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十篇

时间:2023-10-07 17:25:01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1

关键词:色彩心理 企业 VI设计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224-01

众所周知,色彩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冲击,是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感觉,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VI设计,即形象识别设计的重要意义,它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形象的树立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简单来说,VI设计是用最简单的图案来表现企业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将企业的经营思路转化为可视化的简单的符号,用最简洁的样式传播企业的文化理念。优秀的VI设计,能够体现图像的价值,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色彩作为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其受到的关注度自然更高。此外,由于不同色彩传递的隐含信息的差异性,也使得企业在VI设计中必须重视起色彩心理的运用,如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热情,黄色代表收获等等。由于VI设计是企业形象的外化表达,在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企业一定要做好设计工作,有效运用色彩情感的特殊性,提升设计的科学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1 企业VI设计中的色彩情感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色彩和形式一样,是我们情感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感情相辅相成”,它是最具有表情作用的语言艺术,能够引发受众的不同感受,产生多种情感和联想。通过色彩的渲染和表现,能够让艺术家自由的发挥联想,表达内心或喜悦、或愤怒、或绝望的感受。企业VI设计中色彩意境的营造还能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反应,左右观看者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图像。另外,色彩也是一种无声的生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不同颜色的使用能够让人感受到不同的力量。现如今,很多艺术家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色彩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情感含义蕴含在了其中,以最具感染力的设计活动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当然,由于受众不同,其审美、修养、内在性格、生活环境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不同企业VI设计的感受也存在巨大的不同,这些内容也是设计人员在对VI进行筹划时必须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2 色彩心理在企业VI设计中的应用

从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色彩对人们产生的巨大作用,了解了色彩心理对受众的重要影响。为了提升企业VI设计的实效性,通过有效的设计感染广大民众,各企业VI设计人员一定要准确把握受众的内心,根据色彩传达的不同情感开展图形设计,并以此来提升设计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2.1 运用色彩心理体现企业的行业特征,彰显企业文化

企业VI进行设计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通过最简单的图形符号凸显企业的内在文化,将色彩心理蕴含在设计中,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由于企业所属行业、产品种类、使用对象等的不同,在VI设计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色彩心理的运用有选择性的使用颜色。例如:医药行业多用绿色标识,以此来象征生命和新生。而餐饮行业则多用红、橙、黄等颜色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刺激人们的食欲。由此不难看出,不同颜色在色彩心理上的重要意义,它对企业行为特征的渲染和文化的彰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红”“科技蓝”“能量橙”的运用既是如此,也无不体现着企业的文化思想。

2.2 运用色彩心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色彩情感是一种情感的外化表现,通过不同颜色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诉求,引起人们的消费欲望。由于消费者的层次属性不同、文化水平、消费能力等的差异,都使得色彩使用存在较大的不同。各企业在进行VI设计时,一定要明确了解物品所针对的主要人群,找准定位后在实施设计活动,使其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儿童产品大多运用较为艳丽的色彩,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口可乐则一直使用红色包装,让受众产生兴奋之感,提高购买力;世界著名的依云矿泉水则使用蓝色包装,以蓝色的纯净刺激购买力。

2.3 运用色彩心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企业VI设计中展现色彩心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体现企业的文化内涵、精神理念、行业特征,其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彰显企业的文化内涵。例如:可口可乐以红色展示产品所富有的热情,而百事可乐作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则将蓝彩准确运用到了其中,最终形成了红、白、蓝三色为企业的标准颜色,寓意“年轻、活力、时代和活泼”,是一种高大精神的体现。此外,我国著名的湖南电视台,又称“芒果台”,其台标的设计则使用橙色,运用橙彩渲染生机和活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使广大观看者在看电视的时候,能够具备年轻的活力,以乐观的心态观看节目,提高色彩心理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科技等水平都在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VI设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加重要。众所周知,色彩是强烈的外化表现,起到渲染作用,通过色彩的运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给人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不同色彩的使用也能够激发受众的感官差异,带来巨大的影响效果。各企业想要提升VI设计的效用,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发展,我们一定要明确色彩的重要意义,将色彩心理应用到设计之中,通过其强大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满足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刺激消费,并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2

“90后”时代背景和性格特点

“90后”一代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社会物质条件相对富足,国家地位日益上升并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后,开放性的社会环境逐渐成型,教育环境和多元文化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90后”一代的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90后”一代呈现出新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追求个人价值,有强烈的表现欲;追求平等和尊重,喜欢友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的沟通方式,厌恶传统的说教方式;追求物质享受和情感、创新的精神感受;敢于反抗,敢于质疑权威;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内心孤独,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韧性差,情绪稳定性差,相对缺乏对团队的忠诚感。渐趋成熟的“90后”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以创新管理让“90后”员工融入企业

