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故事作文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照片的故事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

篇1

一张老照片

真的蕴含了许多

有乐,有痛苦

只在那一刹

刹那间

所有的都表达了

一张老照片

真的拥有了许多

有爱,有感动

在以后

篇2

翻开厚厚的相集,一张又一张我童年的照片勾起了我沉睡已久的回忆。外婆腿上的白色浴巾裹着一个丁点儿大的小孩,舒舒服服地在打哈欠,仿佛在说:“哎,真舒服,简直是皇帝般的享受。”这是出生才二十天的我。爸爸右手抱着一个与他手臂一样长的娃娃,比爸爸左手抱着的小布熊小得多,这是来到这个世界才三十天的我。一个小毛娃穿着粉色的睡袍歪歪斜斜地坐在黄帝椅上,炯炯有神的目光死死的盯着妈妈,生怕摄影师的镜头会把我掠走,这是半岁的我。不知不觉,岁月的车轮以忙忙碌碌地转了十二个轮回,我以从一个对什么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孩,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哎!“未来的飞行员”一个多么别致的名字。我经不住诱惑,翻开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我有两岁了,穿着一套黄色的衣服,坐在模型飞机上,可我的脸上没有别的小孩那样白里透红的肤色,不知被什么折磨的我,只剩下一张蜡黄蜡黄的脸皮。哦,我想起来了,当时我被“肾炎”这个病折磨得死来活去。当初,一岁两个月的我只是反复地发烧,初为人父的爸爸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没有及时地去大医院为我治疗,只是在附近的卫生所开点儿药就草草了事。由于得不到正当的治疗,我由发烧转成了急性肾炎,妈妈为此不知流了多少“金豆豆”。由于父母公事繁忙,没空照料我,且公公婆婆的家就住在县人民医院的大院里,方便就诊,所以就把我送回了老家。在外公外婆的悉心照料下,我的病渐渐康愈了。1995年6月23日,在我两岁生日的那一天,为了庆祝我大病康愈,外公外婆特地带我去县的一家照相馆照下了这一张照片,名字叫“未来的飞行员”

如今,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必须拥有强壮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所以,在选择学校第二课堂的兴趣小组的时候,我选择了武术。迈着矫健的步伐,朝着我儿时的梦想进发。

篇3

中学生怎样写亲情作文?首先是要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体会亲人们的关爱;然后找准切入点,用描写的方法,把亲人们对自己的关爱描绘出来。

对生活进行观察,各种感觉器官都应该用到。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都要进入到你的大脑。描写的时候,要抓住最感人的地方,通过写亲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来表现亲人对自己的关爱,用一系列的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让情感充沛起来,让文章生动起来。

通过观察得来的素材有很多,写作的时候,不要堆砌素材,对素材要有所取舍,口子要开小一点,挖掘却要深一点。像下面这篇《一张老照片》,只写和老照片有关的,别的都不写,口子就开得很小,挖掘却比较深:

我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一对年轻的夫妇搂着一个满脸稚气的孩子,孩子正开心地笑着。

“老爸,老妈,这是什么时候的照片?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我拿着照片问正在看电视的爸妈。

“哦,这张老照片呀……”老爸停了一下说,“那是十年前的事了。那天你过四岁生日,吃得太多,吃坏了肚子。晚上你又哭又闹,拉了好几次肚子。我和你妈急了,把你背起来,一人背一段路,去医院住院。刚把你放到病床上,你又再次哭闹起来,还把我蹬了几脚呢!”老爸摸了口,似乎还有些痛。“后来,护士来给你输液,你一点也不配合。还是我和你妈按着你,护士才把针打了进去。不久你就睡着了。我和你妈看着输液瓶,看着那药水一滴一滴地流进你的体内。等到药水输完,我和你妈就靠在病床上睡着了,一夜都没盖被子。”

“第三天,你的病彻底好了。为了庆祝,我向照相馆借了一部照相机,请护士帮忙,拍下了这张照片。”爸爸讲完后,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仍沉浸在回忆中。

我看着照片中的年轻夫妇,又看了看眼前的爸爸妈妈,感到有些惊异:照片中的夫妇红光满面,脸上看不出一丁点儿皱纹;而眼前的爸爸妈妈,不但有了皱纹,头上还有了刺眼的银丝。

妈妈看出了我的疑惑,自嘲道:“唉!都老了……”

爸爸打断了妈妈的话,对我说:“还不是被你和你姐磨的。吃、喝、穿、进学校,哪一样不是我和你妈一手操办?我们不老才怪呢!”

我一时语塞,只是握着照片,呆呆地看着照片上的爸爸妈妈。岁月,给了我和姐姐青春,却把爸爸和妈妈的青春夺走了。

篇4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背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基于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或情境模拟来达成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如果用这一观点来考察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状况,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对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我在组织教学“这就是我”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活动目标定位在“口头作文”训练上。后来再次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才认识到,语文如果作为“语文课外活动”,这样的定位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单一狭隘了。实际上,以“这就是我”这一主题作为七年级(初一)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有其特别的内涵和用意的,除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容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结合课文学习──这一单元以人生、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历练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

⑵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共处;

⑶在各种情境中,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2.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我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3个情境就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去收集一些家中的老照片,去寻找自己家中的一件珍品,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在这一观念下展开活动,学生势必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后来通过再次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才认识到,实际上这里的3个活动(可任选其一)尽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唯一目的,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动结果的一种呈现形式,只是为教师评价或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手段。当然也不排除通过作文来实现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设置这一单元还有以下几个期望:

