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的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11-01 17:26:02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46-02

产后抑郁通常可发生在产后数天内或数月内,主要症状表现为健忘、失眠、易怒、焦虑及抑郁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自杀想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为此选择2011年2月――2014年12月62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市2个社区卫生站2011年2月――2014年12月62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7.3±2.4)岁,孕周为39-41周,平均孕周为(40.3±5.3周,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生产。学历: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以及上24例,其他9例。职业:普通工人39例,个体12例,其他12例。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社区相关服务人员要正确评估产妇产后情况,发现其存在不良情绪时,要迅速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首先,取得患者信任,在充分保护其隐私的前提下,对其开展护理干预。其次,针对产后抑郁情绪严重者,要进行安慰,表示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最后,告知患者家属,初产妇产后抑郁属于正常现象,但不能忽视,要使患者感知到来自家庭、爱人的关心和支持。

1.2.2健康宣教:对患者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详细解释,将产后抑郁发病特征、诱发因素及产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也使家属认识到产后抑郁的危害性。叮嘱患者做好产后定期身体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状况,避免病情加重。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注意说话方式,进一步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增加治疗信。

1.2.3定期访视:社区服务人员要定期对患者开展访视,可深入到家庭中,或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休息指导等,告知缓冲产后要对自身血压、血糖、尿量等基础指标进行监控。为积极配合治疗,社区服务人员要告知患者在日常应注意对饮食进行规范,忌食辛辣、油腻食物,配合高钙、高钾、高镁、高膳食纤维饮食。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嘱咐患者注意产后个人卫生,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充分做好避孕措施。

1.3指标观察

≥2名资深执业医师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1]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结果显示,62例患者护理干预前确实存在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

3.讨论

分娩属于特殊生理过程,对于很多初次分娩的产妇而言,由于产妇对分娩缺乏正确的认知,且分娩过程所带来的疼痛、胎儿性别、胎心变化、胎儿健康程度等情况均有可能给产妇心理、生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应激反应,进而出现产后抑郁症状,严重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与此同时,我国传统风俗“坐月子”要求产妇在产后30天内不能洗澡、洗头,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产妇的不适感,进而带来消极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能够作为各级医院的职能补充,凭借良好群众基础,逐渐进入到普通家庭。社区妇幼保健能够根据产妇不同时期生理特点,提供全面、科学、详细的卫生保健服务。因此,对产后抑郁的初产妇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患者开展诊疗社区服务时,首先应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护理干。本研究62例产后抑郁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显示,62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

总而言之,选择具有产科临床护理经验的社区服务人员, 严格按照《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中相关服务标准,对初产妇开展产后访视工作,并对其产后各项事宜进行科学指导,能够缓解初产妇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开展这项工作,不仅能够为初产妇提供良好的产后保健服务,同时也能不断强化城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初产妇;妊娠结局;自然分娩;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2-02

