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法征求意见十篇

时间:2023-09-07 17:58:33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1

(20__年10月26日)

各位领导:

首先,代表__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定好位,收好税,带好队”,开展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为目标的“管理年”活动,税收、执法、服务、队伍和行政等五项管理得到全面加强。今年1-9月份,共组织收入__万元,占年度计划的__%,比上年同期增收__万元,增长__%。其中,中央级收入__万元,增长__%;省级__万元,增长__%;市级__万元,增长__%。

今年的“管理年”活动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对各项工作都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为此,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在第一批跨入“六好基层单位”行列的基础上,做了更加精细的工作。根据市局这次现场观摩会的要求,仅就__分局今年开展管理年活动的几项不成熟的工作经验,向各位领导作一下汇报,希望各位领导能够指出批评意见。

一、实施纳税辅导检查,实现税企共赢

(一)实施纳税辅导检查的背景

纳税辅导是指基层税务机关在征税之前,按照税收政策和国家的相关法规,协助纳税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一项税法宣传系列活动。国税发[20__]165号《纳税服务工作规范》第十条对纳税辅导也作了规定。但是由于目前所辖企业多,税收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一人分管二、三百户企业是很平常的事,容易使纳税辅导流于形式。在一次全局参加的“拉网式”检文秘站 查中,我们发现某些企业财务制度健全,主要税种按时交纳,但对新政策、新税种却不知道,一问原因,会计说多年一直这么做的,无人过问,还以为十分正确。对这件事我们颇有感触,很多企业我们的专管员一年甚至几年都没有走到,即使走到也是走马观花。另外,现在的交通、通讯工具已相当发达,税管员的去向已很难掌握,虽然过去我们实行税管员工作日志制度,但日志的内容比较宽泛,操作性较差。针对纳税人的需求和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实施纳税辅导检查制度。其主要内容是:负责征收管理的专管员对所辖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纳税辅导检查,并作出书面记录。

(二)纳税辅导检查的主要做法

一是制定纳税辅导检查制度。为使纳税辅导检查制度化,分局从抓税收征管的基础环节入手,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措施。要求税管人员明确纳税辅导检查的意义、目的,熟悉纳税辅导检查的主要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统一纳税辅导检查记录格式,记录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收入、成本等生产经营状况;土地、房产、车船等财产情况。要求税管人员对管辖的工商业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纳税辅导检查,并按要求作出详细的书面记录。分局对税管员的辅导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并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作为分局千分制考核的内容之一。

二是落实纳税辅导检查,有效管理税源。按照纳税辅导检查制度的要求,税管员深入企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初步了解,特别是对应税收入提税方面进行正确的事前指导,既避免了税源的跑漏,又防止了企业走入“被认定偷税,进行补税、罚款”的怪圈。所以,企业对我们的纳税辅导检查持欢迎态度。分局通过纳税辅导检查记录及时了解税收、税源的变化参数,既可作为年初制定税收计划的依据,也可作为年中调整组织收入计划,进行税收分析,调节收入进度,进行决策的依据,进而牢牢抓住了税源管理的主动权。

三是加强内部监督检查,有效管理队伍。税务机关人员的言行,对纳税人将产生积极或负面的影响。为树立良好的地税形象,我们把税务机关办事的程序、内容、依据等,置于纳税人监督视线之内。通过纳税辅导检查的形式,督促税管员深入企业,进行纳税辅导检查,认真地做好检查记录。以此透视税管员责任心的强弱,工作的细致程度,为更好地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进行目标管理考核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促进辅导质量的提高,我们还开展了检查记录展评活动,从而激发了税管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增强了税务人员的自律意识。

(三)纳税辅导检查制度的主要成效

纳税辅导检查制度实施两年来,共填写纳税辅导检查记录__份,为分局税收基础环节的管理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一是营造了和谐税收环境。在纳税辅导过程中,税收管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围绕新形势下如何依法纳税,如何堵塞偷漏税等,进行广泛而细致的调查了解,并认真倾听纳税人的意见及建议,对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及时反馈,由分局进行研究会诊,采取相应的对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纳税人对生产经营中会计政策法规及《征管法》相关税收内容的法规掌握的程度不一样,理解上有差距,甚至还存在误区,税管员在深入企业进行纳税辅导检查,采取发放资料小册子、进行面对面咨询等,大力宣传税收方面的法规政策,与纳税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

二是促进了服务理念的转变。少数纳税人由于了解政策不及时或不全面出现的违反税收政策的行为。通过纳税辅导检查记录制度的建立,发现企业因不了解政策而少申报税款现象364次,共补缴税款498万元,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企业减少了纳税风险,实现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我们还根据纳税人情况不尽相同的客观实际,对重点税源企业、一般企业、成熟企业和新办企业采取不同的纳税辅导方式,在公平执法的前提下,做到区别对待,满足纳税人的不同需求,实现了由一刀切服务向有侧重点服务转变。

三是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一直以来,由于人手少、所辖户数多、税收任务压力大等原因,部分专管员对所辖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清,税源底数不明。少数税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不强。实施纳税辅导检查制度后,督促专管员主动深入企业,全面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纳税等各方面情况,及时、准确地 将税收政策向纳税人进行解释,赢得了纳税人的尊重,树立了地税人的良好形象。同时,税管员的工作情况、工作质量直接接受纳税人监督,并通过反馈和记录,便于科长直至局长掌控,既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也促进了干部的勤政行为。

二、落实印花税核定征收,促进税收管理精细化

印花税管理工作谈不上特色,仅仅是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做法是针对部分纳税人对印花税政策和《印花税核定征收办法》掌握不清、比例把握不准,存在不申报、漏申报等现象,我们从核定征收管理入手,坚持宣传、征管、稽查“三到位”,有效地促进了印花税的核定征收工作,推进了税收管理的精细化,带来收入的大幅增长。今年1—9月份,印花税收入4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6%,小税种做出了大文章。

(一)精心组织,认真测算

市局在转发省局《办法》之前,要求各分局对核定工作的具体实施及核定比例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分局为此成立了调查测算小组,分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重点对购销合同的核定征收比例进行了调查测算。通过调查发现工业企业购销业务签订合同占购销额的比重基本在60以上。为使印花税核定征收工作的顺利展开,分局最终确定:对工业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环节应纳的印花税按不低于采购金额和销售金额的50的比例计算缴纳。通过测算并结合省局核定征收办法确定了以下购销核定比例:商业批发企业采购和销售商品环节应纳的印花税,分别按不低于采购金额和销售收入40的比例计算征收;商业零售企业采购商品环节应纳的印花税,按不低于采购金额20的比例计算征收;建设施工企业采购环节应纳印花税,按不低于采购金额40的比例计算征收;所有单位购买固定资产,按不低于采购金额80的比例计算征收印花税。

(二)分门别类,宣传到位

为使《印花税核定征收办法》真正得到有效落实,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广而告之。尤其是在核定征收前期,将05年省局出台的《核定征收办法》与03年市局下发的《暂行办法》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及不同之处。为使纳税人更好地理解核定征收工作,提高对核定征收工作的认识,以减少征收工作中的阻力,分局印发了5000份宣传材料,由税管员用通俗、简约、易懂的方法,直接与纳税人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同时,利用报刊、广播、网络、信息咨询等手段进行广泛的传播。二是突出重点。宣传中,按照核定征收的规定程序,把工业、商业等10类企业核定征收的比例及有关要求作为宣传的重点,不仅使纳税人理解《核定征收办法》,更使纳税人自觉履行其义务。对于企业不能提供合同等有效凭证的,主要对收入、购销材料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核定征收。并对易被纳税人忽视的财产保险合同、转让合同,容易发生漏报的货物运输合同等加大检查,进行重点宣传,启发自觉自愿和主动申报。三是区别对待。由于05年主要对内资企业进行印花税核定征收,从06年起,将外资企业纳入核定征收范围。为此,分局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工作,使企业在理解核定办法内容、税率等问题的基础上,自觉配合印花税的核定征收。如三星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过去一直坚持自己是电子商务,对缴纳印花税持不同意见,对此,我们既坚持原则,又注重现实,和企业进行认真约谈,最后达到了对内合同缴纳印花税的意向,仅山东三星通迅设备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印花税就达102万元,同比增加97万元,增幅为1940。截至目前,分局共对184户外资企业进行了核定征收,核定面达67,对1162户内资企业进行了核定,印花税核定征收面达83。同时,对合同签订频繁、业务量较大的企业主动上门进行纳税辅导,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三)把握重点,征管到位

为保证《印花税核定征收办法》落实到位,收到切实的效果。一是督促建立专门登记。要求纳税人设置《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定期报送印花税缴纳情况。同时对印花税缴纳情况进行汇总,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各类应税凭证进行管理,确保各类应税凭证登记及时、准确、完整。对核准实行汇总缴纳的单位,发给汇缴许可证,核定汇总缴纳限期。二是把准核定条件、比例。为从源头上解决计税依据、税率不精确、不完全等问题,由税管员按照程序标准,对纳税人印花税征收进行核定。对未按照规定建立《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未如实登记和完整保存应税凭证的、拒不提供应税凭证的、不如实提供应税凭证,致使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业户进行核定征收。同时确定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应税凭证种类,填写《印花税(变更)核定征收通知书》。三是把握重点税源的管理。注意向税源管理要收入,求增长,通过与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征管法》为基础,分析、研究和掌控印花税税源,按照核定征收办法标准,实现印花税申报的最大化。四是正确实施纳税评估。依托地方税收征管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印花税基础资料数据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数据集中和“一户式”信息管理等有利条件,分析纳税人的申报纳税资料和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数据,以及企业相关税种与其销售收入等指标的对应关系,确保印花税缴纳到位。

