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方式十篇

时间:2023-10-16 17:07:23

节能减排方式

节能减排方式篇1

[关键词]节能减排;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 A

中国的工业是在清朝后期逐步开始的,那时主要以棉纺织、丝织业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工业都是集中规划的。其中东北老工业基地,成都飞机制造等工业都是以军事等需要建设的,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大批的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而随着工业企业的快速增加,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也逐渐地改变。八十年代以前,那时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空气污染、自然灾害多发,为了人类的长久生存,我们要尽快地寻求一条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途径。

1我国现有生产生活方式的成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收入不断的提高,产品日益丰富多样,人们不断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许多生产和生活方式悄然发生了转变,而这种转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尽的烦恼。人们渐渐地发现天不再蓝了,水变臭了,空气污染了。为了经济发展,追求GDP,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讲政绩,不惜放弃环境,放弃了健康,放弃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变得越来越懒惰。水、电、气的便利使更多的人不再珍惜;资源的大规模采挖,使人们放弃了原有的可循环资源的利用。比如说秸秆的焚烧问题是每年困扰乡镇一级政府的大问题,秸秆是原来老百姓的生活资料,随着煤、煤气等燃料进入农村以后,在如何综合治理秸秆就成了一个难题,虽然一些地方大力推广沼气利用,但是资金成为推广的瓶颈。

总之我们现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而产生的后果。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大自然在警示着人们: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人类将会使地球资源枯竭;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人类将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生活呢?节能减排将成为我们今后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节能减排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内容及典型种类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从节能减排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首先要转变生产方式。财政部宣布2013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 700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其中涉及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先进环保技术示范推广、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可否认,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转型,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仍面临着地方GDP冲动,特别是中、西部的发展一定要吸取其他地方的发展教训,在制定发展规划中,要以当地的特色为主,不要一味地追求工业的发展,在发展思路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能以数量定发展,要以质量定发展,不搞掠夺式的发展,而要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要改变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光靠人的主动性,一定要有政策方面的制约,现行的阶梯电价等措施都是在引导好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目前,我国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房子越买越大(而且还是多套)、车子排量很大(认为这样才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个别人冬天把室内温度调得很高,只穿一件单衣;夏天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甚至睡觉需要盖被子。如此生活方式,与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的现代生活方式,相去甚远。

对中国而言,人口众多,改变生活方式则是当务之急。如何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生产经验的同时,学习他们的生活中的有益方式对我国的节能减排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我所阐述的是推进和倡导节能减排生活方式,关键点是在推进和倡导上。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几种:

2.1用荧光灯(节能灯)代替常用的白炽灯。

2.2取暖和降温时,将室内温度调低或调高两摄氏度。

2.3定期清洁炉灶和空调。

2.4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2.5用绝缘毯包裹电热水器用,将热水器的温度设在50摄氏度以下。

2.6让冰箱和冰柜远离热源。并定期给冰箱或冰柜除霜。

2.7不要长时间开窗,让热量从房间中流失,开窗通风一般几分钟就可以了。

2.8做饭时盖上锅盖。用高压锅和蒸气锅最好。

2.9用淋浴代替泡澡还可以将淋浴喷头改为低流量的,便宜又舒服。

2.10增强房屋的御寒性能适当地在居室墙壁和天花板上采用绝缘材料。

2.11建议购买大瓶装饮料,重复使用购物袋,这样能避免产生过多的垃圾。

2.12种一棵树。

2.13改用风能、太阳能这样洁净、可再生能源。

2.14购买本地出产的食物,减少运输产生的相关费用及食品浪费。

2.15购买新鲜的而非冷冻的食品冷冻食品。

2.16购买有机食品,减少化肥使用量。

2.17少吃肉,多吃素食。

2.18缩减开车次数,尽可能步行,骑车、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2.19定期给车做保养,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减少尾气排放的同时也能为你节约相应的费用。

2.20少乘坐飞机。

2.21保护全球的森林资源。

以上是有关环保人士总结出的有关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3政府如何推进和倡导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针对专家提出的相关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我们政府该如何推进和倡导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人们按照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生活。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收费政策:资源收费应该在保障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按照使用比例实行阶梯价格。也就是说,一家正常的水、电、煤气使用量制定一个正常价格,在超出一定的比例后逐步增加收费,在达到一定量时实行惩罚性收费,我认为不能光有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惩罚措施,就是在能耗超过一定标准后的高额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对一些富人起到引导作用,如果按一般居民的生活标准进行阶梯收费,不仅对一些富人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对低收入人群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政策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对可循环利用的能源进行政策性补贴,以达到快速推广的作用。再次是建立垃圾回收分类制度。这方面,国外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是如何推广实行,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废除现有的废品回收制度,将废品回收交由垃圾部门统一管理,这样既可有效地建立起垃圾分类,又可减少许多废品回收过程中的犯罪。同时可以补贴垃圾管理部门的费用。

