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十篇

时间:2023-11-15 17:55:51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1

关键词播期;海拔;种薯处理;秋播马铃薯;产量;湖北郧县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130-02

郧县多年来一直是十堰城区蔬菜的主要供应地,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大县之一。但在元旦、春节期间却无鲜马铃薯供应,只能依靠“南菜北运”或夏马铃薯储存供应,使当地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应用,经济效益低[1-3]。郧县农业技术部门围绕科技创新活动,根据当季土地资源、种植习俗及气候特点,于2010年在全县3个乡镇进行不同播种期与海拔对秋播马铃薯产量、效益的试验研究,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的目的,为度淡堵缺蔬菜适度规模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取3个试点:青曲镇洪门铺村二组胡天昌示范田,示范面积2 001 m2,海拔300 m;谭家湾镇龙泉村二组周韩兴、秦顺启示范田,示范面积5 335 m2,海拔450 m;胡家营镇土地沟村一组谌宏远示范田,示范面积10 005 m2,海拔550 m。土质均为壤土,排灌条件良好,管理水平较高。

1.2供试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浸种剂为GA3(赤霉素);喷薯剂为大民钾王液肥(生物钾)。

1.3试验设计

海拔设3个梯度:300 m(A1)、450 m(A2)、550 m(A3)。播期设4个处理:8月28日(B1)、9月5日(B2)、9月10日(B3)、9月13(B4)。各海拔、播期条件下设3个种薯处理:5 mg/kg GA3浸种5 min(C1)、5 mg/kg GA3浸种5 min+生物钾100倍液喷种薯48 h(C2)、清水处理作对照(C3)。小区面积66.7 m2,每小区2行,畦宽1 m,顺序排列,无重复。

1.4试验方法

分期整薯播种,株行距20 cm×50 cm,播种量为3 750 kg/hm2。播种前8 d将种薯费乌瑞它按不同试验设计进行浸种处理,然后晾干进行催芽[4-5]。结合耕地施硫酸钾高效复合肥675 kg/hm2、硼砂75 kg/hm2、优质农家腐熟有机肥15 t/hm2、大民钾王颗粒剂150 kg/hm2。11月28日收获,同时测产。

1.5调查统计

对各处理出苗率进行调查[6]。11月28日收获期调查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出苗期、出苗率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除A1B2组合处理中出苗期不全一致外,其他处理在同一海拔、同一播期、不同种薯处理条件下的出苗期均一致。各处理组合中,用GA3浸种与用GA3+生物钾喷种薯的出苗率无显著差异,而与同一海拔、播期下的清水处理(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而从总体上看,低海拔区的出苗率较低,可能与不同海拔区的温差不同有关。

2.2生长势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GA3浸种+生物钾喷薯处理的植株,其生长稍优于GA3浸种处理,但明显优于清水处理(对照)。由于生物钾对土壤难溶性钾具有再分解作用,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而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对钾的需求量较高,故单株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2.3产量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同一海拔、播期下,马铃薯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基本上是GA3浸种+生物钾喷薯、GA3浸种、清水处理(对照)。不同海拔高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2.4效益分析

12月1日由外地购进与当地生产的秋马铃薯,其价格和质量等级无明显的价格差。但进入12月10日,南方其他种植区秋播马铃薯由于交通运输、保鲜程度的原因,显现出价格差异。当地生产的秋播马铃薯由于土壤尚未封冻,加之12月中旬雨量少、温度高,土壤内保鲜程度高,显示出当地气候、环境、消费水平等优势。当进入元旦、春节前后,当地由于采取厚覆草保温和塑料大棚保温种植效益显著,平均效益分别比12月1、10日有明显地提高。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处理方式对马铃薯种薯出苗率和成苗率、产量都有较大影响。在低海拔地段,以9月13日播种期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用GA3浸种+生物钾喷薯产量和效益最理想。因此,建议鄂西北汉江中上游地区低海拔地段,秋马铃薯播期应选择9月13日,高海拔地区应选择在8月28日至9月10日播种。可根据地域条件优势(冬无严寒)采用厚覆草保温或大棚保温保鲜措施,确保马铃薯在不同时期的优格优势。

4参考文献

[1] 陈重潘.浅议地理纬度和海拔与作物生产的关系[J].甘肃农业,2010(34):27-28.

[2] 黄清桂.影响马铃薯品质的栽培因素及相应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07(4):29.

[3] 陈益华,贺正金.不同播期对长沙春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6):43-44,57.

[4] 张生梅.几种马铃薯新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种植表现[J].科学种养,2010(7):48-49.

[5] 李保伦.播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6):41.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2

神农架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其全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神农架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与亿万年来形成的亘古地貌,孕育了众多自然景观及各种奇观,以气势恢宏的云海景观、丰富的生物物种和绿色林区闻名于世。

壮阔云海

云海景观是神农架的一大自然奇观。无论在清晨还是傍晚,倘若站在高山之颠俯瞰群山,目光所及之处便是漫无边际的云海,仿佛置身海岸,观波起浪涌。神农架因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全年气温偏凉多雨,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充沛的降水为云海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大量降水在太阳照射后,变成水汽蒸发,由于高空温度低,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与大气中的尘埃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婀娜多姿的云。

神农架云海之神奇,奇在其形状似海非海。神农架云海之神秘,秘在其形态变幻莫测。特别是日出和日落时的云海,五彩斑斓,蔚为壮观。大九湖、神农顶、老君山、留香寨、送郎山、摩天岭、南天门等挺拔险峻的大山之上,都可观赏到云海。

燕天景区的天门垭,是在神农架欣赏云海的绝佳去处之一,即便在晴空万里的清晨,这里仍有云雾在垭口穿行,若是阴天,垭口的云雾便终日不散。每当雨后初晴之际,天门垭下的紫竹河谷便会有云雾缭绕,若恰至正午,茫茫云海之上便会出现一轮五彩光环,形似彩虹,宛若一个圆环悬在天幕之中,又仿佛是一台缓缓滚动的佛辇。当人像映入光圈之中,人影便若隐若现,头上闪着金光,似佛祖再现,这便是神农架独特的的“云海佛光”自然景象。

而神农谷的“奇云叠谷”之秀丽景象被誉为“神农第一景”,这里曾被命名为巴东垭,后易名为风景垭。诗人韩笑曾写道:“不登巴东垭,枉到神农架!我想去听长江涛声,望巴蜀烟霞。”

杜鹃花

杜鹃花素有“人间美西施,花中唯杜鹃”之美誉。神农架遍布着湖北省大多数杜鹃花科的物种及绝大多数的杜鹃花资源,共有杜鹃花科植物7属35种,植株数约为1.5亿棵。

高山杜鹃是神农架杜鹃的统称。在神农架,从海拔1500米到3000米,无论脊岭山坡,还是沟谷岩坎,漫山都是高山杜鹃。神农架的高山杜鹃令文人墨客顶礼膜拜,学者唐锡阳赞道:“在那无边无垠的立体风光海洋里,浮动着一块块红色的彩云,不,那是心花怒放的高山杜鹃!”

