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风险分析十篇

时间:2023-11-06 17:54:24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1

Abstract:Since 1999 the university increased enrollment, the most universities have used this rare opportunity, the expanded recruitment of students scale, buys sets at the room to increase the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 unceasingly, but because the national allocation is limited, many universities step onto road in abundance on borrowings, commercial financing alleviated the fund pressure as the university most convenient financing method for the university, but simultaneously also had quite many problems.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贷款

key word: The university financial risk loans

作者简介: 胡疆 中国传媒大学 会计师

一、 高校财务风险状况

1999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宣布高等教育要扩大招生规模。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自此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随着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也开始走上了负债经营之路。

1.融资改善了高校硬件条件、促进了高校现代化建设

扩招政策使更多的有志青年步入了校园,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在校生人数1999年408.58万人,2008年激增至1884.66万人,增加了4倍多。学生数量的增加,要求硬件条件随之改善,校舍面积、设备购置更新都要与国家的扩招政策相适应。加之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国家对于高校不再是简单要求培养理论型毕业生,更要注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购置大批的先进的科学仪器、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来满足在学生教学、科研的需要,这些都急需大批的资金投入。但作为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高校来讲,财政拨款及学费收入根本无法满足资金的供需缺口。商业银行贷款作为最便捷的融资渠道适时的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高校向商业银行贷款一度出现了“国家鼓励、高校青睐、银行欢迎”的三赢局面,暂时解决了高校资金缺口问题,利用银行贷款头寸改善了高校的硬件条件、促进了高校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

2.融资有助于留住、吸引大批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提升高校软实力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把师资队伍建设、吸引高素质人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打破了传统人事制度的束缚,为人才的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创造了平台。高校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要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科研团队、充足的科研启动资金及相关的解决人才后勤等生活保障措施,但是国家对于高校的投入是按照学生及教工人数下拨经费,不会安排这部分专项资金,高校要想招揽人才就必须自身寻求资金支持。商业银行贷款是解决资金需求的最有力保障,高校可以借助向银行融资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补充到一线队伍之中,提升高校的软实力,引进的人才也能够利用这一平台创造出先进的科研成果或提升教学质量来回报高校,促使高校良性循环,名利双收。

3.贷款数额逐年激增,给高校带来财务风险

随着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资金短缺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教育主管部门为缓解高校资金压力,自1999年即发文准许高校与商业银行开展贷款融资合作,鼓励高校向商业银行贷款。高校贷款主要用于基建和设备购置使用,贷款金额大项目周期性长。高校贷款后受政策影响,很难用所建校舍或设备参与经营,单纯依靠贷款所购建资产很难偿还本金及利息,只能动用其他资金。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于主管部门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而这两部分资金主要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资金需求,动用这部分资金势必影响高校正常的业务资金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向商业银行贷款用以弥补高校资金缺口的方式短期看可以填补高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但长远看银行本息却加重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据权威机构评估,截至2008年底我国高校贷款规模已愈4000亿。贷款的不断增加随时会扯断本已脆弱的高校资金链,带来难以想象的社会政治、经济影响。

二、 高校贷款数额不断增多的原因

1. 国家对于教育拨款投放不足、投放不平衡是根本原因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我国教育经费拨款应占国民生产总值(GDP)4%,但近十年的数据表明,我国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额逐年提升,但距离GDP4%的目标依然差距很大。教育经费拨款不足的同时,投放不平衡是高校贷款激增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国家为了使高校加速发展,可以与发达国家教育接轨,重点扶持教育部直属高校建设,努力提升这些高校的软硬件实力。国家先后提出“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重点资金支持一批具备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名校建设。投放的不平衡使得普通高校获得的财政资金相比更有限,加重了高校资金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国家为了加强资金监管力度,遏制高校腐败,财政资金越来越多的以专项的形式下拨,科研专项、修购专项等等都要求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国家以项目费形式拨款的做法确实从遏制腐败等角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干预了高校经费管理的自主性,并且专项拨款要求申请高校配套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无疑要动用高校本已捉襟见肘的其他预算资金,加重了高校的财政资金困难,是造成高校负债经营、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因。

2. 高校支出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间竞争加剧是内在原因

扩招后伴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教职工人数、校舍规模、教学科研设备数量都要相应的随之提升,这都造成高校支出规模逐年加大,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高等学校事业支出为9508792.6万元,2008年增加为42389469.8万元,短短4年就增长了3.45倍。尤其是高校基建支出,伴随着教育部校银合作政策的解冻,实际上鼓励了高校向商业银行融资贷款,高校纷纷置地建房、大兴土木。教育究其根源也是服务的一种,服务就会在行业内产生竞争,就要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对于教育服务,由于国家、企业、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对于教育服务的愈加重视,一场围绕着教育资源的争夺战也在悄然展开。高校纷纷不惜投入重金聘请国内外知名人士加入自己的教育团队,提升学科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借以吸引高素质的毕业生及留学生。开辟新的市场也是高校竞争的常用做法,不断的增加学院学科数量,研究机构的数量,建立硕士点、博士点,争取最多的教育市场份额,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物质保障。

