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十篇

时间:2023-09-03 15:09:36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1

从事关我省科学发展的高度,以更高要求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去年活动成果基础上,省委按照总书记在今年中纪委全会上提出的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要求,认真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事关我省科学发展的高度,以更高要求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

年初,省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省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全省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方案。省、市、县三级对领导及工作机构充实调整,力量不减、工作不断,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月26日,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大会,对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进行动员部署,省委书记张云川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今年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要求。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多次强调,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要求把干部作风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省委各常委按照分管工作实际对干部作风建设进行安排和检查。

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找准切入点是基础。3月中下旬,我省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回头看”活动,针对群众评议机关反映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认真对照检查。省作风办就集中治理乱收乱罚、吃拿卡要、懒散庸碌、铺张浪费行为,“攻坚克难抓落实”,“下基层、解难题、送温暖”等活动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活动全面展开后,省作风办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多次召开调度会和汇报研讨会,为如何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狠抓重点活动,提高干部执行力,为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保证干部作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如何突出重点,推动全局?

着眼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立足我省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今年全省干部作风建设以“提高干部执行力、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重点组织“攻坚克难抓落实”活动,“下基层、解难题、送温暖”活动,着力抓好“四项治理”。

“攻坚克难抓落实”,重在真正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精心选定靠常规性工作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制订方案,逐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全力集中攻克破解。各地各部门着力提高干部执行力,组织干部到促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建设前沿,到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快新民居建设的重点工作一线,到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岗位,去攻坚克难,狠抓落实。

为确保攻坚实效,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工作台账,挂账督办。省作风办将相关方案和责任分解表汇编成册,印发全省,同时进行重点督导。秦皇岛市以项目大会战推动项目建设,保定市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截至7月底,各市、县(市、区)确定的7800项重点难点工作,已按时限进度要求完成5776项;省直各部门确定的915项重点难点工作,已按时限进度要求完成512项。

同时,我省组织大批干部实施万村帮扶、万企解困、万户送暖,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困难,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下基层、解难题、送温暖”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组织13.23万名机关干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帮助农村解决突出问题7.77万个,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4.6万个,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4.03万个,制定便民利民措施1.27万项,出台服务发展的政策性规定5054项。石家庄市抽调市县两级1.01万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开展“下基层、访群众、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唐山市选派市县乡三级1.04万名干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以作风转变促发展方式转变”活动;承德市抽调机关干部1.28万人,到村入企进户,了解解决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廊坊市选派1000名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一线建功活动。

今年以来,我省集中治理了乱收乱罚、吃拿卡要、懒散庸碌、铺张浪费行为,为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7月9日公布了11起干部作风方面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起到警示震慑作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全省统一组织开展集中监督检查活动,进一步形成刹风整纪的强大声势。截至7月底,全省各级共组织明察暗访6982次,查处违规行为532起,涉案金额1.5亿多元,同比削减经费支出4.9亿多元,依法依纪对1011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张家口市成立了发展环境举报中心和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沧州市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会审会”制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衡水市开展了以“治庸治懒治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建设监督检查月活动;邢台市对道路交通违法“特权车”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

创新举措,创新载体,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一项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常抓不懈。

今年以来,我省不断巩固提高去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省作风办对51个省直部门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各设区市和县(市、区)进行抽查,共检查相关事项15.23万件。在省商务厅等3个部门开展了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行政监管事项试点工作;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自由裁量权“太自由”问题,我省正加紧制定有关指导意见。截至7月,全省再次削减、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563项,规范带有前置条件的行政审批项目3405项,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相关配套制度1594项。

为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我省继续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和服务“窗口”建设。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邯郸5市的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省国土资源厅打造一流服务“窗口”,上半年受理审批报件实现零差错。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了市级行政服务中心,1.23万个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172个县(市、区)中已有159个建成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省直单位建成并规范运行的行政服务中心或“窗口”达到296个,实现网上审批事项1544项。

按照全省干部作风建设总体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和所承担任务,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注重活动效果,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亮点工作。承德市发起“百日拆迁攻坚战”,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邯郸市开展重点工作“百日攻坚行动”;省政府办公厅协调有关部门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动我省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省农业厅围绕抓春管、促转化、保夏收实施“百日会战”,全省夏粮连续7年增产增收;省水利厅开展“攻坚克难落实年”活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改革出动力,出活力。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以创新的精神抓好作风建设,努力破解作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推动了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规范施政行为、提升行政效能无止境。唐山市在政府部门和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企事业,推行“晾晒三层权力、实施五维评议”民主评议模式,促使干部依法行政;廊坊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三个延伸”和“四诊服务”工作法,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衡水市推行“六化”民主评议模式;邢台市加大“数字房管”建设力度;省财政厅构建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清理规范许可前置条件,实行省市县三级网上联通申报;省粮食局调整办公模式,变个人分散办公为以处室为单位集中办公。各地各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促使干部依法用权、为民用权,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无止境。秦皇岛市开展百名干部包建百村、百个部门帮建百村、百个企业联建百村活动;保定市推行城乡助困“一卡通”,“全方位、一揽子”帮扶救助困难群众;省发展改革委倡导“六个一线”工作法,主动为企业和基层群众排忧解难;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实施“就业一号工程”;省公安厅开通“燕赵警民通”门户网站,打造阳光警务;省民政厅在全省建立县级敬老院、光荣院、社会福利院“三院合一”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各级干部以实际行动,让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不仅如此。沧州市开展的政德建设,张家口市的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年,省委办公厅的“提高干部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活动,省纪委监察厅的“转作风、树形象”和党风党纪警示教育活动,省委组织部的“双争双建”活动,省委宣传部的“双真双提”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了党建科学化水平。

抓住长效机制建设不放松,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唯有建立健全和落实长效运行机制,才能实现常态化。

针对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涉及领域宽、人员多特点,我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宣传和机关工委等职能部门作用,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同时,强化部门主体作用和责任。省作风办设置了综合协调组、监督检查组、组织组、宣传组、省直组。根据目标任务、内容载体和部门职责,分别制定专项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调推进,使干部作风建设步入常态化。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2

多年来我们在纪委这个组织、这个集体中一起工作,一起战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今天,我更愿意用“团队”这个词汇来描述我们这个集体,特别是要用“团队”来称呼我们每一个室。为什么呢?因为团队意味着更加清晰一致的目标,意味着更加团结融洽的氛围,意味着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携手同行、荣辱与共、追求卓越,开创纪委工作的新篇章。

20年前,沃尔沃、丰田、通用食品等公司把团队引入他们企业的做法,曾经轰动一时。在现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以团队方式作为主要运作形式。特别是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团队工作,已被证明是提高效率、促进协作、完成任务的最好工作形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不例外,他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其主要行政人员进行团队建设训练。在第一次内阁会议上,他要求所有内阁成员带上自己的简历,谈谈他们生活中令人振奋的经历。在其后的讨论会上,他又请他们谈谈在简历中没有提到的重大个人事件。轮到克林顿时,这位新总统告诉大家,童年时,他是一个胖小子,别的孩子都嘲笑他。通过这种团队训练,内阁成员们实现了更多的相互理解,明白了如何运用自己的个性特征为群体做贡献,如何更多地互相学习,如何密切合作去解决面临的大量问题。他们真正从一群人变成了一个合作互助的团队,

