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十篇

时间:2023-10-26 17:54:54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1

关键词:市政道路;边坡;防护;探讨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边坡设计时的防护考虑

市政道路的边坡防护设计,应遵循“安全绿色、水土保持、恢复自然、环保之路”的指导方针。对市政道路边坡进行防护,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①边坡稳定:保护路堑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堑的整体稳定性;

②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③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2.边坡防护的设计思路

首先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边坡设计规律选定合适的路堑边坡防护设计方案,一般程序如下:

(1)放缓边坡。放缓边坡是边坡处治的常用措施之一,通常为首选措施。它的优点是施工简便、经济、安全可靠。边坡失稳破坏通常是由于边坡过高、坡度太陡所致。

(2)坡体加固。包括中浅层加固和深层加固。中浅层加固可以采用锚杆加固、土钉加固;深层加固可以采用注浆加固、预应力锚索加固。

(3)表层防护。对于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可以满足规范要求,但是可能存在表层风化剥落和局部崩塌掉块的情况,需对其进行表层防护。边坡表层防护包括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①植物防护。植物防护是在坡面上栽种树木、植被、草皮等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发育,起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防护措施。②工程防护。a.砌体封闭防护:当边坡坡度较陡、坡面土体松散、自稳性差时,可采用圬工砌体封闭防护措施。b.喷射素混凝土防护: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岩质边坡,可在其表面喷射一层素混凝土,防止岩石继续风化、剥落,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

(4)边坡截排水。①截水沟:为防止边坡以外的水流进入坡体,对坡面进行冲刷,影响边坡稳定性,在边坡外缘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坡外水流;②坡内排水沟:除在边坡外缘设置截水沟外,在边坡坡体内应设置必要的排水沟,使大气降雨能尽快排出坡体,避免对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5)由于施工阶段的详细勘察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信息,边坡设计还要根据新的设计条件及时调整;另外具体施工时,随着地层的真实揭露,如发现与设计参考地质条件相差较大的情况则要及时变更设计。

3.边坡设计

路堑边坡设计首先要通过计算判定拟建边坡的稳定性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路堑边坡在采取加固措施后重新验算其稳定性。经过多次验算,取得满足规范要求的较优方案。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路堑边坡防护进行具体设计。作为永久性边坡,如果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势必会存在表层风化剥落和局部崩塌掉块的情况,局部表层可能存在的高液限土,容易在长时间降雨条件下发生浅表层滑动,以上这些都威胁坡下道路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因此需对边坡坡面进行表层防护。

4.边坡的水治理

边坡治水主要是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引排处理。对于坡体地下水引排,以仰斜平孔排水引排为主,结合护面墙结构泄水孔处理;根据需要还可采用边坡渗沟、支撑盲沟及重点部位引排等坡体地下水引排工程措施。对地表水引排,一般在路堑边坡堑顶均设有截排水天沟,坡面结合检查梯设急流槽以及平台侧沟、路堑边沟等组成综合地表排水系统。

5.边坡中破碎岩体的处理

由于爆破或构造等原因导致部分边坡的坡面存在有破碎岩体,如果破碎岩体滑落会对坡下的建筑物和人身造成巨大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破碎岩体。主要措施如下:

(1)如果破碎岩体不大,可以将其清除,然后用砂浆或混凝土填充密实。

(2)对于不易清除的孤石,可以设置拦石网或挡石墙,也可以采用锚索、锚杆在破碎岩体中穿过锚固,然后进行喷锚支护的方法治理。

(3)对于不能直接对破碎岩体加固的情况,可以在破碎岩体可能滑落的下方设置拦石墙、落石槽和拦护网等遮挡、拦截构筑物,以保证坡体下建筑物和人身的安全。

6.边坡施工

边坡施工顺序必须严格遵照以下原则实施:一是从上至下的开挖原则;二是逐级开挖、逐级防护和加固的同步原则;三是“封、排、截”三结合的排水防水原则。在边坡开挖前,应在边坡坡顶外按设计规划好的截排水系统设置截排水沟,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设置坡面泄水孔,以排泄边坡发育并可见有水渗出的边坡,应设置深层的泄水管,以排出深层的渗透水,为防止表面水渗入到土层内,每一级边坡应及时防护。四是动态和预警原则,沿线岩土体的分布和性质变化较大,在施工中应采用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当现场与实际采用的地质资料有出入,或存在断层软弱夹层和结构面、倾角不利的岩土分界面时,需要及时通报设计单位。

7.施工安全

为了确保边坡支挡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的施工安全措施:

(1)边坡挡墙施工前应根据本工程支挡结构设计和截排水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开挖方案。

(2)边坡顶部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坡顶周边5m外堆载不得超过15kPa。在坡脚和坡顶外一定范围内不得修建工棚等建筑物。

(3)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下雨前对开挖好的边坡用油毛毡或彩条布遮挡,以防雨水冲刷边坡或渗入到坡体裂隙中。下雨后应进行监测,待观测数据反映无异常时才可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观测,密切注意边坡的变形。

(4)支挡结构施工前要清除坡面浮土,填充夯实坑凹,使坡面大致平整。边坡坡率、高度等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8.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边坡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影响工程安全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如下:

(1)如果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现坡面有渗水、风化岩体掉块、碎石滚落崩塌等险情发生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

(2)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①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②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严格控制卸载程序;③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④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⑤对险情段加强监测;⑥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

9.监测要求

作为永久性边坡支护结构,为了保证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安全,必须进行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坡顶构筑物变形、锚杆拉力和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等的监测。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应少于二年。边坡周边地面沉降报警值为20mm,控制值30mm;边坡侧移报警值为20mm,控制值30mm。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注意点

高速公路要求质量高,路基工程作为公路工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来确保其质量。因而,要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使得建设质量得以保障。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设计阶段

(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

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对于地表不良路段,在设计时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2)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

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

(3)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

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

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2、路基填筑准备阶段施工前充分准备是预防各种路堤病害的必要保证,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如下所述:

1、施工复测 开工前,监理人员根据合同文件规定,复测设计图上所有的水准点和导线点,并引用已核定的水准点和导线点,抽查施工方对路基中桩、边桩测量放样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若测量放样不准,将引起路基线型走样以及路基宽窄不一,路基超宽会增加工程量,路基变窄会造成边坡过陡,容易溜方、滑坡。

2、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

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3、基底处理 由于认识不足,施工人员容易忽视基底表土处理。特别是零填地段尤其要重视表土处理。因行车时,荷载不止作用于路堤,而且作用于天然地基上部土层,为此,天然地基上部土层和路堤应同时充分压实。填筑第一层前,监理人员先检查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有无彻底清除,并要求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进行压实,检测压实度是否达到规定值。否则,应重新对地表清理,然后再进行压实。 4、试验路段 如果只凭经验来压实,因压实机具和填料各有差异,会跟以往有所不同,难免出现工程前期压实质量不稳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填筑开工前,监理人员要敦促施工者尽早完成路基试验路段的工作,审查试验方案,监督试验全过程。

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龙头,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以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

2、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次,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碾压,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旧路加宽、半填半挖段做好宽度不小6m的向内倾斜的台阶。

3、填石路基与鸡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实设备进行强夯处理,或将土工隔栅(土布)水平分层布置在填石路堤内,防止或减缓细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动。

4、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1000m2(不足1000m2 按1000m2计)不少于2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效果较好。

5、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表面水及时排出。

三、施工完成后的管理工作

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工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和养生。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施工。加强路基综合防护,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另外,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且注重做好养生。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因素多种多样,做好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全面检查,重点监督,以期将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管理做到最优。

参考文献:

【1】潘盛向.浅谈高速公路路基填筑监理的注意事项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3

下塬路道路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路线设计、路基边坡及防护设计,设计细节是交通附属工程设计(包含无障碍、交通标志标线及安全设施)。