3. 高校各级领导财务风险意识不足是主观原因

我国高校经过一系列教育改革后,校长及其校长办公会有了极大的行政管理权,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经营思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我国高校管理者(校长)不同于西方,不需要对投资人或董事会负责,而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以财务业绩作为考核高校管理者的评价指标,并且校长们大多来自教学一线,由于学科突出贡献成为管理者,普遍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和风险意识,加之公立高校校长除了是学校的管理者之外,还相应有自己的行政级别和任职年限,这就很容易造成他们短视的为了提升业绩而漠视财务风险,自己任期花钱别人任期还钱的思想使他们主观上不会考虑未来学校的发展以及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作为学校的财务负责人(财务处处长)由于行政级别所限很难进入最高决策层,更不要讲提出反对意见,坚决执行办公会决议才是明哲保身的处事策略,因此,高校贷款金额就像滚雪球一样快速增长。教育专家霍华德.鲍恩认为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办学成绩卓越、声望显赫,为了追求这些看来富有成果的教育目标,高校所需的费用实际上是无止境的,无论开支多少也很难被认为已经足够。

三、 解决高校贷款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1. 国家加大资金投入,高校科学、高效地运用教育资源

解决高校资金不足最为根本的解决之路便是不断追加对高校的财政资金投入,财政性拨款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下仍将长期成为高校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物质保障。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在于教育,切实加大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在扩招后高校纷纷出现资金困难的背景下,国家财政应为高校减负,否则贷款的不断增加最终必将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当然,国家财政也不能一股脑的将高校贷款完全承担下来,要建立科学独立的机构针对不同的情况对高校逐一评估。诸如由于扩招所带来的基建支出等,本身就应该由国家兴建并无偿划拨给高校使用,国家财政可以将贷款款项承担下来,而对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劳民伤财项目,国家应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高校应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将有限的资金科学、高效地满足教学、科研的工作需要,制定完备的预决算机制,控制支出范围及其结构,纠正不必要的开支项目,坚决避免赤字预算,不断降低负债水平,使高校可以有序的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

2. 高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本系统的风险评价指标及预警机制。高校目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收付实现制本身有诸多核算的局限,比如固定资产不分期计提折旧、高校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与实际不符等等,所以从高校账务系统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可行性较差。对于高校财务风险,最主要的便是资金风险,防范财务风险实际上就是防止资金链断裂,保障资金链的安全。因此可以建立滚动式的现金预计流量体系来有效监控管理高校的资金供求。由于高校实行全额预算拨付制度,收入来源按照主管单位预算安排不论是下达的时间还是金额都非常可靠,学费收入作为高校另一主要资金来源从收取时间上也集中于新学年伊始即每年9月(忽略欠缴学费情况),有了比较准确的资金收入,支出就可以按照资金供求关系分期合理安排,除保障每月必须资金支出外,如工资、养老金、保险、贷款利息等,有计划的调控其他支出开支时间,使资金链足额平稳滚动。

3. 主管部门及银行加强对高校贷款监管力度

目前高校向商业银行融资贷款并不以高校所拥有资金作为实物抵押,实际上应为一种信用贷款形式,高校能否向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可以贷款多少主要取决于主管部门审批的结果,而商业银行向高校提供贷款也是看中了高校经费来源稳定,国家会重点扶持高校不会让其破产,因此双方并未从贷款资质本身考量各种风险因素。从主管部门来讲,应加强对高校的贷款审批力度,自上而下防范高校融资风险,监督资金的申报和使用范围,合理预测高校的偿还能力,建立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制,对高校无正当理由贷款额的不断增加对校长予以问责。从金融机构来讲,应严格按照金融系统相关贷款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的规定加强对高校贷款的审批标准,对贷款高校建立资信评价等级,对评价等级较低信用状况不良的高校停止发放贷款,对贷款资金跟踪款项用途,最终使银校合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文忠,浅析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当代经济,2008年第6期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2

航天企业是我国军工企业的代表,象征着民族产业的实力。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能力结构的调整和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航天企业的规模愈发壮大,经济效益突飞猛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航天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渐趋复杂,各种风险随之而来,尤其是关乎企业命运的财务风险。为了防患于未然,企业的管理者和学者们逐渐重视起财务风险预警理论。财务风险预警理论的核心是预警模型,其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辅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合理决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Fitzpatrick最早使用了单变量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选取了单独的财务比率指标将企业分成了破产和非破产两类;Altman最早使用了多变量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他使用5个预测效果最好的财务比率建立了著名的Z计分模型;Martin最早使用了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发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Z计分模型;Odom和Sade最早使用了三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发现预测效果优于传统的多元判别模型;后来还有很多学者将多种方法组合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

国内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是借鉴国外的模型对国内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周守华在Z-scor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现金流量指标,增加了样本数量,使得其预测精度有所提高;陈静分析了西方的预警模型在中国是否适用的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单变量预警中效果最好的两个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黄岩使用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模型对中国工业类上市企业进行了财务预警,使用Z值加以分类;柳炳祥使用粗神经网络进行了财务预警,证明了这是一种新颖的方法和思路;后来还有学者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的来说,模型中用到的方法涉及统计学和数据挖掘领域中的多种方法,研究对象大多是以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为主。考虑到财务风险的本质是一种不确定性,带有模糊的色彩,本文将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理论引入到航天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中来,进行一项全新的尝试。

2模型构建

2.1指标体系构建在整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分类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通过专家调研和实证分析,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建立一套适合航天企业的全新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2预警标准制定警情等级可划分成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巨警等五个等级(如表1所示),无警和轻警一般不用发出警报,只有后三种情况出现才发出警报,分别对应黄色警报、橙色警报和红色警报。2级和3级之间的边界值即预警警戒线。