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神农架地区的杜鹃花期漫长,从每年3月下旬至6月上旬,长达3个多月,是游客观赏杜鹃花的最佳时机。

阳春三月,位于下谷坪石柱河的映山红最先绽放。3月下旬,这里的杜鹃已经冒出了花骨朵,到了4月初,映山红的花朵已完全盛开。成片的映山红林景象颇为壮观,俨然一片花海,行走其间听水赏花,令人流连忘返。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气温的逐渐回升,官门山景区海拔1200米左右的各类杜鹃随之次第开放。4月底至5月中旬,燕天景区、大龙潭景区海拔2200米左右的杜鹃花也竞相绽放,它们随海拔高度逐层分布,团团簇簇。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粉红、鹅黄、淡紫、乳白等不同的颜色,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神农顶景区海拔2700米左右的t望塔至板壁岩一线的杜鹃花陆续开放。在神农架这个宛若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里,各色杜鹃或临猗山石,或跃于空中,多姿多彩,呈现出一幅幅壮丽画卷,让人叹为观止。

古盐道拾遗

神农架地处华中腹地,位于武陵山和大巴山交汇地带。古时这里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迹罕至。由于当地不产盐,海盐也很难运进来,盐商认为从川东巫溪运进大宁盐,再置换神农架的山货出去,必定有利可图,便开辟了一条连接神农架与巫溪的运盐小道。巫溪县过去隶属四川,故而史称川鄂古盐道。

川鄂古盐道主要路段全长达800多公里,在现在重庆的巫溪县、巫山县境内长200多公里,在湖北省境内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县等地长600多公里。现神农架林区内的阳日镇,就是当时川盐的集散地之一。

据《阳日湾万寿宫碑志》记载:“房之南,山水颇奇,林木亦茂。而阳日湾距治百八十里,虽僻处乡隅,然南走宜施,西通巴蜀,东下襄樊,亦四处之要道也。……故海内客商多至此焉”。

从五磴子岩进入神农架,再由西北向东北进发经大九湖、黄陌阡、东溪、板仓、三道街东行至官封是古盐道的主道,官封是个大岔路,北上可进入房县上龛,南下可到达神农架阳日湾。川鄂古盐道上运送的川盐,一小半经房县进入豫陕,一大半经阳日行南河进入汉江。因此,神农架被视为“川鄂之要道,蜀楚之通衢”。

川鄂古盐道并非官道,而是一条私盐贩运的秘密通道,也是维系鄂西北乃至陕南地区人们生活的生命线。后古盐道日渐发展,功能不断扩大,后集政治、军事、经济、商贸、文化于一身,发展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南方z绸之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盐进入内地,川鄂古盐道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川鄂古盐道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从五磴子岩到阳日湾,沿途遍布驿站遗迹,现已发现的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神农架组织普查队对川鄂古盐道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沿途留下的重点遗迹遗物44处,其中湖北41处,重庆市3处。神农架林区是川鄂盐道文化密集区,古盐道遗迹遗物多达31处。 川鄂古盐道如一条蜿蜒漫长的珠链,将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如珍珠般颗颗串联在一起。

2008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川鄂古盐道神农架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神农架段川鄂古盐道被批准成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3

关键词:茭白;生长发育;产量;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

中图分类号:S645.2;S4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8-0053-03

芸薹素(brassinosteroids, BR)是一类多效性的固醇类植物激素,包括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油菜素甾酮(castasterone,CS)、茶甾酮(teasterone,TS)等几十种类似物。其中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中分布最广,也最具生物活性,调控植物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衰老等生命进程[1]。芸薹素内酯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科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在油菜花粉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甾醇内酯化合物,日本化药株式会社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并在我国首家登记[2]。目前市场上产品有云大-120、天丰素、益丰素等。芸薹素内酯对人畜和鱼类低毒。现用作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花卉等的生长调节剂,具有强力生根、促进生长、促进坐果、促进果实膨大早熟、增强作物抗逆性等多重功能。

复硝酚钠是日本旭化学工业株式会社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由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等混配而成。商品名为Atonik(爱多收), 产品剂型为1.8%复硝酚钠水剂。它具有调节和控制植物体内的核酸、蛋白质及酶的合成,促进植物的原生质流动,增加细胞活力,促进植物萌芽、发根、生长和结果。研究表明,复硝酚钠对大鼠经皮低毒、对大耳白兔眼和豚鼠急性皮肤无刺激、对豚鼠皮肤弱致敏性[3],对大鼠的生殖机能和胎鼠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对胎鼠无致畸作用[4],也无致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突变的作用[5]。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适用作物范围广、无副作用、使用浓度范围宽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蔬菜、瓜果、果树、茶树、棉花、花卉、草木、油料作物等[6]。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经济价值高,茭白生产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茭白生产中,由于双季茭白夏茭和单季茭白孕茭时受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大,容易造成孕茭困难。为了提高茭白产量和调节茭白孕茭时间,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如选育茭白新品种和研究茭白栽培新技术[7~10]、使用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11~12]等调节茭白结茭期。但至今未见这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茭白生长上的应用,为了明确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对茭白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及其混配对低海拔单季茭白一年收二茬和高海拔单季茭白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植物生长调节剂,1.8%复硝酚钠水剂,旭化学工业(漳州)有限公司生产;0.04%芸薹素内酯水剂,浙江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分别在缙云县壶镇镇低海拔一年收二茬茭白田和高海拔单季茭白田中进行,茭白品种为美人茭,种植模式为宽窄行栽培,宽行0.9 m,窄行 0.4 m,株距 0.3 m。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

试验设3个处理,配方1,1.8%复硝酚钠水剂 5.94 mg/L(有效成分含量,下同);配方2,0.04%芸薹素内酯水剂0.07 mg/L(有效成分含量,下同);配方3,1.8%复硝酚钠水剂与0.04%芸薹素内酯水剂混配液(v∶v=1∶1)1.84 mg/L(有效成分含量,下同),以清水为对照。采用茭白植株叶面喷雾。低海拔一年二茬茭白田的施药时间为第一次在4月21日(茭白孕茭前26 d),第二次在4月29日(茭白孕茭前18 d);第1次喷药时阴天、无风、田间有水,第2次喷药时晴天、无风、田间有水。高海拔单季茭白田的施药时间为第一次在6月27日(茭白孕茭前14 d),第二次在7月4日(茭白孕茭前7 d);第1次喷药时天气晴、有风、田水深5~8 cm,第2次喷药时天气晴、田水深5~8 cm,每个处理小区面积20 m×2.6 m,计52 m2。每个小区20丛茭白,每处理重复3次。

在试验期间,调查茭白的分蘖数、叶片数、最高苗数、孕茭始期、采收始期、采收盛期和采收末期,孕茭率,单茭肉质量、肉质茎长和宽、壳茭产量等指标。

1.3 统计分析

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和DPS 7.05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检验变异间的差异显著性。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在低海拔一年二茬茭白田的试验结果(表1)中发现,3个配方的孕茭始期和采收期比对照(喷清水)提早1~2 d,孕茭率除配方2低于对照外,配方1和配方3都高于对照;3个配方的单茭肉质量和壳茭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结果表明,在茭白孕茭前26 d和18 d各喷施1次,1.8%复硝酚钠水剂5.94 mg/L、0.04%芸薹素内酯水剂0.07 mg/L以及1.8%复硝酚钠水剂与0.04%芸薹素内酯水剂等体积混配液1.84 mg/L能显著提高茭白产量,但对结茭时间影响不明显。

在高海拔单季茭白田的试验结果(表2)中发现,在茭白孕茭前15 d和8 d各喷1次,3个配方处理后,茭白的孕茭始期比对照提早4 d,孕茭率提高7%左右,采收始期提早5 d,单茭质量增加。该结果说明,1.8%复硝酚钠水剂5.94 mg/L、0.04%芸薹素内酯水剂0.07 mg/L以及1.8%复硝酚钠水剂与0.04%芸薹素内酯水剂等体积混配液1.84 mg/L能使茭白结茭时间提早4~5 d,茭白产量有明显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复硝酚钠是1997年经美国环保局批准,进入美国绿色食品工程的唯一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定为绿色食品工程推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芸薹素内酯被学术界公认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对人畜和鱼类低毒。已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上,是我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2]。本试验明确了喷施芸薹素内酯和复硝酚钠能提高茭白结茭率、增加有效苗数,从而提高茭白产量,并使茭白结茭时间提早4~5 d。由于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无显著差异,建议在茭白孕茭前15~30 d喷1次0.04%芸薹素内酯水剂0.07 mg/L或1.8%复硝酚钠水剂5.94 mg/L或二者等体积混配液1.84 mg/L,隔7 d后再喷1次,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黄颖,黄鸿曼,任春梅.芸薹素与其他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9,13(1):82-85.

