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坍塌应急方案十篇

时间:2023-05-31 15:22:46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1

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准备工作

1)建立演习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通信联络组: 组员:架子工全体成员。

抢 救 组: 组员:钢筋工全体成员、机修组全体成员。

后援救治组: 组员:瓦工全体成员、力工组全体成员。

秩序维持组: 组员:木工全体成员。

善后处理组: 组员: 。

2)应急项目:坍塌事故应急演习。

3)地点确定:施工现场基坑内。

4)危 险 源:基坑坍塌。

5)危险因素:土方开挖时,基坑支护未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6)抢救药品:医用纱布、止血钳、酒精绵、医用白胶布、担架、碘酒、云南白药、跌打损伤剂、石膏、医用镊子、双氧水、酒精。

7)确定最近急救医院: 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旦发生事故送到该医院进行抢救, 。

8)演习时间定于:2016年4月25日9:30时,由生产经理 组织实施。

9)急救电话:120

2.5.3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过程

1)2016年4月25日9:30时,工人 向项目部报告:在基坑底进行人工土方开挖时,由于土体滑坡基坑局部坍塌,掉落砖块砸伤工人。

2)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立即展开工作,将情况上报公司及工程监理部、工程建设指挥部,同时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小组按预案要求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3)通信联络组 马上拨打 市第一人民医院,通知医院做好接收伤员准备。

4)抢救组对受伤工人进行临时处理,并将受伤工人从基坑内沿马道慢慢抬出,等待救护车。

5)救护车赶到现场,由秩序组疏散围观群众、让出通道,领引救护车。保证医护人员及时将受伤工人抬到救护车上、送往省武警医院进行治疗。

6)演习过程做好演习记录,演习结束后由指挥做现场总结

(1)找出发生事故的潜在因素,及时解决。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2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控制和减少坍塌事故的发生,并在一旦发生坍塌事故能够当机立断,采取有效措施和及时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波顿科技园研发大楼基坑支护方案》及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程概况

深圳市波顿科技园一期、二期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茶光路,本工程研发楼(二期工程)共有地下室二层,a栋塔楼地上结构25层,高度为113.3米,b栋塔楼地上21层,高度为96.8米,其中裙楼3层,总建筑面积94705m2,其中地下室19820 m2,,地上:74885 m2。一期厂房工程包括烟用香精(一)车间3127 m2、烟用香精(二)车间1312 m2、咸味香精车间1691 m2、动力车间725、普通仓库677 m2、危险品仓库677 m2、消防水池及泵房661 m2。一期厂房工程总建筑面积8877 m2。研发楼(二期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0.9米,核心筒开挖深度13.5米,一期厂房除水泵房开挖深度为4.9米外,其余厂房开挖深度为2米。

二、项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队

队 长:              

队 员: 

三、应急预案内容

1       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土方坍塌倒塌事故主要体现在基坑边坡堆料小于安全距离或堆料荷载过大、边坡排水不当、边坡水平及位移观测不及时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为确保本项目部在发生坍塌事故时,能使受困者迅速脱离险情,救治伤员,将事故发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项目部在发生土方坍塌事故时,做出应急准备与响应。

3        职责

3.1 坍塌事故发生时,由项目部经理负责指挥处理事故。

3.2 项目应急救援队、施工员、安全员等相关人员应在发生坍塌事故发生地,协同处理事故。

4        应急预案内容

4.1事故发生时的处置措施

  (1)尽量使用人工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

  (2)进行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骨折固定。

  (3)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4)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应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到达后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队抢救现场伤员,清理坍塌现场,并做好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5)应急救援队负责消除伤员口、鼻内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

  (6)组织人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

  (7)尽快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同时准备好车辆随时准备运送伤员到附近的西丽医院救治。

  (8)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9)加强基坑排水、降水措施;迅速运走边坡弃土、材料机械设备等重物;加强基坑支护,对边坡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削去部分坡体,减小边坡坡度。

  (10)技术负责人、现场安全员应对坍塌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认真填写伤亡事故报告表、事故调查等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公司和上级相关部门。

4.2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施工,关闭机械,以免二次伤害。

  (2)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不能轻易放弃,必须坚持到底。

  (3)注意观察基坑周边建筑物或设备,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

4.3电话报救须知

4.3.1深圳市救护电话:120

4.3.2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a: 说明伤情和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

b: 讲清楚伤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样特征;

c :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和电话;

d: 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的路上障碍及时给予清除,以得救护车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1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人员及其电话号码

1.1 公司值班电话: 

1.2 项目经理: 

6  事故后处理工作 

   6.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6.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6.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6.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6.5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7 附录

7.1应急设备清单(表1)

表1

序号

 应急设备名称

 数量

 状态

 备注

 

1

 木棍

 2

 好

 

 

2

 担架

 1

 好

 

 

3

 药箱

 1

 好

 

 

4

 绷带

 5

 好

 

 

5

 氧气袋

 1

 好

 

 

6

 铁锹

 10

 好

 

 

7

 轿车

 2

 好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3

[关键词]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坍方;抢险处理

根据场地岩土和环境条件,城市地铁常采用暗挖法施工区间段,为了降低建设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区间隧道一般埋深较浅,因此,围岩情况普遍较差,变化多,地下水丰富,隧道坍方冒顶的风险很大,发生概率也大。遇到地质条件突变、支护措施不能满足要求而出现坍方冒顶事件时,如何在地表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的地段迅速处理好坍方事故,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是设计和施工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1]。现以南京地铁二号线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一次坍方事件的处理为例,介绍该事件的抢险过程和处理方案,以供参考。

1工程概况

南京地铁二号线某段区间隧道设计采用矿山法施工,分左、右双线,左线长756.42lm,右线长766.35m,埋深为10.657m~l6.680m,左、右线间距13.2m。地面道路两侧以商业、学校和住宅群为主,车水马龙,交通繁忙。施工场地设于区间右线南侧的道路绿化带内,内设施工竖井一座,与左、右线相交于K20+134处,区间隧道通过一段41.0m长的暗挖通道与竖井相连,作为施工通道。

塌陷段地层自上而下为①-1杂填土、③-2b3粉质粘土、J1-2xn-1a强风化砂岩、J1-2xn-2a中风化砂岩(图1),其工程地质特性如下: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顶部为砼或沥青路面,下部为二灰碎石土或石块、碎砖混粘性土,底部多见少量素填土,层厚0.60m~3.00m。

③-2b3粉质粘土:灰黄色、褐黄色,软塑,混高岭土条纹及铁锰氧化物,见少量腐植质及贝壳,有光滑面,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层厚3.10m~4.30m。

J1-2xn-1a强风化砂岩:紫红、紫灰、杂色,原岩以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偶夹粉砂质泥岩,局部为泥质中粗砂岩,经风化顶部呈砂土状或硬土状,裂隙很发育,中下部多呈碎裂状、饼状,个别短柱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岩质很不均匀。层厚1.00m~5.40m。

J1-2xn-2a中风化砂岩:紫红、紫灰、杂色,原岩为粉细砂岩,间夹泥质粉砂岩,局部互层状。裂隙较发育,裂面呈高角度,倾角多在45°~70°,部分裂隙面近直立,裂隙中多充填方解石晶体。岩芯多呈短柱状,少呈不规则块状,个别长柱状。手折能断,锤击较易碎。局部层理清晰,层理倾角多小于20°,层厚1.50m~14.60m。

