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权质押融资模式十篇

时间:2023-09-18 17:59:05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1

[关键词]质押融资;动产质押;仓单质押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56-03

1引言

目前,作为新兴的物流金融领域的重要业务形式,仓单质押业务能够在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同时,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因而备受物流业关注。国内外UPS、中储等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单质押业务已经达到相当规模,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对仓单质押业务的模式、风险及其规范等进行理论研究。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市场和制度基础环境未完全成熟,一般物流企业(非期货市场交割仓库)签发的仓单没有权威的机构认证,仓单的标准化程度低、使用和流通范围有限,仓单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存货凭证进行使用,真正意义上的仓单质押业务目前在国内开展得很少。所以,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开展的质押融资业务大多是动产质押融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仓单质押。

2质押融资的内涵

当前在我国物流金融领域中开展的仓单质押业务,实质上是物流企业受银行的委托现场管理质物,银行向借方企业提供质押融资的一种业务。在法律上,它属于金融学定义的质押融资贷款的范畴。

2.1质押融资的定义

依据传统的民法理论,质押又被称为质权,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或与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以协商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转移债务人或其提供的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的占有,担保债权人的债权优先受偿的法律行为。在质押关系中提供动产或权利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转移的动产或权利为质物。

质押融资是相对于基于不动产的抵押融资的理论范畴,是指企业在需要向银行贷款、而又没有足够的不动产或者有价证券或者第三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将其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存货、商品等动产或权利,质押给银行,银行依据该动产的价值或财产权利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质押贷款。质押融资的定义具有三个内涵:

(1)质押的质物是动产或某种权利(可转让并适合用于质权的财产权)。

(2)债务人或第三人应将质物移交债权人占有。

(3)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就该质物的变价(协议价,或者依法拍卖、变卖)价款优先受清偿。

2.2质押融资模式分析

质押融资有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形式。

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权利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其财产权利作为特定债权的担保。担保法明确规定可以质押的权利分为四类:①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②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③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④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也常常称作存货质押融资,是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同时,将质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中介方)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

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也常常称作仓单质押融资。是指借方企业以物流企业(中介方)开出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

从质押融资的定义中可以得出两种质押融资模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见下表:

3关于仓单质押

仓单是开展仓单质押融资的基础,在我国法律中对仓单有明确的定义。《合同法》第387条规定:“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可以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这就表明仓单不仅具有提货单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可转让的“有价证券”。

仓单质押是基于仓单的特性而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国内理论界对于仓单质押有多种定义。高原、李静、王辉(2007年)将仓单质押定义为:商业银行以借款企业自有或有效受让的标准仓单作为质押物,根据一定质押率向借款企业发放的短期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通常不超过6个月)。汪言安(2007年)将仓单质押定义为: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可以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仓库监管货物。我们认为,仓单质押是货主企业将货物存放在特定的仓库中并由物流企业监管,物流企业开具出可以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可流通的标准注册仓单,货主企业以仓单作为质权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质押融资业务。

仓单质押的实质是以仓单本身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之所以强调仓单质押是一种权利质押,而不是现行的简单存货质押,原因有以下两点:

(1)从法律上来看,我国《担保法》第75条规定可以质押的权利项目中,仓单与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提单并列其中,足以说明仓单是权利,不是动产,因此仓单质押应为权利质押的一种。

(2)从仓单质押的实质来看,它是以仓单为标的物的质权,而仓单是设定并证明持券人有权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是代表仓储物所有权的有价证券,是物权证券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合法拥有仓单即意味着拥有仓储物的所有权。同时,转移仓单也就意味着转移了仓储物的所有权。

4我国现有的“仓单质押”业务分析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及银行着力开展质押融资业务,业务规模和业务种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以中储为代表的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质押融资服务,2005年其质押融资规模就已达到150亿元以上。可以说我国物流金融中的质押融资业务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就实质而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开展的质押融资业务多属于动产质押,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仓单质押,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我国物流企业无法开具标准仓单。仓单是物流企业签发的接受特定货物储藏的书面凭证,是物流企业和委托人的货物储藏合同。仓单是一种具有标准格式及内容的有价证券,可背书转让、可交易、可抵押。这就是说仓单不仅是一种货物存储凭证,更是一种证券凭证。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标准仓单进行明确规定,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在格式和内容上都不统一,大多只具备提货单的功能,不可作为有价证券使用;而且我国物流企业资质参差不齐,开出的“仓单”没有得到权威机构的认证和监管,虽然一些银行承认其合作的物流企业开出的“仓单”,但其使用范围和功能都受到严格的限制,社会并不承认其“仓单”地位。

(2)标的物是动产而不是仓单。真正的仓单质押的标的物为仓单,是针对货物所有权的权利质押。由于仓单是一种可流通可转让的有价证券,借款企业在获得物流企业开出的标准仓单后,可以直接以仓单作为质物进行贷款。而目前我国的物流质押融资主要是针对货物的质押融资,即借款企业将其货物作为质物向银行进行质押获得贷款。由于银行没有能力对货物的价值进行评估以及监管货物,一般情况下银行都会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借款企业将货物存储在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评估及监管。所以目前国内开展的物流质押融资属于动产质押的范畴,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仓单质押。

(3)业务流程不同于真正的仓单质押。真正的仓单质押业务首先由认证机构对物流企业的仓单进行认证及注册,保证其开出仓单的有效性;然后货物入库后物流企业开出标准仓单,借款企业可直接凭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向认证机构确认仓单的真实性后即可根据一定比例向贷款企业发放贷款。其流程如图1所示。

而目前在我国开展的物流质押融资业务中贷款企业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和《账户监管协议》;贷款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要签订《仓储协议》,物流企业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贷款企业将货物存储置于物流企业的监管下,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估值并开出专用仓储凭证向银行贷款。银行核实后根据一定比例向贷款企业发放贷款,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监管。其流程如图2所示。

5发展建议

仓单质押业务是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银行三方共赢的产品,开辟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瓶颈问题新的方法。质押融资业务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和金融业关注的热点。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物流质押融资业务,但大多为动产质押,标准的仓单质押业务还没有全面开展。针对我国目前的情状,本文建议发展仓单质押业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健全法律制度

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应合乎法律的规范,但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法律,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只能参考其他法律如《合同法》、《担保法》、《货款通则》的相关规定。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以保障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

5.2完善信用制度

仓单质押业务涉及多方的权利与义务,若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保证,银行和物流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从而不利于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因此应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对仓单质押中的行为人加以约束,以此作为开展仓单质押业务的前提。

5.3标准化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有多家物流企业开展了质押融资业务,但由于业内还没有标准的业务运作模式,各物流企业都按照自身的特色来开展此项业务,这既不利于管理,也影响了仓单质押业务的权威性。所以应建立一套标准的仓单质押运作模式,来规范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

5.4探讨多种防范风险方式

仓单质押业务能够给物流企业、银行、借款企业带来利益,但此项业务开展以后引起的资金流动,涉及法律、管理体制、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存在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因此,对于银行、物流企业和借款企业而言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应对风险,从而保障仓单质押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程宗璋.我国质押制度简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70-74.

[2]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演化过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22-26.

[3]李伟红.仓单质押:多边三赢[J].中国储运与运输,2006(1):87-89.

