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4 19:52:08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1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供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省城市供热事业发展迅速,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热价未作及时调整,供热企业亏损严重,供热工作遇到困难加大,保证群众冬季采暖的形势十分严峻。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采暖,是践行“*”、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各供热企业要从讲政治、保民生、促和谐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城市供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早谋划、早行动、早落实,防患于未然,确保冬季供热正常启动、安*运行。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安*平稳供热、满足群众采暖需求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坚持多措并举,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正常稳定的城市供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供热保障能力,推动供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1.加大热煤储备量,确保供热用煤需求。热煤储备量不低于每月需求量的50%。

2.供热成本和耗煤指标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下降。到2010年底,供热成本下降幅度不低于30%,每平方米供热面积耗煤降到20千克以下。

3.改革供热输配方式。到2010年底,取消民用建筑蒸汽管网采暖供热,实现热水管网供热*覆盖,供热系统网损控制在5%以内。

4.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新建建筑供热分户计量达到100%;积极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到2010年底济南、青岛市完成35%,其他设区城市完成25%,县级城市完成15%。

5.*面提升供热服务质量。供热企业运行事故率控制在2‰以下,故障报修处理及时率100%,用户投诉处结率100%。

三、建立健*城市供热长效机制,确保供热采暖平稳运行

(一)建立城市供热用煤保障机制。

1.加强省内煤炭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管理。凡是本省能够用于供热的燃煤,除省统调外,优先保障本省供热用煤。产煤市、县政府可以对地方煤炭企业所产煤炭实行计划调拨,直接供应。煤炭企业要认真落实供热用煤计划,安排好供热用煤的生产,确保完成省内供热用煤供应任务。各市、县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煤炭资源管理,凡未完成省内供热用煤计划任务的煤炭生产、销售单位,一律不得自行销售。

2.加大外省调煤力度。建立供热用煤“绿色通道”,保证运输通畅。使用外省煤炭的城市,要组织相应机构,派出精干力量,到相应产煤地采购,争取多采购、多运输、多储煤。省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科学配置煤炭资源。

3.将*省年度供热用煤纳入省用煤计划统一协调,并争取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保证长期供应。

(二)建立购煤资金筹措机制。

1.落实供热财政补贴。对因煤热价格倒挂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各级财政要对供热企业进行补贴,确保及时拨付。

2.帮助供热企业筹集购煤资金。各市、县政府要采取财政垫资、借款、安排贷款贴息、协调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办法,帮助供热企业筹措购煤资金。供热企业也要积极自筹资金,满足购煤需要。

3.实行“以热换煤”政策。供热企业对有煤炭计划指标的工商企业用热或用汽大户,可以与其以热换煤;对没有煤炭计划的用热或用汽大户,可以预收热费。

(三)启动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建设部《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2200号),启动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要充分考虑居民承受能力和财政财力状况,按照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适度调整供热价格。居民采暖价格应当分步调整、逐步到位,非居民用户采暖、用汽价格可以一步调整到位。供热价格的具体调整标准和幅度,由设区市政府研究确定。对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政府要予以适当补助,确保温暖过冬。

(四)建立城市供热行业保护扶持机制。

1.对热电联产予以扶持。热电联产有利于节能减排,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对专门用于集中供热的热电联产机组,应按照先上后下的原则区别对待,确保供暖。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脱硫设施的燃煤发电企业,持省环保部门出具的脱硫设施验收合格文件,报省物价主管部门审核后,自验收合格之日起执行燃煤机组脱硫标杆电价或脱硫加价。

2.实行供热税费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继续实行对供热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38号),对供热企业按规定给予优惠。对采用替代能源供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要予以政策扶持和奖励。省物价局要会同省建设厅及时调整城市供热建设配套费标准。城市供热建设配套费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确保专项用于城市热源和管网建设。

(五)建立城市供热应急预警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供热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供热企业要落实供热事故抢修抢险人员、设备和物资,做到人员队伍、机具设备、技术方案三到位,加强模拟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故,努力避免事故发生。

二是建立供热用煤应急保障机制。供热企业要制定燃料供应应急预案,加强燃料调配和应急储备,确保供热用煤供应。

三是供热企业要制定并完善极端寒冷、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应急预案,遇有极端天气出现,确保及时有效启动,保证正常供热。

四、积极推进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大胆创新供热模式

(一)推进城镇职工采暖费补贴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原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城〔20*〕148号),加大改革力度,改“暗补”为“明补”,对城镇职工按规定的住房面积标准,由所在单位发放采暖费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省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监察厅等有关部门制定。

(二)加快供热计量方式改革。认真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改革供热计量方式,提高供热系统运转效率,节约热能,降低成本。所有实行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必须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室内供热计量节能改造,要与热源、室外供热管网系统及建筑围护结构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供热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广使用供热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限制和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

(三)推行供热热源、管网、换热站一体化。要进一步理顺供热体制,整合优化供热资源,相对集中管理,实现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热源分散、经营管理落后、服务水平低、效益差的供热企业,要有计划地予以撤并。对分散供热的小型锅炉房和换热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限期联网改造,各地一律不得再分散建设小型锅炉房和换热站。

(四)积极扶持新型供热方式。要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多种方式、多种类型能源的城市供热,积极采用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扶持发展新型供热管理模式,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参与供热经营管理。对成熟的新型供热技术,要予以政策扶持和奖励,缓解供热能源紧张局面。

五、加强供热企业内部管理,努力降低供热成本

(一)改进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供热企业是保障冬季供热采暖的责任主体,必须强化管理,节约挖潜,降耗增效。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供热高效运转。根据国家定额标准,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岗位,有计划地裁撤冗员,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能效考评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狠抓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

(二)大力开展供热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高耗能的供热设备,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对供热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汽轮机低真空改造循环水供暖、烟气余热利用等技术,回收利用废热、余热;将蒸汽供热采暖管网改为热水管网,降低供热网损;应用先进的保温技术,提高管网保温性能;应用高效换热器、变频循环水泵、气候补偿装置等节能技术设备,提高换热、输送效率。对使用期限15年以上的供热管网,要制订保温节能改造计划,确保及时改造。

