且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离不开统一、高效、科学的组织引导。由于我市光伏产业尚无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不足,已经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太阳能光伏这一朝阳产业的加速发展。建议考虑实行由市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组织机构“光伏产业发展办公室”,加强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跟踪、关注光伏产业发展动态;引导市内外投资者来我市对光伏产业进行投资。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有机协调的工作机制,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我市现有光伏企业都在迅速扩大产能,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准备投资光伏领域,企业发展光伏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但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况,缺乏统一的引导。我市应尽快制定《*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导向要多听专家和企业意见。重点对光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保障措施作出明确的具有前瞻性的谋划,对太阳能推广应用的重点、目标、步骤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统一各方面的行动,促进部门分工职责的落实。这对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同时能够引导企业找准定位,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相互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形成发展合力。

——注重产业的有序衔接,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目前,我市在光伏组件的组装设备(层压机)和组装材料(光伏焊带)方面已形成规模,具有国内知名度。但在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终端应用产品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方面还很薄弱,几乎没有企业在做。当前应着力破解产业链难题,根据我市情况,努力保持住光伏产业中游占据的优势地位,在产业结构上以做强中游为核心,加强与省内上游生产企业合作,在材料方面适时寻求突破,并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可按照“适时突破材料、壮大电池组件、发展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打造更趋合理的光伏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注重把握市内光伏产业的前后衔接及合理配套,引导企业投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作到资源共享,前道扶后道或后道扶前道,实现产能、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恶性竞争。

——培育强势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由于太阳能电池封装设备的制造是集机械、电子、真空、加热系统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生产过程必然形成紧密联结的产业链,其规模化的分工协作,构筑了各资源、技术、成本等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其大规模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先发省市经验看,也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支持,产业带动效果显著。无锡通过扶持尚德新能源、邢台扶持晶龙集团、保定扶持英利新能源等,均在本地形成百亿产值的光伏产业群。在我市现有光伏企业中,奥瑞特、博硕两家企业已在国内光伏能源设备制造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具备了较强龙头带动能力。所以,我市应积极扶持这两家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发展光伏产业和相关产品,拓展、延长光伏产业链,实现增量推动,提升产业水平,培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光伏产业发展优势。

——加大对光伏产业的宣传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要加大对光伏产业发展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光伏产业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共识,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机遇意识,创造加速发展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同时,在产品推广应用方面,要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注重成效。结合城市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适当加快我市太阳能路灯、交通指挥灯、广告灯箱、太阳能广场照明、建筑亮化美化工程太阳能源的推广应用,加速新建公用设施和住宅小区太阳能集热采暖建筑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引导对既有建筑实施应用改造,形成太阳能应用的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全市城乡太阳能的规模应用,使太阳能应用成为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3

关键词:欧盟;反倾销;光伏产品

我国生产的光伏产品90%都出口到海外市场,并且欧盟是我们国家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同时光伏产品也是欧盟国内大力发展的产业,由于我们国家的生产成本比较低,在欧洲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力,欧盟一些国家就认为是我国的光伏产品对他们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了伤害,进而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光伏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以及相关建议这两个方面。

1、我国光伏产品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1.1国内原因

1.1.1我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低。在2007年底,我国大约30几个省、市、自治区都将发展光伏行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各地政府都纷纷支持光伏行业的发展,也使得光伏产业产能短时间内有了飞速的增长量。有的企业投资光伏产业,自己出资所占比重很少,大多数项目都是有政府和银行控制的,光伏企业大规模的扩张带来的结果就是价格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对光伏企业的大规模补贴和投入,总的来说,相比于欧盟市场,我国的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确比较低。

1.1.2应诉不力,反制措施滞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外对我国反倾销已经由来已久,20世纪中期,欧美已经对我国有了数次的反倾销调查纠纷, 2011年欧州以及美国又开始向我国的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当遭受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时候,中国很多企业经常都不想或不敢应诉,这就致使对我国地反倾销措施很多都被很容易确认。此外,在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时,中国政府使用的措施比较滞后,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这么迅速的同时,也没有创建光伏产业的损害预警体系制,缺乏重点商品、重点国家的行业损害程度监管机制。

1.1.3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市场非常小,大部分都是出口到国外,并且我国光伏产业最初开始发展壮大也是由于欧美光伏产业带来的。因为欧洲和美国本国的光伏企业不能够满足本国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这也是中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以及美国的主要原因。欧盟国家的进口量可以占到我国出口总量的70 %,我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绝对的竞争优势导致致欧盟国内光伏企业严重不满。欧盟一些国家认为是我国光伏产品的大量出口损害了国内的光伏产业。即欧盟向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措施,说明了我们国家的光伏产品对欧盟市场依赖性太强,光伏产品出口结构太过于集中。

1.2国外原因

1.2.1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目前国际环境来分析,近年来我们国家不断遭遇反倾销调查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纷纷开始保护国内产业发展。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所有国家有目共睹的, 我国于2010超过日本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光伏行业,我国又已经处于到国际领先地位,欧盟又是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之家一,所以我国就被欧盟视为光伏产业竞争的对手,也成为欧盟比较警惕的国家。欧盟国家也都认为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会对其国内光伏企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才向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本国自身地经济利益。欧盟就是想把本国的内部矛盾往外部发展,想把自己内部的问题转移到其他国家。借着向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机会来抑制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给国内的光伏企业的成长赢得足够机会。