2.3建模步骤使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过程如下。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判断研究对象所处的风险级别,继而进行选择性预警。

3实证分析

3.1模型计算选取10家不同行业类型的航天企业(因遂用A-J表示其名称),根据它们2013年财务决算数据和其所在行业企业绩效评价部分指标标准值(2013年)可计算出各因素判别矩阵。模型最终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按照最大隶属原则,样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情况如表3所示。

3.2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模型对财务状况判别结果的有效性,参考上市公司中对ST公司的定义,将净利润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为负的企业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企业,否则视为财务状况正常企业。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得出航天企业A~E为财务状况异常企业,F~J为财务状况正常企业。结果表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以很好地判别财务状况异常企业,对于样本中的财务状况异常企业,全部判定为最高的5级风险并发出了红色警报,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对于样本中的财务状况正常企业,模型也将其财务状况判定了不同的风险等级,其中只有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非常好,无需发出警报,另外4家均需要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其中两家还需要最高的5级红色警报。3.3实证结果分析通过将预警模型判别结果和从财务管理角度粗略判别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出:虽然从净利润指标上看企业的财务状况正常,但其他财务指标存在隐患,这样才会导致评判结果倾向于财务状况异常。对于这类企业,需要管理层提高警惕,深入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患于未然。

4结语

本文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于航天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中,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首先,财务风险这个概念具有模糊性,很适合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衡量;另外,航天企业作为大型军工企业,其经营模式和财务状况都有独到的特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于财务状况异常企业的判别非常准确。在此基础上,对于财务状况正常的企业,模型还能进一步发现它们的问题所在。虽然在定义中是财务状况异常企业,但实际上并非不存在财务风险。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可以发现哪些指标存在问题并值得深入考察,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预警模型对于错判样本无能为力的局限性。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风险识别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首要条件,而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管理的第一步。财务风险识别工作是否认真、全面,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管理及发展运营。文中简单分析了常用企业财务风险的两种识别办法,更好的为日后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障碍,无论是外部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税务环境,还是内部的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等都能够对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1.常用定性分析法。(1)资金周转表。企业的经营情况除了在了解财务现状是否有盈利的前提,还需要考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够应付企业的日常开销和债务偿还。因此,若想了解企业是否进入了财务困境中,需要根据企业资金周转表的体现来掌握。企业制定的资金周转表,能够掌握近三个月的企业运转情况,以及下月支出额和销售额的占比,这种方法实质就是最简单的分析财务环境,能够保障短期资金安全。

(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有兰德公司在1964年提出并正式使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是一种采用管理层的智慧与经验进行风险预测。企业内部组成专家小组,一般是由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家组成。对企业的相关资料与问题进行总结,向有关专家寻求帮助,得到答复后,将答案分析、归类、整理、总结,将反馈意见再次交给有关专家,这期间,专家只能与调查人员直接接触,专家不能够与企业管理产生联系,不得讨论,需要正面、客观的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这种方法又被称作专家意见法。

(3)幕景分析法。幕景是对企业的未来状态的一种描述,幕景分析会对企业当中的某种变化因素和整体变化情况做出研究,分析是否有危险发生。通过多个幕景的分析,企业会发现各种情况的发展趋势,从而对风险进行识别。幕景分析法的关键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幕景进行分析对比。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多而不确定,逐个分析,工作量会非常大,并且可能会发生错误,因此使用幕景识别法较为合适。

(4)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是一个逐渐加剧的过程,通过四个阶段,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由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就是针对不同阶段的症状来判断企业的危机及危机严重程度。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改善,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恢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5)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运用评分的方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操作流程为:将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按照对财务影响的大小给予评分,然后对企业进行综合打分,最后将总分与标准分进行对比,来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程度。管理评分法其实就是将企业财务的风险进行量化,这样结果更直观,方便对比。

2.常用参数统计法。(1)单变量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是将个别财务危机的模型中找出判断阀值,单变量模型的识别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总体的判别精准度也不高,因为引用一个财务指标进行识别不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特征。

(2)多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是运用财务的比率指标,以加权汇总的形式来达到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目的。目前企业所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多数为多变量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是根据多元线性来判断企业的风险值与破产概率。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放宽了假设条件,使线性方程不用受统计假设的限制,此模型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3.非参数统计方法。聚类法分析是将企业的指标、变量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衡量,在对其分类。数据聚类的目标是将数据分类成有意义和有利用价值的分组。聚类法完全依赖数据,不需要自身对信息收集。

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建议

无论哪种分析方法,在对财务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并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首先要对自身企业了解,上文说到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行业特点在对结果进行详细的比较。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后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执行,以上文提到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为例,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每阶段的危险情况进行描述,企业在每一阶段识别到的某种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善。另外,在选择识别方法时,还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重视财务风险问题,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识别,避免对企业造成财物损失。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当然,每种识别方法都是有利有弊,对于企业来讲,在选择识别方法前,还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规模大小、行业情况等进行分析,量身设计出一种符合企业本身特点的一种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再对识别方法做出有效的措施防范,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带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2]谭志华.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