2拱顶涌泥事件经过及应急处理

2006年11月26日晚8点左右,在施工完成右线K20+070处超前小导管及注浆工艺后,对上台阶进行爆破清渣。于22:20时,修整拱边及清渣工作已完成并通过了监理的验收,正准备进入下道工序格栅钢架安装时,其拱顶围岩突然出现落石,跟随着隧道掌子面拱顶前方涌出大量含水量丰富的淤泥质土,不到10min的时间,隧道K20+070-K20+075段上台阶就被淹埋。出现此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运了袋装水泥,在涌泥的前方(即K20+075处)筑起了水泥墙,将隧道全断面封闭。同时,为防止隧道顶部地面道路受损或影响,开始组织人员在地面进行交通临时疏导,将K20+070处隧道断面对应于地面的道路范围进行临时封闭。23:10时,在水泥墙已完成的情况下,隧道拱顶又出现了异常变化,从原掌子面前方开始了第二次涌泥,且速度非常快,短短三分钟时间,就已将隧道后方约20m的地段全部淹埋。在组织人员紧急后退的同时,不停抛掷袋装水泥,同时在K20+090和K20+098位置用型钢做骨架,支立了第二、第三道屏障,填入袋装水泥,控制了第二次涌泥的发展。根据如此之大的涌泥量,推断在隧道上方仅13m处的宁杭公路路面下很可能已出现了坍陷空洞。为避免出现更大的意外事故,紧急调入凿岩机将对应于隧道涌泥部位的路面结构进行了破除。打开上层路面沥青层及道路基层后,发现该段路面下道路路基土方已经出现了一个长8.5m,宽8.2m,深约7.5m的坍陷坑,且底部积水较多,土体极不稳定。据此,立即调运C25早强混凝土进行回填,从27日凌晨4:00一直浇灌到上午12:00左右,险情得到了暂时控制。11月27日晚8:20分,隧道内出现第三次涌泥。涌泥冲垮了第二道屏障,涌至第三道的位置,同时坍陷坑也出现了土体下沉、坑壁周边坍落的现象,坑内深度下沉了近3.0m,范围也扩大了约1.5m,并导致坑内南、北两侧埋深约2.5m处的Φ800mm自来水管和Φ1000mm污水管道外露,管道下方出现了大面积空洞。根据该情况,一方面在洞内紧急用型钢对第三道屏障进行了斜撑加强,用袋装水泥堆码加高屏障,增加屏障反推力,以阻挡涌泥继续流涌的趋势。另一方面,对地面坍陷坑进行加固处理,周边坑壁部位插打Φ42mm、长度4.5m、间距0.8m×1.0m的小导管,梅花形布置,坡面挂φ6.5@150mm×150mm双层钢筋网,喷射500mm厚砼,以避免再次坍陷(图2)。

转贴于 3原因分析与处理

3.1原因分析

根据现有地质详勘报告,塌陷部位拱顶应有约2.5m厚的中风化砂岩和2.0m左右厚的强风化砂岩,但塌陷揭示,此处二者厚度累计不足1.0m,其上就是含水量丰富的淤泥质土,充分说明纵向岩土层变化复杂(见图1),塌陷区地层的描述及其变化与现场实际的地层不相吻合。其次,施工段处于岗间与山丘的低洼地带,施工期遇上南京百年罕见的阴雨天气,加上周围管线雨污水的渗漏,不但使得此段纵向岩土层中的含水量非常丰富,也使岩土层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

3.2处理方案

3.2.1地质补勘

在塌陷区一定范围内,增加5个地质补勘孔,充分摸清岩土层纵横向的分布情况及其物理力学特性,为后续加固施工及恢复生产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3.2.2塌陷区周围地面的注浆处理方案

在坍陷坑周边采用密排引孔、劈裂双液注浆的方式进行地下填充固结[2]。先在围绕坑边的地面上引孔置管,孔距0.8m~1.0m,孔深11.0m~13.0m。在坑外半径10.0m的范围内共布置66个钻孔,孔内放置深度10.0m、直径Φ42mm的小导管,管头打孔做成花管,加压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5,水泥浆水灰比为1:1,水玻璃浓度为波美度35,模数2.4,注浆压力值初压0.5MPa~1.0MPa,终压保证在3.0MPa以内,每孔注浆量按浆液扩散半径1.0m及空洞填充范围和空隙率估算[3]:

Q=AπR2Hkβ(1)

式中A-损耗系数,取1.3;R-扩散半径,取0.5m;H-孔深,取11.0m;k-土体孔隙率,取30%;β-填充系数,取1.2。单孔注浆量约4.0m3。

以此在坍陷坑形成一圈止水帷幕墙。再将钻机吊入坑内,在坑底引孔置管注双液浆,孔距0.8m,孔深16.0m,共布置33个孔,施工工艺与坑外相同,以填充地下陷空区(图3)。

另外,在路面坍陷坑内继续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喷厚度300mm,将坑内南北两侧因坍陷下沉而外露的自来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包裹并加强,防止坑内土体下沉坍塌造成管线沉降、渗水,造成更大的事故和损失。

⑴隧道洞内采用插打小导管注双液浆,从第三道屏障开始,由东到西,逐排插打长度6.0m、直径Φ32的小导管,排距0.8m,间隔1.0m,共布置149根,对涌出的淤泥土体和屏障墙水泥进行固结,以加强土体的自稳性和内摩擦角,防止其继续滑动。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5,水泥浆水灰比为1:1,水玻璃浓度为波美度35,模数2.4,注浆压力值初压0.5MPa~1.0MPa,终压保证在3.0MPa以内,每孔注浆量按浆液扩散半径1.0m及空洞填充范围和空隙率按公式(1)估算。其中:损耗系数A取1.3;扩散半径R取0.4m;孔深H取6.0m;土体孔隙率k取0.84;填充系数β取0.3;单孔注浆量为0.99m3。

⑵增设型钢立柱支撑,在屏障后方支立五排长6.2m的I40立柱型钢,一直到隧道拱顶,并采用双排[14槽钢联成一体,形成对隧道拱部的加强防护,防止目前已施工完成的隧道初支因拱部水土压力增大而坍塌,造成连锁反应,扩大损失程度。

⑶隧道洞内逐排小导管注浆至拱顶掌子面后,将K20+070~075段拱顶空洞处回填,并纵向打入6.0m长、间距0.5m的双层密排小导管,梅花型布置。单排51根,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技术要求与上相同,以固结K20+070段掌子面涌泥部位(即地面坍陷坑下方),从底部保证土体的稳定,防止再次坍陷涌泥,造成更大的损失。

3.2.4洞内涌泥的清理和恢复方案

注浆加固完成后,通过引孔检查注浆效果和掌子面稳定情况,在支护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坍体土方清理。坍体开挖分上、下半断面分部进行,上半断面采用弧形开挖、保留核心土的方法进行,开挖时先掏两侧的土,后掏中间的核心土,开挖时严格控制超欠挖,经围岩量测,每循环进尺为600mm~700mm。弧形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按500mm间距架立钢拱架,钢架架立完成后,立即插打砂浆锚杆和锁脚锚杆、安装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初支,并进行第二循环的超前小导管及掌子面预注浆,如此循环。

3.2.5塌陷坑回填及道路恢复

待洞内外加固完毕后,根据监测结果和洞内情况,采用C25商品混凝土灌注进行陷坑回填,并用压路机、摊铺机等设备进行摊铺二灰结石道路基层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后恢复道路设施,拆除围挡。

4结论

⑴在地铁施工中,必须要有应急预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要有充分的估计,并要有相应的设备、材料和人员储备。

⑵坍方处理施工中应坚持"稳坍体、管超前、小进尺、多循环、强支护、少扰动、快封闭、勤量测、速反馈"的原则,分区分段、按顺序跟步骤进行。

⑶施工项目部的处置及时、迅速,方法得当,有针对性。在短短的7d时间内,完成了地面坍陷坑的加固和回填工作,恢复了地面交通。18d后开始了洞内正常的掘进施工,未给工程本身质量、安全及周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和损失。

参考文献

[1]夏明耀,曾进伦.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危险源;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中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在有限的用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建筑结构不断的向纵深方向发展,10年之间国内大中城市的高层、超高层、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与此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建设部对近年来的事故进行统计中显示,基坑坍塌事故已成为继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具伤害后的第五大伤害,而且塌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排在第一位[1]。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得当,管理不完善等多个方面。文中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对深基坑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重点对深基坑工程易发且影响严重的坍塌事故进行分析,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1深基坑工程危险源识别

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危险源辨识方面与普通的建筑工程及隧道工程存在一定的差别。文中通过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将深基坑工程主要危险源及事故分析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用电

