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需求分析十篇

时间:2023-09-08 17:28:28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1

目前PACS和LIS已有多个成熟的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其建设经验或许能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带来新的思路:构建医院药学信息系统(Pharmacy information system, PIS),在HIS的平台上独立运行,解决HIS“离不开”又“不好用”、“不够用”的矛盾。

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药学部门在工作性质与业务流程上与医疗、护理部门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医疗为中心的HIS很难覆盖药学部门的各项业务,国内医院的药学化建设尚存在以下六个问题:

1.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HIS在满足药学部门的需求上先天不足,很多医院做的补充完善、二次开发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信息孤岛”严重妨碍了医院相互的合作交流,药师们陷入简单的重复劳动,如药品调价时同一地域的所有医院都要做相同的价格维护工作。

3.药品基础数据缺乏统一标准。药品编码和药品基础数据库结构是保证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我国至今仍无相关国家标准甚至行业标准。

4.药学部门缺少“画图纸”的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经常会陷入一种窘境,药学部门在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后发现开发的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觉得不好用。究其原因是缺少“画图纸”的人,开发人员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药学部门的需求。

5.各医院自行开发,重复投入多。国内很多医院都在自行开发软件系统以满足业务需求。据统计,国内近三分之二的三级医院都曾开发过药学信息化项目,不同医院的项目(如处方点评、药品说明书查询等)功能大同小异、重复建设严重。

6.未能实现产品化,升级维护无保障。医院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均未实现产品化,开发实施的成本高、升级维护无保障,这些自行开发的软件往往使用寿命很短(据抽样调查结果估算,使用寿命超过5年的不足20%)。

上述问题是造成我国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PIS概念的引入和实施可望为解决这一症结带来新的契机。

PIS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

药品供应保障是医院药学部门的基础工作,PIS要能够实现对药品服务、信息、物流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因分散、多头管理出现追溯困难、不同口径数据统计结果不一致等问题。

在医院的信息建设中,医院管理者和信息部门对新系统的引进甚至原有系统的修改都十分谨慎,担心会干扰“脆弱”的HIS,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因此PIS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应以不改变HIS结构、不影响HIS运行为前提,PIS仅将相应功能从HIS剥离并整合,以数据交换的方式保证HIS系统结构完整、运行方式不变。PIS需要的基础数据一方面从HIS中读取,另一方面来自新建的数据库(由PIS生成并维护);同样PIS生成的数据也分别写入HIS(原HIS需要的数据)和自带的数据库(其它数据)。

目前,各医院都有大量和院外其它单位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求,如获取药品的基础信息、向医保上传用药数据、ADR报告、与其它医院交流(如比较库存水平、调剂效率等管理指标)。在不改变医院HIS的前提下,可采取图4所示的“三明治”结构,通过PIS系统间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以及医院与医保等外部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让医院对拟共享和交换的数据进行控制,满足各医院对数据管理的要求。

作为医院药学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PIS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满足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和临床使用的需求。PIS应当纳入药品在院内流通的各个环节,与药品相关的所有业务流程均能在PIS上实现。

2.满足药品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需要。各医院的HIS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统计、数据分析的功能,但普遍不够用,对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为医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有限。PIS可以参照其它行业的成熟经验,为医院提供丰富、灵活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

3.帮助医院合理使用药品。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便捷地查询药品信息、审查处方医嘱、评价分析患者用药,这些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全面、准确的数据库、科学的审查规则和高效的算法。鉴于该领域已有成熟的商品软件,可采取使用商品软件和自定义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商品软件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的同时为医院提供自定义审查功能。

4.帮助药学部门进行事务管理。医院药学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事务性工作(如排班、绩效考核等)和内、外部沟通需求(如通知传达、与临床的沟通和反馈等),PIS可以按深度行业定制OA系统的标准提供相应功能。

5.协助药品经费预、决算和经费使用管理。多数医院的药品经费由药学部门使用但由财务部门管理,双方都无法实时掌握药品实物消耗与经费开支的关系,而PIS可以实时地分析药品消耗、经费使用和收益。

随着PIS的普及,可能会出现专门的药品基础数据供应商和药学服务咨询公司。前者可为医院提供药品基础信息和动态,如根据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及时向医院推送药品价格变化、药品警示信息等。后者可以帮助医院分析药品管理和药品使用的指标,并提出改进建议。

应注意的问题

以产品化为目标开发、建设PIS系统已经被很多医院药学部门管理者接受并认同,个别医院已经开始进行尝试,一些IT企业正在或准备进入该领域。作为专门针对医院药学行业的信息化项目,PIS在方案设计、开发、实施和运营中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强调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主导作用。与一般IT项目相比,PIS更应当是一个医疗项目,要强调并充分发挥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作用。建设PIS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够用、好用的软件,更重要的是药学部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需求的整理和深入分析,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质量标准、明确工作模式。

2.正确评估项目的开发实施成本。对PIS这种与工作流程结合紧密的行业软件而言,软件购置、实施费用以及配套硬件等费用可能只占总成本的30%~50%,在需求分析、流程改造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人员、时间和经费,否则PIS系统会像某些药房使用的自动化设备一样,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摆设。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2

[关键词]医药物流供应链;风险控制;多方博弈分析;纳什均衡建模

[DOI]10.13939/ki.zgsc.2015.07.100

1 医药物流与其供应链现状

1.1 医药物流的分析

(1)医药物流统一平台尚未真正建立。与欧美发达国家医药物流发展体系状况相比,针对医药物流的参与方而言,国内医药物流行业建设布局相对分散,规模构造不成体系,执行标准尚未统一。具体表现形式为:一方面,医药供求双方或者多方未明确意识到其行为对行业供应链的影响;另一方面,医药物流本身属性多归于机动触发性,至于其在统筹方面的建设性和移植性上考虑不足。

(2)医药物流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由于医药企业源于行业竞争和追逐短期效益的影响,医药物流受限于目前的短线运营模式。长期发展下去,医药物流发展版图将遭遇瓶颈式阻拦。

目前,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应效仿云数据远端存储和终端服务的理念,建立长期物流参与方合作方式,为资源共享打开突破口,弥补现在医药物流的资源共享问题,优化医药物流资源。

(3)医药物流急需第三方监管机构方面的更强的执行力度。近几年,比如医药用胶囊中的铬超标、头孢类医药采用地沟油生产,无疑暴露了物流中的流转环节疏于强制性的实时监管问题,严重影响下面环节的物流工作,导致医药物流被迫中断或流产,破坏了建立起来的基于合作模式的平衡态势。

为实现医药物流目的最终实现,达成医药物流多参与方的共赢合作模式,有必要建立具有实际执行力度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借助此机构用以维系医药物流健康运转的平衡发展态势。

1.2 医药物流的供应链分析

(1)缺乏常态化的医药供应链支持体系。目前,由于医药性质的特殊性,其供应链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模式存在以核心企业、以区域服务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供应链模式,优点在于:可以发挥灵活组合的形式满足某次医药供应需求;参与各方存在事先协议,在针对性医药需求的前提下可调节本次供应链流转方案。缺点在于:无法响应今后医药大市场的体系完善建设需求;现阶段尚处于“一事一议”状态,无法满足参与供应链各方的权责界定和博弈。

(2)待建立医药供应链中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跟国外供应链对比,发达的国外医药链多采用“生产到营销”简约式供应链,减少链条利润流失。从目前运行态势而言,此简约式供应链集中优势体现为以下两点:①为了疏导医患渠道,建立医药代表为纽带的营销模式;②优化供应链组合,逐步形成医药战略联盟。