文化的作用在于对企业发展、建设起指导意义,因此,其更需要管理、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而管理上的小技巧也恰巧成为一个剂。在对“90后”管理中,需要管理者创新管理模式,让“90后”快速融入企业,夯实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以批判的精神引导“90后”员工准确定位。据调查,“90后”一代中,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在心理上存在很大差距,从而产生失落、彷徨、迷茫等情绪,由此也产生频繁跳槽、长时间无法融入工作等现象。对此,企业管理者应以批判的精神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指出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90后”一代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团队意识,帮助他们融入公司团队,为其准确定位把握事业方向。

以包容的精神帮扶“90后”员工融入企业。在对“90后”一代管理中,我们必须打破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改变对“90后”的固有看法,除了敢于批判他们的缺点外,要用一种更为欣赏和包容的心态来容纳这一群体,看到他们身上的亮点和潜质。准确把握和尊重每个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使其为企业发展增添更多新鲜血液和活力。另外,通过科学的人格测评或评价中心技术,对“90后”员工进行胜任力评价,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将其放置适合的岗位上。

以爱心和情感为“90后”员工营造文化氛围。爱心和情感是管理文化的永恒,在对“90后”一代的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做到“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准确认识和把握“90后”员工心理需求,采取家长式的管理,融入更多的爱心和情感文化,让他们在企业中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用他们喜好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交往、沟通和管理,让他们在管理者身上找到认同感和亲近感,使其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尊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笑容。

以激励和表扬让“90后”员工更加务实创新。为了最大限度发挥“90后”员工的潜能,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90后”员工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激励方向,制定具有企业特点的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在创新管理方式上,加大正向激励与外激励,正向激励可以让90后更加了解企业容纳他们的态度,外激励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和表现欲,这些积极的、肯定的激励模式将增强“90后”对企业以及企业其他员工的认同,这将为心理契约的达成增加砝码。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3

关键词:员工责任感 影响因素 对策

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是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的高度自觉,表现为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员工树立起对企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员工责任感的影响因素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的责任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员工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

长期过程,并且员工责任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作结构的影响

工作结构会深刻影响员工对外部控制或内部激励的反应程度。如果企业工作结构不合理,员工就不能对工作产生满意感,就不能全心全意的踏实工作,从而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不满,就不能很好的服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外部控制。另外,企业工作结构不合理,员工对工作不满,就更不能对工作产生责任感,员工内部自发控制就无从谈起。现在的研究表明,如果企业工作结构合理,员工对工作满意,就会对工作结果富有责任感,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2.企业员工的影响

许多企业家在管理实践中采取了不少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比如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引入新的激励机制,出台各种规章制度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运行效率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除了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有关之外,还与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密切有关。而且,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他对企业运行效率的影响更大一些。如果一个员工在责任感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仅靠机械的架构设置或强制措施的制约,绝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所以,一些企业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手段聚焦在了组织成员的个人责任感的养成上。

3.企业考核和奖励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有强烈的责任感,那么它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一定做的很好。一方面,绩效考核的公平合理性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企业的考核制度公平合理,员工才能对企业有责任感。另一方面,把绩效考核和奖励挂钩可以使员工有多劳多得,付出总有回报的感受,从而工作更加努力。但如果企业的考核和奖励不公平合理,员工就会为这些事情分心,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也不能形成高度的责任感。

4.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员工责任感的形成意义重大。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所以,建立健全一个企业的文化机制对员工责任感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企业培养职工责任感的对策探讨

员工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其培养过程中会有许多影响因素,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1.职责工作明确,工作结构合理化

一方面,完善公司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为增强员工责任感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在公司中制定并执行严明的规章制度、健全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做到定岗、定员、定职责。另一方面,把工作设计成具有以下三个维度:有意义、多变化的、整体的任务;工作具有自主权;工作结果具有反馈性,并且通过合并任务,形成自然工作组,建立客户关系,增强工作中的计划和自我控制,开辟实际工作结果的反馈渠道等多种方法。把以上三个维度整合起来,工作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员工乐于工作,对工作富有责任感。

2.提高员工素养,树立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物典型

一方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养,使员工们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进取心的团体。员工本身的素养高,才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才能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负责。另一方面,借助榜样人物的辐射作用。每个职工的素质是不同的,对企业的责任感也存在差异,但人们追求卓越的心理是相似的,人们愿意效仿他们真心钦佩的先进人物。因此,应当选择一些职工身边的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真实、感人、高大的人物形象作为他们的榜样,以提高职工的责任感。