未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进行实施,从而产生无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未审批、不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实施、未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未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规定、未采用三相五线制等危险源。基坑支护作为现场施工最前期的工程,受限于现场用电环境,往往存在安全用电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当遇冬雨季施工时,更易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

1.2临边防护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周边的临边防护未及时搭设或搭设不规范,易造成人员高处坠落及高空坠物打击等危险;基坑支护周边挡水及排水措施未实施或实施不到位,极易造成边坡坍塌事故发生。

1.3机械设备的使用

基坑支护工程常用机械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混凝土喷射机、锚杆钻机、注浆泵、旋喷桩桩机、砂浆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机、钢筋调直机、钢筋截断机、电焊机、张拉设备、降水设备等,设备使用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施工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等,易造成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1.4物质材料的采保

装卸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粉状颗粒材料易造成粉尘吸入等职业病伤害;临近围墙超载堆放材料易造成物体本身坍塌及围墙坍塌事故;基坑周边材料堆放过多超载易造成边坡坍塌事故;临近电箱及用电设备堆放易燃材料易造成火灾事故。坍塌事故是深基坑支护工程高发性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的事故,造成边坡坍塌事故危险源较多,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事故的预防处理措施是该类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

2坍塌事故危险源的重点分析

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危险源较多,事故发生原因既有技术方面也有管理方面、既包括前期设计也包括后期施工[2],因此坍塌事故危险源的管理较为复杂,往往一处坍塌事故的发生与多处危险源相关,在此做重点分析。

2.1前期勘察、设计方面

主体建筑结构的地基勘察成果往往直接应用基坑支护设计,由于地基勘察设置勘探点布置密度较大,对基坑支护设计的合理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浅层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夹砂薄层或地下障碍物时,对基坑稳定性影响较大,是潜在的危险源;基坑支护设计有别于主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作为临时结构,地下室施工完成、回填土施工完毕后,支护结构不再发挥作用,因此从开发商到设计、施工单位本身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支持少、设计大胆、施工控制不严格,人主观意识上的忽视是造成基坑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之一;同时基坑支护设计本身存在计算理论上的不足,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摩擦角、粘结力等计算参数的选择不当,采用静态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动态土压力结果,平面理论难以反应基坑空间效应的实际结果,特别是当基坑周边长度较大时,基坑变形中间大两端小[3](如图1所示)的实际结果更加明显,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也是造成基坑事故的危险源之一。

2.2施工工序方面

施工前的图纸是否经专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完整、是否经审核,对危险性较大的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专家审核,施工过程是否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分段开挖、严禁超挖”的工序,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在施工过程得到落实,施工前是否对施工图进行会审,由于基坑变形不仅存在空间效应而且存在时间效应,基坑开挖完成后是否能及时封闭支护,这些都是重大的危险源。

2.3降水、排水方面

水是深基坑施工又一重要危险源。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会破坏原有地下水的平衡,地下水通常会向基坑内流动而产生主动水压力,进而影响基坑的稳定状态,这里讲到的水分两种: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当未降至施工面以下一定高度,不仅会影响开挖、支护施工,而且上层覆土因开挖卸荷,土层在承压力浮托力的作用下易引起坑底隆起、管涌、流砂等灾害,严重威胁基坑的安全稳定。地表水一般分为明水和暗水,明水指施工现场内出现的地表水,如施工用水、雨水、生活用水等;暗水指基坑周边地面以下因管网渗漏、水管爆裂等产生的地表水。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坑壁坍塌,特别是因地下管网渗漏、爆管产生的地表水,会迅速破坏土体平衡,且因其隐蔽性,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2.4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同时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影响开挖、支护等工序的施工质量,造成安全事故。如:施工中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使用不合格,造成锚杆抗拔力不够、帷幕止水无效等;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在注浆法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未达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折减;护坡桩桩径不够或嵌固深度不够。有时施工单位片面的追求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改变设计开挖工况及工序,使施工质量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严重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2.5边坡周边荷载管理方面

基坑周边荷载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严重,因此在基坑支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基坑周边的恒载(如:临近的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下管道、临建设备等)和活载(如:交通荷载等)不利因素,但往往不考虑基坑周边的物料堆载,安全施工规范提出基坑周边1.5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材料,而理论上基坑深2倍范围[4]内的坑边荷载对基坑安全都会产生影响(见图2),因此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坑边材料堆放、土方堆放、一定范围内的交通荷载等,都是引起坍塌事故的重要危险源。

2.6监测管理方面

项目安全管理方面一直遵循“预防为主”的思想方针,基坑支护监测就是预防支护结构发生坍塌,将事故遏止在萌芽阶段的重要手段。支护结构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对基坑监测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支护结构上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周边地面及坑底隆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基坑周边管网变形等监测点的项目、布置位置、数量给出设计说明,监测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编制完成监测方案,报审报批方可后实施。监测单位依据监测方案中监测项目、方法、周期、报警值、监测点布置等进行有效监测。近年部分项目基坑监测因各方面的原因使监测流于形式,监测数据造假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信息化监测方案是否制定、监测方案是否合理、监测频次是否符合规范及方案要求、遇突况监测方案是否能及时调整、第三方对监测监管是否到位,监测数据能否及时正确分析都是影响基坑安全稳定的因素。

3针对危险源管理的措施及办法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使工程管理人员认识到深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针对该类工程安全用电、临边防护、机械设备使用、物质材料的采保方面的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可参见相对成熟的安全施工规范[6]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引起坍塌事故的危险源管理主要措施列举如下。

3.1技术措施

施工图纸须经专家审核通过、其中危险较大的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也须经专家审核通过,施工过程中发现明显存在设计错误的细节、部位及时与甲方、监理、设计方进行沟通,对施工图的正确性做到多层控制;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土质有明显变化时,应停止开挖,对照勘察报告查找是否存在实际与报告不符合现像,并及时与勘察、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施工;基坑支护监测不仅是检验支护设计正确性和变形发展理论的手段,还是避免事故发生、及时指导正确施工的必要措施。基坑支护监测技术是指基坑在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使用设备、监测仪器和手段,依据基坑开挖卸荷影响区域的分布特点(见图3),对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的沉降、位移、倾斜、应力应变、开裂、基底隆起、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对比分析,评价原设计成果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及时纠偏。同时可通过反算分析方法计算和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下一阶段基坑变形走向,对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当出现变形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安全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安全。

3.2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前保证项目领导班子组建完整、责权明确,对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做好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危险源的辨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施工质量方面,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严把材料关、验收关,做好过程控制,严禁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发生;控制现场材料堆放,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基坑周边不堆放材料,并采取合理措施限制坑边活荷载、车载荷载;当深基坑临近市区道路,对照基坑设计允许的荷载值,控制临近道路的行车距离及车辆荷载;做好基坑周边地表水的防水、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对基坑边坡的破坏。通过相关图纸及勘测成果,熟悉地下管道的布置情况并经常性的监控,防止因基坑开挖造成管道破裂而引起渗水、坍塌事故发生。当基坑开挖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而影响到施工时,应先降水后开挖,保证地下水位在施工面以下最少0.5m的位置。

4结语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关于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构与岩土系统工程,该专项工程危险源从设计、勘察之初到后期交付使用监测,涉及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监测管理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每个方面都制约着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某个方面出问题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对深基坑工程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兰美,张军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建筑安全,2013(19):41-42.

[2]徐至钧,王曙光,陈静,等.减少深基坑支护事故发生的经验和措施[J].建筑技术,2011,42(3):253-259.

