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十篇

时间:2023-10-19 16:07:48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1

【关键词】 孕产妇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社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城市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预防保健功能的重要依托,妇幼保健又是社区预防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为孕产妇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医学史上的新进展。发展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搞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是我国目前或将来的卫生工作重点。所以规范、高质量的孕早期、中期、晚期及产后访视,在社区孕产妇保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情况,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以下业务。

1 资料与方法

经开区2010年9月――2012年10月630名孕产妇健康管理资料,均按照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范完成随访工作。其中1胎生育516人,2胎生育114人。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得到了普遍开展,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社区孕妇保健服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涵,工作的重点必须立足基层的群体,在实际工作中规范的孕产妇健康管理,社区在孕产妇保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孕期全程到产后42天都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1 开展健康教育 孕妇保健是以一级预防为主的工作,按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门诊、孕妇学校讲解,发放传单,形式多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高危因素逐步下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有益的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拓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做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必须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承担起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任,为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做实事。要对辖区服务对象不断进行追踪观察,在全面掌握本社区妇幼健康状况的情况下,进行病谱分析。通过分析、调查,进而探索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做孕妇保健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各种对象培训班、开展咨询服务、出黑板报、印发小册子等,使妇女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从而提高社区孕产妇的孕前、孕中、产后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2 开展婚姻保健 婚姻保健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的重要一环,组织社区和乡医对居住在街道农村范围内的新婚夫妇进行上门访问登记入册,了解计划生育情况。对准备生育的,宣传围产期保健,并做好早孕登记;对不准备生育的,协助做好避孕措施,发放或避孕药具。2010――2012年共访问335对新婚夫妇。

1.3 开展围产期保健 孕早期健康管理,在孕12周前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肝等检查。通过孕妇学校和第1次产前随访的开展,孕产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增强,其中5人乙肝病毒携带者,梅毒检测疑似病例最后去上级部门确诊3例,1例计划外鲁式四联症及时终止妊娠,其它及时转到上级医疗机构。

孕中期健康管理,在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主要对孕产妇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316人进行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

孕晚期健康管理,在孕28-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随访,讲解护理,开展自我监测,促进自然分娩。纠正内陷23人,发现孕期并发症16人,典型的2名孕中期产妇患法鲁氏四联症,心功Ⅱ级终止妊娠。妊娠合并巨大卵巢囊肿平安分娩,建议高危妊娠82人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

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产后42天后访视和具体的医疗、保健、护理。在访视中了解产妇生殖器官等身体恢复情况,如产妇会阴侧切伤口或剖宫产切口愈合情况、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及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情况等,产妇膳食营养及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等服务,发现问题可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访视医生在产后7天、14天、28天做3次诊视指导。每一产妇上门访问3次,到产妇家中对产妇进行面对面随访,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指导母乳喂养困难如疼痛、皴裂乳腺炎等15人,产后便秘76人,纠正不良生活习惯46人,如农村习俗,不开窗通风,不吃蔬菜、不洗澡等。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新生儿肺炎1例,及时转诊治疗。对产妇进行性保健、避孕、母乳喂养知识、婴幼儿营养、预防接种等进行指导,发现会阴侧切口愈合欠佳2人及时处理,剖宫产后恢复欠佳3人,住院治疗。

1.4 服务要求 ①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②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孕产妇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孕产妇全程追踪与管理工作。③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④加强宣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示免费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服务,提高早孕建册率。⑤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检查或随访记录上,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⑥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

2 讨 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孕产妇健康管理是指对已确诊怀孕的妇女,在整个孕产期直到产后42天时间里母子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管理,包括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指导,异常情况的干预处置等。对降低孕产期母子死亡率和病残儿发生率,保障母子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非常关注母婴健康,将孕妇孕产期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生育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所有父母的最大心愿,从个人方面讲关系着宝宝的成长和未来全家的幸福生活,从社会方面讲关系着民族人口素质,社会进步与发展。孕妈妈们,应按时去接受健康管理服务。