(三)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供热企业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做到新建小区都能集中供热。尚未实行集中供热的市、县,要加快建设进度;已经实行的,要不断扩大集中供热规模。到2010年底,实现*省所有城市和县城集中供热*覆盖,城市和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以上,到2015年达到65%以上。

(四)提高供热服务水平。供热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照国家、省有关规范和标准向用户供热,确保用户室内温度符合要求。要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标准,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开通服务热线并坚持24小时值守,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供热主管部门要建立供热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严格规范供热服务行为。

六、加强城市供热行业管理,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一)充分发挥供热专项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各级供热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省供热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9号),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快组织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推进供热专项规划*覆盖。未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的市、县,2009年7月1日前必须编制完成。供热专项规划按法定程序批准后,必须严格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的,必须履行法定程序。

(二)强化供热工程建设*过程监管。任何单位组织建设的集中供热工程,必须报经供热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程序申请工程建设。未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的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供热运营单位不予并网供热。对采用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供热的工程建设,要一并纳入管理,做到规范、有序发展。

(三)强化供热经营企业许可管理。凡是从事供热经营的,必须取得供热经营许可。对获得经营许可的供热企业,市、县政府可依法授予其在一定区域范围和一定时限内的特许经营权。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2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能源应以“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节约能源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工业企业必须加强能源管理,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四条本规定所指能源,包括原煤、洗煤、焦炭、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煤气、电力、蒸汽等。

第五条*市经济委员会是全市节约能源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实施。

第二章能源基础管理

第六条各工业企业应在厂长直接领导下,由一名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负责分管节约能源工作。耗能多的企业(指年耗各种能源折合标准煤一万吨以上的企业),必须有相应的节约能源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耗能少的企业,应配备负责节约能源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第七条工业企业负责节约能源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能源的方针、政策、指令、规定和标准;编制节约能源规划、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能源利用的情况;负责节约能源奖金分配使用;开展节约能源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

第八条工业企业使用能源必须进行全面计量,达到国家经济委员会颁发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规定的要求。

第九条工业企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要求,做好企业总能耗、产值能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产品综合能耗或产品能耗和其它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

第十条工业企业使用能源应建立定额考核制度,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指标。耗能多的企业应将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和机台设备,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

第十一条工业企业应对职工进行节约能源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第三章能源合理利用

第十二条工业企业应根据生产任务、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的特点,合理组织生产,合理使用能源。

第十三条工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加强热能管理,提高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和其它用热设备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提高余热利用率。

第十四条工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加强电能管理,降低输配电线路损耗,减少无功损耗,提高电器设备的电能利用率。

第十五条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行业中,属于本市专业化调整规划内应予撤并的工业企业以及所属生产点,必须按规定期限如期撤并。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建立新的生产点。

第十六条凡属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规划内的工业企业,必须按规定期限组织实现。在供热区域内已经使用热水和蒸汽的工业企业,应执行供热用汽规定。

新开发地区的工业企业,也应实行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

第四章节约能源技术改造

第十七条工业企业应把达到先进能耗目标的节约能源技术改造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企业改造的工程设计文件应有节约能源的内容。

第十八条工业企业应做好用能设备以及企业的热平衡、电平衡、能平衡的测定分析,作为合理使用能源和制订节约能源技术改造计划的依据。

第十九条凡国家规定淘汰的费能设备,使用单位应按规定期限有计划地更新改造,制造单位应按规定期限停止生产。更换下来的淘汰设备,不准转让使用。

第二十条工业企业应按照本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规划,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益,逐步限制和改造高能耗产品的生产。

新建的工厂、车间、生产装置或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均应采用节约能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奖惩

第二十一条区、县人民政府和工业企业的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的能源方针、政策、指令、标准和本规定,对工业企业使用能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二条*市经济委员会指定有关单位负责全市的能源利用监测工作。耗能多的行业必须由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负责所属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监测工作。

第二十三条本市燃料、电力、煤气、石油等能源供应部门,应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工业企业实行能源定额供应和择优供应;所供应的能源应做到数量准确,质量符合标准。对超耗的工业企业实行加价供应,或者由市节约能源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对在节约能源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企业、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的工业企业,由市节约能源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反本规定造成重大浪费的企业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应根据情节轻重,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超限额用电加价款,由市节约能源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用于节约能源的技术措施、宣传教育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市交通运输、建筑、商业、服务等行业均参照本规定执行。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3

论文关键词:火电企业;盈利能力;市场营销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每个国家和企业都不得不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开始重建其电力工业,掀起了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标志的电力市场改革的浪潮。电力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变革,是电力工业在经历了百余年平稳发展之后面临的一次历史性的大冲击。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火电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果不能充分、深刻地思考和认识未来的竞争,不能做到未雨绸缪,不能尽快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那么在将来愈演愈烈的发电市场竞争中将会陷入被动境地。尤其是近年来,电煤价格持续攀升,火电企业总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因此,如何提高火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打造火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营销

强化市场营销,加强经营工作,是提升发电企业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

1.电量营销

电量是火电企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只有争取到更多的具有边际利润的电量,才能真正增加企业的利润。

(1)牢固树立“电量就是效益”的理念,没有电量,就没有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市场意识,全方位抓好市场营销工作,积极开展电力营销的研究和实施工作,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多沟通、勤联系,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电网公司的沟通与协调,尽最大努力争取电量计划,确保计划内电量不低于区域电网平均水平。

