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规范十篇

时间:2023-12-05 17:54:56

岩土工程规范

岩土工程规范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误区辨析;规范条文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勘察工作需要根据拟建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和拟建场地的岩土特点、地基复杂程序等情况综合确定。当前在规范执行过程中常见误区主要有:忽视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的规定;往往缺少填土层的试验和测试数据,在经济上也可能导致一些工程建设不必要的浪费;取土数量没有很好地满足提供所需的各类岩土参数试验和统计要求等。为此,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误区进行探讨。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若干疑问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各个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可操作执行的要求。但由于规范中的个别条款过于笼统或与其它相关规范(规程)存在矛盾,导致不同工程技术人员在应用中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勘察工作的可操作性。

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下简称“岩土规范”)的3.1.1条文说明对工程重要性等级的解释是“《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将建筑结构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等级,都是从设计角度考虑的。对于勘察,主要考虑工程规模大小和特点,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由于涉及各行各业,涉及房屋建筑、地下洞室、线路、电厂及其他工业建筑、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很难做出具体划分标准,故本条做了比较原则的规定。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为例,其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为:30层以上的定为一级,7~30层的定为二级,6层及6层以下的定为三级。本文建议“岩土规范”继续引入“地基规范”的设计分级,并参照“高层建筑勘察规程”的勘察分级标准。

2、勘探点数量及各类型勘探点比例

“岩土规范”的4.1.20的1条“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能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该规范的 4.1.17对高层建筑指出“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但对其它建筑没有指出控制点的要求。而“高规”指出“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不少于2个”。一方面“岩土规范”与“高规”在控制点数量上面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岩规对控制点比例没有明确,在实际操作中不容易把握。

3、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

如何理解“每个场地”,若单栋建筑物,每个场地是指该单栋建筑物所在场地,若为二栋、三栋或为一个小区呢?勘察单位大都将每个场地视为一次勘察的范围。土性指标的变异性,用空间场中少数几个点的取样得到的力学性质去预测整个空间场地性质,必然会产生不确定性。点数越少,空间场地越大,不确定性也就越大。所以不考虑一次勘察范围的大小、建筑物的性质和高度,将其理解为每一主要土层的取样数量或原位测试数据大于等于6件(组),就算满足要求,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尤其是一些勘察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在施工操作中,勘察单位往往断章取意,将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变成原位测试数据不少于6组,这就更加可笑了。

4、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岩土规范”12.1条指出“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的土或水(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为微腐蚀时,可不取样试验进行腐蚀性评价”,所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是指有专门研究论证,并经地方主管部门组织审查认可,或地方规范规定,并非个别单位意见。12.1.2-4条又明确规定了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规定“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但对有环境水污染的地区,应查明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89)规定“上海市地下水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在地下水有可能受环境水污染地段,勘察时应取水样化验,判定其有无侵蚀性”。各地执行各自的地方规定、规范的条文。

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执行建议

1、建议取样钻探宜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

当在软土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取样钻探宜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这是因为取样钻探可以直接观察岩土结构和特征,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可以连续获取定量的数值,各有特点,互相弥补,从而达到提高勘察质量的目的。这也是规范强调的内容:①每层土取到6件原状土试样,达到了条文的要求,但实际上多取样,提高了成本,这同条文强调须考虑经济效益的要求不符;②按规范要求布置一定的取样钻孔,控制取样深度;③在多个持力层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一个持力层,通过深度控制取样或以中间报告的形式来解决主要土层原状土试样达6件以上;④当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控制取样深度来达到要求;⑤是针对浅基础的,当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可以单独应用,如冲洪积、冲湖积盆地的粉砂地层,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取样宜扰动,而采用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既能保护原状性质,而且施工速度快、成本低。

2、根据情况合理执行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规定

分三种情况进行阐述,第一种情况是如果经过详细勘察工作,查明了场地暗塘的回填物性质、埋藏深度、厚度及分布范围,则各种安全隐患可以完全避免。因此,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第二种情况是不论场地地质条件简单与否,均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通过勘察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础持力层和设计技术参数,可以合理取用地基承载力,从而避免浪费。第三种情况是应及时进行补勘,补勘日期不要提前,补勘原因可在文字中加以说明。

