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8:17:48

初产妇

初产妇范文篇1

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由于其本身所患精神疾病特点,其围产期的护理过程,不同于正常初产妇。对该类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母婴安全极其重要。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辽宁省凌源监管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症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诊断:偏执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无职业。

1.2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妊娠状况12例患者均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停用抗精神病药物6mo以上妊娠。病情复发在妊娠20~28w,平均24.10±2.20w。均在预产期前2w内住院待产,分娩后1w出院,平均住院19.42±1.31d。

2.2精神症状自知力缺乏12例(100%),破裂性思维10例(83%),命令性幻听9例(75%),关系妄想8例(67%),被害妄想7例(60%),情感倒错5例(42%),被洞悉妄想4例(33%),内感性不适2例(17%),物理影响妄想1例(8%)。

3护理

3.1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2]

3.1.1常规护理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常规,认真完成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12例患者均处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均存在明显的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治疗护理均不和作。营养状况相对正常。均给予Ⅰ级护理。

3.1.2护理目标促使患者能有效地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疾病及其症状有较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顺利度过围产期。

3.1.3护理措施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母婴的安全,对其均不采取抗精神病治疗,这就使护理工作更具艰巨性。让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24h陪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外界刺激,注意门窗的管理,安排适当的活动,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医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疗和领悟治疗。适当限制患者活动,不与患者争执,每次进行妇科检查时,尽可能的给予心理安慰和解释。

3.1.4特殊护理及时发现冲动、外走行为的先兆。避免在患者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对患者的怪异言行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在适当情况下,对分娩过程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争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认真作好交接班工作。

3.2针对围产期护理

3.2.1产前护理临产前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化验。在1人间待产室待产。每次进行肛门检查、阴道检查及清洁灌肠前,都做适当的解释工作。同时密切监视胎儿情况,耐心指导患者会阴及乳头卫生工作。

3.2.2分娩过程护理第一产程是患者处于紧张的时期,最为关键。考虑到急性应激下,精神病病情会加重,适当增加护理人员,作好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精神科保护措施,防止冲动行为发生。指导患者在宫缩时作深呼吸动作,或用双手轻揉下腹部。腰骶部涨痛者可用手或手掌压迫腰骶部。20min听胎心率1次,用胎儿监护仪描记胎心及宫缩曲线,确保宫内胎儿安全。给予少量、多次、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进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酌情在保护下输液。严格按照常规处理,指导患者正确施加腹压,完成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护理及接产工作。

3.2.3产后护理产后在产房观察2h。回病房后,24h内仍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有无尿潴留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作好产后会阴消毒、乳头卫生的工作,主动进行母婴接触及初乳喂养工作。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产褥期感染及褥疮,作好产褥期的心理工作。严防冲动、自杀等意外性事件安生,直至患者安全出院。根据心理调适的不同时期[3],细致耐心地对患者家属进行产褥期护理教育,调动家庭支持系统来共同完成产后早期的母婴护理,以便使患者在家中顺利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产妇范文篇2

1.1研究对象

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产后42天在我院保健门诊进行检查的初产妇中随机选择21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20~25岁92例、26~30岁79例、31~40岁38例、>40岁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0人,占56.9%;高中及以上91人,占43.1%。

1.2研究方法

参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孕妇、乳母及新生儿饮食与营养知识、产褥期卫生护理知识及母乳喂养卫生知识、入院前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以及了解相关护理知识的态度与行为等。问卷首页编写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形式是单项或多项选择。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按规定内容分别在入院时和产后42天检查时,采用面对面询问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回收。

1.3健康教育方法

在产妇住院期间和产后访视时进行,包括:①单独讲解,操作示范;②知识讲座;③发放宣传材料如小册子、折页、光盘等;④电话咨询;⑤观看示范录像。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不同文化程度孕妇母婴护理知识的了解情况