[4]朱志晟.试论美国仓单法[J].政治与法律,1989(1):50-52.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2

关键词: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物流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02-03

一、质押监管融资模式

质押监管融资是指借款人以其或第三人所有的商品质押,以仓储企业对质押商品有效监管为前提,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授信业务,主要包括仓单质押和存货质押两种模式。

(一)仓单质押融资模式

仓单质押是指融资方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储中心,并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在金融机构进行质押,作为融资担保,金融机构依据质押仓单向融资方提供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

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能为金融机构所认可的固定资产或有实力的第三方为其担保,它们根本不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而且企业的产品库存占用了它们大量的资金,如何盘活这部分资金、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也是这些企业一直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它们也遇到了放贷不畅和如何规避风险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融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寻求具有变现快且风险低的金融产品,其中仓单质押就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个成果。

1.典型仓单质押模式。这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方式是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中,然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

2.非典型仓单质押模式。这是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它不仅是仓单质押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更是仓单质押配套设施完善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便是非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一种,它是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简化了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运作流程,提高了运作效率。

在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中,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是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延伸业务,同时,它也被看成是一种金融产品。仓单质押比较适应我国目前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放贷难的市场现状,能够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它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二)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也称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同时,将质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中介方)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

在我国现实实践中,此类业务已经覆盖有色金属、钢材、建材、石油、家电等十几个行业。粮油、棉花、有色金属、钢材、纸浆、玻璃、汽车、橡胶、化肥、原油等,因价值稳定以及市场流通性好,而纳入质押的范围。动产质押品种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对风险规避的考虑。另外,一些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总量控制”和“不断追加部分保证金——赎出部分质押物”等操作方式,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增强了质押商品的流动性。

(三)两种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表现在:(1)两种业务模式都属于质押范畴,被用来作为规避贷款风险的手段。(2)两种模式实质上都要关注质押商品的价值及其浮动和变化。(3)业务参与方相同,都包括银行、借方企业和物流企业,相互关系是比较相似的。

两种业务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在法律上,两种业务的标的物的性质不同。在第一种业务形态中,标的是仓单,它是物权的凭证,为有价凭证;在第二种业务形态中标的是动产,属于实物范畴。(2)业务操作的流程有所区别。权利质押模式需要考查仓单的信息和真实性,而动产质押模式需要对动产的价值、进出进行管理等。

二、保兑仓模式

这是国内金融资本市场中近几年出现的为保证市场资金流转安全、维护金融机构利益而产生的新的业务项目。它出现的背景是金融资本在国内流通领域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市场诚信度缺乏保证,为了扩大经营项目,增加经营品种,提高贷款资金的安全性,金融机构提出了保兑仓业务。它的基本思路是:金融机构为确保金融资本金的安全,在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有基本的买卖合同关系以及供应商向金融机构作出相关承诺的前提下,经销商向金融机构申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贷款额度,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保兑仓模式的操作流程是:首先,由供应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该款项应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供应商在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之后,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所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金融机构给供应商开出承兑汇票后,供应商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这一过程中,供应商承担回购义务。在该模式的运作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在实际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必须对经销商的资信进行核查。了解经销商背景情况、经销网点分布、销量基本情况、场预测及销售分析、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借款用途及还款资金来源、反担保情况、与金融机构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综合分析风险程度、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调查结论等。第二,要求货主进行反担保,其方式为抵押或质押。货主应提供以下材料:抵押物、质物清单;抵押物、质物权力凭证;抵押物、质物的评估资料;保险单;抵押物、质物为共有的,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的声明;抵押物、质物为海关监管的,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抵押人、质押人为国有企业,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其他有关材料。

三、物流保理模式

保理又称保付,是指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物流保理业务的运作过程中,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从目前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因而往往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捷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对它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手中,这一风险显然已得到大大的降低。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于手中,由于其对于所运输的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也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四、几种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质押监管融资是指借款人以其或第三人所有的商品质押,以仓储企业对质押商品有效监管为前提,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授信业务,主体是借款人或第三方。

保兑仓模式的运作主体则是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即供应商作出如果在承兑期限内经销商不能实现承兑金额的销售,供应商承诺向金融机构退回承兑金额与发货金额的差价的前提下,经销商向金融机构申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贷款额度,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物流保理模式的主体是保理商,即当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

五、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创新

近年来,物流中心开展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服务业务,大力推进现代金融物流业务的创新,在做实和坐稳既有物流产业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化流程,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延伸增值服务项目及业务模式,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较好地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物流中心积极探索并创新业务模式,开发了以动产质押为前提,在物流供应链中融入以有形市场控货贸易形式的金融物流服务,控货贸易业务是金融物流的创新产品,是仓单质押监管业务的延伸和发展,即物流中心与有业务需求的钢材经销商之间开展以控制其钢材库存现货为前提,利用金融工具,通过与钢厂及钢材经销商之间的贸易来获取利润的一种经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物流中心自办钢材市场的优势,在这项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从研发设计、理顺流程、制定规章、模拟运行到机构调整、人员培训、落实职责、过程控制进行一系列流程组装直至最终取得成功。2007年,金融物流所取得的利润总额占全年利润总额的48.09%;2008年上半年,金融物流收入已占到企业总收入的78.58%。以上数据显示金融业务创新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也说明了创新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彭志忠.物流金融的价值链提升要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7,(4):84-87.

[2] 宋兆星.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财金视点,2007,(7):15-16.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3

[关键词]统一授信;物流金融;风险机理

[中图分类号]F83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08-0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融资难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物流金融业务为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然而现有的基于仓单质押业务的融资模式由于其存在的诸多漏洞和风险,已无法满足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规定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对传统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改革刻不容缓,创新的基于统一授信担保的物流金融模式应运而生。

物流金融是指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的货币流动,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目前,物流金融的运作多以仓单质押业务模式为主。由于传统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存在着同一机构内部多头授信、分散授信,多个机构分散授信等方面的种种缺陷与不足,加上企业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关联企业授信及其风险骤增等不利因素的增加,逐渐为金融机构所摒弃。基于统一授信担保的物流金融模式可有效解决单一品项质押贷款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必将成为未来物流业融资发展的主流。

1 统一授信担保业务模式分析

统一授信担保业务模式是一种创新的物流金融模式,它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其运作流程是:商业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的资信情况、业务规模、商业运作状况、行业主导力量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签订《银企合作协议》及《抵押贷款协议》,以一定的资产为抵押,将一定额度的信用资金授予物流企业;然后由物流企业综合考察货主企业状况,与货主企业签订《抵押贷款协议》,在货主企业提供一定货物、商业订单抵押的情况下,为货主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货主企业根据签订的相关协议与合同,分批次的向物流公司质押货物并分期偿还贷款。其业务模式流程如下图所示:

统一授信业务模式运作流程图

统一授信业务模式与传统的仓单质押业务模式比较分析如下表所示:

统一授信业务模式与传统仓单质押业务模式对比分析表

传统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统一授信业务模式

不能合理作出质押品的选择[]物流企业可以提高质押贷款的效率

不能激发物流企业的积极性[]物流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开辟利润空间

银行无法控制客户企业的资信风险[]可以提高银行的监管,优化流程,降低风险

由上表可以看出,与传统的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相比,统一授信业务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物流企业将申请贷款和质物、仓储两项任务整合操作,提高了质押贷款业务的运作效率;

(2)减少质押贷款中的一些烦琐环节,提高了贷款企业产销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3)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灵活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风险;

(4)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开辟更广的利润空间,赢得更多的潜在客户。

2 统一授信担保的物流金融风险产生机理

尽管统一授信担保模式有诸多优势,但由于我国推行统一授信担保模式物流金融的整体环境还不完善,现阶段开展统一授信业务模式仍存在着一些风险和威胁。根据风险产生的源头不同可以将风险分为银行工作不严谨产生的风险、物流企业的管理风险和货主企业经营不善带来的风险三类。

