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作文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3:05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1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gǒuyáncánchuǎn)。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2

一、初读了解内容,提炼故事四要素

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故事主要是围绕着狼和鹿来展开的。读完课文后,我们可以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了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故事中除了狼和鹿这两个要素之外,还有森林和人这两个要素。

二、以“对比”激疑、启思、导读、明理

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狼总是与“凶残”“贪婪”“血腥”等词联系在一起,鹿却一直以美丽活泼、温顺善良的美好形象示人。通读完课文之后,我们却会发现,狼和鹿还分别有“功臣”“祸首”这两个称号,这与人们平时对它们的印象有着极大的反差。由此,我们产生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会这样称呼狼和鹿呢?狼和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课文,并从中寻求答案。

再读课文,我们会发现,文中有两处对凯巴伯森林做了描写。一处为“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另一处为“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这两处描写前后反差极大,因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处描写中,“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歌唱”“嬉戏”这些词让我们仿佛看到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景象;第二处描写中,“一切”“都”“吃光”“着了火”“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这些词句,让我们感受到凯巴伯森林正在遭受巨大的灾难。前后对比如此强烈,不禁让我们再次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三读课文,我们可以从文章中的一组数据发现,鹿群也正在遭受灭顶之灾,如“大约四千只”“超过了十万只”“死去了六万只”“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等。

结合森林和鹿群的前后变化,我们发现,导致灾难的根本原因是鹿群大量繁殖,引起了饥荒和疾病,如此,说鹿为“祸首”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是,鹿为什么会大量繁殖呢?原因是狼少了。因而可以推理出,狼的存在是对凯巴伯森林和鹿群起保护作用的,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也就理所当然了。所以说,是狼和鹿的数量变化引发了这场灾难。寻根溯源,我们追问:狼和鹿的数量变化又是由谁引起的呢?从文中不难发现,引发灾难的“罪魁祸首”就是人们。人们捕杀了狼,从而导致了鹿的大量繁殖,进而森林遭到破坏,鹿群濒临毁灭。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人类用枪杀掉了狼,不仅打破了森林的宁静,还打破了狼和鹿之间的数量平衡,从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自然灾难。我们由此认识到:自然界各生物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3

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感觉最有意思、有帮助的书应该是老师推荐的《森林报》和《草房子》,读了这两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就把我觉得有趣的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森林报》这本书为我们讲解了怎样狩猎,在丛林里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分辨脚印,还有丛林里发生的一些大事小事,我印象较深的是一头鹿它怎样躲开狼的追击,在大森林的深处一头灵巧的鹿在长满树藤的雪地上来回跳跃,哦,原来是一只狼无意看到了一头鹿,看着这些凌乱的脚步就知道,又是猎物和猎手在做游戏,而这两位都是顶点食物链佼佼者,狼飞速地追了上去,而鹿显得有些慌张,但还算敏捷,从狼身边逃脱了,鹿绕过了大树,在飞快的奔跳,狼则紧紧跟着,鹿有些疲倦,但还在坚持中,有一棵树干横在雪地中间,鹿凭着四条飞毛腿绕过了树干,而狼却因身子太沉掉了下去,谁知下面是一个熊洞,熊受到了惊吓,吓得突然爬起来,狼被埋在雪地,鹿得救了。

《草房子》这本书主要突出描写了主人公桑桑的不懂事、有爱心、淘气,桑桑的父亲是校长,但桑桑却一点也不仗势欺人,该淘气的时候就淘气,见别人有难非帮不行,他帮老师寄信是那么的认真,他的成绩也不错,尤其是作文,常常得第一名。他淘气的时候没大没小,关心他人的时候心潮澎湃,写作文时一丝不苟,还有就是六十年代的孩子是多么的节省,作者突出了这一点而让我感动,现在的我生活在这个年代是多么的幸运。

每一本书都有让你受启发的故事,能让我们从中收益,陪伴我们快乐长大,所以我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五年级:姜睿洋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4

睡前的阅读习惯会对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整理了大灰狼的睡前故事文字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大灰狼的故事1晚上,一只大灰狼溜进了树林,踩疼了一串喇叭花。喇叭花闻出了大灰狼味,立刻变成了会报警的小喇叭:

大灰狼来啦!大灰狼来啦!

树林里住着小白兔、笨笨熊、淘气狗、喇叭象、小刺猬、小山羊他们听说大灰狼来了,都很高兴。

大灰狼愉偷摸摸,摸到了一间红房窗前。大灰狼往屋里一看,满屋子的大老虎、小老虎,他们张牙舞爪,呼啸吼叫,吓得大灰狼出了一身冷汗:“妈呀,这是老虎大王的家,进不得!”大灰狼灰溜溜地溜走了。

“嘻嘻嘻”,小白兔从大衣柜里蹦出来,朝着满屋子的老虎笑。原来,一面墙上的小老虎,是小白兔画出来的;墙对面的大老虎,是小白兔用放大镜照出来的。录音机里播放的《老虎之歌》,是小白兔从勇敢商店买来的磁带。小白兔把大灰狼吓跑了。

大灰狼远远地看见了一座小木屋。小木屋里有几个小影子在跳舞。大灰狼咬牙切齿地说:“先用这几个小鬼儿塞寒牙缝!”大灰狼气势汹汹地向小木屋闯来。

“哎哟哟!”大灰狼捧着狼掌,呀呀乱叫,一屁股坐在地上,又“哎哟”了一声,捂着屁股打起滚儿来。

“嘻嘻嘻”,几只小刺猬,从小木屋的窗口探出头来。原来,小刺猬们把衣服脱下来,铺在门前当地毯,迎接大灰狼的来临。

大灰狼一瘸一拐地走着。狼尾巴像破扫帚似的扫着地。一只熊掌踩住了狼尾巴。大灰狼一看,是一只花里胡哨的笨笨熊,便气急败坏地喊:“我吃了你这笨熊!”

“呜呜呜”,笨笨熊哭着说:“你吃了我吧!我得了癞皮病,谁也不要我了,我好难过:请你吃了我吧!”笨笨熊一边说,一边往大灰狼身上撞。

“去!去!去!你这病熊,吃了你也得拉肚子。”大灰狼又气又怕地走开了。

“嘿嘿嘿”,笨笨熊笑了:“笨笨狼!”原来,笨笨熊身上抹的是皮鞋油,黑一块,白一块,红一块,黄一块,抹在巧克力色的熊皮上,真像是一只癞皮熊。

大灰狼垂头丧气地向前走。突然,大灰狼的眼睛绿了,他看见了一棵香肠树!树上挂着一根根喷喷香的肉肠。大灰狼心花怒放,“噌”地蹿起来,咧开大嘴,把一根香肠吞进了肚子。

“哎哟哟”,大灰狼捂着肚子惨叫了几声,就疼昏过去了。

“汪汪汪”,淘气狗叼着一根肉肠,得意地跑来了。原来,淘气狗把细菌药水注进香肠,让大灰狼尝到了细菌肠的滋味。

夜深了,大灰狼迷迷糊糊记得有一根香肠,大灰狼爬起来找呀找,找到了——一根好肥的大肉肠。

大肉肠突然变成了滑溜蛇,把大灰狼卷住了。原来,大灰狼找到的肉肠,是喇叭象的长鼻子。还没等大灰狼明白过来,刮叭象鼻子一甩,把大灰狼甩到了一间小草屋门前。

“咩咩咩”,一只雪白雪白的小山羊,奶里奶气地叫着,一阵阵扑鼻的羊膻味,馋得大灰狼口水和眼泪一起流了下来:“现在我总算交上好运了!”大灰狼想着,像只疯狼扑向了小山羊。

“嗷!”大灰狼一声惨叫,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

“嗒嗒嗒”,小山羊从小草屋里跑出来,高兴地喊:“大灰狼死喽!大灰狼死喽!”原来,门前的小山羊,是一只机器羊,把大灰狼电死了。

早晨,林子里的小动物们,手拉着手,围着大灰狼,又唱又跳:

活该活该呀真活该,

谁让你总是坏呀坏。

除掉了大灰狼真痛快,

大家唱歌跳舞来呀来。

大灰狼的故事2今天是大灰狼的生日。大清早,大灰狼就收到了礼物——一条新裤子。

大灰狼从没穿过裤子,这下子,他可伤脑筋了:“唉!裤子该从哪儿穿进去呢?”大灰狼拿着新裤子左看看,右瞧瞧,把裤子往尾巴上比了比“咦!裤子和尾巴一样长,正好套在尾巴上。”大灰狼把裤子往尾巴上一套,“咦,不对呀,怎么这裤子只能穿进一半呢?”