(2)在确保有边际利润的情况下,深入开展电量工作,积极寻找外部电量替代机会,合理统筹和优化电量结构,提高机组经济性。

(3)认真研究大用户直购电政策,积极推进直购电工作,提高机组发电负荷。

2.热力市场营销

开拓热力市场是发电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要不断强化市场营销力度,扩大热力市场,形成稳定的供汽能力,使供热尽快产生效益,增加企业收入。在确保机组发电量的同时,应将强化对外供热作为打好盈利攻坚战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做好供热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管理工作,促进热力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在供热过程中,应本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发电公司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在用户管道架设、管线改造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出面提供帮助,为用户排忧解难,确保供汽可靠性和供汽质量,坚持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保持并发展与供热用户的伙伴关系。

3.做好电价、热价争取工作

增强政策敏感性,把握国家政策变化,加强对电价政策的研究,科学筹划,密切组织,推动煤电联动政策早日实施,切实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最大程度地稳定热价水平,保证合理经济效益。

二、计划管理

计划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统领,要强化计划工作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中的作用。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人,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原则将发电企业全年的生产经营计划指标进行分解,明确各部门职责,结合电量、收入、利润、供电煤耗等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强化形势预测分析,综合平衡和优化各项计划指标及计划方案,科学制定季度、月度综合计划。另外,强化计划管理的刚性,将各项综合计划目标和重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综合计划目标,同时提高工作落实标准,强化计划工作的闭环管理,严格奖惩考核制度。通过对计划任务和重点工作的层层分解和具体量化,努力把公司各个环节纳入目标管理,实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有目标和责任,人人肩上有指标和压力,建立自下而上的保证体系和自上而下的责任追究体系。

三、成本控制

1.燃料成本控制

2010年以来,受电力消费需求强劲增长、煤矿安全事故停产整顿、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攀升、恶劣复杂气候以及交通运力受限、煤电油运紧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煤炭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始终在高位震荡,极大地压缩了发电企业盈利空间。按照国家目前的政策,煤电联动在短期内实施的可能性不大,而燃料成本又占到发电企业总成本的70%左右,如何有效控制和降低燃料成本,是发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和落实重点合同煤计划。加强公关协调,积极争取落实重点合同电煤计划,努力提高电煤供应保障度。针对当前市场煤价飚升的严峻形势,确保重点合同煤兑现率是降低标煤单价的有效措施。

(2)火电企业应成立燃煤管理领导组,每月对燃煤采购的量、质、价格和考核因素进行充分讨论与认定,合理签订电煤采购合同,并在次月对上月所定事宜进行综合性评价,以监督燃料管理决策上的优劣。

(3)火电企业应成立配煤中心,以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入炉煤结构,降低燃料成本;结合机组状况,成立煤炭调研小组,寻找可以掺烧的经济煤种,对多种劣质煤种进行掺配实验,优化完善掺烧方案和具体措施,找出一条适合企业机组掺烧的可行方案;要加大煤炭掺烧比例,力争达到35%~40%。

2.物资成本控制

物资采购是火电企业另外一个成本大户,应减少一般物资的库存资金占用比例,提高专项物资库存资金的占用比例(重点提高脱硫、干灰设备品配件比例)。

(1)完善火电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招标活动的全过程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批程序,以费用归口管理和落实责任制为手段,进一步规范成本支出审批程序,特别加强对预算外物资采购的审批管理。

(2)推行“零库存”管理,与信誉好的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商谈对企业常用的备件如轴承、阀门、磨煤机备件等消耗性备件进行联储事宜,签订代储协议,做到随用随取,用后付款,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降低备件采购费用。

(3)强化对消耗性物资材料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有效杜绝管理漏洞,减少物资材料浪费,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努力实现物资材料管理的可控和在控。

(4)加强废旧物资的管理工作,修旧利废,避免重复采购,最大限度地分降低企业成本。

四、财务管理

高度重视和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的执行刚性,切实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逐级传递成本控制压力。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原则,以费用归口管理和落实责任制为手段,将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部门,责任到人,层层分解落实,每月考核,规范成本支出审批程序,严格对预算外资金的审批管理。

火电企业要通过支付货款方面时间的合理筹划,流动资金贷款时间上的压缩及电费回收后及时归还贷款时间差方面的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利息支出,同时,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付款形式,缓解资金紧张,有效降低贷款利息支出,通过上述措施可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五、节能降耗

坚持深入挖潜,规范节能基础管理,把节能降耗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保证作用,使各种参数和技术指标达到最佳状态,持续保持指标的先进性和进步性。充分利用对标平台、创一流及两型企业创建体系,按照“五确认、一兑现”的方法,对照设计值,查找问题、制定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节能降耗各项指标的圆满完成。

1.加强供电煤耗基础管理

(1)充分利用机组检修机会,做好设备节能改造和运行调整工作,谋划好抢发电量时机,做好发电量结构调整工作。

(2)制定煤耗管理考核办法,确定供电煤耗确保值和目标值,按月分解考核。

(3)加强生产统计分析监督工作,发现能耗指标异常,及时与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沟通,做好对供电煤耗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监督工作。

(4)加强入炉煤机械采样装置运行可靠性管理,保证入炉煤采样的代表性。及时处理设备缺陷,确保入炉煤机械采样装置投入率,严格考核。化验数据真实、可靠,煤化验验报告按时间要求上网。

2.降低发电厂用电率

(1)应严格执行集控运行厂用电的绩效考核,提高运行人员降低厂用电的积极性。加强各项单耗指标的检查考核力度,提高运行人员综合考虑机组能耗的能力,合理降低各项单耗。

(2)锅炉以提高锅炉效率为原则,把煤粉细度控制在合格范围内,提高制粉系统出力;把锅炉飞灰控制在2.5%以内,同时控制锅炉氧量,减少空预器及系统漏风,降低制粉和吸、送风机耗电。