(四)严格执法,稽查到位

在对纳税人报送的印花税缴纳情况汇总进行定期检查的同时,把省局《印花税核定征收办法》贯穿于日常税务稽查之中。利用稽查部门对企业的日常检查,以纳税企业的财产转让合同、财产保险合同、货物运输合同和购销合同为重点,结合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根据发现的疑点问题,对会计凭证和帐簿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对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企业,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缴纳期限不缴税款,不如实提供当期应税收入、费用 或合同金额等少缴税款的,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罚面达100%。为使纳税人从处罚中受到教育,适时对纳税人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深入宣传教育,通过稽查辅导,印花税自查入库率达90,确保《印花税核定征收办法》真正落实到位。

三、执法责任制自动考核,促进执法管理的规范化

税收执法责任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纠错机制。我们自1999年实行目标管理考核以来,税收执法责任制一直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20__年上级要求采用计算机自动考核后,由于有多年的考核经验,所以在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方面,进展比较顺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一是明确责任。分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税收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根据《追究办法》,局领导与各科所负责人签订了《税收执法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内容、责任范围、追究形式及责任追究办法,把各科所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负总责。二是制定制度。根据省局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税收征管责任制业务指导》。对各执法环节进行岗位设置,确定了30个执法岗位,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对各执法岗位的工作规程进行了规范,明确履行职责的步骤、程序、时限和岗位间的衔接,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制订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解决了“做得不好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制订《业务指导》,将税收执法权层层分解,实现了岗、责、权的统一,较好地解决了岗位职责不清,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三是进行培训。先后分3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培训。在认真学习税务总局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规程》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局的《业务指导》,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熟悉相关执法程序,确保税收执法责任制有效落实。

(二)积极创新实践,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

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自动考核的过程中,我们大胆实践,力求实效。抓了以下三点:

一是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去年,自动考核系统尚未正常运行,我局采取人工考核的方式对税收执法责任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整理存档。在自动考核系统运行之初,由于执法人员对程序及系统了解不够,加上操作不熟练及软件上存在的缺陷,遇难题较多,扣分项目也比较多,10种过错行为,过错数量达1047个。经申辩并对过错行为逐一剖析,过错的主要原因是程序中垃圾数据、数据导入时丢户现象较多,在纳税服务中心申报而程序认为未申报造成,确认实际存在过错行为36个。对此,考核调查人员认真地逐一纠正;对于丢户现象,及时协调信息管理人员查找并将业户归属相应的科室和税源管理岗户头上。经过了两个月的考核实践,三月份经考核后的实际扣分降为8分,之后趋于稳定,发生的执法错误大多是由于操作失误、工作疏忽造成的。

二是增强执法责任制的有效性。在考核过程中,我们从严从实,不走过场。依照《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把自动系统考核和人工考核相结合,对各个岗位进行考核。并统一制作了申辩调整表和执法人员考核情况表,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将责任人的岗位、存在问题、处理意见等情况进行说明,由考核人签名后,通知到责任人。被考核人如对考核结果存在异议,可填写申辩调整表进行申辩,经过考核人调查,对申辩情况属实的扣分进行调整,做到了考核结果客观、公正。今年以来,我局在运行自动考核中,被责任追究1924人次,扣分4684分,经合理申辩后实际责任追究32人次,扣分145分,被扣分人员均能接受考核结果,从而,增强了大家的的责任心,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

三是落实责任,将奖惩融入到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在责任追究中,我们坚持公平公正、有错必纠、过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将税收执法责任制与我局的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区别工作不到位与越位、无意过错与主观故意、一般工作过失与严重失职渎职等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责任追究。根据每月执法责任制考核结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评议,在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对其所在科室的其他人员也进行扣分,所扣分值均由当事人一人承担,考核分数低的科室和个人年终不得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从而起到了干部职工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减少了因疏忽而出现的执法过错现象。今年1至6月份,分局被责任追究者28人次,扣分133分,扣罚当事人奖金共计1万余元。

(三)规范税收执法,工作秩序日趋规范

为有效地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使其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我们不断丰富、充实和拓展其内容。一是增强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干部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意识,使广大干部在工作中更加坚持正确处理税收和税源、实体和程序、税率和税负之间的关系,不仅重视税收计划完成的结果,也重视税收管理的过程,真正体现了“依法治税”。二是规范了干部职工的执法行为。实行税收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使干部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强化了法制观念、程序观念、责任观念,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增强了税收执法的权威性,防止了“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行为发生,征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三是自觉地提高了自身素质。税收执法责任制,对每一执法岗位的工作职责、操作程序都进行了严格界定,分工到岗,责任到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干部起到了触动作用,使其产生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加压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受,大家学业务、比技能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四是优化税收服务。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税管员的执法行为,不但要接受税收机关的内部监督与考核,还要接受广大纳税人的评议,因此在工作中坚持树立服务观念,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塑造了地税部门的良好形象。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2

印花税征收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在一些企业中,由于合同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不同,不同业务的合同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销售合同一般由销售部门保管,原料采购合同由采购部门保管,等等。作为应纳税凭证的合同其计税依据是合同所记载的金额,并不反映在纳税人财务会计帐簿、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当中。这样,客观上容易造成企业的办税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企业签定的全部合同,而导致不能准确计算印花税计税依据。在税务机关实施税务检查过程中,要求纳税人提供有关合同时,有些纳税人往往借故不提供或者不全部提供合同;而税务机关现有的管理手段也不能有效监控企业的合同签定行为,依靠税务检查人员在企业不同管理部门之间转,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检查,一份合同一份合同地计算、汇总,工作效率不高。

(二)《条例》与《合同法》不衔接,对应纳税凭证确认易产生争议,从而加大征管难度。

《条例》对应纳税凭证采用正列举法,合同名称基本是根据原来的《经济合同法》中的10类合同确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1999年10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合同法》。新《合同法》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共计列举了15类合同,与旧的《经济合同法》相比较,新增了6种合同,变更了合同名称5种。《条例》与新《合同法》所列举的合同之间有差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签定的各类经济合同名称也不一致,导致就合同是否为应税凭证问题,征纳双方易形成争议,加大了征管难度。如中介服务中签定的合同、专业保养服务中签定的保养合同等,在经济活动中出现频繁,但由于无法与《条例》中已列举的合同对号入座,征收依据不充分,造成了税款的流失。

二、实行新的印花税计征办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按收入成本比例计征印花税办法的产生

在实际征管工作中,有些企业提出了以销售收入和成本的一定比例为计税依据缴纳印花税的办法。为不断完善印花税征收管理办法,**地税局高度重视纳税人的意见、建议,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肯定了在部分企业中实行按收入、成本的一定比例计征印花税办法的必要性。通过到100多户企业、规划局招投标办公室、外经委等相关单位了解合同签定情况及行业特点,及时召开企业财务人员代表座谈会,深入了解纳税人的具体想法和需求,确定了新的印花税计征办法,并从2003年8月份开始在部分企业中进行试点。

1、基本原则:以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为目的,本着企业自愿、逐级审批、简化程序、方便纳税人的原则确定按收入成本比例计征印花税的办法。

2、适用范围及计税依据:凡合同签定频繁,贴花不便的纳税人,可以按销售收入和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计税依据计算缴纳印花税(以下简称印花税计征办法)。采用印花税计征办法的纳税人,对其工业、商业企业的购销合同、建筑安装业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原则上按照本办法的征收比例和计算公式计算缴纳印花税。

3、征收比例的确定:工业企业的购销合同,按照销售收入70%以上及材料采购成本50%以上的比例合并计算缴纳;商业企业的购销合同,按照销售收入20%以上及商品进货成本20%以上的比例合并计算缴纳;建筑安装企业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照销售收入80%以上及材料采购成本的60%以上的比例合并计算缴纳。

4、计算公式:应纳印花税税额=收入×一定比例×适用税率+成本×一定比例×适用税率

5、申请审批程序:采用印花税计征办法的纳税人应填制《印花税计算缴纳申请表》(一式三份)——报经主管税务所——报局地方税管理科审核——报主管局长审批并加盖公章——地方税管理科返给主管税务所——送达纳税人执行。

6、审批时限:采用新办法的纳税人应于每年三月底前报请税务机关审批,一年审批一次。

7、缴纳方法及时限:采用印花税计征办法的纳税人,应于次月10日内缴纳上月税款,并使用原印花税申报表,于次年1月10日前申报。

[NextPage](二)实行新办法取得的成效

新的印花税计征办法进一步简化了工作程序,方便了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保证了税款及时足额入库,通过五个月的试点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理顺了征纳关系,促进了税收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地税局共有116户纳税企业(其中:制造业67户,建筑安装业34户,商贸业15户)自愿提出申请按收入、成本的一定比例方法计算缴纳印花税,仅8、9两个月就入库印花税5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6万元增加了36万元,税款增收明显,同时也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2、进一步简化了工作程序,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财务人员计算缴纳税款。部分企业合同签订非常频繁,甚至每天有几十份订单,财务人员计算印花税工作量很大;有的企业合同不在财务部门管理,财务人员不掌握签订合同的情况,给印花税的完税带来很大不便。新办法的实行,从程序上堵塞了印花税征管漏洞,财务人员按自己掌握的数据就可以完成印花税的计算和缴纳工作,计算简单方便,工作量小,也有效避免了企业不按实际合同计算缴纳印花税和因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疏忽造成企业罚款现象的发生。