2. 1 银行工作不严谨产生的风险

(1)审批决策草率。我国商业银行在审查申请贷款企业的相应资质时对“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制度执行不力。对贷款企业的经济实力、资信状况、资产负债状况、产品市场销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效益等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甚至还存在部分的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导致贷款投向不合理,久而久之形成了巨大的坏账。对财产担保或抵押的审查不严,对于大量的个人房贷不符合相应资质情况,银行为增加贷款额度,增加业绩,往往简化手续、审查草率,对那些不符合信贷安全的案例统统放行。

(2)授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商业银行的授信指标体系不完善,授信额度测算的精确性得不到保证。授信额度的准确核定是授信管理的关键环节,准确核定授信额度需要有一套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对授信额度的测算通常依据粗略的理论及从历史经验数据得出公式,输入的数据变量是客户的历史数据,而不含银行自身实力及对客户未来发展的预测数据等。这样,授信额度的测算模型在精准度、稳定性、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风险量化能力不足,使得综合授信管理在银行风险防控体制上只能发挥出有限的功效。

(3)授信后期管理不善。统一授信担保的物流金融模式可以为银行减轻不少工作,但是统一授信并不是一授了之。目前,一些银行对授信管理存在只授不管的问题,不少从业人员认为按照有关方法测算了受信人的最高信用额度后,授信管理就此结束,具体用信时再依靠贷款审查来把关,控制风险。这种错误认识和思想倾向,使得银行授信管理有时流于形式,制约了授信功效的发挥。

2. 2 物流企业的管理风险

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银行与货主企业之间的结合剂,在物流金融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公司由于自身的管理及运营不善产生的偿还危机,将对银行产生最直接的风险: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审查能力。贷款的货主企业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赢利来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对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商业银行借到贷款后,不能因为急于实现利润而将资金盲目贷与货主企业,却不对其进行严加审查;不能图省事,只审读货主企业提供的纸质材料就发放贷款。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审查小组,深入实地对货主企业及其质押货物进行检查,确保所选择的货主企业和货物的有效性。

(2)货权处置不当。我国担保法规定,出质人必须依法享有对质物的所有权或处分权。因此,货主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申请贷款时,物流企业不仅要对其质押货物进行验收,还要进行货权验收。货权验收较为困难,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严格考核该货物是否合法,是否为走私货物,或是否为合法渠道所得货物,只有货主企业拥有所有权的货物才可以进行质押。

(3)对质押物的选择。质押货物种类多种多样,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货物的品质特性不了解,对质押品没有进行仔细审查,选择了易变质、易破碎等不易保存的货物,都会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损失。在目前的买方市场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质押物价格如果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保持相对稳定或者略有上涨,则不存在任何价格风险;一旦行业出现动荡,存货价格大幅下降的话,可能就会出现企业贷款额高于质押物价值的现象,使得货主企业失去还款能力或者不再愿意还款,由此就会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并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4)质押物监管力度。质押货物在监管过程中,由于各方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或者信息失真及滞后等原因,都会造成质押品的监管风险。尤其是在异地监管中,容易出现如下三类风险:一是同一商品被重复质押的风险。质押商品出质不实施移库,质物仍存于原仓库中,极易发生仓库重复开具仓单,同一商品重复质押担保的情况,从而出现第三人对质物提出权利主张;二是质押商品被非法挪用的风险。质押商品存放于原仓库中,很难完全避免发生质物未经质权人同意而被转移、挪用等情况,致使债权人的质权落空;三是质物的保管安全问题。质押货物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盗抢、灾害和灭失的风险,这要求货主或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好权责的划分和质物投保工作。以免制约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5)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作为公司的首脑,指挥、协调公司的各项活动。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学历水平与业务素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高低直接对下属的工作产生影响,较高的领导力会给员工的工作以鼓励和帮助,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学历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一个人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质押货物的监管需要一套烦琐的安全管理系统、各种信息管理设施及其业务开展等都需要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而且,对于这些系统的具体理解也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学历及专业素质。因此,将管理人员学历情况和业务素质选为一个评价指标。

(6)组织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组织机构设计是为了便于管理,实现企业目标和计划。组织机构设计应遵循方便协调、信息畅通等原则,合理与否对管理工作起到了决定作用。组织机构应根据公司目标和计划、生产特点、人员素质等因素进行设计,其形式可采用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网络制、混合制等多种形式。组织机构设计的是否合理,将对后期工作的开展及权责的划分产生影响。组织机构设计不合理甚至混乱,就会导致工作过程中权责不明确,甚至出现多头领导的局面,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组织机构运作的效率低下。

2. 3 货主企业经营不善带来的风险

(1)仓单及提单管理不善。虽然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了仓单必须记载的内容,但由于各仓储企业现有仓单的设计问题,以及仓储双方为了简便手续,一般除了填列存货人名称、数量、日期等主要项目外,其他项目常忽略不填,这对贷款的安全性留下了一定隐患。而对于同一仓单项下的货物在不同时间提取的情况,“专用仓单分提单”释放的管理风险较大,能否做到每释放一笔货物都在相应仓单下作销账记录,决定了提单管理风险的大小。仓单和提单风险是仓储企业开展业务遇到的经常性风险,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中,难免会有不法分子利用物流企业监管方面的漏洞制造虚假仓单。

(2)货主企业经营能力有限。有些货主企业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运营能力和信用状况,不是量力而行进行融资贷款,而是抱着钱生钱、利滚利的投机目的盲目地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贷款,而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营运能力、赢利能力、企业成长与发展能力,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运作不善,失去了偿债能力,甚至资不抵债而破产,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2. 4 其他风险

(1)法律环境风险。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物流公司以及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操作进行规范整合,这就使得物流金融业务无法可依,可能出现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的问题。物流金融操作程序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到银行、借款者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三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也会影响到质押物所有权的法律纠纷问题。

(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也称道德危机,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可理解为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作为银行和货主企业间的“粘合剂”,物流企业一方面可能会为拉拢自己的客户而向银行提供虚假数据,蓄意骗取银行贷款;另一方面,由于经营不善,物流企业丧失还贷能力而不进行偿还,致使银行蒙受损失;作为货主企业也会采取类似不道德的行为,蓄意骗取物流企业的款项携款潜逃或申请破产而不进行偿还,将风险转嫁于物流企业。

3 结 论

基于统一授信担保的物流金融模式是今后商业信贷发展的方向。为了预防各类风险产生对物流企业和银行金融机构造成危害,需要从风险产生的根源进行防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各经济活动参与主体的多方努力下,共同完善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丁勇萍.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及其风险控制[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5):26-27.

[2]孟庆亮. 试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风险及防范[J].现代商业,2010(30):196-197.

[3]刘贤娴,郭田子. 物流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研究[J].中国商贸,2011(5):137-138.

[4]夏洪胜,周鑫.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风险研究——以存货质押融资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2(3):45-48.