(3)汽机在提高机组真空、降低机组热耗的前提下,优化选择循环泵运行方式;继续优化凝结泵运行方式,减少电泵、循环泵、凝结泵耗电。

(4)提高输煤系统出力,缩短系统空载运行时间。根据进厂煤和存煤煤质,及时改变堆取煤及系统运行方式,降低系统耗电量。

六、提高机组可靠性

提高火电企业盈利能力,设备健康是基础。应强化对火电企业设备健康状况的跟踪、分析和评估,加大设备可靠性管理和技术监督力度,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彻底解决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非计划停运次数。同时,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科学合理地安排检修工期,提高设备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消缺率和设备健康水平,确保设备隐患治理始终可控、在控。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4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总书记、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这次又专门就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发出意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去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只有节能减排目标,虽然各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今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仍相当艰巨,必须下最大决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电力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从总量看,电力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随着电力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发电用原煤超过 12亿吨,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从效率看,我国火电机组的总体能耗明显偏高。2006年,我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366克,较国际先进水平高60克左右。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日本299克的煤耗水平,2006年一年就可以节约原煤2.2亿吨。

上大压小是促进电力工业实现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电力强国的重大举措。我国火力发电能耗高、污染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小型化”。从煤炭消耗看,大型高效发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90―340克,中小机组则达到380―500 克,高出100―200克。据估算,现有的小机组如果被大机组完全替代,一年可以节约煤炭9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吨。

上大压小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任务艰巨。一方面,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更新发展思路,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也有了很大变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为我们加大上大压小的工作力度,做好节能减排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一些地区在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方面已先行一步。他们的这些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电力供需紧张状况明显缓和,为关停小火电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比较宽松的电力供需环境,为我们调整电源结构提供了回旋余地,真正使小机组关得了、稳得住。同时,电力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大型火电机组国产化进程加快,为上大压小工作提供了必需的技术设备支持,也降低了大型机组的建设成本。继华能沁北国产首台超临界60万机组投产之后,现有近百台国产60万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即将投产。特别是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和电源建设已开始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关停小火电仍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突出的有“三大障碍”。一是认识障碍。小火电在历史上为缓解当地电力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特别是前几年电力供不应求,客观上造成小火电关停步伐放缓,也使得部分地区小火电建设重新抬头。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资源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小火电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调度障碍。目前,我国发电调度方式是以电厂或发电机组为单位,参照上一年度发电量完成情况,对各类机组大致平均分配发电量指标。这种调度方式忽视能耗和排放因素,大小火电机组享有同样的发电利用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小火电的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是体制障碍。电力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和厂网分离后,各方利益主体发生较大变化,市场化程度提高,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关停小火电机组的需要。

二、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把《意见》精神落到实处

要根据国务院《意见》的要求,按照“明确标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落实责任、分级负责,政策配套、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十一五”关停小火电的目标责任和进度安排,从五个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

第一,优化发展电力工业,创造宽松调整环境。要按照规划和电力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科学、有序、均衡安排电力项目建设,加大高效、清洁发电机组的建设力度。优先安排建设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或热电冷多联产机组、背压型热电联产机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机组等节能环保型机组。要进一步完善发电领域的准入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限制小火电机组项目的建设,今后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将不得新建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纯凝汽式燃煤机组。要加强对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的监督管理,逐步实施在线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认定和定期复核工作,严禁企业以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名义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燃煤机组。要改进和加强对自备电厂的管理,严格控制现有公用电厂转为自备电厂。

第二,实行新建关小挂钩,务求取得替代效果。在建设大机组的同时,必须相应关停一部分小机组。“十一五”期间,在新建电源项目和建设规模的规划安排上,对关停工作成效显著的省份和电力企业给予适当倾斜;对替代一定容量关停机组并安置关停机组职工的电源项目,优先纳入国家电源项目建设规划;对按照等容量替代原则关停机组的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项目,直接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建设;对已纳入关停计划的机组,除个别经论证并核准可改造为热电联产或生物质能发电的机组外,均要按期关停,不得易地建设。

第三,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行节能环保优先。要在保障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按照发电机组的能耗和环保指标排序,优先调度高效清洁机组,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今年将选择部分电网进行节能发电调度试点,逐步在全国推广。

第四,建立必要补偿机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实行发电量计划补偿。为了鼓励小火电机组关停,各地可以确定一个“关停补偿期”,继续适度安排发电量计划,关停机组可将发电量计划有偿转让给大机组。为鼓励小火电机组及早关停,关得早的,获得的电量补偿可以多一些,享受的期限也可以长一些。推行排污、取水许可指标交易。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进污染物排放指标、取水许可指标市场化,允许按期关停机组将拥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取水许可指标有偿转让给其他企业。加强小火电机组的上网电价管理。要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逐步统一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价”。超过标杆电价的小火电,要尽快降低到当地标杆上网电价水平,不得实行价外补贴。价格低于本地区标杆电价的小火电,仍执行现行电价。加强环保监督检查和排污收费管理。新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高效脱硫除尘设施,现有单机13.5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脱硫设施改造。要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对排放不达标的要依法严惩,安装脱硫设施但未达到脱硫效果的机组不得执行脱硫加价。加强对自备电厂电价基金和附加费的征收管理。今后,对自备电厂实行与公用电厂“公平对待”的政策,对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征收国家规定的基金和附加费,并按规定收取备用容量费。

第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提高社会和企业对关停小火电机组重要性的认识,宣传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上大压小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适当曝光一批工作不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火电企业。

三、落实目标责任,力争上大压小工作早见成效

当前,要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本辖区内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高度重视,将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建立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按照签订的小火电机组关停责任书的要求,抓紧制定和实施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具体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对关停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关停计划、项目和实施效果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妥善处理矛盾。在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要坚持一手抓关停,一手抓稳定,处理好关停机组的职工安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因地制宜、多种途径、保障生活、维护稳定”的原则,以企业隶属关系妥善解决关停机组所涉及的人员安置问题。改造项目和扩建、新建电厂,要优先招聘关停机组分流人员。中央或地方的国有发电集团公司要按照“各负其责”的原则,各自在内部妥善处理好关停机组涉及的职工再就业及退休职工生活保障等问题。地方集体发电企业及外资和私营发电企业关停机组的职工安置,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未能安置的下岗分流人员,地方政府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解决,确保一方平安。处理好关停机组的债务处理。关停机组的债务,原则上按照资产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由出资人或债务人负责偿还,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电力企业和关停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和改制,关停全部机组的企业也可通过清算处理债务问题。处理好供热机组的关停问题。部分运行时间较长、能源效率不高的供热机组也要按要求实施关停。在关停过程中,要结合各地热电联产规划,统筹考虑。位于大中型城市的,可优先建设大中型热电联产机组,新供热机组的建设要与原机组的关停做好衔接,可以按“先建后关”方式进行,解决小热电机组关停后的供热问题。鼓励大中型发电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发挥现有发电机组的供热潜力。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5