1.2.2欧盟政策性歧视我国。一直以来,困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难题就是“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并且还是许多国家向我国进行贸易调查地一个“利器”。欧盟这次坚定地向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也是源于这个歧视性的政策。我国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市议定书》。按照该项规定,中国加入WTO15年之内的时间里,对我国出口商品正常价值确认时,其余国家能够使用替代国的生产成本来测算倾销幅度。欧盟就是利用这条规定,运用对我国无利的替代国的数据价格进行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的认定,这样得出来的“正常价值”远远高于国内的真实价格,所以我们面对反倾销调查的时候一直都位于很被动的位置。欧盟没有认可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地位。也希望以此限制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欧盟对我国的政策性歧视是显而易见的。

2、我国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2.1 政府层面。目前看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兴旺与衰退对银行贷款、地方税收、本地就业等有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若是企业大规模的倒闭的话,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政府出手势在必行。

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以及完善反倾销有关组织机构的建设,明晰反倾销每一个部门的工作责任,提高办事效率。设立良性行业协调机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那些应诉比较积极的企业和尤其是胜诉的企业,可以给予激励和奖励措施;而对于应诉不利企业,就应该实施一定的处罚,以此来建立长远有用的鼓励以及约束制度。

2.2 行业层面。设立反倾销专用基金,担当起反倾销的组织者。凡是在涉案企业需要消耗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成本的反倾销案件中,绝多数企业会考虑到没有能力承担大额诉讼费用而拒绝应诉。所以对于行业协会来说,要考虑到这种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协调成立反倾销应诉专用基金,用来提供给资金不足的应诉企业。

完善产业相关数据库,设立信息服务的平台。建立不同国别相同行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档案资料库,并对这些数据有意识的整理加工,总结应对反倾销调查的经验。

2.3 企业层面。光伏企业应提升应诉能力并有计策的踊跃应对反倾销调查。企业作为被反倾销调查的主体,具体来说,要增加应诉地踊跃性,加强有关反倾销意识,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国际上反倾销法等相关知识。而面对反倾销时,企业要对反倾销调查很快做出反应,并依照相关的法定程序来维护本身的利益。

充分利用国内市场,降低对外市场的过分依赖。我国光伏产品被欧盟实施反倾销,这一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所以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寻找新的市场来解决,在反倾销背景下,最可能和最靠谱的新市场就是国内未开发的市场,可以把外销产品转内销,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光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依靠。

总之,我国光伏产品对我国经济以及能源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仅仅因为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就缓慢发展,相反,我们应该寻找更多的途径和机会来发展我国的光伏产业。(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傅晓.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探讨[J].企业文化,2012(7).

[2] 陈晓洁.光伏产业困境分析及对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启示[J].经济视角,2013(3).

[3] 申晓敏.光伏如何应对欧盟反倾销立案[N].法制日报,2012年09月11(009).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4

关键词:塑造 光伏企业 企业文化 思考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成长基因来自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之所在。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发展和深化改革进程中,光伏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带有高科技性质的特殊行业,它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发展快速,产业集群在全国各地密集分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事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能够对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必须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行业特点,主要对如何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思考。

一、塑造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光伏技术企业生存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它始终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全过程。目前,光伏技术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各企业间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上的相对滞后是一个长期的矛盾,这就迫使光伏技术企业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发展水平,鼓舞企业员工精益求精、奋发工作,为光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二)是光伏技术企业打造品牌、不断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光伏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各企业形成的产业链总体还处在初级产品供应链阶段,尚未真正形成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价值链,产业协同效益还不能充分发挥。在产业结构的发展上,光伏技术与其它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光伏产品的规模效益、技术优势、创新优势还未充分体现。在管理机制上,适应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管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一体化管控能力亟待提升。在竞争对手上,随着国内众多光伏企业进入该产业,其竞争对手正在从国内的国有企业扩大到其它行业的优秀外资、民营等企业,从事光伏产业的诸多企业需要从管理机制、市场反应能力、人才保障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使其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光伏技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企业文化与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改革发展思路,把光伏企业的战略思路贯穿和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从而推动光伏产业名牌企业的发展。

(三)是提高光伏技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光伏企业提出了必须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领企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管理者应以凝炼企业文化来提升光伏企业的软实力,有效地将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企业文化来促进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光伏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从事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企业存在着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企业的规模、性质、层次和条件基础不同,企业的经营者及员工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也各有不同。所以,塑造光伏技术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独具自身特点的光伏技术企业文化品牌,这是光伏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光伏企业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建设优秀的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文化,开展对光伏技术产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及宣传,将会对国内光伏技术企业文化的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国家发展环境层面

目前,根据国家发展环境的变化看,宏观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处在主导上升周期,这为光伏技术企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保障。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对能源和新能源的刚性需求必然增加,能源行业尤其是光伏技术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光伏技术企业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条件。

(二)企业发展环境层面

随着国家持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鼓励煤电联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光伏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正是顺应和契合了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形势发展需要,以及企业内部自身战略调整的形势发展需要,即以做强做优为目标,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从流域性发展企业向区域性综合能源企业、从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进行转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为光伏技术企业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员工发展环境层面

光伏技术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带有高科技性质的特殊行业。从其产业集群在全国各地密集分布来看,呈现的共同特点是员工人数多且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员工个体的文化背景、职业经历、文化理念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员工的诉求、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各光伏技术企业间的薪酬待遇、管控模式各不相同,其各种文化冲突难以避免。光伏技术企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同应用,也使员工队伍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光伏技术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必须结合本行业以及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融合,建构和谐的企业文化,切实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员工转变观念,摒弃陈旧思维,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实践中,在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中,树立企业诚信的社会信誉及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员工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地成长。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工作习惯。所以,光伏技术企业塑造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实现员工价值的现实需要。