1.1路线设计

1.1.1路线设计原则该工程道路设计难点是路线布设,路线设置原则如下:(1)该道路为城市支路,原则上遵循规划路网总体布局,线位根据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论证最终确定,同时兼顾排水需要;(2)路线布设尽可能顺应地形、地物,减少拆迁,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节省工程造价;(3)路线布设应考虑避让地质病害,尽量减少对自然山体的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4)路线布设应结合沿线主要控制点,遵循美观、适用、经济原则,统筹考虑,合理地布设线位;(5)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做好道路平、纵、横组合设计。

1.1.2路线布设首先是路线起终点的确定。结合西安市城市路网规划和航天基地路网规划,汇总航天管委会主任办公会会议意见和建议,确定道路起点位于航天基地揽月阁南侧的规三路,终点接长安区西汤公路(樊川路),且与中环路连通。其次是路线走廊带的确定。结合塬边地质灾害的评估报告和路线设计原则确定走廊带。该工程所在地以西的长安水利建筑工程公司西北侧有双竹村一组滑坡(H02),项目所在地东侧长安一中老校区有长安一中崩塌(B05h01)。项目所在区域有天地洞、骨灰堂等必须避让的建筑物,还需考虑尽量减少塬下西汤公路北侧一带居民区的拆迁。上述控制因素严重制约了路线的布设。为避开地质灾害,线位必须在长安一中老校区围墙和长安水利建筑工程公司之间进行布设。经过几次方案比选,确定最佳的下塬路路线。在长安水利建筑工程公司东北侧塬上布设第一处回头曲线;然后转向东沿塬边展线下坡至天地洞北侧,设置第二处回头曲线;之后再沿塬中间平台向西经骨灰堂北至长安水利建筑工程公司东侧,设置第三处回头曲线;接着转向东沿坡面展线下坡,经骨灰堂、天地洞南侧坡面至长安一中老校区西侧,设置第四处回头曲线;路线再转向西沿塬下坡脚布设。全线共设置平曲线交点16个,其中回头曲线设置了4处,最大圆曲线半径为251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20m(回头曲线)。起终点高差84.905m,平均纵坡4.82%,直角和回头弯处道路采用缓坡,其余路段采用陡坡。图2为道路平面线位图。

1.2路基边坡设计该工程挖方以黄土边坡为主,考虑边坡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挖方断面的经济性,并兼顾施工和养护需要,根据黄土的时代成因、所处地貌单元、构造节理、边坡高度、地面水和地下水条件以及自然稳定边坡的形状等综合确定该工程边坡坡率。采用经济合理的排水防护工程及病害防治措施,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该道路地形较为陡峻,起终点高差较大,为降低施工难度,路基以挖方为主。挖方边坡高度最高35.02m,填方边坡高度均在15m以内。挖方路基特别是深挖路堑路基是该工程的重点。土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20m,针对深挖路堑采用逐段工点用力学分析法验算边坡稳定性,土质边坡采用圆弧滑动法搜索滑动面,圆弧分析采用简化Bishop法。安全系数分别按照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Ⅰ进行计算,正常工况安全系数不小于1.2,非正常工况Ⅰ时不小于1.1,并结合防护、支挡形式等综合设计路堑边坡。该工程深挖路基均为土质,除设置路堑挡土墙段落外,边坡坡率采用宽台陡坡处理,边坡坡率采用1∶0.5~1∶0.75。挖方边坡采用台阶形开挖,每8m分级,分级平台宽3~5m。结合考虑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性,提出深挖路堑施工阶段注意事项:(1)施工工序应自上而下进行,先施工截水沟,然后开挖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应使边坡暴露时间过长;(2)施工中边坡开挖揭示的实际地质信息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以便调整方案,加强动态设计。提出深挖路堑边坡监测建议和指导检测方案。在深挖路堑边坡施工时必须请有监测资质的第三方监测部门实施监测。深挖路堑边坡沿线路方向一般每隔50~80m设置监测断面,每个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且边坡最高断面附近必须设置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于堑顶及边坡平台,并在边坡可能破坏的范围外30m,通视条件良好的位置设照准点和置镜点。监测方法:宜采用水准仪及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监测边坡水平、垂直位移等变形状态。监测频率:监测桩埋设后应观测几次,确定稳定的起始基准值;路堑开挖施工期每天1次,路堑开挖间歇期每三天1次,施工完后1~3个月,每周1~2次,3个月以上,每月1~2次。观测频率可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稳定性、施工进程及监测类型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监测警戒值根据工程经验采取类比法和监测资料的分析、归类总结确定。根据监测结果,加强动态设计,及时有效地调整设计,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1.3边坡防护工程边坡防护工程以“安全、环保、和谐”且施工方便为原则,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环保、绿化的形式,突出植被护坡绿化的效果。在路基边坡绿化上应体现“恢复自然,尽量减少人工痕迹”的宗旨,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1.3.1路堤边坡防护路堤边坡防护以坡面防冲刷为主要目的,以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且施工方便为原则。当路堤边坡高度H≤8.0m,为保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采用植草、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增强路基稳定性。选择根系发达、茎矮叶茂、生长繁殖迅速及易成活的当地植物。

1.3.2路堑边坡防护路基的开挖破坏了现有地表植被,开挖面易产生冲刷,发生水土流失,同时影响到边坡稳定,所以路堑边坡防护以减小环境破坏、保证边坡稳定为前提,努力将该工程建设成为景观路、生态路、旅游路。该工程结合黄土的特点,黄土直立性较好,但绿化困难,从环境保护、景观设计等角度考虑,根据路堑边坡高度,与排水设计相结合,选择多种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类型,采用以下防护形式。(1)爬藤绿化防护:适用于边坡坡率为1∶0.25~1∶0.5的路段,在挖方坡脚和平台设置。(2)植草、灌:适用于高度H<8m的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坡率为1∶1。(3)护面墙:适用于陡边坡、宽平台固坡脚。(4)锚杆格梁:适用于深挖边坡、边坡欠稳定路段。(5)路堑墙:适用于边坡开挖受限或边坡欠稳定路段。

1.4交通附属工程该工程设计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为满足和方便残障人士使用,且保证其安全,配合人行横道的位置设置无障碍缘石坡道,增加相应的告示牌,明确残障人士需在有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陪同下通行。为确保非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路用权力,采用完善的交通提示警示标志标牌及行政告示牌。陡坡路段设置横向振动减速标线。沿下坡方向,在回头曲线前适当位置,配合警告、禁令标志设置横向振动减速标线。设置提醒自行车使用者需推行通过的告示牌。为保证车辆、行人安全,该工程在路基外侧安全距离较小(小于3m)、边坡高度较大的路段,设置车行道外侧防撞护栏和人行道外侧栏杆。图3为道路建成效果图。

2工程总结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4

【关健词】基坑土方开挖;边坡支护;排水布置;施工要点;施工监测

1 工程概况

某小高层商住楼工程位于宁波市非闹市地带,该工程设计为地上12 层,地下2 层,有15 幢塔楼,总建筑面积约8.43 万,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抗震等级为3 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基坑宽约110m,长约210m,基坑周长约650 m,基坑面积约15470。场地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8.9m~23.0m,相对高差9m。由于承台顶标高-8.3m,承台底标高-9.6m,桩顶标高-9.5m,为了减少桩间土方量以便开挖和控制送桩深度,确定土方开挖至-8.7m,基坑开挖深度平均为2.34m~5.3m,总土方量约4 万m3,边坡支护方式因边坡情况而定。