重新审视国内医药供应链,受制于医院垄断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同时针对医药的第三方物流并未确立稳定地位,国内供应链发展模式目前没有常态化的均衡发展,没有统一调拨的医药供应机制。因此,建立一个医药供应链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可以短期内实现供应链优化,亦可以长期内实现医药供求的发展态势评估。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运作,都会为参与医药供应链的各方带来可观效益,同时保障了医药物流的良性发展。

1.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药物流风险分析

通过1.2节和1.3节的分析成果可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药物流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医药物流中的参与者行为。为了保障医药物流运转畅通,参与者往往采取灵活的解决方式,从提高效率、加速资金流转、增加技术含量、全监控物流各个生命周期等四个方面加速医药物流。

但是,随之而来的医药物流风险如果不事先预控,很难在医药物流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风险归零。因此,但就医药物流中各个参与者而言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①效率风险。参与者应结合市场评估分析报告和发展态势,自行转变服务模式,以满足不低于社会平均消耗时间的要求,否则,会带来效率风险隐患,这种隐患将会降低物流需求数量。

②资金风险。目前,医药物流行业为了短期内获取资金收入,盲目增加投入成本,很容易导致医药供给过剩,不仅给医药物流行业带来巨大负担,而且有可能压垮部分参与者,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物流运转。

③技术风险。为了刺激医药物流竞争程度,从中获取相关利益,参与者纷纷将目光聚焦到提高医药物流所自身负担环节的技术更新方面,但是由于技术革新本身的弊端,有可能导致自身技术稳定性和与外界相互兼容性的双重问题,这样需要留有足够实验的时间才可投放在医药物流中去实现其价值。

④全局监控风险。在医药物流的各个生命周期内,参与者的物流行为是出于个性化选择,很难形成全局策略,容易受短期波动的因素制约,不能实现全局的监控,很有可能由于全局管理不善,造成医药物流的全线瘫痪的灾难。

(2)医药供应链中的衔接措施。由医药物流运作而拓扑生成的医药供应链,其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断链”,即医药供应中的衔接环节出现了致命性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

为达到医药供应链中资源调拨顺利进行同时控制物流环节中潜在风险的目的,本文基于医药物流供应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作者引进博弈论的思想,用以解决以上分析得到医药物流及供应链中的资源共享和多方合作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研究医药物流与其供应链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隐藏的风险;②分析目前医药市场中的供应链的参与者各方需求和活动内容;③建立博弈思想的供应链的风险规避分析预案;④引进纳什均衡博弈模型,论证其模型在医药物流供应链中达到稳定合作态势的可推广性。

本文的最主要创新为:借助纳什均衡分析,将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多方博弈简化为两两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将全局风险以化整为零的方式,为供应链的低风险、常态化运转提供合作参考模型,实现医药物流供应链均衡稳步式发展的目的。

2 医药物流供应链参与方属性和风险规避预案

2.1 医药物流供应链参与方的角色及活动内容

(1)医药原材料提供商。主要作为医药物质的基础,处于医药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主要为医药制造商提供医药的原材料。

(2)医药制造商。主要为承接药品研制,对上向医药原材料提供商提出研制医药原材料的需求订单,对下向医药分销商提供医药成品;同时,依据最终消费者需求,制定医药产品制造预案,同时建立起向分医药销商和医药原材料提供商的反馈机制,依循供应链的需求,合理选择合作对象。

(3)医药分销商。主要作为医药的集散环节,对上向医药制造商提出医药成品订单需求,对下与医药销售场所建立连接。

医药分销商作为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晴雨表”,时刻反映供应链条的动态变化,不仅肩负医药的分销和调拨的职责,而且起着医药供应链中心枢纽的作用。因此,维系好医药分销商的合作关系,直接影响到医药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作为应急预案的入口。

(4)医药终端用户。主要作为医药需求的最终接受方,同时也是整个医药物流供应链最终需求的发起方,通常情况下,医院等处方机构代为顾客行使医药供应链环节中的合作权。医院执行合作策略时,需依据的是医药终端用户的意愿。

医院在医药物流供应链殊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采集和整合顾客医药需求,并将结果作为输入条件,制定与上游分销商的合作策略;二是确定供应链走势,让终端用户能够获得所需药品;三是将需求反馈给供应链上游企业,协调与他们的合作方式。

(5)第三方物流。主要作为医药的载体,在医药供应链中进行传递。针对目前新形势下的医药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可视为医药供应链资源优化和为其他供应链参与方“减负”的产物。

第三方物流与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其他参与方是共存关系,其对外的合作方式不直接影响到医药物流的发展态势,但又因其合作的灵活方式,可以考虑选择合作策略的同时兼顾物流集成化的效率择优的合作策略。

(6)医药供应链监管部门。主要为医药物流供应链制定合作规则,依据的参考条件是最终用户的需求、供应链的集成程度、竞争与激励机制、医药流通政策法规。

其中,医药流通政策法规依据国情和医药物流供应链的运行现状而制定强制性规则,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最终用户的需求、供应链的集成程度、竞争与激励机制制定参与方合作策略,通过博弈的过程,产生医药物流资源优化后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2 博弈思想的供应链的风险规避分析预案

2.2.1 最终用户的需求

判断一个医药供应链是否流转成功,关键取决于是否达到最终用户的需求。

以最终用户为辐射源,向外建立博弈的合作方,分别选取医药制造商和医药分销商作为博弈对象。同时,在抢夺最终用户资源时,制造商和分销商双方存在博弈的过程,并考虑其自身减负的问题,将物流工作移交给第三方物流来完成。

(1)医药制造商与医药最终用户的博弈。将医药最终用户的需求作为医药制造商的发起合作响应的输入,医药制造商可以选择以下两种策略:①委托第三方进行医药配送。细分为:a.通过第三方物流流转至医药分销商处,然后通过分销商进行流转;b.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至医药最终用户;②可自行实施医药配送过程。由医药制造商本身配送医药至最终用户,鉴于成本开支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面,通常不考虑此策略。

(2)医药分销商与医药最终用户的博弈。医药分销商通过分析医药最终用户的需求,且此需求是公开信息,充分调拨上游医药货源,同时,针对下游医药最终用户进行医药资源合理分配的合作。

通过最终用户需求作为谈判条件,分销商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或自行配送医药。同时,是否采取自行配送方案受供应链的集成程度和竞争与激励机制因素影响。

2.2.2 供应链的集成程度

为了减负增效,医药物流供应链参与方均开始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开支和提高医药物流工作效率的问题。

供应链的集成度问题归结于医药物流参与方的合作衔接和分责的问题。医药物流供应链覆盖了整个链条的博弈合作的整个过程,不仅要从参与方外部实施博弈优化,也要从各个参与方内部的开展握手式的博弈优化。下面建立具体以供应链的集成度为博弈切入点的供应链流程。

医药物流供应链流程的目的是以物流作为媒介,重点讨论以下各方如何集中医药优势资源的问题,进而选择博弈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供应链集成程度的提升。

(1)供应链上游的集成度分析。①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合作。根据医药原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进行资源调拨的方式实现物理组合,在医药原材料层级上实现供应商的协商博弈。②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与医药制造商之间的博弈合作。根据医药制造的需求,进行医药原材料信息的搜集并且分析医药原材料成本因素,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博弈方式实现医药制造商与医药供应商的合作。③医药制造商之间的博弈合作。根据研制或生产药品的客观需求,医药制造商通过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半成品二次加工或科研技术突破,依据自身特点,最终达成医药制造商之间多方的合作。

(2)供应链中游的集成度分析。作为医药物流供应链的中游阶段,其集成度方面的改革措施是实现医药分销商分级策略和同级分销商协作博弈的合作过程。①同级分销商之间的博弈合作。主要根据同级分销商承担的医药产品内容,实现医药调拨的集约化,降低资源内耗,通过同级分销商以互通有无的博弈谈判方式,确立分销商在供应链中快速流转的机制。②不同级别分销商之间的博弈合作。主要根据上级分销商的分销权限内容,进行分工协作,通过博弈实现分级分销商的权责,规避乱序分销等不正当博弈。

