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个案十篇

时间:2023-11-06 17:22:27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1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长期和孩子们打交道,深谙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这个年龄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生活阅历不足,常常做出一些看似不良的行为,如果我们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解力,缺乏对孩子足够的期翼,莽然就给他贴标签,下定论,匆忙的就要“教育”“帮助”他,那么,往往错失孩子自我生长的良机。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相信――信任,是滋养孩子心田的甘露。

在去年的上学期,因为是五年级了,我决定在网上帮孩子们买常常要用到的《成语辞典》。但我的事务太多,于是我就让班上比较熟悉网络的吴雨轩来给大家在网上定购。这个孩子平时热情,喜欢为集体做事,有一颗爱心,大家都很喜欢他,更信任他,把这件事交给他,真的再合适不过了!既锻练了孩子的能力,又培养和树立了他们从小就懂得关心集体的意识,一举两得,还让班级中的其他孩子懂得在一个集体中担当的重要意义,一举三得!我暗自开心。带高年级就是好,好多事都可以找小帮手了!嘿嘿…….

第二天,小伙子就忙开了――

“吴雨轩,我的50元,别弄丢了!”

“记上我的名字,我是黄帅哥!”

“几天到货呀?你定的哪家书店的呀?”

看着班上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看着吴雨轩胖胖的脸庞上满头大汗,我笑着离开了教室。

过了好几天,吴雨轩到办公室来找我。

“兰老师,不好了。爸爸说我之前定的那家书店卖的好多都是盗版书,里面都是错别字,还是换家买吧!”

“那成,你看着办吧!老师相信你的能力!”

“别家正版的要70元呢,您看?”

“那就每人再交20元吧,明天叫他们交给你,别弄掉了就行了。”我头也没抬。我特别喜欢这孩子,看着就让人放心。

过去的好几天,日子还是那样平常,和以前一样,孩子们都带好多课外书来看,吴雨轩也不例外,下课十分钟,低着个脑袋,看得眼睛眨也不眨。他的书厢,好厚的一沓书,慢慢看吧,小孩,书海宽着呢!

这天晚上八点过,我却接到他爸爸的短信――“兰老师,词典已到货。一共50本,每本50元,请您查收,会寄到学校的。”我一下子蒙了,小孩弄错了吗?多的钱到哪去了呢?我回了短信,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玻璃杯砸碎的声音,小孩大声的哭叫声……

怎么办,怎么给家长交代这多付的20元钱?如果不好好教育吴雨轩,他以后会不会还要撒谎?1000元哪!孩子,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呀!这一夜,我难以入眠。

作为班主任老师,最怕说谎的孩子,况切,这次,这个孩子平时是多么好的学生呀!

我反复回想,他怎么了,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遇到了无数个爱说谎的孩子,但吴雨轩是这么特殊,他的家教很严,人也很乖,这次,他到底怎么了呢?我还是信奉我的教育准责――相信孩子的可塑性,用智慧和宽容换来孩子的自我成长。

第二天.我告诉大家,兰老师真不该偷懒,吴雨轩毕竟只是个孩子,他把价钱弄错了,老师先把每人多付的20元退给大家,还是要谢谢雨轩为大家付出的时间,下次要细心点欧!我分明看到孩子低垂着头,眼里满是泪水…...

回到办公室,我发现我的桌厢里多了一张纸条,上面有方方正正的字体――老师,我错了,平时爸妈对我的管教很严,不怎么给零用钱,看着别的同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羡慕极了,您知道,我特别爱看书,可又没钱,于是,我才想到这个歪点子,谢谢您在全班同学中保护了我。

词典到学校的那天,我正好出去听课,回到学校,班上同学已人手一本了,大家正翻得起劲呢!我了解到――中午,吴雨轩早早到校,厚厚的词典,整整两箱,孩子一个人硬是从值班室搬到了四楼我们班,跑了好几回,汗水把他的校服都湿透了。

当吴雨轩来办公室把1000元交给我时,他似乎在等着我说什么,我仍然低头改本子,没看他一眼。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自己,相信学生的优秀,如果每天和他在一起的老师都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他,给他成长的空间,甚至再相信他了,那么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否定就会伤及他们的自尊,甚至会给他们的心理埋下难以平复的障碍,有时甚至是终身的阴影。