团队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好的团队具有如此魅力?管理学上讲,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工作群体,他们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以任务为中心,互相合作,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智慧、能力和力量贡献给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不同的团队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并都为完成最终结果作出自己的贡献。“团队”一词体现的是团结、合作和共同目标等精神,使人联想起运动员在接力赛中的形象,或者足球队在球场踢球的形象,他们是协同作战的典范。团队(workteam)和一般性的工作群体(workgroup)是截然不同的。群体是在一起工作的一群人,他们也许从事同样的工作,也许相互分工,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群体的工作绩效,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群体成员个人绩效的总和。而团队则不然,他们必须协同工作,只有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并采取积极的协同措施,才能完成任务。团队创造业绩,而群体只完成任务,团队业绩不仅来自于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成果,更来自于团队成员的集体努力。

一个成功的团队有些什么特征呢?我想,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1.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清晰目标并为之共同努力;2.具有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他们各有所长,取长补短,互助互补;3.团队成员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具有明确的职责;4.合适的团队规模和合理的成员结构;5.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成员内部沟通畅通,形成坦诚、信任、有利于工作的环境;6.正式或非正式的保持严明的纪律;7.所有人都努力工作,追求卓越,力求完善;8.适当的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对照成功的团队的八要素,应该朝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建设一支团结融洽的团队

他们坦诚相待,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关系融洽;他们在工作中是最好的同事,在生活中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有时也会有矛盾和冲突,但是他们更善于沟通,因此更容易相互理解和信任;他们工作的时候是严肃紧张高效率,闲暇的时候常有欢声笑语。

关系不融洽,矛盾就多,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我们中国人的语言和哲学特别有辩证性。你有自信心,他就说你傲慢自负;你幽默风趣,他就说你轻浮无礼;你慷慨大方,他就说你收买人心;你积极上进,他就说你好斗成性;你做事谨慎,他就说你优柔寡断;你精力集中,他就说你目光狭窄。如此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还怎么工作?

首先,良好的团队氛围,来自良好的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关系不融洽并非人们有意造成的,没有人愿意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中工作。研究表明,对于人际冲突来说,沟通不良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沟通不够,共同的目标就难以形成;沟通不够,相互之间就缺少了解和认同;沟通不够,信任与合作就难以达成。因此团队沟通对于团队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是,沟通是十分困难的。管理学中有句名言,叫做:“我不是说我没说过它,我说的是我没有说过我说过它,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这句名言,主要用于说明沟通是困难的。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沟通漏斗:在通常的情况下,如果你想表达的意思是100%,那么很有可能你确实说的意思是80%,而别人听到的是60%,他们理解的是40%,最终被他们记住的也许只有20%。因此,我们不仅要有良好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主观愿望,更要形成通畅的渠道,促进沟通的达成。事实上,除了睡觉之外,人们70%的时间,是用来沟通的,包括听、说、读、写等。没有沟通团队就无法存在。沟通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长期的努力和沉淀。愿望、渠道、技巧、情境、空间等多种要素决定着沟通的绩效,其中最重要的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沟通的愿望。如果我们大家都充分表达出善意的、积极的沟通意愿,都从主观上希望了解并理解别人,而不仅仅是被人理解,那么我想,没有什么沟通是不可能达成的,没有什么误会是不可以解开的,没有什么矛盾是不可以化解的。

其次,良好的团队氛围,来自深层次的信任。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团队成员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个性特点、工作能力。信任能够带来信任,不信任却会带来不信任。信任是脆弱的,它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却又很容易被破坏,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因此,要维持信任关系,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沟通和信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加信任,良好的信任又可以促进沟通,反之,越是缺乏沟通,也就越难以达成信任,越是不信任,就越是难以沟通。那么良好的信任关系是怎么构成的呢?主要是五个要素,管理学上称之为信任的五个纬度。1.正直,诚实、可信赖;2.能力,具有技术技能和人际知识;3.一贯,可靠,行为可以预测,在处理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判断力;4.忠实,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5.开放,愿意与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信息。其中,正直程度和能力水平是一个人判断另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两个最关键的特征。如果对别人的道德性格和基本的诚实缺乏把握,信任的其他维度就没有意义了。同样,如果团队成员连顺利完成各自任务的基本能力也没有,则信任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石。信任感的建立和维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1.表明你既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有时为别人的利益而工作。2.主动成为团队的一员,用言语和行动支持你的团队;3.开诚布公,充分沟通;4.说出你的感觉,让集体更富有人情味;6.可预期的一以贯之的基本价值观。7.保密。8.表现你的才能。

当然,不论沟通还是信任,最重要的是团队每一个人的主观努力,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出发,都从主观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达成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建立一个团结、融洽、和谐的团队。

2.建设一支开拓创新的学习型团队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理想、有抱负、有事业心,不断学习进步;他们不囿于传统的做法,不满足于现有的模式,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经常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他们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出则能战,战则能胜,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

在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时候,有些人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学习不够”,还列举了一大堆的理由。但是,我们真正了解了学习的含义了吗?我看多数把学习不够列为第一条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含义,未能对自己学习不够的原因有一个科学清醒地认识。我们是学习不够,但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些表象。我们通常狭义地把学习理解成“我们在学校里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或者学习只是书本学习和理论学习。然而学习的概念显然要宽泛得多,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学习,学习发生在任何时刻。学习是什么呢?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反应发生改变时,学习就发生了。从这个概念上讲,学习的本质意味着改变。如果说我们经过了学习,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报,结果,第二天醒过来,你还是昨天的你,思想、行为没有丝毫的改变,那么你这个学习就白学了,你那个一天就白过了。所以我们反复强调要学习,是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志,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与昨天的你不同了。当然这个不同是值得研究的,是变得更加积极了,还是更加消极了?是变得更加正直了,还是更加自私了?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了,还是向落后的方向退步了,这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习是一种对自我的反省。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说明学习是一个经常性的反省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应该对自己,对工作进行反思,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事业才会发展。每天都要扪心自问:我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吗?做了什么不利于集体、不利于团结的事吗?我是否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我是否在不断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新的能力?我们的工作到底怎么样?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吗?我们的团队战斗力怎么样?我们办案中突破能力怎么样?我今天什么事做得好的,做得成功的,什么事还有待改进?

学习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进取心的表现。学习意味着什么?它首先意味着我们承认自身存在着不足,我们的能力还不够,我们的思想还不完善,不成熟。其次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更加完善、更有责任心、更有能力;我们查办案件的水平还能够提高,我们还可以为群众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学习是一种谦虚的心态,骄傲自满的人不会学习,即是学习也只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学习是一种进取的心态,只有对目标和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对我们承担的责任有清醒的认识,对事业具有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学习才会成为积极和主动的行为。

学习的本质是创新。学习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学习的最终目的和标准是工作和个人的创新和提高。我们现在强调要建立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的组织、学习型的机关,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我们的组织、机关,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组织、机关。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最主要特征。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突破。离开了创新,谈任何学习,都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共同工作,共同提高能力来创造真正感兴趣的成果,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他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营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和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严格地讲,我们对自己是缺乏清醒认识的。有一些同志很容易满足于现状,认为我们当前的工作已经很好了,没有什么大问题,过得去了。他们看不到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危机。大多数同志还处于仅仅凭经验做事的阶段,有些人甚至认为这就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对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在纪检工作战线上工作了很多年的老同志,他们的确很有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十分宝贵的财富。但是,能不能让这些经验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这些经验,是不是能够真正转化为一种知识、一种力量呢?人都是要老的,都是要退的,如果仅仅停留与凭经验办事,我们就只能永远在一个平面上原地踏步。另有一些同志,只知道完成任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一件事,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干得更好?他们从来不考虑。这项任务的完成到底对我们的工作目标具有什么意义?他们也从来没想过。在这种“机械劳动”和“操作工”层次上工作,怎么会有进步,事业怎么能发展?