3.建立良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机制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能够明确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的事。如果有责任感的行为能够带来相应的权利或利益,得到不同形式的肯定和鼓励,而不负责任的行为受到否定和处罚,职工的责任感自然会得到强化。另外,推行员工持股是增强员工对公司责任感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只有让员工当老板,员工才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加有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是与人们的期望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观和心理期望不同的人对同一激励或约束行为的反映是不同的,而这一激励或约束行为的作用也就大不相同。在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时必须考虑个人的心理期望,摆正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使约束和激励机制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为员工责任感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4.塑造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企业文化

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不仅要靠明确的工作职责、完善的企业制度,更需要塑造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强化领导者意识,形成培育企业文化的风尚。领导者要在形成和遵守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做企业文化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广者,使员工在学习和接受企业文化时有章可依、有标准可依,增强员工的自律意识,使企业文化内化为员工的责任感。其次,塑造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的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成功的企业形象塑造不仅使企业的价值倍增,也可以使其员工的价值和荣誉感大增,这种荣誉感一般都可以内化为员工的责任感,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视为对公司形象的负责,从而形成员工与公司共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培养员工责任感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探求员工责任感增强的方法也正向细微处发展,即越来越贴近员工的工作生活实际。培养员工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把道德责任的他律转化为自律,认同自己在企业中的责任,至于转化的方式与途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4

[关键词] 创建 积极 企业文化 价值观

自“企业文化”概念出现以来,对如何界定企业文化及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总的来看,无外乎是从广义或狭义的角度进行界定或理解。广义上,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群体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上,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为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和协调内部关系,经由企业经营者长期提倡,员工认同,在经营与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等传统和习俗的总和。由于目前许多企业对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狭义理解的角度,对创建积极的企业文化进行了探索。

一、积极企业文化的特征

对于积极的企业文化界定,目前并没有统一说法,笔者认为,积极的企业文化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合作。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真诚合作,就不可能成功。刘邦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

2.创造力。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和标志之一,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力量。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大批出类拔萃、思维敏捷、勇于创造的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3.沟通。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了重视,改善沟通状况,消除沟通障碍,已成为团队管理中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不但人与人之间需要有效的沟通,企业与商业环境之间也需要沟通。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指出,每一家能成就百年基业的卓越企业,无一不是沟通上的高手。

4.尊重。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上下级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二、积极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

日美一些优秀企业,如沃尔玛公司、西南航空公司、微软和美国银行、松下公司,丰田公司等,无一不具有出色的、积极的企业文化。积极的企业价值观带来了积极的工作态度,从而产生了积极的工作行为。一般来说,积极的企业文化主要有如下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够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以企业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引导员工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因此建立积极企业文化的实质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使广大员工了解了企业的崇高的目标及企业为之做出的努力,从而使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

2.凝聚功能。具有强烈企业文化的企业特别重视企业内部的情感投资,不断满足企业员工的情感需求,同时通过创造共同协作的环境,使员工对企业共同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能够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3.约束功能。企业中除了规章制度,管理制度这些“硬约束”外,一个有着积极企业文化和优秀传统的团队中,没有繁文缛节的规定,员工也时刻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企业文化能够形成有效的“软约束”,制约员工的行为,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这种“软约束”可以减弱对员工心理上对“硬约束”的抵制,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

4.激励功能。积极的企业文化,无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以人为中心的软性管理,强调尊重人、信任人,承认每个人的贡献,着眼于发掘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从而形成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得到及时的赞赏和奖励,由此往往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使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企业发展而勇于献身,不断进取。

5.协调功能。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众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加了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使大家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减少各种不必要的矛盾,使企业上下形成和谐的氛围,个人工作心情舒畅。

6.融合功能。企业能够利用其强大的环境氛围和自我调节机制把来自各种文化背景、具有不同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成员有机地统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相互合作、共同为企业的目标奋斗。企业文化的融合能使员工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其自然而然地产生与文化所要求一致的行为和思想模式,完全融合到这种文化氛围当中。

7.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一个企业积极向上的文化除对本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当它被社会公众、顾客、供应商、政府普遍了解,被新闻媒体广为报道时,还会对企业周围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使企业在社会上享有美誉,成为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文化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