⑴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

⑵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小物小事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

篇5

关键词: 作文 素材 技巧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分数的不断提高使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压力,许多学生对作文复习感到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甚至产生畏惧。其实,中考作文命题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角度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考作文其实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掌握好方法,就能拿到高分。

一、认真积累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选题面狭窄,材料单一,用词单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平时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窄,导致写作时才无话可说。基于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把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初中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我们积累写作素材也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在复习时可以抽出一段时间,翻一翻家庭的老照片,回忆整理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生活故事,写成片段;也可以整理初中三年的日记、作文练笔等,回忆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精彩故事,写成片段文章;还可以浏览新闻类的报纸杂志,关注时事新闻,积累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多准备一点,写作时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二、熟练掌握写记叙文的技巧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写400个字左右的记叙文,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记叙文的技巧。

首先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要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涉及人物;第四要素是事情的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第五要素是事情的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事情的结果:交代好结局。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文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与事件背景;反映的道理(主题);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中考辅导阶段,每位考生至少要写五篇以上的练习作文,在写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

三、把握作文三要素

(一)凤头(文章开头漂亮,语言优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如在作文辅导过程中,有个考生的《心愿》一文是这样开头的:“这个心愿在我的心里已经埋藏的很久。”只一句话便进入正题,可谓开门见山,干净利索。又如有个考生的《谦虚与骄傲》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我国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引用了名人名言,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二)猪肚(有丰富的主题)

中考考试说明要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这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文章需要表达的主题。中学生的生活平平淡淡,学生作文就要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如有的考生通过记叙自己雨天为妈妈送伞的经过,“开掘”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突出了回报父母关爱之情的主题。又如在《用心情去倾听》一文中,记叙了通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与小男孩汤米感人的交往过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成长的感情,再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间真情。

(三)豹尾(文章结尾用力)

“编筐编箩,重在收口”,文章也是这样,有了引人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要有精彩的结尾,才能给人完美的印象。

如有个考生在《节约粮食》一文中引用古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这篇文章添了画龙点睛之笔。

篇6

一、材料热度大排行

2012年17道作文试题,故事类材料占了9道。 2013年18道作文试题,生活现象类占了5道,2014年高考虽仍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在试题材料的选择上涉及到言论话题(福建卷)、科幻故事(天津卷)等内容,但从取材热度上来讲,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现象”类

生活有多精彩,语文就会有多精彩,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2013年18套作文试题,以生活现象为试题材料的占5道,它们分别是:全国课标Ⅱ卷“同学关系调查”,江西卷“同学三怕”,上海卷“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湖南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四川卷“讨论平衡生活”。但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生活现象”为材料的试题骤然上升至8道,占全年试题将近一半。

2.“生活故事”类

生活故事看似平凡,实质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教育、或思辨、或想象,等等。取材于生活故事类的作文试题,贴近考生生活,考生自然有话可说。2013年取材于生活故事的作文试题仅有辽宁卷的“沙子与珍珠”,重庆卷的“大豆变豆腐”。但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生活故事”为材料的试题上升至5道,占全年试题的近三分之一。

3.“言论”类

言论因其言简意赅,同时又浓缩了先哲们对世界的不同解读,所以也深受历年高考命题者青睐。如2013年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安徽卷萧伯纳对“梦想”的论述,浙江卷“三句话看童心”,等等。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言论”为材料的试题仍保持3道,试题相对稳定。

【2015年高效备考策略】

1. 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关注生活的作文是最容易出彩的作文,考生要尽可能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这可通过坚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2. 加强哲理思辨

心灵鸡汤式的小故事短小精练而富有趣味,蕴含普世价值观。这种“小故事大智慧,小视角大意境”的命题材料,既能有效地避开社会热点,减小试题被猜中的可能性,同时又考查了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因此这类材料一直很受命题者青睐。

3. 关注其他试题材料,有备无患

2014年高考虽没有出现寓言故事类、时评类、图画类试题材料,但高考命题具有循环性与平衡性的特性,所以考生也决不可偏离对这三大类材料的关注。

二、引领方向大排行

2012年湖北卷关注了“科技的利与弊”,2013年北京卷关注了“手机的利与弊”,2014年广东卷又一次以老照片为载体,关注“科技的利与弊”;2010年课标卷“猫吃老鼠”关注了“责任”,2012年课标卷“修船工的故事”再次关注“责任”,同时,2012年北京卷“巡道工老计”关注了“对责任的坚守”,2014年重庆卷仍关注“责任”,可谓“玻璃碎了,而责任仍在”。所以每年高考,总有一些精品试题引领着未来几年的命题方向。

1. 课标I卷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宇宙万物,或静或动,或大或小,都有其运行规律。“万物有度,无度则滥”,这个“度”实质指的就是规则。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只有自觉遵守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做一个讲规则、守规则的人;才能使生活变得有序、和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规则”不免会变得落后,甚至一些“规则”在制定时本身就存在弊端,所以我们也一定要敢于打破规则,勇于创新。2014年课标Ⅰ卷正是以“山羊过独木桥”比赛为载体展开对“规则”的讨论。考生可反对其打破了规则,进而呼吁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都应该恪守“规则”;同时考生也可赞扬其勇于创新,打破了规则,让比赛有了突破,所以2014年课标Ⅰ卷实质上关注的主题是恪守规则与改革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此主题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更是中国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主旋律。