3.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团队

什么样的团队文化,什么样的团队精神,决定了一个团队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在社会面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是不是心怀祖国,心系天下,一心装着人民的利益;是不是富有正义感,对于错误的行为,敢于批评指正;是不是胸怀坦荡,刚正不阿,从来不隐讳自己的观念,更不会各怀鬼胎,打小算盘;他们是不是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情操。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个团队在关键时刻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优秀的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集体性的思维方式。一个组织的文化和精神,对这个组织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出色的企业,都有高瞻远瞩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比如3M公司,比如摩托罗拉公司,比如沃尔马特公司,比如迪斯尼公司等等。优秀的文化,对集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落后的文化,则会对团队产生不利影响。比如我们常讲,“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对年轻人抱有一种成见和敌意,这种观念其实早应该过时了。还有“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往往是经验主义占了上风。再比如,“枪打出头鸟”,不当“出头椽子”等等,这些消极文化对于团队精神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再比如“一个老乡,顶七个图章”,则是对人际关系的过分看重和依赖。文化不是外来的,文化是自生的,要从不断的反思中提炼;文化需要发掘,要对好的现象和精神给予鼓励,对不良的行为和价值给予否定;文化需要沉淀,对原有的好的传统进行整理归纳。我们去年曾经提出了五种精神,这五种精神,就是对我们的团队文化的极好的归纳。

那么究竟什么是团队精神?就是说在团队里有这样一种氛围:能够不断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个性发展。团队精神的形成源于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通过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和肯定,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都表现特长,而这样的氛围越浓厚越好。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的根本功能即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所有工作成效最终会不由分说地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科技产业为主的高校产业迅速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对高校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高校产业取得的成绩,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国家层面看,高校产业对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学校层面看,高校科技产业对提高高校科研实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弥补高校办学经费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仅2007年一年,全国高校产业向国家纳税超过57亿元,给学校回报超过20亿元,接纳了近30万人就业,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有力支持了高校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这些年高校产业的发展,成绩是主要的,这是主流。

但是,在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有些企业运行不够规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没有理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给学校带来经济和法律风险。二是学校企业有可能给学校带来道德风险。因为社会对大学的道德要求比较高,高校企业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引起社会关注,社会不但批评高校企业,常常连学校一起批评。三是可能带来政治风险。如果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给学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发生足够大的道德事件,都有可能引发高校的政治危机。因此,切实做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对高校和高校企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2001年开始,当时的国务院领导同志就非常关心、重视高校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教育部于2002年组织北大、清华开展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一些重要的经验。在两校试点基础上,2005年7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2006年10月,教育部再次召开了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周济部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各高校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这项工作。2007年4月间,当时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陈至立国务委员在中南海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改革的汇报,对高校产业规范管理工作做了重要指示。这几年来,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高度重视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多次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工作部署,并成立了由周济同志亲自担任组长的教育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由科技发展中心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下大气力推进工作。

以现在眼光来看,当时国务院领导同志做出推进高校产业规范管理的决策是非常有远见的。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我部直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取得了以下阶段性工作成果:

多数高校的财务和产业管理部门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初步摸清了家底,建立了对外投资账目,为建立高校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账、分开管理的制度和完善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截至2008年底,72所部属高校(75个校区)中,除6家产业规模较小,暂不组建资产公司外,共有60所学校成立了资产公司,一其中法人独资企业39家,国有独资企业21家,有9所直属高校尚未正式成立资产公司。

多数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陆续组建了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履行资产公司出资人的职责,行使资产公司股东的权利,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分别设立了学校资产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组建了资产公司运营管理团队,初步建立了高校资产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校资产公司在授权运营管理学校经营性资产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各高校围绕“三重一大”,开始探索建立、健全和完善对外投资的决策和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管理高校产业活动和投资行为。部分高校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产业系统干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制度。

截至2008年9月30日,74所高校经营性资产总额约为600亿元,已划转入资产公司的经营性资产总额约为200亿元;全资企业数量从2005年启动规范化建设工作时的1300多家下降了一半,目前部属高校尚有650余家全资企业:部属高校在学校企业中的事业编制人员总数从2005年的2万余人减少到近1.7万人。高校全资企业改制工作和企业中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消化工作稳步推进。

此外,部属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我部关于高校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有关规定,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截至2008年12月底,有15位直属高校校级领导撤出了在学校企业的不合规兼职,尚有12所高校的20名学校领导在企业中兼任的职务不合规。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直属高校领导干部通过奖励性渠道持有高校企业的股份。各高校对本校企业冠用校名问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清理和整顿工作,许多学校制定了企业冠用校名的相关制度或管理办法并认真执行。

总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部直属高校通过开展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已初步建立了新型的产业管理体制,高校企业基本确立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经营和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高校办企业各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得到了较好的遏制,有效规避了学校创办和经营企业带来的经济和法律风险。从总体上看,当前部属高校产业呈现了规范运营的良好态势,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应该看到,目前部属各高校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工作进度差异较大,一部分高校的工作现状与教育部党组确定的工作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全面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这是教育部党组着眼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属高校必须认真地贯彻落实好。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育部党组对高校产业状况的判断是准确的,头脑是清醒的,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合高校产业工作实际,方向明确,指导性和操作性都较强,得到了高校领导和产业界的普遍认同。我们坚信,只要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和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工作,是可以圆满完成产业规范化建设任务的。

教育部党组希望,部属各高校要在总结过去三年多工作经验和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照我部相关工作要求,认真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继续下大气力深入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力争在2009年内完成主要工作任务,取得决定性胜利。一些卫作进度比较慢的部属高校,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倍努力,加快组织实施各项工作,不要拖了全国的后腿。

切实组织实施好2009年度直属高校产业重点工作

在认真总结近几年部属高校开展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教育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起草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度直

属高校产业工作的意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进一步修改,作为教育部文件颁发执行。

《意见》稿明确提出了今年部属高校产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入推进部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尽快完成产业规范化建设任务;二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求部属高校切实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进一步强化高校企业风险管控,有效规避企业风险。同时。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推动高校产业科学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关于深入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部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年内,这项工作一定要深入推进,力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最近。按照部里的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部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据此确定了今年部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主要是:

第一,部属高校中除了产业规模较小,已在我部备案暂不组建资产公司的6所高校外,其他尚未组建资产公司的9所高校必须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组建工作。

第二,年底以前,各高校要力争至少完成全校70%以上的所投资企业的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工作。

第三,年底以前,各校要力争完成50%以上现有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及撤并工作。初步建立规范的新型高校产业管理体制。确立高校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的体制和机制。

第四,部属高校校级领导在今年6月底以前。必须全部撤出在学校企业的不合规兼职。我想强调指出。教育部要求高校领导同志全部撤出在高校企业的不合规兼职,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党组对高校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学校领导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教学、科研等管理工作上,不分管产业工作的学校领导更没有必要具体地介入到企业实际经营中去,为此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

第五,凡学校企业冠用学校名称全称的。除文件规定的几种特殊例外情况外,必须全部依法取消冠名。高校产业发展到目前阶段,取消高校企业冠用校名,既保护学校,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以上工作要求具体、明确,做好这些工作,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这里,我想着重强调几点:

1 关于组建高校资产公司。

截止到2008年底,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仍有9所高校尚未正式成立资产公司。其中上海交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两所高校组建资产公司的方案已获我部批准,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已有初步预案,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长安大学两所高校至今尚未上报组建方案。前年和去年年初。赵沁平副部长与上述高校的党委书记或校长进行过两次集体谈话,要求尽快完成资产公司的组建。这些学校的主要领导同志也都明确表态抓紧工作,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如期完成工作任务。我们理解学校未能按期组建资产公司,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包括政策上对学校现金出资设立公司有限制、清产核资不彻底、资产划转存在障碍等,但从根本上说,可能还是学校主要领导重视不够。希望这些高校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作步伐,尽快完成资产公司组建工作。另外,部属高校中有六所学校因产业规模较小,经我部批准暂不组建资产公司。这些学校也要明确学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部门及负责人,重点组织实施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在年底前完成产业规范化建设任务。

2 加快学校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的进度。

据我们逐校统计,目前,部属高校仅有三分之一的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还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校经营性资产仍挂在学校账面上,游离于资产公司之外。2005年教育部的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学校的经营性资产要全部划转到资产公司,由资产公司代表学校统一管理和运营这些资产。学校经营性资产不尽快划转到资产公司,意味着学校仍然直接办企业,学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经济风险不可能规避,也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防火墙”,建立高校新型的产业管理体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今年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把经营性资产划转工作做好,在年底以前,所有设立资产公司的高校,都要力争完成70%以上的本校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部财务司要密切配合,进行专门部署;教育部内与高校产业有关的业务主管司局要有大局观念,通力协作,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尽可能采取简便的办法,加快资产划转工作进度。

3 加快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步伐,推动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尽快在高校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学校全资企业改制工作涉及到各方利益,在人员安置、寻找外部投资者等方面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因此这项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产业规范化建设的难点之一。从我们统计的情况来看,部直属高校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数量从2005年以来虽然已经减少了一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仍需要加快推进改制工作,尽快在高校企业中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今年,我们要求各高校按照“非改即撤”的原则,制定学校现存所有全资企业改制的总体规划,如果不能改制,要坚决地撤出。各校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积极推进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通过引入学校股东以外的投资者,实现高校企业股东多元化、管理社会化。高校全资企业改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在推进高校企业改制过程中,除非确有需要,我们一般不赞同学校对全资企业改制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即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将全民所有制企业仅从形式上改制为资产公司独资的有限公司。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改制。

同时,在推进全资企业改制工作中,学校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妥善安置全资企业改制中的富余人员。全资企业是高校产业的特殊一员,不少全资企业在历史上曾经为学校的发展做过贡献,因此,也可以把全资企业看作是学校办学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要为全资企业的顺利改制支付必要的成本,绝不能弃之不管,要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安置好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稳定是大局,非常重要。企业改制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操作层面要做过细的工作,要把人员安置好,一定不能简单化处理。

需要特别强调一点,高校企业改制,必须遵循国家关于国有资产处置和产权交易的有关规定及程序,由学校或由学校资产公司代表学校实施对全资企业的清产核资、审计和资产评估,并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和资产评估报告备案核准手续,防止因不规范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国家关于国资监管的规定越来越明确、具体,我们的企业改制工作必须做到合法、合规。

4 建立和完善学校产业和经营性资产监管体系,发挥

资产公司运营管理学校经营性资产的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产业规范化建设,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产业和经营性资产监管体系。这个监管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学校对资产公司、资产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的两级管理体制。在学校对资产公司进行管理的层面,主要是通过设立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学校履行资产公司出资人的职责,行使资产公司股东权利。学校经资委成立后,凡涉及学校经营性资产的所有重要事项,包括高校资产公司和重要企业管理干部的任免以及经营性资产处置,应由经资委研究决策,涉及“三重一大”等事项报请学校党委常委会批准后实施。在资产公司对所投资企业进行管理的层面,主要是充分发挥资产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学校经营性资产的作用,资产公司代表学校作为所投资企业的出资人,对所投资的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实施有效监管。确保学校经营性资产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按时、足额回收投资收益。

学校经资委作为学校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的决策机构,其组成人员层次要高。经资委主任应由学校一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学校分管产业、科技、财务、资产、人事工作的校领导及资产公司主要领导等组成。

高校资产公司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营。高校资产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承担着对学校出资部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学校和学校经资委应保证资产公司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独立行使管理职能,千万不要随意干预资产公司的运营和决策。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直属高校已设立的资产公司,除了少数高校经过批准设置了国有独资企业外,多数高校组建的资产公司都属于新《公司法》所界定的法人独资有限公司。必须特别注意规避风险。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司法》专门针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做出了特别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就要求高校与高校资产公司必须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同时,高校资产公司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并由学校经资委选派熟悉经济工作、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能力的人员出任其成员。资产公司董、监事会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规范运作。资产公司还要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对所投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教育部要求直属高校设立的法人独资资产公司每年必须聘请律师事务所就资产公司独立于学校发表法律意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经常提醒学校,注意规避学校可能为资产公司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的风险。

高等学校本质上是一个学术性机构。高校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宽,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建立科学、完善的产业和经营性资产监管体制及运行机制,显得尤其迫切。同时,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职业化的高校产业管理干部队伍非常必要。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之后,学校与资产公司之间的关系,要从现在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过渡到两个法人之间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学校作为资产公司的股东,享受股东的权益、履行股东的义务,而资产公司必须对学校投入的资产承担保值增值的义务。

谈到资产监管问题,我还想着重强调一点。按照现行的国家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学校拥有对国有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权,但学校占有、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决策程序进行,这不仅包括履行规范的学校内部决策程序,还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程序。凡属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实施的学校经济行为。包括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企业改制等,各高校都不能擅自决定。教育部在履行高校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过程中,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照规定程序履行相关审批手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造成学校或企业不稳定的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查处。

5 继续坚决贯彻执行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有关政策规定。

2005年教育部组织开展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高校务必继续坚决贯彻执行好。我们在认真清理历史上高校产业种种不规范行为的同时。要防止出现新的不规范行为。在这里。我想重申一下教育部在产业规范化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规定:

首先,严格禁止各高校以学校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从事对外投资活动,学校只能通过高校资产公司进行对外投资。

其次,高校资产公司不得将国家财政拨款、基本建设经费、学生学费等各项预算经费作为企业的出资。高校所属的学院、系、研究所、各部处、教研室等内设机构,一律不得直接对外开展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其已创办的公司和所有经营性资产。应统一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进行管理。

再次,关于学校领导在高校企业中兼职的问题。从事企分离和规避学校风险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有必要对2005年《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学校领导在资产公司任职的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在学校资产公司建立初期。服从于尽快建立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的需要,安排一些学校校级领导在资产公司兼任领导职务是必要的。但在资产公司投入正常运营之后,大多数学校校级领导在资产公司兼职应逐步撤出。今后,学校主管产业的校领导因工作需要,可继续担任资产公司董事长,其他校级领导原则上逐步撤出兼职。在资产公司兼职的学校领导不得取酬。除非作为技术发明人,禁止高校领导通过奖励性渠道持有高校企业的股份。

另外,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在资产公司以外的高校企业中兼职的问题做出进一步规定。今后,所有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在资产公司以外的学校企业中兼任领导职务,已兼任企业领导职务的应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撤出。这是教育部党组的一项明确的要求。

此外,各高校要严格执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禁止学校为企业提供担保。

今后,除了高校资产公司、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出版社、设计院外,高校新设企业一律不得冠用学校全称,已冠用学校全称的企业,要在今年底以前全部清理完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强化高校企业风险管控

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实体经济包括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主要国家经济衰退和其他因素影响,下行趋势比较明显,一些企业遭遇生存危机,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在世界经济风云突变,拖累我国经济下滑的特殊时期,高校产业界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问题。我们这次会议,专门邀请了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经济学家施建军教授为我