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作为独自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初产妇没有怀孕、分娩的经历,对分娩过程陌生、恐惧,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影响分娩质量和妊娠结局。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对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实施了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并观察了该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初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有阴道分娩禁忌证及其他内科疾病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年龄(24.6±3.1)岁,孕周(38.6±3.2)周;对照组30例,年龄(25.1±4.5)岁,孕周(38.2±2.9)周。两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3个产程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①初产妇分娩前护理:分娩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并根据初产妇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服务,鼓励他们经常变换各种,以感觉舒适为宜,指导初产妇和家属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教育他们学会lamaze呼吸法,减轻疼痛强度,必要时建议他们选择无痛分娩。要求医务人员对新的服务模式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服务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怀孕36周以上有可能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必须建立医务人员及初产妇伙伴关系,采用面对面沟通,确保每位初产妇在孕晚期、住院分娩期间及产褥期始终有一位自己熟悉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措施。分娩前不规律的宫缩痛时,医务人员要主动安慰鼓励初产妇,并帮助初产妇取侧卧位轻柔按摩其腰骶部以减轻疼痛,给予腹部抚摸缓解初产妇紧张情绪,分散其注意力。选择剖宫产的初产妇,则由医务人员详细介绍剖宫产术的相关知识、麻醉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以缓解产妇术前的紧张和恐惧。②初产妇分娩时护理:初产妇进入产程后,由医务人员全程陪伴分娩,并采用常规初产妇专业分娩措施。③初产妇分娩后护理:在常规初产妇专业分娩措施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要加强宣传母乳喂养,协助、指导新生儿多吸吮和按摩,促进初产妇乳汁分泌。医务人员要耐心解答初产妇及家属的各种疑惑,还要细心观察初产妇的各种情绪变化,及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医务人员要鼓励家属对初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促进初产妇的心理健康,并且胎儿娩出后尽早进行母婴接触,实施母婴同室。④出院指导:出院前医务人员对初产妇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要主动告知初产妇及其家属出院的相关流程,将出院指导打印成文,同时要给初产妇及其家属提供热线服务电话,以保证新生儿和初产妇的良好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初产妇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住院初产妇的SAS、SDS评分的比较见表2。对比入院时,观察组产妇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4]。研究认为[5],运用奥瑞姆自护理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医患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而且护理服务可由医院内延伸至医院外。研究还认为[6],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孕妇结局。黄萍[7]将200例住院孕产妇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孕产妇均在同等条件下接受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要求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结论认为实施优质护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可使住院孕产妇幸福指数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涂红梅等[8]将收治的300例患者分为两组,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护理质量,结果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其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认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文献表明[9],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遍宣教,越来越多的产妇渴望妊娠晚期自然分娩。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3个产程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初产妇作为一特殊的高危人群,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较大的心理应激。董巧敏[10]采用自制问卷对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结果发现80例产妇中紧张恐惧42例,占52.5%;抑郁担心8例,占10%;心态平静2例,占2.5%;焦急依赖28例,占35%,结论还认为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产妇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得到缓解和消除,使产妇的情绪得到稳定,有助于她们顺利生产。本研究也发现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指出初产妇在产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文献认为[11],生育方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家庭教育等因素,易诱发高龄初产妇发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文献还认为[12],在一般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状况,减少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初产妇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认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并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 崔志清,郝兰香. 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4):318-319.

[2] 许小菊. 舒适护理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12,28(4):507-508.

[3] 吴命坤,孟亚丽,张红真,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3):240-241.

[4] 庞启容,甘丽萍.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策与成效[J]. 全科护理,2012w,10(14):1321-1322.

[5] 李红,房欣,贺岩,等. 自护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07-108.

[6] 王兴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运用疗效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15-216.

[7] 黄萍. 优质护理服务对孕产妇幸福指数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85-787.

[8] 涂红梅,张艳娥,彭建桔,等. 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创建工作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68-69,71.

[9] 刘凤华.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与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引产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98-99.

[10] 董巧敏. 80例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4):113-114.

[11] 苏静. 高龄初产妇围产期的心理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54-155.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正常分娩;产妇;护理干预

产妇大多都存在较大的心理变化,其中绝大多是以高度恐惧、紧张焦虑和抑郁较为常见。这种心理对于产妇的待产、分娩和产后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护理支持,促进有效的适应,使孕妇减轻不适,主动参与和控制分娩过程,确保母子平安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院与2007年对产妇实行护理干预,使产妇有效的减轻由子宫收缩引起的分娩痛和恐惧、紧张心理,顺利分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 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76例,年龄20岁~43岁,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经骨盆外测量和B超检查羊水量、胎儿双顶径、估计胎儿体重,可正常经阴道分娩者,从规律宫缩开始到胎盘娩出进行全程护理干预。

1.2 方法 随机选择产妇,由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组成护理小组,了解诊断、治疗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实施情况,以及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及处理进展情况。