三、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光伏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者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在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设计、提炼和形成企业愿景、使命、精神、核心价值观及各种理念过程中,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植在企业文化中,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以人为本体现了光伏技术企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着眼于员工的全面发展,让员工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明确的价值观,对本职岗位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生活有高尚的情趣,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共进步、共发展。

(二)结合实际原则

每个光伏技术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其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管理基础等等都有所不同,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各光伏技术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紧紧围绕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三)注重执行原则

光伏技术企业在创业建设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执行不到位,就有可能满盘皆输,这不仅会消耗企业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影响企业战略规划和科学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建设。执行力是企业培养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是将企业的战略流程、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员工的岗位流程合理进行运用,以达到企业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改进。光伏技术企业在塑造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中要坚持文化的建设。

四、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和机制建立

(一)实施方法

1.构建体系

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及推进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光伏技术企业要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状况以及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战略为依据,在企业内部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组织机构。主要遵循的原则:一是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层次要清晰。坚持“党委主导,行政主抓,各方配合,全员参与”的原则,着力构建“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体系,即以企业一把手责任制为主体,分管领导和具体实施的部门负责人为主线,以其他部门负责人和部室员工落实执行为基础单位。二是责任明确。对相应的组织机构与岗位人员,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岗位职责以及各机构与岗位的相互关系,在企业上下建立起跨部门、多层级的矩阵式工作网络,配备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形成领导倡导、全员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为企业建立企业文化体系奠定组织基础。三是流程完善。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运作的关键程序,通过管理程序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工作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2.总体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起草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围绕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实施方案,使本企业内各机构与各部门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及推进、宣贯的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步骤、时间节点要求等,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有目标、有步骤、有培训、有载体、有活动、有资金、有激励的要求,建立完善目标设定、组织实施、考核反馈的闭环管理运行模式,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3.制度建设

企业制度是企业执行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必要条件。企业要设置专人负责企业系统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根据企业领导干部及负责该项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动,及时调整和补充规章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成员,制定制度建设总体框架,明确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使制度建设工作有部署、有框架、有检查、有落实。并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作为工作考核、先进评比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文化建设工作制度。

4.提炼升华

要依据光伏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提炼形成以企业精神为灵魂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体系。深入挖掘具有光伏技术特色的企业文化特质元素,提炼文化要素和表述语,做到本企业与国内光伏产业集群理念体系一脉相承,深度融合和特色鲜明。统一员工行为规范,依据光伏技术企业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施本企业制度、流程的规范梳理、调整工作,修订和完善符合光伏技术企业员工岗位特点的具体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认真做好本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宣贯和落地工作。在完成对本企业文化体系的总体设计策划工作后,请行业专家和学者等进行诊断分析和实证,最终完成企业精神等价值理念的提炼,确定厂旗、厂歌及其它视觉系统标识等。

5.开展活动

以培训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以舆论宣传为阵地,全面开展全民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宣贯及推进活动。

一是抓好培训与宣贯。通过集中培训、会议座谈、专题讲座、通报、专栏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行为识别体系和视觉识别体系进行有效地培训与宣贯,使广大员工学习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高度认知和认可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企业内部媒体,积极营造宣传、贯彻企业理念的浓厚氛围,促使员工从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执行,为培育和弘扬企业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展和实施企业文化视觉系统的广泛应用。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设计和印制《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宣传片》等资料,并下发到企业各部门进行学习和宣传。精选企业文化标语口号或相关宣传用语,在企业办公场所、生产作业场所、服务窗口等场所醒目的位置展示企业的文化精髓,使其合理而巧妙地融入工作环境中。统一将本企业的企业名称、标识及相关文化元素在办公系统、生产作业系统、员工着装系统等系统中进行规范化地导入和应用,使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视觉形象系统牢固树立起来。

三是开展主题活动传播。管理者注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每年坚持在全体干部员工中,开展一个贯穿全年的员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企业庆典、文体活动、演讲、论坛、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有奖征文、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纵深开展,提升企业形象,加深社会各方对本企业的印象,让员工思想意识与企业年度奋斗目标同步跟进。

四是树立企业楷模,弘扬企业精神。企业每年都要通过开展“十大杰出青年”、先进工作者、“党员先锋号”、“技术尖子”、“岗位能手”、“岗位带头人”等多种形式的评选,注重发掘企业涌现出来的优秀员工。成立宣讲团,将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案例化,增进先进事迹感染力和企业文化亲和力,以此诠释本企业的文化理念,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

(二)机制建立

1.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光伏技术企业新形成的管理制度就是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积淀。“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系统管理工程,是检查企业经营管理者、各部门以及员工工作质量的标准,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内部控制机制是法治,企业文化建设是德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光伏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光伏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效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一是要明确内部控制目标,二是突出内部控制重点,三是建立合理的授权控制机制,四是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引导,五是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

2.建立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管理者注重从“机制、环境、事业”三方面聚集各类人才。牢固树立“人人皆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激励机制。通过工作绩效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择优上岗机制,实现人才价值的最佳体现。企业本着聚集高端核心人才、稳定骨干人才的原则,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区别岗位差别,体现岗位价值和人才市场价值,建立以综合绩效为依据的薪酬分配制度;坚持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形成凭实际能力得到使用、凭业绩贡献确定报酬的人才脱颖机制,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其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意识。

