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家庭理财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7 17:21:27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1

关键词:工薪家庭;风险;管理方法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渡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767美元,但基尼系数为0.473,远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在这种错综复杂又千变万化的宏观大背景下,居于社会基层的工薪家庭,正处于高风险期和危机频发期,风险形态复杂多样,风险承受能力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平稳地过渡与转型。

本文探究了在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工薪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亟待解决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期对我国工薪家庭的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二、工薪家庭面临的常见风险

目前我国传统的家庭和家族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工薪阶层工作变动和工资调整越来越频繁,其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我国工薪阶层面临的常见风险可归于养老、疾病、失业和财产四方面。

(一)养老风险

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完全实现之前,养老主要是依靠家庭的自我赡养。收入低且弹性小的工薪家庭在应对自身生活开支的同时,还背负着沉重的养老压力。

由于我国已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家庭小型化导致每个青年人需要赡养比以前更多的老人,抚养比降低,养老风险加大。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愈加严重,并且今后老龄化水平将更高。另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作、定居,而其父辈多留守农村,对于这批社会转型期的工薪人员来说,其面临的养老风险更大。

(二)疾病风险

虽然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工薪阶层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疾病风险给工薪家庭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来自于医疗费用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储蓄、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来自于劳动力下降,影响工资收入,从而紧缩收入来源。目前医疗费用的涨幅高于同期工资增长的水平,大多数工薪阶层靠自身能力无法化解疾病风险,且工薪家庭收入来源固定为工资薪金,弹性小,一旦主要劳动力生病,就会出现“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三)失业风险

工薪阶层因为没有太多的资金用来进行金融性投资,倘若没有其他兼职,那么工作收入基本上等同于其唯一收入来源,一旦失业,日常生活的开销、子女教育金的支出、赡养老人的养老金等都没有了源泉,因此失业风险对工薪阶层来说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风险。另外,一旦失业,寻找下一份工作需要时间成本、皮鞋成本,且一旦失业,可能会产生无法偿还贷款等信用风险。

(四)财产风险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其主要储蓄都用于父母养老金和子女教育金支出,一旦出现财产损失,需要拿出一部分应急准备金重新购置,导致资金缺口,这无疑增加了其他方面的风险。同时,在工薪阶层所面临的财产风险中,以房屋风险最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高居不下的房价让工薪阶层多背负房贷压力,房屋是其最昂贵的财产,一旦遭受损失,在现有房地产环境下,再买一套房屋几乎是天方夜谭。

三、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就是要以最少的费用支出达到最大限度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以实现保障家庭经济利益的基本目的。工薪家庭的收入较低,面临的风险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因此亟需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从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上来看,工薪家庭系统地管理常见风险的策略如下:

(一)风险的识别与估测

风险的识别即对家庭所面临的潜在的或已发生的;动态的或静态的;家庭内部的或家庭外部的所有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认识和归类,以期全面识别家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工薪家庭受到收入、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仅对常见的显性风险,如人身风险、财产风险有一定认识,而对于潜在的风险缺乏重视。

工薪家庭应当每年度、每季度、每月度连续地对家庭的财务状况,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工作情况进行了解、评估,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判断;对风险的类别进行归纳、区分,如家庭消费需求变化导致的经济风险、家庭附近环境变化引起的自然风险等,识别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二)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

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方式是风险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工薪阶层应当在正确估测风险的基础上,搭配运用多种风险管理方式,以期达到保障生活、抵御风险的目标。

首先,应当善用控制型风险管理方式,如回避、预防、分散和抑制,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从而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例如,在子女上学之前就增加储蓄来预防教育金风险,不仅储蓄物质资源,而且储蓄人际关系资源。当子女上学时,可以拿出已有的储蓄去负担教育金。当家庭自身的物质储蓄不够时,还可以求助于平时积累的人际关系网络。其次,应当大量采用财务型风险管理方式,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进行一些财务上的安排。对于可保风险,应当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分摊意外损害。具体来说,为应对“疾病、失业、养老”这三项大多数家庭都会遇到的风险,每个家庭都应当参与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并对家庭中重要的财产,如房屋、汽车等,购置财产损失保险,对家庭中顶梁柱劳动力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在建立好保障型保险体系后,如果财有余力还可以购置投连险,进行保险理财,增加理财收入。

(三)风险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工薪家庭在选择了一套风险管理方式后,需要实施风险管理的决策,如选择保险公司、购买安全装置等,并评价风险管理的效果,如衡量保险险种、保险费的合理性和保障程度。

工薪家庭应当在每年末对本年度的风险管理支出与所取得的安全保障进行分析和评估,衡量风险管理支出是否降低了家庭资金使用效率,发现风险管理方法与目标的差异程度,从而不断进行调整,以达到风险管理的最佳效果。

工薪家庭的收入一般较低,因此要计算好每年度风险管理费用支出,既不影响家庭消费水平,又规避常见风险。

四、结论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薪家庭未建立起系统而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基层社会的风险保障体系也仍处在较低水平。在遇到意外事故、人事调整、疾病等重大风险的时候,工薪家庭几乎无法抵抗各种各样的风险冲击。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增强工薪家庭的风险处理能力,依靠政府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帮助工薪家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例如,政府专门设计适合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的保险险种,满足工薪家庭的需求,在基层普及风险管理知识,提升工薪阶层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建立健全的基层社会保障体制。

为了稳定基层社会,政府必须让工薪阶层从个体化、临时性的规避风险方式向系统化、持续性的风险处理制度转变。国家应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并在风险分担机制中承担部分责任,使得国家、单位、家庭共同承担风险,从而帮助工薪家庭应对各种风险。(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兰虹.保险学基础[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 童星,张海波.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2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

(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

(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

(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3

【关键词】工薪阶层 证券投资 生命周期 风险偏好 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

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请记住我站域名/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 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 ,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 .cn,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 .cn,2006.3.20.

[5]李艳,佘若雯. 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 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 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 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 [EB/OL] ,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 . 南方日报. 2005.6.27

[8]彭振武. 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4

美国人为何积蓄而不储蓄

美国关于个人或家庭储蓄的概念与中国有所不同。在中国,一般将民众存在银行中的钱看作是储蓄,然后按照国民的收入对比银行存款算出民众的储蓄率。中国的个人储蓄率则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个人在银行储蓄存款的金额占城乡居民或单位职工货币收入的百分比。在美国,个人储蓄率是指每年个人积蓄金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也就是民众的收入去掉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薪资税后,再减去消费的支出,剩下的钱就是储蓄。在这里储蓄的概念不是钱都存到银行里了,而是一年中手头能剩多少钱,更精确的说法应是民众的积蓄。

积蓄(Saving)和储蓄(Savings)在美国人心目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积蓄也可以称作是攒钱或是增加财富、增加家庭净资产;而储蓄则是家庭增加资产的一部分,通常是将攒下的钱存在银行的储蓄账户中。正因为在理财上有Saving和Savings的区别,所以说美国家庭较少Savings(储蓄)是符合事实的,美国人在银行的活期或是定期储蓄存款金额的确是不多。但如果说美国家庭不Saving(积蓄)那就无法了解美国人是如何攒钱,以及攒钱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了。