[2] 王军,张勇.芸薹素内酯的开发应用及展望[J].农化新世纪,2006(1):10-13.

[3] 孙炳剑,郑先福,郑昊.复硝酸钠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4(1):73-76.

[4] 肖希龙,沈建忠,赵少翰,等.爱多收对大鼠的生殖毒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5,26(4):334-339.

[5] 郑先福,孙炳剑,郑昊.复硝酚钠的致突变性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94-96.

[6] 刘兴宇.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及其应用[J].农药市场信息,2007(14):35,44.

[7] 俞晓平,陈建明编著.茭白高效安全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8] 邓曹仁,叶德坚,陈建明.单季茭白二茬收获栽培新技术[J].长江蔬菜,2008(8):22-23.

[9] 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等.我国茭白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与应用[J].长江蔬菜,2012(16):6-11.

[10] 陈建明,俞晓平,陈列忠,等.浙江省茭白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长江蔬菜,2010(14):123-125.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4

秦岭主峰太白山位于陕西宝鸡,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2米。由于秦岭山脉的地理划分作用,太白山的自然地理条件颇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使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早在周代尹喜就在太白山西北麓结草为楼,观看天象。以后老子在草楼南筑台,讲授《道德经》。之后逐渐成为具有楼、台、亭、池等50余处建筑的大型道观,被尊为道家“天下第一福地”。唐时,药王孙思邈就经常在太白山一带采药修炼;明末清初,关中大儒李雪木也曾长期隐居太白山下,写出了《槲叶集》。

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太白山独具魅力的又一大特色,羚牛、金丝猴、大熊猫、锦鸡、大鲵等珍稀动物,在太白山都有出没,奇花异草更是随处可见。清晨起来,山间云遮雾绕,饮山泉,听鸟鸣,不是神仙,却已胜似神仙。

太白山作为隐居选择的另一理由是,山间历代的寺庙以及隐士们的房舍众多,其中颇有一些还可供投宿暂住。身栖古庙,启户临风,晨钟暮鼓,很有隐士风范。

神农架:很有些理想国的味道

有“华中屋脊”之称的神农架林区,自古以来都是一处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世外之地。相传神农氏为尝百草,在这里架木以为梯,登梯采药,之后更架梯以通天,乘鹤登天而去。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

这里除保留有国内面积最大的原始巴山冷杉森林外,更有众多神奇物种繁衍其间,包括金猫、大鲵、太阳鸟等诸多珍稀物种,此外还有神农架独有的白色动物种群,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松鼠、白蛇、白乌鸦、白龟和白熊等在神农架都时有发现,是白化动物,还是单独品种,至今尚未有定论。至于那山间野生的茶、竹笋、蘑菇、栗等便更是大自然送给这里居民的丰厚礼物了。高低落差,使得这里气候更是瞬息万变,低海拔地区飘起小雨,可能高海拔处已经是大雪纷飞。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将林区分割成了众多小区域,很多村寨,鸡犬之声相闻,但要串个门,却要走上一两天才能到,很有些老子憧憬的理想国度味道。

牯牛降:密林人家品高山野茶

与太白山、神农架比较起来,牯牛降的知名度就要低很多了,其实这座历史上称为西黄山的山地,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牯牛降比邻黄山,距离石台县城22公里,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以雄、奇、险、秀著称,山岳风光秀美绮丽。牯牛降在古代就与黄山齐名,最高峰“牯牛大岗”, 似牯牛顶天而立,主峰海拔1727.6米,位于石台境内。与著名的黄山、清凉峰同为皖南三座高峰。

近年来虽然部分区域逐渐开发为旅游区,但大部分山区依旧保持着千百年来的原始风貌,点缀其间的小自然村中,村民靠种植和采摘过着虽不富足却安闲清静的生活。春有春笋、蕨菜、野茶,秋有自然掉落的满地栗子,都市人憧憬的绿色食品,在这里俯首皆是。山林中除近年出现的“驴行”小队外,罕有外人造访。在农舍人家借住,门前小几上泡一壶自摘自炒的高山野茶,信手剥几颗风干栗子,半梦半醒间可能就有两只松鼠在对面的树上遥遥地对你打着招呼。隐居不正该是这个景象。

巴音布鲁克草原:天鹅湖畔看炊烟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四周为雪山环抱,海拔约2500米,面积22000平方公里。看过徐克的《七剑》,可有归隐天山之想?那就去巴音布鲁克吧!看土尔扈特勇士在马背上驰骋,金雕硕大的羽翼在空中投下阴影,旷野中孤独的敖包,暮色下升起炊烟的毡房;天鹅湖畔,激起那一圈涟漪的,可是来此沐浴的香香公主?

这里就是巴音布鲁克草原,中国第二大草原。当年渥拔锡汗率领部众,万里东归,乾隆皇帝便将这片名为“富饶之泉”的草原封给了这个勇士部族。一直到今天,这里还保持着一如当年的景象,热情奔放的土尔扈特人的毡房永远向朋友们敞开着大门。肥羊烈酒,宝马弯弓,在这里不再是影视剧中的情节。谁说狂野不能是隐居的一种形式?在草原上与天鹅、大雕一起欢唱,跨马驰骋在天地之间,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什么世俗的烦恼,在这广阔世界中,都显得那么渺小……

高山岛:登高远望 海阔天空

海外仙山当然也一直是众多仙家隐士们追求的所在。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这三座仙山不知多少古人为之前仆后继前去追索。其实,就在距离蓬莱市不远的海面上,一座海上仙山默默耸立了千百年,不为外人所知。这就是我国海上第一高峰,高山岛。别看海拔202.8米的高度在陆地群山中只能算个土堆,在这茫茫大海中,那确是无愧的高峰了。高山岛环岛皆是陡峭的海蚀崖壁,据地质专家考证,是 1亿多年前的燕山构造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造成地壳隆起而形成半劈陡峭形态。在这远离尘世的高山岛上,登高远望,海阔天空,顿生“登斯楼也,宠辱皆忘”之感慨。近视,碧海青山,鸥姿帆影,32个岛屿尽收眼底。如此仙山,哪能没有仙鸟?高山岛确实也正是众多鸟类的天堂。碧海长天,群鸟环绕,正是传说中的仙山。

尖峰岭:鸟语花香彩蝶伴你左右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5

关键词 薏米;高产栽培;福建浦城;高海拔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7.9.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041-02

薏米俗称米仁、薏米、药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米在浦城县的种植历史悠久,在九牧镇的种植历史也超过了200年[1-2]。近年来薏米在九牧镇高海拔村黄毕片(东经118°30″,北纬28°9″,海拔630 m)已有大面积种植,由于该片属高山小气候环境,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种植的薏米表现质优、价高,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现将该镇高海拔地区薏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地块选择与整地

1.1 选地

薏米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一般土壤上均可种植(过黏重土壤除外)。薏米不耐干旱,干旱严重的环境下不宜种植。生产上应选择向阳、肥沃的田地或山坡地进行种植,要求土壤的耕作层深厚。地块最好不要自身连作及与禾本科作物连作,前茬种植过豆科作物与薯类作物的可优先考虑[3]。

