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思维训练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5 17:44:54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 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分类号 B844.1

1 问题提出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重大。对于如何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1~4],包括提高有效的创造动机、获得专门化的创造技术、群体互动进行有效的创造建构、创设最佳的创造氛围和文化、发展职业经验中的辨别和创新、进行增强创造力的训练等。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对个体创造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应[5~10]。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上。对实验组进行的处理主要包括开设创造力训练活动课和结合不同学科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这些训练活动以发散性思维训练为主,综合运用包括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检核表法、语词联想、侧向思维训练法等具体的形式。Torrance在早期的研究中[11]回顾了142个这种类型的研究,其中的103个用了托伦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作为评价标准,涉及训练评估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几个维度。结果显示72%的整体项目的训练获得了成功。其中创造性问题解决训练和生成性思维训练显示最为成功。Rose和Lin进行了涉及创造力训练的定量元分析研究[12],他把46个满足标准的研究纳入到元分析中,结果表明创造力训练效果具有0.64的内部效度,但这些训练离开学校,是否具有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国内的一些实验研究[8~10]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最后都得出创造力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创造力分数,训练导致了创造力提高的结论。

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的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6]:“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根据Baer的这一思想,创造力的训练研究应该有针对性地探索各种特定方法的效果。如果培养观念生成技能是提高其创造力的关键因素,那么应以提高观念生成的头脑风暴法训练为主;如果强制联想训练的效应较为明显,则训练应以其为主;如果情感、心境等是训练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则需要强调在项目训练中改善心境因素,这样的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并提高训练效率,避免盲目,对教学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和疯狂,都严禁评判和嘲笑。其核心是自由联想、生成较多的创造性观念。强制联想法主要是一种有条框限制的强制思维,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想法强行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出新奇的设计方案。两种训练方式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又有实质性的不同[13]。本研究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4、5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总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的学生95名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后20%的学生95名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6人,低分组被试84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等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14],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4~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5~0.87;同时效标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9~0.81。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语言创造力等。由于标题并不能直接归为创造性思维的维度,且在本研究的训练中并没有针对语言创造力方面的训练,因此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2.3研究程序

2.3.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三组,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为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组被试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两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3.2实验设计

采用2(创造力水平:高、低)×3(训练方法:控制、头脑风暴、强制联想)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2.3.3训练教学

根据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的特点及训练要求,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的影响,两种方法在编排中尽可能选取一样或相近的材料,但由于各训练法自身的特点,并不苛求完全一致。但同样训练方法的两个实验组,则全部要求一致。训练教师选自同一年级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集中培训后在每次课的前一天再集中讨论,做到统一上课内容和方式,尽量控制教师差异的影响。实验组每周五利用下午第三节活动课进行45分钟的创造思维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周一次,连续训练5周。

2.3.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期间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详情见表1。

2.3.5结果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条件下(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显示,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方面,开放性维度,F(2,164)=20.87,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3.76,p<0.05,两个维度上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0.70,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1.38,p>0.05,独创性维度,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分析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1.27,p<0.01;流畅性维度上,F(1,164)=5.94,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变通性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维度上,F(2,164)=15.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上,F(2,164)=0.79,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0.35,p>0.05;独创性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在不同创造力水平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进一步做了简单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11.50,p<0.001,表明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4 讨论

4.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

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两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训练组。但是在进行交互作用和简单效应的分析中发现。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通过训练在创造力的开放性和精密性维度上成绩提高较为显著。这个组的学生训练后创造思维的思路更加开阔,对内部和外部的反应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在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方面表现更为详尽,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较为精细的修饰。也就是说,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来讲,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头脑风暴训练在其创造力的部分维度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这和Clapham进行的大学生的研究[5]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他采用创造力综合训练和单独的观念生成训练大学生的创造力,结果观念生成的训练和更全面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力成绩提高影响是相同的。本研究的结论也较好地支持了Baer提出的存在着“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的设想[6]。两种创造力训练显示的差异结果启发人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奏效。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任务。

4.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将被试分了两个组,按照创造力水平不同分别进行训练,改变了创造力训练中忽视学生水平差异的做法,结果显示,对于一些创造力水平低的儿童来说,主要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创造思维的观念以及创造思维的方法、技能方面的培养,形成了思维的发散能力低、思路狭窄和远距离联想思维较弱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地实施,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国内也有研究[15]提出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儿童应该采用不同的创造力开发的方法。对于创造力高的儿童来说,正如同对高智力的儿童的智力开发一样,不能仅仅再去传授简单的创造技巧和方法,而应该让其多参与创造性的活动,比如日常生活的小发明、小创造、创新技能竞赛、参与认知活动和交往活动的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其创造思维的品质,培养其创新性的人格。

4.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许多有效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因素,得出较为科学地结论。实际上研究已经达到了目的,提出这种研究思路,为以后的研究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更复杂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5 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儿童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头脑风暴法的训练明显的优于强制联想法。对于高创造力的儿童来说,单纯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技能和观念生成技能培养的训练方法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Collins M A, Amabile T M.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Sternberg R J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Eisenberger R, Shanock L. Rewards,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3, 15: 121~130

