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缴纳方式十篇

时间:2023-12-22 17:51:57

公积金缴纳方式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1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财务运作 创新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种长期的,强制性的住房储蓄制度,它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在摸索中完善了住房体系,这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是非常中要的存在。截止至2005年年底,我国的住房公积金总缴纳额为9759.5亿元,较比上年增长了31.88%,但是我们却不能只注意眼前,忽视了住房公积金在其财务运作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 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住房公积金在收缴上存在缺陷

1. 覆盖面小,融资渠道狭窄,虽然全国各地大多都已经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但是任旧有部分职工无法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带来的成果,截止至2005年年底,全国缴纳公积金的职工人数有6329.7万人,只占在岗职工人数的58.4%。可想而知公积金制度在覆盖面上还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 缴款比率单一,毕竟居民住房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是按照家庭收入来划分的,家庭收入情况不同,住房消费的比例自然也会不同,然而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收缴却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这显然无法适应与我国住房公积金参加者的收入水平层次。

3. 相关法律不健全,虽然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立法,但是相关法规却不够健全,在执法力度上明显不够严格,缺乏一些力度大的制约措施。

二 创新公积金财务运作的模式——由静态收缴模式向动态收缴模式转变

1.制定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交率

此次转变是根据了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特点进行的,无形中扩大了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无论其存在的岗位,都应该纳入缴纳的范围。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自谋职业人员缴纳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此来达到鼓励自主创业的同时有为其解决了住房问题提供出了资金支持。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缴纳者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例如面对一些退休之后任旧可以保障创造收入的人员,可以在资源的基础上,允许其继续参与缴存公积金。

虽然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缴交率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任旧无法做到与工资增长同步。为了能够更好的完善自身情况,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优秀方案,根据住房公积金不同缴纳者的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情况,对照企业工资成本及社会公众对于公积金的评价等因素,设计一个多样化的动态收缴模式。是按照实行的缴纳率为基础,根据缴纳者每增长一定的数额,单位和个人所缴纳的比例均提高一定比例方式,当然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在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

2.强化单位及个人按时足额缴纳的义务

有关部门一定要大力的宣传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法规,让企业认识到建立住房公积金对于一个企业的改革是多么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企业必须要履行的职责,让员工认识到依法缴存住房公积金既是自己的权利又是自己的义务,是我们在享受单位资助的同时需要长期承担的储蓄义务。

3.加大执法的力度

我们应该要对现存的住房攻击经制度法规进行完善,同时面对一些违反攻击经法规的单位加大执法的力度,例如有的企业拒缴,迟缴,我们可以通过罚款通知等方式进行催缴,如果该企业或个人任旧不理会,则可以通过司法部门以法律手段来强制执行。

三 创建新模式——为住房公积金保值

1.可以增加购买债券的种类,适当的扩张国债投资的规模

合理的运用基金投资的机制,不断打完善开放住在公积金的保值投资渠道,让持有者可以有序的进入到资本市场,选择自己适合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就目前从优化资产结构来说,还是需要提高使用资金的效率来进行的,适当的提高购买国债的比例,压缩沉淀资金量,尽可能的在低风险下获取高收益。当然,我们还可以选择购买信用等级与国债在理论上存在的微笑差别的债券,这些都是安全型较好收益也不低的类型。

2.大力的发展个人的住房贷款业务

发展个人住房贷款是体现建立住房攻击经制度的一种方式,既可以做到实现了公积金的保值,又能保证政策性和收益性的统一。在发展个人住房贷款的时候,要注意扩展贷款的范围,既要积极发展职工购买商品房,二手房等住房贷款,又要尽可能的将这些手续简化,缩短办理的时间,为员工提供真正的便利。当然,我们还是需要解决个人住房贷款的形式,扩大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之间的利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贷款担保体系。

3.完善住房公积金的监督体系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将公积金管理透明化,这就需要我们定期的向社会公布公积金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分配等,完全受民众的监督。建立国债风险评估制度,将购买国债的行为规范化。面对国债的凭证,利率,期限,兑付等都需要形成一套规章。

4.将委托制度最大化的完善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由商业银行运作的,所以我们在选择银行的时候,一定要以竞争机制例如公开招标方式来代替通过行政的方式哎进行制定,且我们与银行委托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标定委托的年限,到期的时候要进行重新的确定,最后也是最为四 实现住房公积金的高效运作

1.运用住房公积金与漏洞产生之间的互动规律,毕竟住房公积金生成的参数,是会直接决定或者影响到公积金的形成数量,时间和结构的。住房公积金流出的参数,也将直接决定或影响公积金的使用数量,方向和结构等的各种变量,例如说公积金的提取量,贷款的利率等等。住房公积金生产和流出参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指生产参数和流动参数之间本身存在的相互性,调整公积金生产参数,流动参数也会受到影响发生改变。公积金生产和流出参数互动也是为了保障公积金运行机制的内在规律,完善住房公积金在收缴模式上和使用模式上的规律性指导。

2.建立收缴和使用的互动机制,二者只有平衡协调才可能促进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公积金的缴交率变化,合理的利用公积金生产与流出参数之间的互动规律,建立收缴和使用的互动机制。在他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变沉淀保值增值为使用保值,最大程度的完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

结语: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公积金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创新和完善公积金的财务运作模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秦安 《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撑理论---梳理与启示》2002年第7期 财贸经济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2

【关键词】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公积金;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避税途径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征税机关与纳税人(居民、非居民人,还有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投资企业)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应为每个纳税人所熟知, 其中涉及工薪阶层个人应税所得项目就是“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对于工薪阶层而言,个人所得税与每个人如影相随,息息相关,是一个较大的纳税开支项目。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寻求合理、合法的避税途径,是经济社会中维护个人权利和义务,激励人奋发向上,实现理想追求的一个有利条件。在积极纳税的同时,寻求合理避税的途径对于广大的工薪阶层每个纳税人来说都非常现实,很有必要。笔者仅就此做一简析。

一、巧用公积金避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工薪阶层个人每月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从税前扣除的,也就是说按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不用纳税的。 同时,职工又是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的。所以,一般职工提高公积金缴存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工薪纳税人巧用公积金避税是合理可行的。需要强调的是,利用个人缴纳补充公积金进行避税时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纳税人要在所在单位开立个人补充公积金账户;二是纳税人每月缴纳的补充公积金虽然避税,但不能随便支取,固化了个人资产。