大灰狼迷糊了,又拿起裤子瞧了瞧,往手上一套,得意洋洋地吃饭去了。“哎呀!怎么两只手就伸不开呢?”大灰狼越穿越糊涂。“裤子怎么穿才对呢?嘿,这裤子上有一个大口,还有两个‘耳朵’,刚好套在头上,两条裤腿正好套住耳朵。”大灰狼又把裤子往头上一套。咦!还真行,不大也不小,正好套在头上,两只耳朵也“穿”进了裤管。

大灰狼在镜子前面照了又照,非常满意,然后提着手袋出门了。一路上,小动物都笑得前俯后仰,大灰狼见了,心里想:“一定是我的新裤子太漂亮了,小动物都羡慕不已。”心里就更得意了。

“妈妈,你看,大灰狼的裤子穿在头上了。”

“嘿!大灰狼,你的裤子穿错啦!”

大灰狼听了,脸刷地红了。“不用难为情,我们来帮你吧!”小动物帮助大灰狼穿好裤子,裤子不大也不小,正合身。

大灰狼恍然大悟:裤子不是套在尾巴上,也不是戴在头上,原来是穿在两条腿上的。

大灰狼的故事3小熊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小熊给苹果树浇水,小猴子看见了忙过来帮他抬水。小熊乐呵呵地对小猴子说:“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

小熊给苹果树施肥,小花鹿看见了忙过来帮他挖坑。小熊乐呵呵地对小花鹿说:“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

小熊给苹果树捉虫子,小山羊看见了忙过来帮他一起捉。小熊乐呵呵地对小山羊说:“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

小熊的苹果树长大了。满树粉嘟嘟的花儿谢了,枝头上挂满了一个个青青的苹果。小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可是一天夜里,突然刮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风,把苹果都吹落了。小熊望着一地的青苹果,伤心得哭了。

小猴子、小花鹿和小山羊听见哭声都跑来安慰他。大家说:“我们都好好帮你看管苹果树,明年你的苹果树一定会结出又红又大的甜苹果的。”说着,小猴子去给苹果树浇水,小花鹿去给苹果树施肥,小山羊去给苹果树除草。小熊呢,也爬到苹果树上捉虫子。捉着捉着,小熊的手忽然停住了,原来他发现在一片叶子底下还藏着一个嫩嫩的小苹果。苹果,这里还有一个苹果!小熊高兴得差点喊出声来。“就剩下这一个苹果了,小猴子他们摘了去我就没有了。”小熊想到这里,一声不响地用叶子遮住苹果,悄悄地溜下了树。

小熊的苹果越长越大,越长越红,小熊也越来越怕见小猴子他们。一天,他正在屋里想心事,小猴子、小花鹿和小山羊又跑来了。小猴子说:“再给你的苹果树浇些水吧!”小花鹿说:“再给你的苹果树上些肥吧!”小山羊说:“再给你的苹果树捉捉虫子吧!”

多好的朋友啊!小熊想想自己,羞得脸红红的,惭愧地低下了头。小猴子他们以为小熊还为没有红苹果而伤心呢,忙安慰他说:“别难过了,明年你的苹果树一定会结满又红又大的甜苹果的。”

小熊再也忍不住了,拉着大家的手说:“不用等明年了,现在我就带你们去看红红的大苹果。”小熊带朋友来到树下,大家扒开密密的叶子。“呀,大苹果,多红多大的苹果啊!”大家惊喜地叫着。小猴子攀着树枝,小花鹿伸长脖子,小山羊踮起脚跟,大家笑得一个个小脸蛋哟,也像红红的大苹果了。

大灰狼的故事4从前,猪妈妈把她的三个小孩打发出去,因为他们需要学会照顾自己。

第一只小猪找到一些稻草,他盖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子。

第一只小猪盖了一座木头房子。

第二只小猪了盖了一座石头房子。

一天,一只大灰狼来到草房前,他十分饥饿。

"小猪,让我进去,我是我你兄弟。"

"不,不,你是大灰狼。"

然后大灰狼就把草屋吹倒了,第一只小猪逃到了木头屋子里。

然后狼来到木头前,他吹呀吹可是吹不倒石头房子。狼发怒了,他爬上了屋顶并从烟囱往下跳。

在烟囱下面的火炉上有一锅水。三只小猪用大火把得很烫。

狼掉进了锅里!哎呀!他逃走了?

三只小猪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

大灰狼的故事5有一对夫妇,他们养了一群小鸡。

有只贪吃的大灰狼盯上了夫妇的鸡,它想鸡还太小,等它们长大再吃也不迟。于是,大灰狼在这对夫妇家附近找了个偏僻的地方住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它就急不可待地跑来看小鸡。小鸡们看见大灰狼都吓得“咕咕”直叫,大灰狼怕小鸡们地叫声惊醒那对夫妇,一溜烟地跑掉了。

大灰狼回去后,苦思了一条妙计……

它每天都趁夫妇二人下地干活的时,带着慈祥的面孔来看小鸡,开始小鸡们看见它就吓的“咕咕”直叫。过了一阵天小鸡们发现大灰狼并没有伤害它们的意思,也就不再害怕它了。但是对它还是怀有畏惧之心,怕它不怀好意,所以不敢靠近大灰狼。

又过了一阵,有一只胆子大的小鸡走进大灰狼问:“你真的是一只狼吗?为什么你都不吃我们。”

“你们误解我和我那些残暴的同类是一样的狼了,我是一只喜爱和平的狼,所以我离开狼群独自生活,这时我发现你们这群善良团结的小鸡,你们的生活令我羡慕,要是我能和你们生活在一起就好了。”老狼故作悲伤地说。

“啊,啊……不,狼和鸡生活在一起,这种事从来没有听说过。”小鸡们面面相觑地说道。老狼假装垂头丧气地说:“你们如果不相信我的话,那就算了,哎,这个世道想要做一只好狼真难!而我只是想交真正善良的朋友,你们却将我拒之门外简直太令我伤心了。”说完老狼还假惺惺地掉了几滴伤心的泪。

小鸡们听了有些感动,也有一点儿相信这只老狼,但小鸡们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你真的不想吃我们吗?”