美国有句谚语:“钱不会长在树上,但人们如果能够攒钱并明智地投资,钱就会像树一样枝繁叶茂。” 在美国投资理财的概念中,攒钱就是一个人的收入不全部花掉或是延后消费的钱,而从攒钱到积蓄的演变是将那些没花掉的钱存到银行储蓄账户或是投资到退休账户上。积蓄的概念也包括减少消费或是降低生活成本,而节俭生活也成为积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美国人常讲,积蓄和投资是一体两面。但在中国人心目中,很少有将储蓄与投资紧密相连的概念。例如在购买住房上,每月的房贷分期付款是一种支出,但在美国人的投资理念中,这其实也是一种积蓄。民众透过对房地产的投资,增加了自己的资产。虽然家庭的储蓄没有增加,但一旦偿还完房贷,家庭的净资产必然大幅增加。积蓄在概念上更接近投资,而储蓄也基本上同存钱不差上下。由于现在银行各种存款利息较低,靠银行存款吃利息几乎是无利可图,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在银行存钱等于是在做亏本的买卖。

美国家庭每年能攒多少钱?

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消费文化之上的,这是美国民众储蓄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人不是不攒钱,也不是不想攒钱,但在一个消费文化占主体的社会,攒钱真的变得很难。攒钱的第一步是花的钱一定要比挣的钱少才行,但不少美国人在生活中却是花的钱比挣的还多。美国25%的工薪人员说他们每个月根本存不下钱,为什么呢?因为挣的钱花得一文不剩。当然大多数美国人还是有积蓄观念的。例如47%的工薪人员会将1%至10%收入积攒下来,25%的工薪人员会将10%以上的收入积攒下来。

美国商务部对民众积蓄的统计是将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的支出,剩下的钱就叫作积蓄。下表为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06至2010年民众收入、消费和积蓄金额统计数据。美国民众积蓄率高低既受收入的影响,也会被联邦政府税收政策所左右,最后还要看经济形势好不好。例如2009年,美国民众的总收入比2008年少了2200亿美元,但由于减税,2009年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反而比2008年多了800亿美元。按道理民众手里钱多了,应当也花得多了。但由于2009年美国经济不景气,民众的消费热情降低,当年家庭消费金额比2008年少了1300亿美元。2008年,美国家庭积蓄金额为4479亿美元,而2009年美国家庭的积蓄金额上升到6553亿美元,比2008年多出了2174亿美元。2010年,美国经济有所好转,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都有所上升,但民众仍对经济复苏持谨慎态度,因此家庭积蓄也微幅上扬。按照2010年美国的家庭积蓄金额,全美家庭当年平均的积蓄金额为6000多美元,人均为2000多美元。

攒钱不为买车买房娶媳妇

中国民众有攒钱的好习惯,而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也多为买车、买房和给儿子娶媳妇。美国民众也会为买车、买房攒钱,而攒下来的钱主要是支付买车或买房的头款。购买汽车民众通常会借5年期的汽车贷款,购买住房民众一般会借30年期的住房贷款。美国人买房很少有一次性用现金购买的,这种支出实际上已纳入其日常的生活开销之中。

2010年底,美国劳工部曾一项美国家庭消费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按照这份报告,美国家庭在2009年的平均税前收入是62857美元,平均消费是49067美元。如果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为62857美元,基本上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家庭一年的积蓄可有13790美元。如果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不考虑减税和免税额),家庭一年的积蓄则下降到7505美元。美国家庭的消费主要是日常生活消费,集中在衣食住行几大方面。2009年美国年收入为62857美元家庭平均用在住房上的支出为16895美元,占家庭收入的34.43%。吃饭上的支出为6372美元,占家庭收入的12.29%。交通上的支出为7658美元,占家庭收入的15.61%。服装上的支出为1725美元,占家庭收入的3.52%。文化娱乐上的支出为2693美元,占家庭收入的5.49%。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为3126美元,占家庭收入的6.37%。各种保险上的支出为5471美元,占家庭收入的11.15%。其他杂七杂八支出为5127美元,占家庭收入的10.45%。从以上美国家庭的消费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每年用于日常生活的开支会占到收入的78%(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家庭)至86%(缴纳10%个人所得税家庭),而余下的收入则被视为积蓄,这个比例在14%至22%之间。

攒钱主要目的是为了养老

既然美国人攒钱的目的不是为了买车、买房和为儿子娶媳妇,那么美国人攒钱到底为了什么呢?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到底,美国家庭收入应对日常生活开销问题不大,但人老了就有一个怎么生活的问题了。所以说一千道一万,美国人攒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老,这是美国人攒钱和中国人攒钱动因上很大的一个不同点。根据新美国储蓄教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美国47%工薪人员表示,他们拥有足够的积蓄能在退休后过上令人满意的生活,而超过一半的工薪人员则积蓄不足,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比退休前恐怕要下降。

为退休后生活而攒钱是美国人理财上很重要的一环,绝大部分私人企业的雇员都没有公务员式的固定退休金,而这些人员的退休资金来源一是靠政府发放的社会安全金,二是依赖个人和企业双方出钱建立的退休基金(最流行的是401K退休计划)。目前美国私人企业的雇员有54%加入401K退休计划,还有不到一半的雇员无法享受到这一退休福利。自动储蓄在美国还不算太普遍,44%的工薪人员会在公司退休账户以外建立自己的储蓄账户,每个月自动存入一定金额的资金。不过民众在这类账户上投入的钱额度并不是很大,很多时候这类帐户上的钱是为了应急。

美国人为养老而攒钱,这里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方式。联邦政府征收的薪资税就是一种强制性攒钱的方式。薪资税虽说是税,但政府征收的这些税最终是要还钱于民的。美国有收入的人每年要缴社会安全金税和医保税,不缴也不行, 发工资时先扣掉了。不过只要缴了这些税,到老了,第一,每月可以拿到1000多美元的养老金;第二,65岁以后享受政府医保福利,看病基本上不愁。政府公职人员退休后可享受退休金待遇,但在工作时每年也要缴一部分退休基金。非强制性方式则是以工薪人员的退休计划投资为主,这包括401K退休计划和其他类型的退休计划。私人企业的雇员往往靠401K退休计划来积攒养老金,很多人会拿出每月3%~6%的收入投放到401K退休计划中,而每年个人投入到401K退休计划中的钱会有上限,一般不超过2万美元。个人也可以开设退休计划账户,如罗斯退休账户,每年投入的钱免税。

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人喜欢积蓄而不是储蓄,主要是因为积蓄多转为投资,钱只有在资本市场上才能生财,而存在银行里最多只能保本。再者美国的投资体系较为健全,投资股票或共同基金虽然风险很高,但回报率也高。由于退休基金投资往往是30~40年的长期投资,平均下来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也在8%~10%之间。