们作有关高校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专题报告,希望同志们认真听讲,思考高校企业的应对措施。在这里,我仅仅从强化高校企业风险管控的角度,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各高校要立即行动起来,对所投资企业安排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工作,督促所投资企业特别是全资和控股企业,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计划。前几年,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周期,一些高校企业特别是高校骨干企业寻求跨越式发展,制订了当时背景下的商业计划。各高校要督促这些企业根据现在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按照谨慎原则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稳健经营,避免产生大的风险。各高校要通过资产公司派驻所投资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代表,坚决制止高校企业盲目发展和扩张行为,确保高校资产在安全的前提下规范运营。

二是各高校要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清理全资和控股企业的负债和担保情况,认真评估相关企业的偿债能力,严密监控重点、骨干企业的现金流动,督促企业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建立高校企业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教育部要求,直属高校资产公司要特别加强对所投资企业提供经济担保的管理。今后,高校资产公司不得为非控股企业提供经济担保,为其控股企业贷款提供经济担保的,担保总额连同资产公司本部负债总额之和,不得超过高校资产公司净资产规模的50%。高校资产公司要制订担保细则,严格审核公司担保事项,特别是要严格审核公司新增担保事项。此外,资产公司要加强对学校骨干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行为的监管,防止产生系统性风险。学校资产公司还要加强对担保资金使用的监管,加强对担保责任风险的监管。

三是各高校应对所投资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制订企业风险失控的应急预案。对因受宏观经济影响遇到暂时困难的高校全资和控股企业,学校资产公司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施以援手,对无法挽救的企业则要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处置,努力维护学校及企业稳定,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教育部将于今年上半年,组织对一部分负债和担保数额较大的学校资产公司和重点骨干企业排查风险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对因监管不力导致学校企业出现较大问题的高校,要严肃追究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好今年直属高校产业工作的各项任务,重点做好深入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和强化高校企业风险管控两项重要工作。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艰巨复杂,在高校外部涉及到财政、国资、工商行政管理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高校内部也涉及到财务、国资、科技、人事、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希望各高校领导特别是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集体领导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切实加强对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周密部署、将心组织实施好各项改革任务,力争使部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在2009年度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另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强化高校企业风险管控,是一项事关高校产业和高校工作全局的重要工作,各高校尤其是一部分产业规模较大的高校的领导同志,务必真正重视起来,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做过细的工作,督促高校企业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力争使高校企业安全度过这段特殊困难时期。

抓住机遇,振奋精神,推动高校产业科学发展

2005年召开的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确定了“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高校产业工作指导方针。积极发展与规范管理是辨证统一关系,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产业的发展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而要在规范的体制下不断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推动高校产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工作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深刻分析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做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把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并将全面加强产学研结合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去年以来。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严重挑战。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发展的需要,都要求我们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高校产业战线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产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产学研重要载体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号召,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积极主动与学校优势学科一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克核心和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产业,大力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同时高校产业还要主动地融入到与地方以及大中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中去,促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技术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校产业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高校要限制兴办那些脱离学校学科优势,违背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经济效益低的科技企业;对长期亏损、无投资回报的科技企业。要坚决予以撤并或退出。高校现有其他类型的企业,也要进行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和清理整顿。高校全资或控、参股的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要逐步退出。

推进高校科技产业化工作,必须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必须和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高校创办科技企业,主要是将技术创新所形成的专利或非专有技术。与社会企业或风险投资基金开展合作,以技术作价八股的方式进行,一般不宜大规模投入资金;在合作过程中,高校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重点在技术和产品研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要注意规避企业运营的风险,不必刻意追求主导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高校科技产业要建立投入、撤出、再投入、再撤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高科技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有其特殊规律,只有极少数高科技企业最终发展成为成熟企业、上市公司,大多数高科技企业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可避免地发生并购、重组甚至清算、关闭。因此,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高校办企业,也应该像高校培养学生那样。成材了就让他走向社会,而不要始终抱在怀里。高校企业孵化成功之后,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高校可适时撤出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获得收益,用于转化其他科技成果或者补充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的不足。高校要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经营性资产流动的管理,大多数孵化成功的企业。要积极寻求通过股权交易全部或部分退出,实现增值套现。完成无形资产有形化和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建立高校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4

改革创新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出发,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理念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呈现新发展新变化,反腐倡廉建设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新关切,这些都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同志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源头治腐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改革创新成果。把改革创新要求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体现在反腐倡廉建设各个方面,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在创新中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按照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利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以建设性的思路、建设性的举措、建设性的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改革创新,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不断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腐倡廉理论、反腐倡廉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思想和观点,党的反腐倡廉理论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及时分析研究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拓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宝库,增强反腐倡廉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增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预见性;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政策措施的研究,不断提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创新的正确思路,做到在思想上有新解放、观念上有新转变、思路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自觉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社会各界的关切;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同信任干部、激励干部结合起来,把处理人与教育人、挽救人结合起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严惩腐败分子,又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和干事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树立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的理念,既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者,又注意保障被审查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使各项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借鉴国(境)外反映反腐败共同规律、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优秀成果,学习借鉴国(境)外廉政建设的一些有益做法,为我所用。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实践创新,不断拓展有效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反腐倡廉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如果没有实践创新,就不可能取得实际成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是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创新的最重要成果。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入推进实践创新,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工作放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来谋划和推进,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拓展有效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进一步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教育工作创新,努力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覆盖面,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深入推进监督工作创新,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切实做到监督关口前移,增强实效。深入推进纠风工作创新,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惩治工作创新,改进办案方式,提高办案质量,深入剖析重大案件发生的原因,堵塞制度漏洞,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深入推进预防工作创新,努力探索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进一步深化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以思想教育为基础、领导干部为重点、完善制度为保证、纪律整顿为手段,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做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表率。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加强对党员、干部作风状况的日常监督,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的改进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所确定的各项制度为重点。既加强惩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又加强预防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既加强党内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又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既加强实体性制度建设和创新,又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和创新,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紧紧抓住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一核心。着眼于干部人事、司法、行政审批执法、财政金融和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的权力,着眼于人财物管理使用的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的权力,着眼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关键环节的权力,着眼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通过合理分解、科学配置和公开运行、程序制约等手段,堵塞、权钱交易的漏洞,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定好的制度不容易,把制度落到实处更不容易。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制度执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把反腐倡廉建设各项法规制度落到实处。今年1月,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对于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确保《廉政准则》贯彻落实,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超级秘书网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

科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有效手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重视方式方法的创新。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5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回顾前阶段工作特别是十二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加大力度,确保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有序推进。刚才,重点工作牵头单位汇报了进展情况和下步打算,坤民、敏奇等同志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很好,我都赞成。希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把作风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客观估价作风建设前阶段工作成效

从3月份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围绕市委提出“四个新”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3233”推进计划,狠抓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市各方面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三项教育”深入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在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各类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巡回宣讲、论坛报告等活动,广泛宣传省、市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通过专栏、专题、专访等形式,积极营造开展“解放思想、激发活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活动的舆论氛围。紧扣“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蹲点调研谋发展、促和谐”活动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全市17名市级领导、172名县局级领导、1192名乡镇和县区部门领导深入基层蹲点调研,梳理解决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的落实,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和自查自纠。开展新一届市政府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任期履职公开承诺活动,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通过三项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市上下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厚。

2、“两年”活动扎实推进,保持了经济运行良好势头。制定下发了“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活动两个实施方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重点建设工作汇报会等一系列会议,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工作责任。以实施“双百亿工程”和“亿元项目攻坚活动”为抓手,完善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在建设项目筹资融资、保障工业项目用地、提高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率等方面创新举措,通过深化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大银企合作和融资力度、推行“招商选资”、狠抓“大好高”项目引进等措施,着力缓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确保重点建设、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顺利推进。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5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收入61.7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94亿元,分别增长29.23%和30.12%。