3 King N, Anderson N. 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 In West M A, Farr J L (Ed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 New York: Wiley, 1990

4 Kurtzberg T R, Amabile T M. 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1, 13: 285~294

5 Clapham M M. 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7, 10(1): 33~44

6 张庆林, 曹贵康. 创造性心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沈德立, 吕勇, 马丽丽.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0, 20(4): 26~27

8 张景焕, 陈泽河. 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 1996, 28(3): 277~283

9 段继扬.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2001, 6: 24~28

10 李孝忠, 李慧源.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114~120

11 Baer J. Divergent thinking is not a general trait: A multinomial training experiment.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4, 7: 35~46

12 Rose L H, Lin H J. A meta-analysis of long-term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84, 18: 11~22

13 Fleith D S, Renzulli J S, Westberg K L. Effects of a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 on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ies and self-concept in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classroom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2, 14(3,4): 373~386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高中 音乐 特长生 钢琴教学 思考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钢琴技巧形成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我们大家都知道钢琴是一种技巧性十分强的乐器,演奏钢琴需要有灵活的手指。我们经常听见有人说:“这个学生的手指很长,很适合学钢琴!”。其实这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认识,钢琴的技巧训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手指的训练。第二、思维的训练。手指的训练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也很重视,但思维的训练就很少有人重视了,甚至都没有人提起,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大的失误。这种思想对于学习钢琴有极大的危害,它会使我们指导学生练习的时候走入歧途,误导学生,使学生的练琴效率低下,甚至使学生养成比较坏的练琴和演奏习惯,最终对学习钢琴产生一种恐惧和抵制,导致我们的教学彻底的失败。

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的手指的活动其实是受大脑的控制的,这就决定了大脑在钢琴演奏中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钢琴练习和演奏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这样一说大家就知道了在钢琴的训练和演奏中思维的作用了。可以夸张地说:钢琴的训练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控制训练的过程。只有控制住了思维才有可能练好钢琴技巧,流畅、有表情的演奏钢琴曲。只有想到了才有可能做到,这就是思维控制对于钢琴练习的作用,如果大脑没有想到我们是不可能获得熟练的演奏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明白在钢琴练习中思维的控制还应该排在手指的训练之前,要把思维控制的训练提高了最高的程度上来要求学生,只有训练好了思维,才有可能训练好钢琴技巧。在这点上,钢琴技巧的训练和其他的技巧训练是完全相同的。

在心理学上思维的训练实际上就是通过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相对应的兴奋点,通过反复的刺激使这些兴奋点和特定的动作产生必然的联系,最后形成一种定势,完全达到自动化,这就使技巧形成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一次刺激都是相同的,那么就可以给大脑皮层上同一个部位以强烈的刺激,这样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就可以较快的固定下来,同时外在的相同的刺激和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之间就很容易建立一种稳固的联系,也就是说技巧形成了。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形成技巧需要相同的外部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同的部位,这样就容易形成技巧。相反的如果我们每一次的刺激都不相同,结果我们在大脑皮层上的不同部位都产生了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之间互相干扰,使我们产生迷惑。这就是技巧不容易形成以及演奏时错音、不流畅的原因。实际上控制思维不仅仅是控制大脑所想,手指的活动其实也在思维的控制范围内,手指的每一次运动都应该在思维的控制下,这样的手指活动是积极的,也是有效的,可控制的,而有控制的手指活动是手指技巧形成的前提。

弄清楚了钢琴技巧形成的原理对于我们指导学生练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要遵循这些技巧形成的客观规律,认真地备课,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设计教法,选取适合他们练习的曲目进行训练,可以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提高。

另外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具体情况比较特殊,很多人都是没有任何钢琴基础的,也不像专业艺术院校里的学生那样有大量的时间来学习钢琴,而且他们还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文化课,所以我们训练高中音乐特长生必须要考虑这种特殊性,要创造性的、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很多教师喜欢把钢琴教学简单化,也就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乐曲、练习曲,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来形成技巧。这种教师教学的简单化带给学生的是练习的低效率和严重的时间浪费,而且成功率极低,应当极力避免这种教学模式。相反教师应该研究教学、研究学生、认真备课、使教学简单、具体化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学习成绩。

知道了技巧的形成规律后就不应该在学生初次练习技巧的时候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乐曲,因为大量的乐曲,只会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学生的技巧形成不光没有好的作用,相反还具有反作用。学生所有的时间都放到识谱上面,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进行控制思维训练,是不可能形成技巧的。所以在学生初次练习技巧的时候,应该布置较精炼的乐曲,最好是有针对性的、相对较简单的乐曲。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内都要反复练习,这样经过老师的强调,学生的认真练习,比较容易形成技巧。

针对高中音乐特长生中大部分钢琴初学者在整体考虑的同时还要逐个分析,要针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设计教学,从选曲到辅导、检查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力求布置最少的最有代表意义的作业,经过精心的辅导、严格的检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钢琴技巧。钢琴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第一、选曲;第二、如何给学生提要求;第三、教师要当‘学生思维控制训练的引导者’;第四、慢速练习是形成技巧的基本途径;第五、自动化是正确快速演奏的唯一途径;第六、思维完整训练是完整性的最大保证。