[3]彭诗棋.内控视角下的兴安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4

【关键词】 财务分析 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已占据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河山,其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对加工贸易的监管风险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虽然成绩卓著,但是对加工贸易企业的风险识别方法依旧单一,指标选取依旧存在不科学之处,即使是对加工企业所作出的中长期核查也只是基于企业生产规模以及个别报税货物在库状态的统计,而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统计分析比如对会计账目及凭证的检查则认识依然不够。

而多年的经验和事实多次说明,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导致海关监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监管风险存在必然的联系。这里所说的风险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规现象。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海关对加工贸易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必要也是从源头化解风险的措施。因此合理、全面的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有利于我们系统性的管理和处置风险。对加工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监管可以有效的节约监管资源,减低监管成本,有效避免出现平均用力,监管成本过大的现象出现。

1. 财务分析基本情况及其与海关加工贸易监管

财务分析是基于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通过对相关报表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科学、系统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和经营以及盈利能力的一种方法。通常,财务分析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 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附表的信息。海关作为国家政府的部门,是关税的征收者,相对于企业而言,海关在企业在进口保税料件方面涉及的暂免税款方面则是企业或有负债的债权人。这也就为海关实施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缴纳税款能力提供了合理且合法的身份,同时也具备了这种权利和义务。财务分析依据的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风险。对它们进行分析, 可以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等相关情况, 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为监管者对于企业实施重点、有效监管,降低监管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中财务指标的选取

之前我们也提到,降低监管风险主要方式是对加工企业财务风险及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和评估。通过相关财务分析我们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缴纳税款能力,及时对存在风险的企业实施措施,重点监管财务风险过高的企业,从而为政府这个“负债人”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对已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也包括了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其中短期偿债能力则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和短期负债项目的变动情况,而长期偿债能力则反映了企业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能力。对二者进行分析有助于监管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鉴于在会计中我们一般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在此我们选取这两个指标来检测企业的财务风险。

2.1短期财务风险指标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其有效的衡量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越大, 则说明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经营状况良好,营运资金充足度越高。然而各个不同的行业流动比率的临界值则是不同的,因此监管部门应在实际应用中对企业流动比率的分析和研究需要结合不同的行业特点、企业自身的流动资产结构以及部分资产实际变现能力等各种因素来进行分析和考量。对于那些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以及企业,降低其流动比率的监控临界值,相反,对于那些变现能力强,资产结构良好的企业提高其监控的临界指标点。总之, 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存货的变现能力, 因此, 加大对企业流动比率的监管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了对企业自身存货的变现能力的衡量。

速动比率反映了企业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比率的变化,其主要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能快速变现的资产变动状况,相对于流动比率而言,其更能准确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相反,其值越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低。一般而言,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同样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也要根据企业性质和其他因素情况分析。针对不同的企业,适当调整企业速动比率的监管临界值。

2.2长期财务风险指标

相对于短期财务风险指标而言,企业的长期风险能力则全面且准确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在会计中我们一般采用资产负债率衡量了企业的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大比重资产是通过借贷获取的, 其也衡量债权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其中资产负债比率值越高, 则说明企业负债过多,形成坏账可能性较大,偿还债务能力较弱; 反之, 企业负债过少,形成坏账可能性较小,偿还债务能力较强。然而,对于海关这个“债权人”而言,什么比值的资产负债率是适当的,我们也无法有一个准确的定量,只有结合企业的环境,经营状况,经济环境加以综合考虑和分析。

之上这些会计指标衡量了企业偿债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逃离监管的意愿程度。因此,作为海关这样一个政府部门,我们应该在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监管中财务分析时,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运用企业历年的各种财务比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 考查其经营发展状况,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变化的趋势,考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存在异常。但是,应用财务分析评价企业风险时, 注意结合企业所处不同行业的特点、规模以及相关财务指标联动的性质。在内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 有效的加强监管,及时化解海关税款流失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晓群主编. 风险管理[Ml.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 解进勇.现代海关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的思考[J]. 海关政研参考, 2003(30).

[3] 王志明.完善加工贸易监管的对策思考[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0(05 ).

[4] 周揽月.论我国加工贸易的管理与发展[C].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6

财务危机诊断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这种诊断的目的,主要在于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加以分析并及时发现业已存在的财务隐患。财务危机诊断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指标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主要运用定量诊断分析法,把Z计分模型和我国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结合起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诊断企业财务危机状况。

(一)Z计分模型从20世纪30年代起,国外就开始了对财务危机问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主要有单变量分析法和多变量分析法。Altman(1968)根据行业和企业资产规模,选择两组样本(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各33家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误判率最小的原则,从22个财务指标中确定了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得出多元变量模型,即Z计分模型,也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财务预测模型。其基本表达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Z表示短期出现破产的概率,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总额的账面价值,X5=销售收入/总资产。根据这一模型,Altman提出了模型的临界值,当Z大于2.675时,公司基本上不存在财务风险,不会出现财务危机;当1.81<Z<2.675时,公司的财务风险不确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大,处于灰色地带;当Z<1.81时,公司的财务风险很高,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大。