3、科学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还需要增加以下内容:(1)基础持力层的选择评价;(2)桩型、桩长、单桩承载力估算及影响;(3)饱和粉砂土的评价、防治建议;(4)场地地震效应;(5)对基坑开挖、支护等建议;(6)结论与建议。勘察依据建议用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的写法,这样做,既符合条文要求,又符合我国技术标准的含义。

4、建议对土取样测定来判定腐蚀性应按情况区分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大家较为重视,即使没有取水样,也可以根据区域水质资料分析,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多被忽视。土溶于水(在室内试验时,土还是通过水的浸泡测定其含量),所以只要测定地下水中的含量就可以说明问题,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没有必要对未被污染的土取样测定来判定地基土的腐蚀性。而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就应该取污染土样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从而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才有意义。

此外,勘察单位都能做到实测地下水位,满足要求,而对深部承压水实施较难,大多数勘察单位做不到或甚至不做。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中,对于深部承压水水头不测也没有大的关系,而深部承压水如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影响较大时,应该有承压水头资料,这可通过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获得。对于基础影响不大的,如基岩裂隙水,可以不测地下水位。对于要专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那么必须按条文要求做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勘察工作形成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完整、数据可靠,确切反映场地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本文阐述了勘察工作在执行时易于被忽视的勘察条文要求,要求勘察从业人员根据场地岩土条件、建筑物特点等灵活把握,避免教条理解;并在规范的框架下,根据工程的具体特性和当地的实际经验,合理地确定勘探方法和工作量,使岩土工程勘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规范篇2

关键词; 青岛花岗岩;风化带;标准贯入击数;纵波波速

中图分类号:P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根据岩石的机械破碎程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充填物(次生矿物和渲染,如方解石、铁质、泥质)、岩石颜色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等地质特征,不同规范对岩石的风化带的划分,给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等规范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5个等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2]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3个等级。李日运,吴林峰[3]建立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的判据,给出的定量指标很好地反映了风化岩石质量,且与反映岩石风化程度的一些物理力学指标存在良好相关性;赵善国、李景山、田春竹[4]等分析了影响岩体风化的因素,介绍了岩体风化带的化分及风化效应,得出了定量指标进行岩体风化程度的分带;禹峰、吴礼年、李跃升等[5]对岩体风化程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冯庆祖、陈龙、聂德新等[6]对岩体风化程度进行了量化分带研究。

青岛地区花岗岩风化带的研究成果不多,孟庆诗、刘庆祥[7]探讨了高压旁压试验在青岛地区强风化花岗岩中的应用;贾永刚、谭长伟、刘红军[8]对青岛花岗岩工程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划分标准,笔者从花岗岩地质特征、标准贯入击数、岩体纵波波速等方面,对青岛花岗岩风化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对岩土工程勘察具有指导意义。

一、按花岗岩地质特征划分

1.残积土

黄褐~灰黄色,稍湿~饱和,中密,岩芯呈土状,砂土状,稍见原岩的残余结构,原岩矿物大部分已风化成高岭土,干钻易进。

2.全风化岩

黄褐色,饱和,中密,原岩结构构造完全破坏,风化呈砾状、碎屑状,稍有粘性。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干钻难钻进。

青岛花岗岩地区的残积土与全风化岩,无论在地质成因、还是工程地质特征上非常接近,要想区分残积土与全风化岩非常困难。根据青岛花岗岩地区的经验,一般根据野外地质特征、标准贯入击数等因素综合判别。

3.强风化花岗岩

青岛地区强风化花岗岩呈黄褐~灰绿~肉红色,稍湿~饱和,密实。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长石、云母已风化成次生矿物。该层自上而下依据风化程度及野外标准贯入试验分为三个亚带,三个亚带之间呈渐递关系,风化程度依次减弱,承载力依次加强。

(1)强风化花岗岩上亚带(砂土状花岗岩)

黄褐~灰绿~肉红色,岩芯呈砂土状、砂状,手捻呈砂土状,干钻不易钻进,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除石英长石等矿物已大部分高岭土化,此亚带主要位于缓坡、局部凹形地段,分布不稳定。

(2)强风化花岗岩中亚带(砂状花岗岩)

黄褐~褐黄~灰绿~肉红色。岩芯呈砂状、碎石状,手掰易碎,干钻难以钻进,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大部分已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大部分被粘土充填,粘土以蒙脱土、高岭土为主。镜下研究表明,该亚带矿物蚀变主要表现为褐铁矿渲染,高岭土化、蒙脱土化、绢云母化。

