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口普查十篇

时间:2023-12-20 17:40:09

简述人口普查

简述人口普查篇1

关键词: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数据质量

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年我国将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再次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目前,评价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事后质量抽查。我国于1982年在人口普查中首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评价人口普查的登记质量,在历年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仍采取事后质量抽样调查作为评价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方法之一。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对事后质量抽查进行了长期的讨论,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这些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进行经验总结,将有助于我国人口普查及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改善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为日后普查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美国和英国在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方面起步较早,而印度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之一,与我国国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选取这三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分析。

一、抽样设计比较

(一)美国抽样设计

美国在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估计人口覆盖率历史较长,正式测算始于1940年的人口普查。1980年开始结合双系统估计方法采用事后质量抽查测算人口普查的覆盖率。200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称为“准确性与覆盖度评估”(AccuracyandCoverageEvaluation,以下简称为ACE),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设计。

2000年人口普查中。美国共划分了3767000个街区群,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根据估计精度和事后抽查目的确定全国样本量。第一阶段,ACE调查首先将所有街区群按居住单位数量和是否美国印第安人居住分为小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0-2个居住单位),中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3-79个居住单位),大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80个以上居住单位)和美国印第安人居住层。再按人口比例分配各街区样本量,在各层内等距抽取街区群样本。

该阶段样本抽取出来以后,还需进行居住单元比较和目标延伸搜索,以弥补调查目录的不足。对每一个街区群样本进行现场调查,编制每个街区群内的居住单位地址目录,称为ACE独立(居住单位)地址目录。对每个入选的街区群样本,将该街区群的ACE独立(居住单位)地址目录与该街区群的“最新普查(居住单位)地址目录”进行对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目标延伸搜索,完善调查目录。如果这两份目录的居住单元一致,则无需进行目标延伸搜索。而如果两份目录不一致,则按照不一致单元的数量进行排序,等距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目标延伸搜索,即对划分区域内除调查目录外的其他建筑和场所进行居住单元地搜索与登记,对登记错误的居住单元进行改正,对遗漏的进行补充。

第二阶段对抽取的第一阶段样本街区群分子层基础上,采用第一阶段抽取街区群的相同方法从这些划分子层中分别抽取调查小区样本,目的是为了缩小最终抽取调查小区样本的数量,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第三阶段抽取住户单位,对第二阶段抽出的包含79个住户单位以下的调查小区内的住户全部进行调查。而包含80个住户单位以上的调查小区则被再分成街区片(由若干住户单位组成),采用系统抽样抽取一定比例的街区片住户单位。

对抽取的样本住户内的个人采用年龄、性别、种族、房屋所有权期限、地区、城市类别、邮寄回答率等进行事后分层。在每个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估计该层的人口数,再通过汇总得到全国人口数。最终计算得到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1.16%。2010年美国将进行第23次人口普查,并制定了事后质量抽查初始方案,称为普查覆盖度测量(CensusCoverageMeasurement,简称CCM),其抽样设计与2000年相同。

(二)英国抽样设计

英国自1961年开始在人口普查后进行普查日外出人口10%调查、事后调查估计覆盖和回答误差等。2001年人口普查事后抽查称为普查覆盖度调查(CensusCoverageSurvey,以下简称CCS),采用两阶段分层不等概率抽样设计。

为选择有效样本,能对所有地方行政区按年龄和性别估计普查日人口数,调查首先将英国相邻的地方行政区重新归类,形成112个“设计区”。每个设计区包含大约500000人,由若干邮政编码区域组成。由于各区域的漏报率水平不一致,为提高估计精度,根据1991年普查中影响漏报率的相关变量构造“普查难度指数(HadtoCountIndex)”,将每个设计区划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类调查区,再从每一类调查区内抽取调查区。即为第一阶段样本。

第二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从每一调查区内抽取一定数量的邮政编码(每个邮政编码对应多个住户),这些邮政编码对应的住户构成最终样本单元。最后将CCS最终样本按年龄性别交叉分为37组,经过CCS与普查记录进行匹配,构造双系统估计量来推断总人口数。推估得到2001年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6.1%。

为准备2011年的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英国于2009年11月23日至12月17日进行了预调查。2011年的CCS在1991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如划分设计区时不仅考虑地理位置因素,还综合考虑区域类型等其它因素;对重复率和漏登率分别进行估计等。

(三)印度抽样设计

印度于1872年首次进行人口普查,从1951年人口普查起开展事后质量抽查。2001年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PostEnumerationSurvey,以下简称PES),主要目的是计算覆盖误差(CoverageError),采取两阶段分层系统抽样设计。

调查首先根据1991年的遗漏率和相对百分误差确定2001年PES的样本量。再考虑区域的离散性,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及非抽样误差的控制等因素,在国家的层面上抽取3000个街区。同时由1991年的调查发现,在区域范围内更能精确合理地估计相对标准百分比误差。因此,将全国所有的邦分成六个区:南区、东区、东北区、北区、西区、中区,分别在全国和区域的层面上进行估计。

根据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预先推算2001年各邦人口数,再按与这个人口规模数成比例分配街区到各个邦。在每个邦内,先将该邦所有的街区按照位置代码排序,采取系统抽样抽取街区,最终抽取的3000个街区用来估计覆盖误差。再从这3000个街区中按照系统抽样抽出600个街区,用来估计普查登记内容误差。对被选中街区的所有住户都进行调查。论文

对最终抽取的样本按年龄、性别、城乡和区域进行事后分层,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估计特定属性人口的普查覆盖率和人口数。2001年印度PES显示全国范围内总的净遗漏率为2.3%,其中:城市比农村遗漏的更多,前者净遗漏率为4%,后者净遗漏率为1.7%。2011年印度将进行第十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准备工作已经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启动。

(四)中国抽样设计

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采取分层随机等距整群抽样设计,采用人口普查地址码库作为调查目录。事后质量抽样调查目的是只评价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质量,并不评价省级及省级以下各级的登记质量,也不评价抽中调查小区的登记质量。

首先根据1999年年末人口数据将我国31个省市按总人口规模划分为四层,各省再按城乡分层,在层内随机等距整群抽取调查小区(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人口普查登记和资料汇总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农村以村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城镇以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调查小区,涵盖调查小区的所有住户,不重不漏。)。5000万人以上的省份抽取30个调查小区,2600--5000万人的省份抽取20个调查小区,2600万人以下的省份抽取10个调查小区,由于地广人疏的特殊地理条件单独划分为一层,抽取2个调查小区。对居住在入选调查小区的人全部进行调查。全国共抽取602个调查小区,调查了162940人,抽样比为0.13‰。

事后质量抽查的对象包括普查时应在该调查小区登记的常住人口和普查登记时不属于本调查小区的常住人口(即暂住人口)。对常住人口,先与该小区原普查表结果进行逐项比对得到两次调查不一致的地方;对接受过调查的暂住人口,汇总至省级普查机构与其原登记地进行联系比较,得到暂住人口在普查登记中的重登和漏登情况。通过两类人的比对,计算普查的遗漏率、重登率、性别差异率和年龄差错率。采用双系统估计方法估计调查遗漏人口,最终计算得出2000年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1.81%。将上述四个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抽样设计汇总如表1所示。

二、抽样设计特点比较

通过上述四个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抽样设计的比较,可以发现:

1从净遗漏率的角度看,这四个国家中美国人口普查登记的误差最小,而英国误差最大。国际上人口统计的基本共识是,普查登记的误差在2%以下是正常的,2%~5%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超过5%,则资料的使用价值就要大大降低…。即是说,美国和中国人口普查净遗漏率均低于2%,人口普查数字的质量是较好的,印度人口普查数字的质量可以接受,而英国人口普查资料的使用价值则要低。

2从样本量的确定方式来看,美国、英国和印度均采用基于全国的设计来确定抽取的样本量,其中美国根据抽样估计的精度确定事后抽查的样本量,印度根据上次普查的遗漏率和相对百分误差确定样本量。根据人口规模分配调查区样本时,美国根据各州的上次普查的人口数确定样本量分配,印度根据上次普查预测本次普查的人口规模确定各邦的样本分配。

