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十篇

时间:2023-07-12 17:40:02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1

关键词:中高层住宅界定 单元式住宅 消火栓 消防水箱

住宅作为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是人类自下而上必不可缺的重要场所。正确处理住宅设计中遇到的消防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一项合理的工程设计还要考虑建设项目的投资造价,做到既安全适用,又经济合理。现就设计频率较高的中高层住宅遇到的消防给水设置原则及界定等问题做如下探讨。

1 中高层住宅室内消防给水设置的原则及界定

一九九九年六月一日开始施行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对住宅划分是按层数确定的,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根据国情及住宅建设发展趋势,作为单幢总数居全国住宅建设之首的中高层住宅,仍是中小城市发展康居工程的重点。相应的消防给水设置原则也较为明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第8.4.1条中规定:超过七层的单元无住宅,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会计室,应设室内消防给水。

上述范围正是中高层住宅分类之内。但在实际工程设计,经常会遇到七层的单元式住宅附设有地下室、半地下室、阁楼的问题。是按七层考虑,还是按超过七层考虑,关系到是否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在征得有关消防支队建审人员的意见后,根据实际设计经验,采取以下做法:

(1)七层单元式住宅附设地下室,按八层考虑,必须设置室办消防给水;

(2)七层单元式住宅附设半地下室,可不设室内消防给水;

(3)七层单元式住宅附设阁楼,进入阁楼层方式若为套内设爬梯,可以不设室内消防给水;

(4)七层单元式住宅附设阁楼,进入阁楼层方式若为公共楼梯间,则按八层考虑,必须设室内消防给水。

在界定是否设置室内消防给水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区别:

地下室,指间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一半者。

半地下室,指房间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

一般情况下,七层单元式住宅可以不设消防给水设施。但低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时易引起火灾的蔓延和扩散,因此《建规》对超过六层的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做出了设置室办消防给水的规定。

商业服务网点,指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3的百货店、副食店及粮店、邮政所、储蓄所。

如果一座建筑物内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占地面积之和不超过100m3,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非燃烧体的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七层的单元式住宅亦可不设室内消防给水;

如果一座建筑物内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占地面积之和不超过100 m3,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是的非燃烧体的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七层的单元式住宅亦可不设室内消防给水;

如果商业服务网点建筑面积超过300 m3或超过一层,则应按商店要求,设置室办消防给水设施。

若建筑内既有住宅、办公用房,又有商店、库房、工厂等,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者确定是否设置室内消防给水设施。

2 消防给水管道及设备的设计

2.1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设置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室内消火栓供水的可靠性。《建规》规定,对于七到九层的单元式住宅和不超过8户的通廊式住宅,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可为枝状,进水管可采用一条;对于超过六层的塔式和通廊式住宅,如果可采用一条;对于超过六层的塔式和通廊式住宅,如果室内消防竖管相连组成环状管道。同时规定设有消防给水管网的住宅,其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平屋顶上宜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单元式住宅采用一条进户管在于其设置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但对于多单元的单元式住宅,每个楼梯设置一套独立的消防泵系统,不仅不美观,而且也增加了工程造价。 如五个单元的单元式住宅,要设五条进户管、五组消防水泵接合器和试验消火栓。

在工程设计中,多单元住宅可以将立管连环,采用一组试验用消火栓、一组水箱、一至二条进户管和消防水泵接合器。这样做的结果,既保证了环状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又兼顾了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2.2消火栓箱位置的确定

消火栓箱可以说是整个消防系统的终端,消火栓、消防水带、消防枪集于其中。其位置的确定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住宅内的消火栓设置暗装居多,少数半暗装。这主要考虑楼梯同的交通空间不至受消火栓箱影响,同时兼顾美观。

消防立管常设在公共楼梯间的阴角上,或管道井内,不能占用户内面积。但在实际工程中很难找到既美观又不影响疏通道的位置。

有些设计人员将消火栓箱设在户门之间,户门门垛设计成240mm,以便将立管安装在角落和不至碍事。这对一梯二户的情况是可行的。如果是一梯多户,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定位。

如果将消火栓箱设在楼梯的中间平台上,从美观角度还是可行的,使户门处少了一根“栓马桩”。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和结构设计人员的协调,因为消火栓箱的位置正好有楼层圈梁通过,结构设计稍做处理即可。有人认为这样设置时,水龙带会影响人员的疏散通行,采用时应谨慎。

3 消防给水方式的选择

城市管网供水压力一般在0.2+0.05Mpa。对于中高层住宅而言,生活给水已很难满足要求,消防给水压力更不可能得到保证。所以在工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消防给水方式的选择。现代住宅小区多为中高层建筑,且小区一般设有给水集中加压站。如果小区设有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系统,能够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要求的水量和水压,则可以采用直接给水方式。

由城市管网供水的分散式中高层建筑,一般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设置有重力自流水箱。重力自流水箱供水安全可靠,且投资较低。在设计时一月要取生活、消防合用水箱,这样可以防止水质腐败,并能及时检修。水箱的容积要求考虑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储备,且不被挪用。而不被挪用的做法是设置倒虹吸管,在消防用水的最高水位处,虹吸管上开一个1/6倍管径的小孔以破坏虹吸。水箱的高度则要求按最不利消火栓处静水压力确定。中高层住宅要求最不利消火栓处静水压力不宜低于0.07MPa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2

关键词:高层住宅、安全疏散、防火墙、窗间墙和窗槛墙、建筑层数、措施的保证与实践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住宅建设特别是高层住宅建设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工作是以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层住宅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针对高层住宅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安全疏散措施,确保居民的安全疏散就显得尤为重要。

1、疏散楼梯间及安全出口

1.1 高层住宅最重要的是确保每单元有足够安全疏散出口,《高规》限定可设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是以十八层划线,超过十八层的,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间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的方法增加第二个安全出口;对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部分采取了单元之间增设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住宅建筑规范》规定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二个。两个规范存在了明显差异,为从严考虑,设计采用剪刀楼梯间分别设前室的办法来解决双安全出口的问题,层层设连廊的方法不可取,也期望新规范中能予协调完善。

1.2 高层住宅的疏散楼梯间首层出口都应直接对外,对于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工程实践中很容易做到,对于超过十八层的高层住宅每单元的双出口(剪刀楼梯间)两个前室的门即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出现不够5.0m的情况,审查见意调整合用前室和防烟楼梯间前室布局。在首层时合用前室为单元主入口并设置入口门厅,而另一出口在反方向直通室外。

1.3 首层安全出口(单元三防门)经常会与底层网点的大玻璃窗之间安全距离很小,为防止疏散楼梯间受到网点发生火灾时的影响,确保住宅安全疏散的可靠性,《高规》虽然未明确控制尺寸,建议执行《住宅建筑规范》提出的其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的规定。

1.4 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应通向屋顶,并通过屋顶连通,目的是增加了安全疏散通道,可以通过另一单元楼梯间疏散到室外,同时也给空中或屋面救援提供条件,这在平屋顶无困难。目前有很多设计为了住宅造型和第五立面的要求,高层住宅屋顶也出现了坡屋顶,这就给屋面连通造成困难,解决方法一是层层设连廊时(不经济),屋顶可以不连通;二是在檐口处做连廊;三是坡屋顶在两楼梯间连通处开洞口,做露天连廊,此部分再做内落水管排水。不应在闷顶(烟气集积处)中连通。在审核工作时建议高层住宅楼最好还是做平屋顶。

2、单元的防火墙、窗间墙和窗槛墙

对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高层住宅,超过十八层的在十八层及以下部分的楼层单元之间要设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的单元式住宅楼在实际审核别注意的问题是:

2.1 单元之间的防火墙达不到耐火极限要求,设计施工中如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240厚,就应用砂浆灌孔,确定耐火极限大于3.0小时。同时也期望新规范编制中对《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应给于更全面的更新。

2.2 单元之间防火墙处开窗水平间距在不能保证大于或等于2.0m时,《高规》说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在实际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固定扇窗框达不到耐火极限要求,玻璃不是防火玻璃,居住卧室采用固定窗更不可能,所以在设计中应结合立面处理,利用装饰空调板和线角将两窗之间距离保证满足规范要求尺寸。

2.3 窗槛墙往往会在客厅低窗台处出现问题,而且是普遍问题,用固定乙级防火窗不可取,也很难在实践中控制。《住宅建筑规范》要求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0.8m窗槛墙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的不燃性实体挑檐,其挑出宽度不应小于0.5m,长度不应小于开口宽度。显然又与《高规》出现了差异。所以在住宅前期方案设计中,就应综合考虑。如采用双安全出口方案(剪刀楼梯间)就解决了必须设置防火墙、窗间墙宽度和窗槛墙高度等问题了。

3、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的确定

3.1 公共建筑按建筑高度划分,居住建筑则按层数来确定,就其层数的计算《高规》无明确表述,但《建规》中明确规定: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间、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二层一套的跃层,可按一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二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对于高层住宅层数确定,期待新规范中将会明确规定,在审核实践中,高层住宅未考虑顶层跃层按一层计,仍以实际层数计算。

3.2 高层住宅层数越多疏散的时间越长,同时也给消防救援增加困难。《高规》未对层高考虑折算,但在《住宅建筑规范》中对层高超过3.0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0m进行层数计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一层计算。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住宅层高不会超过3.0m,但当底部设有二层商业网点时,网点层高都会大于3.0m,经过折算就会按三层计。规范是按层数划线,在审核中如果发现多出一层时,特别是在十一层、十八层时,超加一层就带来了致命的错误。

4、连廊

对于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高层单元式住宅,靠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间设置连廊来解决第二安全疏散出口问题可行,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4.1 沿街住宅规划主管部门对于沿街立面有很高的要求,外挑出的连廊确实很难处理。

4.2 连廊使其经过的北居室私密性、安全性及所经过的下层房间的采光受到很大影响,也使此类住宅销售大打折扣。

所以,采用连廊的方案比起设置剪刀楼梯间方案并不是安全疏散的优选。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住宅;处理方法

1概述

住宅建筑设计,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城市规划、房型、日照、采光通风、安全舒适、市场等等。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发的日渐发展,近几年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为了保证住宅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国家建设部提出,住宅设计应当贯穿“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设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我国的设计市场,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设计图纸除了设计单位自身的三级审核外,还要经过规划部门、审图机构、消防部门审查通过后,方能施工。一个建筑作品的面世,经历了建筑师们艰苦而漫长的创作过程,但是凝聚着建筑师心血的设计图纸,到了相关的职能部门手里,却往往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通不过,究其原因,除了对现行规范、规程的理解不透彻外,就是对建筑一些关键部位的处理不当所造成的。下面就住宅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一些不符合强制性规范要求的问题作分析和比较。

2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2. 1建筑物定性

一幢住宅建筑当其使用功能为纯住宅时,要明确其是多层建筑、一类还是二类高层并不困难,但当其使用功能超过2种时,许多设计人员就开始犯难了。一旦定性错误,那后面的设计肯定就一错百错了。因此设计一开始,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非营业性的公寓、宿舍(包括底部设有营业性商业服务用房,层数不超过2层(不得设置于地下室)、面积不超过300m2),和为住宅服务的管理办公服务用房、娱乐休闲用房等内容的建筑均可定为居住建筑。当层数为9层以下(含9层)时,无论高度是否超过24m,均按多层执行《建规》。

(2)建筑底部超过1层为公共建筑(性质单一)上部为居住建筑时,规范尚未明确归属,暂按商住楼性质判定;底层商业服务用房2层以上如设有与上下层无关的其他公共建筑时,应定为综合楼。无论几层,只要高度超过24m,均为高层建筑。

(3)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任1层建筑面积超过1500 M²的商住楼为一类高层,其它为二类高层。

注:上述建筑高度的计算:应从室外地面算至屋面面层(建筑构造层完后的表面)。

2. 2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对这个问题,早些时候有些设计者最容易忽略,因为许多老的住宅小区往往盖到7层,甚至8层都不设电梯,这是不合规范的,也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对此,应把握好主要的一点:高度计算时,应加上室内外高差,从室外地坪算起,尤其要注意坡地建筑,是就低不就高,如图1所示,有1个单元符合要求,第2、3单元从室外至5层入户门则超过了16m。

2.3住宅建筑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间多层应设置高度不低于0. 8m的窗坎墙,高层住宅则要求窗坎墙不低于1.2m

现在许多住宅为了房间的敞亮和立面造型的需要,往往设计成落地窗、低窗台和凸窗,或者是下层是阳台,上层阳台和下层错开,又是落地窗的情况,很容易造成窗坎墙的高度不满足上述要求,尤以高层住宅为主,且容易被忽略,。遇到这种情况时,有3种处理手法:①不满足高度的下部窗户采用固定防火窗;②如果房间的功能允许,提高上层窗户的窗台高度;③下部窗户的窗顶梁下吊板,减小窗户高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上、下层为跃层,同属一户,则不受此条的限制。

2. 4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 0m

楼梯间作为人员疏散的通道,保证其免受火灾烟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在设计上,特别要注意转角户型的处理。

2.5高层单元式住宅单元之间窗口与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 0m,户与户之间不小于1.2m

这是小于或等于18层的高层单元式住宅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的条件之一,也是设计人员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条式住宅的中间单元相连处一般是挖1条凹槽,让布置于此的卫生间借此通风采光,为了满足此条规范的要求,现在常见的处理手法是:①在2个单元之间加1面防火墙,如图2所示,但这种做法是否可行,还有待消防部门的认可;②卫生间的窗设计为固定乙级防火窗,里面增加通风竖井。

2. 6防火分区

一般来说,住宅防火分区不太容易违规,因为住宅每层的面积不会太大,但也许正是这样,此类问题常被忽视,特别要注意有跃层式套型时,应该上、下层叠加计算面积。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是:多层2500 M², 一类高层1000 M²,二类高层1500M²,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1倍。大底盘多塔楼的商住楼,塔楼间距符合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时,可分别计算面积。当一层平面中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时,应绘制防火分隔及各防火分区面积指标简图,以方便消防审查。

2. 7疏散宽度、距离及其他要求

这是设计中的重点,也是相关部门审核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疏散宽度:规范所要求的宽度均为净宽,是扣除了装修宽度和栏杆等构件的尺寸后的净尺寸,设计时,不应把标注尺寸当作实际尺寸,应略有富余。

(2)疏散距离:要牢记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的计算,应从户门算至房间内最远一点,户内楼梯的计算,《高规》要求按其1. 5倍水平投影计算,而《建规》则要求按其楼梯总长度的水平投影计算。工作中,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按不同的规范执行。

(3)需设2个出口的情况: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住户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10层以下)、10m(10~18层)时,和超过19层时,要求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高层塔式住宅一般采用两部剪刀楼梯,共用前室,但当楼梯下到底层时,也应该有两个独立的安全出口。2个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5m,这点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应该满足规范要求。