1.2 整地

整地前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20 t/hm2作为基肥,深耕细耙,整平后起垄做畦,畦高30 cm、畦宽85 cm,地块四周开20~30 cm的沟作为排灌通道。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上,浦城县九牧镇适宜种植的薏米品种为浦薏6号。该品种在九牧镇的种植表现良好,全生育期150~170 d,产量达到3 900 kg/hm2。为了有效地促进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提高,一般在选好种后,于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在播种前的7~10 d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晒种处理,一般晒1~2 d即可。为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防止黑穗病的发生,可将种子置于60 ℃的温水中浸泡30 min;也可将种子倒入刚烧开的水中浸泡0.5 min左右,然后将种子捞出置于地上或晒谷席子上晾干;也可将种子捞出后置于5%生石灰水中浸泡,一般浸泡12~48 h即可,取出后用清水洗干净,然后进行催芽处理,温度和湿度分别控制在27~30 ℃、70%~80%,待种子破壳露白后即可播种。

3 适期播种

九牧镇高海拔山区的播种期以5月中下旬为宜。采用穴播:按山地或坡地株行距40~50 cm开穴,每穴播4~5粒,用种量为22.5~30.0 kg/hm2,如果是稻田或前茬种植薯类的旱地,则采用畦宽70 cm,畦高30 cm,株距50~60 cm,挖穴深5~7 cm,每穴播3~4粒,播种量为15~30 kg/hm2。播种后用钙镁磷肥混合火烧土或细土2~3 cm进行盖种,然后压实并浇水。为了防除草害,应在种植后当天或第2天全田喷施除草剂,选择丁草胺2 250 g/hm2对水750 kg/hm2等[4]。

4 田间管理

4.1 间苗定植

当薏米的幼苗真叶数长出2~3片时,进行第1次间苗,将密度过大苗、发病及长势弱的苗拔除,每穴留3~4株壮苗即可。株距控制在4~7 cm;当幼苗的真叶数达到5~6片时,进行定苗,株距控制在13~16 cm为佳。当幼苗的高度达到70~80 cm时有条件的即可进行打顶,以促使腋芽和侧芽长出及成穗数的增加,达到有效增产的目的,一般产量可增加20%~30%。

4.2 辅助授粉

一般薏米的授粉主要在风力的作用下自然发生,授粉率不高,造成空秕粒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量。因此,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人工辅助授粉方法:在薏米植株盛花期,每天用竹竿或绳索等工具使花粉飞扬起来,以提高授粉率,增加结实率,一般在9:00―11:00进行效果最明显。若薏米种植在风大的山陂地上,一般不需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

4.3 摘脚叶

在薏米拔节结束后,为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应摘取第1分枝以下的叶片及无效分蘖,以促使薏米植株的茎秆长势粗壮,可有效地防止植株倒伏。

5 肥水运筹

5.1 追肥

掌握氮磷钾的比例控制在1.0∶0.5∶0.8。第1次追肥在苗的高度达10 cm时,在中耕除草的基础上进行,施硫酸铵150 kg/hm2(或碳铵300 kg/hm2,或尿素75 kg/hm2)、氯化钾30 kg/hm2。切记若施碳铵作为追肥,以在雨后进行为最佳,且注意追肥应与植株的根部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发生烧苗。第2次追肥在苗的高度达到30~40 cm,或者叶数达到7~8叶进行,在培土的基础上,施氯化钾45 kg/hm2、尿素150 kg/hm2,以增加有效分蘖数,促使植株长势健壮。第3次追肥在叶片数达到15~16片叶的幼穗分化期进行,施氯化钾45~75 kg/hm2、尿素75 kg/hm2,以增加穗粒数,此外,为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还应综合薏米植株的长势适当施用保穗肥。

5.2 水分管理

水是薏米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九牧镇以前人们长期都采用旱地栽培,认为是旱地作物,故造成单位面积的产量不高。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薏米在水分充足的地块上生长,可取得较高的产量,因此笔者认为薏米要想获得高产稳产,应选择湿生栽培法,保证有充足的水分。灌水采用“两头湿、中间干”的科学方法,即生长前期要求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促使苗齐、苗壮;分蘖后期应排水搁田,以对无效分蘖进行有效控制;孕穗期至抽穗期要及时地进行灌水,若此阶段水分不足,可导致空秕粒数的增加,造成减产。为了便于收割的进行,应在收获前10 d停止灌水。

6 病虫草害防治

薏米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病虫害主要包括黑穗病、叶枯病、玉米螟、粘虫等。一是预防。要求种植前应彻底清园、冬翻晒白、早春集中焚烧茎秆,以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减少土传病害;无病种源地块实施留种;实行轮作,减少病虫害重复感染的机会;播前温水浸种或用石灰水浸种消毒处理。二是药剂防治。黑穗病防治上,播前用粉锈宁拌种,效果较好。在薏米收获前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每隔5~6 d喷1次,连喷2~3次。生长过程中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的病株并集中烧掉。叶枯病防治上,加强田间管理,经常疏通排水沟;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采用生物农药爱苗进行防治,每隔5~6 d防治1次,防治2~3次。玉米螟防治上,以6月开始发生危害;8―9月危害严重。发现后及时喷洒农药防治,可用50%乐果乳油800~1 000倍液喷杀,或者Bt乳剂300倍液灌心叶,也可用甲维盐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粘虫防治上,用40%乐果乳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雾。

草害防治上,整个生育期一般中耕除草3次:第1次中耕除草可在苗高6~7 cm时进行,并结合间苗,这样有利于土壤疏松,促进多分蘖;第2次中耕在苗高30 cm左右进行浅耕,促进分蘖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成穗;第3次中耕在苗高40~50 cm,植株封行时进行,结合培土,以浅锄为主,促进根系生长,防止茎秆倒伏。

7 及时采收

浦城县高海拔地区在11月上中旬采收。一般待植株下部叶片转黄、80%左右的籽粒成熟呈淡黄褐色时,即可收割,割下的植株可立放3~4 d,经几天的后熟和干燥后用打谷机脱粒,脱落后的种子放在干净的晒场上曝晒,晒干后用脱壳机械脱去外壳和种皮即可。

8 参考文献

[1] 敖文,高怀林,李爱琼,等.意苡的综合利用及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8(6):35-37.

[2] 聂江力,裴毅.薏米栽培技术初探[J].园艺与种苗,2011(4):43-45,117.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6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产量;氮肥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46-02

氮素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影响十分明显,水稻产量不仅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在水稻不同时期施用氮肥的比例也会对产量产生影响[1-2]。氮肥的用量逐渐增加,不但使资源利用率降低,提高生产投入,还会产生环境污染及残留[3]。为了解决生产中盲目施用氮肥、基肥和蘖肥使用量过多、氮肥浪费严重等问题,2010年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的试验,以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的东风农场、西安农场进行试验。供试土壤类型为滨海盐渍型水稻土。东风农场耕层土壤厚度为0~15 cm,含有机质22.28 g/kg,全氮1.23 g/kg,碱解氮77.87 mg/kg,速效磷20.14 mg/kg,速效钾164.22 mg/kg,全盐1.83 g/kg,pH值7.63。西安农场耕层土壤含有机质33.34 g/kg,全氮1.86 g/kg,碱解氮 108.15 mg/kg,速效磷21.68 mg/kg,速效钾 184.25 mg/kg,全盐1.34g/kg,pH值7.21。

1.2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盐丰47,是当地主推的超高产品种,全生育期155~160 d,株高95 cm,秆壮,叶片直立。

1.3试验设计

在东风农场(简称东风)、西安农场(简称西安)各设立1个大区试验,分别设3个处理,即:处理1(精确定量施氮)∶基、蘖、穗肥比例为2.5∶4.5∶3.0;处理2(常规施肥)∶基、蘖、穗肥比例为2.8∶7.2∶0;以空白作对照(CK),各处理具体施肥量见表1。顺序排列,2次重复,处理1、2、CK的面积分别为1 000、1 000、50 m2。

