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灾害防御十篇

时间:2023-09-21 16:58:09

水旱灾害防御

水旱灾害防御篇1

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区现有、、3条行洪河道,其中19.5km、15.5km、23km,三条河流在我区范围内流域总面积217km²;水普在册湖泊2处,其中东湖1.4km²、朔西湖3.85km²;节制闸4座;穿堤涵闸27座;大沟29条;上述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我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开展情况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统筹抓好常态疫情防控下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一)开展灾后水毁工程修复,实施水利薄弱建设工程。2018年8月,我区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灾后,针对全区险工险段点多面广的实际,认真总结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规划先行的防汛工作理念,编制完成了《区灾后水毁修复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规划报告》,计划用时三年全力推进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作,2019年总投资1620万元,完成了水毁堤防、涵闸修复、新建黄庄排涝站、淮海东路过路涵以及老毛沟等大沟的疏浚等工程,大大提升了全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二)聚焦汛前检查,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全面部署险工险段排查工作,要求镇(街道)重点围绕风险隐患排查、工程度汛措施、预案方案修订情况进行自查。在各镇(街道)自查的基础上,区农水局深入开展汛前检查督查工作,对排查出的51条防汛隐患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部门,限时整改,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备足抢险物料,落实抢险力量,确保汛期防洪安全。

(三)监测预警,全力防范应对。6月份,我区出现3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6月11-12日,出现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为镇达188.9毫米。针对强降雨天气,区农水局密切监测预警,落实工作措施。根据水情变化,及时主要行洪河道水位信息,并适时开展水工程调度,确保河流水势平稳;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信息及调度指令的上传下达。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穿堤涵闸老化严重、运行困难。二是部分河道行洪标准较低,特别是河道堤防近30年未进行整治,镇上游4km萧县段堤防堤身单薄、高程严重不足。三是近年来随着市政工程建设的推进,我区部分水利工程被侵占、河沟阻断,打乱了原有排水体系,致使汛期沟内积水无法正常排出,形成内涝,如:高铁新区建设路、繁华路、龙山路、紫昱路的建设、110指挥中心等。四是部分田块地势低洼,汛期时积水严重,排水设施布局不合理。五是基层水利人员严重缺乏,管护运行经费投入不到位。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将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扎实做好水旱灾害各项工作。

(一)继续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工程。按照《区灾后水毁修复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规划报告》,我区已经编制完成了《区2020年度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疏河沟,同时对、山洪灾害片区排水开展治理。6月28日,市水务局下达了批复,批复总投资434.5万元。针对高铁新区“四路”建设导致的水系破坏,我拟结合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目前正在积极与市重点局对接,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争取早日开工。

(二)推进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2020年我区计划实施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主要建设为易涝区调查评价,自动监测站、监测预警平台、预警设施设备、群测群防体系、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等几部分,以软件设施系统为主,配备部分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390万元,目前正在开展招投标前期工作。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区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

(三)强化预测、预报、预警管理。依托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平台,发挥部门专业优势,突出抓好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墒情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综合会商和分析研判,着力延长预测预见期,不断提高预报精确度,及早提出预测预报意见,及时预警信息,争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主动权。

(四)持续加快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对水旱灾害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强化险工隐患处置,强化方案预案修订完善。加快隐患整改工程建设进度,疏通河道围堰堵坝,针对无法立行立改的隐患要制订应急度汛方案。对于易涝片区,如:大庄、葡萄基地片区、街道双楼农业示范园片区、矿山集街道沿梧桐路片区等,要积极开展清沟沥水,备足排涝设备,保证汛期农田排涝顺畅。

水旱灾害防御篇2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山东庆云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303-01

庆云县位于鲁西平原的东北部,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是易灾、多灾与灾情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庆云县农业气象灾害成灾机理研究,认识灾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建立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防御体系,从而减少农业灾害损失[1]。并结合有关农业生产气象信息库和服务保障系统,寻找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及集成方法,形成农业生产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业务体系,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4]。

1庆云县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1.1干旱

根据表1中干旱等级划分标准,1971—2000年庆云县干旱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庆云县春、夏、秋3季干旱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季节特征。庆云县的春旱和秋旱比较严重,1971—2000年,庆云县共发生中度以上春旱13次,其中严重干旱5次,特大干旱3次;秋旱中度以上共12次,其中严重干旱3次,特大干旱4次。二是显著的连季特征。几乎每年都有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发生,甚至出现了春夏秋连旱。

庆云县有记录可查的旱灾24年次,分别出现在24个年份。大约平均每2年就出现1年干旱灾害。其中春旱成灾13次,发生概率为28.9%;春夏连旱成灾5次,出现几率为11.1%;各个不同时期的旱灾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的可能。

1.2洪涝

庆云县夏季洪涝灾害频繁。据资料记载,1952—1964年连涝4年,马颊河多处决口,陆可行舟。该灾害往往是盛夏速降暴雨或大暴雨所致,或客水大量入境等因素而致。

由图1可以看出,1971—2000年庆云县的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但该区仍多发涝灾。1949—1994年庆云县有记录可查的涝灾有23个年份,出现机率为51.1%。其中,全年性降水偏多造成涝灾5次,出现机率为11.1%;大涝年出现2次,出现机率为4.4%;轻涝年有3次,出现机率为6.7%。

2庆云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1建立灾害防御体系

目前,庆云县尚未建立相应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作为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轨道,迫切需要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4]。特别是农村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别,一些气象灾害的预警还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而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亟待加强。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综合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之间相应(上接第303页)

关系的判别,采用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防御技术,建立一个防灾减灾的综合应变决策服务系统。

2.2庆云县农业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

2.2.1农业干旱灾害的防御。应用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根据不同气候、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及危害机理,重点发展利用气象信息的非工程性节水农业技术,根据气象条件、作物状况和土壤特性优化灌溉模型和灌溉日程表决策系统,采取土壤增墒保墒抗旱技术。

