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十篇

时间:2023-09-28 18:08:29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1

关键词 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沿黄滩区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46-02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纬34°9′~35°25′,东经114°48′~115°15′,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属温带半湿润地区。沿黄滩区内年均气温15.1 ℃,极端最高42.2 ℃,极端最低 -15 ℃,≥10℃积温4 440.9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生产条件好,水利配套设施好,成方连片,适于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大豆窄行密植是目前我国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较快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它的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实践证明,此种栽培新技术,一般可比普通栽培增产15%以上[1]。

大豆是东明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2.33万hm2左右,集中分布在沿黄滩区,主要以麦茬后夏播大豆为主,种植制度是小麦、大豆一年两作。小麦多为平作,为适应小麦传统的栽培方式,东明县大豆也以平作为主,多年来大豆产量一直在2 250 kg/hm2左右徘徊。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大豆自身的特点,以及栽培技术不配套,产量较低,降低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东明县为了积极发展大豆生产,大豆的产量亟待提高,沿黄滩区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推广,在焦元乡、长兴乡、沙沃乡等3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平均产量2 550 kg/hm2以上,比当地前3年普通种植大豆平均产量提高300 kg/hm2以上,增产13%以上。实践证明,这项栽培新技术在东明县是可行的,既适应东明县夏大豆平作的栽培习惯,又克服其密度不足的缺点,实现高产。现将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子选择与处理

为有效利用东明县的气候、土壤资源,选择高产、熟期偏早的、主茎型、矮杆或半矮杆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2]。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东明县的品种有菏豆19、菏豆20和中黄31。选好种后要晒种,然后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播种前测定发芽率,要求达到95%以上。

2 松土整地与合理增加底肥

由于平作窄行密植生育期间不进行铲趟,影响土壤的防旱、增温、抗涝等能力,所以窄行密植要求土壤耕层条件好,耕深25 cm左右,田面平整,土壤细碎[3]。因此,在大豆采用窄行密植种植过程中,播前一定要进行耕翻,既能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又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害,为大豆苗全、苗壮奠定基础,从而发挥大豆的增产潜力。

大豆窄行密植实现高产必须增加肥料的投入,且要合理施用。东明县传统的方法就是麦茬后大豆采取贴茬播种,不施底肥,其实此方法是错误的。该技术以东明县测土配方项目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大豆需肥规律为基础,进行科学施肥。农家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中等肥力地块施用农家肥22.5 t/hm2以上,化肥用量较常规增加15%以上[4]。

3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适宜在沿黄滩区种植的抗倒伏、矮杆或半矮杆品种菏豆19、菏豆20和中黄31等,夏播适宜期为6月上旬至6月25日前后,最佳播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15日,适期内播种越早越好。适宜播种量为60~7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19.5万~28.5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最佳密度24.0万~28.5万株/hm2。合理密植是大豆增产的基础。大豆改传统的等行距播种为大小行播种,行距由40 cm改为大行距50 cm,小行距30 cm,植株株距一般为7~8 cm,以减少郁蔽和倒伏,提高通风透光性能[2]。大豆除草应人工与化学相结合。大豆播后出苗前1~3 d,用90%乔耐斯1.5 kg/hm2+48%广灭灵0.75 kg/hm2+80%阔草清60 g/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土壤封闭喷雾,以控制苗期杂草的发生。亦可在豆苗2~3片叶,各类杂草2~4叶时,用15%精乔草克1 125 mL/hm2+25%虎威750~900 mL/hm2。莎草生长多的地块,可加48%苯达松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茎叶喷雾。为确保化学除草的质量,一定要准量用药,准量对水,适期化除,防止重喷、漏喷。田间若有大草可人工拔除。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

大豆苗期重点是促早发、育壮苗、促分枝;及时查苗、补苗;然后间苗、定苗。苗期需肥、水量较少,一般不用浇水、施肥,可采用浅中耕的方法进行蓄水保墒,既可防旱,又利于蹲苗。大豆苗期以蚜虫防治为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 kg/hm2或10%吡虫啉0.15~0.30 k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

4.2 花荚期

此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重点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增加粒数。此时期大豆植株对水分比较敏感,既怕旱,又怕涝。因此,遇涝时,应及时排水;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当植株有徒长趋势时,可叶面喷施15%多效唑粉剂600~750 g/hm2,实行一喷多防的专业化防治技术,既增强防控效果,又安全。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大豆生长旺盛的情况下可不追肥,若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在底肥不能满足植株需要时,一般地块可追施尿素75 kg/hm2,对增花保荚、提高产量有明显的效果。

4.3 鼓粒期

此期以生殖生长为主,重点保荚、增粒、促饱满。根外追肥:如发现早衰现象,可用0.3%尿素、磷酸二氢钾、钼酸铵水溶液及时进行叶面喷肥。鼓粒前期如遇干旱,应灌鼓粒水,但水量不要过大,以防大豆贪青晚熟。病虫害防治:此阶段主要病虫害有紫斑病、灰斑病和食心虫等。防治紫斑病和灰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防治,隔7 d再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大豆食心虫幼虫孵化盛期,用2%杀螟松粉剂30 kg/hm2喷粉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在植株中上部豆荚上喷雾。

5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减少损失,增加产量,而且可改善大豆的品质。过早或过晚,都会对产量和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在茎杆呈棕黄色、90%叶片脱落时收获。收获大豆时割茬高度以不留豆荚为宜,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免裂荚降低产量。

6 参考文献

[1] 朱寅霜.夏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安微农学通报,2012,1(2):55-56.

[2] 李青菊.黄河滩区小麦-大豆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45.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2

关键词:食用大豆;生产现状;发展思路;政策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32-03

大豆是我国5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国外进口大豆严重冲击着我国大豆生产,直接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振兴我国大豆产业是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的新课题。长期以来,安徽省大豆种植、收购与销售并没有严格地依据大豆品种进行区分处理,混种混收,原料品质不一,生产过程不明了,这都给豆制品生产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安徽省是我国大豆种植第二大省,以高蛋白食用大豆生产为主,为江、浙及南方多省提供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原料。安徽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豆制品生产享誉国内外。海天集团、维他奶国际集团、维维豆奶等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多次来安徽考察采购食用大豆原料,黑牛豆奶集团还在肥东建立加工厂。因此,加快安徽省高蛋白食用大豆品种选育和生产,实现大豆食品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为保障我国食用大豆的供给安全提供支撑。

1 安徽省食用大豆种植分布和产量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省耕地440万hm2,横跨我国黄淮和南方两个大豆主产区,是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主要省份之一。夏大豆种植遍布全省各地,淮河以北最为集中,江淮分水岭以南明显减少,沿江江南则为零星分散种植,面积比重小,我省发展大豆生产有着广阔的天地和传统习惯。

我省夏大豆生产以一年多熟制为主,大豆在轮作复种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淮北地区以麦、豆轮作为主,既给小麦提供早茬又为小麦培肥地力;淮南地区种植形式多样化,多以岗地种植大豆或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皖南地区水稻面积大,发展田埂豆是扩大食用大豆面积的有效途径,近年发展很快。

我省夏大豆产区是我国高蛋白质大豆的主产区,地处黄淮海夏大豆主产区的最南端,雨量充沛,大豆鼓粒期气候比北方湿润,昼夜温差比北方小,是形成大豆蛋白质的最佳生态区,也是我国大豆食品加工用原料的主要生产基地。