老狼早料到小鸡会这样问它,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是自然,你们是我的朋友,我怎么会吃自己的朋友哪?反而你们太相信人类了,其实人养你们就是为了吃你们下的蛋,等你们不能下蛋了就把你们吃掉,他们才是你们真正的敌人。

这时所有的小鸡都赞同地说:“是呀!是呀!人类确实吃了我们很多的伙伴。”这些小鸡们越来越觉得这只大灰狼和那些凶狠的大灰狼不一样,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以后大灰狼再来的时,小鸡们就不再躲得远远的了,而是友好地走进它的跟前。渐渐的小鸡长大了,它们和大灰狼更加熟悉了。这时的大灰狼心里可乐开了花,心想这些鸡终于长大了,它流着口水想晚上可以美餐一顿了。

天刚刚黑,大灰狼便捏手捏脚地来了。一只小鸡先发现了它,大灰狼对小鸡做了“虚!”的手势小声说:“别叫,是我。”小鸡一看是大灰狼便放下心地说:“是狼大哥呀?这么晚你怎么来了。”“我呀!得到了一件宝贝,想找你们分享,怎么,其余的鸡都睡了?要不你先和我去饱饱眼福怎么样?”小鸡忙高兴地说:“好呀!”

它们刚走出鸡窝不远,大灰狼就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一口把小鸡吃掉了,可怜的小鸡到死的时候还对它这个朋友深信不疑。

之后一到晚上大灰狼就故伎重演,把鸡骗出去吃掉。不久夫妇发现鸡的数量明显减少。心想如果有狼来吃鸡,鸡会叫个不停的,可他们晚上留心听,并没听见鸡叫的声音,丈夫决定晚上拿着枪躲在鸡窝旁边。

到了天完全黑透了的时候,大灰狼来了,一只小鸡看见大灰狼走进鸡窝并没有叫,而是跟着大灰狼走了出去,丈夫好奇地跟了过去。半路上丈夫看见大灰狼凶性大发,张开了血盆大口要吃掉小鸡,丈夫急忙冲着大灰狼开了一枪,大灰狼当场被打死了。小鸡惊慌地跑回了鸡窝,把狼要吃它的事讲给大家听,开始小鸡们还不信。后来看见小鸡被老狼抓伤的脚,大家才相信了小鸡的话。

从此小鸡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狼就是狼不管看上去多友善,它都是一只能吃鸡的狼。

大灰狼的故事6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些可爱的居民。小羊拔草,小鹿摘树叶,小鸟找虫子,小蜜蜂采蜜,它们的生活各不相同,但大伙住在一块,相处得非常友好、快乐。

可是森林里来了一只霸道的大灰狼。

看到小羊拔草,他对小羊大吼:“不许吃那些草,它们是我的——”

看到小鹿摘树叶,他又对小鹿大吼:“不许碰那些树叶,它们是我的——”

看到小鸟在草丛中找虫子,他也大吼:“不许找虫子,它们是我的——”

看到小蜜蜂在鲜花上采蜜,他气恼地咆哮:“不许动那些花,它们是我的——”

哦!这只大灰狼,他可真是太霸道了!小羊、小鹿、小鸟、小蜜蜂纷纷离开了森林。

森林变得很寂寞,大尾狼没办法霸道了,他也很寂寞。

这天,小鸟到草地上找虫子吃了!大尾狼又吼叫着朝小鸟扑去,眼看小鸟要被大灰狼抓到了,就在这时,大灰狼只听得耳边“呼——”的一声,整个身体已经离开地面了!

原来啊,小鸟请来勇敢的大象先生来教训大灰狼了。

大象先生举起有力的长鼻子,“呼——呼——”使劲地把大灰狼甩来甩去。小鸟拍着翅膀说:“好!好!”

大灰狼吃到苦头,再也不敢那么霸道了。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5

一、 隐喻式阅读,看到我们所没有看到的

汉语重视隐喻与直觉思维,用联想体悟的方式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特别多的方式是想象、体验、移情等。

有一位教师执教《九色鹿》时,是这样启迪学生想象、体验的: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的寓意后,启发学生追问自身:“你善良过吗?你任性过吗?你说话不算话过吗……由此,你还读出什么呢?”课件呈现: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西方哲学谚语

人的身上往往有两种天性,一种是鼓励我们行善,而另一种则鼓励我们去作恶。――[法国]蒙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孔子

学生自由讨论后形成这样的认识:“人是复杂的,有的时候好,有的时候坏;如果说九色鹿是人的天使一面,而调达则更像是人的魔鬼的一面;我觉得,我们要不断斥责、改正坏的一面,赞扬好的一面并且要做得更好……”这时学生的认识已不再是简单的“二元论”――非好即坏了,他们开始触动自己的灵魂。

此时,老师又追问:“如果调达再掉进河里,假如你是九色鹿,你救还是不救?”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两篇文章。在比较了蛇、狼与调达的异同点之后。有的学生悟到了:要救调达,但是救起来后,我要教育教育他,让他的灵魂干净一点……学生的认识已有了济世救众的普世情怀。

上述教学,由于教师不断地推波助澜,学生就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相似课文的引入,学生用联想的方式把握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培养直觉思维。有了联想与体悟,学生就有了与文本相遇的可能,言语智慧就不断地闪耀光芒。

好的教学往往都是这样,围绕某一方面,激发学生自由想象,或领悟思想内容,或体会真挚情感。比如根据作者的描述,再造类似场景,用生活中的片断丰富文章的内容;把文章所描述的对象,作一次艺术的呈现,用美的形式升华自己的感性认识;也可以缘着文章的情思展示自己看到的情景……在想象、类比中感受文字的微妙鲜活、韵味无穷。这样的课堂是隐喻式的,教师其实是指导学生,联想并寻找到与主题或文本相关联的资料,进行互文背景下多角度的阅读。依靠互文来建构与展示文本的内涵与魅力,阅读由此走向厚重走向敞亮。

二、 逻辑式阅读,看到我们该看到的

汉语重视隐喻与直觉思维,凸显了语文教育的感性创造价值,是“诗化的文明”。语文教育还要有理性认识价值,运用逻辑思维,依靠推理到达彼岸的真理世界,追求“文化的文明”。推理式的思维是以概念为基础,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外,还应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一些结论,要追问“为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展开联想和比喻论证。

《狼和鹿》一文引发的是一个有关生态平衡的话题。文章先写了凯巴伯森林狼和鹿共存,狼时刻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接着写居民对狼的大量捕杀。最后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揭示出: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讲述科学道理的文章,一般先讲一种状况,这种状况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最后揭示科学道理,让读者在百思不得其解后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读这类文章,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意想不到”,然后潜心会文解开这些“意想不到”。关注“意想不到”是读这类课文的阅读策略;寻找“意想不到”,探究“意想不到”,点破“意想不到”,是学此类课文的内在逻辑过程。

《狼和鹿》这篇课文大概有四处意想不到:(1)鹿多了,森林被严重破坏;(2)鹿的天敌少了,鹿却死得很快;(3)贪婪凶残的狼是功臣;(4)活泼美丽的鹿是祸首。逐一分析这四处“意想不到”,很快事物间的联系(狼吃鹿,鹿吃森林中的绿色植物,狼保护森林甚至鹿群)就出现了。事物间的联系是解开“意想不到”的第一层次的原因。解释清楚之后,可以探究深层的原因了。鹿不是真正的祸首,真正的祸首是谁?是当地的居民。再次出示:狼被杀前后,鹿的数量的变化和森林的变化。将变化与狼的有无联系起来,明确狼在森林中的重要性。老师讲生态平衡,完善生物链。之后进行表达训练:当人们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们会想些什么?水到渠成地理解这篇课文讲的道理。

围绕“意想不到”这根主线组织教学,课堂结构清晰,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探究原因,分析原委,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学生的认知过程伴随着逻辑推理,知识的获得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科学原理的认知有助于培养理性思考外,连续性事件也可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如《半截蜡烛》一文,小女儿杰奎琳在最后关头巧妙地拿走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在初次学文的基础上,学生可能认为小女儿杰奎琳功不可没。可是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杰奎琳的妈妈、杰奎琳的哥哥在这件事中作用也很大。没有他们的镇定,创造各种条件,杰奎琳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借口拿走那支蜡烛。这样的探究将文章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学生获得的认识是一个整体。

