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路管护制度十篇

时间:2023-09-25 18:23:35

村道路管护制度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1

村道公路实行“行业指导、乡镇牵头、村委负责、村民自养、政府补助”的养护体制。其路政管理按公路管理机构专业管理与乡级政府、村委会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部门、乡镇(街道)和村委会的管养责任,建立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协调、监管、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村道公路管养水平。

(一)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会同财政部门编制上报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年度建议计划,监督检查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对管理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制订管理养护技术规范和路政监督检查办法,负责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年度考核;负责村道公路养护市场监管和养护质量的监督检查;负责核定村道公路的管养范围。

区县乡公路建设管理所为全区村道公路的养护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全区村道公路日常养护的管理;负责业务技术培训并提供技术指导;负责村道公路养护成本的测算和养护数据库的建立;按规定管好用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经费。

区公路管理段为全区村道公路的专业路政管理机构,主要依照《*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负责做好辖区内村道公路涉及交通行政许可与处罚等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制订和完善村道公路路政管理规章制度。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履行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职责。包括建立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村道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监督、检查村级组织做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相关工作,协助专业路政管理机构做好村道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三)各行政村应落实人员负责本行政村区域内的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积极筹措养护资金,组织实施养护管理;培养村民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全民护路、养路的积极性;协助专业路政管理机构做好村道公路涉及路政许可、路政处罚等有关工作,接受专业路政管理机构组织的涉及村道公路路政许可、路政处罚等的监督检查;组织并实施村道公路巡查,宣传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管理村道公路附属设施,参照乡道管理规定管理村道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各类违法行为。

(四)区财政、规划、建设、国土、农业、林业、水利、供电、广电、通讯等部门要协同做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区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对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区交警部门要加强村道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二、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近年来,随着乡村康庄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区村道公路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村道公路总里程已近千公里,通村率和硬化率分别达到98.8%和97.5%。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系不完善、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养护资金未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村道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滞后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道公路的使用寿命和通行条件。为巩固村道公路建设成果,促进全区村道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确立“建、管、养”并举的理念,在重视公路网络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断深化村道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此,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确保村道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三、严格标准,认真落实村道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村道公路养护分为村道公路养护工程(指村道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和村道公路日常养护(指村道公路的小修、保洁、绿化管护和附属设施维护等)。区县乡公路建设管理所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指导和监督村道公路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工作的实施。

村道公路要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路基稳定、路面平整、路肩整洁、排水畅通、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完好。在准四级村道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一般不少于5米。因自然灾害致使村道公路中断或严重损坏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村道公路养护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养护人员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在作业区间或施工路段两端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公路养护作业人员要穿着安全标志服;养护作业车辆、机械设备要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作业的,现场要设置醒目警示信号;养护作业完毕后,要及时清除遗留物;同时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四、管养分离,逐步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

结合村道公路特点,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对村道公路实行管养分离,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养护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养护单位和养护人员的落实、养护资金的筹措和养护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养护工作落到实处。在落实养护单位和养护人员时,对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村道公路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应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养护单位实施;对不具备市场化运作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人分片或分段承包、委托养护企业等方式进行养护。

五、保障投入,加强资金筹集和管理

乡村两级组织要积极筹措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建立由财政一般预算拨款(投入)、养路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措机制。

村道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由区级拖拉机和摩托车的养路费、区乡财政补助和村委会自筹资金组成。其中区乡财政每年按700元/公里的标准进行补助,村自筹每年不少于300元/公里。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2

随着近年来农村公路大规模建设和道路改造,农村公路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增加,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对于推动农村生产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差异大,其养护管理刚刚起步,普遍存在着农村公路管理缺位,养护资金缺乏保障,投入不足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力造成农村公路交通状况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安全标识标志、附属工程等不完善,已硬化路面病害严重,砂石路失养现象严重,路况下降,部分路段达到路难行甚至中断交通状况。“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如何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已成为一项重要要议题。

二、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相对滞后;管理养护责任不能全部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严重不足;养护机制缺乏活力、养护质量不高;乡镇之间建设、养护管理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平衡;部分路段尤其村路存在失养问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不相符。主要问题表现在:

1、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资金不足一直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障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每年只能依靠上级部分补助资金开展工作。根据资金情况,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制定养护计划。由于资金的严重不足,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无法得到保证,大中型养护更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导致农村公路常常处于失修状态。有些道路需要维修养护因缺少资金而不能实施,迫使道路待病运行,更增加了损坏程度。乡镇、村投入道路养护的资金缺口更大,个别村甚至没有养护人员。从而影响了农村公路的通车安全,也给农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特别是前几年建设的农村公路,由于上级补助标准低,自筹资金困难,加上部分乡镇赶工冒进,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附属设施差,使用寿命短,基础比较薄弱。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

3、路政管理不足。一方面是农村公路法规制度不健全,我国现行《公路法》和《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未涵盖村级公路,通村公路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是路政执法人员不足,执法强度不够。随着砂场、铁矿的大量开采,农村公路上超限超载车辆明显增多,重载车的重度辗压,加剧了农村公路的损害,路面损坏,养护工作量大,强度高,养护效果不明显。

4、养护管理人员少、养护工作科技含量不高。农村公路各道班养护人员少,文化素质低,养护生产工具设备落实,养护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5、乡镇之间在农村路改造建设方面存在不平衡。公路工程改造建设是一项投资规模很大的公益性事业。财政收入好的乡镇农村路改造建设的力度相对大,改造的标准高,质量好,反之贫困乡镇就无力承担庞大的公路工程建设投资费用,路况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群众意见很大。

6、机制不健全。个别乡镇、村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养护管理机制,个别道路存在失养现象。

7、县乡道路级别划分不合理。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布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原先的县级道路有些已经不再为县域主干道,有些乡级道路实质性的作为县级道路使用,县乡交通网络等级需要重新规划调整。

三、几点建议

1、县财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管养护工作扶持力度,将农村公路建管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改善县、乡、村的道路状况,统筹兼顾,使全县道路交通网络均衡发展。通过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道路的投入成本。

2、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筹措机制。借鉴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资金筹集经验和做法,多措并举进行筹资。

3、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一是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让农民成为农村公路的主体。二是建议在乡镇设置一名专职的交通协管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规划和建、养、管工作。三是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4、增加人员、机械设备。适当增加道路养护人员,特别是乡镇、村道路的养护人员,年龄结构要合理,控制在50岁左右,确保道路日常清扫保洁。尽快实现县域主干线道路清洁的机械化,减少人为因素,使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实现机械化、规范化。

5、健全机制。一是管理机制。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要有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逐级签订养护责任合同。各乡镇(村)政府是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乡镇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措施到位。二是计划机制。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计划,要由县政府下达,具体包括工程量、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投资概算,批准后实施。三是督查机制。要通过监督检查,督导各责任单位认真开展工作,确保养护质量。

6、重新规划县乡道路网络,确立路产路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县乡道路修建等级标准,控制红线,绿化标准,日常养护管理配套资金投入等。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3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落实分级管理养护责任,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养护职能,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市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长期持久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三)试点工作目标: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市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完善管理养护制度,保障**市220.8公里县道、218.3公里乡道、1600公里村道完好畅通,为全面推进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创造经验,提供指导性意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试点工作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时间:4月7日—4月15日)。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做好管理养护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4月16日—9月底)。建立**市交通部门(公路管理处)和镇(办事处、管委)、村委会三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市、县(市、区)两级财政、交通部门、各镇(办事处、管委)按有关要求落实相应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第三阶段:完善机制阶段(时间:10月1日-10月15日)。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的办法,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事权清晰、工作责任明确的路政管理体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时间:10月16日-12月30日)。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等行政、技术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按照“政府主导、专业指导、上下联动、运转有效”的原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养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县道、乡道、村道养护管理的具体机构,进一步明确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机制(本次试点市级暂不设机构,由市局规划基建科和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共同负责)。

(一)市级机构主要职责: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筹集市级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监管养护资金使用。审核、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下达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投资计划,组织审批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设计文件,监督检查全市养护工程的实施及工程质量;指导、监督和检查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管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组织技术交流和专业技术培训;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负责对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二)**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和县道日常养护管理;负责对县道养护员队伍进行管理;负责协调筹集、管理本行政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编制本行政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和养护工程技术方案,并按批复的养护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镇(办事处、管委)做好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组织抢修受灾的农村公路;依法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负责对镇(办事处、管委)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报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上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市农村公路管理处下设**营、米山、高村、侯家四个农村公路管理所。主要职责: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县道日常养护管理,并接受**市农村公路管理处的委托对**市全市14个镇、3个办事处、2个管委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各镇(办事处、管委)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从现有镇级事业单位中解决,至少配备3名正式在编专职工作人员,有单独的办公场所,并按每2-3公里至少1人的标准成立养护员队伍。主要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落实日常养护人员;筹措乡道、村道养护资金,保证乡道、村道养护员工资足额到位、按时发放;提出小修保养建议计划,协助做好上级补助的养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及时发现、制止、举报损坏公路的案件,协助做好路政案件的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