据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统计,2000-2003年我省大豆面积都在66.67万hm2以上,2003年大豆种植面积达85.53万hm2,跃居全国第二位,总产99.9万t。2004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都在86.67万hm2以上,均居全国第二位。

安徽大豆的单产较低,据2005-2007年3a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统计数据,安徽省大豆种植面积年平均93.93万hm2,年均总产109万t,均居黄淮海地区第一位,但667m2产量仅为77.3kg,与周边的江苏、山东省差一倍以上,低于黄淮海地区平均水平。

表1 安徽省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情况(1951-2011)

[年代\&年均种植面积

(万hm2)\&年均单产

(kg/667m2)\&年总产

(万t)\&20世纪50年代\&88.7\&43.7\&58.1\&20世纪60年代\&60.0\&49.6\&44.7\&20世纪70年代\&66.5\&64.9\&64.7\&20世纪80年代\&72.0\&72.8\&79.0\&20世纪90年代\&50.0\&95.7\&99.8\&1999\&47.89\&139.9\&100.5\&2000\&68.22\&89.4\&91.5\&2001\&67.47\&87.7\&89.4\&2002\&74.74\&124.3\&139.4\&2003\&85.52\&77.9\&99.9\&2004\&88.81\&84.5\&112.6\&2005\&91.70\&64.6\&88.8\&2006\&96.30\&86.6\&125.0\&2007\&93.8\&80.7\&113.6\&2008\&98.84\&86.2\&127.8\&2009\&96.99\&85.7\&124.7\&2010\&93.89\&84.8\&119.4\&2011\&88.59\&80.9\&107.5\&]

2 目前大豆的生产形势

目前大豆生产形势严峻,由于国家50亿kg粮食增长计划,要增加粮食总产量,以玉米替代大豆已成为部分地区地方政府保证粮食增产的最主要策略,玉米面积将迅速扩大,与玉米同季的大豆面积将会减少。安徽省大豆面积近年来稳定在86.67万hm2以上,未来几年将会明显减少,但据估计,大豆面积不会减少太快。由于我省大豆主产区劳动力转移,种植大豆省工省钱,成本低,易管理,加之传统的种植习惯有利于后茬小麦种植,且豆制品加工行业对优质大豆原料的需求强劲,因此种植面积将会稳定在66.67万hm2左右。

品种使用情况:目前安徽省食用大豆使用的品种主要有中黄13、徐豆9号、皖豆28、皖豆24、阜豆9号,搭配品种有中黄35、中黄39、徐豆10号、徐豆14号、皖豆15等。其中,皖豆28、皖豆24、中黄13、徐豆9号、徐豆10号和皖豆15等都是高蛋白食用大豆品种。

高蛋白大豆皖豆28连续4a被推介为黄淮海主导大豆品种,推广面积迅速扩大,2012年在华阳河农场连片示范种植780hm2,平均单产233.9kg/667m2,高产田块达270.85kg/667m2,创安徽南部地区夏大豆高产纪录。

高蛋白大豆皖豆24连续9a被推荐为安徽省主推品种,2008年在太和县66.67hm2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种植,平均单产228.34kg/667m2;2009年在利辛县666.67hm2连片示范区种植,平均单产215.84kg/667m2,较当地常年种植品种增产75.6kg;2010年在利辛全县开展高产示范,种植面积达0.67万hm2,其中,在纪王场乡开展了整乡推进活动,全乡0.33万hm2平均单产226.5kg/667m2,较常年种植品种增产70kg。

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病害主要是苗期大豆根腐病,尤其是降雨过多时,低洼地易发生根腐病;虫害主要是苗期的蛴螬、金针虫,中后期的卷叶螟、甜菜夜蛾、豆荚螟、食心虫等。

田间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鸭跖草、铁苋菜、牛筋草等。

3 当前食用大豆生产存在问题

3.1 分散种植,难保质量 目前的大豆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专用品种的单种、单收,导致原料大豆质量不稳定。

3.2 播种质量不高,缺苗断垄严重 大部分田块田间密度大,影响群体产量。调查发现,因受播种机械的限制,都用小麦播种机械播大豆,行距小(20cm)、播种质量不高,缺苗断垄严重,田间豆苗不均匀,密度大,影响产量。

3.3 无灌溉条件,播种偏迟 如2012年麦收后干旱无雨,大部分地方等雨播种,皖北大部分农户在6月25日才播种,播种偏迟。

3.4 不重视地下害虫防治 90%以上的农户在播种大豆时未防治地下害虫,部分田块因地下害虫为害造成死苗率达10%以上。

3.5 片面追求早熟品种 在亳州、淮北、阜阳等部分地区片面追求早熟品种,9月中旬前大豆就收获,到10月上中旬播种小麦还有半个月时间,此间的光、热、水资源浪费,且早熟大豆植株矮小(多数仅40cm高),单株结荚少,产量低。

4 安徽省食用大豆生产发展思路与目标

4.1 发展思路 以发展高蛋白食用大豆为主,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利用有性杂交、聚合杂交、杂种优势利用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发掘优异种质资源,聚合有利性状基因,培育推广一批高产高蛋白食用大豆新品种;研发配套的高产保优栽培、轻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和农机设备等;通过种植制度的优化调整,推进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高蛋白大豆的竞争力,稳定发展安徽高蛋白食用大豆。

4.2 发展目标 2015年:稳定大豆种植面积80万hm2,依靠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推广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实施,使我省大豆单产水平达110kg/667m2,总产水平达到132万t。同时,建立高产大豆核心区和示范区,核心区大豆单产达210kg/667m2,示范区大豆单产达180kg/667m2;高蛋白大豆覆盖率达50%以上。2020年:恢复大豆种植面积达93.33万hm2,依靠科技创新、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使我省大豆单产水平达140kg/667m2,总产达196万t,高蛋白大豆覆盖率达60%以上。

5 发展食用大豆生产的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

5.1 对策措施

5.1.1 凝聚科研队伍,提升研发能力 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为核心,以现有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基础,围绕食用大豆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质资源,进行优良基因发掘,加强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创新研究;同时,对大豆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集成和示范,切实提高大豆产业的研发能力,多出科研成果。

5.1.2 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扩大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规模 在已建部级大豆改良分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扩大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规模,加强区域试验站、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建立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田。

5.1.3 建立和完善优势区域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化区域布局 针对优势区域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问题,筛选一批高产、高蛋白、耐逆性强的大豆品种,建立“整乡整县”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加强田间水利工程建设、土壤改良、大型农机具购置、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大力推行大豆-玉米间作套种模式,推广免少耕和机械化生产技术,扩大高蛋白大豆种植,创立高蛋白大豆品牌,促进区域布局的优化。

5.1.4 切实提高食用大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坚持贸易带动加工、加工带动生产的产业一体化原则,改变豆农经营分散、产销无组织状态。通过引导豆农建立自己的合作社,提高食用大豆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统一大豆的品种和品质,提高大豆比较效益。 (下转44页)

(上接33页)引导合作社与公司、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之间组建行业协会,加工企业之间组建集团等,壮大大豆产业队伍,从而促进大豆产业向社会化、集群化发展。