2. 江西卷

打击套作,抒发真情实感,规避“高考体”,可谓是这几年高考作文改革不断的呼声。2013年江西卷的“同学三怕”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力地规避了“高考体”,使人耳目一新。2014年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讨更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只能结合试题来谈自己的见解。相对来说,此类试题考生写作难度增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是无法“备考”的,这就有力地打击了“假大空”等“高考体”,让作文回到写作的本质,代表着高考作文改革的大方向。

3. 天津卷

创新一直是中国这些年来倡导的价值理念,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2014年天津卷“大脑智能芯片”正是一个面向未来,激发考生想象力的近十年来少见的优秀作文试题,比起那些只知道“炒冷饭”的作文试题,它是目前高考体制下的有创新、有想象力的文题。这种关注未来,激发考生想象的优秀作文试题虽说难度较大,但可以很大程度地发散考生思维,考查学生的真正作文水平。

【2015年高效备考策略】

1. 研读具有引领高考命题方向的优秀试题,浇树浇“根”

每年4、5月份,放眼各大媒体网站和教辅杂志,对高考作文猜题押题者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有精品出现,但大部分猜题者的思路不外乎以下几种:(1)一味求新导致试题较偏、较怪;(2)个人主观色彩太严重导致试题偏离命题方向;(3)太直观地再现社会热点导致试题正好走进高考命题者回避的区域。

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命题方向,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依据高考真题才能高效备考。如:2010年课标卷、2012年课标卷、2012年山东卷、2014年重庆卷关注同一主题―责任;2012年湖北卷、2013年北京卷、2014年广东卷关注同一主题―科技的利与弊;2012年浙江卷、2013年辽宁卷关注同一主题―位置与价值……所以,只有研读具有引领高考命题方向的优秀试题才能准确地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2. 强化写作基本功,修炼好“内功”

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讨,天津卷对大脑智能芯片的科幻想象再一次告诉我们,八股文式的“高考体”套作将会在未来无“用武之地”,只有实实在在的写作基本功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那么如何强化写作基本功,修炼好“内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课外品读大家美文;②征订一本专业作文辅导的报刊; ③开辟每周一期的墙上语文园地; ④课堂10分钟朗诵或每周开设至少两节阅读课与写作课。

三、考查能力大排行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而高考作文考生最缺的就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所以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者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 2012年江西卷“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福建卷“路程与时间”;2013年江西卷“怕与不怕”,湖北卷“方与圆”,等等。同样,2014年也关注了考生以下科学思维能力。

1. 辩证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所以对同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思维。如课标Ⅰ卷,面对被打破的“规则”,运动员和裁判产生了争议;安徽卷,面对剧本台词,到底是表演艺术家说了算还是剧作家说了算;上海卷,面对穿越沙漠,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江苏卷,青春到底是“不朽”的还是“朽”的;辽宁卷,到底漫天的繁星是最美的风景还是高楼林立是最美的风景;广东卷,是黑白照片时代好还是数码时代好……考生只有辩证分析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2. 开放思维能力

鼓励考生大胆质疑,自由表达,让考生有话可说一直是高考命题者的追求,这种命题理念实质是在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能力。所以,对于北京卷“老规矩”,考生可以赞同,亦可以反对;对于湖北卷“山顶上的风景”,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风景也自然不同,考生只要写出自己的“风景”即可;同样,山东卷“从窗中看风景”,有人看到了静,有人看到了闹,有人看到了雅,也有人看到了俗,考生只需选择一个角度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风景即可;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讨论,考生更是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效果各抒己见;浙江卷的“门与路”,考生所选择的“门”不一样,所走的“路”也自然不一样。这些试题没有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生可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见解即可,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

3.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鼓励创新更是一个社会应该倡导的良好风气。天津卷“将人大脑中置入一个芯片”;福建卷面对空谷,一般人想到的是悬崖,而有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课标Ⅰ卷,面对不可动摇的比赛规则,就是有人敢大胆地打破,这些试题就是在有意引导考生大胆创新。

【2015年高效备考策略】

1. 关注哲学中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包括两个论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几个范畴(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篇7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问题;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既给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也给语文教师带来新的困惑。如何正确理解课标理念,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期待解决的问题。

1.对课标的认识不够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无一方天地。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还是按过去的老一套进行,教学还是按过去的习惯设计,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浪费教师精力,耗费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质量等。同时,有的教师对新课标不甚了解,对新教材握不够,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要扭转这一局面恐怕首先要解决转变观念的问题。在许多教师看来,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是要落实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活动项目,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于是,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千人一面齐步走的情况。

2.没有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行为来自于精密的计划。综合性学习尚未开始,教师便要计划先行。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计划,包含综合性学习任务、综合性学习进度、综合性学习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内容,既要有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要有材料搜集的方法、检测手段的安排,体现出可控原则。比如时间安排上,要求学生每学期两至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切记不可次次都是泛泛而学,到头来只能像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满地狼藉却食不果腹;比如活动方法上,要有迅速浏览,搜集相关内容,选取能体现主题的材料,这样活动才能有序的开展起来。