二、利用捐赠进行税前抵减实现避税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

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就是说,个人在捐赠时,必须在捐赠方式、捐赠款投向、捐赠额度上同时符合法规规定,才能使这部分捐赠款免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捐赠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允许扣除的捐赠额=实际捐赠额(≤捐赠限额)。

(二)2008年5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针对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了《关于个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 55号)

通知规定,个人如果通过指定机构向灾区捐助钱物,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可按规定标准在税前扣除。具体规定如下:首先,个人通过扣缴单位统一向灾区的捐赠,由扣缴单位凭政府机关或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汇总捐赠凭据、扣缴单位记载的个人捐赠明细表等,由扣缴单位在代扣代缴税款时依法据实扣除。其次,个人直接通过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向灾区的捐赠采取扣缴方式纳税的,捐赠人应及时向扣缴单位出示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捐赠凭据,由扣缴单位在代扣代缴税款时依法据实扣除;个人自行申报纳税的,税务机关凭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接受捐赠凭据依法据实扣除。最后,扣缴单位在向税务机关进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时,应一并报送由政府机关或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汇总接受捐赠凭据(复印件)、所在单位每个纳税人的捐赠总额和当期扣除的捐赠额。

(三)对于地震“特殊党费”

国税发[2008] 60号文件规定,广大党员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以“特殊党费”的形式积极向灾区捐款。党员个人通过党组织交纳的抗震救灾“特殊党费”,属于对公益、救济事业的捐赠。党员个人的该项捐赠额,可以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依法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扣除,这是合理可行的。

三、理财可选择的避税产品的种类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推出了新的理财产品。其中很多理财产品不仅收益比储蓄高,而且不用纳税。比如投资基金、购买国债、买保险、教育储蓄等,不一而足。众多的理财产品无疑给工薪阶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慎重思考再选择便可做到:不仅能避税,而且合理分散了资产,还增加了收益的稳定性和抗风险性,这是现代人理财的智慧之举。

(一)教育储蓄的免税和优惠利率

储蓄存款在很多工薪阶层的全部流动资产中占到的份额多达80%,但是加上征收利息、银行收费等使存款利率压缩到很低的水平,本来就很少的利息扣掉5%的税金后所剩无几,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实在不划算。面对储蓄存款利息收入高达两成的税收成本,利率优惠幅度在25%以上的教育储蓄将是工薪阶层很好的理财法宝。

(二)选择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债券投资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国债利息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纳个人所得税。其中,国债利息是指个人持有我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即国库券利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2007年12月, 1年期记账式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3.66%;10年期记账式特别国债(八期)的票面年利率为4.41%;3月期的第十九期记账式国债的票面利率为3.38%, 均收益较好。选择投资免征20%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和国债既遵守了税法的条款,实现了避税,还从中赚取了部分好处,因此,购买国债对大部分工薪阶层实为一个很好的避税增收渠道。

(三)选择正确的保险项目获得税收优惠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民在购买保险时可享受三大税收优惠:1.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不计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2.由于保险赔款是赔偿个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损失,不属于个人收入,免缴个人所得税;3.按照国家或省级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个人账户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利用暂时免征税收优惠,积极利用国家给予的时间差避税

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基金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是目前对个人财产转让所得中较少的几种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之一。纳税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或者基金进行买卖,通过低买高卖获得差价收入,间接实现避税。但因为许多纳税人不是专业金融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所以采用此种方式时需向行家里手请教,适时学习相关知识,谨慎行事。

五、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用现在比较通用的说法叫作税式支出或税收支出,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些特定地区、行业、企业和业务的发展,或者对某些具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给予照顾,通过一些制度上的安排,给予某些特定纳税人以特殊的税收政策。比如,免除其应缴纳的全部或者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等。一般而言,税收优惠的形式有:税收豁免、免征额、起征点、税收扣除、优惠退税、加速折旧、优惠税率、盈亏相抵、税收饶让、延期纳税等。这种在税法中规定用以减轻某些特定纳税人税收负担的规定,就是税收优惠政策。

六、积极利用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误餐费发票进行避税

我国税法规定:凡是以现金形式发放通讯补贴、交通费补贴、误餐补贴的,视为工资薪金所得,计入计税基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凡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实质,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属于企业正常经营费用,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笔者建议纳税人在报销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误餐费时,应以实际、合法、有效的发票据实列支实报实销,以免误认为补贴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避税的效果。

七、利用年终奖金实现避税

税法规定,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无疑为纳税人提供了避税的方法。根据国税发[2005] 9号文优惠政策的规定,纳税人可以以牺牲一部分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作为代价,要求单位发放年终奖金,实现避税。注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而言,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八、通过企业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支出实现避税

企业可以采用非货币支付的办法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支出,例如免费为职工提供宿舍(公寓);免费提供交通便利;提供职工免费用餐,等等。企业替员工个人支付这些支出,企业可以把这些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部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可谓企业个人双受益。

九、利用级差、扣除项目测算,合理纳税筹划,争取利润最大化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分级次减除必要费用,每次收入不足4 000.00元的,必要费用为800.00元;超过4 000.00元的,必要费用为每次收入额 ×(1-20%)。在取得相应业务后,可根据收入额合理筹划,订立相关合同,争取利润最大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的召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各个阶层个人收入的提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其他阶层相比,工薪阶层个人收入相对较低,但其却是个税的纳税大户。考虑到我国社会现状和贫富分化逐渐拉大的趋势等社会不和谐因素,寻求合理避税途径,不仅有利于为数众多的工薪阶层及其他社会各阶层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2008住房公积金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05-04.