这里我们要谈谈背谱的问题,背谱对于演奏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如果背不了谱,我们根本就不能够形成所谓的自动化,就谈不上技巧了。所以背谱是自动化的前提之一。背谱有几种方式:在书本上背谱是指看着书谱背谱,在钢琴上背谱是指在钢琴上演奏的时候背谱,不在钢琴上不用书谱背谱是指不在钢琴上不对着书谱背谱。最高的背谱境界是既不在钢琴上,也不用书本,能够在大脑中完全重现手指的演奏动作。这种背谱非常容易形成自动化,是我们需要练习的一种非常好的背谱方式。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3

1.加强数学思维的互动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大学数学建模教育,不仅仅是对数学建模知识的教育,还应当广泛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通过训练,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入性、透彻性、多元性和灵活性。将数学思维渗入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

1.1归纳和类比思维

归纳思维和类比思维是最基础的数学思维,它们是一切数学思维的基础。通过归纳和类比,我们对新旧知识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有助于新的知识方法的掌握及旧的知识方法的应用。

在高等数学中,归纳法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归纳法,使学生掌握归纳法的要点、本质,树立起归纳的意识,认识到归纳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价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1.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发散思维有利于深入地分析题目,并从多个角度考虑建模。

一题多解的教学,可训练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因为在解决问题时,将解题的途径、思想、方法等作为发散点进行发散,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多方面寻求答案,又可沟通同一学科中各个分支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思维灵活性是发散思维的三种基本特性之一,因此,一题多解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最好方法[2]。

1.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非常规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在建模的理解和解题中,有着非常特别的效用。解决问题,未必一定要按照常理。

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有目标递归策略,也称为逆向工作法。它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定理、性质、等价命题等的逆向运用。在方法上,当直接法解题较难时可采用间接法,如反证法、分析法、综合法以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2]。

2.加强信息素养的训练,开拓知识面。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纵观这几年的题目,如2008年的对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探讨,2010年的对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2012年太阳能小屋的设计。这些题目来源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信息,有效正确地获取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建模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参与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2.1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动力,表现为对信息的敏锐性和持久的注意力,数学建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感知和判断,知道分析信息的正确与否,重要与否等。

在训练对信息的敏锐性方面,可以采用信息搜集和的方式。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获取信息,如电视、广播、微博、qq群、网络新闻等广泛地搜集信息,并提取重要信息,定期制作信息报告。在训练对信息的持久注意力方面,可要求学生选取一个事件,在一段时间内给予关注,并撰写信息报告,发送给辅导老师。老师定期点评,在点评中不用对错评价,只对优秀的信息给予优秀批注,不准确的信息给予建议修改调整的批注。采用鼓励的方式能提高并保持学生对信息的兴趣。

2.2信息能力的训练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而没有熟练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也无法将有用的信息纳为己用。

信息能力的训练有多种方式,查阅资料并撰写综述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建议高校将信息检索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和资源平台的检索技巧,如何撰写综述的基本格式,如何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等。

3.团队协作训练,提高合作意识。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成员的优秀固然重要,但团队的合作的优劣才是成功的关键,需要不同特质的团队成员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个人做个人的题就能够训练出来的,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团队协作训练。

3.1建模小组的组建

在建模竞赛中,当第一时间拿到题目时,需要了解出题的背景,若团队中有擅长信息检索和工科的成员,就可以查阅与题目相关的背景信息,对题目进行详尽的分析,继而了解出题的主旨。

建模的过程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优秀的计算机技能,建模的过程是数学知识和工科知识的配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对题目的明确解析。

编程结束后,要撰写论文,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能否清晰地表达建模思路的过程。最后这一步,非常关键,要求团队中有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的成员。

因此,建模小组的成员,应当优势互补,涵盖对计算机,文科,工科、数学和信息检索擅长的学生。因每次参赛成员人数要求3人一组,故小组的组建,应当挑选复合型特长的学生。

3.2头脑风暴

小组组建后,需要对小组进行团队训练,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就是“头脑风暴”训练。所谓“头脑风暴训练”,即团队定期举行讨论会,每期都更换不同主题,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选取主题并且主持头脑风暴会。

通过这种方式,建模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在放松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提高团队的亲密度,沟通效率,以及组员的表达能力。头脑风暴的主题应当涉及各个学科,可以参考新闻来拟定主题。讨论中,小组成员应当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需要深思熟虑,头脑中有火花产生即可拿出交流。通过头脑风暴训练,一方面可增进团队成员的友情,另一方面,可锻炼团队成员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教育应当有新的时代特点,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信息素养的训练,以及团队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4

摘 要:本文以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背景,阐述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即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深入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双手灵巧、头脑聪明的创新型发展人才。