在基层,虽然当地居民生活富裕了,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仍存在不足,某些指标与发达地区相距甚远,特别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当地群众普遍认为怀孕了,加强营养,多多益善,不知道应该如何合理膳食;不能做太多的检查,对胎儿有坏处;坐月子就应该只吃小米、红糖、鸡蛋等等,到医院检查要花费很多钱等,诸多陋习和错误意识往往使部分孕产妇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不知道及时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做到优生优育。

通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当地卫生院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从孕前免费服用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始,为优生优育提供第一道保障,开办孕妇学校,从孕12周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自产前到产后42天,免费、规范、预约、提供随访服务,既让孕产妇得到健康生活知识方面的指导,又能为胎儿各个阶段的健康发育开启“监控”;及时预约住院分娩,保障了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产褥期的产妇生理、心理都发生很大变化,通过随访,随访医生可以给她提供心理保健、卫生指导、饮食起居、哺乳和护理,能及时掌握产妇产后子宫复旧和恶露情况,对高危产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孕产妇健康管理,将大大提高当地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所以,孕产妇健康管理在农村孕产妇保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2

孕产妇健康管理是指孕12周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随访,询问孕妇一般情况,做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做好孕妇优生咨询。孕16周~20周、21周~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督促孕妇在孕28周~36周、37周~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d~7d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督促产妇42d到乡镇卫生院或原分娩单位进行产后复查。整个孕产期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诊并随访检查结果。

2孕产妇健康管理存在多种影响因素

2.1早孕建册率低。农村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母亲怀孕次数增多,往往认为自己怀孕方面经验丰富,计划外怀孕由于害怕和躲避计划生育部门的检查,而不去医院就诊。部分孕妇存在麻痹思想认为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存在侥幸心理。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管理存在困难。

2.2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产前健康管理及产后访视均在卫生院完成,产前随访工作量大,存在督导不到位的现象。另外基层医疗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缺乏,群众接受保健服务意识差,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部分超生者为躲避计生部门的制裁,不愿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2.3农村妇女生殖健康观念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初次检查孕周较大以及检查次数较少,高危因素未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4高危人群比例较高。通过分析认为部分高危因素可预防,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及流产2次以上人数等。

2.5剖宫产率过高。很大一部分孕产妇对分娩方式存在认识不清,认为剖宫产分娩方式较自然分娩更安全,痛苦小,第一胎贸然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迅速结束分娩,结果第二胎时想选择自然分娩却不能实现,提高了剖宫产率。

2.6基层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高,产后访视率不低,有个别访视不到位是由于流动人口产妇产后居住外地导致。

3改进措施

3.1孕产妇健康管理是从怀孕到产后42d对孕妇及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保健服务,其目的是对妊娠过程全程监测以及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并发症。优质的孕产期健康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是保护和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出生质量与人口素质的关键。孕产期健康管理是妇幼工作的关键环节,产前检查、分娩期保健和产后访视是孕产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研究发现孕产妇首次检查的时间滞后,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相关妇幼机构,孕妇本身及其家属都应该根据影响因素探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努力提高孕产妇自身的保健知识和接受保健的意识。

3.3利用组建的三级网络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掌握孕产妇情况,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及时上报孕情,督促其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做好妇幼健康宣教。

3.4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紧密配合,资源共享,共建妇幼保健网络,更好地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

3.5孕期是生命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孕期保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命的质量。通过督促孕妇按时接受产前随访及健康教育,有利于及时发现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转诊并进行随访,使之尽快得到有效纠正,解除高危因素。做好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自我监护的方法,通过自数胎动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了解分娩过程,认识自然分娩的好处,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学习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质量。

3.6产后42d复查也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产后42d复查通过测量血压,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能够让孕产妇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使影响产妇健康的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再次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对避孕知识进行宣教,教会产妇正确的避孕知识,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降低因意外怀孕给妇女造成的心理生理伤害,提高夫妻生活质量,保障妇女身心健康。

3.7健康教育要贯穿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始终。健康教育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重要干预措施,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她们防病治病的能力,产生自觉接受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动机。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的实质是一种干预措施,是对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和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孕产妇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指导其进行产前检查,并宣讲高危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妊娠,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是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的关键。而健康教育作为传授保健知识,指导人们采纳健康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一门学科,是协调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增强妇幼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产前健康教育是理解、支持、促进孕妇对妊娠、分娩、正确认识的过程,是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理想措施。应使广大农村妇女真正认识到接受产前保健及产后保健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理念,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