(四)各村配备农村公路养护员,原则上一村一人,村道里程超过3公里的,可设2名养护员。主要职责:具体负责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及时发现制止损坏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协助做好路政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

四、资金筹措和管理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遵循“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原则。资金主要来源如下:

(一)国家和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项补助资金。按每年每公里县道70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标准,全部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

(二)市、县财政拨款。市、县(市、区)两级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按同级财政收入的1-3%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达到3%。试点期间,**市财政除落实养护大中修工程配套资金外,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小修工程和日常保养。

(三)交通部门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及行政罚没款。扣除合理的征收成本后,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四)镇(办事处、管委)筹措的养护资金。

(五)其它渠道筹集的养护资金。

市交通局会同市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省、市补助资金和拖拉机养路费,各县(市、区)交通局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县道养路员工资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按月发放,乡道、村道养护员工资由镇(办事处、管委)统一筹集后按月发放。小修保养资金按季度拨付至相应单位,大、中修资金均实行计量支付方式,分别由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拨付。市、县、乡分别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接受上级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五、养护工程管理

(一)农村公路小修保养按照《省公路养护小修保养定额》规定,根据不同道路等级采取定额承包等方式,县道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统一安排,乡道和村道由镇养护管理机构统一安排。

(二)农村公路改建、大中修工程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根据资金情况编制建议计划,报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本着“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点面结合”的原则编制年度计划报省批复后实施。

(三)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应逐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推行“四项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管养分离”,除30万以下的中修项目外,其余大中修工程宜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四)大中修项目完工后,及时整理档案资料,具备验收条及时进行验收。中修工程由县交通局组织初验,市交通局进行复验。大修工程由市交通局组织验收。工程缺陷责任期为一年,质量保证金为合同价的5%。

六、路政管理

(一)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依法查处破坏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

(二)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是路政执法的主体。乡镇政府积极协助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做好乡道、村道的路政管理,及时发现,积极制止、举报违反公路法律法规及破坏路产路权的行为。

(三)农村公路用地应依法得到有效保证。农村公路用地为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不少于1米的土地。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为农村公路两侧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

(四)农村公路的行道树砍伐更新,须按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批准。

(五)各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采取各种方式,严禁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切实保护好路产路权。

七、监督考核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行逐级考核制度,市、县、乡、村各级机构逐级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试点工作考核自5月初开始,每月进行一次,重点考核机构设置、宣传发动、资金到位情况,分项打分,排出名次,考核结果通过简报等形式定期,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

八、试点组织领导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4

关键词:乡村公路 养护

一、加强乡村公路维修养护重要性

乡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1、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1)安全。树立“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因公路设施破损或不完善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损害程度大幅降低。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公路救援和应急反应体系基本建立。

(2)畅通。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不同层级的公路衔接顺畅,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省干线结构趋向合理,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公路经常保持较高的行驶质量,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行车舒适度明显提高。

(3)和谐。树立“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 “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具备条件的公路用地全部实现绿化美化。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更低程度。谨慎使用自然资源,养护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4)高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现有路网发挥更高的效率。

2、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把维护公众利益、使用户满意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 实现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的根本目标。

(2)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 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满足合理的养护资金需求,加强养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实现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管理主体间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维护路网的完整统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4)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配合国家行政体制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合理确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能。以权责一致为原则,正确界定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坚持科技兴路、环保节约。借鉴先进养护管理技术和经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对养护管理事业的贡献率。树立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绿色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利用技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公路养护模式。

(6)坚持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公路。把坚持依法行政与积极履行职责统一起来,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四、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 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以县公路养护管理段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本区域的村道公路养护工作, 拟订村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对村道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村道并协助做好乡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工作。

(二) 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资金筹集与管理应遵循“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

(三)乡村公路的管养模式。

1、乡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分析

乡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养护。

(1)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这曾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该方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2)分段承包养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 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 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 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

(3)道班养护。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该方式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 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 上述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管理职能,养护生产的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