节能减排是绿色施工的重中之重,我国经济增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消耗能源为代价的。第一,施工场地需配备节能环保设备,如节能灯、紧凑型荧光灯和低功率的放电灯等;第二,充分根据施工场地的自然条件来安排设计建筑的距离、朝向、形状和面积比例等;第三,新型能源的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约资源,如风能、地热能等。采暖节能技术是工民建施工常用的技术措施,可以运用水源热泵系统,将外界的热能引入室内或者加入控制阀,实现能源的节约。在北方建筑中,供暖通常采用依靠热力供应的集中供暖与多样供暖,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恰好能达到采暖、节能的目的。采光节能技术就是利用光能,将光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源。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可以突破侧面采光的限制,大范围的进行采光,提高采光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太阳光。施工场地热水热源应以太阳能为主,尽量节约电源,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天应在25度以上,冬天在20度以下,且空调在工作状态时室内应紧闭门窗;第四,施工场地和生活场地应装电表,张贴显眼的“节约用电”标识,对现场的电梯、塔吊、挖掘机等用电量大的设备要及时修理和检验,提高设备的节电率。

2节材策略

首先,路面建设尽量使用水泥方砖,因为方砖不仅不易扬尘,还能周转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其次,施工企业应与相关部门签署材料使用协议,明确规范材料耗用和超量使用罚金标准;再次,施工用料上,严格控制材料配比和数量,合理用料,能用短料就不用长料,将用剩的零散料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此外,施工工期尽量安排紧凑,加速用材的周转速度,减少材料的消耗,施工尽量避免周围居民休息时间,降低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噪音干扰。

3工程项目施工中保护环境的意义

工程项目施工中进行环境保护对于整个工程有重大意义,一个合理的环保施工计划不仅能使工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组织、高效率的完成任务,还能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建造绿色建筑,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建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施工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谋求生存和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加入保护环境的理念,倡导节能减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可行之道,这不仅是企业良心的表现,更是顺应时代的号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企业应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节能减排,提高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只有顺应规律顺应民心,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4总结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火电企业 经营状况 改善

0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煤炭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火电企业的经营状况,从煤炭市场来看,受电煤价格下降影响,发电成本有所下降,火电企业经营有所好转;从电力市场来看,由于全国用电市场增长小于装机容量的增长幅度,部分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电企业的健康发展。总体来看,煤价成本降低对利润的正面作用相比利用小时数降低的负面作用要大。火电企业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增强盈利能力,逐渐消化2008年至2011年间连续亏损的历史欠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文从火电企业成本结构着手,对企业改善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火电厂的成本包括计入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其中直接计入成本的费用有:燃料费、购入电力费、水费、材料费、折旧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等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有: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火电企业要减亏增效,改善经营状况,就需要增收与节支并举。

1 内外兼修,增加发电收入

火电厂的收入来源是电力销售收入。当前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用电市场低速增长,给火电企业增加发电收入增大了难度。对此对内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设备治理,提高设备可靠性,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对外要适应电网、适应市场,采取积极灵活的策略做好发电营销,要树立“努力增发有效益的电量”的思想,抓住当前煤炭市场下行的机遇,精细测算机组边际利润,算好效益账,争取发电指标转让、替代电量、直接交易、大用户直供电等多品种交易电量,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争取奖励电量。内外兼修,树立形象,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强燃料管理,努力降低燃料成本

当前,燃料成本占火电成本的70%左右,加强电煤管理已成为火电企业增强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2.1 实行电煤竞价采购 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价呈下降趋势的形势,使电煤竞价采购成为可能。竞标采购,将电煤采购由发电厂和供应商谈判方式转变成供应商之间争煤量、竞价格方式,由火电企业与地方煤炭企业的价格博弈转变成煤炭企业之间的降价之争和煤质之争。通过竞标供煤的方式,可保证阳光采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竞标采购,可确保电煤采购价格始终优于市场价格,并按照“优质优价优先”的原则,建立低价准入机制。

2.2 科学制定电煤采购和库存策略 电厂电煤采购工作组应深入煤炭市场一线获取第一手信息,电厂要定期召开燃料月度例会,共同研判电煤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电煤的采购及库存策略,确保电煤采购工作始终与市场变化节奏“合拍”,充分利用电煤的时间价差降低燃料成本。

2.3 精细化配煤掺烧 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配煤掺烧可有效降低燃料成本。配煤掺烧一要根据煤炭市场行情、锅炉燃烧设计和校核煤种参数,选择经济适烧煤种,优化煤源结构,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做好调研和分析,对来煤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要根据燃煤热值及挥发份等特点,采取不同煤种分区堆放,缩短原煤堆放时间,减少堆放热值损失;三要严把来煤质量关,加强对来煤的化验,根据化验报告和煤场存煤情况,合理制定上煤计划;四要定期召开配煤掺烧会议,总结掺烧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最佳掺烧方案,努力降低标煤单价,降低燃料成本。

2.4 加强燃料管理监督 要不断完善燃料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加大燃料管理各环节督察巡检力度。要加大采制化各环节的监督力度,严格采制化管理,确保煤质化验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入厂煤质、价相符,使热值差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发挥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再管理、再监督的作用,确保燃料供应各个环节的可控在控。