5.1.5 实行高蛋白食用大豆原料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 安徽具有优良的食用大豆品种,但因混种混收,这一品质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豆制品加工行业对提高原料大豆品质有迫切的需求,小规模、混合品种的大豆种植已不能满足现代大豆食品企业对大豆原料的要求。因此,从大豆种植到送入企业,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控制与记录,每一批大豆的生长状况、施肥与喷洒农药情况、收获时间等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清晰透明,达到要求,实行大豆原料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

5.1.6 积极发展大豆精深加工 制定对大豆深加工项目实行贴息、按规定对其进口技术及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政策,鼓励加工企业发展大豆精深加工。开展大豆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攻关,促进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化效益,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并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大豆食品加工业,提高其技术水平,开发高蛋白大豆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提升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5.2 技术指导措施

5.2.1 建立基地和合作生产机制 与加工企业联合建立高蛋白食用大豆生产基地,实行优质品种的分种、分收、分储,逐步扩大规模,保障稳定的优质大豆原料供给,形成专种专用、优质优价的合作生产机制。

5.2.2 研制推广适宜的播种机械 研制推广适宜的大豆播种机械,如国家大豆体系研发的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应尽快示范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

5.2.3 推广应用栽培新技术 推广大豆“扩行栽培技术”,核心是加快扩大行距(变传统的20cm行距为40cm行距),或二垄靠(40cm+20cm)栽培技术的推广。

5.2.4 及时化学除草 对于杂草发生较重的田块,利用在无雨、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及时进行化学除草。667m2用10%精禾草克100mL或10.8%盖草能30mL+25%虎威100mL兑水50kg喷雾。

5.2.5 及时防治病虫 目前主要是甜菜夜蛾和地下害虫的防治,要足够重视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5.3 政策建议

(1)针对安徽省高蛋白大豆生产现状,制定相应的直接补贴政策,像东北高油大豆那样,对安徽食用大豆生产给予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并注意在补贴结构上由补贴流通环节转向补贴种植环节,提高农民种植食用大豆的比较效益,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稳定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

(2)加大对大豆新技术推广补贴。新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需配套栽培技术,应加大大豆新技术推广资金的支持,用于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和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提高配套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3)扶持建立高蛋白食用大豆生产基地,从源头上抓好食用大豆原料的生产,为企业生产高品质豆制品提供优质原料,促进安徽省高蛋白大豆生产优势区快速发展,保障我国食用大豆供给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磊,朱国富,韩霞.安徽省大豆生产现状及特点[J].大豆通报,2001(4):2-4.

[2]邢君,李冰,赵玉庭,等.安徽省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2,8(1)16-17.

[3]陈新,顾和平,张红梅,等.江苏省大豆生产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1):30-31.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3

1.长农12

种子黄色,圆粒有光泽,无色脐,百粒重18—20g,品质优良,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紫花,灰毛,四粒荚较多,株高90cm。出苗至成熟120—125d。抗倒伏,抗病性好。品质好、油份含量高。公顷产量3500kg左右。公顷播种55-60kg,公顷保苗20-22万株左右。

2.长农13

生育期130d,株高95-100cm,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19个节,分枝2-3个,百粒重18-20g,粗脂肪含量22.31%,公顷产量3600kg左右。公顷播种55-60kg,公顷保苗20万株左右。

3.吉育47

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高度中等偏上,茎粗壮,分枝少,株型收敛,底荚中,叶片形状圆形,花白色,3粒英多,成熟时荚皮呈褐色,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中大粒,叶椭圆形、灰色绒毛,脂肪含量22.16%。产量表现为3600kg/公顷。密度20万株/公顷。

今年凡喷施抗倒伏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大豆田均长势良好,不倒伏或轻微倒伏,产量提高15%左右;测土施肥的大豆田不徒长,增产5%左右;合理密植的大豆田增产6%左右;大豆食心虫防治好的增产8%左右。

当前大豆品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真正好品种太少,已种植多年的老品种太多,品种更新换代太慢。

种植技术上主要存在田间管理粗放的问题。一般是只种上就不管了,一些关键性技术不到位。比如种子包衣技术、测土施肥技术、合理密植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明年要多引导一些更好的大豆品种上市,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要进一步提倡大豆田的精细管理问题。

大豆主要集成技术

1.大力推广高油大豆品种,进行种子包衣,防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以及地下害虫,当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5ppm时,每千克种子用0.5%钼酸铵溶于20mL水中,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并将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以提高种子活力。

2.采用机械等距点播,确保播种质量,保证苗齐、苗壮。

3.采用垄上双行种植方式,保证种植密度,这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4.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用化肥,做到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施多少,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大豆化肥施用可结合深松和播种集中于垄底分层施用,以保证大豆全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一般二铵的2/3做底肥,1/3做追肥,钾肥全部用做底肥。大豆在底肥、种肥较足的基础上,通常不进行根部追肥。

5.应用低残留短残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以保证大豆优质。

6.及时进行垄沟深松,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大豆抗倒伏能力。

7.农田统一灭鼠技术:通过采用大面积统一投放安全、高效杀鼠剂为主的农田鼠害综合治理技术,实现农田鼠害的有效控制。

8.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目前对我市大豆生产危害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大豆霜霉病、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

大豆霜霉病是我市最主要的大豆病害。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引起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受害霉变。一般发病可减产5%-15%,重则减产30%-50%。该病危害大豆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种子带菌可引起幼苗发生系统侵染,但子叶不表现症状。在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时,沿真叶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后扩大至半个叶片,有时整片叶子发病变黄,天气多雨潮湿时,叶背密生灰白霉层。成株期叶片表面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至淡紫色霉层。豆荚染病外部不明显,但荚内常有黄色霉层,豆粒受害表面变白无光泽,并附着一层灰白色粉末状物。

大豆蚜虫集中在豆株的顶部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布满上部株茎、叶及荚,使叶片皱缩,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结荚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整株枯死。轻者可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

大豆食心虫幼虫侵蚀豆荚和豆粒,轻者沿豆瓣缝将豆粒蛀食成沟,重者将豆粒食去大半,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为10%,严重时达30-40%,甚至高达70-80%。

综合防治技术如下:

(1)选用抗病虫品种。

(2)大豆种子药剂处理和选用无病种子。

(3)栽培技术防治。做好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能减轻病害的发生,增施P、K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4

关键词 大豆;品种;性状;产量;甘肃环县

中图分类号 S565.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45-02

大豆是环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1万hm2左右。随着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侧播、全膜微垄侧播、全膜覆土穴播等先进栽培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大豆生产能力,产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种植面积不断增大。随着这些新栽培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大豆新品种的引进工作也逐年加大,2011―2015年共引进大豆新品种20余个。为了使一些高产优质品种发挥最大优势,合理布局,2016年选择了近5年引进示范种植较好的10个大豆品种在环县天池乡天池村一农户的承包地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1-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环县天池乡天池村一农户的承包地里,海拔1 330 m左右,年降雨量400~500 mm,无霜期150 d,年平均气温9.2 ℃,≥10 ℃有效积温2 685 ℃,年平均日照时数2 578 h。试验地为梯田,地势平坦,地力肥沃,土壤为黏性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