3从调查方式看,各国都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设计以提高抽样的代表性。美国和英国都在第一阶抽样基础上,通过相关特征标志对第一阶段样本进行分层,再抽取第二阶段样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抽查样本对不同特征层人群普查遗漏率的代表性。而印度则是根据地理位置来进行分层,以更精确地在国家和区域层面上估计相对标准百分比误差。中国则是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城乡作为分层依据来确定各省应调查的普查小区数。此外,在最终入选的街区内对全部住户都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4从推估人口普查净遗漏率的方法来看,四个国家都使用双系统技术进行估计。即通过全国普查人口数与事后质量抽查得到的全国人口数进行比较,构建双系统估计来最终估计全国的真实人口数。而事后质量抽查由P样本和E样本组成,P样本由抽中样本街区群在事后调查中和普查中同时被登记的人组成,E样本由P样本对应街区群在人口普查中所有被登记的那些人构成,通过两个样本的匹配,在每一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

三、对中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建议

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对于提高我国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美、英、印和中四个国家2000年的经验做法,对我国今后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事后质量抽查目标。计算不同子总体遗漏率

目前我国事后质量抽查方案主要是从全国层面上估计和调整数据,而在省一级的层面上调查值与调整值之间的差值难以解释,某些地域、民族等子总体的普查遗漏率可能会高于其他子总体。同时普查覆盖率越接近100%,提高每个百分点的精度所需调查费用就越高,而如某些子总体在普查中遗漏率较高,其在事后调查中的人样概率仍会比其他子总体要低。因此,如果将事后调查目标进一步细化至子总体,即将事后调查估计目标细化到估计各省的登记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投入的人、财、物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事后质量抽查的估计精度,为以后的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提供原始珍贵的资料。

(二)选取合适的分层指标提高样本代表性及估计精度

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样本时在各省按城乡标志将调查小区分为城市层和乡村层,再在每层等距抽取调查小区样本。分层过于简单,抽取的样本代表性不足。英国借助1991年普查信息构造普查难度指数来进行分层提高设计效率,印度则是由1991年的普查将全国所有的邦根据地理区域分层来提高估计效率。借鉴上述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可综合考虑以下分层指标:(1)人口流动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势必会给人口普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如难以入户登记,多次上门找不见人等,导致普查遗漏率上升。一些省份人口流入较多,如广东省和福建省,而另一些省份则流出人口较多,如四川省和贵州省,人口流动程度相近的省份会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将人口流动程度作为一个分层指标,按照人口净流出、净流入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层。(2)地域特征。可按照我国大陆划分的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划分为七层,或按照国家统计局根据我国经济特征划分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层。

(三)根据我国人口特点选择相应标志对抽取的样本人口进行事后分层。使得层内个体被登记概率相同

使用双系统估计需要满足的前提假设之一是每个人有相同的概率进入普查样本和事后抽查样本,对调查样本进行事后分层则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英国和印度都对最终样本分别按年龄、性别等标志进行了事后分层,而我国在未对抽取的调查小区样本进行事后分层就直接使用双系统估计方法,有悖于该假设条件。因此,对照我国事后质量抽查表与人口普查表,结合我国人口自身特点,可以选择性别、年龄、民族、城乡、城市化程度和省份区域等作为事后分层标志,进行事后交叉分层,并分别在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从而满足不同属性人口的估计要求。

简述人口普查篇2

摘 要:事后质量抽查是对人口普查登记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调查方法。文章通过对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事后质量抽查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今后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数据质量

Abstract:Post enumeration surve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examine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census registration.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postenumeration survey from theU. S., U.K. and India, this paper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China2010 census.

Key words:census; post enumeration survey; data quality

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年我国将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再次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目前,评价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事后质量抽查。我国于1982年在人口普查中首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评价人口普查的登记质量,在历年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仍采取事后质量抽样调查作为评价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方法之一[1]。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对事后质量抽查进行了长期的讨论,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这些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进行经验总结,将有助于我国人口普查及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改善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为日后普查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美国和英国在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方面起步较早,而印度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之一,与我国国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选取这三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分析。

一、抽样设计比较

(一)美国抽样设计美国在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估计人口覆盖率历史较长,正式测算始于1940年的人口普查。1980年开始结合双系统估计方法采用事后质量抽查测算人口普查的覆盖率。200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称为“准确性与覆盖度评估”(Accuracy and Coverage Evaluation,以下简称为ACE),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设计。

2000年人口普查中,美国共划分了3767000个街区群,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根据估计精度和事后抽查目的确定全国样本量。第一阶段,ACE调查首先将所有街区群按居住单位数量和是否美国印第安人居住分为小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0-2个居住单位),中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3-79个居住单位),大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80个以上居住单位)和美国印第安人居住层[2]。再按人口比例分配各街区样本量,在各层内等距抽取街区群样本。

该阶段样本抽取出来以后,还需进行居住单元比较和目标延伸搜索,以弥补调查目录的不足。对每一个街区群样本进行现场调查,编制每个街区群内的居住单位地址目录,称为ACE独立(居住单位)地址目录。对每个入选的街区群样本,将该街区群的ACE独立(居住单位)地址目录与该街区群的“最新普查(居住单位)地址目录”进行对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目标延伸搜索,完善调查目录。如果这两份目录的居住单元一致,则无需进行目标延伸搜索。而如果两份目录不一致,则按照不一致单元的数量进行排序,等距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目标延伸搜索,即对划分区域内除调查目录外的其他建筑和场所进行居住单元地搜索与登记,对登记错误的居住单元进行改正,对遗漏的进行补充。

第二阶段对抽取的第一阶段样本街区群分子层基础上,采用第一阶段抽取街区群的相同方法从这些划分子层中分别抽取调查小区样本,目的是为了缩小最终抽取调查小区样本的数量,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第三阶段抽取住户单位,对第二阶段抽出的包含79个住户单位以下的调查小区内的住户全部进行调查,而包含80个住户单位以上的调查小区则被再分成街区片(由若干住户单位组成),采用系统抽样抽取一定比例的街区片住户单位。

对抽取的样本住户内的个人采用年龄、性别、种族、房屋所有权期限、地区、城市类别、邮寄回答率等进行事后分层[3]。在每个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估计该层的人口数,再通过汇总得到全国人口数。最终计算得到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1. 16%。

2010年美国将进行第23次人口普查,并制定了事后质量抽查初始方案,称为普查覆盖度测量(CensusCoverageMeasuremen,t简称CCM),其抽样设计与2000年相同。

(二)英国抽样设计

英国自1961年开始在人口普查后进行普查日外出人口10%调查、事后调查估计覆盖和回答误差等。

2001年人口普查事后抽查称为普查覆盖度调查(CensusCoverage Survey,以下简称CCS),采用两阶段分层不等概率抽样设计。

为选择有效样本,能对所有地方行政区按年龄和性别估计普查日人口数,调查首先将英国相邻的地方行政区重新归类,形成112个“设计区”。每个设计区包含大约500000人,由若干邮政编码区域组成。由于各区域的漏报率水平不一致,为提高估计精度,根据1991年普查中影响漏报率的相关变量构造“普查难度指数(Had to Count Index)”[4],将每个设计区划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类调查区,再从每一类调查区内抽取调查区,即为第一阶段样本。

第二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从每一调查区内抽取一定数量的邮政编码(每个邮政编码对应多个住户),这些邮政编码对应的住户构成最终样本单元。最后将CCS最终样本按年龄性别交叉分为37组,经过CCS与普查记录进行匹配,构造双系统估计量来推断总人口数。推估得到2001年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6.1%。

为准备2011年的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英国于2009年11月23日至12月17日进行了预调查。2011年的CCS在1991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如划分设计区时不仅考虑地理位置因素,还综合考虑区域类型等其它因素;对重复率和漏登率分别进行估计等。

(三)印度抽样设计

印度于1872年首次进行人口普查,从1951年人口普查起开展事后质量抽查。2001年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PostEnumeration Survey,以下简称PES),主要目的是计算覆盖误差(Coverage Error),采取两阶段分层系统抽样设计。

调查首先根据1991年的遗漏率和相对百分误差确定2001年PES的样本量。再考虑区域的离散性,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及非抽样误差的控制等因素,在国家的层面上抽取3000个街区。同时由1991年的调查发现,在区域范围内更能精确合理地估计相对标准百分比误差。因此,将全国所有的邦分成六个区:南区、东区、东北区、北区、西区、中区,分别在全国和区域的层面上进行估计。