3.2推进和倡导节能减排生活方式。如何推进和倡导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推进就是在新技术新成果产生后,有关部门倡导把相关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人们生产和生活中,比如太阳能、风能、沼气技术。它们的推广应用,政府部门有很大的负责。不能因为前期投入高就放弃。每年农民焚烧秸秆,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同时还有火灾隐患,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把这些精力用在科技成果的推广上,那将是另一种局面。大力建造沼气工程,把秸秆和动物废料用于沼气的生产,即可生产出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沼气,又可同时生产出有机肥料。看着前期投入很高,但是其长期效益不可估量。

3.3加强小城镇及农村建设,为有效推广节能减排生活方式提供硬件保障。加强小城镇及农村建设时,要大力提倡节能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农村建设,要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现在很多农民都出去打工,农村很多地方都成了空心村,仅剩老人和孩子留守。如果靠打工挣钱回家盖房,不仅个体差异很大,也不利于整体规划。使加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农民工在城市买房定居,以宅基地补偿的形式将土地置换出来,一是可以保证相关的土地红线不被突破,避免农村大量的宅基地空置。二是可根据当地实际对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整体规划农村宅基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后,有条件的乡镇可统一盖房(统一使用风力、太阳能、沼气池等清洁能源),既美化的环境,又可推动环保节能材料的运用。没条件的乡镇可实行统一规划,个体实施的方法,让有条件的农户自行盖房,但一定要统一规划,逐步置换出原有的宅基用地。这样不仅能够提倡节能减排,还能有效地利用土地。

3.4总体规划,减少不必要的被动消费

政府要做到总体规划,尽量避免被动消费,以驻马店为例,房子越盖越大,公务员队伍和国有企业在房地产方面都有优惠,这就助长了人们过度消费的热情。一些公务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一人就有两套甚至更多套住房,在一些中小城市这种问题很多,造成了很多闲置住房,这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浪费,所以被动消费的问题很多。

总之,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同时,政府在这一工作中也肩负着相当重的责任。节能减排、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全民抓起,从提高每一个人的认识抓起,从改变每一个人的习惯抓起。希望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能还子孙一缕清新的空气,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池清澈碧水。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http//

节能减排方式篇2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九五”规划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是,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保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单纯提高经济增长率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发展问题,相对经济快速增长而言,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居民收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缩小相对滞后。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由于不同增长阶段经济赖以增长的主要源泉不同,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增长方式在一定时期也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国内外经济增长经验和文献表明,单纯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扩张,尽管在一定时期也可能实现高速增长,但最终都被证明不具有可持续性(Young,1992;Krugman,1994)。前苏联曾经表现出比西方国家快得多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其增长是典型的靠增加投入而在外延上实现的,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微小,而且呈现日益降低的趋势,以致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持续。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从哈罗德一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到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经济增长被认为只是资本、技术、储蓄率、就业等的函数,没有把自然资源纳入模型之中,经济增长理论把“资源问题”演绎为单纯的“生产成本问题”。既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也忽视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更深刻、更宽泛的内涵。它既包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又包含从单纯注重数量的扩张转向既注重数量扩张又注重质量提高;既强调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既重视经济的发展,更注重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传统经济增长影响下,人们把追求经济增长视为终极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把“终极目标”转变为“中间目标”,用经济增长的成果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居民收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等问题,并在经济增长中实现统筹发展。

二、转变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一)依托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经济理论认为,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和一定阶段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的。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2002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000美元,对照钱纳里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型,人均GDP在560~1120美元之间处于工业化中期。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进入新一轮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新发展阶段,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受到资源的瓶颈制约。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稀土保有储量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75%以上,居世界首位,占全国的97%;煤炭保有储量2200亿吨,居全国第二;天然气资源丰富,苏里格天然气田探明储量7000多亿立方米,有些资源具有明显的独占性特征。

内蒙古准确把握住国内经济发展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满足全国需求的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新材料、畜牧及乳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工业迅猛增长。

随着工业的高速增长,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1990年三次产业比例为35.3:32.1:32.6,2000年为22.8:37.9:39.3,2005年为15.1;45.5:39.4。从发展速度看,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最快,2005年第二产业的增长率为42.5%,在第二产业中,资本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重化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内蒙古重工业增长速度由“九五”时期的平均9.0%提高到“十五”时期的平均21.8%,2005年重工业比重达到69.7%。

