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十篇

时间:2023-12-20 17:55:20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1

关键字:老年公寓;公共空间;原则;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缔造一个舒适的养老居住环境,这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也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压力。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几千年来一直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养老事业特别是老年公寓设计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同时我们也吸取国外老年公寓优秀的设计方法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加以补充,使之更合理、更人性化。因此,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适用、宜居的生活娱乐环境,是老年公寓设计的关键。

一、宜居型老年公寓公共空间设计概述

老年公寓的公共空间设计不同于公寓房间内部设计,房间设计主要突出“家”的设计理念,而公共空间设计要突出“大家庭”的感觉。 “宜居型”应遵循以安全为根本、以方便为主导、以适用为核心、以娱乐交往为依据的设计原则。建筑和环境要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措施;以便利性为前提,最大程度地实现建筑环境的无障碍,并且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设施;以舒适性为原则,提供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老年人生活丰富充实,心理上愉悦满足。并且,需要设计一个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让入住的老年人切实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宜居型老年公寓。

二、老年公寓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1.安全性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老年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的首要原则,老年公寓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上了年龄的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社交、活动环境,所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安全性设计原则必须贯穿于老年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的整个层面,从大方位到细节部分一一落实,不论是居住房间、走廊、楼梯、照明还是洗浴、餐饮、公共娱乐等,都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

2.社交性设计原则

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适当的社交是非常必要的,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共享空间。由于老年人年龄和身体机能问题,行动力通常较差,使其户外活动受到很大影响,这就需要在室内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共享空间,方便老年人相互沟通和娱乐。

3.可选择性设计原则

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发生变化,会给老年人心理上带来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多种生活可选择性可以帮助缓解老年人心里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计多个不同功能的共享空间,如图书馆、健身房、影剧院等,方便老年人进行不同形式的社交娱乐活动,弥补他们内心的空缺,让他们切身的感受到充实而有朝气的生活。

4.明晰的标志系统设计原则

随着老年人岁数的增加,听力和视力的逐步衰退会给老年人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老年公寓里有若干的功能分区和房间,很容易迷路,部分区域因为地面、光照、高差等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更需要有明确的标识系统对老年人进行提示,指引方向和避免危险,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三、宜居型老年公寓的公共空间营造

1.无障碍的公共交通空间

1.1出入口空间

出入口设计应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观及构筑物,使人意识到这个空间的存在。入口周围的半私密空间应设置栅栏、铺地、雨棚、座椅等,在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老年人交往。老年人因视力衰退,在空间转换时适应光线明暗变化会很慢,可以利用雨篷、柱廊等形成灰空间来起到缓冲的作用。门厅设计更应该将空间形式简化,让老年人一进入门厅就能看到主要的交通方向和交通设施。门厅的入口附近应设置醒目的交通指示牌和服务设备指示标识,门斗内应预留有存放轮椅与雨伞的空间。

1.2走廊空间

走廊的路线要尽可能保持简洁、通畅、连续,在走廊转角处或尽端摆放一些休息娱乐使用的桌椅,走廊就不单纯是交通空间了,它为老年人提供休息、交谈、观赏的小型活动空间,可以鼓励老年人从自己的房间里走出来,结交更多的朋友。在老年公寓沿走廊一侧的墙面上可以设置储物柜,用来存放日常用的公共物品和清洁用品。也可利用走廊窗台下临时收纳轮椅,既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又便于拿取。同时,走廊空间的灯光、天花、地板、墙面材料的对比和变化等一些细部的设计都可以增加生活气氛。

1.3楼梯

楼梯的安全性相对于其他交通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行动缓慢且协调性差,所以,楼梯的设计必须采用最利于老年人使用的双跑式楼梯。楼梯踏步的高宽比不应过大,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宜有区分和对比,踏面应平整、防滑,前缘设醒目的黄色防滑警示条,踏步起终点应设局部照明。楼梯两侧应设置连续不断的扶手,且端部有明显的暗示以表示结束。楼梯间尽量争取对外开窗,可以保证楼梯间内有一定的亮度,对老年人的行动安全有利,也可促进楼梯间的通风及与各房间的对流通风,提高卫生条件。老年人行动更加容易疲劳,可以适当加大楼梯休息平台面积,在走廊与楼梯间之间设置一个过渡空间,配合室外景色,便可成为老年人休息的角落。

2.丰富多样的公共交流活动空间

老年公寓的公共交流活动空间是供老年人集会、娱乐、交往和进行多种闲暇活动的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不受气候影响的室内活动空间。

2.1娱乐休闲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因此为老年人创建一个满意的娱乐休闲空间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常见的活动室只是器材健身房、乒乓球室、室等,其实老年人对于业余活动的需求是很多样的,可以根据老年人各种爱好增加多样的活动室,例如:公共影音室、多功能厅、茶室、游戏室等。设计中这些房间应相对集中,减少对生活区的干扰。

2.2学习与工作空间

对于业余时间很充分的老年人,除了进行各种休闲活动外,还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安排一些学习活动,例如老年大学、阅览室、书法室、绘画室、电脑室等。创办各种学习班和兴趣小组,让有不同特长的老年人发挥其专长,将自己的技能进行传授,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实现老有所为。学习用房里供老年人使用的桌椅都应略微降低高度,以适应老年人的身高;且空间开敞,保证良好的采光与通风;装修风格亲切宜人,利于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学习用房、交通走廊内还可安排适当的空间陈列老年人的作品,以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

3.高效的服务管理空间

老年公寓的自有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服务设施、公共餐厅、商业设施洗涤设施等。在宜居型老年公寓的设计中,服务设施应既能方便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

求,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又能把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3.1配套的医疗空间

老年人患病的几率很高,所以老年公寓设计中应设置一定的医疗用房,安排一定的医务人员帮助治疗老年人的日常疾病。医疗用房应该布置在老年公寓较为僻静的、远离喧闹的区域,但在交通上又方便老年人到达。医疗用房应该为老年人创造一种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装修应该淡化医疗气息,采用具有生活特征的风格,家具布置和色调设计上应该强化家庭氛围,使老年人感觉犹如处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对此有信任感。

3.2完善的服务管理空间

老年公寓的公共服务部分包括公共餐厅、卫生间、浴室、洗衣房、超市及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公共餐厅的设计应有相配套的厨房设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味道可口、营养健康的配餐,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也可促进老年人间的交流。公共浴室借助专门的洗浴设施,为身体行动不便、需要他人帮助的老年人来进行洗浴。

而公共洗衣房的功能设计不只限制在洗衣,还应包括烘干、消毒、存衣等设备或专用房。

参考文献: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无障碍设计;规划设计

1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在设计中,总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很多优雅的景观公园过于深远宁静,致使老年人迷路;许多迷人的休闲广场却有着可怕的交通干扰,致使老年人不易到达并处在危险之中,如武汉市的洪山广场。大型步行街街道充斥着过于放肆的商业广告,噪声和拥挤也无处不在。这些都是源于对老年人缺乏关注,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都考虑很少的缘故。