(3)强风化花岗岩下亚带(角砾状花岗岩)

黄褐~褐黄~灰绿~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清晰,岩石用手不易捻碎,可以掰碎,碎后呈砾状~角砾状。镜下研究表明,长石部分高岭土化,蚀变矿物明显减少。

4.中风化花岗岩

青岛中风化花岗岩岩岩芯呈碎石状~短柱状,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部分长石有高岭土化斑点,暗色矿物弱绿泥石化,不能用镐挖掘,锤击声较脆,碎后呈块状。镜下研究表明,中粗粒花岗岩,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副矿物有磁铁矿等。

5.微风化花岗岩

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长石含量达50~60%。矿物蚀变较轻,高角度节理较发育。节理面见铁染,金刚石钻进,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岩块坚硬,锤击声脆,不易碎。

二、按标准贯入击数划分

在青岛花岗岩地区,由于各种风化程度的花岗岩强度不同,对于强风化以上岩体,由于风化程度高,岩体强度低,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对残积土与全风化岩、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进行分类。

1.残积土与全风化岩的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标准贯入击数小于30击的为残积土;大于30小于50击的为全风化岩,标准贯入击数不进行深度修正。

在青岛市花岗岩分布区,由于残积土与全风化岩的厚度一般较薄,有时候将残积土与全风化岩一并划为残积土,即将残积土与强风化岩的划分界限定为,标准贯入击数大于50击为强风化岩,小于50击的划为残积土,即采用《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的划分标准,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不再单独列出全风化岩,这样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2.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标准为:标准贯入击数大于30小于50击的为全风化岩;大于50击的为强风化岩。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对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的划分,实用简单,基本上能反映出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性能,在青岛花岗岩地区广泛采用。

3.按岩体纵波波速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岩石风化程度参数一般用波速比和风化系数来判别。波速比≥0.8,为微风化岩石;0.6≤

(1)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的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的波速界限值为2000m/s,中风化岩与微风化岩的波速界限值为4000m/s。贾永刚等[6]对青岛花岗岩研究区89个钻孔3000余个声波测试数据进行了有序聚类分析,给出了青岛花岗岩风化带界限。对于粗粒花岗岩,强—中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的均值为2518m/s,变异系数3.4%;细粒花岗岩,强—中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的均值为2053m/s,变异系数3.3%。

粗粒花岗岩的强—中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界限值大于规范给定值(2518/2000),而细粒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与规范给定值基本相等(2053/2000)。青岛地区多以粗粒花岗岩为主,从偏于安全的角度考虑,建议青岛地区花岗岩强—中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为2500m/s,即纵波波速小于2500m/s为强风化,大于2500m/s为中风化或微风化,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给出的判别标准不一致。当然需要继续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确定其分界值。

(2)中风化岩与微风化岩的划分

对于粗粒花岗岩,中—微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的均值为3545m/s,变异系数3.6%;细粒花岗岩,强—中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的均值为4037m/s,变异系数1.4%。

粗粒花岗岩的中—微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界限值小于于规范给定值(3545/4000),而细粒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与规范给定值基本相等(4037/4000)。从偏于安全的角度考虑,建议青岛地区花岗岩中—微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为4000m/s,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给出的判别标准一致。

4.结论

(1)根据青岛地区花岗岩的机械破碎程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充填物、岩石颜色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等地质特征,青岛地区花岗岩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可将花岗岩的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3个等级,而不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规范的5级划分标准。

(2)对于强风化以上岩体,由于风化程度高,岩体强度低,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对残积土与全风化岩、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进行分类;由于残积土与全风化岩的厚度一般较薄,有时候将残积土与全风化岩一并划为残积土,不再单独列出全风化岩,这样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3)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标准可以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划分标准,即标准贯入击数大于30小于50击的为全风化岩,大于50击的为强风化岩。

(4)强—中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为2500m/s,即纵波波速小于2500m/s为强风化,大于2500m/s为中风化或微风化,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给出的判别标准不一致;中—微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为4000m/s,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给出的判别标准一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北京.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北京.