(二)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能耗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型产业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体。“十五”期间,内蒙古资源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自治区的57.94%、56.15%、58.52%、57.63%与59.75%;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分别占55.67%、54.30%、57.92%、59.41%与61.11%。

在此基础上,内蒙古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六大特色产业。2005年,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35亿元,是2000年的3.8倍;优势特色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9.55%提高到2005年的59.64%,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占20%以上,冶金、有色工业占15%以上。2006年,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区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

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内蒙古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作支撑,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2000年以来,内蒙古能源消费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超过了能源生产增长率。同时,能源消费偏高,产出效率偏低,能源效率损失偏大,更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2002~2006年,内蒙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24、1.25、1.56、1.44和1.0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工业是能源消费大户。2006年,内蒙古全社会总能源消耗11356.5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源消耗8858万吨标准煤,占全区总能耗的78%;万元GDP电耗1838.9千瓦时,同比上升7.28%,均未完成年度节能指标。内蒙古85户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约占全区的45%,占工业的58%;年综合能耗5000吨以上的680户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约占全区的59%,占工业耗能的75%;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六大行业能源消费占全区的69%,占工业耗能的88%。万元GDP电耗1838.9千瓦时,同比上升7.28%,均未完成年度节能指标。

2006年,内蒙古万元GDP能耗2.3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4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35吨,同比下降5.64%;万元GDP电耗1838.9千瓦时,同比上升7.28%;各项指标均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除了能耗高外,2006年,内蒙古二氧化硫实际排放总量为155.7万吨,比2005年增加10.1万吨,增长6.96%;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9.8万吨,比2005年增加0.1万吨,增长0.34%。

可见,依托资源优势形成的内蒙古的优势产业,一方面,成为保持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也成为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主体。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内蒙古的发展不仅要求速度,更要求质量,要用最小的资源消耗、最低的环境代价来换取尽可能高的经济发展,并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未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又不能依靠资源优势,其关键就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高增长到统筹、科学、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三、转变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重要在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增长的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克服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由发展主体的需求所诱致形成的,需要市场主体的自主转变。同时,需要一个“约束――激励”的外部机制,经历由政府强制约束到企业自主转变的轨迹。

(一)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经济特征、市场特征和公共产品特征,决定了其产权难以实现私有化,任何私人和企业都无法有效行使对生态环境的产权。同时,私有产权的特性也决定了没有外力的干预,企业是不会放弃传统发展模式。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始期的外部强约束性制度。

按照国际上判断发展可持续性的标准,我国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对环境的污染排放速率,大于环境对污染的吸收速率。这些直接导致资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改善、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后果。“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减排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提出,到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86吨标准煤/万元,比“十五”末降低25%;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40万吨以内,削减率为3.8%,年均减少0.7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7.7万吨以内,削减率6.7%,年均减排14%。这些约束性指标的设定,迫使企业改变流程与工艺,以实现最大化利润。

(二)以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非资源性产业为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单纯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并且对资源的独占性容易形成垄断弊端,使企业失去技术创新的动力。目前,内蒙古非资源性产业占工业比重仅为10%,单一的工业结构受市场影响的敏感度太高,产业风险大。根据产业竞争特点,引导资源型产业走原材料自身的高技术化模式和向产业链下游深加工方向发展之路,加强技术创新,拓宽产业范围,增加产业链条,既可以形成地区特色多元化发展的工业产业格局,也可以降低工业化进程中的市场风险。

(三)以发展循环经济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基础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困难,源于资源能源的不循环。循环经济是从输入端、生产过程到输出端对生产和消费进行控制的经济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一再循环的顺序进行。从国民经济角度看,资源型产业大多属于第二产业中的采掘业和制造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起点,下游产业的发展依靠资源型产业提供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约束很大程度上来自资源型产业自身的浪费。

从国民经济运行系统看,资源性产业是循环经济的输入端。国家发改委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生产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集中在矿产资源开采、原材料和高耗能行业、机电产品制造、高污染和包装行业等资源型产业领域。内蒙古的工业机构特征决定了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节能减排方式篇3