[2] 关于个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2008] 55号).2008-05 -21.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3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问题 制度 对策

一、住房公积金简介

(一)住房公积金的定义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与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备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国家法律已经规定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互、强制性以及保障性。单位一个职工个人必须根据法律要求来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单位为其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户存储,归职工个人所有。

(二)住房公积金的特点

住房公积金具有普遍性。城镇中的在职职工,无论是家庭收入、单位性质还是是不是有住房,都需要严格根据条例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

住房公积金具有强制性。若是单位不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登记,或者不给员工进行住房公积金的办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权力要求相关单位给员工办理,若是逾期不办理,那么可以根据条例的规定来处罚单位,并可以申请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专用性。《条例》明确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福利性,除了职工个人需要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单位也应该给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并且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要比商业贷款低。

返还性。若是职工退休、离休、或者劳动能力丧失,并且和单位终止了劳动关系,出境定居或者迁出户口时,住房公积金可以返还给职工。

二、住房公积金存在的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在东部地区,百分之九十的职工已经进行了住房公积金缴纳。但是在中西部地区,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还比较少,例如,我省截至2014年,实缴单位41588家,实缴职工400.4万人,覆盖面刚50%,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归集手段比较软弱。在执行时,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和国企都没有进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缴纳。在住房公积金执行的过程中,这些领导比较消极,往往会找各种借口,并推诿责任。还有些单位缴纳延迟,给职工住房公积金权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缴存基数和比例差距明显

住房公积金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单位给职工缴存的和职工缴存的部分,缴存基础是职工的工资,属于职工所有。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货币工资分配关系存在一定差异,或者同一个地区,行业不同工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是导致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和基数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如:太原市2015年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调整后,最低缴存基数1320元,最高缴存基数14220元,相差10倍多,缴存比例最低单位10%、个人6%,最高单位12%、个人12%,这样算下来,相差不止10倍。经过进一步调查,人均月缴存额排名前几位的是烟草、电力、金融、保险等行业,排名后几位的主要是私企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成为“合理避税”的渠道,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上报各个单位的缴纳基数审核时仅仅走一个形式,这也导致了很多单位都进行工资基数的虚报,通过住房公积金进行津贴和奖金的发放,从而少缴个人所得税。

(三)住房公积金使用出现的问题

进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能够帮助收入较低的群体解决居住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实施时,无论是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是提取,条件都比较多,若是收入比较低,很难通过审核来进行贷款和购房,无法享受住房公积金缴纳的福利,仅仅能够在退休时领取,并且其存款利息比较低,低收入的家庭利息方面会有一定损失。在收入比较高的群体中,公积金带来的受益比较明显,而在低收入群体中并不明显。

(四)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不高

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率平均为66.7%,其中,东部发达省份公积金资金使用率普遍高于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则普遍较低,我省使用率仅24.66%。究其原因:一是,贷款的条件、手续比较多,门槛也比较高;二是,进行住房公积金提取时条件严格,并且还限制次数;三是,收到政策的影响,人们很难享受到;四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本身的竞争意识比较差,进行市场推广时,力度比较小,很多开发商愿意和商业贷款合作。并且,在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属于优质品种,这也导致银行在贷款给开发商时,会要求其在本行中进行个人贷款的发放,这也会给公积金贷款市场份额造成很大影响。

三、促进住房公积金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住房公积金的归集

为了切实提高公积金覆盖面,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在宣传时应该宣传在人们生活中,住房公积金的重要作用,这样能够让人们了解住房公积金的重要作用,从而获得群众基础。此外,还应该将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广到费公有制经济方面,囊括农民工。强化执法,加强公积金催缴力。

(二)放宽贷款政策

一是进行贷款限额的提高。不同地区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人们的生活水平情况以及房地产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贷款限额的调整。降低门槛,全面落实住建部148号文件精神。

二是进行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公积金贷款本身便具有保障性质,所以应该将其和商业贷款的利率拉开,从而减轻收入较低家庭购房方面的负担。对于那些购买户型较小、自主的房屋,还应该进一步的优化利率,将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策

近几年来,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但是地区不同,存在的差距也比较大,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房地产发展较快的城市,使用率已经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比如重庆市2014年这个数值已经达到了98%。但是在很多规模比较小的城市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还有些城市在百分之三十以下,所以,应该进行住房公积金有效途径的探索,加强沟通和交流,进行公积金的调度,将其作用发挥出来,不断的提高其使用率。

四、结论

住房公积金制度,本身便是为了帮助广大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自从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现在住房公积金的功效还没有完全发挥,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不容忽视。下一步,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提高使用率成为我省公积金发展的重要解决问题,无论怎样改革,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居民的住房难题,不要忘了圆每一个居民的住房梦才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李秀昆,张兆林.住房公积金解读[M]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阎祖美.住房公积金制度缺陷探析[J]经济师,2008:67.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4

从世界各国的相关情况看,养老金筹资与支付模式大致分三种:第一种是现收现付制,即以同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或税收支付已经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换句话说,现收现付制就是以当年缴费或缴税支付当年的养老金,对融资不做积累的制度。通常可以通过收入税、雇主和雇员被强制以工资为基础的缴费等方式为养老金融资,收入税通常从雇主总收入中扣除,相当于雇主为雇员支付了一笔净税收。由此可见,在现收现付制下,所筹集到的养老金资金属于税收性质。而对于养老金的领取吝而言,养老金属于社会福利。第二种是完全积累制,即某代人的养老金完全由其自身从加入这种养老金制度之曰起开始积累,退休后的养老金完全从其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包括其增值部分)中领取。或者说,是以其工作期间积累的储蓄支付其退休后的养老金。那么,在这种制度下,所筹集到的养老金资金则不属于税收性质;而对于养老金的领取者来说,所领取的养老金则属于递延工资性质。第三种是部分积累制,即为前两种模式的综合,在这种制度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统筹;一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积累。养老金既具有社会福利性质‘也具有递延工资性质。

二、国外养老金筹资与支付方式简介

(一)德国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德国的养老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足部分由联邦财政补贴。雇员应缴的部分由雇主代扣,连同雇主应缴纳部分一并缴纳给社会保障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前,实行现收现付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加快,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的承受能力,加上社会保障预算的平衡问题曰益突出,德国开始进行养老金制度的调整与改革,提高了相应的费率,实行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相结合的办法。2000年,德国的公共养老保险费率为19,3%。在德国,养老保障资金的征收不是由税务机关负责,而是由健康保险组织负责,但养老保障收入严格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其实质上是税收性质。德国的养老金资金由政府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营运,以使其保值、增值。德国的养老保险费以劳动所得为依据,管理上与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基本相同。

(二)英国模式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项目在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统一税率,缴税标准全国统一。英国的社会保险税称为国民保险税,每年约为500亿英镑的规模,是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种,国民保险税由其国内税务局负责具体征收,收入上缴国库,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有机组成部分,由财政统收统支,当社会保障项目收不抵支时,按规定从一般性税收收入中调剂解决。国民保险税是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英国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国民保险税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对雇员征收的国民保险税,计税依据是雇员的薪金总额,纳税义务人包括雇员和雇主。第二类是以自首者的各种所得为征收对象,采取定额征收方式,并有免征额规定。第三类的征税对象是自愿缴纳者。这些自愿缴纳社会保险税的人,既包括没有正式职业但又想保持领取保险全权利的人,也包括一些想增加保险金权益的雇员和个体经营者。第四类是以自营者的经营利润为计税依据,并按不同规定的比例税率纳税。