由调查结果可见初产妇在入院前对产褥期饮食与营养知识、乳房护理技巧、婴儿喂养知识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水平,但总体认识水平不高,且多为一知半解。初中以下学历者,对如产褥期产妇护理、婴儿生病判断等方面一些基本知识不够清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产妇母婴保健知识相对较全面系统。见表1。表1211名不同文化程度孕妇母婴护理知识知晓度比较与高中文化程度组比较,*P<0.05表2孕产妇健康教育前后情况对比与宣教前比较,*P<0.05

2.3产褥期母婴护理知识需求状况

调查时发现有152名产妇在入院前曾经了解过产褥期母婴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72.0%,但学习方式主要为看书,其次为报刊杂志,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80.1%的产妇对今后的产褥期母婴护理、喂养新生儿等感到困难,迫切需要指导和帮助,有94.8%的产妇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分娩的医院通过系统教育学习母婴护理保健知识。

2.4孕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态度、行为健康教育前后情况对比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过系统的宣传教育,初产妇的产褥期护理知识明显改善,如产后恶露的变化、产后计划生育方法等多项回答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另外孕产妇面对母婴护理中所出现问题的态度更加积极,各项护理技能也得到提高。见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初产妇普遍缺乏母婴护理常识,特别是护理动手能力方面较差,如乳房护理技巧、给婴儿洗澡技能等。在本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初产妇希望能从可信赖的专业人员处了解健康教育信息,尽管有72.0%的被调查者在接受调查前已获得了部分有关保健知识,但目前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自购的书本,而且缺乏操作的指导。因此大多数产妇对今后的产褥期母婴护理、喂养新生儿等感到困难,迫切需要指导和帮助,说明在分娩的医院加强对初产妇的母婴护理宣教是非常必要的。

初产妇范文篇3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有着密切关系,疼痛程度往往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如产妇情绪镇定,精神放松,分娩则无痛或疼痛轻微,如情绪紧张、恐惧不安,则疼痛较重。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全方位护理,对产妇减轻疼痛,能否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分娩过程由三个过程组成,即: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为第三产程。

为减轻分娩时的痛苦,世界各国都对分娩服务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欧洲一些国家对各种临产时的常规护理和检查,如禁食、静脉点滴药物、灌肠、备皮、肛检和电子监护等,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证实,上述措施大多是不必要的,缺乏科学根据的,甚至是有害的。事实上分娩的过程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产妇和胎儿都具有完成分娩的能力。所以用爱心,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地分娩。

1心理护理

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现进行如下分析。

1.1恐惧、紧张心理不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均存在。初产妇的恐惧心理来自亲朋好友之传说,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表现,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敏感多虑,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种初产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始料未及,心理反应过强,过分紧张与恐惧,以至于大吵大闹。

1.2忧虑、烦躁心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否生一个理想的宝宝,感到忧心忡忡和烦躁不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隐瞒其婚前做过人流术甚至是多次人流手术病史者,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上述心态对产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产妇的这种紧张、焦虑情绪,会增加肌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同时紧张的情绪还能减少胎盘血流量,甚至改变胎儿心率。

所以,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应给予适时恰当的全方位护理。首先,医务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尊重产妇,热情接待,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保持整洁、舒适的环境。

2产程护理

2.1第一产程的护理由于产妇对分娩过程不了解,临产后的阵痛易造成产妇的恐惧、情绪紧张。因此,在第一产程中,医务人员应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通过谈话、听音乐,向产妇讲解产程进展的每个环节,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及时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消除产妇的不安情绪,使产妇感到亲切信赖,情绪稳定,以造成良好的心理因素。同时指导做深呼吸,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以减轻疼痛,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进产程进展。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对吵闹不安者,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地照护并给予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2.2第二产程的护理在第二产程中,医务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摇高产床后半部靠背30°~45°,帮助产妇双足蹬于产床两侧腿架上,双下肢屈曲,大腿贴近腹部充分外展。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至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做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初产妇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年龄为26-40岁,平均33.5岁,其中7例为经产妇,43例为初产妇,发病最早的为孕12周,36周前发病者为28例。