3 挖掘节能降耗潜力,降低发电成本

3.1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以上级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为基准,对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节能指标进行月度分解,建立目标倒逼机制,加强管理,强化考核,确保指标按月完成;对标行业和集团同类型机组先进指标,加强对标结果分析,对于先进指标,进一步挖掘总结自身优势点,继续保持和强化优势;对于差距指标,针对本企业各机组设备状况、经济性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整治和改造计划,并持续跟踪落实效果,不断提高对标管理水平,确保各类指标可控、在控;每月根据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环比、同比,根据变化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工作偏差,促进经济指标不断优化。

3.2 优化运行,降低能耗 可充分利用运行绩效考核系统,完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权重,并深化小指标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运行人员精心监盘、精心调整的积极性,保证各项指标压红线运行;优化机组启停方式,科学合理安排机组各种工况下的辅机投退时机、顺序、方式,控制启停时间,优化辅助系统的运行方式,减少消耗,降低厂用电率;开展厂内发电量指标转让,提高低能耗机组的利用小时,优化全厂的负荷结构,进一步降低供电煤耗;对于热电联产机组,由于各台机组的抽汽点设置、抽气焓值不同,可在精确测算各台机组单位抽汽量对煤耗的影响及对比各台机组接带供热对全厂供电煤耗影响的基础上,优化全厂供热机组接带供热的顺序,降低供电煤耗。

3.3 设备治理,促进节能 利用机组检修时机,狠抓设备治理和节能改造,对“跑、冒、滴、漏”现象进行集中消缺,对热力系统内漏进行排查治理,可有效提高机组安全经济性。

4 强化计划、预算管控

要进行全面计划管理,即通过计划把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过程和每个人的工作全面组织与协调起来,有效合理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完成企业任务的管理方法。全面计划的编制从时间跨度上要做出长期、中期到短期的计划管理,通过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计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组织机构上对全厂各个部门到每个员工进行计划管理,计划细化到部门和个人;从经营管理过程对安全管理、市场预测、设备采购、生产经营、利益分配、企业发展等方面实施全面的计划管理。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在执行中要强化计划和预算执行的刚性。综合计划和预算方案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严格控制,如果因为执行中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计划和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进行调整。调整时要按照管理权限,严格履行决策审批程序。要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全过程跟踪、分析与考核,每月编制预算预警表,分析各项成本费用完成情况,超预算项目重点分析,找出超预算原因,提出后续执行建议,并将执行结果和建议传递到相关责任人,保证预算刚性执行。

5 执行责任成本制度,实现成本费用可控在控

责任成本管理就是将直接发生成本和费用的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划分成若干个责任中心,然后根据各中心的责任范围,依据统一的编制办法编制各中心的责任预算,并逐级进行承包的管理方法。发电企业要建立责任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根据年初的预算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个职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并根据责任成本完成情况给予奖惩,把降低成本作为职工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和自觉履行的义务,成本指标与工作业绩挂钩,严格考核、奖惩。

总之,火电企业要改善经营状况,增强盈利能力,需要在增发电量、增加发电收入的同时,加强燃料管理、挖掘节能降耗潜力、强化计划预算管理、执行责任成本制度,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此项工作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持之以恒、注重实效,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陈锦洪.浅谈发电企业集团管控下的全面计划管理[J].经济师,2011(1).

[2]王志超.火力发电厂生产经营管理指标释义与计算[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1月.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7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ergy-saving chain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new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aims at energy saving performance maxim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thought, and discusses the symbiotic process betw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energy-saving chain management motivation. Then it points out the effect on project management strength and integration. Finally, next concern about proposing and implementation the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chain management were given.

关键词: 节能链;管理模式;成长机理;影响研究

Key words: energy chain;management mode;growth mechanism;influenc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63-02

0 引言

建筑节能成为焦点。而有关建筑节能管理的研究也不在少数[1-4]。那么它的定义是什么呢?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从建筑节能定义来看,建筑节能是在一个连续的递接过程中开展各种节能工作的活动。因此,科学的方法首先要从整个系统的观点来考虑节能绩效。现行的管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从单阶段建筑物节能角度考虑建筑节能工作安排;另一个问题是没有考虑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参与的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一体化关系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而根据建筑节能的定义,在节能建筑的生成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功能的参与者,即各类建筑企业。构成节能链的建筑企业之间可能会建立正式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也可能是专业的、对抗的短期关系,无论如何,节能链上任何企业的与节能有关的活动都会影响整条链的节能绩效。而节能链上强大的成员,可以有计划的战略性的影响其他成员的节能态度和行动[5](Walton等,1998);进一步地,这种影响可以延伸到整条节能链的产品和服务,从规划、设计、到原材料选择到再利用和再循环,一直到最后的处置。这种节能影响一旦形成,就会链网式地扩散蔓延至整个过程。因此,节能链研究势在必行。

1 节能链管理的动机研究

1.1 项目管理各过程之间交互式影响研究 项目各过程之间也不是离散型的、一次性的独立事件,它们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每个不同阶段以不同的程度相互重叠,如图1所示。

项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与它们所在的项目阶段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一个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重叠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说设计过程,不仅要与规划内容吻合,还要在设计时兼顾后续工作针对的技术、资金实力提出的要求;不仅要为本阶段的任务提供详细的设计文件,还要为下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提供一些设计的初步构想,这构成了动态计划方式。而节能建筑的成长过程依附与建设过程中,与建设过程得特性密切相关。因此,节能建筑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各阶段叠加,交互式作用的过程。传统的管理方法只局限于单个阶段的节能管理,不易达到整体节能目标最优。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热电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1引言

我国已开始向工业化社会转型,从目前整体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热电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将其纳入长远战略规划的程序中来,更没有对其重要性有彻底认知。随着社会对热电需求的增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应运而生。