(4)专业公司养护。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 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权利,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 真正面向市场的实体。

2、 强化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模式

根据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方式的分析,认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

3、 我县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的具体组织形式

推行乡村公路维修养护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加强对新体制的研究、指导工作,努力探索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管理、桥梁隧道管理和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大胆试验”的原则,指导总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模式。特别是要加快对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充分鼓励、发挥乡、村两级组织在养护管理中的积极性。对各地探索的“分管分养、统管分养、乡管乡养、乡管村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的模式加以总结提升,建立符合实际的管养模式。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5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到年底,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和资金落实,确保全市经登记的农村公路“有人管养、有钱管养、有效管养”,促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正常化、规范化;到2012年底,全市农村公路基本达到路面完好整洁、排水通畅、行车安全、生态良好的目标,形成“畅通、安全、舒适、和谐”的农村公路运行体系,有效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实现“村村通路、路路通畅”,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二、养护管理职责

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保障投入、确保畅通”的原则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健全机构。

(一)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管和指导。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建立全市农村公路管理数据库,编报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管理和监督省、市补助的养护资金使用,制定养护管理制度等。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县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县道养护管理的具体责任主体,各县(市)区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职责: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组织协调乡(镇)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县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主要职责:编制、实施县道养护计划,审核乡村道养护计划并指导、协调实施,组织、协调重大受灾农村公路抢修工作,负责县道、乡道路政管理,指导村道的路产路权保护,监督、管理、使用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县(市)区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并根据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规模、等级及路况等实际情况,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人员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人(500公里以下配置2~3人,500公里以上配置3~5人),且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是专业技术人员。机构人员为事业编制,工资及办公经费由县级财政列支。

(三)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乡道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并监督、检查、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的养护管理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各乡(镇)应明确1名乡(镇)负责人分管,配备专、兼职养护管理人员,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已有农村公路管理站的应予以健全完善。

乡(镇)(含公路管理站)主要职责:编制乡道、村道养护计划,组织实施乡道养护和指导、协调村道养护,组织、协调乡道、村道受灾公路抢修工作,协助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养护管理机构开展乡道的路政管理,监督、管理、使用好乡道、村道养护资金。

(四)村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村一级应由村“两委”成员或从农村“六大员”中确定一员,兼任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具体负责提出村道养护管理建议性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巡查路况并及时报告塌方、水毁等损毁情况,及时制止各种损害村道的行为,保护路产路权。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养护资金筹措体制,保障养护资金投入

按照“国家扶持引导、政府主体投资、群众捐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体制,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资金保障。资金主要通过以下渠道筹措:

(一)省级补助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资金(含小修保养、大中修、水毁抢修补助资金等);

(二)市人民政府配套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套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四)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依法筹措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五)企业或者个人等社会捐助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六)其它形式依法筹措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市按县道每年每公里1500~19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800~9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元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作为市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县(市)区按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1500~2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400~17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300元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作为县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具体见下表)。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是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中修、大修的专项资金,县(市)区、乡(镇)应当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专户,实行专户专帐管理、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养护管理资金。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定期向社会公示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并接受监督。交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监督和管理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因地制宜选定养护管理模式,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

(一)县道和重要乡道的养护管理,应当逐步推行市场化管理模式,由其责任主体通过招标等方式合理选择养护单位,实行合同化管理、专业化养护,鼓励公路养护部门建立专业养护队伍,承担县道和重要乡道及旅游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二)一般乡道和村道,可以推行班组或个人承包养护管理模式,通过公平竞争方式就近组建养护管理班组或确定养护人员,按线路实际情况需要,配置养护人员,具体实施养护和管理。

(三)对于主要为企业(集体)服务的农村公路,应积极引导收益企业认养。

(四)对地处偏远、交通量小的乡道、村道,可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采取沿线农民或农户认养,或家庭承包养护,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鼓励企业家、乡贤、知名人士等个人参与认养。

(五)农村公路养护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保证农村公路维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六)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责任制,设立养护责任牌,明确养护管理范围、任务目标和管养责任,杜绝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管养不到位等现象。

五、加大管理保护力度,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遵循“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农村公路管理保护体制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行政”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原则,制定村规民约,提高公民爱路护路意识,促进农村公路管理保护,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

1、市级路政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全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2、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县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依法维护路产路权,查处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违法行为。