3、印花税收入进度趋于稳定,收入预测有据可依。按照新办法计算印花税,税款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成对应关系,这样印花税的税基稳定,税收收入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保证。同时,在进行收入预测时,也可以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中找到依据,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4、提高了印花税检查工作的效率。以前到纳税单位检查印花税,经常要与企业的几个部门接触,工作难度较大,实行新办法后,不用再到企业的采购、销售等部门去查找合同,避免了在税务检查过程中企业有些部门不提供合同等问题,使印花税的检查更方便,提高了检查工作的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印花税计征办法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印花税计征办法。

通过总结试点阶段的经验,应尽快制定完善的印花税计征办法,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各种需求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对有的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由对方扣缴了印花税的问题,应尽快明确规定以避免重复征税;与合同的登记相结合,要求企业将全部合同在登记薄中进行序时登记;与税源监控及信息交换相结合,与有关单位建立定期信息交换制度,全面把握区域合同签定情况。同时,通过制度增强对个别不缴或迟缴税款企业的约束力和震慑作用。

(二)计征比例的确定还需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

目前,印花税新办法计征比例的确定还有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把握行业合同签定的特点和规律,使比例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应进一步放宽计征比例上下浮动的范围,使更多的企业可以实行这一办法。同时,企业适用比例不能一成不变,税务机关要经常了解企业纳税情况和合同签订情况,定期调整适用比例,以使新办法的纳税情况更接近于实际合同签订情况。

(三)逐步扩大新办法的适用范围。

目前使用印花税计征办法需要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原则上进行,适用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逐步扩大新办法的适用范围。对不能按要求序时登记全部合同的企业,及税务检查中发现印花税缴纳存在问题的企业,税务机关应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结果核定其按新办法计算缴纳印花税。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3

企业收入会计新规

最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官网显示,全球两大会计标准制定实体联合宣布,针对企业收入的会计标准会在2017年有极大程度的调整,新规则将取代那些不同行业的收入将如何以及在何时被认可的规则。这意味着不同行业的公司可能需要向投资者提供更多预估和披露。

《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文版

最近,由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IRC)起草并组织翻译的《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文版正式。受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持并协调其他有关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对该框架的中文翻译稿进行了审校。《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原则及理念的重点在于提升报告过程的一致性和高效性,并采用了综合思维的方式,旨在提高金融资本提供者可获取的信息质量,确保资本的有效分配。其核心在于价值创造,以及为促进更加稳定的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审计法实施条例》拟修:

审计将受双重领导

最近,国务院法制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各级审计机关不仅要接受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的直接领导,同时还要接受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并且,上一级审计机关对其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有重要作用。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指出政府债务将被纳入审计范围。

IAASB就改进财务报告信息披露

相关审计准则征求意见

最近,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了一项建议书并公开征求意见,建议修改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有关的国际审计准则,以回应公众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所寄予的期望,明晰审计师在实施财务报表审计时所承担的责任。建议书(征求意见稿)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审计考虑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指引,涵盖了计划审计工作、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重要性水平、评价重大错报、形成审计意见等审计的整个流程。

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出台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57号),简并和统一增值税征收率,将6%和4%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此次政策调整涉及的现行特定的一般纳税人征收率项目中,征收率为6%的项目包括自来水、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部分建材产品和生物制品,征收率为4%的项目包括寄售商店代销寄售物品、典当业销售死当物品和销售旧货,其中销售旧货在4%征收率的基础上减按2%征收增值税。《通知》自2014年7月1日起执行。

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税收政策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4号),明确了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申请、减免、备案、管理程序。根据《公告》,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持有相关证件后,只要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即可享受税收优惠。个体经营纳税人在年度减免税限额内,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减免税总额内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公告》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转让优先股有关证券(股票)

交易印花税政策明确

最近,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转让优先股有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46号)。《通知》明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买卖、继承、赠与优先股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实际成交金额,由出让方按1‰的税率计算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通知》自2014年6月1日起执行。

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转让股票有关证券(股票)

交易印花税政策明确

最近,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股票有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47号)。《通知》明确,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买卖、继承、赠与股票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依书立时实际成交金额,由出让方按 1‰的税率计算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通知》自2014年6月1日起执行。

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政策调整

最近,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调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天然气进口项目的通知》(财关税[2014]8号)。《通知》明确:1.新增加天津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享受优惠政策,该项目进口规模为220万吨/年,进口企业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享受政策起始时间为2013年10月1日。2.新增加唐山液化天然气项目享受优惠政策,该项目进口规模为350万吨/年,进口企业为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东北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享受政策起始时间为2013年10月1日。3.新增加海南液化天然气项目享受优惠政策,该项目进口规模为300万吨/年,进口企业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海石油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享受政策起始时间为2014年7月1日。4.自2013年10月1日起,将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可享受政策的进口规模由260万吨调整为630万吨。

POS机银行卡实时缴税将全国推广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规范横向联网系统银行卡缴税业务的通知》(税总发[2014]73号),明确了安全规范的办税服务厅POS机银行卡缴税业务的实现方案、实施要求,以及各商业银行、银联接口软件的开发要求。据介绍,安全规范的POS机银行卡缴税业务是通过在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布设符合国家金融领域标准的POS机具,采用税务身份认证手段,在POS机具与税收征管系统间传递电子数据,为纳税人提供通用、安全、便捷和实时的电子缴税方式。

飞机租赁企业进口飞机享受

税收优惠政策

最近,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租赁企业进口飞机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4]16号)。《通知》明确,自2014年1月1日起,租赁企业一般贸易项下进口飞机并租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享受与国内航空公司进口飞机同等税收优惠政策,即进口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的飞机减按5%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自2014年1月1日以来,对已按17%税率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上述飞机,超出5%税率的已征税款,尚未申报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可以退还。租赁企业申请退税时,应附送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进口飞机所缴纳增值税未抵扣证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租赁企业从境外购买并租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不能实际入区的飞机,不实施进口保税政策,减按5%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国家电网公司

购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电力产品发票开具等有关问题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国家电网公司购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产品发票开具等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2号)。《公告》明确,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户处购买电力产品,可由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开具普通发票。光伏发电项目发电户销售电力产品,按照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可由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按照增值税简易计税办法计算并增值税税款,同时开具普通发票;按照税法规定可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可由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直接开具普通发票。根据规定,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应按发电户销售电力产品应纳税额的50%增值税税款。《公告》自2014年7月1日起执行。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4

1证券市场的税制制度的讨论

我国目前现行证券市场的税制制度中税种的主要内容包括:证券所得税、股票交易印花税、证券营业税以及其他税种。首先,证券所得税的主要内容指的是证券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所征的所得税,是以股息和红利所得作为征税对象而得的税收,对个人投资者按照国际上标准规定对个人的红利收入按照20%税率进行征税。证券所得税的主要内容指得一是对个人投资者的各种资本利得不征所得税,对证券市场活动的股息按规定的20%征税;二是对于国内企业,股票转让净所得并入企业的应税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股利实行抵免法,但债券的利息收入需计入应税所得;三是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股票转让净收益须并入应税所得。股票交易印花税也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历程,是专门针对证券市场的交易过程中而发生的一种税制。之所以要对股票征收印花税其主要目的在于股票印花税作为普通印花税的一种,是对股票交易进行征税。产生印花税的首要目的是因为在证券交易的过程中往往以目前的税制制度无法做到对其进行征收。对证券市场中的股票征收印花税是为了鼓励证券投资者能够长期持有股票,国外常常对股票买卖双方实行差别税率。总而言之,对股票征收印花税目的在于:一是作为普通印花税的一种对股票交易进行征税;二是在股票交易所得税难以征收的情况下,以印花税作为股票交易所得税的替代税种;三是印花税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是专门针对证券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活动而征收的一种税,通常也是国家经济监管部门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调控证券市场走向的一项直接政策工具。证券营业税是对证券市场过程中涉及的对“金融保险业”项目所征收的一种税种。证券市场中的其他税制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税制制度建设尚未完善所以这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实现突破。

2我国证券市场税制制度存在的缺陷

根据相关证券市场工作人员以及对应的部门机关人员的反映,在证券市场的税收征收过程中涉及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二次征税的问题。重复征税指的国家对同一征税对象征收多种税或多次征税。具体地说,重复征税也被称为二次征税具体指的是对一次证券交易活动进行两次征税,在证券市场中的重复征税具体表现在股东个人所获得的股息红利是从扣除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的,而个人所得的利息还要再次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此项双重纳税是目前证券市场中的税制制度缺陷最明显的一点。虽然这种弊端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中显而易见,但是对于这个弊端并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二是个人的征税负担过重。由于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从业人员逐渐转到证券行业。同时也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也投入到证券市场中,因此保证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和保证其较可观的利润来源是相应监管部门应付出最大努力所应该做的事。税率过高不仅会损害投资人的切身利益,还会使得整个证券市场发生动荡,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市场的正常运转带来严重的危机。三是缺乏相应的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以及税收行为的监督。证券市场和与之对应的税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各项制度都没有得到完善。尽管我国也存在对证券市场的税收过程的监管部门,但是由于各项制度的不完善,监管部门在监管的内容、监管的技术、监管的力度以及腐败方面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差错。因此,要切实保证各个参与证券市场的个体的根本利益,对其税收过程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3证券市场交易与税制建设未来发展的讨论

首先在证券市场的税制制度的管理中要做到的是降低税收过程中的重大负担。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降低税率有助于更多的人员加入到证券市场,也有助于各个证券公司的发展。一旦证券市场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市场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给我国的市场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可以发展更多的工作岗位。因此,证券市场中税率的降低,应该要引起国家经济监管部门的注意,通过经济监管的各个部门的稳步实施策略来实现对税率的一步步地控制。其次,解决重复征税问题这一弊端,一直以来都是税制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需要有相关的监管部门对这个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真正实现证券市场中的税制制度的改善和我国整个税制制度的完善。所以,国家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对税制使得的合理化进行讨论和实施改革工作,希望这一点可以早日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对证券市场中的税制制度的监管问题的解决需要注意和关注的方面就更多。首先就是要设立具有明确职责的相关部门并明确和确立他们具体的监管的作用。在各个不同部门设立和各项职责关系确立之后,监管部门要保证其履行其职责。对于监管部门内部的协调发展以及可能会存在的腐败问题国家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

4结论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税制制度的改革是刻不容缓之事,本文针对税制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随着我国在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的步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证券市场涉及的税制制度会得到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孟雯.论我国证券市场税制的完善[J].科技资讯,2010,29.