在政府法规中规定了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原则,例如“残疾人通道”,“盲道”等,这是人性化建设城市的表现。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城市空间的建设中如何灌入“老龄意识”,却没有得到设计者的足够重视。某些城市热衷于兴建作为城市景观形象标志的中心广场,强调的是纪念性、展示性和形式美。而与老年人生活贴近的市民社区小型广场,街心公园等真正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建设却很少有人过问。老年服务设施缺口较大,老年人的休闲场所少且选址不妥,环境不佳等问题凸显激烈。在武汉市城市道路的交汇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车来车往的马路边安全岛上,一群中年妇女一起练习健身操,这样的条件下,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交通,而且显得场合混乱。

由此可见,倡导“为老年人设计”和回答“如何为老年人设计”就显得相当迫切。

2创建适宜老年人的开放空间设计

2.1老年人公共休闲场地的设计原则

2.1.1动静结合的原则

老年活动区宜分成动态活动区、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可进行太极、跳舞、扭秧歌等健身活动。活动区应有大树及休息设施,如结合亭、廊、花架、座凳等,以利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等,可利用大树荫、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动态活动区与静态活动区应有适当的距离,但亦能相互观望。

2.1.2层次多样化原则

针对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小群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的多重需要,老年人活动场地应按等级设置,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公共性、私密性兼备的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一是集体活动空间。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二是小群体空间。有些老人喜欢同趣味相投的三五人一起活动,这样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小活动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封闭,有一定的遮荫以及坐憩处。三是私密空间。有些老年人喜欢独坐不愿被人打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相对安静私密的空间也是必要的。

2.1.3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原则

老年人虽然是公园的活动主体,但混龄活动使老年人更感到有活力,社会参与感更强,因此设计上也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的需要。在老年人活动场地附近增加一些儿童活动设施,两者紧密靠近布置却有着许多好处:一是增强老年人活力,儿童天真活泼的稚气可使老年人消除孤独感。二是老年人有爱幼心理,通过与儿童多种形式接触,情感交流,对儿童智力发展以及道德品格的熏陶有很大影响。在我国,低龄老人帮子女培育第三代是相当多家庭存在的现象,也是“老有所为”的一种体现,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2.1.4无障碍设计原则

老年人无论在肢体还是在感官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诸如行走不便、动作迟钝、观察辨别能力差等,这些使得老年人对周围环境反映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台阶,楼梯等设施使用感到不便,穿越道路时慌乱、紧张。因此在公园设计中应考虑实行无障碍设计。尽管目前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已有所考虑,但普遍认识还不够。主要表现在把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简单的认为就是增加残疾人专用坡道。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还应包括铺装地面、建筑出入口与过道、休息设施、标识物、绿化等所有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细节设计上。

2.2老年人活动场地的细部设计

2.2.1步行空间

(1)坡道与台阶。因为有些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需要以轮椅代步,因此地面就不能有台阶等障碍物而需要用坡道解决地面的高差问题。坡道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表面不宜覆盖地毯之类的纺织物,因为一旦浸水或沾有污物后,就特别滑。为方便步行困难的老人以及轮椅使用者上下坡道使用,坡道上往往需要安装防跌落的保护设施——扶手。

(2)地面铺装。表面应选用有弹性、防滑、不易脱落损坏并易于清扫的材料。像砖块、沙子及圆滑石头铺砌的路面一般容易使人绊倒、滑倒,不适于大面积铺装。老年人行走的地面应保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使轮椅的轮子、拐杖、助行器等能贴牢地面而不易于滑动。地面还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天打滑。

(3)环境可识别性设计。由于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老年人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加强环境的可识别性,在环境细部的处理上可以设计比较醒目的标志牌。在道路转折处、出入口处安排有明显特征并有吸引力的特征物,如简明的路标、导游图、指示牌、雕塑、置石、高大乔木等等来加强老年人对环境的可识别性。

2.2.2坐息空间

坐息空间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座具的平面构成,尽可能符合老人们聚集和交谈的需要。一般来讲,半封闭的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多凹型、凸凹两边形、弧形等形式的内向形空间,均能促使老年人亲密的交往。这些形式的座位可以形成一个使老人们使用的小空间,产生领域感,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另外,坐息空间的设计还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安全保护、方便舒适和便于集聚交往。坐息空间的位置通常选择在大树下、园林建筑的廊檐下等。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方面考虑,都愿意选择一些位于空间边缘,背后有依赖物的座位,这样就可避免人流从就坐者身边穿过,而带来不必要的威胁感。

2.2.3水体空间

注意安全防护要求,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下降,对安全要求高于年轻人,在设计时应注意老人的安全。水岸线附近应防滑、平坦、有足够的平地面积。垂钓区更为重要,水体近岸处宜浅,桥上的栏杆高度应在90cm~110cm之间。水榭平台应设置栏杆或有靠背的座位。驳岸应可采用自然式驳岸,置石与植物组合,或整形驳岸与植被护坡。尽可能保证老年人即能近水又能安全。

2.2.4植物配置

植物选择应迎合老年人心理特点,越是进入老年,越是对年轻、对热情奔放有无尽的向往,因此,在公园内树种选择时应尽是多选择老茎生花的紫荆、深秋红叶、花开百日的紫薇以及青松、翠竹等,这些植物都可以激发老人们的遐想,焕发其生命活力。还可以结合利用文学艺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2.2.5服务性设施

考虑老年人的如厕方便。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在公园活动时间较长,加上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腿脚不便等原因,公园绿地中的公厕、洗手间必不可少,且要布局合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体育设施如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乒乓球台等的配置,以满足老年人的锻炼需求。更为人性化的布局还有可考虑宣传栏或其它展出场地的设置,展放一些报纸、科普知识、老年人保健知识,必要时为可为老人搞展览互相品评等。3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开放空间具体措施

(1)政府部门应该增强积极应对老龄化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相关规划,保障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设计者也应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来规划和建设属于他们的公共休闲环境,充分弥补年老者减退或丧失的各种机能,改善当前公共空间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创造适合老年人休闲生活的空间。

(2)适宜老年人的公共休闲空间的良性发展,需要有完善的规划规范法规作为引导和保障。然而,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现行的公园设计规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等方面还没有得到认真地对待。因此,应把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共休闲空间的写进规范、条例与标准,在制度层面上对此予以保障,来适应我国城市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完善建设适宜老年人公园绿地建设的政策保障。

(3)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建设适宜老年人公共休闲空间的扶持力度,公园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创新机制,按照物质利益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园。

(4)还应规范公共休闲空间的管理。开放绿地的建设,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旨在造福老百姓,但不合理的管理使得公园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因此,规范化的管理还需引起我们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4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关注设计中的老龄化问题体现了全社会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关爱,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道德准则,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我国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让“关注老年人,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孙樱.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J].资源科学,2003,(3).