2.2.2农田涝渍灾害的防御。根据农业生产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针对农田涝渍灾害的致灾程度、综合影响、定量评估方法及重点发生区域,建立防灾抗灾与农业增产相结合的基础体系,包括农田排灌基础配套设施,建立防灾抗灾耕作栽培体系,构建耐渍、避洪的复合高效生态系统等。制订防灾抗灾、临灾对策和灾后应变措施,包括灾害判别、灾后补救、改种补种、促进成熟、损失弥补等方面内容。

3小结

庆云县有关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分析的层面上,缺乏对农业灾害成灾机理的深入探讨。目前庆云县的农民接受气象预警通道有限,对气象科普知识掌握不够,人员设备及部门合作也有限,农村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亟待提高。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技术研究,提高该县农业生态环境的气象保障能力,切实保障该县的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整理

4参考文献

[1] 唐蓉.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灾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29):9354-9362.

[2] 张星,郑有飞,周乐照.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j].生态学杂志,2007,26(3):418-421.

水旱灾害防御篇3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河南许昌

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许昌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变,是河南省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市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GDP的3%~5%。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1],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风调雨顺”之年很少出现。

统计数据显示,近50年来,许昌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年份气温偏高。而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和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而夏季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暖冬”、“春热”、“凉夏”出现频次高。年降水量略有增多,而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减少,而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导致旱涝趋势加剧。2007、2008年连续2年出现春夏之际大旱;2009年春季,又遭遇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累计降水量仅有6.1mm,比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全市小麦受旱面积逾10万hm2。2006年7月2日出现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到335.9mm,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因此次暴雨损失2亿多元,并出现人员伤亡;2008年6月3日出现风雹灾害,瞬时最大风速达到31.5m/s(11级风力),突破历史极值,也造成了严重灾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对全市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2]。

2气象灾害防御

(1)气象灾害防御是防范与减轻气象灾害活动的简称,是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的概括。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好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业、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晰相关部门的防御责任,促进部门间的有机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

(2)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目前,许昌市已经建成了由5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69个乡镇自动雨量站和17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观测网,建成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建成了由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初步形成了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3]。特别是近2年投入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乡镇自动雨量站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现代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初步建成了短时天气预报警报、中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以及农业气象、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和短期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强对流、暴雨、干旱等预警、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多部门联合制作和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病虫害气象等级、火险气象等级、电力气象、交通气象等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围绕许昌粮食核心生产区和花卉、烟草、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建设,不断探索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新体系。大力实施空中云水开发工程,在全市各县区兴建标准化防雹增雨基地,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

3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1)干旱。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干旱是许昌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旱区分布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耐旱作物品种;二是灌溉时采用灌溉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三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暴雨。是指24h降水量达50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许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4];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3)冰雹。是指由积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形如葱头,俗称“冷子”。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冰雹极易砸伤人畜、毁坏禾木,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对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二是在多雹地带,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的形成条件;三是多雹灾季节,农民下地劳作时要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同时气象部门要适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以降低灾害损失。

(4)干热风。春末夏初,常见的一种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南风,其风速3~4级,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且连续刮风2~3d。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为干热风发生时正值小麦乳熟期,此时“热风”和“干风”给小麦带来“高温热害”和“低湿干害”,双重灾害导致小麦籽粒干瘪,既降低了小麦质量,又减少了小麦产量[5]。干热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二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麦田气温,减小风力,抑制水分蒸发;三是在小麦灌浆前视墒情浇水;四是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石油助长剂。

(5)大风。风速≥10.8m/s、风力≥6级的风称为大风,常分为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雷雨大风、台风侵袭大风3种,又以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为最多。大风不仅能摧毁农房、庄稼、树木和通信设施,而且能引起飞沙走石,伤害人畜。大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树,二是切断户外危险电源;三是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到田间劳作。

(6)连阴雨。是指连续5d以上有降水,且累计降水量≥30mm的天气过程。许昌地区连阴雨天气多出现在4月上旬至11月上旬之间,其中7、8月最多,是该地区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连阴雨期间,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作物的收获,连阴雨对小麦、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生在播种期的连阴雨致使播种推迟,导致庄稼欠收减产。连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做好粮食抢收抢晒工作;同时做好隔湿防潮,以防霉变;二是连阴雨期间做好清沟排水,防止内涝和渍害;三是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在药液中增加粘着剂,如把适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药液中,以保证施药效果。

(7)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在寒潮来临前,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划锄、松土、通气;对于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时镇压、保温、保墒;二是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下降,造成棚内作物生长放缓,因此要增大肥水供应;三是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棚[6]。

(8)低温冻害。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天气现象,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小麦冻害是由越冬生态条件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引起,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即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防御冻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并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三是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墒、镇压防冻;四是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

4参考文献

[1] 刘勇军.就《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施行答记者问[N].许昌日报,2009-07-07(2).

[2] 刘勇军. 加强能力建设,服务地方发展[J].气象管理研究,2009(1):20-21.

[3] 杜彩月. 许昌气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N].中国气象报,2009-11-10(2).

[4] 白瑛,苗东梅,金庆荣,等.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44-46.

