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栽培技术十篇

时间:2023-10-09 17:10:42

火龙果栽培技术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1

关键词:火龙果;栽培;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火龙果最早产于中美洲地区,如墨西哥等国,属于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近年来被引入到国内,火龙果通常分为2类,即红心(象征热情)、白心(象征纯洁)。其中,红心的色泽美、甜度高、营养价值高,被誉为“美容皇后”,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1 火龙果栽培特点

火龙果喜光、耐高温、耐旱,属于典型的亚热带、热带水果,适应于pH值为6~7.5的土壤环境,它可在沙石地、山坡、平地均可种植,适应能力强,但最好能够将其栽培到排水性好和有机质丰富的土地,以保证其高产丰收。

1.1 适应性强,易高产

火龙果栽培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盐碱地、旱地、水田、山坡地、平地均可种植。同时,火龙果的栽培技术相对而言较为简单,较易掌握。通常来说,每667m2产可达2500kg以上。

1.2 产果期长

火龙果可分几批成熟,产果期长达6个月,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果农可以得到稳定的报酬。在采收火龙果后,由于火龙果有蜡质保护且果皮厚,适合长期、长距离的贮运,火龙果在冷藏环境下可以贮放数月之久,即便处于高温的环境下,依然可贮放2~3周。同时,随着贮放时间的增长,火龙果果皮的红色会变得越来越艳。

1.3 易于种植

火龙果属于典型的浅根系植物,且耐旱,不需挖果坑来进行栽培种植,只需拌匀基肥,立上攀缘柱,即可100%成活率地种植。火龙果在夏季每天可生长1~3.5cm。

广西岑溪市自2006年开始引进火龙果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种植效益开始显现。为了促进火龙果的快速健康发展,市农业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并邀请省上的火龙果专家到岑溪进行技术培训,有效促进岑溪火龙果产业健康发展。

2 火龙果栽培技术措施

火龙果在栽培后大概12~14个月就可开花结果,产果期为每年的4~11月,每年开花的频率可以达到12~15次,单果重500~1000g,果实成熟时间为谢花后30~40d,通常在栽培后第3年进入盛果期,其高产栽培要点如下:

2.1 合理密植

种植规格有3株三角形种植法和单株种植法,前者起晆1.2m宽,每隔80cm种3株,后者起晆1m宽,每隔40cm种1株,水泥柱每隔2.5m立1条,上架铁丝。

2.2 薄肥勤施

由于火龙果的果实采收期较长,有机肥每年都必须要重施,因此,务必要长期均衡地施用钾、磷、氮等复合肥。为了进一步提高火龙果的品质,促进果实糖分积累,要在火龙果的开花结果期间定期增补镁肥、钾肥,结果期用菇渣或草来覆盖树盘,土壤要保持湿润。若天气较为干旱,尽量做到灌水频率为3~4d/次。 为了促进分枝,摘心时间应该选在火龙果枝条长到1.3~1.4m时,并尽量要让枝条保持自然下垂状态。

2.3 间种与人工授粉

在火龙果种植时,应该夹杂种植红心、白心两种类型的火龙果,红心占90%,白心占10%左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便于火龙果不同品种之间实现相互授粉,这样一来,能够大幅度提高火龙果的结实率。如果处于阴雨天气,无法进行间种授粉,可以在清晨花尚未闭合前或者傍晚花开时进行人工授粉。在雌花柱头上将花粉用毛笔直接涂涂抹。

2.4 病虫害防治

虽然火龙果在栽培过程中很少会遇到病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火龙果在高湿高温季节很容易出现病害感染,较易出现霉斑或者部分枝条坏死的问题,可选用强力氧化铜、粉锈宁等防治;而火龙果在幼苗期很容易受到蚂蚁和蜗牛的危害,防治措施可以选用杀虫剂,效果良好。

2.5 修剪枝条

为了让火龙果能够在采果后重新发出新枝,应该在采果后将其结过果的枝条剪除,以此来使得来年的产量得以保证。

2.6 排水

火龙果根部忌积水,怕缺氧,土壤水分若过多,会严重影响到根的呼吸,减弱透气性能,甚至还可能会让果实窒息而死,降低果实风味,出现落果现象。所以,应该做好火龙果的防涝防洪等排水工作,多雨季节务必要建好排洪道、排水沟等,应该结合当地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保水力的强弱、降雨量的多少来决定果园内排水沟的大小和数量,从目前来看,火龙果果园排水沟通常深约1m。

2.7 灌水

水是火龙果生长的命脉,只有水力充裕,才能够调节树体温度,维持果树蒸腾,保证矿质营养和光合产物的运输。因此,为了确保火龙果的优质、丰产、早产,应该适时浇水。

参考文献

[1] 林巧蔚.火龙果的高优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1(02):120-123.

[2] 石凤乔,董亚军.火龙果温室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05):145-148.

[3] 吴文星.无公害火龙果生产栽培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06):100-103.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2

关键词火龙果 ;无公害 ;高产;栽培技术

火龙果是多年生攀授性肉质藤蔓植物,果实清甜多汁,口感极佳,可连续采收30年。火龙果不仅可采摘后直接食用,也可制成各种蜜果制品,如果粉、果酱、果汁饮料,还可在授粉后谢花前采收鲜花制成干燥霸王花干等[1-2],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新项目。现将火龙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应选择在无污染源,远离工矿厂区和公路主干线,空气、水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由于火龙果耐热不耐寒,宜在年均温度为22~25 ℃、最低温度不低于5 ℃、光照充足、坡度不大于20°的平缓地带建园,土壤为pH值在5.5~7.5之间、透气性良好、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如利用水田种植,四周应规划排水沟[1]。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道路系统、栽植小区、排灌系统、水土保持工程等规划。一般生产用地占土地总面积80%~85%,水源林、防护林、防护用地占5%~10%,道路用地占4%,其他用地占4%左右;建环园沟,沟深50~80 cm、宽100 cm,行间排水沟深30~40 cm,以确保排水畅顺。

火龙果有红皮白肉型、红皮红肉型等品种,由于红肉型有自花不亲和的生理特性,因此在种植红皮红肉型品种时,应配置授粉品种以确保其产量,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为1∶8[2]。

2定植

由于火龙果为攀援性肉质植物,种植时需建四方水泥支柱辅助,水泥柱规格为250 cm×10 cm×10 cm。清除园地杂草后,按株行距300 cm×250 cm定标、立柱,定单柱式水泥柱1 200根/hm2,以钢丝索固定,在柱顶加1个直径为70 cm的铁圈固定,以便肉质茎攀上柱顶后均匀排位、生长、开化、挂果[3]。

兴宁地区3—11月均适宜种植火龙果,按每柱四方各种1株计算,共植1800株/hm2。选用品种纯正、茎肉肥厚、苗高30 cm以上、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的扦插苗定植,宜浅植,以防水多阻碍生长,甚至造成烂根,植深为2~5cm,定植后覆盖薄土,淋透定根水。如苗高超过30 cm,定植后应将苗茎绑缚在水泥柱上,以利种苗成活攀缠。

3苗期管理

由于火龙果耐旱怕浸,定植初期每隔2~3 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和良好的透气性,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雨季应及时排水。火龙果初植新园可套种短期作物,既可提高地力、减少杂草,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套种的品种有花生、大豆、绿肥等。当火龙果的肉茎爬上柱顶后,提倡生草法栽培管理,以利保水保土。在每次雨后,视根系裸露情况进行培土盖根,新植园冬季也应培土护苗。

4科学肥水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复合肥和微生物肥为辅,确保对环境和果品不造成污染。用猪、牛栏肥或土杂肥30 t/hm2+花生饼或菜籽饼750 kg/hm2+钙镁磷肥225 kg/hm2混合堆沤,经50 ℃以上发酵7 d,充分混合、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施肥可分为基肥、土壤追肥、根外追肥。在定植前30~40 d在水泥柱四周挖浅穴,施腐熟有机肥,并与种植穴的表土拌匀后回穴,定植成活后7 d,淋施1次薄肥水,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15 d后施促梢肥,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始花期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复合肥0.2 kg,促进花蕾的发育生长;开花结果期施壮花壮果肥,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复合肥0.1 kg,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及恢复树势;在花芽分化期至果实膨大期除土壤埋施肥料外,可配合根外追肥,以促进花果生长,喷施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 d喷1次,采收前15 d停喷。

5整形修剪

火龙果肉质茎生长快速,分枝力强。为促进肉质茎的生长和结果质量,肉质茎在攀援至柱顶前只保留1条主茎,剪掉其他分枝。当肉质茎超过水泥柱高时截顶,把茎蔓分成3个以上的自然下垂枝,横架在柱顶铁圈上长成结果枝。每棵进入结果期的植株,保留2/3分枝为结果母枝,其余分枝抹除花蕾,并缩小分枝的生长角度,促进营养生长,将其培养为强壮的后备结果茎蔓。每年收摘结束后,剪去产果后衰老的茎蔓及垂地遮阴的茎蔓,促进新茎生长。