[2]胡仁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3]田志峰等.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及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2005,(6).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3

[关键词]养老机构;行为方式;养老模式;适应性

1 缘起

人口老龄化已是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它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产生严峻的考验。养老机构作为当今社会养老的重要场所,包括老人院、福利院、、老年活动站、日托养老站、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不同机构,目前面临床位缺口大、建设标准低、休憩设施少、环境品质低等现象。养老机构的空间环境承载着老年人生活起居等基本功能和丰富的交往、休闲、娱乐等户外活动,因此,大力提升空间环境品质,构建满足老年人行为方式和养老模式的空间环境,势在必行。

2 老年人行为特征研究

老年人行为特征分为生理行为和心理行为,生理行为可划分为四个渐进阶段:60―64岁,健康活跃期;65―74岁,生活自立期;75―84岁,行动阻碍期;85岁以上,衰弱护养期。老年人生理机能、身体免疫能力逐步衰退,并对环境敏感性提高。心理行为突出表现为孤独、失落、自卑、急躁、抑郁等普遍心理状态,更加需求安全、有社会及家庭归属感、可供交流以及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作为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无法去设计人的行为,但可以通过对老年人活动的研究,协调人、活动、空间三大要素的关系,营建适应老年人行为特征的空间环境场所。

3 社会养老模式分析

纵观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至今,养老模式可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大模式。家庭养老模式是以自理和亲友照料为主,社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为辅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包括:老人社会中心、日托/日间护理中心、上门服务照顾等;而社会养老模式则是属于提供长期照顾的机构专业护理,包含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或者老人院、老年公寓、护理院、安怀院等,三种模式将在很长时期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研究主要针对这三类养老模式,探究老年人真正需求的空间环境。

4 养老机构空间环境适应性解析

老年人养老机构空间环境必须将人、行为、环境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社会养老模式和老年人行为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创造高品质的养老机构空间环境,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公共安全

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是空间场所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正如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提出“街道眼”(StreetEye)的概念,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和增加街道上人交往的机会,并指出汽车对公共空间的霸占。

1)合理组织人车交通流线。注重动线交通体系和逗留场所的划分,组织人行、车行交通和公共活动空间场所的流线问题,慎重考虑车行交通,避免其对老人户外公共活动的影响。

2)采取小尺度布局模式。控制建筑体量,营造小街区空间模式,增加公共交往的机会,营造丰富户外活动氛围,增强视觉可达范围。

3)完善公共设施。对于活动自主能力较低的老人群体而言,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文件建设无障碍设施体系,并对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如室外座椅、花池、廊架、露台以及室内活动室、楼梯、转角等空间细部重点设计。

(2)社会归属

老年人逐步退出社会工作岗位,社会角色发生较大改变,多表现孤独、失落、自卑等消极的心理特征。营造具有社会归属感的场所空间是改善老年人心理特征的有效方式。

1)营建公共展示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一定尺度的集中公共交往空间,提供自我能力展示的“舞台”,如室内中庭、活动室,室外露天小型舞台等空间,是老年人相互展示、相互欣赏的趣味场所,增强老年人生活自尊心、自信心。

2)增加与外界的交往。积极创造不同类型的公共交往空间,如室内私人访问室、公共客厅、家庭活动室、餐厅等访问、活动、聚会空间,增加养老机构内部与外界交往机会,营造老年人社会归属感。

1)摆脱目前主流的“宾馆化”、“医院化”居住空间模式。这种单一化、模式化的空间类型乏味而缺少活力,在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塑造特色社区空间;在建筑单体及户型设计上多样化,创造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性场所。

(3)邻里交往

邻里交往作为老年人室内及户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老人公共活动的交集部分,其空间环境品质极大地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

1)空间尺度的控制。因大多数老年人活动自主能力有限,在养老机构总体空间布局中,邻里交往空间与基本生活空间应保持合适的距离,笔者建议距离控制在100m,并设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厕所。另外,考虑老年人视听等生理机能下降原因,场所尺度应以个人距离(0.45-1.30cm)为基数进行规划设计,公共交往空间尺度宜控制在25m(眼睛可辨识物体最大距离)之内,以此来限定邻里交往空间的宜人尺度。

2)营造宜人的边界区域。正如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在《建筑模式语言》一书中所述:“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宜人的边界区域更加适合生理及心理特殊的老年人群体,在邻里交往空间中,应着重设计建筑、户外场所的边界区域,诸如门厅、外廊、凸凹建筑边界、花池绿篱旁等,为老年人提供交谈、阅读、打盹、下棋、晒太阳、看人等丰富的邻里交往活动。

(4)空间层次

老年人虽很需要公共交往活动,但不意味仅仅构建单一公共空间,因老年人特征不同、活动内容不同,也需要建立从公共性到私密性的序列,室内空间客观存在有生活起居、客厅、公共活动、餐厅等不同空间的层次,规划设计应加强并引导公共、私密及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的布局,使动静区分明显,起居等私密空间避免相互影响。户外空间结合活动内容形成形成有明确边界,有认同感、从属感、领域感的空间层次,各个空间进行和缓、流畅的过渡,激发更具活力的户外活动。

(5)舒适环境

创造养老机构舒适环境需要八个要素:空气清新;安静,没有噪声;丰富多彩的绿化;与水景亲近;街景美丽而整洁;具有文化氛围;适于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有游憩设施。笔者归纳为应注重对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及文化要素的表达。

1)自然要素的组织。注重自然环境与建筑的交织,风环境在空间布局的生态技术考虑,日照间距的控制,保温与隔热技术在建筑及绿化、水体等要素中的运用。

2)人工要素的构建。主要涉及基础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环境艺术等方面,基础设施应考虑道路、铺装、管线及室内外无障碍设施等方面,休闲娱乐设施应关注室内外健身设施、茶座、等空间设计。而环境艺术则是将小品、雕塑、灯具、花池、建筑内外装饰灯等统一设计。

3)文化要素的彰显。注重文化要素的挖掘,采取合理的物化方式,如雕塑、小品或自然山体、植被、古树等形式各样的物化对象,做到醒目而典雅、自然而和谐,充分融于养老机构空间环境场所。

5 结语

养老机构空间环境包含建筑实体环境和户外环境,不同养老模式及老人行为特征是构建养老机构空间环境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此出发点,探究养老机构的特色空间环境构建,以求能促进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各类养老机构,但限于自我水平有限,难免有所欠缺,恳请广大同行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

[1]陈慧宇,城市养老院建筑及环境设计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

[2]马光,胡仁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3]李道增.环境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日]芦原义信著,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5][丹]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座椅设计;人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10-01

一、公共休闲空间座椅设计的理念

在当今中国这个城市急速膨胀的时代,城市户外空间的建设越发显得重要。城市户外生活是指在现阶段存在城乡差别的条件下,城市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城市户外空间建设从侧面反映了城市的特色和精神状态,是城市在最短时间内向别人展现自己的方式。作为户外空间的一部分,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座椅也有着很多的讲究,无论是从座椅的材料、种类。我们需要从座椅所面对的使用人群、座椅所安排的地方和城市的人文精神等多个角度来考虑座椅的设计。下面,我从座椅所面对的使用人群这一角度来简析座椅设计。

(一)面对老年人,兼顾舒适与集体交流方便

老年人的身体相较于年青人更容易感到劳累,而相较于小孩又比较安静不会轻易动,会经常长时间坐在那里,所以在设计老年人的椅子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座椅及时在老人长时间落座后,也不要给老人带来太多的劳累感。老年又时常饱受寂寞的煎熬,所以,他们时常会去公园,因为那里有很多其他老人。所以,公园里的座椅设计可以多样化。譬如,亭子里的围坐形式就很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此时,亭子一般水泥制作,但座椅却最好设计成木质的,因为水泥制的比较凉,不适合冬天坐。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座椅要便于老年人去使用。