1.2 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有汾豆78、晋豆23、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7号、冀豆12号、沈豆6号、中黄30、中黄39、中黄41等,以上大豆品种均由甘肃省环县农技中心洪德许旗科技示范点生产提供;供试地膜为120 cm宽幅、厚0.01 mm的白色聚乙烯膜,由甘肃天水天宝塑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沈豆6号作对照(CK)。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为三垄宽(3.3 m),小区长6 m,小区面积19.8 m2,小区间距50 cm,用土带压实,重复间距为垄间距(55 cm)。每小区种大豆198株。试验四周种1 m宽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根茬,深翻土地。2016年4月25―27日旋耕土地,同时施农家肥45 t/hm2、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4月28日机械覆膜,采用全膜双垄沟播膜侧种植,垄幅1.1 m。4月29日人工破膜播种,每垄种2行,平均株距18 cm,平均行距55 cm。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生长期间详细记录各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等物候特性;成熟期每小区取15株考种,详细测定各品种的株高、分枝数、单株结荚数、荚粒数、株粒数、百粒重等经济性状,按小区收获,单收单打测定籽粒产量[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供试的10个大豆品种同一天播种,同一天出苗,幼苗期也是相同的。花芽分化期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推迟,中黄39花芽分化期出现最早,为7月9日,汾豆78最迟,为7月18日,迟早相差9 d;开花结荚期也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推迟,中黄39开花结荚期出现最早,为8月4日,汾豆78相对较迟,为8月13日,迟早相差9 d;鼓粒期也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推迟,中黄39鼓粒期出现最早,为8月14日,汾豆78相对较迟,为8月23日,迟早相差9 d;成熟期也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L而推迟,中黄39成熟期为8月30日,汾豆78相对较迟,为9月27日,迟早相差28 d;汾豆78、晋豆23、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7号、冀豆12号、沈豆6号(CK)、中黄30、中黄39、中黄41生育期分别为140、133、125、130、135、120、128、124、113、118 d。

2.2 生物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10个参试品种株高在63.8~102.5 cm之间,冀豆17号株高最高,为102.5 cm,中黄39最矮,为63.8 cm;齐黄34、冀豆17、冀豆12、中黄30花色为紫色,其余品种花色都为白色;汾豆78、晋豆23、齐黄34、中黄30叶毛为棕色,其余品种叶毛都为灰色;汾豆78、张豆1号、中黄39、中黄41叶形为卵圆形,晋豆23、冀豆12号、沈豆6号(CK)、中黄30叶形为圆形,齐黄34、冀豆17号叶形为椭圆形;汾豆78、晋豆23为无限结荚习性,张豆1号、沈豆6号(CK)为亚有限结荚习性,齐黄34、冀豆17号、冀豆12号、中黄30、中黄39、中黄41均为有限结荚习性;汾豆78、晋豆23、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7号种子为黄皮黑脐,冀豆12号、沈豆6号(CK)种子为黄皮黄脐,中黄30、中黄41种子为黄皮褐脐,中黄39种子为黄皮浅褐脐;汾豆78、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2号、中黄39种子为椭圆形,晋豆23、冀豆17号、沈豆6号(CK)、中黄30、中黄41种子为圆形。

2.3 经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10个大豆品种有效分枝数在1.6~4.5个之间,有效分枝最多的是晋豆23,为4.5个,最少的是中黄41,为1.6个;单株结荚数在47.4~75.2个之间,单株结荚数最多是齐黄34,为75.2个,最少的是中黄39,为47.4个;平均荚粒数在1.9~2.6粒,平均荚粒数最多是张豆1号,为2.6粒,最少的是中黄39,为1.9粒;单株结粒数在90.1~173.0粒之间,单株结粒数齐黄34最多,为173.0粒,中黄39最少,为90.1粒;平均百粒重在18.4~23.1g之间,平均百粒重最重的是沈豆6号(CK),为23.1 g,最轻的是冀豆17号,为18.4 g。

2.4 产量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齐黄34折合产量3 535.4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27.3%,居参试品种第1位;张豆1号折合产量3 383.8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21.8%,居参试品种第2位;中黄30折合产量3 181.8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14.5%,居参试品种第3位;冀豆17号折合产量3 030.3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9.1%,居参试品种第4位;汾豆78折合a量2 878.8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3.6%,居参试品种第5位;沈豆6号(CK)折合产量2 777.8 kg/hm2,居参试品种第6位;晋豆23折合产量2 626.3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减产5.5%,居参试品种第7位;冀豆12号折合产量2 373.7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减产14.5%,居参试品种第8位;中黄41折合产量2 272.7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减产18.2%,居参试品种第9位;中黄39折合产量2 070.7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减产25.5%,居参试品种第10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大豆品种在环县大豆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7号、中黄30、汾豆78等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性好,属于中晚熟品种,建议在环县大豆主产区春播示范推广种植;沈豆6号、晋豆23等品种可搭配种植;冀豆12号、中黄39、中黄41属于中早熟品种,建议在环县大豆主产区夏播或复种。

4 参考文献

[1] 郭满平.环县大豆全膜双垄沟播丰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9(1):55-57.

[2] 范荣,刘生瑞,刘丰渊.环县大豆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5(5):36-38.

[3] 姬月梅,赵志刚,罗瑞萍.大豆新品种比较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1):30-31.

[4] 韦凤香,何晓灵,郑瑞琼,等.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78.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5

关键词 早春棚室;黄金钩豆角;高产;栽培技术;黑龙冈

中图分类号 S643.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62-01

黄金钩豆角因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产量较低,导致菜农种植积极性下降。2016年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人员从黄金钩豆角的育苗、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环节入手,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使其在不改变原有品质的基础上,实现增产增收。

1 棚室选择

黄金钩豆角根系较深,耐旱怕涝,但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除一些低洼易涝、容易积水的棚室外均可种植。

2 播种

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1 d将精选后的种子放入25~30 ℃的温水中浸泡2~3 h,然后捞出控水,待种子表面干时,进行包衣处理,每100 g种子可选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0~400 mL进行包衣处理。

2.2 播种

4月上旬在棚室内采用温床进行播种育苗,育苗床上采用10 cm×10 cm或8 cm×8 cm的营养钵进行播种。将装好基质的营养钵在定植前1 d浇透底水,播种当天浇1遍小水,待水渗下后进行播种,每钵3~4粒种子,播后及时覆土,一般覆土厚度3~4 cm[1]。

3 苗期管理

3.1 温度管理

播种后及时扣上拱棚进行升温,白天温度保持为28~30 ℃,夜间20~25 ℃,以促进幼苗出土。当发现有85%以上幼苗出土时,要及时进行降温,白天温度保持为20~25 ℃,夜间保持为14~16 ℃,并随着植株长势逐渐控制温度,直到定植前5~7 d完全撤去小拱棚。

3.2 水肥管理

黄金钩豆角苗期一般不追肥,如发现有脱肥现象,可用 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苗期对水分要求比较敏感,土壤相对应湿度保持为60%~70%。

3.3 散苗、间苗

育苗期如发现因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不适造成植株徒长,可在徒长苗的始发期进行散苗,并扩大单株的生存空间,增加通风透光率,并结合散苗进行间苗,每穴保留2株生长一致的健壮苗。壮苗标准:黄金钩豆角根系再生能力较弱,适宜日历苗龄为25~30 d,株高20 cm左右,具有3~4片良好真叶,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4 整地定植

4.1 整地施肥

定植前施优质农家肥30~45 t/hm2,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平衡性肥料375~450 kg/hm2,中微量元素15~30 kg/hm2,深翻30~35 cm。定植时在栽培行内沟施执行标准为GB20287-2006的微生物菌肥75~120 kg/hm2。施用基肥时应根据棚室内的土壤肥力,适量增、减施肥量,深翻后及时起成90 cm大垄。

