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00:34:39

心理学导论论文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1

审视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忽略教师发展本位,在课程实施上则注重从培训机构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考虑。结果造成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忽视教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过分强调宏观理论、理念的灌输;培训的过程中不考虑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训内容的随意性较大。有鉴于此,探索一种基于教师发展本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体系成为一种需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课程理念,正是人本理念在心理辅导教师培训领域内的反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发展为本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专业性表现在它是以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理论依据,以心理学应用技术为工作手段,以心理辅导时间为适应条件,这就要求心理辅导教育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选择应考虑到满足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为本。

(二)以教师的工作需求为本

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内容选择是基于对教师的要求产生的,它也需要突出教师自身的实践问题。基于教师工作需要选择心理辅导培训内容应对工作环境或工作本身进行分析:仔细考虑并决定心理辅导工作的构成要素,了解如何才能把心理辅导工作做得达到工作标准,明确心理辅导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把培训需求按优先需要考虑的顺序进行排列,决定心理辅导培训的内容。

(三)以教师终身发展为本

心理辅导培训是心理辅导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时代需求的、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为目的,是满足心理辅导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可能只通过若干次的短期培训就能一劳永逸。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应树立以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坚持培训课程的内容、方法与时俱进。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选择

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选择,应对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究竟需要哪些心理辅导知识、技能以及如何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有效培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提供一个行为标准并检验标准的知识、技能导向有效性,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依据农村中小学校实际条件,遵循相关原则以选择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突出心理辅导教师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与和特色化。

(一)基于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探索适应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个人知识、技能需要的培训内容

1.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选择培训内容

“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心理辅导教师培训主要考虑心理辅导教师在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这两方面知识的基础、缺失以及发展,由此设计的培训课程可能是以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也有可能是基于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指导课程。基于教师的条件性知识选择的培训课程应包括辅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以及临床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基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选择的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学生的资料搜集、诊断分析、制定辅导措施、个别会谈、团体辅导等课程。

2.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的能力结构选择培训内容

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至少应由四种基本能力构成,即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能力、准确分析和诊断能力、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心理辅导科学研究能力。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与心理辅导教师的能力结构相匹配。从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何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定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技巧等课程内容;从准确分析和诊断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生理、认知、情感与行为等四个方面的以分类和描述为基础的各类诊断标准等课程内容;从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个体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咨询的原则的运用、如何建立良好关系、会谈提问等课程内容;团体辅导的原则、基本技巧、基本过程以及团体辅导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课程内容。从心理辅导科学研究能力因素出发选择培训内容应包括心理辅导研究的样本抽样、观察分析、调查测量、实验设计、趋势预测、文献研究以及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二)采用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表现性评估方式,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

1.提供行为标准,探索具体、可检测、可实现的培训内容

提供一个行为标准,规定学习心理辅导内容后接受培训的教师应该达到的行为标准,进而探索行为标准所涉及的培训课程的各个方面。首先,要从心理辅导教师的角度出发,说明教师在学习完培训课程后应该知道什么和应该能做什么。其次,要给预期的行为命名,将其具体表现描述出来,并将预期行为发生的条件或约束因素阐述清楚,进而探索具体、可检测、可实现的培训内容。以农村中小学生考试焦虑辅导为例,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行为标准可包括: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该可以描述考试心理辅导的四大主要内容(认知转变、生理调节、行为练习、应试技巧);在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该能够通过自我教导训练与暗示辅导教育等途径正确调整学生考试动机、矫正考试观念,指导学生从睡眠、饮食、运动等多角度积极调整、消除疲劳心态,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想象性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法以及系统脱敏法等方式降低考试焦虑,帮助学生充分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为考试焦虑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短期的治疗等等。

2.检验标准的知识、技能导向有效性,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

接受培训的教师应向培训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实践的证据,检验标准是否有效导向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技能,进而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首先,搜集心理辅导教师教育实践证据,包括心理辅导教育教学录像、心理辅导记录以及心理辅导书面评论与反思等。以心理辅导教育教学录像为例,选择一个15分钟的连续的心理辅导教育教学片断,展示辅导教师是如何运用心理辅导技能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其次,基于评价,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对教师所提供的心理辅导实践证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查受训教师对培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其水平,借此,可以检验行为标准是否抓住关于心理辅导领域的有效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知识,帮助培训机构确认什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三)依据农村中小学校实际条件,选择突出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与和特色化的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内容

1.基于知识、技能的专业性选择培训内容

作为一项专业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理论和技术,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是否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悖论:专业性课程是因为专业课没能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专业课学得太多太深,许多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和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心理辅导教育教学没有太大联系。然而目前,在一些心理辅导培训内容中,虽然包含某些心理辅导教育的成分或因素,但这种成分或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和经验式的心理辅导教育。中小学教师虽然学习了心理辅导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机智地运用心理辅导的各种干预和影响手段,很少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只有具备足够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所以,必须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知识、技能的专业性选择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内容,重视对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提升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2.突出知识、技能的特色化选择培训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农村中小学校实际结合在一起,自觉反映农村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的要求,主动适应农村心理辅导发展的趋势。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特色课程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小学校实际开发的课程。特色课程应从农村的角度出发,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教育为例,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呵护以及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农村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方面可以用灵活的形式加以设置,在总课程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心理辅导教师应掌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孤僻自卑、性格与行为障碍、逆反心理等相关知识、技能。通过培训课程学习,农村心理辅导教师能够客观地对待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使农村心理辅导教育具有本土特色。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实施

“对于教师培训而言,培训内容的选择确实是影响培训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实施,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协调,有机统一理论学习、校本实习与校本教研,切实保障、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一)通过校本实习切实提高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心理辅导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创建实习场以符合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实际工作情景,技能的形成也需要通过实习来进行。实习能够为心理辅导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和场所,能促进对知识、技能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心理辅导知识、技能。校本实习的环节如下:首先,结合培训目标,连接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明确教师个人实习的任务和内容;其次,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全班观摩,开展榜样模仿;再次,进行个人实践,每位心理辅导教师以本校为实习单位,分别进行个别心理诊断、团体心理辅导、会谈提问等心理辅导教育活动;最后,对校本实习的结果进行检查评估。