[3]郑刚,焦莹.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GB50497—20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of three halls in the provincial art center for example, and comprehensive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oil nailing wall foundation pit to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foundation pi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关键词: 土钉墙;应用;基坑施工

Key words: soil nailing wall;application;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99-02

1 工程概况

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三馆项目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与美术馆组成,整个场地范围内为地下二层整体地下车库,基坑开挖按一个整体基坑考虑,基坑开挖范围261m×235m;自然地表绝对标高约27.600m~28.350m(±0.000绝对标高27.800m),基底绝对标高按13.800m(相对标高-14.000m),局部能源中心基底绝对标高按11.800m(相对标高-16.000m)。

2 工程地质条件

勘区地层上部以黄河、小清河冲积成因的粘性土、粉土为主,下部为山前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夹砂土及卵石土等。下伏燕山期辉长岩侵入体。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可分为12层,与支护结构有关的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5层,分述如下:

2.1 填土(Q42ml):分布于场地表层,主要为杂填土(①层)及素填土(①1层)。①杂填土:杂色,松散,成份不均一,主要由砖块、灰渣、碎石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组成,分布在场地表层。①1素填土:黄褐色,可塑,湿,含少量植物根系、砖屑、灰渣,土质较均匀,分布较普遍。层厚:0.20~5.70米,层底标高:21.28~26.30米。

2.2 粉质粘土(Q4al):褐黄色,可塑,湿。含铁锰氧化物,零星砂粒。局部夹粉土薄层。层厚:0.50~6.50米,层底深度:1.90~9.50米,层底标高:19.26~24.39米。

2.3 粉土(Q4al):褐黄~灰黄色,中密,湿,含氧化铁斑点,摇振反应迅速,刀切面粗糙。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连续、较普遍。该层底部局部地段分布有③1中粗砂和③2圆砾透镜体。层厚:0.50~4.60米,层底深度:4.20~11.30米,层底标高:17.85~21.79米。

2.4 粉质粘土(Q4al):灰黄、褐黄色,可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姜石。在该层底部普遍分布有④1粉质粘土混姜石,该层中部或底部局部地段为④2粗砂、④3圆砾呈薄夹层或条带状分布。

2.5 粉质粘土(Q3al+pl):浅棕黄色,可塑,局部为硬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姜石、砂粒,局部地段姜石含量达10%~30%,局部地段粘粒含量较多为粘土。层厚:6.30~19.40米,层底深度:18.00~31.50米,层底标高:-4.07~8.93米。

3 土钉墙设计

本工程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取1.1,按临时性边坡考虑,基坑支护体系使用期限最多6个月。边坡采用两道预应力锚杆加腰梁进行支护,形成预应力锚杆加土钉形成的复合支护体系。

4 地下水控制

根据土层地质条件,本基坑工程采用基坑周边降水井加基坑中疏干井降水,井水经基坑周边的排水管道汇集后排入腊山河。在坡顶设置截水台,防止雨水或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坡面设置泄水孔,泄水孔纵横间距为1.5~5.0m,坡面渗水量大时取小值。

5 土钉墙施工

5.1 土钉(杆体)制作及置放 土钉(杆体)制作时应比设计长出1.0~1.5m,骨架间距1.5~2.0m,钢绞线用铁丝均匀捆于骨架周围,二次注浆管固定于定位骨架中心,在锚索自由段,钢绞线上满涂黄油,以塑料套管包裹,以保证钢绞线与水泥浆体脱开。在制作好的杆体及二次注浆管缓慢施入锚索孔内。

5.2 二次高压注浆 一次注浆完成2.0~3.0h后,用止浆袋将孔口封堵密实,进行二次高压注浆,注浆压力保持2.5MPa,一次和二次注浆水泥用量总和不得低于50kg/m。

5.3 锚索验收及张拉锁定 本工程锚索验收根据规范验收数量不小于锚索总数的5%。预埋件、腰梁安装完毕和锚固体强度达14MPa时,对锚杆进行张拉、锁定。参照《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以及《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验收。最大检验加荷为锚索设计轴向拉力的1.2倍,其初始荷载取锚索设计轴向接力的0.1倍,然后按0.25倍,0.50倍,0.75倍,1.00倍,1.20倍分级加载,各级观测时间除最大级别1.2倍15分钟外,其余各级均为5分钟。每次测得三次锚头位移量。检验设备采用YCW-100穿心千斤顶电动油泵加载,通过油泵上油表控制加荷吨位,通过量测千斤顶活塞出露量与整体下沉量来求得锚杆拔出量。锚索验收合格后可对每根锚索逐根予以锁定,锁定荷载20KN,锚索张位采用1000KN级穿心千斤顶,张拉设备在锚索验收前须经计量部门进行标定,以标定参数作为现场张拉的依据。

5.4 锚索试验 在锚索养护7天后进行拉拔力检验。由于养护期未达到14天,养护7天的强度仅达到设计值的70%,故检验时按70%的设计承载力乘以1.2倍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参考《建筑深基坑技术规范》,根据检验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利于及时对设计施工进行调整,锚索随机抽取7根进行抗拔力检验。

5.5 坡面锚喷砼 基坑喷锚支护面板厚度为80mm,土方开挖并修整坡面后立即喷射第一层砼厚40mm,挂网后再喷射砼厚40mm,土钉墙面层砼强度等级为C20。网筋采用Ф6.5钢筋,网度为200*200,加强筋2Ф20。

①喷射砼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干净的中砂、粒径5-10mm的碎石。②混合料根据质检部门所确定的配合比拌制。③面层钢筋网ф6.5@200*200,喷射C20砼,砼面层厚80mm。④面层沿边坡走向每25米需设置伸缩缝,缝宽20mm,缝内用沥青麻筋填塞,伸缩缝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在伸缩缝两侧采用两排植筋,植筋沿桩身自上而下间距为500mm,其余参数与面层钢筋网固定植筋相同;将面层钢筋网与桩身拉结。

6 应急预案

边坡失稳、坍塌应急措施:①观测到基坑失稳时立即停止施工,所有人员撤离基坑;②项目总工组织现场安全员、施工员,检查基坑周圈的电讯和供水等管线;③生产经理指挥施工人员及时清理临近基坑的堆放物;④项目部及时向业主、监理报备基坑失稳或坍塌情况,设计人员亲自实地勘察,分析基坑变形失稳的原因,制订处理变形的措施;处理过程中每4小时观测基坑一次,直到变形稳定为止。⑤坍塌事故发生后,现场保卫组必须要做好警戒工作,凡是坍塌所影响的范围均要设专人看护,除救援人员以外,所有无关人等禁止入内,严防二次伤害事故发生;⑥组织救援时,要采取以人为本的方针,要不惜一切代价先救人;抢救人的过程中,要先移开有可能引起二次滑动或坍塌的材料、设备等物体,避免在救人时的二次事故造成的二次伤害;⑦在基坑坍塌稳定后,疏散基坑内人员时,先稳定人员情绪,维护好现场秩序,以班组为单位有序撤离;避免拥挤,造成通道坍塌或人员踩伤等事故;⑧在处理措施未完成前,除相关施工人员以外,其余无关人等禁止入坑;项目总工与技术质量部负责人现场值班,项目经理监督现场执行情况,并保持与有关单位的有效联系,直到处理完毕,支护变形稳定后,经总监、支护设计负责人验收确认后方可恢复施工。

7 结语

本工程的基坑支护工程已完工并实施了回填,从施工效果来看,施工过程中未出现边坡失稳或坍塌情况发生,临近基坑的道路、管线等均未出现异常和安全事故,达到了支护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杰,肖伦斌.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应用实证研究[J].工业建筑,2010(S1).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6

[关键词]厂房尾水护坡;坍塌;应急处理;模袋混凝土护坡;设计;施工;京南水利枢纽

1工程概况

[1]京南水利枢纽位于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上游约800m处,下游距梧州市68km,为桂江综合利用规划中的倒数第二个梯级,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工程。水利枢纽拦河坝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7388km2,水库总库容2.55亿m3,电站装机容量2×34.5MW。京南水利枢纽船闸布置在左岸,右侧为发电厂房,闸室右侧与厂房之间采用回填砂卵石或回填土形成30m高程平台,以平衡或改善船闸结构受力。平台外侧即为厂房尾水渠左侧护坡,坡度1∶2.5,在20m高程设宽1.5m马道。厂房尾水渠左侧护坡坡脚设置R28150混凝土挡墙,其中0+057.634~097.034段挡墙顶高程为14m,底高程为4.24~12m;0+097.034~0+155.000段挡墙顶高程为14m,底高程为12m。挡墙与船闸闸室右闸墙之间回填砂卵石,两者之间形成的边坡表面以75#浆砌石衬护。0+057.634~097.034段挡墙顶浆砌石护坡坡比为1:2.5,护坡20m高程处设置1.5m宽马道,20m高程以上浆砌石护坡坡比为1:2.25,护坡顶部30m高程处设置5.87m宽平台;0+097.034~0+155.000段挡墙浆砌石护坡坡比为1:2.5,护坡顶部20m高程处设置干砌石平台。