4.2 定植

青冈县早春棚室黄金钩豆角定植期一般为4月25―28日。定植前5~7 d,采用大水漫灌进行造墒,漫灌后密闭棚室,进行升温,待土壤表层略有见干时,及时进行人工打穴、栽苗,株距30 cm,每穴2株,保苗7.5万株/hm2左右,随栽苗浇1次小水[2]。

5 田间管理

5.1 缓苗期管理

5.1.1 促根早发。定植后及时扣棚升温,温度保持为25~28 ℃,如果温度过高,水分蒸发过快,很容易烫伤叶片;第2天以后由于土壤内的部分水分已经蒸腾出去,此时温度可以控制为28~30 ℃,以促进新生根系的萌发。

5.1.2 护根防病。定植后3~4 d,可以看到新生的毛细根正在生长,此时可以用f霉灵、生根剂等防病促根类的药剂进行灌根,在促进根系生长的同时利用药剂在根系周围形成保护层,可以有效防止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3]。

5.2 缓苗后管理

5.2.1 多措并举,促根养叶。缓苗后浇1次小水,并结合浇水施钙肥或磷肥45~60 kg/hm2,促进根系早期发育和防止前期缺钙现象的发生,同时叶面可喷施百菌清、代森锰锌、碧护等药剂进行促根、养叶、防病,榛平鸸扯菇侵仓旮繁叶茂打下基础。

5.2.2 划锄增温,养根护根。缓苗水过后要及时进行划锄,一方面可有效散墒,增加土壤表层温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切断土壤表层根系,有利根系下扎。

5.2.3 覆膜防草,增温保墒。划锄后及时覆盖地膜,增温保墒,防治田间杂草。覆膜时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以免病菌从伤口处侵入,引起植株染病,影响产量[4]。

5.3 伸蔓期管理

5.3.1 整枝引蔓。主蔓保留2节及时掐尖促发侧蔓,在新发的侧蔓中选取3~4条健壮侧蔓,进行引蔓上架,其余侧蔓保留1节摘心。

5.3.2 整枝后管理。当侧蔓长至50~60 cm时,结合浇水施三元复合肥(1∶1∶1)75~120 kg/hm2,促进侧蔓生长和早期的花芽分化,此时白天温度控制为25~28 ℃,夜间温度保持为15~18 ℃[5-7]。

5.4 开花期管理

白天温度保持为22~24 ℃,夜间温度保持为15~18 ℃;土壤水分保持为50%~60%。

5.5 结果期管理

5.5.1 保根、护叶、促荚。花褪坐荚后及时进行叶面喷施杀菌剂和钙、钼、硼等中微量元素,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此时温度和开花期温度保持一致,水分保持在60%~70%之间[8]。

5.5.2 适时追肥。当整个棚室内下部豆角70%以上开花,35%以上豆角长至3~4 cm时,进行及时追肥,结合浇水施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平衡性肥料75~120 kg/hm2,同时施入腐植酸类肥料120~150 kg/hm2 [9-11]。

6 采收

当果实长成粗细均匀、豆荚表面豆粒鼓起时,为商品嫩荚收获的最佳时期,应及时采收上市。

7 参考文献

[1] 金玉忠,李志民,赵福顺,等.东北油豆角设施栽培技术[J].蔬菜,2015(5):50-52.

[2] 陈国义,王爱华,孙申安,等.早春大棚西瓜套种豆角高产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5(4):8-10.

[3] 陆佩伟.油豆角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7(10):18-20.

[4] 宋庆英,李艳梅.棚室油豆角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1(8):59.

[5] 李乃荟,聂恩光,刘昊,等.大棚番茄老株更新套种豆角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6(16):45-47.

[6] 徐希玉.日光温室冬春季长豆角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9):209-211.

[7] 邢玉宝.早春大棚豆角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4(3):10-11.

[8] 程敏生,李广惠,胡秀芳.东北油豆角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4(2):47.

[9] 李金荣,孟维平,杨光.早春塑料大棚油豆角栽培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2(6):142-143.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6

“收黄豆,二块九角钱一公斤。”去年大豆收获季节,忠县石黄镇三胜村头,梁平、汝溪前来上门收购“渝豆一号”大豆的商贩叫声不断……

“我种了2亩多地的‘渝豆一号’,刚把豆子打出来,还没晒干就有人来收购,价格也从每斤1.25元,上升到1.45元,800多斤豆子卖了1000多块钱,划得来!划得来!”村民兰伯富数着手中的钞票,心里乐滋滋的。

村民兰永贵说:“我家年年种豆子,就是没有见到今年这样高的产量,当天打出就能卖钱。”“种‘渝豆一号’划算又省力。明年的豆种我都留好了。”另一个村民说。村支书常永国告诉笔者,2004年,三胜村种了1400多亩“渝豆一号”大豆,从收割开始,天天都有商贩进村收购,价格也很好。许多农民计划明年还要多种豆子,现在规划就超过了2000亩。

“大豆已成为忠县农业效益最好的一项产业,也是农民增收最大的项目之一。”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说,去年全县农民增加的收入中,大豆占了三分之一。

忠县大豆,为何这样神奇?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野鹤镇的农技员叶炳从安徽引进一个大豆品种进行种植,从中发现了一株变异株,其颗粒大、色泽淡黄。于是,他把这株变异的大豆收作种子,第二年开始进行株繁,县上的科技人员知道后,又在株繁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繁殖推广。科学测定发现,这株变异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超过老品种10%以上,达到了49.8%,产量比老品种成倍提高。

这一被偶然发现又经忠县农技部门精心培育的大豆品种,被定名为“渝豆一号”,并获得了重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从此,“渝豆一号”便在忠县三汇、新立、拔山、马灌等13个最适宜种植大豆的乡镇“神奇”起来,农民们在效益的驱动下,热热闹闹地种植起了“渝豆一号”。同时,一批贩销大豆的贩运户也应运而生,目前,年贩销10吨以上的贩运户已有2000多户。走进市场的“渝豆一号”已被市场认可,产区的收购价升到了每公斤2.4元以上,去年收获季节竟然出现了大豆在晒场上刚打出来,还未晒干就被贩运户“抢”走的场面。

为了把科技优势在忠县的大豆产业中发挥出来,县里组织了强有力的科技队伍,不断地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并不断引进新的品种进行试验选择。目前,已选择出了一个蛋白质含量达到52.3%的大豆新品种,在小面积试种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随着绿色食品消费的兴起,城市居民越来越青睐富含蛋白质、能预防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大豆食品。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大大高于一般品种,亩产也高1倍以上的“渝豆一号”理所当然地抢占了市场先机。忠县三汇、拔山等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农民种1亩大豆,可获150元,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效益比种其他粮食高出数倍。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7

摘要介绍了平塘县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分析了其效益,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地;宽厢宽带;粮—经套作;种植模式;效益分析;栽培技术;贵州平塘

旱地宽厢宽带栽培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比例分厢分带,分别套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1]。该技术是贵州省农推总站高级农艺师冯道友根据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实际情况,在农业种植结构上发明的一种新型农业实用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对优化贵州省农村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塘县经过多年的推广,取得较好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完善,基本上已形成了强化玉米、经济作物和其他高价值作物的集成与配套的多种种植模式,此项技术的应用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平均增收1 200元/hm2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欢迎。现就几种种植模式的效益及关键技术作如下浅述,以供参考。

