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十篇

时间:2023-10-23 17:25:11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1

关键词:顶管施工,监理控制

1 工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干管工程铺设污水管总长度42Km,管径从DN200~1800mm,其中开挖管道约22.325Km,非开挖施工管道19.675Km,含顶管18.325Km。管道埋设深度在1.2~11m左右,主要沿河岸布置进行截流。工程地质情况主要为粘土、含砂性粘土、砂层、局部含孤石。地下水位偏高。

2 顶管工艺流程与监理控制流程

3 监理控制要点

3.1 事前控制

3.1.1熟悉图纸、认真进行现场踏勘,制订详实的监理方案与实施细则。

组织项目组监理人员认真读图,了解设计意图,查找图纸是否有遗漏或不清楚的地方,为图纸会审做好准备。进行现场踏勘,要了解周边交通、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特别是地下管线情况的调查往往被忽视,总理解为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各种管线的交叉,在施工过程中会吃大亏。本工程DN1000mm顶管,埋设深度5.4m,在穿越一条市政主干道,距离接收井10m远时,顶管作业人员发现管道内有漏电情况,及时通知了监理与业主,经过现场调查,也未发现什么,刚好供电局人员故障巡线到现场,正好判断故障点与顶管管线距离很近,到管道里挖掘后发现机头已将电缆保护管与外皮顶破,造成线路短路跳闸,结果是两条10kv电缆破损更换100多米。如漏电保护器动作不灵,势必会造成顶管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事后了解到这两条电缆为新建,采用非开挖导向钻进施工,埋设深度深。特别是现在采用非开挖导向钻进进行过路管施工的燃气、电力、电讯、自来水管道特别多,各行业各行其道,管理混乱,如不进行详细调查,及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施工前,应由业主组织召开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会,以了解各种管道的交叉情况。监理在制订细则时要充分考虑到管道交叉处施工易产生如土体扰动使雨、污水管道断裂,雨季冲刷会进一步影响其他管线与路面交通安全的次生灾害发生,将该部分施工控制分解到监理控制过程中并加以重视。

3.1.2认真审查承包人顶管施工组织设计,协助业主组织专家对顶管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审。

审查顶管施工组织设计要重点审查顶管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适应已知的现场条件与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顶力设置与出现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否合适;安全保证措施与应急方案是否满足要求等。

3.1.3组织进行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由于市政管道工程项目内容单一,往往施工单位重视不足,对于图纸会审工作处于走过场的现况,监理工程师应先与施工单位沟通,重视管道走向的现场情况,摸清楚现状管道情况,通过施工组织的设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并提出解决办法。特别是管道设计中往往会提醒施工方先进行接入口处标高、位置的复核工作。不要在管道顶好接入时才发现标高有问题。

3.1.4检查人员、材料、机具进场准备情况。要重视管材供应情况,机械顶管施工进度快,而工作井周围往往场地狭小,堆放困难,要控制好生产、存储与运输环节,否则管道顶进到中间没有管材供应会产生顶力加大、机头下沉等问题。

3.2 事中控制

3.2.1复核承包商引到工作井附近的导线点与工作井内导轨的标高与轴线,检查导轨制作的牢固度,导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管道顶进的轴线与标高控制。

3.2.2对机头进洞与第一节管道的顶进进行旁站。机头进洞姿态与第一节管道的顶进非常重要,有时会成为整个管道顶进成功的前提。工作井洞口附近土体在工作井施工时会被扰动,土体平衡较差,特别是在地下水位高,有流砂层存在时,易发生机头还未完全进洞就出现涌砂现象;遇有软弱地基还会出现机头一进洞就出现向下趋势过大现象。针对不同情况,需要有不同的应对办法。

3.2.3加强现场巡视,力争每个作业面要巡视两次。顶管作业环境较差,管道内通行不易,特别是小管径顶管,监理工程师不愿意到管道内检查。每次巡视时,应仔细查看施工记录,认真检查顶进油压的变化,查看出土量,校核出土量与管道顶进长度的比值。管道顶进油压突然加大,存在遇到不同地质断面或顶进管道高程、轴线偏差超过了范围,纠偏过大造成,要立即停下来,确定后续可行方案后才能继续施工。巡视到位不到位,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在工业西路DN1200mm管道顶进中,监理人员发现进尺少而出土量大,与现场作业人员一了解,管道前确实发生了塌方,刚好在道路中间分格栏附近,采用地面维护坍塌区域交通,顶进完成后立即钻了3个Φ150mm孔至塌空处,用水泥浆拌石粉渣进行了回灌,并在钻孔处进行了花管注浆,未产生任何事故。而在东环一路的DN1650mm管道顶进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施工单位也未反映,管道前土体塌方后为采取措施,因下雨造成塌方加大,使上部DN300mm自来水管道发生断裂,土体在水压力冲刷下,形成人行道及绿化带发生深度6米,宽5米,长7.2米的大坑,全部泥砂冲入管道内,随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却造成财产损失与不良影响。

3.2.4手掘式顶管要经常到作业面检查管前挖土情况,控制顶进速度与出泥量的平衡,严禁超量排泥。有时,土质稳定性看视很好,作业人员为了多拿进尺,采用多挖少顶的办法,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应引起监理人员的重视。

3.2.5顶进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管道轴线、标高的校核工作,检查管道内有毒气体含量。

4.3 事后控制

4.3.1管道顶进结束后,应督促承包商进行顶进触变泥浆的置换(用水泥粉煤灰浆液),充填顶进过程中产生的空洞,可有效降低管道上部土体沉降,有些道路在顶管完成后几个月就会发生纵向裂纹甚至发生局部下陷,往往就是省掉了这些工序造成的。

4.3.2对于在顶管中内部发生塌陷的部位,顶管后立即按照记录位置进行钻探,了解塌陷情况,采用灌水泥浆加砂或石粉渣进行灌填。

4.3.3检查管道内接口与管壁情况,有时会因为管道材质或顶管中其他一些因素导致接口破损或管道出现裂纹,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已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4 结语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2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管理

Abstract: high formwork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is prone to accid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hazard, especially height more than 8 m a formwork, if in the process of mode branch no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cheme build-up, or set in after the completion acceptance did not carefully, things could happen formwork collapsed safety accidents. High formwork once collapsed can cause of dead, the safety of the group of injury accident, if the consequences are serious, bad influence. In view of this, as a project owner representative to the high formwork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is very be necessary, can draw lessons, and better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afet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high mod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简介

该工程位于广州某高校内,工程长255.7米,宽50.8米,6层框架结构,高度26.6米,采用桩基础。东、西两向为教室,中间24米作为中庭,中间8个柱子高度为26.6米,并且装修为石头干挂。因此对高支模需要极高的要求,下面就专门针对建设方对高支模的管理作探讨分析。

2 前期管理

设计图中对柱子尺寸及周边梁板已经有详细的注解,因此已经可以明确需要用到高支模。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高支模方案是在施工单位进场后提交监理单位审核,监理单位确认后提交建设单位并上报质量监督检查单位。建设方代表就要详细审阅方案并做到心里有底,以便在建设过程中对高支模项目跟踪管理。因此就需要着重考虑经常出现问题的以下两点。

1.1 高支模专项方案编制时, 技术人员未针对施工现场条件、使用材料情况进行相应验算, 出现现场施工与方案完全脱离的情况。

1.2 高支模方案中工程概况对现场施工条件表述不清晰; 立杆基础承载力未经过验算; 恒载、活载计算未考虑最不利组合; 模板及支架计算对施工荷载取值考虑不周; 材料的强度、刚度理想化, 与现场实际材料不符, 如钢管壁厚、木枋截面尺寸、材料新旧等; 方案未经审批就先行施工而造成整改困难; 方案审批后未对现场操作人员及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施工管理