根据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预先推算2001年各邦人口数,再按与这个人口规模数成比例分配街区到各个邦。在每个邦内,先将该邦所有的街区按照位置代码排序,采取系统抽样抽取街区,最终抽取的3000个街区用来估计覆盖误差。再从这3000个街区中按照系统抽样抽出600个街区,用来估计普查登记内容误差。对被选中街区的所有住户都进行调查。

对最终抽取的样本按年龄、性别、城乡和区域进行事后分层,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估计特定属性人口的普查覆盖率和人口数。2001年印度PES显示全国范围内总的净遗漏率为2. 3%,其中:城市比农村遗漏的更多,前者净遗漏率为4%,后者净遗漏率为1. 7%。

2011年印度将进行第十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准备工作已经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启动。

(四)中国抽样设计

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采取分层随机等距整群抽样设计,采用人口普查地址码库作为调查目录。事后质量抽样调查目的是只评价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质量,并不评价省级及省级以下各级的登记质量,也不评价抽中调查小区的登记质量。

首先根据1999年年末人口数据将我国31个省市按总人口规模划分为四层,各省再按城乡分层,在层内随机等距整群抽取调查小区(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人口普查登记和资料汇总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农村以村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城镇以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调查小区,涵盖调查小区的

所有住户,不重不漏。)。5000万人以上的省份抽取30个调查小区, 2600—5000万人的省份抽取20个调查小区, 2600万人以下的省份抽取10个调查小区,西藏由于地广人疏的特殊地理条件单独划分为一层,抽取2个调查小区。对居住在入选调查小区的人全部进行调查。全国共抽取602个调查小区,调查了162940人,抽样比为0. 13‰。

事后质量抽查的对象包括普查时应在该调查小区登记的常住人口和普查登记时不属于本调查小区的常住人口(即暂住人口)。对常住人口,先与该小区原普查表结果进行逐项比对得到两次调查不一致的地方;对接受过调查的暂住人口,汇总至省级普查机构与其原登记地进行联系比较,得到暂住人口在普查登记中的重登和漏登情况。通过两类人的比对,计算普查的遗漏率、重登率、性别差异率和年龄差错率。采用双系统估计方法估计调查遗漏人口,最终计算得出2000年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1. 81%。将上述四个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抽样设计汇总如表1所示。

二、抽样设计特点比较通过上述四个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抽样设计的比较,可以发现:1.从净遗漏率的角度看,这四个国家中美国人口普查登记的误差最小,而英国误差最大。国际上人口统计的基本共识是,普查登记的误差在2%以下是正常的, 2% ~5%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超过5%,则资料的使用价值就要大大降低[1]。即是说,美国和中国人口普查净遗漏率均低于2%,人口普查数字的质量是较好的,印度人口普查数字的质量可以接受,而英国人口普查资料的使用价值则要低。

2.从样本量的确定方式来看,美国、英国和印度均采用基于全国的设计来确定抽取的样本量,其中美国根据抽样估计的精度确定事后抽查的样本量,印度根据上次普查的遗漏率和相对百分误差确定样本量。

根据人口规模分配调查区样本时,美国根据各州的上次普查的人口数确定样本量分配,印度根据上次普查预测本次普查的人口规模确定各邦的样本分配。

3.从调查方式看,各国都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设计以提高抽样的代表性。美国和英国都在第一阶抽样基础上,通过相关特征标志对第一阶段样本进行分层,再抽取第二阶段样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抽查样本对不同特征层人群普查遗漏率的代表性。而印度则是根据地理位置来进行分层,以更精确地在国家和区域层面上估计相对标准百分比误差。中国则是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城乡作为分层依据来确定各省应调查的普查小区数。此外,在最终入选的街区内对全部住户都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4.从推估人口普查净遗漏率的方法来看,四个国家都使用双系统技术进行估计。即通过全国普查人口数与事后质量抽查得到的全国人口数进行比较,构建双系统估计来最终估计全国的真实人口数。而事后质量抽查由P样本和E样本组成,P样本由抽中样本街区群在事后调查中和普查中同时被登记的人组成,E样本由P样本对应街区群在人口普查中所有被登记的那些人构成,通过两个样本的匹配,在每一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

三、对中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建议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对于提高我国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美、英、印和中四个国家2000年的经验做法,对我国今后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细化事后质量抽查目标,计算不同子总体遗漏率目前我国事后质量抽查方案主要是从全国层面上估计和调整数据,而在省一级的层面上调查值与调整值之间的差值难以解释,某些地域、民族等子总体的普查遗漏率可能会高于其他子总体。同时普查覆盖率越接近100%,提高每个百分点的精度所需调查费用就越高,而如某些子总体在普查中遗漏率较高,其在事后调查中的入样概率仍会比其他子总体要低。因此,如果将事后调查目标进一步细化至子总体,即将事后调查估计目标细化到估计各省的登记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投入的人、财、物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事后质量抽查的估计精度,为以后的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提供原始珍贵的资料。

(二)选取合适的分层指标提高样本代表性及估计精度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样本时在各省按城乡标志将调查小区分为城市层和乡村层,再在每层等距抽取调查小区样本。分层过于简单,抽取的样本代表性不足。英国借助1991年普查信息构造普查难度指数来进行分层提高设计效率,印度则是由1991年的普查将全国所有的邦根据地理区域分层来提高估计效率。借鉴上述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可综合考虑以下分层指标: (1)人口流动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势必会给人口普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如难以入户登记,多次上门找不见人等,导致普查遗漏率上升。一些省份人口流入较多,如广东省和福建省,而另一些省份则流出人口较多,如四川省和贵州省,人口流动程度相近的省份会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因此,有必要将人口流动程度作为一个分层指标,按照人口净流出、净流入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层。(2)地域特征。可按照我国大陆划分的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划分为七层,或按照国家统计局根据我国经济特征划分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层。

(三)根据我国人口特点选择相应标志对抽取的样本人口进行事后分层,使得层内个体被登记概率相同使用双系统估计需要满足的前提假设之一是每个人有相同的概率进入普查样本和事后抽查样本,对调查样本进行事后分层则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英国和印度都对最终样本分别按年龄、性别等标志进行了事后分层,而我国在未对抽取的调查小区样本进行事后分层就直接使用双系统估计方法,有悖于该假设条件。因此,对照我国事后质量抽查表与人口普查表,结合我国人口自身特点,可以选择性别、年龄、民族、城乡、城市化程度和省份区域等作为事后分层标志,进行事后交叉分层,并分别在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从而满足不同属性人口的估计要求。

(四)确定恰当的事后质量抽查时间并选择合适的调查人员,以保证事后质量抽查与人口普查之间的独立性使用双系统估计需要满足的另外一个前提假设是事后质量抽查与普查之间相互独立,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从时间和调查人员上分别考虑。(1)调查时间上,目前我国事后质量抽查在人口普查结束后的半个月后进行,既能保证调查员及被调查者对普查内容记忆的流畅性,又能减轻人口流动对普查质量造成的影响。而英国和印度事后质量抽查则是在普查后的1-2个月内进行,来保证事后质量抽查不受前期普查的影响。但这个时间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且人口流动性较强的国家并不适用,因此,我国事后质量抽查的时间上仍可以保持不变。(2)调查人员上,事后质量抽查人员与普查人员独立。从人员、经费等角度考虑,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操作经验,可选取人口普查中的优秀普查员去不同于其普查期间所在的调查小区参加事后质量抽查。对于部分特殊地区如少数民族聚居地,还可以根据当地文化、语言条件另外选择合适的调查人员。

参考文献

[1]武洁.人口普查中的事后质量抽样调查[J].南方人口, 2002(3): 18-24.

[2]胡桂华.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事后质量检查介绍[J].中国统计, 2009(8): 47-49.