关键词:操作技能;思维训练;相得益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综合性课程,几乎所有职业院校都把它作为文化基础课来开设。站在课堂上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质有两层教育意义,上面一层是为操作技能训练奠定基础;下面一层是为开展思维训练搭建平台。如何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双层意义上的教育目标,是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1 培养善于思维的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深化创新教育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然而,创新思维是最复杂、最综合的思维方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科学的思维训练,才能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1) 操作层面上面的事情重要,但不全面

从操作层面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几个标准模块各自起到了不同的基础性作用。比如,Windows奠定了运行软件和管理文件的基础;Word奠定了文字处理的基础;Excel奠定了数据处理的基础;PowerPoint奠定了多媒体制作的基础;局域网与Internet奠定了网络操作的基础。除了个性操作功能之外,各个模块又具有共性。比如,菜单的基本概念、窗口的操作方法、快捷键的功能定义、图形化语言的含义以及“帮助”系统的功能等等,都从不同的应用角度反映了相同的知识和方法,形成真正的应用基础。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于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都起到了名副其实的基础性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过于关注操作环节,致使“灵魂工程师”们共同肩负的主要重任之一的智力教育,竟然与这门文化基础课擦肩而过。在操作型课堂上,教师喜欢下达“单击”和“双击”等教学口令。这种“口令式”的教学环境冻结了学生的思维,虽然双手灵活了,但头脑僵化了。在紧张而单调的训练中,学生们的眼睛死死盯住屏幕上的指令和字符,双手机械地操作着鼠标和键盘,思维逐渐变得僵硬和佝偻。这种教学方式省时、省力、省脑子,教师们习以为常,学生们司空见惯。从记忆型学习和跟随型操作中走出来的学生,在课堂上固守着操作层面上的阵地,在实践中固守着仿造来的技能,缺乏自主学习、独立工作和改革创新的能力,面对新问题和新技术,往往故步自封、一筹莫展。

(2) 操作层面下面的事情麻烦,但很深刻

要想完成技能和思维双重训练任务,必须要冲破惯性思维的障碍,还要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这确实比穿旧鞋走老路要麻烦得多。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和智力开发资源,这门课程不但能够奠定脚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为智力开发提供宽阔的平台。

计算机是吸取了众学科的精华而诞生的能够思维的机器,模仿人的大脑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硬件模型,用人脑的许多特定“算法”构成自己的软件模型。借助于算法的灵活性和严谨性,借助于计算机操作界面的友好性,计算机完全可以为思维训练搭建一片宽厚的智能平台,让有理想的教师们大展创新教育之宏图。

当我们引导学生穿过操作层面,进入思维训练的平台,就会感受到浓厚的计算机文化气息,触动着大脑兴奋和思考,将原来单纯而浮浅的操作训练与活跃而严谨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比如,用鼠标操作窗口时,引导学生们感悟鼠标指针和窗口部件变化的特定含义,理解计算机的图形化语言,使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逐渐增强了独立学习和开发新软件的能力。再如,编写及调试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时,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分辨力。这些足以说明,计算机的应用不只是限于社会和自然,还有我们人类自己的大脑,这是最深刻的计算机应用。

(3) 动手与动脑是相得益彰的事情

俗话说,平坦的前面总会有许多坎坷做铺垫,通途的旁边总会有几条弯路做陪伴。科学的认识是从无数次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高级的技术也是经过无数次基本的训练才掌握的。例如,从网页中复制了一些文字后,开始只是简单地执行“粘贴”命令,但复制过来的可能不只是文字,脱掉附着在文字之上的表格和格式都要经过一番周折。久而久之,简单操作产生的烦恼开始让思维活跃。是否有另外的途径能够只把文字粘贴过来呢?经过思考与探索,如果采用“选择性粘贴”中的“无格式文本”,既可以避免因网页格式带来的麻烦,还能够让新成员适应自己文章的格式,明显地提高了操作效率。可见,思维的活跃与发展离不开实践,实践的成败与优劣与思维的程度与方式密切相关。

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因为思维的发展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反过来看,思维又是行为的导向,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之后的行为,比盲目行动的成功率要高许多倍。如果操作是一把梳子,思维是一团乱麻,只有经过不断梳理,才能使千头万绪的思绪井井有条。如果把操作比作是刺绣的针,把思维比作是绣花的线,只有经过穿针引线,美好的想法才能变成现实。操作与思维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活动,但是相得益彰。

2 在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要循循善诱

用脑科学的观点来看,学习是脑信息传递和转化的过程。教学行为产生的大量信息,从学生大脑神经元的树突输入到核心细胞中,经过抑制或放大,最终形成的输出信息从轴突传递到邻近的神经元。在此过程中,维持信息传递的根本机制是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之间的频繁转化,最终引起神经元组织永久性的化学变化。可见,思维训练不可能一挥而就,只能是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有节律,逐步进行;另一层是指导和引导。这两层意思全面地概括了思维训练、智力开发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本质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1) 思维训练应该有节律的展开

思维训练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正象小苗从松弛的土壤中钻出后需要逐渐长高一样,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只能导致学生在智力和心理方面的偏差或欠缺。学生的认识开始往往带有偏见性和主观性,每当遇到一个新问题,他们习惯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想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放松,二是渐进。下面以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公式为例来验证这两个原则的正确性。