2 工程场地条件

2.1 地质及水文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分别为:①人工填土层,厚0.4~4.9m;②坡洪积层,厚1.7~7.8m;③-1 淤泥层,厚0.8~4.3m;③-2 粉质粘土层,厚1.2~2.8m;③-3 粉砂层,厚1.0~2.2m;③-4淤泥层,厚1.8m;④-1 可塑状粉质粘土层,厚1.2~7.1m;④-2 硬塑状粉质粘土层,厚2.2~13.1m;⑤-1全风化岩:厚1.7~9.0m;⑤-2 强风化岩,厚1.7~18.6m;⑤-3 中风化岩,厚0.5~6.0m;⑤-4 微风化岩,厚0.88~5.35m。地下水位埋深0.9~7.6m,水位变化主要受气象影响,主要接受降雨及含水砂层侧向补给。综合评定土质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

2.2 周边环境

本工程东侧相距 6m为某 12层商住小区楼群;南、西侧紧邻市政规划路,道路下埋设有各种管线;北侧相距 20m为拟建建筑工地,东北角相距15m 为另一个12 层商住小区楼群,基坑总平面如图1 所示。

图1 基坑总平面图

3 基坑土方开挖和边坡支护方法

3.1 土方开挖重点与难点

土方开挖的重点是以快速、安全、简单和有利于边坡支护为原则,精心安排开挖和土石方外运路线,确保满足地下室施工场地和安全的要求。其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开挖坡度控制:根据开挖的实际情况,对土质差的部位采用1:1 的坡度开挖,土质较好的部位可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对于高差较大的部位,由自然地面到-8.7m 的预定开挖标高,高差在4m 内的一次开挖到位,高差大于4m 的若场地条件许可,先用挖土机平整,将高差减至4m 以内,再放坡和一次性开挖到位,没有场地条件的在中部平整出1.2m宽的马道,再二次开挖到位。

3.1.2 基坑排水布置:由于基坑西侧和南、北两端地下水较多且地表积水和外部水渗入,极易出现边坡塌方,故土方开挖时采用边开挖边支护,分台阶进行,台阶高度按支护锚杆的高度确定,且边坡支护和基坑内排水沟修筑同时进行,保证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可靠。

3.1.3 开挖线路控制:结合该场地岩土地质和现场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土方开挖采用大开挖形式,分别从东北角和东南角向西开挖。同时施工场地周边准备好木桩、砂包、土工布、抽水泵机等材料和工具,挖出工作面后随即进行护坡处理。

3.2 基坑边坡支护方法

3.2.1 边坡支护原则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场地条件允许下尽量放坡开挖,局部无大放坡条件的以最有利边坡稳定的坡度开挖后采用喷锚网支护。放坡开挖后,为避免坡面土体长期外露受雨水冲刷和风化,导致边坡滑塌,在放坡开挖修坡后,采用挂网喷浆方式保护边坡土体不受扰动,确保基础施工安全。具体原则如下:

(1)为保证边坡稳定,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及时对坡面进行处理,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2)应避免因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和降水不当,造成边坡及邻近建筑、道路、管线不均匀沉降;(3)边坡支护形式尽量简单可靠,便于施工操作;(4)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尽量放坡开挖,以最有利的坡度降低支护成本。

3.2.2 边坡支护方法

根据以上原则、工程地质和现场踏勘情况,开挖土质强度低、基坑内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受地下水影响大,经几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和细致验算,确定采取多种支护形式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办法,即根据不同的边坡条件,在不同的部位灵活采用不同的支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东面局部和南面边坡(1-1、5-5 剖面):因南面开挖深度仅约2.6m,直接采用喷锚网支护;东南角靠近小区楼群处放坡场地有限且开挖深度约为5.3m,但该处边坡土质为原状土且较稳定,以开挖深度中部设马道消除大高差,直接采用喷锚网支护边坡(如图2);

(2)西面边坡(2-2 剖面):场地条件充足,且开挖深度仅2.34~2.65m,以1:1 放坡开挖,对边坡面采用挂网喷浆支护方式(如图3);

(3)北面及东面大部边坡(3-3、4-4 剖面):场地条件允许,但开挖深度较深,为2.44~5.0m,采取木排桩和砂包支护坡脚、坡面喷锚网支护。

4 基坑排水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北面和东北角地下水较多,且有场外积水涌入现象,又因场地地势为北高南低,故采用基坑内外两套系统自北向南导流降水,避免场地外积水涌入基坑和地下水浸泡基坑土体。

图2锚网支护边坡剖面图

图3砂浆素喷支护剖面大样图

4.1 基坑外排水系统

采用Φ800 水泥涵管通过砂井相连接埋于地下,便于地面行车和施工场地布置,作永久使用,为避免涵管堵塞,沿线路设置一定数量的砖砌砂井沉淀砂石,并派专人定期清理,以保证排水系统畅通。

4.2 基坑内排水系统

采用临时排水明沟,在地下室施工后回填,沿线路设置一定数量内宽1300、高1500 的集水井进行沉砂积水,同时在各集水井处可采用抽水泵将积水抽至基坑外排水系统相应的砂井中,由外排水系统排至场地,为桩基础和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可靠的场地条件。

5 基坑边坡支护技术及施工要点

5.1 喷锚网支护

施工流程为:制锚机械开挖修坡凿孔、打入锚杆、注浆挂网筋并与锚头绑扎牢靠喷射混凝土开挖下层土。

5.1.1 土方开挖及护坡:基坑开挖和修坡处理分步分层进行,开挖深度主要取决于暴露坡面的直立能力。为了便于进行喷锚网施工,每层挖深在1.5~2m范围内不允许超深开挖。边坡开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支护土层的扰动,在条件允许范围内以最有利于边坡稳定的坡度放坡开挖,严格按规定要求修坡。对于北面边坡,因开挖深度较高且地下水很多,坡底基本为泥水和淤泥,除了尽量排水,需用木排桩稳住坡脚土体,用砂包垫底和护脚。

5.1.2 锚杆施工:a.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人工或钻机钻孔,按设计孔位准确放线,再根据孔长、孔径和孔的俯角要求进行凿孔;b.按照设计规定的锚杆长度、直径,加工出合格锚杆,再采用居中支架辅助将锚杆安放入孔的中心位置,留出10cm 端头供挂网固定,采用Φ10 圆钢与锚杆弯头衔接而形成整体;c.采用不低于0.4MPa 的压力将1:1 水泥砂浆注入锚杆孔内,砂浆内添加膨胀剂及早强减水剂,采用由里向外注浆,将管插至距孔底0.5m 处,为防止砂浆外溢,须在孔口绑扎止浆布袋。

5.1.3 挂网施工:锚杆施工后迅速在边坡面上铺上 1层Φ 8、50×50 钢丝网, 在坡顶上返1.5m 并用砂包压顶,将锚杆端头弯钩勾住铁丝网并绑扎牢固,网片之间搭接也应绑扎牢靠,同时以纵横3.0m 间距布设Φ50 的PVC 管作为边坡导水管。

5.1.4 喷浆施工:喷射80mm 厚1∶2 水泥砂浆,借助喷射机将拌合料通过管道高速喷射到边坡受喷面上,凝结后与钢筋网形成薄壁钢筋混凝土板墙。喷射砂浆时喷枪与受喷面距离宜保持在1~2m。

5.2 挂网喷浆支护

由于西面边坡坡度较缓,坡面相对较稳定,经开挖后初步压实,其承载力有一定提高,加之坡顶未堆积重物或过往车辆,采取挂网喷浆支护方式是可行和最经济的。

5.2.1 土方开挖及护坡:西面边坡土质较松软且场地条件允许,采用1∶1 的坡比进行土方开挖和修坡处理。因坡底地下水较多, 易使坡底土质浸泡松软坍塌, 故在土方开挖后在坡底用挖土机臂力摁下成排松木桩护坡脚,同时用备好的砂包由坡底堆砌起来,稳住坡脚。