6疏花疏果和果实套袋

火龙果花期特性是分批开花、花量多,为保证果实的品质,现花苞7~8 d后应进行人工疏花,每条结果母枝留1~2个饱满花蕾。在幼果期要进行人工疏果,每条水泥柱同一期挂果数不宜超过20个。若种植红肉型火龙果,由于其自花授粉不亲和、坐果率低,需辅以人工授粉,即开花时收集白肉型品种的花粉对红肉型品种进行人工授粉。

经选留果实后进行套袋,实践证明,用牛皮纸套效果很好,其果实均匀成熟、商品性一致,果实套袋后可防止虫、蜂叮咬,达到无公害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7生草栽培

火龙果生草栽培即在火龙果田间或全园种植对火龙果有益的特定品种的草(火龙果园专用草种或优质牧草品种)或豆科作物,是火龙果园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火龙果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果园耕作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8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病虫害很少,而且果皮有蜡质保护,几乎不使用农药。常见病虫害有蜗牛、蚜虫、果实蝇、线虫等,应以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4]。

8.1农业防治

做好品种布局,同一小区避免种植熟期差异大的品种;选用高抗或耐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树体营养,提高抗病害能力;创造利于果树生长和天敌生存、不利病虫生长的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化和生态平衡;及时疏除病虫枝、花、果,并集中作无公害处理,做好清园工作,减少病虫源。

8.2物理防治

用诱杀剂全年诱杀果实蝇雄虫,减少虫口基数;植株抽出嫩芽时局部进行人工捕杀蚜虫;梅雨季节喷3%盐水,当蜗牛从植株上跌落,放鸭捕杀蜗牛;施放茶籽饼杀治线虫等。

9适时收获上市

夏、秋季(6—11月)是收摘火龙果旺季,果实自开花起40~50 d成熟,以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果皮上的萼片变短、颜色变淡时即可收摘,对同一批花的果实分5~6 d收完。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并附带部分肉茎,采运过程避免机械损伤和曝晒。

10参考文献

[1] 杨巧云,邹琼,吕淑玉,等.日光温火龙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58.

[2] 郑良水.海南岛火龙果丰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36-41.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3

1 园区环境及种植准备

1.1 园区环境

钟祥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9℃,常年平均降水量900~1100毫米,年日照时间1900~2300小时,年有效积温3700~5600℃,相对湿度68%,无霜期257天左右,土壤为轻砂壤。周边无污染源;园地土壤pH5.5~7.5,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采用整体连栋大棚种植。

1.2 种植前准备

(1)对园地进行两犁两耙,犁地深度30厘米以上,适量掺入煤渣,增强土壤通气及滤水性,并除净田问杂草等杂物。(2)架设立柱:水泥柱预制规格为2米×0.1米×0.1米,入土0.4~0.5米,柱内放6号钢筋2根,水泥粗砂细砂比例为1:2:3。

1.3 品种选择

选择红肉果品种越南一号,该品种品质肉绵纯正,茎肉肥厚,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抗病虫、丰产性好。

2 栽培技术

2.1 种植模式及种植技术

采用柱式栽培,即在水泥柱周围定植3~4株苗,让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长,每亩地立133根柱子,株行距2米×2.5米,按每柱4株计算,每亩地533株左右,因根系要求透气性强,不宜深植,一般5厘米左右为宜,浇足定根水,初期保持土壤湿润。苗木高于30厘米时,将苗茎绑缚于立柱上,3~5天浇水1次,成活后适当降低浇水次数,利于根系下扎。待新芽抽出后4~7天,酌情补水追肥。

2.2 种植后管理

2.2.1 除草 对种植行间及畦面杂草应人工拔除,亦可利用果园空间套种花生、大豆、绿肥(三叶草)等,或套种短季蔬菜、培育吊兰等花卉,提高果园综合经济效益。

2.2.2 培土 雨后应培土,覆盖根系,新植园在春夏季应培土护苗,增强抗旱、保水、保肥、冬季抗寒能力。

2.2.3 水分管理 行间开挖浅沟,排水沟深0.3~0.35米,周围开挖深沟,深0.5~0.7米;果园保证沟、渠畅通,及时满足水分需求及排渍功效。

2.3 整形修剪

2.3.1 幼树 植株沿立柱攀缘生长阶段,此时只保留一个主茎,当植株长到高于立柱时截顶,让其分成3个以上自然下垂枝,依附于废旧轮胎制成的围栏,并培育结果枝。

2.3.2 结果树 每个植株可安排2,3的分枝作为结果枝,其余1/3可抹除花蕾或花,缩小分枝的生长角度,促进营养生长,作为后备结果茎蔓培养。每年产季结束,剪去衰老茎蔓及垂地遮蔓,促发新茎生长。

2.4 施肥技术

2.4.1 基肥 亩施猪、牛栏粪或土杂肥2500千克+花生饼或菜籽饼5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混合,经50℃以上温度发酵后与种植穴的表土拌匀后回穴。

2.4.2 土壤追肥 攻梢肥,每柱施生物有机肥10千克,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壮花壮果肥,每柱施生物有机肥10千克,复合肥0.3千克,促进花、果增大;促果肥和还阳肥,每柱施生物有机肥10千克,复合肥0.1千克,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品质,恢复树势。

2.4.3 叶面喷肥 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每15天1次,也可结合防治缺素症添加适量镁、钙、钼等元素,提升果品质量。

2.5 花果管理

2.5.1 人工授粉 火龙果自花授粉坐果率低,尤其是针对红皮红肉类型自花不亲和现象,需要进行人工授粉。

2.5.2 疏花、疏果、套袋 开花前5~6天,每节茎保留1~2朵花;自然落果后,同一结果枝约30厘米留一果,其余疏除;果实发育约25天,果实开始变红、变软前套袋。宜采用0.02~0.04毫米无色透明聚乙烯塑料袋。

2.6 病虫害防治

重点抓好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的防治工作。当果实成熟果皮转红时,果蝇会产卵在将成熟的果实表皮内,孵化的幼虫取食果肉,导致裂果、烂果。防治方法:在冬季或早春松翻园土,减少虫口基数;在盛发期,夜间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加3%~5%的红糖喷洒树冠,连喷3次,间隔7天;也可将浸过97%甲基丁香酚加3%二溴磷溶液(按95:5的比例配成)的小纸片悬挂于树上诱杀成虫,每米2挂50块,每月挂2次。在果实发育中期进行套袋,以防成虫产卵。生产中严格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选用对口药剂,把握好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绿色无公害。

2.7 防冻

火龙果植株不耐低温,冬季遇0℃以下持续低温,棚架上应采取加盖保温被、辅助热源增温、行间铺设稻草、加设围幕、草帘多层覆盖等措施防寒防冻,否则易遭受冻害,影响来年产量。

2.8 采收

果实由绿变红1周左右即可采收,选择晴天轻剪轻放,分级包装,搬运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和曝晒。

3 效益分析及发展前景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4

(山东省沂水县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沂水276400)

火龙果俗称红龙果、青龙果、仙密果。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脂肪、葡萄糖、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磷、铁等矿物质,具有解毒、滋肠胃、降血压、降胆固醇、防血管硬化、便秘、贫血、口角炎、感冒等功效,同时还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果品和具有一定疗效的保健营养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近年来,我国北方成功的把火龙果“南果北种”,不仅打破了火龙果仅南方种植的模式,而且增加了北方农民的收入,并带动了种植当地的休闲旅游,成为观光旅游的一大景点。但是寒冷的北方如何让火龙果安全过冬呢?火龙果一旦受到冻害,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现就火龙果冬天过冬问题浅析如下:

1 北方种植火龙果品种选择

火龙果目前栽培主要品种有白火龙果、红火龙果、黄火龙果。适合北方大棚种植的品种有白玉龙果、长龙果、红仙蜜1 号、珠龙等优良品种。由于红肉火龙果存在自花不亲和现象,因此,大棚内最好红肉与白肉品种进行混种来提高结实率,如2 行红肉品种间种1 行白肉品种,也可白、红、黄种类型合理搭配,注意要选用优良嫁接苗。栽种前要竖立水泥杆或竹竿,作为火龙果生长的支撑物。水泥杆以棚高为定,一般规格为10 厘米× 10 厘米×(180~210)厘米,顶端穿1 个对称小孔,以便将来用于设置支撑物;竖立水泥杆的行距规格为2 米×3 米,每条水泥杆或竹竿埋入地下50 厘米,火龙果果苗长高后绑扎在水泥杆上,使其向上自然生长。