3.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不足

从初中六册教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来看,综合性学习涵盖了数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等所设各学科内容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涉及面非常广,当地的自然风光、风俗传统、各种文化都可成为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用资源。如,我们组织开展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就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许多教师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并挖掘身边现有的资源,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这也就造成了有资源而不能合理利用。

4.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

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比如,有的老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这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在这一观念下展开活动,学生势必会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实际上,这里的三个活动(可任选其一)尽管都有作文要求,只是为教师评价或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手段。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呢?我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的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它已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正是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多样,这些活动能使学生从单调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同时各种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比如:开展专题性学习,专题的题目一公布,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关注有关的事实,并会对相关的人与事进行思考分析,形成自己对专题的见解,会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语言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讲清楚,使别人感同身受。这样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语言组织,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

2.淡化知识传授,重视方法指导

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

(下转第60页)

(上接第59页)

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因此适应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的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自主的选择,并运用其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是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教学的主旨所在。

3.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

篇8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和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不难发现,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还局限于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活动目标定位在“口头作文”训练上。如果作为语文课外活动,这样的定位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样的目标定位就显得单一狭隘了。

2.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做情境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学习单元时,把课文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在这一观念下展开活动,学生势必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

3.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两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时有纳闷:“这像语文课吗?”“语文何以体现呢?”这种过多的担心实质上是传统的语文观念的表现,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以及知识运用方面去思考。综合性学习是一种 独立的课程形态,有时候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 系,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学科知识为前提的条件下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以上问题,存在于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如何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有效,真正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资源,设计、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已超越了传统的狭窄的“唯语文”的学科领域,走向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人教版新教材内容丰富,大胆融合其他各学科内容,如《斑羚飞渡》涉及生物学知识,《安塞腰鼓》、《观舞记》涉及文化艺术知识。对此类课文的学习,可以以课本为射线,打通课本内外,在用好用足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学科之间的知识连接点进行延伸拓展,统整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不断挖掘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先将所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放在同一平台上,然后围绕主题将零碎的多学科知识统整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这样,一方面教师能够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使师生的生活和经验共同进入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探索者、建构者。

2.加强阅读指导,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科学地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时机,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平台,让学生在交流课内阅读体会、心得的基础上涉猎课外书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以致用。如开展“我眼中的鲁迅”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以课文《风筝》、《藤野先生》为切入点,首先通过整体阅读了解文章的中心事件、作家的情感观点、文章的写作特点,做到“胸中有丘壑”;然后通过分析探究,寻找最佳拓展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信息材料作出自主选择和个性判断。通过联系、整合、深化,使学生自觉地向课外或文外延伸,在课外阅读《呐喊》、《野草》、《朝花夕拾》等鲁迅作品。学生有了课内阅读的基础,就可以较好地去探究和发现鲁迅先生的思想精髓,对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内涵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活动展示课上,学生们或展示收集的鲁迅照片,或以大量作品为依据点评鲁迅伟大的人格,或畅想藤野先生与鲁迅相逢……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

古人云:“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语文教学若能抓住事物的变化特征,拓展教学的时空,课堂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激情的天地,师生必将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创新世界。

3.联系生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首先要因地制宜。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社区、每一所学校都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笔者所在城市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社会人文资源丰富,为此我开展了一次以“走进绍兴,爱我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在查阅有关绍兴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资料后,以小组为单位自拟题目编写宣传手册,并力求图文并茂。这次活动周期大约为半个月,参加活动的学生既有单独的查阅、收集资料,又有共同的分析、整理资料时的协作。我们还设计了“我为游客当导游”的活动,学生评出“绍兴十景”,并自己撰写解说词。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到了绍兴的很多信息资料,大大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的才华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展现。

其次是因时制宜。目前网络广泛应用,作为教师,我们也要让网络走进语文课堂。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正确地引导学生上网,我指导学生走进网络,接触网上的大量信息,感受网络学习的乐趣,同时向学生提出三项任务:(1)撰写调查报告(主题:网络与学生);(2)上网收集资料,积累语言材料(主题:网络与语文);(3)组织一次辩论赛(主题:上网利弊谈)。通过活动,学生对网络有了新的认识,语文学习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培养能力,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最后是因人制宜。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也存在差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搭建适合每个学生各尽其才、各尽其责,适合学生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总之,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本身处于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知识的不断拓展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桂华.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篇9

时间匆匆流过,转眼间接近尾声,感慨自己以前没怎样怎样,期盼自己以后怎样怎样却惟独来将思想与目光定格在眼下数十行的汉字公式上。就让时光流走在不着边际的思想上,流走年华,流走希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作文感悟时间600字,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作文感悟时间600字1孔夫子喟然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月逝矣,岁不我予。”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朱自清先生对时间匆匆的发问。

时间如白驹过隙,将风作为它的翅膀,翻飞在你我的谈话间,弹指间,品茶间,嬉戏间,思考间...就是在这上下的翻间,流走了一段又一段青春年华。

记录时间的多少,不停的从细细的缝中流下,它是时间的载体,他流走了时间也随它的脚步走向未知的空间。当沙漏再从新调整时,你我的时间却不能调转,一去不返。

时间本就是生命的载体。朱自清先生《匆匆》中对时间的发问不正是对生命的疑问吗?沈从文先生笔下时间的意义不正是生命的意义吗?短短的数十载,这段从上苍那借来的时间,在你我的游弋间便匆匆流过,流逝了年华,那你我,有凭借什么来偿还着段借来的时光。古有祖荻闻鸡起舞的美谈。惜三余之佳话,现在的五分钟口惜的说法;海论只希冀那三天的时光看尽她应该知道的一切,不都是因为时间太过匆匆吗。