三、创建积极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止”,它告诉我们,企业扎根在人,活力在人,生存和发展也在人,“人”去则“止”。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对于这一点, 很多企业从成功的经验中取得了共识。因此创建积极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这个根本,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重视员工培训。国内外无数成功的企业经验都告诉我们,欲建成一流企业,必须先有一批一流的员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物质基础方面的条件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是靠人的优势。进行员工培训是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提供的各种培训,尤其是额外培训,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关心,从而能够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员工进入企业之后,无论进行专门培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培训,企业都要保证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2.重视沟通。企业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让使员工积极地参与有关工作的决策,员工会因受到鼓励而成长,企业也会因畅通的信息、及时的反馈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同时,一个有效率的企业,内部人员关系的融洽是非常重要的,而融洽的关系很重要一点就是来自于有效的沟通。

西方尤其美国很多优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他们定期深入现场,通过闲谈、共进午餐等方式,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员工关心的问题,听取员工的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3.尊重员工。企业文化最终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善用“尊重”管理员工,不仅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能强化工作中员工的自尊,有效地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要求和自我提升,使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与融洽,从而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为此,企业要注重营造尊重员工的工作氛围,对员工要从人格上尊重,在细节上尊重员工、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倾听员工的心声。使员工充分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

4.公平对待员工。对员工而言,公平、公正的态度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拥有安全感,也能够使员工对公司给予自己的评价及期待有正确的认识。对管理者而言,公平公正的态度有利于形成一个好的团体,管理工作顺畅,容易得到员工的支持与协助。因此,管理者对待员工不能被个人感情和其他关系所左右,在分配任务和利益时不能有远近亲疏之分,要使员工感受到公平与公正。

5.激励员工。在企业文化中, 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环境建设,都是被动的手段, 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而激励是激发员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源泉。由于人的需求多样性、多层次性决定了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应有多种方法,如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任务激励、尊重激励等方法,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产生持久的工作动力,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6.做好组织职业生涯设计,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组织职业生涯设计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是合理处理个人事业成功和企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企业促进员工奋发努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能否为员工创造环境和条件,使员工在获得物质回报的同时,得到获取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机会,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为此,一方面需要由组织系统考虑现有的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情况、执行企业战略所需人力资源的技能结构、人员组合等,明确组织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做为员工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参考;另一方面,需要组织引入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员工个人进行性格测试、素质测评、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估,帮助员工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促成职业与员工个性的匹配。此外,在组织内部设立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挖掘员工的潜能,促进员工自身职业技能提升。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和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据笔者学校对合作企业的调查,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不少毕业生在企业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法,“留不住”。

究其原因,不是他们欠缺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职业意志薄弱和职业态度淡漠以及专业素养不够,缺乏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文化交融和接轨,学生很难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方法及措施

1.在校企合作中强化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

(1)走出去实践,引进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如何使企业文化精髓转化为学生内在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笔者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深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像研习专业技术一样研习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回校后在教学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素养。

笔者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企业员工之中,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直接接触企业,感受并体验企业文化。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中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体验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让学生切身感受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清醒认识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现实,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2)请进来教学,弘扬企业精神文化。笔者学校诚邀企业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想法。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置身于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中。聘请企业管理者、行业劳模等到校开办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讲座,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通过就业创业教育、介绍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等活动,使学生领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2.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

(1)在班级管理中与企业对接,融合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结合专业特色,以企业的形式来管理班级。班主任是厂长或经理,下设车间主任和各级班组,以企业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

(2)在实训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校企文化融合。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引进了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首先,营造企业生产制造文化氛围。把学校实验、实习(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训练环境。使学生踏进实验、实习(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在潜意识中融入企业。

其次,提升专业氛围。让学生把自己看作企业的一员,穿统一工作服,戴安全帽,带工具包,凭工作卡进出车间,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第三,营造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实验、实习(训)中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按企业的要求制定准时考勤制度、早会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责任连带制度等,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使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企业的严格管理,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

第四,推行“7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的“7S管理模式”标准来要求实验、实习(训)班级。使学生感受和领悟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为将来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为培养企业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

3.在环境建设中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我校在学校围墙、教室、实训场地、楼道、甬路两侧、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悬挂或张贴创业明星等为内容的宣传画、向企业优秀员工学习的标语等。通过这些布置,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制度、行业质量标准和企业的远景规划等。使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企业文化特色。让学生对企业文化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热爱,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重要渠道。我校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在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适应、融合企业文化的方法。例如开设企业文化课程,用海尔“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和“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管理战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任课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又如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把海信“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和澳柯玛“自强、自立、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等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企业文化的教育。

5.在课外活动中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等渗透到活动中去,尽可能多地体现企业特色,使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都带有“企业味”,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例如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技术骨干、学校优秀毕业生进行职场素质、人文修养、就职技巧、人际交往等方面内容的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我爱我的专业”征文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和创业设计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6