1.4试验过程

采用隔离层旱育秧技术培育壮秧,播量200 g/m2,行穴距31 cm×16~18 cm,每穴3~5株。处理1、2施入氮、磷、钾肥,处理CK不施氮肥。灌溉、施药防治病虫草害及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4-5]。

1.5测定内容与方法

1.5.1茎蘖动态。每大区设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固定调查10穴,调查时间间隔为6~7 d。N-n期(N: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进行普查[6]。

1.5.2叶面积指数。N-n期、拔节期、齐穗期,每大区取3穴有代表性植株,调查叶面积。齐穗期分株测定有效叶面积、无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低效叶面积。计算公式:叶面积=(叶长×叶宽)×0.75[7]。

1.5.3干物重。利用调查叶面积的植物样测定其干物重,成熟期测定籽粒和茎植株干物重。首先将茎叶和穗(成熟期)分开,分别装入样品袋,105 ℃杀青30 min,然后在85 ℃下烘干至恒重[8]。

1.5.4含氮量。采用凯氏半微量定氮法,利用调查干物重的植物样测定植株、籽粒(成熟期)移栽期、N-n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氮素含量[9]。

1.5.5产量构成与实产。成熟期每大区取具有代表性植株10穴,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每穴平均穗数、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饱粒重)[10]。收获脱谷计实产。

2结果与分析

2.1氮肥运筹对水稻茎蘖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1、2在N-n期、拔节期的茎蘖数与蘖肥所占比例呈正相关,齐穗期2个处理的茎蘖数与穗肥比例呈正相关,成熟期东风农场处理1的收获茎蘖数、成穗率分别为425.70万个/hm2和71.5%,比处理2分别增加了11.40万个/hm2和5.3个百分点;西安农场处理1的茎蘖数、成穗率为441.75万个/hm2和70.9%,比处理2分别增加了11.10万个/hm2和5.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增加基蘖肥的比例可增加分蘖高峰期的茎蘖数,增加穗肥的施入比例可促进成穗率的提高。

2.2氮肥运筹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1、2在N-n期、拔节期、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以及齐穗期有效叶面积率随着基蘖肥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但有效叶面积率差异较小。齐穗期东风农场处理1叶面积指数为6.40,比处理2降低了0.14;处理1的高效叶面积率分别为74.7%,比处理2增加了4.7个百分点。西安农场处理1叶面积指数为6.53,比处理2降低了0.22;处理1的高效叶面积率为75.2%,比处理2增加了5.7个百分点。因此,提高穗肥施入比例可促进高效叶面积率的增大。

2.3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N-n期、拔节期、齐穗期处理1、2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基蘖肥所占比例呈正相关,成熟期与穗肥所占比例呈正相关。成熟期东风农场处理1干物质积累量和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4 924.85 kg/hm2和71.8%,比处理2分别增加了673.35 kg/hm2和5.8个百分点;西安农场处理1干物质积累量和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6 470.15 kg/hm2和74.9%,比处理2分别增加了274.50 kg/hm2和5.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增加穗肥施入比例可促进齐穗后干物质产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的增加。

2.4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籽粒含氮率的影响

由表5可知,N-n期、拔节期处理1、2植株的含氮率与基蘖肥所占比例呈正相关;齐穗期、成熟期植株、籽粒含氮率与穗肥所占比例呈正相关。

2.5氮肥运筹对水稻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6可知,N-n期、拔节期各处理水稻植株吸氮量与基蘖肥所占的比例呈正相关;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的吸氮量与穗肥所占的比例呈正相关。成熟期东风农场处理1累计吸氮量为171.30 kg/hm2,比处理2增加了10.35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为39.64%,比处理2增加了3.81个百分点;100 kg籽粒吸氮量为2.07 kg,比处理2增加了0.03 kg;氮肥生产力为11.99 kg/kg,比处理2增加了1.44 kg/kg。西安农场处理1成熟期累计吸氮量为188.25 kg/hm2,比处理2增加了10.95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为42.72%,比处理2增加了4.33个百分点,100 kg籽粒吸氮量为2.05 kg,比处理2增加了0.01 kg;氮肥生产力为13.71 kg/kg,比处理2增加了1.91 kg/kg。东风农场和西安农场2个试验点无氮肥施入的处理CK 100 kg籽粒吸氮量平均为1.30 kg。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东风农场和西安农场2个试验点处理1、2从移栽期至N-n期、N-n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齐穗期、齐穗期至成熟期的阶段吸氮量占其成熟期吸氮量的比例分别为21.19%~27.31%、26.06%~31.59%、31.05%~38.97%、8.11%~16.10%。

2.6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7可知,2个农场处理1、2的穗数、颖花量、千粒重与穗肥所占比例呈正相关,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呈负相关。东风农场处理1产量为9 739.5 kg/hm2,比处理2增产4.9%;西安农场处理1产量为10 795.5 kg/hm2,比处理2增产5.9%。

3结论与讨论

东风农场和西安农场氮素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5∶4.5∶3.0的处理平均单产为10 267.5 kg/hm2,比基、蘖、穗肥比例2.8∶7.2∶0处理平均单产(9 735.0 kg/hm2)增产5.5%。该处理在N-n叶龄期前后够苗,高峰苗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成穗率较高,并且其单位面积颖花数、齐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比例、氮肥利用率均较高;该处理移栽期至N-n期、N-n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齐穗期、齐穗期至成熟期吸氮量占其成熟期吸氮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1.55%、27.04%、37.06%和13.57%。

变革“大头肥”的传统施肥方式,适当降低基蘖肥比例,增加穗肥比例,在保证获得适宜茎蘖数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确保在孕穗期之初封行,促进大穗的形成和单位面积颖花数的增加,在提高生物产量的同时,注重提高齐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产量和千粒重是滨海稻区水稻获得超高产的有效的途径。

2010年的试验中水稻100 kg籽粒吸氮量平均为2.05 kg,与常年比较,增加了0.23~0.25 kg,这是由于用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产量替代了常年的稻谷产量,稻谷含水量减少所致。

4参考文献

[1] 付立东,王宇,隋鑫,等.氮肥运筹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146(3):327-330.

[2] 付立东,王宇,隋鑫,等.氮素基孽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超级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138(5):34-38.

[3] 凌启鸿,张洪程,苏祖芳,等.稻作新理论―水稻叶龄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83-122.

[4] 付立东,王宇,王东阁,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C]//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泰安:[出版者不详],2007.

[5]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2-138.

[6] 庞志浩,付立东,孙久红,等.超级稻盐丰47配套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09(3):75-36.

[7] 王宇,苏平,付立东,等.氮肥运筹对超级稻盐丰47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5:40-43.

[8] 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4-106.

[9] 丁艳锋,刘胜环,王绍华,等.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4,30(8):762-767.