表盘上的秒针一圈圈的转过,分针也随即跟上。一圈圈的转过,时光也就流走在这一圈圈的转动中而你我却还犹豫在到底该不该偿还着段借来的时光。

时间匆匆流过,转眼间接近尾声,感慨自己以前没怎样怎样,期盼自己以后怎样怎样却惟独来将思想与目光定格在眼下数十行的汉字公式上。就让时光流走在不着边际的思想上,流走年华,流走希望。

时间真是匆匆,春以接近尾声。夏的脚步也能被我侧耳倾听到,听到6的脚步声。

时间太过匆匆,转瞬间一切都将结束,结束在6月时光里的匆匆,流逝在自己的无限的感慨中,流逝在无限的希望中。

时间真是匆匆,聪明的你告诉我,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生命,一去不返。难道你我真的让那小偷偷走我们的生命,让你我白白的走过这一段借来的时光。

八年级作文感悟时间600字2有的时候,总是听到有人在懊恼没有珍惜时间,因而总认为时间不足够。正是那一次的经历,使我慢慢地开始珍惜时间。

那一次,让我的感触很深。当时有一次考试临近,同学们都在拼命地复习着,如同临敌而战;而我却在悠然自得地玩耍,一边看着同学们努力地复习着,一边想:唉!用得着这么用功吗,不就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嘛,难不成考试前这么看看就能拿个一百分。等到考试时,同学们都齐刷刷地拿起笔来写,可是我却坐在那里拿着笔一个劲地发呆。

因为之前我根本就没有复习,所以对于我而言,这些题目简直就象天书一般。再看看别的同学,有的在冥思苦想,有的还在不停地写着,这给我制造了很多压力,终于在最后的时候,我也是硬着头皮勉强做了一些。由于是刚考完试,同学们仍然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看着他们一副欢呼雀跃的样子,我的心就如刀割。

就在这时,我的同桌她兴奋地跑来对我说:“喂,看你垂头丧气的样子,考得怎么样啊?你知道吗,我这次好像对了不少了耶。”她一说,可把我的心给勾了起来:“哼!是又怎么样,不就是一次考试嘛。要是我之前有时间复习,说不定比你还厉害。”当我一说出这话,立刻遭到她的反驳:“你还说呢,我们都在复习,你却在偷懒,怎么会没时间呢?时间是靠人一点点挤出来的,不是你说有就有,没就没的。只要你懂得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就能成功。”我一时被她驳得无话可说,的确,每当我想要认真复习时,心就不安分地动起来,往往都是半途而废。

其实,人的一生很短暂,时间也不会很多,但有的人却能很出色,因为他们把握了时间。有的人荒废光阴,时间就会变得很漫长,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吧。所以我们必须珍惜我们现在的时间,就是在珍惜我们的生命。

八年级作文感悟时间600字3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俄国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所以,抓紧时间吧,一生实际上只有三天。

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我们上课大闹,开玩笑,丝毫没有在意时间的流逝,我们把老师的话当做废话,左耳进,右耳出,我们从来没有遵守过父母的建议,我们一直在虚度光阴。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可见时间真的很重要。

直到一次考试的失败,我才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因为我平时浪费时间,虚度光阴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止步不前。平时,上课完,下课后,我的时间总是用闲聊来打发,要么就坐在原地,看着黑板静静的发呆。就连考试的时候,试卷我很快就做完了,利用剩下来的时间,我并没有把试卷检查一遍,而是趴在桌子上,看着其他的学生,默默的写着,我的心里却在偷偷地笑。后来,我的成绩怎么也上不去,都是因为我的时间观念不强,不珍惜时间吧!

后来,我开始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我开始努力学习,我懂得了珍惜时间,我把时间一分一秒的利用在了学习上。在吃饭排队的时候,在下课休息的时候,在平时的睡觉前,我都拿着一本小本子,上面有着我平时摘抄的知识要点,我默默地背了起来。我在一丁点一丁点地把时间一分一秒的拼凑起来,坚决不浪费一分一秒,我的学习效率在一步一步的提高了。通过珍惜时间,虽然我的成绩并没有实际的提高,当我感觉,我一直在不断的进步着。

珍惜时间就是在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我们可以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去充实自我,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

八年级作文感悟时间600字4时间,他是人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他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丝痕迹。人们常常在他逝去后,才渐渐发觉,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古人一声叹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怎样才能留住这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朋友”呢?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爱因斯坦即使是在做家务时也从不虚度时间,而是挤时间来思考。有一次,他推着一部婴儿车在伯尔尼的马路上散步。他迈着沉重的步子,每走十几步就站住,从上衣口袋里拿出铅笔和纸片,写下几行数字和公式,低头看一看甜睡的儿子,抬头看一下钟楼上的大钟,又向前走去……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时间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数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珍惜时间就显得异常得重要。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一段珍惜时间的故事。

奥地利著名作家莫扎特,连理发时也在考虑乐曲创作,常常情不自禁地停止理发,记下他构思出的新乐曲。他说:“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莫扎特说得不无道理,也许我们和他一样用功,不一定会象他一样的成功,不一定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努力了,至少我们达到了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处。我们就能够站在人生的顶端对人们说:我尽力了,我并没有浪费命运留给我的一点一滴的时间。

但丁说过: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觉失时的痛苦。而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知道时间的价值了。或许在嬉戏玩闹的十个人中,有九个人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他们却不一定懂得这句话的真实意义。倘若他们懂得,会如此快乐吗?