简述人口普查篇3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招生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命题以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指导委员会审定的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1~5册为主要范围。在口语交际方面要求掌握课本中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根据语境,恰当地进行口语交际。

一、特点

通过对近五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试卷中口语交际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种类在课内,语境在课外,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

《语文》1~5册共27种口语交际类型,近五年分别考了即席发言、劝说、举荐、致辞、述评。相应的教学单元分别为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五册第一单元和第五册第五单元。考查的语境不管是2011年同学入伍欢送会上的即席发言,还是2015年针对《现代快报》中一则新闻的述评,都与课本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和考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命题种类的选择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高考试卷容量有限,口语交际一般都要求150字左右,所以在命题的种类选择上,也有着一定的规律。高考命题考查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一问一答互相交流式,一人说多人听的演讲式。而近五年的口语交际高考命题中除了2012年考查的劝说属于前者,其余四年考查的即席发言、举荐、致辞、述评均属于后者。

3.通过对评分细则的分析,侧重于人物身份地位准确,主题鲜明,措辞得当四个方面

口语交际是特定语境下特定人群关于特定目的展开的语言交流互动。语言是否符合特定语境、特定人物身份,语言能否准确简明地表达特定语境下的口语交际的目的等几个方面成了评分细则。要用短短150字符全面表现这些考点,对学生的要求是很大的,这也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4.对口语交际考试中“自问自答”形式的一点反思

口语交际是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一种运用语言的口语实践活动。因为是考试,所以试卷上的口语交际只能通过文字模拟来展现。如果考查种类为一问一答互相交流式,而实际生活中参与此种口语交际的人数是两个人或者以上,但是由于考试的特殊性只允许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就造成了考生自问自答的情况。例如,2012年的劝说,家长为何不同意,晓华如何劝说,全部是考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首先自问自答与一问一答互相交流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完全违背了口语交际中交际这一根本属性。二是难度的确定上。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命题的设计必须要考虑难度的要求。正如全文所述,一问一答变成了自问自答,原本由命题者设计的难度标准变成了考生随心所欲的选择,这自然很难起到区别考生成绩高低的作用;而口语交际的具体的语境性以及参与人思维的活跃性,导致命题者又不能提前设计好所提的问题。不仅仅是一问一答的互相交流式,还有辩论、现场报道、主持等,都存在这些问题。因此观察近五年口语交际命题种类,有四年考查的都是演讲式,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对此也有顾虑。

二、指导意义

通过对近五年口语交际命题趋势的分析,对日常口语教学有以下指导意义:

1.重基础、连生活

口语交际命题种类出自课本,课本教材对于每一种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都标注得非常清楚,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带领学生好好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确实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以规范性为先导、以操作性做准则

首先注意口语交际语言的规范性。《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种类就是说好普通话,教师不仅仅自己要说普通话,更应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口语交际内容的规范性。口语交际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有问题的提出、深入的交流、完美的结语这三个环节。这其中包含礼貌的用语、合适得体的措辞、明确的中心等,而不能满足150个字符。

再次,因为口语交际受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只能在一个课时一间教室面对一个班级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位。

简述人口普查篇4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HR如何筛选简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

HR想要寻找适合公司的职员、在众多简历中寻找合适的人才进行面试、审核必须要有一些技巧,不然只能说是大海捞针,难以挑选。那HR如何筛选优秀而适合企业的简历?

一、首先查看客观内容(结合招聘职位要求)

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四方面。(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等;受教育程度包括上学经历和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参与项目名称等;个人成绩包括学校和工作单位各类奖励等。)

1、个人信息的筛选

A、在筛选对硬性指标(性别、年龄、工作经验、学历)要求较严格的职位时,如其中一项不符合职位要求则快速筛选掉;

B、在筛选对硬性指标要求不严格的职位时,结合招聘职位要求,也可以参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定需求”进行筛选:25岁以前,寻求一份好工作;26-30岁 ,个人定位与发展;31-35岁,高收入工作(工资、福利、隐性收入);36-40岁 ,寻求独立发展的机会、创业;41岁以上,一份稳定的工作。

2、上学经历筛选

在查看求职者上学经历中,要特别注意求职者是否用了一些含糊的字眼,比如有无注明大学教育的起止时间和类别等;在查看求职者培训经历时要重点关注专业培训、各种考证培训情况,主要查看专业(工作专业)与培训的内容是否对口。(做为参考,不做简历筛选的主要标准)

3、求职者工作经历筛选

1) 工作时间:

主要查看求职者总工作时间的长短、跳槽或转岗频率、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长短、工作时间衔接等。

A、如在总的工作时间内求职者跳槽或转岗频繁,则其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就不太会长,这时应根据职位要求分析其任职的稳定性。如可判定不适合职位要求的,直接筛选掉。

B、查看求职者工作时间的衔接性(做为筛选参考)。如求职者在工作时间衔接上有较长空当时,应做好记录,并在安排面试时提醒面试考官多关注求职者空当时间的情况。

2) 工作职位:

不做为简历重点筛选参考依据,重中之重的是工作内容的情况。

3) 工作内容

A、主要查看求职者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对口程度,如专业不对口,则须查看其在职时间的长短;

B、结合上述工作时间原则,查看求职者工作在专业上的深度和广度。如求职者短期内工作内容涉及较深,则要考虑简历虚假成分的存在。在安排面试时应提醒面试考官做为重点来考察,特别是细节方面的了解。

C、查看求职者曾经工作的公司的大致背景(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和特殊岗位,做为参考)。

4)总结。结合以上内容,分析求职者所述工作经历是否属实、有无虚假信息(做为参考),分析求职者年龄与工作经历的比例,如一个30来岁的求职者,曾做过律师、医生,现在是营销师,现来应聘销售代表卖建材,可能吗?遇到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如可断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直接筛选掉。 4、个人成绩筛选

主要查看求职者所述个人成绩是否适度,是否与职位要求相符(做为参考,不做为简历筛选的主要标准)。

二、查看主观内容

(包括求职者对自己的评价性与描述性内容,如自我评价、个人描述等)

主要查看求职者自我评价或描述是否适度,是否属实,并找出这些描述与工作经历描述中相矛盾或不符、不相称的地方。如可判定求职者所述主观内容不属实、且有较多不符之处,这时可直接筛选掉。

三、初步判断简历是否符合职位要求

1、判断求职者的专业资格和工作经历是否符合职位要求。

如不符要求,直接筛选掉。

2、分析求职者应聘职位与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和一致性。

(做为参考)

3、初步判定求职者与应聘职位的适合度。

如可判定求职者与应聘职位不合适时,将此简历直接筛选掉。

四、全面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

主要是审查求职者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方面,要特别注意描述是否条理、是否符合逻辑性、工作时间的连贯性、是否反应一个人的水平、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并找出相关问题。

A、例如一份简历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一些着名的单位和一些高级职位而他所应聘的却是一个普通职位,这就需引起注意,如能断定简历中的虚假成份可以直接筛选掉。

B、如可判定求职者简历完全不符合逻辑性的,直接筛选掉。

五、简历的整体印象

主要查看求职者简历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整洁、美观,有无错别字,通过阅读简历,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做为参考)

六、查看求职者薪资期望值

如有注明,需查看与招聘职位薪资大体匹配度,做为参考。

七、结合以上内容最终判定简历是否符合职位要求?

如根据以上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职位要求时,可选用电话进行筛选;如可判定简历合格的可直接向用人部门推荐。

电话筛选简历的方法与要点:

电话筛选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A.初次筛选时模棱两可的简历;B.招聘职位有语言表达能力要求的简历; C.几种筛选方法相结合并用的情况。

1.与求职者确认并自我介绍,询问现在打电话是否合适或是否方便;

2.告知求职者简历来源与应聘职位;

3.简单介绍公司或求职者应聘职位;

4.了解求职者目前所在地及目前工作状况(在职或失业);

5.询问求职者应聘原因及离职原因;

6.了解求职者目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技能(可以通过请求职者自我介绍的方式了解或其它方式);

7.了解求职者对应聘职位的认识(可选);

8.了解求职者对薪酬福利的期望值(可选);

9.请求职者提出其所关心的问题(可选);

10.了解求职者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如普通话是否标准等?(根据职位要求而定)

简述人口普查篇5

【关键词】浚县方言;研究现状;归属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63-1.5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浚县人口中占多数的是汉族,所以汉语也是全县境内通用的语言。另外,浚县是处于豫北晋语区和中原官话区的交界地带,所以豫北浚县方言也有它独特的地方。从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开始的方言普查开始,河南方言的研究展开了新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关于河南方言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浚县方言的关注还是屈指可数的。