[5]李丽. 基于统一授信模式融通仓的第三方物流选择中小企业[J].工业工程,2010(4):48-52. 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4

以仓单质押为主的物流金融很年轻,在国内从产生至今也不过十来年时间,然而由于其拓宽了银行的利润来源,改变了仓储企业的传统业务困局,尤其重要的是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尽管还存在种种风险,也没有丝毫放慢前进的速度,经营仓单质押的主要仓储企业每年此项业务几乎都翻倍增长。可以预见,在未来短时期内,仓单质押业务仍然将行驶在物流的快车道上。

榜样中储

目前国内以仓单质押为主的物流金融链条上,贷款银行主要有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等非国有商业银行,监管仓储企业主要有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外运等国有大型物流企业,融资企业主要是库存周期长、库存量大的中小企业。

提到国内的仓单质押业务,不能不提中储。中储仓单质押业务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映照了国内物流业在此领域的发展。

中储从1999年开始开展质押监管业务。当时,中储子公司无锡中储物流公司为了提高仓库利用率,观察到很多客户由于库存量太大使得资金被大量占用,同时又因为没有大量固定资产而难以获得银行新的贷款。无锡中储物流公司开始尝试仓单质押,一面帮助客户贷款,一面帮助银行监管贷款企业。而银行由于有专业的中介企业管理质押货物,风险大大减小,也乐于放贷。该项业务开展后,无锡中储物流公司不仅增加了监管的利润,也吸引了更多希望融资的客户进驻自家仓库。

2003年,中储的仓单质押业务有了明显突破。全公司有20家单位开展了此项业务,质押监管的授信额度突破了20亿元,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九大类。

到2006年,中储的仓单质押业务已经获得很大发展。据了解,当年其监管合作银行已经包括中信、光大、广发、招行、深发展、建行、商行、工行、农行、华夏、交行、信用社、巴黎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全年中储系统质押监管项目522个(库内232个,库外290个),业务范围辐射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江苏、辽宁、河南、广东、山东、黑龙江、吉林、四川等省市的58个地区。据中储股份的财报显示,2006年其质押监管业务实现收入2098万元,同比增长139.77%,占整个中储利润的10%。

近两年,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储也在不断尝试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中介服务。仓单质押从中储自有仓库存货的质押,扩展到归中储管理的非自有仓库;从静态的仓库货物质押到动态的在途质押,甚至是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以及成品销售的供应链全过程质押融资。围绕国际货代、仓储保管、金属分销等几大主要领域的质押监管业务,中储已经发展了存货质押贷款、保兑仓、多点保兑仓、成品质押等多种业务模式。

三方利好

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融资模式,给贷款企业、仓储企业和银行同时带来了好处。

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时常面临资金难题。某经营特产食品的企业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他们在给各大超市与商场供货时,不可能在交付货物之后马上拿到钱,双方约定的账期一般是3个月。但零售终端时常会延迟支付货款,而为了不丢失渠道,他们只能被迫同意更长的账期。对于本身资金就紧张的中小企业而言,他们迫切需要新资金的支持,但是,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很难。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低,银行一般都不愿将资金投放给中小企业。华夏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刘秀臣也认可这种说法,虽然银行希望放贷出去,但是为了控制风险,银行对申请贷款的企业会进行严格的考查,甚至包括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中小企业通常迈不过这道高门槛。

而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正在有效缓解这种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的现状,仓储企业能够充当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中介,消化风险。

仓储企业、银行和货主企业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具体来讲,仓储企业是三方的交点。仓储企业作为银行的人,监管货主企业在仓库中存储的货物种类、品质、总数量,确保货主企业存货下限不能低于银行对货主企业要求的数量,同时对银行收取监管费用。另一方面,仓储企业作为货主企业的人,管理仓库中货主企业的货物,包括管理货物的进出库,确保仓储货物的安全、防潮、防霉等,相应地也对货主企业有收取货物保管、进出库管理费用的权利。

在这里,银行通过第三方专业监管者――仓储企业大大稀释了贷款风险,能够比较放心地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获得急需的短期资金;而仓储企业则增加了新的利润源泉。

一般来讲,仓单质押的标准程序为:1.仓储公司和货主(借款人)签订仓储保管协议,明确货物的入库验收和保护要求;随后货主将货物送往指定仓库,仓库经审核确认接收货物后,开具仓单。2.货主以仓库开具的仓单为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以减少风险为前提对仓单进行审核。3.货主、银行和仓储公司三方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仓单质押贷款三方合作协议;货主将仓单出质背书登记交银行。4.仓储公司同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确定双方在合作中各自履行的责任。5.仓单审核通过,在协议、手续齐备的基础上,银行向货主按货物价值的约定比例发放贷款。6.货物质押期间,由仓储公司按仓储保管协议的相关规定对货物进行监管,货物的使用权归银行所有,仓库只接收银行的出库指令并按指令将货物出库。7.货主履行同银行约定的义务,银行解除仓单质押,并将仓单归还货主。

如若货主违约,银行有权处置质押在仓库的货物,并将处置指令下达给仓储公司;仓储公司接收处置指令后,依据货物性质,对其进行拍卖或回购,以回笼资金。

风险控制

目前,物流金融在国内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风险。

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风险首先来自政策法律。比如仓单的法律效力目前还有很多空白和模糊之处。例如,目前法律上对提取货物时是否必须是存货人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各仓储服务商有自己的规定,有的认单不认人,有的认单还要认人。

其次,风险来自仓库监管。这首先要求仓储企业在银行面前有可靠的信用;再者,操作中,货主企业希望货物品种、数量和标准化程度能不受限制,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只要总价值能满足银行的要求即可;而对于银行和仓库来讲,却希望货物品种不能太多,否则监管成本会急剧上升。

华夏银行是国内目前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代表性银行之一。对于如何控制风险,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刘秀臣表示,通过控制资金流或物流来控制风险是比较可行的办法。银行要求物流和资金流都是封闭运作,即通过担保物,在传统担保物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动产比如存货可以作为质押物,一旦发生不良

行为,华夏银行将处置动产。

为了进一步控制风险,不少银行都对仓储企业和贷款企业做了相同或类似的要求。主要包括:

第一,贷款企业即申请人是具有一定数量自有资金,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体工商户;监管的仓储公司经银行认可,具有良好的信誉和承担责任的经济实力。

第二,质押仓单必须是出质人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的仓单,且记载内容完整;出具仓单的仓储公司原则上必须是银行认可的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仓储公司。

第三,质押仓单项下的货物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所有权明确;无形损耗小,不易变质,易于长期保管;市场价格稳定,波动小,不易过时和贬值;适应用途广,易变现;规格明确,便于计量;产品合格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纵横演变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仓单质押不断演变创新,已完全不是数年前业界所认为仓储货物的仓单质押。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丰富起来。

中储管理部付经理对记者表示,其实,现在的仓单质押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仓单质押,将之称为“动产质押”可能更准确。 所谓动产质押业务,是指企业将动产(包括商品、原材料等)存放在贷款银行指定或认可的仓库作为质押物,银行据此向企业发放贷款(或办理承兑汇票)的融资方式。这种质押方式使得可作为质押物的货物灵活多样,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均可以作为质押物。并且,质押物在质押期内可循环流动,在质押物的总价值不低于确定的金额的前提下,可以用银行认可的新质押物或保证金来置换原质押物。置换方式有两种:以物换物和以保证金置换。这对于有固定盈利模式、动产占比高、没有大量厂房等固定资产可用于抵押的生产型、贸易型企业相当适用。目前,广东发展银行便正在开展此种业务。

随着金融模式的创新,开展仓单质押的各主要银行已将仓单质押不断向核心客户的上下游延伸,形成了更新的物流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