水旱灾害防御篇4

关键词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内蒙古额济纳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14-01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天气灾害和气候灾害。天气灾害主要包括寒潮、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大风等;而气候灾害包括干旱、洪涝灾害、低温冷害、雪灾等。额济纳旗地区的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包括有干旱、高温、寒潮、暴雪、霜冻、冰雹、大风、沙尘暴、干热风等。这些气象灾害不仅直接影响额济纳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还极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严重制约着额济纳旗国民经济的发展。

1 额济纳旗主要气象灾害

1.1 干旱

干旱灾害是影响额济纳旗地区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春旱危害最大,每年3―5月是额济纳旗地区春播用水和冬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如果降水量少,极易引发干旱灾害,影响冬小麦等农作物产量。

如额济纳旗从2012年出现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加上冬季春和下泄水量减少,农田、草牧场没有得到及时灌溉,地下水未能有效补给,导致额济纳旗旱情较为严重,受此影响,全旗共有535户牧户、51 847头(只)牲畜饮水困难,上千头(只)牲畜死亡,仅哈日布日格德间乌拉镇和达来呼布镇就有230余峰骆驼、近900只羊乏死,直接经济损失170多万元,旱情已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2013年5月底,额济纳旗沿河草场返青差,植株高度c同期相比下降2%,覆盖度下降3%,单位产草量减少30~225 kg/hm2,饲草储备严重不足,同时干旱导致草原鼠虫害增加,草原鼠害面积28.00万hm2,严重危害13.33万hm2。

1.2 冰雹

冰雹灾害是额济纳旗地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春、夏季较频繁,有明显局地性和季节性。额济纳旗地区冰雹集中在6―9月,约占冰雹总日数的35%。如2014年6月30日16:30左右,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浩宁呼布嘎查遭遇强降雨冰雹袭击,共造成54户农民蜜瓜受灾,受灾面积逾80 hm2。

1.3 霜冻

霜冻也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额济纳旗地区为霜冻多发区,1961―2010年额济纳旗地区初霜冻日为10月下旬,平均终霜冻日在3月下旬结束。初霜冻对额济纳旗地区棉花结铃吐絮影响最大,延迟棉花生长期,降低棉花品质;晚霜冻会造成额济纳旗地区农作物幼苗冻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1.4 雪灾

雪灾又称为白灾,长时间大量降雪形成大范围积雪成灾。额济纳旗地区雪灾频率较大,对畜牧危害严重。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密度较大或雪面覆冰极易形成冰壳,牲畜很难将积雪扒开,影响牲畜正常进食。雪灾还会影响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严重威胁农牧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2010年入冬后,内蒙古额济纳旗几次出现大范围较强连续性降温降雪天气,最低气温达-30.9 ℃,平均积雪厚度达30 mm,马鬃山苏木、东风镇古日乃局部地区积雪超过60 mm。强降温降雪天气对纯牧业苏木的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1.5 大风

额济纳旗地区的大风灾害性天气较多,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此时正值关键农业生产季,大风会将砂壤土地表土层卷起,使沙漠化程度加剧,同时还损坏大田农作物茎、叶、花器官,进而影响作物开花授粉。

2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2.1 干旱灾害的防御

应加强干旱灾害监测预报,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建立起与旱灾相关的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同时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调查旱情,统计干旱情况,指导作业人员科学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生态环境[1]。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应积极推广先进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滴灌示范工程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发展见效快、投资少的小型水利工程。加强植树造林,在交通主干道种植生命力强的树种,推进绿化建设,降低农田水分蒸发,因地制宜地推广耐旱作物或树种。

2.2 冰雹灾害的防御

加强气象雷达的跟踪检测,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研究,做好冰雹等临近天气预报,提升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人工防雹技术研究,利用人工作业试验,结合火箭发射法和催化剂降雹法,阻碍雹胚生长速度,降低冰雹灾害损失[2]。

2.3 霜冻灾害的防御

在霜冻灾害即将发生之前,可将农作物秸秆或者柴草点燃使之生烟发热,同时在近地面形成一层烟雾可以阻碍地面长波辐射,降低地面上的热量损失。此外,烟粒可以有效吸收湿气,很容易使水气凝结成液体释放热量,提升气温,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霜冻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3]。

2.4 雪灾的防御

做好降雪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借助于气象助理员队伍的力量,做好企事业单位和设施农业的降雪预报服务,提供针对性对策。落实防雪灾和冻害应急工作,制定冰雪灾害专项应急预案,与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共同抵御雪灾[4]。

2.5 大风灾害的防御

额济纳旗气象局应在第一时间做好大风灾害的预报预警,确保人民可以提前应对。在接收到大风预报或预警信息后,农牧民应及时对棚架、临时搭建物、广告牌等现代农业设施进行加固,避免进行露天活动等。

3 参考文献

[1] 向明燕,范丽红,海米提・依米提,等.新疆近45年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J].干旱区研究,2007,24(5):712-716.

[2] 范永刚,李俊有.敖汉旗主要气象灾害防御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77-78.

水旱灾害防御篇5

【关键词】防汛抗旱减灾,挑战,对策

引言

水旱灾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量级大、频率高、灾情重。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防灾减灾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和抗旱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不断完善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取得的成绩

当前我国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在制度、体系、法规、领导及应急保障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也极大的提高了防灾减灾的水平,下面作者就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1.1 工程体系不断完善,防御能力明显提高

我国自1998年大水以后,中央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基本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大中型灌溉供水设施组成的拦、排蓄、分引、灌相结合的防汛抗旱丁程体系。大部分地区遇到中等干旱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发生流域性洪水和特大干旱时,凭借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能较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1.2 法规制度渐成体系,依法防控保障有力

近年来完成了对防洪法配套法规防汛条例的修订,颁布了抗旱条例,修订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意见》《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已上报国务院待批,“蓄滞洪管理条例”也在抓紧起草。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如《国家防总应急响应工作实施办法》《防汛抗旱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工作考评实施办法》等,为防汛抗旱的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1.3 预案体系日趋完善,防控响应及时规范

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各级防汛抗 旱指挥部先后台了防汛抗应急预案以及流域防御洪水或洪水调度方案,编制了城市防洪、防台风、山洪灾害防御、蓄滞洪区运 、水库防洪抢险、抗旱预案、重点江河枯水期水量调度等专项预案并不断修订完善。