论文摘要:企业音乐电视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形象品牌传播手段,它已成为了企业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新宠。本文在此主要探讨并分析了企业音乐电视对企业形象与传播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

当今,形象塑造与传播已成为热点问题,无论是国家形象、地区形象还是企业形象等各行业形象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种意义上“形象就是生产力”,因此形象塑造与传播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社会实践中都具有现实意义。

    企业音乐电视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形象品牌传播手段,它已成为了企业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新宠。虽然它的广告味比较淡,但有了音乐艺术的支撑,有些企业音乐电视还是能广为传唱,因此它对企业良好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企业音乐电视的产生与定位

    1.企业音乐电视产生的背景

    ①作为一种电视传播体裁,它直接来源于音乐电视

    音乐电视是一种以音乐艺术的电视化的呈现方式,具有广泛受众基础与极具市场的电视艺术与娱乐方式,企业音乐电视正是在音乐电视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音乐电视是以企业或品牌形象为创作指向、以音乐作品为创作中心的视听载体,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精美的画面及反映企业文化的歌词打动受众。

    ②作为一种品牌塑造手段,它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企业形象以及塑造品牌  

作为一种媒体产品形态,企业音乐电视既有着电视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又有着电视广告的传播形态,而且作为企业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它有其内容和创意的规定性。从文化特征说,企业音乐电视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它力图使广告演绎出审美性和艺术性,使企业文化形象处于主流文化潮流中。

    2.企业音乐电视的基本定位

    从上可知,企业音乐电视就是在音乐电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用于企业形象或行业形象传播的新的广告形式。由于它运用领域主要在企业所以叫企业音乐电视,用在其他领域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政府音乐电视、地区音乐电视、行业音乐电视等;企业音乐电视的使命是塑造企业形象、树立及实现企业文化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形象期待。

    二、企业音乐电视在广告传播中的优、劣势分析

    1.企业音乐电视在广告传播中的优势

    广告美学认为,广告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要拓展其传播效果。还必须注入审美要素“引起受众的注意,进而影响受众的情感与行为”,因此,广告创作与传播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寻找广告宣传对象与受众审美心理的相通点,并且把这种相通点作为广告创作和传播的核心和着力点”。企业音乐电视将精美的画面和时尚的音乐相融合,把枯燥乏味的电视广告变得更具艺术性、而且更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受众在得到美的视听享受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着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形象,从而将观众从排斥状态转化为欣赏状态,同时主地接受企业文化理念和产品信息。

   与一般广告相比,企业音乐电视广告更含蓄唯美地向受众展示企业文化形象,从而摆脱了传统广告的直白喧闹,达到了“不宣而宣”的目的。它巧妙将商业广告与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也为怎样才能做好人们喜闻乐见的广告开辟了新的途径。企业文化精神理念是企业音乐电视的灵魂。“音乐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具有打动心灵的优势,它在反映人类的感情世界方面,是无可匹敌的。”因此,企业音乐电视实现了视听合一的传播。例如央视播出的《康美之恋》、《爱到春潮滚滚来》等作品的网络搜索率和网络视频展播率都是比较高的。

    2企业音乐电视在广告传播中的劣势

    虽然企业音乐电视在广告传播中优势突出,但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适用范围的比较局限,一般只用于塑造品牌形象,主要是传播企业文化形象。二是制作与传播需要足够的资金,成本较高。然而一般的小型企业是难以承受巨大的制作费用和广告播出费用的。三是对企业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作用有限。

    三、企业音乐电视对企业形象的品牌塑造与有效传播

    企业形象是人们对企业的一种看法和认识,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环境下,不同公众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企业文化与形象,并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各种感知、印象、看法、情感和认知的综合体现。一般认为,考查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应该包涵这三个因素: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其中企业的形象力就是号召力、购买力、生产力这三种。因此,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品牌资产和可持续购买力,具有整合力,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协调合作,促进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实现企业形象价值、商品价值与传播价值的整合与实现。

    企业的形象塑造,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通过载体实现对企业形象进行有效塑造与传播。企业音乐电视作为企业形象塑造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实现受众对企业文化形象的艺术化理解,转变人们传统的判断企业的思维形式。企业音乐电视其实是一种直接的企业形象广告形式,它通过强烈的视听效果上推销企业整体形象。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7

近日,我到一些大客户门上,碰到比以前更多熟悉的面孔,感受到了一种更为亲近和谐的氛围。有人会热情友好地握着我的手说:“你是老朱呀!上次你们搞乒乓球友谊赛,邀请了不少大客户参加,我见过你呢!”继而,我们间就有了再深入下去的话题,从那次球赛谈起,然后谈到电信服务、电信产品……他们还会感慨地说:“你们电信的企业文化真不错,让我们用户都感受到了。”听到这,我亦颇有感触:是啊!我们的企业文化应是面向客户的,电信企业不仅对内要弘扬企业文化,对外不同样也要展示企业文化么?