[10] 周微,徐志江,付立东,等.水稻新品种盐粳18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J].北方水稻,2007(3):74-76.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7

关键词猕猴桃属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利用价值;浙江丽水

中图分类号Q949.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50-01

猕猴桃属植物的果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猕猴桃属植物全球约69种,中国有59种38个变种[1],浙江省有13种9个变种,丽水生态示范区有11种3个变种[2],其中11种2个变种在民间作为草药用。丽水生态示范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辖景宁、遂昌、松阳、云和、缙云、庆元、莲都、龙泉、青田7个县1个市1个区,土地面积17 293 km2,其中山地面积占89.50%。全年平均气温17.8 ℃,动植物丰富,蕴藏大量的野生猕猴桃属药用植物资源。近年来,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对丽水市山地猕猴桃属药用植物的分布区、药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1丽水市山地猕猴桃属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药用价值

(1)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属落叶木质藤本,产全区,海拔400-550 m的林缘、山坡或灌丛中,具止渴、通淋、解热功效,用于食欲不振、风湿关节痛、呕吐、消化不良等。民间及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有滋补强壮作用。

(2)异色猕猴桃(A. callosa.var. discolor)。属落叶木质藤本,产全区,海拔350-1 000 m的山谷边缘、山坡路旁、灌丛中,能祛风除湿、止痢、利尿通淋,治痢疾、风湿痹痛、石淋等。

(3)紫果猕猴桃(A. arguta var. prupurea)。属落叶木质藤本,产龙泉,海拔1 000-1 100 m的山谷杂木林中或林缘、溪旁或湿润处,具补虚益损、清热解毒、利湿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慢性肝炎等。

(4)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属落叶木质藤本,产龙泉、遂昌、松阳,海拔800-1 500 m的灌丛中或杂木林间,具健胃、清热、止渴、利湿功效,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风湿关节痛等[3]。

(5)小叶猕猴桃(A. lanceolata)。属木质落叶藤本,产全区,海拔300-900 m的山谷、山坡混交林内或山脚水沟、灌丛、林缘中,根供药用,有活血补精功效,可治筋骨酸痛等症。

(6)阔叶猕猴桃(A. latifolia)。属木质藤本,海拔400-800 m的林缘或山坡灌丛中,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浙江丽水有产,但未采到标本,具消肿止痛、除湿、清热解毒功效,用于治疗痈疮、泄泻、咽喉痛等。

(7)安息香猕猴桃(A. styracifolia)。属中型木质藤本,产松阳、缙云、庆元等,山林灌丛中,具消肿、清热解毒功效。

(8)对萼猕猴桃(A.valvata)。属落叶木质藤本,产松阳、庆元等地,海拔500-900 m的山谷丛林中,根入药,有消肿散疖、清热解毒功效,民间用于消化道肿瘤。

(9)黑蕊猕猴桃(A.melanandra)。属落叶木质藤本,产遂昌、缙云、龙泉等地,海拔100-1 600 m的山地阔叶林湿润处,具清热解毒功效,用于带下病、麻风病、痈疖脓肿等。

(10)毛花猕猴桃(A. eriantha)。属木质藤本,产景宁、松阳、遂昌、龙泉、庆元、缙云、莲都,海拔150-1 000 m的山地、疏林灌丛中,果实具解毒消肿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等。民间用于食道癌,有缓解病情的作用。

(11)褪粉猕猴桃(A.melanandra var.subconcolor)。属落叶木质藤本,产庆元、莲都、龙泉等地,生于路边、山坡林中,具消肿解毒功效。

(12)葛枣猕猴桃(A. polygama)。属落叶木质藤本,产遂昌,海拔600-900 m的山坡林下,果实供药用,可理气止痛。

(13)长叶猕猴桃(A.hemsleyana)。为落叶木质藤本,产云和、景宁、遂昌、龙泉、庆元、松阳、莲都等地,海拔400-1 200 m的山地水沟边及山坡林下,根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试治癌症及根治疖肿。

2丽水猕猴桃属药用植物其他利用价值

丽水市山地猕猴桃属植物除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外[4-7],还可加工林产品或食用。由于猕猴桃果实中含有磷、钙、镁、铁、钾等矿质营养元素以及VC等多种维生素,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其他食品,如蜜饯、果汁、饼干、果脯等。同时,猕猴桃植物也是观赏和庭院绿化的好材料。

3结语

丽水生态示范区猕猴桃属药用植物丰富,中华猕猴桃的开发应用历史悠久,除复方应用治疗肿瘤,还可以作单方使用,而毛花猕猴桃、对萼猕猴桃也有抗肿瘤作用。丽水市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农民对猕猴桃药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近年来采挖猕猴桃药用植物过度,造成资源日益减少,建议有关林业部门应加大保护力度。

4参考文献

[1] 郑朝宗.浙江种子植物鉴定检索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陈根荣.浙江树木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567-573.

[3] 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第4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73-182.

[4] 朱显定,姚安平.丽水生态示范区紫金牛科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53,158.

[5] 王瑾,王平,刘正周,等.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发展[J].湖北林业科技,2011(4):88-90.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8

[关键词] 贵州盘县 经济作物 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 地位 作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34-01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自身的收入,进而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所实施的农业产业结构,已经经历了从1999年来时实施的我国第六次农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了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更是近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反复强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调整农业结构根本的原因。在贵州盘县,盘县人民利用经济作物来完善自身的农业产业结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就对盘县经济作物在农业产业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浅谈。

一、盘县经济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盘县地处于六盘水西南部以及贵州西部,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进行不断过渡的斜坡地带中,盘县拥有一百二十万人口,农业人口占盘县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辖区面积四千零五十六平方千米,盘县海拔的垂直差异十分明显,最高海拔经达两千八百米,最低海拔只有七百四十米,盘县的年降雨量一千三百多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受到盘县地貌以及地形的影响,山地小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具有十里不同天这一个说法,盘县是典型立体农业气候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将旱地农业作为主要方面的山区农业。盘县自身的耕地质量很差,百分之八十以上为你中低产田土。伴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并不断加快,盘县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了一些坡改梯基本良田和相当数量的退耕还林坡地,面对盘县近年来旱灾频发这一情况,盘县着重做好农作物补种工作以及改种工作,对于受灾比较轻的农作物实施田间管理,那些具有灌溉条件的田间,必须要采用抽水保苗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将损失减少。对于低海拔地区以及中海拔地区那些已经绝收的地块,在雨后及时将其改成种植萝卜、蔬菜以及大蒜等等农作物,在那些马铃薯已经得到收获的高海拔地区没有种植荞麦的地方,将其改成种绿肥,对于那些不能保证用水的田间地块,必须要及时做好种植的计划调整,这样能够避免抛荒落荒,最大程度上减少灾害的损失。

二、盘县经济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作用

1.盘县经济作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市场导向

盘县的经济作物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建设一个良好的农产品市场。市场不仅仅是一种能够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所提供的场所,更加能够成为农民对各种信息进行传递,引导农民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掌握,改进自身种植技术,调整正自身生产,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的场所。所谓的经济作物就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广义的经济作物主要包括花卉、瓜果以及蔬菜等等,这些经济作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市场才能够获得自身的价值,所以,必须要做好相关信息服务的工作,信息引导已经成为了调整盘县农业结构有效的形式,要求盘县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要承担起一定的信息工作、信息分析工作以及信息收集工作,将权威的、实用的以及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还要加强市场组织的培育工作,支持盘县农民自办专业的购销组织,完善其自身综合服务的功能。

2.盘县经济作物促进农业产业调整结构注重打造特色产品

在盘县的农业产业调整正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利用自身的经济作物丰富这一优势,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产品,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绿色食品进行积极发展,培育一个农产品的品牌,将主导产业壮大,进而增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根据盘县不同地方所具有的特点,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渐探索以及发展现代农业力度。按照适宜发展这一原则,建立起盘县优质的烤烟基地,建立起高产生态茶园以及优质生态茶园,在盘县地热河谷地区、工矿区以及成效建立起优质的蔬菜、山野菜或者早熟脱毒马铃薯的基地。适度对山区特色水果基地进行发展,在适宜的区域中实施油菜基地的发展,适度发展花生、生姜以及药材等等基地,将马鞍山黄花梨基地进行进一步发展以及壮大,重视核桃基地、板蓝根基地以及山药基地等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基地的发展。切忌盲目跟风发展。