1种植模式

(1)“玉米/豆类—豆类/蔬菜—蔬菜”栽培模式[2]。第1茬作物窄带种植玉米,宽带套种豇豆、四季豆等,豆类成熟收割后,翻犁种植反季节蔬菜,如黄瓜、白菜、萝卜、胡萝卜、莴笋等,玉米成熟收获前10 d,在玉米植株底部播种四季豆、豇豆,反季节蔬菜收割完后,及时接茬种植冬季蔬菜。该种种植模式第1茬作物玉米平均产量6 648 kg/hm2,按1.8元/kg折算,玉米收入11 966.4元/hm2,纯收入6 716.4元/hm2,豌豆和四季豆平均纯收入10 200元/hm2,黄豆纯收入5 025元/hm2;第1茬作物纯收入即为16 916.4元/hm2或11 741.4元/hm2;第2茬反季节蔬菜纯收入为32 250元/hm2;预计第3茬蔬菜纯收入为21 750元/hm2。采取这种种植模式,平均年纯收入为70 916.4元/hm2或65 741.4元/hm2。单作玉米—蔬菜,玉米产量7 500 kg/hm2,产值为13 500元/hm2,纯收入8 250元/hm2,蔬菜纯收入为21 750元/hm2,合计年纯收入为30 000元/hm2。宽厢宽带种植模式与一年两熟单作模式相比,增收40 916.4元/hm2或35 741.4元/hm2,分别增收136.39%和119.14%。

(2)“玉米/辣椒—蔬菜—蔬菜”或第1茬作物种植玉米,宽带套种辣椒,辣椒收获前在根部点播蔬菜或萝卜,蔬菜收割完后,及时接茬种植冬季蔬菜。该模式栽培玉米产量7 059 kg/hm2,按1.8元/kg折算,玉米收入12 706.2元/hm2,扣除生产投资5 250元/hm2,玉米纯收入7 456.2元/hm2,辣椒无论采收青椒、红椒或制成干椒上市销售,纯收入在12 000~16 500元/hm2,后面两茬蔬菜种植及收入与前一种植模式相同,年纯收入为73 456.2元/hm2,较单作玉米—蔬菜一年两熟增收43 456.2元/hm2,增收144.85%。

(3)“玉米/花生—蔬菜—蔬菜”栽培模式。第1茬作物种植玉米,宽带套种花生,花生收获后种蔬菜或萝卜,蔬菜收割完后,及时接茬种植冬季蔬菜。该栽培模式玉米产量6 882 kg/hm2,按1.8元/kg折算,玉米收入12 387.6元/hm2,纯收入7 137.6元/hm2,花生产量2 250 kg/hm2,按6.00元/kg折算,产值为13 500元/hm2,纯收入10 500元/hm2,后面两茬蔬菜种植与收入与第2种植模式相同,年收益为71 637.705元/hm2。较单作玉米—蔬菜一年两熟增收41 637.6元/hm2,增收138.79%,增产效果显著。

(4)玉米/辣椒、豆类、花生—绿肥/蔬菜—蔬菜栽培模式。如窄带种绿肥,春季绿肥翻压栽玉米2行,宽带与前3种模式一样,玉米平均产量7 474.5kg/hm2,按1.8元/kg折算,玉米收入13 454.1元/hm2,玉米纯收入10 454.1元/hm2左右(因为玉米前茬种绿肥把绿肥翻压作底肥,减少了肥料的投入,降低成本),第1茬宽带收入在10 500~18 000元/hm2,后面2茬蔬菜种植及收入与前一种植模式相同,年纯收入为73 454.1~77 954.1元/hm2,较单作玉米—蔬菜一年两熟增收43 454.1~47 954.1元/hm2,增收144.85%或159.8%,增产效果显著。

(5)玉米/红薯—绿肥/马铃薯。宽带种马铃薯4行,窄带种绿肥,春季绿肥翻压栽玉米2行,待马铃薯收后,栽种红薯3~4行。该栽培模式马铃薯平均产量24.3 t/hm2,以收购价1元/kg来计算,收入24 300元/hm2,纯收入20 550元/hm2左右,玉米平均产量74 74.5 kg/hm2,按1.8元/kg折算,玉米收入13 454.1元/hm2,玉米纯收入10 454.1元/hm2左右(因为玉米前茬种绿肥把绿肥翻压作底肥,减少了肥料的投入,成本减少),红薯平均产量24.198 t/hm2,按1.00元/kg折算,收入24 198 元/hm2,纯收入21 198元/hm2左右。年纯收入为52 202.1元/hm2。该模式比单作玉米—马铃薯一年两熟增收 13 835.1元/hm2,增收36.05%。单作玉米—马铃薯栽培模式中马铃薯平均产量33.515 t/hm2,收入33 510元/hm2,纯收入为29 764.5元/hm2,单作玉米产量7 779 kg/hm2,收入14 002.2元/hm2,纯收入8 602.5元/hm2,全年合计纯收入为38 367元/hm2。除此之外,间作种植绿肥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省工省力、效益高的持续增产措施,也是广辟肥源解决旱地宽厢宽有机肥不足的主要途径。它既可缓解或解决玉米高产与缺肥的矛盾,又能改良土壤,培护地力,比施等氮量的有机肥节省成本75%~80%,且就地种植与施用,效果很好,因此应积极宣传和推广。

(6)糯玉米/辣椒—花菜/白菜。第1茬作物种植窄带糯玉米,宽带套种辣椒,辣椒成熟收割后翻犁种植白菜,玉米成熟收获后翻犁种植花菜。第1茬糯玉米套作辣椒,产鲜椒17.34 t/hm2左右,按市场价1.8元/kg左右计算,产值31 212元/hm2左右,生糯玉米产量(包括叶)11.184 t/hm2左右,按市场价2.4元/kg左右计算,产值26 841.6元/hm2,第1茬总产值58 053.6元/hm2,第2茬花菜产量15.345 t/hm2左右,按市场价1.5元/kg左右计算,产值23 017.5元/hm2,白菜产量23.01 t/hm2,按市场价1.00元/kg左右计算,产值23 010元/hm2,第2茬总产值46 042.5元/hm2,全年总产值104 096.1元/hm2。净作模式的产值,第1茬净作生糯玉米产量为14.301 t/hm2左右(包括叶),产值34 322.4元/hm2,净作鲜椒产量28.005 t/hm2左右,产值50 409元/hm2,第2茬净作花菜产量25.74 t/hm2,产值38 610元/hm2,净作白菜31.845 t/hm2,产值31 845元/hm2;如果第1茬净种植玉米,第2茬净种植花菜其全年总产值为72 932.4元/hm2,比旱地宽厢宽种植模式减少31 163.7元/hm2;如果第1茬净种植辣椒,第2茬净种植白菜其全年总产值为82 254元/hm2,比旱地宽厢宽种植模式减少21 842.1元/hm2;如果第1茬净种植辣椒,第2茬净种植花菜,其全年总产值为89 019元/hm2,比旱地宽厢宽种植模式减少15 076.5元/hm2。可见,旱地宽厢宽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产量,还可提高经济收入,经济效益显著。