刚才,全总召开“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的启动仪式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职工节能减排活动。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做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会上,上海市总工会、唐山市总工会、武钢集团公司工会、山东省青岛港职工许振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自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兄弟省市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另外,在“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启动仪式上交流的杨浦区总工会、上海石化公司工会、上海自来水管线工程服务公司工会的做法也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今天上午,我们还和市国资委、市经委一起在外滩举行了“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启动仪式及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宣传展示了一批在节能减排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成果和典型人物。接下去,我们还将把这些展板送到企业进行巡展,进一步动员广大职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这也标志着上海工会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下面,我就本市工会贯彻落实今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职工节能减排行动,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国“***”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并明确作为经济工作的约束性指标。这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节能环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做到决心不动摇,目标不改变,力度不减弱,切实履行政府的庄严承诺。把节能减排工作与实施“***”规划相结合,与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相结合,与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相结合,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俞正声书记在政协会上说,“我到上海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研,目前最关心的是五件事:1、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2、人才、人口政策;3、国资国企改革;4、科技创新;5、改善民生”,韩正市长阐述08年市府22件重点工作,头一件就是节能减排工作。两位领导都把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说明此事是多么的重要。《上海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还从9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这就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聚焦突破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技术开发与机制创新、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发挥政策激励和约束作用、加强立法和标准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发挥政府表率作用等9个方面。

上海工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刚才,杜仁伟副主席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在全总电视电话会上的交流发言中介绍了上海工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情况。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启动了“百万职工节约行动”,并结合“五小”活动和合理化建议等载体,不断深化推进。去年又会同市经委、市国资委等部门在重点高耗能企业职工中联合开展“查跑冒滴漏、比节能创新、看节约贡献”立功竞赛;会同市监察委、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城交局联合开展“公交车尾气冒黑烟专项整治”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去年底,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和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乔传秀分别对上海工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经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推广上海的经验,今天又安排上海进行交流发言,这是对上海各级工会工作的肯定和鞭策,同时也说明我们在动员组织职工推动经济建设方面抓得比较准、比较实,抓出了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我们工会组织围绕节能减排做了一些工作,但在系统上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创新实践,不断做深、做细、做实。在市总主席办公会议上,大家在讨论“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方案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一个基本职能,大家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工会还有组织、引导的职能,有组织职工投身经济建设,开展建功立业的职能。正如刚才孙春兰主席指出的,“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是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深化职工建功立业活动的具体体现”。我们大家都要深刻理解,并在开展活动中认真的贯彻。全市各级工会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会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激发全市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突出重点、创新实践,扎实开展“百万职工节能减排月”活动

今天,我们印发了《上海市总工会关于广泛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深入推进“百万职工节约行动”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活动。这是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和谐奔小康——百万职工建功立业”主题活动以来,对职工节能减排活动的一项重要的专题部署。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要选准切入点。要围绕《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以良好习惯自觉节约,以岗位创新厉行节约,以建言献策推动节约,以典型示范引领节约”的基本思路,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深化节能减排竞赛、推动节能减排创新、提高职工节能减排能力、激励节能减排先进等方面,针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创新设计活动载体。

二是要扩大发动面。要围绕《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六个突出”——“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知识普及,增强职工节能减排意识;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创新活动,推动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竞赛,促进节能减排达标;突出抓好职工技能提升,提高职工节能减排能力;突出运用职工民主管理手段,加强节能减排群众监督;突出选树节能减排先进,激励职工节能减排”等六个方面工作要求,加大对职工的宣传发动力度,在广大职工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切实提高“百万职工节能减排行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广大职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陈豪主席说过,工会在组织职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上是可以有很大作为的。

三是要增强实效性。要注重整合工会工作资源,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到工会其它各项工作中去。要结合工会宣传工作,大力开展有关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帮助职工养成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环保知识、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帮助职工掌握节能减排技巧;大力宣传劳模典型在推动节能减排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职工在学赶先进中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要结合群众性科技创新工作,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发挥职工聪明才智,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针对耗能污染的突出问题和节能减排的难点,组织技术攻关,开展“五小”活动,推广实施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竞赛,促进节能减排达标。要结合降本增效、节能降耗、对标升级、创新创效等传统工作载体,广泛开展“查跑冒滴漏、比节能创新、看节约贡献”等具有区域特点、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要结合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发挥企业职代会作用,建立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积极组织发动职工围绕节能减排参与企业管理,积极建言献策,推进企业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四是要提高影响力。这次“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中,我们主要在市、区县局(产业)和基层三个层面深入推动职工节能减排活动。其中,市级层面主要活动主要包括评选节能减排优秀成果(项目)、“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启动仪式、节能环保知识竞赛、上海职工节能减排专题宣传报告会等活动,并结合全年工作,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专项竞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开展优秀发明选拔赛和“十大工人发明家”等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全国(上海)节能宣传周活动,以及召开职工节能减排竞赛现场交流会。区县局(产业)工会和基层单位工会一方面要积极发动职工参与市级层面的活动,另一方面要结合各自实际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与市级层面的活动纵向衔接、横向联系,上下呼应、形成合力,打造活动品牌、扩大社会影响。