3.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自觉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为各类人才积极搭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训及锻炼成长的平台,满足各类人才的培训需求及知识更新的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使各个层次、不同工种的员工都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教育培训紧密结合,为有效培养人才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各类层次的员工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为员工成才搭建“星”平台。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通过在员工中坚持不懈地开展一系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并不断吸收其他企业的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同时,不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出色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4.建立对标树标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需要先进典型的作用。企业既要通过对标形式不断地向国内光伏技术行业的其他先进企业进行学习、改进和提升,还要立足企业内部,培育和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先进典型,要把那些最能集中体现企业精神、企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规范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先进,对员工队伍极具导向、示范和激励作用。通过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挖掘和立体式宣传,不断充实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内涵,展示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使员工从模范人物身上切身体会到企业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向上的企业良好氛围,鼓舞和激励广大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为光伏技术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正红.核心实力[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5

关键词:光伏产业 全面质量管理 新能源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8-01

我国光伏行业由产业大爆发到低迷似乎在产业发展之初已经埋下了“地雷”,产业大多集中在资金、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产业扩张速度远大于技术更新速度,产品质量长期处于无标准状态,包括原材料进料控制环节、关键辅助材料的进料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检验环节等等都无统一控制标准,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人员大多都是有生产人员兼任,缺乏系统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管理意识,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1]。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2],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光伏企业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将有助于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降低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

本文将结合光伏产业的现状,对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光伏产业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将会助推光伏产业在现阶段集体低迷阶段寻求一种新的突破,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的必要手段。

1 光伏产业现状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产业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产业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产业为应用系统环节[3]。

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是个复杂和综合的因素,硅片生产原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的控制,原材料生产环节的环境,硅片成品质量的控制,电池工艺,组件封装所使用原辅材料都是质量管理的重点,都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及光伏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而目前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各个环节的控制都有待加强。

2011年下半年,受欧债危机及美欧双方的影响,光伏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企业纷纷出现减产,甚至倒闭的浪潮。

光伏产业除了面临外部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自身也存在方方面面问题,前几年各企业在纷纷抓住欧洲光伏市场,大搞企业规模扩张,产量至上的同时,却忽略了企业自身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曾经一度行业内出现“拥硅为王”的局面,无论产品质量如何,只要有硅料就能赚钱的局面,原材料进料检验形同虚设,企业只是单纯忙于应付订单,质量控制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2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产业发展中作用

2.1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通过对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的持续改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或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游多晶硅企业,由于其技术多半来自与国外,中下游需求量的巨大缺口,使得企业无暇顾及质量管理环节,诸多产品质量纠纷频发,中下游客户投诉较多,而且终端出现较多低效产品。因此引入全面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在各生产环节、质量监控环节的有效贯彻,把全面质量管理在其他行业的经验借鉴到光伏企业中,人人参与企业管理,人人加强质量意识,并有效贯彻,才能有效降低下游企业的风险,降低本企业成本,增加自身竞争力。

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单晶硅片、铸造多晶硅片、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包括合格供应商的评定,在光伏市场好的时机,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抢市场上,企业在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上有时会流于形式,在质量管理中明显存在以下误区。

(1)基层管理者或一线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仅停留在很肤浅层次,存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无关,而且质量管理属于品质管理部门的事的误区。

(2)有些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太过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热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如过多地将精力投放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员工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关注如何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没有以产品的市场和顾客接受程度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而是盲目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过程和形式。

(3)光伏企业由于属于新兴行业,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存在各司其职,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存在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

(4)全面质量管理虽已在各部门,各个环节建立,单个部门各环节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还存在理解上及应用上的偏差。

另外由于缺乏对上下游产品的了解,没有从本质上去深入研究造成电池片低少数载流子寿命、低转换效率、高光衰减等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表现为无法有效对上游原材料进行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有检测手段、检测人员的因素、检测方法不完善,无标准可依的因素,但根本性问题还是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和手段。因此到了下游光伏电站建设阶段,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都由点积累起来形成线和面,集中凸显出来,但是一旦电站建设完毕,再去考虑原材料质量的问题,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光伏产业各环节各链条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

2.2 全面质量管理促使光伏产业升级

光伏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光电转效率及寿命问题,属于光伏产品的核心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个控制环节不健全不完善,都会为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效率及寿命存在直接或潜在影响,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零差错,从这点来讲,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和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远成功。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全员参与,全员获益,因此引入到新兴的光伏产业中,更能规范光伏企业发展的盲目性,更能提升整个产业链产品的档次,从原材料开始控制,而且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成统一的质量控制目标,以最终建设高质量,高光电转效率,高寿命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信念,就会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出厂检验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规则,最终促使光伏产业持续升级,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6

自主创新铸就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金刚玻璃自成立以来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每年都投入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进行自主研发,同时,公司还与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材研究院、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保证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开发能力。该公司现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其中,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加工技术、高强度单片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加工技术、防爆玻璃及系统加工技术等均是国内首家或独家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加工技术是公司的核心技术,基于此核心技术公司持续开发出防爆玻璃、防飓风玻璃、双玻璃光伏建筑组件等多种特种玻璃产品,显示该公司在产品的功能拓展、领域延伸等方面具用很强的持续创新能力。

受益国家政策 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随着民众对建筑物安防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国内重大火灾事件的影响,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对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进行修订,强制性使用防火玻璃的建筑物范围和建筑物重要部位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加,国内防火玻璃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安防玻璃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点上。

金刚玻璃光伏建筑组件以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作为基片,运用双面高强度防火玻璃夹装太阳能电池片,既具有光伏发电功能,也可同时作为非承重墙或承重屋面直接用于建筑,应用范围极为广阔。作为国内首家完全掌握PVB封装双玻璃光伏建筑组件的公司、作为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行业的先行者,受益于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植政策,公司具有高速发展的潜力,我们认为,双玻璃光伏建筑组件业务有望成为该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主营业务齐头并进 呈现快速发展