[3] 李日运,吴林峰.岩石风化程度特征指标的分析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2)

[4] 赵善国,李景山,田春竹.孙殿民.基岩风化带的划分及风化效应[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2)

[5] 禹峰,吴礼年,李跃升. 岩体风化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J]电力勘测设计,2005(02).

[6] 冯庆祖,陈龙,聂德新. 岩体风化程度量化分带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02)

岩土工程规范篇3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岩土工程的勘察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主要目的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勘察结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直接关系到基础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同时结合所勘测地区的经验,才能确保勘察结果的精准性。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勘察中出现一些错误,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问题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对岩土的勘察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工程整体勘察任务较重,且时间较短,加之进行勘察前缺少详细周密的计划,当问题出现时,很多时候施工已经结束,从而为工程建设埋下安全隐患。笔者结合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探点深度不足。在一般的岩土工程中,勘探的实际深度,一方面取决于基础结构的形式,形式不同,则深度也不相同。然而,在实际工程勘探中,不按照规范进行勘探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勘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地方,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2.取样及原位测试不合理。按照有关规范中的规定,取样及原位测试的件数应不少6组,并且应充分考虑取样及测试的均匀性和代表性,这样所得结果的数值才能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现象较多,或是虽然满足了件数要求,却未曾考虑土层的均匀性及代表性这两个关键因素,致使取样及原位测试所得出的实际结果与实际不符。

3.地下水的测量不合理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外业工作中,地下水的测量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地下水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一旦在勘察工作中忽视这一工作,必将为整个工程的建设埋下隐患,如在被勘察的地层中,既含有承压含水层,又含有潜水含水层时,若未进行分层量测,则会导致勘察报告中地下水的性质不明确。

4.试验和资料的整理不够规范试验不规范。如对于高烈度地区的粉土未做粘粒含量测试,从而导致将其错误的判定为可液化土。相关资料的整理不规范。如在统计分析中,未将异常值提出,致使标准差系数过大,最终造成所得结果出现严重偏差。报告书的内容编写不规范、参数不完整、错误较多、重结论轻建议等。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场不规范。《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溅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

1.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勘察,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核,加强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址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统一审核管理,防止在此过程中只是进行理论的描述而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的勘察和管理业逐渐得到了完善,从总体而言,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和管理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随着各种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越发的复杂,使得岩土工程问题也逐渐的日趋复杂,简单而言,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很多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复杂的岩土勘察需要。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岩土工程的勘察走向了现代化。通过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得岩土工程在进行勘察过程中能够得到更为科学和系统的管理,同时,可以 很大程度的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整合处理上,比如,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岩土工程模型,可以进行计算机统计指标的分析,同时,在遇到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岩土问题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形象的模拟一些很复杂,很抽象的地址地貌的状况,比如可以模拟岩土问题的产生演变过程,如此,可以更为直观的对岩土工程作出更为明确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找到处理方案,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不不仅仅可以让勘察工作效率提高,也很大程度上让勘察的成本大为降低。

3.加大对勘察专业人才与勘察设备的投资力度

勘察人员与勘察设备都是影响勘察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勘察公司要加强对勘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以提高勘察资质门槛。要加大对勘察设备的投资力度,采购先进的勘察设备,减少因设备老化而出现影响勘察结果质量的现象。

4.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市场行为

要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质量,单靠勘察公司的自觉行为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法制和政府力量来加强对勘察市场的监督、检查与引导,规范勘察市场行为。即加强对勘察市场中的原始资料、原始数据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挂靠、造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当然,检查监督行为不能仅以检查报告作为依据,还要将检查拓展到野外源头勘察中去。

5.强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勘察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勘察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通过现场踏勘对勘察对象的详细资料进行收集,还要根据收集得来的材料编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纲要,明确勘察工作的主要矛盾问题、技术问题与设计方案,使勘察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应选择适当的勘察手段与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有其不同的优点与缺点,而在勘察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基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与手段,并严格规范。如钻孔是最为常用的勘探方法,在软土地质条件下利用静探孔的手段进行勘探,则可以客观、正确地反映出地基土的强度及性质。又如,在土质较粗的山前冲积地层中,则不适宜使用静探孔的方法进行勘察。当然,对一些地质较为复杂的地基,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勘察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切建筑工程开展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风格迥异的公共建筑物和现代超高层建筑物层出不穷,给勘察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只要对勘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找到相应的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肯定能做好,从而为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朝勇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4期