美国人在攒钱上面临的挑战

美国人在攒钱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欠债太多。连债都还不完哪还有闲钱攒起来。37%的工薪人员表示他们属于不欠债族,也就是无债一身轻。42%的美国工薪人员是一边挣钱一边还债,20%的工薪人员属于欠债越来越多,挣得的钱还不够还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美国家庭难以将攒钱作为生活的一大目标,只能是先顾眼前,一家人要吃、要喝,还要还债,想攒也攒不了。攒钱除了为了养老,日常生活中还得有点应急的钱。在这一点上,不少美国人也面临困难,30%的美国工薪人员承认他们缺少应急钱。

美国人有时会有点天上掉下来的“横财”,比如联邦政府的退税或是年终的“红包”。大部分美国人拿到这些钱后,很少会想到存起来一部分,相反会毫不犹豫地花掉。当然这也是政府刺激消费的一种方式。如果大家都不花,全把政府退税的钱存起来,那政府不是白费心思了吗?奥巴马的新税改将民众2011年民众缴纳的社会安全金税降低一半,就是希望老百姓将多领的薪水用于消费,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奥巴马的减税政策让美国民众的收入增长了1%,2011年社会安全金税减税金额达1100亿美元,多数家庭可以多增加1000至2000美元收入。夫妻两人都是高收入的家庭能够增加4000美元的收入。经济学家们曾经预测,美国人将把省下的税钱花掉三分之二,储存三分之一,高收入者存得更多,低收入者花得更多,这将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就业。但在实际上,美国1月份的消费增长只有0.2%,是自2010年6月以来最弱的一个月,看起来美国老百姓想明白了,天上掉下来的“横财”攒起来最好。

美国人越来越重视家庭积蓄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5

【关键词】:工薪阶层家庭理财证券投资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居民的财产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投资理财的意愿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资产成倍增长,中国城市普通家庭有了更多的可任意支配收入。资金的剩余和积聚是居民产生理财需要的前提,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有了理财意识。然而,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存款利率后,居民存款收益已经很低,公众都希望通过最优的储蓄和投资组合使日后生活有所保障。因此,理财需求开始升温。

一、家庭理财与证券投资

家庭理财(FamilyFinance)并不是一个新鲜词,简单地说就是开源节流、管理好您的钱(MoneyManagement)。当今工薪阶层的家庭有一定的银行存款,还有可能买卖股票、债券,还可能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保险。而在国外大部分人是请经验丰富的理财专家或顾问来替他们理财、节支开源。因为投资市场的变化和理财工具的复杂,使得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人理智地选择了专家。在国外,理财个人理财服务(PersonalFinancialService,简称PFS)正在蓬勃兴起。

家庭理财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的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结合、跨多边市场运作的综合性投资理财行为。家庭理财要求各类家庭,既要善于利用各类风险投资工具追逐高额的风险投资收益,又要善于运用各类避险工具的规避风险。

家庭理财服务市场直接受到个人金融资产分配的影响。在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很大一部分个人资产仍是银行存款,而不像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和共同基金。在美国,存款只占到个人资产的17%,其它资产都放在共同基金、证券和人寿保险上;而在较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存款占到多达80%。个人理财服务意味着将部分财富从保守和低回报的存款,转移到相对具有风险和高回报的证券等。尤其当经济稳定、通胀和利益可预测的时候,消费者就更愿意投资。

二、家庭理财中,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投资是战术,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而理财是战略,理财即管理财富,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目标。个人参与理财计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未来生活的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广泛。而投资只属于理财的一个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包括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教育投资、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筹划、遗产规划等等。

因此,我们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人生的生涯规划、税务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人生整体规划。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在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规划。首先,按照设定的生活目标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以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其次,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重点分析自身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自己对未来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分析后,制定符合自身的生活理财目标及规划。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变化不断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

前几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许多人对收益高的证券投资方式很感兴趣,往往不看风险只认收益。这潮流中,老年人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却忽视了风险;期货、非法集资等让人趋之若鹜,结果有的人购买期货赔钱,有的人集资被骗等等。近些年,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一哄而上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家银行基金卖疯现象可见一斑。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普通工薪家庭已经有很强烈的证券投资欲望,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不完善,证券投资本身的高风险性,很多工薪投资者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常常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理财意识仍处于非理性期,理财意识从最初主要所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发展到了盲目跟风、追求“快速致富的秘诀”的阶段。古代司马迁认为,占用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经营的行业之后,能否经营得好,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随着“金融经济”时代产生及发展,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个人和家庭资产中证券金融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个人理财的需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展的同时在时间跨度上也开始扩展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对待理财和证券投资,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背景、及个人不同生命的周期,从人生不同阶段和家庭资产合理配置的角度理性分析理财活动和进行证券投资。只有把证券投资纳入整个家庭理财的大系统中进行规划,才能使得工薪收入家庭在维持家庭必要开支的情况下,又能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人的需求特点、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证券投资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在实际家庭理财运作中,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年龄段,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亦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可以分六大阶段来考虑。

阶段

一、单身期:指从参加工作至结婚的时期,一般为2至5年。该时期经济收入比较低且花销大,是家庭未来资金积累期。

理财优先顺序:节财计划>资产增值计划>应急基金>购置住房。这个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如果工资水平比较高,可以适当投资证券市场,因为在这一阶段家庭负担不重,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如果能在股票市场获得高收益,为以后组建家庭打好基础。

阶段

二、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至5年。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基本生活用品。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一些较高档的用品;贷款买房的家庭还须一笔较大开支——月供款。

理财优先顺序:购置住房>购置硬件>节财计划>应急基金。这一阶段证券投资策略应该较保守,可以购买些国债或货币性基金,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阶段

三、家庭成长期:指从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学,一般为9至12年。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成员的年龄都在增长,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同时,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强,父母精力充沛,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理财优先顺序:子女教育规划>资产增值管理>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在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家庭开支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中长期证券投资,购买成长性股票或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阶段

四、子女大学教育期:指小孩上大学的这段时期,一般为4至7年。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财务上的负担通常比较繁重。

理财优先顺序为:子女教育规划>债务计划>资产增值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生活开支比较大,证券投资应该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主。

阶段

五、家庭成熟期: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家长退休为止这段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这一阶段里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债务已逐渐减轻,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

理财优先顺序:资产增值管理>养老规划>特殊目标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不过也要为退休后的生活留出一定资金,避免投资失败影响晚年生活。

阶段

六、退休期:指退休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安度晚年,投资和花费通常都趋于保守。

理财优先顺序:养老规划>遗产规划>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这个阶段证券投资应该减少或者不投资,最多购买些国债。因为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低,不能承受证券的高风险。

四、家庭资产配量过程中证券投资策略

目前对国内百姓而言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等产品中进行分配。由于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性、收益性不同,因此进行理财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必须考虑投资组合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内。对投资者而言,年龄越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在国外,有种观点是将财产四分法,主要分为不动产、现金、债券和股票。对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投资组合,如25岁的话,理财师一般会建议这种组合:不动产占10%、现金占5%、债券占20%、股票占65%。