2.2.3 竞争与激励机制

为了刺激医药物流供应链的主观能动性,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实现供应链各方的自身利益的增加和医药流转各环节的疏通。

竞争与激励机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预合作方通过提升自身,保障自身在博弈过程中的地位;二是驱使对方在博弈环节中作出让步合作的决定。

供应链的竞争与激励的实现主要从供应链中上、中游环节去实施。主要通过加强医药原材料提供商、医药制造商、医药分销商三方博弈策略,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循环。

(1)医药原材料供应商的竞争与激励。为响应医药制造商的供货需求,针对医药原材料的选购方案,受其供应商自身寻求合作方式的影响。在供应商内部开展竞争,并由供应商提供给制造商激励,通过以上方式到达加强供应商博弈合作的策略影响性。

(2)医药制造商的竞争与激励。为响应医药分销商的提货需求,针对医药成品的选购方案,受其制造商自身寻求合作方式的影响。在制造商内部开展竞争,并由制造商提供给分销商激励,通过以上方式到达加强制造商博弈合作的策略影响性。

(3)医药分销商的竞争与激励。为响应最终用户需求,针对医药成品的销售方案,受其分销商自身寻求合作方式的影响。在分销商内部开展竞争,并由分销商提供给最终用户激励,通过以上方式到达加强分销商博弈合作的策略影响性。

2.3 博弈方法的选取

依据博弈思想的分析,至少保证三个研究元素:players(参与者)、strategies set(策略集)、payoff(支付函数)。通过2.1节和2.2节可知,2.1节明确了医药物流供应链中players,2.2节明确了医药物流供应链中strategies。下面将简介博弈方法,基于医药物流的供应链模型上选择博弈方法,并开展博弈过程。

由博弈相关文献可知:依据所要进行博弈的模型自身属性可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上述四类博弈相对应的是四个均衡概念分别是: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根据本文论述重点可知,为解决医药物流与其供应链的目前现状中的潜在问题,实现医药物流供应链的相对稳定平衡发展态势,需要使供应链中的博弈合作策略相对稳定,需要博弈过程中的先后次序相互独立,才能达到医药物流供应链平衡发展和改善医药物流供应链运行环境的目的。比对目前的博弈方法,完全信息静止博弈(即:纳什均衡)更为符合目前医药物流供应链的运行博弈模型。供应链条中的参与方在目前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这样博弈的信息是完全的;同时,参与方彼此之间博弈合作不作强制性约束而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博弈的先后次序不受影响。因此,选择纳什均衡来应对医药物流供应链的资源优化分析的方案是合理的。

3 基于纳什均衡的医药物流的供应链模型

建立在医药物流供应链上的博弈均衡,其目的是通过多次博弈合作及相互影响而达到的多方合作利益最大化且风险最小化。同时,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主要用来解决博弈双方实现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规避因合作导致风险的最优策略。

基于医药物流供应链博弈场景,建立对应的纳什均衡基础模型,如下。

3.2 关联纳什均衡算法

通过借助纳什均衡的思想,将其数学模型进行变通并应用至医药物流供应链模型,最大的优势是将供应链条上的参与者的宏观合作态势转为量化分析模式。

3.3 确立参与者宏观层面纳什均衡模式

由2.2节可知,由于限制条件的制约,为稳定医药供应链运行,保障物流环节畅通,将参与者的博弈合作转化为经典的纳什均衡两两捉对的博弈合作。将供应链条中的多方博弈抽象成为在参与者集合中的任意两个Ii和Ij之间的博弈,并开展进行利己原则的纳什均衡合作。

从上图可知,通过博弈次数地不断增加,博弈走势渐于平滑,博弈双方达成共识,故验证了纳什均衡应用于医药物流供应链中合作趋于均衡的发展态势的可行性,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药物流风险控制提供了参考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小军.医药物流及其供应链研究现状[J].中国市场,2013(18):11-12.

[2]师绘敏.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未来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363-364.

[3]肖晗,徐晶.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医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20-21.

[4]De Carvalho J C,Vilas-Boas J,ONeill H.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rea with a Strategic Service Perspective[J].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4,2014.

[5]Khajavi L T,Seyed-Hosseini S M,Makui A.An Integrated Forward/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Optimization Model for Multi-Stage Capacitated Supply Chain[J].iBusiness,2011(3):229.

[6]顾波军.港口物流供应链及其柔性化运作机制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0-124.

[7]张琳,陈凌霄.基于 TQM 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药品质量风险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2011(4).

[8]赵贤.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关于冷链物流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药事,2014(5):517-520.

[9]Zhou X.Research on Logistics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Competitiveness Construction for Express Enterprises[J].2013.

[10]Camerer C F,Fehr E.When does" economic man" dominate social behavior?[J].Science,2006,311(5757):47-52.

[11]胡正东,李夏苗,李利华,等.合作博弈下医药物流联盟节点决策模型及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0).

[12]约翰・纳什.纳什博弈论论文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13]Frihauf P,Krstic M,Basar T.Nash equilibrium seeking in noncooperative games[J].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2012,57(5):1192-1207.

[14]Ai X,Srinivasan V,Tham C K.Optimality and complexity of pure nash equilibria in the coverage game[J].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Journal on,2008,26(7):1170-1182.

[15]Gonzlez-Díaz J.Finitely repeated games:a generalized Nash folk theorem[J].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2006,55(1):100-111.

[16]汪传雷,王如正,冯世朋.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药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144-148.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3

【关键词】药学专业 ; 课程体系 ; 调研 ; 分析

【基金项目】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jlx1106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0-01

为适应河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阔办学思路,增强专业特色。我们围绕医药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明确用人单位对药学专科生的实际需求,确立我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对医药行业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

(一)调研对象

1.咨询3位药学专家,听取专家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及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2.调研医药行业。调研河南省市级医院5家、县级医院8家、乡镇卫生院10家,调研对象为各级医院的科主任、药房小组长和药房工作人员;河南省郑州市规模较大的社会药店5家,调研对象为药店经理、店长和普通销售人员。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1.问卷设计 紧紧围绕药学专业人才适应医药行业一线工作需要设问,以满足高职高专药学毕业生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医药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要求”相结合,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共制定13个不同的调研问卷。

2.调研 课题组派出8名教师奔赴不同的医药行业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访谈前对课题组成员统一明确访谈内容、访谈标准,要求各成员详细记录访谈信息。

二、调研结果

(一)问卷回收情况

发放问卷325份,回收问卷294份,回收率为90.5%。所有回收问卷问题全部作答并按要求填写。

(二)获得药学就业岗位,做出岗位工作项目表

根据调研获得适应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 群)有36个。医院药剂科需求量较大的就业岗位有药品调剂占41%,库房管理占26%,临床用药咨询占20%;制药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就是生产操作技术工人占53%,其次是销售岗位占26%;社会药店需要营业岗位的占40%,用药咨询岗位的占30%,质量管理岗位的占16%;医药物流公司需求量最大的是仓库管理岗位占45%,其次为药品营销岗位占30%。

(三)获得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需求数量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

省市级医院药剂科基本不再需要专科生,个别医院表示还将招收少量编制外合同工;县级医院还将招收专科生,但需求很小。

2.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医院药剂科 要求能牢固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熟悉微机知识,了解药学发展的动态、方向,知晓药学专业新进展。

(2)社会药店 要求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药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3)制药企业 牢固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规程与标准操作规程,GMP、CGMP知识及微生物学知识等。

(4)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要求掌握牢固的药学专业知识、微机知识,尤其药品经营的流程、药品物流管理、药品质量监测、GSP等药事管理知识。