5.2.2 挂网施工:在坡面上铺上1 层Φ8、50×50 钢丝网,坡顶返边1.5m,砂包压顶,坡面以纵横间距3.0m 预埋Φ50 的PVC 排水导管。

5.2.3 喷浆施工:与喷锚网支护相同,在坡顶处内返 2m锚住,砂包压顶。

6 基坑支护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是对基坑边坡支护技术可靠性的监控,根据现场情况,重点监测基坑东北角和东南角靠近住宅小区边坡及南面、西面临近边坡的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线。通过监测可随时掌握基坑周边建筑物、市政道路、管线和支护边坡土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支护效果,以便及时变更支护方案和改善工艺,预防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及边坡安全可靠。

6.1 基坑监测项目

6.1.1 边坡稳定性:沿边坡坡顶每隔 50m设置 2个锚杆监测点和坡面裂缝监测点, 在桩基础施工期间采取每天测取 2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则每周测 2组数据进行监测,确定其安全可靠程度;

6.1.2 监测东南侧及东北角各12 层小区楼群靠近基坑楼号的沉降量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其对楼群的影响程度;

6.1.3 监测南面及西面市政道路路面的开裂、沉降以及地下管线的异常情况,通过监测确保市政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和稳定。

6.2 监测结果和技术应用效果

自2009 年10月底完成基础土方开挖和边坡支护施工至桩基础和2 层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毕,直到2010 年5月完成基坑土方回填,经过了雨季和繁杂施工的考验,未发现任何因基坑边坡不稳而造成的事故,各监测点所获取的数据均在控制范围内。

6.2.1 基坑边坡支护综合处理技术效果良好,边坡支护坡面出现几处裂缝,但未出现土体和地下水外涌,且裂缝稳定无扩展趋势;

6.2.2 基坑场地周边环境稳定,东南侧及东北角靠近基坑楼群无倾斜、裂缝和沉降,西、南侧市政规划路和地下管线未出现异常;

6.2.3 边开挖边支护综合处理技术,稳定可靠,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投资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7 结束语

本工程土方开挖和基坑边坡支护施工中,经过综合考虑和多方论证并经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支护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基坑边坡的方法是可行的,不仅能够保证基坑边皮稳定及周边建筑物安全,还能达到降低投资成本,缩短工期,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事实说明,只要在施工中做到事前充分考虑和综合分析,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事中严格控制把关,注重落实,确保方案和技术措施行之有效,就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5

关键词:路基;开挖;质量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公路路基开挖工作是整个公路路基项目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容易破坏地形的生态平衡。针对公路路基开挖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路基开挖的质量管理工作。

1 路基开挖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公路路基开挖前,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施工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路基开挖容易引起边坡不稳定,影响施工安全。因此在路基开挖准备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

1.1 路基开挖机械的检查与审批

在路基开挖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对路基开挖所需施工机械的型号、规格、等关系到施工质量的要素进行详细的检查,之后还应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待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机械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并确认合格后,施工机械方可用于公路路基的施工。

1.2 路基开挖前的测量和放样

在公路路基开挖之前,施工人员需做好中线、导线、水准点等的复测工作,对横断面的补测与检测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增设或者加密,同时恢复全线的中桩,放样工作必须计算好边桩位置,这样便可以为公路路基的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单位应根据放样后的开挖高度对开挖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并检验,并将放样的数据及计算的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批准。

2 路基开挖阶段的质量管理

无论工程的设计有多么的先进,它都是要通过施工阶段落到实处的,否则就只能成为空想。施工单位通常对路基排水、边坡稳定等诸多问题考虑不周,这样就会导致许多不良的隐患存在,因此保证路基开挖的质量是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2.1 路基开挖的一般要求

所有挖方作业均应符合图纸和规范规定,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必须保持边坡的稳定。路基开挖前,应对图纸提供的弃土方案进行现场核对,路堑挖方材料应尽量予以利用,减少因弃土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反复冻融地区的冬季或雨季前,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可进行反复冻融地区的冬季或雨季施工地段,将计划安排的工程项目和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做好公路路基开挖期间的防水、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路基开挖始终保持排水畅通。

2.2 路基开挖的监理重点

如何确保路基开挖的整体质量,这对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对各个工序进行严格的把关,抓住每个关键的环节,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及规范规定施工,确保施工单位每一步的施工步骤都能按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实施。路基开挖的施工方案需由承包人根据实地调查情况结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编制,然后由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审批,监理工程师审查时,方案应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是否满足现场实际需要。为确保路基开挖过程中无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危险性较大的路基开挖工程应当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监理工程师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附有安全验算结果进行详细审查,经严格审查同意后,报建设单位审批,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漏洞或是质量缺陷,监理工程师必须及时责令其修复或返工。

公路路基土方开挖时,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现场监督力度,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无论工程量多大,土层多深,均严禁采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监理工程师应密切关注现场土方开挖的土层变化,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要求施工单位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对其进行审批。开挖至边坡线前,监理工程师需注意预留一定的宽度,预留的宽度应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外的土层不受到扰动,确保路基的整体稳定。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高程以上预留至少300mm厚的保护层,防止雨水渗入,影响路基质量。

公路路基石方的开挖,分别有机械开挖、人工开挖及爆破开挖三种方式。具体应用哪种开挖方式或施工方案,需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岩层产状、岩体断裂构造、施工机械配备、施工环境等情况来确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采用爆破开挖的方式较多。监理工程师应重视石方开挖的现场旁站工作,石方开挖严禁采用峒室爆破,近边坡部分宜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石方爆破作业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爆破,当确实需要进行大爆破施工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和国家爆破施工相关规定编制爆破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严谨进行审核,由于爆破引起的松动岩石,必须及时予以清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在深挖路基施工时应随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并根据地形特征设置边坡控制点,必须逐级开挖,逐级按图纸要求进行防护,不得一次性开挖到位后,再进行边坡防护,以防出现坍塌事故。

2.3 公路路基排水与防护的质量管理

路基施工,不论填方或挖方,均应做到施工层表面不积水,挖方路基顶面含水率过大或为含水层时,施工单位应采取设置渗沟、改良土质等处理措施,降低其含水率,或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特别注意需进行治理的滑坡地段,其地表水必须进行拦截,不使水流进入滑坡区内,并尽快排除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引导地表水在滑坡体外的稳定山坡处排走,滑体以内的地表水以防渗、汇集和引出为原则。施工单位制订的临时排水设施及排水方案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

3 路基开挖完工后的质量检验

当路基开挖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首先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以及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之后,监理工程师应对路基开挖的状况进行现场检查、检测。路基的路床高程、宽度、线形及边坡坡度应符合图纸要求,路基边线直顺,曲线圆滑。土方路基要求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取土坑、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石方路基要求上边坡不得有松石、险石存在,确保边坡安全、稳定。还应对路基的宽度、边坡坡度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发现边坡坡度严重偏离设计要求、边坡存在松石及易坍塌等情况时,必须立即责令施工单位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整改或返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为后续工作和通车营运提供良好的基础。

路基开挖是整个公路工程项目较为重要的步骤之一,保证路基开挖的质量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使用寿命的长短。为确保公路工程项目具有优良的质量,首先应重视路基开挖施工前的质量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不影响施工进度及工程的质量;其次还要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对路基开挖过程进行严格要求及把关;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检验,对达不到要求的部位一律按设计及规范进行整改。只要对上述三个阶段的路基开挖严格质量控制,落实监管体系,公路路基开挖工程便可以顺利实施和完成,公路路基工程项目前景也是十分光明的。

参考文献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6

关键词:桐子林水电站;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桐子林水电站是国家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系雅砻江下游最末一个梯级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下游综合用水要求。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厂房,最大坝高69.5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15 m,总库容0.912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属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为6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9.75亿kW・h。