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而不应盲从他人的理财行为。

家庭整体规划要注重长期效益。一些投资者受到利益驱动,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家庭长期利益,往往采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结果赔了个大出血。因此,家庭理财必须注重长期效益。通过理财对未来的长期整体计划,可以弄清三方面的问题:第

一、是现在在何处(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分析?)第

二、是要到哪去(将来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第

三、是如何到那里去(通过最恰当、最合适的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通过对各个阶段家庭收支的合理有效支配,实现家庭资产最大化。同时,家庭理财也一定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合理划分高风险的投资(股票、期货、实业)和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储蓄、保险、房产、教育),不要因短期内过度追求投资而影响家庭生活水准,造成家庭财务危机。

因此,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多作一些长期规划,选择一些投资稳健的产品,因为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家庭在投资理财中,一定要善于把握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何种投资方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的职业性质和知识素质。你手里只有数千元或者数万元钱,那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如、储蓄、炒股、国债等;而如果你手中有十万以上或数十万元钱,就可以考虑去购置房产,这样既可以居住,也可以用来实现保值、增值。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烂熟于心,那就是:“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这也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财之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走向反面,往往过分地分散风险,使得投资追踪困难或“分心乏力”,自身专业知识素质跟不上,造成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预期收益降低甚至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

又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对上班时间有严格要求,你就不宜投身于股市;相反,如你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信息也比较灵通,又有足够业余时间,就可以增加股市投资方式,因为投资股票尽管风险大,但收益也很大,是值得你伸手一试的。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通过资产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过于分散,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建议集中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

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投资理财中,就应立足当前,注重长远。一般地说来,投资能获取收益,但工薪家庭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全都用于投资。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工薪投资理财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可以说,如今个人投资理财正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每种投资方式和保值形态具有多重性,每个人的各自情况又有所不同,所以,工薪阶层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才能有益于个人资财的保值增值。在心态上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激进亦不可太怯懦”,远离和,谨慎对待期货等投机型产品。

参考文献:

[1]钱海波,《论人理财目标分析与资产结构设计》,《财会月刊》,2005,9。

[2]叶蓓,《个人理财的业务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特区经济》,2005,3。

[3]包纯正,《个人理财新探》,《农村金融研究》,2005,7。

[4]穆利,《这边风景独好—个人理财业务浅析》,《商业研究》,2005,10。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6

关键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家庭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本文对工薪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家庭投资理财制胜之道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实践有所帮助。   

一、工薪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 以前,在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     

(二)、工薪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 

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 

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   

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 

    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 

    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 

    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甚至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我认为: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 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 

四、家庭投资风险及其规避: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 “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三)、家庭投资者要及时查明实际遇到风险的种类、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造成的风险,应及时调整修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如利率下调,就调整储蓄结构;如资本市场不景气,就调整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结构。   

以上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工薪家庭阶层理财有所帮助,最后建议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理财原则,扩大投资渠道,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科学组合、分散风险,走出理财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应。总之,工薪家庭投资理财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家庭持有的资金,从而实现家庭财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美)滋维.博迪著,朱宝宪等译:《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杨德勇主编:《证券投资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3](美)弗雷德里克.S.米申金著,刘毅等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7

近日白宫公布的报税单显示,奥巴马和夫人2012年的收入缩水,原因是工资没涨,书卖得不好。事实上,普遍来说,国家元首的工资并不是那么高,有的还不如身边的“高级公务员”,比如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年薪近50万美元,就令欧盟各国领导人望尘莫及。

人人都盼着涨工资,领导人应该也不例外。但是各国决定领导人工资如何涨的方法各有不同。

[美国]

等了84年涨了5万

美国总统的工资、福利及其他有关规定由国会制定,目前总统工资是所有联邦政府官员中最高,在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中,也属收入较高的,年薪40万美元;而副总统的年薪就要低很多,为230700美元。

美国总统设固定薪金制度源于1789年,当时规定的总统年薪仅为2.5万美元,此后200多年间,美国总统的年薪共进行5次调整,平均45年加薪一次。

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年薪是25000美元,他都捐献给了国家。1873年格兰特总统的工资涨为5万美元,美国总统的第1次加薪等了84年。1909年第2次加薪,塔夫脱总统的工资为75000美元。1949年,杜鲁门总统开始工资涨到10万美元。第4次加薪是20年后的尼克松总统,1969年他领取的工资是20万美元。直到克林顿在任时,提议给总统涨工资。1999年,克林顿和国会签署法案,美国总统的年薪再涨一倍,达到了40万美元。

奥巴马夫妇

著作销量下降 收入逐年缩水

去年,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的收入为60.86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6.85万元),总共纳税11.2214万美元。而他们2011年的收入为78.9674万美元,纳税总额为16.2074万美元。

作为总统,奥巴马的年薪为40万美元。扣除支付医疗保险等一部分税前收入后,奥巴马2011年和2012年申报的薪资收入为39.48万美元。

第一夫妇收入缩水,主要原因是奥巴马的著作销量下降。这些书包括《我父亲的梦想》、《无畏的希望》等。奥巴马书籍的收入在他2009年首届任期开始时最高,那一年550万美元的总收入中,绝大部分来自版税。2011年的总收入79万美元,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版税收入锐减,仅为30多万美元。奥巴马夫妇今年报告的总收入中,版税收入跌至20多万美元的新低。

拜登夫妇

除了当副总统 还当特工处房东

根据2012年的纳税申报单,副总统拜登夫妇2012年向美国国家税务局申报的总收入为38.507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8.44万元)。拜登夫妇2012年将他们位于特拉华的一处房子租给美国特工处,收获房租2.64万美元,上述收入包括房租收入。拜登夫妇去年纳税8.7851万美元。

加薪法案通过,下任兑现

美国法律为防止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谋利,设立了一条利益回避制度:即公务员的工资调整当任不得受益,要从下任才能开始执行新的工资标准。

美国国会1789年通过的一个法案明文规定,“新一届众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所以,1999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加薪法案,是从他的下任小布什总统开始执行的。2001年1月1日新的总统薪资生效,小布什和奥巴马都是受益人。

根据法律,美国总统既然没有给自己定工资标准和加薪的权利,当然减薪也不行。近日奥巴马为表示自己与美国公务员“同甘共苦”的精神,主动要求减薪5%。但由于总统的工资由法律制定,所以他必须先接受法定工资,然后再每个月写一张支票寄回给财政部。

[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工资比秘书少

从2008年开始,俄罗斯实行了政府高官的收入和财产公开制度。2013年4月12日,普京公开了其家庭成员2012年的收入和财产情况。普京申报的收入总额不到20万美元,比自己的新闻秘书的工资,少了3万多美元。

普京

一块地 两套房四辆车

克里姆林宫网站公布俄官员财产申报材料,俄总统普京2012年收入579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15.41万元),他2011年的收入为370万卢布。而在2010年,普京的收入高达504万卢布。