[2]阳朔,杨春亮.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税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咨询,2009,4.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5

目前我国在资本市场证券交易中对以股票买卖、继承、赠与等股权转让书据的书立行为开征证券交易印花税,担负着对证券交易行为和证券交易所得征税的双重职能。而对其他证券交易,如国债、企业债券和基金交易都不征收印花税。对于现行印花税制度的缺陷在最近几年一直是国内学者与监管层关注的重点,并多次在全国两会上被列为提案,建议调整甚至取消,取而代之资本利得税。 关于资本利得的红利收益及价差收益两部分,目前我国税法中的相关征收规定有:1、对个人投资者的股息红利收入按20%的税率减半进行征收个人所得税;2、对企业转让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股票获取的资本利得,均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一并征收企业所得税;3、自2010年1月1日起针对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以及上市公司限售股获得的资本利得,并入个人所得收入按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4、对个人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转让所得,暂时不征税。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资本利得税与证券交易印花税以及红利所得说的调整再一次成为资本市场税收制度改革争论的焦点,然而资本利得税能否在现阶段取代证券交易印花税发挥调节证券市场的作用,应取决于对这两种税收利弊的全面权衡。 一、基于公平原则的比较 是否符合公平原则是衡量租税的课征是否合理的首要因素,在现代经济社会公平原则己经成为一个租税制度是否可以成为优良租税的重要指标。在租税负担方面,公平的考虑为:谁有能力,谁就该负担;谁受益,谁就该付费。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以资本进入股市,买卖股票,从中赚取价差、红利。这些人使用资本,获得回报,同时承担风险。其所实现的资本利得可视为对风险承担之补偿,是他们愿意承担风险而获得的收入。 在证券市场的投资结构中,中小投资者资金规模小,信息获取迟缓,获利几率低,大额投资者资金规模大,信息获取迅速,获利几率高。如果对投资者买卖股票按交易额比例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根据比例税率的累退性来衡量,中小投资者的税负水平明显高于大投资者。反之,如果课征资本利得税,对低收益适用低税率,高收益适用高税率,且对投资损失可抵减投资收益。那么资本利得税就具有调节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所得级差,调节大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税负水平的功能,更合理的促进社会分配公平。从这一点上来看资本利得税显然优于证券交易印花税。 另外从我国现实税收制度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仅对流通环节征收,而对法人股交易、期货交易、基金交易、国债及企业债券免征的做法;个人投资者、基金在收到来源于上市公司的税后利润分红后,还需再按1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造成现金分红重复征税的做法;以及除个人投资者、基金外,其他投资者收到的分红不需要纳税的区别,均造成了不同投资者之间的税负不均,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不能全面调节证券市场。这一点为市场所诟病,也是很多学者提议调整印花税制度的主要原因所在。 二、基于效率原则的比较经济效率是指资源最优化的配置,课税往往使得资源配置产生扭曲,无法达到最优化境界,造成无谓损失,社会福利因而下降,因而税收政策应趋利避害,首先着眼于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充足的税源。若着眼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税制的设计就应遵循简税制的原则,尽量达到税收中性,即在征税过程中尽量减少给纳税人带来应纳税款之外的超额负担。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存在的大量投机易使得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由于比例征收的印花税具有的累退性,在这个阶段印花税的调整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相当有限。从我国07年5月30日上调印花税与08年4月24日下调印花税的实际结果来看,上调对市场的影响较大,下调对市场的影响有限,这一结果已经过国内很多学者的检验,这里不再重复论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通过印花税的调整对市场形成警示作用,短期内抑制投资热情,在现阶段来说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也不会对市场的长期持续性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如果我们想推动股市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较低的印花税设计基本符合简税制、相对中性的要求。 资本利得税的开征将产生“内锁效应”,其“内锁效应”指的是较高的资本利得税会阻碍投资者出售其资本资产,从而锁住了投资者,使其不能再进入其他投资领域。因为出售资产获得资本利得即引发税负,不出售资产则可以避免或延迟税负的发生,为免除或减轻税负,持有人会放弃出售机会,或投资其它回酬率较高的资产。所以说累进税率的资本利得税结构将对资产所有者的出售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投资者在选择交易与持有资产之间的矛盾,阻碍资产移动,扭曲资源配置。 资本利得税“内锁效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股市交易量的影响。投资者出于避税的要求,会将部分资产从证券市场转移,转向其他投资渠道,甚至向低税负国家转移,形成资金的国际迁移,降低对本国股票的需求,导致证券市场整体价格水平下降。 同时因为资本利得税会按照持有股票时间长短区分不同的税率,投资者为了避税,也会尽可能减少或延缓资本利得的实现,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也将降低证券市场的交易量及流动性。 资本利得税的“内锁效应”会加大资本性资产的价格波动水平。当“内锁效应”减少了证券市场交易量的同时也必然造成了市场价格在短期内的普遍下降。更多的时候资本利得税对资产价格波动水平的影响取决于股价波动幅度与边际税率设置的高低的对比。如果资本利得税的累进税率设置,在证券价格上涨时,边际税率的增加小于股价的上涨幅度,投资者更倾向于买而非卖,从而使证券的价格水平进一步上扬;而当证券价格下跌时,为弥补税负所引起的资本损失,将使投资者更倾向于卖而非买,易产生“无量暴跌”的现象发生,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证券价格的跌势。只有在较成熟的证券市场,股价波动幅度小于边际税率时,资本利得税才能发挥自动调节市场规模及价格涨跌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在股价上涨时抑制投资,在下降时缓解抛售压力。#p#分页标题#e# 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时期,第一,股权分置改革引发了股票市场一段时期内的持续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并不是理性繁荣,而是基于纠错产生的量能及价值回归。如果在现阶段开征资本利得税,刚刚回复的市场投资信心将再次受到冲击,前期改革取得的成绩也可能毁于一旦;第二,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结构正在逐渐理顺中,从过去的“庄家+散户”结构向由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QFII等专业性投资机构为主导的成熟市场结构过渡,短期内这些机构可能会利用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影响股市的涨跌,甚至由于违规操作产生投机炒作,诚然资本利得税可以打击短期的投机交易,减少利用资金优势投机炒作产生的市场流动性,但是这些问题理应通过监管制度的完善来解决。如果一味提高交易成本,而不进行监管制度的配套改革,最终结果只能是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投机依然盛行,额外增加的交易成本再次向散户转移。这不仅降低了市场交易效率,同时还将造成更严重的分配不公;第三,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中,尤其是散户正在从“探听内幕消息”的短期投资盲从理念向长期投资的价值理念转变,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正在逐渐减弱,如果在此时开征资本利得税,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散户来说无疑又是沉重一击。尤其在短期内如果我们不能对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进行税率区分,不能根据交易额与利得额设置合理的累进税率,不能对众多散户的投资亏损实施技术上的亏损弥补,那么资本利得税的开征将产生巨大的内锁效应,冲击股票市场。从以上对资本利得课税的效率效应分析可得出,资本利得税并不是一个中性的税种,该税种的征收将产生相当大的效用扭曲和福利成本损失。从这一点上来看如果在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开征资本利得税,将直接明显地减少投资者的证券交易收益,因而具有强烈压抑股市上涨或促使股市下挫的紧缩效应。在我国证券市场还尚未成熟的现阶段证券交易印花税显然要优于资本利得税。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多次明确表示取消印花税开征资本利得税时机尚不成熟。 另外从世界各国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实践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等一些工业化国家开征该税种的主要原因均是利用该税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引进资本利得税,是以税收的公平目标为着眼点考虑的。而像台湾一样以抑制股市为目的开征的国家或地区则均以失败告终。 三、基于制度原则的比较 税收的制度原则是指征税应遵循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提高税收效率。就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来讲印花税的征收简便易操作,而一旦开征资本利得税,我们必须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设置合理的起征点;2、设置合理的累进税率;3、如何对短期持有股票及长期持有股票者进行区别对待;4、如何对不同成本的股票取得的利得合理征收;5、如何实施资本利得税的亏损弥补。在技术上比较难实现,在征收上也将产生大量的征收成本。 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在效率与经济性上均优于资本利得税,资本利得税的开征既不符合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也不具备开征的客观条件,应审慎开征。可以考虑延续之前的思路对印花税及资本利得实施结构性调整,来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6