[2] 宋双贝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4期

[3] 蒋斌斌 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4] 赵景琳 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的综合探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3期

岩土工程规范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1、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 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2、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笔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作到安全、经济、合理。

    4、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 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 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7、结束语

    使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理论与经验、细节决定成败、重视规范学习等方面能有所启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赵成刚,白冰,王运霞. 土力学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岩土工程规范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

1. 1勘察的前期工作:资料收集不全,任务不明确

当前不少勘察公司为了减少成本,节约工作时间,报告前期资料收集不全,拟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不能很好地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1. 2野外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勘探点布设不合理。目前很多时候由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改变原勘探方案,造成场地工程地质情况无法查明,埋下工程隐患。这种情况在工程勘察市场竞争剧烈而盲目压价的地区经常发生。

2)勘探工作量不够及测试取样不合理。取样、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过少,达不到强制性条文规定。一些勘察报告在取样、原位测试数量上不考虑取样、测试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只求满足取样或测试6件(次) 要求,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满足每层岩土6件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对数据的变异性不作分析、剔除异常值。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布置勘探点的情况却十分普遍,比如在建筑物周边、角点无勘点,孔间距超过规范要求,孔深不符合要求等;一些对需要进行液化判别的场地勘探孔孔深达不到深度要求。

3)岩土和野外地层分类、描述欠准确。在目前业类中,很多勘察第一手资料的原始记录质量低劣极为常见,岩土分类、描述与相关分析测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突出,这些都已严重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甚至导致错误性结论。

4)原位测试不翔实。目前在原位测试施工中常会出现如下一些问题:静力触探不按规定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夏天造成触探指标相差很大;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发现标贯器是否没落至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与实际相差甚大;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碎石土评价本来就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变得不够翔实,最终造成对碎石类土的评价相当困难。

1. 3室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室内测试不规范。很多岩土样在送达实验室后,不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甚至不及时采样测试,很多单位对于高烈度地区在规定的抗震判断深度范围内的粉土不做粘粒含量测试,导致把高粘粒含量的粉土错定为可液化土,造成极大的投资。

2)内业资料整理不规范。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比如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不剔除异常值,将其参与统计分析,导致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最终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的错误结论;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比如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还有对于工程特性指标必须提供基本值或特征值、标准值,根据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1. 4勘察报告书编写方面的问题

1) 报告内容表达不规范。2)所选参数不完整、矛盾多。3)只注重结论,不重视建议。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场相当不规范。目前各勘察单位几乎都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在市场上互相压价,导致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无法按相关规定进行,只能通过不合理的勘察手段进行,更有甚者凭经验进行报告的编写。

2)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目前很多勘察单位大量雇用农民工来承担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因为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所以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只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正确的分析评价岩土工程,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做勘察,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不准确,造成工程的浪费。

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勘察单位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但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急需解决。很多岩土工程勘察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还有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甚至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

3对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建议

3. 1加强勘察市场规范、监督和管理

1)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盲目、无用的勘察。2)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勘察造假的产生。3)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严格审查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重点把关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结论不注重相关重要建议的提出。4)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防止恶性竞争的发生。

3. 2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要想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就得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加强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 3加强地区性工程地质研究,制定地方性勘察规范

目前所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各种各样,同一名称的地基土,在不同的成因环境下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比如地基土的承载力,有的地区高,有的地区低,建议的指标可运用于大多数地区,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加强地区性研究,制定出地方性规范很有必要。

岩土工程规范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一、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 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二、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笔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

三、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四、岩土工程勘测当中的不足

1、收集工作不到位岩土勘测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工程所用到的一些详细资料,来提供给设计、施工部门,进行初步的探讨、定型、设计。所以这些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勘察单位工作态度的懈怠已成定型,对于收集拟建工程的基础材料很是不认真,以致于疏漏很多东西。

2、勘探工作量欠缺

(1)勘探点的布置一定要按着规范当中的来执行,绝对不能太随意,有些勘测点的布置并不符合要求,并没有在布置之前进行分析,就私自把孔距定在规范标准的上限;勘探的深度测量不准确,相对于实际的深度偏浅,以致于给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程度的不便。