普京名下的财产包括一块地、一套公寓以及目前在用的一套公寓和车库、3辆国产汽车和一辆汽车拖车。普京夫人去年收入12.14万卢布,没有其他财产。

梅德韦杰夫当总理挣得比当总统多

梅德韦杰夫总理去年收入58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15.61万元)。他2011年任总统时收入337.1万卢布。梅德韦杰夫名下有一块租用的土地,租期49年。财产还包括一套367.8平方米的公寓和两辆国产汽车。梅德韦杰夫的夫人2012年没有收入,拥有2个停车位和1辆大众高尔夫汽车。梅德韦杰夫的儿子没有收入和财产。

俄副总理海外资产转移回国

2012年俄罗斯政府成员中收入最高的是第一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为2.2639亿卢布(约合人民币4512.46万元)。不过,舒瓦洛夫本人收入并不高,多数来自他的妻子,后者有一笔海外信托基金。舒瓦洛夫的发言人说,舒瓦洛夫正把家庭海外资产转回国内。

[日本]

特殊时期,和公务员一起降薪

日本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领导人和高级公务员的工资。

从首相、内阁成员到国会议员秘书,都是特别职的国家公务员,根据《特别职给与法》确定工资。除了另有法律所规定的其他工资,特别职的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由月薪、地方补贴、上班路费等构成。

首相和最高法院法官的法定年收入相同,是所有政府官员中最高的,日本大震灾之后,面临严重的财政状况,时任首相野田自减薪水30%。政府此后制定了临时特例,削减公务员工资。日本总务省公布资料显示,到2012年4月,首相的月薪虽是20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7万),但实行减薪后,首相每月工资都会缩水30%。

[瑞典]

工作负担重,工资涨得快

瑞典政府大臣们的工资由1994年成立的大臣报酬委员会决定。

大臣报酬委员会得到议会授权,专门负责部长以上高官的工资和报酬,其三个成员由议会宪法委员会任命。首相和大臣们最初的工资差别不多,加入欧盟后首相对外职能增加,工作负担加重,因此其工资增长较快,与大臣们拉开了距离。

2010年,瑞典政府大臣及首相涨过一次工资,现在首相赖因费尔特的年薪约为28万美元,虽比普通工薪阶层高不少,不过作为高福利国家,瑞典的税率水平也比较高,所以首相与普通人的工资差距并不是很大。

晒工资

新加坡总理薪酬最高

从目前公布的资料来看,世界领导人中年薪最高的是新加坡李显龙,他的年薪是170万美元。

新加坡倡导高薪养廉,政府公务员的工资非常高。

2012年,新加坡进行了一次减薪,李显龙的年薪也削减了36%,从原来的230万美元降到现在的170万美元。不过尽管大幅减薪,李显龙仍然是全球年薪最高的国家领导人,是奥巴马工资的4倍多。

德国总理双工资不敌公务员

虽然默克尔支持在欧洲实施紧缩政策,不过去年5月,德国内阁投票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给内阁部长和总理加薪5.7%。在此之前,德国内阁部长已经12年没有涨过工资了。

这次加薪之后,默克尔的工资将增加930欧元,达到月收入1.7万欧元,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7倍。由于默克尔同时是联邦议院议员,每月还能领取议员工资的一半,约4000欧元。

不过,默克尔的工资仍然算是少的。据德国媒体报道,有4000名欧盟公务员拿的工资都比默克尔高。连默克尔的对手皮尔・施泰因布吕都说,默克尔拿的工资,和她作为总理的付出相比,实在是太低了。

肯尼亚总理和人民“脱节”

肯尼亚总理奥廷加的年薪是42万美元,尽管单从数值来说,他并非算是挣钱最多的。不过如果换一种算法,那他就能登上最赚钱领导人的宝座了。

2010年,《经济学人》杂志对国家元首的年薪与本国人均GDP进行了比较。结果,奥廷加的年薪是肯尼亚人均GDP的267倍,李显龙仍然排名居前,是新加坡人均GDP的43倍。奥巴马是9倍。

以这种方式来计算,印度排在了收入榜的最后面,是人均GDP的1倍。

法国公布38位部长财产

法国总统奥朗德今天将公布38位部长拥有的银行存款和房产清单,这在法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国家面临大量人口失业和公共财政紧缩的背景下,一批政府内的百万富豪被公之于众,一位法国官员说,法国正在冒一场“透明的风险”。

爱尔兰总理年薪43.4万美元

全球咨询公司合益集团负责此项研究的咨询师Philip Cohen表示:“对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而言,工作量越大意味着薪水越高。但在政府部门可不一样了。”合益集团认为不能在国家大小和国家领导人薪酬之间划上等号。像爱尔兰这样的小国,其总理伯蒂・埃亨(Bertie Ah-ern)的薪酬高达31万欧元(21.7万英镑/43.4万美元)。

拉美总统收入是公开的

在拉美国家,总统的收入几乎都是公开的。迫于这样的压力,很多总统决定削减自己的月薪。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首先把工资调整到每月1540欧元,紧接着调整的是秘鲁总统托莱多和玻利维亚总统莫拉雷斯。莫拉雷斯从三月份把工资改为667欧元,低于前总统工资的57%。这家法国杂志还说,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对外宣称自己每月的收入为32欧元,并且没任何存款。所以,当福布斯杂志公布,他是“世界上十大最为富有的统治者”之一时,他非常气愤。

日本天皇不领工资

在日本,前首相小泉的收入约合每月2.4万欧元。因此,小泉被排在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前十位元首之列。日本天皇是不领工资的,但他的个人花销都要参照皇室规定的预算。2006财年,他的预算在226万欧元。

俄罗斯30名议员被曝财产申报前假离婚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俄政府官员申报财产,并宣布拒绝申报者将被解除公职,4月15日是最后截止日,官员们熬到当晚才全部完成公布。在提交财产申报截止日期前两个月,为应对财产申报,俄罗斯450个下院议员中,有30名议员通过“假离婚”来隐瞒财产信息。

俄30名议员之所以被曝“假离婚”,或许是因为“政治诬陷”。俄道德委员会副主席安德烈耶夫推测,在相关的监督委员会进行工作之后便能确定议员们是否真的假离婚。

按照俄罗斯法律,并不要求国会议员汇报其婚姻状况的变化,但要求国会议员在他们的收入声明中必须提及他们配偶和子女的财产收入。

据悉,2008年12月,俄罗斯出台的国内首部《反腐败法》规定,除国家和地方行政官员外,诸如法院、检察院、警察、军队、安全部门、选举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被纳入申报人之列,而且他们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财产也必须一同申报。与此同时,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基础上,申报资料将在媒体上公开。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8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工薪阶层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富裕起来的人们对投资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从我国工薪阶层理财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工薪阶层;投资理财;现状;问题;对策

以工资、薪金所得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个人或家庭可称之为工薪阶层。在我国特指实际年收入在32000元到500000元之间的个人或家庭,因为在大多数城市中这部分群体的数量比较多,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主流阶层。

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对个人或家庭的资产、负债等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来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风险的规避等一系列财务目标。

一、工薪阶层投资理财的现状

(一)投资理财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在不断地增加,除去日常开销,人们手中出现了大量闲置的资金,而这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将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而是尝试各种新的、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对投资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投资理财产品日益多样化