我仍然没找他谈话,我在坚持着对他的信赖,学期结束的奖品我仍然请他在网上给大家买来好看的记念品,在最后的那天,他仍然作为“最爱集体奖”获得者在大家的羡慕眼光中接过了大红的奖状。

“不能让这件事成为他的思想负担,如果孩子能将这件事写出来,那么,他才真的释怀,才真的成长了。”我在自己的教育日志中这样写到。

在今年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的习作中,不出我所料,吴雨轩在作文中写道“老师,谢谢您相信我不坏,是您带我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宽广的大道,两旁不仅有文学的树阴,让我的心灵沉,更有道德的太阳,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七月,是毕业班孩子“一去无回”的日子,可吴雨轩却约了好多孩子回母校好几回,他说舍不得这里,无论以后他走多远,这里永远是他起航的地方……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2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及内容

心理健康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咨询记录、心理测验结果等材料的集中保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每一位学生在心理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其涵义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心理档案,就类型讲属于专门档案,它是在一定的基本单位即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专门负责下建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辅导员保管整理,保存应严格、规范,并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若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能会失去科学性和实用性。第二、心理档案是由各种材料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只有日后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及科研活动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第三,心理档案市学生心理特点变化历程的真实记录,从适应准备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到趋于成熟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心里矛盾及冲突,任何人不能依自己的观点和需要去增加或删改它,应保持它的原始性,以免使心理档案失真。

学校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生的个人简要情况(出生年月、民族、身体健康状况、疾病史等)

2.家庭成员情况(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学历、经济情况、疾病史等)

3.个人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交际能力、自信心、同情心、独立意识、师生及同伴关系等);

4.心理测验的日期、类型、结果及分析(如智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职业测验、考试测验等);

5.心理咨询记录(次数、主诉及症状、病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

6.心理健康的阶段性记录及评价(入学、毕业、及每一次的记录);

7.其他材料(转介服务、会诊意见、家长、任课教师及同学的意见等)。

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功能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既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依据,又是学生接受心理辅导的原始记录,它将为我们进行心理科学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功能:

1.预防功能。一般心理咨询员与学生没有经常接触的机会,班主任老师对有攻击性、焦虑、自卑心理学生的问题也不易及时觉察,而心理档案的建立则可通过定期的专业化的心理测验,及时发现患有神经症、人格障碍、适应障碍的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训练、角色转换、合理宣泄、体育及文艺活动,尽快使学生恢复常态,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心理档案的预防功能突出表现在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上。

2.参照功能。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生中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心理辅导人员在进行个别辅导的同时,若能先研究其心理档案,就能对症下药,使辅导更有针对性、连贯性,提高咨询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咨询辅导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疑难和障碍等。辅导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往往会请教同行,如果有必要则请专家会诊。若能参照学生的心理档案,使未接触过学生的专家了解基本情况,就可制定出帮助学生的最佳方案。所以心理档案的参照功能表现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准确诊断上。

3.自我教育功能。学生的心理档案时期心理健康成长的历史记载,学生通过查阅自己的心理档案,不仅可以分析自己的过去,客观地评价和悦纳自己,而且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纷繁的环境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学生心理档案的自我教育功能就是在于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做到扬长避短,为今后取得事业的成功做好准备。

4.推荐功能。学生的心理档案是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它记载着学生的人际关系、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生活习惯、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学生内在的心理素质。这些经过专家鉴定的材料,在学生升学或选择职业时,就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推荐的有力证据。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心理档案(在自愿的前提下),使其人尽其才,避免学生才能被埋没、被压抑和被浪费,使其个人潜力得以很好的发挥。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校咨询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就应大力宣传和普及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优化心理咨询大环境,使全体学生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力争校领导及教职工都了解、配合、支持、参与心理咨询及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性工作,应在专家的指导下,由心理咨询员负责收集整理有关学生心理方面的资料。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保密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有责任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予以保密。在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为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服务。除心理辅导员外,其他人须经本人同意方可查阅。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修养和品德修养,坚守档案秘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要求,维系师生双方的信赖关系,并将此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2.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收集学生档案资料过程中,辅导人员要有整体观念,既要重视心理活动诸要素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因素、生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具体操作中,既要考虑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总体特点,又要兼顾性别、专业等局部特点。通过全面的分析综合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健康问题,为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专家,提供干预和研究的科学依据。