2 北方大棚温室保暖的措施

2.1 建棚土质选择

火龙果是南方植物,喜温暖潮湿,耐荫耐贫瘠、耐旱、耐高温、喜光,对土质要求不高,不论平地、山坡、砂石地等均可种植,最适的土壤pH 值为6~7.5。

2.2 大棚建设方法

温室大棚的建造要透光率高、保温性强、建造成本适当,所以要选择朝阳、采光好的地块建设。一般温室东西60~80 米,南北18~20 米,大棚要朝南偏西5°~90°,利于采光。大棚后墙高2.8~3.0 米,底宽4.0~4.5 米,顶宽2 米,下座0.7~0.8米,东西山墙最高点3.5~3.8 米,墙体厚2~3 米,温室内跨度7.2~8.0米,要做到内墙平直,外墙坡缓。每隔1.5 米放1 架铁制拱梁,拱梁主要靠中柱和前后固定桩支撑。在温室东西两侧挖1.2 米深地锚沟,每侧设地锚20~25 个,前后坡用8 号不锈钢铁丝20~25 道拉成琴弦式拉线;后坡铺设30 厘米厚玉米秸压实,玉米秸上覆土30 厘米。前坡琴弦式拉线上用长竹竿固定作为拱杆,再覆聚氯乙烯无滴膜,然后用压膜线压紧,大棚就建好了。

2.3 冬季保温事项

入冬前两个月要做好大棚及配套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如覆膜、草帘、钢架、卷帘机、照明线路、水池等设施的维修检验。保暖防冻是火龙果温室种植的基本要求,合理调节温度,是火龙果安全越冬的重要保障。

(1)加覆盖物:初冬时覆盖4 厘米厚草苫或大棚“棉被”,覆盖率要达到150%,1—2 月份温度较低时可加盖几层牛皮纸(3~5 层),覆盖率要达到110%,遇雪雨天气草苫上要加盖1 层旧膜,以防草苫过湿影响保温。低温天气要增加温室覆盖物,也可在大棚内套小棚并加盖草帘,夜间在原来的草苫上覆盖一层薄膜,既能保温挡风,又防雨雪淋湿草帘。

(2)增温防冻:适时揭苫,尽量早揭晚盖,促进火龙果进行光合作用。也可用双膜覆盖、挂反光幕、电炉加热、水池保温、开白炽灯等措施进行增温防冻。在寒流到来之前,在大棚周围点火熏烟,可防止大棚周围的热量向高空辐射,在大棚外侧南面及时挖防寒沟,填入杂草、秸秆等保温材料,可防止地温向外散失;遇到极冷天气时,有条件的可在棚内增设火炉、电炉或开通暖气,但要小心火龙果煤气中毒,应安装烟囱将煤气输出棚外,不能直接点燃柴草增温。及时清扫棚膜,清除灰尘、污物及积雪,以增加光照提高棚温;必要时可喷抗冻素,在降温之前,用抗冷冻素400~700 倍液喷洒火龙果整株,能起到防寒抗冻的作用。

(3)添撒草木灰,及时通风。冬季雨雪较多,若大棚长期密封,棚内极易产生湿害。在地面撒些草木灰,起到吸热增温、吸湿降湿的作用;同时有效清除大棚在密闭条件下积累的有害气体,如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在晴朗无风天气,应通风换气,将棚内有害气体排出。

(4)预防风害:北方地区冬季风大要做好大棚防风工作。如塑料薄膜被吹翻或刮坏,火龙果也会毁于一旦。预防风害关键是选膜,应选用不陈旧、无破洞的棚膜,最好用质量好的新膜,如新一代消雾型聚乙烯无滴大棚膜。还可以在距棚1~2米处,用玉米秸秆、高粱秸秆设防风障,加固压膜线。隔3~5 天要紧1次专用压膜线,有破洞要及时粘补;加双层草苫,增加草被或棉被等,或采用双层膜,或在棚室内再加小棚等均能提高防风效果。

3 冬季栽培管理

3.1 施肥

冬季火龙果进入休眠期,因而要尽量减少施肥或停止施肥。在施肥时必须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科学施肥。越冬肥以腐熟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为主,天气寒冷时覆盖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或菇渣,每株10 千克左右,增强植株保温抗寒能力。另外还可根据棚内温度及火龙果生长情况适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撒草木灰、碎草等酿热物,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温,为火龙果提供养分,而且还能增强火龙果抗冻能力。

3.2 浇水

冬季火龙果进入休眠期,此时要严格控水,科学浇水。浇水时要看天气情况、土壤墒情、火龙果生长情况,做到晴天上午浇温水,保持半干旱状态,以防烂根死苗;冬季地温低,根系吸收能力差,可茎面喷肥,补充火龙果生长需求。如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还可增加含糖量,提高抗寒性。

3.3 及时整枝、除草松土

冬季火龙果生长缓慢,可进行火龙果植株调整。去除老弱病残枝,合理吊蔓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为来年坐花结果创造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剪除枝条要选择阳光温和的中午进行,剪除伤口自然干燥后及时涂抹防冻素,以防病虫害和冻害。火龙果根系浅,不能用除草剂,冬天松土后可在地表铺稻草、稻糠等以抑制春天杂草生长。

4 病虫害防治

冬季大棚光照弱、光照时间缩短,因透光不足,低温高湿、通气不良,火龙果抗性差,病害较为严重。整个冬季应在晴朗天气的中午通风换气,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若病虫害严重,可物理或化学除虫。

(1)加强炭疽病、白粉病等真菌病害的防治工作。炭疽病初期可喷洒75%(w)百菌清500 倍液,或70%(w)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白粉病可喷1∶1∶140 等量式波尔多液,25%(w)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2)腐烂病是由虫口伤、机械伤口在长期阴湿环境中形成的。可用刀具切除患部,或用刀将溃烂组织剖开引流(晴天高温时),让伤口自然干燥或涂硫磷粉防治。

(3)虫害主要是蜗牛、螟虫、蚜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可在地面施石灰或用杀虫剂防治,也可采用毒饵诱杀,蚜虫可喷洒2.5%(w)敌杀死1 500 倍液;在枝干上挂粘蝇纸诱杀果蝇成蝇,并及时清除虫卵。

5 加强巡查,作好记录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5

关键词:苹果梨产业;发展;途径;标准化基地;组织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S6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42-2

0 前言

苹果梨产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曾经在龙井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目前,由于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内销不旺,外销不畅,该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越来越小。笔者通过一系列调查,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产业发展途径及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措施。笔者认为,要加快推进苹果梨产业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大力实施苹果梨产业发展科技专项行动,提升苹果梨产业产品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依托苹果梨栽培专家大院,建立苹果梨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着力推广技术成果,完善苹果梨协会,发挥其服务功能,全方位为果农服务,成立苹果梨专业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知名度,建立以苹果梨为主的果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销售网络,同时建立苹果梨深加工产业园,增加附加值,以达到苹果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苹果梨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龙井苹果梨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1921年,龙井市老头沟小箕村崔范斗,从朝鲜咸境南道带来的四条接穗,嫁接在当地山梨砧木上,接活成苗后,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人工培育繁殖优良的龙井苹果梨。

龙井苹果梨作为我国最优良的品种之一,不仅成为龙井市特产业的主导产业,而且还被全国14个省市和自治区引种。国外的朝鲜、保加利亚、波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引进了苹果梨种芽、苗木和接穗。现在我国甘肃的张掖地区、内蒙古的临河地区、辽宁的大黑山地区和铁岭地区、黑龙江省东宁县等地都有大面积的龙井苹果梨栽培。

龙井市作为苹果梨的发祥地,到建国前,虽经20多年的发展,全市仅几公顷栽培面积。龙井苹果梨大面积发展是建国后的十年,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高峰期。50年代初,龙井市从外国调入一批果树专业人员,兴办苗圃,迅速扩大了苹果梨栽培面积。从1950-1960年,苹果梨基地建设进入了高峰期,全州达到2800公顷。仅龙井市栽培面积达2000hm2。1986-1990年,由于市委、市政府重视发展农村经济,龙井市出现了苹果梨基地建设的第2个高峰期,到1991年龙井市苹果梨栽培面积达6530 hm2,苹果梨总产量达到3万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全州苹果梨栽培面积扩大到5万hm2。

1988年,在全国30多个梨类品种评比中,龙井苹果梨被誉为“梨中之王”称号;1995年龙井市被评为“中国苹果梨之乡”;2002年龙井苹果梨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审查,认定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2000年、2003年、2007年龙井市被列入全国特产之乡先进市行列。1993年成功举办的中国延边龙井首届苹果梨节,使国内外各界人士领略到苹果梨之乡的风采,也为龙井市的旅游、贸易、招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龙井苹果梨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其产量、产值、单产值各项指标名列全国首位。

龙井苹果梨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初步形成销售网络,最近远销到东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苹果梨加工龙头企业,陆续落户龙井,给苹果梨综合加工业带来生机。

龙井苹果梨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应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尤其在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做出重要作用。但目前苹果梨产业发展比较缓慢,诸多因素制约着苹果梨产业的健康发展。导致该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