(三)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经历了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的完全基金制是将个人薪金的一部分存入基金,用本息在其退休后支付养老金,但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使这一制度难以为继,被现收现付制所取代,即退休者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同期在职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障工薪税。工薪税税率可以根据对人口老龄化的预测和退休养老金支付的需要,按“财务自理、收支平衡”的原则不断调整。随着二战后人口出生高峰的出现,养老基金出现赤字,美国政府为此成立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形成了现行的部分积累的社会保障体制。

(四)智利模式

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缴费、个人所有、完全积累、私人机构经营保险基金的私有化模式。养老问题实行个人负责制,政府只是在立法与监管方面承担责任。智利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法律强制下的个人储蓄——投资型养老模式。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私营化管理。各个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竞争经营,个人账户可在各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自由转移。另外,养老基金监管与营运相分离,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基金运营,而独立的养老基金监管局负责基金的监督。基金的管理与投资计划严格按照分散、透明和独立的原则进行‘以保障资金的安全与盈利。

综观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障情况,初始时,养老金制度或者是完全社会福利式的现收现付制;或者是递延工资性质的完全积累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通货膨胀、金融危机、人口增长过快、政府负担过重等原因,养老金的构成演变成了一半属于社会福利性质、一半属于递延工资性质。养老金由税务局或政府指定部门负责征收,养老金纳入政府预算管理。惟有智利的养老保障模式特别,实行完全积累,私人机构经营养老保险基金,政府只负责监管。

三、养老保险费改税及相关核算管理的构思

(一)我国养老保障现状

我国目前养老保障的基本框架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2000年12月25曰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该方案对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保险(来自于社会统筹);二是个人账户(来自于个人储蓄)。筹资模式归属于部分积累制。从对养老金的性质探讨中可以得出,来自于社会统筹的基础养老保险实质上是税而不是费。那么,我们将其作为收费形式显然说明政府的收入机制不够规范,收入机制不规范势必导致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渠道陷于混乱状态,从而引发政府部门行为的不规范。另外,以个人缴费15年为界限,缴费满15年者享受基础养老金,未足此年限者不享受此福利待遇,这显然有失公平。从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看,由于养老保障资金征缴方式存在争议或法律依据不足等原因,加之收缴养老保险费的相关部门互相协调机制不健全,使得养老保险资金征缴率偏低,很难达到规定的标准。

(二)将基础养老保险费改税

鉴于世界各国养老保障的具体做法、发展趋势和我国目前养老保障情况及对养老金性质的分析,建议开征社会保障税并在此税目下设养老税(医疗税、失业税等待条件成熟后相继开征),对现行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的企业依法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改征为社会保障税(养老税)。

1,纳税人。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应是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各类企业(如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和行政事业单位(非财政拨款)。作为养老税纳税人的个人是指自由职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业主(包括取得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2,计税依据。以企事业单位上月列入成本、费用的全部工资总额作为计税依据,或以自由职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业主月工资收入为计税依据。

3,税目与税率。在社会保障税下设养老税,税率定为20%或10%。20%的税率用于企事业单位缴税,10%的税率适用于自由职业人员和城镇个体工商户业主。

4,征收管理。社会保障税应设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地方税务局按属地原则负责征收,这样不仅解决原来税务机关劳动保险费依据不足的问题,而且还把本来就居于国家税收的养老资金纳入国家预算内财政收入,从而规范了政府收入机制。所征收的养老税款按15%的比例上缴中央财政,作为全国社会保障支出地区调剂的需要,85%的比例归入地方财政,用于安排本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

至于个人缴纳的计入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费,仍按目前由政府指定的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保险公司具体管理,个人缴费费率仍为目前的8%。个人缴费属于递延工资性质,以本人月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依据《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辽宁省是国务院确定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省份),缴费基数最高为所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g/o,最低为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基金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可以继承。

养老金资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源于养老税(由当地税务机关征收);一部分来源于个人交费(由当地劳动保险公司征收)。养老金的使用管理仍可按照现行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实行,对于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不满15年的个人账户也应根据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标准按月发放;同时还应发放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以个人缴费满15年按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为界,个人缴费不足15年者,每少1年则减少1,333%(此比例为20%被15年除得出),直至个人账户基金每月发放额与基础养老金每月发放额之和低于企业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改为每月只发放个人账户储存额的月标准,低于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部分‘则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当养老税收不抵支时,从一般性税收收入中调剂解决。

(三)养老保险费改税的相关核算

在“应交税金”账户下设二级子目“应交社会保障税”,并在其下按“养老税”设专栏。当纳税人发生相应纳税行为时,应在其账上,借记“管理费用一养老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社会保障税”(养老税)。当纳税人向税务机关上缴社会保障税时,在其账上,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社会保障税”(养老税),贷记“银行存款”。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5

一、当前企业年金现状

首先,当前企业年金,由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呈现缓慢发展趋势。据相关统计,去年在工商局登记的企业达到1541万户,但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却不宜乐观,去年登记的企业总数为参加年金企业数量的2500多倍,相比较参见年金的企业,多为国企,相比较私人企业数量最少。在市场经济中,虽然国有企业占据重要位置,但整体以私企等其他性质的企业为主,因此想要增加参与年金的企业数量,应从各中小企业着手。从国家税收角度着手,企业在承担年金发放时,往往企业除需承担部分五险补助外,还相应承担公积金的补助,累加的份额将达到40%以上,这种大份额的补充将为企业年金发放带来重大阻碍,因此企业积极性不强。

二、企业年金税收筹划

(一)企业年金税收政策

当前企业年金受到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国家也积极调整相关的税收政策,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包括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也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优惠政策。在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中,对于企业年金国家采用非强制性上缴的方式,企业年金中个人所得税的收缴可延迟至年金发放时进行,对于企业来讲,企业上缴的税收可在年金发放时自动扣除,另外,在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优惠政策中也规定了基数的结算方式和不需上缴的部分,在企业为员工上缴五险之中,企业可实现优惠的部分,通常可实现20%的节约,五险保险缴费基数也将会实现减免。