语音研究现状。对浚县方言的语音研究的文章主要是在早期,如:《河南方音概况》是根据1957年至1959年普查河南方言所得到的123个调查点的材料编成的。它描述了河南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并对全省的方言进行分区,书中还附了二十幅方言特点地图,其中对浚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做了简略地描述,并在方言图上指出了浚县方言语音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地方。在《河南方言研究》中,明确的列出了浚县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并且把浚县方言归入第一方言片,以开封话为代表,对第一方言片的音韵特点也做了分析,但只是在个别地方明确提到了浚县方言。在《河南省志・方言志》中,也只是在书中的方言地图上对浚县方言做了一些说明和概况。袁蕾的《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比较研究》中集中对豫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做了比较研究,并没有明确地指出浚县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比较。还有她的《豫北方言区语音规律探析》中也只是概括地对豫北方言做了系统的说明。另外,她的《豫北方言的声调辩证》主要是讨论豫北方言的声调及声调辨正,《豫北人学习普通话常遇的几个语音难点》根据豫北方音中突出的语音现象,归纳了豫北人学习普通话常遇的几个语音难点及纠正方法。这几篇文章都是从豫北方言的角度出发的,没有明确地分析浚县方言的特点。孙修光的《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分析》是通过对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豫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及豫北方言的语音特点。裴泽人的《明代人口移徙与豫北方言――河南方言的形成(一)》从明代人口的移徙来说豫北方言的形成与演变。陈泓的《普通话与豫北方言》主要介绍了豫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及与普通话的差别,并对豫北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提出建议。以上文章无论是从方言的形成还是与普通话的比较或是对方言的调查,都介绍了浚县方言的语音,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详细的系统。

词汇研究现状。关于浚县方言的词汇研究还没有专著性的文章,只是一些书或论文中简单地提到。《河南省志・方言志》,其中的词汇与词汇比较中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河南方言的词汇。在任均泽收集的《河南方言词汇》和《河南方言词汇(续)》收录了河南方言词汇,其中也明确提到了浚县方言中的词汇,并对其注音和解释,但不是十分的准确。马丽的《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音语义差异举隅》、卢甲文的《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词比较》、庞可慧的《河南过渡语中的方言词语问题》等这几篇文章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浚县方言词汇,但是也有浚县方言词汇的一些特点。

语法研究现状。目前,最早对浚县方言的语法进行研究的是邵文杰的《河南省志・方言志》,这本书也是专注于河南语法,也没有明确的说明浚县语法的具体特点。最突出的是辛永芬的《浚县方言语法研究》,这部书主要对浚县方言中出现的语法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全书主要分为五章,分别从音变、重叠、附加、格式和语序、浚县方言的语法系统及特点这五个大的方面来说明浚县方言中的语法特点,描写细致全面,分析切中肯綮。还有郑献芹《浚县方言的人称代词》、陈红芹《浚县方言中的多音节语气词》、《浚县方言中的助词“”和“啦”》、高永奇《浚县方言中的体貌系统初探》、辛永芬《豫北浚县方言的代词复指型处置式》等。这些文章都是抓住浚县方言中一个小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这些文章深刻的揭示了藏在口语之中的方言语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揭示浚县方言语法的系统性。

浚县方言的归属问题。浚县在河南省的北部,关于浚县方言的归属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一样的看法。章太炎《检论》卷五《方言》作于1900年至1901年间,分汉语方言为九种。其中第一种是说豫北方言,“河之朔,暨于北塞,东傅海,直隶、山西,南得彰德、卫辉、怀庆为一种”。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1934年)把汉语方言分成十二系,“直隶、山西、东山省、山东、河南北部,为河北系;河南中部、山西南部、江苏、安徽、淮北一带,为河南系”。侯精一在《晋语的分区(稿)》中指出,晋语“就行政区域而论,包括山西全省,河北省西部邻近山西的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其中孟县属于中原官话),黄河以南灵宝、陕县和三门峡市,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黄河以东地区,及陕西省的北部地区。就方言而论,包括晋语全部地区以及中原官话的汾河片,北方官话的广灵县”。在随文附的晋语分区图中,豫北是属于邯新片。在《河南方音概况》中,浚县方言被划分为第一区内。在《河南方言研究》中,把浚县方言归入了第一片,以开封话为代表。但在书中所附的河南省方言分区图中,又把浚县方言归入了安阳片。在邵文杰编纂的《河南省志・方言志》中有一幅河南省方言分区图,这幅图上把浚县划入了郑汴片。在贺巍的《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中浚县被划为中原方言的郑曹片,而在他的《冀鲁豫三省毗连地区的方言分界》把浚县划入了晋语中,随后又在《中原官话的分区(稿)》中,把浚县方言从郑曹片划出,但是在中原官话的其他小片中也没用发现浚县方言被归入。在侯精一的《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中,在官话方言分布图上,把黄河以北的地区划为非官话区。辛永芬在《浚县方言语法研究》指出,浚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张雪丽的《河南省中原官话尖团音的发展演变情况研究》中指出,河南省境内有两种方言:中原官话和晋语。文中明确指出浚县属于晋语的获济小片。综之,各个学者对浚县方言的归属有不同的看法,豫北浚县方言的归属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综上所述,浚县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词汇方面的相对比较粗略。关于浚县的方言的归属问题,学者所持的看法不同,这对晋语区的划分有很大的影响。浚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语言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对浚县方言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原官话和晋语的研究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启焕,陈天福,程仪.河南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2]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简述人口普查篇6

1.口头表达能力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在回答“您的普通话标准吗”时,选择“非常标准”的占10.7%,选择“不大标准,方言口音明显”、“不标准”的各占13.02%、1.4%,其他的选择“基本标准,有个别方言音”;在回答“您的普通话表达流畅吗”,选择“非常流畅”的占8.84%,选择“基本流畅”和“不够流畅”的各占39.53%、4.65%,其他的选择“流畅”;在回答“您说话的语速如何”时,选择“不快不慢,适中”的占59.07%,选择“很快或者很慢”、“偏快”、“偏慢”的各占2.79%、24.65%、13.49%;在回答“您的普通话表达是否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时,选择“我做得很好”的占3.72%,选择“有时候我行,有时候不行”的占34.88%,其他的选择“大多数时候我可以做好”,选择“总是做不好”的没有;在回答“您认为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体性如何”时,选择“总是很得体”的占3.26%,选择“有时候得体,有时候欠得体”、“总是欠得体”的各占43.72%、1.86%,其他的选择“大多数时候得体”;在回答“您是否能够理解、整理、归纳别人的发言并转化为自己清晰简明的语言加以复述”时,选择“可以很好地做到”的占6.51%,选择“一半一半,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有难度,总是做得不好”的各占34.42%、2.33%,其他的选择“对于大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回答“如果进入职场,您对自己使用口头语言进行职业交际是否有信心”时,选择“我很有信心”的占6.51%,选择“有点信心,但是信心不够”、“没信心”的各占34.88%、3.72%,其他的选择“有信心,但是担心有些地方做得不好”。数据说明受调查者普通话表达的准确度和流畅度不够理想,表现非常好的受调查者比例低;40.93%的受调查者语速不理想,情况较为严重;普通话表达的清晰性、得体性、简要性几方面,都有超过30%的受调查者表现欠佳,得体性方面欠佳的比例还超过45%;有接近40%的受调查者对使用口头语言进行职业交际的信心度不够。2.书面表达能力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在回答“您觉得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基础如何”时,选择“很好”、“较好”的各占2.33%、29.77%,选择“一般”、“较弱”的各占63.72%、4.19%;在回答“您的公文写作程度如何”时,选择“我对文种的把握到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写出优秀的公文”的有0.46%,选择“有部分文种的使用我不清楚,结合实际情况写作有难度”、“对于不同的文种我模糊不清,不知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写作”的各占51.16%、8.37%,其他的选择“常用的文种我基本把握,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写出合格的公文”;在回答“您驾驭文字的能力如何”时,选择“我的书面语言表达‘言简意赅’、流畅清晰”的占8.37%,选择“我的书面语言表达基本清晰,语句通顺但是欠简洁”、“我的书面语言表达总是不够清晰,语句欠通顺,表达啰嗦”的各占39.53%、4.19%,其他的选择“我的书面语言表达清晰流畅,但是简洁性方面一般”;在回答“您使用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如何”时,选择“从日常用语到公文特定用语,我的使用都很规范”的有0.93%,比例非常低,选择“日常用语的使用基本规范,但是公文特定用语使用不够规范”、“从日常用语到公文特定用语,我的使用都欠规范”的各占51.63%、3.26%,其他的选择“日常用语我的使用规范,公文特定用语使用基本规范”。数据说明接近70%的学生没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基础,接近60%的学生公文写作能力差,写作有难度甚至不知如何写作,驾驭书面语言的能力和使用书面语言的规范性都较差,尤其是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和对公文语言的掌握欠缺特别明显。