2 结 果

2例患者因过度焦虑和恐惧改变分娩方式,3例因胎儿心跳突然减慢改变分娩方式,其余171例患者正常分娩,无分娩期并发症。

3 存在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3.1 心理分析 不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均存在恐惧紧张心理。初产妇的恐惧心理来自亲朋好友之传说,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表现,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敏感多虑,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种初产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始料未及,心理反应过强,过分紧张与恐惧,以至于大吵大闹。大多数产妇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分娩,有的产妇是第一次住院,对医护人员、环境陌生、感到处境孤独无助。护理干预措施:产妇入院第1天,首次接诊护士作为其责任护士,向产妇及家属介绍自己,介绍环境包括其他工作人员。负责产妇的心理及身体因素的评估,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参与每天的查房工作,真诚对待产妇,取得产妇的信任,掌握产妇微小的心理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提供分娩前的准备指导,进行产前教育,提供分娩期间身体、心理上变化的相关资料,介绍宫缩及其疼痛情况、放松技巧和每次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和结果,安慰产妇,耐心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调动产妇与助产人员配合的积极性,若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时应缓解产妇恐惧和紧张心理,使之感到具有控制感和对分娩充满信心。

3.2 疼痛与舒适改变 产妇的疼痛和舒适改变往往与子宫收缩和膀胱充盈和环境不适以及家庭不能给予有效的支持有关。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疼痛往往为正常宫缩引起的腹痛和每次宫缩时引起的腰骶部暂时性和持续性疼痛。护士在疼痛发生时应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安慰产妇。为产妇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嘈杂。当出汗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褥。鼓励产妇多次少量进食,摄入充足的水分,鼓励其1次/2 h~1次/4 h排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在第二产程中腹痛和腰骶痛及均加剧,此时责任护士要陪伴在产妇身边,在一旁给予鼓励和支持,指导其屏气和用力,使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3.3 有受伤的危险 受伤包括产妇及胎儿双方面的问题,在产妇表现为会阴撕裂、会阴水肿,在胎儿有头颅血肿和骨折的危险,护理干预措施:受伤一般发生在第二产程,护士应严密观察产妇情况,密切观察胎心,如发现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尽早结束分娩过程,并指导产妇运用腹压,需要一直提醒产妇用力的技巧并给与鼓励和安慰,正确使用腹压,避免产程延长,控制分娩过程另外和接生者配合好在胎儿娩出时注意保护会阴,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通过阴道口,这是预防会阴撕裂的关键[1]。

4 产后心理疏导及护理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认为婴儿健康的出生后产妇不再需要护理。其实往往不然,据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在孕期及产后,有50%~70%的产妇会出现轻度抑郁症状,其中10%~15%为抑郁症。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该更加细心的进行护理,尽量多得与产妇交流,注意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进行合理的引导,使产妇尽快地走出心理误区。同时对于产妇家属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辅导,让他们能够协助护理人员参与到产妇的护理过程当中,这样更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心理建设和情绪的恢复。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心理干预;初产妇;自然分娩;心理问题;影响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08-01

引言:

目前,随着医学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界对于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护理更加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产妇的生产过程和产后的恢复,因此,进一步研究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对于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对于初产妇的自然分娩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取了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8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两组,每组为40例初产妇,通过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进行了干预前后的比较。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

1.1相关资料

提取了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8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两组,每组为40例,其中年龄最大32岁,最小为20岁,从产妇的文化水平看小学10例,初中20例,中专及高中有3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0例。

1.2治疗方法

1.2.1对实验组的初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在初产妇进行分娩前进行全程的心理护理,一方面是让初产妇参加分娩前的教育课,对初产妇的焦虑和心理进行干预治疗,提前让孕产妇了解相关的分娩知识,然后发放干预手册。二是,制造温馨的环境,让孕产妇在心理上得到支持,比如,要保证待产室的环境清洁、舒适、没有噪音,对孕产妇介绍分娩室的环境,帮助孕产妇消除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紧张感。三是,孕产妇家庭方面的干预, 在孕产妇进行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要由丈夫进行全程陪同,然后医护人员要向家属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健康护理知识,并要指导丈夫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1.2.2对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初产妇不做任何心理干预,只完成医院分娩前的常规检查。

1.3研究方法

对两组初产妇采用心理状态评分表,分别是SAS(焦虑自评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通过此表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3 讨论