2应急处理方案

[1]2.1应急处理方案2014年5月4日,京南水利枢纽厂房尾水渠左侧护坡发生坍塌,坍塌长度约50m。当日晚,梧州市桂江电力有限公司派人潜水探摸水下护坡受损情况,判断该段护坡脚的混凝土挡墙没有被淘刷破坏,无异常状态。2014年5月8日,经现场勘查,厂房尾水渠左侧护坡约0+070~0+127段范围内,20m高程以下的护坡已出现坍塌破坏,并在厂房发电尾水水流持续冲刷、波浪拍打作用下,护坡回填的砂卵石不断被水流带走,冲刷坑附近河水浑浊,呈黄色。现场照片见图1。图12014年5月8日现场照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研究,建议对尾水渠左侧护坡坍塌修复提出如下应急处理方案:为防止尾水渠护坡损坏进一步扩大而影响到船闸安全运行,采用在毁损护坡范围内先抛填块石应急防护方案处理,避免冲刷坑进一步扩大。应急处理方案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应对电站厂房尾水渠左侧护坡坍塌范围、深度进行勘测,必要时须水下确认护坡挡墙受损情况。(2)在护坡坍塌范围内先抛填块石,抛填形成表面与原设计护坡坡面基本相同,超填不应超40cm;抛填块石范围应超出护坡冲刷坑边缘1~2m。(3)用于抛填的块石必须新鲜完整、无风化,块石粒径要求20~40cm之间。(4)在施工中尽量避免抛填块石进入尾水渠。(5)应急防护方案(抛填块石护面)完成后,要求密切注意观察护坡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新的险情,则应立即实施进一步的抢修措施。2.2应急处理方案实施按照上述应急处理方案,广西水电工程局基础工程公司随即组织施工人员进场、备料,于5月23日对厂房尾水渠左侧护坡坍塌范围进行抛填块石作业。应急处理方案实施后,据梧州桂江电力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反馈,经连续观测,护坡坍塌范围未继续扩大,抛填块石表面呈稳定状态,坍塌部位附近河水也未出现浑浊现象。2014年9月3日上午,梧州桂江电力有限公司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停机半天,聘请潜水员对厂房尾水渠护坡坡脚混凝土挡墙、尾水渠底板进行了损毁情况探摸,经过详细探查,潜水员报告未发现混凝土挡墙、尾水渠底板出现损毁,基本维持原状,仅发现抛填块石作业时掉落在尾水渠内的少量块石。应急处理方案实施后现场照片见图2。

3永久修复加固设计

[1]3.1设计依据本工程主要永久性挡水建筑物混凝土拦河坝、电站厂房、船闸上闸首为3级建筑物,其余次要建筑物降为4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降为5级建筑物。京南枢纽主要挡水建筑物采用的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3.2水文资料(1)水库正常蓄水位30.0m;电站下游最低尾水位15.45m;(2)水库设计洪水位35.42m(P=2%);(3)水库校核洪水位38.29m(P=0.2%);(4)船闸上游最高/最低通航水位30m/26.2m,船闸下游最高/最低通航水位25.9m/15.45m;(5)洪峰流量(见表1)。3.3修复加固方案拟定电站下游最低尾水位为15.45m,而厂房尾水护坡坡脚混凝土挡墙的墙顶高程为14.0m,尾水护坡有局部斜坡段位于水下。考虑这种情况,本次修复加固设计选择“模袋混凝土护坡”和“水下混凝土+常规混凝土护坡”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模袋混凝土护坡”方案不需设置围堰及模板,施工简单方便,尤其是水下部分护坡成型容易,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对电站发电运行影响较小,非常适合于工期要求较高的护坡加固工程,但造价高于常规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常规混凝土护坡”方案浇筑水下混凝土时,需要立模浇筑,施工工期相对较长,对电站发电运行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水下混凝土成型困难,很难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而且造价高于模袋混凝土。两方案经综合比较后,因“模袋混凝土护坡”方案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好的优势明显,本次修复加固设计推荐“模袋混凝土护坡”方案。3.4修复加固方案设计3.4.1模袋混凝土厚度确定因模袋混凝土厚度是不均匀的,本工程所称模图22014年9月3日现场照片袋混凝土厚度均指模袋混凝土平均厚度。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1998),抗漂浮所需厚度按下式计算:δ≥0.07cHwLwLr3γwγc-γw1+m2m(1)经计算,并根据其他工程经验,确定本工程模袋混凝土厚度为300mm。3.4.2模袋混凝土护坡抗滑稳定分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1998)6.4.4条规定,模袋混凝土护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Fs=L3+L2cosαL2sinαfcs(2)经计算,厂房尾水渠模袋混凝土护坡抗滑稳定系数Fs=1.25>1.20,满足规范要求。3.4.3厂房尾水渠护坡修复加固设计本次护坡修复加固范围为桩号0+076.5~0+155.0段。(1)14~17m高程段护坡(含20m高程马道)采用模袋混凝土加固,首先按照原设计坡比,对应急处理已抛填块石进行平整、理坡;抛填块石平整完成后,在其表面顺坡预埋充填灌浆50PVC花管,间距2m,接着铺设150mm厚粒径20~40mm的碎石找平层,通过人工摊铺、压实,使碎石充分填充块石间缝隙;随即施工模袋混凝土面层,厚度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1);最后待模袋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及充填灌浆完成后,用手风钻在模袋混凝土面板表层钻φ50孔至碎石找平层底部,钻孔按梅花形布置,间距3m×3m,在钻孔内填塞φ50塑料盲沟排水管。(2)17m高程以上至距离20m高程马道内侧水平距离5.3m范围内的护坡采用现浇C25(2)混凝土加固,理坡、预埋充填灌浆管、铺设碎石找平层施工顺序及技术要求同14~17m高程段护坡,且要求同步进行;待14~17m高程段护坡模袋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后,方可施工17m高程以上现浇混凝土面层,厚度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2),混凝土面层沉降缝按5m间距设置,缝内填充沥青木板;在混凝土面层浇筑前,将预埋的50PVC排水管固定到碎石找平层底部,排水管按梅花形布置,间距3m×3m,排水管预埋端用铁丝绑扎土工布反滤袋150mm×150mm×100mm。模袋混凝土、现浇混凝土护坡施工均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即可对护坡面层以下回填料进行充填灌浆。厂房尾水护坡损毁修复加固设计图见图3~4。

4模袋混凝土护坡施工

[1](1)抛填块石平整、理坡。坡面抛填块石平整、理坡采用汽车轮渡装载长臂挖掘机整平,局部人工配合。用于铺设找平层的碎石料,由20t自卸汽车运到京南镇码头,使用货船转运至厂房尾水护坡处由汽车轮渡上的长臂挖掘机直接卸料、摊铺,再通过人工摊铺、蛙式打夯机压实。(2)模袋混凝土浇筑。模袋铺展由人工自上而下顺坡滚铺,水面上采用定位船进行定位,模袋展开平整到位后,在搭接处进行缝合。在厂房尾水护坡下游20m高程平台布置0.4m3搅拌机集中拌制混凝土,人工胶轮车输送至集料斗,混凝土泵送至模袋灌口,人工配合混凝土充灌、找平,水下施工由潜水员在水下负责连接模袋充灌口和混凝土软管口、混凝土踩压。(3)充填灌浆施工。充填灌浆施工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充填灌浆通过预埋的φ50PVC花管、HB80型灌浆泵灌浆。(4)塑料盲沟排水管施工。待护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使用手风钻造孔,人工填塞塑料盲沟排水管。