三、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不断提高“百万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水平

各级工会组织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阶段工会推动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摆上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推进。

一是要早策划、早启动、早实施。各级工会要围绕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形成具体的操作性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把节能减排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当好主力军、建功‘***’、和谐奔小康——百万职工建功立业”主题活动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定期研究节能减排活动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对节能减排活动的领导、协调、组织作用,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落实责任,全力推动节能减排活动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是要抓宣传、抓重点、抓落实。各级工会要坚持讲求实效、科学指导,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情况,注重分类指导,善于培育、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激励广大职工勇于实践,创造佳绩。要抓住影响节能减排的瓶颈性问题,整合资源,调动力量,集中破解,打开局面。要运用经验交流会、现场会、专题研讨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上下沟通和信息交流,促进各单位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推动。要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努力提高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推动节能减排活动持续、健康、深入开展。

节能减排方式篇4

工业工程节能减排的科技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成为制造大国和经济大国。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种粗放型、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难以适应13亿人口大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以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何从科技的角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业节能减排支撑体系:管理支撑和技术支撑从理论上讲,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需要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支撑。管理支撑包括结构减排、工程减排、模式减排和政策减排等主要通过管理措施来实现其支撑作用的内容。

其中,结构减排的关键词是“控制、淘汰、推进”,是指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和行业进行控制和淘汰,同时推进低耗能、环保型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工程减排是指加快建设水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治理等节能减排工程;模式减排是指通过创新生产模式,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政策减排是指通过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加大统计、评估、监测和监督力度。技术支撑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等主要通过技术措施实现其支撑作用的内容。技术开发包括节能减排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开发,这两种类型的技术开发都包括新型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有技术的系统集成(集成创新);技术的推广也包括节能减排型产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两种不同类型技术的推广。目前,在各部门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各项工业节能减排措施中,对于工业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考虑较少。

而对生产现场的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缺少现场控制环节,工业节能减排的支撑体系就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工业节能减排现场控制技术:工业工程工业节能减排要达到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节能降耗,二是控制和减少毒害物质的排放。要达到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现场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精益生产等生产方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而工业工程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不仅创造了精益生产这种科学的生产方式,而且能够对生产现场的节能减排进行有效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现场控制环节的科技抓手。现场控制———工业工程的本质特征。工业工程(1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是一门集成经济管理和多种工程技术的交叉性学科,是以各种产业组织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管理效率、质量和成本问题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体系。新晨

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的区别在于,管理工程更具人文特征,注重应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创新论坛的手段与方法,通过规范、制度、机制等体系,以及经营、财务、用人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的组织、领导和控制,强调管理过程中的社会性与艺术性。而工业工程则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方法与工具的支持,通过工程途径(en-gineeringapproach)、方法与技术,综合考虑人员、机器、设备、制程、方法、时间等因素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工业工程更强调对生产环节的组织、管理和控制,是通过对生产现场优化及合理化改善,从而实现生产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工程管理技术。节能减排———工业工程的基本宗旨。把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够优化配置和节约资源,并能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进行产品生产和企业运行,其理论和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亚太经济进步较快的韩、日、台、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是在20世纪初,日本、韩国是从50年代,我国台湾、香港等地是在60年代,就已形成相当完善的IE研究和应用体系,并且效果相当显著。例如,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PfoductionSys-tem)就是通过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战略,成功打造了国际一流汽车企业,带动了日本汽车业的发展,而支持其管理模式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基础就是IE。

节能减排方式篇5

农业高校在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积极有效地推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是农业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农村节能减排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动员社会各层面的力量,真正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科技体系、管理体系以及实现全民节能减排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我国农村地广人稀,村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农业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研的优势,为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作出自己的贡献。农业高校教师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研究,能较容易并准确地发现农业和农村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相关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研究成果更加接近生产实践。同时,还要鼓励农业高校教师积极地参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进一步提高农村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在“实践—研究—再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培养更多的农业相关人才,使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不断融入新的生力军,保证其健康良性循环发展。

2农业高校为农村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

农业高校是集农业人才、农业综合技术于一身的社会单元,农业科教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因此,农业高校在推动农村节能减排中的优势不可替代,可以将自己研究的一些节能减排的好成果通过各种合作和项目示范的形式推广到广大的农村,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3农业高校的社会辐射作用推动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高校是社会文化的前沿,充分利用农业高校的资源开展节能减排本身就是倡导一种文化。农业院校的师生数量多、掌握一定的农业专业知识,有充足的宣传、发动力量。此外,长期从事农业研究的高校教师由于同农村和农民接触的机会较多,更容易得到农民的信任,而且又了解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对做好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的优势。毫无疑问,农业高校推动农村节能减排,将影响产业界对农村节能减排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采取更为长远的措施。