3、乡(镇)及农村公路管理站配合、协助县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做好乡、村道路政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也是农村公路路政协管员,有权制止和及时报告侵占、损坏公路路产路权的行为。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建设;公路养护

由于农村公路的工程项目分散,涉及面较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及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大量道路出现早期毁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努力建立长效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使其连续、稳定地为农民服务,已刻不容缓。

1农村公路的特点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在养护管理中,一般县、乡道全部列入管养,村道中部分列入。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具有线形较差,路面等级相对较低,且农用车及机具多、轴载较轻、车速慢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的几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不足

2.1养护资金严重不足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没有稳定的渠道来源,导致公路养管资金普遍短缺,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公路养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土墙等公路构造物,附属设施差.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土墙倒塌等险情,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也给公路养护造成了难度,增加了养护压力。

2.2管理主体不明确

管养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是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乡村道路由乡镇村庄自行负责管理养护,但事实上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一是一般乡镇认为公路养护是公路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二是没有养护经费,根本无法履行其养护职责。②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公路养护机制,从市县管理部门到道班或管养站,既是公路养护的行政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的组织者,还是养护的监督者,这种集计划、实施、监督于一体的管理机制很难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施的严格性和彻底性,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3建设管理不科学

农村公路遍及广大农村,点多、线长、面广,在规划设计建设中,乡村各自为政,设计规划没有考虑总体规划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加之建设资金的紧缺,绝大部分工程不严格按照公路施工规程进行,再加之缺乏管理经验,管理力度相对分散,质量管理不严格,粗制滥造、违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公路等级偏低,四级路和等外路占90%,抗灾能力弱,养护管理义薄弱。同时公路养护部门即道班形同虚设,农村道路处于一种无人管养状态,再加上使用不规范,“三无”(无牌照、无行驶证、无驾驶证)车辆较多,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当地农民修路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2.4养护队伍与机械不专业

很多基层养护部门没有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员,道班工人仅仅了解砂石路面的养护,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与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极不相称。近年来,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急需与之相匹配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

3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措施

3.1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

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新机制的根本保障。

①交通主管部门要逐步提高县、乡道养护费补助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区政府每年制定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时,将县、乡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

②农村税收改革、养护体制改革、养护投资的公里制向预算制过渡等,采取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养护水平和吸引外部力量等办法,多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③按照“受益负担”的原则,由受益企业或道路经营业主出资养护。

④在村道养护中,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村民自愿筹集养护经费,自主搞好辖区村道养护,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资金使用方面,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应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群众筹集的村道养护资金要定期公布使用情况。

3.2建立农村公路管养体制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管养体制。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农村公路养护的特点,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积极性。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有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逐级签订养护责任合同(公路管理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乡镇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措施到位。

3.3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组织

从长远来看,随着农村公路的大发展,农村公路占整个公路网的比例越来越大,其重要地位更加突出。设立独立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很有必要,不仅可以消除管理中的弊端,保证资金的投向投量,避免挤占现象,更重要的是便于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机构设置必须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便于上下工作衔接,协调,其职责是负责农村公路规划,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人员构成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配备标准按县级每50km~100km配一人,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交通管理专干,具体负责协调衔接工作。

3.4组建稳定的养护队伍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7

一、农村公路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养护管理体制陈旧

由于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采用的还是事业管理体制,在经费上需要依靠上级拨付才能进行,这样不但不利于社会市场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融资,对养护技术的更新发展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养护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有些管理机制对于公路养护缺乏正确的管理效益认识,认为公路养护缺乏经济效益,而这种错误的效益认识就会导致企业或者是个人对于资金投入的信心不足,对其完善和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缺乏必要的养护机械设备

由于运行机制以及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养护资金紧张的现象,从而导致必要的养护机械设备无法购买,影响到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造成“重建轻管”的主要原因

(一)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

目前由于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主要由市、县交通局主管,市、县的公路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管养重点是县、乡道路,村级道路目前未列入国家养护范围。由于各县(区)政府没有履行农村公路管理责任主体职责,农村道路属于监管盲区,责任不落实,所以诸如超载超限、无证营运等违章和路面人为损坏等行为也无人真正监管。

(二)农村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各乡村由于缺乏专门的养护人员,而村干部人手少、工作量大,没有精力进行管理和养护,聘请专门人员又受资金影响,导致管理脱节、养护滞后。大多数农村公路是由沿线农户兼职进行季节性养护,无专业技能,无专业机械,养护效果很不理想。