纵观目前高支模的发展及应用,发现在施工过程中高支模在安装及拆除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管理。

2.1高支模安装

高支模安装施工顺序为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 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梁、板门式脚手架安装架设梁底纵横木枋于门式架顶托上梁底模板及侧模板安装架设板底木枋于门式脚手架顶楼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铺设、绑扎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拆下门式脚手架可调顶托拆除梁、板模板, 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门式脚手架钢管架。一般存在问题于:

2.1.1 支顶基础如位于回填土上而未进行分层压实处理, 就会存在下沉失稳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搭设脚手架前就要进行检查。

2.1.2钢管: 某些钢管严重锈蚀, 管壁厚度低于标准和计算书的要求,有些已弯曲变形,这类钢管强度大幅降低,因此严禁进场使用。

2.1.3门式钢管脚手架: 某些钢管脚手架严重锈蚀、变形、脱焊、无锁臂等。这类脚手架严禁进场使用。

2.1.4支撑体系:部分支撑体系相连部位有松动现象,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严格检查。纵向、水平剪刀撑若未按规范要求设置, 会严重影响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2.1.5安装过程中未完全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或自行修改,搭设前的放线未将梁位和支顶位置在地面上准确放样, 导致支架偏离和支顶间距不准确, 影响承载力, 其主要原因是施工员未做好搭设前的准备工作,技术交底不认真完成或不详细, 造成实际搭设结果与方案差别很大, 如不进行加固则会留下安全隐患。

2.1.6浇筑砼过程中一定要派专人进行检查, 否则难以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一旦出现问题,会很难弥补。

2.1.7若受力构件如钢管、扣件、木枋未送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就直接使用,钢管材料周转次数多, 保养不当; 木枋截面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采用残旧木枋代替;水平杆多数未与已浇筑的结构混凝土柱拉结,整体抗倾覆能力薄弱,这些都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审查,否则会造成不利后果。

2.2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拆除顺序应为:梁上托顶梁底木枋、模板板上顶托板底木枋、模板剪刀撑纵横水平拉杆钢管立柱下托座、垫木。一般存在问题于:

2.2.1高支撑体系的拆除, 必须经项目安质部负责人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方可进行,严禁在项目负责人未知的情况下进行拆除。

2.2.2模架拆除时按顺序逐块拆除, 拆除时先搭设的后拆, 后搭的先拆, 先拆非承重部分, 后拆承重部分;拆除顶板时, 设临时支撑, 确保安全施工。拆除侧模板时未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很难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任何损伤。

2.2.3模架在拆除过程中, 除操作人员外, 下面不得站人, 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连接件必须放在工具袋中, 防止掉落。

2.2.4拆除不服从统一指挥, 支顶、模板拆除未能统一指挥, 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进行

3 结语

科学的项目管理可以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使建设周期和成本取得最佳平衡。对于高支模的管理更要科学,因此建议:

3.1 严格执行高支模相关规范以及地方文件要求,包括: 建质[ 2004] 213 号文《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专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粤建监[ 1998] 27 号文《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穗建筑[ 2005] 419 号文《关于切实加强深基坑、大型顶升设备、高支顶等高危工程和设施安全管理工作》, JGJ130- 2001、J87- 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3.2 高支模方案必须由专业人员编制,计算书统一使用软件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工程概况; ②编制依据;③基础情况; ④材料选用; ⑤方案计算程序; ⑥搭设、拆除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⑦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注意事项; ⑧监测方案; ⑨应急预案。

3.3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的施工过程监控, 做好高支模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应边施工边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 对支顶、模板构件和材料质量验收应严格把关, 主要构件和材料必须送检合格后才能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参考文献

[1]梁毅. 高支模技术的实施[J]. 山西建筑, 2005,(9).

[2]吴哲纯. 浅议高支模安装与施工技术. 技术与市场,第17卷第8期2010年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3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监理控制重点、钢管混凝土柱安装、钢管混凝土浇筑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 of 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asting method, steel structure plant steel tube concrete columns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upervision control key points, steel tube concrete columns quality inspection.

Keywords: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 supervision, control key point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installation, steel tube concrete casting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钢管混凝土柱是由钢管和管内混凝同承担荷载的组合结构。由于其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柱,抗火、防火和耐腐蚀性能优于钢结构,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桥梁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的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构件。

钢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常用的有三种,即底部顶升法、高位抛落法和立式浇铸法。采用底部顶升法和高位抛落法的混凝土要求必须要有较大的坍落度,否则极易产生管壁和混凝土粘结不紧密等质量缺陷,因此施工中多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一、工程概况:

河南省××市煤矿机械设备制造公司总装车间,总建筑面积35162.70平方米,单层门式钢架结构,纵向长度312.58米,横向长度96米,厂房跨度24米,吊车吨位为75T,设计采用156根钢管混凝土双肢格构柱,标高为-1.100~8.900m,8.900m~16.600m/17.800m改用H型钢柱,钢管采用Q235B,管径457,壁厚10,钢管内为C40素混凝土;斜缀条采用Q345B,管径192,壁厚12,缀条内不浇筑混凝土。组合柱截面设计要求采用自动焊,焊缝等级二级。钢管柱脚采用埋入式,钢管柱脚与杯口间采用C3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实。

二、施工方案:

1、钢管混凝土双肢格构柱采用专业工厂制作成型,现场安装。

2、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为:

钢管混凝土柱进场验收钢管混凝土柱脚锚固钢管混凝土柱安装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检查验收

3、钢管内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顶升法。在钢管混凝土柱底部适当位置开孔并焊接带单向阀的混凝土输送管,利用混凝土泵的压力将自密实混凝土自下而上挤压顶升灌入钢管内,直至注满整根钢管混凝土柱,无需振捣。

三、监理控制重点:

1、施工方案及准备情况的审核:

①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并应经监理单位审核同意。

②钢管内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宜进行浇筑工艺试验。

3施工单位的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4焊工必须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且现场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合格证规定的范围内施焊。

5钢管混凝土柱安装前应核对杯口基础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且基底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的安装要求。

2、材料控制:

①钢板、钢管:委托工厂生产的钢管应按方案确定的一次安装高度进行加工成品钢管或卷制钢管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管可采用直缝焊接管、螺旋焊接管和无缝焊管。焊缝必须采用对接焊缝,并达到与母材等强的要求。钢管内不得有油渍和污物,出厂时应具有质量证明。

钢板表面不得有结疤、裂纹、折叠、严重锈蚀,不得使用受过冲击的钢板,钢板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机械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②钢管格构柱:检查进场钢管格构柱的规格、尺寸,拼装焊接焊缝质量应满足设计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并应审核焊缝的超声波检测报告。

3自密实混凝土:应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GBJ13-55-2004)、《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13-51-2003)的规定进行试配,并宜进行浇筑工艺试验。

3、钢管混凝土柱柱脚锚固:

1埋入式钢管混凝土柱柱脚的构造、埋置深度和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管混凝土柱精确定位后,先浇筑钢管柱柱脚与杯口间的C3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柱固定。

3杯口内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管内混凝土的浇筑。

4、钢管混凝土柱安装:

1钢管混凝土柱安装前,要求核对杯口基础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并要求杯口基础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安装要求。

2钢管混凝土柱安装前,钢管柱的中心线、标高基准点等标记应齐全。吊点与临时支撑点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3起吊设备的最小起吊量应能够满足吊装要求。吊装时应由信号员专人指挥,吊索吊具应处于安全状态,在钢管柱临时固定完成前不得松开吊钩,风速超过5级以上不得吊装。