(4)当地下、地上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墙体隔开,一般的设计者都会注意到这一点,而忽略了“直通室外”这一要点,这几乎是审图机构提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5)楼梯间“宜”通至屋顶,到达共用屋面,对于这一条,规范为“宜”,但又是强条,相关部门的解释是规范有误,“宜”应该为“应”。设计时,各单元楼梯间均应出到屋面,并且连通。对于坡屋面,可以在不破坏立面的情况下局部设计为平屋面,保证楼梯间的连通。

2. 8封闭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置

(1)超过2层的通廊式居住建筑要设封闭楼梯间,内廊是肯定要设的,按规范要求外廊也要设,但是意义不大,因为外廊本身就是敞开的,具体要跟当地消防部门沟通;当电梯井和楼梯间相邻布置时,也要设置封闭楼梯间。以上两种情况当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封闭楼梯间,如果套数较多时,还是设封闭楼梯间安全、经济一些,也容易实施。

(2)除通廊式外其他形式的居住建筑层数超过6层或者任一层面积超过500 m2,时,应设置封闭楼梯,当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封闭楼梯间。层数上一般会注意,但往往容易忽略面积,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居住建筑不仅仅指套型住宅,还包括宿舍、单身公寓等以居住为主的建筑。

(3)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需设消防电梯。当遇到11层跃12层时;或是建筑只有11层,但底层层高太高(如达到4. 5m,应折算为2层)时,也应该算作12层,按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电梯。

3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需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限于篇幅的原因,在此就不详细叙述,只是简要地列举出来,供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并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主要有:

(1)日照、采光、通风:要避免黑房间,采光系数(窗地比)满足要求;

(2)卫生视距、噪声防治:除满足防火间距外,塔式、条式住宅还要考虑不同的卫生、防噪间距;与电梯相邻的主要房间,要采取防噪措施;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也要满足要求,这点最易忽视。

(3)房间的尺寸大小、形状、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便于使用,尤其是小户型的厨、卫设计,最易犯规。

(4)栏杆的高度、净距,尤其是儿童不易攀爬这一条要满足要求;楼梯、阳(露)台、护窗栏杆要分别表述清楚,注意净高的计算(是从完成面算起)和强度的要求,还有可踏面的要求。

(5)当出入口位于阳台等下方时要采取防护措施,这一条也容易被忽视。

(6)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建筑入口、入口平台、侯梯厅、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等,各部分在设计时要满足要求,注意不要漏项。

(7)节能设计方面,设计说明中要说清建筑的体型系数、窗地比、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外窗遮阳系数等方面。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4

伴随著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当前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房地產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在我国一二线城市,仍然面临著土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堪忧的现实情况,这样的现状对房地產开发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更严峻挑战。在城市开发的外部环境日益苛刻的条件下,超高层的建筑综合体近些年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超高层综合体项目中。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的出现旨在解决或缓解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交通组织低效的大城市病,同时亦作為地标彰显城市以及某些利益集团的实力与形象。

随著武汉市作為中部地区重点城市地位的确立,超高层建筑的物质形态演变至今,已由过去祗存在於公建形式,到现在超高层住宅的出现。尤其是城市核心地段和两江四岸区域,為满足高容积率要求以及对稀缺景观资源最大化利用,近些年,武汉市核心地区具有居住功能的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已遍地开花。

建筑综合体是将城市活动中多种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的组合(商业、办公、居住、旅馆、餐饮、会议、文娱),通过一组建筑来完成,并与城市交通协调,是多种功能的系统性优化组合,克服单一功能的局限性,在互动过程中形成更為广泛与优越的整体功能。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高度在100米以上的建筑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纵向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

超高层居住模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超高层住宅建筑由於结构成本、设备成本以及消防要求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超高层住宅,其在不久以后必然成為一种主流的人居模式。

我国虽然国土疆界面积比较大,但人均资源非常少,尤其是土地资源。随著城市化的全面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居住在城市当中,而有限的城市建设用地必定导致某些城市的重要区域土地资源极度稀缺。从香港和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变迁可以看出,在一些核心的成熟地段,很少会有新的地块用来开发住宅,旧城改造成了土地供应的重要来源,而旧城改造项目往往容积率都在4.0以上,过高的容积率直接导致必须採用超高层建筑来消耗更多的建筑面积。另外,随著新城市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混合功能用地、紧缩城市等概念在城市开发的过程中也逐渐被加强,為了防止城市“摊大饼”,地方政府对城市纵向发展的诉求日益高涨,这些都预示了超高层综合体包括超高层住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规模既定的情况下,超高层建筑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密度,即减少社区楼栋数,从而提高居住区的绿地率,获得更大的园林面积。在当今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多一点的绿色,增添的却不祗一点的品质与和谐。另外,超高层所具备的远眺性,可以最程度的利用景观资源。所以,当视线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景观资源(海景、江景等),设计通常也会佈置超高层建筑。今后的年轻人,随著其生活方式的转变、视野的拓展,他们会更能接受甚至希望住在超高住宅里面,从而满足“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理需求。并且,超高层建筑显赫的高度去现代化的立面造型,也直昭示了使用者(业主)的身份与地位。除了刚性的需求,这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超高层住宅的认可程度,更大的激发了其市场需求。

随著武汉市作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突出,土地资源会日益稀缺,武汉市的居住模式将会朝著高层或超高层的模式演变。一方面,由於武汉的高密度效应日益渐长,所造成的拥挤使得居住的问题日益加剧,而高层和超高层住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垂直空间,使得武汉市稀少的土地能够承载更多的住宅,缓解紧张的居住矛盾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由於部分的超高层住宅在武汉市中佔据显要的地段,在尺度与外形上也较為突出,很容易成為人们在辨识定位城市时所选择的地标而获得人们青睞。

超高层居住模式的设计对策

超高层住宅是中国大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面对之趋势,更是武汉市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著结构性的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在改变。针对超高层住宅这种新型居住模式的特点,超高层住宅应注重居住空间的多重可能,适当的高密度及一定程度的功能混合為业主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加有效地实现城市的各种功能要素互补。目前超高层住宅裙楼普遍设有商业设施、公共活动设施、健身设施和管理设施,有些还建有医疗设施和金融设施,超高层住宅正在向功能的综合化和建设方式的集群化发展,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和“空间的凝聚力”。但是,要注意在混合土地利用功能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超高层住宅安全感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由於商住混合而导致人流量大、流动性强,降低住户的安全感和邻里熟识度,社区归属感低等问题。

一座超高层住宅能够容纳200户以上, 而当邻里达到100户以上时,彼此了解基本不存在。超高层住宅的内部居住环境相对封闭,邻里相识的几率由於竖向的居住模式而降低。所以在设计上要融入竖向“组团”分解理论,考虑住宅户数和公共空间的数量关系,结合户型单元打通部分楼层空间,将超高层住宅划分為若干个“组团”,在“组团”间设置活动空间和交往场所,促进住户之间的交流,增强归属感。另外,超高层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居住在此中的人们,无法闻到鸟语花香。因此,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引入空间特徵具有明显差异的公眾活动的中庭,比如将阳光与绿化引入,形成自然化的空间,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和品质。

从武汉目前的超高层住宅分佈情况来看,其多分佈与两江四岸区域或某些城市核心片区。拥挤的城市中心往往腾不出更多的空间為超高层住宅社区提供地面绿化,因此在超高层住宅中补充空中花园、公共客厅、入户花园等也是很有必要的。要针对承载交通功能的空间进行深度挖掘,尤其对於节点空间,如门厅,楼梯空间,入口空间等处,超高层住宅交通空间设计应颠覆户型单元包围电梯间的传统做法,拓展交通核的功能性,引进阳光、自然风、外界视野的景观,营造活跃的交往空间。根据服务半径,通过整体设计达到业主使用环境的邻里梯度,在相应组团范围内设置适合的活动类型和空间,整合一定的公共绿地,临近的楼栋之间共享宅间路、儿童活动沙地,採用同一的色彩和标识,分级公共空间,增加邻里的领域感。