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最初是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开征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课征始于1990年,因其承担了对调控证券交易的多项功能,所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多次调整。随着90年代初沪市和深市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证券市场日益活跃起来。证券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必然包含有一定量的税收。其时我国税收立法滞后,没有任何一个现存的税收能够覆盖这项税源,鉴于印花税于1998年恢复征收,90年代初成为一个日益成熟的税种,国家税务总局授权上海、深圳二市对股权转让书据征收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先于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市场课征,当时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证券市场,颁布了《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规定》,此时试行的是“对卖方征收0.6%”,从而达到约束股票转让的行为,目的是为稳定初建的股票市场及适度调节资本利得;到当年的11月23日证券交易印花税即改为”对买卖双方各征0.6%”;然而不久,由于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认识不足,市场一度低迷,于是从1991年10月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证券交易印花税调低至“对双方各征0.3%”,降幅达50%。上海在深圳试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91年10月对交易双方开征了此税,税率也为0.3%。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成交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0.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0.3%,最高可上浮1%,同时规定在证券交易税未出台之前,仍按原办法征收印花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其后,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水平几经变更。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证券税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证券交易税的正式实施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印花税的主要职能

证券交易税的主要职能是调节市场交易,但是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的作用渐渐异化,财政收入职能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早期的印花税分成比例中,国家和地方各50%,199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1998年6月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再次调整分享比例,改为中央88%、地方12%;从2000年10月1日起将分享比例由中央88%、地方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3%。我国的印花税收入不断增加,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甚至在证券市场行情火爆的2000年上半年,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竟占到上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2000年全国印花税达到了485.9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83%,这恰是我国证券市场前5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总量的5倍。必须指出,一方面,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这种财政收入功能的发挥是以证券市场换手率过高为基础的。目前我国股票的年换手率为300%左右,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60%左右的水平。另一方面,印花税税率的下调,当然会影响到财政税收,但是印花税不会以税率下调幅度同比例下降,税率下降了,刺激了市场交易,印花税会有所增加。同时,市场交易活跃了,券商的佣金收入会增加,券商所交的税也会增加。因此,我们在分析是否应对印花税进行改革时,应该先考虑它是发挥出了市场调节职能,而并非是否发挥出了财政收入的职能。

三、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隐忧

(一)征收印花税依据不足

虽然目前的汇贴纳税方法不须粘贴印花,由税务机关在凭证上加注完税标记代替贴花,但应税凭证是真实存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证券交易过程中的普遍运用,证券交易早已实现了无纸化操作,所谓的股权转让书据只是电脑中的一笔记录,证券交易时既无实物凭证,也无印花税票,征收印花税已经失去了本来的含义,证券交易印花税实际上成了一种交易行为税,与印花税的本来含义不符,理论依据不充分,法律上不够严谨。

(二)印花税的征收对交易行为的规范作用不大,征收范围狭窄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收的一种税,它的意义在于加强凭证管理,促进经济行为规范化,了解其他税种的税源和缴纳情况,加强监督控制,同时可以积累资金,增加财政收入。由此可见,印花税的征收对交易行为的规范作用不大;证券市场的内涵远远大于股票市场,范围狭窄的印花税不利于对所有证券交易征税,而税基广大的交易税有助于保证各种类型的证券市场共同发展。

四、证券交易税制改革的方向

(一)应有助于证券市场持续发展

第一、证券交易税制的改革应有助于推动企业融资与体制改革。目前境内居民储蓄率很高,企业间接融资的比重相当大,这对企业直接融资与银行信用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证券交易税制设计时,可以考虑引导企业通过证券市场来实现直接融资,并引导企业推动体制改单的进行。第二、证券交易税制的改革应有助于减轻证券市场的非正常波动,尤其是抑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目前固定划一的印花税不足以实现这一功能,要充分发挥交易税制对投资行为的引导,有必要进行适度变革。第三、证券交易税制的改革应有助于推动我国证券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总体而言,我国证券业的基础较薄弱,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成长型的市场,券商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的格局也还没有根本打破,在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日益逼近的环境下,整体实力趋弱的国内券商的成长会受到课征较高税率的损害,这无疑会对我国证券业的整体实力增强、整体素质提高雪上加霜。第四、证券交易税制的改革应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证券交易税率远高于除了丹麦以外的其它国家,较高的税率使得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也相应较高,从而减少了对证券的投资。所以证券交易税制改革方向总体上应以下调证券交易税为主。

(二)以税负公平为重要方向

实现税负公平原则,需要建立完整、系统的证券交易税制体系,既要能“拓展税基”又能实现“差别税率”。从“拓展税基”的角度出发,证券交易税种应不再实质性地限定在流通股的转让方面,对新股发行、法人股与国有股的转让、债券交易、投资基金的交易,以及其它非交易过户均可适度课征印花税或交易税,这既可实现税负公平,也可推动各种交易品种的均衡发展。目前固定划一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不足以实现对证券投资收益的调节。因此,在税收稽征手段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交易频次

、成交额度、投资收益等多个方面实现差别税率,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且不再出现亏损投资者与盈利投资者按同等税率承担税负的状况。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在适当时机开征一些新的差别化的税种(如资本利得税等)来实现。

(三)保持证券交易税制的政策稳定性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证券市场,对税负的承载能力存在差别;同时证券市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要求的证券交易税制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导向也存在差异,因此,实践中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证券交易税制。那么,如何保持证券交易税制的稳定性就成为了新的课题。证券交易税制的稳定性,不是拒绝证券交易税制的变革,也不能表现为税目、税率等的固定不变,而是要体现在证券市场发展方向上的稳定性。

(四)证券交易税的改革方向是宽税基、低税率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7

为应对过去4年价格翻番的楼市,香港特区政府10月26日再次出台楼市新政,且次日即告实施,以抑制这个全球最昂贵住宅市场之一的投机活动。

新政规定,所有非本地居民、所有本地及外地公司在香港买楼,都需要支付15%的“买家印花税”;同时,如果买房之后3年内把房子出手,还需要支付一笔10%到20%不等的额外印花税。这么算下来,如果一个外地炒房客在香港购买住宅并在半年之内转手,必须要缴纳高达35%的额外印花税,而此前这一征收率仅为15%。

不仅如此,对投机者而言,还需要考虑3年内香港楼市的涨幅能不能抵消额外印花税的成本,还要估计香港楼市在3年内是否会进入下跌周期的风险。这对于香港本地居民正常的置业居住需求,则不会受到太多困扰。显然,这个新政所瞄准的是来自香港之外的投机、投资需求,所照顾的是香港永久居民的置业需求。

香港楼市在时间不受控制的飙涨之后,香港政府终于打出了立竿见影的一记重拳。

额外印花税制度

此番香港特区重拳出击房地产的背景是今年前三季度香港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香港楼市难免会遭受到国际热钱的冲击: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也是中国连接西方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市场的桥头堡,最为关键的是香港还是自由港,资金进出自由且方便,容易成为热钱狂欢的舞台。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在流动资金过剩、利率超低的支持下,香港住宅价格在今年前9个月上升约两成,与经济逐步放缓的情况背道而驰,而近日资金再度流入香港,楼市的亢奋程度进一步加剧。

其实港府抑制房价并非首次做出台调控政策。早在2010年11月20日,为抑制香港本地住宅物业市场的短期投机活动,香港税务局就买卖或转让物业加征“额外印花税”。按规定,凡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都需要缴纳额外印花税:交易设计买卖或转让住宅物业、卖房或转让方于2010年11月20日或之后才取得有关物业、卖房或转让方取得物业后于24月内转售或转让该物业。根据这一规定,买楼后6个月内转售的,需支付楼价15%的印花税;6至12个月内转售,需支付10%;12至24个月内转售,税率为5%。

第一次“额外印花税”成功打击了炒家的参与,之后香港楼市交易量显著下跌,但受制于低息和流动性泛滥的大环境,楼价仍拾级而上,迄今已升了21.7%。

在《香港2010-2011年度财政预算案》府就说:“我们会致力防止按揭信贷过度扩张,以免助长物业市场资产泡沫的形成。金管局已经在去年(2009年)十月向银行发出指引,降低2000万元或以上楼宇的按揭成数,同时要求银行审慎处理楼宇按揭申请。我已经要求金管局继续密切留意有关情况,在有需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因此,这次重拳出击房地产并不令人惊讶。

近年香港楼价上涨主要由于外部资金推动,尤其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投资。根据香港光放数据,去年香港有五分之一的新楼宇被外地买家买走,2008年时该比例仅为5.7%。

此次重拳出击,明显是要阻击外地买家。新政似乎也令香港楼市“急冻”:在新政后的首个周末,全港10个主要商业住宅区的居民住宅交易与之前一个周末相比减少了43%。

“港人港地”釜底抽薪

其实本次征收额外印花税是梁振英调控香港房价的又一政策。

梁振英自7月担任香港特区特首开始,就密切关注香港房价问题。在全球经济欲振乏力的背景下,外向型经济的香港,楼市却反常地逆势上扬。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已成为香港最严重的民生问题之一。9月梁振英就推出了好几条打楼市扶持市民买房的政策,但楼价却依然故我连升5周,创下抛离1997年高峰逾16%的新纪录。