3.发展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档案资料分析整理过程中,辅导人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要在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做动态考察,而且在问题的解决和结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这一原则对心理辅导人员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发展条件做准确的估计,记录其已有的发展结果;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有恰如其分的把握,并揭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4.公正客观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生心理档案的材料首先要真实客观,咨询记录要详细认真,咨询员不能将自己的主观臆测加入记录。同时,慎用各种心理测量表,对测验结果的评价一定要游专业技术人员来解释,不要轻易施测和下各种结论,以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公正性。

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必须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计划管理、目标管理,切实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首先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承担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任务。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机构应由校长直接领导,使之与学校的教务处、学生处并列,发挥其独特的心理服务功能。辅导人员应具备通情达理、真诚坦率、态度积极、善于理解等品质和条件并受过专业训练。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3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逐渐受到心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多年以来,在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换言之,从区域教育或整体管理角度看,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行政,导致了学校没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其负责人没有明确的责权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奋战,没有吸引广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评估其成效,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因此,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总结和吸纳国内外心理辅导行政经验,并对我们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展望。从而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吴增强指出:“在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不可忽视,美国的一些州通过立法来支持学校心理辅导。”1946年通过的《乔治—巴登法案》(the george barden act)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规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apa)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dps)和国家学校心理学学会(nasp)制定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专业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enter),由学校自己实施心理辅导。1970年,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率先在学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全校学生、员工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计划的成功,1980年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加强了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加快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990年,全美32个州的中小学只有178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1993年约500个。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资在加州和马里兰州成立了校本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并且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培训、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校本心理健康中心快速发展,1998年已经超过了1150个,到2000年,全美45个州有1400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目前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仍在不断地发展,追求整合的学校心理辅导将仍是美国中小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或学生心理辅导室,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所属的学区内也有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服务。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职能形式日趋多样,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延伸,由最初的筛选者角色,发展到修复者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以及现在的“工程师”角色。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广泛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马来西亚出版了由教育部编著的《学校辅导服务》,以政府的力量推进心理辅导的发展。日本学校教育法则规定,心理辅导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初级中学设立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辅导;设立前途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他前途辅导事项。学校均制定周全的辅导计划,包括学生、学业的辅导重点,各部门辅导活动的计划等,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专门的学生辅导部。在人员配置方面,以中小学教师的兼职辅导和地方心理学专家的专职咨询相结合,调动一切力量,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生活委员等学生干部的力量。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

在我国,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与香港的心理学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在心理学的应用上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应用,显得更加完善。

樊富珉、古怡指出,“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从小学到大学有关学生辅导工作的法规、条文,确定行政组织、人员编制和聘用、工作实施目标及要点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保证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刘华山曾指出:“台湾地区自1954年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了由教育学术团体倡导到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相应制度的过程,辅导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如今,一个从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纵向贯通的辅导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学校中,辅导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与职业选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设有辅导工作推广委员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执行秘书负责。委员会下设两个组织,即学生辅导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两个中心之下又分别设有生活辅导、教育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五个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收集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咨询与个案会议;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心理测验;与家庭密切联系,进行家访与召开恳谈会等;设计各级辅导方案,供有关教师参考实施。

依照法令,台湾各级学校均设有辅导组织及专职辅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辅导组织的形态,是由学校行政首长根据对辅导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人数而决定的。所以,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的学校,其辅导组织的类型各不相同。现以“国小”“国中”及高中辅导三级组织为例:

台湾的“国民小学”一般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辅导工作。它由校长牵头,下设主任委员和执行秘书各一名,另有委员会成员3~4名,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担任。委员会细分为资料、辅导、联络和特教组,相互配合,再由各科任教师、级任教师和年级主任等共同参与,推动辅导工作的开展。

台湾“国民中学”的辅导工作也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校长牵头,下设推行计划委员会、特殊个案研讨会、就业辅导委员会和升学辅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辅导工作。辅导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为执行秘书,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工作。秘书有一人,有的也有多人。执行秘书主要抓委员会下设的几个小组:行政业务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组、职业辅导组、研究计划组和测验统计组。各年级导师参与生活、学业、职业三级活动。