1.2终止妊娠时间轻度,中度妊娠期高血压30例,先兆子痫12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其中2例死胎及时终止妊娠,其他46例新生儿全部存活,其中4例胎儿为早产儿,经新生儿治疗好转出院。2例产前子痫分别在34周和33周终止妊娠,产后2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为低体重儿,均及时转院治疗,预后良好。

1.3分娩方式及结果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剖宫产32例,18例经阴道分娩,15例采取侧切胎吸。2例死胎分别于26周和28周胎死宫内。

2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对于孕妇及胎儿的危害极大,其好发因素与年龄,产次有关[1]: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等因素。

本文50例除7例为经产妇外,其余为初产妇,平均年龄为33.5岁,另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初产妇比例升高,年龄年轻化,可能与当前实行计划生育,经产妇,多产妇减少有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各脏器的血流不畅及血供不足,以致组织缺氧,尤其是子宫胎盘血流量明显减少,使胎儿慢性缺血缺氧,发育迟缓,甚至胎死腹中。病程愈长,对胎儿影响愈大。本文50例,36周前发病者有2例胎死宫内,2例低体重儿,而36周后发病者,新生儿全部存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轻度以镇静为主,中,重度以解痉为主,辅以镇静,必要时降压,如血液浓缩可考虑扩容,如有全身水肿,腿水肿,脑水肿等时,可以给与利尿,本文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终止妊娠时间,原则是:1,妊娠大于或等于36周,胎儿成活,产前子痫经治疗12-24小时无明显效果者;2,妊娠期36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成熟,终止妊娠;3,胎盘功能严重低下者,不应过分强调周数,本文中的26周和28周胎死宫内的患者如果在胎死宫内前终止妊娠,胎儿还有存活的可能;4,经治疗病情继续恶化者。

初产妇范文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孕期常规检查及因阴道流血就诊及住院分娩产妇2050例,均为孕28周以上的产妇。超声诊断为前置胎盘194例。其中初产妇62例,经产妇(包括有刮宫、流产、引产史者)132例。单胎183例,多胎11例。

1.2仪器DP-9900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为3.5MHz。

1.3方法经腹壁,探头自耻骨联合上至剑突下连续进行纵、横、斜、冠等切面的扫查。常规检查胎儿、羊水、脐带、胎盘,着重检查胎盘情况:(1)胎盘的位置;(2)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1.4超声检查资料

1.4.1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1]

1.4.1.1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完全覆盖于宫颈内口,45例。

1.4.1.2部分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见部分被胎盘覆盖,51例。

1.4.1.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下缘达子宫颈内口,但未遮盖宫颈内口,39例。

1.4.1.4低置前置胎盘胎盘的下缘附着在子宫下段,但未到子宫颈内口,即下缘距宫颈内口7cm以内59例。

1.4.2超声检查分析见表1和表2。表1就诊孕妇前置胎盘情况分析表2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出现阴道流血的情况分析表3前置胎盘孕妇产后情况分析

2结果

2050例孕妇中超声检查诊断为前置胎盘194例,产后证实的有191例,占总数的98.45%。经产妇987例,其中前置胎盘132例,占前置胎盘68.04%。初产妇1063例,其中前置胎盘62例,占前置胎盘31.96%。单胎2016例,其中前置胎盘183例,占前置胎盘94.33%。多胎34例,其中前置胎盘11例,占前置胎盘5.67%。从以上结果可知: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发生阴道流血的情况为:完全性前置胎盘44例,部分性前置胎盘41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7例。低置前置胎盘7例。由此可知发生率由高到低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性前置胎盘。产后临床证实:发生产后出血67例。置入性胎盘32例。产褥感染68例。羊水栓塞37例。早产66例。围生儿死亡21例。说明患有前置胎盘的孕妇可发生产后出血、置入性胎盘、产褥感染、羊水栓塞、早产及围生儿死亡。故尽早诊断及正确处理患有前置胎盘的孕妇是十分重要的。