二、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对汉语应用能力的忽视

首先,社会上本来就存在不重视汉语的现象,高职层次的大学生也是如此。文秘专业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将来的职业需要有过硬的汉语应用能力,但是普遍对此能力不重视,对自己母语的运用没有尊重和敬畏感,认为能够大概掌握、大概运用就可以了。第二,学校内及社会上的很多人愿意在外语学习上花时间和功夫,但是忽视母语的学习。文秘专业的学生也会热衷于外语学习,考各种外语证书。第三,高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往往着力于培养岗位需要的显性技能,对于比较内化的素养,如人文素养、语言素养等,往往容易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这就造成在高职院校,像汉语应用能力这种不是马上能够立竿见影的、较为内化的能力,学生不重视,其中就包括文秘专业的学生。

(二)电脑、网络的影响

网络已经成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了解资讯的主要渠道。他们在享受了网络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喜欢反叛和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这些现象,伤害了汉语的表达功能。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他们频繁地接触和使用电脑、网络,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

(三)整体的汉语能力基础相对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学历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或者更高层次的学生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低些。首先是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其中就包括汉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从上文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一般文字的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欠缺。除了基础相对薄弱之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相对不足。

(四)语言课程学习较为枯燥的特点

高职文秘专业,会根据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相关的语言课程,一般包括口语交际、写作、汉语基础等汉语课程。这些课程,承担了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任务。笔者所在的学院,就开设《实用口才与交际》和《应用文写作》课程,很多学校还会开设《现代汉语》或者《汉语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都不容易形象、生动,情感性不强,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应用文写作》,因为应用文大多有严格的格式规范,有严谨的语言表述,有准确的内容要求,注重实用性,所以总体而言,缺乏情感性、趣味性,比较枯燥。再如《实用口才与交际》课程中的普通话训练环节,需要学生对每一个音节音调反复、坚持的训练,这个过程较为枯燥。语言课程学习较为枯燥的特点,使学生比较难以认真投入、坚持学习。当然,为了达到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除了上述的语言课程,很多学校还会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其他课程。这些课程不属于此处所述的语言课程,它们所起的作用下文将进行阐述。

(五)文秘专业学生普遍沉静的个性

高职文秘专业的定位在于培养初、中级的秘书。现代西方国家的中、初级秘书女性达到90%[2],在中国,中、初级秘书也大部分是女性,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是女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本来,根据性别的总体规律,相比于男性,女性具有更强的语言能力。但是,文秘专业学生普遍的个性特点,影响了这一优势的发挥。笔者从2001年至今,一直担任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任教师。根据多年的观察、了解发现:文秘专业学生总体性格文静内敛,配合度高,比较听话。笔者所在的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60%左右的文秘专业学生来自小城市或者农村,这些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一般,有30%的学生家庭困难(从每年申请家庭困难认定和助学贷款的比例可以推断)。偏内向的性格、家庭条件不好引发的自卑和恐惧心理、成长过程中见识不够广、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利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认识,坚持日常实践

首先必须让学生重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在生活中坚持实践。一可以在做专业介绍和相关课程介绍时,结合秘书职业的要求和特点,让学生明白汉语应用能力对于秘书职业和自身幸福的意义。二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或者校内对此领域有研究的老师开办专题讲座,让学生提高对汉语应用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并介绍提高此能力的方法供学生借鉴。三专任教师和班主任可以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如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阅读、理解、领悟能力,积累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养料,尤其要引导学生多读经典著作,规范语言表达,以对抗网络语言碎片化与不规范化现象的影响;鼓励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生活中多写作日记、读后感、书信等,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鼓励和要求学生在与同学、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注意说话的方式,思考沟通的技巧和有效性。

(二)科学的专业课程安排

一是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定位课程任务。在笔者所在的学院,主要是以下几门课程承担了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任务:《实用口才与交际》、《应用文写作》、《办公室工作实务》、《商务沟通》、《中外文学作品鉴赏》。其中《实用口才与交际》主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扫除学生普通话听知和表达的障碍,同时让学生懂得口语交际的常用技巧。《应用文写作》是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从上文的现状调查可知,文秘专业学生总体的写作基础、驾驭语言的能力,尤其是公文的写作能力较差,形势较为严峻。所以,这一方面的能力需要在课堂内外严格要求、加强训练。因为网络语言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很大,任课老师需要强化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针对语言课程比较枯燥的特点,任课老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办公室工作实务》主要是结合办公室职业情景,训练学生在“办事”过程中语言表达的目的性、得体性、有效性。《商务沟通》主要是训练学生在商务环境中,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进行得体的沟通交际。《中外文学作品鉴赏》主要是增强学生对人性和人情的感性认识,为人际沟通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基础。二是需要科学安排相关课程的实习。文秘专业的学生总体文静、内敛,交际意识不强,而且汉语应用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所以上述课程的课程实习,需要创造学生和人直接沟通的机会和环境。如笔者所在学院的《办公室工作实务》课程实习,是安排学生到学院内部的各个部门,安排他们接打电话、写作公文、沟通协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办公室工作技能,锻炼与人交际的能力。再如《商务沟通》实习,可以和一些商务公司合作,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商务环境。一般商务公司办公室需要的人员是很少的,学校很难一下子联系到几十上百家的企业满足学生实习,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与客户服务和营销服务岗位工作量大的公司合作,这些公司需要的人数多。在这些工作岗位实习,需要学生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学生在复杂的商务环境中学习和体验交往心态、语言表达、交际技巧,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三是安排有效的毕业实习。文秘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通过时间较长的综合性的毕业实习来锻炼。汉语应用能力,作为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也需要在工作中提升。所以,可以要求学生的毕业实习必须在真正的工作单位完成,而不是模拟的实践。毕业成果不写毕业论文,而写毕业实习报告,就是写学生自己真实的实习过程及实习体会,是只属于自己的工作总结。在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语言与人交际。写作总结的过程,既是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职业交际能力的一个反思、总结的过程。学生的实习单位,可以自己联系,也可以由教研室帮助联系。此时,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社区就可以发挥作用。

(三)积极投身社团、竞赛及社会活动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总体比较文静,利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欠佳,所以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团活动、各类竞赛及社会活动,在各类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汉语应用能力。一是社团活动。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属于第二课堂的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锻炼目标进行选择,参与社团的日常训练和各种活动。笔者所在的学院有紫藤文学社、论辩协会等,加入紫藤文学社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加入论辩协会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另外,院、系的学生会是配合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在学生会的工作中,需要写作计划、总结、申请、海报、新闻报道等公文,需要组织各类活动,和领导、老师、同学进行大量的沟通。这些工作,可以大大提升汉语应用能力。二是竞赛活动。首先是专业竞赛,如全国和省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省的公文写作大赛。笔者所在的学院基本上每年都会组织文秘专业的学生参加此类比赛。以全国和省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为例,可以发动甚至要求全体同学参与选拔赛,鼓励学生克服害羞、胆怯、恐惧的心理,在竞争中锻炼。因为选拔赛面广,如果以选拔赛作为强化训练的契机,那么对学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根据全国及省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大赛都有演讲和写作环节。自我介绍、即兴演讲可以很好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根据情景写作可以很好地锻炼书面表达能力。专业竞赛中还有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笔者所在的学院每年都组织技能竞赛月活动,每一个专业都有比赛项目,文秘专业组织的商务沟通情景剧表演大赛、公文写作大赛、普通话表达技能大赛等,都是锻炼汉语应用能力的良好平台,可以多鼓励、发动学生参与。还有一些竞赛,不是文秘专业的专业竞赛,但是也是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的良好机会,如省、校组织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论辩比赛,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是社会活动。利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在交际实践中形成的,所以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笔者所在的学院,每年都组织三下乡活动,学生到农村去帮农、支教,这是交际、表达能力提升的良好训练平台。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担任亚运会的志愿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信心和语言表达。学校组织的其他志愿服务,如到养老院慰问老人,可以让学生在表达爱心的同时,学习如何与老人沟通,并达到预定的慰问目标。

(四)参加汉语应用能力考证

简述人口普查篇7

课程代码:0006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森林覆盖率 B.森林总面积

C.新生儿总数 D.总人口数

2.为掌握全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选择“一汽”、“上汽”、“东风”三家大型企业进行调查,这种统计调查属于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职工人数 B.利税总额