台湾的高级中学辅导工作组织,依照台湾“教育部”1979年公布的《高级中学法》而设置。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专设的机构——辅导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校长兼主任委员,作为全校辅导工作的总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导、总务、实习辅导及图书馆等处室主任,主任教官,主任辅导教师,教学、训育、管理、卫生、实习、就业等组长,各科教师代表若干名及辅导教师。辅导工作委员会设置专任辅导教师,以每15个班设置1人为原则,由校长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并由校长从辅导教师中选一人为主任辅导教师,负责规划、协调全校学生辅导工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展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围绕着组织目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开放多维的有机的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法规制度、人员构成、物质因素。与行政组织一样,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也是由以上六大要素构成。鉴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的最根本目标是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实施对学校辅导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具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来说,各自均有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心理辅导行政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规范、系统的组织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

在机构组织的建设上,可以采用“三级工作网络”的组织体系。在“一级工作机构”中,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该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及考核工作;在“二级工作机构”中,各学区辅导中心、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在“三级工作机构”中,由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与实施。

第三,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

权责体系是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核心地位和权责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应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设置,使之成为一个与教务处、政教处、科教处、总务处并列的处室。换句话说,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这样做,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心理辅导行政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制度的建设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性文件,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评估方案等;(2)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如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3)评估考核性文件,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体系等。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关键是要引导、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和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外,更要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效能感,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途径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结合,如相互听课、评课、个案研讨、学术沙龙等。

第六,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4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视并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重要。为确保开学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根据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和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关于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了更好地关注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正确、及时引导、帮助,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领导工作小组,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和服务。为了使心理辅导进一步得到普及并更好地为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服务,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级防控手册、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大家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师生员工知道并了解心理辅导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承。

3.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力求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组织机构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员:全体行政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长:**

副组长:**、**、**、**、**、**

员:心理咨询老师、各班班主任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学校层面

(1)完善学校心理管理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明确各项分工。延期开学期间利用学校公众号、网上学校、德育课堂、班级群推送等方式进行防疫抗疫宣传。开学后将利用校园网站、心理咨询室“青爱小屋”,学校橱窗宣传栏板报宣传,“开心热线”电话,“悄悄话”信箱,红领巾广播“真情物语”栏目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心理科普类文章和疫情防护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定期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宣传、家校连线、心理健康教研等,研讨各类案例。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学校及市两级心理求助、咨询热线,让学生人人知晓,使其求助有道。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级文件和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方法等,使每一个教师首先每天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生。本学期开学后会安排出两期防疫期间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黑板报、双周心理健康课,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科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积极面对压力,确保学生在疫情过后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3)对各班学生进行选拔、考核、辅导,再各班由同学推选出1名学生心育员。要求:心理素质良好,乐于奉献,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能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要求能够保守秘密。在选出后,对心育员进行教育,严格遵守咨询处的纪律,明确工作目的。然后开展简单的指导辅导。如果,时间场地不允许组织集体学习,心理咨询室将准备学习材料分发给个人进行自学。

2.班级层面

(1)每位班主任有一张《**实验小学心理健康关爱学生教育跟踪表》,随时辅导记载,为一些难为情和不愿进心理咨询室喜欢和班主任老师交谈的同学服务。开学后,各班级双周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两次心理健康专题(防疫抗疫)板报。

(2)班主任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和平时日常教学中的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老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班可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和开学后的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课深入浅出地辅导学生心理健康,从学生身边的事展开。遇到学生无故请假、学习挫折、表现异常、情绪低落或学生家庭有突发状况的,班主任要及时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给予关心,与家长联合起来,积极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习惯等。

(3)各班明确心育委员的责任和义务,组织开展相关的心理活动或游戏。

3.特殊学生层面

(1)咨询时间地点

①学校心理咨询室地点:

1号楼1楼108“青爱小屋”。

②市校两级心理求助:

A市心理求助、咨询热线(**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咨询热线):******

B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开放时间:每星期五12:00—13:00(其它时间的咨询辅导由学生另行预约)。

(2)团体辅导

①利用问卷调查和心理云平台对广大同学进行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②组织开展各种有利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实施心理团体辅导,预防或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

A延期开学期间孩子的心理状况

B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符合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

C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D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

E有没有完整的人格。

这些只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因为考虑到个人差异及工作量的问题,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建立每个同学的心理档案。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5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咨询性