2精细化管理是圆满实现环保水保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紧邻攀枝花市区和省道S214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做好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以下简称“环保水保”)工作尤为重要。环保水保工作贵在管理理念,重在策划与落实,“细”、“末”之处见真功,不管多么好的管理理念,要达到多么高的目标,其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上,这必然要求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每一个管理要素,控制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把每一项工作、做细、量化、落实在行动中,用精细化的意识、观念、态度,狠抓细节管理,精益求精。“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只要我们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精细化管理中,统筹兼顾,所有的环境因素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目标才能圆满实现。

3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

3.1明确环保水保目标,制定环保水保工作规划

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即确立桐子林水电站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树环保形象”的管理目标。根据环保水保工作整体要求,结合工程进度,建设单位编制了《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规划》,确定了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工作指导思想、管理目标、工作重点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将工作内容按年分月进行细化,明确相关工作控制目标及参建各方职责,按照规划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和节点进度进行落实。每年初召开环保水保管理专题会,制定年度环保水保工作计划,并有序推进实施。

3.2引进环保水保管理中心,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组织体系

为做好桐子林水电站建设中的环保水保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成立了安全环保部,负责统筹环保水保管理工作。通过招标引进专业环保水保管理机构,组建环保水保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环保中心”),负责提供满足合同要求的环保水保技术服务;在施工区代表建设单位行使环保水保管理职责,督促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协助建设单位与国家各级环保、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和联系等。实行环保水保监理制度,由环保水保监理具体负责环保水保措施的施工进度、质量、投资控制、日常检查等。引进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在施工区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施工单位成立了环保水保管理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环保部,负责本单位环保水保相关工作。

按照“建设单位主导、环保中心管理、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主体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和环保中心的管理作用,强化环保水保责任落实;高度信任并依靠监理,树立监理工程师的权威;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反应施工区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主动落实各项环保水保举措,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

3.3制定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为做到环保水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的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组织编制、印发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环保水保定期检查考评与奖惩细则》、《合同项目完(竣)工环保水保验收细则》、《环保水保技术实施细则》、《环保水保信息管理细则》、《环保水保措施费管理规定》等制度并严格执行,从环保水保职责、检查考评、完(竣)工验收、信息管理、措施费管理等多方面规范了环保水保管理行为。其次还编制了《环保水保工作手册》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汇编》,通过摘录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环保水保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归纳环评、水保报告书及批复文件的具体要求等,指导环保水保管理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3.4狠抓环保水保日常管理,实行月评季考

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中精心督促落实、严格把控。日常工作中,形成了环保水保月度检查及例会制度、现场巡查制度、定期报告及考核制度。每周现场检查2到3次,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或未按要求整改的单位,按照有关制度严肃处理。每月末建设单位组织环保水保工作月度检查,并按监理单位组织月度考评和建设单位组织季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季度考评,对考核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实施处罚,奖惩实行季度兑现,并将季度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综合奖励。

3.4积极组织开展环保水保宣传教育

建设单位非常重视环保水保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宣贯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环保水保管理制度、工程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规划,举办环保水保知识竞赛,要求各承建单位按季度编制环保水保宣传简报,在施工区设置环保水保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对参建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在施工区营造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保水保的良好氛围。

3.5 深入开展 “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 建设工作

建设单位围绕“树环保形象”管理目标,组织开展“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工作。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完成《桐子林水电站“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总体要求》和《“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考核细则》。施工单位按要求编制《“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实施方案》,经审批后有步骤、有计划实施,重点打造坝区左、右岸道路及边坡绿化,上、下游围堰堰顶及进场道路绿化,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和生活营地等区域。

4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成效

4.1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

导流明渠、围堰防渗墙、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采取三级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冲洗,废渣清至围堰内侧干化后运至渣场堆放;新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取成套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用于营区绿化浇灌;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经二级沉淀并加药中和处理后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砂石系统骨料生产废水通过刮砂机进行石粉回收,溢出水流入辐流式沉淀池,经加药沉淀,上清液溢流至清水池后全部回用,底泥经刮泥机进入废渣沉淀池干化脱水,运至渣场。施工区生产生活废(污)水实现“零排放”。

4.2施工区空气质量良好

混凝土生产系统中粉煤灰、水泥等粉状物资采取封闭式运输;枢纽工程施工区采取两辆洒水车对围堰道路,左、右岸沿线公路,渣场进行洒水降尘;砂石骨料生产系统骨料入料口、中碎、细碎车间安装了喷淋设施,进场道路及交通洞内安装洒水降尘设施,专人维护管理,料场无用覆盖层清理过程中采用洒水降尘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区道路由施工单位专门组建文明施工队伍进行日常清扫维护。

4.3声环境控制有效

料场开采和基坑开挖通过采取控制单响爆破药量、单次爆破总药量、修建隔音墙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工区运输车辆严格限载、限速、禁止高音鸣笛。

4.4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

通过与当地环卫部门签订垃圾处理协议,各施工现场、生活区及主要办公区设置垃圾桶,施工区由环卫部门收集,业主营地由实业公司收集,运至盐边县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建筑垃圾按要求运至指定渣场堆放。

4.5.人群健康保护

参建人员进场前进行健康检查,并每年定期体检,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实行动态更新;工区作业人员劳保用品配套齐全;食堂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人员一律持健康证上岗,员工宿舍不定期消毒等。

4.6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枢纽工程区左、右边坡实施永久防护,二期上游围堰迎水面采取挂网喷混凝土护坡,下游围堰迎水面采用干砌石护坡,堰脚采用钢筋石笼防护,左岸坝肩边开挖边支护,左坝肩和料场边坡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处理,开挖弃渣全部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渣场相继实施沟水处理工程、拦渣堤、排水系统及进场道路硬化措施,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堆渣过程中采取先拦后弃、分层堆放和碾压。及时对施工区排水沟进行疏通、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4.7绿化效果显著

枢纽工程区左、右岸边坡支护完成后随即实施绿化,边坡支护设计时提前谋划,预留种植槽,临空面砌混凝土块挡墙,种植槽内回填种植土,种植油麻藤、爬山虎、炮仗花、迎春花、三角梅、黄连翘、小叶女贞等植物,采取下爬上挂工艺,为防止因混凝土坡面温度过高烤伤植物,坡面布设竹条网辅助攀援植物向上生长,并全部安装滴灌系统,立体绿化效果明显;右岸临江侧公路沿线全部实施绿化,种植黄花槐、桂花树、三角梅、美人蕉等,精心挑选绿化植物,达到花色搭配,行距整齐美观效果;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沿线公路种植小叶榕,废渣沉淀池周边栽种芭蕉树,料场坡面播种银合欢实施绿化,植物长势良好,绿化效果显著。

5结束语

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需要,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建设单位在开发水电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花园式工区”建设工作,践行 “流域统筹,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取得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对其他水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永东,水电站环保水保工作管理与实践,科技风,2011年第14期;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7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环境保护;边坡;爆破

1矿山开采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的开采过程也是对原有生态环境[1]的改造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对原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实际中最常见的是采石平台和陡崖,它们的出现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崩塌灾害,还会污染地下水,另外,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石,这些废石的无序堆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植被环境,对周边环境也造成影响。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1岩土体变形

(1)矿山开采是在山体内部开挖洞穴,从内部改变山体结构,影响地面与山体稳定性,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地面或采空区塌陷,引发岩土体变形。比如矿山采空区,如放置矿柱数量较少,或因矿柱出现破损,都会降低其支撑力,引发塌陷,尤其是矿体在地表埋藏较浅,开采平缓区域,是地面塌陷多发区域。而对矿体开采位置的深入,开采后若没有及时回填,或是崩落采空区,其达一定规模后,会因支撑力不足塌陷。同时如在岩溶分布较多区域开采,也可能因矿山排水,造成溶洞以上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直接影响耕地资源,其也会破坏道路、建筑物等,进而停止开采。(2)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矿山一旦遭遇过度开采,那么极有可能发生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的灾害。另外开采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导致边坡因坡度过陡而结构失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开采事故。(3)坑内岩爆。它的另一个名称是矿产冲击。出现这一灾害原因是,矿坑周围及顶部与底部岩石,在地壳挤压下有一定压缩,如某个区域被挖空形成自由面,这个区域挤压力会受影响,地应力从自由面释放,使周围岩体破裂成数个小块,向空间内喷射,给矿山稳定与开采人员生命安全带来威胁。(4)采矿引发地震。如果矿山开采采用的开采方式不合理,或者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便会埋下地震的隐患。这种情况下引发的地震震源一般较浅,地震力会从四面八方对地表和井下进行严重的破坏。