有时,文字表达中,也蕴含着培养理性思考的因子。如《田忌赛马》一课,开头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内容很浅显,似乎没有什么嚼头,可是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各自”这个关键词上,你会发现这个词很有意思。“各自”表示的是“田忌把自己的赛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和“齐威王也把自己的赛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两个意思。“各自”告诉我们赛马的规则及准备;还告诉我们,虽然国王与大将地位不平等,但赛马还是公平比赛;联系下文,还可以懂得这表面的公平比赛,给田忌的失败埋下伏笔,又为孙膑由此调换马出场顺序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不仅在学语言,还是对理性思维能力的一次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坚持理性思考,避免了在同一个知识平面上不断重复同一个故事,学生的思想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可以为世界的明亮种下一粒种子。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6

江西名校 江西赣州一中 洪 微

在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上,北京战胜多伦多、大阪、巴黎、伊斯坦布尔,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而主持人水均益却说了一句令人难以忘怀的话:“我们要感谢对手。”

是的,正是有了多伦多、大阪、巴黎、伊斯坦布尔这样强大的对手,北京才有紧迫感、压力感,才使我们的申办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完美。这样的对手,可使中国更强大,在国际上的威望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要感谢对手。

世界充满了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竞争就会有对手,有了对手才有战胜之而成为强者的念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竞争,这就是要战胜对手的根本原因。

《动物保护》杂志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秘鲁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年轻的美洲虎。秘鲁人为了很好地保护这只虎,在公园里专门开辟出一块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作为虎园,精心设计和建造了豪华的虎房,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园里林木茂密,绿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鹿、兔等供老虎尽情享用。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没有人看见过美洲虎去捕捉专门为它准备的“活食”,也从没有人看见过它的王者风范。它只是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无精打采的“熊样”。于是,政府又通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结果还是依然如故。一天,一位动物学家来公园参观,看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却不懂得猎杀的动物,要放一些猎性动物与其共存,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来。管理员听了动物学家的话,不久便引进了几只美洲豹投放虎园。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美洲豹进园那天起,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冈,老虎那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的虎园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在美国北部,人们为了保障鹿群的生活,捕杀了狼,结果鹿群的体质越来越弱,生命力也逐渐降低。后来,又在鹿群中引进了狼。狼是鹿的对手,鹿在某次被追捕的过程中逃脱了,之后它便懂得了只有跑得更快,才不会被狼吃掉的道理。接下来的结果是它不停地奔跑,然后超越自我,勇敢地繁衍了下去,而体质和生命力也一代更比一代强。狼也是一样,为了追杀跑得更快的鹿群,奔跑再奔跑,而它的子孙成了比鹿的子孙更为强大的对手。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或潜移默化而失去生机与活力;一个政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美洲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风;鹿群因为有了狼这样的对手,才长久地保持了生命的延续。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有了对手,才有了超越自我的一切力量和勇气;有了对手,才使你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等待你的只有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把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是敌人,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倒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一种力量,一剂强心针,一副推进器,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会让你排除万难去克服一切艰难和险阻,会让你想方设法去超越、去夺取胜利。

正由于此,我们要说:感谢你——对手!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7

星光之中,一人独行。突然,有一双爪子悄悄地搭在你的双肩,只要你回头,便被那野兽咬破喉咙。这是传说还是现实?

与狼共舞,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那么,人与狼能否达到这种默契?

狼,是兽中的智者?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横草不过”吗?

当年,为了注解来自心底的迷惑,他,走上了那惊心动魄的非凡历程。他开始――

茫茫野旷,沉沉黑夜。忽然传来一阵阵令人毛骨耸然的狼嚎,许多人高喊着“狼来了”,便紧缩在某一个自认为是安全的地方。而他,却提着胆子,悄然向那声音奔去。因为,他想成为它们的朋友。于是,在许许多多那样的暗夜,就有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有了一个个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当这个身高1.89米的人走出蒙古包或者他的栖居的地方时,人类便走近了狼,走近了狼的生活,认识了狼的习性。

他,就是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惟一专门从事狼研究的专家高中信。

7月23日,当这位62岁的狼专家在其家里静静地跟笔者谈他与狼的故事的时候,他那40多年研究狼的不平凡的经历,便从他记忆中走了出来。这样,在笔者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神奇而迷人的景象。

今年夏天,对于高教授来说,是一个失望的夏天。因为在这个燥热的季节里,他在考察时,没有看到他的老朋友――狼。

由于他常年在野外生活,恶劣环境野兽般地撕咬着他那曾经健康的体魄,去年,他在内蒙古草原结束考察时,患了脑血栓,虽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他的右腿走起路来仍有不便。这使他今年的考察,没有得到令其满意的效果。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在考察的过程中,只好“坐镇”在海拉尔市,靠无线通话器与在野外考察的来自东京农工大学的同行丸山直树教授联系。说到这里,高教授不无遗憾地说:“是丸山教授帮我完成今年的考察任务的。”虽然这次考察,他只带回了一堆狼粪,但他仍津津乐道。只要一提起狼,他便有了一种常人所没有的兴奋与激动。他,毕竟和他打了多年的交道,在他的生命里,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狼的情结。

一、小时候,老人们关于狼的故事,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总也抹不去的痕迹。他害怕狼,却又总想走近狼。终于有一天,他带着好奇也带着理想,接近狼群,走向他心中向往的地方。

小时候,他生活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天真活泼的他,愿意走近大自然,愿意与蛐蛐和蝈蝈对话。

他爱听故事,特别是关于狼的故事。当那些故事从老人们的口中,一点一点的像棉花团扯出的时候,他双手托腮,闪着好奇的眼神,似乎和故事里的那些动物们一起跳跃起来。

可那时,他并没有想到,在他人生的旅途中,会与狼结下不解之缘、与狼结伴而行。

12岁那年,他第一次见到狼。那天,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到野甸子里去打草。正在他低着头挥刀走镰的时候,他突然感到头皮发紧,浑身像触电一样麻木,他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危险向他直逼过来。他回忆说:“什么叫毛骨耸然?这就是毛骨耸然。”他哆哆嗦嗦地跑到父亲的跟前说:“爸爸,我害怕。”父亲站起身来,朝四周一望,不由地将他紧紧搂住:“孩子,别怕,是狼。”原来,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一只狼正紧盯着他们。父亲说:“孩子,没事儿,大白天的,它不敢过来,再说,我们有镰刀。”这就样,他们父子俩,直直地站着,瞅着那狼,没过多大一会儿,狼慢慢地走了。就在狼走的那一刻,他觉得这种类似于狗的动物很有意思。朦胧之中,潜意识里,他对狼便有了一种常人没有的感觉,那感觉是什么,他当时触摸不到也说不清。

1954年,高中信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他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出类拔萃,他的一位老师――鸟类研究专家付桐生教授,看到他在业余时间十分愿意看有关动物的书籍,便给予他以特殊的关怀。有一天,付教授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我知道你喜欢研究动物,但不能什么都搞,要有选择。”他一听便说:“老师,那搞什么最好呢?”“其实搞什么都好,但要出成绩却很难,要搞就搞一些冷门。目前,在我们国家关于狼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如果能够从这个方面入手,或许会有所收获。”老师的一句话,突然间点燃了他久蓄于心的希望之火。他那种潜伏在意识中的朦胧的感觉终于被他抓住了。他,发现了一个目标,他找到了一个方向。