结语:本文中,笔者首先对盘县经济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盘县经济作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市场导向以及盘县经济作物促进农业产业机构注重打造特色产品这两个方面分析了盘县经济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蓝永超;丁永健;刘进琪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黑河山区流域水资源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沙漠 2005(06).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9

关键词地震灾区;绵远河源头流域;生态修复;基本原则;措施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绵远河流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绵竹市境内的汉旺镇至九顶山的绵远河源头流域段灾难空前。不仅当地基础设施、住房和设备等损失惨重,而且林地和森林植被也损失严重。地震后,由于岩石大面积松动,土壤层与岩石部分脱离,造成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加上灾后泥石流、堰塞湖、洪水等次生灾害,使植被失去了附着的基础,很多林地变成了不毛之地[1-2]。修复绵远河源头流域生态系统事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设,是极重灾区绵竹市最重要、最困难的工程之一。

1地震造成的危害

一是道路、水、电和房屋等设施被彻底损毁,不仅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制约了生态修复的进程。二是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地震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损毁大量植被,从汉旺镇入山口至九顶山源头,沿河两岸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的岩石和秃岭。植被的破坏也影响到了该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大量野生动物无法在被破坏后的环境中生存。而垮塌的山体掩埋了河道,造成原有水生物的消失。这些都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破坏。三是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在短期内增多。由于山体崩塌、松散,没有植物附着在上面,雨水直接冲刷地面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在遇洪雨季节随时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四是生态景观发生变化,旅游资源面临重组。由于地震影响,旅游景区、景点、景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有的景观不复存在。同时,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景观,如地震产生的一些堰塞湖、奇异的地形地貌,都是一些宝贵的旅游资源。使震后的旅游资源与震前将有很大的不同,面临着重组。

2生态修复基本原则

在修复工作中,应该多角度与多层次相结合、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结合、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阶段性治理与长期性维护相结合[3-4],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与组织下,集合相关专业单位和人员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原则。该区域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修复必须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不管无人区还是有人区,人迹罕至区还是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在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方案、措施时都必须生态效益优先,在执行过程一以贯之。二是整体性原则。把流域的生态修复、保护和整个流域的利用、补偿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建立长效机制,从政策、项目资金和制度上保障生态修复取得实效。三是重点性原则。修复重点是在源头、河流两岸、公路沿线、城镇周边、农业生产集中地、旅游景点周边。注意防范工矿业、农村聚居地和流域内的水质污染,逐步恢复水生物种类,达到流域水质良好、生态恢复、景观优美等重点目标。四是多样性原则。应用技术的多样性,倡导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以工程措施支持生物措施的综合技术应用,达到低成本创造高效益的最佳产出目标;应用物种多样性,应以本地物种为主,引进适生品种,丰富植物种类;在生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做好文章,尤其是生物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实现功能互补。

3生态修复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是功能因素。该区域由乡镇及工矿企业、农村及农业、自然生态系统3个系统构成一个自然与经济社会相复合的生态系统,因此应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并落实相应修复措施,兼顾流域生产、生活、旅游、生物繁衍等,使人类与自然活动所依赖的基本环境得以保存,在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海拔和立地条件。针对不同的海拔、立地条件应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宜自然修复则自然修复,宜封山育林则封山育林,宜人工栽植则人工栽植。对必须采取工程措施稳定植被基质的地块,就应科学落实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生态修复成效。对于需采取撒(点)播或人工植苗进行生态修复的,必须选择适应修复地块海拔、立地条件的物种,做到适地适树。三是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遴选配置要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即使通过试验确定了一些先锋植物品种,也必须考虑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对环境的响应与作用以及植物群落种间相互关系。对于乡镇、工矿企业、居民聚居区选择植物既要考虑绿化又要考虑美化;农村选择植物可适当考虑经济类林木,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景区选择植物在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需考虑景观类植物的搭配,做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4生态修复的难点问题

一是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从汉旺镇入山口至九顶山受灾区域复杂多样的气候、地形、地貌以及4 000 m以上的高差,形成了高山生态系统、盆周山地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二是地质与土壤的复杂性。该区域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域,地质构造属龙门山褶皱地带,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山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依次形成高山、中山、低山。因受强烈褶皱、断裂和地震影响,山体破碎,奇峰突起,岩断峡险,沟狭谷窄,在长期的气候、地貌、植被、成土母质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活动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 600 m以下为山地黄壤,海拔1 600~2 300 m为山地腐殖质黄壤,海拔2 300~2 850 m为山地棕壤,海拔2 600~3 500 m为山地区黄棕壤,海拔3 300~3 500 m为亚高山草甸土(阳坡),海拔3 500~4 000 m为高山草甸土,海拔4 000 m以上分布高山流石滩荒漠土。三是受损林地适宜物种的稀少性。由于地震受损林地山体破碎、土壤流失、岩石,大多数受损地块立地条件非常差,在这样的地方能生长的物种较少。四是生态功能需求的多样性。在这一区域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是主要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是主要目的。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功能的需要,如旅游对生态景观的需要,未迁徒的当地农民增收对林种、树种的需求。

5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

一是按适地适措施、适物种的原理进行植被修复。由于地震损毁的林地多处于陡坡地段,且立地条件差,因此总体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海拔2 800 m以上地段、海拔2 800 m以下坡度大于45°的地段和较大面积岩石地段宜采用自然修复;海拔2 800 m以下,坡度大于35°、小于45°的地段可撒播和点播,进行封山育林,让其自然修复,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可人工植苗;海拔2 800 m以下、坡度35°以下地段和公路沿线尽量以人工植苗为主。二是先锋植物种类遴选与配置。在地震损毁立地条件差的地块应选择先锋植物,要选择适生、对周围环境无害、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种类,如刺槐、槭树、沙棘等。同时,对先锋植物的配置要以乡土植物为主。三是土壤基质巩固。对于人为活动频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段需采取工程措施巩固土壤基质,如挖截流沟、砌挡土墙等。四是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对于封山育林的地段应划定封山育林区,禁止人畜进入,加强巡护和宣传。对撒(点)播地块应考虑不同种类种子混播。对人工植苗造林地块,在整地前首先清理林地,清除落石和倒木,整地采用穴状整地,在穴内植苗;栽植乔木树一般要求苗高1.5~2.0 m,针叶树一般要求苗高0.6~1.0 m,灌木苗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栽植苗木符合壮苗要求,提倡使用abt生根粉浸苗处理。在土层较薄的地方,栽苗后应选用苔藓、死地被物、枯枝落叶或石片覆盖穴面。

6参考文献

[1] 陈广仁,苏青,吴晓丽,等.加强震后生态评价促进灾后生态修复[j].科技导报,2008,26(15):19-26.

[2] 戴方喜,许文年,陈芳清.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6(12):6-8.