(二)企业年金税收筹划

首先,根据国家实施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积极利用相关优惠进行策划,帮助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中,企业可依据个人所得税的优惠部分,对企业发展进行补偿。如某员工月工资为13000元,将3000设定为企业年金,那么不交纳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应支付747元,如若缴纳年金,将会实现个人所得所的优惠,缴纳年金后企业个人所得税为298.2元,相比不交纳年金节约了448.8元,故企业应利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参与企业年金,将优惠部分节省下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保障,也可利用节约部分,帮助企业摆脱资金运转困境。其次,根据企业年金最新的纳税申报优惠措施,企业可提取企业年金的企业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企业年金部分可暂不申报纳税,待实际领取时再申报纳税,这种收纳方式,可以起到一个税收暂时减免优惠。顾企业可以利用建立最近的纳税申报政策优惠,进行纳税申报,由此可规避企业年金部分的纳税,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企业实时发展,缓解企业暂时性的财政危机,企业可以利用年金申报与年金领取这一时间段的时间差,将资金投入到其他价值收益中,并在领取年金后,再上缴相关的税款份额。最后,企业年金税收政策中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优惠也可为企业营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优惠政策中,仍然以员工月工资为13000元为例,将3000元设定为企业年金部分,故企业年金上缴部分将不参与社会统筹,可根据五险上缴的税率进行计算,企业在参加年金后,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部分为4230元,而不参见年金后应缴纳的费用为5499元,比参见年金高出1269元每月,每月节省费用为1269元,12个月可节省费用将达到15228元,这只是按照某一员工的工资来计算的,如向将公司所有员工发放年金,将会为公司节约众多的资金。因此不论是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还是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优惠政策,都将会为企业节约众多资金,将个人所得税的优惠部分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优惠部分累加,以某员工工作13000元为例,每个月可实现节约1269+448.8=1707.8元,故企业应积极参与企业年金,并在国家税收政策优惠的前提下,实现企业资金的节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三、结束语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6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对低收入家庭帮助有限

房改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推进了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化运作下,房价出现了持续快速上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由于收入低,难以付齐首付款,对于公积金因此也难以使用。相反的情况,高收入者则能充分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购房。实际上,公积金演变成低收入者缴纳,高收入者使用的尴尬局面。同时,在公积金贷款政策上,存在着倾斜高收入者的问题,现行的贷款制度,贷款数额与公积金缴纳数额成正比,高低收入者在公积金贷款额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较少地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性低息贷款的好处。

(二)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没有惠及大众

从目前的住房公积金覆盖来看,存在着覆盖率低的问题。其主要覆盖面集中效益较好的垄断行业、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这些单位的职工大多为高收入者。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下岗员工,私营企业合同工、个体经营户、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却没有涵盖进来。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07年末,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人数为7187.91万人,与全国几亿的在岗员工基数相比较,覆盖率仍然很低,最需要得到住房保障的人群没有受益。

(三)缴存基数和提取政策不够科学合理

在缴存基数上,目前的政策上,对缴存基数没有合理明确的界定,主要以缴纳者的工资基数为参照,同时制度只规定缴存公积金的基数上限,并没有限定下限,这种制度导致了低收入职工的公积金缴存额明显偏低的问题,进而导致公积金分配的不合理。在一些效益一般的单位,职工公积金缴纳数额不足百元,而效益较好的单位,缴纳数额则高达千元以上。在公积金提取上,目前的政策上,缴纳物业管理费、支付房租、家庭装修等住房消费不能够提取使用公积金。例如,低收入者往往租房生活,房租就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但由于公积金不能使用,只得望房兴叹。

二、住房公积金如何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思考

(一)强化贷款政策对低收入家庭的倾斜力度

结合低收入者的实际困难,应对现有贷款政策从低收入者贷款政策制定和首付比例调整等方面进行调整,在政策上扶助低收入家庭。低收入者贷款政策制定,就是在低收入家庭购房时,提供贴息贷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向购房者发放一定的利息补贴,减轻低收入者的还款压力。首付比例调整,针对首付往往是低收入者购房的主要制约因素的情况,在政策上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按照低收入者的具体收入情况,划分相应的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设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扶持低收入群体购房。

(二)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

在政策上,要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缴纳制度,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全面纳入住房公积金缴纳范畴,使个体小企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个体经营者以及农民工享受这一政策,同时应加强监管,对各单位住房公积金建立情况进行考核,提高人们享有住房公积金权益的意识,扩大覆盖面,对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企业单位,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实施。在机制创新上,可以探索住宅储蓄机制建立,对于没有条件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低收入者,在政策上参照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和首付等政策,通过个人自愿建立住宅储蓄账户的方式,弥补公积金的不足,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扶持低收入群体。

(三)完善公积金缴纳基数和提取办法

在公积金缴纳基数上,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进行合理测算,对低收入者的公积金的缴纳最低金额进行明确规定,规范公积金缴存,同时限制并降低高收入者的缴存上限,障其权益。在公积金提取上,在办法上应允许低收入群体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物业管理费、房租、住房维修等住房消费,提高低收入群体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对于生活确实困难的低收入者,可以进行人性化管理,在取得相关证明的情况下,允许其提取公积金用于其日常生活支出。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7

达哥,三十有五,企业管理中层,儿子上初中,妻子达嫂,事业单位会计,收入稳定,有车有房,无贷款,俩人年收入税后30万元。夫妇两人都有社保,且都有大病保险。月平均支出6000元,每年一家三口出去旅游一次。两口子还投资了债券和基金,其余就是银行储蓄存款了。

理财需求:

养老计划,能在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平均每月至少能领2000元的养老金,能承受的保费在10000-20000元/年之间。

达哥投保计划之一

该款保险所属单位:中国人寿

险种:国寿鸿寿年金保险(分红型)

年缴保费:20088元

缴费方式:趸缴、年缴、月缴

保障期限:至80周岁

缴费期限:趸缴、10年、20年

投保范围:16-59周岁

领取方式:年领

保险利益主要包括:

生存保险金:预期被保险人生存至80周岁,累计可领取生存金496000元。

养老金:预期被保险人生存至80周岁,累计可领取养老金248000元。

身故保险金:被保险人身故,最高可给付身故保险金496000元。

周年红利:保险公司每年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派发红利。

实例说明:

达哥选择在60周岁进行年金的领取,在35岁至55岁之间,他需要每年缴纳保费20088元人民币,20年共缴纳401760元。

达哥在60岁及其以后可得到的保障:

1、年金。保险合同约定的年金开始领取日起至被保险人年满79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止,若达哥生存,按规定给付年金,每年为12400元。

2、满期保险金。如达哥生存至年满80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按合同规定给付满期保险金。为496000元。

3、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万一达哥不幸身故,将会获得身故保险金496000元,该保险合同终止。

4、可以选择两种方式领取红利,一为现金领取,二为将红利保留在保险公司以复利的方式累积生息。达哥在80岁时累积红利为618799.68元(以中等红利水平计算)。

达哥投保计划之二

该款保险所属单位:中国人寿

险种:个人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2006

年缴保费:20000元

缴费方式:趸缴、年缴

保障期限,至105周岁

缴费期限:趸缴、5年、10年、20年

投保范围:18至60周岁

领取方式:年领

保险利益主要包括:

养老金:预期被保险人生存至105周岁,累计可领取养老金1518000元。

身故保险金:被保险人身故,最高可给付身故保险金535000元。

周年红利:保险公司每年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派发红利。

附加权益:可以进行保单借款。

实例说明:

达哥在选择在60周岁进行年金的领取,在35岁至55岁之间,他需要每年缴纳保费20000元人民币,20年共缴纳400000元。

达哥在60岁及其以后可得到的保障:

1、该保险公司会按合同载明的领取金额给付养老年金,为每年33000元。达哥自开始领取养老年金之日起满十年后仍生存,继续领取养老年金直至身故,如果达哥自开始领取养老年金之日起不满十年身故,其受益人可继续领取未满十年部分的养老年金。

2、在该合同约定的养老年金开始领取日,达哥可以选择将全部或部分累积红利作为一次性趸交保费用于增加保险合同的领取金额。累积红利在达哥60岁时为205590.98元(以中等红利水平计算),并一次领取。

3 在60岁时,万一达哥不幸身故,将会获得身故保险金535000元。

达哥投保计划之三

所属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险种:金福B款年金保险(分红型)

年缴保费:19659元

缴费方式:年缴、半年缴、季缴、月缴

保障期限:至80周岁

缴费期限:趸缴、5年、10年、15年、20年缴清

投保范围:18至59周岁

领取方式:月领

保险利益主要包括:

养老年金:从60岁开始,每月领取养老金,保证领取20年,若领取期间身故,给付尚未领取的养老金予受益人。

增值红利:增值红利累计递增,于年金开始领取日一并领取,若未到领取年龄身故,则同身故保险金一并给付。红利金额依据保险公司各年度经营状况确定,为非保证利益。

现金红利:自年金领取日开始,每年度以现金形式领取红利。红利金额依据保险公司各年度经营状况确定,为非保证利益。

身故保险金:开始领取养老金前身故,按照累计所交保费的1.2倍与现金价值两者较大者,给付身故保险金。

实例说明:

达哥选择在60周岁进行年金的领取,在35岁至55岁之间,他需要每年缴纳保费19659元,20年共缴纳393180元。

达哥在60岁及其以后可得到的保障:

1、该保险公司会按合同载明的领取金额给付养老年金,约为每月3013元。领满20年,共领取约782380元(包含红利),若领取期内达哥不幸身故,剩余未领取养老金加红利由受益人一次性领取,优于社会保险养老金制度。

2、红利分配可抵御通货膨胀。

3、如在缴费期内达哥发生残废的风险,无法继续缴完剩余保费,则剩余保费由保险公司代缴,直至缴完20年,保险利益不变,由达哥继续享受,养老金继续领取。

达哥投保计划之四

所属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险种:友邦金阳年金保险B

年缴保费:19477元

缴费方式:趸缴、年缴

保障期限:至80周岁

缴费期限:趸缴、年缴、3年、5年、10年、15年、20年

投保范围:18至59周岁

领取方式:月领

保险利益主要包括:

养老金:品种B自被保险人六十周岁起,每月领取年金。首年度月领取金额为基本保险金额的百分之一,以后每年递增第一年度领取金额的百分之五。领取年金最长可至被保险人八十周岁。

满期金:被保险人年满八十周岁,投保人将获得等同全数基本保险金额的满期金。

身故保险金:若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不幸身故,受益人将得到等同基本保险金额的身故保险金。

实例说明:

达哥在选择在60周岁进行年金的领取,在35岁至55岁之间,他需要每年缴纳保费19477元人民币,20年共缴纳389540元。

达哥在60岁及其以后可得到的保障:

1、年金。达哥60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第一年每月领取保险金额的1%为1800元,从第二年开始每月领第一年月领金额的[1+0.05×(年度数-1)]倍。

2、满期保险金。在达哥80周岁到期时,再领取一笔满期金180000元。兼有身故保障,若保障期内投保人发生身故,则赔付保险金额由受益人一次性领取。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8

白小姐:

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国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应当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和北京市的地方法规为企业员工提供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也是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并不是劳动者和企业能在劳动合同中所能协商的。

目前北京市的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以下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一、基本养老保险

依照《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企业按全部职工工资基数之和的19%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1999年以6%交纳。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职工无法确定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基本医疗保险

以北京市职工上一年社会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6%,职工按照2%交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三、失业保险

按照国家《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四、住房公积金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9

[关键词]整体变更;自然人股东;个人所得税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而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发起设立的特殊表现形式,亦称之为变更设立。在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时,由于公司尚处于创立阶段,发起人承担的主要是出资义务,其收益权尚无实现的物质基础,因此,也就不存在个人所得税问题。但在公司变更设立时,由于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部净资产按一定比例折成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收资本,有可能大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收资本,自然人股东的持股数量也有可能因此超过其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出资额。该超过部分是否属于自然人股东的应税所得,以及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便产生了。

整体性是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在变更设立过程中,公司股东的数量及持股比例必须保持不变,而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公司实收资本和股东持股数量。就某种程度而言,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就是公司实收资本和股东持股数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实收资本和股东持股数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

1.实收资本不变,股东持股数量等于出资额。在该情形下,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仍等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持股数量仍等于其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在变更设立过程中,自然人股东的持股数量没有增加。

2.实收资本减少,股东持股数量小于出资额。在该情形下,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小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持股数量小于其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在变更设立过程中,自然人股东的持股数量不但没有增加,相反,其拥有的股份数量减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实践中,上述两种情形均非常少见。