从此,他便走进了一个陌生的领域,接近了那种曾令他惊骇的动物。

这时,他从好多成语、俚语、俗语中,发现了人类对狼的仇恨: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披着羊皮的狼以及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所有这一切,都在说明人对狼有着一种原始的敌视。而这一发现,更坚定了他的选择。因为,他从这些文字表述中,感受到他所立志于研究的动物是兽中的智者,而与这种动物打交道,应是惊险与精彩的。

二、风餐露宿,他跋涉于野狼出没的山谷寻找他朋友的足迹;沐雨栉风,他穿行于平原旷野搜寻着狼的影子。多少次与狼对峙,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类似于探险的观察,使他的身后,留下了狼的传说。

1958年,他大学毕业了。他带着绚丽多彩的梦,带着他内心的渴望,来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在那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一步一步地接近他的梦想。

观察狼群成为他的第一需要。而狼毕竟是一种凶险而狡猾的动物,要想靠近它,很难也很危险。

那是一个迷人的夏天,高中信请求两位牧民为他带路去寻找狼。走了没多大一会儿,牧民告诉他,他要找的朋友不久会出现的,因为这里有羊,而狼就在离羊群不远的地方。果然,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只狼。他和牧民紧追上去,跑了几个小时,那狼全然没有要离开羊群的意思,只是在羊群的周围兜着大圈子。那狼跑着跑着,突然站在那里把头一扬,嚎叫几声,那声音惨厉而悠长。而这时,骑的马却有些反常,它躁动不安直打响鼻,不肯向前走了。高中信他们发现,在狼嚎叫之后,很快有十几只狼迅疾地聚在一起,与他们对峙。牧民害怕了,转身策马要跑,而高中信却说:“别跑,跑,狼就会追上来。”就这样,他们与狼对峙着,很久很久。而狼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坚持着,冷冷地看着他们。本来,高中信想多观察一会,可是狼却越聚越多。他只好放弃了继续观察的念头。慢慢后退,而狼群却步步紧逼。他们走,狼也走,他们停,狼也停。天,渐渐地黑了下来,他们只好举起枪。听到枪声,狼群只是停顿了一下,紧接着又在尾随。高中信知道,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为狼是极有耐力的,它们与大动物对峙时,可长达17天。最后,高中信他们不得不同时举枪,连续发射。一阵激烈的枪声滚过,狼才四散奔逃。

这一次,高中信才真正领教了狼的耐力,而且发现狼的叫声是一个信号,它向同类传递着一种只有同类才感知的信息。通过这次观察,高中信发现了狼的许多秘密。从此,不管是冬天还是春天,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一只睡袋,一杆猎枪,长年伴随着他,去追寻狼的足迹。

随着高中信频繁地接触狼,逐渐对狼的习性有了更深的了解。“狼,这种动物很有意思。”他饶有兴致地跟笔者讲着――

“狼是有报复性的,它的报复不直接指向人,而是指向人所豢养的畜类。我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春天,一个牧民把小狼崽子捉住,拿回家里整死了。第二天一早,这个牧民发现,他家的羊群死伤大半。原来,狼的嗅觉很灵,它通过气味就知道它被捉的崽子在哪个牧民家里。于是,它便开始报复,把他家的羊咬伤咬死。狼在报复的时候,不像平时饥饿时吃羊的样子。它在羊群里东咬一口西咬一口,羊群里只要有一只狼,那么,这个羊群就会死伤惨重。

“狼的组织性很强,在捕食时,分工明确。1989年,我在加拿大考察时,与美国的一位狼专家一起滑着滑雪板跟踪一群狼三天三夜。我们从雪地上发现了十四五只狼的脚印,也发现了一只驼鹿的蹄印,我们就跟了上去。从它们的脚印来看,他们跟踪这个驼鹿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它们的包围圈在逐渐缩小。我和那位同伴怕等我们赶上去时,那狼把驼鹿吃掉,这样就看不到狼吃鹿的场面了,我们就加快了速度,到了第四天,我们终于追上了狼群。我们绕开狼群,来到了山顶,找到一个开阔地,拿出了望远镜。这里的视线很好,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狼吃驼鹿的精彩一幕。在这十几条狼里,有一只头狼,它们靠着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15只狼各有各的位置,在它的对手疲惫得失去防守力量的时候攻击。在攻击这只公驼鹿的时候,它们很有顺序。只见一只狼迎头堵住那只鹿,这时,群狼一齐涌,形成一个小小的包围圈。并不急于攻击,而是在找最佳时机。一只狼接受了那只头狼的指令,突然从侧面一跃而起,死死地咬住驼鹿的喉咙,同时另一只狼从后面蹿上,瞅准这公驼鹿的一口咬下去,而其它的狼很快扑到鹿的身上。也就是十几分钟,那鹿便不再动了,成为它们的一顿美餐。

“狼是很聪明的动物,换一句话来说是狡猾,善于伪装。它在捕食与它实力相当的动物时,它会装出一副可怜相来麻痹对手。等对手觉得它不危险时,它便凶相毕露,进行偷袭。我在观察狼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儿。一次,狼在袭击一只狍子的时候,它一看这头狍子很大,它就装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瘸狼。它出现时,这只狍子还很警惕,但看到它的这个样子,也就少了戒心。就在这时,它突然蹿上去,要是这只狍子力量挺大,脱身跑了。狼一看对手很强大,并没有去追,而是潜伏在水边,因为这只狍子在它袭击的时候正往水边走的,很显然,它是要喝水。那狼就觉得它还会回来喝水,就躲在了这里。果然,没过多久,那狍子一看狼没了,就径直来到了水边。这时,狼先把肚皮紧贴地面向前爬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人在匍匐前进一样。可能它觉得这样前行速度不够快,便站了起来,但不直接奔向狍子,怕惊动狍子,而是从这棵树后,跑到那棵树后,把树当成了掩体逐渐接近狍子。可想而知,面对这样一个狡猾的对手,那只狍子的命运会是怎样了。

“狼很警觉,感观发达,比一般动物判别危险的能力强。在它走过去的路上,你只要稍做些变化,它回来时就会绕着走。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横草不过’,在我们下套套狼时,在下夹子打狼时,只要有一点破绽,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绳头露在外面,狼就会停止前行,这样,捕狼就会失败。我曾观察过狼吃猪的过程,这使我对它的警觉有了一些认识。那年,我听说一个村子里的猪总被狼吃掉。我就找了两户农家,请求他们帮助我完成观察狼吃猪的过程,告诉他们一切损失我全部包赔。这样,我才有了‘眼福’。说句实在话,咱也不知道那狼哪天来吃这两家的猪,来不来还说不定呢。我让这两户人家把狗关在屋里,把拴猪圈的绳子解开,我白天睡觉,晚上在其中一家的屋子里观察。等了好几天,那狼真的来了。它来的头一天晚上,只是在猪圈的附近转悠。就像小偷在踩点,这两家的猪圈它都去了。可没有吃猪,却走了。第二天,我让其中一家把头一天没有拴的猪圈的绳子拴上,而让另一家仍然保持昨天的样子。半夜,狼又来了,当它看到其中一家的猪圈的绳子有变化的时候,就来到了另一家。这回,它不犹豫了,从墙上跳过去,就听那猪死命地叫唤,然后就没声了。不一会,那狼又蹿了出来跑了。我打开灯走到猪圈一看,那狼把猪吃了一部分。之后的几天,那狼也一直在这个猪圈旁边转,可始终没有再走近这个猪圈一步。你说它该多狡猾。

“狼在自然界的食物充足时,是不主动攻击人的,但它有时却跟踪人。有人说晚上遇到它,它会在你的背后爬上你的肩,等你回头,咬住你的喉咙。这一点,没有什么根据,因为狼也害怕人,不到万不得已,它不伤害人。再者说,狼没有攻击人的经验,它不知道人的要害部位,所以,狼咬人的喉咙一说是不可信的。