一、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由于面对学习、经济、竞争、情感、就业等方面巨大的压力,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由此产生休学、退学及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直接面对大学生的辅导员,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担负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各个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直接负责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工作。但由于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人员少,并且专业心理咨询员并没有直接面对广大学生。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找辅导员解决,辅导员几乎承担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但当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问题找辅导员咨询时,辅导员由于缺少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辅导员往往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去解决,从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心理咨询,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心理问题。并且导致学生为此错过了最佳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时间,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二、大学生思政工作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员的主要区别

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老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政工干部。而大学生心理咨询员重点是对大学生心理调适、矫正和心理危机的干预,着重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从工作方式来说,专业心理咨询员与心理咨询者学生是建立在咨询者主动求助的基础上,来访学生主动说出内心的困惑,以求解决内心矛盾。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是处于主动地位,辅导员发现了学生某一方面思想问题后,大都是采取主动交流形式,以求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中的问题和困难。心理咨询是以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选择为主,遵循保密原则。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正面教育为主,遵循公开性的教育原则,因此学生往往不会将内心的心理困惑告诉辅导员。

从双方关系上来说,在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心理咨询员和大学生在咨询过程中是一种地位平等关系,咨、访是没有利害关系,在进行心理咨询过程中是一种纯交流关系。而辅导员在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与进行咨询对象的大学生并不是处于一种地位平等关系,辅导员可能是站在老师的立场去谈话,双方也有利害关系,作为来访者学生的平时表现,是日后成为评优评先鉴定的条件,加上辅导员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知识,不可能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只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存在着许多顾虑,往往不会将内心的心理问题全部讲出来。

同时,专业心理咨询员和咨询者学生之间具有一个治疗功能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医患关系,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得到逐步的化解,成功解决心理问题。而学生辅导员为学生心理咨询时,就会不自觉地与思想政治工作联系在一起,就不能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学生往往对辅导员产生一种心理回避,咨询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咨询的重要性

1.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落实到实处

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只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正面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状态。要求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是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的表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只有辅导员不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员咨询,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等到解决,这才是真正对学生心理健康负责,也促使高校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引进更多的专业心理咨询员,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从而使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

2.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知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咨询工作经验和技能,才能胜任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有的辅导员也接受了一定的心理基础知识短期培训,但一两次讲座或一两门课的学习,很难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由于角色、专业等原因,辅导员很容易将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当作学生思想品德问题来解决。如某学生与住宿同学相处关系紧张,导致焦虑、失眠等问题困扰,向辅导员咨询的时候,辅导员往往通过谈心等方式做该学生思想工作,并帮助其调换了住宿,学生也满意了。但是这不是有效的心理咨询,该同学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由于错过了最佳的心理疏导时机,有可能会加重心理障碍,产生严重后果。当前依靠辅导员担任心理咨询员角色,是各大高校频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自杀、凶杀等惨痛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有时还会将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对待,严重影响工作开展的效果。只有辅导员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直接面对专业心理咨询员,通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面及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减轻他们由于内心世界出现矛盾而带来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提高面对挫折排除困扰的能力,使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咨询性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辅导员不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不是说明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重要,相反,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起重要作用。首先辅导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大一新生走进大学校园,辅导员要配合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调查工作,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工作,极早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在此基础上为每名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且通过对档案的研究与分析,对一些具体急需关注的学生,建立重点心理健康档案,对一些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要联系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访谈。平时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调查了解,定期普查摸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实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同时每个学期都要开展心理危机排查活动,并不断完善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只有建立了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才能减少和避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收到实效,从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延敏.论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

[2]罗晶.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博览,2010.

[3]刘蓉,胡新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教育时空,2010.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6

我校的心理健康,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的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每月最后一周心理健康班会课的指导与研究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有机结合。

3、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周一到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每天咨询室开放2小时。开放时间为:中午13:00到14:00,下午16:00到17:00。

2、加强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

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3、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

4、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教育是我校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实施的一项创新性的心理教育工作,旨在在班级中普及心理科学,促进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培训。