,!相对於独立完整的超高层住宅单体来说,外部环境是超高层居住区重要的底部介面。单体的排列组合方式的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外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5

【关键词】超高层住宅;智能化住宅;原则;关键环节

最初,智能化设计多应用于一些高层或超高层的办公类建筑中,而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更多类型的建筑特别是超高层住宅类建筑也开始采用智能化设计,未来,超高层住宅将会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其智能化设计也会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下面就具体对智能化住宅建筑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力求在设计中提高智能化超高层住宅的先进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一、智能化住宅设计概述

智能住宅是人、设备与建筑相协调的产物。住宅智能化技术起源于美国,依托网络系统实现各种家居设备的资源共享。网络化的智能住宅系统通过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使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作为一名专业建筑设计师,不能将超高层住宅智能化设计简单地看成建筑电气专业设计范畴,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涵盖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等专业,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完善的设计和合理的布局实现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通过对高科技成果、先进设备、运行模式的运用,为住户提供一种便捷、安全、舒适的居住模式。

二、智能化住宅环境设计

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智能化住宅环境设计要满足其生理和心理各种需求,使其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环保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中。首先,智能化住宅环境设计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从物质层面考虑,满足人们对实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所附属的建筑设施应具备相应齐全的使用功能,对生活服务设计进行合理安排,完善有关智能化住宅的配套工程,另外,设计好一系列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的室外生活空间,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智能化住宅土地环境的自然属性,考虑生活、休闲和学习的方便性。其次,对于超高层住宅的智能化设计,应以超高层建筑为主体,考虑建筑的整体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材料的运用、系统的设置等,保证各种环境要素与智能化住宅的协调统一。

三、设计过程中的原则

(1)舒适性和安全性

智能化住宅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舒适、安全和便捷的环境。在智能化住宅设计中,首先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加大对红外监控设施、远程警报系统、防盗系统、防火系统、事故处理系统的应用,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同时,实际设计还要关注住宅节能环保性和舒适性问题,适当提高住宅日照、通风、采暖、空调、供水、供电、保温隔热等方面的设计标准,积极运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使住宅内部始终处于自循环的状态,为人们提供最适宜、最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2)实用性和经济性

在设计中,周密考虑智能化住宅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配置成熟、有用的技术,摒弃那些华而不实,只能充作摆设的功能。在住宅智能化设计时,应根据用户对智能家居功能的需求,整合以下最实用最基本的智能化控制功能: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灯光控制、电动窗帘控制、防盗报警、门禁对讲、煤气泄露等,同时还可以拓展诸如三表抄送、视频点播等服务增值功能。同时在智能化控制的操作上,也应当充分考虑操作的便利和直观性,选择简易的操作程序,例如手机远程控制、集中控制、感应控制等。

(3)协调性

一个好的智能化住宅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和灵感,还要求充分考虑各个专业尤其是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在设计阶段,必须注重与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沟通,比如考虑各种信息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综合布线要求、管线敷设要求等,以留出足够空间方便后期建设。对于厨卫设计,应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尽量简化上下水系统,集中设置,关注其自动化和标准化设计,对于设备管道,要遵循隐蔽、配套的设计理念,集中于管井口,并设检修口,使智能化住宅不仅能够满足家庭通讯、上网需求,还能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四、智能化住宅设计的关键环节

(1)网络通信系统智能化设计

在现代智能化住宅中,网络通信系统是其中枢神经,该系统能够将住宅小区内的各个功能子系统的终端设备和网络管理中心连成网络,并通过与Internet的互联为居民提供信息传输通道,方便人们与外界的信息传输,进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物业管理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在网络通信系统智能化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们对宽带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要求,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设计,保证网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扩充性,使建成后的住宅能够满足居民对信息流畅的要求。

(2)安防系统智能化设计

在现在的社会小区,安防不论是从人们的心理还是国家的政策上来讲,都成为小区设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住宅区的安防包括门禁、报警和监控三大部分。除了整个小区公共的安防系统,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应该同时注重家居中的安防体系。举些例子来说,门禁系统:住户可用钥匙正常开启,当有非法撬门的情况,安防系统自动发出警报,从而可以使物业管理人员及时做出相应处理;紧急求助系统: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儿女在外工作,老人独自生活的情况,那么当老人生病或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时,紧急求救按钮或许会为这些人群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同样的燃气泄露报警系统,火警自动报警系统等等都应该慢慢的列入常规安防系统智能化设计的范围里面,以便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居住环境。

(3)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化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住宅智能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通信,安防等常规智能化项目,更方便高效的自动控制系统也日渐提上日程。各种家电设备通过传输总线与智能家居监控中心相连接,监控中心作为中心处理器,实时收集各项设备的各项数据,之后通过网线与本地控制端相连(触摸操作屏或其他),也可以通过GPRS通信网络等与智能手机相连,住户就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对家电实施远程控制。住户可以在家中的本地控制端直接或用定时设置的方式对家里的设备进行智能控制,也可以在下班或者外出归来之前,通过手机网络对家里的空调、热水、灯光、音乐等一系列设备发出指令,回到家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到四季如春的空调、新风,也可以随时拥有温度适宜的热水、适合各类活动的灯光、音乐等一系列的轻松享受,而离开后同样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切断所有电器开关,安全放心。由于在目前阶段这一类智能化的投入相对来说还比较高,所以除了一些高档的别墅社区外还不能普及,但是随着技术的越来越成熟,特别是智能化手机等设备的普及,我相信这一类智能化的运用将很快进入普通群众的视野,和兴起的科技住宅一起,成为房产市场的亮点和新宠。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6

关键词:住宅设计现状发展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hina's housing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Demand for housing has not only been satisfied with the simple living, but more the pursuit of comfortable living and living quality,therefore higher request to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aking Shijia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 a bit superficial study is mad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urrent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designsituationtrend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居住要求,布局合理、户型多样、空间适宜、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如何建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居住环境,即有舒适品质的室内生活空间、又有洁净优美的室外活动交往空间。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对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

(一)住宅建筑设计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石家庄市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大力发展住宅建设,一片片新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新建住宅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发展,设计水平在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

1、住宅户型设计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人们对居住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在住宅建筑户型设计上改变了过去户型单一、面积狭小、功能不全、设施短缺、房间不合理的老旧设计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户型多样、空间适宜、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设计模式。

2、住宅居住功能设计更加舒适化、品质化。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化、品质化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经历了从最初的住得下,到分得开,再从大客厅宽敞型,到目前的追求居住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尺度适宜、建材节能环保、环境洁净优雅,以人为本的舒适化、品质化住宅。

3、住宅建筑设计更加节能、环保。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近些年石家庄市新建住宅设计中,采用保温节能墙体材料,实行供热系统分户计量,使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有效提高建筑节能效率,促进环境保护。