3.实收资本增加,股东持股数量大于出资额。在该种情形下,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大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持股数量大于其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这种情形最为普遍和常见。主要是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的目的主要是谋求上市,这类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往往都较强,具有增加实收资本的潜能。另外,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一般较小,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而证券法律制度又对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设定了最低门槛。因此,有限责任公司为了达到上市条件,在整体变更时通常将公司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用于大幅度增加实收资本。

在2008年第一季度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20家公司中,采取变更设立方式的公司有17家,占公司总数的85%。变更设立后,该17家公司实收资本增加了72922万元,增加幅度达82.37%(见表1)。与此同时,自然人股东的持股数量也相应增加了82.37%,该增加的部分是否属于自然人股东的应税所得呢?自然人股东是否应因此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二、理论争议与实际操作

理论界普遍认为,在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由于自然人股东既没有增加持股数量,也没有增加任何所得,自然人股东不存在应税所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但在实收资本增加的情形下,关于自然人股东是否存在应税所得以及如何纳税的问题则颇有争议。

1.关于自然人股东应税所得的理论争议。关于自然人股东应税所得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观点认为,自然人股东增加的持股数量不属于应税所得。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经审计的净资产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而不是股份制企业送红股或转增注册资本的过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其自然人出资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出资人无须为此缴纳个人所得税。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上海律师协会会长吕红兵先生。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自然人股东增加的持股数量中,部分属于应税所得,其余部分则不属于应税所得:作为净资产组成部分的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在折成股本时,属于股东应税所得;作为净资产组成部分的资本公积折成股本时则不属于股东应税所得。其主要理由是,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是投资性收益,资本公积不是投资性收益。未分配利润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后的余额;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主要用于弥补亏损、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或者转增资本金、分配股利;资本公积作为净资产折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虽然导致股东持股数量的增加,但不属于投资性收益。另外,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的规定,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武汉大学法学院冯果教授即持该观点。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人股东持股增加的数量全部属于应税所得。即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在折成股本时均属于股东应税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的谢峰先生即持该观点。该观点认为,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都是投资性收益,在一般情况下,虽然资本公积不属于投资收益,但在公司整体变更时,由于其与公司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一起作为净资产折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在客观上导致了股东持股数量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在公司变更设立方式下应属于投资收益。中介机构在为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时,将折成股份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全部作为应税所得,由公司据此向地方税收征管机关提出免缴或缓缴个人所得税申请。

2.自然人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操作。不仅理论界对自然人股东的应税所得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实务界也是如此。不过,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从目前各地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一是免缴个人所得税。自然人股东向地方政府提出免税申请,地方政府批准予以免缴。如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出具杭政办函(2002)80号《关于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函》确认,杭州士兰电子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免缴因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所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再如,沈阳市地方税务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批准,辽宁奥维通信有限公司对由未分配利润形成的增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二是由自然人股东自行缴纳个人所得税。部分地方税收征管机关同意,采取由纳税义务人自行申报、自行缴纳的方式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不再承担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以规避证券监管机构在审查公司ipo申请时可能提出的税务方面的质疑。如浙江省绍兴市地方税务局同意,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在股东转让持有的股权时,由自然人股东自行直接申报缴纳。三是暂缓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在公司变更设立时,自然人股东并无现金流入,要求其以现金形式缴纳个人所得税确实比较困难,因此,地方税收征管机关同意自然人股东暂缓缴纳。如杭州市余杭地方税务局同意,杭州争光树脂有限公司在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在股权转让或企业上市后按规定缴纳,缓征期最长不超过5年。

三、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问题分析

1.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因分析。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公司法人的组织形式,二者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要求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基本趋同,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再加上变更公司组织形式还要支付包括审计费、评估费、工商登记费、相关资产及资质名称变更费等多项费用,因此,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本身并无变更公司组织形式的必要,除非公司还有其它特殊目的。就实际情况而言,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现象却时常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有限责任公司试图成为上市公司,而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说,有限责任公司若想成为上市公司,必须设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以消除上市的法律障碍。二是有限责任公司希望尽量缩短成为上市公司的进程,而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捷径。中国证监会规定,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基于以上两个原因,通过变更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谋求尽快上市的最佳选择。

2.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及股东持股数量增加的来源构成分析。毫无疑问,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所有者权益未发生任何增减。那么,公司实收资本及股东持股数量增加的部分来自于何处呢?经过分析表明,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的增加全部来自于构成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的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由于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在数额分布上存在差异,因此,上述三者对实收资本的影响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形(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及股东持股数量的增加可能来源于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者当中的任何一种,也可能来源于它们之中的二者或三者的组合。但结合表1进行分析后发现,福晶科技等17家公司实收资本增加的部分全部是由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等三部分构成。实际上,除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均大于零这种情形外,其它六种情形只能算是例外。通过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看出,实收资本的增加将导致两大后果:一是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完全消失;二是资本公积的减少甚至消失。在折股比例高于1:1时,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部分;在折股比例等于1:1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就是实收资本。因此,分析实收资本和股东持股数量增加部分来源构成的目的在于,不同的来源构成将决定自然人股东应税所得的有无、多少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金额。

3.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股东应税所得的性质分析。对自然人所得依法课税,是现代世界各国税法的基本制度和国际惯例。概括而言,自然人应税所得学说主要有“流量学说”、“周期性学说”、“纯资产增加说”、“所得源泉说”等四种。上述学说认为,应税所得通常是指自然人在一定期间内对劳动、经营、投资或将财产、权利提供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连续性收入中扣除为取得收入所需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但是,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人们从事的业务是多方面的,纳税主体取得的所得也是形态不同,种类繁多。对此,个人所得税立法时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视一切收益为所得,不论其来源、方式及是否合法;狭义的解释认为,应税所得仅限于运用资本从事营业和提供劳务取得的收益、利润和报酬等。

因此,笔者认为,自然人股东的应税所得是指其在一定期间内因投资而获得的连续性收入,是股东收益权利的重要实现形式。

首先,自然人股东应税所得的性质是投资收益。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只对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以自然人股东身份取得的应税所得一般是股息和红利,二者在性质上都属于投资性收益。未分配利润本身就是投资收益;盈余公积来源于税后利润,也属于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则不具有投资收益的性质。