3.8乡镇卫生院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产前及产后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改进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建设及增加医疗设备,对提高农村孕产妇的产前检查质量及患者对乡镇医院的信赖度有着重要意义。

4讨论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3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实施产前检查的60例流动人口孕妇,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3.4岁,文化程度:10例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30例高中及以上。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施予综合性社区管理,如下:

1)到院产检之前,实施问卷调查,构建健康档案,经调查,初步评价孕妇。而后在孕周35周以后,对孕妇关于孕产方面的保健知识、行为以及态度等实施调查。

2)常规实施保健检查,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借助于角色扮演、参与或者互动等方式实施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有新生儿护理、孕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孕期营养、孕期口腔保健、孕期营养、分娩知识、孕产期心理卫生、胎教等。经调查研究以后,对于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问题的孕妇实施针对性教育,比如个体督导、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运动干预等。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在家自我监护方式,要求其于家中应加强监测,如胎动、饮食、体重以及运动等,若孕妇合并孕高征,则应指导其进行自我血压的监测。

3)定期进行随访,嘱咐孕妇应定期到院实施产前检查,若孕妇不方便到院产检,可采取电话咨询,若有必要可实施家访。加强孕妇心理疏导和干预,根据本院情况设心理咨询热线,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孕妇实施心理疏导,且定期开展家庭会谈,对孕妇家属实施心理宣教,获得家庭支持,缓解和消除孕妇可能产生的负性心理。此外,基于孕妇基本情况的分析,设相应的高危妊娠咨询门诊或者优生优育门诊,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做好产后回访工作。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管理前后孕妇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主动参与健康活动情况以及孕期自我监护情况,以此评价社区综合性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构建数据库,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至该数据库,通过核对以后实施统计分析用卡方比较检验各率,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前后孕妇保健知识知晓、主动参与健康活动以及孕期自我监护情况对比,管理后孕妇保健知识知晓率、主动参与健康活动率以及孕期自我监护率明显比管理前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3—2012年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

1.2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中计算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首先对兰州市2003—2012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分别做线图描述发展变化趋势,定性比较城区和郊县各死亡率变化趋势是否一致,并做卡方趋势性检验。对早检率、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母乳喂养率等指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以定量反映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其显著性检验水平为P<0.05。

2结果

2.1兰州市妇幼健康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2012年兰州市婴儿死亡率为6.7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47‰,孕产妇死亡率为16.76/10万,与2003年相比较,分别下降了63.19%、62.44%和58.91%。不论是城区还是郊县,3项指标均有所下降,郊县降低的幅度大于城区。由图1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城区和郊县差距较大,城区婴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郊县,2008年以后城区和郊县差距逐步缩小。由图2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郊县死亡率高于城区,2008年以后其差距逐渐缩小。由图3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除2007年城区高于郊县外,其余各年份均表现为郊县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区,死亡率总体下降,但其间有小幅波动。

2.2兰州市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率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经χ2检验,兰州市2003—2012年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等各项指标不同年度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呈现随着年度增加而增加的线性趋势。从总体来看,兰州市2012年各项妇幼保健工作指标与2003年相比,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增长了46.35%、27.69%、95.93%和39.52%。反映出妇幼保健工作状况的基本指标郊县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城区。由图4可知,兰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以前郊县低于城区,自2008年以后,郊县和城区系统管理率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呈现上升趋势。由图5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住院分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以前,郊县明显低于城区,且差距较表12003—2012年兰州市妇幼健康基本情况大,在2010年以后,郊县和城区的住院分娩率基本上都达到了100%。由图6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以前,郊县明显低于城区,且差距较大,2009年以后,管理率差距明显变小,2012年基本达到一致。由图7可知,2003—2012年兰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前郊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低于城区,且2008年之前差距比较大,2010年以后,郊县和城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了孕妇早期检查与新生儿死亡之间的关系,经Sperman秩相关分析,早检率与新生儿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早检率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且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r=-0.839;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与母乳喂养之间的关系,经Sperman秩相关分析,系统管理率与母乳喂养率之间呈正相关,随着产妇管理率的提高,母乳喂养率也随之增加,r=0.903,P<0.01。