早先供应链融资市场主要由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垄断,主要是依据诸如沃尔玛之类的核心企业的高等级信用,向他们的中国供应商提供生产资金。随着中资银行业务水平的提高,中资银行也逐渐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2007年,光大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行全面梳理整合,正式形成了应收账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阳光商品融资等金融产品,以及针对钢铁、电信、汽车等行业提出行业整体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等品种丰富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并将该项服务命名为“阳光供应链”。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困难。为了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2008年7月,华夏银行整合了旗下的物流金融项目,推出了“融资共赢链”业务。与其他银行一般采取“1+N”模式,也就是仅仅针对核心企业的上游或者下游的模式不同的是,华夏银行的“N+1+N”模式,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围绕核心企业设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招商银行也在2008年4月推出了相关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此外,诸多外资银行和浦发、深发展等中资银行也推出了这一业务。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品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不仅涉及汽车、钢材,还包括小麦、棉花等农产品。

2008年9月,深圳发展银行(下称深发展)携手九大物流企业在西安召开了主题为“新形势、新合作、新发展”的金融物流研讨会。目的在于通过建构银行与物流双方进一步深化物流监管、货押授信的合作模式,为企业搭建“金融一物流”一体化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深发展与九家国内规模与实力领先的物流公司结成了金融物流战略合作单位,通过运用商品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单个节点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典型的业务(模式)如:深发货押、深发票据(CPS)、“1+N”供应链融资等。

深发展贸易融资部总经理马黎民表示:“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信贷技术的业务体系。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置于供应链中考察,重点围绕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行抵质押,给予融资支持,比如货押授信,这也是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据深发展估计,存货与应收账款占中小企业资产的五到六成。而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研究表明,全国企业存货、应收账款总额超过10万亿元,也表明了物流金融市场拥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相关链接

仓单是指仓储公司签发给存储人或货物所有权人的记载仓储货物所有权的唯一合法的物权凭证,仓单持有人随时可以凭仓单直接向仓储方提取仓储货物。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5

关键词:融资物流 项目 管理 风险控制

随着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金融服务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一个主要利润来源。不管是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还是世界最大的快递物流公司UPS,其第一位的利润来源都已经是物流金融服务。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金融机构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业务更加复杂,探讨融资物流的业务模式,有效地实施融资物流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是未来物流业的决胜点。

1.融资物流的业务模式

物流金融是以物流活动和金融活动为基础,包括物流融资、物流结算与物流保险。目前讨论较多的是物流融资,它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由物流企业对物流过程中的相关动产进行监管,建立信用关系,并有效控制风险,共同满足动产所有方融资需求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仓单质押(实物仓)、保兑仓、融通仓以及信用证下货权质押四种业务模式。

第一,仓单质押是指出质人把质押物存储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授信,银行根据质押货物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客户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

第二,保兑仓即银行在收到出质人(经销商)交纳的保证金后向上游生产商开出承兑汇票,生产商在收到银承后(前)向银行指定的物流企业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模式。若银承到期后,出质人无法按时偿还银行敞口,则由生产商回购质物补足银行敞口。

第三,融通仓是指在上述操作模式的基础上,若出质人到期无法偿还银行融资,则由物流企业负责处置、变现质押物,补足银行融资敞口。

第四,信用证下货权质押是指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

上述四种融资物流业务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拓宽了贷款抵押担保的范围,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也为银行开辟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

2.融资物流项目管理

融资物流通过物流与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使相关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多方共赢。融资物流项目的活动千差万别,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融资物流项目,但是,融资物流项目的管理和运作程序大致相同,包括融资物流项目前期调研、融资物流项目谈判、融资物流项目首次盘点、融资物流项目执行四个方面。

2.1融资物流项目前期调研

对于任何一个融资物流项目,决策之前都需要经过相当周密的调研和考察。第一,对融资企业性质(生产型、贸易型),经营状况,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对融资监管业务的认知程度,银行对企业的授信模式和额度以及是否有其他监管公司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和考察。第二,对质押物的监管模式(静态、动态),所有权归属,型号、规格,安全库存,每天/每月的平均出入库量,盘点的难易程度,以及质押物特性(易保存、市场价格波动小、变现能力强、 抗跌性好)进行调研和考察。第三,对监管区域是否与非监管区区分开来,是否相对封闭, 货物出入口情况,消防设施是否齐备,监管区域货位的划分情况,监管区域货物出入库流程,监管区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进行考察,绘制监管区域平面图。

2.2融资物流项目谈判

融资物流项目谈判是在进行前期调研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物流公司客户经理初步判断项目监管可行时,与出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进行商务洽谈,要求:首先,根据公司报价原则和地区价格政策报价;其次,低于地区价格政策线必须取得公司主管副总的价格让步许可。最后,与之进一步协商各方面的条款,形成法律文件,签订合同。

2.3融资物流项目首次盘点

根据出质人提供的库存报表,对监管区域的质押物进行盘点核实,为下一步出具仓单做好准备。银行和监管方(物流公司)共同盘点,盘点完后由监管方在《核库报告》上签字确认。但是有时银行会全权委托监管方自行盘点。在盘点过程中监管方负责质押物的数量或重量确认,银行负责质押物价值的审核确认。

2.4融资物流项目执行

在融资物流项目中,物流公司、银行及相关企业之间通常需要签署“项目协议”、“仓库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协议”、“保证函”等一系列的融资文件及其信用担保协议,一旦正式签署了融资物流项目的法律文件之后,融资物流项目将进人执行阶段。物流公司、银行及相关企业按照合同分别完成监管、贷款和还款等职能。

3.融资物流风险控制

融资物流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新形式,对业务管理要求极其严格,业务管理得好,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能带动仓储、运输、配送及其他多项业务的发展;业务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经营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风险控制。

3.1质押物风险控制

其一,注意质押物产权风险。首先,必须正确地规定承担质押物产权界定的责任人,即由谁来承担相关的产权界定工作。界定责任人应该是有能力调查用户贸易渠道、结算方式、往来账目的专业人才。其次,在合约中还必须正确地确定审核产权的方式。通常选择审核产权的方式应该充分地考虑质押物的性质和上下游的贸易关系,审核人可以直接审核相关法律证明材料,也可通过审核出质货物的发票、购销合同、质检证明、上游企业的出售证明、运输发票等方式来间接界定产权。对于进出口货物,还可以审核海关通关单、关税证明、结算证明、进口许可证等来间接界定产权。

其二,注意质押物品种选择风险。应选择资源型物资、热销产品、通用产品及价格稳定的产品。

其三,注意质押物动态价格监控风险。可通过质押率、平仓线、警戒线等进行风险控制。

其四,注意质押物品存放安全风险。可通过用户保险进行风险控制。

3.2监管方风险控制

监管方风险是来自物流企业的风险。一方面是由于物流企业的仓储能力较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使在物流企业仓储过程中所质押的动产发生了质量变化,进一步使动产的价值发生了变化。这就给银行带来了风险。因此,质押物品种应选择易于计量、监管,无形损耗少,不易变质的产品;通过用户保险进行质押物品存放安全风险控制。另一方面是由于物流企业员工的道德问题,其开具的仓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仓库中现存动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情况。因此,应严格按要求审核数据,由第三方协助核对数据,控制质押物初始数据风险。并通过落实监管制度进行质押物库存差异风险控制。通过联合反担保、加强抽查等方式,控制出质人和监管人员道德风险。

3.3借款企业风险控制

借款企业用于质押的货物的合法性以及向银行提供的虚假报表都给物流融资带来了风险。控制由质押物不具合法性而产生的风险需要物流企业利用其专业的知识与经验对质押物的情况进行考察和判断。而控制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则可以通过信用评级的手段。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地位、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状况、交易能力等指标来评判其信用等级。针对由于借款企业所分布的行业广泛,而给银行带来的考核困难,国内一些银行设立了行业分析员和产品经理等职位,对所涉及的各个行业进行分析研究。