5、积极做好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针对一年级新生,积极作好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7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永教[]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8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随着全国各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行,以及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新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较全面的能力,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其中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个体的一生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学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发育的转折和关键时期,初中生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厌学心理、考试焦虑、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紧张、沟通问题、早恋、与教师关系紧张、嫉妒、自卑、情绪问题等等,因而中学时期不仅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初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而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一种丰富的、系统的教育资源。班级建设的好坏, 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是具有直接的关系。班级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要部分, 对学生的成长来说, 班级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综合性及重要性等方面, 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初中生正处于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觉得自己成熟但又仍未完全独立的心理断乳期,遇到问题容易逃避,不能采取积极的方法主动解决自己的困惑。甚至容易采取极端的做法,导致最终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初中生较少主动走入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或者求助长辈,师长等形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个体心理咨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班级建设中, 让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尽可能被充分地关注, 同时,通过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又促使他能主动参与并创建更合理的集体的过程中,并且最有利地发展自己的潜力。这样,个体的发展与班集体的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过程, 学生也由此参与创造新型团体和社会, 充分地融入集体和社会生活, 班级的发展也就成为个体获得充足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集体心理游戏等的进行,能营造更好的班级氛围,也能很好的融入到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解决其部分心理问题,更好的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学阶段是初中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是一个处于既渴望独立又时刻依赖,既渴望成熟又行事幼稚这样一个矛盾的时期。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和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目前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很多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初中生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所谓重点班,重点学校的出现。导致补课之风不止。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更谈不上有多余的时间接受心灵疏导。而长此下去,学生只会在这种问题中麻木自己,导致更严重的情况产生。甚至出现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心理健康课流于形式等现象。

(二)应对方式不当。导致应对方式不当的原因有很多:如当前的教育理念偏差,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一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地讲述心理学知识或心理卫生知识的学科。远远达不到我们追求的效果。此外,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心理健康课的被占用,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而用学校的德育老师或者生活老师代替。另外,心理测验的误用和滥用,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预防及诊治作用,反而误导学生。还有,对于心理咨询的问题模式和疾病模式,也让大众对心理健康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育者的教学多围绕学生的心理问题来开展,而忘记了心理健康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向,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也称集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它是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个体心理咨询的治疗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规模因辅导目标的不同而不等,少则 3~5 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通过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参加成员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支持,鼓励分享,使成员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心理,以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团体心理辅导要求一定规模的被辅导者面临相似或相同的问题,团体内部要有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的安全氛围,而这些要求在班级中都可以予以满足。因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是可行的。

第一,班级是一个稳定的群体,班级成员基本在 50人左右,可以根据团辅的主题或者目标的不同以班级整体为单位,或将班级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从人数上来说开展团体辅导是可行的;从群体的稳定性来考虑,班级体的存在更是很好的预防了中途成员脱失的情况,有利于长期跟踪研究和效果的巩固。第二,同一班级学生基本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在心理发展上处于同一水平,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适宜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预防和解决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三,团体心理辅导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渴望与人交往,经历了小学时期男女有别的“三八线”,进入中学的他们开始渴望更多与异性,与同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而这个阶段的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敢或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安全,开放的团体氛围,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第四,班主任经过一定的培训,可成为半专业团体辅导人员,这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之一,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另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虽属心理辅导的范畴,但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这一核心目标决定了它可以不拘泥于传统团体辅导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不必要求团体辅导老师具备严格的专业知识背景,这也为班主任担任团体辅导者提供了可能。但班主任如能与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密切配合,将会使他们取长补短,将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发挥到最高水平。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的设想

(一)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来看。我们根据班级建设的目标,在团辅活动过程中,应按照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及当前学生遇到的主要成长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目标明确化。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团体活动。如根据学生特定的年级或阶段制定主题:针对初中生自信心提高的团辅方案,针对初三毕业生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青春期人际交往问题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团体方案,针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班干队伍建设的团辅方案等。

(二)从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安排来看。可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每次主题团辅方案以8-10次为宜,这样持续的时间不会过长,避免中途因为春游、秋游、期中、期末考试等其它原因中断而导致无法一学期完成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因为次数太短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初中生的团辅方案每次的方案设计来看。以热身游戏,主题活动,和分享等环节为主。可根据课堂上的完成情况考虑是否增加课后作业等。把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延续到生活中去。同时,也可考虑到活动的主题增加适当的视频分享或者故事讲述。

目前已有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但关于初中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还值得探索,因为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时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比高职学生遇到更多的不配合问题,或者逆反心理等。同时,目前全国各地初中生工作的重心都在教学方面,学校大都关注升学率,是否能配合开展好团辅工作,还有待商榷。此外,在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指导者的水平也起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时刻关注团辅中成员的表现。因此,在开展此项研究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丹丹.初中生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04).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9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意义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生命才会光鲜靓丽,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1948年《》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如今,很多专家、学者对健康又有新的诠释:将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生理健康有很明确的规范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而心理健康的定义,由于受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量化的标准就相对比较模糊了。