3讨论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卫生状况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2003年相比,2012年兰州市婴儿死亡率在原基础上下降了63.19%,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58.9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2.44%,且各项指标降低的幅度郊县均大于城区。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同期甘肃省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水平[4];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已经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5]。兰州市妇幼健康工作尤其是郊县的工作绩效显著,这与国家不断加大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扶持力度,提高卫生投入水平,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广“降消”项目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以及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6]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关,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兰州市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兰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等反映妇幼保健状况的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均呈现随年度增加而增加的线性趋势,且各项指标的提高均表现为郊县增长的幅度大于城区。郊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提高显著,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时医疗保健服务条件较差,妇幼保健人员少,对保健知识宣传不到位,孕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较少,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孕期早检、住院分娩以及系统管理率低,所以干预后的效果就更为突出。近些年来,兰州市注重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完善制度措施,加强保健人员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省市妇幼卫生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等,促进了基层妇幼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郊县3岁以下儿童的系统管理率2012年较2003年增幅407.49%,系统管理率已经达到90.08%;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母乳喂养率也相应提高,也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5

[关键词]: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

基层医疗单位加强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实施孕期全程监护,及时发现危害母婴的安全因素,并予以医疗干预,有利于减少孕期并发症,降低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及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孕产妇[1]、围产儿死亡率[2]。

1 一般资料

选取宾阳县辖区内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方法

2.1健全县基层孕妇保健信息登记制度 村级妇幼保健管理人员负责摸清、排查本村新婚人口数、孕产妇人数,每月25日前将准确数据上报乡镇卫生院。乡镇级妇幼卫生保健专干根据各村提供的基本保健信息,建立乡镇新婚随访登记制度,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一制定的《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登记,直到怀孕,并负责孕前基本检查和孕期科学保健常识的普及与宣传, 敦促孕妇定期进行早孕检查,建立孕产妇专用保健卡,同时将本乡镇辖区内新婚人口数、孕妇数、产妇数于每月27日上报县级妇幼保健单位。

2.2做好早孕排查和高危筛查工作 针对已确诊怀孕的女性,由所在乡镇妇幼卫生保健专干负责早孕检查并敦促孕妇到县级医院进行高危排查,及早发现并干预治疗。完善孕妇保健系统登记管理制度,逐一填写《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指导孕妇正确数胎动次数,对高危因素孕妇进行保健档案专项评分,增加随访次数,定期进行心理疏导,让孕妇安全稳定度过孕产期。

2.3创新基层保健方法,提高农村基层的住院分娩率

2.3.1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产科服务水平,杜绝高危孕产妇在乡镇医院分娩,避免母婴不安全因素发生。严格指定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和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审核和发放工作,避免《出生医学证明》乱发现象,杜绝违规发证。规范接生市场准入制度,取缔不符合产科评估标准的医疗保健单位。

2.3.2加强开展基层妇幼保健常识宣传,列举成功范例阐述农村孕妇到正规医疗单位住院分娩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确保母婴生命健康安全,提高农村孕妇的整体住院分娩率。

2.4 要求县级医院妇产科医师规范行业行为。

2.4.1临产前细致筛查异常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干预治疗。制定科学、周全的分娩计划,临产后全程观察产程,提高产科医疗服务治疗,细致绘制产程图并记录分娩过程。

2.4.2 观察住院产妇的生命体征,了解子宫复旧情况,并填写《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中临产前、分娩后、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访视记录,严禁出现任何纰漏。

2.4.3 按照规定认真填写《出生医学证明》,不得出现任何纰漏,严禁违规出具“医院出生记录”,违者严格按照规程处理。

2.5 医院妇幼保健科医师负责产妇出院的相关事宜。

2.5.1 规范填写产妇信息并将产妇信息录入《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及时通知乡镇妇幼保健专干定期负责通知村级母婴保健员开展产后访视。

2.5.2 母婴保健员规范填写产后访视卡,定期将访视卡交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做好儿童保健系统完善管理及计划免疫。