(四)不同医药行业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不同的医药行业对教学工作的建议都提到:

1.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在校生到相关企业见习、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学校课程设置应贴近企业实践,多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大生产的培训,包括实际操作等。

2.目前书本知识更新速度慢,对教材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及时更新,专业课教师授课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国家形势、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

3.加强对学生责任心、自我约束力、社会竞争承受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4.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做好规划。

三、讨论分析

1.药学专业人员需求较大。通过以上调研得知,现行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想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除了要在技术、产品质量上增加投入外,还要在营销网络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这势必导致全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

2.医药行业对职业素质要求有了明显变化, 更注重个人能力。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 医药行业更注重药学专业人员的个人能力。

3.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非常重要,课程改革最终的目的就在于根据行业的需求,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就业指导非常关键,应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讲授该课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根据调研结果、高职高专三年的教育期限和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我院药学专业的设置应以大药学为主,可开设若干方向:第四学期的教学,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如医院药学方向(医院及社会药店)、药物制剂方向、药品经营与物流管理方向等。

(1)学生一入校就应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包括参观制药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医院药房及社会药店等工作岗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尽快了解,并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感情和药学专业职业道德。

(2)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见习)、岗前培训、实习实训四大部分。

(3)药学课程设计时,医院药学方向应开设药物治疗学基础、药学服务、医院药学概要等课程;药物制剂方向应开设药物制剂设备、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等课程;药品经营与物流管理方向应开设药品营销心理学、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学基础等课程。

参考文献

[1]于广华,常唐喜,高璀乡.药学服务:药学高职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55.

[2]吴美珠,周本宏.药房工作任务和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要求调研[J].中国药房,2011,22(36):3371-3373.

[3]毛理纳,马香芹,唐滋贵等.河南省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现状及所需药学人才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66-67.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4

关键词:药学服务;医药营销;作用;市场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医药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竞争,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医药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营销水平,要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还要增加营销手段,这样才能开拓更大的营销市场,才能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也是提高医药企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发展的过程总,医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1、医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医药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很多企业医药营销却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医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

1.1市场定位不够准确

为了提高医药营销的水平,企业首先需要做好产品定位工作,但是有的管理人员由于水平不高,对市场的定位不够准确,使得生产出的产品关注度比较低,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并不重视,产品缺乏特性,销售情况也比较差。做好市场定位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只有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在药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定位时,需要把握市场主体的需求,还要保证产品的特色,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如果存在市场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会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所以,在医药营销中,一定要结合市场实际,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在市场定位时,要从产品的利益出发,要保证患者的需求,还要维护患者的利益;要合理确定药品价格,还要保证药品的质量;要了解患者用药的习惯;要分析产品的特性,了解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区别。

1.2医药营销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医药营销时,销售人员需要了解一定药品知识,但是很多药店的销售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对药品的疗效并不了解,对药品的功能并不清楚,这无法给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指导。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如果用药错误,会威胁患者的健康,药品一般都具有标识性特征,其标明了主治功能,也规定了用量,但是很多医药销售人员没有掌握这些专业的知识,降低了服务的水平。

1.3缺乏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有助于医药企业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市场供求变化关系,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也节约和优化了社会资源,为管理者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医药市场调查的步骤一般分为6步,1.调查目的2.调查具体问题3.确定调查方案4信息收集与实地调查5.资料整理与分析,6调查报告撰写。

1.4药品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缺乏对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相关的药品信息正确和及时地传递给客户。这些信息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报告、假劣药品识别,最新用药动态等。在我国医药企业营销过程中,产品销售的背后隐蔽着更为广泛和复杂的因素。

2、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的作用

医药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医药营销不仅仅围绕着传统的4P组合[四个基本变量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要素进行,而更因趋向于从产品服务的特性出发,在4P组合的基础上,加强用药学专业知识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客户。近百年来,市场营销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从总体上看,基本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生产观念、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服务)观念。营销的实质是一种交换关系,此交换的最终不单是产品,更重要的在于服务。在医药营销中,药学服务及其人才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在医药营销中,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应是合格的、优质的,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从合法的渠道购进、销售药品。并建立一套贯穿于药品采购、销售、储存、调配全过程的切合实际的、公正的、合法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2药学服务人员应对所提供的药品可能具有的不良反应有比较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更应熟知。在此基础上,药学服务人员应对客户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的损害,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适应证、使用方法、配伍禁忌等也要全而的了解,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客户,帮助患者正确、合理的使用药品。

2.3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现有农村人口占70%左右,在城乡消费总额中,农村人口对药品消费已占53%左右,药品市场消费总额到2010年可达到400多亿元人民币,即城乡用药消费比例缩小为6:1。目前,我国有七至八成假劣药案发生在农村,农村成为假药劣药的重灾区,由于农村药品消费市场处于高增长阶段,这给医药企业,特别是医药流通商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农村医药市场的性质基本上属于OTC市场。OTC市场的特点是:①以"消费者为中心"直接而对消费者;②多为治疗一般性疾病的常用药;③药品多通过医生、店员的推荐形成购买意向;④广告宣传。因此药学服务型业务人才对农村药品市场的营销服务是大势所趋,也是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了。谁先掌握了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未来的医药市场。在医药行业里有"第一、第二、第三终端"市场的称呼,现在通常把农村医药市场归称为"第三终端"市场。能否打赢这场战,关键就看医药企业在营销中是否运用个性化的服务(药学服务),要与客户建立密切的双赢合作。

2.4随着"三医"(医疗、医药、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人员的职责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充分重视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的作用,通过药学服务来优化医药企业的营销组合,获得客户的接受和好评,创造整体客户价值(产品价值、人员价值、企业形象价值、服务价值)。我想未来医药营销中药学服务是决定医药商品交换的前提和基础,医药商品流通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应首先遵从客户的服务满意度,而这正是服务价值的本质体现。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才能促进医药行业更好的发展,才能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当前医药营销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医药销售人员的素质不高,无法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指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药学服务人员的培训,要使其了解基础的医药知识,还要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一定要提要药品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参考文献

[1]董国俊.药品市场营销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3-128.

[2]江凤鸣.医药营销渠道建设环境变化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09(02)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5

关键词:医药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互联互通

0 引言

自2010年重庆药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公共平台,2015年平台交易额已突破200亿元。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划,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有望形成超过10亿元的流通市场规模。但在重庆市医药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医药经营企业“散、小、多、乱”的情况仍然存在,大多数药品经营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二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难以支撑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迟迟不能融入医药流通行业的前提下,医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净利润仅为1%左右。三是缺乏与医药流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硬件及物流供应商。以医院的院内物流为例,在“医药分家”大形势的推动下,医院药房将逐渐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院物流外包的模式将逐渐盛行。在大型公立医院动辄需要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却很难找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件、设备等相关服务供应商。

因此,为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实现医药流通行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将积极通过对医药智能物流平台的分析,探索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建设。

1 平台业务

1.1平台市场定位

广义的智能物流平台将面向巨大的社会物流需求,按照服务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园区性,按照货物的种类可以分为消费品、大宗商品和危险品等,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划分为仓储类、公路运输类、港口服务等,不同的类别将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然而一味追求大而全,不仅浪费平台资源,也容易使平台缺乏自身的特色。因此,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将明确的定位于服务医药流通的行业型物流服务平台,提供从生产厂家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医药销售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提供实体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以医药流通行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资源,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物流资源,提升行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与线下实体物流服务不同,智能物流平台将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抢夺市场份额。

1.2 平台服务对象

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参与主体包括业务主体、监管主体、运营主体。其中业务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物流设备企业等。监管主体包括卫计委、药监、社保、药交所、交通、海关、税务等。