(二)面对年青人,我们需要注重质量与隐私

年青人平时的生活相对老年人,压力打了许多,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因而,这类的座椅大多是为学生、情侣和需要交流工作的伙伴使用这样的人群与老年人不同,他们注重谈话的隐私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注重座椅的质量,尽量使得座椅能使这些平时一直劳累的身体放松下来,得到缓解,也要注意座椅间的距离、座椅的长度,以便更适合年青人使用。

(三)面对儿童,我们要注重安全与童趣

与年青人和老人不一样的是,儿童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呵护。儿童没有成年人的自制力,鞥没有成年人的判断力和控制力。尽管家长会尽力照顾他们,但总有疏忽,所以,他们的座椅需要我们考虑到安全,而不仅仅是舒适。同样,孩子处在一个对世界新奇的时候,这时候他们的认知很强,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座椅上花些精力,满足他们趣味娱乐的心里,甚至可以添加一些学习内容,在休息的时候也学习一些简单的东西。

这是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提出的一些想法,但我们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本身所带有的那种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这些座椅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坐的舒服坐的舒心,更是想让城市建设的更好,给每个路过的外地人通过这些公共设施了解到这个城市,了解到这个城市的特色,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体会到这个城市的人文。初次以外,各种场所下座椅也是不一样的,或简单大方,或绚彩鲜艳,但我们要记住的是这些座椅要与它们所安置的环境融为一体,不要显得突兀。

二、公共休闲空间座椅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作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一小部分,座椅甚至没有引起人们的很多注意。但座椅设计却不该为人忽视。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公共休闲空间,我们都可以看到座椅,或许它是长廊,或许它是小亭,或许它是石凳,尽管形式多样,可它的价值却是一样,为人们提供便利,尽到其作为公共设施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座椅设计的重要性。

(一)贴心设计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虽然座椅的基本作用都是让人休息,但经过特别精心设计的座椅,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因为充分考虑到大家的情况,座椅可以说是物尽其用,不论是解累,或是想要保护隐私,亦或是交流意见。因为座椅的便利,人们更愿意去使用公共设施,这些公共空间就可能为更多人所利用。

(二)精心设计体现城市的人文性和细致

当人们使用这些座椅时,尤其是外地人,就会体会到这所城市的人文关怀和细致。同样是座椅,给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比较之下,我们就会在心里会心一笑:这座城市竟是这样的体贴,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座椅都如此费心,为人们着想,那它究竟会带给我们多少惊喜?此时,城市已经与人文和细致画上等号。

(三)设计成果为城市添加一道亮丽风采线

这些经过深思熟虑的座椅,必是与它所处的环境相得益彰的,在彰显人文的同时,又使得景色更加和谐。在公园里,如若湖水之上,屹然矗立着一座小亭,用石路与岸边相连,既给了人们休息连天的场所,又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这是怎样的益处啊!

三、结论

作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中众多设施的一部分,座椅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地方,又给了我们交流的空间。可惜,在城市化进程快速的今天,又有多少城市注意到公共设施的建设呢,又有多少城市能真正地建设良好呢?本文从座椅使用对象的角度,简析了一些座椅设计,又强调了座椅设计的意义和目的,旨在希望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不 光是对座椅的重视,更是对整个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施建设的重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我们不能放松对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要让城市更加适于人们居住,适于人们生活!

参考文献: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社区老年公寓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养老居住的首选,因此完善社区老年公寓的室内外环境设计成为当前我国老年公寓的当务之急。而我国老年公寓起步晚,老龄化速度增长快,出现需求与供应相悖,因而出现以下问题:

(1)存在数目少,结构分布不均衡。一些地方养老床位中近一半的床位处于闲置状态,老年公寓存在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的局面。

(2)服务项目比单一,层次不高。虽然一些社区老年公寓虽然设施较为齐全,居住环境和服务质量相对有保障,但是需要入住的老年人较多,往往供不应求。

(3)社会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等历史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被送进老年公寓是不孝的行为,目前我国老年机构建设已经处速发展阶段,这样的社会认知会严重影响公众对老年公寓的认识以及未来老年公寓的发展。

相对于其他老龄化发展历史较早的国家,他们在老年公寓设计上更多考虑满足老年人身心及行动特征,如在老年人使用的卫浴设计中,浴室内的灯光统一设置在墙面上方:考虑到老人在洗澡时的视线主要为平视和仰视,并且平视的视点较低,这样墙面上方的灯就不会引起眩光的问题,洗浴间的浴缸设有门,不用老年人爬入,可直接开门进入,减少老年人因爬浴缸进出时的摔倒几率,浴缸内的座椅可设置高低方便老人盥洗,浴缸内的安全线在使用时方便老人对水流量和水位的控制等,浴缸周围也留有空间方便工作人员帮助老人清洗。浴室地板一次成型,浴缸的地板比其他部分高出一些,避免积水。坐浴区的凳子把手可以立起来方便工作人员清洗老人身体侧面。

笔者曾调研走访过一些地区的几家老年公寓,设施大致雷同,皆位于居住区周围,服务于周边老年人,公寓内环境优雅,但外部环境不适合老年人行走活动:路面坑洼不平,坡度大,户外绿化较差,基本没有做到人性化设计,考虑人性化设计的细节其实不仅仅只是上文提到的卫浴空间,还要从老年人衣、食、住、行、娱、学、医、安全等等方面需求出发,表现在各空间区域。

1.外部空间

选址:应选择居住区内或毗邻居住区,交通方便,周围无污染,空气质量较好的地点。

总平布局:老人喜爱热闹,应选择围合式布局;较为宽敞的室外活动场地;建筑入口应具有明显的标识。

活动场地设计 :地面平缓,避免高差;活动设施安全;室外步行空间尺寸应符合老年人轮椅交错和调头;户外座椅应设有把手易起易坐。

无障碍设计:人车分流;高差以缓坡代替台阶,注意缓坡坡度设计;台阶部分注意台阶高差与宽度;路面防滑平整;道路景观不能单一;夜间照明的照度、重点照明和照明源高度设计;应有清清晰的道路、环境标识。

2.室内空间

公共交通空间:主入口的高差处理及入口平台的宽度考虑及雨棚的设置;楼梯踏步高度应低于常用楼梯高度,每级用颜色区分,并有防滑条,栏杆扶手应设置上下两条,方便不同阶段老年人使用;电梯则应留有轮椅回旋的空间尺度,按钮应低于常用按钮高度。走廊应设置较宽的宽度适合轮椅及老年人交流活动。

公共使用空间:门厅、庭院的通风采光及朝向,公共餐厅地面防滑及餐厅大小和餐桌布置;活动室的位置和动静分区、活动种类、室内外活动室之间的联系。

居室空间:入户门宽度及门槛处理;起居室的通风、采光、朝向,室内尽量避免高差,地面防滑和墙面隔音处理,家具最好选择圆角家具和稍硬一点的沙发,方便老年人起坐;卧室应留有轮椅空间,并以暖色调为主;厨房要有较好的排气设施,橱柜吊柜的高度应适当降低,水龙头开关形式应选择适合老年人体工程学的,地面要求防滑、排水通畅;卫生间则需要加强防滑和排水,安装报警装置及适合老年人的卫生洁具、扶手。