(二)开展校本教研保障心理辅导知识、技能提高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2

关键词:心理文化;学生干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106-03

学生干部是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干部管理为高校的学生管理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管理工作,相对于物质激励来说,精神方面心理文化的指导占主导地位,其中,心理契约理论的提出和其在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中的引入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依据,本文在阐述心理文化指导中心理契约在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引入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侧重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构建完善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提出建议。

一、概述

(一)心理契约的内涵

学术界研究定义: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之间为达到共同成长发展而达成的无形约定,具体包括个人有所奉献与组织期望有所获取之间的配合、组织有所提供与个人期望之间的一种配合。学生干部管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同一层次的管理,学生干部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硬性的规章制度并不适应于学生干部管理体系,而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心理契约更适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的必要性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各阶层的不断深入,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管理者都逐渐认识以人为本理念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契约理念的内在要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将其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其一,心理契约能够与现有的硬性规章制度相互补充。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之中,过于硬性的规章制度、条文款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缺乏内在的人心关怀的印象。采用心理契约的方式,依靠一种内在的、心理层次上的管理途径,是学生干部将其个人的目标与学校共同目标结合起来的一种价值上的共识,使实现学校管理与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机结合。因此,将完善的外在的规则制度与心理契约有机结合势必会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其二,在心理文化的指导下,更能够使学生接受管理,并激发自身的动力。心理契约能够针对学生干部个性的心理需求进行管理,并以此文基础对学生的一些期望与需求予以满足,从而从内在上激发起学生进行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充满自信地去做好学校给予的工作任务,积极进取。其强调的是以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回报,并以这一回报促进自身更加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素质提升与学校对学生管理的管理要求的统一。

二、当前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心理文化的发展进步,高校管理的原有规章式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院校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而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心理契约管理理念才是院校学生干部管理创新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从动机的角度讲,许多学生在加入学生干部队伍时所抱有的动机各有不同。一些同学加入学生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即组织能力、办事能力以及与人交际的能力;另一些同学的加入则是单纯为了帮助同学、服务同学;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加入学生会是为了在入党、评比、保研、就业以及公务员等考试时能够获得一些额外的优势。[1]正是由于工作动机的不同,致使一些学生在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后,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都会有所降低,同时,经过换届选举又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便会选择不进则退和逃避,极易造成学生干部责任心的降低,流动性变大。

其二,从外部约束机制来看,现有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中尚未形成稳定的规则制度。当前高校学生会组织大多是由一些缺乏一定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学生组成,且现行规章制度不足以对学生组织形成约束,致使学生干部间很难形成团队的凝聚力,更谈不上学生工作效率的提升。一些学生干部在参加学生工作初期能够保持一定时期的积极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便易出现责任心下降、做事武断、推诿他人等现象。

其三,从激励的角度讲,现有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不足对学生干部给予有效的激励。一方面现有激励机制较多的是从正面的角度对学生干部进行激励,即褒奖,但却缺少对学生干部某些方面的批判教育。另一方面过分依靠物质激励而忽视内在发展型激励的手段,已难以保证选择干部的持久的积极性。在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之中,激励制度功利化以及缺乏明确的实施者定位等都已成为导致难以对学生干部实施真正激励的阻碍因素。[2]

其四,从心理契约角度看,即学生干部个人对于学校这一组织的分享与组织的获取以及其所提供的回报之间的一种内在配合。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以及个人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干部参与到学生工作之中从心理契约角度讲是期望得到来自学校、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认可以及尊重、期望获得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期望在自身成长和价值实现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机会等等。但当前现在来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学生

干部管理体系建设在构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时,将心理契约理念引入其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干部的个人潜能,更能增强学生干部团队的整体凝聚力。目前,将心理契约应用于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建设具有较大的运用空间。如何运用心理契约的理念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团队文化,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学生干部个体必须充分认识到团队文化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学生干部间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团队文化,形成具体可见的学生干部团队。[3]如在高校团委学生干部、体育部、心理部等等,应当结合自身部门的特点,构建特色的团队文化,如体育部可以“增强自身体质、加强体育锻炼”等,并将其作为个人发展以及团队发展的缘由。使学生干部在进行学生工作时,能够始终以这样一种愿景来督导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由以往的单纯地适应工作转变成为创造性工作。

(二)构建管理体系时应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

管理者在确定学生干部团队的目标时应当采用动态测评的方法,即及时与学生干部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对目标的准确性予以分析,对原有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整,避免后期学生干部自身的期望与需要未受到学生团队的足够重视和吸收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契约违背感的出现。[4]因此,在构建管理体系时应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这就要求从管理者的角度讲,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管理的随机反馈和阶段反馈,积极实现与学生干部的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从学生干部的角度讲,应当注重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只有通过学生干部内部的检查与监督以及与管理者、团队成员间的有效的沟通、反馈和情感交流才能更好地维护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

(三)注重提升学生干部的成就需要,实现成就需要与激励措施有机结合

在学生干部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将注重将提升学生成就需要的因素考虑到体系的完善之中,使学生干部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干部团队之中的重要位置以及为学校做出贡献对于自身成就的实现的重要意义。同时,管理体系应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等。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点:

其一,对学生干部在学生组织中的岗位责任予以明确。当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岗位责任意识,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能够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

其二,学生管理体系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权利,在责任范围内行使其相应的权利,主导自己的活动。可以为学生干部创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平台。