无论时间有多么的紧张,只要我们愿意,他会源源不断的到来。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命运给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做时间的主人。到那时,让这一个匆匆过客,永伴你我左右!

八年级作文感悟时间600字5总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纯真的童年时光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却已成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有时看着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会感怀自己哪一天也会垂垂老去。但人生不能只由伤怀组成,我们应该微笑。正因为人生短暂,我们才更应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和每一丝真诚的感动。

珍惜亲情,它让我们的生命之湖漾起美丽的涟漪。早已熟悉了母亲关怀的问候和父亲沉默的眼神。但只因熟悉,却忘记了在母亲为自己盛饭时说一声谢谢,忘记在父亲抚摸自己的头时有一丝感动,甚至愚蠢地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直到那天,母亲在夕阳余晖中散开头发,我看到几丝苍白的银丝在绯红的晚风中飞扬,不禁泪流满面。在我看来爷爷奶奶的老是可以接受的,而父母的老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他们曾经如此年轻和美丽。翻着老照片,看着那些风华正茂的笑容,我告诉自己,要珍惜这份亲情,这样才不至于在失去时太难过。

珍惜青春,它让我们的生命之歌传到遥远的地方。我们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我们已懂事,但还不用为家庭操心,我们有许多真挚的朋友,我们拥有灿烂的青春。虽然现在的学习生活看起来有些单调,但我却不愿拘泥与此。

我喜欢在父母出门时偷偷看场球赛,并为之兴奋或遗憾;我喜欢和朋友们酣畅地聊天,聊过去,现在和遥远的未来;我喜欢在星光的照耀下独自回家,仿佛我就是黑夜的游侠;我喜欢在星期天呼呼地大睡,尽情地享受那份慵懒。我喜欢这种活力和激情的感觉,我想好好珍惜这青春岁月,这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篇10

(一)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古诗词中的句子,每条横线上写一句。(8分)

1.走过春夏秋冬,感悟诗情画意。初春,我们同白居易徜徉在西子湖畔,领略“ ,

”的万物复苏;盛夏,我们随杨万里漫步在千里荷塘,享受“ ,

”的别致风光;仲秋,我们与龚自珍一起体味“,

”的独特感悟;深冬,我们和岑参一同欣赏“,

”的北国雪景。美妙的千古绝句,旖旎的四季风光,永远荡漾在我们心中。

(二)综合性学习:观赏“八骏图”,积淀“马文化”。下图是价值连城的徐悲鸿的《八骏图》。请你细心观察、认真品味,按要求完成2~8题。(12分)

2.从画面的构图、意蕴及象征意义方面,为展览馆的解说员写一段解说词。(2分)

答:

3.下面是给《八骏图》题写的一幅条幅。请把这一书法作品中的字用楷体,按正确的顺序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字迹工整,不写繁体字。(1分)

4.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图示,根据要求写出探究结论。(2分)

(1)从汉字的起源看:

(2)从汉字的发展看:

5.请你将自己积累的有关“马”的俗语、传说,各写出两个来。(2分)

(1)有关马的俗语:①②

(2)有关马的传说:①

6.你读过的名著中一定有涉及马的故事,请写出两部名著中的马的名称。(2分)

答:在《》作品中,有 马;

在《》作品中,有 马。

7.农历猪年春节,有人根据徐悲鸿的《八骏图》写了副上联,请你对出下联。(1分)

上联:骏马金鞍跨上康庄路

下联:

8.过去不论在生活中,还是战场上,马都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马的作用大大不及从前。由此,人们对马的作用展开辩论。请针对甲方的观点,从相反的角度述说你的观点。(2分)

甲方观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汽车、飞机取代了马匹成为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马在现代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可以说,马这种动物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所以最终可以为人冷落、遗忘直至消亡。

你的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从选文中找出与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相同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11.从选文中梳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内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1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2分)

答:

1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9题。(15分)

让人类冬眠

陈 群

①人类可以像动物一样“冬眠”吗?美国科学家正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三组研究人员都在争取第一个在人类身上试验“人工诱发冬眠”技术,全球首次试验有望在今年末启动。

②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哈桑・阿拉姆是外科创伤研究专家,也是美军的医学顾问。他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让遭受重创的病人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进入“休眠”状态,为最后的救治争取时间。

③根据他提出的观点,救护车上应当配备生理盐水,这样当因车祸受重伤的病人因血液中钠元素过度流失造成血浆浓度下降的时候,可以在现场输入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暂时提高血浆黏稠度。这会使病人的体温从37℃迅速下降到10℃,并使新陈代谢变慢,延缓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和伤口的恶化。这几十分钟“休眠”就可能拖住死神的脚步。

④阿拉姆医生已经在几只五十多千克的猪身上进行了试验。通过这种方法,这些猪的心脏和脑电波活动停止了两个多小时,在注入温热的血浆后,它们又恢复了生命迹象,而且目前看来没有产生明显的长期影响。阿拉姆医生准备在今年末在志愿者身上进行首例人类试验,未来可能在美军士兵身上进行,很多重伤员就是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才丧命的。