近年来,受益于行业需求的持续增加,金刚玻璃经营业绩快速增长,2007-200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4、1.93、2.55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O.24、0.37、0.42亿元,其中主营业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7-2009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A1.33、1.86、2.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22%。

报告期内,该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安防玻璃,2009年其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79.16%,近年随着公司产品技术创新、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双玻璃光伏建筑组件已成为公司又一重要利润增长点,其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快速上升,已从2007年度的9.97%增长至2009年度的16.02%。该公司在传统优势业务安防玻璃业务上和新兴业务光伏建筑组件业务上正呈现出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7

过去的10年,对于光伏产业可以用风光无限来概括。

不过,由此引发了一窝蜂地上项目、假冒伪劣产品、多晶硅高耗能、高污染,特别是国内光伏企业的市场几乎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等问题,这样的掣肘,给在一片叫好声中的光伏产业涂抹上了一层阴影。也难怪有人称,现在的光伏产业是“两头在外”甚至是“三头在外”。

事实上,这仅仅是这些年来国内光伏产业所面临危机的一个侧面。产业专家指出:“聚光发电将会成为晶体硅、薄膜电池的替代者。”这更让光伏产业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那么,未来10年国内光伏产业又将何去何从?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

跟风恶果

CEI:2005年底,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其董事长施正荣也荣登当年国内新首富。之后,大批跟风者进入光伏产业。这是榜样的力量还是另有深意?

何祚庥:与榜样无关。一般而言,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么有实力,融资难是它们的老大难问题。

高宏玲:光伏作为技术相对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盈利潜力是吸引企业进入该产业的根本原因。

在国外,风力发电是常采用上市股票募集资金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通过引入股票方式,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均可以赢利,其收益比单纯可再生能源发电要高许多,因此非常值得国内的光伏企业效仿。

CEI:从现状来看,国内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几近谄媚,这也难怪一窝蜂地盲目上项目。

何祚庥:我觉得地方政府即便是为了政绩,也应该做太阳能。像北京就应该做,因为北京现在的太阳能没有那么多。大力发展清洁的太阳能是必须的。据我所知,上海的清洁能源占到了50%,而北京却相差很远,可能也就5%。北京市的电几乎都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哪有不污染的。

不是批评它不做,而是批评它做的技术含量不高。而由此造成大量的低端产品充斥市场,这就需要有高端人才的进入,帮助把关和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高宏玲:在未对技术、资源、人才、市场和竞争优劣势等发展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扩大产能,肯定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应谨慎而为。

因此政府要推动该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在了解本地的资源、人才、市场和竞争优劣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当地实情的发展规划,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其次,应透析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市场等方面,引进一些有技术优势,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确保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此外,在细分光伏市场的基础上,做强做大某些细分领域,填补市场的空白点。最后,政府应积极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当地光伏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连锁效应

CEI:目前,国内光伏领域是民营企业一家独大,但是随着类似于敦煌光伏招标民企因成本被拒之门外的事情发生,未来民企是否退居其后,这将是个巨大的命题。同时,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国内光伏企业如何做到进退自如?

何祚庥: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比如说竞标,国有企业资本雄厚,敢不惜赔本去竞标,而民营企业就不敢那么去赔钱。所以,民营企业几乎没有国内市场。但并不是说民营企业就没有机会。因为有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也不先进,甚至是很落后的。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工作不够扎实。

高宏玲:目前,特许权招标工程所启动的装机量与我国电池产量相比微不足道,对国内光伏企业影响不大。不过,它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引发恶性竞价,此种竞标方式在后续肯定会得到订正。实际上,特许权招标是为了摸清光伏发电的合理价格,为后续出台的上网电价法奠定基础,国内光伏市场将大规模依托上网电价法而非特许权招标工程,届时民企将与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对于国际光伏市场的波动,国内光伏企业要通过持续的投入、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式首先练好内功,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与国外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资建厂或在外建厂方式,使产品接近终端市场;最后,敦促政府主管部门,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规避国际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CEI: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人因此认为,国内的光伏产业有沦为加工厂的危险。

高宏玲:我国光伏产业在产业化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电池生产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全套的晶硅电池关键生产技术,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的产业化光电转换效率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在专用设备方面,中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010年光伏设备销售已超过30亿元,相当一部分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有的还实现了出口甚至出现批量出口。出口的光伏产业均达到国内外相关的认证标准,总而言之,我国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少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光伏企业也将在产业整合过程中被市场所淘汰。

CEI:多晶硅污染向来被看成是光伏行业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有人说,国外由于环保标准高、要求严格,污染的事情相对较小,果真如此?国内的多晶硅污染治理与国外还有哪些差距?

何祚庥:有人说,太阳能是高耗能、高污染,我不认同。我所说的太阳能是少耗能、无污染,它是当代太阳能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第三代光伏太阳能,或者叫“绿色光伏发电技术”。它严重冲击第一代、第二代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它的优点在于绿色、高效、价廉和寿命长,其最为核心的技术是太阳能炼硅。

高宏玲:国内多晶硅污染问题并非普遍存在。对于像保利协鑫、洛阳中硅、大全等国内大型的多晶硅企业而言,由于已经采用改良西门子法解决了制备多晶硅存在的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生产过程基本不存在污染问题。但是对于少数产能较低,投资有限的小型企业,可能存在污染的问题。

国外由于多晶硅企业历史相对悠久,企业数量少,每个企业的产量较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与化工企业配套建设,污染问题确实很少。

从污染治理方面,国外基本没什么污染,特别是德国、美国、韩国等。我国治理污染措施严格,对于新建项目需达到2010年底由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共同出台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要求,从设厂、产能、环保、副产物利用等各方面对多晶硅生产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最大限度的确保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东西失衡

CEI:东部省份向来是用电主力军,光伏发电也不例外。然而,廉价的土地优势让不少光伏发电项目落地西部,加之并网和输送制约,这是否意味着项目上马越多问题就越多?