4钢管混凝土柱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校正和固定牢固。钢管柱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h/1000,且不应大于10;轴线偏差应不大于5,弯曲矢高应不大于h/1000,且不应大于10;h为钢管混凝土柱高。

5、钢管混凝土柱管内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管混凝土柱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确认,钢管内壁清理干净,无污物。

2审核钢管内混凝土浇筑工艺试验报告,并检查现场钢管顶升孔、排气孔的留置是否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3在混凝土输送管与截止阀连接前,用泵送砂浆输送管道,并把该部分砂浆清除干净后再进行管内的混凝土浇筑。

4钢管内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宜连续进行,当一根单肢管所需的混凝土量全部运至现场时,方可进行顶升。钢管内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时应及时做好混凝土坍落度及坍落扩展度的检测。

5混凝土顶升至管顶后,应及时停泵,并进行数次回抽,若管顶混凝土面无明显回落,方可拆除混凝土输送管。浇筑完毕30min后,观察柱顶混凝土有无回落下沉,若有下沉,则采用人工补浇柱顶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对管口进行临时封闭。

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50%时,方可拆除连接装置,补焊封堵孔口。

6、检查、验收:

管内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可用敲击钢管的方法检查管内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收缩情况,如有异常,则应用超声波进行检测。对不密实的部位,应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强,然后将钻孔补焊封固。

四、建议:当图纸设计要求在管顶封顶板设置溢流排气孔时,排气孔径的大小一定要根据混凝土的泵送量进行验算,否则会因管内混凝土浇筑过程排气不畅,在管内形成较大压力,顶飞管顶的封顶板,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验算确认管顶封顶板上的排气孔能够满足泄压要求,否则就需考虑在设计、施工允许的条件下,柱内混凝土浇筑完后再焊接封顶板。

参考文献:

1、《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2010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4

【关键词】基坑工程;支护施工;监测

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促进了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各地在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目前,在基坑工程中发生的工程事故概率要比主体工程高得多,因此,基坑支护的施工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1 工程概况

某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3.6万m2,其中检测组团一(质检)单体建筑面积3.6万m2;检测组团二(纤检)单体建筑面积2.5万m2;检测组团三(能源检测)单体建筑面积1.5万m2;科研综合管理组团单体建筑面积2.4万m2;预留实验室建筑面积3.6万m2。

1.1 本场地与基坑工程相关的土层自上而下分布

1.1.1 素填土:黄红色,湿,松散,为人工近期堆积,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上部含少量碎石,层厚1.00~3.40m;基坑设计参数:C=10kPa,φ=8°,r=17kN/m3。

1.1.2 淤泥质土:灰色、灰黑色,有光泽,饱和,流塑状,局部含腐朽植物、贝壳及粉细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顶板埋深1.00~32.50m,层厚0.60~10.80m,实测击数1~3击;基坑设计参数:C=8kPa,φ=4°,r=16kN/m3。

1.1.3 粉质粘土:黄红色,稍具光泽,湿,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粘性一般,含多量粉细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顶板埋深3.40~32.00m,层厚0.60~14.10m,实测击数5~13击;基坑设计参数:C=15kPa,φ=10°,r=18kN/m3。

1.2 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东侧红线5m外存在一宽约8m的河流,同时由于场区存在透水砂层,故该河流水体与场区内水系联系紧密。

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

2.1 场地现地面相对标高约-1.30m,基坑底相对标高为-5.00~6.10m,故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70~4.80m。±0.000为绝对标高8.30m。

2.2 本项目地下室周边环境开阔,地下室10m范围内并不存在建筑物与市政道路,结合本基坑开挖深度与周边环境情况,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2.3 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应满足地下室边墙外界尺寸要求,并按规范允许的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施工误差等要求进行放线施筑,深度应满足地下室净空要求。

2.4 基坑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地下室结构及防水层的施工。

2.5 施工阶段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值为45mm,报警值为35mm。

2.6 基坑支护结构仅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的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年,开挖完成后暴露时间不应超过一年,否则应会同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视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基坑深度、面积和周边环境,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如下:

3.1 由于基坑周边场地开阔,故采用顶部放坡(局部直立)+多排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方案。

3.2 本基坑的设计共分11个剖面,根据对应最不利钻孔资料的计算结果并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进行支护结构设计。

3.3 如基坑开挖时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或土层情况与地质勘察资料不符时,基坑支护设计将作相应的修改。

4 施工要求、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4.1 施工要求

4.1.1 支护结构施工前,应仔细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情况,并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和管线权属部门共同研究,确保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1.2 支护结构施工前,应仔细查明场地周边的可能地下障碍物,并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确保搅拌桩、钢管及放坡施工的可行性。

4.1.3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基坑顶部截水及基坑内部排水工作,保证坑底不被长时间浸泡。

4.1.4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支护结构10m范围内的地面堆载不得大于10kPa,设计出土口不得大于20kPa;坡顶排水沟外侧应做硬地化,且厚度不少于100。

4.1.5 基坑应按设计工况进行分层、分段、对称开挖,严禁超挖,以保证支护结构受力均衡。

4.2 搅拌桩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4.2.1 搅拌桩按下列顺序进行施工

(1)桩位放线开挖导槽,槽深宜为0.8~1.0m,宽度比桩径增加200。

(2)施工机械就位。

(3)制备水泥浆。

(4)搅拌桩施工(工艺采用4搅4喷法)。

(5)施工机械移位。

4.2.2 搅拌桩施工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前做工艺性试桩,以确定各项目施工技术参数,其中包括:灰浆水灰比、灰浆泵压力、料罐和送浆管压力、输浆量等。

(2)水泥标号42.5R,水泥浆水灰比为0.5~0.65,每米水泥用量65kg,施工时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注浆泵出口压力应保持0.5~0.6MPa,输浆速度应保持常量。

(3)搅拌桩提升速度不可超过800mm/min。

(4)搅拌机机架安装就位应水平,导向塔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位偏差不得大于3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2%。

(5)桩体施工中出现停浆时应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1m,搭接时间间隔不应大于24h,否则应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

4.2.3 注意事项

在开挖基坑土方前,搅拌桩必须达到30d龄期,且要达到1.0MPa设计强度,基坑开挖可通过流水作业施工实现上述搅拌桩龄期要求。搅拌桩外侧钢管需成孔后下放,随后注浆处理,注浆体强度不得低于M20。

5 施工工序说明

5.1 基坑顶部按图纸要求修坡,并设置喷砼面层。

5.2 施工工程桩边桩(中部工程桩可同时施工)。

5.3 待工程桩边桩施工完毕后紧随施工搅拌桩,并完成内插钢管及压顶板施工。

5.4 待搅拌桩龄期及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下层土方,但水平开挖范围不得大于20m。

5.5 若基坑底需做换土处理,换填厚度不得大于300mm,否则需报设计复核验算,同时每次换填范围不得大于10m。

6 基坑监测与检测

6.1 安全监测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承担,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测措施。

6.2 施工中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及时将监测数据提交设计人员,监测报告必须要有评价意见,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分析监测数据,必要时应调整设计方案,提出加固措施。

6.3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6.4 本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及监测要求,应由监测方在施工前提出方案,经业主、设计及监理方确认后实施。

6.5 基坑监测要点:

(1)水平位移监测:在基坑周边每20m设置一个水平位移观测点,监测点应设置在坡顶或压顶板上,综合楼设置27个,能源楼设置16个,标准实验楼设6个,纤检楼及质检楼各设8个;变形控制值为45mm,报警值为35mm;各边变形值每天发展不可超过3mm。