1.3 平台服务内容

医药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主要提供六类的服务。一是医药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整理和,涉及医药物流供需信息、企业信息、物流绩效评价信息、医药行业动态信息等。二是基于全流程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协同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平台上各用户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涉及从医药生产企业到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间的订单交互、发票交互等。三是医药流通监管溯源服务,涉及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药品流向的明细、报表,确保药品流通信息的动态监管与事后追溯。四是数据服务,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及智能物流平台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优化物流过程,提高医药产品流通效率。五是以物流资源为商品的在线交易撮合服务,从而整合医药行业物流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六是增值与延伸服务,涉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支撑、移动客户端应用、数据分析报告等服务于医药物流过程的定制化服务。

2 平台架构

2.1平台应用架构

平台采用“4+1”的应用架构,建设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物流信息撮合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共计四个业务子平台,以及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使用的监管溯源子平台。平台建设一个统一门户,并通过手机、平板、大屏幕等多种终端展示给最终用户。平台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物流公共信息子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物流信息的展示、查询、交换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是整个智能物流平台的前台门户。该平台通过网络广泛连接到物流企业系统、监管部门系统、医疗机构系统和智能物流其他4个子平台,实现对运单、货物、运力、仓储、GIS、信用、供需、监管、统计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达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规范透明、资源优化调配、监管安全高效的应用效果,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业务协同子平台

业务协同子平台,以基础数据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为基础,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云端服务为技术手段,为实现外部系统(ERP、WMS、HIS系统)与药交所核心业务平台(交易、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生产、配送、医疗机构、药交所三方平台、政府监管部门间业务协同,而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

(3)物流信息撮合子平台

物流信息撮合平台,通过对运力资源(航空、海运、公路、铁路、冷链运输等)、医药类仓储资源(含冷链)、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医药物流相关软硬件等的资源整合,以数据分析平台为后台支撑,通过整体解决方案为供需双方提供物流相关资源的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在线金融服务,包含撮合管理、评价管理、结算管理、在线融资等功能模块.

(4)数据分析子平台

通过数据管理后台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清洗、备份、统计、挖掘、可视化管理功能;基于智能物流各子平台数据,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如订单分析、库存分析、价格分析、路径分析等数据分析应用。为客户提高仓储、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采购监管、提高库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监管溯源子平台

监管溯源子平台,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药品器械交易数据、智能物流平台物流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平台为支撑,服务于“三医联动”,为食药监局、卫计委、医保等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监管辅助服务。

2.2平台数据架构

平台数据架构分为5个数据域:交换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它们之间通过搜索服务器、消息服务器交换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生成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1)交换数据:包含中间库、FTP文件、WEB服务数据,为平台提供数据源以及数据交换。

(2)基础数据:包含目录数据、支撑资源数据、元数据,提供数据标准、交换协议、基础数据等内容。

(3)业务数据:包含公共信息、信息撮合数据、监管溯源数据,作为平台的基础应用数据服务于应用子平台。

(4)管理数据:包含门户管理、数据管理、平台监控数据,提供详尽的业务、内容、分析、交换、日志等管理方面的数据。

(5)分析数据:包含业务分析、综合分析、应用模型,提供详尽的业务分析、智能分析、信用评价、监管预警数据。

2.3平台技术路线

2.3.1体系架构

平台体系架构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整体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系统总线、服务总线、应用系统和门户。通过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包装成服务,并建立良好的接口与契约,以系统总线为统一调度,将功能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可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

2.3.2开发涉及的相关技术

(1)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器:平台开发延续使用当前主流的JAVA和C#平台,依托底层应用服务器Apache Tomcat、Apache Zookeeper、.Net Framework、Nginx分布式服务。

(2)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7以及Windows 10。

(3)数据库技术:使用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系统。

(4)开发工具:JAVA平台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C#平台使用微软Visual Studio2010或以上。

(5)后端开发框架:应用框架Spring、WEB框架SpringMVC、数据持久层框架Mybatis。

(6)代码管理及版本控制:选用SVN作为版本控制服务器,使用Maven作为JAVA平台代码管理工具。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6

关键词: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医药企业主要从事医疗药品的生产与经营业务,是我国医疗水平与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与保障。近几年我国对医药的重视度越来越强烈,也由于医药企业的产品比较特殊,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有其行业专属性,而会计是企业基础管理活动,主要职能是反应与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于医药企业而言,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对于医药企业管理基础、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提升都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医药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不断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一、提升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夯实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管理

近几年随着医药体系的改革和国家政策的影响,税务对医药行业的稽查也越来越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要求会计核算信息能够客观反映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会计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要求医药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会计核算基础,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制度、会计管理等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核算基础管理的提升。

2.有利于促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要求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健全,对于医药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有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能够通过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促进医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如医药材料的采购过程,需要将采购、入库、库存管理等流程进行规范,规范的过程是对相关单据表单的管理,为会计核算质量提升创造较好的原始凭证条件。因此,提升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将促进医药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逐步健全与改进完善。

3.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水平

医药企业作为专业公司,且其产品主要用于救治病患,在管理方面有很多特殊要求,在国家税收政策中亦有很多针对医药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等,都将对医药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同时,医药企业作为企业,在市场化发展的今天,需要不断打造成本优势,这就需要医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而成本管控的基础正是医药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在会计核算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帮助医药企业不断提升医药企业成本管控水平,取得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

4.有利于促进医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医药企业在行业发展方面,由于市场容量相对固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会计信息化的逐步发展,我国会计的职能逐步由繁琐的手工劳动,转向决策支持。国家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管理会计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较为专业系统的财务管理功能,特别在企业各类经济活动的决策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医药企业而言,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基础。通过管理会计建设与提升,逐步打造较为系统的医药企业决策支撑体系,为医药企业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营运互动管理提供相应决策依据,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效率,进而形成医药企业较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二、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基础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有的医药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不足,如对于“其他”类项目的核算,往往其中纳入了很多内容,有些内容并非对医药企业的影响细微,但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对“其他”的内容进行细分,使得管理存在虚位。二是管理会计基础与质量仍需提升。近年来,国家对管理会计日益重视,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提升作用,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但在医药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对管理会计应用较少,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效果。

2.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医药企业同样需要通过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沟通、监督等模块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会计核算质量提升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是必要环节,有助于通过流程加强会计核算的过程控制,但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医药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评估,没有建立集体决策过程,使得固定资产决策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或是之前的会计核算处理对固定资产决策事项的支持力度不够,核算不够健全,此时需要医药企业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会计处理需要达到的细化程度,并将会计信息纳入决策分析体系,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化。

3.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一是有的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且有较多的财税优惠政策,使得医药企业在管理中弱化对成本的控制,容易造成成本增加,产生浪费的现象。二是有的医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缺乏系统的方法,如在成本分摊过程中,只是单纯以产量分配固定成本,而对于产品在固定资产中实际占用的资源缺乏分析,使得成本分摊结果与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三是有的医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一味强调成本降低,而忽视了质量与成本的兼顾管理,使得医药企业的成本虽然降低了,但其市场份额亦有较大程度的削减,结果得不偿失,这些都是会计核算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4.医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医药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仅是开发或购买了财务处理系统,将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处理电算化,解放了计人员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工作量,但在凭证录入和报表分析方面则功能较弱。二是医药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不足,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延展性,使得会计系统无法与其他系统建立接口,导致形成信息孤岛。三是会计信息化的决策支持作用较弱,如会计信息系统与生产业务系统虽然建立了连接,但没有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没有将会计分析理论镶嵌入会计信息系统,在财务管理效率方面仍然较低,对于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