何祚庥:目前,包括太阳能发电、风电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像最新的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已在甘肃省武威地区建造了峰值功率总量为1兆瓦的20个转盘,已长期稳定可靠地发电,加上运费的售价是26000万/千瓦,现在又加改进,包括逆变器在内的整体组件“峰值功率”售价是1.5万/千瓦~1.6万/千瓦,大规模产业化后还有大幅度降价空间。不过,在管理体制上碰到了困难,国家至今没有制定出此类技术的标准,虽价廉价但国内市场上难以大规模出售,而且不能参与竞标。

高宏玲:光伏的应用主要是并网问题。就区域而言,发挥地方优势在西部建电站不会对产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就像现在的传统电力应用,发电也是以能源富集的中西部为主。

CEI:光伏产业是否会成为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宏玲:西部有资源优势,有光伏应用的地域优势,所以在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材料制备以及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光伏产业进入西部地区的重要切入点。光伏产业落户西部,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当地人口就业、培养行业紧缺人才等,给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好处。

未来路径

CEI:有人认为,5~10年内晶硅的地位难以撼动,但是10年后薄膜将占据主流,这是因为薄膜具有的弱光发电、损耗小等优势是晶硅难以比拟的?

何祚庥:我很赞成大力发展聚光发电技术,应积极推进这一技术的产业化。现在国外将聚光发电技术,称为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意思是说它可以取代第一代光伏发电技术(晶体硅),第二代光伏发电技术(薄膜电池)。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已经是国际主流技术共识。

按照国外的预测,第二代光伏发电亦即薄膜电池发电成本,约是第一代光伏发电,亦即晶体硅光电池发电成本的1/2;第三代光伏发电成本,亦即“聚光”技术为核心的光伏发电的成本,又将是第二代技术的1/2。所以,并不是薄膜和晶硅谁取代谁,而是第三代技术可能取代它们。

高宏玲:虽然说薄膜电池的售价相对于晶硅电池来说较低,但实际上薄膜电池的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相对于晶硅电池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国内众多薄膜电池厂商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弱,并且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光伏原料价格不断走低,晶硅电池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下降,薄膜电池原先具备的硅原料使用相对较少的优势也被晶硅电池逐步蚕食。但不可否认,随着薄膜电池技术的进步,其投资成本、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未可知,因此10年后到底哪种电池占主流谁也不好下定论。另外,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因为两者均是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晶硅电池在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建设中有优势,而薄膜电池则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定制型和柔性光伏发电市场有优势,未来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必定同时并存发展。

CEI:尽管国家已经开始启动建筑一体化、金太阳工程等试点,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仍迟迟难以打开。除了意识不够、上网难之外,还有哪些主要症结?

高宏玲:入网标准和检测能力缺失,电网公司对光伏发电并网不积极,不配合,电网规划未能同光伏电站建设同步进行等,都是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所在。因此,要想推动我国光伏市场健康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

另外,我国政府目前的光伏项目仍以示范工程为主,在大规模启动光伏市场上显得颇为谨慎,最为典型的便是迟迟未出台被业界公认为最能大规模推动光伏市场发展的政策――上网电价法。再次,我国光伏应用政策仍有待完善。前期出台的金太阳工程与光伏建筑补贴政策虽然对光伏项目的初始安装有50%的关键设备补贴与定额补贴,但盈利空间仍然有限。在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中,中标价格普遍较低,财力雄厚的国资介入新能源领域使光伏民企陷入被动,初具雏形的国内应用市场基本无利可图。

CEI:光伏产业在经历了1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是否还会延续这种爆发式增长?

高宏玲:可以肯定,光伏产业不会再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实际上,随着国际光伏补贴政策的逐步下调,光伏市场增长逐步放缓,倒逼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光伏利润率不断走低。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 光伏产业 光伏专业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近年来,高校光伏专业在绿色新能源利用、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如何将该专业建设成为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兴专业是许多教育者热衷探讨的问题。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是海南省首个开设太阳能光伏专业的高校,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专业建设。

1 光伏专业建设现状

1.1 光伏产业前景大好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已普遍认识到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零污染”的特点,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光伏发电产业。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正在逐渐提高,成本也下降很快,所以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太阳能技术的利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1.2 光伏专业人才匮乏

与我国迅猛发展的光伏产业不相适应的是光伏专业人才的匮乏。目前,国内大多光伏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都是从事电子类、自动控制类行业转行过来的,缺乏系统的光伏专业理论知识。因此,企业中技术人员很难在工艺流程寻求技术突破,设计人员也难以在设计产品时得到更大程度的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高校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并建设好光伏专业,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

不仅岗位技能型人才匮乏,从事光伏专业的教育者也少之又少,十年前,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光伏专业,具有系统性光伏理论知识的教师几乎很难找到,更不用说双师型教师了。

2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概况

近年来,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高校和企业的重视。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走校企合作教育之路,对专业建设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太阳能工程学院自2009年开设光伏专业以来,一直不断寻求合适的校企合作单位,努力践行“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合作单位有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等。

双方高层都真诚希望能够精诚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不同资源,互相借鉴人才培养优势,立足实际,进而实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创举,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也让每一位师生看到了我院教学模式改革的决心,更看到了校企合作的光明前景。