据美联物业统计,香港平均楼价年初至今已累升13%至6.4万港元/平方米,现价为17年来新高。梁振英曾于8月30日出台十招稳楼价的措施,包括加快预售和提前兴建公营房屋,但被批评出招力度弱,此后香港各区楼价再创新高。

在此情况下,梁振英实行了他在竞选时就承诺实行的“港人港地”政策。9月6日下午,梁振英冒雨在工地上召开记者会,落实竞选时便提出的“港人港地”楼宇买卖政策。以位于香港九龙启德区的两幅住宅用地为试点,要求首次出售及之后30年的转售对象都必须为香港永久居民,且不可以用公司名义购买,预计涉及1100个单位,最快将于2014年开始预售。

与之前相比,本次征收额外印花税政策的力度要远远胜出,因为它涵盖了所有香港房屋,只要外地人买,就多付15%税。

这条政策对香港豪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有统计称香港近年来1/4以上豪宅交易量来自内地客。而对于民生用房,象征意义恐怕更大于实际意义。如在港工作而有买房需求的内地人毕竟是少数。香港在2010年叫停了房地产投资移民,一般内地人缺乏在港买民生房的实力和动力。

香港中原地产亚太区住宅部总裁陈永杰表示,新政策打击下,内地买家相信已经“销声匿迹”。

对内地的借鉴

这次新政一经公布,随后两天的时间里香港楼市成交量便出现大幅下跌,效果堪称立竿见影。反观饱受泡沫困扰已久的内地楼市,或许可以从此番港府对楼市的调控策略中借鉴经验。从实际情况看,香港和内地的楼市价格泡沫都是一样的明显。

从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可以看出港府主要以实在的税费压力挤走外地买家,确保港人“住有所居”。顺理成章,要彻底解决内地目前楼市泡沫问题,促使房地产市场早日回归理性,也应尽早考虑动用强有力的税费杠杆。

财经评论人沈晓杰指出,通过税收杠杆调节房价交易成本,最终达到影响交易频次和交易价格的目的是可行的。

从香港模式引申开去,当前至少有四方面发力途径可供内地参考。首先,长期维持对非本地居民的限购政策,让本地人先有房子住;其次,对买入卖出的时间、税费比率进行重新规定,提升“倒差价”的成本;第三,对买入卖出的收益征收重税,让买房子、卖房子不再是生财之道;第四,对个人或家庭拥有超过人均居住面积的房产征收税费,让一个地方的房子发挥最大的居住功能。上述征收的税费可以明确用途,如用于对弱势群体的转移支出及公共事业。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8

一、印花税的实质

就印花税性质而论,虽然在形式上是流转税和行为税,但在本质上又是一种隐性财富税。印花税因具有征税范围广、税源分散、征收成本低廉等特点而得到政府青睐。如英国2001年所得税的征收成本是1.56%,为各税种之最,而印花税的成本仅有o.09%,为诸税种最低。尽管有征管成本低的优势,但印花税在经济上的负面作用使得各国在近年来的税收实践中大幅度减小了其征收范围。即使在印花税曾经普遍征收的英国,除了股票和证券转让、无记名票据发行以及某些涉及产权转让交易的税目外,绝大多数印花税税目现今都已被取消。

传统印花税基本的含义是通过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的凭证加贴完税凭证(税花)而征收的税收,但现代各国的印花税已不再需要实物型税票,所以很多国家都用“交易税”来取代“印花税”这一旧称,或者用“交易印花税”这一承前启后称谓冠之。本文以下所涉及的印花税概念主要是指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各种虚拟金融资产(包括外汇、债券、股票及其衍生品)在交易流转环节的买卖征收的证券交易税。

二、证券市场印花税的理论分歧与案例实证

各国引入印花税的基本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2004年7月印度引入证券交易税,当时股市的日交易量是1000亿卢比,征收0.15%的交易税后可增加375亿卢比的税收收入,这对印度这个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国家财政收入不断下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久旱后的甘霖。英国印花税改革艰难也是因为财政承受力的问题。2004年英国的预留印花税(stamp duty reserve tax,在交割前预征的、只对盈利交易的印花税)就达到40亿英镑。2007年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提高以后,该项收入竟然同比增长1017.4%,对当年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9%,成为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超常增长31.4%、财政收入超高增长32.4%的重要贡献因素。

但在财政收入来源不断丰富的今天,各国保留或出台证券交易印花税理由大都以市场调控理论为依据。为印花税调控提供理论支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james tobin)。上世纪70年代凯恩斯亲手构建的战后世界经济框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经济陷入滞胀,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遭到了全面挑战和怀疑。作为凯恩斯主义的维护者,托宾于1974年提出可以用交易税来抑制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活动.他形象地称之为“在过度高效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车轮下塞入沙子”。从此以后,金融市场的交易税在经济学界又被称为“托宾税”(tobin tax)。托宾税的支持者们认为,对证券交易征印花税可以降低投机资金的流量,因为理论上每一次交易都要被征税.摩擦性税收成本足可让频繁炒卖的人望而却步:证券交易印花税可以遏制专业股民、“噪音交易者”、套利者以及大户操盘手们纯粹的短期投机行为,又不至于影响长期投资人。

但学术界对证券交易税的调控作用一直存在争议。首先.反对者认为印花税扭曲了正常的投资选择.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国对部分类型的有价证券交易课征证券交易税,会导致投资者增加对免税类证券及基金的投资。2008年一季度我国债市在通胀加息压力下逆势上扬可算一例。但是最重要的隐患是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人会减少在国内的交易而增加在国外离岸金融的交易,损害本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竞争力。比如在1984年1月瑞典对股票和衍生品开征交易税,股票交易税率0.5%,双向征收.来回1%,期权交易税率1%,期权双向来回2%。1986年瑞典又将证券交易税税率提高为2%。此后市场对政府的行为作出了强烈反应,瑞典11家最活跃上市公司的60%交易量,以及全部上市公司的30%交易量迅速转移到其他国家。到1988年,瑞典最活跃的上市公司爱立信也只有27%的证券交易是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进行。1991年实施8年的瑞典证券交易税被迫宣布废止。另一例研究表明由于证券交易印花税引致的交易成本等原因德国股票的交易费用低于英国。德国投资人购买本国股票的成本是1.06%.英国人投资德国股票的成本是1.13%,而英国人购买本国股票的成本却是1.44%。近年来英国社会很多有识之士呼吁政府改革印花税制,经过测算发现,如果取消印花税,交易成本可以降为0.94%,英国股价总体还可以上升9%~13%,企业每年的总投资可以增加3%,约为30亿英镑。

其次,开征证券交易税会冲击市场.导致股价下跌、成交量减少,因而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初衷难以实现。事实上瑞典的证券交易税税率由0.8%上升为2%当日,瑞典股票综合指数下降2.2%。英国的证券交易税税率由1%上升为2%当日,股市指数下降3.3%。亚洲也不例外,韩国和我国台湾股市在交易税变动公告的当日股指平均下降0.6%和1.6%.后者复征印花税后股市甚至连跌19天。我国股市的“530”震荡更是创出了印花税调整后的5个交易日内股指下行21%的周跌幅记录。因此,无论冲击是否是长期的.印花税调整影响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是客观事实。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托宾及其金融交易税的支持者们关于交易税减少市场波动理想化的假设得不到实证支持。“托宾假设”提出以后的30多年来的实证研究发现,证券交易税并不能减少市场的波动,甚至有的学者还认为其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欧美市场的实证数据分析表明,证券交易印花税无助于减少市场的价格波动,但印花税的征收确实会影响市场的交易次数.从而降低市场的活跃程度。市场活跃程度降低是否有利于降低风险7研究显示的答案是否定的。据oecd的研究表明,欧洲一半以上的金融交易都是一般交易人之间(不是对机构交易也不是对个人)的对冲交易,由于大多对冲交易的目的都是为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增收交易税会导致交易次数减少,这样反而增加了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显示不支持证券交易税的征收。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交易税并没有减小市场波动的作用。有学者对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四地区1975~1994的20年期间14次印花税调整作了实证研究,给出的答案亦是否定。

2003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大会第三届年会报告明确指出:“考虑市场的微观结构、资产定价、理性预期和国际金融等各种综合因素,我们认为征收证券交易税不是在向金融市场的轮子下面‘扔沙子’,而是在向市场的发动机里面‘倒沙子’。我们的结论是交易税对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市场波动、市场活力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了市场信息效率的降低。”。imf报告发现,证券交易税没有减低因为“噪音”交易而带来的波动,反而增大了价格发现机制的摩擦力,这一结论无疑是对证券交易税核心作用的明确否定。

总的来看,大部分国外学者对证券交易税功能的基本认识是:对股价和成交量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股市的波动程度影响不大。也就是说证券交易税没有稳定金融市场的调控功能。事实上.这也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大主要证券市场逐步取消证券交易税的理论依据。

三、世界金融市场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趋势

分国别考察,欧美主要金融市场早已降低或取消了股票交易税。美国于1914~1966年之间开征过税率不高的股票交易税,其曾对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征收0.1%的联邦税,对二级市场交易征收0.04%的转让税。此后美国大幅降低股票交易税,现在股票在一级市场发行时联邦政府征收0.028%的交易税,对二级市场只保留了0.0033%的交易费,用于支付证交所的交易费用。