初产妇范文篇6

1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相关产科因素

本组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方法抽取本县六所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50人,在产后42d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产科因素调查问卷。将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本地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的主要相关产科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还有孕妇夫妇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孕妇听课次数、孕妇健康状况、产后护士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均可影响产妇的情绪。尤其对于性格方面,外向者易于心理平衡,抑郁程度轻微或时间短暂,而性格内向者,遇到不良刺激,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1.2产褥期内分泌变化因素

胎盘类固醇如雌激素、孕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突然降低,可影响神经递质5一羟色胺的合成减少,并有儿茶酚胺、多巴胺、产后垂体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均可影响产后妇女的状态,严重者会发展为产后抑郁症。

1.3产科及婴儿因素

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有关,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的产妇发病率高,剖宫产次之。应用产钳和胎头吸引器助产的产妇担心其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对分娩感到恐惧,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变化,影响产程进展,又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另外婴儿出现健康问题使产妇自信心降低,导致抑郁。

1.4家庭及社会因素

产后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尤其是丈夫不支持的产妇,产后易情绪低落,易发展为产后抑郁症;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2临床护理

孕产妇生产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尤其是分娩过程对产妇是重大的心身应激,分娩时的疼痛及产生的紧张、恐惧与焦虑,和婴儿出生后角色的转变,这都给产妇带来一定的情绪变化与心理冲突。因此,对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针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孕产妇各期的心理辅导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1产前心理辅导

(1)从临产妇人院开始,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重点介绍环境及主管医师、护士和助产士的情况,了解产室、产房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剖腹产制度等,主动与产妇及家属沟通,耐心倾听待产妇提出的疑问,并认真解答,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并且能正确对待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从而解除思想顾虑。

(2)针对产妇易敏感、情绪不稳,易受暗示和依赖性强等的特点,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与家属联手帮助产妇,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和支持,使产妇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

(3)产前认真仔细对临产妇进行全面检查,讲解分娩先兆、母乳喂养知识等。告知分娩过程可能产生疼痛及原因,让待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自信心和自控感;教会临产妇减轻疼痛的方法,如呼吸和放松技巧,认真观察产程进展。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不慌乱、有分寸地向产妇说明,避免给产妇不必要的思想负担,要从各方面实施心理护理,顺利度过难关。

2.2分娩的心理辅导

2.2.1疼痛的心理辅导:

(1)善于敏锐地观察产妇的疼痛反应,耐心听取产妇的诉说,及时了解疼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医护人员要特别关心产妇,体察产妇的痛楚,给予热情关怀、情感支持和安慰,理解产妇的痛苦。对行为反应过激者要耐心劝解与疏导;对强烈克制者给予鼓励,并允许其呻吟,切勿训斥。

(2)通过心理治疗缓解产妇的疼痛,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则可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首先,分散注意力能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的知觉,如通过语言暗示、抚摸、手法按摩、引导深呼吸等,将产妇的注意力从痛处引开,也可把注意力集中于观看有趣的电视节目、欣赏音乐等。其次,事先进行产前教育,介绍有关缓解疼痛的知识与技能,如自我按摩、压迫法、肌肉放松训练等等。

2.2.2焦虑情绪的心理辅导:

(1)帮助产妇解除焦虑紧张情绪,从产妇的具体情况找出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可让有紧张焦虑情绪的产妇“诉苦”,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并适当地引导诉说;对有可能绐产妇带来痛苦和具有威胁性事件作适当说明,并给予安全暗示与保证;一旦出现意外时,对产妇一定要和蔼可亲,沉着稳定。

(2)医务工作者要善于机智敏锐地观察、了解产妇心理活动,进行及时疏导;善于调动产妇的积极性,如让她了解产房周围环境,对于特殊检查,事先交待明白,使之有良好的思想准备;要善于营造安静、安全、和谐的环境,主动接近产妇,进行必要的语言暗示与沟通。