4、住宅环境设计更加绿色、生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人与建筑和自然和谐共生的住宅设计,包括小区的布局、绿化、节水、减少污染、资源能源综合利用设计,以及住宅的日照、通风、隔声等的优化设计,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当前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国住宅建筑设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还应看到由于住宅建设开发规模大、速度快,很多住宅在开发的过程中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很多已建成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着种种不恰当的情况: 1、住宅建筑设计总体水平不高,布局呆板,形式单一,盲目追求大户型、大客厅,脱离了我国现行的国情基础和居民的经济条件。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民的经济收入不高,人均土地面积有限。但是随着住宅建设速度的加快和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住宅建筑户型、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大户型、大房型,大客厅、超大客厅建筑设计越来越多。尽管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每一住宅小区住宅面积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70%以上,但现实情况是住宅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以上,甚至2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所占比例越来越多,楼型多是多单元式拼接板楼,每层对称两户设计,布局呆板,形式单一。大户型、大客厅住宅不一定就是舒适化、品质化住宅。

2、住宅建筑容积率高,难以体现现代住宅的舒适和生态要求。近几年来,石家庄市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实施了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行动。在旧房拆迁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拆迁补偿费用高,许多开发商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违规超规划、超标准,提高住宅建筑容积率。很多住宅小区基本上是25——33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大体量,高密度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造成小区缺少绿地,道路狭窄,配套设施不健全,看上去,只是一片钢筋加水泥的堆积建筑而已,不符合现代住宅的舒适和生态要求。

3、配套设施设计和环境设计不切实际。一个美丽幽静的住宅小区,不仅仅体现在住宅建筑设计上,还体现在配套设施设计和环境设计上。但一些小区住宅配套设施设计和环境设计不切实际与居民实际需要相脱节。有的小区配套设施设计不完善,车位不足,道路狭窄,文化、健身等设施缺乏。有的小区环境设计空洞想象,如有的小区没山没水,偏要用土堆一个假山,挖一个不流水的水塘,在上面架一个小桥,名曰:“小桥流水”。由于疏于管理,水塘变成臭水坑。有的小区不顾北方的气候特点,从南方高价买来亚热带植物,名曰:“南方小镇”,结果不到一年,植物死光。

4、 日照、采光不足 。日照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却存在着日照、采光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开发商为了争取最大利益,往往尽量提高容积率,造成住宅间距不够,建筑相互遮挡严重;二是为了争取更多建筑面积,而对下面几层住宅的采光、通风等问题忽略;三是为了节地而建成了许多大进深的住宅,造成除了夏季之外的其它季节难以取得良好的日照效果。 5、 通风效果不良 。我国的住宅建筑在总体布局和单体设计环节应对建筑通风方面有所考虑。然而,事实上,在小区布局方面,不注意建筑体量对通风的影响,往往是前排或后排的多单元式拼接板楼,楼体比较长,把风挡住,使风无法吹到小区内部。而一些单体建筑在设计时把厨房、卫生间和次要房间布置在凹槽里,造成采光、通风效果差。

二、提升住宅建筑设计水平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住宅建筑设计水平。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生活方式和居住者的不同需求,在住宅建筑设计上,注重居住的舒适健康和环境的优美协调。一是在户型设计上,提供更能适应多种选择的现代化住宅。从一室一厅到多室多厅的多种组合,各有所需。在同等面积条件下,设计多种房型布置,大厅小居室,小厅大居室,小面积多空间,大面积少空间等。二是在功能设计上,既要注重完善,又要重视细节。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洗浴间基本功能齐全,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

(二)严格控制建筑容积率。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是指一个住宅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住宅建筑容积率高意味着对土地使用率高,住宅小区内房子建得密度高,而高密度的住宅小区必定会带来小区居住人口的密度高,楼间距过近、透光通风差、道路狭窄、绿地不足、健身活动场所受限等,从而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生活环境。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一般是由政府根据城市用地规划控制的。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因此,严格控制住宅建筑容积率,按照当地政府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规范设计和建设,保证小区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生活环境。在住宅建筑设计上,通过规划布局、空间布局、地形处理、环境处理、平面设计、立面设计、道路设计、绿化设计、景观设计等,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

(三)注重和把握住宅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的设计原则 。住宅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时,既要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又要十分重视对住宅建筑周围地形、环境的调查和了解,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有机的联系。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元素的完美结合,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在住宅建筑设计上,还应注意住宅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色彩的协调。住宅建筑色彩设计要与周围环境色彩相适合、相匹配、相衬托、相和谐。

(四)注重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剖面设计。自然通风具有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除湿降温,提高室内舒适度等特点,采用自然通风的根本目的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从建筑的剖面设计入手,有效的利用气体流体力学的相关原理,产生最佳的建筑自然通风方案。自然通风的效果与室内气流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通风口越大,风速越大,通风效果就越好。但是,有资料显示,当出风口的面积大于进风口面积的10%时,室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风速。为达到更好的室内通风效果,建筑剖面设计应当合理安排好进风口和排气孔的位置,以保证通风流畅。同时在屋顶或阁楼等高位置设置通风口。由于太阳辐射对顶界面的加热作用,使顶部空气受热后上升,形成室内气流。在屋顶上装设排气装置和通风窗有助于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室外,若内部装上遮阳幕和有隔热性的开盖板,则效果更佳。

(五)注重建筑节能环保设计。建筑节能环保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用节能环保型的建筑材料、结构、器具设备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建筑能耗,达到环保的效果。从发展趋势上看建筑节能环保已经从初期的单纯节约能源,发展到如何在住宅使用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和使用能源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因此,在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合理确定建筑平面,解决好建筑物的朝向和日照间距,以获得最佳的采光效果;二是做好建筑物的外墙保温,减少建筑物外墙的热损失;三是合理确定外门窗墙比和提高外门窗的保温能力(通常外门窗的渗透耗热量约占全部耗热量的50%,由此可见,外门窗是采暖保温的薄弱环节,也是节能的重点部位);四是重视室内其他过渡空间的保温,室内其他过渡空间包括楼梯间、坡屋顶下空间、地下室、阳台等,也是传热的重要部位。做好这些空间保温也很关键,使它们成为一个温度阻止区,从而有效地阻止室外冷气向室内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屋面和地板的热损失。

三、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由单纯技术设计向技术设计与策划设计并举发展。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设计也被迅速推向市场,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设计对住宅建筑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个好的且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可以提高住宅的卖点,给开发商带来满意的利润。因此,开发商不再把建筑设计看作是制图过程,而是把设计看成住宅建筑建设的全过程的策划。又因为,生态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希望能从现代住宅建筑中感受到自然。所以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设计过程,它更加重视建筑与生态环境和市场的结合。因而,住宅建筑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二)注重外观设计。住宅建筑往往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现代住宅建筑所追求的方向,从总体大局出发,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且能容入周边的环境,与周围环境同生共存,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同时住宅建筑群的色调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周边环境主题保持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在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在外观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和协调,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外观、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塑造建筑风格。同时,还要挖掘文化元素,将城市历史、文化、民俗融于住宅建筑的设计中,丰富住宅建筑的内涵,提升住宅建筑的人文和文化层次,这才是当代住宅建筑设计更深层次的追求。

(三)住宅建筑的户型和室内空间设计走向多元化和多样化。住宅设计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适用期。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户型分配,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尽量减少户间干扰。在室内空间分隔设计方面,根据功能人们多种需求的变化,采用多元化、多样化设计,从单纯的平面设计到三维空间设计,从平面的到立体的、相互穿插的、上下交叉的室内空间分隔设计,加上采光、照明的光影、明暗、虚实、陈设的简繁及空间曲折、大小、高低和艺术造型等种种手法,都能产生形态繁多的空间分隔。

(四)注重住宅建筑的舒适性。住宅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功能齐全,空间适宜,并符合美学尺度,方便家具的布置和居住者的活动。同时还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规划结构明朗,群体设计多种围合,小区的景观环境优雅洁净、生活系统快捷方便、居住环境安全温馨、服务设施齐备完善,这也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个必然要求。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7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 给水排水设计 智能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给水排水系统是现代住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用水质量和方便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的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一下对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分析。