三、提升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措施

1.不断加强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管理

一是进一步精细化会计核算管理,对于已有业务进行细分梳理,特别对于科目体系中的“其他”项目进行细分,对于其中影响较大的内容,另设科目或进行备查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精细化水平。二是建立符合医药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准则要求的可选事项,进行明确规定,使得医药企业的业务事项均有规可依,会计核算清楚。三是加强管理会计提升,对国家管理会计推行方面的文件加强学习,并与医药企业实际相结合,发挥管理会计对企业成本管理及绩效管理的作用,帮助医药企业不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2.不断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医药企业从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等全流程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公司治理架构建设,以现代公司治理管理医药企业,促进医药企业过程管理制度健全,适应医药企业发展现状。二是加强业务流程风险点与关键控制点梳理,将会计管理嵌入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去,不断提高会计对医药企业业务的参与度,增强财务人员对企业业务的熟悉度,提高话语权,进而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三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断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使其适应企业发展。

3.不断提升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医药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细化成本核算内容,提高精细化程度。二是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与医药企业实际结合,贯穿入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去,不断优化医药企业成本结构。三是兼顾成本与质量管理的平衡,以医药质量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考虑要素,不能以成本牺牲质量,不断打造具有优势的成本控制竞争力。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7

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是我国医药行业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医药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非“科班”出身的不在少数。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医药市场上营销人员的现状,研究医药营销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如何对这一群体加强培养,以期为医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构建绿色营销环境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需求;培养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047-04

1 前 言

全球经济日新月异,医药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病诊疗方面,保健、养生等活动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衷。医药卫生行业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往往受到更大的关注,被提出更多的要求。营销人员作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是医药供销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其加强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很多医药企业对营销人员要求松散,非科班出身的营销人员不在少数。药品销售不同于其他商品,无论是营销人员只懂销售不懂药理,还是只懂药理不懂销售,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很不负责任的,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探讨医药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怎样对其进行有效培训,使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对于构建绿色医药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2 我国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现状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及相关领域日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上升态势,2012年医药商业销售总值达到1.11万亿元,比2011年高出18%,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值9.1个百分点,利润率也高出全国均值4.1个百分点。尤其是在2008年至200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医药制造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显示出了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营销人员按照知识背景可分为三类:一是医药专业型,这类营销人员所学专业为医学或药学,医药学知识丰富,优势是具备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二是营销专业型,这类营销人员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并能在药品销售中灵活使用一定的营销技巧;三是纯粹经验型,这类营销人员既没有医药学知识背景,又缺乏市场营销学技能,营销手段较为简单,效率不高。

2.1 药品营销人才现状分析

2.1.1 基层人员适应工作要求的能力较差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各医药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对基层的药品营销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基层药品营销人员要负责完成各种具体的销售工作,例如市场开发、市场推广、药品推介、售后服务等。这样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对于医药知识型的营销人员来说,知识结构中欠缺营销知识,因此导致营销手段简单粗放,缺乏实战能力;营销专业型的人员对医学和药学知识知之甚少,对于完成营销策划类的工作可能比较适合,但完成学术推广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而完全依靠经验,不具备医药和营销知识的营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最难胜任药品营销工作的,无论在学术推广方面,还是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都无法领会医药营销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医药企业销售工作的开展。

2.1.2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资料表明,营销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甚至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营销工作片面的等同于“卖东西”,他们并不了解“营销”的真正含义,因此觉得营销并不需要专门花大气力来学习。因此,在很多企业中营销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要增加就业就应该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与学历。

2.2 医药营销人员需求分析

医药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人才?在对多家企业的营销人才招聘要求进行分析后发现,医药企业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营销人才:一是最好首先具备一定的医药行业背景,因为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在销售时需要对药品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理反应等问题有准确的把握,属于“专家型”产品;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和销售实践经验;三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销售人员要做到详细讲解、积极倾听,有效回答几点,另外还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是营销人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例如:①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营销人员,要随时做好可能碰壁的心理准备,尤其对于新药,很多消费者不敢贸然尝试,因此营销人员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心态良好。②良好的个人素质。个人素质大致包括个人的品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鉴于医药商品的特殊性以及不可替代性,药品营销人员的道德品质更显得尤为重要。人文素质则是指个人知识方面的累积。例如营销知识、医药知识、管理知识以及对消费者心理研究的能力等。

3 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

3.1 相关院校人才培养

3.1.1 我国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约有75所高等医学类院校,其中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有31所,培养本科生的院校有27所,如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部分院校还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授予权。

医学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目标是培养既有医药学知识,能够进行学术推广,又有营销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市场预测调查、营销策划等工作的新式复合型人才。这类院校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在传授市场营销知识的同时突出医药方面的特色,具有明显的医药特征。但由于我国医药院校对营销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3.1.2 我国医药院校营销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医药院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具备明显的优势:①医药方面师资力量强大。与其他院校相比,医药院校在医药知识的传授方面有一支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所以这类院校具备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的理论教学条件。②医药院校品牌效应显著。医学院校通常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可以凭借自身以及附属医院的品牌效应使医药院校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更容易被社会、企业以及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但是院校培养人才存在的最大弊端莫过于实践教育的缺乏。医药院校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教师授课仍主要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采用“填鸭式”灌输营销知识,实践课时安排很少,甚至没有,很多学生对毕业实习也仅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营销缺乏实际的操作和切身的体会。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知识专而不全,对实践教学把握有限,也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1.3 如何加强对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①根据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原有课程体系。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要突出医药特色,又要传授营销基本知识技能。基于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体系大体应涵盖围绕营销内容展开的管理学知识和医药学知识两大方面,具体来说应安排以下几个模块: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这部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除专业知识外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而开设的。二是以营销内容为核心的管理学课程模块,这部分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和营销专业课程共同构成:专业基础课程应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医药国际贸易等,开设这些课程主要是为完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管理学科知识;营销专业课程包括医药市场营销学、推销与谈判、公共关系学、医药广告学、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内容,这部分课程向学生传授将来从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三是医药课程模块,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突出医药专业特色: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等,这部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而开设的。另外,还应开设一些具有工具性质的课程,例如统计学、运筹学等。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丰富单一理论教学手段,提高培养质量。根据对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到医药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行为科学、医学、药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还应通过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PBL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同时,为学生打造最贴近真实营销环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营销实践过程。四是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医药营销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实施模拟教学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分别扮演营销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营销现场模拟,提高学生的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多数高校都配备了实训室,可以通过在实训室中安装营销课程配套仿真操作系统,让每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模拟公司,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对市场的理解作出经营决策,因而能够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

②以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为抓手,将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实践教学除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中。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毕业前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进行锻炼,可以更好地实现从书本到实际、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为保证课外实习及实践教学的效果,选择一些规模较大、具备发展潜力和声誉良好的医药企业,做好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做好校企合作,成立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这些企业的成功人士在学校挂职,定期给学生举办讲座,针对医药营销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给予指导、解答。此外,与某些医药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的弊端。这种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技能,能够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融入企业,实现由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从业素质方面的飞跃,提前达到企业的用工标准。“订单式”人才培养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规定到用人单位就业。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岗位要求,按照课程进度设计贴合企业实践的实训项目,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销售技能竞赛,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逐步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

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吸引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来,从而使企业实践能够主动引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校能够达到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为企业培养大批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