(2)地下水位监测:沿基坑周边设置水位观测井,综合楼和能源楼各设置6个,标准实验楼设2个。

(3)上述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及底板施工阶段应两天一测,其余情况下最多可延至5d。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如实报告。

(4)在基坑使用期间,如果监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应及时报告有关单位,并分析原因及采取措施。

(5)上述各项检测和监测工作具体由建设单位委托一家有资质的单位做相关的方案设计。

7 基坑应急预案、抢险与加固

7.1 基坑开挖前,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做好基坑抢险加固的准备工作。储备止水堵漏的必要器材和加固用的钢材、水泥、编织草袋等。地下室完成至±0.00前,基坑安全工作应列入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范畴。

7.2 本基坑靠近建筑和道路,应对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①基坑周边顶部要进行硬地化处理,做好基坑周边雨水截流,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②为避免局部的渗漏而造成的基坑积水,应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当支护结构出现渗漏水的情况时,应采取有效的堵漏止水措施;③如果由于基坑漏水、流土、流砂、坑内降水或开挖而造成坑外地面或道路下沉、建筑物倾斜开裂、管道爆裂时,应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和挖土,并立即用粘土、水泥土浆液等材料处理止水帷幕的渗漏;③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信息;⑤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按下列规定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7.2.1 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先进行回填反压再作处理;也可视情况在坑顶外挖土卸载;

7.2.2 当超前支护踢脚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坑脚回填反压,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妥善处理。

7.2.3 当基坑周围建筑物发生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8 结束语

总之,基坑工程是建设工程施工中内容丰富且富有变化的领域,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复杂的技术领域之一。它不仅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而且要严格限制周边的地层位移以确保环境安全。因此,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做好数据、资料整理积累的同时,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争取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5

关键词:安全理念 目标管理 过程控制 稳固根基

2011年,永华公司牢固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安全“012345”管理模式,紧紧围绕全年安全工作“零”目标,以安全十零理念为支持支撑,拓展了安全生产系统管理“三十零”子理念体系,完善安全目标机制,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实行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主要经验做法阐述如下。

1.拓展“十零”理念,延伸专业子理念

按照“零”起点、“零”过程、“零”目标的工作要求,永华公司突出过程控制,结合自身实际,基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按照高于标准、严于标准的原则,将专业零理念量化、细化,形成“零理念”标准体系,使安全目标向更小管理单元落实,建立了以安全“十零”理念为支撑的30个专业子理念,确定了30个“零”目标。

(1)安全“零”目标管理分解表

(2)按照“抓系统,系统抓”和“管人、管事、管业务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做到责任制内容 “零盲区”、责任制边界“零错位”、责任制落实“零缺位”。

(3)按照“写要做的,做所写的”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并按照针对性、实操性和可靠性的原则,加强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做到内容“零缺陷”、贯彻“零漏项”、制度执行“零距离”。

(4)瓦斯防治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高度重视,依法管理,做到以风定产“零超限”、瓦斯治理“零突出”、监测检查“零盲点”,坚决杜绝瓦斯事故。

(5)严格执行《河南煤化集团矿井防治水管理及考核办法》,认真开展水害因素分析、水害预测预报、水害隐患排查和水害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矿井防治水效果评价体系。矿井防治水工作力争实现“零突水、零淹面、零影响”。

(6)加强顶板管理,杜绝顶板事故。顶板管理要力争做到“零片帮、零空顶、零冒顶”,坚决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7)加强机电运输管理,杜绝机电运输事故。矿井机电运输力争做到电气“零失爆”、供电“零中断”、运输“零失控”。

(8)加强基建项目安全管理。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必须坚持“三同时”的原则。真正履行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内容“零缺项”、执行“零距离”、项目“零事故”。

(9)加强安监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安全监督监察水平。各级安监部门要强化队伍素质建设,全过程履行工作职责,力争做到安监“零盲区”、行为“零违章”、廉政“零违纪”。

(10)创新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公司成立三级培训机构,矿井建立四级培训机构,并按专业设置专兼职教师队伍,实行考核聘任制管理。公司成立了员工安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培训效果评价体系,通过创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大力营建“工作学习一体化”的培训格局,促使员工做到岗位知识“零漏洞”、岗位技能“零缺陷”、岗位操作“零失误”,成为本质安全型员工。

(11)公司及各单位要对隐患排查的质量分级管理、定期考核,对重大隐患、搁置隐患、反弹隐患要追究责任。各矿对重大隐患必须挂牌督办,并报公司备案,定期汇报。力争做到排查“零盲区”、治理“零搁置”、效果“零反弹”。

2.制定标准,实行“对标”管理

2.1永华公司立足实际,制定下发了《安全“零”目标管理及操作标准》,对安全生产责任、瓦斯治理、防治水、顶板管理等十项内容,罗列出突破标准30条,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实现 “对标”管理。

2.2制定安全“零”目标管理流程图:发现隐患--专业分类--问题分析--责任追究--制定防范措施--效果进行跟踪--跟踪意见反馈记录--补充完善制度,实现目标管理必和循环。基于薄弱系统、薄弱专业,查找隐患根源、堵塞管理漏洞,做到了在“不足中寻求完美,在完美中不断提升”,强化业务“短板”管理。

3.责任层层落实,目标层层分解

(1)公司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矿、系统、区队对应成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零”目标管理的检查和考核。

(2)公司安监部负责建立公司安全“零”目标管理台账,按月对各系统安全“零”目标管理效果进行汇总、评价、考核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奖罚意见,并对下月安全“零”目标控制管理进行预测预警、落实防范措施。

(3)机关部门按照业务分工负责建立本专业“零”目标管理台账,按月在进行系统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对本专业“零”目标的突破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防治措施。

(4)各矿矿长负责建立本单位安全“零”目标管理台账,按月组织开展矿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对重复隐患和安全事故要及时组织追查处理,并按月进行“零”目标管理的检查、考核和奖惩。

(5)基层区队依照安全自治管理原则,负责对装备投入、现场管理、教育培训、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确立“零目标”,进行统一管理;对突破内容在源头调查处理、分析建档,禁止重复发生。

(6)班组围绕现场安全管理,负责安全状况评估,细化管理标准,将隐患治理、技术措施、操作行为等主要突破内容制定成“零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工种,每个岗位,保障前沿阵地安全,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群管格局。

4.安全“零”理念台账管理规范

(1)零管理台账封皮:要求主要负责人和参评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部门)公章。

(2)“零”管理台账汇总表:要对照“零”目标管理台账填写,内容要一致。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6

关键词:给水工程;给水管道;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如今,在很多城市给水管到的运行都出现漏水等情况,但有关部门只要发现有此类

现象发生,都是将问题原因归结于管线的老化。其实,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不仅是管线的老化,诸如在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施工也会造成此类现象的发生,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给水管道施工管理问题进行论述,以便在后期能够解决管道在没有老化之前就出现漏水或者爆管等现象。

一、研究技术规范,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供水项目技术规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制约施工进度通常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管沟开挖长度限制

对于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控制,业主会干涉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现场所开挖管沟明沟的长度,以及每天工作任务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此做好保护措施,防止附近的居民和其他牲畜掉入沟内,或者天气的降雨给予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所指定的施工计划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而且所指定的施工计划必须十分详细,最好做到以天为单位来设计进度计划,不可以没有目标和计划的盲目的通过开挖管道加快施工进程。