2.3产后心理辅导

(1)注重产后心理疏导,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伤口疼痛、剖宫产后切口痛、子宫收缩痛等,更需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护士应给予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并向其传授育婴知识,指导进行母乳喂养,母婴互动情感交流;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增加产妇产后早期锻炼的意识,增加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感。

初产妇范文篇7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16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6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4例,发生率2.98%,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1);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1);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1);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83.17%。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23%,胎盘因素占24.03%,软产道损伤占9.74%。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资料,还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均显示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临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力,往往造成产妇死亡。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以阐述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制订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5166例,发生产后出血15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98%。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积极治疗无1例死亡。

1.2方法

1.2.1观察内容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

1.2.2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

1.2.3产后出血测量方法①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臀部放置塑料聚血盆,胎盘娩出、会阴伤口处理完毕后产妇用面积法计算血纱布及血染产单上的血量。会阴垫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②剖宫产分娩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用负压瓶收集血,其他出血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似。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PEM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及出血量

154例产后出血产妇中最小年龄18岁,最大39岁。初产妇73例,经产妇81例;孕周29+4~44+2周。出血量≥500~1000ml105例,>1000~2000ml36例,>2000~3000ml10例,>3000ml3例。

2.2初产妇与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情况

3年间住院初产妇3279例,发生产后出血81例,发生率2.47%;经产妇1887例,发生产后出血73例,发生率3.87%。两者比较P<0.01。

2.3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

阴道分娩3923例,发生产后出血98例,发生率2.49%;剖宫产1243例,发生产后出血56例,发生率4.5%(X212.4634,P<0.01)。

2.4单胎妊娠与多胎妊娠发生产后出血情况

单胎妊娠5057例,发生产后出血146例,发生率2.87%;多胎妊娠89例,发生产后出血8例,发生率8.99%(x2=9.2867,P<0.01)。

2.5发生产后出血时间

本组资料中发生在产后2h的106例,占68.83%,2~24h内48例,占31.17%。

2.6产前因素

本组资料中有12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占出血人数的83.17%。其中有流产、引产史48例(37.5%),巨大儿19例(14.85%),妊娠高血压18例(14.06%),过期妊娠16例(12.5%),前置胎盘12例(9.38%),双胎5例(3.90%),羊水过多4例(3.12%),胎位异常6例(4.69%)。

2.7产后出血的原因

2.7.1产后宫缩乏力102例,占66.23%。其中巨大儿1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8例,羊水过多4例,产程延长23例,双胎妊娠5例,胎盘早剥2例,其它因素31例(包括精神因素等)。

2.7.2胎盘因素37例,占24.03%。其中胎盘粘连、滞留24例,前置胎盘12例,胎盘植入1例;有2次以上妊娠史的34例,占胎盘因素出血人数的91.89%。

2.7.3软产道损伤15例,占9.74%。其中宫颈裂伤11例,阴道壁及穹窿裂伤4例。

2.7.4本组资料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3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本组资料显示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98%,与相关资料的发生率相符。

3.2经产妇、有流产史者产后出血比初产妇为高。胎次越多,流产次数越多,都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继发感染,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残留的发生率相应上升,发生产后出血机率增加。应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知识宣传,避免计划外妊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3.3本组资料中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与林建华、顾伟等报道相符。因此在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阴道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3.4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h内,助产人员应加强产后2h内的观察,发现有可能出血倾向者及时处理.对防治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3.5产前高危因素可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病理妊娠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所以应重视产科病理因素及异常分娩,加强宣教及做好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预防产后出血。

初产妇范文篇8

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方法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宣教。(1)通过讲解、示范,配以电化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2)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产时护理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1)为产妇播放平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音量在70dB以下。(2)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分娩痛评定标准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1]。