二、新时期我国防汛抗旱减灾面临的挑战

2.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时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也即以人为本。现代社会一场严重的水旱灾害死伤几百人、上千人,任何政府都无法向人民交代,何况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更不能因水旱灾害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和大范围、长时间供水中断的情况。因此,水旱灾害防御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防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防洪保人民生命安全、抗旱保生活用水放在工作的首位。

2.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同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洪涝、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水矛盾更加凸显,并将长期存在强台风、雨、特大洪水、特大干旱发生的频率加大,发生的方式不断变化,特别是局部强降雨和突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的发生几无前兆,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2.3 粮食安全的形势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同,近年来,我国粮食已连续7年增收。但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一旦发生大范围的重大水旱灾害,粮食紧平衡状态极易被打破,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在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人借旱灾大肆炒作,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 加剧粮价波动,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物价水平.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引发社会和经济问题。

2.4 高度现代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对现代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本身抗御水旱灾害的局限性和脆弱性也日益显露。因此,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对现代化产生很强的依赖,这种依赖一旦因水旱灾害而失去,必将产生大的灾害,甚至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三、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对策

整体性、互惠性和长远性是人与自然的基本特征,其落脚点是对人类利益和自然利益的共同追求与维护,但是它所追求的总目标不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顺利、更迅速,而且是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道路。根据这个基本思路,本文作者提出以下水旱灾害关于防汛抗旱减灾的对策。

3.1 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防汛抗旱减灾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国家必须要大力支持,国家要加大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时,要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置工程程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保障能力。

3.2 要把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

洪涝灾害不断造成的危害和人们长期从事防治水旱灾害的斗争实践证明:要治理水旱灾害必须掌握洪涝与旱灾发生规律,强化政府在减灾中的主导作用。自然灾害总是难免的,工程的防御应有一定的标准,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开发活动的增加,致灾的因素还可能进一步增加,国民经济发展对减灾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当前应特别重视建立强有力的减灾组织体系,制定出稳定的为社会效益服务的投入政策,包括来自国家、部门 、地方以及非政府的集资,鉴于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把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作为一项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建立专门的资金渠道,保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按一定的合理比例稳步增长。

3.3 防灾减灾有赖于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各方面都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防灾、抗灾、减灾。针对近期和远期的各种难题组织科技攻关,推广运用行之有效的现代科技成果,力求取得更好的减灾效果。在防治灾害的工程性措施中,大力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抓紧现有设施装备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希望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能将治理淮河、长江等重大科技问题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和推广计划,进行多学科地综合研究,科技减灾的效益是投入最小效益最大的工程。

3.4 树立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战略思想

水旱灾害的形成与气候、生态、水利和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有关。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要完全根治江河、消除水旱灾害,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建国以来 我省开展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于保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并显著减轻了洪涝灾害的损失程度。城镇与农村减灾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的关系,加强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对水旱灾害不仅要防,还要“避”和“减”以求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3.5 要提高全民防治水旱灾害的意识

水旱灾害危害千家万户,要使水旱灾害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积极参与。历史的经验证明,遭遇同等的水旱灾害时,抗灾意识强,有防灾准备的地方灾害的损失较小,反之则损失重大。提高全民的避灾、防灾、抗灾、减灾意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任务,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

提高全民防治水旱灾害的意识,除了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以外,建议将防治水旱灾害的内容列入教育课本,使人们在青少年时期了解与水旱灾害作斗争的重要性及方法。在灾害多发区推广和绘制洪水风险图,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促进防决策科学化,保障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魏志敏.纵观河北的水变化初探西部大开发的水问题[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6,94(1).

水旱灾害防御篇6

我国是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安全问题不可忽视。但由于区域气候条件不同,每年都有气象条件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农业气象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正常发展。文章分析了北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并由此提起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预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然而,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还不健全,无法有效抵御气象灾害,多依赖气象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它仍然取决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境内属于季风气候类型,地区降水和温度、湿度呈现年际变化,极端天气灾害,冰雹,干旱和洪涝灾害较为频繁地,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不利农业稳定生产和粮食收入的安全稳定。为了保证农业和粮食安全的稳定,通过尖端技术,对复杂多变的气象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精细的预警。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

(一)基于小麦产量,评估冬小麦干旱是北方地区一个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成长[1]。文章下面以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为探讨对象,对干旱的气象灾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冬小麦减产的原因。干旱是北部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不利。我国北方冬小麦产量出现了大量的减产,主要是因为干旱引起的。相比光温波动,虽然局部大气环境和华北地区降水量波动较大,然而,中国北方的实际状况是:北方冬小麦通常需要进行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为在温度发生了较大波动,不利于生产,这主要体现在冬季低温出现弱苗,越冬会对苗带来伤害,春季霜冻和灌浆期高温伤害等。

(二)评估冰雹给农业造成的影响冰雹是河南省在春末到夏季过渡期间经常发生的一种气象灾害,常常对夏粮收获、秋季生长和拔节期带来严重损害,经过非常剧烈和极强的冰雹后,对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将带来极大损失。特别是在作物将成熟或进入收获的季节,冰雹将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这对当地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2005年,河南省的某些地区受到冰雹袭击。在此期间,受伤人数为35人,死亡人数为2例。最严重的是导致方圆0.28万hm2出现了绝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值为1.3亿元人民币。这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生产。