但是,施工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影响。例如: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或者地下光缆等,诸如此类情况都会在很大程度将工期进行滞后。面对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①对于现场情况我们施工人员要充分的进行考虑一切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对于工作进行定额管理,做到让事管人;②将工作加大,尽量不要形成工程窝工的现象发生。如笔者负责的给水管工程, 我们所采取的做法是根据管线的长度,将其分成3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进行2个工作面作业,通过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在这一段内组织一个小范围的流水性施工,而且假如某一段工作面遇到了障碍,这样可以将资源重新调配,有效的加快另一面的施工进度。施工中要注意现场的人力和设备资源情况,尽量避免工作中出现资源不足而导致功效降低。

(二)管沟基槽覆土回填打夯工作

技术规范规定,回填密实度标准:胸腔部分≥95%,管顶以上30cm以内85%,管顶30cm以上至地面≥95%。胸腔及管顶以上30cm 范围内填土:管道上设置的砼支墩或其他砼构筑物,必须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才能回填;管道两侧要同时回填, 两侧高差不得大于20cm,不得损坏管道, 抹带接口及外防腐层;回填时土中不得含有砖石、瓦块、淤泥等杂物;管道底部的三角部位, 用木锤等特别工具填细土捣实; 管顶以上30cm以内,要使用木夯夯实; 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 对于普通压实工具每层不超过15cm;沟槽回填顺序按沟槽排水方向由高向低分层进行。

我们知道,若供水管线位于城镇、市区内或穿过道路,则必须严格按照此技术规范操作。若位于野外, 由于外界对已完工的供水管线前期可能造成的破坏较小, 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把管线关胸腔部分和管顶30CM的回填打夯工作,管顶30CM以上至地面的回填工作没有必要层层回填并夯实至95%的密实度。这一点,代表业主的有经验的咨询工程师也是很清楚的,施工单位要想说服咨询工程师,最有效的办法是项目施工前期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让咨询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放心,使其相信施工单位很有此类项目的施工经验后, 再逐步说服咨询工程师放松对管顶30CM以上至地面的回填工作的监管,以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笔者负责现场管理的红湾公路给水管工程位于南方, 管线走向位于郊外, 且经过大量鱼塘, 地质软弱, 但由于工期特急, 鉴于管线回填后恢复地面承载力要求不高,因此,在管道安装后,在管顶30CM 以上至地面采用细沙回填, 并用洒水的方法进行密实, 确保了进度要求。

(三)管道试压工作

对铺设的管线进行分段水压力实验时, 最好要在每段管线上的空气阀门和冲洗阀门均安装完毕后再进行,切不可为了省事,漏掉对阀门的压力测试。

二、加强隐蔽工程中间验收管理,确保验收工作质量

(一)全面做好工程质量验收

因此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标准,进行施工,并且积极主动配合监理公司完成中间验收。

(二)全面验收的各单项隐蔽工程

工程完工后,有些部分因为之前工程施工造成,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施工单位就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经验规范及标准进行全面的工程质量检查,进行初步的调试,整理技术资料,填写相应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连同工程技术资料提交监理公司审核。

(三)中间验收和专业验收程序

①审阅有关工程质量保证资料。②对所含土建分项质量检验评定结果进行核验。③对所含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结果进行核验。④对所含设备试运行检测结果进行核验。⑤实地查验工程质量和对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 并对工程量进行计量。⑥对验收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工程管理质量作出全面评价, 形成统一结论,并将结论填写到有效文件中,加盖有关单位公章。参与验收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 应当协商提出解决的方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进行下一步工序。

三、分工明细,责任明确

如何较合理地制定日工作定额,对于项目经理部来说,往往是件很头痛的事情,日工作定额定的太多,各施工组经常完成不了任务,项目施工不但不能按时达到预期的进度,而且会打击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日工作定额定的太少, 又难确保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工程进度要求。

我认为,可以在项目开工后,前期花一段时间进行观察测量后再制定日工作定额, 这段测试时间不妨称之为施工磨合期。在这段磨合期内,要让每位在新环境下作业的技术人员迅速熟悉技术规范,项目经理部通盘考虑计划施工进度,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条件,设备力量和当地劳务资源, 进而制定日工作定额, 落实到每位一线技术人员头上。

上文说过,具体的项目现场管理必须得依靠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制定激励措施必须能与日工作定额挂钩, 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 以主人翁的角色进行施工现场的设备、人员的有效管理。

总 结:工程管理的核心是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更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化的有效管理,不仅将企业形象和声誉加大提高,而且也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胜利. 浅谈工程质量管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7

坚持在架空入地施工工程开工之前进行安全条件审查,严格的施工组织设计检查是由源头来进行安全控制的有效保证。架空入地工程的施工组织设置当中是不是包括了安全技术的措施还有制定措施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各施工的部位、各专业的工种,关键是要检查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不是切实可行,检查架空入地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不是完善和健全,由第一责任人到其他的责任人到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制是否分解和落实,是否有一个安全管理的监督网络。要严格的执行技术要求:

(1)工程的施工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甲方提供的工程施工的图纸进行施工,如果在工程施工当中涉及到了工程的变更,必须要由经营业部审核批准。

(2)电缆的两端接地要严格的按照甲方提供的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原则上来讲该工程是不使用电缆中间头的。

(3)直埋部分的电缆外皮距离地面的距离应不低于0.7m,电缆周围铺设细沙的厚度不小于100mm,沿电缆的全长应覆盖的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

(4)在新立的铁柱上必须悬挂有明显的警示牌,告知电缆的具置,防止外力的破坏。在电缆进、出金达公司围墙两侧的时候要设置电缆标桩。

(5)顶管的管内径为200mm,用MPP管顶管。顶管应要超出路基两侧1m以上。管内至少要预留2根8#钢丝穿电缆用。

(6)过路顶管前必须要在探明管线的情况之后再确定顶管埋深,顶管的内壁必须要光滑无毛刺,顶管的关口在穿电缆之后应该用非燃性的材料封堵好,防止渗水入管。

(7)顶管两端必须设置有检查井,检查井以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纸来施工验收。

(8)土建施工方施工定线应按照吉利规划局批准的路径,施工期要调查好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办理相关的手续。

(9)仔细检查井内不能有供热管道、易燃气体、液体管道。

(10)在电缆沟内敷设电缆同一根电缆要放置在同一个支架上,不能有上下交替。电缆弯曲的半径不能小于145cm。

(11)电缆终端、引入建筑物应该留有裕量,每个中间头也应该留有裕量。

(12)直埋电缆引入构筑物的时候应穿保护钢管,且对管口实施阻水堵塞。

(13)本工程全部的铁柱均应该接地,接地的电阻不大于30Ω。隔离开关的支架、电缆金属保护管与避雷器共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2保障施工安全的一些对策

“预防为主,完全第一”是我国安全施工的主要方针,预防为主已经成为实现安全生施工的必走支路。依照安全学的原理,在事故的预防过程当中,需要涉及安全系统和事故系统这两个对象。事故系统就包括人、机械、环境和管理四个要素;而安全系统则是由设备的安全性、能量的有效控制和人这四个要素构成的。由着两个系统的要求就可以看出来,就要搞好安全的施工、预防安全的事故,人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安全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环境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意识文化。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施工管理目标最行之有效的途经。还要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增加事故的金额赔偿,监管要到位,加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指挥部一定要保障监察制度的安排和落实,按照规定在定期检查检查人员、定期的监察日期。指挥部要每隔一定的实践就进行一次检查,作业小组要实行每班在班前。班中和班后的三检制度,不定期的去视察工程进程的情况来定,例如:施工准备之前、施工的危险系数大、季节性变化、运用新工艺、节假日前后等等都要进行严格的监察,并且还要有领导在那值班。对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有的安全隐患,要建立起登记、改正制度,依照“四不放过”的基本原则来制定整改的措施。在隐患没有完全解决以前,一定要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如果有危机到人身安全的危险情节,一定要立刻停过,在处理合格以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3设备的选择