3、“三大工程”逐步深化,增进了同基层群众的感情。深化“456”民生工程,制定并实施涉及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居民住房等十大类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开展了以“走进矛盾破难题、关注民生解民忧”为主题的为民服务月活动,出台了一批便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完善“双千万”结对帮扶工程,及时调整结对帮扶对象,拓宽帮扶形式和内容,确保结对帮扶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有982名困难党员、15078户困难群众纳入结对帮扶范围。实施群众满意“双评”工程,制定《市级机关效能测评工作实施意见》,完善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在32个部门单位所属的1208个基层站所和办事窗口,广泛开展了民主评议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增强基层站所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集中开展了治理教育乱收费、药品使用环节检查、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整治企业违法排污、劳动用工监督等专项行动,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4、“三项创建”整体推进,促进了机关效能的提升。扎实推动学习型机关创建,制定《全市干部理论学习指导意见》,健全理论学习各项制度,通过举办21世纪专题报告会、各类读书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提升机关效能,在市、县两级建立了150个机关效能监测点,重点收集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加强对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处理情况的专项效能监察,已有37人次受到了效能追究。注重节约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精文减会各项规定,实行公务午餐快餐制,改进公务接待方式。制定了《加强市级机关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年度推进计划,在机关部门全面推行节水、节电、节油、节约办公用品等节能降耗各项措施。

5、监督检查动真碰硬,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开展。向700多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了《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调查问卷表》,举办“我为作风建设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求对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对三县两区、部分乡镇、街道和27个市级部门的机关效能、作风建设情况,以及执行省市“禁令”的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处理。制定下发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炒股的通知》,严肃机关工作纪律。分组对93个部门单位开展作风建设情况督查,定期通报作风建设重点工作月度推进情况,推动面上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总的来看,前阶段工作特别是十二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部门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着等、靠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是面上推进不平衡。少数部门对作风建设重点工作部署不及时,推进力度不大,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工作创新不够。有的部门照抄照搬上级要求,与部门实际和日常工作结合得不紧,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四是个别牵头单位作用发挥不明显,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不多、指导协调不到位。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狠抓作风建设第二阶段各项任务落实

当前,正处在“查找问题、边整边改”阶段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努力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上取得新进展,努力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重点还是要围绕“四个新”的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要围绕领导班子要有新形象,着力解决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中的突出问题。要继续深化三项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和省委赵洪祝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激发活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上来,把干部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兴起全社会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热潮。要高度重视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按照*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三种意识”,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继续抓好县区和部门“一把手”公开承诺后续工作,切实抓好“八对照、八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把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二要围绕推动发展要有新成效,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继续深化“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突破发展中要素制约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度,把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找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工作措施,逐条逐项落实责任人、排出具体推进计划,推动项目建设落到实处。要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引进“大、好、高”项目,落实好改善投资环境的各项措施,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和后续服务工作,确保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及早建设。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机制,推进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网络三级联动,加强“阳光服务”平台建设。要重视解决好基层和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严控制和规范各类涉企检查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服务措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要围绕为民服务要有新进展,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深化“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找准制约发展、影响稳定、关乎民生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一批事关民生的重点问题,使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到、摸得着、能得益的实惠。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到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破解难题。要继续深化拓展“456”民生工程和“双千万”结对帮扶工程,实施好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跟踪督查和协调配合,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要结合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好“为民服务月”活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入手,创新服务举措,落实服务承诺,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要加强行政投诉中心、举报中心、政风行风热线等平台建设,认真受理群众的投诉和举报,积极做好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问题。继续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与民争利的典型案件,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四要围绕机关效能要有新提高,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积极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要深入实施群众满意“双评”工程,研究制定影响机关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对执行省、市“禁令”等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效能投诉问题的办理力度,严肃查处违反“禁令”的人和事。要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清理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项目等专项治理工作,坚决制止和纠正铺张浪费行为。要不断改进和规范公务接待方式,制定出台加强和规范公务接待工作的有关规定,抓好公务午餐快餐制规定的落实,对执行不力、屡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要按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要求,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强化部门预算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从严控制支出,进一步推行节能降耗各项措施,切实降低机关行政成本。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作风建设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作风建设重在解决问题,贵在取得实效。各地各部门要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整个作风建设年活动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作风建设事关发展大局、事关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作风建设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本身就是对我们作风的一次检验。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长抓不懈,坚决防止和克服各种麻痹思想、应付心理和厌烦情绪,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确保作风建设思想不松、精力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二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作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发挥好“第一责任人”作用。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举措、强化工作落实,保证作风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协办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整体合力。

三要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抓好结合、体现特色。要把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贯穿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与学习贯彻*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解放思想、激发活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讨论大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作风建设与日常工作“两不误、双促进”。要坚持因地制宜,争创特色,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设计有效载体,创新工作方法,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以特色、亮点工作带动整个作风建设年活动。

四要进一步严格工作要求,跟踪问效、强化督查。市作风办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责任,以推动整改措施落实为重点,进一步制定完善监督检查制度,提高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级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也要加大协调推进、督查指导的力度,加强对作风建设面上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落实作风建设任务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上级有关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以勤政、廉政、善政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绩效考核为关键,以效能监察为手段,强化责任落实,规范机关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大力推进勤政、为民、务实、高效、文明的服务型机关建设,努力形成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目标要求

司法行政系统“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要以坚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服务“两创”总战略、服务保障民生,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突出执行力建设、效能建设、能力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四个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深化法律服务、提升法律保障、扩大法制宣传。

三、主要任务

(一)从思想教育入手,打牢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通过集中教育、以会代训、座谈沟通、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廉洁勤政和司法行政职业操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种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坚决摒弃衙门习气,把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的新需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司法行政职能发挥的新课题和新要求,破除小进则骄、畏难却步、因循守旧等观念障碍,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和工作热情,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从制度建设入手,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长效工作机制,对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效率低下、行为不廉、形象不佳等行为开展行政问责;认真执行《市公职人员问责暂行规定》永委办[2010]34号文件规定,全力提高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工作监督机制,扎实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年度重点工作的落实,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将重点工作逐级分解,做到“四定”(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三)从加强行业管理入手,促进司法行政系统作风建设。机关作风虽说的是机关,但群众反映的往往是整个行业的作风问题。我们作风建设要深入基层,重心下移,加强对司法协理员、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执法、执业检查力度,切实发挥投诉、监督意见箱的作用,公布投诉监督电话。完善公证、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的办案质量反馈卡制度,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以良好的机制促进作风建设,建立每年一次的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位。

(四)从为民办实事入手,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扩大司法行政的社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法治”的推进,为我市司法行政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利用多种形式倾听群众意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标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进一步深化在我市召开的省法律援助推进会的成果,使法律援助更好地服务于困难群众,服务于“平安”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和巩固“五五”普法成果,提高市民的知法、懂法、守法意识。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职能作用。提高法律服务队伍的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以诚信为本,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五)从抓监督入手,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规定,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等党组议事规则,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问题,集体讨论决定。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职述廉制度、廉政谈话制度以及车辆、财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保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监管,把预防违法执业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对全体司法工作人员实行预警监督制度,从关口前移入手,创新监督方式,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起,做到防微杜渐。

四、方法步骤

根据“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总体安排,按照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统一思想(2月-5月)