其三,学校作为学生组织的管理者,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逐渐树立起以学生成就需要为导向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激励机制,同时不断地创新激励方法,使学生干部激励机制更具活力。此外,应转变传统以成就、业绩、考勤为主的激励原则,将个人对于团队的贡献程度以及学生干部个体的进步程度作为一项激励的原则,发挥其维护管理者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心理契约的重要作用。[5]

(四)注重心理品质培养,增强学生干部自信

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更应注重物质激励和内在激励的结合以及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的结合。在学生干部工作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应注重从精神的角度给予学生干部激励。如当学生干部在进行学生工作时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教师应当注意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静心对待事件,明辨是非,使其通过一些挫折能够具有一定抗压能力和逐渐树立起责任感;当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获得了突出的业绩的时候,学校作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之中的管理者应当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反之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单纯注重褒奖而对其不足的方面不闻不问,逐渐使学生干部培养起积极乐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进而逐渐形成自信、乐观、执著、开拓等心理品质。

四、小结

心理契约是心理文化指导下的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层次上的管理途径。心理契约理念的内在要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因此,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心理契约更适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其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学生干部应在心理文化的指导下,培养起积极乐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将心理契约的管理理念应用于构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1]刘毓敏.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5).

[2]杨湘涛,朱新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3]师文慧.高校学生干部心理角色冲突及调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8).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9-01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视野和思路,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一)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人文关怀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是“儒教文明”,孔子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均体现出一种发展个体人格、宏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本主义精神特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工作中以大学生发展为本,把大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调动并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所谓“疏导”,顾名思义就是“疏通、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社会公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预警、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0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就是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手段和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疏导教育相结合,引导人疏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心理和健康身心状态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特点

(一)主动性

心理疏导的主动性,是指在具体的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能真诚关注心理疏导客体对象的心理与思想的变化,主动积极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同心理咨询的做法不同,心理疏导要求教育者主体经常主动深入教育对象之中,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需要及时加以疏导的不良社会情绪,敏锐发现有生活困难和心理困境问题急需救助的群体和个人,并及时走近这些群体,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讲群体的不良情绪和个体心理危机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二)共情性

心理疏导的共情性是指心理疏导主体从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心理疏导客体的真实世界;运用相关方法和策略把自己对心理疏导客体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引导心理疏导客体对其自身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心理疏导客体出现的思想问题不仅从理性思考进行分析,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予以理解,以便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疏导氛围。准确的共情是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它在心理疏导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共情是建立良好心理疏导关系的前提之一,共情使心理疏导客体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感到满足,产生遇到知己的温暖感、亲近感、信任感,因而有助于良好疏导关系的建立。

(三)双向性

心理疏导是一个双向的沟通交流过程。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并不是仅有心理疏导主体对心理疏导客体的传达,在大部分时候,情况恰恰相反,是心理疏导主体在听心理疏导客体说话与表达。在整个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可以有充分表达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时间,而且双方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理性的信息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因而,双方之间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双向互动的关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取向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教育者又主要是为受教育者服务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大学生的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至关重要的是树立人本意识,充分考虑个性,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营造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二)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融入人文关怀,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一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与他人、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他人的和谐。与他人和谐是与自我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三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善于利用世博会志愿服务等关键契机,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4

在对她进行家访以后,了解到小J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居住。母亲有一男友同住,周末有父亲接去住,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有母亲来管。但事实上母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多次跟她家长联络,均无回音。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小J家长的踪影。后经多次催促小J,母亲才来了一张回条,声称工作忙,连孩子的晚饭也常常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关心她的学业了,没空到学校来联系。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造成小J性格和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家庭。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家庭生活不稳定,学业上无人督促帮助,造成学业方面的问题成堆,学习成绩差,以至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奚落,导致小J不敢与同学交往,变得更加自卑,更加孤僻胆小。生活使她过早地尝到了艰辛,在生活中,她无意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无能的信念。

了解了小J的情况以后,我深深地震动了。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家庭,没有母亲关爱的女孩会怎样成长,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失去自信的孩子将怎样面对她今后的人生。我对自己说,我一定得帮助她。我初步制定了辅导的方案:帮助小J建立自信,培养她自强自立的能力,教她适应自己生存环境的方法,学着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享受生活的权利和乐趣。

让小J建立自信,是辅导的第一步。但是,自卑使小J对我存有戒心,每一次我们的谈话她都显得非常紧张。看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改变了自己习惯的工作方法,当着同学的面不去批评她,利用一切机会跟她接近,谈话时改变自己比较习惯的严肃表情,谈话的内容不涉及学习,还有意识地引导她和同学一起玩耍。一段时间以后,小J在我面前不再显得那么紧张,开始跟我讲述家里的一些事情,讲述自己失去家庭以后的苦恼。我趁机开导她,教她体谅妈妈的艰苦,并教她一些生活的技巧,学着自己照顾自己。

为了帮助她建立自信,我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了一些锻炼能力,培养她自信的机会。我让她做小卫生员,负责检查班级同学的个人卫生,有时让她帮着收发本子等。在这样的工作中,给她创造了展示自己,跟同学交往的机会。小J在这些工作中逐步变得开朗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在班级里建立“班干部轮换制”,给好多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但是居然有好多学生不敢自荐。在自荐人数不足的情况下,我在班级里做了工作,意想不到的是小J居然也鼓起勇气,参与了自荐,她自荐担任小队长。面对她的自荐,我非常犹豫。我知道,写自荐对小J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真的让她担任队干部,我自己会面对很多压力,她能不能开展工作?队员能否配合她进行工作?如果她的工作失败,有可能就意味着我以前的努力都白费,小J很可能比以前更加自卑。但是,如果不给她这个机会,对她同样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真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给她这个机会。我觉得,无论对她还是对我,或许都是一个重大的契机。这件事做好了,她会找到自信,那么,或许可以影响她的人生态度,对她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让她担任小队长之前,我跟她进行了一次谈话,肯定了她自荐行为的勇敢,向她表示祝贺,相信她能够做好小队长工作,告诉她无论在工作中碰到什么困难,老师始终是她坚强的后盾,一定会全力支持帮助她。同时还让她领悟到,做队干部在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在学习方面,要努力赶上,自己要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老师也一定会帮助她。