3 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对专业建设的意义

3.1 实习基地建设

各校企合作单位在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也在各校企合作单位挂牌成学生实训实训基地。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安排到企业参观学习,初步了解相关岗位所需的理论性和技能性知识。

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硅太阳能电池及其相关配套产品、风机及其相关配套产品、热发电产品、控制器、逆变器、兆瓦级跟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及服务;太阳能光伏电站工程的开发、设计、安装、施工。学生参观了解之后,意识到《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半导体制造工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安装》和《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等课程的重要性。

学生实习期间,可以直接被安排到校企合作单位,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3.2 双方人才交换

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光伏专业兼职授课,一定程度上解决光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使得学校的教学更加侧重于实践,应用性更强。学校派遣相关教师到企业培训员工,讲解光伏发电基本原理、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或者传授专业英语知识等,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挂职锻炼的机会,促进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3.3 实训设备科学利用

由于光伏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实训课时,但是已有的实验实训条件无法完全满足课程中要求的报价昂贵的实训设备,所以导致对应的实训无法正常进行。

进行校企合作之后,企业应学校要求,将生产过程中淘汰下来的实训可用的大型设备仪器低价销售或者赠送给学校供光伏专业学生实训。这样,就解决了光伏专业的部分实训问题,另一方面还帮助企业解决了处理废旧设备的难题。

3.4 共同制定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内高校开设光伏专业并不是由来已久,如何将光伏专业建设成为一门热门并真正有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光伏专业有它自己的特点,不同于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凭空设想,更不能拿来主义。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光伏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课程标准时,就是真正走进校企合作单位了解它们切实的需要,并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其中,这样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也能满足企业需要,为以后毕业生走出校门能够获得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提供了保证。

4 小结

各高校在建设光伏专业的过程中,均可借鉴海南科技职业学院的成功经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专业建设。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和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双方人才交换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实训设备科学利用解决实训条件难以满足的问题,也节约了光伏专业的办学成本;共同制定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了毕业生源的社会实用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黄汉云.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原理(第二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赵旭,谷兵兵. 高职院校光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4(26):155-156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9

关键词:单晶硅;光伏发电;跟踪器设计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1

我国的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而且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主要消费能源,然而上世纪以来的能源危机使全球所有国家由此认识到常规能源的局限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而在几十年后各个国家的化石燃料也将面临估计,由此人们认识到新能源的建设与研发对于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使得光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太阳能具有无限性、可再生性等可持续特性,我国的太阳能年理论储量高达一万七千亿吨标准煤的燃量。因此我国的光伏产业经济成为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发展对象。

一、光伏发电模型跟踪控制相关组件设计

光伏电池的使用性质为光伏电池的使用奠定了整体理论基础,文章的这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时的属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首先光伏电池是利用太阳辐射能量进行发电的,这种能量要通过能量的转换器才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转换器就是光伏电池。光伏电池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光电原理。一般情况下,光伏电池的主要制作材料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半导体材料,这种材料的组成原子和其他的物体都是一样的,硅原子的外层电子按照固定的轨道绕着原子核进行运动。当原子受到外来巨大的力量冲击时有些电子就会脱离原有的预定轨道成为自由运动的原子,同时在原子原定的位置上留有一个空位,在比较纯净的单晶硅中,自由电子的数量和空穴的数量是大致相当的,但是如果在单晶硅中掺入一些硼、钾等微量元素就会导致单晶硅中的自由电子被复活,从而形成空穴型半导体,而当单晶硅当中掺入适当的能够放出电子的磷元素和砷元素等元素就会形成了电子型半导体,如果将这两种半导体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导体流通节点,光伏电池的最主要就是这个节点,在这个节点上阻碍着电子和空穴的移动,当光伏电池受到阳光直射时电子接收到光能就会向空穴型半导区移动,同时空穴的电子向电子半导区进行移动,这种移动就形成了一种电子动能,从而形成电压,这也就是上文提出的光电效应,这时在两端接好金属导线后接通负载就会产生电流,本身也会形成一个电池原件,将这些原件连接起来就可以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功率。目前技术上比较成熟同时具有比较好的商业价值的光伏电池就是太阳能硅电池了。光伏电池的属性主要包括了电池的输出属性、光照特性以及温度方面的属性。太阳能光电方面的特性也叫做光伏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特性。