3.4其他风险控制

融资物流业务中,对于特定货物应通过制定三方协议来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并要求企业办理相应的商业保险。另外,项目小组严格按照质权人设立的库存价值警戒线办理出入库手续,一旦库存量到达价值警戒线,停止办理出库手续并报告质权人及公司物流业务部;在其货物未解押的情况下,需要突破货物质押总量风险控制线提货时,必须由出资企业出具加盖公章的通知函。严格审查入库实物的真实性、有效性、规范性,并记载相关事项。

4.结束语

融资物流作为一项涉及银行、企业、物流企业等多主体、多流程且不断发展的新型金融服务业务,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推动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领域拓展,而且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但是这种新型业务的兴起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风险。认识和控制这些风险是融资物流金开展得好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洋.冯耕中,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J].管理评论.2003,(9)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6

动产质押融资概述

一、动产质押融资的含义。所谓动产质押融资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而在实践中,动产质押融资是指贷款企业以商业银行认可的企业生产或销售的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作为质押物,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监管,据此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办理承兑汇票的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

二、动产质押融资的特点。

第一,就中小企业而言,动产质押融资拓宽了贷款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在扩大经营模式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因增加存货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既能融资又能进行市场扩张。

第二,就商业银行而言,动产质押融资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同时有效的降低贷款风险。

第三,就物流企业而言,通过动产质押融资,拓宽了企业的业务领域,增加业务量的同时使物流企业增值,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收入。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贷款企业和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的桥梁与纽带,为相关市场主体提供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集成的创新型服务平台。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一、按监管模式不同可以分为动产质押逐笔控制和动产质押监管总量控制。动产质押逐笔控制:指出质人以银行认可的合法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且在授信期内可以分阶段还款,并通过银行审批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授信业务,监管人的控货方式为逐笔控制。

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指出质人以银行认可的合法的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且在授信期内可以分阶段还款,并在满足银行核定的最低库存基础上可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授信业务。质押的标的为监管人仓储保管的货物,银行委托监管人不间断的占有质物。但监管的质物是不断更换的,在不同的时间表现为不同批次、种类,故称为动产质押总量控制。

二、按监管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本地监管、输出监管、综合监管。本地监管是指物流公司利用全国各地的自营仓库,存放各融资企业的质押产品;输出监管是指物流公司直接派驻专业监管人员进驻监管企业仓库或场地,对其质押给银行的质押产品执行现场监管;综合监管是指物流公司对质押产品的整个运输和仓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监管,实现全程无缝动态监管。

具体项目的方案设计

现假设银行要为某钢铁贸易加工企业A提供融资贷款,企业以进口原材料铁矿石、半成品、产成品进行质押担保,物流企业则履行监管职责。

一、监管模式:企业以其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为质押担保,为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故采用总量控制。

二、监管场所:由物流企业收到货物装船通知后的港口监装、协调理货开始,跟踪海上货物运输,到货物抵达卸港后一直到原材料入企业的货物堆场、运输载体,此外,还包括企业厂区内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堆放区域。

三、监管范围:在银行开出信用证,并告知物流企业装货港发货人装船通知信息后,物流企业通知人进行现场监装、理货,第三方物流对该信用证下的质押物开始履行监管职责,待货物抵达卸货港口,物流企业收到银行转交的全套海运提单并签收确认后,货物转为国内综合监管,监管职责在该票货物完全出库或获得银行下达的解除质押通知书时止。主要环节有:(银行开证)――装货港监装、质检服务――海上船舶、货物信息跟踪――货物抵港后的船舶、货运――卸货港货物存储――运输――原材料仓库监管――半成品仓库监管――成品仓库监管――(银行下达放货指令)――解除质押。

项目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动产质押融资的主要风险有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为系统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押品的产权归属和真实性问题,场地租赁有效性问题等,直接涉及质押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市场风险由于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变现能力等原因所引起。操作风险主要为技术风险,变现为管理流程混乱、不按流程违规作业等。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信贷道德风险和监管员在监管过程中的职业道德风险。因此可以从质押物的选择、价格、质押率等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第一,审慎选择押品。用作质押的商品必须为适销、适用的商品,易于变现。商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便于计量,计量方法确定且押品易于保管,不易变质、损毁,质量稳定。商品价格相对稳定,价格易于确定,在授信期限内价格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不大,或者价格易于合理预测。

第二,合理定价,引入价格调整机制。在确定押品的价格时,可以按照购入价与市场价孰低的原则或者购入价按照发票价确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就押品价格做向下调整。质押物的市场价格跌幅大于与约定幅度时,企业应在协议约定的时间内按照市价跌幅的比率追加保证金或追加质押物。建立逐日盯市制度,跟踪押品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经常性地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防止质押物贬值。

第三,合理确定质押率,转移风险。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质押物种类、历史价格波动、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实际业务情况确定质押率。同时按照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确定是否办理质押物的保险,以此来转移风险。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7

一、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传统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是加强融资企业的信用管理,慎重选择质押物,在合同中明确融资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以上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然而传统风险管控措施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以中铁现代和南储仓储两家公司为例,见表1。目前物流行业在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其实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而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很多物流企业依然采取着以上述公司相同的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这样的管理手段,存在着以下明显缺陷: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的物流金融业务,每个物流企业仅凭一己之力去调查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核准质押物的质量和价值,个性化定制质押物的保管措施,以及明确每一笔业务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来讲这样做成本极高,一个物流企业面对众多融资企业和质押物进行调查会消耗物流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融资企业可能与多家物流公司合作,多个物流公司重复对一家融资企业进行调查,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加之物流企业在某些领域上的知识匮乏,会导致这样的风险管控效率地下。不能解决重复质押问题。重复抵押,是指债务人以同一抵押物分别向数个债权人为抵押行为,致使该抵押物上有多个抵押权负担的抵押形式。重复质押问题主要是质押信息方面的闭塞,与贷款信息可以体现在征信系统里不同,银行间的质押信息很难做到相互分享,全面收集难度很大。即使是已经质押过的质押物,表面看来也很难有任何异常。此外,质押物的权属与登记问题也是造成重复质押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仓储货物的登记混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统一,进一步增加了对质押物监管的难度。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传统物流金融监管下的信息记录往往是单方面的、静态的,融资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容易产生纰漏,导致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

二、物联网信息服务技术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物流金融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常见的形式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金融开始越来越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手段,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提供的是全是实时动态的监控手段,可以通过物联网构建的信息平台了解三方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与获得信息的成本,让银行对融资企业实现更真实、具体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货物标签以及出入库信息登记等手段,实时了解质押物情况,避免重复质押、质押物被调换等问题。并且,物联网技术为物流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新的业务模式,替代以往较之落后的、存在风险更大的业务模式。

三、基于物联网信息服务的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8

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金融监管步步趋紧,中央再三明确:金融要回归本源,要服务实体经济。而在2017年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84号文中,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被列为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文件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这在金融监管趋严的政策大背景下殊为难得。供应链金融在中国不温不火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却偏偏在近年来逐渐站上政策风口,这与当前在国内产能过剩、产业亟需转型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破解融资困境、促进产业转型的有力工具不无关系。

二、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依托发生在某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上下游商业交易的真实背景,为链条中的部分甚至全部商业交易参与方提供融资服务,并借助交易中产生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以及资金流转情况,监测并把控融资方信用风险。这种金融服务主要以商业链条中的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为服务对象,围绕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展开。