(三)评估农业干旱和洪涝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气象灾害分布广泛,面积大,时间长,同时,由于防御能力有限,降低了防御功能,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我国是世界上洪涝和干旱多发的地区之一。因为不同的时空分布,降水量也是不同的,这就出现了南北降水量分布不均的格局,南涝北旱、北涝南旱。这也体现了先捞后焊和先旱后涝的特征。干旱和洪涝灾害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一种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高频率,宽分布,大面积,连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表现为,干旱占62%,居第一位,洪水占24%,排第二位。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一)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可靠的信息平台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在灾害到来之前,需要事先做好预测工作,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基于灾害时空分布的预警和评估,有条不紊都开展多元化的、全面的、主要的气象灾害。种植烟叶时,一般要对极端气象灾害如冰雹等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这就需要结合大气环流趋势和单站气象数据,向冰雹移动、方向、速度和对流程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探讨,每一个烟叶种植区域都能熟悉冰雹损害范围和运动方向,开展多元化和系统性化的预防冰雹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冰雹这一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引入农作物低温灾害防御技术气象灾害发生后,需要利用农业气象信息数据库,开发和推广相应的制备技术,制备技术正在逐步形成和控制,以提高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降低成本,提高气象灾害预防技术的实际效果,构建抗低温和抗霜冻的全面防御系统,以减少低温和霜冻伤害,同时也可使用抗低温成熟制剂我们必须作出巨大努力,使用有机化学剂,结合其他防霜技术,逐步建立起一个实用的综合防灾技术体系,另外,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抗冻和抗低温技术、抗寒冬小麦作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冷破坏,要给予充分的恢复,提高了区域灾害低温防治技术。

(三)森林防火技术我国许多地方开始使用防火林营造技术,利用发防火灭火的装备,为森林火灾防御提供了完善的技术体系,降低了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另外,我国一些地方使用的封闭和持久的消防手枪,完全解决因割灌机对地形的要求和可以折叠技术难题,作为一种新技术,只需要通过手动控制,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防森林火灾。

三、结束语:

改革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收入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为此需要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为我国农业和粮食的稳定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大,研究气象灾害,对推进农作物的发展非常有利。文章针对北方地区的气象特征,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干旱、洪涝和冰雹等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御措施,以期为北方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气象灾害的预防并将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以促使农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胜花,郑同胜.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防御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2013,(21):184-185.

水旱灾害防御篇7

1、坚持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放在首位。由于近期降雨较少,全镇旱情加重,人畜饮水已发生严重困难,为此,各村、各单位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通过临时设立抗旱应急水源组织群众拉运送水等方式,最大限度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正常供给。

2、结合春耕生产,坚持以水定植,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特色优质作物面积,发展高效、节水、耐旱作物面积,以缓解受旱的被动局面。

3、各村、各单位要通力合作,及时掌握旱情动态,为科学指导抗旱抗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今年抗旱工作取得新成绩。

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

1、切实落实防汛责任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村、各单位要把防汛抗洪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各村委会主任为责任人。各企业厂矿长为企业防汛责任人。镇镇府将分别与各村、各单位责任人签订防汛责任书,责任到人。同时各村、各单位要确定责任性较强的1--3名村、组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为联络员,保障上下汛情及时通报,最大程度减少洪灾损失。

2、切实落实防汛责任制。各村、各单位要认真做好防汛值班制、防汛通讯管理制,严明工作纪律。灾情发生后,防汛责任人要及时通报灾情、组织抢险救灾,同时核实灾情,如实反映灾情和损失,严禁虚报、漏报或不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

认真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

各村、各单位要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十六字防汛方针,集中时间,抽调人员,以汛前、汛期、汛后分别组织开展全面细致的防汛安全大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检查中防汛责任人要亲自带头清查管理范围的部分建设项目工程中存在的违章弃渣、弃石挤占河道过水断面,人为造成新的洪水威胁的现象。各村各单位企业要按照“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机械设备等积极疏通河道,确保河道引洪畅通。

水旱灾害防御篇8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分管部门就做好全县2019年防汛抗旱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防灾抗灾的紧迫感

经上级有关部门研判预测,今年我省汛期从4月1日-10月1日,期间,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灾害威胁较去年明显加重,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所以,大家务必认清我县的县情及水情,深化对防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防洪保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勿存在麻痹大意思想,一定要把防汛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一定要对防汛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地方准备更充分些,对防汛抗洪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更足些,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早部署、争主动,做好各项备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二、多措并举,狠抓防汛抗旱工作责任落实

防汛安保和抗旱救灾工作关键要抓责任落实,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将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责任人,不留空白,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各自的“防汛责任田”,实行分级 “承包”,使防汛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位。一是明确县、乡、村行政的主要负责人是辖区防汛抗旱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二是将每座水库、每个堤段、每个区域、每个水利水电工程、每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防汛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全县所有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涉水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州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防汛安全检查暨安全度汛隐患排查整治方案的通知》(州汛旱指〔2019〕2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完成度汛方案和抢险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四是在汛期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值班制度,认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防汛各种信息和政令畅通。在这里,我还要特别   的安全度汛问题,目前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并将开始蓄水,但搬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及淹没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较为滞后,一旦洪水来临,水库泄洪能力有限,将严重威胁到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之前制定的包保方案,切实保障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

三、强化管理,严格执行防汛抗旱工作纪律

防汛纪律是铁的纪律,要加强检查督查,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检查防汛责任人是否到岗,防汛责任制是否落到实处,严肃防汛纪律。对敷衍塞责、消极应付和不负责任、擅离职守,违反纪律,不服从指挥调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全县2019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长江委2019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目的有三:一是总结工作,总结去年防汛抗旱工作,回顾“两江”堰塞湖应急处置那段充满艰险而成效显著的工作历程。二是表彰先进,表彰去年在防汛抗旱和堰塞湖险情应急处置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激励全委干部职工以他们为榜样,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饱满的斗志、更加昂扬的锐气、更加精湛的技术、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好地投身治江事业,不断做出新的成绩。三是部署工作,超前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首先,我代表委党组,向在2018年防汛抗旱和堰塞湖险情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对全委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防办陈敏主任汇报了2018年防汛抗旱工作和2019年工作安排建议。水文局程海云副局长回顾了水文监测预报情况,并对2019年流域水旱灾害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水政与安监局、长科院、陆管局、设计院、汉江集团、澧水公司等6家单位结合自身工作从不同侧面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工作成绩