3.细部设计

扶手宽度、水龙头开关形式、门把手造型、电器开关、插座、门窗处理、光线照明、色彩;以及部分无障碍设计如:针对老年人体、智力、听力、视力衰退,突发性的病变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做社区老年公寓设计时加倍注意。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绿地老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全世界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的大环境前提下,我国也已经加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已向我们城市的规划、设计者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满足老年人需求,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安度晚年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

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是老人活动区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分析,现代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主要有5个特点

(一)社会性老年人社会责任心较强,渴望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不愿孤独

(二)趣味性返老还童,喜欢热闹,对各种文体活动兴趣较大

(三)持久性由于空闲时间多,对所喜爱的活动(运动)专注力较强,能长期坚持

(四)选择性由于文化修养、身体素质及爱好的不同,对娱乐活动有所选择。主动性游乐的意向强,不愿过多受人牵制

(五)局限性因年龄较大,精力体力不及年轻人,因此,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2老年人对公共绿地的需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退化、器官功能降低、各部分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老年人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对于疾病较为重视。从生理上分析,老年人需要到公共绿地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进身体健康。

再者,老人们从昔日参与社会活动中退了出来,逐渐脱离了社会,不再参与社会事物;老年人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工作单位转向家庭,他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较之以前显得陌生,加上子女“离巢”,过去那种热情、热闹的氛围一去不复返,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又不能很快适应,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孤独感、失落感。

一些生活宽裕、身体健康、文化素养高的老人对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迫切希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活动场所。

3老年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老年人喜爱充满活力和生机、传递着自然和健康信息、处处体现贴心关怀的绿色环境。老人活动空间的设计应为到此区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对各种娱乐活动的需求,创造一个使老年人心情舒畅,既能修身养性又能锻炼身体的良好环境。

3.1设计基本原则

1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特点设计,以增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为原则。

2位置选择充足的阳光为老人身心健康所必需,因此,老人活动区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之处。

3活动区中环境设施宜紧凑、忌空旷。紧凑的布局能给老人以安全充实之感。建筑设施应安排一些既满足功能需求,又造型别致的小品、建筑。如避风阁、躲雨棚、茶室、活动室等。

4保证足够的场地活动比例公共绿地中,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居民年龄结构确定老人活动区的相应比例,以保证老年人活动的需要。

5老人活动区域应与绿地中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又有所隔离,同时根据老年人活动特点分成动态和静态活动区域。

6应设有必要的服务设施如设置必要的服务性建筑如厕所、洗手间、电话及服务性设施,如简单的体育设施等。

7应考虑安全防护要求。

3.2老人活动区各种活动空间

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及较为热闹的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它们需要的空间尺度较大,空间应较宽敞,有足够的面积,场地宜平坦防滑。

小群体空间有的老人出于心理或习惯原因,喜欢同趣味相投的三五个人一起活动,包括动、静、闹,形成一个小群体,这样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活动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一般在10m2左右即可,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封闭,有一定的遮荫及坐憩处。

坐息空间以停坐休息为主,如晒太阳、聊天、养神、观赏、读书、听广播等也是老人们从事室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空间应有一定的范围要素,至少有一面作为背景,可以用植物、地形、建筑、水面等作为界面要素。坐凳也要采用多种形式,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坐息空间中应创造“人看人,人看物”的视野范围,可使老年人感觉到在参与社会,产生兴趣。

步行空间许多老年人把步行既作为锻炼又作为消遣。再公共绿地中园路作为一种步行空间其利用率相对较高。在进行园路设计时,平曲线、竖曲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但园路取向及位置应容易辨认,并在道路转折处、出入口处安排有明显特征并有吸引力的特征物。

步行空间避免高差变化过急,一般不要设置台阶,路面注意防滑,在适当部位,宜提供坐息之地,供散步后休息及观景、聊天。

私密空间有些老人由于自己的性格或爱好,喜欢独坐,不愿被别人打扰,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私密的空间是必要的。私密空间宜位于风景较佳的静处,具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感,避免被主要人流穿过或很容易被别人看到。如果结合一些人文景观设置,如进行垂钓、读书、写生、打拳等活动或静赏一些艺术品也很有情趣。

3.3老人活动区植物配置

1营建保健型生态园林,发挥植物的药用保健作用,使老年人在室外长时间逗留健身的同时,吸收各种植物所散发出的、不同的、有益人体健康的气体,如松柏类植物的枝叶散发的气体对结核病等细菌有防治作用。

2考虑四季变化,应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有浓荫好乘凉,秋色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

3应选择一些姿态优美,色彩鲜明的植物种植在园墙或道路的转角拐弯处,起到点缀、引导、转变空间的作用。

4结语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公共绿地中给老人们“一席之地”,让老人们心情舒畅的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公共空间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作为园林工作者在进行公园规划建设时,应当注意到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适宜老年人的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中国园林2000.(2)

[2]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美化家园

[3]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建筑学报。2001.(7)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7

关键词:活态展示;老年人;旧街区

一、老年人对活态展示空间的情感需求

根据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老年需要多重的、可控性强的活态展示空间。

(一)对外界交流的渴望

老年人的老年人的展示空间应该具有开放性,增加老年人外出以及和社会接触的机会。避免老年人因离休和人际交流沟的通减少产生的孤独感。

(二)空间安全心理

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的衰退对自身保护能力不足,喧闹的环境和忽冷忽热的温度、起伏不平的铺装、以及眩光等等都会产生不舒服的反应。

(三)回归大自然的渴求

植物可以抚慰人们焦躁的情绪,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空间中,绿色的生态景观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

(四)易识别的情感需求

老年人本身的身体状况,认知、记忆力、反应能力的逐渐下降。因此要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到能让老年人易识别并有明显特征的空间。加强的标识设计细节,空间的特色感来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和易识别的情感需求。

二、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规划要点

我国老年人在健身方面有良好的集体活动传统,大部分社区的老年人都会参加一些诸如舞剑、跳舞、做操等需要音乐的集体锻炼活动。

(一)场地的需求特点与居住区所处位置的关系

将活态展示空间建在街心花园、公园、广场等具有公共性质的室外空间。因为公共空间可以汇集来自周边多个小区的锻炼者,容易聚拢人气,交流气氛好。但城郊的活动场所要求更具近便性。

由于城郊区位置较为偏远,人员稀少,环境尺度较大,老年人普遍认为应在小区内有近便的健身场地。对于早晚锻炼的老年人来说,小区内的活动场地不但方便,而且也更安全。[1]

(二)散步道宜考虑便利性及无障碍通过性

散步是老年人最基本和最常见的锻炼方式,散步道设计在社区景观中非常重要。

1、避免冬季太冷或夏季太晒。或散步道的位置处于冬季背阴区,甚至经过风口,这些都让老年人觉得不舒适。

2、做到人车分流。老人散步时常会与机动车混行,这是让老人感觉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3、道路具有近距方便的特点。散步道可以蜿蜒、曲折,但是仍然要有近距、方便、多样的路径让人们灵活选择。