2.2地下水位变化

2.2.1矿坑内水位上升在矿山开采时,常常会早遇到矿坑内水位上升的灾害。这种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大,并且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矿坑内水位之所以会上升,与对坑内用水量的错误预估分不开,另外在开采中也常常会打穿水断层,导致地下暗河的水大量涌入矿坑内,严重的会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2.2.2矿坑内泥沙涌出一般来说,矿坑内水位上升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大量泥沙的涌入,地裂缝中的泥沙也会乘机涌入矿坑,矿坑被积聚的泥沙过多就会堵塞矿道,导致人员和设备被埋。2.2.3环境污染矿山的开采不可避免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开采中的废土、废渣和废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那么便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3矿体内因引发的灾害

瓦斯爆炸和地热是主要的矿体内因。发生瓦斯爆炸主要是因为巷道内通风条件不佳,瓦斯气体大量凝聚不能散开,一旦遇到某类化学物质,便会发生严重的爆炸。另外随着开采的深入,矿山内的硫会释放出越来越高的温度,地热危害一旦发生,便会给井下开采带来这多的困难,甚至会危及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3.1坚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2]原则

3.1.1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矿山开采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要从长远准备,就是要将矿山的开采和环境保护进行结合,要坚持保护为先的原则,要有保护的进行矿山开采,这是保证矿山开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3.1.2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预防为主是矿山开采时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这也是为矿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另外在进行开采时,也要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3.1.3要坚持“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相结合”原则为强化矿山开采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做好全面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科学管理。

3.2重点区域的防治

首先,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对矿山的边坡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并且要在开采的过程中加强对边坡的监测,一旦出现失稳隐患,则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加固;其次,针对已经存在的灾害点,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做好开采之前的加固,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再次,针对渣场和废渣,要做好合理处理,可以采取优化边坡坡度选择及挡墙设计的方式,预先设置拦渣坝,尽最大可能做到科学的利用;第四,在对坑道进行开采时,关键是要保证坑道内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并且随时做好监测工作,防止支撑力不够而产生塌方。

3.3次重点区域的防治

矿山开采之前需要修筑数条入场公路,并且要建设生活区域,这个过程必然会涉及到边坡的开挖,其结果是会形成很多边坡和废土废渣,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为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埋下隐患,另外,一些废渣随意堆放在路上,也会有下雨后出现坡面泥石流的危险,并且大量的滚石依然是威胁边坡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在对矿山开采之前,要做好详细的参数设计工作,并积极采取加固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常见的是设置排水沟,将水与边坡隔离开,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泥石流发生的作用。除此之外,也要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处理废渣,可将废渣用于后期的山体植被恢复中。

3.4实施爆破措施

开采矿山不可避免的会采用火药爆破措施来实施岩土体的破碎,然而火药爆破技术的技术性很强,实际实施中一定要掌握好技术要点。火药爆破技术一般应用在开采现场或者是井巷挖掘区内,合理的使用爆破技术[3]不仅能够为开采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爆破,那么需要在在降低药包量直径和使用装药量上进行研究,目的是有效降低爆炸的程度,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也能降到最低。合理的使用光面爆破技术,能够达到很好的减少矿体裂缝、降低塌陷的效果,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

4结语

综上,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作为关键物质前提的矿产资源,在进行发展过程中须给予高度重视,必需坚持环境保护为前提,从而在有效完成矿产资源利用时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破坏[4],保证矿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海.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8):159-160.

[2]郑晓棣.浅谈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5,(14):145.

[3]张红杰,李振安,邱守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治理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2,(04):133-135.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8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一、工程概况:

本人施工的临吉高速公路第**合同段共设大桥5座/1060m,中桥一座,涵洞 13 道, 路基挖方3189911.1 m3、利用方1019010.8 m3、路基特殊处理强夯2298、重夯6299.5、土工格4 栅43326.6、路基防护排水67351.17 m3 ,施工地点为黄土覆盖低山区,微地貌为河谷、斜坡,斜坡为缓坡-中缓坡,河床宽20-30米,呈V字型河谷。其中填数量多,填方高度大,多为高填方路段。按照本人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通车运行多年后,高填方路基并未出现路基下沉等质量问题。

二、清表

路基用地范围内所有的树墩、树根和其它有机物必须彻底掘除运至指定地点。 旧桥梁、旧涵洞及其它因施工影响必须拆除、迁移的建筑物、障碍物和设施等全部拆除,场地清理完毕后,及时恢复路基的中桩和边桩,用石灰沿边桩划线标明,以便指导机械施工。用推土机沿灰线间就地整平,根据路基设计要求形成路拱以利排水。完成以上工作后,如在碾压过程中出现的翻浆现象,人工翻挖,并掺加适量的石灰拌合均匀,并重新碾压至设计压实度。而在高填方路段则采用强夯对原地表进行处置,采用梅花型夯点,点夯配合满夯,对填方基础进行了有效的处置。

二、填料选择:

由于本合同段路基土石方量大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利用级配较好挖方石料、做为路基填料,最大粒径≤15cm。分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0.3m,为了避免由于石料之间存在空隙而造成路基下沉,填料要选择细料较为充足的石料,如石料料径较大时,应在上面铺层石屑,用装载机来回平堆,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石填,石屑找平;摊平后在振动压路机的强振下,可以充分将石料间的空隙填满,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如遇到特别大料径的石料时,应用人工破碎,本人不同意干摆片石的方法,因为工人工作强度较大、石缝不能充分填塞、影响施工进度,在现实施工工并不经济适用,还是应该进行破碎。

三、进行试验段作业:

在路基正式进入大面积施工之前,应通过试验段来确定经济适宜的的每层松铺厚度、压实机械选择及组合、压路机行进速度及碾压遍数、碾压后沉降量、流水作业的工序衔接是否满足工期要求,而这些数据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不同地质情况的施工段落都有所差异,应重视实验段的重要性,通过对试验段的研究、总结,选择出合理适用的施工方案、人机组合,对于项目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工期、降低费用支出的作用是相当明显,取得了经济适用的试验数据后,应严格按照实验确定的数据指导全面施工作业。

四、填筑路基:

1、本标段高填方路基分层填筑时,沿纵向每20m设一断面,每断面布设3个高程测点,测出各点高程后相对于下层标高来检查本层填筑的松铺厚度,按照松铺40cm压实后30cm厚为一层,逐层填筑碾压。 对于原地面纵坡较大的地段应先进行纵向分层填筑,直至线型调整好后再全部进行全段面的分层整体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每填筑1m时,应当重新测量放出中桩和边桩,测量高程,以保证路基的宽度和路基的曲线线型。

2、逐层填筑时,应随时调整好填料的运输路线,安排专人指挥,按照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的原则卸料,并用大型推土机摊平,使层面大致平整,局部不平处人工细粒找平,突出石料尖角人工处置,每层填料都应均匀一致,不同填料不能混填。

3、压实采用18―20t振动压路机,每填高5m用强夯进行满夯处理,沉降量最后两击平均小于1cm,夯击次数应以最后沉降量来进行控制,并做好强夯记录。夯实后,路基顶面平整稳定,石块紧密、空隙饱满,每层面施工完成后应对提前设置合理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做好详细记录。