在她担任小队长的过程中,我经常密切注视她的工作,适时地给她以一些指导。指导她如何做好常规的小队工作,如卫生值日工作,队员个人卫生,备忘录的检查,并指导她怎样开展一些小队活动。在她的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她的自信。在她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引导她在学习上多下工夫。

开展小队长工作的过程,是锻炼小J工作能力,培养她的自信心的过程,更是小J自我教育的过程。她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要自立,自强,也学会了自律,在学习上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时积极举手争取发言,作业质量进步,正确率提高,有不懂也会问老师,学习上开始出现可喜的进步。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5

[关键词]开放教育本科 毕业论文 指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95-02

引言

根据开放教育本科英语(教育方向)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员在基本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后,进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主的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践设计环节即毕业论文设计是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本文中,笔者基于近五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实践基础,阐述了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特点,分析了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开放教育本科英语教育专业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除了学术性(scholarly)、创新性(original)、规范性(formal)这几个毕业论文的基本特征外,还应体现英语教育的职业性(professional)和过程性。

(一)毕业论文的设计应体现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原则

所谓“学有所用”,学员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真正解决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客观存在的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就“教学行为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面向全体学员以讲座或课程的形式进行指导。整篇毕业论文至少要体现有四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要有一次课堂教学的录像或录音;要有原始调查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以保证教育教学这一职业性的凸显。

(二)毕业论文的设计应该体现过程性原则

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经过问题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项目报告几个阶段。学员的研究必须针对其课堂中确确实实反映出的问题,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要求,实施阶段必须严格监控,保证有一个月的实施时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如实评估,项目报告,亦即论文必须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要体现指导过程。整个设计环节由5个环节组成:

1.项目启动:指导教师可采用集体或分散等指导方式,介绍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布置研究任务;

2.问题分析和方案设计:学员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3.项目实施:学员通过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4.项目评估:学员运用评估手段和方法,对项目的事实情况及结果进行评估;

5.项目报告:学员根据论文写作规范,用英文写出正文4000词左右的项目报告,同时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原始材料。

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项目启动是整个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问题分析和方案设计确定论文研究方向;项目实施是论文实用价值体现的关键环节;项目评估是对论文学术价值的提炼;项目报告是对整个写作痕迹的保留。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

二、撰写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的学员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除了完成一般毕业论文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以外,英语专业的学生还需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想顺利完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学员要从论文的选题、时间安排及写作心态三方面同步着手。

(一)选题问题

开放教育学员本身写作水平不高(大多学员学历为中专),面对论文选题往往要么望而却步,要么求大求空,无法驾驭论文写作。要解决毕业论文选题难这个问题,在具体的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指导教师则需着力推进“两个兼容”原则。该原则有利于学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学以致用。

1.原则之一: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兼容。由于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的学员大多数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有着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驾驭本专业与自己工作实践联系紧密的论文选题会相对来说容易得多。其次,学员对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思考,整理和提炼教学心得,再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的论文很有实践性和指导性。最后要注意在强调联系教育实践的同时,也不能轻视了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学员通过英文写作锻炼了英文写作技巧,同时也对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进行了写作实践。

2.原则之二: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兼容。学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还要考虑自己的特长、综合知识水平、学术科研能力和客观条件。学员最好选择自身擅长并且有一定兴趣的题目。擅长能表现出学员对该论题有较深的认识思考及一定的实践经验,能降低写作难度,更充分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做到素材充实,个人见解深刻,针对性强。指导老师可帮助学生对历年的论文题目进行归类,然后就每一类给出具体实例,让学员亲身体验,和学员共同探讨,寻找自己感兴趣、熟悉或是能驾驭的题目。历年论文题目基本可划分为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学生心理研究、学科思想、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

(二)时间问题

由于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学员大多为成人或在职中小学英语教师,工作负担沉重,家庭生活压力大,在完成工作任务和照顾好家庭之余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因此时间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是毕业论文按期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教学计划中留出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本身就非常有限,且由于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面临毕业,论文已无延期上交的可能性,因学员自身不够重视或工作忙等原因最后只能选择放弃论文答辩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改变这一无论是学员还是指导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笔者建议首先学员应当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毕竟三年所学,毕于所写。学员应当处理好学业与工作的关系,充分、高效地使用业余时间进行论文方案的实施及撰写,对写作过程中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耐得住寂寞,忍得下艰苦。其次,作为指导教师则应确实把握好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运用E-Mail、手机等现代化联系方式,或告知学生可进行双向语音或视频联络的网址(例如雅虎通、QQ、MSN等)充分与学员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到位,引导学员逐段完成论文,渐入佳境。按时间安排逐项完成各项写作任务还有赖于指导教师对学员的阶段性检查,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心态问题

学员积极的写作心态,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积极心态的创立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学员自身养成。

1.指导教师要为学员设置成功目标。在长达半年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员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导致论文写不下去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鼓励。为了使毕业论文顺利完成这一远景目标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指导教师可以对远景目标进行分解,放在每一个写作阶段,逐一完成,使得远景目标的实现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2.学员对自己的论文写作应持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一种对任何人、任何情况或任何环境所把持的正确、诚恳而且有建设性,同时也不违背法律、道德和人类权利的思想、行为或反映。积极心态有利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下图是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05-2011年部分毕业生毕业论文心理状况调查表,可以反映出由于持不同心态的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写作会产生的不同结果。

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05-2011年部分毕业生毕业论文心理状况调查表

上表显示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放心的,这样的心态必然会引发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混学、浮学现象严重,缺勤、论文抄袭、拼凑等现象屡禁不绝。这些与上述消极心态有直接的关系。在艰辛的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学员应抱积极心态,把自己遇到的种种失败看成人生经历的宝贵财富。不论怎样,坚持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在近五年的指导毕业论文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具有积极心态的学员写作目标明确,动机强,遇到写作困难时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写作进展速度快。而具有消极心态的学员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时,往往遇难而退;面对种种写作困难采取逃避或是蒙混过关的办法,其结果往往是论文不能按时上交,延期毕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坚持“两个兼容”原则指导学员选题,合理安排论文撰写时间,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撰写心态,能较好地体现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宗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尴尬状况。毕业论文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实施过程,只要学员合理安排好论文写作时间,保持积极的写作心态就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参加论文答辩,达到个人的学术研究高峰。

【参考文献】

[1]黄芬香.开放教育文科类毕业论文评价模式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6(4):34-38.