3.2 相关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为在职员工进行后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其能结合自身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自身不足,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培训工作本身就是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规划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药市场产品种类繁多,国内外医药公司竞争激烈;为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各公司不断加大宣传和销售力度,纷纷开展销售业务竞赛。因此医药营销人员为实现业务指标压力沉重,导致他们仅仅关注业绩是否完成,大大冲淡了医药营销人员接受培训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的结果就是缺乏对职业生涯完整的规划,完全忽视了培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虽然教育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营销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这也会产生“道德风险”,即某些员工会随着能力的提高,追求较高的物质回报,精神层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再加上某些竞争企业“挖墙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对当前任职公司提供的待遇条件进行权衡比较后选择离开。该情况的发生将会引发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失误,某些受训员工流失,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浪费。此外,多数医药公司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培训的内容、分工等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各级别管理人员对自己在培训中的职责比较模糊,缺乏各层次管理者的有力支持,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多数企业没有设计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对培训效果考核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考试上,而事后又不注重反馈调查,使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营销人员培训意识淡薄,主观上不重视,部分受训员工流失,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浪费,各层次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不足以及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严重缺失,这些都是当前各医药企业在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形势下要提高医药营销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就有必要实现营销人员的转型,即从医药专业型、营销专业型、纯粹经验型向复合型营销人才转化。加强对现有医药营销人员的素质培养,使之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适应医药改革的需要是当务之急。根据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要解决上述问题,营销人员的在岗职业培训至少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实现观念的转变;②建立培训制度,尤其重视培训效果评估;③学习并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实务培训。

3.2.1 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树立培训新理念

立足长远,以人为本,医药企业的发展必须确立培训优先的战略思想。为此,企业应树立人才资本、终身教育、竞争发展的培训新观念。

3.2.2 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并形成机制,对培训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培训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效果评估阶段。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培训的低效或无效。实施培训时,企业应首先进行调研,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即从企业整体、各部门和员工个体等角度考虑,安排培训内容;而且在培训期间不能随意变更培训内容,因为营销人员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培训中,当然希望培训的目标、内容与自身的需求或发展计划相吻合,通过培训可以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的发展;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应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应紧紧围绕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展开,对培训的考核和评估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1)评估营销人员的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受训人员填写有关问卷,另外也可以对受训员工进行面谈或电话调查。

(2)考核和评估营销人员的学习情况。对于某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受训者进行考核测试,通过成绩比较客观地评价培训效果。

(3)对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考核与评估。这个层次上的考核和评估比较复杂,实施起来难度也比较高,因为行为发生改变往往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观察培训后营销人员在工作上产生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通过此项评估可以使管理层对某个培训项目有深入地了解,也可以使营销人员通过评估看到自己的变化,从而增强对培训的信心并更有效地进行工作。

(4)培训整体效果的评估。此项评估是站在部门和组织的角度,了解培训活动给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和回报如何,例如业绩是否增长,客户满意度是否提高等。

3.2.3 基于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营销实务培训

(1)基本理论方面的培训。这是营销培训的基础内容。理论上应包括:药品营销的本质及特殊性、企业战略计划、医药企业管理知识、消费者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医药商品学等。目的是让接受培训的营销人员先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如何创造市场需求,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推广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技巧,为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树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培训时尤其要注意强调营销应围绕消费者的利益,从消费者的视角来展开。

(2)基于销售技巧的销售实务培训。相比之下,实务培训更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是营销实务培训的关键所在,营销人员要亲身参与。培训时应针对销售过程各个环节、信用管理、客户管理、各种社会公共关系等方面建立模拟仿真场景,提高培训的仿真度、加强角色间的对抗性。

(3)案例培训。搜集案例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营销实务培训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引导营销人员展开头脑风暴,锻炼创新性思维,激发参与讨论的热情。案例选择应尽可能贴合本土实际,并保持与时俱进,体现最新的营销动态。案例分析法的中心环节是自由讨论,让营销人员在讨论中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是此项培训的重点。可以让营销人员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彼此分享各自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将这种现身说法结合到案例培训中,更加能够强化参考和借鉴的效果。实务型营销培训,应注意培训对象的类别,有区别地安排阶梯式培训,不同层次的营销人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现身说教、现场演示、角色扮演、视频培训、网络培训、商战模拟等,不断提高医药营销人员运用营销知识和技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友斌,薛强,陈春.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必备素质和能力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2]吴海峡.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2).

[3]雷蕾,向铮,叶建.浅谈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9(10).

[4]史兰香,张宝华,张星辰.地方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8

关键词:医药;营销;对策

医药是预防或治疗或诊断人类和牲畜疾病的物质或制剂。中国医药市场虽然总量较小,但增长非常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虽然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医药企业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1-2]。医药行业与传统行业不同,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因此通过促销、公关活动、媒体传播等营销手段成为医药行业特色。我国对于医药企业宣传有着诸多限制,同时医患纠纷、药品安全、滥用处方等,使医药行业面临极大信任危机[3-5]。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挖掘准消费者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和销售产品,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本文对医药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1 我国医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销售价格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企业的生产的药品有80%是通过医院进行销售的,不得不咬住医院拼价钱、拼折扣但是导致医药市场变成了折扣高低以及让利多少的竞争。有媒体曝光了常用药克拉霉素改变剂型,由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后摇身一变成为独家品种、享受单独定价后身价比普通胶囊高出22倍的消息。原研药明明专利已到期,却比同类药品高出20倍,即便最初是便宜药,恐怕也要摇身而成“高价药”了。现实中,“高药价”的罪魁祸首仍在流通环节,仅仅是招投标其实并不能真正决定药价。药品招投标不给流通环节留下足够空间,即便中标了,销售也会不畅。由于医药行业从业者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利益粘连,诸多利益的盘踞纠缠,使招投标过程未能实现药品市场买卖双方对等、均衡的初衷。

1.2 在药品营销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的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来看,缺乏明确的营销思路,缺少市场意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以市场为转移,把企业的着眼点从产量、销量、利润额转变到市场需求上来。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只有确保市场份额最大,才能保证长期利润最大化,失去市场,利润必定要失去。只有企业在行业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企业才有生存空间。谁能最大限度的引导消费,谁能最大限度的创造并满足需求,谁就拥有市场,这其实也是营销基础理论。而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绝对权重的很多国有企业,虽然也重视市场,但常将市场理解为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市场推销。对市场需求的认识不够,只做一些简单的市场推断,对自己企业能不能争取的集体份额几乎不予科学测算。我国医药企业在市场营销的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医药企业管理层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药品市场营销的作用和意义。

1.3 在营销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大企业越来越成熟,各个医药企业想尽办法在市场中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和实施促销手段,但是很多医药企业却忽略了人们关注的是药品的质量和效果。

1.4 渠道变革与整合速度在加快

通过一级医药商业公司快速分销到二三级医药商业公司再流向终端和消费者的纵向渠道模式,正在被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流通企业代替。医药商业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化、跨区域、纵横延展的立体网络模式将代替原有模式。医药渠道的快速变革与整合,对生产企业传统的销售组织管理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2.1 制定价格策略

价格战略是绝大部分企业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价格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医药企业首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划分,制定自身的价格策略。

2.2 树立品牌战略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当品牌被市场认可并接收后,将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临床医药都会选择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因此药品企业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战略,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3 创新营销策略

认真分析中国消费者医药消费需求特征,从中找出能适应中国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市场机会。药品企业应该深入研究客户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需求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策略。

2.4 实施人才策略

中国医药企业需要树立“基业长青”的长远发展目标。制药企业是否充当“加工厂”的角色,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优势,这些全需要人才来实现。作为医药企业应该定期对从事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让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显著提高并充分意识到药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企业还要有效地对自身药品进行创新通过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药品的质量。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已进入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只有了解了医药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实践新营销方式,加强人才培养,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艳红,李颖,张亚文.面向农村的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4).

[2]尚阳,李学勇.撑竿跳出OTC营销“狭谷”――探索中国式GSL医药营销新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06(34).