究其原因:一是果树发展失衡,树种结构不合理。龙井市由于受冬季低温和有效积温以及光照等不良气候的影响。不能培育更多优质果树新品种,导致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二是苹果梨商品率低。由于生产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苹果梨优质果出品率低,而且忽视采后商品化处理,品质下降,导致价格上不去,销路不畅等问题。三是苹果梨生产服务网络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生产环节和科技推广环节脱节,科技成果应用不及时,栽培技术停留在老一套经验层次上,制约苹果梨的科学化经营。四是苹果梨内销不旺、外销不畅。由于甘肃、内蒙、四平、公主岭和沈阳等地的新植幼树开始进入盛果期,加上当地新植幼树也进入盛果期,产量剧增,成熟期过分集中,品种单一,没有建立市场体系等原因,导致销售价急剧下降,利润低。五是苹果梨产业化速度缓慢。由于忽视苗木繁育、标准化生产、贮藏保鲜、深加工等关健环节,龙井苹果梨知名度越来越下降,产品档次和价格上不去,影响果农积极性,严重制约苹果梨产业健康发展。

2 加快苹果梨产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要建立与产业化生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优质苹果梨苗木,通过实施苹果梨标准化等地区建设工程,制定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贮藏保鲜技术标准,苹果梨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农业信息工程技术及持续农业发展技术,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使龙井市成为苹果梨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基地,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知名度,加快苹果梨产业化进程。要建立三个苹果梨标准化示范区,解决苹果梨生产中存在的关健技术问题,加快苹果梨产业化步伐,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走出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即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提高苹果梨附加值的新路子。打造苹果梨深加工基地,建立以苹果梨为主的果品批发市场,为苹果梨的顺畅流通创造条件。加强苹果梨品牌建设,完善协会功能建设,打造苹果梨产业绿色食品品种,达到富民强市的目的。

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起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和农业科技,经济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民快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信息,提高苹果梨产业科技水平,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龙井市周边农业科技人才聚集效应,加强市场科技协作与信息传播,增强全市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为果农提供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优化集成“龙井苹果梨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并依托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及苹果梨专业合作社等形式,通过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科技下乡服务和农民参与等培训方式,显著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持续提高龙井市苹果梨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科技含量,为龙井市农民增收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到2012年全市要建成7500亩苹果梨标准化示范区,产量达到4000吨,优质果率达到70%,年经济效益增长30%以上,到2015年无公害苹果梨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7000公顷,直接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到2015年建成苹果梨深加工基地,发展3-5家龙头企业,产值将达到2.2亿元,利税达8000万元。果农培训人次达2万人次。

3 发展苹果梨产业的主要措施

3.1 苹果梨产业化关健技术研究示范

3.1.1东部山区优质苹果梨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依托延边农科院星火专家大院,在延边华龙集团有限公司龙井果树农场建立无公害苹果梨生产技术试验示范点,重点示范无公害苹果梨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农药、化肥使用技术。

3.1.2 苹果梨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依托延边大学农学院果树研究所,在三合村建立苹果梨标准化栽培示范区,重点示范推广苹果梨苗木快繁技术,繁育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品种,同时,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采期调节技术,提高优质果出品率。

3.1.3 苹果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 依托延边农科院专家大院,在老头沟镇奋斗村建设采后就地商品化处理示范区,示范推广苹果梨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就地贮藏保鲜加工技术。

3.1.4 注册龙井苹果梨证明商标,发展品牌农业 为了发展龙井苹果梨产业,提高苹果梨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力争注册成功“龙井苹果梨”证明商标,并以此为契机,建立龙井苹果梨品牌。同时通过对龙井苹果梨进行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品牌知名度,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

3.1.5 农业信息化与科技培训 依托延边大学农学院和延边农科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龙井市农业与水果信息网络,开展专家网上咨询,开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科技服务热线,通过星火学校进行苹果梨栽培科技培训,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每年定期举办3-5期苹果梨栽培培训班,每年培训果农8000人次。

3.1.6 建立果品批发市场,激活苹果梨流通 在延边华龙集团建立延边苹果梨批发市场、为苹果梨顺畅流通创造条件,解决果农卖果难问题,合理清除不正当价格竞争,同时带动其他水果的销售。

3.2 推进苹果梨深加工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在龙井工业集中区内建立苹果梨深加工产业园,培育有关苹果梨深加工的饮料、果脯、果醋等行业,以提升低等苹果梨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果农的纯收入。逐步把苹果梨深加工产业培育成龙井一大支柱产业。

4 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成立由“一把手”市长为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科学技术局主管日常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局。

4.1 具体工作分工

4.1.1 龙井特产局 承担项目的主要实施工作。负责苹果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负责注册苹果梨商标,同时进行技术推广工作及苹果梨批发市场筹建工作。

4.1.2 龙井市发改局和经济局 主要负责苹果梨深加工基地建设及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4.1.3 延边大学农学院和延边农科院 主要负责新品种繁育技术,优质苹果梨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工作,及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工作。

4.1.4 龙井市科学技术局 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和繁育体系建设及示范区规划等工作。并进行科技培训工作。

4.1.5 细鳞河果树农场和三合果树农场 配合专家大院具体实施示范基地建设。

4.2 保障措施

4.2.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龙井市苹果梨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专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进行。

4.2.2 加强招商引资,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在成功引进汇源果汁之后,继续推进项目建设,通过举办梨花节,大力宣传龙井,以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苹果梨深加工企业落户龙井,同时通过争取国家投资资金,建设果脯、果醋等建设项目,加快苹果梨产业化进程。

4.2.3 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市财政投入足额资金,来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利益相关为主体的全方位、多元化投入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专项行动的投入,拓宽多元化投入渠道,确保各项目的顺利实施。

4.2.4 强化科技服务

(1)拓展服务范围。以“苹果梨栽培星火科技专院”为载体,以专家、基地、技术为核心,进一步发展由技术服务部门、龙头企业、营销大户、科技带头人组成综合服务网络,深入基层进行科技服务,手把手进行帮扶。

(2)完善服务载体。以龙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为主,进一步发展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体系,形成网络直报、电话直通、交通工具直达的全新服务体系。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6

关键词:烤烟;壮苗培育;陶管增温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566-02

培育壮苗是生产优质烤烟的基础。近年来,烤烟壮苗培育技术已在业内逐步引起关注,为有效应对黔东南烟区育苗前期因低温寡照天气导致烟种出苗慢、苗龄长和壮苗率不高等问题[1],满足提早移栽要求,实现设施育苗技术配套应用,达到烤烟壮苗培育技术要求[2],试验通过陶瓦火管空气增温方式,研究其对烟种发芽率及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解决当前的育苗技术瓶颈,培育壮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烤烟品种为云烟85;育苗棚两个,长30 m、宽8 m;加热设备选择供热效果较好的陶瓦火管,共168节;一定数量的无烟煤、木枋、火砖、水泥、沙子等材料。

1.2 方法

试验于2011年1~4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龙山乡龙山村集中育苗点进行,其中在1月5日至2月20日进行陶管加热,育苗方式为漂浮育苗。试验设两个处理,处理1:火管增温育苗,处理2:常规育苗(CK)。处理1采取在棚内操作行下铺设火管,由连接棚外一侧的炉膛烧火供热,其他管理措施同处理2,按照《黔东南州优质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陶管增温对育苗棚内温度的影响

表1为加热期间育苗棚内平均温度变化,可以看出陶管增温和常规育苗方式的棚内温度、苗池水温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较常规育苗方式而言,陶管增温方式可使棚内温度提高3.8~5.6 ℃,其中18:00增温效果最佳,平均增加温度5.6 ℃;陶管增温较常规育苗方式可使苗池水温提高1.7~3.4 ℃。

2.2 陶管增温对烟种出苗率及烟苗素质的影响

烟种出苗的快慢及生长主要与育苗棚内温度、湿度、基质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在其他条件均衡的环境下,温度对烟种出苗影响最大,适宜的温度可有效促进烟种及早出苗,并提高出苗率[3]。表2为不同处理下烟种的出苗情况,通过对出苗后3、5、7 d的调查结果发现,陶管增温方式较常规育苗出苗率分别提高3.1、3.1、4.4个百分点;出苗后7 d陶管增温方式每盘多出苗7株;出苗后60 d调查发现,陶管增温方式茎高达10.5 cm、茎围达2.4 cm,已达到黔东南州漂浮育苗主要壮苗指标“茎秆高度10~12 cm、茎围2.0~2.5 cm、叶片数7~8片”,常规育苗方式下的茎高则未能达到。

2.3 陶管增温对烟苗成苗时间的影响

两个处理均于2011年1月5日播种,从表3可以看出,陶管增温方式的出苗时间为22 d,较常规育苗方式提前10 d;陶管增温方式的成苗期为87 d,常规育苗方式的成苗时间为102 d,陶管增温可以使烟苗成苗期提前15 d;其余苗期生育期均为陶管增温方式出现较早。

2.4 陶管增温育苗的成本分析

自有烟草栽培以来,其育苗方式不断被革新,新技术的普及速度已跟不上育苗发展的需求,其中育苗成本成为新技术推广的主要考虑因素[4],试验中两个处理的育苗成本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陶管增温育苗前期需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如购置和铺设陶管、准备燃料等,该育苗方式下的主要生产投入为14 350元,较常规育苗主要生产投入增加12 200元。