Z计分模型目前广泛应用于许多银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机构等。Z计分模型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使用效率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本文也以Z计分模型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测,以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出现大的财务风险,是否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然后再利用我国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具体分析。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为基础,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解决问题。通过Z计分模型的计算,如果得出企业存在财务失败的可能,则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进一步的分析,以诊断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1)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负债状况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绝大部分是由于负债过大,资不抵债。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款来筹资的。通常认为60%~70%为合理范围;低于30%说明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强,负债较少,资金来源充足;如果资产负债率在85%~100%之间,视为财务状况不佳,说明企业难以筹到资金,筹资风险加大,利息负担增加,偿债风险也增加;如果资产负债率在100%以上,说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已获利息倍数反映的是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利息费用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越好,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利息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的负债过大或者盈利能力过低,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2)变现能力分析。企业的变现能力反映的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动资产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转化为现金或者变现能力低,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等,甚至不能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就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信誉受损,不能从银行等机构取得融资,进而导致企业破产。企业的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利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

流动比率反映某一时点偿付即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如果这一比率达到或者超过2,表明资产流动性是充分的;它在1~1.5之间,表明资产流动性是不足的;它在1以下,可能表明企业偿付债务已有较大困难。水电、电话、煤气、暖气等公共事业部门,由于采取按月收取费用的方式,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比较快,流动资产比率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但是企业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只有和同行业的平均流动比率和本企业的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的高低。

速动比率是反映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有关变现能力的比率。一般认为工业企业的速动比率以1为宜,如果在0.5以下,说明企业短期资金偏紧,要是无法及时筹措到足够的现款,将会陷入无力偿付短期债务的困境。如果在2以上,则表明企业资产结构不够合理,低收益资产比重过高,会导致盈利能力减弱。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应收账款较多的单位,速动比率大于1也是正常的。应收账款极少的单位,速动比率则可能大大低于1。所以因为行业的不同,速动比率也会有所差别。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要看其盈利能力,如果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终会耗尽企业的资产。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净利润来反映。

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一般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销售净利率及净资产收益率应高于银行存款年利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一般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主营业务净利润应占企业净利润总额的70%以上。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净收入×100%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100%

(4)持续经营能力分析。持续经营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如果企业已经不能持续经营了,说明企业已经处于破产的状态了。持续经营能力主要通过销售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来反映。

销售增长率反映的是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占用程度,若该指标大于0,说明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越强。资产增长率反映的是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资本的增长程度,若该指标大于0,说明企业的自有资本不断增长,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该指标越大,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越强。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额/上期销售收入×100%

资产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长额/上期股东权益总额×100%

二、财务危机诊断方法

财务危机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将企业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代入Z计分模型,计算出企业的Z值。若Z值>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小;如果Z值<1.81或者1.81<Z值<2.675时,则企业存在财务失败的可能。这时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找出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

(二)财务比率诊断分析具体如下: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绝大部分原因是企业负债过大,甚至资不抵债。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得出的数据高于经验值,则企业存在长期财务风险,负债过多,很有可能资不抵债,企业需要从整体上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

(2)企业变现能力分析。因为很多长期风险是由于短期风险引起的。通过分析企业的变现能力,若得出的数据低于经验值,企业极有可能存在短期的财务风险。计算企业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如果流动负债占得比重比较大,说明企业的长期财务风险是由短期财务风险引起的。企业应先解决自己的短期财务问题,从根源上改进。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存在销售收入增长,但是净利润却没有增长,这时企业要注意在扩大销售收入的同时,改进经营管理,控制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4)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分析。企业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企业必须能够持续经营下去,才有可能获利。因此通过分析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以判断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三、案例分析

我国大部分学者以上市公司被ST即被特别处理作为企业出现财务失败可能的标志。本文以*ST华控为例,华联控股因2007、2008年两年连续亏损在2009年4月被冠上*ST的帽子。对其4年前即2006年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财务比率诊断分析,分析其2006年是否已显现财务失败的可能,并研究企业具体在哪些方面出现财务风险,需要在哪些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该公司基本财务状况见表1。

(一)财务状况综合诊断分析在以下的数据分析中,由于公司财务报告中并未详细披露利息费用,本文分析都是以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0.1021

X2=留存收益/总资产=0.0539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0.0318

X4=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总额的账面价值=0.5723

X5=销售收入/总资产=0.447

Z =1.2×(-0.1021)+1.4×0.0539+3.3×0.0318+0.6×0.5723 +

0.999×0.447=0.847

根据Z值分析临界点,华控公司的Z值小于1.81,说明企业存在财务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企业应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扭转财务危机状况。

(二)财务比率诊断分析具体如下:

(1)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75.98%

已获利息倍数=(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2.77

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流动负债/负债总额×100%=67.85%

由上面的数值可以看出华控公司的利息支付能力保持良好,但是资产负债率略高,华控公司存在长期财务风险。一般认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0%~70%的范围内算是合理的,如果在85%~100%之间,视为财务状况不佳,说明企业难以筹到资金,筹资风险加大,利息负担增加,偿债风险也增加。由计算出的数值可以看出,华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略高于合理的数值,说明华控公司在偿还债务方面已出现风险,华控公司应引起注意。

(2)变现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0.8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0.58

由数值可以看出华控公司的变现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华控公司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财务风险。流动比率在1以下,说明企业偿付债务已有较大困难,而本案例中华控公司的流动比率只有0.8,即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的营运资本为负数,流动资产也不足以偿还,需要动用长期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但是长期资产不能随时变现,企业已经陷入偿债困境。速动比率以1为宜,数值在1以下说明企业短期资金偏紧,要是无法及时筹措到足够的现款,将会陷入无力偿付短期债务的困境,而企业的流动比率只有0.58。而且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67.85%,可以看出华控公司的长期财务风险是由短期财务风险引起的。