4、质量检测:填石施工前首先要对填方材料性质进行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以确定填料的适用性,注意严重风化的软岩路堤,易风化的软岩不用于路堤上部,遇水软化膨帐风化岩不用于基底,也不用于路堤部分。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定期对填筑材料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若填料来源不同,其性质相差较大时,应分层填筑;施工过程中对填筑层厚度、路基填筑断面尺寸、压实度等检测项目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填筑下一层。 为了保证高填路基的填筑质量及边坡稳定,须优先安排高填路堤的施工,以便留有一定时间的沉降期。 高填方路基边坡比不宜小于1:1.75;半填半挖的一侧高填方基底为斜坡时,应按规定挖好横向1m宽台阶。 每填筑好一级后,及时修坡防护,以防雨水冲刷。在雨季施工时,特别要注意路基的临时排水设施,尤其在填挖交界处,应避免雨水直接对整个边坡的冲刷。

五、施工控制要点

为取得良好的施工成果,提高运营中的质量、安全,在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抓好下面几个关键环节。

1、应编制高填方路基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总工主持,由项目经理、机械部长,技术部长,质检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共同商讨确定,按照监理工程师的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方可进行施工。

2、全面落实技术咨询工作,应由项目总工对项目施工全体人员进行细致认真的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专项施工要点。各分部分项工程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严格遵照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个人,项目经理和技术总工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各小组成员负相应责任。实行质量终身制,促使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履行岗位责任,保证每个完工项目,质量均达优良。

3、严格控制回填片石的级配、强度和最大粒径,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严禁使用强风化石料进行路基填筑,坚持承包人自检、监理抽检和联检的三检制度。

4、加大机械和人员的投入,确保机械人员满足施工要求。

5、特别注意填挖结合部位的施工质量,必须挖台阶进行结构层的搭接,以保证结合部不会产生沉降,为了保证结合部位的质量,应铺设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的加筋土工格栅进行稳固,土工格栅铺设时要求严格张拉紧,不得有任何松弛,并及时固定U型钉。尤其要注意土工格栅的纵横向搭接部位的处理,这样才能够达到质量要求,减少沉降,满足高等级路面的施工要求。6、填筑路基与刷坡应同步,每层路基填筑后应立即进行刷坡(30的预留超宽仍应保留),每隔20m在路基边坡上用砂浆抹一道临时流水槽,防止雨水冲刷边坡。

7、在高填方路基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或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百度,夺这次机具即使按照规定的碾压遍数进行碾压,压实度也达不到设计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调和时,必须会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和填料自重的作用下产生下沉。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业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程质量决定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与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出现了新的变革,为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坑作为该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因此,边坡支护技术作为对基坑进行处理的核心技术,必须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从而保障工程质量。

1边坡支护技术的常见类型

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出现边坡坍塌或土位偏移,成为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际施工时,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都加强了对边坡支护的应用。现阶段我国在土木工程施工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边坡支护技术,常见的类型如下:(1)锚杆支护。它利用水泥土墙做为辅助支护,能够稳定边坡的侧向,进而提供充足的支护力,从而对高度低于6米的基坑都有广泛的实用性,这种支护方式也因此被广泛应用。(2)开槽施工。在施工前,施工团队要先根据边坡支护的实际情况,在对基坑内槽进行开挖,并以内部支撑的方式形成边坡的挡体,固定基坑内槽的土体结构,从而保证内槽土体在结构上的稳定。(3)土钉支护,这种支护方式虽然拥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应用情况有较为特定的要求,该技术只能在水位不高的特性土质内进行,往往在基坑低于12米的工程内较为常见。(4)逆作拱墙,施工人员应结合现场施工时基坑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拱墙支护,利用拱墙来进行支护。逆作拱墙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有全封和局部两种,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按照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2边坡支护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1)地质监测。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地质监测工作,能有效的提高工程稳定性,避免工程在日后出现变形甚至坍塌等问题,实现对不利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地质因素进行及时的整改和排出,从而保证边坡支护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地质监测工作必须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工程环境的地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保证施工人员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做出对边坡支护施工的调整安排。通过不断的地质检测,可以有效的提高边坡支护的质量,发挥边坡支护在工程中的作用。(2)开挖基坑。在土木工程基坑开挖的过程中,边坡支护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原来的土质条件被破坏,土质变得松散、不牢固,从而极易发生塌陷,给基坑的开挖过程带来困难,甚至出现在挖到一定程度后,原本已经挖好的部分发生错位、变形、塌毁等严重现象。因此,在基坑开挖之前,必须对实地土质进行精确的观察分析,同时在边坡支护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分区的原则。在对基坑进行开挖时,应及时对挖出的槽运用边坡支护技术进行支护,支护工作完成后才可继续开挖,从而预防以上情况的发生。同时,在挖掘到大约距边坡支护结构8m远的时候,要改用分段的形式继续开挖,分段的标准为25m,还可以采用跳跃挖坑的方法,大大提高效率。(3)边坡支护方案的制定。由于不同的施工场地有着不同的施工要求,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结合具体实际做出准确的分析,根据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制定严谨、合理、科学的边坡支护方案,从而确保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稳定性,提高施工的总体水平。以以某土木工程为例,相应的支护技术方案形成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由于该工程采用土钉支护的方式,为了保障支护的强度达到工程标准,应根据实际要求,在土钉支护的过程中,对土钉深度进行规范,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执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②对成孔的位置和编号进行标记,便于边坡支护时的识别工作。③设计拉拔试验,该过程交由第三方完成,对土钉打入的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土钉具备充足的强度。④对注桨的比例、外加剂的用量以及补桨工作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4)施工管理研究。在对边坡支护技术进行应用时,要做好对支护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具体做法如下:①建筑企业内部要组织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工程施工操作流程的掌握,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杜绝违反施工规定的行为发生,进一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②对于引进的先进和专业机械设备,先要进行专业培训,不能急于投入生产,防止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从而使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③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审查督促、经常性巡视和抽查等手段进行支护施工的安全管理,以便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边坡支护技术,可以施工更加稳定,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但要使边坡支护技术真正的发挥作用,土木工程施工人员还要做好边坡支护工作,制定有效的支护方案,并且做好基坑挖掘、地质监测和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边坡支护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作者:冯阳阳 刘亚招 单位:

参考文献

[1]赵莹.刍议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24):75.

[2]朱文飞.分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J].低碳世界,2016(15):173-174.

[3]王怀理.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6(03):29-30.

[4]白红红.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57-58.

高边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10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勘察 设计 施工 运营 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病害

1 概述

由于国民 经济 的发展和路网完善的需求,高速公路逐步进入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其线形指标高,工程艰巨,投资巨大,对 自然 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山区公路环境载体主要是自然环境,也是地质环境。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好还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 影响 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环保主要是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

要建设一条兼顾 交通 、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的高标准的山区高速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对地质现象和 规律 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 方法 和手段。

2 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2.1工可阶段——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

2.2初设阶段——突出重大地质病害对路线方案的制约

确定路线方案前应对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岩石的层理情况、地质病害的分布及范围等,通过对遥感地质判释资料以及不同勘测阶段的勘探、调查资料的分析, 研究 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对地质较为复杂地段还应注意在设线后诱发并加剧地质病害的可能性,谨慎的确定路线的线位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地质技术人员应配合路线设计师作好地质咨询工作,可以沿初步拟定的路线线位,进行全线踏勘,对重点工点进行地质调查,得出初拟线位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情况,评估路线方案的可行性,发现重大不良地质地段或预测工后会出现难以治理的地质病害的路段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尽快调整路线线位。基本确定路线方案后,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进行大比例尺(1:1万)的地质遥感解译及地质灾害调查和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编制1:1万工程地质图和路线区域地质病害现状图。图件的重点是地质灾害和重要工点的工程地质条件,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不可以拿1:5万地质图放大。现在委托地质部门做的图件,有些不能称为工程地质图,只能称为基本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太笼统、工程地质条件的论述太简略)。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不能够代替1:1万工程地质图的编制,但二者可结合进行,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很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植被覆盖、后期人工改造以及观察角度和范围有限等原因,在现场难以判断。通过遥感资料(如航片)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全貌,合理的解译,有利于对此类不良地质体的正确认识。