C.进出口总额 D.国内生产总值

4.已知六家便利店的月销售额分别为8万元、8.5万元、9.2万元、10万元、10.6万元和11万元,则这六家便利店销售额的中位数为

A.9.2万元 B.9.55万元

C.9.6万元 D.10万元

5.在对我国羽绒服行业的调查中,发现羽绒服销售量在每年2月开始降低,11月后开始升高,造成这种变动的影响因素是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6.关于抽样推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抽样推断的误差无法事先计算

B.抽样推断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C.抽样推断是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估计方法

D.抽样推断建立在随机抽取样本的基础上

7.重置抽样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公式是

A. B.

C. D.

8.变化方向相反的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复相关 D.曲线相关

9.定基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是

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之差 D.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之比

10.已知某时间数列的项数为10项,按三项移动平均计算长期趋势,所得到的新数列的项数是

A.5 B.6

C.7 D.8

11.若某地区年初人口1755万人,年末人口1961万人,全年出生15万人,全年死亡8万人,则计算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算式是

A.‰ B.‰

C.‰ D.‰

12.下列选项中,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是

A.消费率 B.基尼系数

C.恩格尔系数 D.国民总收入

13.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称为该国的

A.企业单位 B.事业单位

C.常住单位 D.行政单位

14.土地总面积是指

A.陆地面积 B.耕地面积

C.可耕地面积 D.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之和

15.划分商品批发和零售的依据是

A.购买者的身份 B.购买商品数量的多少

C.购买商品的目的 D.购买商品价格的高低

16.已知五位工人日产量(件)分别为8、9、10、10、11,则这五位工人日产量的全距是

A.3 B.8

C.10 D.11

17.根据联合国提出的人口类型标准,若某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为14%,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为25%,则该地区人口类型属于

A.少儿人口型 B.年轻人口型

C.壮年人口型 D.老年人口型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外贸易中价格形式的是

A.离岸价格 B.到岸价格

C.零售价格 D.成本加运费价格

19.国民经济分配的对象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内生产总值

20.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罚没收入 B.各项税收

C.折旧基金 D.债务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全面调查方式的有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E.全面统计报表

22.下列选项中,属于变异指标的有

A.全距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E.标准差系数

2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主要因素有

A.样本容量大小 B.不同抽样方法

C.抽样推断的可靠性 D.不同抽样组织形式

E.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

24.下列关于劳动力资源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劳动力资源的再生周期较长

B.劳动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资源

C.劳动力资源是一种有生命周期的资源

D.劳动力资源包括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

E.劳动力资源指的是18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

25.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数表现形式的有

A.系数 B.倍数

C.次数 D.百分数

E.千分数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抽样调查

27.强度相对指标

28.平均发展速度

29.众数

30.国民总收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32.简述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因素。

33.简述相关关系的特点。

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4、35小题各5分,第36、37小题各10分,共30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4.某企业2012年第一季度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

月   份

1

2

3

库存额(万元)

120

125

120

又知:该企业2012年初的库存额为110万元,求该企业2012年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

35.某企业拟对购买的一批零件进行质量检验。根据历史经验,该零件的合格率为98%,若允许误差不超过2%,且推断的概率保证程度为95%(t=1.96),则至少需要抽取多少个零件进行检验?

36.为了研究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6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x(万元),销售利润为y(万元),调查资料经初步整理计算,结果如下:。

要求计算:

(1)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37.某企业2011年与2012年三种原材料采购量与采购单价资料如下表:

原料

计量单位

采购量

采购单价(万元)

2011年

2012年

2011年

2012年

10

11

70

75

31

32

20

17

22

25

15

18

要求计算:

(1)原材料采购量总指数及采购量变动对采购额的影响;

(2)原材料采购价格总指数及采购价格变动对采购额的影响。

简述人口普查篇8

论文关键词 治安案件 未成年人 轻伤害案件 调解结案

一、未成人治安案件的界定

(一)治安案件界定

什么是治安案件?各种著作表述不一。它与2005年前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2006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密切相关。整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治安教材与论著,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

第一种表述:治安案件,是指公安机关和基层包围组织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国话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以及公安部《关于查破和处理治安案件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对需要给予治安行政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不够成立刑事案件的轻微犯罪行为,立案查破并给予治安行政处罚的法律事实。

第二种表述:治安案件是治安行政案件的简称,指按照《治安案件处罚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公安机关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对违法治安管理行为裁决处罚的案件。

第三种表述:治安案件,是指由公安包围机关,依据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对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组织查破并对行为人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案件。

第四种表述:治安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对受理的报案、控告、举报、投案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进行审查,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需要追究治安行政法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依法进行调查的法律事实。

第五种表述:治安案件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调查并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治安行政之才的法律事实。

第六种表述: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管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认为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而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受理调查的法律事实。

上述几种表述基本上都是从管辖主体、管辖依据、管辖行为的性质以及处罚的性质等要素进行表述的,第一种定义是依据1957年实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三、四种表述是依据1987年实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五、六、七种表述依据的是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以上各种表述都不同程度地留有当时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的内容痕迹。当然,上述其中定义于今都有不当、不足或不明确之处,在此不作更多的分析。但通过比较能发现,多数表述都将“治安案件”定义为“法律事实”,这在公安法学研究领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七种表述:治安案件,指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应当受到治安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查处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这种表述在法学研究者中得到普遍认可。该表述缩小了治安案件的范围,笔者比较认同以法律事实来定义“治安案件”。

根据有关规定,笔者分析认为,定义治安案件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查处的客观事实。治安案件查处的客观事实是存在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且应该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事实。并非所有的违反行政管理的行为都构成治安案件,违反其他行政法律的行为不一定是治安案件。治安案件必须是违反治安行政管理,应该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而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的法律事实;违反其他行政法律,由其他行政机关依法立案的法律事实就不是治安案件。

第二,确认的法律依据。确认治安案件的法律依据应该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及与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有关的法律、法规。治安案件构成的重要依据是指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事实。有的行为虽然违反的是其他法律、法规,但按照法律规定也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也应该属于治安案件。所以,确认治安案件的核心是看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该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如果应该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则该行为可以构成治安案件;否则,就不构成治安案件。即是一切以《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为据。

第三,办案的主体。查处治安案件的法律事实必须是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我国行政管理机关众多,违反行政法律的行为由相应的行政机关立案查处,而治安案件是必须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的法律事实。有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于情节轻微,或者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公安机关依法不予立案的法律事实,也不构成治安案件。

(二)未成年人界定

“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但在国际社会上,对“未成年人”还有类似不同的称谓,具体在年龄界限上的规定也不同,笔者认为研究未成年人治安案件,应采用我国《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治安案件的应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违反治安管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应该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而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立案查处的法律事实。

二、未成年人治安案件现状分析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资料也逐渐增多,如今已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专项统计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和对派出所进行调研,笔者发现当前我国涉未成年人治安案件具备以下现状:

(一)未成年人治安案件发生数量有所上升

有关数据显示,1991年,全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未成年人达42681人,占未成年人作案人数的22.56%;1997年为29940人,占未成年人作案人数的19.60%。但是结合未成年犯罪的比例来看,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所以涉未成年人治安案件也是逐年上升的,只不过所占的违法犯罪比例有所下降。也就是说,治安案件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但刑事案件的发生率更高,即说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在日益严重。

(二)涉案的未成年人存在地区差异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显露,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地区差异,对于涉未成年治安案件来说,这种差异也十分明显。25岁以下流动青少年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在流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数据显示,25岁以下流动青少年过亿,其中有近2000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或者跟随父母迁居,或者外出打工谋生。最近几年,有关流动青少年权益侵害与违法犯罪问题屡见报端,备受社会关注。一方面,流动青少年的许多合法权益经常被忽视,甚至被肆意侵害,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另一方面,某些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流动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持续攀升,成为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新的突出特点。根据一些地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流动人口犯罪呈增长趋势。例如,流动人口犯罪占上海全部犯罪的50%以上,广州高达80%,深圳竟达97%;在北京,1990年流动人口犯罪占全部犯罪的22.5%,到200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9.2%。流动青少年在流动人口犯罪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浙江,流动青少年治安案件占到当地案件总量的69%。但是,欠发达地区,如河南,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少,涉未成年人的治安案件却多集中的本地人口。以开封为例,2012年涉未成年人治安案件122起,只有2起是非本地户口,占0.016%。