⑤此外,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的复生研究中心也加入了这场科研竞赛,不过,他们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UCLA医学院的一名研究员表示:“我们从20分钟(休眠)起步,但很快就会想突破局限,也许会持续几天、几周、几个月,我们还不知道。”

⑥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在每年4~6个月的冬眠中,它们的心跳、脉搏、新陈代谢都降到最低限度,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

⑦美国科学家道厄已经在冬眠动物的血液里发现一种名为“冬眠激素”的物质,它能够诱发动物冬眠。在盛夏,如果把冬眠激素注入黄鼠和蝙蝠身上,这些动物就会有规律地长时间沉睡。后来又在不冬眠的猴子身上做试验,发现猴子竟然也出现典型的冬眠状态,脉搏跳动减少50%,体温也降低了。当冬眠激素的作用减弱后,猴子又逐渐恢复正常。

⑧2005年,美国研究人员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吸入有臭鸡蛋味的氢化硫的老鼠会进入一种假死状态――停止跑动,接着失去知觉,慢慢进入冬眠状态,呼吸几乎完全停止,体温由37℃下降到11℃。老鼠处在冬眠状态的时间长达6个小时,在呼吸到新鲜空气后又慢慢苏醒过来,恢复了正常的生理机能。

⑨领导此次研究的生化学家马克・罗斯认为,所有哺乳动物可能都具有“冬眠”的潜在能力,甚至人类也具有这种能力。而科学家所要做的就是打开这个潜在的开关,按照需求进行冬眠状态的转换。

⑩此前,人类“冬眠”的例子屡见不鲜。1999年,曾经有一位挪威滑雪者不幸被埋在雪下一个多小时,在获救后人们发现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体温也从正常的37℃降到了13℃,但是他最终还是通过治疗活了过来。

{11}2001年,刚刚学会走路的加拿大幼童艾丽卡・诺德比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竟然自己糊里糊涂地走到室外,当她被母亲找到时,全身已经冻僵了。

{12}小艾丽卡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宣布她已经“临床死亡”,因为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两个多小时,体温已降至16℃。但医院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为艾丽卡实施解冻。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最后艾丽卡真的苏醒过来了!

{13}最令人称奇的例子发生在去年10月。35岁的日本男子内越光高在登山途中不慎坠落沟谷,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昏睡了24天,等救援人员找到他时,他的体温只有22℃,但依然还活着。医生认为他当时进入了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除了脑部活动仍继续外,身体其他器官的新陈代谢都几乎停滞。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他奇迹般地重返工作岗位。

{14}其实,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人工诱导冬眠”技术,后来因进展缓慢而放弃。在中断二十多年后,内越光高的“复活”奇迹再次激发了NASA的热情,并为此项研究划拨了资金。而欧洲宇航局也从2004年开始投入大笔资金,研究让宇航员“冬眠”的课题。

{15}如果让宇航员在漫长的太空航行中进入“冬眠”,对食物的需求将大大减少。这也可以解决掉诸如心理压力、孤独症等棘手问题,为载人航天器登陆遥远的星球铺平道路。欧航局希望,如果这种“冬眠系统”及时发明出来,那么他们将在2033年发射飞船,派人类登陆火星。

(选自《知识窗》2007年第8期)

14.通读全文,请简要回答什么是冬眠?(1分)

答:

15.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⑦、⑧段说明的内容,并揣摩作者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内容。(2分)

答:

16.文章第⑩~{13}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

答:

17.纵观全文,请说说人类冬眠有哪些好处?(2分)

答:

18.作者为了把人类冬眠说明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第{10}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说出一种即可)(4分)

说明方法:

作用:

19.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表达作用。(4分)

(1)慢慢进入冬眠状态,呼吸几乎完全停止。

答:

(2)欧洲宇航局也从2004年开始投入大笔资金,研究让宇航员“冬眠”的课题。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6题。(15分)

“千城一面”与“自主文化”

江 明

①近两年,关于国学、炎黄等“宏大文化”的品评争论,令人眼花缭乱。文化,在一些人眼中,成了名利炒作的工具。“功利文化”大行其道的同时,一些曾经熟悉的人文印象、某些淳朴的地方风情,却在渐渐模糊,甚至被遗忘,继而消逝。最典型的,各地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被大批拆除,广场花园、形象大街建得热火朝天,城市规划难抑崇洋意味。“千城一面”不仅令人产生视觉疲劳,曾经不尽相同的地方民俗也随着外部环境与内在思想的改变渐渐“雷同”。自我个性的丧失,偏离了自然多元的本性。

②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发展时常是按照“尊重历史、保护氛围”的原则进行。漫步于一些欧洲城市,你会感叹于新建筑与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协调统一:稍事休息的咖啡厅,没准就有上百年历史,墙上发黄的老照片则在向你娓娓道来它的亲历与沧桑;面对历史人物、艺术家的故居老宅,你的脑海中不禁会浮现重大历史事件、杰出艺术作品的缔造映像。工业与科技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古罗马、拜占庭、哥德、文艺复兴、巴洛克等风格的建筑永不“落伍”,成为镶嵌在城市中的一颗颗明珠。身处在这样的环境,当地居民常常以历史积淀为荣耀,以人文传承为自豪,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保持着特有的平和与宁静。再看“年轻”的美国,一口百年水井也会被围栏保护。西部牛仔、西部淘金等“冒险史”,更被视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