三、供应链金融特点

(一)核心企业作用

核心企业通常来说在一条供应链中享有最大的话语权,其往往能够掌握整个链条中的信息流、物流以及现金流。核心企业在日常生产中会通过一系列选择标准去主动选择供应商与经销商或下游生产客户,对供应链的组成通常具有决定权。在供应链的环节中,由于核心企业对上下游掌控能力较强,往往会对其上下游有比较多的资金占用。

例如,核心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进行商务条件谈判时,会要求较长的账期,而供应商基于获得大订单的急迫以及??核心企业还款能力的信任,往往会同意对向核心企业的供货款附加一个较长的还款周期,这样就降低了其日常的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在生产与采购的生产活动中它就需要动用流动资金进行支撑。此时,供应商对核心企业享有的应收账款可以被转让给金融机构从而为企业融得资金,可以是应收账款保理的形式,也可以是应收票据贴现的形式。

又例如,经销商向核心企业进货,核心企业往往会要求经销商预付较大一部分订金,以加速其自身的资金周转。这就要求经销商先行垫付进货订金,如果经销商是中小型企业,其资金实力有限,金融机构授信额度也较小,即使支付了进货款也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资金链断裂。这时候,金融机构向经销商提供资金时,可以要求核心企业为经销商向其采购的货物提供回购承诺,即倘若经销商无力偿还金融机构借款时,核心企业将经销商所进货物进行回购。在实际操作中,也有金融机构通过占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向经销商提供资金。

(二)供应链金融实质:高主体风险与低偿债风险的错配

根据上文所述,金融机构在通过供应链金融产品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提供融资服务时,其实是基于对核心企业资信状况的判断,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看重的是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有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甚至会占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而核心企业由于其上下游享受供应链金融服务后,能够进一步延长期账期,提高其资金周转率,变相达到了融资目的,因此往往乐于为金融机构向融资人提供的资金或信用提供信用兜底。这样,偿债风险就从融资人单独承担转移为融资人与核心企业共同承担,金融机构实现了“1+N”的业务拓展,扩大了业务范围。

然而,供应链金融不能仅仅理解为金融机构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开拓业务并巩固核心企业授信的一种产品。金融机构单单按照“1+N”的模式对核心企业授信去开展业务,将会带来过度授信的集中风险、核心企业行业周期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如果仅仅把供应链金融的本质理解为转移风险,则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的主体授信流贷的传统业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目的是选取企业优质的资产设计融资方案,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这里的优质资产不单单局限于会计意义上的资产(例如对核心企业的债权),也包括融资人在未来大概率能够收取稳定现金流的一种业务(例如融资人与核心企业签署了长期的供销合同)。即使是主体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如果其与核心企业发生业务关系,则其就很有可能拥有优质资产。因为其对于核心企业的债权或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通常取决于核心企业。换句话说,一个中小企业不太可能是一个实力较强的企业,但是其可能会有一些现金流入较为稳定的优质业务,供应链金融产品就是要为中小企业的优质业务提供资金或信用。因此,金融机构往往会利用核心企业掌握的“三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通过“三流合一”来进行优质业务的识别以及贸易真实性的判断,并实现业务与现金流的监管。

因此,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在中小企业的高主体风险与其低偿债风险的错配。也就是说,金融机构针对拥有高主体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人,通过介入其业务流程识别选取出低风险的业务(取决于融资人与核心企业的业务稳定性以及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设计融资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其实在于有效锁定融资企业的优质资产或业务对应的现金流入,从而实现风险隔离,达到现金流特定化的目的,有效降低融资人资金混同风险。

四、供应链金融模式

按照现有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特点,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被分为三类:预付款融资、应收款融资和存货融资。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核心企业往往会配合提供其上下游历史经营数据、物流信息以及财务信息,金融机构以此来进行贷前审批以及贷后管理,并与核心企业配合进行受托支付等资金流转业务。

(一)预付款融资

前文提到,经销商或生产商向核心企业采购原材料或者产成品时,核心企业往往会要求经销商预付较大一部分订金,以加速其自身的资金周转。因此,经销商或生产商往往需要融资以支付预付款。此类供应链金融产品普遍的做法是由金融机构以受托支付的形式向核心企业支付采购款,而后核心企业发货。按照核心企业履行的职责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模式,一种是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储管理企业发货,而后仓储管理企业按照金融机构的指令逐步向融资人发货;另一种模式是核心企业自身承担仓储管理职能,按照金融机构的指令逐步向融资人发货。无论何种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发送货物到达指定地点后,金融机构往往会将货物设定质押或抵押担保,作为一种偿债风险控制措施。同时,金融机构在这种业务模式下的核心是控制提货权,一旦融资人出现信用风险,金融机构能够立即控制仓库中待发货的货物,并要求核心企业回购,以降低损失。在预付款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的配合至关重要,如果其因生产等原因出现发货不足的情况,核心企业需要就不足部分退还收到的采购款。

预付款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其下游以及金融机构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对于经销商或者原材料采购商来说,大批量的采购可以获得更高的价格优惠,同时淡季打款、旺季提货能够锁定价格、规避提价风险。对于核心企业来说,大量的预收款及有助于增加其流动资金,也有助于其锁定未来销售、提前安排生产、降低产能闲置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核心企业提供回购承诺实际上解决了货物抵押变现的问题,降低其自身信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此种模式下核心企业介入较深,金融机构能够藉此进一步挖掘核心企业的业务资源。

(二)存货抵质押融资

生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拥有大量的存货,经营资金被大幅占用。存货抵质押可以盘活存货所占用的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存货抵质押融资主要包括现货融资和仓单融资两大类。两种业务模式下,融资企业皆将货物交由金融机构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仓储监管。按照接触质押的方式,现货质押又可分为静态抵质押和动态抵质押。静态抵质押通常适合分批进货、分批销售的企业,金融机构收取企业上一批产品的销售回款后会解除下一批产品的抵质押,企业得以将下一批产品进行销售,并将另一批产品进行抵质押,以此企业能?蚴迪只?压存货的滚动抵质押,从而盘活资金。动态抵质押适合库存稳定、货值稳定且产品品类较为单一的企业,此种模式下企业能够以新生产的存货替代拟销售的存货,以解除拟销售存货的抵质押,实现以货易货。

(三)应收款融资

应收款模融资常见于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即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前文提到,核心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进行商务条件谈判时,往往会要求赊账,并会要求较长的账期。在该种模式下,供应商通常会以其对核心企业的债权进行融资,通常以保理的形式或者是票据贴现的形式进行融资,按照金融机构是否享有追索权又可以分为附追索权的贴现或保理与不附追索权的贴现或保理。

(四)各模式比较

2012年发生的上海钢贸事件对国内供应链金融行业震动极大,由于存货监管专业化需求较高、难度较大,仓储监管企业承担的风险又往往与预期收益不匹配,国内金融机构对存货质押业务心有余悸。

应收款融资由于金融机构承担市场风险较小,且不需承担企业的销售风险,往往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然而根据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情况来看,预付款融资模式更为火热,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核心企业对销售的关心和支持远高于采购,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又离不开核心企业的支持,因此预付类业务更容易开展。从财务角度来看,预付款融资能够加速核心企业资金回笼,提升经营性现金流质量,因此预付款融资对核心企业的吸引力更大。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9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仓储质押贷款 风险

随着我国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金融部门着力扶持“三农”,从而使农村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中新问题逐渐显现。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贷款资金不足和信用评级差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逐渐演变成为了“有款难贷”“有贷难还”的普遍现象。在此情况下,为了更有效地发展地方经济、拓展农村信用社业务,一种新型贷款模式——“仓储质押贷款”应运而生。