召开全局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任务。结合实际,通过上党课、听报告、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提高全体人员对开展作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和重要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查找问题,整改提高(6月-10月)

要深入一线,通过蹲点调研、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等各方面查找问题,认真进行剖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坚持边整边改,把整改贯穿活动的始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专项和督查工作,落实责任,务实求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切实破解“办事难、推进难”等突出问题。

(三)总结评议,巩固深化(11月至12月)

从制度上巩固“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对司法行政相关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使作风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效作用。总结经验,挖掘和发现先进典型,适时召开经验交流大会,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召开作风建设年总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职。为加强对“深化作风建设年”的领导,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黄兴强为组长,纪检书记赵克明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和人员要切实加强负责,认真做好作风建设各项工作的布置和落实。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7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以“深化作风建设,优化两创环境”为主题,以深入打造“敬业市政园林,真情服务百姓”服务品牌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执行力为重点,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使党员干部学习风气有新转变,服务理念有新增强,工作创新有新突破,效能建设有新提高,为全面落实“两创”总战略,推进我市三次跨越,促进市政园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作风保证。

二、主要内容

今年是“作风建设年”活动转入经常性轨道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第一年。按照市局《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站实际,着重开展四项载体活动。

(一)开展“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推进跨越”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专题教育。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从我站实际出发,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推进跨越”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我站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服务创业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开展学习讨论。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采取学习会、报告会、读书会、讨论会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使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推进园林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举措。三是开展检查整改。对照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创业创新的要求,深入查找本单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通过整改提高、找准自身定位,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把市局部署的年度重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入推进“阳光行动”。一是全面推进“阳光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立足实际编制站政务公开详细目录,依法将应当让公众知晓的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二是加强园林质监站网站建设。建立健全信息、信息交流、网上办事等平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三是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专门制作服务承诺小册子,公开申报园林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程序,接受各责任主体的业务咨询,设立举报投拆箱,公开投拆电话,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处置机制。

(三)开展督查评议活动。一是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四条禁令”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查纠政令不畅、执行制度不严、劳动纪律松懈、办事拖拉扯皮、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对于存在违法违纪和行政过错行为的,要启动问责程序,予以严肃查处。二是开展行风评议活动。聘请相关单位人员担任站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并下相关单位对站干部职工的行业作风征求意见,及时处理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8

过去一年,我们确定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落实年,着力按照“突出一条主线,实现三个突破,抓好八项任务”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武装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四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进展;六是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工作,和谐文明机关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中直机关党的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机关党的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来展开,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和本单位本部门中心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保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紧扣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突出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贯彻《条例》、落实《廉政准则》等工作,以重点工作带动机关党的工作全局,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调查研究、创新思路。按照令计划同志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要求,工委和各单位机关党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机关各部门参加,深入中直机关和部分省市,学结基层党组织的新鲜经验,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推动机关党的工作创新。提高素质、建设队伍。在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大力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学习、集中教育、岗位培训和实践锻炼等途径,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把作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文件,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加强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以良好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20__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党的工作意义重大。中直机关党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党的工作科学化水平,动员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十二五”作贡献、为党旗添光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按照这一总的要求,要着力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党员干部的学习,促进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贡献智慧和力量。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贯彻活动,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本职作贡献。

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进一步丰富争创内容、创新争创形式、拓展争创领域、提高争创实效、健全争创机制。把创先争优活动同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同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激发基层活力、建设骨干队伍、健全工作制度结合起来,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中直机关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亮点示范工程”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改进机关作风、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创先争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流队伍等方面走在前、作表率,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完成本部门本单位中心任务提供动力和保证。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共建,使创先争优成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生动社会实践。加强领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搞好分类指导,抓好检查落实。认真搞好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工作,开展“服务科学发展,深化创先争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主题实践活动。做好创先争优评议工作,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风尚。

三是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中直机关的实施办法

,着力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丰富内容、创新方法、提高实效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向深入。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工作,继续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并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经典著作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质。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改进学风贯穿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改进方法,创新载体,进一步搞好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工作,建立健全制度,推动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推动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建立健全领__导干部述学、评学、督学制度,探索学习的考核办法,把理论学习成效作为干部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积极推广中直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先进典型引领工作,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全员学习的良好风气。四是认真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按照中央部署,认真做好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教育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荣历史,宣传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举办党史党建系列报告会,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党的知识、党的历史,增强党员干部知党、爱党、兴党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精心组织各项纪念活动。“七一”前夕,普遍开展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工作。做好推荐、评选、表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作,召开中直机关“两优一先”表彰大会。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举行文艺调演,举办中直机关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办“我们的优良传统”主题展。

五是着力抓好《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加强《条例》的学习培训,广泛深入做好宣传。加强对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条例》切实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各部委(党组)要把机关党的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定期讨论和研究机关党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切实解决好组织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机关党组织要继续把贯彻《条例》作为重要任务,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搞好自查,分析梳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提出改进的办法,推动不断取得新成效。工委和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协调沟通,共同推动形成贯彻落实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等规定,推动扩大党内民主各项制度的落实。规范党务公开内容、程序和方式,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党内选举、党内民主决策、党内民主监督、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探索建立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范围,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继续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亮点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创新示范工作,认真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逐步扩大覆盖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办好局处级干部进修班,推进和规范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协助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管理,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加强党员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党员结构,加大在工作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形成以机关业务骨干、青年党员、离退休老同志为重点的关怀、帮扶体系。做好老干部工作。

六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贺国强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坚持反腐倡廉方针,严格执行中央下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认真搞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下大气力解决文山会海、铺张浪费等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加强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对所属单位的巡视。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深入推进工程招投标、“小金库”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进一步抓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__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做好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深化财务管理、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严肃查处违纪案件。认真做好举报工作,进一步规范查办案件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9

一、加强理论武装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

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一是深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干在实处 走在前例》和《之江新语》等。 二是大张旗鼓地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xx大、xx届三中四中和县委全会精神,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邀请县宣讲团举办讲座,促使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谈体会,成为学习宣传的表率者、贯彻落实的先行者。 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县“微党课”比赛、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自觉投身到“五水共治”、法治龙游建设中去。 四是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组织参加县“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 五是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2、积极开展各项教育培训活动。

积极抓好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多载体、多渠道、多方式推进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组织参加“党建大讲堂”三期,即参加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和党务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各一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是积极运用“微型党课”、“网上党课”、“短信党课”、“机关党建在线”网络等平台,抓好党员日常教育。 三是创新开展系统党课教育活动,积极选树一批学习品牌,推动学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3、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工作。

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工作热点、难点和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活动,认领至少一个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开展新形势下党建研究工作,积极拟写调研文章,不断推进党建科学化水平。

二、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认真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落实工作。

紧紧围绕从严治党“新常态”,深入实施“大抓基层组织年”活动,巩固和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对照教育实践活动“两方案一计划”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回头看”。 二是进一步扎紧织密制度笼子,严肃处理违背“三严三实”要求的典型事例,在作风建设上保持力度、保持韧劲。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健全制度,严格监督,把党建工作和作风效能建设落到实处,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2、深化“先锋行动在社区”服务和党员志愿活动。

继续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四季主题活动,鼓励参与 “微心愿”、“微公益”等微服务,每名党员全年参与“微服务”不少于2次,并将为服务情况作为推荐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必要条件。