欧盟早在成立之初的1969年7月就通过了有关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间接税问题的69/355号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协调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认为“成员国各自征收的资本市场的间接税,即证券印花税.造成双重征税,引起歧视,构成对资本自由流动的不对称干预,所以应该通过税收协调予以废除。”当然指令中也允许成员国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以对财政产生“最小冲击”为实施原则,稳步推进废除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工作。此后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废除印花税的行列。今天,除了英国、比利时.欧盟大多数国家都基本取消或者通过给予银行及机构投资人印花税豁免,这等同取消了证券交易印花税。而英国尽管对印花税有传统的依赖,调降税率提供减免也是该国印花税税制的改革趋势。英国1974年以前的印花税税率为1%,后来曾经提高为2%,1984年预算案又减为1%,1985年进一步下调为0.5%

,买方单向征收。英国为中小投资人设定了5000英镑免税交易额,目前英国的股票印花税率在oecd国家中最高,为此其上市公司平均增加了7%~8.5%成本负担,使上市公司企业损失了竞争力。有研究发现如果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2007年1月伦敦金融市场的股指可以抬高7.2%。英国皇家税务及海关总署宣布从2007年11月起免除从事股票、期权交易的金融中介印花税,同时取消股票回购和融券交易的印花税。

新西兰于1992年宣布取消证券交易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但各州政府可设有自己的证券印花税。根据2005年《改革共同体洲际金融关系的州政府协议》,地方州政府除保留土地过户印花税以外,其余印花税将在201 0年以前用商品服务税(gst)收入取代。同年4月20日澳大利亚各州或地区的财政厅宣布了全面取消印花税的时间表。到2008年3月,除了南澳和新南威尔士州定于2009年和2010年完全取消场外交易印花税以外,澳大利亚基本废除了全部证券交易印花税。

亚洲各国的做法各异。日本于1998年修订了《央行法》和《外汇法》,促进证券市场改革,推动金融制度从“银行为中心转向资本市场为中心”,即由“间接金融”转向“直接金融”。1999年4月,日本废除了证券交易税,2001年又全面修改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从2003~2008年对国内投资者减半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和地方税。同时废除了“源泉征收制度”,统一执行“自主申报制”。1992年马来西亚取消了证券交易印花税。新加坡于2001年6月取消所有股票交易税,不征资本利得税。我国香港特区政府的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已呈逐年下降之势。香港股票交易印花税1993~1998财政年度为0.15%,1998年4月~2000年4月调低至0.125%,2001年9月以后再度调降为0.1%。2008年2月,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动议取消印花税。

我国台湾证券交易税制变动频繁,对市场产生过很大的负面冲击,成为世界印花税历史上的典型案例。台湾印花税于上世纪50年代开征.于1976年停征。1988年李登辉掌政以后,新任女财长郭婉容于当年中秋节宣布对证券、期货交易恢复征收0.3%的交易税,随后造成股市连续19日暴跌,跌幅达35%。台湾当局后作出让步,将税率由3‰减至1.5‰,但为时已晚,后到年底跌至5119点,下跌40%,台湾资本市场遭受重创,有观点认为这也是丢失政权的重要原因。此后台湾当局迫于经济社会压力采取多项救市措施,包括10月初宣布将免税交易额从股票出售总金额300万元调增致1000万元等。1990年台湾再度停征证券交易税。经过多次变动,现在台湾交易税税率为3‰,存股证、公司债券和收益凭证为1‰,只对卖方单边征收。

全球资本市场近年来提高印花税的国家和地区很少,只有印度和我国大陆。印度于2004年开征证券交易税,对场内证券交易,包括指数期权和期货交易征收交易税,但对央行、商业储蓄银行依托电子网络进行的协商交易免税。印度在引入印花税的同时调整了资本利得税结构,免除了长期股权投资(持有一年以上)的资本利得税,同时继续保留短期资本利得税,以遏制短期投机行为.但将税率从33%降为10%,还规定长期证券资本损失不可用来冲销其他应税长期资本收益。。2006年2月6日印度政府宣布小幅上调证券交易税税率.经过近4个月市场准备期后新证券交易税于当年6月1日生效,税率从0.1%提高到0.125%,双向征税。对已签订合同还未实际交割的股权转让税率从0.02%提高到0.025%,买方承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税率为0.017%,其他金融交易实行零税率。。特立独行的是我国的印花税,在2007年5月30日我国以200%的升幅提高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以双向税负0.6%而超越英国一举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印花税头号高税负国家。

总的看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金融大国都已降低或废除证券交易印花税。随着理论界的争议逐步明朗,国际金融组织、金融界以及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对印花税的态度也变得非常一致,取消和减免其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税制改革的主流趋势。

四、国际经验对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制改革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资本市场性质,把握宏观调控力度

科学推进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对资本市场作用和性质的正确认识。国际印花税实践的第一条经验就是要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对市场机制运行的重要作用,避免重蹈泛意识形态化的左倾主义错误。梳理我国2007年资本市场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认识偏差是导致政策调控工具选择不够准确或调控力度不够恰当的根源。当前资本市场税制改革政策容易陷入三种误区:一是思想偏激,怀疑市场规律的作用,自觉不自觉地以国家理性代言人的身份怀疑资本市场机制作用,出台一些短期似乎合理、但长期有害市场基础的非理性调控政策;二是对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律研究不够.调控时机不够恰当,认为股指一旦高涨就是市场发育过度,直接从政策上诱发资本市场波动:三是不能合理把握税收调控的力度,未进行科学的测算和总量监控,使国家从市场抽取的税收总额超过上市创造和分配利润总和,从而使资本市场发生机制性萎缩,损害其造血功能,影响中央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历史性战略的顺利实现。

(二)顺应世界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大趋势,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

国际证券交易印花税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来自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式微。30多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交易印花税改革的总体趋势已经得到确认,那就是取消、调降证券交易印花税.恢复市场力量对资本市场的基础调节功能.保持税收中性,减免金融市场流转税,减少税收政策对市场的耗散作用,提高本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现在世界金融市场证券交易印花税制改革的大势已经明朗,我们要认清形势,顺应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的大势而为。

(三)科学认识资本市场规律,准确把握市场阶段特征和环境

科学地管理和调控资本市场在于对资本市场状况的正确把握。当年我国台湾地区人为地设定市场上限,误认为股指靠近9000点就是市场过热,要“先发制人”地捅破“泡沫”,以彰显李登辉、郭婉蓉“新政府”有所作为,结果造成台湾资本市场无可挽回的动荡。

反思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依据静态市盈率(p/e值)这种历史与现实数据混合的单一指标,在出现p/e超过成熟资本市场2~3倍的现象时就简单作出了市场“过热”的判断。如果能考虑国际通行的、更能反映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的、集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位一体的简化动态市盈率指标(p/e/g值),能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率11.4%(成熟市场只有2.7%)是成熟市场的4.2倍的事实,也许不会仓促作出中国资本市场“不可持续”的推论。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9

当我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的、双向征收的3.5‰佣金成本;二是固定的、双向征收的2‰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于是,在此种体系下,一笔交易的完成所需费用为5.5‰;与国际上佣金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变革趋势相比较,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明显偏高。分析现行税制的特点,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过高的交易成本损害了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信心,而如我们所知,证券市场是虚拟资本市场,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利益对于这个市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其次,高交易成本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培育;固定的高佣金制度实际上是对目前尚相当落后的证券行业的保护,不利于我国证券业的行业重组和业务创新,难以实现优胜劣汰。第三,高交易成本阻滞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大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和难度;这不仅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影响了现有企业的低成本重组,而且加速了我国资本的外逃。第四,现行税制对交易活动本身征税,而不论该笔交易的盈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常常会起到拉大目前市场上已经十分悬殊的贫富差距的作用,有悖于税收理论中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与现行税制相比较,资本利得税的优越性是比较明显的。

所谓资本利得税,简单而言就是对投资者证券买卖所获取的价差收益(资本利得)征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一般不征收或征收极低的印花税,代之以对资本利得征税。在这样的税收体系下,一般能起到“多获利者多交税”的效果,对资本市场的贫富两极分化能起到一定的自发抑制作用。不仅如此,当市场活跃时,由于获利者的绝对数量和获利程度都大大提高,税收收入将随之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从而对正日渐升温的市场起到持续自发“抽血”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理性的维持和千衡发展的实现;当市场低迷时,获利者给予数量(通常会)下降,但由于做空机制的存在,市场上仍不乏投机获利者,此时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在客观上起到了抑制空方投机获利空间、减轻(甚至免除)多方税收负担的作用,有利于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振作。简言之,资本利得税体系及其内在的自发调节市场起落的机制有利于市场的稳健发展;当然,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也是经常起伏动荡着的,那是因为决定市场升降趋势的因素为数甚多,而税收对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也有其客观上的局限性。另外,资本利得税制度下“多获利者多交税”的具体实施效果比之印花税也更好地体现了税收征管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在我国,以资本利得税代替印花税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税种,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如我们所知,我国股票一、二级市场在实际上是相互割裂的,二者存在相当大的价格差;并且一级市场资本利得收益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和单纯性特点,因此单对一级市场的资本利得征税,不但在现实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对解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按20%的比例税率计算,只要新股上市后涨幅在50%以上,则征收资本利得税所得就会超过按10%筹资额减持国有股的所得。因此,其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一级市场征收资本利得税所获取的新增收益补充社保基金,就可顺势降低国有股减持售价,从而为有关利益方在定价问题上达成共识创造关键性的条件。其合理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一、二级市场的割裂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价格水平远高于一级市场,由此造成绝大多数新股上市都有相当可观的涨幅,一些析股的涨幅甚至超过100%,一级市场普遍存在的这种超额收益与其所对应的风险是极不相称的,也是非市场化取向的。从公平税赋的角度看,应该对一级市场存在的这种低风险高收益征收资本利得税,这有助于维护投资者财富增量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二,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股暂不流通导致了两个市场的割裂,那么对于由此在一级市场产生的超额收益,理应通过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形式来“弥补”国有股暂不流通的“损失”。在一级市场引入资本利得税不仅是解开国有股流通难题的钥匙,而且它将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它实际上降低了一级市场的收益水平,对于申购成本很低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征税以后仍然能够保证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对于申购成本较高的融资申购来说,征税将可能使其面临亏损;因此,征税将遏制融资申购行为,提高申购中签率,从而保护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根据所得税制的超额累进原则,对于涨幅过大(往往是小盘股)的还可以在20%的基础上实行加成征收,由此可以打击“恶炒”小盘股的行为,加强价值型投资的市场主导地位。再次,它可以促进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改革,为一、二级市场的接轨创造条件,最后,先行在一级市场试点资本利得税可以为我国全面推行资本利得税政策积累经验;毕竟,如赫如玉先生指出的,一般来说新兴证券市场征收印花税,成熟的市场则以所得税为资本市场主体税种;免征印花税、改征资本利得税随着各国证券市场的日渐成熟日益发展,将成为全球证券交易税制演变的长期趋势;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以资本利得税代替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是大势所趋。