3结果

乡镇辖区内女性自我保健水平显著提高,高危妊娠检出率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提高,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不同年份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明显亦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为辖区内女性提供早期的妇科筛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安抚,强化农村女性的健康观念和疾病预防意识,能有效防范高危孕产妇的安全事件发生。

加强产前教育, ,客观分析高危孕产妇的危害性和剖宫产利弊,让孕妇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与特征,稳定自身情绪;保障产时质量,提高上级医院助产水平,实行责任助产,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的安全性。将每次孕检信息和保健服务信息准确、完整记录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并落实随访,纳入个人健康管理档案。

本组研究显示2009年~2012年间,辖区孕产妇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降低,证明完善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措施,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展基层保健宣传与早孕筛查,提高了孕前、孕期的健康教育水平,基层妇幼保健专干和上级医师及时沟通,保障高危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实行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的新做法是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的,能直接促进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保障了基层医疗事业的和谐稳定,提高了产科服务的整体质量和农村孕产妇的安全分娩率,有效降低了孕产妇与围产儿的死亡率。鉴于时间仓促,纰漏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李国菊,刘松,于贞杰,侯云荣,李向云.我国孕产妇产时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21(02):94-97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6

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是指以市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居)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是做好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保健工作方针,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不同层次的妇幼保健服务,减女儿童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健康隐患,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二、完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建设

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属性,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按照“市建龙头、镇强枢纽、村打基础”的总体布局,健全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

一是要加强“龙头”建设。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的内涵建设,要按《省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办法》和《省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标准(试行)》,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全市妇幼保健指导中心,突出公共卫生性质,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组织管理、基层指导、群体保健、健康教育、业务技术培训、检查评估、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协助卫生部门制定妇幼卫生工作措施、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是加强“枢纽”建设。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妇幼保健“枢纽”,要设立妇幼保健科,配备专职保健人员,负责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同时做好对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保健人员的妇幼保健技能培训、指导,提高其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网底”建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服务网底,是做好个体、群体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配备乡村医生(医生),尤其是女乡医,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协助镇(街)卫生院做好相关工作。

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加强相应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分级医疗保健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纵向义务合作关系,实现“早孕建卡在社区、高危管理进医院、产后访视回社区”的服务模式,使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基本妇幼保健服务。

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做为技术支撑,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大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支持。设立高危妊娠门诊及病房、新生儿抢救间,进一步完善孕产妇、新生儿转诊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抢救能力,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

三、明确三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一)村(居)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协助镇(街)卫生院做好相关工作。

1.专人负责妇幼卫生工作,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情况,填写孕产妇登记本、7岁以下儿童登记本,建立孕产妇、儿童健康档案,掌握动态变化,发生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

2.定期参加镇(街)卫生院妇幼卫生工作例会,按规定报告妇幼(出生和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

3.督促早孕妇女进行早孕检查及保健。

4.开展妇幼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4.完成上级卫生部门安排的其他指令性任务。

(二)镇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1.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基本情况。建立孕产妇、儿童保健手册与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总结孕产妇、儿童管理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妇幼卫生常规报表,完成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质控任务;对死亡的孕产妇和围产儿进行调查、登记、填卡上报。

2.培训、指导村级完成妇幼卫生任务,定期召开村级妇幼例会。

3.在市级指导下开展妇幼保健服务,接受市级培训、管理与监督。

4.为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筛查高危并加强管理。负责与市级建立网络联系,保证转诊或寻求支持的通路顺畅,所有转诊病人有转诊记录。

5.为7岁以下儿童提供规范的儿童保健服务、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

6.开展辖区内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7.开展妇幼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三)市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辖区内妇女儿童保健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妇女儿童保健业务指导管理。

2.培训、指导镇级完成妇幼卫生任务,定期召开镇级妇幼例会。

3.固定专人负责全市妇幼卫生常规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完成“三网监测”与信息统计质控任务。

4.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产前筛查;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5.在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延伸服务。

6.承担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

(四)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职责

1.确定专职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员,负责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死亡、出生、活产、孕产妇保健服务等数据的统计工作,定期上报。

2.组织院内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讨论,做好本院孕产妇死因评审,并及时向同级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将死亡报告卡送妇幼保健机构。急诊科、儿科、病案室等有关科室应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完成每年度的年报质控工作。