首先,我们应以“用心服务”为宗旨,使客户体味电信企业文化。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宗旨是外塑形象、打造品牌,通过客户的产品应用而体现其最大价值。中国电信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服务文化,其宗旨是以中国电信集团提出的“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理念来体现的。近年来我们以这一理念为服务宗旨,通过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种颇具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因子,得到了中国电信广大员工的认同;同时,它也获得了广大客户的好评。这里,所说的“用心”,即是一种“文化”服务的境界。“文化”服务是“情商”服务,“情商”服务应作为服务文化的着力点,以真情、深情对待客户。服务贵在“用心”、“用情”。“用心”、“用情”可以使我们发现客户,了解并把握客户的所思所想和所求,热情周到地接待客户,为客户排忧解难,使客户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用心”、“用情”就是一种较高境界并实实在在的“服务文化”,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好了,客户就会乐意使用我们的电信业务,就会觉得我们亲切可信,就会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倾心与我们结成牢不可破的产销价值链。前一阶段,兴化电信大客户部经理带着专业技术人员分别逐家走访了该市金融、教育等系统的大客户,主动征询他们对兴化电信的意见,并过细地为他们检查设备,免费提供维护,使这些客户心里暖洋洋的。他们满意地说:“用你们的产品,我们放心、舒心、乐意。”

其次,我们应以“诚实守信”为核心,让客户感受电信企业文化。“?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立世之本,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基。“诚信”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亦是推进“服务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今年5月,兴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共有24家客户的办公场所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搬迁,装移机和新增电路等通信工程浩大,且因客户涉及面广,牵制较多,变化较大。兴化电信为了履行协议,确保“诚信”,决心打一场抢时间、争速度的“硬仗”。他们先期主动介入,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短、人手少、要求严、突发事情多等困难,想用户之所想,帮用户之所需,解用户之所难,全局通力协作,加班加点,优质高效、按时稳妥地完成了这一搬迁工程;同时还有效地发展了相关业务。客户们深表满意,该市机关事务局负责总搬迁的同志感谢说:“500多部电话、100多条电路,只用了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按承诺要求全部搬迁装通,确保了我们的通信不中断,你们的‘诚信’服务使我们感动,你们的快捷行动值得敬佩!”确实,“诚实守信”会感动客户,赢得市场,亦显示了电信企业文化的无穷魅力。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8

校园文化注重培养一个学生的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钻研精神等等,在进行和谐校园的创建中校园文化在其中起的作用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但校园文化本身所有的一些弱点也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纯粹的校园文化经常的会造成学生们脱离社会这个我们实际生活的场所,而只是在校园这个纯粹的学术殿堂中知道如何生存。如果在纯粹的校园文化中加入适当的企业文化,也就是在学术性的校园文化中加入了注重实践的企业文化,对于目前过于注重理论忽视实际的在校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影响因素,对于他们将来在企业中的发展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实现方法探索

企业文化要想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融合进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们认同企业文化,受到企业文化的形象,就应该从学生生活学习的高职院校环境、学生的课程教学、学生的社团活动等方面着手,将企业文化渗入进高职院校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

首先,学生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学习,无时无刻都受着高职院校环境的影响,要想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那就必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也各种形式,比如广播、横幅、海报等等进行宣传,让学生在校园中触目所及都是与企业相关的一些知识,在不知不觉的了解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对企业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和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感,时时刻刻提醒学生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就业,现在的学习不应该偏离“职业性”的道路。

其次,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要进行课程教学的,如果能够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慢慢的对学生灌输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企业文化知识,也就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在课堂教学环节的渗透表现在讲企业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专业理论和企业的一些生产项目的开发过程、生产过程、管理过程等等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于实际企业运行的兴趣。还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期间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一下企业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感受企业工作的团队合作,感受企业工作的氛围等等,这些对于学生们了解企业文化,被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吸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在除了学习和生活之外,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应该都是在进行着有兴趣的社团活动,发泄着年轻人过剩的精力。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的一些集体活动。笔者认为应该在学生进行社团活动的时候,融入进企业文化,让学生在进行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职业生活的快乐和它的意义之所在,不知不觉的就接受了相关的企业文化知识,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比如在进行英语角之类的社团活动的时候,就能够将企业的一些英文资料文献让学生们进行探讨,学生们在探讨的过程中不但能够锻炼英语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和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