2结果

2.1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见表1。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1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略)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4例剖宫产中,1例因产程较长要求剖宫产,其余3例均因产科因素剖宫产,无因为恐惧和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者。

表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略)

3讨论

分娩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每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且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可以进行调控的。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体验或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面对分娩会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5-羟色胺,使疼痛更为明显,又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手术产增多[2];加上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和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当觉得疼痛不能忍受时即要求剖宫产,导致剖宫产率上升[3]。观察组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进行产前健康教育,给予产妇科学分娩知识的理论指导,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和疼痛,减轻焦虑和恐惧,改变产妇分娩中的疼痛行为,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产前对产妇进行呼吸及“触摸―放松”训练,有助于产妇进行自我控制精神,松弛神经、肌肉,达到自我放松、提高痛阈、减轻疼痛乃至无痛的目的。

产时通过分管护士陪伴分娩,使产妇得到持续的情感支持与鼓励,从精神、心理上摆脱了孤独无助感;播放轻缓优美的轻音乐,并进行舒适抚摸及安慰,可使产妇拥有温馨的分娩环境及安全与满足感,心理压力减轻,提高了产妇应付整个分娩过程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减少了因精神因素所致的滞产。

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其以愉悦自信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这种氛围虽没有直接镇痛的效果,却能促进产妇机体内内腓肽的分泌,间接减轻分娩痛。

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解除了产妇及家属对药物镇痛的顾虑,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

通过对产妇进行正确评估、有针对性的产前教育及产时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紧张恐惧心理有明显改变,分娩疼痛减轻;能够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提高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然而,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这不仅需要护士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还需要转变服务观念,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现代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亲情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吉铁凤.癌性疼痛的评价治疗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1998,11(1):10-11.

初产妇范文篇9

1会阴切开的临床应用

会阴切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胎儿娩出时扩大阴道出口,缩短软产道的距离。会阴切开自18世纪开始一直应用于临床,以避免会阴严重裂伤和减少盆底阻力。对产妇而言,如需进行产钳助产、胎头吸引、臀位助产时,为缩短产道距离,扩大产道出口,便于手术操作;或者,当产妇患有心肺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度近视和其他情况需要缩短第二产程,避免过度使用腹压时;以及产妇会阴条件欠佳。如会阴体过高、会阴组织坚韧,分娩时阻力过大,会阴体短如自然裂伤,可能会伤及肛门括约肌时,多采用会阴切开术。对于胎儿,当出现胎儿宫内窘迫。需要立即娩出胎儿。或在早产时,避免胎头在产道内因受压导致颅内出血.以及为避免第二产程延长引起的胎儿颅脑损伤,需进行会阴切开。另一个目的是避免盆底过度伸展,以免产后盆底松弛.改善性功能,并减少大便失禁或尿失禁的风险。会阴切开率,美国为62.5%,欧洲为30%,阿根廷几乎常规用于所有初产妇的分娩[5]我国会阴切开率约为60%,初产妇可达80%[6]。

2会阴切开的临床效果评估

常用的会阴切开术分为正中切开和会阴左侧切开。与自然裂伤组比较,常规行会阴切开术肛门括约肌裂伤率以及阴道撕裂、阴道血肿、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并没有得到降低,而切口感染、会阴疼痛、会阴水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裂伤组[7]董金林等[3]报道在50例会阴III度裂伤患者中,会阴切开者40例会阴III度裂伤在同期会阴切开组的发生率为0.148%.远高于未切开组的0.048%。国内外还有相似的报道认为,会阴切开者如采取蹬腿外展位,髋关节过度屈曲、外展,会阴软组织极度伸展、紧张,一旦先露通过时,肛门括约肌难以避让、延伸,从而引起断裂[1,8]。