因为此次工程涉及的线路负荷比较大,为了保证长期可靠的安全运行,因此对连接设备的选型如下:

(1)电缆的上下铁柱必须每隔1.5m处用横担和电缆抱箍经电缆来固定。电缆的保护管上端要用水泥封堵,下端要埋入到地下不小于200mm的位置。电缆在上、下铁柱的地方要做到上、下的竖直。

(2)考虑到运行的可靠性,本次1、2建吉线在铁柱两侧分别使用JKLYJ-1×300绝缘线与ZR-YJLV22-8.7/10-3×400电缆直接用准400的铝接管来连接。必须在架空线侧用引线担将铝接管电源侧固定,在电缆终端头三指套处固定,防止接口处震动,并保证铝接管压接工艺。

4建立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一个综合性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措施,可以建立好一个良好安全生产的环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方法就是防止事故的出现,是减少事故隐患的有效方法。安全检查要做到每个月不少于一次,作业的班组要每天不少于一次。主要是检查每个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施工周边是否有不安全因素,特殊设备的运营情况有无安全的隐患;安全管理人员到位情况。以杜绝重大事故的出现,保障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5结束语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8

某某煤矿2005年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吸取诧城矿“3.19”顶板事故教训,加强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收作的顶板管理,采煤工作面及其超前支护支柱初撑力要满足要求,掘进工作面要加强临时支护的管理,杜绝空顶作业,巷道修护工作要严格一工程一措施,工程完工必须经验收合格后,财资部才能支付工资。 (十) 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对充水因素不清的工作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突水灾害的发生,不得盲目生产。必须有完备的地质基础资料,建立动态观测系统,进行水害预报,编制防治水措施及发生突水事故的处理预案。全面落实“三防”措施,按期完成各项“三防”工程,确保汛期通讯系统反应灵敏,井巷排水畅通,排水设备运行可靠。 五、安全专项整治的实施步骤 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部署落实阶段:7月10日前,按照上述整治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整治阶段:从7月11日至11月15日。各单位根据安全专项整治内容,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排查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及时消除隐患,落实兑现本质安全装备计划。 (三)检查验收阶段:从11月16日至12月10日。各单位在自查整治的基础上,做好迎接上级检查的准备工作。 六、安全专项整治的主要措施 (一)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行闭环安全管理实现管理“零缺陷”。各单位、各部门、各工种必须依照体系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辨别和评估,分析其产生的前因后果,对产生的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逐级追究相关责任,并登记建档,定期监测,跟综落实。集中整治井下职工延点问题,采取抓好工时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定工作量的科学考核办法、加大对延点单位主管领导处罚力度等综合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延点现象,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的身体健康。 (二)坚持巩固与创新结合,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遵循“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总体推进”的思路,开展样板区队、样板专业的创建活动,通过“样板创建现场观摩”活动,及时推广先进经验,鞭策后进。矿井质量标准化要瞄准一级、力争3-5个专业进入集团公司前三名,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专业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挖掘潜力,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齐头并进。对进入集团公司前三名的专业,分别给予2万元、1.8万元、1.6万元的奖励。不断扩大质量标准化建设内涵,从设计、施工、安装、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工伤抢救、后勤服务到生产现场管理等每个环节都要按照工作规则和标准化要求实施,每个岗位、每个工种推行零缺陷管理。围绕机制、体制、工艺、装备、管理等方面组织创新,提高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科技含量,对被集团公司评上创新项目的给予2000元的奖励。 (三)依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按规定和实际需要提取安技措工程费用,优先保证“一通三防”及主要生产系统的安全装备,保证安全生产系统、设施的完善可靠。按期完成本质安全装备计划,严格奖惩考核。对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系统进行改造,对安全可靠程度差、故障多发、长期带病运转的设备、仪器实施更新换代。推行安技措工程预算制和主要领导负责制,对于安全投入不足、因陋就简而导致的事故,由决策机构及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 (四)安全监察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安全监察部门在加强现场安全监察的同时,强化对安全决策、施工设计、规程措施的编制及业务部门的生产组织、物资设备供应的安全监察,从源头杜绝违章和失误。全面推行安全监察区域包干、职能科室按专业包保,对监察区域和包保专业的安全状况、隐患处理与本人的收入挂钩,提高安全监察效果。加大对安全监察人员的考核,凡因现场失察或监察不到位造成的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事故或重大非伤亡事故,对安全监察人员给予行政警告以上的处分。 (五)加大各类事故的查处力度。对发生的人身和生产事故,按事故等级和管理权限,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发生工亡事故责任单位的党政主管,一律免职、解聘或撤职。副职根据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因违章指挥而导致死亡事故的责任者就地撤职,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生工亡事故的区队停产整顿2天。重伤事故和二级及以上的非伤亡事故参照工亡事故处理。 2、对严重“三违”人员一律给予开除留用的处分。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对责任者一律解除劳动合同,并根据有关规定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凡在集团公司安全评估及质量标准化检查中不达标或在安全管理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受黄牌警告的单位在3个月以内申请复查、摘牌,半年内摘不掉黄牌或年度内受两次黄牌警告的单位,除给予5000~10000元罚款外,党政主管一律免职或解聘。 (六) 深化反“三违”活动,明确各级反“三违”的指标,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考核,对“三违”人员按规定严肃处理。各采掘及辅助单位必须建立反“三违”登记簿和事故追查记录本,月底将反“三违”登记表及处罚情况报安监部备案,安监部定期组织检查。矿井领导及安监部、生产部(生产办)等部门人员所查的“三违”,当天要把详细情况报安监部,由事故追查组负责追查处理。加大对各级领导反“三违”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凡完不成反“三违”指标的个人,每少完成1个罚款100元,并取消当月的安全奖励。对各类“三违”严格按照《某某煤矿安全质量管理奖惩暂行规定》进行处理,安监部建立“三违”人员档案,对严重“三违”人员取消各种评比、安全嘉奖等资格。 (七)规范地面安全管理。突出安全供电、防火、防爆炸和铁路运输、矿内交通等重点,完善安全保护设施,对易燃易爆场所实施安全监控。对人员聚集场所及库房、木场、压力容器等要害场所严格执行行业管理规定和标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大火灾和爆炸事故。对重大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季节性的安全工作,各单位都要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设立安全专管人员,积极配合人保科、安监部开展不间断的安全检查。地面施工的任何工程,必须做到一工程一措施,技术人员现场传达,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实施。 (八)充分发挥群监和青岗作用,实行安全工作的群防群治。按照“纪委管党、工会管网、团委管岗”的要求,继续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和群监员、女工二道防线、青年监督岗竞赛活动,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9

【关键词】PHC管桩;支护;围护;施工要求;应急措施

1 工程概述

北海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5000m2;采用PHC管桩围护结构的18#楼总建筑面积35551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880m2,地上建筑面积:32712m2,地上34层,地下1层,剪力墙结构;14#楼建筑面积9616m2,地上18层,框剪结构。14#楼与18#楼地下室剪力墙之间的距离最近处5.38米。

2 基坑和地质情况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基坑施工安全,首先优选综合实力和信誉良好的地勘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工作,其次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现场勘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现场地质情况的准确性。具体情况如下:

2.1 18#楼基坑综合情况

18#楼的地下室设计将北边的主楼基础为800mm厚筏板基础,南边非主楼部分设300mm厚的筏板作抗水板。主楼部分挖深为:-6.55 (垫层底标高),300mm厚的抗水板部分挖深至-5.65,局部挖深电梯井挖至-8.55m,其他局部挖深在6.55至8.55间。因场地为-2.00标高,所有挖深在实际开挖时应减去2 m的深度,本基坑为二级基坑。