一、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它是做好设计的基础,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所需要资料主要有:甲方要求、各个主管部门的批示,地形图,地质情况、给水资料、污水资料、雨水资料、住宅建筑的设计情况等。

2、做好现场勘查工作

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应亲自到住宅建筑现场进行勘查,确保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为给水排水设计提供第―手有效的资料。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应确保考虑周全,设计方向正确,避免因准备不足而导致设计返工。

二、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活用水系统给水排水设计分析

1、水表的安装设计

在现代住宅建筑中,水表主要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一是在多层单元式住宅中,一般将水表集中设置在在室外的水表箱内,并加锁。根据供水方式来确定水表的位置,一般是安装底层或者顶层。为了方便室内管道维修,在水管入户后应加设一个控制阀门;二是对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水表间一般设在走道外或楼梯间,从水表到各用户的给水管敷设在楼板下面,这种方式的不足是管道的使用量会增加较多,加大了施工和管理的难度;三是采用IC卡智能型水表,水表设置在厨房、卫生间内。用户到售水处持卡缴费后,将卡插人水表中即可打开供水阀门。这种智能型卡具有多种功能,如累积、记忆、报警、断水等;四是对于住宅标准较高的住宅小区,一般采用自动计量系统,实现全自动化收费管理。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在水表上加装辅助装置,用导线将用水量信号传输至户外信号收集器完成的。

2、给水管的安装设计及材质选用

2.1给水管的安装设计

一是按照有关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沿墙的管槽内或在楼面的找平层,敷设在管槽内或找平层的给水支管外径应控制在25mm以下。实际上,如果把多个用水点的给水支管串接在一处,其支管外径必然会超过25mm。故此,为了符合给水规范要求,在给水支管人户后,就接入分水器,一般将分水器在卫生间或厨房的墙内,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通过分水器后,给水支管外径都不会超过25mm。但应注意:在找平层内的给水支管施工完成后,应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明显的标记,避免装修时因不清楚位置而破坏给水管道。

2.2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的选用

一是过去常用的镀锌钢管因为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与管道水中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严重影响水质。因此,在现代住宅建筑给水管的选用中,镀锌钢管已经被淘汰,一般采用的是塑料给水管;二是在高档住宅建筑中,铜管仍然是首选,但其价格较高;三是在热水管道系统中,一般采用的是铝塑复合管、带保温套的紫铜管、聚丁烯管等;在冷水供水系统中,一般采用的是UPVC管和PE―AL―PE管。

3、排水管道安装设计及材质选用

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为排水管道漏水而引发各种纠纷,影响邻里关系。因此,在设计时应力争解决这一难题。

3.1厨房排水管道设计

在厨房内不设地漏。一是将厨房洗涤池的排水支管直接接入排水立管。现代住宅建筑中的厨房地面一般不需要用水冲洗。只要用抹布就可以将少量的溅水搽拭干净,从而完成地面清洁;二是如果设有地漏,因为厨房地漏长时间没有水补充,水蒸发后的臭气就会从地漏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三是取消地漏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3.2 卫生间排水管道设计

为了确保卫生间污水横管不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安装方式:

一是采用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室内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排水管道的施工比较方便,其缺点是:不容易进行管道检修,经常容易使下层靠卫生间处楼板、侧墙出现渗漏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卫生间地面防水处理不到位,使地面水渗入到下沉室;另一方面,因为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渗透到下沉室。因此,在排水管道安装时,卫生间内所有排水管道应先进行严格的试压住水试验,然后再进行暗封管道;为了防止下沉室出现积水,应在下沉室设置侧排地漏。

二是采用侧排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沿卫生问地面墙脚处引至外墙。

三是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住宅厨房、卫生问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北方地区因安装困难可适当加大管井,排水管道不褥穿越卧室,排水立管采用普通塑料排水管时,不应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臂芯层发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有消声措施的管材。

3、排水管道的材质选用

根据建设部的规定,目前新建多层住宅均使用UPVC塑料摊水管,室内UPVC排水管的类型有普通UPVC实壁管、UPVC芯层发泡管(PsP管)、UPVC螺旋消音管三种。

三、现代住宅建筑中消防系统的给水排水设计分析

1、消防栓给水系统

有以下面几种分区方式。一是给水管网竖向向分区,每个区分区分别有各自专用消防水泵,并集中设于消防泵房内;二是管网竖向各Ⅸ由消防水泵或串联消防水泵分级向上供水.串联消防水泵设置在设备层或避难层;三是采用减压阀减压分区。当一级减压阀减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减压阀串联减压,减压阀串联减压不宜超过2级。

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根据规范要求的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宜按10-15L/S计算。

总之,做好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分析是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的基础,我们应不断创新设计思考,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周虎. 现代住宅建筑给排水方案设计的问题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8) .

[3]马继. 浅议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J]. 北方环境, 2011,(04) .

[3]吴飞. 论民用建筑室内给排水的设计[J]. 山西建筑, 2010,(31) .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8

关键词:高层住宅 ;防火与疏散;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fire accident, high-rise residential fire and evacuation problem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 cause the attention of designers. In this paper,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in different starting point, emphatical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fire protection and evacuation desig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and evacu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建筑的防火与疏散,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尽可能地从根本上杜绝火灾的发生,火灾发生时又如何限制其波及范围,保证建筑中人员疏散通道的快捷与通畅,并安排多条安全出路,是建筑设计师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的问题。

高层住宅防火与疏散设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为“防”,二为“逃”。“防”即采用各种措施防止火灾发生、蔓延,尽最大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包括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窗、消防设备、报警设备以及选择耐火难燃的建筑材料。“逃”即是设计安全、合理、便捷的逃生通道。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现状分析

1.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

高层建筑物多数是多用途的综合性大楼,往往大量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如照明灯具、电冰箱、电视机、电梯、空调设备、驱动电机、自备发电机组、大型电子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配电线路和信息数据通信布线系统密如蛛网,如一处出现电火花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碰线短路而发生电气火灾,火势会沿线路迅速蔓延,一些新型建筑装修材料的使用也加剧了高层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

2.火灾蔓延途径多,危害大

高层建筑物内部必然设置有电梯及楼梯井、上下水管道井、电线电缆井、垃圾井等,这些竖井如果没有附加水平或垂直方向隔断措施,一旦烟火窜入,则会产生“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蔓延扩散到上层楼房因而更加难于控制和扑救,造成更大的损失。

3.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二是人员比较集中,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三是发生火灾时的烟气和火势向竖井蔓延快,给安全疏散带来困难。四是疏散主要靠楼梯,疏散速度比较慢,因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4.消防设施不够完备,扑救困难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立足于室内消防给水设施,由于受到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常常给扑救工作带来不少困难,遇到大面积火灾,室内消防水量就不够用,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一旦消防水泵等室内消防给水设施发生故障,就须完全依靠消防车抽吸室外消防用水进行扑救,延误灭火时机。

二、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要点

1.防火分区方面的设计

防火分区包括水平和竖向两种。水平防火分区是当住宅建筑楼层面积超过一定规模时,应用防火墙、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几个防火分区。《高规》要求高级住宅、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每个防火分区控制在1000平方米以内;10层至18层普通住宅每个防火分区在1500平方米以内。竖向防火分区的概念是指上、下层间分别以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或1小时的楼板等构件进行防火分隔。一般说来,竖向防火分区为每层一个分区,或二至三个楼层一个分区。对单元或住宅而言,由于上、下层间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完全可以起到阻滞火势向上蔓延的作用,因此竖向防火分区的重点是对建筑内部的垃圾道、设备管井、空调管道及楼、电梯间实行防火阻隔,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火灾燃烧面积。