[2]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3]曹文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方法研究――基于上海电大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J].研究与交流,2007(5):11-13.

[4]王正东.流程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追踪管理模式[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5-127.宋立平.毕业论文写作指导[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12.

[5]杜祥培,尹跃妮,欧阳中万.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3(9):75-77.

[6]司景萍,高志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3):43-46.

[7]顾冀梅.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164-165.

[8]郑秀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3):436-439.

[9]姜昕.高校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69.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6

为全面落实市、区委关于加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指示精神,加强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切实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打牢建设跨越发展的和谐***的思想理论基础,现就进一步搞好我区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性

党委中心组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推动干部理论学习深入开展的组织保证。搞好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对于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建设跨越发展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搞好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构建跨越发展的和谐***打牢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认真把握学习重点内容

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党代会和中央、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文化、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国内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的学习。

三、中心组人员的组成

党委中心组成员原则上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党委书记任组长,宣传科长为学习秘书。

四、学习的主要形式

中心组学习主要采取学习文件、研讨交流、辅导讲座和主题发言等形式;中心组成员每年要坚持精读一本理论著作,每年至少要写出2篇理论联系实际、质量较高的心得体会文章。

五、学习要求及保证措施

1、党委中心组组长对理论学习负总责。负责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和研讨题目,检查督促中心组成员的学习;学习秘书协助组长做好理论学习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制订中心组学习计划,发放有关学习辅导资料,组织好集中学习活动,完成组长交办的有关中心组学习的各项工作。

2、中心组成员要坚持每周半天的学习,每月进行一次学习讨论。学习讨论要结合思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别是针对工作和发展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课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3、中心组集中学习实行签到制,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应事先向中心组组长请假。中心组成员要按照学习计划规定的内容,在专用学习笔记本上做好学习笔记。年终要对中心组成员进行理论考核,并对中心组成员学习笔记进行检查。

4、建立学习档案。为了切实把理论学习落到实处,中心组及成员要做到“五有”:即中心组有学习计划、有集中学习考勤记录、有集中讨论记录;中心组成员要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文章。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档案,注意做好日常记载和管理。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7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基层实践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如何发挥科学理论指导基层实践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即通过引领理论宣传导向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与创新理论宣传载体、普及基层理论宣传与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统一,推动科学理论进基层的有效展开、深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在实践的应用中得以丰富完善,同时,理论的价值也在于指导具体实践。于是,如何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基层实践,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使科学理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在此,笔者以福州市台江区宣传思想工作为个案,研究探索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的“三个统一”的经验与启示。

一、实现引领理论宣传导向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相统一,即引导与服务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开展各项工作都必须坚决贯彻、始终维护的宏大理论体系。要加强领导,引领群众的理论需求导向,改变传统输灌式的宣教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定期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化被动为主动,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但不可否认,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照本宣科输灌的多,深入浅出阐释的少,唯书是从,索然无味的状况,使群众对理论学习产生厌倦、懈怠情绪。对此,台江区针对辖区内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理论问题讲明白、说透彻,并采取多项措施,搭建直接面向群众而且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比如全区百名社区宣传员采用“听身边人说身边事”宣讲十七大精神,以及开设以百姓为主角的“百姓讲坛”等。鳌峰苑社区的一名退休老教师,平时留心收集有关十七大的报告、汇编、辅导材料,细心研读,结合自身经历在“百姓讲坛”中进行宣讲,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实现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与创新理论宣传载体相统一,即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各地科学发展的载体不同,科学发展的现状也不尽相同,必须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合理设置理论教育内容,同时注重艺术性,增强感染力,做到春风化雨、事半功倍。善于总结基层一线经验,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多采取研讨、模拟、互动、答疑等方法,多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干,使理论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台江区发挥商贸、滨江与人文优势,坚持在思想观念、宣传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手段等方面求新、求变、求突破。创立“百姓讲坛”、“读报沙龙”、“民俗讲坛”等品牌,开办“心理健康”、“人文精神”、“现代经济”等讲座,开展“三送三讲”宣讲活动和“热点面对面”理论下基层活动,组织精品理论书籍读书活动,推动理论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坚持因人、因地、因时原则,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现普及基层理论宣传与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即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党的十七大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为理论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要使科学理论宣传普及到各个阶层,为大多数群众所掌握。同时,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这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台江区构建了区委学习中心组、街道党工委学习中心组和社区党支部学习小组的学习网络体系,成立了面向基层的社区政治宣传员、社区基层通讯员、社区文明轻骑兵文艺小分队和业余讲师团等理论宣传队伍,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及时把“理论快餐”送入基层,提高科学理论在各阶层中的普及率。同时,在宣传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文明礼仪、展现时代精神。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例,开展了诸如“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主题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学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等,这些举措综合运作,统筹实施,扎实推进,在未成年人中有效地普及了科学理论。

在当前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作用更加重大,任务也更加繁重。在探索科学理论进基层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干出实绩,切实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的工作。