2我国热电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方面

热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渗入到日常经营的每一个方面,概括讲主要可以从资金监管、成本控制、销售收入管理和利润分配四个角度探讨。这四方面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也没有先后排名,每一项都关乎企业发展,都直接与企业运营状态挂钩。第一,资金监管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情况管理、项目投资收益管理、筹资渠道管理和方式创新、资产结构管理等方面。主要目的在于维持企业日常资金需求,保证合理增资,逐渐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保证。第二,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成本的规划与监管。热电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前期投入巨大,尤其是耗材方面需要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与之配合,否则极易出现成本负荷大,企业最后亏损的情况。对成本的有效掌控不仅能够节约资金,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还能够侧面保证企业生产销售的合规、合理和科学状态,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企业规模。第三,销售收入的管理与控制是会计角度对主营收入的管理。主要是对热电企业产品销售盈利的监管。做好该方面的监控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样化收入,以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第四,利润分配的管理。合理科学的利润分配能够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保障股东权利,提高企业在市场的声誉,也能够促进利润提升,与上述三个方面形成良好配合,对整个财务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我国热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且执行力度弱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有较为明确的规章程序,但处理起来实则复杂多变,因此企业要提高财管工作效率,必须制定责任到人的流程,也需要严格执行。目前我国热电企业中,多数财管人员工作集中在材料收集整理、编制财务报表、核算财务费用等方面,没有真正站到管理高度去处理业务,没有对数据归档分类、形成对业绩、成本、销售和利润控制的分类材料;也没有进行合理预算控制与战略规划的辅助财务计划。因此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无法完成推动企业战略发展,也没有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

3.2成本控制的力度薄弱

热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开支巨大,对耗材和能源的使用必须要制订明晰的计划,管理机制要灵活多样,对存货要心中有数且能够合理管理。只有做到有效控制成本输出,才能促进企业利润增加,为企业增资扩大势力提高良好前提保障。另外,很多热电企业需要的设备在实际管理没有采用授权审批制度进行合理控制,因此在使用中发生的各种维护维修费用过高,报废年限也没有统一管理,这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阻碍企业有利发展。

4完善我国热电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措施与建议

4.1引入精细化管理概念,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

前文已经提到精细化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较为领先和有效的概念,尤其对于热电企业这种在生产过程中成本开支大、资金周转需要严格把控、筹资渠道多样的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够从根本解决现存弊端。可以认为,精细化管理具体到每项工作的具体流程,严格到每个项目的每个步骤,可以保障热电企业经营能力的提高,促进利润收入增加,节约开支,避免无用支出。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并不复杂,但要求从细节入手,从细节建立,明确责任到人,对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工作都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设立配套奖罚措施,以促进制度能够顺利执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还要求逐步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动态规范化工作流程,不仅从实际操作中有据可循,还要在监督方面给予标准化的参考与比量,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具体到基层热电企业,可以将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分解为四项基本内容,即:保障企业运营资金周转、控制和降低生产与融资成本、严格把控投资渠道确定投资收益有效、实现管理手段多样化。

4.2预算管理制度需要加强

目前热电企业的预算管理显然与企业需要相脱节,建立目标明确的指标体系并严格执行,能够对热电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对产业链中其他关联起到监督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增加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监督工作,逐步引入集控制、决策和信息收集与提供融为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以预算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推行更为全面的财务管理。在保证传统意义的预算制度前提下,明确动态管理重要性,强化财务部门职能,这样结合内部控制可以更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与流动,能够极大降低成本实现利润增加。

4.3完善组织结构,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热电企业在日常运营维护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虽然一般企业能够配备相关计划财务和安全生产经营体制,但实际中往往缺少细节专业工作的配合。第一,在设备维修、原料管理等方面,都应当设置专人负责,在该方面做好财务管理的细节处理和控制,从而不疏漏任何成本支出点,这一点也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相匹配。第二,对计划财务部门的职工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及时吸收新概念运用新方法,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财务工作的分析决策、控制保障和规范执行能力,更加有效实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也可以促进其合规办公,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适应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和战略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支意识超前、执行有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财务工作队伍。第三,要求开展综合管理。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相关职工的综合能力,在财务工作的决策、控制和执行过程中可以统观大局,创造性开展与处理事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4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处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证工作流程规范、手段科学合理且提供各种翔实的财务管理内容指导,这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前期工作开展投入成本,引入数据分析设备和相关人才,建立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按照模块对财管工作细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

4.5强化内部控制力度

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并对其具体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监督,能够覆盖企业的边角。在热电企业中,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权力约束,能够独立开展审查工作,对运营进行分析跟踪、对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对授权审批进行有效控制等。通过本文分析可以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热电企业发展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关乎企业未来动向,也是资金支持与保证、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有效途径。因此,热电企业应当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在长期发展中提高对其关注程度和建设力度,注重信息化建设并引入先进设备、软件与人才,培养一支执行力高、工作创新性强且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队伍,建立能够真正辅助企业壮大实力的财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李珍.热电企业财务管理之我见———以某公司为例[J].中国外资,2008(12).

[2]李伟.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规避浅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0(3).

[3]向美英.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

[4]黄俊.谈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8).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9

1 节能法律

《节能法》共7章87条,自2008年4月1日起 施 行 。 其 中 能 源 管 理 、 合 理 使 用 与 节 约 能源、法律责任等部分对用能单位提出了明确规定,这是用能单位应该或必须做到的部分;在节能技术进步及激励措施等部分提出了建议或鼓励采用的先进节能技术或理念,并在政策及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或奖励。

1 . 1 节能制度

节能的基础制度包括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资源,鼓励、支持节能技术进步,开展宣传和教育等五方面。生产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制定本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节能计划,根据当地政府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企业的节能指标以及为达到指标所采取的措施。在产品选型、结构调整以及设备配置等方面要从节约能源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角度综合考虑,尽量使用清洁型能源,扩大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发展循环产业,尽量采用先进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 、新设备、新材料。

节约资源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管,监管的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监管内容是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管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节能法》具体规定了强制性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建筑节能标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依据强制性节能标准,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这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前置条件。