5结语

厂房尾水护坡损毁产生原因是护坡在厂房发电尾水水流持续冲刷、波浪拍打作用下,浆砌石护坡局部产生破坏,致使回填的砂卵石不断被水流带走,坍塌范围不断扩大。鉴于桂江正处在汛期,电站尾水位较高,先进行抛填块石临时应急防护处理,避免护坡坍塌进一步扩大,待枯水期再全面永久修复加固处理。应急处理方案实施后,经反馈,护坡坍塌范围未继续扩大,抛填块石表面呈稳定状态,也未发现坍塌部位附近河水出现浑浊现象。模袋混凝土护坡永久修复加固方案不需设置围堰及模板,施工简单方便,尤其是水下部分护坡成型容易,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对电站发电运行影响较小,对工期要求较高的护坡加固工程是非常好的设计方案。

作者:蓝爱姣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7

关键词:特长浅埋段 砂砾胶结地质 技术问题 塌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区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铁路需要穿山越岭,难免会涉及到隧道的施工,而在隧道施工中,特长浅埋段且地质条件差的隧道施工是一个难点。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张涿高速公路南峪隧道浅埋段的施工关键技术问题,通过详细对现场发生的典型坍塌分析、研究,得出特长浅埋段隧道砂砾胶结地质施工应把握的关键问题。

2、工程概况

河北省张涿高速南峪隧道全长3485m。隧道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为节省投资和保证安全,本项目隧道采用分离式,隧道设计车速100km/h。隧道进口前646m为Ⅴ级围岩浅埋破碎段,埋深10~54m,围岩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砂土及卵石,粉质砂土呈黄褐色,坚硬状,土质不均,含钙质结核;卵石呈中密实状,成分为白云岩,粒径2~10cm,含漂石,级配中,砾石及土填充,夹较多钙质胶结层,坚硬,呈固结状,围土体稳定性差。

图一、南峪隧道围岩

3、施工特点、难点

综合本隧道设计和施工现场地质等情况,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3.1 隧道长,受力复杂,且通风效果差;

3.2 隧道前646米围岩为Ⅴ级,埋深浅,且土体为砂层,遇水易坍塌;

3.3 洞内砂层夹杂大小不一的钙质坚硬胶结层,不易开挖,支护;

由于本隧道的这些特点,现有的隧道施工方法中较理想的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而由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局限性,平均每天只能进尺1∽2米,以这个速度施工,我们这646米就需要20多个月的时间,无法保证按期完工。项目进场经过现场考察后向业主提出了在646米后的一个位置增加一处侧导洞作为第二个开挖工作面的方案,最终业主与设计院均同意增加一处侧导洞。

图二、优化后施工方案图

4、双侧壁导坑施工原理及施工工艺

4.1施工原理

双侧壁导坑施工是一项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左、右临时支护把整个隧道分成左中右3个小断面施工,左、右上导洞先行,中间上导坑断面跟进;完成上导坑支护后,待上导坑初期支护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行开挖下台阶,施工下台阶初期支护;初期支护成环后,拆除两侧导洞临时支撑,形成隧道断面,有利于控制隧道拱顶下沉。

4.2施工工艺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支护顺序如下:

4.2.1 导洞超前导管注浆预支护

4.2.2 左上台阶开挖,每次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0.5米。

4.2.3 施作导坑初期支护和临时超前导管、临时钢支撑;初期支护钢支撑拱脚角设锁脚锚杆,围岩变形较大可施作临时仰拱。

4.2.4 左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临时钢支撑错间落底,每次开挖循环进尺不得超过1.0米;且上下掌子面间距不大于10m。

4.2.5 进行另一侧壁导坑上下台阶开挖,并施作导坑初期支护和临时钢支撑,左右侧壁导坑前后间距控制在10-15米以内。

4.2.6 中间拱顶环形开挖,每次开挖循环不得超过1.0米,中间留核心土,并施作拱顶初期支护;且主洞与导洞前后间距控制在10-15米。

4.2.7 中间其余部分分上下台阶分步开挖,每次开挖循环进尺不得超过2.0米;且掌子面间距不大于10m。

4.2.8 施作主洞仰拱地基加固及仰拱初期支护。

4.2.9 拆除临时钢支撑。临时钢支撑的拆除,一定要等到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避免围岩加速变形导致失稳或坍塌。最后施工全断面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

5、现场坍塌的原因及治理

5.1 坍塌的发生

2011年7月9日下午6时隧道桩号YK104+947~YK104+972段25m范围内发生坍塌,瞬间塌方土体将初期支护压垮,钢拱架及喷射混凝土砸落,塌方砂土体顺YK104+947断面滚落下来。塌方后,YK104+941~YK104+947段未塌方处有3~4道环向裂纹,裂纹宽度约3~4mm,裂纹主要集中在拱顶位置。隧道坍塌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大的机械设备损坏。

图五、右线YK104+947~YK104+972段塌方

5.2坍塌的原因分析

5.2.1 该段施工时连降暴雨,土体富水、软化,土体抗剪强度急剧降低;

5.2.2导坑采用台阶开挖时,过渡段临时支护拱脚悬空;

5.2.3监测资料显示,塌方前几天该里程范围衬砌拱顶下沉和收敛变形均较大,现场及时加固了初期支护,但因地质原因仍然造成塌方。

5.3坍塌的处理方案

塌方体处理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早封闭、勤量测、适时衬砌”的原则进行。塌方段采用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采用管棚法或注浆固结法稳固围岩体和碴体,待其基本稳定后,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碴体,按短进尺、早封闭的原则开挖塌体,并尽快完成衬砌。

5.3.1 固结面施工

首先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对塌方体进行封闭,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cm,形成一道固结面。

5.3.2 对未塌方而有裂缝段加固处理

对未塌方而有裂缝段初期支护进行加固,采用I20b工字钢作为二次临时支护加强,临时工字钢拱脚垫钢板或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喷射C25混凝土平均厚20cm,将临时钢架和初期支护之间空隙喷射密实。

5.3.3 塌方体固结

采用Φ42×4注浆花管对塌方体进行注水泥浆,将松散塌方体固结,防止开挖时松散体再次滑塌,保持持续稳定。

图六、未塌方而有裂纹段加固处理 图七、塌方段加固处理重新开挖

5.3.4 空洞处理

采用钻孔法钻探塌方体顶面空洞位置,埋设Φ150注浆泵管,泵送砂、粉煤灰等轻质材料填充塌方体空腔。

5.3.5 初期支护

待水泥浆液达到7d强度后,隧道向前开挖掘进,掘进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上中下三台阶法开挖支护,开挖掘进长度以40cm~50cm为宜。开挖时以挖掘机辅以人工开挖,逐步挖除变形的工字钢换拱,拱架支护后并立即进行锚喷支护。中、下台阶开挖、支护时宜以40cm为宜,仰拱施工时不超过两榀工字钢间距。

5.3.6监控量测

开挖支护后加大频率进行监控量测,量测项目为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10m一个断面布置监控量测点。根据监控量测数据调整支护参数,当监控量测数据变化较大时,宜加大量测频率和加强该段初期支护。

6、结论与建议

针对南峪隧道的特点和坍塌经验教训,我们认为特长浅埋段隧道砂砾胶结地质的施工关键宜把握如下几点:

6.1 做好仰坡防护及临时防排水措施

特别是在浅埋段,由于雨水下渗导致渗流加剧,土体可能发生较大的位移,影响土体稳定。因此,特别对于多雨地区的隧道施工,宜合理布设边坡防护范围,平顺刷坡,及时用砼或砂浆封闭仰坡面,阻止雨水下渗;

6.2 应坚持双侧壁导坑开挖方法,坚持早支护、早封闭的原则;

考虑车辆出渣,施工效率,合理分布导洞大小、台阶间距,重视临时支护的施工;从现场施工情况及监测数据反映:在开挖下导坑并支护后,导坑沉降和收敛变形基本稳定;