农业高校促进农村节能减排的措施

1加大农村节能减排研究工作的力度,为农村节能减排提供政策理论和技术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支撑,是解决节能减排技术制约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技术性节能减排的基础。为提高节能减排的水平,农业高校要建立政策理论指导小组,健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组建一批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同时,要加强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2利用项目培训和科技下乡等科技活动,做好农村节能减排的宣传引导工作

要在农村广泛加强科普宣传,营造有利于开展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发挥高校教师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宣传、引导和带动作用,使高校教师在农村节能减排中的工作得到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理解支持。为了更好地落实农村的节能减排工作,农业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活动。采取层层讲授、任务分解等措施,使广大农民牢固树立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以促进农村能源建设稳步健康发展。同时,利用项目培训、科技下乡指导等机会,深入农民生活、田间地头,讲授节能减排的实用技术,通过技术使用的对比,增强农民的节能减排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让节约理念“入眼、入耳、入心”,逐步使节能减排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10]。

3抓好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

针对农民对新技术不容易理解、接受困难的情况,在农村选择培育一批节能减排的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这既是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是向农民传授节能减排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有效途径。农业高校可以结合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以科技示范户为突破口,通过以点带面,逐步辐射推广,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强化农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同时,要利用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成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和农村节能减排的“三丰收”[11]。

4抓好对农业高校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人才

节能减排方式篇6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结交流节能减排工作经验,动员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促进中央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水平。对这项工作,淑和同志将做全面部署。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减排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全球环境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节能减排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总理也明确要求:“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实现‘*’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年,国务院还专门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各地区、各部门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实现“*”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从中央企业情况看,虽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能源消耗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所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推进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

二、中央企业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为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一)节能减排是中央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能源消耗水平是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职工素质的综合反映。节能排减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节能方面看,能源资源是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和生产条件,煤炭成本在中央企业五大发电集团总成本的比重高达60%左右,燃油成本在三大航空集团总成本的比重已经超过40%。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减排方面看,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将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中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中央企业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力量。

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煤炭、化工、冶金、电力、运输、建材等领域,大多居于行业排头兵的位置,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目前,中央企业几乎控制了我国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发电量占全国的一半,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5%左右。尽管中央企业总体能耗低于全国水平,在冶金、电力、化工等领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有的企业甚至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面很大。从行业看,中央石油石化企业能源消耗占全国的5.8%,冶金企业占全国的2.9%,在其他行业中,中央企业的能源消耗也占有一定比重。从企业看,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的千家企业中,中央企业有近230家,“*”期间承诺节能2000多万吨标煤,占千家企业节能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三)中央企业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与国内其他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技术、人才、装备、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节能减排装备制造方面,中央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东方电气和哈电集团生产的发电设备占到全国市场的70%,设备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一重、二重、西电集团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所提供的装备设备直接影响这些行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水平。建材行业中水泥、玻璃等高耗能产品的技术设计、设备制造,安装以及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设备,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中央建材企业。节能投资公司,建筑研究院,建筑设计院等在能效管理、节能示范工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重要的引领地位。在国家认定的449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中,中央企业有91家,占20%。中央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人员达到27.6万人。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改进工艺流程,提升装备水平,通过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突破升级和积极推广应用,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中央企业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四)中央企业要做节能减排工作的表率。

节能减排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中央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争做节能减排工作的表率。这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中央领导明确指出:“中央企业不仅仅是一般的企业,而且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国家意志的企业”。中央企业要正确处理好增强盈利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在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高度,带头模范遵守国家节能减排等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好转等方面的表率和带动作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确保按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中央提出“*”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最基本的目标,必须确保如期完成。各企业要按照这一目标进行分解落实,石油石化、电力、冶金、化工、煤炭、建材、交通运输七个重点行业,要力争到2009年末提前完成上述目标。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的中央企业,必须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完成“*”期间节能2000多万吨标煤的承诺,为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国资委确定的重点企业,要努力实现各项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力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责任体系。

按照《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国资委将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加大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力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引导,把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下属企业,层层抓落实,建立从公司管理层到一线员工、从集团公司到基层岗位的责任体系,并严格奖惩,形成“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关键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以节能减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突出创新,强化管理。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减排为重点,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搞好综合利用,优化投资结构。要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要进一步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加强能源定额、计量和统计管理,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的对标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减排方式篇7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节能减排方式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创新发展