3 小结

移栽期对烤烟大田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有重要影响。黄一兰等[5]的研究表明,烤烟移栽期提前可以有效减轻7、8月份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等病害的大面积暴发,进而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莫建国等[6]的研究表明,黔东南州大部分乡镇烤烟的适宜移栽期在4月上旬。黔东南烟区烤烟移栽期通常集中在4月下旬,主要由于烟苗壮苗率不足所致,进而错过了最佳移栽期,增加了大田期烟株的病虫害发病率。本试验中的陶管增温方式虽然成本投入较高,但是通过该种育苗方式,烟苗成苗期可以提前15 d,进而可以提前两周左右移栽,这对烤烟大田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陶管加热提升棚内空气温度进行壮苗培育,在黔东南烟区尚属首次,实施过程中也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但通过试验对比表明,陶管加热是一项较好的壮苗培育技术,对于烤烟育苗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空气增温后可有效应对育苗前期低温寡照天气的影响,缩短苗龄时间,满足提早移栽的要求。二是可提高烟种出苗率,提高育苗棚利用率。三是烟苗群体长势整齐,壮苗率高,易于移栽后大田的管理工作。

试验中,陶管增温育苗投入成本高主要是由材料费、燃煤费引起,因此,次年的育苗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但今后该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需不断研究:一是努力探索多种空气增温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育苗投入成本;二是改善配套育苗设施,提高设施性能;三是结合专业化育苗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积累烟苗壮苗培育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 继,姜庭权,龙胜贤,等.不同催芽方式对烤烟成苗素质及育苗成本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8):29-30.

[2] 熊 吉.当前漂浮育苗技术存在的几个问题[J].湖北烟草,2003(4):25-26.

[3] 朱银峰,马 聪,李 彰.烤烟漂浮育苗温度与烟苗生长相关性研究[J].烟草科技,2000(12):37-39.

[4] 胡龙兴,颜合洪.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作物研究,2004(5):393-396,401.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7

关键词:科普示范村;新农村;建设

1建立科普示范村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适合农村生产的新技术的不断发明创新,我们只有不断地推广和普及新科技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在现在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基层的领导干部并不重视科普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的学习意识还很欠缺等。科普工作队伍还不够强大,尤其是科普主力的队伍力量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科普工作的推广。所以只有加快建立科普示范村的步伐,才能使新农村的建设不断推进。

2建设新农村的对策

为了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应该加强对农村的科普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科普的推广体系和推广队伍;应该创建一个具有社会化的科普服务平台,以便开展各式各样的行之有效的科普工作,进而可以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的科普宣传工作;还要学会利用各类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科技培训;要加大对相关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宣传设施,为宣传科普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应该加强农村的科普队伍建设,尤其要提高那些基层的科普工作的服务能力。

3简介广西湴塘村的科普示范村建设

为了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014—2016年在广西省钦州市平吉镇湴塘村开展了“科普示范建设与示范”项目工作。2a来,该村以项目为支撑,村里建立了收集有2000多册各类科技书籍的“农家书屋”,一间可容纳200人的多媒体电教室,100多米长的科普长廊,还有其他娱乐设施。让村民在闲暇之余不出家门就能有书读,有师教,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内涵。由于湴塘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在科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266.67hm2耕地得到了合理的流转,其中,“湴塘村火龙果”示范基地与50户村民采用合租共营模式,在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帮扶下,将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免费提供给社员,解决了缺火龙果优质种苗和无公害高效栽培的技术难题。2016年“湴塘村火龙果”品种新,产量高,品质优,卖像好,单火龙果收入人均超过1000元。打造出了“一村一品”品牌特色。2015年,科胜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33.33hm2“湴塘村火龙果”平均增产1000kg/667m2以上,假如以4元/kg来计算的话,每667m2地就会增收达4000元以上。如果以每年增加0.007万hm2的种植面积来算,这就会使农民增加产值高达400万元以上。为“科普示范村”的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为湴塘村的村民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土地的合理流转,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规模代经营的步伐,有效降低了农民小作坊经营的风险。“合租共营”的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既可降低劳动成本,还可解决附近村民劳动力就业问题,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村民还可以边劳动边学习,逐渐掌握科学种植火龙果的栽培技术,利用自已闲散田地发展种植火龙果,增加收入。2016年,科胜果蔬专业合作社另名的“湴塘村火龙果”合作社社员增加到75名,面积扩大到90hm2,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5%。所以说依靠科技建设新农村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4结束语

要想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认真的做好农村的科普工作。政府出台更加灵活的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三下”农村,不断地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帮扶农村新型合作经营组织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技术协会,创建特色科技示范园区,或者开展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等,这样就能充分的整合资源,通过全民动员,促使农村的科普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进而也就能充分发挥出科普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邓筱艳 劳家喜 解华云 邹金松 单位: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8

**市太行山区面积3801平方公里,占市总面积的30.4%,农村总人口58.4万人,约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10,涉及**县、沙河市、临城县、内邱四个县的36个乡镇,935个行政村,形成**市西部天然生态屏障,对**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市的天然绿色屏障。山区4县横贯**市西部,是我市林木、水源、矿产和再生能源的重要基地。即是我市及东部平原地区的“自然水塔”,又是阻挡西北寒流的重要屏障,对全市的生态平衡和安全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革命老区。山区县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县的浆水和前南峪是抗日军政大学所在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革命老区的发展一直非常关注,搞好山区开发,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意义重大。

三是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集中区。山区矿产资源丰富,铁、铜、煤、镁、钙、水泥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干鲜果品、杂粮和中草药的主产区。

四是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区。山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景点有30余处,是我市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后花园”。

五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山区农业生产的基础差,交通不便,“干、旱、薄、蚀”严重,经济发展较慢,开发山区对建立小康社会和构筑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通过贯彻实施“科技兴山、开发兴山、开放兴山、合力兴山”战略,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注重发挥全社会的合力作用,激发山区开发建设的内在活力,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开发经济模式,山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开发治理速度和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同时山区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我市的山区开发建设仍然是初步的、较低层次上的,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还不相适应。山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影响仍然比较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很突出,生态环境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的要求;山区旅游观光业刚刚起步,生态游红色游还很不完善;山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链条环节不全,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严重滞后,名牌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山区科研开发推广力量薄弱,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弱,手段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差,科技含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山区开发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水平;山区开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仍然是瓶颈因素。

二、基础条件

1、开创了“太行山道路”。20多年来,通过上级有关单位的鼎力支持,一批科研院所单位专家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帮助,深入实施“科技兴山,开发兴山,开放兴山,合力兴山”战略,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制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提高,推广50多种生态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各类新优品种121个,兴修水利工程542处,完成了一批试验区和开发项目,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山之路,被国务院命名为“太行山道路”。

2、总结出一整套山区开发治理经验。我市以科持为支撑开发治理山区,通过多年山区开发实践积累,总结出了一整套山区开发的宝贵经验,实现了由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由栽培措施向生物工程措施转变,由技术开发向技术经济一体化转变,由科技示范点向综合试验区转变,开创了山区“生态经济沟”治理模式,丘陵区“农林牧三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山区开发治理科技含量明显增加,山区开发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

3、树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典型。先后通过各级科技项目扶持了前南峪、西峪、岗底、西竖、良峪等片麻岩开发五大中心试验区和**县山区景观生态建设,内邱绿色苹果产业化开发,临城县丘陵区高效林草畜生态链建设等三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了沙河“优质奶牛繁育标准化饲养及奶制品加工技术研究”、内邱“无公害板栗产业化生产技术”两项“一县一业”项目。重点支持了山区干鲜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山区生态工程建设与示范、丘陵区三元立体生态经济结构模式开发建设、板栗保鲜加工技术、生态营养蛋生产技术和“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等课题的研究与开发,起到了自主创新、示范带动、辐射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山区治理的科技含量。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实用性强转化率高的科研成果。仅十五期间就有11项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其中,“人工再生生态景观建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在全省山区开发建设中取得的最高水平的技术成果。“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经济林景观建设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板栗奶加工技术及产品”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4、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有了基地树龙头”的指导思想,重点扶持了太行板栗、优质苹果、薄皮核桃、高档果枣、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我市太行板栗基地已发展到50多万亩,年产量3130吨,针对板栗不耐藏,加工率低的实际,扶持起以板栗奶为主要产品的内邱富岭果品有限公司。**宏源食品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栗蓉、栗脯加工企业;前南峪益发实业公司投资3600万元建设栗仁加工厂、蜂胶加工厂、保健茶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初步建成,投入生产。以富岗集团、弘隆公司为龙头的优质苹果产业化生产,优质苹果基地种植面积达到7万余亩。优质薄皮核桃是我市丘陵区开发治理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目前在浅山丘陵区已发展2万多亩。以临城县、**县为中心的枣生产基地也可初步形成。