参考文献: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8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行党支部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努力提高党支部的理论水平,引领支行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党支部中心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行行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党支部中心组成员要在全行的政治理论学习中起好带头作用,做出表率。

第三条 党支部中心组的学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坚持与支行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要结合支行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成员进行专题研讨,发挥理论学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推动支行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党支部中心组成员由支行党支部委员和支行纪检监察员组成。根据学习内容和需要,可吸收其他相关人员列席。支行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专职副书记任副组长。

第五条 党支部中心组学习由组长主持,如组长因故不能出席,由副组长主持。

第六条 支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中心组学习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包括制定党支部中心组学习计划、安排中心发言、提供学习资料等,组织实施方案需经组长审核同意。支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中心组的参谋和助手,做好中心组的各项服务工作。

第七条 支行纪检监察员负责会议记录并撰写会议纪要,同时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会议。

第三章 学习要求

第八条 学风建设。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支行各项建设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第九条 学习内容。党支部中心组学习主要围绕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上级行的重大决策、现代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理论及重要时事等内容展开。紧密联系国内国际的形势和全党、全国、全行工作的大局,密切结合支行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实际,深入研究全国金融特别是银行业的形势给支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涉及支行建设的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支部中心组学习的全过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支行第一线,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寻求新办法,为党支部和班子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十条 学习目的。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不断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把理论学习同解决自身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找差距、查不足,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要“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两个务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第十一条 学习计划。根据上级行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支行实际,由支部牵头,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对学习目的、学习专题、阅读书目、中心发言作出明确规定,并提出具体要求。中心组每一位成员都要根据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制定个人自学计划,并报中心组组长审定。

第四章 学习方式与时间安排

第十二条 党支部中心组的学习可以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学习采取听专题报告和讲座、观看录像和展览、社会考察、讨论交流、写心得体会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十三条 党支部中心组原则上每月学习一次,每次学习半天,学习时间一般选定在星期三的下午(中心组成员注意不要在此时间安排其他工作)。如有重要的内容需要学习传达,可以随时安排。中心组集中学习时间全年不得少于两周。

第十四条 党支部中心组的学习时间及地点以支行每周会议和活动安排表的安排为准,如有变动再另行通知。

第五章 学习制度

第十五条 学习考勤制度。党支部中心组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中心组成员必须准时参加学习,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事前必须向组长请假。每半年由中心组组长负责通报一次学习考勤情况。根据公布的考勤纪录,党支部中心组成员全年有两次以上无故缺席的,须自觉向支行党支部写出书面说明。

第十六条 学习上报制度。党支部中心组学习情况由支行纪检监察员进行记录,每季度整理上报上级行纪检监察部门。如因此项内容影响到行长绩效考核,将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

第十七条 学习档案制度。要建立中心组成员个人学习档案,包括自学笔记、讨论记录、中心发言材料、学习体会文章等内容。

第十八条 学习自律制度。每次大的学习内容或活动结束后,中心组成员应结合本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或论文。优秀文章将在向上级宣传部门推荐。

第六章 学习考核制度

第十九条 指导思想。中心组理论学习考核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从严治行”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以此调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增强党性锻炼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动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十条 考核的基本原则。

(一)述学、评学与考学的原则。述学是领导干部在每年的述职报告中,要对自己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工作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和自我评价;评学是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让职工对干部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进行评议;考学则对干部的理论学习和运用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这三种方式应紧密结合,各有侧重,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以致用上,准确了解干部理论学习的效果。

(二)考用结合原则。要把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理论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考核要根据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提出基本要求,明确学习内容,规范考核标准,简化考核程序,防止形式主义,注重学习效果。

第二十一条 考核的组织领导。中心组成员理论考核工作在上级行党组统一领导下,由营业部机关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支行要定期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上报,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理论学习考核逐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确保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十二条 考核对象。学习考核的对象为中心组成员。

第二十三条 考核的办法和具体措施。

(一)理论考核与争创“五好”党组织活动考核相结合。组织对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的考核是把理论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把它纳入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切实抓紧抓好。

(二)建立党支部中心组年度考核制度。对党支部中心组学习情况考核,重点检查中心组组长职责的履行情况、学习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集中学习出勤情况、联系实际开展调研情况、集中研讨发言质量、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效果、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组织本单位党员职工学习理论情况等。要建立中心组学习情况简报制度、季度上报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中心组每次学习结束后均应上报学习情况反映;每季度末将中心组学习记录上报营业部纪检监察部门;每年年底前,要写出自查报告报营业部纪检监察部门和机关党委备案。在此基础上由机关党委组织考核。

(三)建立在职自学考核制度。主要了解中心组成员对上级和本级党支部规定的必读书目研读情况、结合工作需要选读其他书籍情况以及个人撰写的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以此检查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必要时以年为时段,根据规范的学习材料和必读书目制定试题,统一组织测试。

(四)建立阶段性学习考试制度。为了保证学习质量,保证上级行有关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中心组成员参加阶段性学习结束时,均要进行测试。

第二十四条 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态度。一是看中心组成员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能否按要求积极参加中心组学习,平时学习是否自觉等;二是对党支部书记,还要考核其是否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调研、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带头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并组织好本单位党员职工的理论学习;三是看中心组成员学习刻苦认真程度、参加学习率高低、能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四是看其是否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支行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二)考核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一是看其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二是看其对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等履行工作职责所必备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三是看其对应具备和熟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卫生行政管理、现代科技、法律和外经外贸基础知识和反映当今世界文明的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考核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与水平。一看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看其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十五条 考核结果的评定标准。

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1、优秀等次标准:①学习认真刻苦;②理论素养高;③运用理论绩效明显;④民主测评优秀得票率应在60%以上;⑤理论考试成绩优秀(90分以上)。