为了解除学生学习Excel公式的为难情绪,教师设计了一个步步深入、逐渐变难的教学阶梯。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建立公式的教学过程一共被划分为6个教学环节:手工输入无变量公式、手工输入有变量(单元格地址)公式、手工输入有函数的公式、用鼠标引用单元格地址建立公式、用鼠标引用单元格区域建立公式、用鼠标引用不同工作簿中的单元格地址(三维引用)建立公式。由于不断提出不同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学自然而有序地从一个环节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在这样有节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循序渐进地变化。

(2) 思维训练应该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是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把因势利导和武术中的技法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借力”。换句话说,因势利导是教师借助学生自己的力量驱动学生进步,包括掌握技能和增长智慧。

1) 用想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富于想象是年轻人的特点,只要把想象力激发起来,就会在想象和现实的结合点上产生一个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在用Word处理文字时,设置字符间距格式可以改变字符在页面中的水平位置和垂直距离,抓住这个要点设计教学,能够使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得到很好的互补。教学可以不针对文章的排版来学习字符间距格式,而是经过巧妙的构思,把有关字符间距格式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合在具体的字符作品的创作之中,让学生们用老师提供的5个字符素材“”,运用字符间距格式创作一幅“高山滑雪”图,如图1所示。

图1 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和效果图

摆在学生面前的5个字符素材和最后制作的妙趣横生的“高山滑雪”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在想象力的推动下,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舒展。学生在思考、实验、再思考、再实验的循环过程中,通过提升字符“”、缩小字符“”与“”的间距和增加字符“”的宽度,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将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教育集中在完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操作过程中。通过设置字符间距来创作“滑雪”场景,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字符间距许多难于理解的概念,突破了设置字符间距的操作难点,还训练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另外,在构思和实现运动员激烈竞争的场景过程中,学生们还受到了“为竞争作好准备,在竞争中努力拼搏”的思想教育。

如果把知识、技能和智力比作是课堂教学的三基色,借助于想象力这支画笔,可以调和出五彩缤纷的色彩。但是,要想描绘一幅精彩的的图画,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运用创造性思维,精心地构思,努力地实践。

2) 用问题驱动学生认真思考

文字处理软件Word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敲门砖,许多计算机高手都是从这里入门的。但如果采用简单、机械和模仿的教学形式,入门很容易,要想成为高手却只能是望尘莫及。

“替换”是Word从最低版本开始就具有的编辑功能,在探索式授课方式下,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有一个用制表位格式制作的“学生名单”,要求把几十个人的姓名填写到表格形式的“学生签到表”中,但是不允许复制,要求实现自动转换。当老师提出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许多学生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在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教师提示学生到“替换”对话框中的“高级”功能中寻找解决方案。图2是原来的“学生名单”和需要新建的“学生签到表”。学生们解决难题的思维活动就是从二者的对照过程中逐步向深入延伸的。

图2 “学生名单”和“学生签到表”

思维活动展开以后,如何在每个姓名的后面增加4个制表位是学生思维活动中遇到的最难障碍。教师用数学中的A=A+B的变量思想启发学生,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终于明白了:如果用Word的“替换”功能来解决,A=A+B就相当于用A+B替换A。如果“^t”代表制表位,“^p”代表回车符,那么,用“^t^t^t^t^p”替换“^p”就可以跨越这个障碍。难题解决后,学生们终于创造了利用制表位自动生成表格的奇迹。奇迹的发生,使固守在学生头脑中的“菜单命令式”思维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休闲的大脑开始活跃起来,思维由被动变成自觉,由浮躁变成深入,并逐渐向灵活而严谨的方向转化。

3 教师是成功开展思维训练的关键

(1) 恪守奉献是开展思维训练的基础

要想在课堂上取得技能和智力双丰收,花费精力认真地进行教学设计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奉献精神就不能付出大量的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谈何容易。

下面,仍然以“替换”功能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当发现可以在“特殊字符”之间开展“替换”操作后,可以用“要查找的文字”替换“任意字符”,再配合“格式”按钮的操作,就可以对文档实现自动格式化操作,几乎可以实现手工格式化的全部功能。那种在弹指一挥间让版面格式变化万千的壮举,着实在学生思维中激起了不小的波动。然而,要想把几十节课才能完成的文档格式化的全部教学内容在“替换”操作中重新再现一遍,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不言而喻。可见,研究思维训练比准备技能训练要花费许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无疑需要教师的无私奉献来支撑,离开这一点,一切都是空话。

(2) 潜心研究是思维训练成功的保证

“教师用心,学生用脑”,这句话既揭示了师生之间心灵相通的因果关系,也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固然是课堂的主体,但如果教师不深入研究教材,就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思维互动,思维训练只能是走过场。站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看,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在应用软件中蕴藏的基础性知识,从基本操作方法中发现共性的操作技巧,才能在简单中发现复杂,在平淡中掀起高潮,才能为开展思维训练提供足够的有价值的训练素材,提供科学的有效的训练方法。