新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升节能减排效果,人们必须结合低碳经济的变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1-2]。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了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人们要系统分析低碳经济的变化,优化节能减排方法。同时,节能减排理念必须贯穿于项目全过程,才能有效地降低能耗。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从社会总体发展来看,社会发展离不开经济和文化的融合统一,受不同经济模式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可以改革创新制度,从根本上降低能源消耗,创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保护环境力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节能减排意识,但是仍有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重视节能减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企业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有效结合经济发展指标,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4]。从当前社会的总体发展态势来看,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降低低碳经济的节能成本,人们就必须革新观念和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低碳经济视域下的节能减排改进之处

2.1节能减排效果不是非常显著。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节能减排程度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尽管许多企业具有节能和排污设施,但是许多企业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节能减排还存在很多问题[5-6]。从某种程度上说,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统,急需完善。低碳经济时域下,人们要有效分析污染变化,做好污染控制,提高节能减排的整体效果。2.2未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从节能减排整体发展进程来说,目前,各企业的节能状况仍然处在一种不均衡的状态。特别是节能环节非常多,我国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同时,低碳指标也不完全相同,使得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缺乏规范标准,很大程度地阻碍了节能减排的全面实施,低碳经济运行成本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3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建筑业能源消耗过大,严重污染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城市绿化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绿色植被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保护和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但是,一些地区盲目引入外来植物,忽视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7-9]。城市化会破坏森林植被,威胁以森林为主导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人们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低碳经济视域下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

新时代,我国城市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发展速度,保证发展质量。企业要合理利用各项资源,降低生产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节能减排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快速发展,提高发展质量[10-12]。低碳经济视域下,人们要不断探索提升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方法。3.1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加大执行力度。当前,企业要积极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加大执行力度,有效地实施节能减排,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各级政府要深刻地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地位,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通过一系列手段推动节能减排责任的落实。除此之外,也应该强化每个企业的责任。企业必须遵守有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履行职责,自觉开展节能减排工作。3.2优化节能减排环境。当前,城市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环境,有效地提升竞争力,促进节能减排切实落实。人们要结合节能减排要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体系。同时,要采取不同层次的节能减排措施,对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积极提倡节能产品的开发与推广。3.3进一步构建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现阶段,企业要优化生产模式,进一步构建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因此,企业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做好环境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效地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最终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3.4项目规划环节融入节能减排理念。项目规划环节,人们应树立节能减排理念。例如,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提升建筑节能效果。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要贯彻绿色设计理念,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满足节能减排要求[13-16]。绿化屋顶和墙体可以提升节能效果,已逐步应用于建筑领域。设计者要将绿化与建筑外部维护构件相结合,使建筑同时具有节约能源、美化环境、耐久性高三大功能。如果设计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建筑漏水,不仅会影响节能效果,更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3.5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人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宣传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逐步将低碳环境意识渗透于生活中。同时,要使用不同的宣传方法,如电视、互联网和新媒体等,让更多人参与节能减排行动,达到多层次的宣传效果,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所以,要不断完善节能减排宣传机制,有效地提升节能减排效果[17-19]。企业应该积极地参与节能减排宣传活动,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人们要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22]。

4结语

节能减排方式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

基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长,导致全球变暖成为世界性问题。目前,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以及消费领域均属于高碳经济状态,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为依据,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势在必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节能减排含义

节能减排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针对狭义而言,节能减排,即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的节约,进而达到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的目的。针对狭义而言,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量。其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用电与节约用电以及技术创新和加强组织领导等属于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2低碳经济基本概述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能源发展受生态环境的束缚更加明显。在我国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前提下,低碳经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低碳经济,即坚持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在创新制度与技术的基础上,迫使产业转型,进而开发新能源,达到降低发展能耗的目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构建新的经济发展形态。目前,以低碳经济根本要求为出发点,应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经济发展模式,将节能减排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每一环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指标,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合理调配经济结构,保证资源使用率,促使生态文明得以建设。

3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策略

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导下,优化节能减排发展策略。其中,主要涉及节能减排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3.1法律环境

目前,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宪法的指导下,需适当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环境,为节能减排提供法律保障。针对现有节能减排法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内容相对较多,缺少指导具体工作的法律,难以满足低碳经济下的节能减排工作开展需求,导致节能减排工作效率难以提高。针对如何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以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为依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拓宽法律法规涉及面,完善法律框架,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完善现有法律,不断细化法律法规,包括《石油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节约能源法》等。

3.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影响,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的关键。