(三)公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

农村公路中、低级路面公路里程比重平均高达60%左右,四级路和等外路大部分仍属砖渣路面,即使硬化,也存在缺沟少涵等问题,养护成本高。

(四)公路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依然用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养护方面缺乏专项配套资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要求地方配套部分难以兑现,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大,导致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不宽,养护资金无法保证。随着农用车辆增多和农村公路使用频率增加,加上农村公路养护体制不完善、工作不到位,农村公路交通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强化责任,为农村公路保驾护航

要进一步明确和坚持“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原则,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管养格局。县(区)、乡(镇)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公路建、管、养、运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交通局下属的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要指导、协调、督促和考核好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要逐级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量化目标、细化责任,强化监督、规范管理,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整合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等级

建议从政府层面对交通、发改、扶贫等多个部门的资金进行整合,统一安排,对现有乡村道路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力争85%以上的行政村在“十二五”期末通硬化公路,所有农村公路得到养护,实现“路通、车通”目标。

(三)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公路管养补助

各级政府争取国家建设项目资金时,要根据不同市县情况有所区别,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同时加大中央转移支付,保证公路养护费及时拨付到位。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市、县(区)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投入,保证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群众要增强爱路护路意识,变“被动修路”为“主动修路”,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多元的融资方式。

(四)探索新的道路管养模式

要逐步把公路养护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明确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公司为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养护公司的用工等问题不受业主限制。所需养护经费以招投标方式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随着上级补助资金和道路硬化率的提高,承包到户分段养护的模式,比较符合当前农村公路养护实际。

(五)开展季节性突击养护和专项整治活动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8

田东县的农业发展富有特色,拥有香蕉、香芒、香米、香油、香猪、香鸭、香料、香酒的“八香”系列土特产品,目前全县“八香”系列农产品年产值达1亿元。新时期农业发展要实现结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这就需要农村公路能为其生产、销售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各式农业机械及各类农用货运车辆等。该类型农村公路的管养需求特点为:服务农业型农村公路的道路宽度、转弯半径、承载能力、路面形式既要能够适应大型农业作业机具和运输车辆运行的需要,也要结合农业生产作业机具及运输车辆季节性、周期性行驶的特点,综合考虑管养标准,既能满足运输要求又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服务工商业型农村公路近年来,田东县工商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石化、煤炭、电力、制糖、建材和造纸等优势产业加速发展。由于围绕农村工商业发展的原材料、产成品、贸易商品品种多、运输量大,具有运输车辆大型化、专用化的特征,所以服务工商业型农村公路主要服务于大中型和各种专用运输车辆。

该类型农村公路的管养需求特点为:对于通往矿产资源采掘点的农村公路,由于车辆重载化对路面在道路宽度、转弯半径、承载等技术标准上的要求,其管理养护技术标准要按照国省干线的标准确定,对于通往一般工商企业的公路根据主要行驶车辆特点按照常规标准进行管养。服务旅游型农村公路田东县拥有红色、绿色、蓝色、紫色、橙色、金色的“六色”丰富旅游资源。要开发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需要有适宜的交通服务设施相配套。建设服务旅游型农村公路,就是为满足人们前往农村旅游的交通需要。该类型农村公路主要服务对象是各型客车,此类公路承担的交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对服务品质的要求较高。该类型农村公路的管养需求特点为: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路面的平整度要满足各类客运车辆行驶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做好农村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及文化宣传工作,安排好沿线生态景观的建设,使农村公路与沿线景观融为一体,绿化植物的选择应以当地常见物种为主,既便于成活和后期管养,又可以降低成本。

要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更加科学、灵活、安全、环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公路工作内涵和工作重点都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以往,针对农村公路基础薄弱的实际,交通部门在组织实施中以大规模建设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为主要特征;新时期,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养护好。基于此,新时期要将管理养护作为农村公路发展的核心工作,做到建设与养护并重、通达与通畅并举。要求管理养护工作科学高效。公路管理部门要高质量、高效性地完成巨大的养护工程量,充分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公路养护质量差、效率低、养护资金浪费和设备无效损耗等问题。要求管理养护工作及时灵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公路管理部门不能因养护滞后而影响公路系统整体建设和发展态势,应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并实施“预防性养护、防治结合”和“应急养护”工作机制。要求管理养护工作安全环保。由于长期从事养护工作,某些养护人员的自我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减弱,养护过程中安全保护设备、设施不齐全,缺乏环保意识,极易引发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破坏水土植被等事件。因此,养护人员应加强自我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安全养护、环保养护的观念。要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更加稳定并且多元化新时期新形势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要求有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渠道。