2、良好等次标准:①学习认真;②理论素养比较高;③运用理论绩效比较明显;④民主测评合格以上得票率应在60%以上;⑤理论考试成绩良好(80—89分)。

3、合格等次标准:①学习比较认真;②理论素养基本符合要求;③运用理论绩效一般;④民主测评基本合格以上得票率应在60%以上;⑤理论考试成绩合格(60—70分)。

4、不合格等次标准:①学习不认真,自觉性差;②理论素养较低;③运用理论绩效较差;④民主测评基本合格以上得票率达不到60%的;⑤理论考试成绩不合格(60分以下)。

第二十六条 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情况考核要成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主管部门对领导干部考察、考核时,要对其学习态度、理论素养、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述职时,要将本人的学习情况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群众在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要对其理论学习情况一并进行评议。

第二十七条 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要把理论学习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政治理论学习考试考核优秀的干部要通报表彰,作为评选各类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干部,不能被评为年度优秀和称职等次。

(二)做好考核结果的反馈。对理论学习考核结果,要向领导班子和本人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要求,促使中心组成员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第七章

附 则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9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九龙坡区共有党委70个,其中区党委1个,机关部门、镇街党委(党工委)32个,社区党委36个,村党委1个,共有党员20584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理论学习出现了“上面热、下面冷,城市热、农村冷”现象,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基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方法陈旧、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员队伍老龄化,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全区20584名党员中,35岁及以下的有3503名,占17%;36岁至45岁的有3608名,占18%;46岁至54岁的有4172名,占20%;55岁及以上的有9301名,占45%。党员老龄化偏高问题,影响了对进一步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有的把中心组学习当作研究部署工作的一种形式,有的把中心组学习简单理解为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研究理论的场所,有的为应付上级检查、为完成任务而学,导致一些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不落实,难集中学习,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是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学习内容方法单一。在全区20584名党员中,研究生有94名,占0.5%;大学本科有3020名,占14.7%;大学专科有3113名,占15.1%;中专、高中有4562名,占22.1%;初中及以下有9795名,占47.6%。文化程度偏低问题,对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形成了巨大障碍。同时,在基层党委中心学习组中,有的照搬照抄区委中心组学习意见,不能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工作实际和党员自身文化程度去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特别是没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有的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吸引力,内容简单枯燥,照本宣科,没有在领会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

三是理论与实际脱节,学习效果不明显。在基层,有的党委中心组学习仍然只是就理论学理论,浮在表面,泛泛而论,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和决策脱节。有的党委中心组在学习中虽然能够联系工作实际,但联系领导干部个人的思想实际不够,即使联系思想实际也是避重就轻,不能进行深刻的自省,理论学习与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相脱节。

四是考核措施执行不力,缺乏激励约束机制。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对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考核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还不能得到全面真实的反映,特别是学习考核结果不能同干部的评价、提拔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使中心组学习缺乏一种刚性约束和外在压力,“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实践与探索

针对干部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九龙坡区委按照“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的要求,抓住重点,开拓创新,以区委中心学习组示范带动机关部门、镇街党委(党工委)中心学习组,镇街党委(党工委)中心学习组示范带动村、社区党委中心学习组,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逐步构建起了三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网路,增强了基层领导干部执政领导能力。

(一)抓认识深化,增强党委中心组学习自觉性

我们在构建三级中心组学习网络的实践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深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抓好理论学习、提高学习质量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切实纠正党委中心组成员思想观念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一是强化深学理论知识的观念。只有学深学透党的重大科学理论,才能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区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学理论、学知识,做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做深学理论、善谋发展的模范,为干部群众加强理论学习做出表率,从讲政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看待理论学习,始终要求把理论学习放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首位。区委中心组成员率先垂范,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中心组组织的学习、调研、参观考察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动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来指导实际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强化理论是行动先导的观念。党的重大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和经验的科学总结,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思路和方法。区委要求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要用理论做先导,下功夫学习和掌握党的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区委中心组在深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后,正确分析区情,提出并大力实施“高新技术、都市农业和城市化”三大战略。各基层党委中心组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施政纲领和发展举措。三是强

化学无止境的观念。理论学习不能浅尝辄止。区委要求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必须进行系统学习、反复领会和不断实践,真正学懂弄通,逐步实现由学习到运用的转化,不断提高领导素质和工作水平。在每年年初,区委宣传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全区中心组学习计划,列出学习专题,各级中心组成员按照计划,认真自学,积极参加专题讨论。在每年的学习中,明确要求各级中心组成员人均自学时间达到80小时,集中学习时间为12天,年人均做笔记1万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调研文章,并尽可能的争取在市级及其以上政工刊物上发表。(二)抓制度完善,增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科学性

党委中心组学习要长期坚持,提高质量,并取得实效,需要健全的制度作保障。我们在构建立三级中心组学习网络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完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档案,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中心组学习考勤制度、学习日制度、中心发言人制度、干部脱产培训等制度,始终把外在约束与内在动力结合起来,不断规范和约束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

一是坚持“一把手”率先垂范。建立中心组学习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委“一把手”是中心组学习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读书、带头思考、带头发言,引导党委中心组成员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增强学习的实效。在区委中心组学习中,区委书记郑洪同志亲自确定学习主题、审定计划安排、主持集中学习,带头调研、带头发言、带头作辅导。在区委中心组的带动下,各基层党委中心组逐步落实了学习“一把手”责任制,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学习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建立学习日制度和补课制度,要求各级党委中心组从增强学习的实效出发,根据学习内容和人员在位情况,统筹安排工作和学习。集体学习、读书会、中心发言等活动一般安排相对集中,如在每月的月初和月末安排两天,或相对固定在每周一个学习日。对因故不能参加学习的中心组成员,制定具体的补课措施,由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亲自把关,指定专人负责抓好落实。三是切实加强检查指导。区委把理论学习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管理体系,纳入文明单位达标要求,纳入年终目标任务考核和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针对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坚持学习考勤、学习通报、年终考核、检查评比,针对中心组个人学习加强指导力度,坚持学习汇报、讲评,对中心组成员的自学进度和读书笔记进行及时跟踪,定期开展学习讲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增强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自觉性,防止自学变成“自流”。四是建立理论骨干队伍和中心组学习秘书。在建立三级中心组学习网络的实践过程中,区委高度重视理论骨干队伍的建立和培养。区委成立了理论宣讲团,由分管副书记任团长,基层各单位各部门成立了理论宣讲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设立了中心组学习秘书,区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各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秘书工作的通知》,70个党委中心组都按要求配齐配强了理论学习秘书。坚持每年举办两次培训班,组织理论骨干和学习秘书集中学习培训,邀请中央和市理论专家、学者做专题辅导,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整体水平。