4、选择适于行走的地面铺材。较为平整的水泥、沥青等整体式铺装路面最受老年人欢迎――既利于散步、慢跑,又适合推轮椅和婴儿车,更安全且无障碍。

三、以老年人需求为本的活态空间优化设计

(一)人性化的展示空间设计

在多样的多功能的活态展示空间中,在满足空间和设施的需要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氛围以及兴趣焦点。例如在展廊广场等处的墙面,座椅,景观小品等处都是营造氛围的媒介。等等都体现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的活态展示空间设计的理念。

(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通过对当地老年活态展示空间中的干湿状况、日照条件、降水量、主导风向、等地理特征背景。通过营造地形、种植植物、改善水体等方法来建造出更适宜老年人的生态空间。从科学和理论的角度,利用光、风、色彩、等环境因素来改变,利用其中的环境因子和局部气候特征来改造出适宜老人的活态展示空间。

(三)保留老年人的行为习惯

在总结出了老年人在生活和出行的习惯的基础上,来考虑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功能性、多重性、规划性等要点。

根据老年人喜欢种植花草和饲养宠物的特点,要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区域留出老人的园艺活动的区域,创适宜老人活动的活态展示形式。老年人喜欢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因此,在室内的活态展示空间中要在阳光充沛的窗前设置座椅等休憩设,在室外展示空间中要注意冬季老年人的怕冷、怕风等因素。在注意采光的同时也要保证冬季室外展区的通风。

敝帚自珍是老年人的天性,老年不扔掉扔掉不用的旧物,可以将部分的有形式和美感的旧物放在展示空间中,来引起老年人的回忆和生活上的共鸣。因此老年的活态展示空间中可以预留出固定的旧物展示空间,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室内和室外布置展区。

(四)营造活态展示空间的地域特色

在活态建筑的空间的改造中,延续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使老年人身处空间中有归属感和文化的自豪感。例如扬州的东关街,在商业气息的加入中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民宿居址,不仅使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和设施更加丰富多彩还增加了本土的文化气息。[2]

四、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特点

(一)老年活态展示空间是景区空间布局突出文化内涵

为丰富景区文化内容,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展示生动的生活原态,管理中心从整体规划和布局入手,明确了老年活态展示空间集中举办各类展览,花园注重园林布局整饬和环境营造的展示格局。

(二)注重生活场景的复原和功能区域的划分

不断细化区域布局,为公众了解当地文化、休闲提供了空间和场所;用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复原陈列、原状陈列、准复原陈列、临时展览、特展等不同类型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展陈思路;以老照片展览为辅,将书画、文献、文物、图片、艺术品、园林艺术展览为补充的展览原则。

(三)展示风格贴合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策展和布展注重展览环境与氛围协调、情景与内容的统一,形成老年活态展示空间观览线和“精、雅、文”的独有风格。

五、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活态展示空间设计要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学、设计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和领域。设计师可以从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外在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入手,这不仅利于实现公共设施的使用,而且也为旧街区增添了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技术和设计思想不断萌生,他们将广泛的被应用到活态改造中。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空间和活态展示空间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⒖嘉南住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8

关键词:休闲养老 建筑设计 原则 要点

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规定: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或称作“老龄化社会”。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刚刚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面临的老龄问题,特别是老龄人生活居住建筑空间与环境问题急待解决。

一、休闲养老需求的问题探讨

休闲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尤为重要,退休以前紧张的工作使人们去度假、旅游等等休闲行为成为可望而无法得到的享受,正所谓“有钱的时候却没有时间”,退休以后,老年人是“既有钱又有时间”,去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时间充裕、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的必修课。而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而变化最快的领域当属休闲。而从时间、心态、生存状态、行为等角度来讲,休闲的定义就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休闲是人的存在过程的一部分,休闲行为不仅要寻找快乐,也要寻找生命的意义。从根本上说,休闲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它是通过人群共同行为、思维、感情,来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建构文化意境的。由此来看,众多的老年人有着休闲养老度“假”的需求,而有需求就需要有市场,现有的老年居住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休闲养老的需求,因此,老年人休闲养老的需求是我国现有老年居住模式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养老设施的数量、空间设计、规模以及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就变得极其重要。社会现实也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观念,老年人越来越多的由社会机构抚养。因此,合理的设计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变的很是重要。

二、休闲养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重视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俗语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健康的身体是老年人休闲养老的前提,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重视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是休闲养老建筑的首要原则,就是要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养的空间环境。

2、符合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老年建筑及养老居住模式的研究应该建立在老年行为学的基础上,只有对老年人的休闲行为特征如老年人的休闲活动领域、时间、方式及出行特点等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对休闲养老居住模式及休闲养老建筑深入研究。

3、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特点需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生理需求,比其他年龄层的人更需要的是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没有噪声干扰、充满绿地的良好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设施,良好的医疗保障都是老年幸福生活的保证,是生理上的优先要求。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老化,在行动上会表现出老年人的特征。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应得到重视,而其生理需求是生存的基础,更不应被忽略,或是将其简单化,如将老年设施和伤残人设施混并设计等,这是设计的误区和盲区――老年人更需要专门的老年服务设施。

4、能够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养老需求

大多老年人已退出长期工作领域,家庭生活也简化而不再显示充分的社会责任和归属价值,个人的自我发展和期待成为生活结构的重心。老年人应用休闲来增进自我实现的机会,休闲更能增进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品质,甚至能帮助老年人找到人生最后阶段的生命乐趣。老年人的休闲养老需求源自退休后时间的增加,社会接触的减少、角色的丧失等,因此需要参与一些活动,藉由活动来获得生活上的满意感和幸福感。而休闲活动可以培养老人的生活情趣,陶冶老人健康的身心、扩充老人的生活领域,使老年生活愉快、充实。

三、休闲养老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 对老年人生理心理条件特征考虑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完整,人们的居住条件相当不完善,不能拥有自己的住房。于是,“人者有其居”便是当时人们和政府对于居住条件的一种目标和理想。在这种观念下,把居住建筑数量的增加放在第一位,而住宅的生态环境便相对不是其主要考虑的内容。但是进人21 世纪,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日益增强,因此对于居住环境,不再停留在“有其居”的水平,而是对于居住环境的品质追求。但是目前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建筑结构为老年人的条件考虑的不多,也不够智能化,一旦发生突况,应急能力不强。

2、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

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周边应该有至少关系到老年人日常所需的大型设施,比如社区医院,社区保健站,如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新型的锻炼设施和一些娱乐场所,供老年人可以再茶余饭后互相在一起聚聚, 感受下安详的晚年。最好有能够提供完整的服务体系,能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人康居社区,是一个特别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小型社会。但是我们很多的老年人社区没有想的那么深入,而是在公共设施配套方面做得不够,没有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甚至很多的社区内还没有足够的医疗设施。

3、空间规划布局不合理

在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配置上,与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并不符合,空间闲置的部分多,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公共空间的合理配置缺少科学性的设计,各种空间的使用率以及年均使用人数并不符合实际的调查。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喜欢在室外场地上活动,有些空间长时间没有人使用,而有的空间人们喜欢去使用,导致这个空间的人群密度过大。譬如,有些养老院里建有很大场地的室内门球室,但很有有人会参加这种活动,大多闲置,使用率非常低。