由于投资理财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尽快占领此市场,积极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并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样使得理财产品的品种日益多样化。例如人们熟知的银行存款,形式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对其进行了创新,推出了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既有准储蓄型产品;还有与股票市场挂钩的产品。

二、工薪阶层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工薪阶层理财意识弱、容易陷入理财误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工薪阶层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弱,认为理财就是储蓄,买国债、拿利息等,往往容易陷入理财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银行储蓄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但现实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债务人的成本,最合理指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两者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水平变动率。具体讲,当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银行给储户的收益率时,则实际利率为负值,也就是说把钱存在银行不仅不能增值,反而本金的购买力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理财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他们认为固定的收入扣除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哪来的闲钱可理?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工薪阶层仍占大多数,因此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钱多钱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而实际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通过科学的理财可获取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肃而谨慎地对待。

3.对理财时间的错误认识。理财应该在结婚之后开始,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而事实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理财,年轻单身时,收入有限,应将其用于娱乐教育以及婚前准备中;壮年时,收入相对较多,应将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及退休后的储备作为其理财的重点;进入老年,则老有所养就成为其理财的主要目标。因此理财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宜早不宜迟。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技巧匮乏

工薪阶层理财技巧差,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工薪阶层进行理财时,不是自己分析,而是随大流,带有盲目性,且忽视潜在的风险,这在前几年的股市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典型的“跟庄”、“政策市”、“消息市”等非理性投资。这不仅不利于个人财产的保值与增值,还会因为投资的失败而失去对理财的信心,阻碍理财业的发展。

(三)理财环境的制约

由于我国工薪阶层普遍缺乏进行理财时应具有的理财技能和相关的金融知识,因此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财机构和专家的指导,或者直接购买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的理财产品,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加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针对工薪阶层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传统业务的组合,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含金量低。

2.专业理财人才的缺乏。理财业务的特征是:集技术、信息、资金、信誉和网络于一体,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国内有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但是国内符合标准且具有国际执业资格、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还很少。

3.注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理财产品销售额度与理财人员业绩直接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业人员存在着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的倾向。此外,近期国内金融机构推出的外汇理财、基金代售等业务,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真正的投资理财,因为这些产品与服务并不是从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生命周期特征、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的,与客户的真正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4.风险披露不全面。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说的多,对存在的风险说的少,存在误导客户购买其产品的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工薪阶层个人角度

1.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投资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工薪阶层在参与时,应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避免陷入误区,此外还应客观分析自己的综合条件,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目标,同时坦然接受现实,理性地看待一时的得失。

2.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金融知识,提高理财意识和投资技巧。建议工薪阶层应从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入手,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渐拓宽理财领域。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在国外,投资理财的专业机构和中坚力量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对理财质量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更趋于多元化,因此为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增强吸引力,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理财服务产品的创新,建立永久创新机制,为实现此目标,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密切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详细分析,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第二,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细化、评估,确定自身的核心产品,并围绕核心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重新包装。与此同时售后还要长时间的跟踪,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理财方案。

2.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投资理财业务上,商业银行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特色,就应该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地选拔和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准入制,提高社会公信度。即理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统一的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第二,将一批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第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薪金待遇上给予理财人员一定的倾斜,以此增强该岗位的吸引力。

3.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综合考虑,量身订做理财方案。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现金流要求、财富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确保理财资产的安全性。

4.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告知义务。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内部调查,督促从业人员在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流程,严格自律,不应为本部门、本岗位的一时业绩而无视制度;在销售产品时,应与客户签订必要的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提示所面临的风险。

(三)其他方面的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国情,抓紧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避免无效竞争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大学等培训机构。大学等培训机构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一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各高校理财学历教育的发展经验,开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从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跨学科、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紧跟理财需求热点,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以此推动我国理财业的发展,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秦建平.中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7.

[2]钟本刚.我国工薪阶层个人/家庭理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9

关键词:扣除范围;指数化;联合申报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它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税制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税种。我国从1980年起开征个人所得税,至今已有25年,这二十多年我国经济结构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居民收入无论是绝对数值还是相对差距都发生了迅猛的变化。我国现行所得税法自1994年起施行以来,收入逐年增长,到2001年已经发展为我国工商税制中第四大税种。据统计,2004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737亿元,其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职能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税制模式的选择、费用扣除问题、税率的设计以及征管手段等,迫切需要进行调整。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

2005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3号)规定,纳税人自2006年1月1日起就其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1600元/月的减除费用标准,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调整费用扣除水平可以缓解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但仅仅调高工资薪金的免征额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个人所得税的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缺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费用扣除方式,调整费用扣除范围,从而加强个人所得税在组织收入和调节分配等方面的功能。

一、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采用的是分项定额扣除与定率扣除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纳税人不同性质的所得分别进行扣除。其中,对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允许从每月的收入中扣除费用800元。2006年1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扣除费用是每月1600元,对在我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取得来源于我国境内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员或者在我国境内有住所而有来源于我国境外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员,可以附加扣除费用3200元;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可以扣除的费用为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扣除费用为每月8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的扣除费用实行定额和定率相结合的扣除方法,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扣除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含4000元)以上的,定率扣除20%;财产转让所得的扣除费用为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利息、股息、红利、偶然所得不扣除任何费用,以每次取得收入为计税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费用扣除范围过窄,不能很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中,一般都针对纳税人不同的社会负担情况规定相应的扣除标准。以加拿大为例,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包括了养家糊口的“生计费”,如注册退休金、储蓄款、小孩照料费、保姆费、安家费、生活费等。显而易见,国外的生计扣除给予了纳税人基本的生活保证,减少了纳税人因经济活动失败带来的风险。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标准的设计上,未能充分考虑纳税人的个体差异、纳税能力以及纳税人的住房、养老、失业和赡养人口的多寡、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年龄大小、教育子女等因素,对净所得征税的特征表现不明显。综观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制,像我国这样费用扣除不考虑家庭支出是很少的。

2.费用扣除缺乏灵活性,造成不同的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不平衡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采用“定额扣除法”,计算纳税人的生计费用,这种费用的扣除方法比较简单,征纳双方都易于掌握。但是这种费用扣除方法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点。

首先,由于这种费用扣除方法以固定数额作为费用扣除标准,未能与物价指数挂钩,从而难以适应由于通货膨胀造成居民生活费用支出不断上涨的实际情况。在1994年—2003年期间,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了12.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26.3个百分点,伴随着物价的上涨,纳税人的基本生活费用也在相应增加,而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长期未变,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其次,这种费用扣除方法对不同纳税人采取单一的费用扣除标准,没有考虑不同纳税人之间家庭结构的差别,从而会造成不同的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不平衡。比如,有两个人口结构、收入水平均相同、但收入来源不同的两个家庭甲、乙,按现行税法计算个人所得税如下:

表4收入水平均相同的两个家庭的纳税比较

家庭收入应纳税额

甲丈夫每月工资收入2500元

妻子每月工资收入1000元(2500-1600)×10%-25=65(元)

乙丈夫每月工资收入3500元

妻子失业,无工作无收入(3500-1600)×10%-25=165(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着同样纳税能力的两个家庭却承担着不同的税收负担。这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