二十余年来,在国家、省市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全市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山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我市的山区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发治理片麻岩山场93.95亩,使片麻岩山场初步治理面积达到200万亩,占可利用片麻岩山场的93%;完成造林面积119万亩,飞播造林85万亩;开发治理干旱丘陵荒岗21.84万亩,占可利用荒岗的34.8%;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0平方公里。山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止;山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山区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初步形成了板栗、苹果、大枣、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产品。其中,“富岗”牌苹果荣获**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称号,“浆水”牌果品成为**大专用果品。山区林果种植面积增加70多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8倍,森林覆盖率达到32.6%,比全省平均高出8.4个百分点;山区县市国民生产总总值提高10.9倍,财政收入增加5.3倍;交通、通讯、水利、电力、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出现了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的喜人景象。

我市的山区开发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及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走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第一,我市多次荣获**省山区创业奖,2001年获全省唯一的**省山区创业一等奖。

三、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山区的发展实际,“十一五”期间,我市星火产业带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崇尚绿色与可持续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山、开发兴山、开放兴山、合力兴山”的发展战略,完善山区产业优化升级,巩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构建山区社会化综合技术服务新平台,全面提升科技支撑功能,以星火产业带建设为契机,把太行山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繁荣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区。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1、山区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

本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防治结合,法制监督,市场运作的原则,把西部太行山区建成生态功能区、资源开发区和风景旅游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根据各县产业特点,建立产业带,开发基地,示范区和辐射区,抓住亮点,闪光点,以点带面实现整体开发。

3、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

在强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依托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4、树龙头,打品牌,拓市场

按照“围绕产业树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的原则,针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由“龙”头伸向市场,“龙”身连农户,从而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同时对主导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创建名牌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弘扬已有品牌,打造新品牌。

5、强化科技引联和科技服务

建立以专家为依托、企业为主体,产业为基础、服务为手段,农民增收为目地的“农村科技传播站”,通过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的整合,推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由龙头企业,科学专家,优势资源和农村相结合的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建立以科技人员,科技部门为依托的农民主体型自发组织的民间行业技术协会、研究所;完善建立科技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6、做强做大生态观光与红色旅游产业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强劲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利用我市太行山地貌形态丰实,历史文物古迹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红色资源及特多林果荟萃的优势,建立菜摘园,休闲山庄,完善配套设施。发展相关产业,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和特种资源,强力打造**市“后花园”。

四、框架、布局与发展目标

(一)框架

根据我市太行山区特点,大力发展具有我市山区优势特色的区域经济、富有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6大优势支柱产业,建立26个星火科技示范基地,扶强24个龙头企业,组建10个星火技术传播站,建设18个文明生态村。

(二)布局

**市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包括**县、沙河市、临城县、内邱县四个县(市)。

(三)发展目标

1、到2010年,六大支柱产业建设26个星火产业基地,核心区面积16万亩,示范区面积43.5万亩,辐射区面积262万亩。农民人均收入,核心区由**年的2800元,增加到4700元。示范区由**年的2300元,增加到4200元。辐射区由**年的2100元,增加到3800元。分别增长1.7、1.8、1.8倍。

2、扶强24个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60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40个。企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

3、组建10个星火技术传播站,示范推广新技术30项。每年培训各类技术10万人次。

4、建设18个文明生态村,推进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带动180个文明生态村发展,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5、项目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植被覆盖率:到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36%以上。

五、实施内容与规模地点

(一)发展6大优势产业、建立26个星火科技示范基地、扶强24个龙头企业。

1.绿色名果产业

**市四个山区县果树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的山区开发中新发展苹果、板栗、核桃等各类果树70余万亩,使总面积达到100多万亩。但由于广大果农管理水平较低,造成果品品质差,经济效益低。针对该现状,目前急需解决利用高端生物技术更新品种、改变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果品农药残留量大、化肥污染严重、内在品质下降问题,加工增值问题,中低产果园提质增效问题。因此,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果品,创品牌、创名牌,深加工,增效益,延长产业链,是当务之急。

产业基地建设

——绿色大枣产业基地:临城县西竖镇、沙河市白塔镇、**县西黄村乡。

投入1050万元,老树改造1万亩,新建枣园3万亩。创出我市高档果枣品牌,建大枣产业基地核心区3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22万亩。开发大枣深加工产品,提高大枣生产效益,延长绿色大枣生产的产业链。

——绿色核桃产业基地:临城县鸭鸽营乡、郝庄乡,沙河市綦村乡、白塔镇。

投入2245万元,其中临城投入1633万元。在临城建立优质核桃集约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市核桃产业发展。建设优质绿色核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核心区3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60万亩。创出绿岭薄皮核桃品牌。带动示范区、辐射区核桃产业发展。

——绿色柿树产业基地:临城县赵庄乡、内邱南赛乡。

投入750万元,建核心丰产园1万亩,示范区2万亩,辐射区20万亩。创出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

——绿色苹果产业基地:内邱县侯家庄乡,临城县赵庄乡、郝庄乡,沙河市蝉房乡,**县浆水镇、西黄村镇。

投入370万元,其中内邱投入245万元。建立绿色苹果基地核心区1万亩,带动示范区3万亩,辐射区7万亩。扶强内邱县“富岗牌”苹果、**县“浆水”牌苹果、临城“绿森”牌苹果等苹果品牌。以**省富岗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壮大山区绿色苹果产业化生产。

——绿色板栗产业基地:**县浆水镇、将军墓镇,沙河蝉房乡,临城县赵庄乡,内邱县侯家庄。

投资1850万元,以**宏源食品有限公司、**益发实业公司、**富岭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发系列深加工产品,带动全市板栗产业发展。建设优质绿色板栗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核心区3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60万亩。

——特色杂果产业基地:**县会宁镇,内邱县大孟镇,临城县临城镇,沙河市渡口乡。

投入1565万元,以沙河石榴、临城凯特杏、**桃、内邱黄桃等特色果品为基地,通过**口尔夫果业有限公司和临城县绿源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创建特色果品品牌,延长杂果生产的产业链,带动全市杂果产业发展。建设优质绿色杂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2万亩,辐射区10万亩。

开发推广的星火技术

(1)绿色果品标准化丰产技术。

(2)果品精深加工的生物技术、萃取技术、冻干技术。

(3)绿色优质果品生产环境监测及控制技术。

(4)果品无废弃物综合加工技术。

(5)果品产业化经营与管理技术。

(6)绿色果品提质增效技术。

(7)果树品种改良技术。

(8)干旱山区果品生产集雨节灌技术。

(9)绿色鲜食果品保鲜技术。

基地规模:绿色名果6个产业基地共计核心区12万亩,示范区27万亩,辐射区180万亩。

2、生态养殖产业

目前**市太行山区各类畜禽存栏1000多万只(头),根据我市太行山区自然资源特点,拟定以舍饲羊、山场生态养鸡、奶牛、肉牛高效养殖、生态养蜂、生态饲料林建设及饲料加工等为开发重点。

目前我市山区养殖业,主要存在良种化程度差、生产性能低等问题,但山区山场资源、饲料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空气净化,隔离方便,传染病少,防疫灭病容易,建立高效生态养殖基地,实行高标准、系列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生产绿色肉、蛋、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产业基地建设

——生态养牛产业基地:沙河市桥西区,**县皇寺镇。

投入13619万元,在沙河市建5000头牛生产基地一个,示范2万头,辐射10万头。以**旭瑞乳业有限公司和**犇磊乳业有限公司(奶牛)为龙头,带动全市养牛业发展。

——生态养羊产业基地:临城县临城镇,沙河留村乡。

投入1546万元,建千只种羊场一座,饲料加工厂一座,肉食加工厂一座。以**绿健生态园区为龙头,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养羊产业基地核心区0.2万只,示范区1万只,辐射区5万只。

——生态养鸡产业基地:沙河市留村乡,临城县西竖镇,**县路罗镇,内邱县内赛乡。

投入1.9亿元,其中沙河投入1.65亿元。利用山场优势,建万只山场养鸡基地两个,创出绿色柴鸡蛋品牌4个。养鸡产业基地带动示范20万只,辐射50万只。

——生态养蜂产业基地:**县将军墓镇、城计头乡,临城县石城乡。

投入5800万元,在**县将军墓镇建立万箱蜂养殖基地1个,以益发实业公司为龙头,引进高产优质蜂王,建设高标准蜂蜜深加工生产线一条,带动全市养蜂产业发展,示范区6万箱,辐射区20万箱。

开发推广的星火技术

(1)舍饲肉羊饲料资源高效利用与高效育肥配套技术。

(2)山场蛋鸡无公害饲养综合技术。

(3)山场散养蛋鸡载畜量、适宜规模及生产技术。

(4)提高奶牛产奶量饲养技术。

(5)奶牛防病技术。

(6)奶牛专用复合预混料生产技术。

(7)肉、奶深加工技术。

(8)蜂蜜深加工技术

(9)高蛋白洋槐生态饲料林建设及饲料深加工技术。

基地规模:生态养殖养牛、养羊、养鸡三个产业共计核心区4万只(头、箱),示范区14.4万只(头),辐射区71.5万只(头)。

3、旱作杂粮产业

我市四个山区县具有多年的小杂粮栽培历史,该区独特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为小杂粮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产的小杂粮品质高,市场前景好,红薯在山区旱地有极强的适应性,产量高、品质好,可深加工,谷子、大豆、绿豆等,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产业基地建设