3.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全市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设孕产妇保健门诊,提供规范的孕期保健服务,认真填写保健手册,实施系统保健。

4.畅通绿色通道。畅通全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设高危妊娠门诊及病房,成立危重孕产妇及危重儿童抢救中心,承担高危孕产妇及难产、高危儿的会诊、转诊、抢救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房屋、设备配备:按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235号)、《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卫妇社发〔2011〕56号)以及《省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鲁卫妇社发〔2011〕11号)文件中关于房屋、设备的配备要求,配备业务用房和基本的设备、设施。

(二)人员配备。各医疗保健机构要明确专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本辖区妇幼保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确需调整的,需报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落实妇幼保健人员补助待遇。为保持妇幼保健队伍的稳定,对从事群体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可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岗位津贴应高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津贴平均水平。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7

关键词: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

流动人口就是离开自己户籍所在地,由于个人生活或工作的原因到城市居住的人口。在流动人口中,孕产妇的数量很多,这就要求城市要加大对孕产妇的保健与管理,以保证孕产妇的健康与安全。通过对当前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现状分析,由于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诸多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的现象,由此可知,必须加大对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工作,以保证孕产妇的健康与安全。

1 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概念

我国经济的增长带动着城市的发展,推动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向城市,由于工作原因、生活所需、问诊就医等原因离开自己户籍所在地前往城市居住的群体被称为流动人口[1]。其中,孕产妇就属于问诊就医范畴,为了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保证孕妇的健康生活。由于孕产妇属于特殊群体,在怀胎和分娩期间的保健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会影响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孕产妇纷纷涌向城市,城市的相关部门应与重视,加强对外来孕产妇的保健与管理,是当前城市医学机构的重要任务。

2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与管理的现状

2.1缺乏足够的保健管理人员 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医疗保健人员,以保证对每个产妇身体状况的随时掌握。但是,目前我国外来孕产妇的数量在不断增多,需要的各项医疗保健资源就越来越多,尤其是医疗保健人力资源。通过对广东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研究,普遍存在着保健管理人员出现人手短缺的现象,已经不能满足孕产妇的需求,当孕产妇出现问题时,却无人问津,后果不堪设想。

2.2缺乏健全的保健管理制度 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具有系统性和协调性,具备一套完善的保健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2]。我们对广东孕产妇保健管理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缺乏健全的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制度的现象,不能完全对保健管理人员和孕产妇予以约束,制度在各个方面还有待完善,一旦发生问题,缺乏一定的依据,问题的解决效率会大大降低。在保健管理工作,保健管理人员至关重要,部分保健管理人员存在心理歧视,若城市孕产妇与外来孕产妇同时出现问题,会首要选择城市孕产妇,这就是严重的歧视现象,不公平、不合理。

3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保健管理队伍建设,为保健管理提供保障 为了优化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应当从保健管理管理人员着手,加强保健管理队伍建设,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首先,应加派保健人员,实现一对一的保健管理,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应对各种紧急状况,避免危险的发生[3]。其次,提升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孕产妇的饮食、生活习惯、行为、常识等都予以规范,广泛学习孕产妇保健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饮食方面。怀孕和分娩期间忌口的食物很多,一些孕产妇对饮食不在乎,容易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医院的保健人员应予以及时制止,禁止孕妇食用,是保健人员的职责所在。于此同时,保健人员应随时关注孕产妇的生命体征,掌握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为维持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3.2健全保健管理制度,为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健全保健管理制度,优化保健管理体系是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核心内容。原有的保健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已然不能满足现代医疗保健的要求,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予以不断的优化,将日常保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列入制度中,制动出一套严格、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以增强其约束力。在规章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将保健人员的责任、行为,保健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在制度中体现出来,对违法规章制度着加大惩治力度[4]。①在人员管理方面,应规范保健人员的行为,端正心态。若由于保健人员过失,造成严重损失的应加大惩罚力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②应加大对保健设备、药物等的管理,严格控制药物的生产日期,保健设备应保证其高度的安全性,为孕产妇的保健工作提供保障。