(3)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净收入×100%=3.59%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100%=99.22%

2006年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72% ,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52%,由计算数值可以看出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大于这两个利率,而且企业的主营业务净利润占企业净利润总额的70%以上,所以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出现风险。

(4)持续经营能力分析。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额/上期销售收入×100%=125%

资产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长额/上期股东权益总额×100%=111%

可以看出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都大于1,说明企业的销售收入在增长,自有资本也在增长,企业可以持续经营。

可见,通过企业的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企业存在财务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通过进一步具体的财务比率诊断分析,可以看出引发企业出现较大财务风险的不是盈利能力和持续增长能力方面,而在于企业的偿债方面。究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短期财务风险引发了企业的长期财务风险,即变现能力出现较大问题引发了偿债能力出现风险。企业如果要摆脱财务失败的风险,必须从短期风险入手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尽快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否则将陷入财务危机。

综上所述,只是通过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分析企业,只能得出企业是否出现财务失败的可能。企业即使出现了财务失败的可能,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出现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财务分析,抓住根本原因,才能使企业快速有效地摆脱困境。

由于Z计分模型在中国有一定的适用性,如果企业能够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的预测模型并与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加准确的发现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化险为夷。

参考文献:

[1]邓明然、胡蕾:《Z-SCORE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中的应用研究》,《财会通讯》2007年第10期。

[2]向德伟: 《运用Z计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7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理论涵义

大量案例表明,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很多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前兆的,对防范财务风险来说,一个较新的概念就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利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寻找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简单地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充分应用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或集团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预测预报,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运作、分析、预报信息,做出及时有效处理的一种预警系统 。

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监测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和免疫功能。其中前两项功能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后两项功能则属于其衍生功能。

2.1 监测功能

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防范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监测就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跟踪,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标准、计划进行对比,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和考核,从而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并采取对策。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之时,能够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减少损失的程度。

2.2 诊断功能

诊断功能也是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找出导致企业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及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

2.3矫正功能

通过监测和诊断,判断中小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找出病根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更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经营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一旦出现财务危机,经营者就能够阻止财务危机继续恶化下去。

2.4 免疫功能

也就是预防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中小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化解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反馈得到的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参考借鉴。这样,中小企业就能将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避免同样或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不断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免疫能力。

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构建

3.1 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要采取任何一项措施,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不能缺少可行性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健康运行,离不开企业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诚信的企业文化的强力扶持。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是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后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诚信的企业文化是风险预警系统得以预报真实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保证。

(1)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过多年市场竞争的洗礼后,其管理者已意识到加强内部组织管理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管理者们有的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的引入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有的企业更是通过导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由此可见,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这一切都将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2)企业内部信息化已比较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广泛通过信息化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小企业实施的信息化内部管理,为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了及时传递预警信息的平台。

(3)诚信企业文化已确立。我国中小企业打造“以诚信立业,以诚信经商”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预警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确保预警决策处理的科学性。

3.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中小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有力措施。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3.2.1 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类型,确定预警范围

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要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类型,以确定预警范围。从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其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筹资风险,也就是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及时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二是现金流量风险,也就是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因此,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所需防范的主要财务风险是筹资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当然也不能忽视对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担保风险、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等的控制和防范。

3.2.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现筹资风险预警

中小企业要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进行筹资风险预警。筹资风险预警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独特的发展特点和财务风险的现状,通过分析有关财务指标来进行。一般说来,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企业发展潜力和财务结构5个方面来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指标虽然可以预测筹资风险,但是企业发生筹资风险主要是由于举债导致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股权性融资方式往往受到限制,因而大多使用债权性融资方式,其债务资本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在运用上述指标分析预警的同时,还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比对,只有后者小于前者,才能保证到期归还本息,实现财务杠杆收益,避免大规模举债所引发的风险。同时还应考虑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的合理程度,考核指标主要有资产留存收益率、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中小企业只有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提高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促进自身平衡稳健发展。

3.2.3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加强现金管理,实现现金流量风险预警

现金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即使是盈利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也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筹资能力往往较弱,资金使用受缺乏现金预算和有效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形成现金流量风险。为防范该风险,中小企业应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加强现金管理等途径来实现短期财务风险预警。

为实现现金的动态管理,中小企业应将现金流量、预期未来收益、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由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因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现金流量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预算制度的有效实施,中小企业应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不断调整执行偏差,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另外,现金管理只是一种行为,最终还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中小企业应特别注意诸如现金持有比率、现金短缺率、经营现金比率等现金状况预警的敏感指标,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状况和程度。

3.2.4 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设立预警指标的临界值

财务预警系统的临界值,是指企业正常运作情况下,有关指标不能突破的数值或临界区域。临界值是判断财务风险的数量标准,临界值的确定是预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即便在同一行业其经营规模也不同,其财务风险预警的临界值自然也会不同。所以,财务风险预警临界值的确定,不能简单以某行业“平均值”来代替。在确定预警临界值的过程中,企业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企业的历史水平、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现有利润水平、企业自身的长期规划目标等,据此确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自身特点的临界值。另外,在确定临界值时,还要体现政策性和科学性,要关注整体性和协调性,要保证可调性和稳定性。