比如,在“字符间距”格式中,单纯为排版服务的技能性问题比较简单,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字符间距”竟然是许多特殊字符格式产生的基础,比如带圈字符、字符合并、字符阴影等。再进一步探索还会发现,通过精确地设置字符之间的水平间距和垂直距离,还可以合成无法用键盘输入的稀少文字,还可以自由构造文字的特殊格式,产生奇特的艺术字效果。可见,只有深入研究基础性和操作性的东西并应用到教学当中,才能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新颖的训练素材,这是成功开展思维训练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卫正勋.论诺贝尔医学获奖者的思维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 刘克俭.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3] 杜慧群.逻辑与思维技巧(第二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5

摘 要 表象训练是一种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表象训练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而且能加快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本文对挺身式跳远教学中所运用的“表象训练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挺身式跳远 表象训练法 教学

表象训练法是运动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动作表象,反复想象,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表象训练法能促进运动技能形成和巩固,为实际练习打下基础。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中,如果运动表象不够清晰,就不能够正确完成动作。挺身式跳远动作技术复杂,需要在时间、空间、节奏等诸方面的协调配合,更是需要具有准确的运动表象。然而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尽管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还常常出现一部分学生掌握技术较慢,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由于学生经常进行运动思考,所以能较好地记住动作形象。将表象训练的原理有效地应用于挺身式跳远的教学,能使学生尽快地准确掌握动作技术及能使学生在规定学时内较好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表象训练法”应该做到师生配合默契,强化完整技术动作的想象练习

(一)师生配合默契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说明,讲明这种思维法的产生机理、特点、作用,让学生知道这是运动训练中常用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信任教师,并且积极配合实验。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将想象训练与实践结合。

(二)示范动作要正确

挺身式跳远教学给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离不开讲解、示范,因此教师示范动作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直观印象。学生最初接受动作时一般要通过形象思维和想象练习的结合,才能达到对新动作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及专业能力的训练。

(三)强化完整技术动作的想象练习

挺身式跳远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其特征、节奏只有完整动作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完整挺身式跳远练习时,要对需要改进的技术环节和动作重点、难点加以特别提示,提高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使部分技术环节和动作表象不断得到加强。

(四)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反馈

掌握动作概念是学习体育知识,形成运动技能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心理表象训练,使动作表象在大脑中反复进行,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记忆,加快学生对挺身式跳远技术的理解与掌握,使学习与智能开发紧密结合,达到自身动作协调统一,加速了动作形成的分化和信息的反馈,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容易掌握动作要点、难点。例如,在挺身式跳远的教学开始,学生的动作不协调,可以通过一些协调性训练特别是与挺身式跳远动作相似的协调性练习,对学生的帮助更大。

二、表象训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积极性

表象训练法“自练――导学――实践运用”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当练习者在头脑中反复演练动作的过程中,其相应的肌肉群会产生与之相应的变化,这对于加快学习和掌握动作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可以在自觉自练阶段里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探索,避免教师的“满堂灌”,从而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包括动口、动脑、动心、动手)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思维是与直接感知的动作相联系的,离开了动作就不可能有思维。在挺身式跳远教学的全过程中思维起着巨大作用。每次表象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只有处于积极状态,才能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提高动作质量。表象训练的教学原则是先想后练,练后再想,想练结合。因此,学生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始终是思维与动作相互作用,学生在能动的发挥体育知识的同时,又能够认识获得体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我练习能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表象训练法能有效地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老师的“引导――讲解――示范――练习”中,使学生在技术练习之前就对动作概念有较充分的理解,这样就缩小了感知觉与实际练习的差距,使学生对自己所做动作效果的评价更为具体。当对练习效果达到满意时,学生便会产生极大兴奋,从而增强对技术动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表象训练应用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与此同时引起神经肌肉的系统的相应变化。因此,表象训练必须在形成准确运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运动表象的形成,首先要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而建立正确、清晰的技术动作形象,必须有足够的刺激量和刺激时间。常规教学模式在示范、讲解后,没有对技术动作加以强化,而后马上练习,这样对形成正确、清晰的技术动作图像是不利的。采用表象训练结合常规教学,在示范、讲解后,运用表象训练对刚刚建立的挺身式跳远技术动作在大脑中反复描述,使正确动作技术得到强化,加深挺身式跳远技术在大脑中的烙印,有利于技术的形成。使学生在实际练习当中有的放矢,结合自己的技术动作和头脑中的动作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动作技术,有效地提高练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能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然领悟到一个新道理、产生新的思维,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火花。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

1 注重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

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它能使学生的正向思维得到较充分的发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一: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中,我设计一道在“+·-”黄金周期间,同学们乘车去旅游的情景教学。每辆车限坐23人,需要3辆,再从23×3的竖式中引出,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设想情景的变化,编出新的算式,于是就有:

学生们开始计算,有的算法引起了争论。这时,我及时组织针对性的讨论,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纷纷参与讨论,通过讨论,不仅巩固了算理,而且有效地控制了进位带来的负迁移。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尝试不仅打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向思维得到扩展,而且由于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创新意识大大提高。