会阴侧切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盆底组织功能损伤,国外对519例阴道分娩的孕妇。在分娩后3个月进行随访,其中254例产妇接受会阴侧切术,余例产妇会阴完整或有会阴I、II度裂伤。详细询问产妇排尿症状、检查阴道壁压力、进行指压试验和尿停止评分试验,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大小便失禁生殖器脱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会阴侧切的会阴疼痛及产后性生活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会阴切开术可降低产妇盆底肌肉组织韧性并增加产后性交障碍和会阴疼痛症状[9]。另项针对限制性侧切能否减少肛门括约肌裂伤.以与侧切相关的肛门括约肌裂伤的风险因素的研究示,限制性会阴侧切使侧切率自37%降至17%肛门括约肌的裂伤发生率9.7%降至5.4%。与侧切相关的肛门括约肌裂伤风险也有显著性下降。Hartmann等[10]对1950-2004年所有与常规会阴切开,以及与切开类型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检索,其中26篇文章对产后3个月的结局提供了依据,经回顾性综合分析,结论为常规会阴切开的严重会阴裂伤、疼痛与限制性会阴切开相比未显示出优势,相关研究还提示,会阴切开未改善或预防二便失禁以及盆底松弛。

3会阴切开伴撕裂的风险因素

会阴切开术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医师公认在阴道助产、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肩难产或初产妇会阴紧张等情况下进行会阴切开,可以有效地缩短产道距离、缩短产程、便于手术操作。目前讨论的焦点在于常规会阴切开的意义,大量资料支持选择限制性阴切开。例如,一项临床研究分别以胎儿因素fa组1和预防会阴裂伤fb组1为会阴切开的指征,结果a组会阴切开率为41%,b组会阴切开率为77%,而会阴III度裂伤、会阴前部损伤、产前产后血红蛋白浓度、Apgar评分以及脐血pH均无显著性差异。采取限制性会阴切开的治疗原则,可有效增加会阴完整率。减少产后会阴疼痛.对母儿病率无不良影响。

采取限制性会阴切开的处理原则,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助产技术,而且要求在分娩时正确识别严重会阴裂伤或直肠裂伤的风险因素。一项对23244例产妇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严重会阴裂伤的发生率为8.2%,其高风险因素包括正中切开、初产、阴部神经阻滞、产钳助产和出生体重>4000g。当有会阴切开指征时,会阴侧切会减少严重会阴撕裂的可能性。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且提示正中切开与侧切相比,III度裂伤的风险增加6倍。

4会阴切开伴III度裂伤的预防

会阴切开虽然是会阴严重裂伤的风险因素之一,但在有指征的情况下,采取会阴切开可以降低会阴严重撕裂的风险因此应严格掌握会阴切开的指征,避免常规性会阴切开。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膀胱截石位分娩,分娩时应有意识避免会阴过度紧张确有必要采取会阴切开时,应适当选择会阴切开的方式,如胎儿过大、需产钳助产时应选择侧切而不是正中切开。侧切应充分,如侧切不充分,则侧切伤口顶点将成为进一步裂伤的始点,严重时累及肛门括约肌。娩出胎头时要适当控制速度,避免胎头娩出过快,盆底肌肉及肛门括约肌尚未及充分扩张而造成撕裂.造成产后大便失禁或由于盆底肌肉受损引起产后会阴疼痛或尿失禁。

传统的会阴左侧切角度为会阴正中线偏离45度。在分娩时,由于采用膀胱截石位,胎头充满产道,会阴充分扩张,使解剖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在行侧切时。应充分了解这种改变。

对于会阴侧切的角度目前看法不一洪燕[11]比较了不同角度会阴侧切的出血量及产后伤口肿胀、疼痛情况侧切角度按照常规45度和小角度,即偏离会阴正中线20~30度切开,切口长度为2~3cm。结果显示小角度切开组出血少,缝合时间短,切口肿胀和产后会阴疼痛均较常规角度侧切组轻。她认为小角度会阴切开的优势在于切口靠近会阴中心腱,切口小,仅累及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深横肌,皮下组织薄,血管少。但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小角度切开,切口更接近于肛门括约肌,而且切口小,当胎头径线较大时,一旦造成进一步裂伤,可能会增加III度裂伤的风险。国外资料显示,会阴侧切伴会阴裂伤的风险显著低于会阴正中切,而侧切的角度与会阴裂伤的风险密切相关。将透明膜覆盖在会阴处.描记侧切角度后以角度计测量。观察组45例产妇均有肛门括约肌损伤。其侧切平均角度为30度;对照组46例产妇则没有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表现,侧切平均角度为38度。提示侧切距会阴正中线每偏离6度可使III度裂伤的风险降低50%,即侧切的角度越大越安全[12]。