3.2.5 预警信号报警与处理机制

在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企业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的财务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状况得到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可以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财务风险报警系统来实现对警情的预报。在预警指标超过临界值的情况下发出警报,通知到有关部门和个人。报警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用指示灯:红——巨警;黄——中警;蓝——轻警;绿——无警等,也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危险的程度。财务风险警报发出后,企业就应立即发出财务风险控制指令,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始终很大,就会威胁一个企业的生命。企业要想摆脱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预先制订预处理方案,从而削弱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可以杜绝或避免类似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3.3 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配套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危机的预防提供了保障,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起来以后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采取以下配套措施来完善和确保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

(1)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强化风险预警意识。树立风险防范的观念和意识是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所以,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预警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观念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是以准确真实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化、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又能为预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让企业高层管理者及时掌握真实可靠的财务活动信息,并对收到的预警信号做出相应的对策,将财务预警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成本核算、财务清查、财务收支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基本制度虽然健全但未认真执行。因此,为保证风险预警系统的真正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造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审慎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

(3)不断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由于风险预警模型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财务会计数据,因此,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是风险预警机制实施的基本前提,所以,财务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预警机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因而财务管理方法也灵活多样。但中小企业很难吸引所需人才,导致财务管理优秀人才缺乏。同时,就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来看,企业决策权力过分集中,程序简单,无规律可循,管理行为边界不清,财务管理者穷于应付日常事务而缺乏充足时间学习和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财务人员素质欠佳,业务技能不过硬,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管理方法,缺乏信息处理、分析的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和再教育制度,通过培训和对外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和信息处理分析能力,增强其专业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准。

(4)注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保证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在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定量预测确实十分必要,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定量模型的重要性。诚然,财务报表是预警指标的主要来源,但有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仅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表现出来。所以,在预测过程中,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对量化的模型和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应结合诸如客户满意度、员工士气等非量化因素,甚至是靠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作定性的分析评价,比如当企业出现过度依赖贷款、过度大规模扩张、总资产和收益急剧下降、企业股价急剧下降等情况,则预示着企业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只有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地预报财务风险,把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延波,彭淑雄.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5).

[2]侯乐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 财政监督, 2009(14).

[3]陈春磊,周晔.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初探[j]. 商业会计, 2005(3).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 预警机制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者费用的经济现象,实质上也是指企业对自身财务状况失去控制的现象。作为一种信号,财务风险可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而预警机制的构建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预警机制是在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充分利用预警机制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预警机制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是企业长期的财务经营矛盾日益累积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预警机制在财务风险防范中发挥着先期预兆的作用,具体来讲:一是企业财务结构的明显恶化。通过预警机制,企业财务结构的恶化能够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即筹资结构、投资结构、生产结构以及支出结构;二是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对于企业来讲,信誉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一旦信誉出现问题,其筹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相应地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就会加大;三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减弱。市场竞争力主要通过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及盈利情况来决定的,一旦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企业就不能按照计划和目标组织经营管理,就有可能导致财务方面的风险;四是关联企业经营恶化,趋于倒闭。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关联企业之间会形成紧密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关联企业经营的恶化有可能会导致本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之后,就会及时地从上述的各个方面来发现财务风险的前期预兆,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将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二、充分发挥预警机制作用的对策建议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和蔓延,如何充分地发挥预警机制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充分发挥预警机制作用的关键在于构建高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构建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一)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两种。

单变量模型是指通过单个财务比率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风险的模式。根据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原则,以下三个方面可用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一是偿债能力。这一相关指标在预测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企业财务风险最为直接的表现即为现金支付能力丧失,资金变现能力变差,总的现金净流量为负。偿债能力的具体指标又包括利息保障倍数、有形净值债务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速动比率及流动比率;二是获利能力。长远来看,一个企业盈利能力良好才是远离财务风险的关键,其具体指标包括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及销售利润率;三是发展能力,及能够反映企业积累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越好说明企业发展状况越好,具体指标包括资本保值增值率和销售增长率。

所谓多变量模型是指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进行财务风险预测的模式。当前,在实践中效果较好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是Z指标模型。该模型由美国学者奥特曼(Altiman)创立,虽然在实践中的效果较好,但是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没有体现出宏观经济环境变量的相关信息,没有考虑现金流量等,使得预测的准确程度受到较大影响;此外,鉴于东西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的差异,Z指标模型在我国的使用效果不如西方,因此其在我国的运用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二)定性分析法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而这些信息也会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除了需要定量分析的方法之外,还应该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以全面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定性分析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宏观经济状况。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重要的影响;二是行业发展状况,不同的行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机制和特征不同;三是市场发展状况,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企业经营状况,经营品种和模式单一的企业往往会有较大的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五是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不善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企业要想更加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还应该正确地把握经营负债额度,注重核心业务的发展,控制资金回收的速度,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等等。只有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才能实现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预警机制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前期预兆作用,有助于企业及时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将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企业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构建长期高效的预警机制,能够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此外,应该注意的一点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不可照搬西方的理论体系,而应该着力构建一套卓有成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竹南. 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9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公立医院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仅依靠诊疗技术的提高就可以,还应该拓展医院规模,不断改善内部环境,增添一些先进的医疗器械等,所以也就出现了规模上较大的投资、筹资、回资方面的经营活动,随着经营活动的增多,财务风险也跟着渗入医院的各部门、各环节,使得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能有效地预测监控财务问题,在医院受关注程度逐渐升高,并得到实际应用,使医院避免了较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证财政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下正常运行。下面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模式型。