一、贷款新模式产生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银行放贷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农村地区信贷增长出现“负加速度”现象

2、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沿海地区农村信用社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农村乡镇企业。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外贸发展势头良好,在沿海地区形成了外贸企业生产链,即外贸企业与其生产配套产品的上下游企业。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低迷,造成了货物滞销,库存量大量增加,给当地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压力。在此情况下,大量外贸企业纷纷采取“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因此,在国内扩大营销成为了赢利的重要保障。但要扩大国内营销需要大量资金,对于企业者来说利用库存货物获得贷款扩大营销,待货物销售后归还贷款,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贷款模式。

由上述分析看来,农村信用社仓储质押贷款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农村和当地企业发展,更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信用社仓储质押贷款办理流程

仓库内质押的货物可以进入市场流通,但必须完成上述流程,同时库存量按农村信用社确定比例折扣后的价值与信用保证金的总额不低于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贷款额度。如遇货主需降低库存的情况,其需向农村信用社上交等值的保证金,以补齐货物价值缺口。亦或者提前归还缺额部分。农村信用社调整库存下限方法:最低库存下限=(农村信用社发放代扣款额度-保证金)/农村信用社折扣比例。

三、农村信用社仓储质押贷款优势与风险分析

就农村信用社仓储质押贷款优势而言。其解决了农村和小型企业发展融资难、放贷慢等问题,简化了大量申请手续,尽量保证农户和小型企业可以快速获得贷款。而政府为了促进融资,亦大力宣传金融知识。本文认为,解决农村经济和小型企业发展融资难、放贷慢的困境既要着眼于解决农村信用社自身申办手续繁复程度等自身管理问题,也应考虑通过金融创新,开发出适应农村和小型企业发展的创新性金融产品或贷款模式,如仓储质押贷款。“仓储质押贷款”对于初创期、成长扩张期的乡镇企业和小型企业,是解决贷款难的创新性途径之一。传统的信贷业务需要提供企业固定资产等其他财产作为担保,而且往往贷款资料准备过程较复杂。如遇到固定资产纠纷,还可能导致贷款申请失败。在许多实际案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扩张期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在原材料处于低价时,大量囤积其用于生产。但由于囤积原材料导致资金积压,无法获得足够的现金流。导致大量企业因为无法及时获得贷款而出现了破产的问题。而农村信用社仓储质押贷款主要以货主在库货物为质押物,其创新性的贷款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企业已有资源解决了燃眉之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风险,而且拓宽了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

农村信用社仓储质押贷款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放贷风险,但并未完全杜绝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存在的风险有以下可能:第一,“一物多头”,即以存在所有权争议的财产作为质押物。仓库货物在质押前,其所有权存在争议,当货主未能按协议履行还款义务,造成违约时,农村信用社虽持有质押物,但实际并未拥有此财产。“一物多头”的出现,可能导致农村信用社本息无归。第二,实际价值与评估价值存在差异。造成是货物实际价值与评估价值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际的贷款申请过程中,借贷人为了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往往虚报货物价值,从而造成了评估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另一方面,从存货、贷款申请到还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而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因为市场需求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货物贬值,从而使货物的当时市价低于之前评估价值。第三,重复质押。借款人以同一财产向不同的金融机构质押取得贷款,而作为其中一方的农村信用社可能面临质押权落空,被迫成为信用贷款的问题。第四,由于质押物变质或丢失造成的风险。前文分析可知,在“入仓—申请—放贷—还贷”这一过程中存在着重要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除了货物不可抗力的贬值外,还可能存在质押物因保存不当变质、丢失等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农村信用社虽形式拥有质押物,但却无实际上的意义。

四、风险控制建议

综合分析可知,农村信用社在拓展仓储质押贷款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其中重要的一环即是负责对货物进行仓储保管的仓库,因此选择合适的仓储机构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首先,慎重选择质押品。在借贷人提出贷款申请后,作为放贷方的农村信用社需要对质押物做详细、准确的评估。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确认货物所有权是否明晰,防止“一物多头”现象的发生。其次,关注借贷人资信情况,调高农村信用社人员业务水平。这一做法是为了确认货物实际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较难控制。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认真核实当时市价,还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对于货物将来价值的波动性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从而防止因为时间差和虚假申报导致的货物实际价值与评估价值不符的问题。因此,要求办理这项业务的农村信用社人员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水平。再次,选择合适的仓储企业。农村信用社发放仓储质押贷款的重要质押物即为货物,那么货物的储存便成为了整个信贷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货物储存期内,保障货物不发生变质、损毁或丢失等情况而导致放贷风险。由此发现,仓储企业作用可见一斑。因此,在选择仓储企业时,需选择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设备的企业,从而降低其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明、吴建民:仓储质押贷款:新的贷款产品[J].农村金融研究,2002(1).

[2] 裴炳和:仓单质押贷款操作与风险研究[J].物流科技,2011(4).

[3] 于德成、杜才超:仓单质押贷款中的风险评级与“囚徒困境”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4).

[4] 付剑锋、李十六、朱鸿鸣:融资困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货权质押融资模式篇10

未来货权开立信用证业务,顾名思义,是企业将还未实际取得的货物项下的权利,质押给银行,进而获得开立信用证的额度。那么未来的货权又该如何质押给银行呢?我们可以看一个案例:A公司需要从B公司处进口货物,总价为CIF,USD100万,约定结算方式为即期信用证。A公司的传统做法一般有两种:第一,资金不足的情况,通过担保或者房产等抵押,在银行获得担保或抵押项下额度,开立信用证给B公司;第二,资金充足的情况,那么A公司就将等值USD100万的存款存放银行,作为开立信用证的保证金(百分之百保证金)开证给B公司。A公司在上述两种操作方式下,贸易进展顺利。由于国内市场对A公司进口的该货物需求旺盛,A公司决定扩大在B公司的采购量,从USD100万扩展到USD300万,A公司在国内的贸易也是无法提前预收货款,又难以筹集USD300万的资金来作为百分之百保证金开证,此时只能增加担保或抵押的额度,而要增加担保或者抵押既有较高的成本又难以实行。那么A公司在筹不到资的情况下,便只能放弃业务规模的扩大了。

若利用未来货权开证就不同了,USD300万的信用证,只需交纳30%即USD90万的资金做为保证金(交纳的保证金一般根据货物价值的变现能力而定),无须担保和抵押即可开证给B公司。只要信用证的单据条款能够让银行有控制货物的能力,如:提单条款是注明运费已付的全套空白抬头空白背书的海运提单,及保险单据规定空白背书或受益人为深圳发展银行(在CIF的价格条款下是由B公司负责运费和保险费)。对于A公司,在信用证单据到达银行后,可以直接付款赎单,也可继续将办理现货质押,分批赎货,好比把货物存在了银行指定的仓库,根据自身贸易情况进行赎货。

可见,通过未来货权的质押即可利用小资金进口大额的货物。如上例,进口USD100万的货物的利润为10%即USD10万,用USD100万的资金全额保证金开证的收益即为USD10万,若用未来货权开证USD100万的保证金可开出USD300万的信用证,进口USD300万的货物,利润30万,利润率为30%。对于规模不大的中小贸易企业,如果利用担保公司或房产抵押的话,将产生额外一笔不小的财务成本,而且能否获得担保或办理抵押也将受到种种限制。可见未来货权开证的模式确实为中小贸易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