结语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9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文件明确地指出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素养,要二者兼备。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应该提到重要的教学日程。如何选定企业文化教育内容、采取何种方法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如何将企业文化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起来,是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却存在以下种种不良现象:有些毕业生嫌企业一线工作累,工作时消极应对,甚至迟到早退;有些毕业生刚进企业嫌工资低,频繁跳槽;有些毕业生工作时我行我素,缺乏与同事沟通合作的能力等。凡此种种,都说明这些学生职业道德较差,缺乏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遵纪守法意识。就本质而言,都反映了在校期间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不足。从当前情况看,有些职业院校对企业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也对在校期间的学生开展了企业文化教育活动。综合起来,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一是在学生入学后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嵌入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二是开设相关的企业文化选修课;三是请企业有关方面领导和技术骨干到学校通过讲座形式介绍企业文化;四是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或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企业文化。 

以上几种企业文化教育形式,对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文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几种形式有些耽于理论知识的介绍,有些只是对企业文化表象的解读,有些只能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形成局部感悟,都存在各种不同的局限性。职业素养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有机地把企业文化教育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始终把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毕业时对企业文化就能有全面地了解,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职业院校还需要从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高度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把企业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的热潮。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企业文化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精神,二是价值观念,三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把企业员工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要素的总和。 

一般研究认为,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即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作用非常大。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根据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职业院校对学生培养的目的出发,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企业成员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要素灌输给学生,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就业及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做好充分准备。所以,选择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主要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绩效的指导思想,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目标、生产条件、生产技术水平所制定的经营与管理企业的一种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这种指导思想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提倡的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员工在生产、生活各方面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体现出企业内在的一种品质和追求。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校期间能自觉加强关于职业素养方面的修养。 

3.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指企业对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定位和员工对自身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所起作用、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准则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教育,能够增进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4.行为准则。行为准则是企业规定的员工必须遵循和服从的约束条件,主要指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与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准则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行为约束能力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意识。

5.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指社会成员所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对假恶丑的辨析能力,以利于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敬畏生命、关爱他人、崇尚真善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合格公民和职业人。 

6.企业荣誉感。企业荣誉感是指员工对企业名誉的爱护和为企业创造荣誉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企业荣誉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强化学生在校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以后为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意识。 

通过以上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增进职业素养。另外,引导和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强化专业化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以最前沿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学生,为学生毕业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策略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向度、多种方式进行。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建立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职业教育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趋势,可以采取“三三三”教育策略,即通过三条途径、运用三种方法、形成三种模式。 

1.通过三条途径。第一,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从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出发,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的教学指导机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全面参与专业建设,负责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选、设计人才培养标准、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实习等。其目的是通过专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及时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感知企业文化,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以更好地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除开展常规教学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还可以联谊会、教产合作研讨会、共育人才恳谈会、就业洽谈会等形式组织校企之间的研究和交流活动。 

第二,开设企业文化教育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企业文化应该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很有必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作为课程的企业文化教育要从企业文化中筛选出主要的内容,组织成为一定的知识体系,编写出企业文化教育教材,可以开设文化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知识教育,对企业文化有比较系统的把握。囿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也可以将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中开展教育,以使职业院校将企业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积极组织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如在学院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氛围,举办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建立企业协会,以企业文化准则和企业精神来规范其活动内容。 

通过以上校内的企业文化教育形式,可以使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得到充分融合,还能帮助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企业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知。 

2.运用三种方法。第一,创设企业环境,开展模拟实践。职业院校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模拟企业环境,以老师为管理者,学生为员工,创设企业环境,并自行提炼企业文化,不断总结,建立起系统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乃至精神文化,并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真实的认知,产生自省与自我成长的动力。这些方式有:开展有关的模拟大赛,例如,网络营销大赛、物流技能能大赛、导游大赛等,将具体的工作过程置入活动中来。学校还可以创建模拟公司,例如,速运公司、物流公司、旅游公司、翻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公司组建、模拟制定出各自公司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进行贯彻落实,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一个企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二,请进企管人员,宣讲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可以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系列讲座,或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通过成功的企业家与青年学子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探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企业家的精神魅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更好发展自我。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每周轮流为学生上课,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直接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第三,开展工学交替,送进企业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及参观考察等方式将学生送进企业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育人才的一种途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工学交替指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了一个阶段的知识理论和学校的技能实训后,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使学生获得企业工作岗位的认知和初步操作技术,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在校的全部学习任务后到企业开展毕业实习的教学活动。在顶岗实习中,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位的学生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要恪守企业的工作规范,遵循企业规章制度,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充分感受和践行企业文化。这样能促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服务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3.形成三种模式。第一,引进企业开设车间或工作室。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职业学院可以引进企业与院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建设生产车间或工作室,职业院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生产车间或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活动,真实地感受和体验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 