对于初产妇来讲,她们对于分娩是从来没经历过的,她们在分娩过程中所经历的刺激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但对于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和所遭受的分娩刺激是在分娩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据相关统计研究发现:在初产妇进行分娩时,没有实际经验,她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应激过程,这种强烈的应激反应会给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在胎儿的健康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担心。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孕产妇的分娩护理过程中要对其进行适合的干预措施,防止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儿带来的影响,降低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另外,这些不良问题的存在,还进一步加重了初产妇的紧张程度,这也直接影响了产妇自然分娩的过程,甚至对于较为严重的孕妇还会发生难产的可能,威胁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因此,面对上述问题,对于初产妇的分娩研究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改革,我国计划生育国策也在不断推进,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于每个家庭来讲都要一个孩子,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对于婴儿的健康尤为担心,同时,也影响了孕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严重的还会出现焦虑心理和抑郁症等。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孕产妇的生物因素影响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从当前的临床研究来看,临床护理工作对孕产妇的影响有着关键的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必须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让护理工作人员对孕产妇的分娩心理进行干预,促进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确保母子平安。另外,从目前的临床护理实践结果来看,孕产妇的自然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制定相关的护理方法,然后根据孕产妇的自身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此来改善和缓解孕产妇的心理问题。

本文从我院对孕产妇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来看,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初产妇的心理问题,在本研究中,通过干预前后结果的对比分析,干预后的结果远优于对照组,且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目前的临床护理初产妇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初产妇对自然分娩造成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魏爱环,王雪梅,李六一百忧解联合心理干预及电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I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4):287一289.

[2] 黄宇,张继荣,郑栋华.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阴.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7):539-541.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临产妇;心理护理;效果

产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对子宫收缩产生影响,导致产程的延长或剖宫产率的上升。因此产前给予产妇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其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本文主要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04例的护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研究组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6.5±5.4)岁;初中文化以下14例,高中20例,大专以上18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24例,对照组年龄22~27岁,平均年龄(25.8±5.7)岁;初中文化以下的12例,高中18例,大专以上20例;初产妇30例,经产妇22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针对不同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措施有以下几点。

1.2.1产前心理护理 临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应热情耐心向产妇介绍医院的环境情况,消除产妇的陌生感以及恐惧、焦虑心理。在临产妇做检查时,应对每一项检查的目的与作用予以解释,从而取得产妇的信任。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对产妇的心理影响较大,护理人员应细心、耐心、有爱心为临产妇提供亲情化服务,消除焦虑、孤独、恐惧等心理。

1.2.2产程期间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产妇的身心需求,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向产妇讲述妊娠、分娩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时对产妇的疑问予以回答,建立医患间良好的关系。在产程中,助产士首先向产妇进行友好温和的自我介绍,并对产妇的状态进行评估,针对产妇的性格和心理需求,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当产妇因宫缩疼痛时,采用按摩的方式缓解疼痛并鼓励安慰产妇,从而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痛苦。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对临产妇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以T表示50分的界值分,T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P

2结果

2.1两组临产妇焦虑程度情况 两组临产妇的焦虑程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产妇的焦虑程度明显较对照组有所减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临产妇产程情况 两组临产妇产程情况比较,研究组的潜伏期、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临产妇分娩方式情况 两组临产妇分娩方式比较,研究组阴道产有49例(94.23%),剖宫产有例3(5.77%);对照组阴道产有45例(86.54%),剖宫产有7例(13.46%),研究组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对产妇予以心理护理措施逐渐受到重视,同时产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认为,产妇心理状态与分娩期的生物学指标联系密切[2]。因此,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提高分娩质量的重要因素。

临产妇刚入院时会产生陌生与紧张感,护理人员通过向产妇介绍医院环境,并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可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在及时调整产妇的心态,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本研究通过采用焦虑自测量表对临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强化护理后临产妇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产妇的心理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潜伏期、活跃期以及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剪短;剖宫产率也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说明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分娩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逐步消除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其临产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温冬.320例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34):103.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16-01