四、休闲养老建筑设计要点

1、休闲养老建筑的选址与总平面布局

休闲养老建筑的空间环境是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的布局设计受基地条件、周围环境状况、气候条件、空间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休闲养老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建筑,它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对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饮食起居、健身保健、交往购物、学习传授等需求都要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派生出各种新的功能需求,它的总平面布局方式对于满足休闲养老的种种需求十分重要。据相关报告,有四个因素影响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使用,分别是活动场所的吸引力、独立性、微气候和坐椅的舒适性。而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对这四个因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合理的布局可以营造宜人的尺度,创造适合的有吸引力的交往空间,以及适宜的微气候条件,甚至对邻里关系、预防犯罪、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2、景观设计

宏观景观环境设计层次上,需加强景观的连续性,通过围合、渗透、对景、借景等手法,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景观;微观层次上,既要注重建筑单体的造型设计和近人的尺度处理,通过点、线、面及垂直绿化等,既可以使自然景观与新建筑群体之间相互融合,更重要的是创造宜人的环境品质;重视雕塑、标志、座凳、围栏、地面铺装等方面的细部及小品设计,使休息空间形成适宜老年人的环境气氛,创造老年人休闲养老的良好空间,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易于使用的休闲养老建筑空间环境。

3、创造适合老年人的空间环境特色

老年人要享有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就要求休闲养老建筑也应具有多层次的、丰富的适合老年人的空间环境特色。富于变化的空间不仅使老年人保持新鲜感,还可以使老年人随着空间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心情,也可以根据心情的差异选择不同的空间场所来休闲,按一定等级次序安排的放射形或轴线形空间,沿路设置视觉焦点和地面标志物更受老年人欢迎。老人们不喜欢单调、贫乏的空间环境,而喜爱它的丰富和有选择性。有特色的空间环境不仅体现在从私密、半私密空间到公共、半公共空间,从交往空间到独处空间的过渡等等,还体现在满足老年休闲娱乐的多种形式,服务设施的多种类型,例如舞厅、健身等活动需要大型活跃的空间环境,而书画、等活动则安静的小空间就可以满足需要,过大不仅浪费反而显得缺乏私密性。

打造中国梦,构建和谐一生的人居生活。不单单年轻人希望住好房子,同样也是老年人的梦想。老年居住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希望越来越多的符合老人心理、生理特点的老年建筑应运而生。老年住宅建筑设计工作应该与时俱进,设计要以21世纪的居住水准为标准,树立“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指导思想,重视传统的生活习惯,重视为老年人创造亲善的邻里交往环境,为老年人营造出养老幸福天地。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让“关注老年人,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宋岭 张少伟 李志民 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 [期刊论文]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6期

[2] 李春阳 李思丽 城市老龄化及城市环境设计思路的探讨 [期刊论文] 《河南科学》 ISTIC -2001年1期

[3] 张弘 老年住宅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学位论文]2008 - 湖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4] 王珍吾 无障碍环境设计 [期刊论文] 《住宅科技》 -2003年5期

[5] 张少伟 李志民 宋岭 城市老年人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探析 [期刊论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 -2011年2期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9

关键词:老年住宅;场地、总平设计;室内设计

2011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公布的资料揭示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些大的趋势:一、过去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明显放缓。二、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降低,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这说明我国人口在快速老龄化。已经步入了老年社会。三、城镇化进程比预期的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50%。

人口老年化的加速。我国人口峰值最高的第一、二次婴儿潮的人逐渐步入老年,未来20年老年化进入"加速陡峭坡",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接近30%.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老年化催生”银发”产业,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生活、居住、消费等方面老龄化的需求率将会大幅上升。因此,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则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事项。

纵观老年人生活起居的绪多方面,居住环境问题显然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老年人对居住环境及其他使用功能方面存在特殊性。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就应在某些方面进行注意。

一、老年住宅在建设场地和总平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老人住房建设一直未受重视,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考虑三代同住,即使有少量的敬老院也大都是为孤寡老人所建,选址往往在城市的边缘地区,采用院落式管理,相对封闭。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老人与社会的交流,忽视了老人对社区活动的参与意识,容易使老人在精神上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想法,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即使是现在所建的老年公寓,也有相当一部分在选址上也只考虑了周边的自然环境,而忽视了社区人文环境。

建设得很好的社区街坊,一般都有可供老年人居住的良好环境,这里不仅有现成的公共设施,而且通常交通条件也较好,还有一常常被忽视的优点就是这里可以得到来自青年、老年朋友和邻居对老人的关心和照顾。

因此在建设场地的选择和总平面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

(1)环境质量良好,环境符合老人的心理上的需求,对老人有较强的吸引力;

(2)交通便捷,老人外出或是与子女、友人往来都十分方便;

(3)场地周边活动安全,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保证购物、逛公园等一般室外活动不必穿过城市主要街道;

(4)商业设施齐全,如超市、洗衣店、修理店、服装店、饮食店、银行,邮政及药房等应尽可能邻近并便于前往,使入居者对现实生活感到方便,对未来生活感到安心;

(5)基本的地区公共设施如图书馆、保健服务、文娱设施等也都要靠近;

(6)场地不宜直接邻近学校、儿童游乐场或为青年与成年人所活跃出人的娱乐区;

(7)生活气息浓郁,使老人们与各年龄段的居民们有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机会,避免产生与社会相隔绝,被社会所遗弃的消极心理;

(8)场地应有足够面积,以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

(9)老人居室朝向应日照良好;

(10)居住区内路网设置合理,人车分流,来自主干道的噪音少;

(11)设置坡道联系室内外空间,方便轮椅的使用;

(12)处理好合设或邻设的其他设施与住宅之间的关系,既提供公共交往空间,利于老人开展体育活动,又方便生活。

此外,还应注意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在老年住宅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为老年人考虑相互之间的交流空间,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

一般在设计中可考虑结合门厅、过厅、电梯厅等设置各种公共交往空间,如“谈话角”、“休憩角”等,适当安排桌椅,为老人们提供休息和增加互相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在设计专住型时,可考虑将公共交往空间扩展到合设或邻近的其他设施之中,在混住型住宅中则考虑将共用部分作为公共交往空间,同时在小区的整体规划中,还应考虑有机地布置公园、广场、散步道等室外公共空间。

二、老年人住宅建筑室内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在社会福利机构。同时在设计中,从构造的角度出发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玄关的设计。多数家庭中都没有扶手、坐凳,而且空间局促,由于凳子摆不下,致使老人一般需要扶着鞋柜等物的台面换鞋。此外,玄关还应该注意轮椅的收放空间问题住宅入口处面积要适当增大,门的宽度要适当增加,地面力求平坦,便于轮椅通过,并在老人经过处预留安装扶手的埋件;