2.管道井防火方面的设计

《高规》规定,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高规》还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可采用水泥砂浆板、钢板等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3.消防给水的设计

根据《高规》的有关规定,消防给水系统由消防水源、水箱(屋顶及分区减压水箱)、水泵、控制室、消防管网和消火栓等几部分组成。在扑救失利的火灾案例中,有80%以上是由于消防给水不足造成的。因此,确保高层住宅灭火时的给水需要尤其是确保消防水源十分重要。在高层住宅消防设计上,应立足于以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自救为主要灭火方式,所以在高层住宅建筑群应采用区域集中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高层住宅设置的消防水箱,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时的水压与水量需要,否则应设高气压给水,稳压泵等增压设施,其水箱容量应根据建筑平面类型(通廊式、塔式、单元式)层数和建筑面积而合理确定;高层住宅的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其消火栓尽量露明便于消防车取水,设置数量应符合规定,给水压力不应低于0.1MPa。高层住宅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宜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管道也应布置成环状,其中进水管和区域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引入管不应少于两根。消防水泵是消防给水系统的心脏,其工作性能、数量、安装及开启方式必须保证消防泵及时、可靠地运行,在同一小区内,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可以共用,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高级住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应设置水泵接合器,其设置数量与水流量必须符合规定,其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米,至于室内消火栓,《高规》要求设置在住宅走道、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等明显部位,要点是方便取用和保证两股有效水柱的同时到达,但目前的住宅建筑设计经常没考虑消火栓箱预留位置。

4.防排烟的设计

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人数中60%以上均死于烟气,因此防排烟设计是建筑防火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防排烟方式分为两类。一是自然方式,即通过外窗、阳台及至竖井将烟排出。二是机械方式,它又分为加压防烟和减压排烟两种。自然方式因易受风向、地区影响而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国家规定居住建筑超过100m时不应采用自然方式排烟。在居住建筑中设置天井,使位于内部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等向其开窗自然排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时,竖井亦可用于地下层的楼梯间,对平时采光、通风及火灾时排烟均很有利,对机械方式而言,其加压防烟主要用于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等部位,减压排烟则主要用于一些封闭空间、中庭、地下室及疏散走道等。

三、高层住宅的防火疏散设计

据全国火灾统计情况表明,因为没有可靠、合理的安全疏散设计,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到安全的避难区域,而在高温烟气中中毒窒息后遇难的数量不少。合理的安全疏散设计,在火灾时就能迅速而安全的使人们离开建筑物,达到安全脱险的目的。

1.合理布置楼梯并提供正确引导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的判断及行为会出现异常,并急于离开着火的空间,供人们选择的时间很短,所以疏散距离应短一些,而且一个阶段要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一步比一步安全。在布置疏散路线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布置的位置,应避免远离经常使用的路线或设于偏僻位置。一般的说,靠近电梯间布置楼梯是较为有利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住户往往首先考虑熟悉并经常使用的由电梯所组织的疏散流线,当靠近电梯设置疏散楼梯,就能使经常使用的路线与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在安全疏散设计时,居住建筑大于20m的内走道必须加以引导,在日常中,除了初建、新建的高层住宅这部分设施比较完善外,相当的一部分还是一片空白,对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在高层住宅中,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疏散诱导设施应该在关键时候发挥它的作用,指引、便利住户的安全疏散。

2.水平通道的设计

平面布局中的安全疏散问题,即表现为水平面合理的疏散线路设计。火灾发生时,人流通过精心组织的水平通道顺畅地到达疏散楼梯。当住户向一个方向疏散遇到烟火阻碍时,将会掉头寻找另一条出路,为设计上提供另一方向的疏散口成为必要,所以应保证水平面的双向疏散。在布置疏散走道还应注意的是,不要布置成不甚畅通的“S”形或“U”形,也不要有变宽度的平面,而且不能有防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以免紧急疏散时发生堵塞和挤伤人的情况。在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公共走道与两个尽端疏散楼梯的设计组合,可以满足住户的双向疏散要求;而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走道采用环形布置,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住户只要走出户门,进入楼梯间就可到达相对安全的区域,塔式住宅的水平通道组织设计是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的一种形式。

3.靠外墙设置防烟楼梯间

高级住宅、19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超过11层的通廊住宅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19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高度达50m以上,人员比较集中,而通廊式住宅一般横向单元分隔墙少,发生火灾时,不如单元式住宅那样能有效地阻止、控制火势的蔓延,不利于疏散,为保障疏散安全,都必须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计应在入口处设面积不少于4.50平方米的前室或阳台、凹廊,楼梯间的前室应设防烟、排烟设施,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当楼梯间靠外墙设置时,就可尽量利用阳台或凹廊作开敞前室形成防烟楼梯间,利用自然风力将烟气迅速排走,既节省投资又达到保护住户安全疏散的效果。

4.疏散楼梯的设计

疏散楼梯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设置要求,充分保障疏散能力。疏散楼梯要确保有较好的防烟火效果,不应在楼梯间开窗、开洞等。而且疏散楼梯应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疏散楼梯梯段与平屋顶相通、首层与地下室楼梯之间的防火分隔,及对疏散楼梯间的踏步、突出物的要求,都应体现为便利住户的疏散。而在日常中,一些住户在门上加设外开防盗门,开门时占用很大的平台面积,影响了平台的交通;一些住户在楼梯入口设置防盗总门,其宽度比楼梯段还小,对安全疏散极其不利。此外,疏散楼梯的设计还要排除其他不安全因素,不能穿过可燃气体管道等,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应穿越其他房间、以及尽量缩小扩大封闭楼梯间的范围等。

结束语

本文只是初步探讨了高层住宅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的几个问题,实际上高层住宅消防安全涉及许多方面,而且不能相互割裂。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随着近年来住宅功能的复杂化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高层住宅的防火疏散设计有待建筑设计人员和消防专业人士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9

区内交通、日照质量和户型平面七个方面探讨了高层住宅设计中应当注意的因素,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高层住宅;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8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30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遍布世界各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突出优

点是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占地面积小,可缓解大城市的住房困难、交通拥挤和用地紧张等问

题。现在,高层建筑的发展己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潮流。如何才能更好的设计出高层住宅小区已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1.平面位置

建房主要要素是要选好平面位置。房产作为不动产,所处位置对其使用、保值和增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房产作为一种最实用的财产形式,购房的首要目的是要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购买房产同时还是一种较经济的、具有较高预期潜力的投资。房产能否升值,所在的区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看一个区位的潜力不仅要看现状,还要看发展,如果购房者在一个区域各项市政、交通设施不完善的时候以低价位购房,待规划中的各项设施完善之后,则房产大幅升值很有希望。区域环境的改善会提高房产的价值,如北京亚运村的落成就使得周围房地产价值成倍增长。研究城市规划,分析高层建筑所在区位的发展潜力,对建房购房者都十分重要。

2.配套设施

高层建筑区配套公建是否方便合理,是衡量居住区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稍大的居住小

区内应设有小学以排除城市交通对学生安全的威胁,且住宅离小学学校的距离应在300m左右(近则扰民,远则不便)。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顾的基层商店配套,服务半径最好不要超过150m。

目前在售楼书上经常见到的“会所”,指的就是住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会所大多包

括小区餐厅、茶馆、游泳池、健身房等体育设施。会所都有哪些设施,收费标准如何,是否对外营业,预计今后能否维持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等问题,也是建房者应当考虑的内容。