3.2.1为完善节能减排的经济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于2013年9月正式颁布,其明确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改善我国空气总体质量提供保障,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在采用有效措施前提下,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致使更多的高端产品得以开发,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2构建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在完善碳交易机制基础上,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实现生产方式的优化。与此同时,推动资源性产品开展市场化定价工作,及时掌握资源稀缺状况、环境成本,分析供给关系,采取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减少能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3社会环境

在完善节能减排社会环境过程中,一方面,采用多样化形式与手段,加大节能减排政策的宣传,增加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促使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中去。例如,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手机报、报刊、网络等宣传方式,达到宣传效果,促使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以政府、媒体以及企业和公众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宣传机制,将节能减排政策宣传至每一领域,迫使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增加各界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与理解,进而积极配合国家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导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促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达到统一。在低碳经济模式的深入发展前提下,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一大指标。企业以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为依据,在创新技术与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新能源,将节能减排政策深入企业经济发展的每一环节,为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张晓芳 单位:芜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沙之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贾立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节能减排方式篇10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的整体架构

对于电力行业整体而言,从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角度来看,宏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制度手段进行节能减排。根据中国能源的分布、电量的需求,加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建设既高效又节能的机组,优化火电结构。尽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确定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与能源流向及输送过程,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可再生资源发电的利用率,在制度、技术、结构上采取综合性对策。采用行政法律法规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机制,重视能源节约和污染物减排工作,使资源优化配置。根据节能减排的国际经验及中国国情,通过节能调度的措施、有效监管及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市场机制

火电企业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中坚力量,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模式,在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建立基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并且要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健全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支持鼓励进入机制辅助以加大国家的宏观规划,限制约束进入机制调整电力产业的整体结构。利用法律法规与市场手段相结合,以技术标准、差别价格、经济补偿等机制引导高能耗、高污染的火电机组有序退出市场,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而确保了电力产业结构的科学化,强化了执行节能、环保等社会性的监管。

(1)市场机制电力节能减排过渡模式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没有真正地抑制火电企业废气的排放,仍需加强对污染气体排放量的控制。由于电力市场机制还很不成熟,可以通过停止使用部分小火电机组并同时建设大容量、低耗能、高效率、少排放的机组,促进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机制。发电权交易,就是计划合同电量的有偿出让和买入,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借鉴普通商品二级市场交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通过转让或购入发电权电量实现发电企业之间的交易,更快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实施发电权交易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高效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会直接影响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通过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来达到结构上的优化及降耗。此外,通过竞争达到管理上的优化及降耗,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法律和长效市场机制来确保节能减排的目标更好更快地完成。

(2)调整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管理手段,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实施差别电量(政府宏观调控或计划调控),调整电力产业布局使电力结构科学化。改变传统的平均分配发电,抑制用电量的迅猛增长。通常情况下,发电都是利用小时数的模式,发电利用小时数就是一定时期内平均发电设备容量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平均发电用小时=报告期发电量/报告期的平均发电设备容量。通常都是从工业快速发展的实情出发,实行机组类型差别、能耗差别,增加高效环保机组的发电小时数,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解决工业的高耗电量和节能的问题。实施“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政策,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对列入关停序列的小火电机组,从问题的源头出发,进行合理的规划,给予一定的补偿性发电量指标,避免火电企业的无序建立。关停盲目建立的导致煤炭供需失衡的小火电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竞标及充分配置市场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基于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协调的目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维护节能减排的技术体系,弥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不足。

(3)增进质量监督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电力节能减排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是电力节约、减少排放的根本所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外部问题。重视安全问题基础上,以能源价格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手段来激励相关各方自觉遵守节能减排的基本政策,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其直接危及到工人及附近居民的切身利益和自身的保障,将节能减排目标的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当地人民的节能意识。同时以经济手段为基础,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此为保证,作用于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进行以安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节能减排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监督及考核。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快节能减排的法制建设,制定完整齐备的方案来保证电力节能工作的顺利执行。发挥各种措施相结合的积极作用,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轻减排的技术压力。

(4)加强成本管理,完善组织体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透明的节能减排监管体系,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理顺节能减排监管职能,落实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解决节能减排监管职能的配置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个人的学习,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公平公正地进行工作的投入,理顺能源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制定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与环境保护程度及电力资源稀缺程度的机制。履行对电力节能减排的专业性监管,将工作责任落实。建立有效的财税激励政策,大力抓日常管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增加节能减排投资,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对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所得税优惠,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起来。立足于鼓励节能减排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引导节能减排产品的使用和消费,通过源头的控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立基于能耗和排放的市场准入机制,走清洁生产的模式,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让公民从思想上建立节能环保的意识。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