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因生理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抑郁症,症状主要有紧张、内疚、疑虑、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甚至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1]。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初产妇的心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可危及到家庭与孩子。初产妇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分娩的认识,第一次做母亲,有的没有做好做母亲的准备,有的甚至畏惧母亲角色,所以产后抑郁症对初产妇的影响更为明显,发病率更高。为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对来本院产检及分娩的150例初产妇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本院产检,愿意接受精神心理量表的测试和调查,单胎头位足月产初产妇。排除标准:头盆不称、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有精神病的家族史,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无法理解测试内容。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本院产检和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符合以上标准的初产妇共15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的年龄、孕周、文化背景、HRSD评分等资料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初产妇主动提出问题时给予解答,产后常规护理,护理的方式按传统的方法分阶段由不同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不发放宣传资料。

观察组:除采取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法外,实施全面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全面评估孕妇的各项情况,包括:初产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初产妇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初产妇的不同心理情绪问题,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社会支持及家庭支持情况,建立好档案。

1.2.2 建立信息支持,发放宣传资料[2],定期开展讲座,详细介绍孕期各项知识,预见性的利用模型让初产妇详细了解并学会婴儿护理、分娩相关知识及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开设24小时咨询热线,随时解答初产妇的各种疑问。

1.2.3 提供物质精神支持,主动与初产妇交流,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听其倾诉,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减轻初产妇的经济负担,根据初产妇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心里负担。指定一名有经验的护士及其家属全程陪伴,根据产妇不同时期、不同需求对初产妇及其家属给予相应指导,使初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并主动参与分娩期、产褥期的所有护理活动,并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1.2.4 提供评价支持,对初产妇的各项行为表现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3],减轻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她们从分娩后的不适和疲劳中复原,帮助体形的恢复,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1.3 评价方法 两组初产妇于分娩前与产后6周采用17项版本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测试进行对比,HRSD评分>18分者诊断为产后抑郁症,对比统计两组初产妇抑郁症的发病率。

1.4 统计方法 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75例初产妇, HRSD评分>18分者3例, 抑郁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75例, HRSD评分>18分者11例, 抑郁症发生率为14.67%。经统计分析,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5.042,P<0.05)。

3 讨论

初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常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①生物因素,其中包括内分泌的变化;②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初产妇,产后的发病率比较高;③心理因素,其中包括妊娠期的各种负面的影响,如先兆性流产;分娩期的不适,如分娩过程的疼痛,出血多,产程长,畏惧母亲角色,初产妇还没有做好为人母的准备;④其他,如缺乏对孕期保健的相关知识,缺乏对各种不适的认识,怀孕期间出现抑郁、焦虑,缺乏福利保障,生活压力较大,有经前综合征病史,既往的情绪紊乱等[4]。初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会给产妇,孩子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家庭的幸福,要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其中较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引起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全面评估孕妇的各项情况,提供信息、物质精神、评价支持等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强初产妇对分娩孕期保健的认识,减轻初产妇的生活,经济及精神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引起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支持、物质精神支持和评价支持等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引起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而且初产妇容易接受,可以有效地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李会莉.48例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19):144-145

[2] 盛秋玲.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30(2):16-17

[3] 张玲玲.浅谈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68):150-151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7

论文关键词:初产妇,心理分析,护理

 

产妇临产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及母乳喂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同时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概述。

1 心理状态分析

1.1 待产期

1.1.1 恐惧心理 自怀孕到分娩这段时间里,她们经常从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及书本等处接受到有关妊娠、分娩的信息,而这些人往往将个人的经历加以渲染、夸大,对分娩这一必然过程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感,常常感到害怕、恐惧和紧张,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更加重了这种感觉。部分年龄较大者认为自己年龄偏大会难产,而一些高危孕妇(巨大儿、骨盆畸形等)需手术结束分娩者,因为对手术不了解,惧怕麻药会对胎儿及个人产生不良影响,另有部分初产妇因对胎儿性别的企盼(多见于独生子或纯女户家庭)以及惧怕胎儿畸形等,导致初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心理[1]。