6.3 洞口段石方爆破应严格控制进尺及装药量,减少对仰坡土体的扰动;

6.4 在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始终以监控量测数据为指导,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原则。

目前,南峪隧道浅埋破碎段的二次衬砌施工已经完成,工程已经完工。本文浅见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家口至涿州高速公路保定段两阶段施工图纸;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2]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S]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8

关键词:基坑渗水水源截水止水预防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我国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由于工程地质和地下水的复杂性,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过程往往出现许多不当,深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其中相当大部分事故是因为对基坑渗漏水控制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如何在基坑开挖前充分了解引发基坑渗水的水源情况,查清造成基坑渗水的各种因素,对基坑渗水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是防治基坑坍塌的关键。

2 基坑渗水的水源因素分析

基坑渗水的水源因素形形式式,主要来之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地下水

基坑渗水的最主要水源来之于地下水。根据埋藏条件不同,地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包气带水指潜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这里有吸着水、毛管水和暂时存在的重力水等。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季节性地存在的水称上层滞水。潜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承压水是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水,它承受压力,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或上覆隔水层重力小于承压水压力时,水能从钻孔或上层隔水层薄弱处上升或喷出。

上层滞水和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都是季节性降水及地表水,所以其水位高度受季节影响比较大。而建筑工程从勘察到施工总有一定的时间过程,这样就会造成这类地下水水位与勘察时情况大不相同。因此这类地下水对深基坑施工的影响比较大,且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2.2 自来水管、污水管破裂

基坑周边自来水管、污水管破裂引发的基坑渗水,一种情况是原来就存在的一些废弃管道漏水,还有一种情况基坑开挖后地基土变形,管道破裂漏水。虽然自来水管、污水管漏水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由于其事先未能预见,事发突然,往往增加基坑坍塌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2.3 临近河道、池塘的透水

南方水网发达,河流、池塘分布交错,基坑周边经常会出现河流或池塘。当发生基坑渗水时,河流或池塘的水回源源不断地给予补充,特别是在暴雨情况下,水位猛然上涨,将造成对基坑的很大透水压力。

2.4 地表水

地表水主要来之于雨水,有时来之于施工过程的地面排水和施工、生活废污水。通常施工现场都设置了排水沟、集水井,但许多情况未能形成完整的地表水排水系统,疏忽排水沟、集水井的防渗措施或未对施工过程的损坏作及时修复。

3 基坑渗水的因素分析

3.1 降水条件下的基坑渗水因素分析

基坑降水可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土抗剪强度,减少对围护结构或坡体的水压力,有利于基坑稳定和方便施工(土体干燥)。因此基坑降水的好坏事关基坑是否会渗水和基坑开挖是否安全。

(1)选择的降水方案(类型)不适用

基坑降水通常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井点类型有:单层轻型井点、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无砂混凝土管井点以及小沉井井点等,一般采用较为普遍的是轻型井点和管井两种。降水方案应根据土的种类,透水层位置、厚度,土层的渗透系数,水的补给源,井点布置形式,要求降水深度,邻近建筑、管线情况,工程特点,场地及设备条件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情况,作出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若选用不当,不仅会造成降水达不到应有效果出现基坑渗水,而且可能引发基坑周围地面过度沉降。

(2)设计的降水深度不够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轻型井点,地质勘察资料偏差,提供的透水层厚度的变化不够详细;或设计人员未能掌握复杂地质情况,采取单一的降水井布设,致使局部降水深度不够,基坑底部出现渗水

(3)降水井的间距较大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管井,地质勘察资料偏差,提供的土体透水系数不够准确;或设计人员未能掌握复杂地质情况,或场地受到一定限制,致使局部管井布置不够,基坑的局部区域出现渗水。

(4)降水井施工质量差

常见井点施工质量问题有①井点成孔质量不好, 造成砂井偏斜或截面尺寸不足;②井管投放偏斜, 造成过滤部位填料不匀、局部过滤层偏薄, 以致吸入细泥堵塞过滤器而死井;③滤网、滤料选材不当, 造成井点抽水量偏小或吸泥量偏大;④滤网破损或脱落造成井管堵塞而死井;⑤砂井的渗透性不好, 造成井点抽水量偏小或死井。

3.2 截水条件下的基坑渗水因素分析

(1)截水帷幕的施工质量差

截水帷幕的施工由于施工方法不当,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等,往往会因喷浆管堵塞、喷浆不足、进尺受阻、速度失稳、桩位偏斜、断桩夹层和串孔等造成止水桩的质量问题,在截水帷幕的局部不能形成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整体,甚至产生水泥土的松散和空洞。

(2)止水桩搭接不到位

设计止水桩(如水泥搅拌桩)的搭接长度通常是100mm。施工过程中,由于土质不均匀、设备不先进、桩位定位出现偏差,以及施工中浇筑止水桩间隔的时间太长等原因,导致了止水桩的搭接不到位,从而引起渗水。另外在原设计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最大咬合值较小,对于施工允许偏差考虑不够充分,致使截水帷幕就可能出现较宽达的缝隙。

(3)围护桩与止水桩的施工顺序不当

支护桩与止水桩施工时顺序颠倒,先施工了该处的支护灌注桩后施工止水桩。由于灌注桩扩桩,造成施工止水桩时无法正常钻进而偏离了原设计轴线,未与先前的止水桩咬合,致使该处出现施工冷缝,造成基坑渗漏。

(4)冠梁与桩头的连接疏松

在冠梁底部砼与止水桩接触面未采取防水防渗处理,致使在两者之间接触面之间产生渗漏。

(5)锚索钻孔施工时地下水涌出

当基坑位于地下水浅埋区,在进行锚索钻孔时,钻孔恰好在含水层区域内,提钻后就可能造成地下水涌出,使得基坑积水。

(6)锚索孔口封闭不严实

在锚索施工过程中,需先打钻孔,后插钢筋,再对钻孔进行注浆养护。施工时,如孔口封闭不严实或是在孔口由于浆液凝固和周围土体产生离析现象,导致孔口封闭不严实,都会造成基坑渗水。

4 基坑渗水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4.1 基坑渗水的预防

一般,基坑渗水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基坑开挖前充分核对工程地质资料、查清场内与周边的地下管线、河流情况;

(2)开挖过程及时核对地质资料和地下水情况;

(3)及时收集分析基坑检测数据,特别是水位观测记录

(4)检查地表水的排放,特别是排水沟有无渗漏;

(5)根据土质的渗透系数,核对、检查降水井是否正常和施工质量情况;

(6)根据施工过程和止水桩的取芯试验结果,检查止水桩的施工质量情况;

(7)综合上述情况,提前制定措施预防基坑渗水的发生。

4.2 基坑渗水的应急处理

施工现场在基坑开挖前和发现基坑渗水后,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1)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落实沙包、挖机、吊车、水泵等应急设施、物品;

(2)配置发电机,防止井点降水的突然停电而引起的中断;

(3)发现基坑渗水,根据渗水量、水头压力和位置,决定是否需要暂时停止开挖或局部停止开挖;

(4)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基坑围护设计和监测数据,分析原因,对于基坑渗水较为严重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基坑堵漏一般为外截内堵法,将大漏通过几个步骤逐步转化成小漏;将水压力大、渗漏严重的,转化为水压力小、渗漏轻微的,使基坑渗漏分步彻底封堵。①水泥搅拌桩法:在渗漏的地段补打水泥搅拌桩,与原来的止水帷幕形成闭合。这种方法堵漏效果好,但需要场地具备施工条件、且工期较长。②坑外双液注浆法:为化学灌浆方法之一,是采用水泥浆溶液及水玻璃溶液混合后生成水泥胶,利用水泥胶凝结速度快、强度提高快的特点封堵渗漏通道,达到堵漏目的,它要求基坑内外水压不得过大。③坑内土体水泥注浆法:起到加固土体、防渗作用,适合基底的渗漏。④坑内降水法:适合土方开挖阶段渗流不大的情况。⑤坑外降水法:适合坑内外的水头较大的情况,配合基坑内堵。⑥坑壁速凝水泥封堵法:适合水压不大,渗流较小的情况。以上为基坑工程常用的几种堵漏方法,在基坑堵漏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实施。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管理