2 要引导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正”与“逆”是相对而言的,思维也是如此。所谓逆向思维,是与一般的正向思维相反,与传统的、逻辑的或习惯的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对此,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反向设计练习,为学生的逆向思维提供素材

案例二: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为激发学生逆向思维,可设计如下练习。

某家商店一个月销售电脑的情况:

____________微软电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联想电脑:____________。

补充你所需的条件,求出图中的问题。

方法一:微软电脑有50台,联想电脑有150台。

方法二:微软电脑有50台,联想电脑的台数是微软的3倍。

方法三:联想电脑有150台,是微软的3倍。

方法四:联想电脑的台数是微软的3倍。联想电脑比微软多120台。

应用题中,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至少需要两个条件,而条件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揭示应用题中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培养学生“反证”的习惯,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要敢于对别人的发言和思考的方法,提出反向质疑,或进行反向证明,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3 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的思考、分析、求解,培养学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尤其是表现在思维的发散性上。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在思维上注重多向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方法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措施,而求异思维的实质就是创新。培养求异思维有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3.1训练求异思维的开端——一题多说

数学知识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若能强调一题多说,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获得103枚奖牌,中国获得63枚奖牌,美国比中国多获几枚奖牌?

A.中国比美国少获几枚奖牌?

B.中国与美国相差几枚奖牌?

C.美国如果少获几枚奖牌就与中国一样?

D.中国如果再获几枚奖牌就与美国一样?

这样的训练,不仅开拓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而且达到了促进知识间转化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奠定了基础。

3.2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也要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机会,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案例四:学习“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不是急着让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天,有几个月等等,而是在介绍年月日相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当设置如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的问题时,学生纷纷利用原有的知识罗列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

A.31×7+30×4+28(平年) 或31×7+30×4+29 (闰年)。

B.90+91+92×2(平年) 或91×2+92×2(闰年)。

C.31×12-4-3(平年) 或30×12+7-1(闰年)。

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3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自导自演(自编自练)

自编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创性、发散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且用于生活”的理念。坚持训练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自编习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是大有益处的。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识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引导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做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的“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创设更多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训练,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7

1、提高高中生记忆力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4、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来源:文章屋网 )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8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 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 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 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 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 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 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 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 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 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 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 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 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 。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 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 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 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 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 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 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 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 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 ,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 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 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 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 。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 ,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 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 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 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 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 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 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 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 确到准确,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 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 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 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 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 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 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 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 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 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 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 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 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左侧身体的动觉训练可采用:头颈运动(左、右、前、后)、前臂操、大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 环),腿部运动如让幼儿学爬、拉车,滑滑梯,站立时左腿前踢、侧踢、后踢,右侧卧左腿前、后、侧踢,用 左腿踢足球。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9

【关键词】制图;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而这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即: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动态思维、逻辑思维等。制图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地讲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学好制图课,不是靠记忆,关键靠多练,要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练习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一句话:要精讲多练。事实证明,学生的制图能力是“练”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为提高制图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确立了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中,我精心挖掘制图学科中创新思维训练的生发点、训练点,坚持以各种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训练形象思维

制图教学中接触的图样、物体都是形象。在三维形体――二维图样、二维图样――三维形体的相互转化过程中,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投影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参与,但这些思维都是以形象为对象和结果。所以形象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收集实物、制作模型、画轴测图、记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简单组合体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等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想和做的过程中,左右脑积极协调活动,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2.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为解决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创造力是以发散思维为核心,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制图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些典型作业作为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探索和推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题型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思维的变通性(改变思维方向,克服定势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已知物体的一个主视图,补画左视图。

题目布置后,发现每个学生都能够运用发散思维在短时间内想出多个答案,但是要独自想出10个以上答案还是有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有其局限性。但是在公布交流学生的答案时,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启发,开阔了思路,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散,答案越来越多,但是答案显得零乱。此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思维的方向和特点,纠正学生发散思维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3.训练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指通过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方法等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由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4.训练想象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不仅是创新的动力,而且还是学生理解掌握制图知识和理论的得力助手。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之一,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制图学科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来训练想象思维:通过制图中常规的识读三视图和由已知二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来训练再造想象思维;根据给出一个视图补画另外两个视图,通过创造性地想象各种空间立体形状来训练创造想象思维;通过自由设计组合体,进行充分的想象构思,从而训练创造想象思维。

5.训练动态思维

线面分析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常用的方法。按此方法讲解图形上的每条“线”时,常被表述为轮廓、面形投影、积聚。这样表述的结果,往往使得本来较抽象的“线”,仍然停留在线面的概念上。如果改用动态的表述方法(如使用切割、抽出、叠加、提位等术语)描述形成形体局部结构的“线”,这就容易使学生很快地建立起深刻的空间形象,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

6.思维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注重某一思维方式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各种思维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制图作为各类工科院校普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把握教学教改的动向,增强教学的遇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梁德本.《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法建议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9