1 . 2 合理使用能源

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

1 . 3 相关法律

除了《节能法》对节能进行了系统、具体的规定外,《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条文也对节约能源做出了相关规定,使节约能源法律制度更加完备和完善。

2 节能法规和规章

2 . 1 节能法规

对生产企业有影响的国务院行政节能法规主 要 是 《 民 用 建 筑 节 能 条 例 》 , 该 条 例 是 在《节能法》和《建筑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 民 用 建 筑 节 能 的 基 本 法 律 制 度 。 对 既 有 建筑的节能改造,主要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设施节能改造的活动;对新建建筑,要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要求,确定建筑的布局、形状和朝向,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审查、监管、验收等程序;要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2 . 2 节能规章

目前,节能规章分类较多、内容较广,其中与生产企业紧密相连的节能规章是《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和地方节能监督办法。

重点用能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接受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开展节能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并按要求配备能源管理人员。达不到要求的,将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限期整改、罚款、停产整顿直至关闭企业等处罚。

3 节能标准

节能国家标准包括通用节能标准、能耗限额类标准、合理用热标准及合理用电标准等。

3 . 1 通用节能标准

建立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应遵循协调一致、全面配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开发扩展的原则。

3 . 2 能耗限额类标准

截至2010年6月,国家了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从新建项目的准入值、限额值、先进值3个层次对高耗能企业提出强制性要求。2007年山东省出台了50项高耗能产品限额标准,按照年限设定了2008年、2010年、2012年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例如,《轮胎产品能耗限额》(山东省db37)规定,轮胎产品综合能耗限额中,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008年为1290kgce/t(千克标煤/吨橡胶),2010年为1135kgce/t,2012年为1032kgce/t,省内轮胎企业必须参照此限额标准,对本企业的能耗水平进行调整和控制。

3 . 3 合理用热标准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是指导企业合理用热的综合标准,也是加强节能管理的重要依据。该标准包括:燃料燃烧的合理化,传热的合理化,减少传热引起的热损失,余热的回收利用,实行热能的综合利用与用能设备的合理配置等。

3 . 4 合理用电标准

合理用电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供电的合理化,即合理选择供电电压及允许偏差、供电方式、变配电所位置、变压级数、导线截面、总线损率限值、日负荷率限值、冲击负荷及波动负荷的限制措施等。二是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合理化,即选择电动机类型、功率、调速方式、无功功率补偿、电气传动系统经济运行、监测与计量等。三是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合理化,即电加热设备的效率、技术经济指标、电热元件和保温材料、工件热处理的工艺优化、余热回收利用等。四是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合理化,即电解槽、电镀槽的选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五是照明的合理化,即照明方式和灯具选择、照度标准限值、用电计量、控制方式的选择、建筑物的开窗面积及室内表面反射系数的要求等。

4 节能技术与政策

4 . 1 节能技术

目前,对生产企业比较有帮助的有锅炉燃烧节能技术、保温蓄热技术、输配电系统节能技术、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新能源及边界能源利用技术等,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节能技术,在降低综合能耗的同时,减少能耗费用支出。

4 . 2 价格政策

生产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节能法》中的节能价格政策,真正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目前常用的价格政策或方式有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以及节能电价制度等。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10

一是完善政策抓机制。市政府先后出台《济宁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济宁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济宁市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试行办法》等9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项目市场准入、企业扶优限劣、工作督查考核、责任人奖励惩戒、一票否决等一系列硬办法、硬措施,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市、县两级都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节约能源办公室,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

二是落实目标抓考核。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和半年公告制度,市政府每季召开一次节能减排工作调度会,调度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步工作重点。2007年6月份,组织有关部门,分7个组对各县(市、区)和百户重点用能企业2006年度节能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对节能责任目标完成较好的16户企业予以表彰、对26户企业提出了批评、对13户企业实行了节能工作“一票否决”。

三是调整结构抓淘汰。坚持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管住增量与优化存量有机结合起来。管住增量,严把项目准入关。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先后否决45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市场调节作用,按照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制定了具体的操作细则,完成了对电力、电解铝两个行业8户企业的调查摸底,自去年9月份起对这些企业实施超标准耗能加价政策。对7户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实行了差别电价。优化存量,淘汰落后产能。对电力、煤炭、水泥、烧碱等“双高”行业中属于淘汰类的企业,排出关停进度表。2007年以来,全市先后淘汰83户企业的落后产能。强化措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印发了《关于住宅建筑屋面太阳能热水器和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统一设置的通知》,在全市大力实施“百万屋顶太阳能利用计划”,推行太阳能与建筑设计一体化,三星级以上宾馆陆续安装太阳能集热利用系统。

四是强化支撑抓科技。将节能技术研发列入年度计划,支持企业建立以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研发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动节能降耗产学研结合。目前,全市企业已创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21家。加快开发关键、共性和前沿节能技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开展节能技术攻关,有针对性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进行技术装备更新换代。组织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加快推广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重点节能工程。

五是加大投入抓关键。2007年,济宁市投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资源性产业投资大幅回落,装备制造业、煤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明显增长,煤炭工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3.3%、电力投资下降59.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实施节能“双50工程”,在电力、煤炭、化工、造纸等行业排出50个高耗能项目实施强制节能改造,在全市推广50个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技术。2007年全市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投资突破百亿元,占技改总投资的40%。

六是循环经济抓示范。制定了《济宁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3456工程”(重点培育30个企业、4个园区、50个城市社区、6大循环经济行业)。鼓励企业大力开展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济宁市利用煤矸石、煤泥发电企业达到22家,装机容量90.5万千瓦;利用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新型墙材企业达到72家,年生产29.7亿标砖;利用次小薪材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的企业16家,生产能力120万立方,年可节约替代木材80多万立方。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发展到140家,年利用工业废弃物850多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年实现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00多亿元。在农村大力推广“一池三改”、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