第三,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基本上采用按月计征税款的办法,年终不汇算清缴(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及财政部规定的特殊行业除外)。这种方法,难以适应由于许多行业生产经营季节性带来的纳税人各月份之间收入不均衡的特点,容易造成税收负担的不平衡。

3.费用扣除内外有别,也不利于公平纳税

税法规定,对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单位中工作的外籍人员与外聘在我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专家,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月附加减除3200元费用;对外籍人员从外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以及房补、洗衣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免征个人所得税。这种内外有别的规定明显不符合公平原则中的横向公平的要求。中国加入WTO的一项基本义务是给予外籍居民以国民待遇,它的本质含义在于内外国民的无差别待遇。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外籍居民规定的单独扣除费用的内容而言,这些费用正是国外许多国家普遍允许扣除的纳税人为取得所得所付出的成本费用。但这些规定只适用外籍居民纳税人,并不及于国内的居民纳税人,外籍居民的这种超国民待遇,违背了纳税公平原则。

4.分项扣除费用,造成税款流失,增加征管难度

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扣除,造成不同类别的收入存在不同的扣除标准与税收优惠,不仅形成计征口径不一,容易造成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或者不同性质的收入之间转移税负,给偷税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征管的难度。如工资收入按月计算,每月按1600元的标准扣除;劳动报酬按次计算,属于连续性的按每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1月之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项目收入,就可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扣除,每项低于800元的收入就可不纳税。假设有甲、乙两名纳税人月收入相同,均为2800元,其中甲的工薪收入1500元,劳务报酬700元,稿酬收入600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甲不纳税;而乙的收入全部为工资薪金所得,其应税所得为1200元,需缴税95元。这不但有失公平,而且在客观上鼓励了大批纳税人利用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的办法避税。在实践中许多兼职的报酬明明是工资,却申报成劳务报酬,就是因为劳务报酬比工资薪金有更多的扣除机会。分项扣除费用,为人为转移税负甚至偷税提供了条件,不仅造成税款的流失,也增加了征管的难度。

三、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建议

1.增加费用扣除范围

在标准扣除的基础上,增加据实扣除的方式。考虑我国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制度的现状,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需要增加的具体项目可以包括医疗费用、家庭住房抵押贷款利息、老人赡养费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人寿保险扣除等。其中,可以据实扣除的医疗费用是指纳税人支付的医疗保险以外的医药费用,此项扣除还可以规定年度最高限额;家庭住房抵押贷款利息应为纳税人购置普通住宅而发生的抵押贷款利息支出;老人赡养费扣除可以规定,如果纳税人要赡养无经济来源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加扣300元;公益救济性捐赠应该允许据实扣除,以鼓励纳税人的捐赠行为;人寿保险是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一种辅助方式,应该允许扣除,但可以规定扣除的最高限额。2.实行费用扣除指数化调整

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取税收指数化措施。费用扣除指数化是指按照每年消费物价指数的涨落,相应调整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的名义所得增减的影响。也就是说,扣除额的多少应该随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避免通货膨胀对个人生计构成明显的影响,保障纳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增强个人所得税制的弹性。我们可以借鉴英、美等国的做法,赋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扣除额进行调整的权利,每年按照物价变动情况对扣除额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满足国家和纳税人的共同需要。

3.增加联合申报方式,公平税收负担

可以增加已婚纳税人联合申报方式,联合申报的费用扣除额应设计为单独申报的两倍,这样,可以平衡同等纳税能力但不同收入来源的家庭的税收负担。如上例的甲、乙两个家庭,假设收入水平、收入来源、费用扣除水平和税率不变,承上例。但是将费用扣除设计为单独申报扣除1600元,联合申报扣除3200元,则两个家庭的纳税情况如下:

表5收入水平均相同的两个家庭的纳税比较

家庭收入应纳税额

单独申报联合申报

甲丈夫每月工资收入2500元

妻子每月工资收入1000元(2500-1600)×10%-25

=65(元)(3500-3200)×5%

=15(元)

乙丈夫每月工资收入3500元

妻子失业,无工作无收入(3500-1600)×10%-25

=165(元)(3500-3200)×5%

=15(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有了联合申报方式,两个同等纳税能力的家庭的税收负担基本持平。至于哪一种申报方式更合适,有赖于纳税人根据自己的收入以及税收制度的规定作出选择。

4.统一费用扣除标准

按照税收公平原则的要求和WTO的税收国民待遇原则,在设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时应给予本国公民和外籍个人同等待遇,而从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而言,外籍居民规定的单独扣除费用的内容是违背这一原则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竞争应该基于一种公平的税收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在税制改革过程中应尽快统一内外有别的税收制度,从而实现税收的公平。

四、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配套措施。

1.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税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一个税种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该税种的征收管理能力。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对个人收入实行有效监控的能力,并且信用不发达、征管手段还比较落后,信息化在税收征管中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虽然已经对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实行了实名制,但银行与税务机关的联网工作尚未展开。这种状况说明,我国目前还不适合选择综合所得课税模式,而应选择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在这一前提之下,可以考虑将工薪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具有较强连续性、经常性的收入列入综合所得的征收项目中;而对于财产转让、特许权使用费、利息、红利、股息等其他所得,仍然按照比例税率进行分项征收。

2.抓好申报纳税,强化代扣代缴。

2005年9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执行。《办法》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思路,要求建立个人收入档案制度、代扣代缴明细帐制度、协税制度和逐步实现全员全额管理制度。“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全员全额管理”将意味着,每一个纳税人都将被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实现个人收入“一户式”管理,不管你的收入是否达到纳税标准,都应该要进行纳税申报。《办法》中还提出,要社会各部门协税,税务机关应重点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工商、银行、文化体育、财政、劳动、房管、交通、审计、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主要有两种:申报法和代扣代缴。据了解,“代扣代缴明细帐制度”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展了先期的试点工作,也就是税务机关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要求扣缴义务人按规定报送其支付收入的个人所有的基本信息、支付个人收入和扣缴税款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并对每个扣缴义务人建立档案”的一项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和“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同样在具体实践中已经初露端倪。

各地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强化代扣代缴,实行源泉控制。各征收机构应选择行业,狠抓落实“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应进一步明确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以加强对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法律约束。目前,全方位、深层次落实代扣代缴是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要尽快规范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制度,在条件成熟情况下,推行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

3.大力推行信息化和源泉课征相结合的办法。

在目前已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尽快实行“银税联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解决税源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提高税收征管效果。同时改革金融体制,严格控制现金流通,增加信用程度,实现所有个人收入都必须通过银行结算,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偷税行为。

4.强化执法力度。

众所周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查管偏松,处罚不力。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严管重罚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严管就是政策设计要严密,法律制度要健全,征收管理要严格。重罚就是对违犯税收法律制度的行为,处罚要严厉,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慑效应,以严管重罚来约束纳税人的行为,减少税收流失,增加财政收入,从而达到个人所得税设计的目的。近期,应尽快制定和惩处偷漏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法规以及具体规定。明确有关单位对税务部门配合的法律责任。条件成熟时,可设立税务法庭,加强税收执法力度,加大偷逃税的各种成本和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红,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几点思考,《税务研究》,2002.11;