[2]赖志奎.《现代教学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篇10

设计思维能力退化,设计缺乏创意在设计活动之初,头脑中需要留有很大的空间,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和想象,比如大的空间布局,大的造型结构,大的色彩关系,细节上的推敲等。这一过程做为设计的初始阶段至关重要。同设计软件相比,手与脑的距离当然更近,能够同步记录设计之初的思维过程的,非手绘莫属。手与脑的结合可迸发出大量的火花,哪怕是信手涂鸦式的草图,都能够反映出思维的轨迹。由此而产生的设计作品才配称之为设计,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很多大师级人物都有著名的草图传世,从达芬奇、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安藤忠雄,无不是通过手绘的形式展现出思想的魅力。而如果一开始就面对电脑,头脑中的创意空间则会被完全占据,思维便会受到限制与束缚。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有课堂手绘快题的练习,往往会有很多学生一筹莫展,甚至询问教师能否用电脑完成。对于设计作业,很多学生省略了设计之初的手绘草图构思阶段,在没有任何构思和想法的前提下盲目展开设计,从而导致了思考的惰性和狭隘的设计思维。在最终电脑完成的设计作品中,有很多是对他人现有设计的七拼八凑,甚至完全照搬,毫无创意和主题可言,使设计沦为素材的拼凑。事实上,就目前而言,社会对环境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形势已经有所逆转,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重新认识到手绘的重要性,很多中、大型设计公司希望设计师能够用手绘与客户进行灵活机动的交流。面对这样的形势,部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会大大下降。

环境艺术专业手绘表达教学模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手绘草图、手绘快速表现图的绘制均依赖于扎实的绘画功底,需要一系列的专业基础课体系做为支撑,包括素描、速写、水彩、水粉、建筑制图、阴影透视、手绘表现技法等。从宏观的角度可将与手绘能力培养相关的若干课程分为四个模块:造型能力模块、透视训练模块、快速表现技法模块、创意思维模块。下面对每个教学模块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美术基础模块较强的手绘能力依赖于扎实的美术基础。其中对造型的准确把握需要素描、速写等课程模块的大量训练,而对色彩的准确处理主要建立在对水彩、水粉等课程的系统学习辅以之后的彩铅、马克笔等快速表现工具的掌握。而学生在进行先修基础课的学习时,往往很少接触环境艺术专业相关的场景,对自身专业还不够熟悉,仅仅停留在对画面艺术效果的一味追求中,导致在今后接触专业手绘时无所适从,无法将所学很好的应用在今后的设计手绘当中。美术基础训练虽然必不可少,但如果不向学生所学的专业靠拢,则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绘画基本功的目的有些迷茫,找不到与自己将来从事的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美术基础模块应针对环境艺术专业的特点,将环境艺术设计相关题材的写生训练如室内外空间环境、建筑单体及群体组合、建筑结构、家具与环境设施以及各种配景等纳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感觉,使学生及早熟悉专业。

2.透视训练模块阴影透视是一门有助于学生从理性角度学习透视规律的课程,但复杂的透视学理论是很多学生学习的拦路虎。这一课程理科性质较强,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中往往包含大量几何原理的讲解,加之很多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将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很容易使课堂流于呆板枯燥,因此很多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对该门课程抱有恐惧心理,不了解学习的意义,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很难打下建立准确透视的基础,在今后做设计时将方案中三视图转化为透视图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的结果是课程形同虚设,失去了实用意义,学生依然不会准确传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笔者认为,在与透视相关的课程模块当中,应该简化几何理论讲解,多多结合生活实例,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并以学生能够迅速上手绘制透视草图为目的,强调简便透视法的运用。

3.快速表现技法模块手绘训练方法单调,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学习手绘时,习惯了机械临摹,一味追求量,认为只要大量临摹就能够练好手绘,或一味的追求线条美感,而不去动脑筋揣摩其中的透视规律、色彩关系,也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加入自己的想法,从而在独立做设计时无法顺利将自己的想法生动直观的表达出来,往往在作品中存在透视错误,色彩关系混乱,空间氛围不协调诸多缺陷。另外,手绘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自身的坚持,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课程是短暂的,平时练习则是长期的。一般来说,多数专业基础课教师只在教授该门课程期间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质量与数量,该门课程一旦结束,则部分学生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坚持练手,甚至荒废了之前的所学所练,不利于今后的专业发展。因此,快速表现技法模块课程应避免学生陷入机械临摹的误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表达,找出这一过程遇到的阻碍,强化练习,甚至可以结合设计进行训练,将其渗入到其他课程模块当中去,督促学生进行长期练习。

4.创意设计模块一般院校均在学生大三时开设设计课程,其实,做设计的过程同样是练习手绘的好机会。但有些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作业以电脑制图的形式上交,淡化手绘,重最终效果,轻设计过程,对学生产生了误导,使不少学生直接放弃手绘,乃至放弃了自己构思,直接在网上拼凑素材。在设计课程中,面对设计任务书,学生一开始就应以手绘的形式进行各种分析和构思,教师应该对设计初期的过程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可多做快题练习,训练设计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手绘能力,使学生真正尝到自己做设计的乐趣。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