[3]顾海,雷婷,翟铁伟.面向21世纪的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9

要问中国公立医院当前的真实写照是什么?人多、看病难。各大医院也不乏各种信息化系统。

为何人多、看病难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观?纵观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不难看出,整个行业信息化不光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解决的是体制和机制、规范管理问题。光一个电子病历体系的应用就牵扯了众多利益者,从医患、到临床医生、医院管理者、社区医生、医疗保险、公共卫生、卫生行政,再到科研机构等无一不相关。试想,要将创建于不同时期,不同机构和部门分散存放,且隶属不同所有者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按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进行使用,难度何其大。

始建于1907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是上海知名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也是上海最为繁忙的大型医院之一。该院职工3445人,其中医师占了近三分之一。

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医院,瑞金医院积极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并采取多学科或跨学科联合会诊制。自1995年以来,瑞金医院就将数字化医疗定为了医院一项长期的工作重点。

2012年,瑞金医院将基于微软SQL Server 2012商业智能平台的各项业务应用顺利投入到日常医疗服务中,构建电子临床助理应用和病例分析资料库分析与应用,帮助医院重新优化现有医疗服务流程,直接辅助医生实现快速且准确地诊断。

提升用药准确性,统一业务数据

众所周知,在日常诊疗服务中,医生需要开具大量处方。问题是不仅各类药品存在一定副作用,就是不同药品之间也存在配用禁忌。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首先会考虑各种药品间是否存在配用禁忌以及相应副作用是否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而每天医生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和不同处方,想要完整了解全部药品注意事项或配用禁忌,对医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所以,为患者开具符合病情且安全的药品,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都会谨慎地逐一检查。而传统手检方式不仅效率低,且难以覆盖医院的全部药品,还给医院报表数据的收集带来相当的难度。当业务人员需要获取相关报表时,IT部门不得不从不同的数据源进行手工汇总分析,然后再设计出符合不同部门需求的报表,再交付给用户。整个过程非常繁琐漫长,也存在数据出错的可能。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药品配用禁忌自动化筛选及审查,实现安全用药,统一管理业务数据是瑞金医院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构建在SQL Server 2012之上的电子临床助理应用方案,可谓帮了瑞金医院一个大忙。当处方所需药品与计量被输入计算机之后,SQL Server 2012提供的实时分析自动将当前处方与药品配用禁忌进行比对,如果该处方通过安全检查,处方信息将会被自动传送到药房,使药剂师能够更快捷地为患者准备所需药品。如果医生开具的处方内容符合药品配用禁忌的相关检查规则,但在使用后仍存在副作用潜在风险的,系统也将通过声音与提示对话框及时通知医生做出修改。现在,对瑞金医院的医生而言,使用这套系统有效提升了临床医疗中的用药准确性。

此外,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为医院各业务应用提供后台数据支撑,统一管理业务数据,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准确利用,并为医院普通用户构建可自助访问的报表门户。所谓报表门户是医生或其他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只需用自己的身份进行登录,即可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定制并生成相应的报表。整个过程无需IT部门员工参与,用户无需关心数据来自于何处,只需简单点击即可自行操作。

如此结果是医院在IT基础设施中引入了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对内部门户、SQL Server 2012数据库访问的单点登录。借助SharePoint提供的用户熟悉的Web页面,将内部协作门户与SQL Server 2012的商业智能功能深入整合,一方面借助商业智能功能帮助医院对现有业务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并快速生成符合相关需求的报表;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通过Web页面自助访问的报表入口,降低医院员工的应用门槛,促进信息平台利用效率提升。

优化流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通过构建病历分析资料库,瑞金医院使自身沿用多年的传统评估方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朱立峰如是说。

事实上,作为大型公立医院,传统医疗资源配置做法长期困扰着医院的管理者。尤其随着近年流行病的高发,医患人数不断增长,无法及时、有效地为最需要的医患提供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是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瑞金医院,手术室或会诊安排通常都是由不同科室独立安排,然后汇总到具体的手术室进行人工操作排期,这一系列流程完成后,最终通知主治医生确切的手术或会诊日程安排。这种沿用多年的手术排期方式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将不利于患者的诊疗。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时动态地了解当前医院的医疗服务情况,实现资源按需分配,实现对服务的完整跟踪是医院思考的课题。

为此,瑞金医院在数据库中建立了合理的病例分析资料库,以自动化方式评估病例情况并为医生提供备选诊疗方案。如此一来,原本老旧的评估流程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在全新的病例分析资料库中,医生可以通过内建在微软SQL Server 2012中的商业智能特性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并寻求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系统的建立也帮助瑞金医院实现了对业务流程的优化,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合理地分配与应用。

追求稳定与灵活

对于瑞金医院这些年的数字化建设,被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软件部主管林靖生总结为两点:一是2004年前后,他们主要关注的是解决好业务系统中的大数据量问题,当时与微软的合作开启了瑞金医院IT建设的技术转移路线,也为他们长期的自主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二是随着系统数据量的累积,数据的再利用问题成为医院领导层一心要解决的问题。

医药行业需求分析篇10

一、我校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作为一种知识框架结构,体现了职业或岗位对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知识、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也要依赖课程体系的实施。

药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药学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获得财政部和教育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河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等多项殊荣。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通过对行业发展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岗位需求分析等工作,明确了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确立了医院药学方向和药物制剂方向两个主要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形成了以“突出职业方向,分段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药学专业(含两个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其中医院药学方向主要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社会药房培养专业性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药品调剂等工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正确指导合理用药,具备错方的识别及处理能力;掌握药物的稳定性、配伍、贮存保管等知识。

目前,我校药学专业的医院药学方向已建立起“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专业平台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职业方向主要结合岗位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开设《医院药学》、《临床疾病概要》、《中药鉴定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课程,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药学专业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一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程体系倾向于学科本位,有本科简约化和压缩化的痕迹,课程的职业特点不太明显。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校不断改善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条件,通过学校、企业、医院三方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立了具有良好职业环境和设备、功能齐全仿真的药学服务实训基地(模拟药房药库)。同时加强了与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联系,建成了天津药业、郑州中心医院、天天好大药房等18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训教学改革力度,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本着“共建共享、双赢互惠”的原则,学校与医院、企业共同研究,在基地的管理上进行创新,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企(行业)双重管理模式,确保实训基地科学规范有序运行,为教学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拟药房药库、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实训技能综合项目过少;医院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要求等。最核心的问题是医院药学方向的课程体系没有真正与岗位工作过程实现无缝衔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不明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助于院药学方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真正使课程体系建设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岗位需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领域较为先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为出发点,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结构为框架,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实施,凸显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1.凸显工作过程导向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岗位的市场需求和服务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改革依据,把学习要素与工作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工作过程的各个部分完整的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因此,这一课程体系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主线,使课程体系各个部分之间通过工作过程导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和产品换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这也使得部分职业和工作岗位发生变革的速度在同步前进。而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更需要具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这也使得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做相应改革。由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日益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青睐。因为这一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本位,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3.以职业特性和工作过程为依据重组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多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正是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将体现职业特性和工作过程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以此来设置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色。这一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特点,还充分考虑了将来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等因素,力求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课程改革。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我校依据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及药学专业岗位需求情况等确立了医院药学方向为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之一,并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设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加强市场调研和社会需求分析,明确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做好就业市场调研和岗位需求分析,这一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出发点。为了满足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我校组织相关教师以各种行业会议、专家访谈、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药学专业发展趋势、药学专业职业能力、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等信息;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的走访等;全面分析了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药学专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毕业生素质要求,根据药学专业面向的岗位对药学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对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形成了以“职业方向培养”为特色的“渐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制专科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培养过程分为基础培养、强化培养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第一学年为基础培养阶段,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等,使学生必要的专业认知实践和理论学习。第二学年为强化培养阶段,主要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医院药学方向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分析药学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校通过精简、整合、及增设相关课程等,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更加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课程改革方面,主要以医院药学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突破口,通过课程目标制定、校本教材编写与实施、实验实训项目改革等措施,体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中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 融入到课程中, 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工作的原理与步骤, 将课程与工作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方面, 我校实行院校共同参与, 根据岗位需求及工作内容设计方向课程,大胆创新和改革实训课内容,积极探索符合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工作过程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