其次,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折成股份的实质是利润分配。一般而言,收益权是股东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而股东收益权的实现需要法定的决策程序,最后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后实施。从表面上看,作为净资产组成部分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按照一定比例折成股份,成为公司实收资本的组成部分,并不是按照分配利润的法定程序进行,没有召开股东会议(股东大会),也没有做出利润分配决议。但是,其结果与通过股东会(股东大会)分配利润是一样的,即都导致股东持股数量的增加、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可以认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折成股份的性质是处分利润的行为,应视为利润分红或盈余分配,该部分应当属于应税所得并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三,自然人股东并未从利润分配中获取任何现金流入。在整体变更股份有限公司过程中。自然人股东遇到了在未获取任何现金收益的情况下却须以现金方式缴纳巨额所得税的尴尬局面,因为在该情形下,股东无足够的现金来履行纳税义务。同时,公司也遇到在以净资产整体折股的前提下无法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矛盾。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整体变更方式的实质属于公司发起设立,且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经审计的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净资产整体折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在折股过程中并未涉及个人所得税。在公司折股行为完成后,虽然产生了股东个人所得税,但此时公司已无可以代扣的股东资产了,特别是在公司按照1:1的比例折股的时候。因此,就产生了自然人股东无实际缴纳能力、公司也无法代扣自然人股东个人所得税的现象。

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体变更情况下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既是人们对整体变更的原因、性质和实际操作不太了解所造成的,也与自然人股东个人所得税制度尚不完善有关。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自然人股东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设。

四、完善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股东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人们对自然人股东所持股份的增量部分是否纳税以及如何纳税的问题确实存在不同的认识。虽然《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也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可以连续计算,《个人所得税法》也有关于个人的股息、红利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但是,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如何处理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并未予以明确。目前的通行做法是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执行。但是,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并非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的过程,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实质性的差别,在实际操作中,各地税收征管机关、证券中介机构对整体变更时个人所得税的处理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根据公平和效率原则,为完善整体变更方式下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界定“整体变更”的含义。我国的公司、证券法律制度规定了股份公司设立可以采取整体变更的方式进行。但是,《公司法》仅从设立方式上确认了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法律地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及《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仅从业绩可以连续计算的角度对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进行了规范,上述三者均未对整体变更的法律含义予以明确界定。

为了规范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为,统一人们对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识,应当首先对整体变更的含义予以明确。笔者认为,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在不增加新股东的前提下,在确定的基准日以经审计的净资产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折成股份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且原有限责任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继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过程。

2.明确规定自然人股东应税所得的性质和内容。既然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不是企业用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派发红股和转增注册资本,那么,税收征管机关对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股东涉及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就不应该参照国税发[1997]198号文件的规定执行。笔者建议,税收征管机关应就变更设立方式下自然人股东应税所得的性质及内容进行如下明确规定:第一,有限责任公司在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应税所得必须是投资收益;第二,有限责任公司在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若实收资本没有增加,则自然人股东无应税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三,自然人股东由于资本公积折股导致的持股数量的增加部分,不属于应税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第四,在公司实收资本增加的情况下,自然人股东由于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折股导致的持股数量的增加部分,应作为自然人股东的应税所得,按照股息和分红所得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

公积金缴纳方式篇10

一类是企业分配股权红利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足。随着企业改制以及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个人直接参股或通过职工持股会参股的情况越来越多。红利发放征收个人所得税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个税增长的重要支撑。很多单位红利个税已远远超过工资、薪金个税。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明确规定“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国税发[1997]198号文件规定“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 国税函发[1998]289号文件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中所表述的“资本公积金”是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将此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数额,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与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资本公积金分配个人所得部分,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在审计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单位派发红利或转增股本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足,有的甚至不作扣缴。

二类是支付职工集资利息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足。职工集资的方式在我国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一些企业因资金紧张,银行贷款手续繁琐等原因,经常以职工集资方式筹措资金发展生产,以解燃眉之急。企业向职工集资形成企业对职工的负债,是一种融资行为,要向职工支付集资利息,而集资利息对于职工个人来说,属于个人所得,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率20%)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审计中发现不少单位在发放集资利息时未按税法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有的不代扣代缴,有的扣缴不足。其中,扣缴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单位认为集资利息类似于银行储蓄存款利息按5%的税率缴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2号规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减按5%的比例税率执行。减征幅度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可见,5%的比例税率明确适用于储蓄存款,因此对单位支付给个人的集资利息,仍然按照20%的比例税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三类是当月分次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未合并计税造成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足。在审计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当月分次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未合并计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__]9号)第五条明确规定“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单次发放的规模相对较小,适用的税率较低或达不到起征点,很多单位通过化整为零,或是不将各种形式的收入所得合并,从而造成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不足。

四类是企业和单位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未扣缴个人所得税。时下,很多企业把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作为一种福利支付形式,但很多单位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国税函〔20__〕318号文件规定“对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可见,企业为职工购买的商业险仍是为职工个人支付,因此应分解并合并到每个员工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征税。

五是企业和单位向个人发放公务交通、通讯等补贴未纳入扣缴个人所得税的范围。向职工发放公务交通、通讯等补贴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实际上已成为很多单位为职工支付福利的一种形式,在审计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单位未将其纳入个人所得税的扣缴范围。国税发〔1999〕58号文件明确规定“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测算,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六是企业和单位为职工提供的免费旅游未纳入扣缴个人所得税的范围。为职工提供的旅游补贴或直接组织免费旅游、公费旅游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做法,实质也是为个人支付的一种福利或奖励,属于个人所得,在审计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多数单位未将其纳入个人所得税的扣缴范围。财税〔20__〕11号文件规定: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卷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入营销人员应税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其中,对企业雇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与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其他人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作为当期的劳务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七是企业和单位通过多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等办法以达到漏缴个人所得 税的目的。在审计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单位为了增加个人收入而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将要发放给个人的收入计提到工会经费之中,但并没有真正用到工会活动中去,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发给个人,一部分以实物的形式发给个人;还有的单位通过多提职工福利费或通过管理费用等科目向个人发放过节费、职工医疗补助费、员工住房补贴,未按税法规定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扣缴个人所得税。

八是企业和单位以报销发票费用的形式变相发放职工的薪酬来达到避税的目的。在审计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单位以办公费、路桥费、住宿费等名义和以各种渠道取得的发票入账,套取现金用于发放补贴而不缴个人所得税;一些实行绩效薪酬考核的单位以报销发票费用的形式让职工套取部分绩效工资,以达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少缴税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