——绿豆产业基地:临城县的石城乡,内邱县柳林乡。

投入625万元,引进优质绿豆品种5个,建山区绿色优质绿豆基地0.5万亩,示范1.5万亩,辐射2.2万亩。

——大豆产业基地:临城县石城乡、西竖镇,**县太子井乡。

投入1000万元,建优质大豆基地5000亩,示范2万亩,辐射5万亩。建豆制品加工厂一座。开发新产品5个。

——谷子产业基地:临城县石城乡,沙河刘石岗乡。

投入1950万元,引进、筛选优质谷子品种5个,挖掘传统优质品种,建谷子产业基地1万亩,示范5万亩,辐射10万亩。打出我市山区特色的知名品牌。

——甘薯产业基地:临城县的石城乡,沙河十里亭乡。

投入3350万元,在临城县建立万亩甘薯基地,示范5万亩,辐射20万亩。建甘薯加工厂4座,延长产业链。

开发推广的星火技术

(1)淀粉用甘薯品种引进筛选技术。

(2)甘薯粉丝加工技术。

(3)甘薯淀粉加工技术。

(4)优质谷子品种的引进筛选技术。

(5)优质谷子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6)优质大豆丰产栽培技术。

(7)大豆深加工技术。

(8)优质绿豆丰产栽培技术。

(9)小杂粮精选分级包装技术。

基地规模:核心区3万亩,示范区11万亩,辐射区40万亩。

4、名贵药材产业

我市山区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山区特有的优势资源。发展中药材生产是调整全市山区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栽培分散,中药材质量不稳定的现状,搞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中药材生产区域的地道化,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生产质量的标准化是提高中药材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产业基地建设

——柴胡产业基地:沙河市十里亭乡。

投入83万元,在沙河市建立柴胡生产基地,抚育保护野生资源和人工栽培结合,建核心基地1000亩,全市示范3000万亩,辐射整个太行山区1万亩。

——银杏产业基地:沙河市的白塔镇栾卸村。

投入62.5万元,在沙河市建立银杏产业基地1000亩,示范2000万亩,辐射1万亩。

——四倍体板蓝根产业基地:沙河市留村乡,临城县的黑城乡。

投入380万元,建立四倍体板蓝根生产基地5000亩,示范1万亩,辐射10万亩。以**恒利集团为龙头,保障销售和深加工增值。

——酸枣仁产业基地:内邱县柳林乡,**县西黄村乡,沙河市册景井乡,临城县郝庄乡。

投入1010万元,其中**县、内邱县投入630万元。充分利用坡岗地,抚育酸枣6000亩,示范4万亩,辐射30万亩。建枣仁加工厂两座,扩大加工增值,提高效益。

开发推广的星火技术

(1)适生药用植物资源引进、品比与选育技术。

(2)柴胡标准化栽培技术。

(3)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

(4)无公害药材栽培技术。

(5)道地药材生态环境研究与野生化栽培试验。

(6)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提取与无公害加工技术。

基地规模:名贵药材产业共计核心区1.3万亩,示范区5.5万亩,辐射区42万亩。

5、非金属矿产业

我市山区矿业资源丰富,有巨大开发潜力,主要非金属矿产10多种,由于开发技术落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产品深加工不够,甚至直接出售原料。针对该现状,急需合理规划,提高矿业资源开发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开发与深加工结合,开发与资源保护结合,开发与植被重建结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可持续发展。

产业基地建设

——钙镁矿产业基地:临城县的郝庄乡,**县浆水镇。

投入5780万元,建年产值2000万元钙镁加工厂一座,示范1000万元产值加工厂5个,辐射500万元产值加工厂10个。

——石材产业基地:临城县的石城乡,内邱县獐么乡。

投入1.08亿元,其中临城县投入8375万元。建年产值5000万元石材加工厂一座,示范1000万元产值的加工厂10个,辐射500万元产值的加工厂200个。

——玻璃产业基地:**县、沙河市。

投入17.3亿元,建年产值5亿元的玻璃加工厂两座,示范1亿元产值的加工厂30座,辐射5000万元产值的加工厂200个。

——瓷土产业基地:沙河市、临城县。

投资1.7亿元,建年产值3000万元企业一家,示范2000万元企业10家,辐射1000万元企业20家。

——石英砂产业基地:沙河市、临城县、**县、内邱县。

投资1.13亿元,建产值1000万元开采加工厂一个,示范500产值企业4个,辐射100万元产值加工厂100个。

——石墨产业基地:**县。

投资1920万元,建产值1000万元开采加工厂一个,示范500产值企业3个,辐射100万元产值加工厂5个。

开发推广的星火技术

(1)大理石环保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技术。

(2)大理石精细加工技术。

(3)石材加工工艺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

(4)石材开发基地的环境恢复与植被重建技术。

(5)钙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新产品开发技术。

(6)优质钙镁矿粉品牌标准与标准化生产技术。

(7)矿产资源开发基地植被重建技术。

基地规模:非金属矿业核心区6个厂年产值达到3.1亿元,示范区62个厂年产值达到34.35亿元,辐射区645个厂年产值达到115.65亿元。

6、特色旅游产业

我市山区有历史古迹,有我国北方第一大溶洞、有原始次生林、抗大革命根据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正逐步兴起。有各类景点30多个。统筹规划,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将四个县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贯穿太行南北的特色旅游产业带,可培育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基地建设

——绿色农业与生态观光旅游基地以**益发实业有限公司和临城县绿源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投入2.28亿元,其中**投入1.83亿元。建核桃生态观光园1500亩,生态经济林2000亩,农业观光园3000亩。

——红色旅游基地投入6500万元,完善景点1个,建立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景点4个,共计1000亩,包括观赏花卉200亩,特种果品500亩,特种养殖300亩。

——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基地投入2.72亿元,开发景点3个,恢复景点5个,完善提高景点15个。并带动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庭院农家乐等景点30个,建立生态经济林1000亩,生态养殖园2000亩。

开发推广的星火技术

(1)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红色旅游旅游整合技术。

(2)观赏植物园建设技术。

(3)人造生态景观技术。

(4)干旱山区植被恢复技术。

基地规模:以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农业观光旅游、红色旅游,产业基地核心景点4个,示范景点8个,辐射景点20个。将四个县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旅游产业带。

(二)组建10个星火技术传播站,完善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

技术信息落后极大地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为了解决我市山区信息不畅、技术落后状况,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星火技术传播站,加强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力度,聘请专家驻站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服务。提高山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山区开发的跨越式发展。

1、实施内容

(1)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星火技术传播站,对先进技术进行中试、熟化;对成熟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咨询。

(2)建立农民专业服务组织,解决当前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量与质量、效益的矛盾。成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技术协会,主要是组织农产品市场和技术调研,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技术动态,并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制定产业生产区域布局、技术规范及农产品质量标准,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和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组织农产品检测和市场营销。

(3)建立星火技术培训学校,为山区开发培养人才。按照我市山区主导产业的布局,我市4个山区县市各建一所星火培训学校,对山区农民进行全面的技术、技能培训。依托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没有围墙的山区开发研究院,为山区培养高等人才。按全市山区开发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需要,下大力实现人才培养和培训模式的突破。

2、目标与效益

通过**市山区技术服务体系、星火技术传播体系的建立,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市山区、连通山区内外、联系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信息公路”,为山区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商贸信息服务、招商引资服务、劳务信息服务和新闻资讯。星火技术传播站、星火技术培训学校,为山区产业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和技术服务,每年开发研究或引进科研成果12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0项,对促进山区科技的普及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市场意识,实现山区农业的跨越发展,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设18个文明生态村

针对山区村镇科技、文化落后,文明程度低的现实,应用科技手段,从整治环境,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入手,以人为本,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通过果园、菜园和家园的标准化生态建设和环境绿化美化设计,完善以生物欣赏、绿色食品销售、旅游服务、森林旅游健身为主的旅游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清洁美化、农业生产无公害化、村镇建设小康化。利用景观生态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建设山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山区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1、实施内容

在严格按照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实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科技内容:

(1)组织科技人员与文明生态村对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引进技术、项目、资金,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进程。

(2)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分别对农民进行技术、技能、文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一户一个明白人。

(3)对文明生态村进行科学规划,实现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公害化、村镇建设小康化。科技现代化,农民知识化。

(4)选择山口、路口、沟口,建设4个文明城镇,使其成为经济、技术、贸易、信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带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

2、目标与规模

人居环境清洁美化、道路硬化、房屋建筑标准化、文化生活多样化、农业生产无公害化、经济发展小康化、科技教育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通过项目实施,在太行山区建设18个文明生态村,带动180个文明生态村发展,人均收入达5200元以上。

六、投资与效益

**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2010年预计共投资39亿元,申请国家、省拨款3亿元,**市、县匹配投入5亿元,企业和农民投入31亿元。新增产值52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3。其中,核心区投资0.8亿元,新增产值2.2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2.8,示范区投资5亿元,新增产值8.1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6,辐射区投资33亿元,新增产值42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3。