(2)一般拟建筑的设计等级有三类,甲级、乙级和丙级。当拟建筑物为甲级,钻探。静探需配合使用,但是一般建筑单位都以钻为主,以静为辅进行勘察;当拟建筑物是设计属乙或丙时,则把静探作为主探,钻为辅,这样根本没有满足规范上的要求,这是工作当中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

(3)对于高层建筑的裙房还有地下室,应该考虑到的问题都不能忽略。但是往往施工单位都不布置勘探点,基坑支护也被忽略掉了,所以规范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使工作人员都明白流程,还有这些方面的重要性。

五、岩土工程勘测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在勘测中的高科技含量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在条件恶劣的地段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去解决部分问题,比如:采用声波探测仪器进行岩土层面的勘察,这对加快勘测的速度有很大提高,而且准确率更高,声波探测仪器还能对原来勘察人员无法到达的地下部分、岩洞部分进行勘测。

2、使用智能化等新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普遍,岩土工程勘测中可以将日常的监测与岩土样本的参数录入数据库,可以将平时难以获取可靠参数的岩土样本在数据库中利用与这些数据比对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对于不稳定的地质区域,我们可以考虑制作离心模拟模型进行研究。还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如采用智能机器人进行岩土采样与岩土层界面划分。

3、增强勘测人员业务能力、技术水平

对于现有的岩土工程勘测技术人员以及新招入_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加强日常的学习与培训,有条件的岩土工程勘测单位应该尽可目目的组织技术人员参加有关的学习和培训,并进行业务考核,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知识渗透,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素质。

六、结语

作为一个岩土工程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理论与经验的有机结合,必须将传统的勘探技术进行合理地选择,在运用工程物探技术,才能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要将各种间接勘察手段所获取的资料与传统的勘察方法(女口钻探、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等)、施工检测、施工监测成果进行对比、验证,建立相对应的经验关系,而建立定量分析、判定标准,确保工程勘察质量;各勘察单位应健全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规范篇7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关于岩土分类,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岩土分类、描述不够准确的问题,规范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如(GB 50021-2001)在第3.2和3.3条中分别增加了关于岩石完整性分类和对黏性土、粉土的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以及韧性描述的规定,有效地弥补了其他鉴别方法的缺点与不足。虽然规范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岩土分类、描述作为勘察的第一手资料,其质量仍然参差不齐,质量低劣的情况经常出现,对勘察成果的质量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出现错误性的结论。

(2)通常情况下,由于工程整体勘察任务较重,且时间较短,加之进行勘察前缺少详细周密的计划,当问题出现时,外业工作已经结束,从而为工程建设埋下安全隐患。外业勘察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如下:其一,勘探点深度不足。在一般的岩土工程中,勘探的实际深度,一方面取决于基础结构的形式,形式不同,则深度也不相同。然而,在实际工程勘探中,不按照规范进行勘探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勘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地方,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其二,取样及原位测试不合理。按照有关规范中的规定,取样及原位测试的件数应不少6 组,并且应充分考虑取样及测试的均匀性和代表性,这样所得结果的数值才能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现象较多,或是虽然满足了件数要求,却未曾考虑土层的均匀性及代表性这两个关键因素,致使取样及原位测试所得出的实际结果与实际不符;其三,地下水的测量。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外业工作中,地下水的测量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地下水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一旦在勘察工作中忽视这一工作,必将为整个工程的建设埋下隐患,如在被勘察的地层中,既含有承压含水层,又含有潜水含水层时,若未进行分层量测,则会导致勘察报告中地下水的性质不明确。

1.2具体原因分析

(1)由于现阶段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致使勘察市场中压价现象严重。在国内勘察市场中,大部分勘察单位都未按照国家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勘察收费,从而使中标的单位所得的勘察费用较低,这就造成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不得不通过偷工减料方式来节省经费,而经由这样的勘察得出的报告,其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欠缺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才。大部分勘察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承接工程项目后,雇佣大量的农民工来进行外业勘察工作,如钻孔取样、地下水位量测等,其中更有甚者还从事土层的鉴定等关键性工作。由于这部分人的综合素质较低,并且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从而使得外业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规范的现象。