“狼对气味很敏感,只要你身上带着枪,你就很难遇到狼。我们在考察时,带的枪要擦了又擦,惟恐枪的气味把狼吓跑。”

从高教授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关于狼的故事,比如狼奉行一夫一妻制,狼的分布种类等等。然而,所有这些都是他经过艰难的考察才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在大森林,他曾迷路,被困几天几夜,他向人体的极限挑战,终于走出了死亡的山谷;在一次考察中,他突遇黑熊,他与他对峙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扭头而走的是黑熊,他挣脱死神的威逼……类似的危险,他在长达二十几年的考察中经常遇到,而他却神奇般地躲过了一次次灾难。

在高教授的家里,书架上摆放的书里的内容是狼,写字台上堆的照片是狼,录音机里播放那凄厉的嚎叫是狼……使人一进屋便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息,仿佛那令人害怕的东西就在你的身边,这也更让人真切地感到,高教授与狼有着深刻的不解之缘。的确,高教授思想的河流,已流入那奇特的苍茫大地,在狼的世界里,他追寻着那一个个谜一样的脚印,并用常人无法理解的坚韧注解着、破译着。当他把他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的时候,世界各国的狼专家们眼睛为之一亮。

三、人类不能缺少狼,虽然它并不能成为友善的朋友,但是生物链中不能缺少这并不十分关键但又不能没有的一环。历经艰难坎坷,他写出了大量的论文。于是,世界从他文字里“发现”了中国狼。

狼,这类300多万年就出现在地球上的物种,它的繁衍、生存以及如今存活的数量……所有这一切都成为高教授注目的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他搞清了中国狼的分布、分类以及它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他在国际上发表的《中国狼的分布》、《中国狼的食性》、《狼在中国的起源》等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他的“中国狼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狼”一说,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1991年,他在日本东京和狼专家丸山直树相识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很快成为朋友。今年,丸山教授准备引进几只中国狼。现在,他们两人正在积极地运作,而且有望在今年完成这一计划。

或许是因为狼与人类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的缘故,人与狼有着天然的仇恨情结。于是,狼成为人类的捕杀对象。然而,终有那么一天,人类会突然发现,狼没了,人类自己也面临着危胁。日本人之所以要引进狼,是因为狼在本世纪初,在日本列岛灭绝了。当日本人欢呼“狼没有了”的声音还没有完完全全消失的时候,他们又面临着新的威胁―…在北海道,日本羚羊正泛滥,森林面临着灭顶之灾。束手无策的日本人,只好引进狼来保护他们的家园了。

目前,黑龙江和安徽等地已把狼列为保护动物了,但人对狼的恐惧并不因此而减轻。高中信并不同意“与狼共舞”的观点,他说:数百年来,狼在人们的思维中早形成了固定的定势,人与狼的敌视并不因为狼的减少而发生多大的变化。再一个,狼是兽中的智者,更是人类所豢养的家畜的天敌,这便决定了狼与人很难和平相处。

人对狼的仇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而高教授等一些狼专家们却对狼有着特殊的感觉。他们每每在那狼的嚎叫声中感觉到生灵的呼唤,他们每每在狼的“聪明”与“机警”中找到动物的智慧。这种巨大的诱惑,注定了他们的研究永无止境。

高教授清楚地记得他在美国开研讨会时,来自各国的狼专家们在野外学狼叫时的情景。那是一个没有星星的夜晚,他们来到野外,走到狼经常出没的地方,这时,他们每个人都学几声狼叫。那声音忽高忽低、时长时短,不久,狼群就有了呼应,那声音的节奏和他们发出的信号毫无二致。那时,狼们一定奇怪,怎么在同一时刻,同伴既发出危险的信号,又发出平安的信号;怎么在同一时刻,同伴既发出饥饿的信号,又发出欢愉的信号。其实,这是人类向狼发出的带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的信息。这信息是在告诉狼,人类试图宽容它,人类也需要它,人类更关注它。如果狼真是智慧的,那么它们应该兴奋;,因为它们与人类有了一种沟通。这一天,是它们的节日。

在与高教授谈话中,高教授隐隐地闪露着一种深深的遗憾。他的意思是,他在野外没有与狼达到一种更高一层的默契。有一次,狼在几十米以外的地方看着它,这是他在野外与狼最近的时候了。他将一只野兔放在狼的附近,那狼却不去吃,只是定定地瞅着,是狼觉得这是自己亲近的人在考验它,还是狼觉得这是人类给它下的圈套,至今高教授还是不得其解。只是在动物园里,高教授和狼缩短了距离。那时,狼趴在他的肘上,脸上虽没有什么明确的意向,态度说不清是亲近还是其它的什么。但是,高教授却感到,这是狼在对他的某种接受,这使他兴奋不已。可是他最终仍然承认他害怕狼,这是因为他更了解他这个特殊的朋友习性,还是来自小时候的惊吓给他留下的后遗症,笔者不得而知。

目前,高教授是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TUCN)濒危物种委员会委员、狼专家组惟一的中国委员。他是把中国狼介绍给世界第一人,也是全国关于狼的学术问题的学科带头人,是享受国务院特贴的专家。现在,他正设想着在中国设一个狼园,建立一个野外生态站,以便对狼有一个更加科学系统的观察。与此同时,他正准备与日本的丸山教授筹备亚洲狼专家研讨会,会址选在了哈尔滨。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8

【关键词】稷山,高跷走兽,角色原型,表演形式

位于山西省稷山县的阳城村有种特有的高跷表演,它是以传奇的神话故事、独特的走兽造型、多样的表演技巧追寻着历史的足迹经过了三百多年,是庙会活动的主要表演形式,2006年5月它被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高跷走兽。高跷走兽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可以理解为高跷与走兽共同形成的一个舞蹈艺术。高跷是其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 “走兽”是关键所在,是由演员套上特制的兽身、兽头,踩在高跷上进行表演。走兽主要塑造了貅狼、独角兽、鳌、麒麟、梅花鹿、黑狸虎、貘、象这些传奇的动物角色,是高跷走兽的亮点,也是它的独特之处,为高跷走兽的表演增色不少。高跷走兽的动物角色原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一是“貅狼”。貅狼是古时的一种猛兽,生活在北方大森林中。相传在战国时,番邦向中原大国晋国进献了一头貅狼,其目的是向晋国示威,他们提出如果晋国有人能征服了貅狼,他们就甘愿俯首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要是没有人能够征服此兽,他们就要攻打晋国。最后此兽被晋国大将齐化须消灭,番邦的企图没有得逞。在表演中,貅狼上坐在前方的是番邦送兽使臣,他上身穿黄色戏服,戴火红色胡须,以戏剧角色中的“花脸”角色塑造这一人物特征,“花脸”,又称“净”。“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等,在这个场景中,使臣的角色表现了他狡诈的一面。降服猛兽的西晋武将齐化须,坐在使臣身后,他身穿官服,手拿官帽,并没有太多的动作,展示着他征服貅狼之后的沉稳和冷静。

二是独角兽。在中国神话中,独角兽是一种吉祥之物,它只在履行重要使命时才出现。它的出现被人们视为美好的象征。而此处的“独角兽”却有所不同,它是生活在北方森林里的猛兽。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将孟明同其母,寻找失散多年的父亲,路遇形状古怪的独角兽,于是孟明手执宝刀,降服了独角兽,让它成为自己的坐骑,找到了父亲。扮演孟明的演员身穿布衣衫,手拿宝刀,头顶戴一无顶草帽,帽沿罩头,假发高高束于头顶,从上垂下,口衔刀,怒目圆睁,脸部底色全部为红色妆容,以粗黑的眉毛、眼圈的描绘来显示面对妖兽时的勇猛和果断,威慑力极强。身后坐着的孟明母亲为男扮女装,身穿皂衣素裙,挥动白色的水袖进行表演。