(三)抓关键环节,增强党委中心组学习针对性

学习内容、学习辅导、讨论总结、经验交流、考核评比是保证和提高各级党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的五个关键环节,也是中心组学习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构建三级中心组学习网络的实践中,紧扣这五个重要环节,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坚持选好专题,突出重点。20__年组织安排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等15个学习专题,20__年组织安排了“争做党员先锋与构建和谐九龙”、“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科学谋划我区‘十一五’规划”等12个专题学习,20__年组织安排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十项专题学习内容。二是进行必要的学习辅导。坚持请进来,先后邀请了中央和市级领导,国内知名学者,区内“十大标兵”给各级中心组成员做政治理论、经济形势、人文科学等专题报告。坚持走下去,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下基层、“十六大精神”进村社理论宣讲活动,组织开展“专家教授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先进模范讲事迹、技术骨干讲科技”的“四讲四送”活动,有效帮助了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坚持走出去,组织区委中心组成员到近郊区县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学习考察,组织基层党委中心组成员到井冈山、西柏坡、东北等地参观学习,提高了中心组学习的实效性。三是精

心组织好讨论和总结。坚持在专题学习之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意见征集,有的放矢地安排学习内容和设置讨论思考题。围绕学习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并确定两名中心发言人进行大会总结交流发言。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中心组成员都要求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对所学的内容和重要问题深入思考,加以总结提炼,并积极撰写学习体会。四是搞好经验交流。中心组学习现场会暨经验交流会是促进各级党组织中心组规范化建设的有效方法。每次区委中心组学习,我们都邀请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列席,旁听和观摩整个学习过程。基层党委开展中心组学习,都要求所属党支部负责人列席,旁听和观摩。同时,每年还定期开展两次全区性的中心组理论学习现场会暨经验交流会,每次观摩一个示范型中心组开展中心组学习,推选5个党组织进行经验介绍,邀请市区领导进行现场点评,以现场观摩和典型引导的方式,把中心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五是严格考核评比。区委高度重视基层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的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考评基层党委中心组对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领会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考评运用基本理论改造世界观,坚定政治信念,纯洁思想道德的成效;考评运用基本理论形成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的情况和指导基层全面建设的成果;考评基层单位的建设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全面的检查考核,对中心组建设完善、学习内容安排合理、学习组织认真、学习效果明显的党组织,评定为全区“示范型中心组”,由区委宣传部统一授牌。(四)抓学用结合,增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实效性

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和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快速开展。我们在构建三级中心组学习网络的实践过程中,坚持提高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质量,注重在调查研究、学以致用上有所突破,在运用科学理论改造思想、推动工作上见成效。

心理学导论论文篇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公司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中办发〔2017〕9号)、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和省国资委党委《省国资委企(事)业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及其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中心组学习作为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在职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作为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要紧紧围绕公司改革、经营发展、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着眼于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着眼于用科学理论指导解决公司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着眼于加强党委的自身建设,大力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工作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提高学习力、执行力、协调力、创造力、自控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第四条 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委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并取得实效。

第二章 学习的组织与领导

第五条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大参加学习的人员范围。

第六条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为党委书记,副组长为党委副书记,中心组秘书由党群工作部主任担任。

第七条 组长负责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主题和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体学习研讨,指导和检查中心组成员的学习、检查学习工作笔记。副组长协助组长抓好中心组的学习,组长外出时,副组长履行组长职责,确保学习制度,学习计划的贯彻落实。学习秘书主要职责是做好学习服务保障工作,完成组长交办的有关工作,提醒成员定期完成相关学习计划,并定期(每年12月底) 将中心组学习情况及时上报集团党委宣传部。

第三章 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第八条 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国家法律法规。

(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意识形态的文件。

(五)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科学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知识。

(六)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七)党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党委、集团党委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学习的其他重要内容。

第九条 坚持领导干部自学和中心组集中学习相结合,认真安排学习计划,结合实际,采取推荐阅读书目、学习研讨,专题讲座,坚持贯彻领导干部记读书笔记,撰写学习体会文章,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习理论的能力和水平。

第十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与指导公司创新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与专题调研结合起来,围绕企业战略发展、市场定位、经营理念、文化建设、管控水平、加强党的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

第四章 学习的计划与时间要求

第十一条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年初应根据集团党委有关学习要求,结合公司实际,认真制定年度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指定书目,印发给中心组成员,同时上报集团党委宣传部。

第十二条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坚持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体学习,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集中研讨。每次学习参学率应在80%以上。

第五章 学习的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要对本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的自学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和检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考核机制和制度,采取述学、评学、考学的方法,对领导干部理论学xxx行考评。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年度企业领导人员述职报告中要述本人参加理论培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的情况;群众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时,要对理论学习情况一并进行评议;组织党委相关部门考察、考核领导人员时,也要对其学习态度、理论素养、学习效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

第十五条 鼓励中心组成员到党员干部和职工中讲党课、作报告。积极推荐中心组成员的学习体会文章和优秀报告(党课)参加中央、省、国资委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评比。

第十六条 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档案,记录领导干部参加培训进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情况,留存每年撰写的理论学习体会文章和获奖情况、考核结果等。

第六章 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