2.2 基坑周边环境情况

东、西、北边最近点离18#楼地下室外墙为10.4 m,对基坑无影响。南边80 m与同一标段的14#楼主体较近,最近处5.38 m,与14#楼的电梯井基础边3.88 m,边坡必须要承受已先施工的14#楼共14层楼产生的侧压力。两栋楼基础高差 2.5m,此处两楼之间及中间的止水桩与防护桩关系复杂。场地确认开挖基坑范围内没有地下管线。

2.3 地质情况

2.3.1 地层土情况:

据地勘钻探表明,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主要由素填土、含粘性土粗砂、含粘性土砾砂、粗砂以及粘土组成,根据土的成因类型和结构特征。

2.3.2 地下水位的测定

本工程14#楼塔吊基础及基坑先行开挖,开挖过程中测得周边地下水位为:-3.85 m。

2.3.3 勘察单位对护坡和止水的建议

根据地质资料所述,18号楼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钻孔灌注桩既能护坡又起挡水作用。本场地对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方案有利,在基坑打1-2排水泥搅拌桩,桩长打至粘土层,该层土埋藏浅,隔水性好,这样把整个基坑封闭起来,达到止水目的。对护坡也起到一定作用,对周边建筑物无影响,应为首选方案。

3 止水围护方案的确定

根据地勘报告的内容和建议,要求设计单位详细对围护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邀请专家参与全过程设计,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宝贵的建议,并对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围护施工时的安全性。具体设计方案内容如下:

3.1 止水桩采用φ600水泥搅拌桩,中间重叠交叉200mm不间断方案。支护部分与止水桩结合进行。

3.2 支护桩

3.2.1 本项目的支护桩模型设想采用钢筋砼灌注桩支护,主要考虑因素是:14#楼的有效防护、没有工作面开挖时进行垂直开挖的边坡支护、因在基坑的南边堆放钢材所产生的侧压力所需对基坑的支护。按照地勘单位的建议应优先采用桩径为φ800钢筋砼灌注桩保证支护安全;缺点是施工周期长。

3.2.2 确定方案:为了抢在北海雨季前完成地下室施工,必须缩短施工周期,在空间允许下调整采用PHC预应力管桩进行支护,满足围护安全下节约施工时间。管桩的选型由地勘单位按照周边因素重新建模计算,经验算后选择φ500预应力管桩替代φ800钢筋砼灌注桩,桩头采用800*600冠梁连接,在中部采用局部土钉锚杆加强,达到抗剪和抗弯要求。止水采用桩与桩之间打两排φ600水泥搅拌桩,形成前后排止水桩。

3.2.3 桩间土的护坡方法

垂直开挖后,支护桩之间的土在外,易受雨水的侵袭,为此,在桩间土(经过固化处理的)表面按打入土钉(间距1000mm的φ8钢筋,长约700一头打弯卡住钢丝网+挂钢丝网,规格为50mm×50mm×2mm+抹水泥砂浆50厚的做法。

3.3 排水沟的设置

基坑排水采用坑内和坑外集中排水的方式:在坡脚处和离边坡顶约1.2m沿坑四周均设置300X300断面的排水明沟,将水统一汇集到集水井后排入沿坡顶设置的PVC管,由管排入北面低洼处。 降水及排水用的排水总管采用φ300PVC管,沿基坑周边布设,统一排放。

3.4 监测措施

3.4.1 观测点的设置:有支护桩的按20 m设一个点,14#楼北面墙设三个观测点;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观测设在转角处和中间部位。

3.4.2 监测的预警值设定为20mm或坑顶水平位移连续3d大于5mm/d。

3.5 止水支护方案的确定:

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根据“安全、经济、快捷施工”的原则,选择采用东西北三侧自然放坡开挖;南侧PHC管桩支护,近14#楼处局部土钉锚杆加强围护,止水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围护方案是比较经济合适的。

4 施工要求和现场监测

4.1 施工要求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应编制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按方案的内容指导现场具体施工;要求监理单位认真审批专项施工方案,并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应编制专项监理实施细则,并按细则的要求对现场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控制。

施工阶段,采用的PHC管桩都是定长的,PHC管桩的控制确保按照预定间距和标高控制即可,管桩施工完成按照设计方案做端部冠梁施工。止水桩施工重点要求控制桩间间距和水泥含量保证止水桩在外部水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达到止水效果,避免局部搅拌桩强度不足出现大量、大面积渗漏。局部土钉墙围护是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逐步实施的,要求基坑土方开挖应结合土钉墙施工,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5 m,长度不能超过25 m,开挖面宽度不能小于同层土钉长度,严禁超挖或在上一层未加固完毕就开挖下一层。做好现场和隐蔽工程验收。

4.2 现场安全监测

现场施工时,要求监理单位严把质量关,加强对现场的巡视、检查和平行检验等确保现场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必要时,应采取旁站的方式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由于与相临建筑物近,除了进行安全可靠的围护体系设计、施工外,应定期进行现场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本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4.2.1 基坑开挖过程,基坑周边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4.2.2 基坑外土体的沉降观测;

4.2.3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是14#楼沉降。

4.3 应急措施。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边坡水平位移超过警戒值,可采用坡顶超前锚杆注浆,加长加密土钉处理办法,必要时采用基坑内回填措施等。在开挖过程中,确保场地内有一台挖掘机可以随时调用,便于采取应急措施。

5 结束语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篇10

关键词:建筑幕墙;监理

一、引 言

本工程为新建办公楼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3886.9平米,21层,建筑高度为69.9米。本工程特点是属于现代化高级办公楼,幕墙品种较多,设计新颖,形式较先进,施工要求较高。工程内容有120系列半隐框幕墙,150系列明框幕墙,铝塑板幕墙,感应门,地弹门,干挂石材等。由于建筑幕墙是在室外高空的装饰形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安全,因此必须更加严格地监理其施工过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结合监理实践,谈一些对建筑幕墙质量监理的体会和看法。

二、监理要点

根据“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的划分,建筑幕墙工程质量监理的全过程控制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建筑幕墙工程工序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其前期监控工作的必要性

1.编制监理细则:根据工程验收规范和实际要求,编制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

2.体系审查:开工前,应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承建单位的资格、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往的施工业绩、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书等。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监理人员应重点审核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及施工顺序,尤其是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主要包括安装工序、安装机具和工具、脚手架、铁码和预埋件连接、立柱与横梁安装及位置调整、焊接防锈措施、板材安装、防火棉安装、防雷系统安装、注耐候密封胶的顺序、铝框和玻璃保护等。

4.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施工单位根据效果图及框架实际几何尺寸出施工图及集点大样图和结构计算书,须经业主、设计确认,再进行图纸会审。图纸会审重点:图纸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设计是否满足安全、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是否方便、合理、节约;对重点部位的设计意图、技术要求、难点及质保措施,向施工单位作技术交底。

5.审查进场原材料:为使建筑幕墙工程安全可靠,幕墙材料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为使建筑幕墙有足够的耐候性和耐久性性,要求建筑幕墙所用金属材料除不锈钢和轻金属材料外均应进行热镀锌防腐处理,铝合金应进行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建筑幕墙所用结构胶的“三性”试验结果要符合规范要求。

6.加工制作、施工安装前条件检查复核:幕墙在制作前对建筑设计施工图进行核对,并对已建建筑物进行复测,按实测结果对幕墙调整并经设计、监理同意后,方可加工组装。为保证幕墙质量,要求主体结构工程应满足幕墙安装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和外表面平整度及结构的尺寸偏差,必须达到钢筋砼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否则须采取适当措施后才进行。为保证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可靠,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 。埋件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0mm,埋件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