海拔高对农作物的好处篇10

[关键词] 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云南麻栗坡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经济、饲料和绿肥作物,其用途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开发,大豆生产及产品不止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及食品、药品、保健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工业、纺织业等领域得到高度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1]。同时,抓好大豆产业的发展,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大豆生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的探讨,找出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对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豆生产现状

麻栗坡县大豆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全县各地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特点突出,加之各地耕作习惯不同,全县范围内春、夏、秋、冬四季均有大豆种植,主要为春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三季。其中,春大豆和秋大豆除猛硐和下金厂2个乡镇种植较少外,其他乡镇分布面积较大,冬大豆主要分布在麻栗镇、大坪、天保、八布、六河、杨万、董干等乡镇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种植方式上除冬大豆和部分秋大豆为净种外,绝大部分与玉米间套种,也有少部分与甘蔗、木薯、幼龄咖啡和果树间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4991.3hm2(其中春大豆1612.8hm2、秋大豆1844.7hm2、冬大豆1533.8hm2),比“十一五”期初(2006年)增13.0%,年均递增2.06%;总产量452万kg(其中春大豆161.5万kg、秋大豆189.8万kg、冬大豆100.7万kg),比“十一五”期初(2006年)增37.6%,年均递增5.46%。

二、大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优越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3′-105°18′,北纬22°48′-23°34′之间,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海拔分布在107-2579m,相对高差2472m。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051-1900mm,相对湿度86%,年平均气温13.1℃-23.1℃,年有效积温4314.6℃-7339.1℃,年日照时数1630.3h,无霜期202-361d,海拔800 m以下的地区终年无霜。大豆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发芽最低温度6℃-8℃,苗期抗寒性强。而我县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月平均温都在10℃以上,降水量185mm以上,日照时数565h;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充足,气候条件有利于春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的生长。

2.耕地资源能满足大豆生长的需求

据土地二调资料显示,全县有耕地面积40320hm2,其中田9820 hm2,地30500 hm2。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等,pH值4.5-6.8,有机质含量1.9%-10.2%,碱解氮120-370ppm,速磷1.1-9.9ppm,速钾120-750ppm。大部分耕地土层深、肥力高、有机质丰富,完全能满足大豆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

3.栽培技术成熟

我县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同时,通过全县广大科技人员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县大豆生产的栽培技术,特别是在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分墒栽培、配方施肥、规格化间套种等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措施,单产逐年得到提高,最高亩产达130kg以上,可为全县大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推广体系健全

县乡村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县级有农技推广中心、种子、土肥、植保、经作、农机、农环等12个站所,11个乡镇设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同时11个乡镇93个村委会均聘有农科辅导员。全县现有农技人员142人,每1万人中有农业技术人员5.1人,能有效地为全县大豆生产的试验、示范、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服务。

5.市场前景看好

栽培和利用大豆,是我县广大群众的习惯,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大豆制品更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豆腐、豆花、豆浆、豆芽、豆豉、豆瓣酱、豆粉、豆腐皮等大豆制品成为广大消费者必备的生活原料,就连县城各大酒店的餐桌也离不开大豆制品,而我县每年生产的大豆只能满足县内市场的20%-30%,大部分需要从外地调入。豆渣、豆饼、桔杆是用于养殖的主要饲料。大豆茎叶是重要的有机肥料,据有关资料显示,每亩大豆有600kg以上的茎叶可以还田培肥土壤,相当于7.91kg的尿素、2.06kg的普钙和4.18kg的硫酸钾,同时每亩大豆的根瘤菌平均可以固氮4.66kg,相当于10.13kg的尿素[2]。因此,发展大豆种植的空间较大,市场前景看好。

三、大豆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滞后,易受干旱和渍涝的影响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但由于我县地处山区,耕地支离破碎,土山区耕地坡度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境内大多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灌溉和排涝设施不配套,冬春干旱和夏秋涝渍成为制约我县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

2.农户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

一是近年来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对种植大豆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大豆播种时,多采用旋耕,耕作深度只有15cm,致使耕层板结,通透性差,大豆根系难以下扎,直接影响着植株的健康生长。三是农民种植大豆的习惯是不施肥或少施肥,只有少数农户在花荚期施少量化肥,使大豆的增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3.品种多、乱、杂,总体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县种植的大豆有本地绿皮豆、黑脐豆、黄脐豆及中品661、滇丰1号等,粒色有黄色、黑色、绿色、白色,粒型有大粒型、小粒型,株型有蔓生型、立扇型、直立型。由于品种多而杂,缺乏整体区域性布局,不同海拔和气候类型地区的农户找不到主栽品种,同时,也给农技人员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难以实现良种良法综合配套实施,增产潜力未得到很好发挥。

4.劳动者科技素质低

由于我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之近年来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家务农的多属于老人和妇女,文化科技素质低,对科技的接受能力弱,先进的集成技术措施推广不到位。

5.产品加工滞后

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我县大豆加工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县城乡大豆的加工还是传统的豆腐、豆花、豆浆、豆芽等小型鲜食粗加工消费,大豆干制品和精制品都靠外地调入供应,大豆加工增值较低。

四、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抓住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机遇,依靠“兴地睦边”、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项目扶持资金,同时整合县财政、发改、烟草、扶贫、农业、水务等部门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坡改梯、水浇地、灌溉沟渠、田间道路(机耕路)等工程建设,并配套实施增施农家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依靠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支持,采取广播电视讲座、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

3.合理安排种植布局

在种植布局规划上,应结合全县实际,遵循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集中的原则,尽量做到区域化连片种植,避免散、乱、小现象。对气候、土壤、水利、交通、劳动力素质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优先选择种植区[3]。

4.培育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促进产业化发展

积极培育和扶持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转化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做好外地大豆加工企业在我县的引进落户工作,促进商品大豆就地转化,带动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耕地向当地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实现大豆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带动全县大豆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5.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植面积

我县的大豆生产,只要品种选择对路,栽培管理技术可行,通过增、间、套种并行发展,加上各级政府重视,新增种植面积4500 hm2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1)加大冬大豆开发。充分利用我县大坪、天保、猛硐、八布、六河、杨万等乡镇低海拔地区冬季光热资源充足的优势,扩大冬闲田大豆种植面积。据统计,全县冬闲田面积在2000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3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700 hm2。

(2)发展田埂大豆。我县地处山区,梯田面积占80%以上,由于坡度大、田面窄,田埂占地面积达6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2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300 hm2。

(3)增加旱地间套种。利用农户大春玉米间套大豆的习惯,扩大旱地间套种面积。据调查,全县大春玉米间套大豆常年面积在2万hm2左右,而全县旱地面积为3万hm2,尚有1万hm2的空闲地,如果利用其1/5种植大豆,可新增间套种面积2000 hm2。

(4)扩大秋大豆种植。据统计,全县每年早收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地块在20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3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700 hm2。

(5)增加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利用我县目前大力发展甘蔗、咖啡、香蕉、木薯等产业的机遇,扩大与甘蔗、幼龄咖啡、水果及木薯的间作面积。近年来,全县每年新增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面积16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2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800 hm2。

(6)发展种植鲜食大豆。由于我国城镇急剧发展,城市和集镇人口越来越多,加之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鲜食大豆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鲜食菜用大豆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4]。

6.加大优质高产良种的培育和推广普及力度

加大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力度,搞好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和不同季节生态条件的主栽品种。在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抗病的前提下,推广普及优质高产良种,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

7.狠抓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水平

(1)精细整地。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肥活、土质疏松的地块,播种前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细,保证出苗整齐。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结合我县实际,春季间作与玉米同期(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采用宽窄行种植,在大行内种大豆,亩种0.8-1万塘,每塘2-3株,每亩基本苗2-3万株;秋季与玉米套种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密度同间作;晚秋净种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采用分墒栽培,亩种1.2-1.3万塘,每塘3-4株,每亩基本苗3-4万株;冬大豆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密度同晚秋净种。

(3)科学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采集土样进行测试分析,制定大豆配方施肥技术措施,实现节本增效,从而改变农户不施肥或少施肥的传统观念。

(4)加强中耕管理。做到及时定苗间苗,创造高产苗架。有条件的地方要适时灌溉,同时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适时收获。当植株大部分叶片脱落,种子和豆荚分离,摇动植株有响声,籽粒变硬,豆荚呈褐色时,及时选择晴天收获,凉晒入库。

(6)培养高产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和高产示范户,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典型宣传,充分带动周边地区推广应用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安美.昭通市大豆产业现状及开发思考[J].云南农业,2007(S1):331.

[2]乔继雄.秋冬大豆在普洱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云南农业,2007(S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