2栽培技术

(1)精选作物品种。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良作物品种,杂交玉米选用半紧奏型中熟玉米品种[3],玉米采用营养袋(块、球)育苗拉绳定向移栽;辣椒、蔬菜、地瓜、黄豆等作物也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2)适时播种。适时播种能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根据平塘县的气候情况,玉米的最佳播种期选择在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移栽;地瓜、豇豆、四季豆3月中旬播种;青辣椒2月中下旬育苗,4月上旬移栽;黄豆4月中上旬播种。该项技术科技含量高,要求严格,应安排在交通方便、群众经济及文化基础好的区域实施。以267 cm的规格标准开厢。在267 cm的标准厢面中再划分为83 cm和183 cm 2个标准带幅(俗称窄带和宽带),窄带种玉米,宽带种植其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种植作物时按年度种植3~4茬作物,不准在窄带和宽带中套种其他作物。厢面要规范,不能随意改变厢面尺寸,一定要按267 cm开厢来安排。这样才能保证栽培的作物规范,更好地解决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增加通风透光性,控制好种植密度,提高产量。种植作物一定要高矮搭配,才能处理好作物间的群体关系,利于作物通风透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栽培作物方式应从各个带幅的中间起栽,然后再往两边按标准尺寸进行。

(3)种植密度。玉米株距17~20 cm,行距40~50 cm,只栽2行;辣椒、蔬菜3行,株距20~23 cm,行距33~40 cm;豇豆、四季豆株距33 cm,行距117 cm,种2行,搭“人”字架;花生、黄豆株距27 cm,行距33 cm,种4行;马铃薯、红薯株距27 cm,行距40 cm,种3行、4行,行距27~33 cm,窝距20~27 cm,绿肥,采取条播,播幅33 cm;生姜、芹菜栽3行;菠菜、红苕、芫荽等栽4~5行。注意栽种作物时两边要向中间挤,窄带和宽带两边均留出17~27 cm的空距,即窄带和宽带作物空间距保证在50~67 cm,以利作物轮换。间距33 cm,株距55~66 cm,确保玉米4.05万~4.50万株/hm2,预留带2.31 m内套种辣椒、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3~4行(套种时必须留足玉米两边空行50~60 cm,以防玉米后期遮荫影响),窝距66~77 cm。

(4)肥水管理。根据种植的作物及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量,底肥以重施农家肥为主,同时施用钙镁磷肥、复合肥、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足。因种植密度增大,因此需肥量也较其他种植方式增多。旱地宽厢宽带技术,种植的作物密度较大,耗水耗肥量也增大。为了做到肥料不浪费,应采用条沟施肥。基肥的条沟宽度18~20 cm,沟深20~25 cm,追肥的条沟要浅,每次施肥掌握在沟宽10 cm,沟深10 cm较好,然后及时壅土。有水源的地块,在追施尿素后,可进行放水浅灌,没有水源的地块最好在雨前和雨后追施。

(5)科学接茬。在玉米收获前10 d内,在玉米植株基部播种豇豆或四季豆,每穴播1~2粒种子,同时割掉玉米植株雌穗下部叶,使玉米与豆的共生期为7~10 d,玉米收获后,不砍秸秆,留作豆架,节约豆架成本及人工费用。宽带中所种作物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高价值作物,不然会影响本项技术对农民使用的收入。并及时安排布局好接茬作物品种,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效益[4]。宽带内经济作物收获后及时翻犁,种植黄瓜、白菜、胡萝卜、萝卜、窝笋等蔬菜品种,9月采收上市,10月接茬种植冬季蔬菜品种。并使收获后作物种植时间相隔30~35 d,要及时对土地进行翻犁和处理,包括翻犁空行、对前茬作物带有病毒的土壤消毒处理和在翻土25 d后施用有机农家肥,让肥料熟化,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6)病虫害综合防治。旱地宽厢宽带病虫防治要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

3参考文献

[1] 余鸿村.旱地宽厢宽带粮—经作物套作模式及效益分析[J].农技服务,2010(2):202-203.

[2] 聂晓文,张绍刚,郭国雄.旱地宽厢宽带高效种植模式[J].北方园艺,2008(1):89-91.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8

论文摘要 简述了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同时从增施底肥、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生育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徐豆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 739 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 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 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 288.5kg/hm2。

(2)抗性强。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 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 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 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2] 何见,刘文秀.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7):33.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9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高产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portion of soybean area in north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more and more in the whole province, because the soybean area was decreas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igh yield of soybean was created using big ridge lines (1.1 m wide) three narrow dense planting in north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farm year after year. Therefore, it ha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creasing the soybean yield in land reclamation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at screen the best fit high yield soybean for narrow row planting. We proceeded comparison test by using 10 soybean varieties which came from different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5 soybean varieties increasing produ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hat used the wide-ridge(1.1m wide), and three of narrow-row dense planting cultivation than local introduced. These varieties are Jiyu 701, Beidou 52, Heihe 38, Jiyu 702, and Mengdou39. 

[Keywords] soybean; narrow-compact planting; high yield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商品大豆供应和出口基地。近年来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不如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严重下滑。所以,目前采用先进的大豆栽培方式、选用高产大豆品种,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大豆生产的主要目标。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推广多年,一般比常规三垄栽培平均增产16%~22%[1,2]。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农垦该项技术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和应用,并形成了“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大垄(1.3m宽)四行或六行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大垄(1.1m宽)三行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等多种栽培模式,各栽培模式都在不同的地区创造了很好的大豆产量,达到或超过的世界大豆第一主产国美国的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在黑龙江北部第四积温带北安农场管理局采用大豆大垄(1.1m宽)三行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各农场在不同地块连续创造大面积实收平均200kg/亩以上的产量。当地豆农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也接近玉米、水稻,黑龙江省北安农场管理局的部分农场基本实现玉-豆或玉-玉-豆轮作。由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受降雨量小等气候条件影响,自然降水仍在产量形成中占主导地位,不同地区的生态类型差异是稳定存在的[3]。所以,进行窄行密植高产大豆新品种筛选意义重大,对于近一步提高当地的大豆生产水平,提高黑龙江农垦大豆生产水平,推动全省乃至东北北部地区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选地 

试验地选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北安农场管理局建设农场科技园区大豆栽培区,地势平坦,肥力均衡,土壤类型为典型黑钙土,耕层为30~45cm, 前茬为玉米,秋整地,秋起垄。土壤养分为PH值6.4、碱解氮373.1mg/kg、有效磷32.6mg/kg、速效钾287mg/kg、有机质75.9g/kg。 

1.2 整地 

秋季玉米收获后,采用打茬机灭茬一遍,深松40cm,耕耘机一遍,重耙两遍,耙茬深度18cm,整地后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及时起垄镇压保墒,达到播种状态,垄距110cm,垄高22cm,垄台宽60cm。 

1.3 试验品种 

参试品种10个,分别为北安科研所提供的北豆52、北豆40;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蒙豆39;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垦保2号;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提供的黑河38、黑河43、金源55;吉林农科院大豆所提供的吉育702、吉育701;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提供的中黄901。

1.4 种子处理 

种子精选后用种衣剂拌种,阴干后待播。 

1.5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每个小区6垄,垄长1000m,垄距110㎝,垄上三行,小行距20㎝。施肥水平为有效成分N:P2O5:K2O=4:4.5:2.5。 