(3) 目标不明确且勘察依据不够充分。只有明确了设计意图,对工作量的布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但当前不少勘察报告的前期资料收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资料收集不全,如不了解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此外,对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工程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调查比较忽视,导致最终的勘察成果不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4) 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采用不够合适。勘察测试手段、方法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是对勘探装备、取土器规格、勘探手段以及取样方法等的适用性、合理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出现诸如对静力触探装备未定期标定、贯入速率未严格控制,甚至仅仅使用静力触探来替代全部的勘察工作;还有在碎石土层中做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未连续进行;在未清除孔底废土的情况下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等情况不时地出现。

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改进措施

2.1重视勘察现场的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工作。

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重点。这首先是由于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没有完整、可靠、适用的测试数据,一切分析评价都是空中楼阁。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岩土体是非均质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测试结果应具有代表性。

2.2强化对勘察市场的监督管理

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现阶段我国勘察市场不规范的问题,必须加大对市场监督管理的力度,并尽快建立并完善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首先,应加强对勘察工程项目合同的审查和管理,以此来明确勘察工作的目的性,避免出现盲目勘察或越级的情况;其次,应加大对勘察现场作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杜绝不规范的勘察现象发生,借此来保证勘察质量;再次,加强对勘察报告编写的审查力度,对于勘察报告中的所有内容必须细致认真地进行审查,尤其是基础选型的论证以及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应着重审查,借此来避免勘察报告仅仅重视描述,而轻视具体内容分析的情况发生。

2.3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勘察质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与地质勘察有关的技术也随之得到发展,如地质测绘技术、物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勘察工作人员应改变以往传统勘察手段的单一,将这些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当中,以此来提高勘察的精确度,确保勘察质量。

2.4提高岩土工程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现阶段,我国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而现有的勘察人员整体素质又明显偏低,大多数勘察单位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抢占市场份额当中,从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为了能够确保工程勘察的质量,勘察单位应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3、结论

岩土工程勘察是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岩土工程的特殊性,许多时候无法采用直接、直观的手段实现对地基岩土性状的调查和获取其工程特性指标。这就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要掌握相关的各类规范、规程,并在勘察工作中仔细、认真以及全面考虑,确保勘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使勘察成果满足设计的使用要求,最终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运行,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一鸣.探讨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05(6):135-136.

[2]叶海东,张立辉,梁进.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问题的讨论[C].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华北站2008 年会论文集,2008(9).

[3]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岩土工程规范篇8

关键词:经济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讨论该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对理论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

2 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有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 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做到安全、经济、合理。

4 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 重视规范 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6.1 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6.2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6.3 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6.4 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6.5 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岩土工程规范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加大了投入,而岩土工程勘察行业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家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中,我们要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只看到发展的成绩而盲目自喜,更要看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

1.1野外勘探工作

1.1.1 资料搜集不全,任务不明确: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搜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1.1.2 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1.1.3 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深度的确定。

1.1.4 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1.1.5 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1.1.6 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

2.1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正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几点措施

3.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3.1.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1.2 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1.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GB/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3.2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健全上述体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使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3.2.1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

3.2.2 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电法。

3.2.3 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

3.2.4 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岩土勘察工作从勘探手段、测试设备、试验仪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是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通过野外勘探工作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改进措施。为了能有效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从体制建设、人员培训和使用先进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鹏.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9,(3).

[2] 陈荣法.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11,(10).

[3] 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

[4] 温文富,王义海,杨旭.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西建筑,2009(7).

岩土工程规范篇10

关键词 岩土勘察;现状;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岩土勘察工作是整个岩土工程无比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岩土勘察不仅仅包括工程可操作性研究,初步的计划方案和施工图纸的规划还包括后来的补充勘察阶段。这四个环节对于岩土工程都有充分的意义。岩土勘察的主要作业对象针对地表下面的地质体。岩土勘察工作为岩土工程提供精确反应地基工程中地质条件的岩土参数和考察报告,进而为岩土工程打下坚厚的基础。

1 当前岩土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们知道岩土勘察工作对岩土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前岩土勘察工作有很多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所以,我们需要逐个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总结一些对岩土勘察工作有利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提高岩土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因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勘察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目前,绝大部分的勘察公司都是采取传统落后的勘察方式。他们使用的落后的勘察仪器,所得到的勘察数据精密度相对较低,并且工作效率也比较低。总的来说,这种落后的勘察的方式给勘察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与这些落后的勘察方式相比,一些公司使用了先进勘察手段。这些先进的勘察技术在确保勘察结果的精确度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岩土勘察的的效率。所以,勘察技术的更新是一种趋势。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勘察工作人员本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作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勘察手段的更新速度。