一、主成分分析法模型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模型指的是将多个指标提取出为数不多的几个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其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上式中Xi为我们需要分析的各项指标变量;Pi为各项指标的因子负载,其值越大说明其与主成分的关联程度越大;Zi为综合指标,也就是主成分;Y为我们关注的财务预测值;ai表示各个综合指标在财务值中的所占比。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及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从广义来讲,指的是医院里财务有关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一切风险;从狭义来讲指的是负债资本率大,使得单位不能按时还银行本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往往使预期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出入较大,直接影响着医院支付账款与银行贷款利息,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现状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受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的双重影响。大的外在环境是指经济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目前国家对社区、农村医疗加大了重视,公立医院药品及诊疗费有所降低,诊疗项目调整,加上金融大市场的变动等因素的出现,直接提升了公立医院的贷款、物品购置成本,另外患者不能支付诊疗费等外在原因也影响着医院财务,各种原因叠加使医院极易陷入困境。内部环境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弱,没有完善的财务监控制度,经营活动约束力不强,风险防范方法不健全等等方面都导致了风险的出现。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综合指数与风险级别界定、运算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综合指数

通过对主成分分析法原理的简介得知,财务预测值需要由多个综合指标共同决定,在实际的医院财务风险中,综合指标可以指带多种社会经济现象,而它们在实际中是不具有相加性,然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它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具体的价值来表示。因为不同的综合指标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么它们的性质、单位等必然不同,所以必须通过一定的转换关系才能使得它们具有共性,即标准方法。首先,将评估数据定义成无量纲形式,毕竟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单位,通过标准化方法,即将指标数据除以标准数据,得到一个没有量纲的数据值,这其中包括正向指标、方向指标和适度指标三种情况。然后,将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得到综合数值,也就是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公式,我们可以具体化为[Zi=mn],其中n为标准值,m为指标数据。

(二)财务风险级别界定及运算

财务风险级别的鉴定需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医院解决财政问题。风险指数小于60,红色警戒,说明财政状况特差;风险指数小于70大于60,橙色警戒,说明财政状况差;风险指数小于80大于70,黄色警戒,说明财政状况略差;风险指数小于90大于80,蓝色警戒,说明财政状况较好;风险指数大于90,绿色警戒,说明财政状况极好;我们根据我省某医院获取的财政资料和考核结果,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数据计算。其中考察的指标项包括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各自权重0.30,0.35,0.15和0.20,各自主成分89.2,77.5,64.8和99.35;然后通过Y=0.30*89.2+0.35*77.5+0.15*64.8+0.20*99.35进行计算得到Y=83.475,即财务风险值83.475。

四、结束语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能及时准确地识别出隐藏的财务问题,因此对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研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医院在具体的风险管理实践中不仅要提升财政预警系统的重视度,另外也要建立并完善财政风险管理内部的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保障风险预测结果的传递,再对此及时做出对策,这样才能真正的凸显出财政预警系统的有效性,达到为公立医院避开风险的实质性目的。

参考文献: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篇10

    准确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点

    财务活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它是筹集资金、使用资金、收益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财务活动的全过程都有可能发生风险。如果仅将财务风险定义为由于筹集货币资金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带来的风险,则过于片面,不尽恰当。对财务风险的理解,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的总体观念出发,并最终联系到财务收益上来。企业财务风险按目前理财活动的内容,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财务风险的衡量,即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正确预测和衡量财务风险将为成功管理、控制财务风险奠定基础。针对企业负债融资、投资、资源分配结构等方面,有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财务比例分析法等方法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衡量。

    建立一套适时地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发现并及时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动态调控,应付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三方面的功能:

    第一,基本监测系统:主要对宏观经济情况、企业适用税收政策的预测分析、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行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目标变化的分析。掌握这些,可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财务政策,在宏观经济环境较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负债比率,这时企业不会出现问题;而宏观环境不利时,采取同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集团陷入困境。

    第二,适时监测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监视,主要包括:现金流量监测、获利能力监测、应收账款监测、资产运营能力监测、存货监测、负债能力监测、成本费用监测、销售收入监测。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跟踪监测系统: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长期财务决策进行监控。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一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一些财务决策可能一时没有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却是公司以后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因此,这种长期的跟踪监控更加重要。

    有针对性地实施过程控制

    虽然各种分析方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起到预警作用。但我们还要综合各种因素,运用前面各种衡量方法,全面、系统、综合地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防患于未然。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筹资时机,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制定合理的筹资策略进行管理,控制风险。

    第二,在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公司的市场风险和特有风险确定投资规模,然后注意同行业分散、地区分散、新产品市场、产品多元化和相关投资的多样化风险管理控制。

    第三,从战略的高度及时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销售与回款业务的流程化信用管理系统和客户信用分析系统,按期对销售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控制资金回收风险。

    第四,在公司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别采用每股比例、固定比率、中和政策和剩余股利的方法控制分配风险。

    活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前面提到了企业财务的预警系统,以下的几个财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资金管理者完善企业长期的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发现财务风险。

    1.资产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获利能力由以下两个指标来衡量。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第一个公式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第二个公式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2.偿债能力。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但企业盈利也多。

    3.企业发展潜力。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4.财务弹性。是指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