1.6 田间管理 

用美国满胜NG+12精量点播机播种,播种深度为镇压后4厘米。播种后进行全封闭除草。出苗后随时人工铲除杂草,中耕三次,8月5日飞机航化,喷施进口磷酸二氢钾80克/亩+高效绿氟氰菊脂50mL/亩+害虫毙克10ml/亩。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生育期间农艺发性状进行田间调查,秋季进行产量性状室内考种。数据统计采用Execl 2013。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性状 

5月17日播种,出苗期为5月29日,各品种生育日数为107~118d。当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为111d,北豆40为112d。金源55比主栽品种晚6~7d,≥10℃活动积温大于2300℃,按熟期划分,金源55不属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品种,应在第三积温带种植。中黄901生育后期生长点叶片早衰,熟期早,比主栽品种早4~5d,属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品种。(见表1) 

2.2 农艺性状 

各品种公顷保苗在29~34万株之间,株高在85~110cm之间。除垦保2号和蒙豆39有部分倒伏,其它大豆品种均倒伏度0级,垦保2号不适宜大垄(1.1m宽)三行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北豆52、北豆40、吉育701、吉育702的分枝能力很强,在公顷保苗≥30万株的情况下,平均每株有0.2~0.4个有效分枝,其它品种均为主茎型。(见表2) 

2.3 籽粒性状 

各大豆品种籽粒均圆形,种皮、种脐黄色。吉育701、吉育702百粒重最大20.5g。 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的虫食率(0.1%)、病粒率(0.8%)均最低。 完全籽粒率最高为金源55(99.8%),其次为黑河43(99.4%),北豆40(98.8%)。((见表3) 

金源55、吉育701、702、北豆40籽粒中都有瘪豆及小粒绿色未完全成熟的豆粒,黑河43籽粒圆黄均匀,成熟一致。 

2.4 产量结果 

秋季实收测产,10个大豆品种增产幅度为-14.6%~11.4%。比当主栽品种(黑河43、北豆40)增产的品种有5个。产量第一的是吉育701,比黑河43增产11.4%;其次北豆52,比黑河43增产7.7%; 第三黑河38,比黑河43增产7.7%; 第四吉育702,比黑河43增产7.3%;第五蒙豆39,比黑河43增产4.5%;金源55产量最低,公顷产量2627.04kg,比黑河43减产14.6%。(见表4) 

3 讨论 

3.1 2015年≥10℃活动积温为2479.6℃,无霜期133天(5月17日-9月27日)。 今年5月上中旬温度低,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所以试验于5月17日播种,5月29日出苗,比历年晚出苗4~5d。出苗后6月温度雨水调合,适宜大豆苗期生长,利于大豆花芽分化。7~9月同比降雨少,不利于大豆开花,不利于大豆的鼓粒及干物质的积累,大豆各品种百粒重都下降。9月上中旬降雨少,温度高,日照时数长,促进大豆提前成熟。今年大豆各品种出苗晚,熟期短,百粒重低,需活动积温减少。熟期早的品种中黄901出现顶部叶片枯死现象,多花荚的大豆品种金源55、吉育701、702、北豆40籽粒中未完全成熟的瘪豆粒较多。在这种不利的生长气候下,当地主栽品种黑河43在适宜品种中完全粒率最高,且成熟一致,该品种对不良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 

3.2 受经济效益影响,黑龙江省的大豆面积逐年北移,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以北,成为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大豆大垄(1.1m宽)三行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垦区是非常成熟的栽培技术,各农场连年利用这项栽培技术创造高产。虽然,已有关于选育出适宜窄行密植的大豆品种的报导[4、5、6],但报导的栽培方式与大垄(1.1m宽)三行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方式存在区别,试验地点纬度也不同。所以,筛选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适宜的大豆品种显的尤其重要。 

4 结论 

本试验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大豆大垄(1.1m宽)三行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品种5个,各品种综合表现分别为: 

产量第一位吉育701,公顷产量3424.24kg,百粒重20.5g,所需活动积温2198.7℃,与当地主裁对照品种黑河43同熟期。 

产量第二位北豆52,公顷产量3312.35kg,百粒重17.2g,杆强,有分枝,结荚匀,丰产性状好,所需活动积温2245.2℃,比当地主裁对照品种黑河43晚3d。 

产量第三位黑河38,今年表现好,产量高,公顷产量3310.02kg,百粒重18.3g,所需活动积温2183.2℃,比当地主裁对照品种黑河43早1d。 

产量第四位吉育702,百粒重20.5g,公顷产量3298.37kg,结荚密,上部荚饱满,所需活动积温2229.7℃,比当地主裁对照品种黑河43晚2d。 

产量第五位蒙豆39,公顷产量3214.45kg,百粒重18.8g,植株略弯曲,顶荚好,所需活动积温2198.7℃,与当地主裁对照品种黑河43同熟期。 

黄豆的高产种植技术篇10

一、推广应用情况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非常合适农作物生长。全市耕地面积 18 .6 万公顷,其中水田 16.0万公顷,旱地2.51万公顷。大豆是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都在25千公顷左右。常年采用平播种植方式。为了提高大豆产量,2007年引进并示范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经2008、2009年两年的示范和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平均单产3784.3公斤/公顷,较一般生产田增产407.4公斤/公顷,增收1221元/公顷。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市大豆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增产原理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选择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达到高产。实践表明,一般可比常规垄作栽培增产10%以上。

三、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与选茬

要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经过深翻或深松整地,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的地块,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不重茬,不迎茬。

2.选择适宜的品种

窄行密植增产必须以“不产生严重的倒伏”为前提,否则不仅不增产,反而要减产。因此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品种有徐豆9号、中黄13、合豆1号、豫豆22、25等。另外选择比当地熟期偏早的品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在85%以上。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搞好种子精选和种子包衣。

3.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大豆播种的适宜水分含量为19~20%。若墒情不足,应造墒或遇雨抢墒播种;水分过多,则应适当散墒后播种。播种深度一致,一般为3~5 cm,种子分布均匀,尽早播种,不晚于6月25日。可采用24行播种机,隔一个播种口堵一个播种口,采用精量点播,其行距和密度根据采用的品种和地力而定,一般行距为30~40cm,公顷下种45~60万粒,密度一般比常规栽培增加15~20%。

4.田间管理

4.1化学除草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使机械除草及人工除草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做好化学除草至关重要。要根据杂草种类,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或茎叶处理。禁用长残效除草剂。

4.2增加肥料投入

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要实现高产需增加肥料的投入并合理施用。首先是增施农肥,中等肥力地块公顷施用量20立方米以上,结合整地深施。化肥要氮磷钾搭配,施用量要比常规栽培增加15%以上。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尿素55~70公斤,磷酸二铵150~225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60~75千克,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农肥和化肥必须做到深施或分层。

4.3 及时防治病虫害

注意观察田间蚜虫、红蜘蛛、食心虫、灰斑病、菌核病发生情况,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采用相应药剂进行防治。

4.4 喷施叶面肥

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要进行叶面追肥,在大豆初花期和鼓粒期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2.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喷施,并根据需要加入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4.5化学调控

在前期长势较旺的情况下,进入花期后如果生长过猛就会造成倒伏、落花落荚,致使减产,因此当田间植株生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情况下,在初花期选用多效唑、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剂,控制大豆徒长,防止后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