目前,国家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生活设施需求的完善,促使在生理健康的前提下,当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冷暖相宜,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生活舒适,身心安宁,和谐幸福,这是时展、人民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特征。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促成这一幸福感的来源在哪里?无非就是平日里亲人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相处,孩子乖巧孝顺,朋友互帮互助,工作学习顺心等等,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人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但镜头一转:如果您的身体很健康,心理状态不好,每天心情焦躁、疑虑、烦闷、抑郁、甚至狂躁等,您还会有幸福感吗?

回到我们熟悉的中职校园,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中职校园内频现学生打架斗殴、厌学、自残和自杀事件,因恋爱不成产生消极、报复心理的个案频发,学生自杀、出走、自残的事件屡见报端,这是一个信号,证明在校学生承受了学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这个群体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校园案例也在逐年递增。人民网时评称:“对于发生在学生中的极端案件,教育部门、学校是否引起高度重视,补上对学生缺失的教育”?

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中职生是花季,是五彩缤纷人生的开始,拥有生理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是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前提。为了给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并探索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做为科学教育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服务。

什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笼统地讲:就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成长规律,身心要求,个性特点等各项评定指标得到的宝贵原始数据,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南,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纸质或者电子记录信息资料。

以我校为例,在新生入校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的基本资料入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统计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能力评估、个性评价、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总结,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甚至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

1.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而心理健康辅导成功与否又跟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医生诊断病患,首先要翻阅的是病患的病历,再探询目前的病情,然后再加以综合分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以深入、正确地了解学生为前提,用可靠地依据来确定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做到“精心把脉,一人一方,对症下药”,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阶段性进展,记录了科学有力的凭证

每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都记录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面上的教育和沟通,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我们逐步创造条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一个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科学评价体系,真实记录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步和问题,这是见证学生稳定心理状态的良好办法,也是检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稳步推进的有力凭证。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架起了家校互联的沟通亲情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职校生很多生长在父母离异,再婚或者单亲家庭里,平日承受着家庭关系复杂、亲情缺失的心灵煎熬,中考的失利让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挫,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过程中观察到,这些孩子大都有自卑、感情冷漠、愿走极端、自我约束力差、责任心和进取心低的特点,如何让家长了解孩子,协助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中显现?在建档初期做有针对性的重点分类和标识,制定家校互联沟通方案,以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记录载体,让家长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经过家校沟通,任务实践,成果展示,逐步解决学生在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搭建起一个个家校互联、和谐沟通的亲情桥梁。

4.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如一本心灵绘本,里面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通过这些真实的记录,科学的数据,来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学习计划,管理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有效促进学生文明进步,校园风清气正;班级管理有序,学校安定团结;科学的育人依据让学生的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总之,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小家,大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需要管理者认真、细致、耐心地一直做下去,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校的需要,更是每个中职生家庭、每个孩子的需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虽然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枚小小辅助分子,但它的科学参考价值、方便利用价值,一定会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得到更多挖掘和发现,来助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谌业锋.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J].人民教育,2002(08).

[2]贾建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3]薛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C].教育论坛,2001.

[4]颜苏勤.中职生心理健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篇10

“幸福人生,从心开始,和谐校园,从心开始”[1]!可见,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与构建和谐运转的校园,必须要关注大学生(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我国目前大学生(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是令人担忧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而退学的人数约占退学总人数的50%。有25%—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大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此外,诸如刘海洋泼硫酸案、马加爵凶杀案等一系列暴力侵害案件,以及大量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十分突出[2]。据报道,在美国有60%的人找心理医生看病,远多于对躯体疾病治疗的要求,而且早有美国心理学专家指出“,没有受过心理学教育的人,就不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要达到50%,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要降低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者要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要覆盖8亿人。2008年10月10日则是第十五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就是旨在呼唤人们重视精神卫生健康[3]。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滞后,难以适应现实的需求。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创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机制则是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建创新长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机制。

一、条件保障机制:提供经费支持,完善硬件设施

大学生(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心理问题筛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需要必要的人、财、物、工作场所等方面的保障。