1.1.2 焦虑心理 产妇入院后都希望尽快分娩,早日出院,但因个体差异,胎位、胎儿大小、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初产妇到预产期时无临产征象,就会认为到期不分娩是一种异常现象,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担心胎儿是否有问题,自己分娩是否会不正常等。还有部分经济困难者,害怕不及时分娩会增加经济负担,因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复杂心理。

1.2 临产期

1.2.1 烦躁心理 初产妇临产时由于剧烈阵痛,加之疼痛却有增无减,会觉得这段时间漫长无边。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后,身边无家人陪伴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产妇易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常常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不由自主的寒战、出冷汗等,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1.2.1 怨恨心理 临产时的剧烈疼痛,会让产妇难以忍受,将这种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儿,企望能尽快处理掉胎儿或期望医护人员或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缓解这种疼痛,而这种愿望一旦无法实现,就会认为家人及医护人员对她痛苦置之不理,而产生怨恨心理论文下载小论文。

1.3 分娩期

1.3.1 害羞心理 分娩期因产妇此时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稍有缓解,但是因抬头下降,肛门坠胀感明显,产生便意,此时需要用腹压和肛提肌的力量,但是产妇往往因为惧怕大便(害羞)而不敢用全力,导致产程延长。

1.3.2 无助心理 第一产程较长时间的疼痛,会使产妇消耗很大的体力,到第二产程时,助产人员要求产妇配合尽可能地向下屏气,而体能不足而出现疲乏无力,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时受到助产人员的呵斥或责备等,产妇往往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

2 护理措施

2.1 待产期 首先对新入院产妇,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周围环境、病室的设施及住院的各项制度,减轻或消除其紧张情绪。其次向患者讲解分娩的一些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有一正确的认识。让产妇及家属适当了解一些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说明,使产妇有所了解,主动配合,在进行操作时做到轻、细、稳。在进行交谈时,要使用文雅和气、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要亲切、和蔼,使患者对你产生信任,使其精神、情绪都得以放松,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从而平静地过渡到临产期。

2.2 临产期 临产后患者常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甚至有些体质较差或痛觉敏感者更是觉得难以忍受,因而心情烦躁,大喊大叫,并产生恐惧、孤独感,甚至怨恨情绪。在此期首先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哭闹、喊叫等行为责骂或者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针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其次有意识地与患者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为,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帮助患者休息,同时给予安慰,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2.3 分娩期 分娩期因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相对减弱,而肛门下坠感和憋胀感增加,并伴有便意,此时护士应耐心安慰,告知有便意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也不必要害羞,在应该用力时大胆地向下屏气,并告知胎儿在产道时间过长的危害性,讲解分娩时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并询问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在宫缩间歇期可告诉产妇全身放松休息,适当地应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帮助初产妇解除畏惧、害羞、无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产人员安全分娩。

3 小结

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情况,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陌生、恐惧、不安全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1]张丽芳,包翠荣.待产妇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66.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精神疾病;观察;护理

现今人群的压力比较大,易于出现各种心理压力,故精神疾病患者明显上升,而妊娠期妇女因怀孕易于出现心理改变,各项刺激会影响其心理状态,而如何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保障孕妇的产期安全,顺利分娩是每个研究人员应重视的课题。妊娠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多有生活不能自理、产后尿潴留、原有的精神障碍症状加重、产后母性意识缺乏、不合作、不易沟通等方面的表现。笔者对此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现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心理情况。现对精神障碍患者初产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选自2005年7月-2009年4月佛山市妇儿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1例精神障碍患者初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6.3岁;全部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8例在孕期中定期产检;所有患者中没有固定职业1例患者,2例患者的学历为高中,2例为初中,7例为小学。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妊娠状况5例患者均在怀孕期间服用药物,4例在怀孕后停药,2例不祥。其中6例因产科因素行剖腹产,5例自然分娩,新生儿Apgar’s评分均为10分。