3.3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审查 优化医疗机构的保健管理工作,应注重"里应外合"。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保健管理监督体系,加大对保健人员、医护人员等的监督力度,达到对内部的高度控制,以体现其监督体系的威慑力[5]。成立保健管理监督小组,分别针对保健人员、保健设备和保健药物等不同方面展开目标性的监督,全方位、系统性的完善外来孕产妇的保健管理体系,保证内部安全、有效的运行。其次,在外部,应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对医疗机构针对外来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时的审查,提高审查广度和深度,对医疗机构会产生强烈的督促感,实现对保健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督,对提升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内部控制与外部审查,做好内外监督,是优化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为孕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由于促进孕产妇的生命健康。

4 结语

通过对目前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现状分析,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在不断升高,为了缓解此严峻的局势,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此问题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干预,加强对外来孕产妇的保健管理。优化外来孕产妇的保健与管理体系,加强保健与护理队伍建设,健全保健与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做好对保健管理结构的监督与审查工作,以减小孕产妇的死亡率,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纪月华,赵天广.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4,27:63-64.

[2]孙惠敏,张梅,王金玲,等.推送服务在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11:1205-1207.

[3]刘晨,黄S,陈丽红,等.福州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8:1182-1185.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8

【关键词】 孕期体重管理;孕期保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90-01

管理孕妇孕期体重是孕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孕妇营养摄入过多及运动减少,孕期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人数的显著增多,导致妊娠期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的发生率增加,而且巨大儿,肩难产,产程进展异常,剖宫产,产后出血亦增加,为探讨孕期营养教育对孕妇体重管理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我院做了初步摸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我院对198例孕产妇的体重管理进行了追踪,特报导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在我院住院分娩,身体健康,无内外科合并症,足月妊娠,孕期进行孕期营养咨询的孕妇198例作为研究组;另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外院定期产前检查,孕期未接受孕期营养教育,但在我院住院分娩,身体健康,无内外科合并症,足月妊娠的孕妇120例为对照组。

1.2 孕期营养控制方法 A.在孕早期的营养咨询中,对孕妇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异常孕期体重增重对母婴健康的危害,并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孕期体重管理曲线图及光盘。B.孕妇学校:做好孕早中晚期的营养教育并进行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C.产前检查:及时掌握孕妇体重增重情况并及时调整下阶段的体重增长目标,进一步指导孕期营养及孕期的适量运动。D.分娩时将孕期健康卡交由医院,统一处理数据,对体重管理模式进一步调整。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孕妇体重增加对母儿的影响 孕妇综合管理的核心:营养均衡,合理运动,心理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孕妇营养存在很多的误区:多数孕妇及其家属没有控制体重的意识,常常营养不合理:以营养过剩及营养不均衡为主,除营养不合理外,还与孕妇运动过少有关。合理健康的饮食结构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适度的孕期增重示胎儿正常发育和孕妇在孕期适用性变化良好的重要指标之一[1]。一般认为能量推荐摄入量的80%即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如果营养过剩,孕妇血糖升高,使胎儿血糖随之升高,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胎儿胰岛素起促进胎儿生长作用,使胎儿增重,导致巨大儿的发生;孕妇血脂升高,前列环素减少,过氧化酶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诱发子痫前期[2],孕妇体重增加,使剖宫产率增加。

3.2 孕期体重控制模式的探讨

3.2.1 产科门诊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由专人负责,进行全程的,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在遵循平衡膳食和食物多样化原则前提下,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膳食方案。通过营养知识讲座和发放营养指导手册等手段,积极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营养对胎儿正常生长的重要性,重视与孕妇的日常沟通,提高孕妇的依从性。

3.2.2 个性化指导 在早中晚孕期各进行一次孕期营养咨询,在首次咨询时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孕期体重管理曲线图及光盘。

3.2.3 争取孕妇家属的配合 将孕妇家属纳入管理方法中,及时进行沟通,提高孕妇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并让其家属督促孕妇在家中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方式进行监督,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率。