(三)治安案件涉案的未成年人以在校学生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章第11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根据2008年的《中国未成年人权益状况报告》,2007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99%,小学学龄儿童的净入学率由1991年的96.8%上升到2007年的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较1991年上升28.3个百分点;高中毛入学率达到59.2%,较1991年上升33.2个百分点。这种高入学率结合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一般集中在中学或者中职院校内,治安案件的发生也多发生在校园,通常由学校负责处理和消化,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大多已经脱离了学校。这也给涉未成年人治安案件的调查带来了难度,过多的校内处理减少了发案记录,减少了我们对治安案件数量的统计,但是,从另一个侧面考虑,这种减少证明涉未成年人治安案件在学校内部消解了矛盾,对社会稳定和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不无裨益的。

(四)未成年人治安案件以轻伤害案件居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条对治安案件的调整范围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即适用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而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涉未成年治安案件的种类多集中在对人身权利的侵害。原因有二:一是,侵犯财产权利的案件通常私自解决或者由学校处理,并不报案;二是,过于严重的伤害案件直接由刑事立案不作为治安案件处理。由此又引发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另一个现状。

(五)未成年人治安案件调解结案居多

简述人口普查篇9

世界贸易的主要承载者,世界上绝大多数货物的交付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海上运输的背后是无数辛勤劳动的海员,海员驾驶着船舶航行于世界各个地方,身处各种各样、完全不熟悉的法律体系的管辖之下,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海员职业性质非常特别,需要给予特别的法律保护。最近几年,在发生海上事故后,海员被拘留甚至被刑事诉讼的案例时有出现,其中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COSCO FUSHAN 轮,船舶在美国海域发生事故以后,船长及部分高级船员均被拘留。在事故发生以后如何切实地保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保护船东的利益和权利是船长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海上事故后公平对待海员指南》与船长的沉默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海上事故后公平对待海员指南》

《海上事故后公平对待海员指南》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相关的简介,介绍了指南的有关宗旨和背景。

第二部分则定义了一些相关的术语,如海员、船舶所有人、海事、海事调查等。

第三部分到第六部分则分别规定了港口和沿岸国、船旗国、船员所属国、船舶所有人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做法。

第七部分则规定了船员的权利和义务。

经国际海事组织第91届法律委员会审议,以法律委员会第LEG3(91)号决议通过了《海上事故后公平对待海员指南》。 因此,《海上事故后公平对待海员指南》的制定对于港口国、沿岸国、船旗国、海员所属国等在开展事故调查时应如何保障、尊重海员的权益做出了规定。具体而言,在进行海事调查时应该保证海员的基本人权和经济权利;对被扣船员提供必要的住宿、膳食和医疗,以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条件;对所有的海员一视同仁;确保被扣海员可以与家庭成员、船员工会、大使馆、法定人、船舶所有人进行私人交谈;确保海员在调查中免受强迫和胁迫;确保海员不会因为配合调查而受到报复;确保接受调查的海员尽快回到工作岗位等。

二、何为“沉默权”

沉默权――不自证其罪法律。

沉默权是指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司法人员的讯问而保持沉默。

沉默权(Right to Silence)又称为反对自我归罪特权(the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所享有的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是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

沉默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被告人没有义务为追诉方向法庭提供任何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陈述和其他证据,追诉方不得采取任何非人道或有损被告人人格尊严的方法强迫其就某一案件事实做出供述或提供证据;

(2)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追诉官员或法官的讯问,有权在讯问中始终保持沉默,司法、警察、检察官或法官应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法官不得因被告人沉默而使其处于不利境地或做出对其不利的裁判;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做出有利或不利于自己的陈述,但这种陈述须出于真实的意愿,并在意识到其行为后果的情况下做出,法院不得把非出于自愿而迫于外部强制或压力所做出的陈述作为定案依据

三、船长的沉默权

当船舶发生事故以后,如何为船长自身获得最大的权利及如何保证船东最大的利益,这是船长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虽然我们不希望事故发生,但是,当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以后,冷静和妥善地处理事故本身会为我们及相关的责任划分赢得主动的时机。

如果事故发生在中国海域,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当事人没有沉默权的明文规定,并且根据我国的《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被调查人必须接受调查,如实陈述事故的有关情节,并提供真实的文书资料。”第二十九条第(六)款规定,对在受调查时故意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证明的行为,主管机关对有关方面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船舶如果在中国海域发生事故以后,船长应该而且必须严格地按照《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进行配合、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工作。

如果事故发生在国际海事组织的其他协约国,特别是在《大陆法》国家或《普通法》国家管辖的区域内,或在公共海域而事故处理地为《大陆法》国家或《普通法》国家的法庭,船长应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能够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在《海上事故后公平对待海员指南》中同时还对船员的权利和义务作了其他规定。

在第七部分,13.1条规定了应该对船员提供适当的语言翻译服务;13.2条规定了确保船员充分了解其不自证其罪的权力,海员在向港口国、沿岸国、船旗国的海事调查官陈述时,应充分了解其陈述在将来可能被用于追究其刑事责任;13.3条规定了海员在向港口国、沿岸国、船旗国的海事调查官陈述前,他们有权进行法律方面的咨询;13.4规定了海员配合调查的义务:在考虑到不自证其罪权力的同时,海员应尽可能如实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港口国、沿岸国、船旗国的调查。

船长在事故发生以后,除了应该保存和尽快完善相关的文件和记录以外,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也为了船东的利益,特别是在一些不太友好的国家内,必须充分了解该《指南》所赋予给船长和船员的权利。

简单地说,船长和船员享有“沉默的权利”,既“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无论如何不应主动地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和船东“装”进去,把事态和责任扩大。

简述人口普查篇10

一、人口政策的研究现状

(一)生育水平现状及其成因机制

现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已经普遍使用“低生育水平”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生育水平。低生育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只有低于更替生育水平即总和生育率小于2.1,才能称之为低生育水平。国际上存在两种关于低生育水平的更细的划分口径,一种口径是“极低生育率”(lowest-low fertility),指等于或低于1.3的总和生育率水平(Kohler,Billari,& Ortega,2002),另一种口径是“很低生育率”(very low fertility),指低于1.5的总和生育率水平(Caldwell & Schindlmayr,2003)。

根据全国人口调查统计的结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进入了低生育率阶段。国家人口计生委一直沿用生育率为1.8的口径,而按六普结果模拟的总和生育率十几年都处于1.5以下的水平,不少年份甚至连1.4都不到(郭志刚,2011)。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已经进入很低生育率阶段。我们很难想象,中国未来的妇女会比历史上和现在的妇女更喜欢生孩子,因此中国未来妇女的生育率可能会持续走低,并最终陷入超低生育水平陷阱而难以自拔。

从中可以看出,从人口调查和对往年数据分析得到的总和生育率值要大大低于国家人口计生委对外宣传的生育水平。郭志刚认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生育率估计都建立在认为调查统计存在大幅度漏报的基本认识上,因而在估计中都相应大幅度地提高了生育率。对人口调查及其统计结果没有给予应有的充分尊重,对统计数据的调整过于主观随意,结果陷入了一个人口统计怪圈:一方面不断开展人口调查,反过来又不断用过分的统计调整来否定这些调查结。

(二)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人口红利的释放,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下降,促使劳动力成本上升,而老龄人口比重将提高,会增加社会负担成本。在二元经济中,剩余劳动力工资开始上升称为刘易斯转折点。人们普遍担心,随着上述转折点的接近和抵达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的减弱乃至消失,那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高增长?

中国的人口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特点:一是在低收入条件下向现代人口转型;二是转型时间比较短,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模式,一些发达国家用了上百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40年的时间;三是人口转型不是伴随着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而是强制性的社会变迁,以政府计划生育政策为主导强有力地推动人口转变。以上这些迅速的人口转变特点决定了中国“人口红利期”来得相当早,持续时间相对短,以及人口负债期来得也就比较提前。

(三)对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

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家庭风险上升……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实行约30年来,在人口快速增长态势得到基本遏制的同时,也带来了上述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对中国人口形势的研究日趋深入,近年来学界“调整生育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同的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调整生育政策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归纳起来,总共有三个方面:第一种是以人口普查和相关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提出实际生育率已经很低,生育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第二种是根据已有的部分地区二孩生育实践和现行的“一孩半”政策以及允许双单独夫妇生二孩的“微调”方案的弊端,提倡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第三种是考虑到制定人口政策的宏观环境从计划经济和粮食短缺转变为需求驱动的快速增长的经济形势,认为放开二胎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