3.绿化

居住环境有一个重要的硬性指标—绿地率,指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绿地不包括阳台和屋顶绿化,有些开发商会故意混淆这两个不同概念。由于居住区绿地在遮阳、防风防尘、杀菌消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有关规范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北京城近郊居住区绿地率应在35%以上。在市区附近,如果要住宅区绿地率能达到40%甚至50%,就比较难得了。

4.平面布局合理

建筑容积率是建设区规划设计方案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这个指标在高层建筑销售广告中经常见到,设计者应该了解。

一般来讲,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乘以建筑容积率就等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容积率高,说明居住区用地内房子建的多,人口密度大。一般说来,居住区内的楼层越高,容积率也越高。容积率过高,会出现楼房高、道路窄、绿地少的情形,将极大影响居住区的生活环境。

在居住区规划中,应使高层住宅布局合理,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

质量,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即为日照间距。北京地区的日照间距条形住宅

采用1.6~1.7 H (H为前排住宅檐口和后排住宅底层窗台的高差)。高层塔式住宅采用大于或等于上H的日照间距标准。如果住宅的日照间距不够,北面住宅的底层就不能获得有效日照。

5.区内交通

居住区内的交通分为人车分流和人车混行两类。目前作为楼盘卖点的“人车分流”,汽

车在小区外直接进入小区地下车库,车行与步行互不干扰。因小区内没有汽车穿行、停放、

噪声的干扰,小区内的步行道兼有休闲功能,这样大大提高小区环境质量,但这种方式造价

较高。

人车混行的小区要考察区内主路是否设计得“通而不畅”,以防过境车流对小区的干扰;

是否留够了汽车的泊位;停车位的位置是否合理。一般的原则是露天停放的汽车尽量不进住

宅组团,停车场若不得不靠近住宅,应尽量靠近山墙而不是住宅正面。

6.日照质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特别是对经常在家的老人和儿童来说,阳光入室是保证他们身心健康

的基本条件。有效的日照能改善住宅的小气候,保证住宅的卫生,提高住宅的舒适度。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小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居住小区内的住宅户户朝南,往往是开发商的强劲卖点,但值得往意的是:有些高层住宅楼南北之间间距达不到规范要求,南向窗面积很小或开在深凹槽里往往使住宅不能获得有效日照。北侧住宅长年得不到日照。

7.户型平面

平面布局合理是居住舒适的根本,好的户型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入口有过渡空间,即“玄关”,便于换衣、换鞋,避免一览无遗。

(2)平面布局中应做到“动静”分区。动区包括起居厅、厨房、餐厅,其中餐厅和厨房应联系并靠近住宅入口。静区包括主卧室、书房、儿童卧室等。若为双卫,带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靠近主卧室。另一个则应在动区。

(3).起居厅的设计应开敞、明亮,有较好的视野,厅内不能开门过多,应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摆放家具,便于家人休闲、娱乐、团聚。

(4)房间的开间与进深之比不宜超过1比2。

(5)厨房、卫生间应为整体设计,厨房不宜过于狭长,应有配套的厨具、吊柜,应有放置冰箱的空间。卫生间应有独立可靠排气窗户,以免洗澡时煤气中毒。下水道和存水弯管不得在室内外露。

8.结语

住宅的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要充分考虑人居住在其中的感受,既要满足居民住房需要还要满足居民的休闲功能。文中只是提到了住房设计的部分要素,还不全面,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篇10

关键词: 高层住宅,核心筒 ,住户, 设计要点

Abstract: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core tube and resident is the key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design, this paper describes in brief and core tube stair, elevator, front room, footpath, casing well and residents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points to instruct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scheme and design of construction.

Keywords: high-level residence, the core tube, resident, design essential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主要由楼梯、电梯组成交通中心的核心筒和围绕核心筒的住户设计是高层住宅设计的关键。现在就高层住宅核心筒和住户建筑设计的一些相关技术设计要点做一些梳理和归纳。

高层住宅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其设计包括由楼梯间、电梯间、前室、走道、设备管井组成的核心筒和住户等内容。

1.楼梯间

1.1楼梯选型

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规定设置。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至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12层及12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和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2 高层住宅疏散楼梯间设置要点:

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18层及18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和窗槛墙高度均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疏散楼梯间的梯段净宽≥1.1M(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净尺寸);梯步净宽≥260mm;梯步净高 ≤175mm;梯步数每段≤18步。普通楼梯基本轴线尺寸:4700mmx2600mm(8x260+2400+200=4680)x(1200x2+200=2600)剪刀楼梯基本轴线尺寸:7100mmx2700mm(17x260+2400+200=7020)x(1200x2+200+100厚中间墙=2700)。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剪刀楼梯间的梯段之间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隔墙分开,并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一个防烟楼梯间可与消防电梯共用一个前室(合用前室)。 若地下地上共用一个楼梯,应在首层出口处将地下地上楼梯用耐火极限≥2.0h隔墙及乙级防火门分隔开,并地下地上的楼梯对外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门开启后相互不能影响疏散宽度。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住宅≥4.5㎡;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住宅≥6.0㎡。 楼梯间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标准层门净宽度不小于900mm,在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不小于1100mm(等同楼梯间梯段最小宽度)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水平间距应≥1.0m。单元式高层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 剪刀楼梯间通至屋面时楼梯的疏散门应通过走道等联通。

2.电梯

2.1电梯作为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其配置数量应根据建筑层数、每层面积、使用人数、电梯的载重量、速度等主要技术参数和生活水平标准综合考虑。电梯的配置台数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也可以按经验确定。由于计算过程中,一些系数的取值为经验或实测数据,其计算结果也只能是近似值。因此为简化设计,往往按经验来确定乘客电梯的配置台数。一般认为,住宅约每60户配置一台。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楼每幢需设不少于2台电梯。 住宅楼的电梯需满足无障碍要求,(电梯开门≥800mm,电梯轿厢进深≥1400mm,开间≥1100mm)。并且每单元至少有一部电梯能满足搬运床垫等大型家具的要求。 电梯厅的深度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1800mm。若多台电梯双侧排列,则电梯厅深度应不小于相对最大电梯轿厢深度之和且小于3500mm。

2.2 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楼需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载重量应≥800KG/台,且从首层到顶层 消防电梯与客梯,其井道及电梯机房均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住宅≥4.5㎡;与楼梯间合用的消防电梯前室面积:住宅≥6.0㎡。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到室外的距离不得超过30m。消防电梯前室若直接对外开窗排烟,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2.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其开窗与其他部位的开窗水平间距应不小于1.0m。消防电梯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梯井底应设容量不小于2.0立方的排水井。

3.走道

公共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不小于1200mm 。长度>20m的内走道(两端无窗)、长度>30m的走道(只有一端有窗)、长度>60m的走道设机械排烟,排烟井面积依计算所得,参考值0.3m2左右。

4.设备管井

4.1水表井

高层住宅楼采用分区供水方式,一般1-4F为市政管网供水,4F以上每7层一个区,每区一根主管,主管间距通常为300mm。水表采用立式水表,水表间距150mm。按此计算,水表井的尺寸如下:

注:以上尺寸不包括消防立管及减压阀门的空间,一级减压阀需占用600mm x 100mm,增加一根消防立管在水表井中长边方向需增加200~250mm宽。

4.2消火栓

高层住宅楼的合用前室需设一个消火栓,如果有开向该前室的功能房间(不包括管道井),则该合用前室必须 有两个消火栓。消火栓留洞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