3.3 将BMI孕期体重管理曲线图用于产前检查中,用此曲线指导孕妇将孕期体重控制在正常增长范围内,其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均较对照组低,因此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139-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者发生的糖尿病,是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我国目前发生率为1%~5%[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分娩量的增多,高龄、肥胖等高危孕妇增加,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中国妇女中,8.8%患糖尿病,14.9%处于糖尿病前期[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分娩时并发症明显增多趋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星增多,妊娠期糖尿病仍是导致围产儿病率甚至围产而死亡率升高主要原因之一[3]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取决于糖尿病孕妇的病情与血糖控制水平[4],为了控制孕妇血糖水平,该文通过在门诊产检科建立妊娠期糖尿病教育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建立健康档案、产前的评估,孕期营养保健知识个体化宣教,为孕妇建立合理的个性化饮食方案,营养代谢的测定,相应的血糖管理,落实体重管理,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建立糖尿病孕妇微信群进行相关知识咨询和交流、互动,糖尿病孕妇之间交流,成功的经验分享,定时对高危孕妇电话随访。2016年1―12月门诊对孕产妇96例落实多项管理后,住院待产分娩期在巨大儿、产伤、肩难产、新生儿低血糖方面并发症有着明显减少,效果显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采用的是收集2016年1―12月在该院门诊产检并在该院住院分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6例作为实验组,收集健康教育门诊成立之前在该院门诊产检并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实验组在门诊产检科健康教育门诊在孕早期对孕妇进行筛查、评估孕妇有无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巨大儿史、有无足月分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潜在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早期立即给予抽血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纳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管理。①孕中期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现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立即纳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管理,对纳入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孕妇首先发放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饮食健康教育评估表,调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选择来判断患者掌握的饮食知晓率和饮食的误区,以达到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②通过全身评估测算出孕妇理想体重、每日适合的总热量、依据血糖的情况的为孕妇建立合理的个性化饮食方案,整个孕期鼓励孕妇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使孕妇营养摄入与消耗平衡,落实体重管理记录体重增长幅度,使体重增长在一定范围之内,常规的体检,营养代谢测定,根据血糖结果不断调整饮食结构,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根据血糖检查的结果再次进行评估和转介。③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建立糖尿病孕妇微信群进行相关知识咨询和交流、互动,糖尿病孕妇之间交流,成功的经验分享,定时进行电话随访,孕晚期进行胎儿全面评估、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后定时进行电话随访。

对照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定时给予发放妊娠期糖尿病健康宣教处方和门诊孕妇学校的例行授课进行宣教。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正态分布数据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资料以[n(%)]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0.7)岁,平均孕周(38±5.2)周,平均身高(1.62±0.1)cm,平均孕次(2.0±0.5)次;两组孕妇年龄、孕周、身高、孕次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早期筛查,孕中期严控,孕晚期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的选择,落实多项管理后,两组孕妇在并发症比较(表1)巨大儿、产伤、肩难产、新生儿低血糖方面(表2)除了产伤其余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显示实施前与实施后对比在巨大儿、新生儿肩难产、新生儿低血糖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篇10

社区育龄妇女建卡登记,发放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包括对自身和社区生活质量孕产妇自我评价,针对有意向计划生育的育龄妇女首先进入专人关爱管理小组专项负责,首次于孕前发放SCL-90〔2〕心理问题进行自我问卷调查,并建立心理档案,视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入户调研“一对一”咨询。心理档案内容应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孕前保健内容和产科资料、孕产妇的疾病健康史,尤其是精神科病史,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对已怀孕妇女进行SCL-90症状自评;社区心理干预:个性化心理健康管理专人完成,查找问题所在和分析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源和心理矛盾的主要问题,进行“一对一”全方位(社会、家庭、亲属、丈夫及随从保姆等)心理疏导和聆听,给予心理支持,包括个性分析、心理咨询疏导,缓解压力,提高社会适应力及疾病防治,进行孕期常态化咨询和保健管理常态化。选择妇幼保健医生、心理医生、护士、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为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孕产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观察内容〔2〕由专人进行“一对一”评测,评分标准按0~45个等级,同时将有意义的评分结果经统计处理后与常模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社区孕产妇个人气质相关因素研究个人气质外向、内向、居中、胆汁型、抑郁型、黏液质、多血质与孕妇文化(文化背景、学历层次)、家庭气氛、夫妻感情、妊娠信心、育儿信心、对胎儿关心、婚姻进行对比研究。见表1。社区心理干预对产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社区心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率、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产后出血等妊娠不良结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