(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监理是保证整个建筑幕墙工程质量的关键。建筑幕墙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要点如下:

1.建筑幕墙构件加工制作监控要求

(1)加工幕墙的设备和量具应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计量认证。隐框幕墙的结构装配组合件应在生产车间进行制作,不得在现场进行,幕墙构件加工车间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也应满足加工制作的需要,夏季应有降温措施。对于结构硅酮密封胶的施工车间有较高要求,除要求清洁无尘外,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7度,相对湿度不宜低于50%。

(2)幕墙构件的加工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金属构件:横梁的允许偏差为0.5mm,立柱的允许偏差为1mm,端头斜度的允许偏差为-15度,孔位的允许偏差为0.5mm,孔距允许偏差为0.5mm,累计偏差不应大于1mm。构件的连接应牢固,接头处的缝隙应进行密封处理。玻璃幕墙的加工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玻璃边缘应进行处理并符合加工精度要求,高度超过4m的玻璃应悬挂在主体结构上,玻璃与玻璃,玻璃与玻璃肋之间的缝隙,应采用结构硅酮密封胶嵌填严密。

幕墙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的固定支座宜采用铝合金、不绣钢或热镀锌处理的碳素结构钢,并应具备调整范围。

(3)非金属材料的加工组装,幕墙中对玻璃及其支撑物的清洁工作,是关系到构件加工成败的关键步骤,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如因清洗不干净,将对构件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4)幕墙构件检验:幕墙构件应按构件的5%进行抽样检查,且每种构件不得少于5件,当有一件不符标准时,应加倍进行抽查,复验合格方可出厂。产品出厂时应附有质量检验证书、安装图及其说明。

2.建筑幕墙的施工安装监控要求

(1)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测量放线相配合。水平标高要逐层从地面引上,以免误差积累。由于建筑物随时气温变化产生侧移,所以测量应在每天定时进行,测量时风力不应大于三级。

(2)立柱的安装:立柱先连接好连接件,再将连接件(铁码)点焊在预埋钢板上,然后调整位置。立柱的垂直度可由吊锤控制,位置高度准确后,才能将牛腿正式焊在预埋件上。

安装误差控制:标高:+3mm,前后:+2mm左右,+3mm。

立柱一般为竖向构件,是幕墙安装施工的关键之一,它的质量影响整个幕墙的安装质量。通过连接件幕墙的平面轴线与建筑物的外平面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特别是建筑平面呈弧形、圆形和四周封闭的幕墙,其内外轴线距离影响到幕墙的周长,应认真对待。

立柱一般根据施工及运输条件,可以是一层楼高或二层楼高为一整根,长度可达7.5m。接头应有一定空隙,采用套筒连接法,这样可适应和消除建筑挠度变形及温度变形的影响。连接件与预埋件的连接,若为二层楼高一整根,可采用间隔的铰接和刚接构造,铰接仅抗水平力,而刚接除抗水平力外,还应承担垂直力并传给主体结构。

(3)影响。连接件与预埋件的连接,若为二层楼高一整根,可采用间隔的铰接和刚接构造,铰接仅抗水平力,而刚接除抗水平力外,还应承担垂直力并传给主体结构。

(3)横梁的安装:

1)横梁两端的连接件及弹性橡胶垫安装在立柱的预定位置,要求安装牢固、接缝严密;

2)相邻两根横梁的水平标高偏差不大于1mm,同层标高偏差不大于4mm,同时应与立柱的嵌玻凹槽一致,其表面高低偏差大于1mm;

3)同一层的横梁安装应由下向上进行。当安装完一层高度时,应时行检查、调整、校正、固定,使其符合质量要求。同层横梁标高差不应大于5mm(宽度35m以下)、7mm(宽度35 m以上)。横梁一般为水平构件,是分段在立柱中嵌入连接,横梁两端与立柱连接处应垫弹性橡胶垫,橡胶垫应有20%~35%的压缩性,以适应和消除横向温度变形的要求。

(4)玻璃板材的安装:在安装前,要清洁玻璃,四边的铝框也要清除污物,以保证嵌缝耐候胶可靠粘结。玻璃的镀膜面应朝室外方向。当玻璃在3m2以内时,一般可采用人工安装;玻璃面积过大,重量很大时,应采用真空吸盘等机械安装。玻璃不能与其它构件直接接触,四周必须留有空隙;下部应有定位垫块,垫块宽度与槽口相同,长度不小于100mm。有一些工程采用弹性橡胶条进行密封,这时先在下边框塞入垫块,嵌入内胶条,装入玻璃,再嵌入外胶条。嵌入胶条先间隔分点塞入然后再分边填塞。

(5)耐候胶嵌缝:玻璃板材或金属板材安装后,板材之间的间隙必须用耐候胶嵌缝,予以密封,防止气体渗透和雨水渗漏。嵌缝胶的深度(厚度)应小于缝宽度,因为当板材发生相对位移时,胶被拉伸,胶缝隙越厚,边缘的拉伸变形越大,越容易开裂。耐候硅酮密封胶在接缝内要形成两面粘结,不要三面粘结,否则胶在受拉时,容易被撕裂,将失去密封和防渗漏作用。为防止形成三面粘结,在耐候硅酮密封胶施工前,用无粘结胶带铺于缝隙的底部,将缝底与胶分开。

(6)细部的处理:不论是单元式、元件式或结构玻璃幕墙,均需要对护结构中的一些细部进行处理;

1)墙顶处理。幕墙顶部的处理,也是屋面端(边)部防水处理的一部分,按建筑造形式的不同有以下两种:挑檐处理———将幕墙顶部与挑檐板下部之间的间隙用嵌缝材料填实,并在挑檐口做滴水,以免雨水顺檐流下。封檐处理一般做法是用钢筋混凝土压檐或轻金属板顶;

2)室内顶棚处理。由于玻璃幕墙悬挂在主体结构上的,一般与主体结构有一定的间隙,此空间可装设防火,保温材料,用装饰板覆盖。在使用要求上对内装修要求不高且无吊顶时,可不考虑幕墙与吊顶的处理,但在上、下层之间应有不小于800mm的实体墙面(梁高包括在内);

3)窗台板的处理。窗台板可用木板或轻金属板,窗台下部宜用轻质板材。

(7)幕墙的保护和清洗:幕墙构件应注意保护,不允许其发生碰撞变形、变色、污染和排水管堵塞等现象。幕墙工程安装完成后,应制定从上到下的清扫方案,防止表面装饰发生异常。清洗玻璃和铝合金件的中性清洁剂应经过检验,证明对铝合金和玻璃确无腐触作用。

(三)工程验收阶段

幕墙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设计图纸、文件、设计修改和材料代用文件;材料出厂质量证书,结构硅酮密封胶相容性试验报告及幕墙物理性能检验报告;预制构件出厂质量证书;隐蔽工程验收文件;施工安装自检记录;对已被装饰材料遮封的幕墙节点和部位,应对隐蔽工程验收文件进行认真的审核和验收。

幕墙工程质量验收检验应进行观感检验和抽样检验,应已一副幕墙为独立单元,对每副幕墙均要求进行验收。幕墙观感检验重点是整体外观的美观、防渗漏功能和变形功能。

幕墙工程抽样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铝合金料及玻璃表面不应有铝屑、毛刺、油斑等污垢;玻璃必须安装或粘结牢固,橡胶条应镶嵌正确密实,密封条应嵌填密实、表面平整;钢化玻璃表面不得有伤痕;每平方米玻璃的表面质量、铝合金料表面质量、铝合金框架构件安装位置的质量等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