③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地方特色建筑繁多,人文风情积淀深厚。京韵文化、海派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不是兼具“胡同祥和与皇家雄伟”的气度,就是蕴含“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豁达,要么则映衬着“逢山开道、遇水造桥”的顽强坚韧……种种优秀的人性品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产,极大地体现出中国各地的人文精髓,无异于一笔笔无价的财富。在文化内涵的层面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

④当然,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有时是会面临一些难点,但这并非是取与舍的对立。某种程度上,这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因为,真正的文化是具有亲和力与包容性的,吸收先进文化不等于放弃既有的精华。倘若善加引导,有针对性地融合,强强结合就会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至于文化与风格的纯粹性,只要不片面狭隘,同样有法可解。就建筑风格统一而言,巴黎的老城与新城,已是创新发展与古迹保护的典型范例。

⑤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国内一些地方,正掀起如火如荼的“申遗热”;或是以沟通交流为名,频频举办“XX文化节”。“文化觉醒”的口号是不错,但实质却常常“醉翁之意不在酒”――旅游开发、招商引资、GDP政绩、利益驱动,功利的导向令原生态氛围变味走样,更致使一些自然、人文、非物质遗产遭遇毁灭式攫取。“杀鸡取卵”恰恰折射出一些人的“没文化”!

⑥没有精神信念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文化传承的城市,则可能是盲动的躯壳。在倡导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我们应当继承保护自身已有的精粹,向更广大的范围推介传播;同时,还应通过传媒倡导、艺术创造、群众文艺、校园活动、企业经营理念等途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体现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型城乡文化,最终形成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文化。也只有从地区实际出发、符合公众理想与行为的文化,才会拥有坚实的基础,才会具备可持续的发展潜力。最后要说的是,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自主自足”,一味“与国际接轨”,难免“邯郸学步”。

(选自《人民论坛》第18期)

20.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大发感慨的?作者认为这一问题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分)

答:

21.建筑是文化的反应。第②段中的画线部分“新建筑与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协调统一”,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居民一种怎样的文化理念?(2分)

答:

22.第③段中谈到“在文化内涵的层面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支撑这一说法的依据是什么?请你简要概括。(2分)

答:

23.在建筑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又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论证?(2分)

答:

24.第⑤段中作者论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国人一种怎样的品位?(3分)

答:

25.文章经过严密论证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答:

26.选文语言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寓意深刻。下面摘录几句话,请你结合选文,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来。(2分)

(1)自我个性的丧失,偏离了自然多元的本性。

答:

(2)“杀鸡取卵”恰恰折射出一些人的“没文化”!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31题。(15分)

抱一抱母亲

雪小禅

①他感觉和母亲很远,也许真是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

②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③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杆了。

④母亲的头发全白了,很小的人窝在白被子里。他虽然人坐在那里,可心里还在想着公司的事情。电话一个接一个,他的手机此起彼伏地响。母亲说,你要是忙就去吧,有护士呢。

⑤他笑了笑说,没事的。其实他很想走,但他又从母亲的眼光中看出了留恋。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一天他要损失几万块。

⑥母亲要做各种化验,于是他有了任务,他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在检查台上,因为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

⑦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他低下头去,然后抱起母亲,那一刹那,他突然想流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全是为着他们撒娇让他抱,但他唯一没有抱过的人是母亲,没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九十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就一点点挪过去就行。

⑧那个瞬间,母亲好像有点羞涩,有点不好意思,但同室的人说,你儿子真好,让儿子抱着感觉怎么样?

⑨母亲的眼睛就有些湿润,他的心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去化验室。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其实无论怎么样,他都是要费这么大力气的,但母亲这个动作让他非常感动。

⑩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所以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妻子总是撒娇着让他抱。妻子很丰满,比母亲沉很多,但是,他很愿意妻子冲他撒娇的,可是抱了母亲他才知道,母亲,需要他的拥抱。

{11}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终于能走路了。

{12}从拥抱过母亲开始,他们母子开始交流。母亲开始给他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也关了手机,静静听着母亲说话。母亲的精神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夫说,得这种病的人能恢复到这种程度真是个奇迹。

{13}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

{14}那个拥抱很简单,但母亲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那是母亲在年夜饭的时候说的,说完,母亲悄悄哭了。他的儿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说,妈,我也要给您拥抱。

{15}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只要一个个轻轻的拥抱就可以了。

{16}如果母亲还在,那么,去拥抱自己的母亲吧。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2007年第6期,有改动)

27.请指出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一天他要损失几万块。

答:

(2)那是母亲在年夜饭的时候说的,说完,母亲悄悄哭了。

答:

28.第{14}段中写道:“他的儿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说,妈,我也要给您拥抱。”作者这样写,蕴含着怎样的深意?(3分)

答:

29.文章中的描写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品析下列几处画线的句子。(2分)

(1)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杆了。

答:

(2)他虽然人坐在那里,可心里还在想着公司的事情,电话一个接一个,他的手机此起彼伏地响。

答:

30.品读第{15}段,揣摩揣摩,为什么说“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4分)

答:

31.文中“他”的形象给人的印象很深,结合全文,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四、作文(45分)

37.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走过,其间我们欣赏过人生的阴晴圆缺,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的滋味、获奖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这些都将会铭刻在我们心里。

请以“ 的滋味”为题,书写一段你的真实经历或抒发你的真情实感。