第二,实行学徒制。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实行学徒制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具有特殊的功效。通过学徒制,学生可以从企业技术骨干的身上直接感受到企业人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师傅也可以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克服行为缺陷、提高企业文化认知水平,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推行,还能有效整合利用地方的优势资源,总之,是一举多得。 

第三,成立教育集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融为一体,这样,学生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未来员工。从入学到毕业全程随时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处处都要受企业文化的制约,这对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树立职业意识、明确培养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学生感知、体验、践行企业文化的最佳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怡.高职教育呼唤企业文化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王琦.论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篇10

我们知道,企业是人群组织,更是人性化的组织,而人性化的实质是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因此,在企业这样的人群集体里要驱动和召引其个体成员齐思一律地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终极目标进发,最基本也得有两套措施:一是“格式化”――即以制度、计划、纲领、文件等约速之;二是“同使命”――即以自发一致的使命感导向之。这两种手法一个刚性,一个柔性,从管理学上讲,二者都不可或缺,都十分有用,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确是更高的层次,也因其没有固定成模式的操守,故而难度系数大一些。然而无数的企业组织社会实践不止一次地证明,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文化起到了导致局面性问题迎刃化解的作用。我们都曾记得,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几百年间,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经历了“检验――监督――管理――责任――使命”五个阶段。最初大家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只要严于把关,质量就可以保证,后来认为次品是监督失控所致,再后来发现这是管理上疏漏导致品质问题,再后来才发现作业人员责任心强与弱对质量关系甚大,到现代企业竞争阶段,企业管理者又翻然醒悟,组织文化培养起来的精神主宰――使命感才是维系质量最好状态的法宝。这个认识经历花了几百年时间,它是阵阵巨疼反思与经验教训总结的结果。工业文明的核心、经济社会效益的核心正是由死板的“硬”制度管束逐步让位于灵活的“软”文化影响。我们不难理解,当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愿望受到寄身组织的真诚关注,当我们个体的孤立思想被先进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召引和融合并给予更大释放空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最细致的心思化为种种作业能力去报答这种良好的归属呢?而这个,就正是企业文化生力的基点,也就是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捷径。

企业文化的建设说其复杂实不简单,然说其简单也并不难成。关键是要认准一个理,抓住一条线,坚持一颗心。这一个理是:组织文化成功依赖组织群力;一条线是:沿着组织成员议论的焦点一线贯穿跟踪解决到底;一颗心是:对自己的职员常施以爱心。诚如此,则优秀的企业文化诞生之时,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是无限辉煌。

2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及策略

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做组织环境的分析,其目的是看本企业组织相比于其它组织的特点、优势和精神导向有何不同,而后加以评价、补充、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集思广益,能借此打动每位员工个体广泛而积极地参与意识。这样强调的好处有二: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扬了集体智慧、以及提炼出的文化基础更科学、优秀和实用;二是让员工们感觉到其中有自己的精力和智慧,最起码也应使其感觉到组织重视了其建议,这样便于确定后的组织文化在他们中间流通,接受也就快,认同感也就强;第二,须是企业经营者怀着无限激动、真诚和珍视将这份集体智慧互动的结晶(企业文化蓝本和理念)分享给大家,号召大家共同学习、探讨。让组织成员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企业亲和力。事实证明,企业经营者尤其是现代型绩优企业的经营者都是受员工爱戴和尊敬的。如果领导都如此重视,下属定是大受感染,学习气氛日盛。这里需提醒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许多企业主思想不大气,没有正气,不成熟,带着幼稚病,分不清企业经营何为主何为次,哪是虚哪是实。企业做大,领导被众多商家的利欲缠身,再加上受浮华风气影响,往往不由自主地失去了真实的创业者的身份,只重外面,不重里面。致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

3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属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它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相互结合渗透,是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工作上的支持力和渗透力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一种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建设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员工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做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都集中指向核心这一点,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就体现了企业文化所蕴涵潜在的巨大价值。从精神状态这一块产生出一种力量,可以叫企业的文化力。这样,在管理通畅、制度贯彻、人才智能发挥、市场开拓、形象展现等各方面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君子各善其身的同时,又可以兼济天下,企业运转又多了一层最好的润滑剂和推动力。

4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企业的发展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4.1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4.2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3协调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4.4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4.5塑造形象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