三是鳌。鳌在传说中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此兽能在大海、陆地、空中自由穿行,它是天神魁星的坐骑,魁星是掌管人间状元神官。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之录》中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象奎而改奎为魁。”继尔魁星立于鳌头之上。表演中,魁星赤发蓝面,翘足,捧墨斗,执朱笔,立于鳌头之上。魁星后面坐着新科状元,他头戴插翅状元帽,脚穿朝靴,演员的状元郎妆扮,充满喜气。

四是梅花鹿。此处的梅花鹿是《封神演义》中燃灯道人坐骑。因为鹿和禄为谐音,象征灵气活力和腾飞,儒雅权贵、财禄、发财等,是节庆佳日的吉祥之物,所以将高跷走兽的动物角色中加入了梅花鹿。燃灯道人在《封神演义》中对他的描述以及给他的定位是非常高的,在第45回燃灯议破十绝阵中,对其描述如下:话说众人正议破阵主将,彼此推让,只见空中来了一位道人,跨鹿乘云,香风袭袭。怎见得他相貌稀奇,形容古怪!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流源。表演时,燃灯道人身着道衣,一派仙风道骨,从容不迫,安然自得。

五是黑狸虎。它的形象也取自《封神演义》,是纣王驾下的兵马大元帅赵公明的坐骑,黑狸虎乃中国神话中的兽王,人们在神话中赋予它威猛无穷的神力。在《封神榜》里,赵公明武艺高强,并有黑虎铁鞭和百发百中的定海珠、缚龙索等法宝。后来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封神,赵公明被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还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主要管“迎祥纳福”。至此,赵公明是财神模样。赵公明骑黑虎表示他有非凡的功力,加之黑虎之助,更是强大非凡。表演者,手拿金绞剪,头戴元帅盔,身穿战袍,旗牌官司手持令箭,威风十足。

六是貘。貘相传是一种凶猛的野兽,背部灰白色,头、肩、腹、四肢都为黑色,尾巴短鼻子长。据传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的太子重耳被丽姬所害,流放国外。重耳和他的近臣魏丑、胡彦等在各国到处流浪,在某国遇到了貘,它伤人伤畜。魏丑想为民除害,与它斗智斗勇,但这只貘凶猛无比。魏丑跳上貘身,把它的脖子紧紧抱住,越抱越紧,不管貘怎样狂奔至死不放,最后以力量制服了貘。表演者,头戴黑帽,身穿黑衣,黑色胡须展现给观众,全身俯趴在貘的背上,将制服貘的生动场景表现出来。

七是麒麟。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龙头、马身、鱼鳞。麒麟文化是中国传统观民俗文化,麒麟主太平,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麒麟背上坐的是纣王的太师闻仲,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也是民间信仰中的“雷神”与“雷祖”,他文武双全,威仪并重,擅长行军,曾驾麒麟立下了赫赫战功。

八是象。象的谐音同“祥”和“相”,古人云,太平有象,寓意“吉祥如意”。这个表演场景主要是讲述印度国向我国送来大象,向我国传递友谊与祝福,平安与吉祥。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9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教科书中的童话故事用大量的篇幅讲述动物之间的关系,动物之间的关系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对象寄予了人们深刻的道德判断与价值定位。按照课程社会学的观点,作为在教育领域中人类的思想、价值和意义乃至思维方式之主要载体的课程内容,与社会控制之间存在着深深的内在关联。[1]涉及动物的课文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即以介绍动物生活习性为主的介绍型课文和讲述为人处世道理的寓言型课文,本文以后者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一年级教材主要涉及识字训练和入学教育,五、六年级教材重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涉及动物的文章较少,因此,本文试以人教版1984年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二版)以及200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版)两套语文教材2至8册为研究样本,总计14册。通过分析教材中删减和增加的新篇目,能折射出新时代意识形态发展的需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人文精神、生命意识的层面,以寓言型课文中蕴含的哲理作为切入点试加探讨,以期通过教科书中关于动物形象的表述,透视20年历史变迁进程中隐性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

二、对人教版两套教科书的比较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1984年版教科书共出现18篇涉及动物关系的课文,2004年版教科书中共出现25篇。通过两套教科书的对比可知,2004年版教科书中涉及动物关系的文章有所增加,同时删减了1984年版教科书中的部分文章。本文通过分析所删减文章与所增加文章的内容特征,拟分别从三个维度对文中涉及的动物形象进行探讨。

1.1984年版教科书涉及动物的课文内容特征

(1)角色模式化。2004版教科书中删减文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美丽的动物很骄傲。例如,《骄傲的孔雀》一文开篇提到,“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美丽的公鸡》开篇提到,“自以为很美丽,整天洋洋得意地唱”。《群鸟学艺》一文:“凤凰只是长得漂亮,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二是把狼和狐狸定位为邪恶的象征。课文中对狼的描述,大多丑陋、狡猾,比如,《会摇尾巴的狼》中恳求老山羊开恩的狼。狼的命运只能是“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狼和小羊》中,狼先故意找碴儿,最后蛮不讲理,一副霸道无赖的样子。动物被贴上标签后,凸显了教育功能,但是动物形象却单一化。可以说,动物的模式化就是人的类型化,动物的自然本性被隐蔽。

(2)故事情节虚无化。童话故事的情节虚构化,往往脱离实际,使故事内容略显虚空。例如,《骄傲的孔雀》一文中写道:孔雀为了比美,不小心掉在湖里。《美丽的公鸡》一文表述为:美丽的公鸡因为惭愧而天天打鸣。《狐假虎威》一文中,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学生会进行质疑,公鸡打鸣真的是因为惭愧吗?狐狸会借着老虎的威风吗?这些童话故事的深刻含义不明确,故事情节过于简单化,脱离儿童真实的生活情境,不切实际的故事情节无法让学生领悟现代生活的真谛,错失了学生感受生活智慧的良机。

(3)动物关系紧张化。删减文章涉及动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偏多。如《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等课文。《狼和小羊》一文中,“狼故意找碴儿,龇着牙,逼近小羊”;《会摇尾巴的狼》一文中狼和老山羊关系紧张。反观文章写作的社会背景,狼的原型、狼的生存环境均暗指狡猾的狼已穷途末路。多数文章涉及动物之间紧张的“人际”关系。动物之间的关系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寓言型课文过多涉及人人我我、是是非非,对立僵硬的人际关系略见一斑。

2.2004年版教科书中涉及动物的课文内容特征

(1)角色定位多样化。2004年版教科书涉及的文章摒除了动物形象固化的倾向,赋予了动物多样的社会角色。例如,《酸的和甜的》一文,小松鼠想“狐狸很聪明”,改变了以往定义“狐狸很狡猾”的社会意味。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需要为部分动物“正名”,提供学生思考现象的空间,而不能人为地为动物贴上标签。正如《鹿和狼的故事》一文所言:“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因此,笔者认为对动物角色固有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发展,需要改变人们的惯有思维。

(2)故事情节生活化。生活化的故事情节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中,大家共同清扫小路垃圾;《称赞》一文中,小刺猬的称赞给予小獾莫大的支持。通过以上故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意识到称赞可以给对方以鼓励。客观知识背后蕴藏的思想感情与价值观念可以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提供具有鲜明形象性与感染力的内在美客体,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受到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