(2)卫生间的设计。卫生间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容易出现意外伤害状况的所在。以选择淋浴还是浴缸这两样设备为例,大多数老人使用淋浴,尽管他们很喜欢使用浴缸,但确实后者比较危险。而我国在使用浴缸的条件上也有很多的不便,比如说热水、空间问题等,因此,浴缸不见得是适合老年人的洗浴方式。淋浴可以把使用浴缸进出而造成老人滑倒的危险降到最低。很多老人使用浴缸,因为体力问题,还需要配备一把坐凳,这样造成的温差很容易生发疾病。住宅可以考虑紧凑的设计,用省地营造便利,比如能用淋浴的帘子就不用淋浴屏,轮椅转圈的区位就可以扩大一些。如果非要用浴缸不可,就必须在适宜位置安装他们能够借力的扶手,尽量降低危险系数。卫生间洗面台下应凹进,以便老人可坐下将腿伸入操作。

(4)老人容易失禁,卫生间应靠近卧室,并设长明灯;

(5)老人容易摔倒,地面和浴池底都应防滑,浴池、厕所、楼梯及走廊两侧应设扶手,改变方向和高度的地方应用明显色彩;

(6)厕所宜用推拉门,不用平开门;

(7)厨房的设计则在于便利和安全的统一。如果是残障老人使用的厨房,就应该保证让他们坐上轮椅也可以正常操作,而不能是家里无人时,最基本的事情也做不到。以操作台为例,下部设计应留空,还有我们希望设计成连续操作台,这样坐在轮椅上也可以把一件东西搬到对面去。此外,还有炉灶和水池的位置关系也是有讲究的,我们认为L形布局是最理想的,老人在轮椅的转圈范围内可以够到。

(8)采光优良,是目前衡量一套住宅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老年住宅采光,就不仅仅为了美观,还有特殊意义。老年住宅各个房间的门都应认真考量,譬如,厨房和起居室,宜用玻璃和门扇,可以透光也可从外面看见,如果老人在厨房里滑倒,自己无法站起来或者晕过去了,外面的人就可以及时发现。否则,由于厨房抽油烟机的巨大响声,很容易把其他声音盖过。而在门上开一个玻璃窗户,声音传递就可以很方便了。

(9)老年人视力下降,易患各种眼疾,应提高房间照度,并抑制眩光,据日本分析,照度需提高2倍;各种设施上的文字说明应加大,以利老人识别。

(10)老人身高会缩短,有时高达6~7cm,因此,开关、门铃和门窗把手应适当降低安装位置;

(11)老人听力降低,应提高报警响;

(12)老人体温低于常人,采暖和地区应考虑提高供暖温度;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篇10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建筑,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 TS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建筑将逐渐增多,对老年建筑的理解与研究是建筑师们在不久的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概念

人口老龄化概念在人口统计学中,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判断标准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老年系数,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第二种是年龄中位数法,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是老年型人口社会。第三种是老少比,老少比大于30%的为老年型人口社会。

2、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截止到2012年,在世界人口中,60岁以上者约占11%。25年后这一数字将倍增至将近四分之一,其中六分之一的老年人将超过80岁,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0亿。中国的60岁以上人口占12%,20年后将升至28%以上。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随着老龄化与城市化并行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把老年人分为三种类型。自理老人: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介助老人 :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介护老人: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3、老年人建筑:

所谓老年人建筑狭义上是指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广义上是指包括老年人建筑,以及在有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和空间中设置方便和保护老年人活动的设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我们所指的老年人建筑一般是指狭义的老年人建筑。

4、老年人建筑类型: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托老所

(1)老年住宅

我国的社会福利和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现实问题导致养老模式多样化。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还是子女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许多家庭还不具备年轻人和老年人分开独立居住的条件。因此两代居中共居型两代居是老年人住宅的重要组成。

老年室的位置应朝阳,通风良好,安静。老年室面积宜稍大,除作为卧室外应有独立的起居功能,保证老年人生活的私密与独立性。应有独立的卫生间。室内流线简洁,布局方便。选用圆滑牢固能依靠的家俱。室内色彩柔和,淡雅。

共居型两代居的优点是改造方便,两代人同用门厅、客厅、餐厅、厨房等公用空间,方便年轻人与老年人交流沟通和照顾。缺点是,老年人与年轻人生活中私密与独立性较差,也容易产生矛盾。

第二种就是邻居型两代居,这种两代居老年人和年轻人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客厅、餐厅、厨房,两个子单元可使用共同的入户门和门厅,也可分别入户,通过阳台或楼梯平系。这样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即方便互相帮助照顾,也可保持很好的独立性。

另外,对于子女养老的住宅在户型设计中考虑三代居的各种可能性。即复合家庭的空间设计。第一种父母子女即住在一起又有各自的独立生活空间,即方便子女照顾父母又减少父母子女生活在一起时的一些不便(父母空间+子女空间+公共空间)。第二种当今中国独生子女较多要考虑夫妇双方父母都住在子女周围的可能性(父母空间+子女空间+父母空间+公共空间)。第三种考虑多个此种家庭组合子女不在时老年人有自己的交流空间有互相照顾的可能(家庭空间+公共空间+家庭空间)。

(2)老年公寓

指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考虑到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它是介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养老院养老模式之间的一种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可提供给那些不愿或不方便和子女同住的拥老家庭,以及鳏寡老人和失独家庭。老年公寓给了老年人更加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老年公寓有独立的生活单元,老年人可夫妇共同居住。许多老年人聚集在一起生活,不但能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

(3)老人院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退化,需要更为全面的照料。养老院是比老年公寓提供更为细致服务的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在这里几乎过着集体生活,有公共的起居厅,厨房,餐厅,更多的室内活动空间和生活服务设施。提供定期的医疗检查,安排定期的集体活动。

老人院适合于介助老人,即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等帮助的老人。

(4)托老所

提供短期的老人照看与护理服务的社会养老机构。主要为高龄老人和患病老人提供日托和全托的服务。介护老人几乎丧失了独立室外活动的能力,需要更加近距离的照顾与更为完善的医疗与生活服务设施。

一个社会的福利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儿童与老人。逐渐老去,身体机能的逐渐丧失,自理能力逐渐失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的快乐的晚年生活是整个社会要面对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老年人的关怀更为重要。

5、在未来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我们不妨采用更为多元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居住模式。

(1)居住小区中的老年人居住组团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不妨对开放商提出在建设小区过程中配比相应规模的老年人居住面积的要求。可以在小区中专门划出组团提供老年人住宅,由政府和社区管理,或委托给专门的老年物业。组团位置要求安静,通风,日照良好,交通方便,设施完备。住宅宜成组布置,提供室外活动与聚会的公共空间。住宅内设有电梯,每个单元有公共空间,提供老年人室内活动空间,方便老年人相互照料,住户单位由公共空间联系。

(2)老年社区

整个居住小区甚至居住区以老年人为主,规划选址于设计上复合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开发模式可以是政府开发,或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由开发商开发,开发商不获利或微利提供给那些符合年龄要求的老年人。住宅的拥有方式为老年人拥有终身使用权,老人去世后由政府重新分配给需要的老年人。老年人可通过房屋置换,或低价购买,以及国家福利等多种方式入住老年社区。

6、结语

我国的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而我们的老年人建筑发展才处于初始阶段,作为当代的建筑设计者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外经验设计出更好更多的适合老年人的建筑,并且提出更加合理的养老模式。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老年人建筑设计理论,创造出更多的老年人建筑。

参考文献

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