一是全面推广应用结对联系、联席会议、先锋承诺、项目推进、考核激励等五项长效机制,五项内容纳入单位党建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并在分值上予以倾斜,进一步调动局属各党组织抓好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围绕“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复评”、“美丽龙游建设”、 “平安交通”等主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咨询、社区共建、节日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3、继续深化结对共建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活动。重点在健全党建制度、建好活动场所、提高党员素质等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农村特色资源向城市推介。二是结合“双百双千双万”治水先锋行动,继续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认领清洁塘活动。 三是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学雷锋,万人治污大行动”、“三改一拆”和“美丽龙游”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建设“两化两游”,推进交通转型跨越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1、创新党员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实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 二是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不断完善规范创建和考评工作。 三是创新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机制,倡导以平时经常性检查指导为主,年终考评、党员群众测评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促进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 四是加大力度开展不合格党员帮扶、教育和处置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推进党建品牌建设。

一是创新建立“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立互看互学互比制度,全面落实党组织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抓党建的职责。 二是按照“抓特色、出精品、创品牌”的定位,开展创新型党建工作评选活动,力争推出一批在全县有较大影响的党建成果,不断推动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和谐型党组织建设

1、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开展“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形成党建带群团建设、群团建设促党建的齐抓互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抓好工会规范化工作,深入开展创建“职工之家”、“基层模范工会”、“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抓好妇委会、团组织工作,积极开展“巾帼建功”、创建“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

2、进一步加强单位文化建设。

把系统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把理想信念教育、“四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以文化人、自我净化的目标。充分发挥好系统内书画、羽毛球等兴趣小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县机关党员干部运动会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篇10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前阶段机关作风建设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长效机制建设任务,并对建立市级机关效能监测点工作再作动员。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突出“创效能机关、促率先崛起”主题,着力强化服务,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重点问题;着力攻坚克难,切实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着力深化整改,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问题;着力完善机制,切实解决集中换届中领导干部的一些思想作风问题,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刚才,3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的经验做法,总的感到这些部门思想重视、认识统一,联系实际、措施扎实,督查有力、成效明显,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叶鸣同志对建立机关效能监测点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下面,我就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经常性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机关作风长效机制的建设

党的*届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这对我们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活动成果的有力抓手,是确保各项服务举措有效落实、不断提升机关服务效能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突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素质提升、机关运行等重点,认真总结机关作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1、要以“两个年”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完善推动发展的机制。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认真梳理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完善服务制度和机制。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规范涉企收费,严格执行涉企收费项目有关规定和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中介和社团管理,提升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要不断强化企业服务,深入分析涉企科级岗位群众评议意见,完善服务举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双百”项目直报、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办理、项目办结限期等制度,推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健全项目建设“6+X”部门协调等制度,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善重大外资项目进度通报、跟踪服务等制度,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围绕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抓紧建立百项重点项目推进、资金投入、农民培训、结对共建等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围绕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机制,推进“平安湖州”创建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要以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深化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要坚持群众满意标准,着力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机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不断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完善调查研究和领导下访、联系困难群众等制度,及时掌握民情民意;实行党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区群众制度,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完善投诉机制,发挥市长热线、行风热线等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工作“三见面、六制度”,搭建多形式的沟通平台。完善评议制度,继续开展中层岗位群众评议等活动,积极探索机关干部群众评议新路子。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深入实施“456”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困难。健全利益发展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度,真正让群众受益。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企业改组改制中的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要着力帮扶困难群众,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使困难群众分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完善“双千万结对帮扶”制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完善慈善救济制度,构建救助体系,重点解决重度残疾人、低收入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残疾人生产生活基本保障问题。

3、要以“三创”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完善素质提升的机制。要紧密结合“三创”活动开展,建立健全干部素质提升机制,提高机关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机关学习日和干部在职培训等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全面实行“述学、评学、考学”。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学习阵地、建设师资队伍。要着力强化成长成才措施,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定期筛选一批党员干部,落实针对性培养措施。深化完善干部培养机制,通过上挂、下派、交流、轮岗等手段,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用先进典型激励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全面落实先进性承诺制度,把党员践诺情况作为评比先进及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组织党员定岗定职,实行党员社区表现记实,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全面落实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引导机关干部精通业务、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创造一流业绩。

4、要以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不断深化完善机关运行的机制。要按照“三个转变”、“四个服务”、“五个突破”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运行、提高效能。要规范行政行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能;组织开展市级部门审批权限下放问题调研,合理划分市、区事权。坚持依法行政,消除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切实防止损害基层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要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服务机制,实行企业项目审批一审一核制和备案制,推行并联审批和全程制,精简办事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告知承诺制、AB岗工作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推行导办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会议、经费、办文、车辆等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切实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要强化监督举措,加强效能投诉监察中心建设,提高督办水平。充实监督队伍,发挥专职督查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等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督查活动。建立效能监测点,实行效能指数、一事一评等制度,设立市长接听日、局长接听日,切实强化效能监督。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充分发挥机关效能监测点的作用

建立机关效能监测点,既是进一步拓展群众监督投诉渠道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精心实施,切实发挥好机关效能监测点的重要作用。

1、要充分发挥效能监测点在机关作风建设中的信息收集作用。市级效能建设监测点首批设立40个,分别设在基层乡镇、重点企业、城市社区、新闻媒体、部门办事窗口等单位,既在总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又在个体性质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初步形成对机关作风建设进行监测的工作网络。要通过这些效能监测点,把作风建设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到基层、企业和群众,及时掌握作风建设的真实情况,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推动各部门单位更好地纠正问题、改进工作、强化服务,真正使监测点成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晴雨表”的作用。

2、要充分发挥效能监测点在机关作风建设中的监督推动作用。效能监测点一条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受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反映机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资源节约、廉政勤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各监测点反馈的意见建议,各部门单位一定要切实重视,对投诉问题要落实专人负责,限期办结,限期整改,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市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要加强对各监测点工作的指导,对监测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要本着“查清事实、分清责任、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的原则,认真受理,妥善处置,真正把监测点的监督作用发挥好。

3、要充分发挥效能监测点在机关作风建设中的跟踪问效作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贵在坚持、重在实效。确保各项整改措施和长效机制真正坚持好、落实好,跟踪问效是一个重要环节。效能监测点作为市级机关效能建设新的监督和沟通渠道,在加强跟踪问效上具有重要作用。要经常深入基层、企业和群众,了解他们对开展作风建设的看法和想法,了解他们对改进机关服务的呼声和愿望,了解作风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部门作风建设工作动态,掌握部门整改落实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督促和帮助部门深入查找问题、完善服务举措;要定期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积极为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献计献策。

4、要充分发挥效能监测点在机关作风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建立效能监测点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效能监测点建设得好、作用发挥得好,可以为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积累经验,为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也可以为推进各方面工作创新注入活力。要加强对监测点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监督;要不断完善监测点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监测点软、硬件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要及时总结和推广监测点工作的新鲜经验,不断扩大监测点范围,全面提升监测点建设水平。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增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效

时至年底,各项任务都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1、要集中精力,加大力度。越是临近年关岁末,越是工作收尾阶段,就越要集中精力、善始善终地抓好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按照年初部署,在思想上更重视、领导上更有力、工作上更深入,特别是要精心组织好市级机关综合考核评议、重点涉企科级岗位群众评议等工作。要加研,及早思考和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力求早准备、早安排、早启动,掌握工作主动权。

2、要突破难点,整体推进。要继续按照“四服务”要求,以推进“两个年”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解决好三级换届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好项目推进中的关键问题,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努力在这几方面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取得成效。通过突破难点、创造亮点、创新特色,带动整个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

3、要敢动真格,务求实效。要以良好的作风抓作风建设,敢于较真和抓难碰硬,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导向;要强化督促检查,对督查、暗访和效能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该通报的要及时通报、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机关单位特别是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单位思想上真正有触动,工作上真正有推动,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