七、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星火产业带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星火产业带的建设,把产业带建设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业带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分层次制定符合各县实际的发展思路、规划目标和措施,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联动效就,增值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使星火产业带建设真正成为促进太行山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对星火产业带建设作出长期安排,列入财政预算,各部门在项目、资金、物资的安排上向星火产业带建设倾斜;要进一步争取上级部门对星火产业带建设的支持,对纳入上级计划的项目,市县要按照规定落实配套资金;继续实施“开放兴山”战略,实行从资金技术、人才到资源、产品、商贸流通的全方位开放,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源投入到星火产业带建设。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9

关键词:龙胆草;栽培;技术研究

龙胆草属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泻肝胆实火、清热健胃、除湿热等功能,主治高血压、头晕、耳鸣、目赤肿痛、胸肋痛、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膀胱炎等症。在适合中药材生长的林下地域进行人工撒种或集约化栽培,是从根本上保护野生药材龙胆资源的有效途径。

1 选地

龙胆草喜温凉、湿润的环境和含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其地块的土层要深厚,土壤要疏松、肥沃、湿润,pH值7左右。林地的坡度应在15°以下,采取林下育苗时,应选择地势平坦的树木稀疏的阔叶林冠下、采伐迹地、经济林林冠下和农田。结合育林把床上可伐掉的树木伐掉,床间的距离适当放宽,床间树木要全部保留,过密的地方可适当疏整树冠。做床应斜山走向,尽可能避开正南正北走向。选地后耕翻,深度20 cm左右,碎土后拣出树根、杂草、石块等杂物,然后作床。一般床宽1.2 m,高15~20 cm,床面要求平整,床间距50~80 cm。

2 林地清理及整地

2.1阔叶林冠下整地 林冠下采用人工或机械秋季刨大穴、片镐撇沟,起垄做床整地方式,刨大穴穴面50~80 cm,穴深18~22 cm,拣净杂草、树根、石头等夹杂物,捣碎土块,穴面呈丘形。片镐撇沟,用片镐揭去草皮,将草皮置放于撇沟两侧,深度至腐殖土层即可,注意留出撇沟排水沟,防止撇沟内积水淹苗。人工起垄和做床,首先揭去草皮,在腐殖质层人工或机械起70 cm垄或做成100~120 cm宽的苗床,达到幼苗移栽及种子直播状态标准。

2.2未成林造林地块,应先搂去松针,在松针下腐殖质层进行人工或机械刨穴、撇沟、起垄或做床作业,其它相同阔叶林冠下整地方式。

2.3经济林地块,进行秋翻秋旋耕秋起垄和秋做床,利于土壤保墒,垄宽70 cm,床宽110~120 cm。

2.4大田栽植可以间种玉米进行上方遮荫,方法:每隔4行栽植4垄或将4条垄并成2个苗床。

3 播种育苗及播后管理

春播在化冻后,秋播在结冻前播完,地温在8 ℃~10 ℃以上能进行作业时,桦南地区一般在5月10日左右。下种量按每平方米1.5 g,先称出要撒播的种子并掺入适量的草木灰拌均匀后,分二次把种子撒在床面上,然后用平锹拍实或用木磙压实。播种后,用松针(樟子松、红松或赤松)覆盖,如果没有松针的地区,可用稻草、针叶毛草等代替。把松针均匀地撒在床面上,覆盖厚度,以地面似露非露为宜。即站着看,不露地面,蹲下看,花花达达,大约露地面25 %左右。太厚不利透光,太薄床面易干,不利出苗。播种后,出苗前要经常检查床面上的松针,如有被风刮跑的地方,要及时补盖。出苗前如床面上有草,一定要及时拔掉。当气温升到20 ℃时,开始出苗,(大约5月10~15日)刚出来的苗是两片椭圆形的小叶,(当年生的苗不抽苔)苗出来后,床面的覆盖物不要撤掉,让苗在松针下生长一个阶段,等小苗长到4~6片叶时,随着拔草撤掉一半松针,剩下的松针就不撤了。苗在6月份以前基本没病。7月初高温多湿时,慎防斑枯病。播种苗在苗床上生长一至二年便可移栽。直播留床二至三年后也可以起收商品。

也可采用室内人工控温控湿催芽液态播种技术或塑料大棚育苗技术,进行幼苗培育。

4 龙胆草移栽

4.1幼苗移栽 早春移栽4月中旬至5月上旬,龙胆草未萌动前完成,秋季移栽在8月上中旬进行,但以早栽为好。

4.1.1移栽方法 ①大穴栽植:在大穴的丘状穴面上环形开沟,沟深13~15 cm,环沟距5 cm,依次摆苗双株,栽后覆土2 cm,做到踩实不透风。②起垄栽植:在垄面开双沟,沟深13~15 cm,靠沟帮摆双苗,株距5 cm,边摆边覆土,盖头土厚2 cm,然后踩实。③作床栽植:在作好的床面上横向开沟,沟深13~15 cm摆苗距离5 cm,摆双苗,沟间距10 cm,然后覆土踏实。④撇沟栽植:在撇开的腐殖质层上开栽植沟,进行幼苗移栽。⑤大田栽植:采用粮药间种方式,种4垄玉米,留4条垄栽植或将垄并成2床移栽,方法同垄栽和床栽。

4.1.2及时浇水 不管采取哪种栽植方式,都必须待栽出5~10 m远后,用喷壶浇透一次水,使移栽的幼苗与土壤密接,有利保苗提高成活率。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4.2播种和直植 春季直播和秋季直播。春季一般是5月上旬至中旬,最迟不宜过5月末;秋季一般是7月上旬至中旬,最迟不超过8月上旬。播种方法为撒播、条播两种。春播在化冻后,秋播在结冻前播完,地温在8 ℃~10 ℃以上能进行作业时,抓紧进行,能早则早,不宜延迟。在做好的床面上,用木板推耙,把床面刮平,就可以播种了。

5 采收龙胆草种子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10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南部,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辖8个村2998户11655人。截止目前,全镇产业总体规模9.5万亩,其中脐橙种植面积1.54万亩,刺葡萄1300亩,毛竹6.7万亩,苗木5220亩,茶叶2320亩,蔬菜800亩,草莓、火龙果等其他产业2900亩,实现户均31亩,人均“半亩苗、两亩果、五亩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保住一大核心产业。2013年底,全镇脐橙种植面积2.2万亩123万株,果农2130户,占全镇户数的71%,基本上户户有果园,家家有脐橙,是全镇群众致富的核心产业。受柑橘黄龙病影响,2013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13.3万株,2014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25.3万株,2015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18.7万株,2015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11.2万株,累计4年砍除病树68.5万株,大田育苗、失管半失管果园清理率达到100%。主要做到“四个强化”即一是强化干部包干。全体镇、村干部每人包干20户以上果农,要求熟悉包干果园位置、面积、株数,并负责提供政策宣传、病树普查、砍树包扎、指导转产“一条龙”服务。二是强化联防联控联治。全镇成立8个黄龙病防控理事会,每年召开1次果农大会和春夏2次专家授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控措施、统一防杀时间,充分调动群众联防联控联治积极性。三是强化宣传发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印发防控知识手册、致果农的一封信、防控知识广播等多种方式,使黄龙病危害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四是强化技术升级。建成8个黄龙病防控示范基地,4个假植苗木大棚基地,通过组织果业专家、产业大户现场培训,引导果农科学合理打药,改进生态栽培技术,规范彻底清理病树,及时补种脱毒苗木。

(二)打造六大特色产业。以合作社+基地建设为载体,搭建特色产业平台,建成6个共6720亩龙头合作社,10个共4100亩产业基地,形成脐橙、刺葡萄、毛竹、苗木、茶叶、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建成石底河、义安、稳下3大刺葡萄基地,带动400余户农户种植刺葡萄。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引入全省唯一家以盆栽蔬菜为主业的龙头企业——新余市菜艺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在义安里投资3300万建设300亩无土盆栽蔬菜基地。三是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在长河坝村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涉及毛竹面积5200亩,由全村农户参股经营、管理,长兴竹产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示范农民合作社”荣誉。

(三)突出三类模式创新。通过机制模式的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一是创新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建设,按照“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土地入股分红”等模式,农户除了可获土地租金外,还可以资金、技术入股,每年获得利益分红,并安排在基地务工,获得多种收入。二是提供土地流转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流转土地3000余亩,将土地全部平整到位后,再引进企业、合作社进驻,有效提高开发效率,促进规模化产业开发。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投资15万元建成镇电商服务中心,开设电商服务站6个,与80户种植户、5个合作社签订代购代销协议,销售土特农产品2.7万余斤,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三、主要成效

(一)群众收入稳步增加。通过高压防控柑橘黄龙病,巩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转型新型产业,全镇产业整体规模稳中有升,受脐橙收购价大幅上涨的影响,农民收入基本做到“减产不减收”,加上新开发产业逐渐产生效益,农民群众收入总体实现增长,各产业基地主动对接贫困户,直接带动88户300余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