目前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现针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进而提出了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设计上对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提交、坡项堆载、结构施工临建的布置等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说明;在施工上对施工方案编制与下发、施工过程控制、地下水控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1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

目前的建筑施工,其中的深基坑支护因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分包给了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比较大的公司一般是当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和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当前市场上,个人岩土公司也有一些。从设计和施工资质上看:比较大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既有施工资质又有设计资质;而一些小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只有施工资质,而没有设计资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为数较多。

最近两年,一些业主为了提前开工等多种因素,在招标时改变常规,对地下岩土工程部分在结构主体招标前先进行招标,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许多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参与了投标,一些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进入了岩土工程施工。然而,不论是业主还是监理单位,他们都忽视了建筑总承包单位一般都没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问题,这给将来的施工造成了很多隐患。从承包模式看: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都实行分包,有些是业主直接将基坑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然后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而另一种模式是业主将基坑任务交给了总承包单位,而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前一种模式因业主将任务直接分包,故在总包单位管理时易出现管理难的问题,而后一种模式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从深基坑工程特点看: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很多深基坑紧邻其它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难度较大,除了合理设计外,必须加强施工管理,确保严格按设计和相关规范施工,必须对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加强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

2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1 基坑边坡坍塌。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基坑施工阶段和基坑支护施工刚结束不久。在北京朝阳区洼里某一工地,基坑支护刚完工不到两天,边坡从上至下整体坍塌,长度达五十余米。究其原因,支护施工单位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也没有严格按设计施工,从坍塌的坡面看,尽管是土钉支护,但是没有按土钉支护规范进行。大多数土钉没有注浆,只是打了一些孔把钢筋插进去;有些土钉虽然注了浆,但是孔内浆体没有注满;有些土钉孔位置根本没有打孔,只是将土钉杆体直接击入土体。

2.2 边坡水平位移较大。

一些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较大,达到 4cm以上,并且经监测,水平位移还在继续加大。面对此种情况,结构主体施工单位停止了地下主体施工,业主不得不立即召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和专家对基坑重新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2.3 附近建筑物变形。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基坑紧邻建筑物,处理稍有不当,附近建筑物就极易变形。一般来说,建筑物变形都是其地基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出现较大变形后,不仅危及楼上的居民或工作人员的安全,而且也对在施的工程造成威胁,使得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3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的几点建议

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为了后续的结构主体施工能够顺利、安全、有序地进行,特对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明确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而深基坑坍塌的事故也频频发生,为防止深基坑工程事故,地方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有关深基坑的强制性文件。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深基坑工程事故的严重性和做好深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在包括深基坑支护在内的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同时一般也是设计单位。只有明确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交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资质,这在将来的施工中如出现问题时才能容易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可追溯性强。

3.2 投标和施工时提交基坑支护设计。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依据是深基坑支护设计,故加强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审核和监督非常必要。无论在基坑支护投标时还是在基坑支护施工之前,都应单独提交基坑支护设计,设计封面和设计图上均应有设计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这样,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如出现问题需做设计变更时,才能够很快找到设计人,也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追究责任。

4.3 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下发。

在基坑支护施工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考虑到上报、审阅与返回周期,专项施工方案应在施工前几天编制,并及时上报监理。监理应抓紧批复,在批复后及时返回施工单位,以便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准确下发到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批复的施工方案前不得进行施工。在当前的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方案未批复前就开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作为深基坑支护规范化施工是应当避免的。

4.4 施工过程控制。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相关规范等进行施工。施工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情况的性质和大小,向基坑支护设计人汇报,设计人应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变更,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4 结论

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必须加强管理,要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4.1 设计应全面考虑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依据和条件,这是做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前提条件。

4.2 深基坑支护应重视设计,加强对设计的全面管理;投标时应单独提供基坑支护设计。

4.3 基坑支护施工是工程得以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4.4 “4水”是深基坑支护的大敌,应重视对地下水的控制。同时,作为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应限制盲目、过度的抽降。

基坑坍塌应急方案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管理

目前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现针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进而提出了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设计上对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提交、坡项堆载、结构施工临建的布置等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说明;在施工上对施工方案编制与下发、施工过程控制、地下水控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1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

目前的建筑施工,其中的深基坑支护因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分包给了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比较大的公司一般是当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和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当前市场上,个人岩土公司也有一些。从设计和施工资质上看:比较大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既有施工资质又有设计资质;而一些小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只有施工资质,而没有设计资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为数较多。

最近两年,一些业主为了提前开工等多种因素,在招标时改变常规,对地下岩土工程部分在结构主体招标前先进行招标,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许多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参与了投标,一些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进入了岩土工程施工。然而,不论是业主还是监理单位,他们都忽视了建筑总承包单位一般都没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问题,这给将来的施工造成了很多隐患。从承包模式看: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都实行分包,有些是业主直接将基坑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然后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而另一种模式是业主将基坑任务交给了总承包单位,而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前一种模式因业主将任务直接分包,故在总包单位管理时易出现管理难的问题,而后一种模式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从深基坑工程特点看: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很多深基坑紧邻其它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难度较大,除了合理设计外,必须加强施工管理,确保严格按设计和相关规范施工,必须对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加强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

2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1 基坑边坡坍塌。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基坑施工阶段和基坑支护施工刚结束不久。在北京朝阳区洼里某一工地,基坑支护刚完工不到两天,边坡从上至下整体坍塌,长度达五十余米。究其原因,支护施工单位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也没有严格按设计施工,从坍塌的坡面看,尽管是土钉支护,但是没有按土钉支护规范进行。大多数土钉没有注浆,只是打了一些孔把钢筋插进去;有些土钉虽然注了浆,但是孔内浆体没有注满;有些土钉孔位置根本没有打孔,只是将土钉杆体直接击入土体。

2.2 边坡水平位移较大。

一些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较大,达到 4cm以上,并且经监测,水平位移还在继续加大。面对此种情况,结构主体施工单位停止了地下主体施工,业主不得不立即召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和专家对基坑重新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2.3 附近建筑物变形。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基坑紧邻建筑物,处理稍有不当,附近建筑物就极易变形。一般来说,建筑物变形都是其地基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出现较大变形后,不仅危及楼上的居民或工作人员的安全,而且也对在施的工程造成威胁,使得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3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的几点建议

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为了后续的结构主体施工能够顺利、安全、有序地进行,特对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明确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而深基坑坍塌的事故也频频发生,为防止深基坑工程事故,地方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有关深基坑的强制性文件。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深基坑工程事故的严重性和做好深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在包括深基坑支护在内的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同时一般也是设计单位。只有明确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交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资质,这在将来的施工中如出现问题时才能容易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可追溯性强。

3.2 投标和施工时提交基坑支护设计。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依据是深基坑支护设计,故加强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审核和监督非常必要。无论在基坑支护投标时还是在基坑支护施工之前,都应单独提交基坑支护设计,设计封面和设计图上均应有设计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这样,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如出现问题需做设计变更时,才能够很快找到设计人,也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追究责任。

4.3 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下发。

在基坑支护施工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考虑到上报、审阅

[1] [2] 

与返回周期,专项施工方案应在施工前几天编制,并及时上报监理。监理应抓紧批复,在批复后及时返回施工单位,以便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准确下发到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批复的施工方案前不得进行施工。在当前的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方案未批复前就开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作为深基坑支护规范化施工是应当避免的。

. 施工过程控制。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相关规范等进行施工。施工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情况的性质和大小,向基坑支护设计人汇报,设计人应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变更,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结论

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必须加强管理,要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 设计应全面考虑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依据和条件,这是做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前提条件。

. 深基坑支护应重视设计,加强对设计的全面管理;投标时应单独提供基坑支护设计。

. 基坑支护施工是工程得以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 “水”是深基坑支护的大敌,应重视对地下水的控制。同时,作为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应限制盲目、过度的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