2.2 精神症状表情淡漠4例,内感性不适2例,精神焦虑2例,自知力缺乏1例。

3 护理体会

3.1 产前护理措施 ①常规护理在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执行护理常规,认真完成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了解孕妇的病史,药物史,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②让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并由家属及助产士24h陪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外界刺激,注重门窗的治理,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医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疗。③免在患者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对患者的怪异言行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在适当情况下,对分娩过程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争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④第一产程是患者处于紧张的时期,最为关键。考虑到急性应激下,精神病病情会加重,适当增加护理人员,作好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精神科保护措施,防止冲动行为发生。⑤给予少量、多次、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进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酌情在保护下输液。⑥密切监测胎心及产程进展。⑦提高高危意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危因素的发展,防止可能导致胎儿及孕妇各种危险情况出现,安全度过分娩期,平安娩出胎儿,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将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以确保母子的健康和安全。

3.2 产时的护理措施 ①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胎心;指导产妇屏气;做好接产准备。②避免第二产程延长,产程延长时,产妇体力衰竭,有时伴有严重失水、口干,同时会使产妇有焦虑,狂躁等情绪。所以在第一产程中出现低张性宫缩乏力,应加强宫缩,如人工破膜,应用催产素等。避免因产程过长致母儿受损。必要时做好助产准备(胎头吸引、钳产)。③做好新生儿急救。

3.3 产后的护理措施 ①预防产后出血。要严密观察产妇的面色及一般情况,观察会阴后斜切开缝合处有无血肿;仔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膀胱有无尿潴留及阴道流血等情况指导产妇尽早排尿。②新生儿:护理时注意新生儿有无畸形;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处理。③做好健康教育宣教?。辅导产妇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避免精神刺激。严防冲动、自杀等意外性事件安生。

3.4 分娩后使用精神药物 ①对孕期坚持服用药物的病人,在有产兆或产后暂停服药,以减轻对新生儿的呼吸抑制,总停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母亲服药,停止对胎儿的哺乳,采用其他方式喂养。②在医生指导下边服药边哺乳,密切监测婴儿临床状态。有条件时应监测婴儿血清药物浓度。

4 体会

此类患者因疾病会出现一些不良表现,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心理知识给予其心理方面的开导,在工作中应多注意患者的各项情况,细致地观察评估其精神状态,多和其进行沟通,与其家属建立联系,辅助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仇成轩.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与妊娠结局[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8,2:97.

[2] 翟书涛.抗精神病药与妇女精神分裂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53-54.

[3] 苟文丽,吴连方.妊娠合并精神病[A].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 护理干预;产后出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172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1]。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对产妇应用护理干预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产妇448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3±6.5)岁, 孕龄38~41周、平均孕龄(38.9±2.1)周, 初产妇156例、经产妇6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1±6.2)岁, 孕龄37~40周、平均孕龄(38.9±2.3)周, 初产妇144例、经产妇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孕龄和产妇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2. 1 健康宣教 通过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观看收听音视频材料以及健康指导材料等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健康宣教, 提高产妇的孕期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进行自我监护能力、避免和消除各种产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1. 2. 2 心理护理 恐惧、不安和焦虑是孕产妇最常见的不良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应当主动热情的与孕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指导其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创造舒适安静的待产环境、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消除、降低情绪因素导致产程延长和子宫收缩乏力产生的产后出血[2]。

1. 2. 3 产前护理 详细了解孕产妇的自然条件, 掌握患者存在的合并症, 掌握产妇存在的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症等, 及时进行评估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和采取预防出血的应急方案。

1. 2. 4 产时护理 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因素是胎儿娩出时间延长、胎盘早剥以及子宫收缩乏力[3]。护理人员应当详细的了解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 绘制详细的产程图, 了解产程的发展;指导患者正确的用力和放松, 减少损伤软产道;消除引起产程延长和停滞的因素, 做好剖宫产的相关准备;加强第二产程中对会的保护措施, 掌握会阴侧切的时机和适应症;指导产妇正确利用腹压协助胎儿顺利分娩;正确的使用促进宫缩药物, 研究发现最佳应用宫缩药物的时机是胎肩娩出时, 对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最为有效[4]。胎儿娩出后应及时的进行脐带的结扎和切断, 通过协调牵拉脐带和反方向压迫子宫来促进胎盘的早期完整娩出, 认真检查软产道, 发现撕裂伤应及时缝合。