2018年,长江发生上游区域性较大洪水。汛末,金沙江、雅鲁藏布江相继发生四次堰塞湖险情,特别是“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物质体量之大、蓄水容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安全影响之重,均为历年罕见。

在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我们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举全委之力,集精锐之师,扬专业之长,克条件之难,攻工作之艰,用智慧和汗水撑起大江安澜之基,为战胜堰塞湖险情及流域水旱灾害作出了我们的贡献,展现了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

一是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的传统。团结就是力量。在2018年有效应对长江上游洪水和妥善处置“两江”四次堰塞湖险情工作中,全委上下团结协作、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前方领导专家不畏艰险、星夜驰援、勇挑重担,后方技术骨干不辞辛劳、埋头苦干、连续奋战,形成了强大合力,提供了全面支撑。面对长江上游洪水,我委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迅速传达工作要求,持续滚动会商研判,强化工作组织。水文局时刻关注水雨情变化,加密监测预报,做好信息支撑;防办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强化应急值守,当好决策参谋;总工办、水政与安监局、建管局、水土局、水保局、水文局、长科院、设计院、水电总公司、汉江集团等部门、单位派出精兵强将,参加工作组(专家组),奔赴一线协助指导地方防汛抗洪抢险,做好工作指导;其它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提供全面保障。尤其是在“11.3”白格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团结协作的传统得到最充分展现。大家都知道,长江流域汛期到10月底结束,“11.3”白格堰塞湖险情发生后,全委上下紧急动员、全力投入,全面恢复主汛期工作状态,为全面战胜白格堰塞湖险情作出了我们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六个及时:一是及时先后启动防汛Ⅳ级和Ⅲ级应急响应,持续组织25次专题会商会,研判堰塞湖险情发展趋势,安排部署应急处置工作;二是及时派遣领导专家参加部际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三是及时恢复应急值守,做好信息报送和组织协调;四是及时开展水文应急监测,为应急处置提供了信息支撑;五是及时组织水文局、设计院和长科院技术骨干,持续开展堰塞湖洪水风险分析,编制并不断优化工程处置方案,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六是及时调度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预泄腾库,密切监视溃堰洪水,动态完善实时调度方案,有效保障了梯级水库安全。正是全委上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合力,提供了全面支撑,为战胜堰塞湖险情及流域水旱灾害作出了我们的贡献,得到了水利部、应急管理部的充分肯定。

二是充分展现了甘于奉献的品格。无私奉献是刻在长江委人骨子里的情怀。多少年来,我们有许多同志日夜工作在防汛岗位上,通宵达旦,挑灯夜战,为流域安澜当好守夜人;我们有许多同志守护着水尺和站房,不畏艰险,不怕寂寞,为长江治理与保护默默奉献着青春;我们有许多同志奔赴在抢险一线,舍小家、顾大家,以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了长江委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尤其在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前方有百余名同志克服高原反应,顶风冒雪,不畏艰险,连续作战,深入一线协助指导抢险,奋战在一线监测堰塞湖洪水。后方也有百余名技术人员日夜鏖战、忘我工作,生动抒写了长江委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集中展示了长江委人务实奉献、勇挑重担的良好风貌。

三是充分展现了崇尚科学的精神。科技是我委立委之本。去年入汛以后,我们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提前预报长江上游强降雨过程,准确预报出两次编号洪水量级,及时洪水预警信息,为川渝两省市10万人安全转移和上游水库群科学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加密会商分析研判,科学制定调度计划,联合调度三峡、亭子口等上游控制性水库实施拦洪削峰错峰,成功应对了长江1号和2号洪水。我们组织开展了三峡水库两次生态调度试验,科学实施上游水库群联合蓄水调度,三峡水库连续第9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其发电量首次超过1000亿度,联合调度实现防洪减灾、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多赢。尤其在堰塞湖处置过程中,我委科学研判堰塞湖险情特点、发展趋势和风险影响,有针对性提出处置建议。针对“10·10”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考虑堰塞体组成、漫溢过流时间、堰塞湖水量、溃堰洪水风险,我委专家向前方指挥部果断提出采取非工程措施处置建议,准确预测溃堰洪水演进情况,受到前方指挥部充分肯定和同行专家赞许。针对“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漫溢过流时间长、堰塞湖水量大、漫溃风险大等特点,我委迅速开展溃坝洪水风险分析,及时提出工程处置方案,建议实施人工干预,以降低溃堰洪水风险。同时,根据堰塞体土石比大、堆积松散等特点,判断爆破效果不佳,并考虑山体滑坡稳定影响,我委还提出了不采取爆破方案的建议,前方指挥部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最终采取挖导流槽降低堰塞湖过流高程方案,并把前期已经运送到堰塞体的炸药转运出来。这些都充分展现了长江委人把追求真理和崇尚科学作为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四是充分展现了勇于创新的气魄。创新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不竭动力。2018年,长江上中游纳入联合调度范围的水库由2017年的28座增至40座,调度范围也由城陵矶以上拓展至湖口以上的上中游地区,可调规模不断扩大、拓扑关系日趋复杂、调度难度日益显现。我们在联合调度的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在各方参与程度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科学有效实施长江水库群联合调度,共同抵御洪水、抗御干旱,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堰塞湖处置过程中,我们集中技术力量,广泛利用已有经验,创新堰塞湖溃堰洪水分析研究方式,在现场基础资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收集整理谷歌地图和天地图,补充测绘大断面,延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确定堰塞湖库容曲线,构建堰塞湖溃堰洪水分析数学模型,积极开展洪水分析,研究制订人工干预方案。积极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解决社会经济资料缺乏问题,在最短时间内提出了堰塞湖上下游淹没影响计算分析成果,供前方应急指挥部参考,为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人员安全转移提供技术支撑。我委在堰塞湖处置后续工作中也已对堰塞湖安全评估、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堰塞湖处置科学研究、堰塞湖处置技术规范修订作出安排。正是长江委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气魄,才使得长江委承载着厚重历史沉淀、积攒了雄厚技术功底,从而推动流域防灾减灾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同志们,2018年长江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全面胜利,历尽艰辛,来之不易。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长江委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用智慧、心血和汗水深刻诠释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书写了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新时代长江委人的伟大篇章。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