田东县农村公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的提高以及建设里程的快速增加,使得其管理养护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和交通行业税费改革方案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农村公路发展资金渠道,使现有的主要资金筹措渠道(如民工建勤、拖养费等)已不再可行,燃油税返还资金规模不确定,资金筹措更加困难,资金需求矛盾更加突出,现有的资金筹措方式根本无法适应农村公路养护的需要。因此,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是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要求多元化的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障体系,按照公路养护分级管理和受益负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养护资金,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农村公路养护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做好管理养护工作以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行车质量,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新时期新形势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要求权责明确的管理养护体制。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公路管理部门既代表地方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职能,同时又承担着路政管理、建设、养护、施工等任务,完全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严重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匮乏。因此,建立事权与财权责任统一,管理与养护责任分明的管理养护体制,是今后农村公路走上健康、有序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求科学、专业的管理养护模式。随着田东县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及路面状况的不断提升,对农村公路养护水平的要求也大为提升。原有的群众性、非专业养护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农村公路的发展需求,建立科学、专业的管理养护模式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

田东县应建立“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县交通运输局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实行行业管理,在全县建立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长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养护相结合的制度,积极推进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专业化管理养护模式一般县道、重要乡道和旅游农村公路由县交通运输局公路所负责管理养护。达到法定规模的专业化养护工程,可以依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方式选择专业管理养护单位实施管理养护。灾害性应急抢修工程,可以直接委托养护作业单位实施。承包制管理养护模式乡道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养护,可以实行班组或家庭(个人)承包的方式养护;村道由建制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本村群众通过承包实施日常养护。乡、村道每年必须集中养护1~2次,乡、村道损毁必须突击养护和小修。承包管理养护模式应以公平、公开方式,就近组建管理养护班组或确定管理养护人员。乡、村道路的养护工作由县交通运输局公路所负责技术指导。委托(自行)养护模式主要为行(企)业服务的生产型农村公路应由受益企业委托或自行养护。企业可以向县政府缴纳管理养护资金,由县交通运输局承担具体管理养护工作;未缴纳管理养护资金企业,自行养护本企业所使用公路,但不得使其处于失养状态。#p#分页标题#e#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9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养护

L、养护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效

1.1事企分开,减轻了公路管理机构负担,通过合并重组,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等方式,使其彻底与公路管理机构脱钩,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公路养护生产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并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公路管理机构也可以摆脱巨大的包袱,使有限的养护资金更多的用于养护工程.

1.2管养分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结合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点的要求,对现有的道班、厂、队进行合并、重组、扩大规模,改变了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了对市场的规划和管理。采取招投标制度,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转变。

1.3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路养护投资方式公路管理机构在实施公路养护工程时,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养护生产单位进行养护生产作业,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养护工程费用的支付要按工程计量支付,以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生产单位的管理,也要从行政领导管理转变为合同管理。

2、我国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2.1养护所需资金不足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农村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补助,但地方配套资金少。另外存在地方政府重建轻养以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不足,部分农村公路因此处于失养状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没有稳定的渠道来源,导致公路养管资金普遍短缺,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公路养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也给公路养护造成了难度,增加了养护的压力。

2.2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管理办法缺乏强制力和具体实施细则,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不明确。县级道路养护管理主要是县交通局来实施,但是乡村两级都没有把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导致农村公路管养缺乏动力和活力,效率较低,效果极差。目前,各县基本建立了地方道路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县级及以下的地方道路。县级公路的养护资金由省负责拨付,养管人员也按编制配齐。而乡、村级公路的里程约是县级公路里程的2.4倍左右,却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养管。这也是乡村公路损坏严重的根本原因。

2.3超限车辆随意在农村公路上行驶,损害严重目前在农村公路上,经常看到有的载荷20t的货车拉30t,40t,甚至拉着70t、80t的重型货车也在村道上行驶。车轮一辗,农村公路伤痕累累:路面龟裂、路基沉陷、坑槽连绵等,给农村公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虽然每年交通部门都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使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每况愈下,服务水平大大下降。超限车辆已经成为最大的“农村公路杀手”。