当工作中发现仍有重大的地质病害存在或有潜在的重大地质病害时,必须及时调整线位。对于重大的地质病害应尽量绕避,实在无法绕避的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尽量在路线的平纵面优化上下功夫(采用分离式路基、用桥隧构造物通过、从滑坡体上部通过、半路半桥等),避免高填深挖,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对地质病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即使增加工程造价也是值得的。

以安徽省徽杭高速公路为例,该路全长约80km,有四分之三路段位于山区,由于勘测时间较早,对山区高速公路特点认识不足,以投资为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路段基本沿区域性的三阳断裂带布设。受构造 影响 ,岩体风化破碎严重,并且沿线分布有雄村滑坡、朱村滑坡等规模较大的不良地质体。施工开挖后,出现大量的不稳定边坡,甚至诱发了部分滑坡。对于部分地质病害路段及时调整线位,进行了避让,而更多的病害段只能采取治理措施,结果造价大幅攀升,严重影响了工期,并且治理效果也难以预测。

必要时应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对重大地质病害路段进行深入勘察,确定路线可行性。

2.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除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之外,还要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要有充分的了解,保证路线方案的 科学 性。对地质资料要充分利用,桥位、隧道、路线各有一套地质资料,但彼此经常脱节。比如当桥隧相连时,隧道勘察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桥梁设计人员却不知道,还把桥台置于其上。因此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 学习 。从事路线、隧道、桥梁设计的人员要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质知识,以有利于对地质资料的合理使用。

3 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 问题 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另外本阶段应遵循信息化施工(施工中监测)、动态设计的原则。隧道的超前预报、边坡的动态监测都是施工阶段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施工单位一定要配备过硬的地质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不要等到地质病害已经发生才去治理,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发现边坡、隧道等有失稳的趋势之后要立即反馈业主和设计单位,并及时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避免边坡、隧洞大面积失稳。应该认识到,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对地质现象和地质 规律 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据此进行的设计只能称为预设计。在边坡或隧道断面开挖以后,很多问题才会发现,此时应有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对照原有的勘察设计方案,发现新的问题之后通过合理工序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等到问题已经发生才去采取措施,既多花了钱,又耽误了工期。

目前 施工单位的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极为缺乏的,有时由于不合理的施工 方法 导致或加剧了地质病害的发生和 发展 (如在破碎岩体上放大炮、自下而上开挖边坡等)

施工期间的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目前还较为薄弱的,有丰富 理论 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岩土监理工程师极为缺乏,使施工期间的地质病害预防工作远远达不到要求。

4 运营阶段——加强敏感点监测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间也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因为有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力释放或边坡的蠕变有些需要长达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一次性治理有时并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此对于一些在施工中出现病害的路段或重要工点要建立数据库,进行变形、位移和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定期巡查,建立防灾和预警系统,在雨季或洪水季节要加强对敏感点的监测。通过长期观测记录,还可以更深入的认识地质 规律 , 分析 地质病害的发生发展机理,预测发展趋势,发现有不利的趋势要及时采取措施。

5 山区公路建设地质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

5.1前期阶段

工可阶段对地质工作不够重视,地质遥感工作不做或精度不够,不能够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导致选定的路线走廊带中地质病害多,处理难度大,给后期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路线方案调整较大,而工期紧张,因此很多勘察工作量作废,路线地质精度不够,部分工点缺少地质资料,给设计工作带来隐患,也使得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方案有时发生较大调整。目前的山区公路工程勘察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由于现在很多项目的勘察设计工期都非常紧张,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高的勘察精度,的确是一个难题。为抢时间,现在地质勘察工作很大一部分外委出去,全线人员设备上了很多,但在施工中仍会暴露出很多地质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地质现象的隐蔽性和地质 科学 的复杂性,难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地质现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从事岩土工程的技术人员本身能力有限所致。岩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经验学科,技术人员的经验非常重要。外委的勘察单位一定要过硬,对于其提供的地质资料要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对于不能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坚决返工。在其外业和内业阶段要进行监督,多沟通。外行业的地勘队伍往往对公路工程的特点及公路勘察规范了解不够,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勘察,资料经常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另外由于工期紧,技术准备不足,勘察手段不合理,经常导致勘察深度不足,如隧道勘探未采用双管单动钻进,无法判断RQD,钻探工艺和技术不过硬,岩石取心率低,钻孔水文地质试验数据不足,对边坡勘察无法判断滑动面,无法取得可信的各种力学参数,物探手段与其他勘探手段的互相校核精度不够等,甚至有个别单位编造资料应付设计。所以不仅要看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还要看投入人员技术水平、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如何,拟定的勘察方案是否合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是否科学。在实践中,由于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错判、漏判地质病害的现象。因此加强公路岩土工程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5.2施工阶段

地质技术力量薄弱,岩土工程监测和监理不力,施工工序和方法不对,导致地质病害的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病害。对工程地质特点认识不足,不能够及时预测和反馈地质病害,只能被动地等待地质病害的发生。

5.3运营阶段

地质工作目前还基本上是空白,无法保证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顺畅。

6 正确认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由于岩土体的组成物质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岩土体内部分布有大量的不连续界面,把完整的岩土体分割成许多块体,总体为非均质体,在应力的传递上非常复杂,因此岩土工程属于非线性科学。现有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均难以准确的描述岩土体实际的力学本构关系。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还受到许多外界的因素 影响 ,十分复杂。因此,对于岩土工程的分析 计算 只能是半定量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分析者经验的制约。对于已经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病害,其周界相对清楚,各种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较完备,认识起来相对容易。最难的是对于现状稳定的高边坡,预测其人工开挖后的稳定性。对于其地质构造的分析,地质-力学模型的建立,稳定计算分析都十分困难。勘察深度难以保证,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够科学,边坡设计时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如一般都只给出最终的边坡坡率和边界,各种边坡加固设计也是针对最终边坡的,各种分析计算也是以最终边坡为约束条件的。这样即使地质条件清楚,分析计算合理,设计稳妥,施工严格遵循规范和设计要求,也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地质病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对开挖过程中的各种边坡条件进行分析计算,虽然按最终边坡条件计算是稳定的,但不能够保证任意开挖条件下边坡都是稳定的。因此对于从事边坡设计的岩土工程师而言,应该对于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多种控制性断面稳定性进行计算,提供合理的开挖步骤和各种稳定的开挖断面,并对不稳定的中间边坡提出临时性的工程加固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开挖。

7 展望

技术进步是山区高速公路成功修筑的重要保证。现在采用三维数模,可以很快的得出路线平纵面模型,任意切割纵横断面,发现 问题 之后可以很快的调整线位并重新进行 分析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信随着3S技术的 发展 ,今后三维数模会和三维地学模型、岩土工程专家分析系统结合起来,对于重要工点通过现场地质工作,建立地质-力学模型,通过专家分析系统,可以任意模拟边坡开挖后的形状及物理力学状态的变化,迅速分析其稳定性,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甚至还可以对边坡等地质病害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聚集各方面力量以解决问题。

8 结语

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个环节和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要加强 学习 ,真正重视问题的严重性。可以说,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岩土工程是关键,地质病害是控制性因素。

参考 文献

[1] JTJ 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北京:人民 交通 出版社,1999

[2] 霍明.建设生态公路考虑的几个问题.见: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 研究 院 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