[2]《个人所得税制国际比较研究》,蔡秀云著,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篇10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家庭;分类征税制;综合征税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22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1 两种所得税制下的优缺点比较分析

1.1 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的缺点

1.1.1 体现了个人所得税纵向征收的不公平

在我国目前的分类所得税制中,就工资薪金所得来说,工薪阶层的月薪里包含了医疗支出、教育费用、养老保障以及房贷还款等诸多支出内容,对于许多工薪阶层来说,月薪仅够维持生计所用。然而,目前的税制依然将这部分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作为个人所得税调控的对象,使其成为了征税的主体人群。反观之,由于高收入人群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其通过将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以工资薪金以外的方式纳税,并利用其他形式个人所得的税收优惠来规避税收。这造成穷人征税,富人避税的现象,反映出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征收的纵向不公平。

1.1.2 体现了个人所得税横向征收的不公平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实行的是分类税制,即按照个人所得的性质分为11类所得,不同的所得适用不同的征收办法。在11类所得中工资薪金所得实行的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及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实行的是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其余8类所得实行的是比例税率并辅以一定的扣除项目及相关的优惠政策。结合我国目前个人所得来源的多样化、复杂化、隐性化的特点,这一税制形式将会产生个人所得税税款征收的横向不公平。例如,在股息、利息红利所得中,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取得的高收入几乎不用缴纳税款,然而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包含了诸多维持生计费用的月薪却依然要照章征税。

1.1.3 没有体现量能负担的课税原则,不利于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现行的税制体系没有全方位衡量纳税人真正的纳税能力,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从税收公平原则来看,两个相同收入的家庭,税收负担应当一致。然而在目前我国依照个人为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下,相同收入的两个家庭会因家庭人员数量不同,产生税收负担不一致的情形。与此同时,在这种以个人为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下,也没有充分考虑家庭的教育、住房、社保、抚养子女及赡养老人等支出,最终滋生税收分配不公的新问题,从而与量能纳税,公平分配的税收原则背道而驰。

1.2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综合税制的优点

1.2.1 体现了个人所得税纵向征收的公平性

因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与分类征收制的先天不契合,故实行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必须改革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征收制为综合征收制。在这一所得税制中,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均以家庭为单位,以其家庭总收入扣除诸如赡养支出、抚养支出、购房支出、教育支出及医疗支出后的余额申报个人所得税。再辅之以免征额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一变革将更有利于保障低收入家庭,从而实现个人所得税纵向征收的公平性。

1.2.2 体现了个人所得税横向征收的公平性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下,不再对个人收入进行分类,并采用不同的征收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家庭所有成员的总收入为征税对象,不再区分收入类别,这样一来,能实现个人所得税横向征收的公平性,能有效地遏制个人利用所得来源的多样化、复杂化、隐性化来逃避税收,避免出现“穷的更穷,富的更富”的不公平现象。当然这一改革举措必须以完善相关征管配套措施为前提。

1.2.3 体现了量能负担的公平课税原则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更能体现税收量能负担的课征原则。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下,相同收入的家庭征税的额度应是相同的,不会出现以个人为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下,两个总收入相同的家庭,因家庭成员的多寡而征税负担各有不同的现象。因而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度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更显公平。

2 实现以个人为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的改革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要实现以个人为单位的所得税制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的改革,首先必须要改变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即从分类征收转变为综合征收。而要实现这一征收模式的转变非一朝一夕之事。这主要是由我国家庭界定的复杂性、国人对现金消费的偏爱、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等因素造成的。

2.1 我国家庭界定的复杂性

界定家庭的范围是改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征收模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家庭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现实中有因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有因其他关系在一起生活而未组成家庭但共同负担生活费用、有虽未与家人住在一起生活但却要负担其生活费用,比如外出打工农民。为实现征收的公平,就要对不同的家庭实行不同的费用扣除,然而这种复杂的家庭结构导致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实际操作愈发艰难。

2.2 国人对现金消费的偏爱

由于历史因素及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国人对现金消费颇为偏爱,在这种消费模式的影响下,加之现实生活中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税务机关在现阶段还无法监管与控制个人的所有收入,这也不利于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的转化。例如在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中,工资薪金所得是可以通过单位代扣代缴的,但是一些财产租赁收入如房屋租金一类的个人收入就难以计入个人所得来纳税。

2.3 我国税收征管系统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税务部门与工商、海关、财政、银行、证券交易所等相关部门没有做到信息共享,缺少实质性的相互配合措施,从而使税务部门无法监控税源,导致税收漏洞的出现。这也不利于以个人为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的改革。

3 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改革的渐进式实施路径设想

3.1 遵循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界定纳税人,并以法定形式确定下来

在我国现实社会中,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国家以“夫妻关系”来界定家庭,从而确定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的方式。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在界定以家庭为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时,必须遵循以公平为主同时兼顾效率的原则。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以“共同居住生活兼有限真实负担”的原则来界定家庭更为合理。共同居住生活针对的是由于婚姻、血缘以及其他关系在一起生活而共同负担生活费用的家庭形式,有限真实负担则针对的是取得收入的人与负担的家庭其他人不居住生活在一起,但家人的主要生活开支来源于取得收入的人员,例如外出务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纳税家庭界定为包括务工人员真实负担的父母、配偶及子女在内的有限人员。

3.2 大力推行转账支付的消费方式,建立家庭收入监测与统计体系

要对个人收入实施全面有效的控制,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实行统一的居民身份证号和纳税身份证号制度。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必须凭身份证到政府机关领取纳税身份证号,两证的号码是一致的,并终身不变。个人收入与支出均需登记此号码,并通过银行账号在全国范围内银税联网存储,同时要求每个单位必须按规定在银行开户,每笔收入和支出都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使纳税人的每笔收入都处于税务部门的直接监控之下。在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实现对个人金融资产、房地产、汽车等高额消费品的实名登记,将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显性化。

3.3 建立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系统

建立全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对个人的重要收入,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及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进行计算机网络监控和稽核。同时,加强技术改进,在税收征管中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预测、办理登记、纳税申报、报税审核、税款征收、税务审计选案及操作过程控制、税源监控等环节广泛采用计算机工作,通过网络使税务机关的计算机与工商、海关、财政、银行、证券交易所等相关部门相连,做到信息共享,使税务部门掌握更多纳税人的纳税信息,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税务监控机制。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及很强的税收征管体系作保障,而从当前国情看,设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更符合税收公平合理调节社会分配的初衷,也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因此,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必须在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遵循从分类到综合的征税模式改革、从个人到家庭的纳税单位改革的渐进式实施路径,并辅之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等配套改革措施,才能最终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体现税收公平合理调节分配初衷的高效运转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个人所得税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彭礼明,肖瑶.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5).

[2]严丹良,韩彦峰.公平视角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思考[J].财会研究,2012(2).

[3]迟骋.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征收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