二、我国二级市场推行资本利得税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单就理论分析,以资本利得税替代印花税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二级市场)的主体税种具有必然性,但就目前客观情况看,笔者认为立即推行这一税收体系的替代时机尚未成熟。过去数年中,证券市场对开征资本利得税时有议论,但最后都未能实施,2001年11月间,为扭转股市连续数月的低迷态势,财政部还调低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而资本利得税的推行则仍被排除在政府的决策选择之外,足见政府对开征此税的谨慎。就客观情况看,目前在二级市场推行这一税种存在如下困难;

1.技术方面的困难,也即“利润确定”的困难性。是按当笔交易课征或是按当月累计交易所得课征?如果出现当期亏损是否可以抵扣?又如何进行抵扣?如此等等,都需要有具体的规定。同时,开征此税需要有先进的税务电子化系统和科学的稽查技术,才能对利润进行及时准确的确定,而目前我国显然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科学技术条件。

2.就监管方面要求看,显然对利得征税有其合理性,但因为利得税远较交易印花税复杂,核算利得困难而且操作可行性差,因此推行开来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征收交易所得税的国家,均对交易的损失补偿作了相应的规定,使得交易所得税是在净所得的基础上进行征收,而这一环节的完善不但需要技术上的配套,同时还需要监管体系的更加完善,以防止投资者通过资产的转移以规避交易所得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监管机构要想做到这一步,短期内是有一定难度的。

3.开征资本利得税必须充分估计到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力。我国曾于1994年底盛传将开征证券交易税和股票转让所得税,引起轩然大波,股指巨幅震荡。而同期台湾证券市场也因拟开征资本利得税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于台湾证券管理当局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搁置对资本利得税的课征。因此在国内设立资本利得税应持相当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目前印花税率本已较高的情况下,设立该税种可能会使投资者产生增税的印象,从而引发市场大幅振荡。

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篇10

    当我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的、双向征收的3.5‰佣金成本;二是固定的、双向征收的2‰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于是,在此种体系下,一笔交易的完成所需费用为5.5‰;与国际上佣金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变革趋势相比较,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明显偏高。分析现行税制的特点,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过高的交易成本损害了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信心,而如我们所知,证券市场是虚拟资本市场,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利益对于这个市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其次,高交易成本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培育;固定的高佣金制度实际上是对目前尚相当落后的证券行业的保护,不利于我国证券业的行业重组和业务创新,难以实现优胜劣汰。第三,高交易成本阻滞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大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和难度;这不仅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影响了现有企业的低成本重组,而且加速了我国资本的外逃。第四,现行税制对交易活动本身征税,而不论该笔交易的盈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常常会起到拉大目前市场上已经十分悬殊的贫富差距的作用,有悖于税收理论中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与现行税制相比较,资本利得税的优越性是比较明显的。

    所谓资本利得税,简单而言就是对投资者证券买卖所获取的价差收益(资本利得)征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一般不征收或征收极低的印花税,代之以对资本利得征税。在这样的税收体系下,一般能起到“多获利者多交税”的效果,对资本市场的贫富两极分化能起到一定的自发抑制作用。不仅如此,当市场活跃时,由于获利者的绝对数量和获利程度都大大提高,税收收入将随之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从而对正日渐升温的市场起到持续自发“抽血”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理性的维持和千衡发展的实现;当市场低迷时,获利者给予数量(通常会)下降,但由于做空机制的存在,市场上仍不乏投机获利者,此时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在客观上起到了抑制空方投机获利空间、减轻(甚至免除)多方税收负担的作用,有利于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振作。简言之,资本利得税体系及其内在的自发调节市场起落的机制有利于市场的稳健发展;当然,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也是经常起伏动荡着的,那是因为决定市场升降趋势的因素为数甚多,而税收对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也有其客观上的局限性。另外,资本利得税制度下“多获利者多交税”的具体实施效果比之印花税也更好地体现了税收征管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在我国,以资本利得税代替印花税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税种,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如我们所知,我国股票一、二级市场在实际上是相互割裂的,二者存在相当大的价格差;并且一级市场资本利得收益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和单纯性特点,因此单对一级市场的资本利得征税,不但在现实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对解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按20%的比例税率计算,只要新股上市后涨幅在50%以上,则征收资本利得税所得就会超过按10%筹资额减持国有股的所得。因此,其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一级市场征收资本利得税所获取的新增收益补充社保基金,就可顺势降低国有股减持售价,从而为有关利益方在定价问题上达成共识创造关键性的条件。其合理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一、二级市场的割裂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价格水平远高于一级市场,由此造成绝大多数新股上市都有相当可观的涨幅,一些析股的涨幅甚至超过100%,一级市场普遍存在的这种超额收益与其所对应的风险是极不相称的,也是非市场化取向的。从公平税赋的角度看,应该对一级市场存在的这种低风险高收益征收资本利得税,这有助于维护投资者财富增量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二,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股暂不流通导致了两个市场的割裂,那么对于由此在一级市场产生的超额收益,理应通过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形式来“弥补”国有股暂不流通的“损失”。在一级市场引入资本利得税不仅是解开国有股流通难题的钥匙,而且它将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它实际上降低了一级市场的收益水平,对于申购成本很低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征税以后仍然能够保证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对于申购成本较高的融资申购来说,征税将可能使其面临亏损;因此,征税将遏制融资申购行为,提高申购中签率,从而保护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根据所得税制的超额累进原则,对于涨幅过大(往往是小盘股)的还可以在20%的基础上实行加成征收,由此可以打击“恶炒”小盘股的行为,加强价值型投资的市场主导地位。再次,它可以促进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改革,为一、二级市场的接轨创造条件,最后,先行在一级市场试点资本利得税可以为我国全面推行资本利得税政策积累经验;毕竟,如赫如玉先生指出的,一般来说新兴证券市场征收印花税,成熟的市场则以所得税为资本市场主体税种;免征印花税、改征资本利得税随着各国证券市场的日渐成熟日益发展,将成为全球证券交易税制演变的长期趋势;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以资本利得税代替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是大势所趋。

    二、我国二级市场推行资本利得税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单就理论分析,以资本利得税替代印花税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二级市场)的主体税种具有必然性,但就目前客观情况看,笔者认为立即推行这一税收体系的替代时机尚未成熟。过去数年中,证券市场对开征资本利得税时有议论,但最后都未能实施,2001年11月间,为扭转股市连续数月的低迷态势,财政部还调低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而资本利得税的推行则仍被排除在政府的决策选择之外,足见政府对开征此税的谨慎。就客观情况看,目前在二级市场推行这一税种存在如下困难;

    1.技术方面的困难,也即“利润确定”的困难性。是按当笔交易课征或是按当月累计交易所得课征?如果出现当期亏损是否可以抵扣?又如何进行抵扣?如此等等,都需要有具体的规定。同时,开征此税需要有先进的税务电子化系统和科学的稽查技术,才能对利润进行及时准确的确定,而目前我国显然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科学技术条件。

    2.就监管方面要求看,显然对利得征税有其合理性,但因为利得税远较交易印花税复杂,核算利得困难而且操作可行性差,因此推行开来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征收交易所得税的国家,均对交易的损失补偿作了相应的规定,使得交易所得税是在净所得的基础上进行征收,而这一环节的完善不但需要技术上的配套,同时还需要监管体系的更加完善,以防止投资者通过资产的转移以规避交易所得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监管机构要想做到这一步,短期内是有一定难度的。

    3.开征资本利得税必须充分估计到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力。我国曾于1994年底盛传将开征证券交易税和股票转让所得税,引起轩然大波,股指巨幅震荡。而同期台湾证券市场也因拟开征资本利得税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于台湾证券管理当局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搁置对资本利得税的课征。因此在国内设立资本利得税应持相当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目前印花税率本已较高的情况下,设立该税种可能会使投资者产生增税的印象,从而引发市场大幅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