1.2勘察环节规范性不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当前的岩土的勘察市场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这就导致很多勘察公司本身没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还不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不规范性使整个勘察市场乱象丛生,严重的影响了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有的勘察人员凭借自身的经验编写勘察工作报告,这种做法既影响勘察工程质量的真实性,也助长了工作人员滋生错误的观念。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的勘察公司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降低对勘察环节规范性的投入,这种做法严重导致勘察工作的不规范。

1.3 勘察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勘察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一些勘察公司为了降低投入,没有招聘岩土勘察方面专业人员。这些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对岩土的分层描述不精确,判断的准确性不够。使勘察工作出现失误,严重影响勘察的最终结果。第二,由于勘察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所以他们没有能力使用先进的仪器,降低了勘察工作的效率和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1.4 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力度不够

当前勘察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挂靠现象频繁出现。所以,行政主管部门首先应该严查一些勘察公司的勘察能力和资质。并且在勘察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检查勘察工作报告,还需要检查出具报告的原始资料和深入一线实地检查定位野外岩芯及土样运输保存。保证出具的检查报告的真实性。

2 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岩土勘察工作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当前岩土工程的发展,我们必须对岩土勘察技术进行一些改革,让其更好的满足岩土工程的发展。

2.1 强化岩土勘察机制建设,加强监理

当前很多公司的没有完善的勘察机制和监理手段,由于这些勘察监理机制的不完善不仅影响整体施工计划进度,而且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也会产生很大不利的影响。所以,勘察公司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的勘察机制监理手段。在工程开始之前,公司就必须制定出监察目标和指导计划,提高勘察工作的整体效率。首先监理员需要对施工现场和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全程监理,保证勘察作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其次,监理员需要对勘测的工作量和质量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勘察的工序流程的顺序性和系统性。第三,监理员还需要对勘测报告的数据参数进行严格审核,重点考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争取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在监理过程中,一旦发现错误的操作程序,监理员需要立刻进行制止。尤其是在工程测绘、界面划分等这些重点工作中,更加需要进行严格把关。

2.2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员素质、统一勘察规范

岩土的勘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从事勘察工作人员的素养对勘察工程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勘察公司首先应该加强对岩土勘察人员的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另外,岩土勘察工作是一项深入到实地并且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工作,所以勘察人员在从事一线的工作之前,公司需要给他们一段长时间的实习期,等他们适应这段实习期之后,才让他们从事实际的勘察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健全关于岩土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而为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的保障。只有上述两个方面都得到巨大的改善,整个勘察工作的质量才会有充分提高的可能性。因为,勘察人员集体素质的提高的同时还能够进行统一规范的作业,进而可以获得一致的勘察结果。与此同时,高素质的勘察人员还会减少勘察工作中的不足现象,降低整体岩土工程的成本。

2.3 岩土工程勘察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岩土勘察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岩土工程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数字化的勘察设备将会取代传统的落后的生产设备。在未来的发展潮流中,岩土工程肯定也会走向现代化和数字化。与此同时,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勘察会出现更多量化的程序,进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统的处理数据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所以,现在很多测量公司已经用红外线进行勘察测量,这些设备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

2.4 岩土勘察秩序将会更加规范

岩土勘察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工作,很多方面的测量工作它都有所涉及。所以,岩土勘察工作需要很多部门合力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的。单一部门测量每一项工作会显得非常的吃力而且勘察效果不会多好。所以,岩土勘察的秩序不能混乱,需要规范作业,各司其职。随着未来岩土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还需要规范每个工序秩序,使在多个工序同时运行的情况下,岩土勘察质量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勘察效率得到提高,使勘察工作更加科学化。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各项岩土工程对岩土勘察技术的要求和岩土勘察报告的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需要正视岩土勘察的任务,如果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勘察参数,轻则耽误工程的进度,重则导致灾难性的的事故出现。勘察公司需要努力改进勘察技术和提高勘察人员素质,进而使岩土勘察质量得到巨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时斌,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民居,2013( 3),239-240

[2]陈继祥,岩土勘察工程技术发展概述[J],科技风,2013(12),171

[3]聂泽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2(3),192

[4]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