党的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要全面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力做好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目前,长江流域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流域水库群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行,流域防汛抗旱能力有所提高,但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不相适应,防汛抗旱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一是灾害突发性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反常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日益凸显,极端天气导致的区域洪旱灾害更加频繁、强度加大,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尤其是去年发生的长江上游洪水和“两江”堰塞湖险情,都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主动适应和把握灾害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全面加强气象水文监测预警,着力强化水工程联合调度,尽快补齐长江水旱灾害防御短板,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通过全委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为实现党的报告中提出的“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出贡献,充分满足流域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是防灾减灾要求高,风险防控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流域水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党中央明确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思路,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效防控灾害风险,全面提高综合防范和有效抗御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

三是改革发展任务重,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新一轮机构改革已经开始,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制发生重大调整,应急管理部与水利部关于防汛抗旱工作职责还需要厘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设置还亟待明确。在改革没有完成前,今年的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继续按照原有职责进行,该提前谋划的要周密谋划,该安排部署的要动员部署,该开展工作的要全面做好,要按照“认识不减、队伍不散,干劲不松、工作不停”的要求,继续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补齐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短板,全面补强水旱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强化对江河湖泊、水资源和水工程等监管,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从源头上改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薄弱的问题,确保长江安澜。

四是水库群规模大,联合调度工作仍需进一步夯实。近年来,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长江委持续开展了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联合调度工作涉及流域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方面,影响因素众多,既要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等不同区域需求,又要考虑水利、交通、电力、环保、国土等多部门和多行业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和问题导向,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统筹好各个调度主体的多元需求,统筹好矛盾各方的竞争协同关系,全力提升流域联合调度水平,全面提高综合调度支持保障能力,确保水库群多目标共赢,充分发挥水库群整体效益。

三、扎实做好今年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化流域机构改革的开局之年。做好2019年长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针对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刚才陈敏主任提出了工作安排建议,我都赞同,再强调五点。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要督促各地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针对地方机构改革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防汛抗旱机构负责人和组成人员,要及时开展汛前督导检查,督促各省尽早落实水库水电站、重要堤防、蓄滞洪区、重点城市、重要设施防汛责任人,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要强化综合调度。按照《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联合调度工作方案(2018年~2020年)》推进联合调度相关工作。要争取联合调度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完善联合调度体制机制。要加强水文气象监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要不断完善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优化综合调度方式,提升调度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要统筹做好联合调度,实施防洪与水量统一调度,适时开展生态调度试验。要适时开展水库群防洪调度模拟推演,提高实时调度处置能力。要加快推进控制性水工程综合调度支持系统建设,提高综合调度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三要强化监督管理。要加强水工程调度运行监管,严格执行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调度指令,确保“调得动、调得好”。要加强水库安全度汛监督检查,强化大坝安全巡查和日常管护,确保度汛安全。要加强洪水影响评价许可类项目监管,从根本上要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现象。

四要强化基础工作。要加强流域水工程群联合调度研究,争取启动三峡水库科学调度关键技术三期研究,同时推进水库群多目标调度、堰塞湖处置、超标准洪水防御等相关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要稳步推进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水旱灾害防御篇9

近期,我县连续遭遇数场强暴雨袭击,为了抓好全县防汛抗旱工作,县应急管理局按照“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以落实防汛责任,查找风险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出发,对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部署,从不垮一坝,不溃一堤,不死一人入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抓责任制落实

在接到气象部门的气象预警后,我局立即行动,分别在6月12日和26日,先后下发了谷汛办[2020]13号《关于做好当前强降雨天气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谷汛办[2020]13号《关于做好近期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等通知文件,一是落实防汛指挥机构,各乡镇(开发区)防指和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在强降雨期间到岗到位,坚守一线;二是落实工程管理人员,要求水库、电站、堤防工程“四种责任人”到岗到位,开展巡查;三是落实山洪灾害防御“五组一队”、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四是落实灾情统计、信息上报人员;五是进一步落实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队伍责任人;六是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正常运行。

二、开展风险灾害会商研判

6月23日,县应急管理局协调县气象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召开了汛期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研判会商会议,针对近期的强降雨形势,对可能呈现多发的灾害态势进行分析和研判,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查险排患

县应急局联合县水利局对全县87座水库、水电站,泵站、涵闸、堤防及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系统和全县蓄水保水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检查和抽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以谷汛办[2020]9号文件下发了通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从7月开始,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应急局、县水利局将联合对各地、各单位的防汛抗旱工作和隐患整改工作进行督办。

四、落实预案编修

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汛工作贵在预防。今年我们对《谷城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行了修编,目前,正在征求各单位意见。同时,对水库、电站、在建工程要求全面落实《防洪抢险预案》、《防洪应急度汛预案》、《在建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电站汛期防洪调度运用计划(方案)》等各类预案修编工作。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报送上级审查批准,并在汛期正式执行。以确保各类预案的法定性、时效性、可操作性。

五、抓好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落实,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为确保灾害来临时,抢险物资和队伍能及时到位,县应急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落实好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凡有防汛物资储备任务的单位,必须确保物资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特别是有水库、堤防等防汛任务的单位,砂石、卵石、编织袋、彩条布等必须物资,必须储备到位,确保在出现险情时2小时内物资能调得出,用得上。同时,要求各乡镇(区)、各部门防汛抢险救援队伍要时刻待命,根据降雨情况,对重点、薄弱部位做好应急抢险力量的预置布防。