3、提高农村公路使用质量的养护措施

3.1制定规章制度

要根据有关公路养护的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结合实际工作,制定路基、桥涵、构造物、路面、绿化等养护技术规程以及路况巡

查制度,规范养护作业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公路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3.2做好招投标管理,实行合同化管理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有关养护管理办法,将养护工程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善工程。所有工程都委托专业公司养护,签订合同,按照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对养护质量进行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承包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加强计划与核算,有效地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3落实资金渠道交通主管部门要逐步提高县、乡道养护费补助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区政府每年制定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时,将县、乡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村道的日常养护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养护经费的基金存人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不足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安排财政资金予以补助,县乡道路的日常养护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和拖拉机养路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人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用于县乡道路养护及补助乡、村道路的日常养护。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列支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一纳入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专用帐户进行管理。

3.4加强经常性、预防性养日常养护工作贯彻经常性养护,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做到“六修、六清”。六修即路面要修补、设施要修复、边坡要修整、路树要修剪、段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六清为路面要清扫、设备要清洗、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况要清整。达到“六无”,即路面平整无坑、设施完好无损、边沟通畅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涵完整无损、绿化齐整无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并且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跟踪性养护转变为预防性养护、突击性养护转变为经常性养护、单一路面养护转变为全面养护。坚持实行路况巡视制度,加强预防性养护,按照“早

检查、早发现、早测设、早施工”的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水毁预防和治理工作。支持以路面养护为中心,加强公路全面养护。

3.5 坚持机构化养护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养护质量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配置完备的养护机械设备,实行机械化养护势在必行。

3.6 科学养护

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点,及时了解国内外养护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且加以应用推广。提高养护的科技含量。

3.7 坚持预防性养护

结合经静陛、不同季节、不同路段以及特殊气候环境下的路况调查巡视工作,农村公路质量相对较低,应坚持进行预防性养护,发现病害或隐患,及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养护工作的效果。 我们更应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力度,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只要各级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养护优先,就一定能更好地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发展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三分建,七分养”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规律和关系。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延伸,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赵宝平;我国现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2年01期

[2]张雁;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养护对策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村道路管护制度篇10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农村公路得到了飞速发展,硬面化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使农村公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公路使用的不规范,以及村级公路养护项目的分散,基层管理力量的薄弱,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以至大量道路毁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一是农村公路专业监理人员不足,大部分是各县交通系统抽调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监理业务培训不够,行为不规范,缺乏监理经验和监理经历;二是监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不可能做到全范围监管,全方位监督;三是质量管理各方面的检测设备、手段不完善,各县虽然设立了农村公路质量监督试验室,但是不能发挥其作用,形同虚设;四是一些相关单位领导对农村公路工程质量不够重视,致使监督工作开展有一定困难。(2)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自施实“村村通”工程以来,农村公路特别是乡道村道得到飞速发展,乡镇村的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干劲十足,但往往只讲修路不注重养管。县财政列支的日常养护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乡镇村筹措养护资金还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大部分乡道、村道处于失养状态。而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路面、边坡水毁,影响了道路使用寿命和通行能力。另外现行的养管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完善。(3)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违法建筑不断建在建筑控制区内,个体户或民营企业占用公路或公路用地堆放材料物资;电力或通信企业未经许可随意在公路用地内埋设线杆,不但给公路安全、畅通带来隐患,也影响了公路的进一步改建;大型超限、超载车辆为逃避国省干线的执法检查而绕行农村公路,严重破坏路面结构,极大缩短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一是法制教育不到位,《公路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宣传力度不够,使广大群众对路政管理法律、法规不了解。二是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人员及经费不足,致使农村公路的路政巡查难以到位。三是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法制不健全,缺乏执法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一些条款的限制。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完善

(1)实行事企分开的管理方式。农村公路是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的延伸和支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对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是,过去在农村公路养护上,一直沿用的是农村公路一家管养的传统模式,这与目前的形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进行养护体制改革,要重点在精简机构、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和改革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及养护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要培育养护市场化,小修保养实行总额控制和定额计量管理,承包方式实行民营承包、内部承包,合同管理等机制。(2)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切实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或专职机构,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专职人员。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执行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切实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管理职责。明确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与此同时,对公路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以确保农村公路的可持续性发展。(3)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资金问题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根本。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养护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目前尚不可能,各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都应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不断拓宽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承担一部分,乡镇也自筹一部分,并积极鼓励社会、个人捐资等。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