(3)动物关系和谐化。与1984年涉及大量的人际冲突的文章不同,2004年版教科书中所涉及的动物关系明显具有和谐化倾向。动物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共同生存。例如,《夏夜多美》一文中,小蚂蚁掉进水中,萤火虫和蜻蜓送他回家。《象鼻桥》一文中大象为动物们搭桥,大家很惭愧,然后齐心协力修桥。和谐化的文章内容体现了新时代的社会精神,利于学生之间融洽关系的建立。

三、对两套教科书中潜在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

1.由“强控”到“弱控”的转向

教科书作为社会化基本内容的载体和社会控制的中介,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从浅层次体悟性材料角度分析,《骄傲的孔雀》一文展现的孔雀“骄傲”特性是学习课文之后才能体会的,但文章开篇给孔雀下了定论,即“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无形中把学生的思维已经控制为――美丽的动物总是很骄傲。动物的角色和故事情节是人赋予的,学校的知识形式含有权力、经济资源与社会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透视隐藏在教科书背后的价值取向,社会把强制性定论施加于学习者,容易达到控制人们思维的目的。

随着时展的需要,“社会本位”取向的主控制已经由无掩饰的凸显转为隐性“软控制”。新入选的课文更多地关注文章所传达的潜在核心思想,譬如《小鹿的玫瑰花》,小鹿栽花给大家提供享受美的过程。文章传达的价值观念是,奉献可以使大家的生活变得美好,人人都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观念的传递先呈现事实,再让儿童自己分析所讲述的道理,课文呈现方式较之以前更柔和、更活泼,改变了以往惯用的“口号式”“说教式”的道德宣讲,而更多采用“思考式”,让儿童自己动脑思考,逐步实现了由“有限边界”向“无限视野”的过渡。

课程内容的价值特性集中体现了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教科书传递的或明或暗的信息反过来强化了意识形态”。[2]权力与知识是一体的,知识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权力的附庸,教育不可能从意识形态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课程无法摆脱与政治、权力的渊源,也无法摆脱与主流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隐性“软控制”仅是某种意义上的“弱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销声匿迹。

2.由“冲突”到“和谐”的流变

课程反映“某一社会特定权力分配的情况,课程的知识是‘社会地、历史地建构的’,有意无意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选择,这种选择与统治阶级的价值、信念相适应”[3]。借物喻人的文章,往往把人类对某种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的崇敬寄托到某种动物身上,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往的教材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藏匿于教科书背后的是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过于重视“冲突、批判、揭露、否定”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童话中的狼已经失去其生物意义上的特征,作为文化符号的狼阐述着社会对“罪恶”的认识。狼与羊分别是强势力量与弱势力量权力的象征,强权者总是能够依据独特的优势获得相应的社会优势资源。

分析所删减的课文,凶残的狼总是与可怜的小羊产生不可化解的矛盾。譬如,《狼和小羊》一文中的狼与小羊,为了争夺溪边的水产生了摩擦,狼最终故意找茬把温顺的小羊吃掉。从2004版增加的课文中可以发现,冲突文化已经退居二线,更多地过渡为和谐的生活状态。例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刻画的动物形象,改变了原有为争夺河流上下游的资源产生的矛盾,转向通过“河流”建立友谊。又如《从现在开始》一文,所有动物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尊重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惯。从人本主义倾向层面分析,课文反映的社会主流观念发生了变化,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凸显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主流价值取向。

四、结语

从上述对教科书的分析得知,1984年版教科书中社会角色表现出模式化、类型化的特点,故事情节也以冲突型题材为主阐述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教科书的主题色彩较单一,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20年渐进式的调整,2004年版的教科书在社会角色方面呈现多元化特点,内容思想以符合时代需要的和谐文化为基点,凸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构建美好社会家园的观念。

小学语文教材多涉及寄寓型动物,动物寓言故事采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动物以思想言论,表现某种道德规范和处世哲学,同情与讴歌真、善、美,讽刺与鞭挞假、丑、恶,总结经验教训,启迪孩子的智慧。虽然在价值取向维度层面,较之以前版本大有改观,但深层次地挖掘课文暗含的思想内容,不难发现,课文尚带有鲜明的教化、说教意味,思想传达方式层面仍有待不断提高。教科书中的动物背着一个装有人生哲理的“包袱”,生灵活现的动物像老成持重的智者,通过动物的口吻向纯真的孩子们进行人生的指点和忠告。教科书中动物形象理趣大于情趣,教材仅仅是传播知识、训导为人处世原则的手段和工具,缺乏动物本身的真趣和魅力。教科书文章选材应该珍视童趣,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引导学生对陈述的内容质疑批判,从而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全面、深入地看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程社会学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56.

[2]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篇10

杯盘狼籍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当路 豺狼当涂 豺狼横道 豺狼虎豹

豺狼之吻 鸱视狼顾 除狼得虎 狗肺狼心 狗行狼心 官虎吏狼 鬼哭狼嗥 豺狼野心

鬼哭狼嚎 鬼吒狼嚎 鬼咤狼嚎 鬼抓狼嚎 虎狼之势 虎穴狼巢 进退狼狈 拒虎进狼

狼狈不堪 狼狈万状 狼狈为奸 狼狈周章 狼奔豕突 狼奔鼠窜 狼奔鼠偷 拒狼进虎

狼奔兔脱 狼飡虎食 狼飡虎咽 狼餐虎噬 狼餐虎咽 狼吃幞头 狼虫虎豹 狼顾鸱张

狼顾狐疑 狼顾虎视 狼顾麕惊 狼顾鸢视 狼嗥狗叫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顾鸱踤

狼号鬼哭 狼艰狈蹶 狼猛蜂毒 狼前虎后 狼飧虎咽 狼贪虎视 狼贪鼠窃 狼突鸱张

狼吞虎餐 狼吞虎噬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烟大话 狼烟四起 狼突豕窜

狼眼鼠眉 狼羊同饲 狼子兽心 狼子野心 粒米狼戾 前门拒虎 后门进狼 前门去虎

驱羊战狼 如狼牧羊 如狼如虎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豕窜狼逋 豕突狼奔 使羊将狼

鼠心狼肺 贪污狼藉 枭视狼顾 羊狠狼贪 引虎拒狼 引狼拒虎 引狼入室 鼠窜狼奔

引狼自卫 鹰视狼步 鹰视狼顾 鹰睃狼顾 鹰挚狼食 赃贿狼籍 赃贿狼藉 赃秽狼藉

赃私狼籍 赃私狼藉 赃污狼籍 赃污狼藉 脏污狼藉 鹯视狼顾 鸷狠狼戾 赃货狼藉

延伸:关于马的四字成语

1、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2、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3、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4、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5、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6、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7、马上墙头: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8、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丝毫助力。

9、悬崖勒马: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10、乌焉成马: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11、马鹿异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12、持戈试马: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13、驽马十驾: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14、代马依风: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15、盘马弯弓:盘马:骑着马绕圈子跑;弯弓:拉弓准备发射。骑马盘旋张弓欲射。比喻故作姿态而不付诸行动。

16、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

17、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18、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19、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

20、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21、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22、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23、驽马恋栈豆: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24、效犬马力: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25、戎马仓皇: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26、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27、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28、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29、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30、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31、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

32、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33、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34、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35、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36、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37、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38、光车骏马:装饰华丽的车马。

39、尻轮神马: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

40、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41、车尘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42、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43、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44、不识马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45、戎马倥傯: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46、乞儿马医: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指卑贱的人。

47、老骥伏枥: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48、脱缰之马: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49、大马金刀: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50、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51、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52、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53、单枪独马: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54、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55、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56、盲人瞎马: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57、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58、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59、飞鹰走马: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60、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61、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62、铜围铁马:比喻坚固的阵势。

63、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