六、抓好城市内涝灾害防范

县应急管理局积极协调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制定城区内涝防御方案,落实应急排涝力量,加强地下城在建工程、隧洞、低洼地带等易涝部位应急管控,确保城区防洪安全。

七、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培训和演练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和群众防灾避灾意识,熟悉抢险救灾要领和群众转移避险流程,提高抢险救灾应急处置能力,今年县应急局联合县水利局对8个乡镇开展了培训和演练推演,参加的人员共计843人次。

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提高群众防御洪水灾害和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各级应急指战员应对洪水灾害、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县应急管理局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周密细致安排, 7月27日上午,在汉江流域格垒嘴段渡口码头1公里处开展了谷城县2020年度防汛救灾综合应急演练活动。此次演练围绕练指挥、练协同、练队伍、练保障四个重点,探索完善军地协同联运机制,检验评估防汛应急预案,全面检验各类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联动能力、抢险实战能力、综合保障能力。

八、做好灾情核查上报工作

对各地上报的灾情,我局立即组织专班,及时对灾害情况进行核查,截止目前共上报灾情2次;组织专班先后4次深入灾区对灾情进行评估,准确掌握了全县受灾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奠定了基础。

水旱灾害防御篇10

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分析我县的防汛抗旱形势,动员全县上下,抢抓有利时机,扎实做好迎战高洪、抗御大旱的各项准备,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等下艾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讲四点意见:

一、省、市会议的主要精神

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的防汛工作非常重视,进入汛期的第一天在长沙召开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安排了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常委、秘书杨泰波做了重要讲话,副省长徐明华作了工作报告。全省各县水利局局长也参加今年的防汛工作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超历史惯例。4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市委常委、秘书长禹新荣做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光了重要讲话。会议回顾了年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总结了经验,分析了今年防汛抗旱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全市要明确防汛抗旱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工作,实现全市防汛抗旱总目标。

二、认清形势,立足全局,增强防大汛、抗大旱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直以来各乡镇各部门把防汛抗旱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清醒的认识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县仍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全县的抗灾能力、抗灾体系还与防汛抗旱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还不适应,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个基本格局还没有真正突破。

一是做好今年的防汛抗灾工作意义重大。防汛抗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应急事务和公共安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农业安全、城市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安全;直接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全县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真分析和科学把握今年防汛抗灾工作形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做好今年防汛抗灾工作,我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好,把准备做充分,确保在防汛抗灾上万无一失。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首位,对防洪调度决策、人员转移安置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水旱灾害信息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新闻媒体与防汛抗旱工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传统的防汛抗旱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机遇增大,给防汛工作提出更大压力。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极端气候现象如暴雨、干旱等发生的频率可能加快。如去年年初的冰冻灾害及11月份的冬涝等反常气象,似乎都在印证这种可能,“冬暖夏涝”、“大雾大水”是经验之谈,我们要高度警惕。根据省、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县降水量比往年平均略有偏少,但汛期偏多,相对集中为5月和6月,在雨水集中期内,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暴雨山洪。雨季结束期在7月上旬,雨季结束后有一段晴热高温天气。从洪水发生的规律和概率分析,前几年我县都没有出现全局性的洪水,按照一般规律,大洪水发生后间隔时间越长,洪水重现的机率越大。因此要高度警觉,要始终记住过去的老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防其大,不可疏其小;宁可备而无灾,不可灾而无备。要坚决做到有灾无灾做有灾的准备。大灾小灾做大灾的准备,长灾短灾做长灾的准备。

四是我县各类水利工程日益老化,防灾减灾能力减弱。3月至4月县水务局组织7个防汛检查组对全县的126座水库及乡镇防汛工作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共有61座水库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病险隐患。从近几年的防汛工作来看,各小型水库出险数量和出险的程度是呈递级增长的,出险的机率逐年递增。全县共有7.12万口山塘,大部分老化、淤塞,给防汛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如去年11月6日廉桥罗家村罗家大塘,因降大雨发生大坝崩塌,由于处置得当,没有造成伤亡事故。这件事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山塘防范工作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全国来看,建国以来共有4800多座水库失事,前不久海南省万宁市博冯水库大坝溃坝,造成重大损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从全县情况来看,刚入汛期我县就有蒋家冲、大塘等水库发生险情。再加之全县还有大量的盘山渠道,特别是三合水库、天台山水库、炉前水库的引水渠,老化严重,成了悬在人们头上的天河,随时有可能发生险情。这样的水利工程,汛期安全难以保障,旱时效益不能发挥,对防汛抗灾工作相当不利。

五是县城防洪形势严峻。县城是全县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人口密集,一旦成灾,后果严重,损失惨重。可是我县的县城却没有设防,处于天然状态,无防洪排涝设施。城区两岸河势低平,洪水风险范围大,目前城市抗洪能力不足,只能抵遇2至3年一遇的洪水。县城工业品市场处于城区低洼地,由于集雨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排洪渠港南河过水面积不足、坡度过缓,稍遇大雨,市场内很容易积水。

六是防御山洪灾害经验不足。在过往的防汛工作中,我们大多注重了工程的安全度汛,在水库防汛上积累了比较丰富、有用的经验,但对于山洪灾害防御研究不多,认识不够,经验不多。再加之我县的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尚未建立,这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不能麻痹大意。

七是水资源匮乏,防汛抗旱矛盾突出。我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00立方米,为全省平均的44%,比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人平1670立方米的标准还少近570立方米,全县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28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26.7%。如何处理好防汛抗旱的矛盾关系,保障防洪安全和饮水安全,需要我们立足水工程实际,采取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方法。

三、切实做好年防汛抗旱工作,夺取今年防汛抗灾工作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