1. 2. 5 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多于产后2 h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严密观察各项生命指标, 指导患者进行膀胱的排空、按压宫底排出血凝块以及及早进行母乳喂养均有利于促进子宫的收缩, 从而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1 d出血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 发生率为2.68%, 观察组2例出现产后出血, 发生率为0.8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护理干预是一种将主动的护理方式取代被动的护理方式, 通过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干预, 并有机的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来制定护理措施, 以达到减少瑕疵和提高护理效果的护理方法[5]。通过加强产妇的健康宣教、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及对整个产时进行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有针对性的消除诱发出血的各个因素, 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与余银英等[6]获得一致的研究结论, 本组临床研究中, 应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在防止产后出血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大大的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显著的降低产后的出血量, 对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明显的作用,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春.预测评分与护理干预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率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8):94-96.

[2] 徐影.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1):128-129.

[3] 刘喜凤.优质护理在初产妇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效果观察.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10):1204-1205.

[4] 韦迪霞.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0):42-43.

[5] 杨建华, 林叶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与提高产妇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5):644-645.

初产妇的护理措施篇10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选取标准:①年龄18~45岁;②能够进行语言交流;③孕28~42周;④排出妊娠合并症、并发症;⑤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伦理要求。对照组共580例,年龄18~45岁,平均(25.12±2.32)岁;学历本科198例,大专132例,中专及高中202例,初中以下48例;初产妇512例,经产妇68例;剖宫产365例,阴道分娩215例。观察组670例,年龄19~42岁,平均(25.42±2.48)岁;学历本科228例,大专158例,中专及高中235例,初中以下49例;初产妇581例,经产妇89例;剖宫产348例,阴道分娩322例。2组产妇在年龄、学历、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实施全程无痛护理管理,产妇入院时接诊护士首先介绍责任护士、主诊医生、宣传疼痛管理理念、疼痛评估方法及评估工具使用、缓解围分娩期疼痛的方法。分娩疼痛:及时评估产妇疼痛程度。分娩疼痛程度的评估:产妇发生疼痛时随时评估,主诉疼痛增强时随时评估,对临产后的产妇如果疼痛评分>3分,每2h进行1次评估,疼痛级别≤5分时,由助产士向产妇讲解住院环境、医疗设备、正常分娩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减轻陌生和恐惧感;指导产妇采取分散注意力、按摩痛点、心理护理等方法增强疼痛耐受性,缓解疼痛。切口疼痛:提高接产技术,按解剖组织层次对合,不留死腔,严格无菌技术,减少切口感染引起疼痛;会阴湿敷,防止切口干燥,指导产妇健侧卧位,避免恶露污染,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产后宫缩痛:避免在产妇麻醉作用结束后按压宫底,及时评估产妇疼痛程度,必要时采取镇痛措施,保持环境舒适。胀痛:及时协助产妇早吸吮、早接触,按需哺乳,每日按摩,戴棉质胸罩,鼓励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疼痛评分≥6分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镇痛措施。对照组580例实施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产妇入院由接待护士常规介绍环境、主诊医生、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定时巡视病房、观察产程进展、执行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评价标准:

产科护理质量以自然分娩、手术产、乳胀、新生儿黄疸、母乳喂养率为评估指标。产妇或家属对疼痛管理满意度内容包括疼痛评估及时性、疼痛知识宣教、疼痛措施实施有效性及总体满意度,采用5级里克特评分法(从完全满意到完全不满意):1是完全满意;2是满意;3是一般;4是不满意;5是完全不满意。由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在产妇出院当天对每名出院产妇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的Cr0nbach'sa系数为0.85~0.96,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7~0.92,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并能准确地表达所要求调查的内容。

2结果

2.12组产科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胀痛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产妇对疼痛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疼痛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