(一)完善场地建设,健全机构设置

机构和场地的设置、办公用品的购置以及业务经费的配备是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长效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高职院校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并为全校学生及其家长服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应设在校园中心地段,要做到就近、方便咨询。同时,要保证有专门的办公用房作为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的办公场所,并规划建设预约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常设机构[4]。

(二)及时划拨专项经费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实体单位,应有固定的经费。除场地和机构设置外,高职院校应拨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和购置部分心理测量软件。部分经费用于中心装修和室内办公设施建设,如购置电脑、办公桌椅、文件柜、开通咨询电话、添置部分心理测量软件等。其余部分经费可用作中心阅览室购置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书籍等。

(三)保障工作人员待遇

高职院校应保证对工作人员待遇兑现的连续性,由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奉献型无偿劳动、临时性支付形式转化为制度化的固定性待遇支付形式。高职院校还应提供工作人员的编制,解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职院校应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

高职院校应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学生工作部(处)。所有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有关的工作,直接受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督察,学校学生工作部(处)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其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应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此外,学校应该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完善各项心理咨询中心的岗位职责,加强咨询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逐渐应形成“学校心理咨询———年级心理教育———班级心理辅导(以发展辅导委员为核心)”的三级功能单位,形成这样的网络机制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6]。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职责分明、锐意进取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团队。根据国外数据显示,学生与心理工作者之比为400∶1,但针对中国国情和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2000∶1的资源配置可以使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紧缺的状况得到逐步缓解。同时,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兼职老师和专家进行专业教学和心理咨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年龄与职称结构应相对合理,对专、兼职教师应实行按能设岗,他们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任务以外,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任务。培训可分为校外专业师资培训、短期专业培训和校内自主培训,应能确保专职教师和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持证上岗。同时要积极提供条件让其参加由教育部门和相关心理学会组织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不定期地在校内开展短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尤其是要广泛参与各兄弟院校特别是知名院校的先进经验的交流和业务学习[7]。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正是“打铁先要本身硬”,所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使他们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互渗透。

三、实践机制:注重教学、科研、咨询与辅导的结合,力求实效

(一)规范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高职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应主要以定点咨询为主,以网络、电话、信函为辅。定点咨询与辅导实行学生预约制度,并设置固定的时间免费接待校内学生和家长的咨询与访问。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可将“人际关系”“、压力处理”“、婚姻恋爱”、“新生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女生特殊问题”等专题与咨询教师擅长的领域相结合,实行专题咨询,以实现“专职、专业、专心”的服务理念[同4]。#p#分页标题#e#

(二)实行重点案例,重点分析对于咨询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案例,笔者认为可实行咨询教师集体讨论的制度。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组织咨询教师讨论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咨询教师的技术水平,又能更准确地找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辅导方法。

(三)其它辅助渠道

把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还可采取一些其他有效的辅助渠道来辅助构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机制:

1.通过开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高职学生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

2.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与心理健康咨询信箱。但是,这二者并未被各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心理咨询的方式,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可以全天候地随时进行,尤其是在紧急性的心理危机的干预方面,它就具有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3.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编演心理话剧、心理影片展播、心理沙龙、校园对话、专题报告会、大型心理咨询、心理测量、情感交流会、心理科普知识竞赛、征集心理格言、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训练、创办网页和校报专栏等均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渗透其中,可有效地拓展心理教育的空间,使得课程教育、咨询辅导有了来自基层的力量[8]。如“成长你我他”、“心灵之约”、“心灵港湾”、“靠近我,温暖你”等主题都可作为校园文化的形式进行发展。同时,可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尤其是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很有必要,不仅能增进新生班级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能加快新生的适应能力。在素质拓战训练、征集心理格言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职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做的很有特色,值得借鉴。通过这些辅助渠道,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理念和方式方法,还能满足其精神需要。

四、过程督导机制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其目标和要求并取得成效,必须进行监控和督导,以保证每个环节工作任务符合要求。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专门机构和有关专家,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工作标准,及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调控,实现工作目标,为分学期(或学年)全面工作评估打下基础。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岗位履职、工作绩效及时予以评价,并纠正过失,加强和改进其工作。每学期至少应组织三次以上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主动邀请他们到咨询中心指导工作、现场办公或召开座谈会等[同4]。

五、评估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