综上所述,在阴道分娩时,应充分估计会阴裂伤的风险,包括胎儿大小、会阴条件、阴道助产的可能性:对初产妇来说,虽然会阴侧切是III度裂伤的风险因素,但同时也应结合会阴条件.来决定是否行会阴侧切:胎头娩出时应控制速度,避免娩出过快造成会阴肌肉损伤另外还要考虑到会阴部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镇痛可能会增加III度裂伤的风险,有关侧切角度以及切口大小的选择,应根据胎儿大小和会阴条件选择切口的角度和大小,但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应以大角度和充分切开为宜。

参考文献

[1]BorgattaL,PieningSL,CohenWR.Associationofepisiotomyanddeliverypositionwithdeepperineallacerationduringspotaneousdeliveryinnulliparouswomen.AmJObsterGynecol,1989,160:294-297

[2]WilcoxLs,StrobinoDM,BaruffiG,eta1.Episiotomyanditsroleintheincidenceofperinallacerationinamaternitycenterandatertiaryhospitalobstetficservice.AmJObsteGynecol,1989,160:1047-1052

[3]董金林,倪美菊,朱钟治.会阴III度撕裂50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153-54

[4]孙杭I临,洪珍珍.会阴Ⅲ度裂伤的原因与防治.河北医学,1999.5:21-23

[5]范建霞,苏琦枫.会阴切开术与阴道分娩.生殖与避孕,2006,26:78-180

[6]谷祖善,赵霞.应不应该做会阴切开.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275

初产妇范文篇10

关键词:妇产科;优质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我国二胎政策放开后,到医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数量增加较快,对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1]。目前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护患纠纷,因护理不当对患者造成心理伤害等[2]。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并就其护理中疗效展开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抽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任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3-49岁,平均(34.63±2.31)岁。参照组患者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20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4-50岁,平均(35.71±3.2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每天对妇产科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及例行检查;对产妇及胎儿情况进行确认;每天清扫产妇的病房;按医生的要求对患者实施药物护理等[3]。对研究组患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产前护理。研究组初产妇患者较多,因此产前心理疏导很重要,医护人员可依据自身多年的护理经验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恐惧心理[4],为顺利分娩提供保障。同时,要关注和指导产前患者饮食,预防不科学的饮食会对分娩造成影响。(2)产中护理。医护人员要依据产妇医生提出的相关要求,做好患者分娩过程中的生产护理[5]。如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安慰,通过手势抚摸和眼神交流等方法,给产妇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为患者顺利分娩提供保障。如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难产等的突发状况,医护人员要积极协助患者、医师,实施优质护理干预[6]。(3)产后护理。医护人员要特别关注分娩完成后引发抑郁症的产妇,及时给予患者耐心的心理疏导,确保产妇产后心理稳定。医护人员要指导“坐月子”产妇,预防出现产褥病、受凉、风吹等情况发生[7];指导产妇产后科学饮食,如多食用含有蛋白比较高的食物[8];指导准备出院产妇正确科学对婴儿进行哺乳及自身保养的方式,为产妇快速恢复健康做足准备。1.3观察分析指标。本次研究观察分析指标为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心理状况改善程度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体现;护理满意度通过患者填写调查问卷进行测评,满意度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通过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c2检验,P<0.05时,证明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对比。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即P<0.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具体数据见表1。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即P<0.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