二、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设计

因为光伏电池在电流输出的整个过程中,输出的电流总量和输出效率是受到阳光强度、环境温度以及电力负载等多方面影响。只有在一定条件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才能保证光伏电池稳定地输出电压,当电池工作达到某个特殊的电压时能实现光伏电池功率的最大值输出,从而达到电压曲线的最高点,这个点也被称为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所以在进行光伏发电的过程中要提高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对光伏电池的工作点进行全时段调整,保证光伏电池的工作始终处于最大功率点,这一工作过程就是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因为目前的光伏电池的整体价格和相关成本都特别高,在整个光能发电系统中的整体投资中光伏电池成本占较大比例,因此提高光伏电池的使用效率就是降低发电系统的整体投资总量。光伏电池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会因为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最大功率跟踪的目的就是通过控制光伏电池的最大功效点电压实现光伏电池各种环境中都能够输出最大的功率,在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的左边电池的输出功率和电压的变化成正相关,在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的右边电池的输出功率和电压的变化成反比。而在这个调试过程中就要做好调试工作,其中MPPT控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当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最大功率点在左边时会使得光伏电池的实际工作电压升高,从而逼近输出的最大功率点。当最大功率点在电流输出点的左边时会使得光伏电池的总体电压降低,从而实现逐渐靠近最大功率点。MPPT的工作能够实质实际上是一个自动寻找最优化输出点的工作过程,通过光伏电池矩阵寻找最佳电流和电压的组合,以此得到最佳的排列功率输出从而和之前的功率进行比较,这样反复进行比对,知道找出该组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在找出最大功率点之后记录好周围和环境因素,如气温、气压等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做出该最大功率点对应的实际情况,在日后进行光伏电池组装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利用,在遇到情况和记录情况相似或相同时就直接采用记录的情况进行设置,从而实现最大功率的输出,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效率,降低光电生产的中体成本。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几种比较常见的最大功率输出点测定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可以看出,恒定的电压控制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在跟踪精度上较差,在外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时难以进行及时的跟踪从而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爬山法简单实用跟踪效率较高,但是在输出最大功率点的过程中会发生输出震荡。电导增量的方法比较快速稳定,但是因为实际光伏伐蒂娜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传感精度比较有限,这就会导致电导增量难以达到预期的跟踪效果。本文一般采用对传统爬山法进行改进,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模拟性仿真,通过仿真的试验来证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克服传统爬山法存在的震荡现象和总体能量的损失,从而实现了电路启动过程中最快速和最稳定的最大功率输出跟踪,提高光伏电池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友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海玲.光伏产业路线图:北京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篇10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挑战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75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情况下,资源丰富的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洁净的能源,是非常宝贵的,因而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根据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对其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整个能源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据着比较领先的地位。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发电过程主要是根据太阳能收集到太阳光之后所散发出的能量,通过一种半导体的电子器件从而转化成电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发电的过程中,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有着非常高的安全性,对外界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也比较小,非常的持久耐用。为了能够快速的发展这一新兴产业,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政策,从而促进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发源地,并不断的把这种新能源运用于各个行业领域,这标志着我国的新能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2.1 缺乏科学的管理,造成产能过剩

根据政府的鼓励政策,很多地方都制定了有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规划,从而强化当地的新能源发展,但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太阳能资源等因素,导致太阳能光伏发展缺乏一定的统筹协调性,因而在很多地方呈现出多晶硅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的现象。例如在天津的某些太阳能光伏企业,是以国家示范工程的方式而建设的,并采取项目业主自有资金投资或自发自用的模式运营,对前期项目的审批、认证与验收进行了相应的监管,但对太阳能光伏企业前期需要的投资融资及后期的维护、经营等却没有规划,导致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2.2 政策扶持瓶颈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关太阳能光伏市场的扶持政策,例如对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补偿,但这些相关的政策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所出台的扶持政策过多的侧重以经济补助为主,却没有设计出一个非常高效的协调机制,因而使很多太阳能光伏企业与电网公司、建筑物业之间出现了不协调;二是虽然有些扶持政策中的补贴比较明确,但地方政府的配套补贴比例不明确、补贴范围不清楚,从而使用户难以估算其安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太阳能光伏的发展建设;三是有的扶持政策是短暂性的,只在太阳能光伏安装的初期给予补贴,而对后期过程中的验收、测试及并网等缺少了相关的政策指导,这对太阳能光伏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3 发电成本较高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方式的成本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要比传统的发电成本高出两到三倍,严重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其在寿命期限内的发电成本与发电总量。因其前期投入过高,可能会造成个人的投资困难。如在其安装前期的投资在1万元/千瓦~1.5万元/千瓦时,可能会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除此之外,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其他的费用。

2.4 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标准及规范,都呈现出不全面与不规范的现象,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太阳能光伏的相关技术标准,但大部分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技术仍然存在着不规范性,严重缺少符合建筑要求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质量标准。由于其标准的迟缓,使太阳能光伏检测与认证的机构设备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检测水平。除此之外,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管理机制。

2.5 环境污染问题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在发电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的金属硅作为发电的原材料,通过发电之后,就会产出大量的废气与废渣,例如常见的一氧化碳、四氯化硅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对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生产原料与废弃物没有达到高效的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形成原料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3 解决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策略

3.1 加强规划工作,完善体系建设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新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制定一些实际可操作性的整体规划时,要有效的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各个省、市、地区要制定出详细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与布局,并与国家的规划发展相一致,另外,还要重视对电源电网协调同步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新能源的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同机制。当然,在进行持续稳定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时,需要得到政府完善的规划体系,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市场的推动。总之,要合理的安排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从而使太阳能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3.2 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在增强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之前,要先积极的探索使政府引导及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制定出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增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研发投入;通过财政的资金补助方式,对农村或贫困地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给予专项补贴;从而推动国家有关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的落实。

3.3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要增加对其的资金投资力度,并在不同范围内,建设不同模式的示范工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供热等。有效的利用科学技术的研究,不断地降低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成本,从而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3.4 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

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企业之间应当采取相互联合的一种经营方式,进而不断促进构建太阳能光伏的整个产业链。通过强化对原材料工艺流程的标准与严格控制质量,来吸引其他企业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投资,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研发技术。通过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来增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有效的降低耗能,合理的利用资源,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3.5 优化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

优化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有效的减少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外界环境的污染。例如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极性有机物,采用硅胶带极性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而对溶于水的有机物,通过添加絮凝剂进行处理;对排放出来的一些酸性气体,则在排放前用碱性的药剂进行处理。

在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电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加强技术研究,不断改善生产工艺,从而把太阳光光伏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把循环经济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理念。对在太阳能光伏产业过程中多晶硅原材料存在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浪费问题,企业应坚持节约、循环、清洁的原则,发展低耗、低排与高效的循环经济。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循环发展,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要增强太阳能光伏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把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4 结 语

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弥补常规能源的不足。尽管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有着较大的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面对众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要合理地优化太阳能光伏产业结构,通过企业之间内部的联合,来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